時間:2023-10-08 10:28: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經濟形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08年影響中國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的重要因素正在發生著急劇變化。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化,國內農產品市場運行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發達國家經濟有所減速,美元貶值,世界主要農產品供求格局的調整和全球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增加了國內農產品調控和穩定農產品及其食品價格的難度。中國為了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和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有助于扭轉農業緩慢增長和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之間的失衡關系。但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走高和農業災害可能偏重發生將對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產生不利影響。
2007/2008年世界糧食盡管增產,但仍然是產不足需??紤]到影響形成農產品供求新格局的因素還將長期存在,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周期還難以在短期內扭轉。美國農業部等的預測,本輪農產品價格上漲要到2010年后才會逐步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表明,中國國民經濟增長快,一般都對應著農產品及其食品價格高位運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當年經濟增長速度與下年度農產品價格上漲率的正相關相對明顯,互相關系數約為0.6。1987年、1992年以及2003年開始的每一輪國內生產總值加速增長,并且速率超過10%,都帶來隨后幾年內農產品價格10%以上的上漲。農產品及其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已經給物價穩定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中國經濟仍然處于高速增長階段。2008年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依然存在,價格上漲壓力加大。2008年國家按照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指導思想,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宏觀經濟形勢與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將會對農產品及其食品價格和農民增收產生重要影響。
根據2008年穩健財政政策實施要點,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大“三農”投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央基本建設投資重點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保和社會事業領域項目等。運用財稅杠桿,大力支持糧油肉等農產品生產,提高農產品保障能力,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穩健的財政政策將有助于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促進農產品價格的穩定。
2008年財政支農將著重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增加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以及病險水庫治理加固等方面的投入,加大農業綜合開發。適當提高稻谷以及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完善扶持生豬生產、奶業生產、油料生產的財稅措施。財政直接投入農業基本建設、各項補貼措施和最低收購價政策對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護和調動農民擴大生產積極性等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農產品供給,穩定食品價格的積極因素。
估計2008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繼續明顯上漲,但是產品畜漲幅可能減少,而飼料、化肥、農藥等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漲幅可能相對較大。石油價格高位運行,與此相關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和農業生產成本增加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一些農產品價格已經上漲到相對較高價位,農民具有擴大農業生產的愿望,對農業生產資料需求強勁,可能會進一步導致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價格上漲。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明顯上漲會增加農民生產費用支出從而進一步對農民擴大農業生產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
自2008年1月10日開始,全國南方大約有20個省份遭受到嚴重的冰雪低溫災害。據農業部估計,這次冰雪災害,使全國近300萬畝冬小麥、近5000萬畝油菜和大面積的蔬菜和水果受到嚴重不利影響。受到影響的油菜面積約占總播種面積的50%,其中有大約600多萬畝油菜絕收。國家林業局估計這次冰雪災害給林業所造成的損失相當于近10年新增綠化面積。如果2008年氣象災害和動物疫情趨于嚴重,勢必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產生不利影響。
二、2008年農業經濟展望與主要指標的預測
2008年農產品及其食品價格穩定因素和導致繼續上漲壓力的因素并存。兩方面力量的比較將決定農產品市場運行狀況。綜合來看,2008年農產品價格仍將上漲,但漲幅可能減小,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率預期12%左右,食品消費價格上漲率可能會降到10%左右。不同農產品供求格局可能會明顯改變,糧食生產不利影響因素明顯增多,總產量可能會發生波動,而油料、肉類等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增長??紤]到中國2008年采取的調控農產品進出口政策,以及國內進口呈剛性增長的大豆和植物油國際市場上價格上漲較多,而出口優勢農產品如蔬菜和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相對穩定,估計農產品貿易逆差可能進一步擴大。
(一)農產品及其食品價格
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和農業增長緩慢所形成的不協調格局、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高位運行、農業生產資料加快上漲帶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以及農產品需求擴大等促漲因素,2008年農產品生產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壓力有增無減。但是,國家采取的穩健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措施,尤其是國家采取的加大油料、生豬生產等補貼,以及這類市場供應相對緊張的農產品國內市場價格同樣高位運行,會在刺激生產和保障供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降低流通費用政策措施,如綠色通道降低運輸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等都是農產品及其食品價格的穩定因素。
考慮到中國經濟可能仍將保持著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尤其是油料和生豬禽蛋生產能力恢復到常年水平,估計一些農產品供求關系將明顯改善,預期2008年農產品生產價格仍然保持上漲。假設農產品生產價格總水平受到周期性波動、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和貨幣供應量等多種因素影響,選擇多元回歸,并假定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實際增長1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際增長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貨幣供應量M1增長20%,預期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大約12%左右的水平,漲幅比2007年回落約6個百分點。
2008年不同農產品價格上漲幅度可能存在著較大差異。受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仍將較快,以及城鎮化加速和食品消費結構轉換等因素影響,估計2008年一些收入彈性相對較大的食品需求增長仍然強勁,市場供求關系相對緊張,價格上漲仍然是帶動整體農產品價格和食品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力量。
2008年油料價格仍將上漲,但漲幅可能減少。國內生產將扭轉多年萎縮態勢,實現增產。但是,油料總產量仍然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國內產需缺口較大,主要靠大量進口平衡國內市場供求關系。新增供給量將會有效地緩解國內需求壓力,預計全年油料價格上漲率在20%左右。
2008年生豬銷售價格將逐步趨于穩定,消費淡季呈現穩中趨降走勢。2007年末母豬存欄和生豬存欄增長速度基本恢復到常年水平,以及生豬市場高價運行、補貼和政策性保險等政策繼續在生產能力恢復和提高中將繼續發揮作用。
考慮到城鄉居民人均消費的奶類及其制品數量差異更加懸殊,前者大約是后者的7倍。奶類產品生產價格自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已經顯著上漲,而且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幅度明顯高于國內。估計2008年奶類及其制品價格將會有較大幅度上漲。
在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推動下,2008年居民食品消費價格繼續保持上漲勢頭。選擇多元回歸模型,假設2008年國民經濟仍將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和影響農產品生產價格的因素同等程度地影響食品消費價格,并考慮到食品消費價格等的翹尾因素影響,估計2008年食品消費價格上漲率可能仍然維持在10%以上的水平。
(二)糧油等主要農產品產量
2004―2007年糧油播種面積呈現出此長彼消格局。糧食播種面積連續4年增加,合計增加1億多畝,而油料面積連續4年減少,合計減少近3000萬畝。這意味著過去糧食生產擴大是以油料生產縮小為代價而實現的。2008年實現糧食和油料播種面積同時擴大,難度相當大。觀察1991年到2007年,其中只有1995年和1998年兩年這兩種作物播種面積出現同時擴大。2008年油料種植面積估計將增加1000萬畝,比2007年增長大約5%。同時,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加快上漲,稻米和小麥市場價格上漲幅度相對較小,糧食中高產品種比較效益下降明顯。這些不利因素可能在2008年糧食生產中顯現。
選擇多元回歸模型,同時考慮到糧食生產的周期性、主要糧食作物和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結構調整、近年來糧食銷售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以及自然災害發生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并進一步假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農作物受災面積進一步擴大,則預期2008年糧食總產量可能會下降,結合國家將要采取的各項促進糧食生產政策,估計糧食總產量在5億噸左右波動。
盡管國家已經采取多項措施,2006年油料銷售價格大幅度上漲,農民發展油料生產的積極性有所恢復,但是考慮到2008年年初大范圍內的低溫、冰雪災害,年油料生產形勢仍然比較嚴峻。考慮油料生產的周期性波動規律,結合油料銷售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和農作物受災程度等因素,選擇多元回歸模型,并假設油料銷售價格繼續保持高位運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農作物受災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比率為35%,則預測2008年油料總產量恢復到2600萬噸的水平。
考慮到生豬生產能力的恢復和其他有利因素,選擇多元回歸方法,假定豬牛羊肉等價格保持高位運行,預期肉類總產量將增加到7800萬噸。
(三)農產品進出口
中國進出口的農產品盡管種類繁多,但占進出口總額大約70%的農產品主要集中在少數品種上。在出口農產品中,谷物、蔬菜、水果、畜禽產品、水產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占全部農產品出口的比重一般都會超過70%。在進口農產品中,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和畜禽產品及其肉類制品進口金額占全部農產品進口的比重一般都超過60%。
2008年中國進口農產品將繼續呈現剛性增長,尤其是進口的大豆、食用植物油、肉禽類和奶類產品的價格都處于國際市場上高位,進口金額增長相對更快。中國出口農產品數量上可能會呈現出小幅度增長,但出口價格則相對穩定。比較農產品進出口,估計2008年出口農產品的價值總額增長速度將繼續低于進口農產品價值總額的增長速度,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將繼續明顯擴大。
2008年中國調整了農產品進出口政策,取消了部分重要農產品出口退稅,開征農產品出口關稅,這會在政策導向上促進農產品進口的增加和農產品出口的減少。另外,中國外匯儲備的增加,人民幣將進一步升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從美國等農產品出口國進口農產品因價格上漲而增加的成本,這又是農產品進口增加和出口下降的重要影響因素。
中國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4年增產,2007年谷物中稻谷和小麥增產相對較多。2008年中國谷物供求關系相對較好,對國際農產品市場依賴程度減弱,估計全年中國谷物進出口量將會明顯下降。但是,由于大豆、棉花等大宗農產品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已經很強,估計仍將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
中國出口的農產品,主要是蔬菜、水果、水海產品及其加工制品,它們在國際市場上價格波動幅度相對較小,主要出口到發達國家和亞洲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受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程度相對較低,這些農產品的出口估計能夠保持平穩增長。
由于國內食用植物油供求關系仍然較緊,價格上漲壓力較大,估計2008年大豆和食用植物油進口將保持約10%的增長。隨著中國生豬生產能力的恢復,估計2008年中國生豬及其豬肉出口將不斷增加,全年生豬出口將增長6%左右。
(四)農民收入
2008年農民收入增長總體上仍然存在著較多的有利因素。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仍然較快的決定因素包括: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估計由3.7%提高到5%和農產品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有助于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國民經濟繼續較快增長,農民工就業機會相對較多,新《勞動法》對農民工權益保障有利,有助于工資性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但是,農民收入增長也可能面臨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加快上漲等不利因素的影響。
假定國內生產總值繼續保持10%以上的實際增長,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選擇多元函數模型,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期超過8%,增速比2007年有所回落;預期按當年價格計算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5000元左右,較上年名義增長約20%。
2008年農民收入增長仍然會低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按照倒U型收入分配理論,選擇二次函數模型,預期2008年城鄉居民收入比例系數將擴大到3.36,比上年增加0.03。
(五)第一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中地位
考慮到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以及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期,使用趨勢預測法,選擇指數函數模型,2008年第一產業增加值估計會超過3萬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在GDP中比重繼續保持下降趨勢,預期2008年這一比重將下降到11%左右。
三、加快農業發展的主要對策建議
為了實現農業及其相關產業增長對國民經濟的積極貢獻,需要扭轉農業增長相對緩慢態勢,保持農業與其他產業協調發展。按照國際經驗,當人均GDP在800―2000美元時,工農業增長速度保持在2比1左右的關系為協調發展的經驗系數。實證分析表明,中國工農業增長速度若能夠保持在2.5―3.0比1的關系,對于國民經濟穩定增長比較有利。根據食品及其農產品價格周期性波動的規律,2008年中國農產品及其價格雖然仍將保持上漲勢頭??紤]到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消極影響,為了穩定國內農產品市場,通過采取有效財政支農手段,充分調動農民和地方政府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激勵國內生產,擴大供給,控制非常規性波動,實現漲幅遞減完全是可能的。
全面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恢復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對于阻止農產品價格等的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特殊的重大意義。國家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生產者的補貼力度和重要農產品產區的獎勵力度,完善投入機制,改進配套投資政策,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近年來出現缺口或者需求增長較快的農畜產品生產能力的恢復和提高。
今年以來,全市各地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一季度,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12.68億元,同比增長7.1%,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369元,同比增長13.5%。主要呈現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三農”問題引起高度重視,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農業農村經濟穩步增長。
(三)種糧積極性明顯調動,糧食生產開始回升。
(四)產業、市場、政策等有利因素較多,農民增收態勢良好。
應該清醒地看到,盡管一季度我市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態勢,但對照全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加9.8%(扣除物價因素)的形勢和去年同期增長14%的水平,我們不能滿足,更不能盲目樂觀。特別是對照全年招商引資實到外資1億美元、實到內資10億人民幣的目標要求相比,差距非常明顯,需要進一步增強信心,加倍努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針對面臨的形勢,應該把握的指導思想和工作重點
當前面臨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各地要認真分析形勢,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在指導思想上要繼續牢牢把握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根據以上的指導思想,當前要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緊緊抓住三項重點工作:
一是處理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與糧食生產的關系,切實抓好糧食生產。今年以來,全國糧食供求關系發生了急劇變化,糧食市場價格出現大幅回升,糧食問題引起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的高度重視,各級都出臺了扶持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鼓勵發展糧食生產。因此,抓緊抓好糧食生產既是當前圍繞農業農村工作中心任務,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有效途徑,也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各地要努力通過落實政策、保護耕地、制止拋荒、改善條件、加強服務等措施,促進糧食增產,實現農民增收。
二是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與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的關系,繼續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糧食是我市主要傳統產業,也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大內容,提高糧食產業的經營化水平,涉及千家萬戶農戶的利益,對于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因此,發展糧食生產同提升農業產業化并不矛盾。在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民增收,仍然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抓好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不斷拓展農業外資的領域和空間,努力擴大農業招商引資成果。
三是處理好第一產業與二、三產業發展的關系,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收入、致富農民,除了發展農業本身之外,關鍵還在于加快發展非農產業,促進農村勞動力大轉移。要繼續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小城鎮建設,推動農村二、三產業大發展,進一步拓展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完善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大力實施百萬農民技能培訓工程,不斷提高農民素質和職業技能,努力擴大農民就業機會,不斷減少農民數量,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各項事業發展。
三、當前要注重做好的幾項工作
(一)保護耕地、完善延包、制止拋荒。
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精神,落實好“五個不準”政策。當前,要立即停止在基本農田上進行植樹造林、挖塘養魚、建設用于畜禽養殖等建筑物的行為。已經種植和建設的,要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限期糾正。不準違法占用基本農田進行綠色通道和城市綠化隔離帶建設,嚴格按國務院《緊急通知》精神規定道路綠化用地。
做好土地承包關系的完善工作,在《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框架內抓好穩定、規范、維權、發展四個方面的重點。通過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規范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轉、土地依法征用等各種程序和手續,搞活土地經營權,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實現有限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土地效能的充分發揮,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和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
堅決制止全年性拋荒,努力減少季節性拋荒。特別要加大對征而不用而導致全年性拋荒現象的查處力度,對閑置一年的建設用地,收取閑置費;凡拋荒二年、沒有開發使用的土地,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堅決收回、妥善處理。對建設用地征而不用的情況,請市國土部門抓緊組織調查,并切實加強對查處工作的指導。對季節性拋荒現象,要在認真做好政策宣傳的基礎上,通過各有關部門的優質服務,鼓勵農民擴大糧油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努力提高土地復種指數。請市農業局抓緊對季節性拋荒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二)切實重視水利防汛工作,確保安全度汛,為增產增收打好基礎,提供良好環境。
盡管幾年來,我市水利防汛設施建設不斷加快,防汛工作不斷完善和發展,但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市洪澇多發的大氣候沒有變、外排不暢的大格局沒有變、廣大農村區域防洪設施薄弱的狀況沒有變。各地要進一步認清形勢,牢固樹立防汛防旱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承擔起肩負的重要責任,認真抓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在加強檢查、消除隱患的基礎上,明確職責、落實責任,保證物資儲備、隊伍建設、險情預測、預案操作、工程調度等各項工作全面到位,確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再上新臺階,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造條件。
(三)落實既定政策,重視畜禽防疫,發展畜禽生產。
加快發展畜禽生產,努力做大畜禽產業,是今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當前,一是要認真落實好既定政策。目前,禽流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地要在對前階段各項扶持政策進行認真梳理的基礎上,逐項加于落實,促進家禽業盡快恢復健康發展。二是要重視動物疫病防治工作。要進一步建立完善重大動物疫情的監測、報告體系,認真落實各項動物疫病防治制度和措施,切實阻斷動物疫病傳播途徑,嚴防畜禽疫病傳播。特別要重視生豬w病的防治,切實做好有關工作。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加強農產品的檢驗檢測,對獸藥殘留超標、使用違禁添加劑、飼料的畜產品堅決杜絕上市,切實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四)春耕備耕等有關工作。
一、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環境 縱觀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歷史,在黨的后,通過對“”的撥亂反正,全國的工作重心轉入經濟建設,農業經濟結構有了大的調整,由1980年農業在社會總產值中占68.9%降到1990年的46.1%,下降22.8%,1997年又降到18.7%,已經開始由農業型轉向多種經營型,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
在世紀之交,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環境有了新的變化,給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帶來機遇,同時也是嚴峻的挑戰從國際形勢看,其表現有三:一是經濟結構調整呈現出世界范圍內調整的局面,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將更是如此;二是農業科學突飛猛進,呈現出向農業縱深發展的趨勢;三是農業跨國公司影響力日益增大,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面臨這樣的國際經濟形勢,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經濟的調整和優化要抓住這次機遇,同時也要及早準備,周密規劃,嚴格實施, 迎接挑戰。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
從國內經濟形勢看,我國經濟在國際國內的復雜環境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但是尚有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諸如,有效需求不足,農村市場疲軟;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F實也提出了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是勢在必行的。不調整,就沒有出路。不調整,就難以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不調整,就難以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對農業的要求和挑戰;不調整,就難以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特點、難點和重點 1、特點
在上述國際、國內復雜的經濟環境下,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具有規律性。即第一產業呈下降趨勢;第二產業呈穩定趨勢;第三產業呈迅速發展趨勢。在第一產業內部,種植業是下降趨勢,林牧漁業呈增長趨勢。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中等欠發達地區,都不例外。二是具有階段性。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即由形成期、成長期、期,到退潮期的時序階段變化。而這些階段的長短是受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因素制約的。對此要有明確的認識。三是具有差異性。不要說世界范圍內國與國、地區與地區的差異,就是在中國,由于幅員廣大,各地區社會條件和自然條件千差萬別,也決定了農業經濟結構具有強烈的地域的差異性。
2、難點
新時期農業經濟結構調整起碼有三大難點:一是這次調整優化要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在目前農村經營體制和農民素質低的情況下,難度較大;二是這次調整要切實落實科教興國、科教興農戰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從粗放經營轉向集約經營,從利用資源轉向利用和保護資源,這一過程是遞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為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帶來困難。三是這次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要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而市場變化多端,現代化進程曲折不平,都將為農業結構調整帶來難度,需要認真對待,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3、重點新時期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重點:一是將糧食轉化為肉、蛋、奶等,適 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二是將低檔次的農產品調為高品質的農產品,適應中國加 入世貿組織對農業的要求和挑戰;三是在大江大河源頭地區重點退耕還林、植樹種草,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對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可操作性的思考
為保證新時期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目標的實現,結合對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研究的 成果,從可操 作性方面提出幾點思考。 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要突破農業僅提供初級原料的局限性,按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的要求,加強農業產前生產資料供應,以及農業產后的儲運、加工、銷售等服 務,打破目前以初級原料生產的單一格局,促進傳統農業的基礎向新的產業分化; 以農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增值率和提高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 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基礎產業。 為達到上述目的,各地可制定不同內容的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規劃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培育和完善龍頭企業是關鍵。據研究,培育龍頭企業 的原則有三條:一是因企制宜原則;二是精簡高效原則;三是利益共沾原則。
經濟管理涉及到經濟學、社會科學以及管理學等很多學科的知識,有一定的綜合性,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經濟管理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國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內涵豐富,對于當代社會的經濟結構產生了重要影響,如何將傳統思想應用于當代經濟管理中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對傳統經濟管理思想進行概述,并分析了其對當代經濟管理實踐的啟示。
關鍵詞:
傳統經濟管理思想;當代經濟管理實踐;啟示
經濟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只有將經濟管理作為重點,才能有效控制企業內部經濟,在開展各類經濟活動時才能有效控制資金,將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同時,對以往的各項經濟指標進行總結,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促進企業順利發展,當代經濟管理實踐中,應該充分吸取傳統管理思想的精華,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一、傳統經濟管理思想概述
傳統經濟管理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家國同構”,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可以說農業決定著國家的經濟命脈,而且我國古代社會性質是封建社會,國家經濟管理結構是典型的“金字塔”式,在封建君主制度的影響下,社會中的經濟管理結構的核心都是親緣,結構中有著明顯的家族意識。其次管理思想中明顯重農抑商,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一方面,當時社會中的經濟核心是農業,另一方面,無論是儒家思想還是法家思想,價值觀中都表現出明顯的重農抑商,這種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最后是儒家思想與墨家思想對經濟管理產生了一定的教化作用,提倡“人人平等”,要求社會中的所有人“均貧富”,這種思想實際上是與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相違背的[1]。
二、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實踐的啟示
(一)對當代農業經濟管理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經濟在國家經濟結構中已經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仍舊是典型的農業大國,農業經濟仍舊是國家經濟結構中的主體,因此,政府必須將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放在重要位置,由于古展社會經濟中一直將農業作為根本,因此小農意識比較強烈,體現出明顯的“中庸思想”,發展過程中較為保守,這種思想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就表現出明顯的弊端,缺乏大膽創新,因此農業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應該在原本求穩的基礎上敢于創新,用科學的理念和先進的技術作為指導,促進農業經濟穩健、快速發展[2]。
(二)對供求活動的啟示
供求活動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有需求才有供應,商品才能流通,社會經濟才能實現發展,經濟管理活動中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供求活動的開展,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對物品分配進行管理,還要對物品消費進行管理。社會分工會受到社會背景以及經濟條件的重要影響,因此在管理供求活動時不能將精力放在某個點上,而是要放在整體布局上,使經濟產業結構保持平衡??偠灾褪且獙┣蠡顒拥恼麄€過程進行全程管理,包括生產全過程和流通全過程,突破模式化的束縛,維持供求關系的穩定,促進當代經濟健康發展。
(三)對貨幣金融的影響
傳統經濟管理思想中,一般將價格管理作為貨幣金融管理中的重點,政府會對金融貨幣制定官方價格,例如,在古代社會中,人們會將谷米當做基本的價格單位,這也是古代重農抑商思想的重要體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貨幣出現了,經濟交易中都將貨幣作為基本單位,貸款以及利息等一系列經濟活動應運而生,高利貸是成為貨幣經濟時代下的必然產物,高利貸行為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政府應該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強制規范這一行為,保證社會經濟的穩定[3]。
(四)對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啟示
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傳統經濟管理思想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旨在從中吸取經驗,為當代社會經濟管理實踐做出正確引導。企業經濟管理是當代社會管理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將傳統經濟管理思想作為基礎,并結合現代企業管理的特征對經濟管理方式進行創新,也就是說,無論現代企業管理做出何種方式的創新,其都沒有真正脫離傳統經濟管理思想。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社會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革,科學技術為管理思想的應用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時,新的經濟形勢也為現代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要想在這種形式下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吸取傳統經濟管理思想的精華,同時有效利用現代科技,不斷提升自身經濟管理水平。
三、總結
傳統經濟管理思想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經濟形勢有關,有一定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當代經濟管理實踐提供了重要依據,我們應該將傳統思想中的精髓與現代社會經濟形勢有效結合起來,不斷提升現代經濟管理水平。
作者:楊慧英 單位:烏蘭察布職業學院經管系
參考文獻:
[1]李俊鵬,顏娟.我國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影響與啟示[J].商業時代,2014,10(12)14:111-112.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方式
眾所周知,我國的農業經濟占比非常大,當前,農業發展是我國經濟穩固增長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共同國力的有效體現。隨著當前經濟水平和科技進步的發展,現代市場經濟模式正在逐步興起,這給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業市場的經濟發展,切實促進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當前農村經濟管理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確定農業生產形式,各個地區要根據實際的農業經濟形勢來展開問題調查,為農業經濟的下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石。
1傳統農業經濟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1.1農村經濟管理的體制有漏洞
目前,在新農村建設的影響下,絕大多數的地區都已經選擇了更加新穎的管理模式,但還是有部分的地區還在使用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從而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相關部門要切實做好走基層、為民眾解決問題的原則,不斷的找尋最適合本地無的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確保管理中的每一項任何和規定都能夠應用到實際發展中去。
1.2生產技術落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目前,大部分的農業經濟管理都存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和生產技術較為落后的情況。因為,部分農村人民都是住在大山里,人們的居住環境較為分散,且山區環境并不適合大量農耕作物的生產,從而導致糧食以及其他畜牧產業的生產率降低。雖然大部分地區的人們都已經打贏了脫貧攻堅戰,還是有部分人們無法購買畜禽的幼崽,無法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了當前農業經濟的發展。
1.3農業生產效率低,產業鏈發展比較困難
要想進一步建設新農村、創新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就必須要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鏈,但是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還是以小戶經營為主,且由于家庭經濟的問題,很多人選擇外出打工,導致農業勞動力下降。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立雖然能夠幫助農業經濟建立新的產業鏈,但是大部分的農戶不理解新型的創業模式,甚至仍然采用傳統的小戶傳統農業生產的模式,大大的拉低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進程。
2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方式
2.1完善對工作人員的管理制度,提升專業水平
發展新農業經濟管理最重要的是提高管理者的專業知識水平,優化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從而能夠幫助解決農業經濟管理的具體問題。另外,管理者也要更新農業經濟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才的專業知識水平,首先,管理部門需要明確表示出農業經濟管理者的職務和職責,鼓勵農業經濟管理者積極參與各個地區的勞動實踐活動,為農民提供具體、完善的服務。其次,要加強對管理者的考核強度,盡量分季度的來評價每個管理者的服務工作,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管理效率和效果,讓現代農業管理更具有現代創新性。另外相關部門要對各級的農業經濟管理進行責任的劃分,確保出現嚴重問題能夠找到責任人,讓經濟管理責任劃分區域更加具體化。從而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實施農業經濟管理,以達到提高整體生產水平的目的。
2.2完善農業經濟管理的制度
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是在管理進程中一直需要做的工作,社會經濟體制在改變,農業經濟管理方式也在不斷的改變,因此為了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就必須要從日常的實踐工作中找到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問題,從而進行完善,這會有效的為深化農業經濟管理做出貢獻。另外,管理人員要根據農業經濟的區域特點,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專項工作,從保證農業經濟結構的完善,盡可能的創新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解決當前存在的農業生產過于分散的問題。最后,管理人員要引入統一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化措施,采取更深層次的管理措施,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效率。
2.3積極建設農業經濟管理的民生工程
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積極建設農業的民生工程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就是要加強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盡可能的保證民眾的高質量生活標準,對于農業的生產來說,任何農副產品和經濟作物的生長與水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政府部門應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設,為地區所存在的蔬菜基地、經濟作物等提供充分的灌溉水源。另外,輕便的運輸是必不可少的,交通的發達能夠為更多的農作物打開銷售途徑,特別是對于山區的村落來說,交通的便利更能夠提升民眾的幸福度。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率,這也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前提。交通問題的改善將提升民生服務的質量,促進農業生產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其次,有大部分的農戶在進行畜禽養殖時候存在著更多問題,這與農村的生活條件有關。在農業生產中,他們可能會遇到諸如自然災害之類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農作物減產。對于此情況,政府應該降低購買畜禽產品的門檻,盡可能的出臺更多的補貼政策,保證每家每戶都能夠買到畜禽幼崽。另外,重要的是政府有關部門需要繼續實施有關的創業支持政策和方案,同時吸引投資,提高農村地區對勞動力的吸引力,建立農村生產網絡,擴大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
2.4加快土地之間的流轉效率
為確保農村地區大規模設施的有效利用和高效的農業生產,政府應該加快土地流轉效率,盡可能的保證每一塊土地都有人種植,從而實現了農村地區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同時,為了使有關機構和人員規范農業生產模式,關于對土地的管理要實行精簡規范的管理模式,讓農業生產模式更加科學合理。實行土地流轉制度可以對土地進行集中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向科學化方向轉變,實行土地流轉機制后,國家可以用相當面積的土地進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產品的選擇和生產進行科學管理,而且還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000年是世紀之交的一年,是“九五”計劃實施的最后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今年的重要經濟工作之一?,F僅就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環境、特點、難點、重點問題,可操作性問題,提出一些思考,以期與同行砌磋。
一、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環境
縱觀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歷史,在黨的后,通過對“”的撥亂反正,全國的工作重心轉入經濟建設,農業經濟結構有了大的調整,由1980年農業在社會總產值中占68.9%降到1990年的46.1%①,下降22.8%,,1997年又降到18.7%②,已經開始由農業型轉向多種經營型,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
在世紀之交,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環境有了新的變化,給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帶來機遇,同時也是嚴峻的挑戰從國際形勢看,其表現有三:一是經濟結構調整呈現出世界范圍內調整的局面,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將更是如此;二是農業科學突飛猛進,呈現出向農業縱深發展的趨勢;三是農業跨國公司影響力日益增大,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面臨這樣的國際經濟形勢,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
農業經濟的調整和優化要抓住這次機遇,同時也要及早準備,周密規劃,嚴格實施,迎接挑戰。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
從國內經濟形勢看,我國經濟在國際國內的復雜環境下,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尚有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諸如,有效需求不足,農村市場疲軟;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等等?,F實也提出了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是勢在必行的。不調整,就沒有出路。不調整,就難以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不調整,就難以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對農業的要求和挑戰;不調整,就難以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特點、難點和重點
1、特點:在上述國際、國內復雜的經濟環境下,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呈現三大特點:一是具有規律性。即第一產業呈下降趨勢;第二產業呈穩定趨勢;第三產業呈迅速發展趨勢。在第一產業內部,種植業是下降趨勢,林牧漁業呈增長趨勢。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中等欠發達地區,都不例外。二是具有階段性。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即由形成期、成長期、期,到退潮期的時序階段變化。而這些階段的長短是受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因素制約的。對此要有明確的認識。三是具有差異性。不要說世界范圍內國與國、地區與地區的差異,就是在中國,由于幅員廣大,各地區社會條件和自然條件千差萬別,也決定了農業經濟結構具有強烈的地域的差異性。全國從總體上可劃分為東中西三個地帶。據統計位于西部地區的陜西省,1997年第一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7.9%,而位于東部地區的江蘇省為15.1%,浙江省為13.7%,山東省為18.6%。③
2、難點:新時期農業經濟結構調整起碼有三大難點:一是這次調整優化要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在目前農村經營體制和農民素質低的情況下,難度較大;二是這次調整要切實落實科教興國、科教興農戰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從粗放經營轉向集約經營,從利用資源轉向利用和保護資源,這一過程是遞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為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帶來困難。三是這次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要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為目標。而市場變化多端,現代化進程曲折不平,都將為農業結構調整帶來難度,需要認真對待,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3、重點:新時期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的重點:一是將糧食轉化為肉、蛋、奶等,適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二是將低檔次的農產品調為高品質的農產品,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農業的要求和挑戰;三是在大江大河源頭地區重點退耕還林、植樹種草,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三、對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可操作性的思考
為保證新時期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目標的實現,結合對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研究的成果,從可操作性方面提出幾點思考。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要突破農業僅提供初級原料的局限性,按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的要求,加強農業產前生產資料供應,以及農業產后的儲運、加工、銷售等服務,打破目前以初級原料生產的單一格局,促進傳統農業的基礎向新的產業分化;以農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提高農產品的加工增值率和提高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基礎產業。為達到上述目的,各地可制定不同內容的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規劃方案。為使規劃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可依據方案,制定出一個具體的項目儲備庫,可劃分為近期、中期、遠期項目,也可分為大、中、小三類項目。項目庫可做到“項目建議書”的深度。包括:項目背景、項目內容和方案,項目資金預算和籌措,項目達產后的效益估算,項目承擔單位等。有了項目庫可向社會招商引資,也可向主管部門爭取基本建設投資資金,也可向社會項目信息提高知名度、信譽度。1999年中國農業大學為河南鄭州金水區制定的158個項目的區一級項目儲備庫(包括文本、軟盤和光盤)目前已到海南、深圳、廣州、上海以及日本、韓國引進了項目和資金。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要突破農業部門分割,生產經營分散的局面。在家庭經營基礎上通過現代市場經濟的協議、契約、合同、參股、投資、入社等,發展合作社、專業協會、股份公司和法人企業,實現龍頭企業加基地加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在這一過程中,培育和完善龍頭企業是關鍵。據研究,培育龍頭企業的原則有三條:一是因企制宜原則;二是精簡高效原則;三是利益共沾原則。
選擇龍頭企業有三條標準:一是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二是具有雄厚的技術力量、良好的科研、生產、推廣體系的企業;三是開展企業公共關系,即能與基地和農戶有機結合的企業。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運行機制有三條:一是龍頭企業與基地鄉(鎮)村(組)的合理利益留成的機制;二是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價格(保護價)運行機制;三是基地與農戶的利益留成再分配機制,可采取獎金、補貼、資助的方式再分配給農民一部分利益。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要突破農業技術落后局限,加快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科教興國可從農村社會最基層細胞村級單位搞起,即科教興村。在全國部署科教興村試點時,抓住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特點、難點、重點,做好規劃方案,農科教結合,提高農民素質,普級實用科學技術,建立主導產業,要以村帶鄉、帶縣、帶省,促時產業結構和地域結構的合理化。
據不完全
關鍵詞:創新理論;科技創新成果;作用
1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障礙
我國的農業勞動人民和相關的推廣機構根本沒有做到對農業科技成果的市場轉化以及在市場效益狀態下傳播機制的充分了解。缺少這方面的把握,無法做到農業經濟成果的內容溝通和傳播。再之近期的科技改革和經濟形勢的轉化都讓不少機構猝不及防,沒有準確的應對措施預防,表面發展較好的農業科技傳播也是出現了障礙。社會制度不斷完善,就業趨勢也出現了分化,農業經濟推廣機構的管理者對著年齡的增長,文化管理水平并沒有所提高,現如今已無法滿足新社會對經濟知識和管理發展水平的需求[1]。其次是推廣途徑方面,農業經濟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不健全,線上資源不充足,無法滿足那些因為距離遠而選擇網路的用戶的信息需求。再加上之前的上網成本,也是網絡建設無法擴大的抑制因素之一。而且關于農業經濟的理論信息較少,技術管理水平也不高,各方面的技術落后促使農業經濟在信息網絡這一領域無法得以施展。如果這樣的現象一直持續下去,農業經濟的科技創新成果無法實現經濟效益保障。
2提高勞動者收入,加快人才培養
如今推動農業經濟建設的核心對策是提高創新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在創新科技的作用下,提高勞動者收入,促進農業科技信息的傳播。農業經濟領域管理水準總體不高,而科技創新的加入可以讓農業經濟制度加以創新,農業科技的研究項目層次不斷提高,不斷推出相關的方案,讓對農業科技有貢獻力量的推廣人員,管理人員都能享受一定的工資福利待遇包括分紅、提成等福利。有了科技創新的成果推進,大力倡導推廣項目的基金管理制度,以公平公正的項目招標,鼓勵勞動者相互競爭、相互提高、積極進取,在農業經濟的推廣中實現自我價值,為自己獲得更多提升自我的機會。創新科技的推出讓很多農業經濟推廣的新生力量崛起,填補了農業科技推廣的空白區域。各個地方政府都需要能夠意識到以農民為核心的基層組織推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倡導并且栽培有潛力的人員。中介服務是具有技術發展能力,提供推廣服務,提供創新產品的組織結構,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將技術創新能力擴大化,并且將各個領域巧妙鏈接在一起發展擴大,推動農業科技信息的傳播和推廣,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3采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信息傳播效率
注重信息科技在社會經濟中起到的先進作用,實現性能和實踐的巧妙結合,運用多種類型信息傳播方式,讓農業科技信息能夠多渠道,多方位的實現推廣。如今農業科技信息的網絡建設十分完善,如果可以打通國際的脈絡,政府和百姓之間的溝通渠道,采取征稅,融資的方式為農業經濟信息的網路建設資金鏈提供保障,實現農業科技信息的線上推廣。網絡的推廣潛力巨大,隨著科技創新的成果讓農業科技信息在網絡在線推廣,并且結合正確的管理制度和信息對稱統一,避免在線推廣的同時出現信息錯亂,重疊等不良現象,讓廣大網友對其失去信任和耐心,這樣只會抑制農業科技信息的推廣效率。
4大力推動中介機構,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型
種植行業的轉換體現在將原先的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轉換的環節新增了飼料作物這樣一個中間因素,耕地的資源也開始向具有增值效應的現代化產品轉型。這樣的成果轉型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幫助很大。為了響應各地區的農業創新活動和項目的研究,農業科技需要借助中介這一“領路人”打造一批具有高專業技術、推廣潛力的人才團隊,實現跨領域、跨規模的農業科技中介機構。在初步建設好機構管理體系的同時,要注意其是否和農業科技的創新成果相沖突。如今中介服務體系尚未成熟健全,無法實現其根本的經濟效益。在建設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大大小小問題,包括科技成果的推廣不符合小規模農業經濟的發展需求,中介機構的管理水平不是很高等問題。中介機構的大范圍設立讓科技成果實現轉型,結果是很可觀的。
5總結
結合市場的運行機制,提高信息傳播效率是推動農業科技的核心手段,科技成果的轉型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必要方向。必須要抓住信息存在于這個時代的價值,培養人才和組織團隊是大力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核心關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