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7: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衛生環境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 社會調研過程簡述
1.選題目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環境問題也日益嚴峻,大氣污染,水污等都給居民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調查研究,就可以了解到近些年環境污染給農村居民帶來的影響。
2.調查方法
在此次的社會事件中,我主要采取了收集資料以及訪問的形式。
3.調查過程
(2)走訪調查:7月22~24號這兩天我走訪了本村的幾戶居民,其中包括鄰近廢水坑和遠離廢水坑的居民。
(3)調研匯總:20xx年7.25~7.27號將7.20~24這四天搜集的資料以及尋訪的筆記予以整理,理清撰寫報告的思路。
(4)撰寫報告:20xx年7.25~27號,根據前六天的收獲,參考《社會調研報告撰寫規范》撰寫報告。
二、社會調研結果與分析
我家的門口不遠處有一個土坑,周圍的居民都把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到坑里,坑里還經常有一些野狗,像這種土坑我們村中有五六個,而且都被居民堆放垃圾,排放污水所用。污水亂排、垃圾亂扔,這在農村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也是一個很嚴重的污染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村民們對待環境問題也是很重的。父輩的村民們都記得原來的漕河河水很清澈,水中還有小魚,河蝦,夏天人們經常到河邊游泳,捉魚摸蝦,等到我們小時候河水已經臭了,每次過河人們都掩面而過,罪魁禍首就是河兩邊的造紙廠向河中排放污水,使原來清澈的河水變的黑臭,也把人們的歡笑帶走了。
后來為了迎接奧運,進行了整改,將造紙廠都關閉了,污水不排了,可由于水資源的缺乏,干旱等原因,漕河河水也枯竭了。而給河周圍幾個村帶來的問題卻沒有停止,尤其使水質問題,大人們都說原來的白開水都是清甜的,現在的水總有一股臭紙漿味,很難喝,村中的條件很有限,再打更深的水井又沒有資金,居民的經濟條件也不是很好,沒有幾戶人家喝純凈水。
近兩年村中的一些大人,小孩身上開始起疙瘩,疙瘩又疼又氧,我深有體會。因為回到家中我也起了一身,很難受。妹妹從高中放暑假回到家也起了,她的同學來找她玩,我訪問了一下她們,她們身上也起了,只是程度不同,都沒有我妹妹的嚴重。村中的大人們都說是水的問題。
聽村中的人說奧運嚴查后造紙廠將排水管都埋到了地下,所以地下污染得越來越嚴重,村民們對飲水問題更為關注,通過兩天的走訪,我對農村居住環境問題有了一些了解,發現農村環境問題真的日益嚴重了,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村民們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自身也要努力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解決存在問題的具體對策與個人調研收獲。
姓名:
院系:
學號:
時間: 2017年5月
一、調查背景和目的:
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環保已成為一個全球的熱點。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必須選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因此,在學校中開設環境教育和有關環境保護的活動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當前,新世紀的新技術革命將在更為廣闊的領域內發生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變化,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社會行動力的主體,他們對環境的認識將決定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向。所以,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意識和環境保護行動意識,是環境教育的首要任務。
因而學校的環境教育也應從傳統的環境教育向新時期的環境教育轉變,同時把培養學生的人格、能力、行為提上環境教育的日程,把學生的社會實踐參與作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越來越多的事實和經驗也證明,光有環境保護的認識是不夠的,怎么樣落實到實處才是最重要的。
二、調查方法:
對首都師范大學良鄉校區的部分學生采取了隨機抽樣調查。
三、調查時間和地點:
首都師范大學良鄉校區綜合樓,2013年5月22日下午5點到6點。
四、調查基本資料:
1、總共發放調查問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
2、男女比例分別占40%和60%。
3、調查對象主要為首都師范大學良鄉校區在校大學生,全為大一學生。
4、本次調查對象來自不同的院系。
五、調查內容分析及建議:
(一)調查內容分析:
本次針對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問卷,主要從環保行為、環保意識和環境問題對策這三方面進行了調查,就這三個方面進行如下調查結果分析:
1、環保行為方面
問卷的第2題至第6題涉及到被調查者的環保行為:
① 一次性盒飯問題:只有5%的學生會絕對不會在吃放打包帶走時使用學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飯盒,24%的同學是幾乎不會使用一次性飯盒,而40%的同學偶爾會使用學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飯盒把飯打包帶走,16%的同學會習慣性地使
用一次性飯盒。
② 踐踏草坪問題:為了方便或其他原因踐踏草坪的同學中,幾乎每次都會那樣做的占40%,偶爾會做的占40%,經常那樣做的占20%,這表明大部分同學都會為了方便而踐踏草坪。
③ 燈和空調的開關問題:在自習室時,看到人不多的情況下,偶爾會自覺地關掉一些燈或關掉空調的同學占大多數,占56%,幾乎不會那么做的占20%,絕對不會那么做的和習慣性那么做的分別占12%.
④ 垃圾分類問題:偶爾會分類扔垃圾的同學也占大多數,占50%;而絕對不會分類扔垃圾的占24%。
小結:由①②問題可得同學們為了方便,會經常使用一次性盒飯,也幾乎每次都會踐踏草坪,可見當面臨便捷方法與消極的環境保護行為的選擇時,大家會選擇對環境造成危害或消極影響的行為;而由③④問題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的環保行為還是積極的,他們會主動節約資源,會主動做出有利于解決環境問題的行為。
2、環保意識方面
問卷的第7題至第9題涉及到被調查者的環保意識:
①個人在環境保護中的角色問題:有40%的同學認為個人在環境保護過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50%同學認為起到比較大的作用,10%的同學會認為個人在環境保護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沒有人不知道個人環境保護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有關環境保護的關注問題:在有關平時是否會關注保護環境這方面的新聞的問題上,36%的同學的回答是經常,62%的同學選擇了偶爾,還有2%的同學從不關注保護環境方面的新聞,這表明大家對環境保護方面的消息不是特別關注,這點值得大家注意。
小結:①表明大家對個人在環境保護過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改變環境的,也許改變的不是很大。②中的數據表明,同學們的環保行為過程中大家環保意識不是那么令人欣慰,有一部分同學的環保意識需要加強。
3、環境問題對策方面
問卷的第10題與第11題涉及到被調查者面對環境問題的對策:
發現有污染現象時,只有20%的同學會直接找有關部門反映,而卻有50%的同學會想參與但認為由于身單力薄而放棄 ,有24%的同學會直接撥環境問題免費舉報電話,竟也有6%的同學認為無所謂,事不關己,這可見面對環境問題時,大部分同學會選擇逃避,也許這也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放棄為環境問題出對策的現象。
(二)有關環境保護意識的建議
就調查結果分析從學生自身、整體文化氛圍、學校管理這三個角度出發給出一些有關環境保護意識的建議:
1、 從學生自身出發
(1).大學生應積極了解與環境問題相關的知識和新聞,提高環保意識 :
在問及大學生環保意識增強的想法時,選擇學生自身素質高的大學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見多數的大學生認為提高環保意識的根本是從學生自身出發。在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對環保基本知識的了解較少,對環保知識或者新聞的關注度并不高。對于與自身密切相關并且具重大意義的大會,作為大學生,應該做為常識了解。
(2).大學生應從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雖在前面的調查結果中我們介紹到大部分有較好的生活習慣,但在對白色污染這一世界性的難題上,我們需要每一個大學生的參與。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參與到環保事業中 :
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員,不僅要從自身出發,做個環境的守護者,也要讓自己的行為感染周圍的人,譬如在面對亂扔垃圾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我們自己撿起來的同時亦需要勸導他撿起來,重申維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不必區分是陌生人還是熟悉的人。大學生是應當勇敢地承擔起社會責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從整體文化氛圍出發
整體文化氛圍好是大學生認為群體環保意識最強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們建議大學校園中,各類學生組織,如學生會,團委,各類社團都可以通過一些宣傳活動,如舉辦知識大賽,晚會來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更多的大學生加入環保事業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調查結果中,我們看到絕大部分大學生用實際行動響應低碳。我們相信,在他們的影響下,更多的同學也能積極地參與到響應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為環保發現自己的力量。
3、從學校管理出發
(1)多進行環境保護意識宣傳:
學??梢?開展關于保護環境的班隊會,讓同學們自由發言,想出保護環境的辦法,讓同學們更多的為保護環境、愛護環境做貢獻;多開展一些環保手抄報制作活動,多貼一些環保手抄報和一些關于環保的資料在展示區里,讓同學們多了解環保,知道環保的重要性等等。
(2)對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方案:
通過調查可知,有94%的同學希望通過雙面打印,并適當降低打印價格以節約紙張,由此我們認為對復印或打印實行雙面,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減少紙張被使用的目的。從而我們對學校復印店提出有償使用雙面打印或復印的建議。而同學們為了方便會使用一次性飯盒和踐踏草坪,因此學校可以對食堂提出合理化建議,如改變食堂飯菜分類方式,擴建食堂以至于學生不會因為食堂擁擠而選擇使用一次飯盒把飯帶回宿舍等等。
六、調查結論:
此次環境意識調查活動雖然只在一所大學一個年級進行,但具有以點及面的效果。調查結果也確實反映出學生普遍環境意識水平較高。在學生的環境意識中,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有很高的認識,但在行動力方面就顯得略有不足,表現出知與行有些脫節,令人擔憂。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結果的顯示,讓同學們有所深省。
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是生存的基礎,保護他就是保護自己。希望學生們通過學校接受系統的環境教育和社會的一些公益活動或著環境保護特別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在各類環境保護活動的宣傳灌輸和成人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可以自覺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意識里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思想。
2017年5月
大學生環境保護意識調查報告
分 院:
專業班級:
2017年6月
班級:
本次我的調研主題是:環境保護;調查內容:對環境知識的了解情況、、對環境現狀的了解情況以及環保對策;調查目的: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宣傳環保知識,共建綠色家園。
與所有的縣城一樣,我縣的環境污染問題是與工業化相伴而生的。九十年代前,我縣的工業化剛剛起步,工業基礎薄弱.環境污染問題尚不突出,但生態惡化問題經歷數千年的累積,已經積重難返。八十年代后,隨著工業化的大規模展開,重工業的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初見端倪。但這時候污染范圍仍局限于城市地區,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較為有限。到了九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我縣的環境污染漸呈加劇之勢,特別是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使環境污染向農村急劇蔓延,同時,生態破壞的范圍也在擴大。時至如今,環境問題與人口問題一樣,成為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兩大難題。從全縣總的情況來看,我縣環境污染仍在加劇,生態惡化積重難返,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環境保護又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于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環境問題是指由于人類活動作用于周圍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響。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和創建社會環境的過程中,自然環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規律變化著。社會環境一方面受自然環境的制約,也以其固有的規律運動著。人類與環境不斷地相互影響和作用,產生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類是自然演變和自然災害引起的原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一環境問題。如地震、洪澇、干旱、臺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類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次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二環境問題和公害。次生環境問題一般又分為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兩大類。如亂砍濫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壞、過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積開墾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業生產造成大氣、水環境惡化等。
當前世界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出現了范圍擴大、難以防范、危害嚴重的特點,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難以承受高速工業化、人口劇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壓力,世界自然災害顯著增加。 一、環境污染會降低生物生產量,加劇環境破壞。
(一)、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
(二)、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音、臟水、垃圾;
(三)、交通工具排出的廢氣和噪音;
(四)、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五)、礦山廢水、廢渣。
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了許多環境隱患:
(一)、土壤遭到破壞。
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御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屎娃r藥過多使用,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有毒塵埃降落,泥漿到處噴灑,危險廢料到處拋棄,所有這些都在對土地構成一般來說是不可逆轉的污染。
(二)、淡水資源受到威脅
據專家估計,從下個世紀初開始,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期缺水。請記住, 我們不能造水,我們只能設法保護水。
(三)、空氣污染 多數大城市里的空氣含有許多取暖、運輸和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威脅 著數千萬市民的健康,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氣體主要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
(四)、草坪上的垃圾越來越多,影響小草的生長,原本生氣勃勃的小草變得奄奄一息。同時,垃圾散發的難聞氣味把我們那平靜的生活被攪得不得安寧,人們不再在它周圍乘涼,而是避而遠之;蜻蜓、蝴蝶很難再看到它們的影子了。這嚴重破壞了小區的生態環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區范圍內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五)、由于人們環保意識薄弱,經常是垃圾到處亂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圍各種生活垃圾隨處可見。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見被丟棄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體也能看見,原先美麗整潔的草坪變得慘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來越大。人們在清潔了自身的同時,卻把所有的污垢留給了草坪,這是多么不道德。
三、形成原因
(一).人口壓力增長快
(二).資源的不合理運用
(三).片面追求經濟增長 四、建議:
(一)、繼續多形式、多渠道開展環境法制宣傳教育,結合普法教育,融入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內容,推進公眾參與保護環境。切實抓好老污染源治理,繼續抓好。
(二)、加強飲用水源保護,確保飲用水源地不受污染。繼續多形式、多渠道開展環境法制宣傳教育,結合普法教育,融入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內容,推進公眾參與保護環境。
(三)、針對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問題,發展廢品回收業。對于不可回收的垃圾,距離縣城較近的村鎮可采用村收集、鎮(鄉)中轉、縣(市)處置的模式,做到統一收集、定點存放、定時清運、科學處理;對于交通運輸不便或運輸成本較大的村鎮可采取統一收集后進行簡易填埋處理的辦法。
(四)、切實抓好老污染源治理,繼續抓好重點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加大煤金等礦山企業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整治力度,確保達標排放,防止污染反彈。
(五)、加強飲用水源保護,確保飲用水源地不受污染。
(六)、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克服重審批輕管理的傾向,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
(七)、加強環保隊伍自身建設,提高環保人員的執法水平和能力。
五、對策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商品市場環境衛生好壞,關系到我市省級衛生文明城市的創建,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認真履行職責,切實把市委市政府有關文件精神落到實處。
(二)、積極服務,建立綠色通道。環境衛生管理有關部門要對商品市場熟食、飲食經營人員進行督查,對沒有辦理健康證的經營人員,采取上門**服務,不符合條件的堅決取締。
(三)、繼續完善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對商品市場的環境衛生保持24小時清潔,積極加大環境衛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環境衛生各項規章制度。
(四)、建立綠化帶。對有條件的商品市場要逐步進行改造或創建綠化帶和公共綠地,提高商品市場的綠化覆蓋率。
(五)、切實加強市場內的治安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聯防聯動機制,為經營者和消費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環境。
關鍵詞:生活垃圾;垃圾處理;環境建設;滕州市
中圖分類號:X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12-0286-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傳統粗放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根深蒂固的影響,農民對環境的認識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許多環境問題日趨嚴重,農村生態環境令人擔憂。滕州市東郭鎮在滕州市建設衛生城市的背景下,積極響應號召,在農村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一、東郭鎮垃圾處理基本情況
(一)村垃圾處理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的這些村地處平原,主要經濟來源為農業、副業、工商業,還有一部分靠外出打工為生。鎮里大多進村道路和村內每條道路基本已經硬化,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配備了專職環保人員,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集處置。而一些遠離鎮中心、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環境衛生較差,基礎設施較差,沒有專職環保人員打掃。
(二)農戶垃圾處理基本情況
據調查,農村家庭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以隨意放置和集中起來送鄉鎮垃圾處理站為主。這主要是由于各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所致,人均收入較高的村擁有一個生活垃圾堆放池或幾十個垃圾桶,并且由專門的垃圾收運車定時把垃圾運送到垃圾處理站處理,村民已逐漸養成把垃圾集中起來的習慣。但是,一些村由于沒有這樣的條件,村民因傳統觀念的束縛只會把垃圾隨意堆放,這就加重了農村環境的惡化。(如圖1所示)
二、東郭鎮垃圾處理問題的成因
(一)國家投入的長期不足
長期以來,國家對農村環境保護上的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與城市有著巨大的差距,但農村環境對資金需求程度并不比城市小。農村本身經濟發展較慢,無法通過自身的力量來建立,對社會資金又缺乏吸引力,使得農村垃圾處理等環境問題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
(二)地方政府投入少,基礎設施不健全
基礎設施建設是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基本物質前提。長期以來,農村公共財政政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重視生產性投入,對農村的公共環境衛生的投入少,導致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匱乏,管理也很不規范。
(三)農民自身環境意識差
調查顯示,有八成的農戶收入與支出基本持平,他們更多是考慮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而對環境問題視而不見。農民這種狹隘的觀念對環境保護的意識較淡薄,許多農民更不會把環境保護和自己的行為聯系在一起。
三、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創新投入機制,增添基礎設施
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是提升對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水平的關鍵,建議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的資金投入。設置垃圾箱、垃圾池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添置收集和運輸垃圾的各種車輛和工具,建立專門的農村生活垃圾清除部門,使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定點傾倒、集中處理、專人負責。
(二)制定管理條例,實行統一處理
建議政府加強農村環境衛生體系建設,統籌治理城鄉生活垃圾。將靠近城鎮的農村生活垃圾納入城鎮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處理系統,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在偏遠的農村建立片區垃圾填埋場,集中對其作無害化填埋處理;在交通不發達或者運輸成本過高的村莊,就近設置生活垃圾填埋場作無害化處理。
(三)加強教育,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只有全體農民自身形成了對環境保護的共同認識,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環境面貌,也從源頭上杜絕環境問題的滋生。環保宣傳教育工作必須重視起來,要使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行為均有必要的環境知識作指導,以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東郭鎮離滕州市區較近,可以借助自身區位優勢和滕州市的環保宣傳輻射作用,以達到既實現宣傳目標又節省資金的目的。
四、結語
農村生活垃圾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必然出現的現象,它不僅對于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而且嚴重損害了村民的身體健康,所以妥善處理這一問題迫在眉睫。但是,由于我國農村各地區的經濟狀況相差很大,排放的垃圾種類和數量也有很大的不同,對垃圾的處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因此,各地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當地的垃圾處理措施,減少垃圾對農村生態環境的進一步破壞。解決好這一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民的全面參與和支持,從源頭和末端全方位加以控制,最終使農村有一個美好的環境,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的“村容整潔”要求,其實質是在農村地區倡導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弘揚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整潔優美的農村人居環境。通過建設“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有利于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改善落后的生活習慣,培養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改善農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增強體質,提高生活質量,提升農村地區的生態文明水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農村社會穩定,從而推動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粗放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許多環境問題日益凸現,特別是鄉鎮“臟、亂、差”問題突出,飲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畜禽養殖污染加劇,農村面源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一些鄉鎮企業違法排污,城市污染向農村加速轉移,導致農村環境質量明顯下降,不僅威脅著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而且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我國農村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逐步推進,廣大農民迫切要求改變這種環境狀況。
長期以來,由于受歷史的局限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基層政府提供環?;A設施等公共服務的能力較弱,加之缺乏有效的共同服務投融資機制和政策,許多農村地區環?;A建設總體上處于空白狀態,許多地區成為污染治理的盲區和死角。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大量廢棄物大部分沒有得到處理,隨意堆放在道路兩旁、田邊地頭、水塘溝渠或直接排放到飲用水體中。大部分地區的河、湖、塘等水體普遍受到污染,飲用水水質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即使在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農村地區也存在污水、糞便、垃圾隨意傾倒的現象。
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低下。我國每年農作物秸稈年產量約為6.5億噸,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7.26億噸,相當于3.5億噸標準煤,但其中60%以上未被有效利用。秸稈隨處堆放或就地焚燒,嚴重污染了環境。調查顯示,近年我國每年畜禽糞便產生總量都在20億噸以上,而我國大多數養殖場糞便、污水的處理能力不足,許多規模化養殖場沒有污染防治措施,大量糞便、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水體,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相當嚴重。
農村面源污染也是突出的問題?;?、農藥不合理施用以及廢棄農膜殘留是農村面源污染產生的主要途徑之一。
農藥殘留于環境中極易誘發基因突變,使生物物種退化甚至衰竭死亡,造成生態系統平衡的失調乃至崩潰。農藥通過食物鏈的傳遞與富集以及毒性放大,使人類遭受高劑量的農藥毒害。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不僅污染環境,影響農產品出口,而且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人類的一些癌癥甚至是農藥誘發的。
化肥的過量施用或施用不當,會間接構成對人體的傷害。氮肥施用過量使蔬菜體內的硝酸鹽超標,人食用后在消化道內轉化為毒性很大的亞硝酸鹽,受害較輕時會導致皮膚發紅,視覺、聽覺衰退、遲鈍等癥狀,較重時可致癌?;士傮w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可造成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地表水的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當前,我國農村生產和生活中存在的這些環境問題,已經直接危害了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些問題如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目標實現的制約瓶頸。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面對的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也不可能同時到位的現實形勢。因此,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應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和對策。
一是制定好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相關規劃,形成一套能夠將生態、生產和生活統籌協調起來的鄉村建設思路,并貫穿于農村發展的戰略規劃中,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中心,制定從實際出發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統籌各部門的資源,集中解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突出的環境問題。
二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生活污水與生活垃圾收集與處理、村容村貌改善等方面。開展對農村改水、改廁、改圈、改廚,建造衛生廁所,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區與村民居住區,人畜糞便處理后盡可能資源化利用,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飲水衛生合格率。
三是治理農村生產環境污染。積極開發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特別是在基本農田保護區、“菜籃子”基地等與人民群眾食品安全保障密切相關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治理工程。
四是加強農村環境管理。健全環境監測和預警體系,進一步加大對農村的監測和監管力度。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環保科普教育工作,以盡快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廣大農民的環境意識。引導廣大農民自覺地保護好農村生態環境,形成良好的環境衛生和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生活、消費習慣。
五是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構建一個比較完善的、針對農村環境污染特點的、獨立的農村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根據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策,應用可持續發展原則,結合農村環境保護的特點,構建一個農村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六是建立有計劃的長期堅持的環境宣傳教育機制,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政府要規定專門的部門開展這項工作。重點是鄉鎮,村一級要培養專門人員定期對農民進行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宣傳教育。
關鍵詞:農村環境衛生環境污染環保意識
Pick to: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use present new look,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cities at the same time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improved, but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also see, the countryside environment problems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greatly damage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ru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to be solved. Based not onl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main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s made the important elaboration,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urrent rural environment made some discussion.
Key words: rural sanitation environment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中圖分類號:F323.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事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的和諧穩定。國務院于2011年12月15日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通知》,通知中申明了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著重強調了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水平,其中涉及到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提高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水平,提高農村種植、養殖業污染防治水平以及改善重點區域農村環境質量。從通知中可以看出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健康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農村環境衛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農藥、化肥和除草劑在農業生產上的使用,農業廢棄物的任意排放,鄉鎮企業粗放型生產經營方式是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點,造成水質變壞、土壤污染、大氣渾濁惡臭,直接影響農業產品的品質,危害農業生產,且易傳染疾病,影響居民健康。畜禽養殖污染面廣且量大,污染嚴重;化肥、農藥施用強度高,流失量大,化肥、農藥和農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積污染;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嚴重,生活垃圾處置系統亟待完善;塑料農膜使用增加,污染加?。秽l鎮企業布局不當,工業“三廢”污染嚴重受鄉村自然經濟的深刻影響。
(一)農村垃圾呈現雜亂多的現象
農村垃圾主要包括村民生產、生活垃圾、牲畜糞便、柴草秸稈、建筑工程垃圾,所含成分復雜,數量巨大。這些陳年垃圾破壞了農村的生態環境,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只要到農村走走,就不難發現一堆又一堆散發著惡臭的垃圾長期堆積在地,嚴重污染人們的生存環境。大片生活垃圾暴露堆放,既污染水源,又有礙村容整潔,這些垃圾和污水,很大部分經風吹或雨水沖刷,最終污染了塘河,而且嚴重影響著農民的身體健康。
(二)河流污染存在日趨嚴重的趨勢
在農村的水網地帶,很難找到幾條沒有被污染、水流清澈的河流。主要表現在:企業直接排放工業廢水引起水質嚴重惡化;陳舊陋習導致河道污染,由于人們對水環境的觀念淡薄,河道成為人們心目中天然的垃圾箱了;河道泥砂沉淀淤積嚴重、河道綜合功能日益退化,許多河面已經是淤泥長年露底可見,百多米寬的河面僅只顯出一條很窄的流水道,以往成群的魚、鴨等早已無蹤影。
(三)大氣污染破壞程度日益加大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氣污染越發影響著人們的健康,但較其它污染治理而言,人們似乎對此又束手無策。主要表現在一些設在農村里的工廠廢氣、汽車尾氣、餐飲服務業等上,特別是皮革行業鍋爐燃燒,它們配套的除塵脫硫設施比較落后,有的根本沒有除塵設施,甚至有的企業使用皮革廢角料、廢木料做燃料,致使鍋爐冒黑煙現象十分普遍,使得周邊的大氣環境受到污染。
(四)畜禽養殖業生態污染加重
我國農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散養著豬、雞、鴨等,由于養殖的分散性和特殊性,點多面廣,難以集中治理,畜禽養殖業污染日益加重,畜禽養殖業污水、糞便產生的污染物大多數得不到有效處理,往往隨意堆放于道路兩旁、田邊地頭、水塘溝渠或直接排放到河渠等水體中,僅少數作為農業生產有機肥源利用,大量有機污染物進入池塘和溝渠,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
二、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思考
農村政策的制定需要從解決問題出發,目前農村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是非常清楚的,因此,政府在政策制定的指向上也比較清楚,目的就是要防止和減輕農村環境的各種污染和自然生態的破壞。但是,如果缺乏針對農村環保問題的原因和以當地人為中心來制定解決方案,農村環境保護的解決就沒有可操作性,農村環境保護的成本也將非常高昂。
筆者認為,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在思路和政策制定上必須包括農村的自然生態環境,農村的農業生產環境和農村的居家環境。同時,以村為主體,綜合各部門的資源,通過新農村建設體系來進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
(一)加大環境宣傳力度,強化村民環保意識
在新農村建設中要提高農民環境意識,要將環保宣傳的重點由城市轉向廣大農村,弄清農民在環保問題上關心什么、需要什么、急需解決什么。應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載體,整合多方力量,點面結合,綜合治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加強對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宣傳,增強農民的環境意識和環保自覺性。要強化對農村基層干部、群眾代表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等的環保培訓,讓他們從較深層面學習環保知識,成為農村環保的中堅力量和帶頭人。開展宣傳培訓,加強督促教育,提升農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促進鄉村文明建設。
(二)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科學施用農藥和化肥
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建立安全用藥制度,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快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加強基地管理;進一步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科學合理地使用化肥農藥,以避免過量施肥造成土壤板結、酸化等現象的發生。應盡量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畜禽散養,發展規?;B殖,加強畜禽糞便綜合治理,發展綠色生態農業,保證在減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三)推行生態養殖,發展規模養殖小區針對畜禽養殖業
大力推行生態養殖,減少畜禽散養,形成養殖小區,實行人畜分離,引導養殖戶向小區聚集,加強畜禽糞便綜合治理,做到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將畜禽糞便集中處理制成肥料,以畜禽糞便——有機肥料——農業產業園區的農業循環發展模式,配套建設有機肥生產基地。根據環境的承受能力適時控制養殖規模,設立禁養區、限養區,對新建、改建規模養殖點嚴格設施實施排污許可制度。
(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提升農村環境質量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可以逐步完善污水治理設施和垃圾處理體系,較大的村鎮可考慮建設污水治理工程;離城市較近的村可建設排污管道直通污水處理廠,防止污水到處橫流。各村除了設置專門傾倒垃圾的垃圾池,必須保證垃圾清運要定期定時搬運清理;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清運體系和集中處置機制,建立管理、考核、獎勵等相關配套制度,在各建制鎮周邊以及交通便利的村莊逐步推廣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
加強農村建設項目監督管理,嚴格把好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強化縣區實行重點企業審批管理領導跟蹤負責制,環保審批時限承諾制,堅決禁止高耗能、高污染、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上馬,杜絕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
樂清市樂成鎮第二小學 六年級一班 羅通
自從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直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但是有的人面臨著這么嚴重的環境污染,卻還沒有意識到危害的征兆已經降臨。
在人類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白色環境污染”相當多。例如:人們上商場、菜市場等購物,都用白色的塑料袋裝著。說是因為白色的塑料袋衛生。但是人們用了以后就扔在地上,哪里顧及這會帶來多大的污染。
還有大氣污染,許多有錢的大老板開著小汽車東奔西跑。在有些人看來,這是富有的表現。但是,在懂得這種污染危害之大的人看來,卻是不文明的表現。這些人把整個城市搞的烏煙瘴氣,卻不以為然自己在破壞環境。
在農村里,有花草樹木,空氣當然好,環境污染也就會相應減少。但是人們不懂得去保護,反而去破壞。例如:人們濫砍濫伐,把一個充滿空氣和活力的山砍的傷痕累累,毫無生機。從而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還有河水里沼澤遍地。
人類面臨著這么多的環境問題,怎么能無動于衷呢?為了人類不再受到環境污染的威脅,我們應該發出“保護環境,從我做起”、“關愛一草一木,就是關愛人類的生存”的號召。讓我們共同為“保護環境”努力吧!
【關鍵詞】農村學生 環保意識 培養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和資源的過度消耗,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日益受到破壞。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有效應對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已成為全人類的重大課題,成為世界人民普遍關注的焦點。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環境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環保也因此成為人們的新理念。2003年,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和2004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都要求中小學生加強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將成為我國中小學課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并滲透于各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也已成為中學教育的重要德育目標。目前,許多農村中學生的環保意識普遍比較薄弱,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肆意踐踏花草……對農村中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是環保教育實施的一條重要途徑,是教育面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新課改下我們應該重視農村中學政治教學這塊重要的德育陣地,廣泛利用教育教學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一、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主要陣地
關注環境問題、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責任,并且充分體現在現行的中學政治課本中,如高中《經濟常識》中關于“科學消費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生態農業”等內容;《哲學常識》中關于樹立“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類共同利益”的生態價值觀的內容;《政治常識》中關于“國家履行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落實科學發展觀”、“當今人類共同的課題”等內容,此外,高考時政關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等專題教學,都是環保意識教育的教材。如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第一單元“自然的聲音”,從人類的朋友、自然的哭泣、做大自然的朋友等方面很好地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和環保意識培養,要達到的目標是認識、了解、欣賞大自然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讓學生懂得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小樹立節約資源、保護資源的意識。知道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培養收集處理相關信息的能力。如教科版九年級第十六課“可持續發展”,認識到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提高正確認識和處理人口、資源、環境之間關系的能力等等。
通過挖掘這些教材內容,滲透環保教育,指導農村學生從自然、經濟、文化、政治等各個方面理解人類自身行為對環境所產生的正面與負面的影響,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全面看待環境問題,提高環境素養,樹立環保意識和科學發展理念。
二、報刊媒體為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提供廣闊視角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國家對農村教育投入不斷加大,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計算
機網絡以及學校、村社訂閱的報刊雜志,為我們查找環保資料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政治課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指導學生上網、翻閱報刊,搜集環保信息,關注國家和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正確認識個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認識當今人類面臨嚴峻的環境問題,增強保護環境、保護家園的憂患意識;掌握黨和國家關于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廣泛收集環境保護及打擊環境違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三、校園環境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陣地
校園環境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習慣培養和環保意識培養的重要陣地。作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主渠道的政治課教學,能引導學生關注校園的環境問題,參與解決身邊的環境問題,切身體驗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環境責任感和參與環保實踐的能力。從關心身邊的環境問題入手,指導學生參與環保行動,為自己的生活、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學生熱愛勞動、講究衛生、關愛自然的良好品質,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和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感,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廣闊農村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實踐陣地
廣大農村是學生參與環保實踐、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依托。政治課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深入村社進行調查研究,觀察并分析周圍環境的狀況及其變化,在親身體驗中發現環境問題、反思環境問題,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生活習慣,增強參與有關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決策與行動的意識;就農村存在的環境問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撰寫調查報告和小論文,圍繞環境問題,設計、實施和評價解決方案,增強責任意識;指導學生開展農村服務活動,明確參與環境保護的主要途徑和方式,積極投身環保行動,學會關愛自然,尊重生命,形成有益于環境保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實踐中使自己的環保意識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幫助村民確立環保意識,踐行環保行動。
總之,在農村中學政治教學中,滲透環境意識的培養符合新課程改革和當代社會可持續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與環保教育的交叉點,走出單純的說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善于捕捉農村中學的環境教育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滲透環保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并達到“潤物細無聲”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