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7: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圖書印刷方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每年數博會上都有很多讀者問我們,怎樣才能買到商務印書館的老書。每次我們都只能無可奈何地回答,不夠3000本的起印數,我們沒有辦法重印。想到讀者們一臉失望的表情,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在今年數博會上完成按需印刷項目,滿足讀者對絕版、斷版老書的需求。”劉成勇說。
一本起印不再是夢
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創立至今已經有110年歷史,正式出版的出版物約有5萬種,其中解放前出版的出版物就有15000余種。出版物是商務印書館最豐富的資源,尤其是一些老書更具有歷史、學術價值,甚至文物、藝術價值。劉成勇介紹說,很多老作者的后人或圖書館拿著絕版、斷版書來找出版社,希望能再印一些,但鑒于傳統印刷3000冊起印的狀況,很難滿足他們的要求。
一本起印,是圖書印刷行業多年的夢想。圖書印刷與其他印刷品的印刷不同,要與市場需求掛鉤,印刷數量難以確定。采用傳統印刷方式,要先印刷后銷售,如果印刷數量太多,會造成庫存積壓,成本浪費;如果印刷數量過少,則會由于先期的制版過程復雜和成本投入較大,導致平均印刷成本的提高,造成圖書定價過高,影響圖書銷售,甚至帶來虧本。因此,通常出版社認為,一次印刷最低的數量是3000本。這就是所謂的起印點。
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是一項可以使出版商能夠以市場可以接受的成本每次只印刷一本書的技術。采用該項技術,出版社可以按照不同時間、地點、數量、內容的需求,通過數碼及超高速印刷技術實現小批量印刷,甚至一本起印。對于發行量較小的圖書來說,按需印刷是一種最佳的出版方式。
劉成勇說:“商務印書館首先希望通過按需印刷業務實現對本館已有紙書資源的按需印刷。尤其是對一些老書,市面上難以找到的絕版書,實現一本起印?!?他介紹,現在商務印書館按需印刷項目主要是針對本社解放前出版的圖書,以后會逐漸延伸到短版書、斷版書,以及其他出版社的圖書。他表示,商務印書館計劃按需印刷的還有《漢語世界》、《英語世界》、《中國學術》、《中國語文》等雜志期刊,將在傳統的出版、發行之外,進行面向讀者的在線定購,提供指定篇目的按需印刷。而且,商務印書館按需印刷并不是僅僅針對館內的資源,而是會針對市場需求,開拓其他出版社的圖書資源。
電子化解決版式難題
盡管按需印刷可以實現一本起印,但是卻需要電子文檔。由于當時印刷技術的限制,商務印書館的老書大多只有紙版圖書,而沒有電子版。因而,在開展按需印刷業務之前,紙版書的電子化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劉成勇介紹說,理想的做法是把所有圖書的文字內容進行還原,并且排出版式。但是,目前常見的OCR技術雖然可以分析部分紙型文檔,分析的結果也可以有效地還原版面內的全部文字,卻無法還原版式,還需要手動排版。而這樣做的結果勢必造成成本的提高,讀者將難以接受。對于一些已成文物的歷史圖書來說,由于OCR以光學掃描方式為主,掃描過程中容易對這些文物造成進一步的損壞。
劉成勇說:“我們采用的辦法是,對于那些橫排版簡體字圖書,直接用OCR技術還原文字內容。但是,對于那些解放前出版的繁體字豎排版圖書,卻很難通過OCR技術直接識別、還原文字內容,就要把這種圖書掃描成圖片,僅實現目錄文字的數字化。首批推出的按需印刷圖書有幾百種,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電子化方式。對于那些還沒有實現電子化的圖書,等讀者有了需求,我們再做按需實現電子化。”
但是,通過這種方式重印圖書基本都只是對原書的再現,而沒有按照現代人所熟悉的閱讀方式對圖書進行重新編排。這種方式只能滿足普通圖書館的需求。目前商務印書館只能實現這種業務。這在劉成勇看來,重印業務發展的一個障礙。雖然很多讀者無法順利閱讀繁體字或豎排內容,但他們也很可能是絕版書籍的愛好者,并存在潛在需求。他認為,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市場將難以得到進一步拓寬。
提供真正個
對于同一本書,不同人有著不同的要求。比如說,視力不好的老專家希望字號大一些,收藏家則希望用更講究的紙張。如果通過傳統印刷方式滿足這些個性化需求,成本將高得難以接受。按需印刷可以改變傳統的先印刷后銷售的出版模式,實行先銷售后印刷,因而在服務上也突破了對所有讀者都只提供標準化服務的局限,可以在印刷時根據客戶的需要對其進行重新組合,提供真正的個性化服務。
關于這一點,劉成勇解釋說:“按需印刷采用數字印刷技術,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增減或重組,按照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服務。根據客戶所選擇的個性化的紙張、開本、字體、字號、封面設計等,在印刷過程中,所印刷的圖像或文字可以按預先設定好的內容及格式不斷變化,每張印刷品都可以針對其特定的發放對象來設計、印刷。當然,對于電子化方式不同的圖書,可能選擇的個性化服務項目會有所差別。以圖片形式存在的圖書,就不能讓讀者選擇其喜歡的字體字號。”他介紹,在提供按需服務的網站上,讀者可以實時編輯,進行個性化的內容剪輯、拼版,完成個性化目錄的實時動態生成。
除了版式的個性化需求外,讀者對圖書內容也有個性化需求。一本圖書包含大量信息,對某個讀者來說,有用的可能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有沒有可能讓讀者只購買他所需要的那幾頁呢?劉成勇介紹,讀者在找書時,通常是通過某個關鍵字進行搜索,然后可能在多本書上搜索到相關內容。在沒有按需印刷時,由于預算的限制,讀者往往只能從中挑選出一本或幾本書?,F在,有了按需印刷,讀者不再有這樣的局限―他可以不用購買整本書,而只購買某本書中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讀者可以抽出這些信息集中起來自動生成一本新的書。如從甲書種選一章,從乙書種挑一節,用鼠標把他們勾出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本新書。這樣就可以為讀者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扁平化服務細化到讀者
傳統意義上,出版社的客戶關系管理主要是指對書店和批發商的關系的管理和維護,卻很少顧及到最終讀者。最終讀者的反饋意見往往只能通過讀者來信或銷售商的間接傳達,很難及時反饋給出版社。面向讀者的客戶關系管理是啟動按需印刷后的又一個突破。
劉成勇說:“絕版書的主要用戶是圖書館、研究機構和收藏家,他們所需要的服務和普通讀者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實行會員制?!?/p>
他介紹,讀者可以在商務印書館按需印刷網站上登記注冊,但是要盡可能地提供詳細、真實的信息,包括會員職業、年齡、聯系方式(郵箱)等,以及數據驗證。系統將詳細記錄會員的購買、查閱情況,分析其習慣和所關注的內容,從而向其推薦新書或其所關注的內容。
同時,系統能夠進行業務分析,根據以往的業務分布情況來找出核心客戶和價值較高客戶,最終分析出影響業務量的關鍵因素。系統能夠從訂單類型、業務量、區域分布、客戶、跟單情況及印刷方式等方面來進行分析。除此之外,系統還可以提供互動功能,會員可以通過出版社提供的在線問答服務,留言或者提出建議。
充分利用歷年積累下來的圖書資源,是商務印書館近年數字出版戰略的重點。在剛剛舉辦的數博會上,商務印書館召開了以“百年老店數字出版新戰略”為主題的分論壇,重點展出了按需印刷網、工具書在線、英語世界網絡學習平臺等一系列數字產品。
近日,國內某大學接受了一批來自美國某大學捐贈的圖書,用于該校圖書館的建設,并委托一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其他進出口免費”的貿易方式向海關申報進口,這批圖書涉及語言、教育、文學、科技等領域,共計50000冊。海關關員在審核其報關單數據時發現,此票貨物已構成印刷品的特征,且數量超過200冊,根據國家對進口印刷品的管理規定,這批圖書需要委托中國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或者其他具有印刷品進口業務權的公司辦理進口事宜,并要提供國務院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的進口批準文件、目錄清單、有關報關單證及其他需要提供的文件。由于該大學在不了解印刷品進口相關規定的情況下接受了外方的贈與,且沒有委托具有印刷品進口資質的公司代辦,更沒有辦理相關的批文,因此導致貨物滯港不能正常通關。更為嚴重的是,按照規定,海關對無印刷品進口業務權和無法提供相關文件的單位應予退關,而這批圖書正是屬于這一范疇。
這一案例表明,除具有印刷品進口業務權的公司外,許多企、事業單位對于圖書等印刷品進口申報了解尚淺。那么,進口印刷品的申報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明確“印刷品”的概念
多數企、事業單位不知道其申報的商品如“教科書”、“學術書”等書籍是屬于“印刷品”的范疇,導致未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批文、證明,出現無證到貨的情況。因此,明確“印刷品”的概念和范疇至關重要。
印刷品,是指通過將圖像或者文字原稿制為印版,在紙張或者其他常用材料上翻印內容相同的復制品。諸如進出境攝影底片、紙型、繪畫、剪貼、手稿、手抄本、復印件及其他含有文字、圖像、符號等內容的貨物、物品的,都要按照有關進出境印刷品的監管規定進行監管。
通關要點
印刷品的進口受到諸多貿易政策的管制,比如進口業務權的取得、印刷品數量的核定和通關手續。因此,企業在申報時應提前了解相關規定,做好準備。
印刷品的進口業務需相關部門批準或者指定經營印刷品及音像制品的進口業務,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或者指定經營,未經批準或者指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經營印刷品及音像制品進口業務。
申報前須取得批文等文件除國家另有規定外,進口報紙、期刊、圖書類印刷品,經營單位應當持國務院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的進口批準文件、目錄清單、有關報關單證及其他需要提供的文件向海關辦理進口手續。
境外贈送印刷品需出具證明、清單及相關批文受贈印刷品雖然不屬于貿易,但仍受到貿易管制。受贈單位應當向海關提交贈送方出具的贈送函和受贈單位的接受證明及有關清單。接受境外贈送的印刷品超過100冊或者音像制品超過200盤的,受贈單位除向海關提交上述單證外,還應當提交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文件。
展覽、展示用印刷品須辦理暫時進出境手續用于展覽、展示的印刷品及音像制品進出境,主辦或者參展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海關辦理暫時進出境手續。
宗教類印刷品須提供宗教部門或相關部門的證明個人攜帶、郵寄進境的宗教類印刷品及音像制品在自用、合理數量范圍內的,準予進境。超出個人自用、合理數量進境或者以其他方式進口的宗教類印刷品及音像制品,海關憑國家宗教事務局、其委托的省級政府宗教事務管理部門或者國務院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證明予以征稅驗放。無相關證明的,海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散發性宗教類印刷品及音像制品,禁止進境。
個人自用進境印刷品的規定
個人攜帶、郵寄進境印刷品,雖然是個人自用的,但根據攜帶、郵寄的數量不同,其所適用的征免稅政策也不同,具體分三種情況:
規定數量以內,海關免稅驗放個人自用進境印刷品在下列規定數量以內的,海關予以免稅驗放:單行本發行的圖書、報紙、期刊類出版物每人每次10冊(份)以下;成套發行的圖書類出版物,每人每次3套以下。
[關鍵詞]印刷史 出版史 圖書館學家 印刷工業 中國
[分類號]G250.9;G239.19
伴隨著電子書媒介與“無紙閱讀”方式的盛行,基于紙質媒介的印刷書與紙本閱讀方式本身則成為了一種傳統的文化現象逐漸引起人們的研究興趣。作為造紙術和印刷術發明國的我國,對于印刷史的研究一直在不溫不火地進行著,其中,圖書館界的研究者和印刷界的研究者成為兩大學術主力。
1 圖書館學界的“印書史”研究
圖書館學家們關注書籍的印制與形成是自然發生的研究緣起。以曾經在北京圖書館工作多年的張秀民(已故)老先生和錢存訓博士為代表的一些學養深厚的圖書館學者們,把對印書史的研究擴展到對印刷史的研究,分別著有傳世的關于印刷史研究的代表作。正如錢先生所說:“現代印刷并非單指印書,除用紙張印刷的紙幣、紙牌等以外,還包括在紡織品、金屬、塑料、皮革、木版、玻璃、陶瓷等表面上的各種印刷。但是一般學者對印刷術的研究,主要對象是書籍,因為文字和圖畫的復印乃是人類文化交流和知識傳播的一種重要媒體,在文明史上自有其特殊的意義和影響?!薄?,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的發展歷史在圖書館界的研究者們看來,就是一部書籍圖文的印刷史。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為中國印刷史研究的成長時期,這個時期的書史研究與教學開始興盛,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的圖書館學系都開設了中國書史課程,書史內容中融合了印刷史(主要是印書史)的內容,所以可稱之為以圖書出版印刷史為主流的研究階段。
1956年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兩校圖書館學系都給新招收的一年級本科生開設中國書史課,并編出了新的書史講義,其中以北京大學劉國鈞先生的《中國書史簡編》影響最大。
武漢大學皮高品先生也于1956年推出《中國圖書史講義》油印本,書中提出按社會發展的五種形態對中國書史進行分期,故在材料和觀點上都有所創新和突破。1964年修訂增補后鉛印,1986年又以《中國圖書史綱》為題由吉林省圖書館學會出版發行。
專門研究印刷史的當數北京圖書館張秀民先生于1958年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一書。作者在廣泛收集古今中外有關印刷術的文獻資料和實物例證的基礎上,提出雕版印刷發明于唐初貞觀年間之說,論述了印刷術對亞洲與非洲、歐洲的影響,編制了“世界印刷術發展年表”,“朝鮮金屬活字史料”等。
張靜廬先生(1898―1969)歷時20年苦心收集、精心整理、輯注,推出了七部專題出版史料,全書共250萬字,收錄了自1862年創立至1949年87年間出版事業的重要資料。
除上述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和大型史料集之外,這一時期還出版了一批有關中國出版史的通俗性普及性讀物,如劉國鈞著的《可愛的中國書》(1952年)、《中國書的故事》(1955年)、《中國的印刷》(1960年)、《中國古代書籍史話》(1962年),陳國慶著《古書版本淺說》(1957年),阿英著《中國年畫發展史略》(1954年)、《中國連環畫史話》(1957年)等。
這個時期突出的特點是出版史、印刷史的研究互相交叉融合,由于研究者都來自圖書館界、出版界等文史領域,所以印刷史研究實際上是著眼于圖書文獻范圍,書史、出版史、印刷史研究融為一體。
20世紀60年代中至70年代是我國印刷史研究的蕭條時期。除劉國鈞、張秀民等又編寫出幾本有關書史、印刷史的通俗小冊子,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內部編印幾本“中國書史”講義外,幾乎沒有出版印刷史學術新著發表。尤其是1966年至1976年間大陸內地的出版印刷史研究基本陷入停滯狀態。
就在內地處于停滯狀態之時,港臺及海外學者沒有停止出版印刷史的研究工作,編輯出版了一批著作和論文集,這一時期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及圖書館學研究院的名譽教授、兼東亞圖書館館長錢存訓先生撰寫的《中國古代書史》一書。該書原名《書于竹帛》(Wtitten on Bambooand Silk)英文本完成于1957年底,1962年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
20世紀80年代為復蘇壯大時期,五年內出版了三部以出版史、報刊史、印刷史為名的通史著作,各具特色,均有建樹,標志著這一階段的高起點,也預示出版印刷史研究經長期蓄積、準備,盛期將臨。這一時期國內也是以出版史研究為主流,但海外的錢存訓博士為印刷史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錢存訓的《紙和印刷》(Paper and Printing)是英國學者李約瑟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第五卷“化學及相關技術”(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的第一分冊。該書出版后在海內外影響巨大。
1987年,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在中國圖書史研究上又邁出新的步伐,鄭如斯、肖東發編著了成套的教材,即《中國書史》、《中國書史教學參考文選》、《中國書史教學指導書》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這三本書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專業教材,故發行量較大,被多次印刷,廣泛流傳。
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的教授謝灼華主編的《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注意從廣泛的文化領域去說明圖書出版、編纂和圖書館發展軌跡及相互關系,分析中國圖書對世界文明發展史的貢獻,局部理順典籍發展的線索。
1989年最突出的成果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張秀民的又一鴻篇力作――64萬言的《中國印刷史》。該書詳細、全面、系統地論述了自唐初貞觀年間印刷術發明后,迄清末1 300余年的印刷事業的源流演進。不僅廣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更有許多新鮮資料和獨到之處,被美國印刷史專家錢存訓稱為“劃時代的作品”。
20世紀90年代為中國出版印刷史研究的豐收時期。研究的深入還表現在一些學術專著視野開闊,角度新穎,富有論辯性。如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教授曹之先生的《中國印刷術的起源》一書是中國出版印刷史專題研究的新成果,開拓了研究印刷術起源的新思路,其方法是通過對各種文化現象的多角度掃描,全方位、多學科地論證“唐明說”。
2 20世紀后期“大印刷觀”的印刷史研究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印刷工業界的一些學者專家們在對印刷史文化積累與保護措施的關注、印刷史知識的教學普及方面也有新動向,如1982年6月、王仿子先生聯名提出《關于建立印刷技術博物館的
建議》,經過各方面的長期努力,1993年底舉行了中國印刷博物館奠基典禮,1996年6月舉行了隆重的中國印刷博物館落成典禮。1985年9月,北京印刷學院首次開設《中國印刷史》課程,由張樹棟、張耀昆合編教材《中國印刷史(講義)》。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印刷科技界專家對印刷史研究領域的加入,倡導“大印刷觀”、從科技史角度研究印刷史問題的觀念逐漸彰顯,成為與傳統的圖書出版印刷史研究的觀念相并列的另一流派。
1976年后,、王仿子、范慕韓等先生倡導建立“中國印刷博物館”。在鼓勵學術研究之下,印刷史學研究成果迭出,先后出版了多種重要的印刷史書,1993―1999年舉辦了6次印刷史學術研討會(北京5次,臺北1次)、百余篇,出版5冊論文集等。
1991年6月南開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隋唐史方向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中國印刷術的起源》,趙永東著,作者從雕版印刷術的定義、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物質條件、古代社會技術發明的一般機制和雕版印刷術發明的技術背景等方面全面探討了雕版印刷術的起源問題。1998年4月中國科技大學科技史方向方曉陽的博士畢業論文《中國古代特技印刷工藝研究》,從印刷工藝角度研究了古代的特技印刷。
1999年出版的張樹棟等印刷科技專家合著的《中華印刷通史》填補了印刷史上的大部分空白,贏得了業界同行專家的高度贊譽。如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的肖東發教授盛贊該書是用大印刷史觀、橫跨中華各民族、縱貫歷史五千年,視野開闊、有史有論、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該書后來又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簡明濃縮的版本。
以上約10年之間,印刷史學之研究成果遠勝往昔。呈現如下突破:①由書史、印書史向印刷文化史轉進;②由印刷文化史向印刷科技史轉移;③由傳統印刷史觀向大印刷史觀轉移;④由爭論“發明”年代向探討“起源”時間轉進;⑤由唐初向上延伸至隋代、南北朝、新石器時代;⑥由清末向下延伸至當代;⑦填補歷史空白的《中國印刷近代史》及《中華印刷通史》問世;⑧中國印刷史由1 300年往上延伸5 000年,往下延伸百年。由雕刻凸版延伸到雕刻孔板、由漢民族延伸到各少數民族、由印紙延伸到印織物;⑨確認了與韓國的雕版紙上印刷品的發明先后之爭,及多項模糊不清的史實結論。
3 印刷史研究的認識觀和方法論
如前所述,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出版印刷史研究的學者大都來自圖書館界、文化學術界,對印刷史的研究其實是關于印書史的研究。錢存訓《紙與印刷》、《書于竹帛》,從書名就可顯示圖書館界的學者將印刷史視為印書史。張秀民、曹之等先生的研究也關注的是印書史。研究者們在歷史唯物論認識觀與方法論指導下,注重實物考證與史料查證,這也是出版印刷史學領域通用的研究方法。90年代后,隨著“大印刷觀”的推行,研究界開始擴展史料考證范圍,并進行了工藝史、專題史研究。
1993年在全國第一次印刷史研討會上,鄭如斯教授《書史研究與印刷史研究的聯系與區別》一文辨析了兩門獨立學科的相互聯系與區別。她認為,書史與印刷史是交叉學科,兩者研究的內容都涉及到圖書的印刷。當然,兩者研究的角度和側重點是不相同的:在書史研究中,圖書是主體。對印刷的研究是第二位的。在印刷史研究中,印刷術本身的發展變化是主體,圖書只是印刷品成果之一種,對圖書的研究是第二位的,透過圖書探索印刷技術發展的成就和水平。
印刷的起源,歷來是中外學者研究的重點。諸多論斷,大都根據文獻上的記載加以解釋。大部分意見分歧,只是由于對早期文獻中鐫刻或印刷的關鍵名詞解釋不同。研究的方法在突破了印書史的套路后,強調探討“起源”。中國是世界上發明印刷術最早的國家,但無法確切知道中國的印刷術是何時由何人發明的。它是一種經驗的長期累積,是一種源流的演進發展。從橫的方向看,是相互重疊、綜合應用的工藝。所以,探討中國印刷史的源流演變,可將其看作一條光譜的譜帶,李興才先生更確切地比喻為一條調子豐富的連續調灰色尺,它可以概分為暗部、中間調、光部三大部分,但無法截然地明確分界。張樹棟先生在《試論中國印刷史的歷史分期問題》中,主張將中國印刷史分為四個時期:準備與發明時期;手工刷印的發展與繁榮時期(古代史);近代印刷術的傳人與發展時期(近代史);現代印刷術的興起時期(現代史)。
印刷史研究中觀點的歧義,往往源自技術分析的差異。由流溯源,使得近年來的印刷史研究更加傾向于技術的分析。如周廣學、宋青梅整體勾勒出活字印刷的技術演進過程及變化的原因,并首次對不同階段泥活字印刷技術進行了類型分析;而楊玲通過對宋代雕版印刷的基本要素紙、墨與基本工藝的考察,結合文獻與考古資料,揭示宋代雕版印刷業繁榮背后的物質技術原因。
在實證研究方面上,北京印刷學院尹鐵虎先生對畢升泥活字的仿真復原研究,是近年來我國在印刷史實證研究方面的一次方法創新。
從大印刷史觀研究中國印刷史,即從整體的、全面的、全程的、全方位的角度來研究。
1996年6月1日中國印刷博物館落成典禮之時,召開了第二屆中國印刷史學術研討會。落實論文49篇。論題進一步深化、細化、方位更廣闊。會上延續了對印刷史研究的歷史觀、方法論的探討。自然地顯現出圖書館界與印刷科技界專家學者們研究的著眼點差異。
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的曹之教授《關于印刷史研究的幾個問題》探討了印刷史研究的關于“印刷術”的概念問題。曹教授列舉古今中外的例子說明,認為印刷術不是印染術,適宜采用約定俗成的“印字術”、“印書術”。錢博士也認為,一般學者對印刷術的研究,主要對象是書籍,因為文字和圖畫的復印乃是人類文化交流和知識傳播的一種重要媒體,在文明史上自有其特殊的意義和影響。
關于印刷術的起源問題,曹先生認為其發明時限范圍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不可能有千年之久。不能把印刷術的發明時間同應用時間混為一談。印刷術就是印書術,但在研究印刷術起源的時候,就不能從研究印刷圖書開始。
對于“大印刷史觀”,曹先生認為要從造紙史、制墨史、制筆史、藏書史、目錄學史、教育史、抄書史、書業貿易史、圖書亡佚史、佛教史、石刻史、外交史、篆刻史、拓印史、文字演變史、印染史、貨幣史等多方研究,全面考察。印刷史研究是一個巨大的綜合工程,需要由一支考古工作者、印刷工作者、文獻工作者等組成的一支“大”的隊伍,要努力改變各自為戰,信息閉塞的研究現狀。
印刷工藝界人士與圖書館界人士的認識觀與方法論各有特點。海外與內地的觀點也略有不同。范慕韓先生的“大印刷觀”和李興才、張樹棟先生的“大印刷史觀”大同小異?!耙杂∷槲?,著眼點自然是印刷”,“對中國印刷歷史的研究,理應、也只有沿著印刷工藝技術的發生、發展這條主線,順藤摸瓜,才能逐步接近歷史的真實,再現中國印刷術的發展過程?!庇∷⒐I
出版社的黃浮云、張子謙在《用大印刷史觀研究印刷史勢在必行》一文中指出,“印刷雖是以新聞出版為中心的文化事業的組成部分,但從根本上講,它是工藝技術,是工業,它的起源和發展,是沿著印刷工藝技術發展這條主線進行的?!?/p>
印刷工藝界人士認為,印刷術的導源和歷程,織物印刷的起源,套印術的肇始和發展,近代印刷術的傳人和發展,以及印刷設備、器材、科研、教育等一系列與印刷相關的領域的研究和考證,都是印刷史研究的內容和對象,一個全面、系統、全方位多視角的研究中國印刷史的局面將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圖書館學界“大印刷觀”的重點是強調方法論體系的博大,印刷工業界“大印刷觀”的重點是強調研究對象范圍的擴大延展。
4 印刷史研究的現狀和未來態勢
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出現了“盛世修史”的繁榮氣象,印刷史研究也得到新的發展。筆者曾在2005年通過對國家圖書館的文獻資料檢索,得知館藏現有關于印刷史方面的各類圖書資料近30種,其中部分在2000年以后出版的專著舉例如下:①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錢存訓著,鄭如斯編訂.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②簡明中華印刷通史/張樹棟、龐多益、鄭如斯著.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8;③插圖本中國圖書史/蕭東發、楊虎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④近代西歐印刷媒介研究――從古騰堡到啟蒙運動/項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⑤古代版印通論/李致忠著.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11;⑥中國版本文化叢書/任繼愈主編.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12。
近年來的研究成果頻出。由北京方志編撰委員會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印刷志》(2001年),該書史料詳實,生動準確地反映了北京印刷業漸進的演變過程,從而也折射出中國印刷業的發展脈絡,為后人研究北京乃至中國的印刷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國家設立了多項印刷史研究的項目來鼓勵開展印刷通史的深入系統研究。以中國印刷博物館為基地的印刷史研究活動也在我國印刷工業界的一些老專家的堅韌努力中得到持續進行并發揚光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居民消費結構中,居民文化消費需求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這為我國圖書出版企業提供了市場空間。然而,圖書出版企業間的競爭也很激烈,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好地發展,就要在獲取的收入一定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少自己各項支出,進而增加企業的現金流量和利潤。而進行稅務籌劃,實現稅后收益最大化無疑成為一條最直接的出路。增值稅在圖書出版企業的眾多稅種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因而對圖書出版企業的增值稅進行籌劃很有必要。
一、增值稅稅務籌劃的標準
(一)合法標準
符合法律規定標準是對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最基本的要求。由于我們國家是成文法系,稅法對各種稅種都有具體的稅收法律規定,要求相關企業納稅時必須遵守各項稅收法律法規。所以任何企業在進行增值稅稅務籌劃時,必須遵守現行的增值稅相關稅收法律法規的各項規定,也就是說不得與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相違背。如果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的稅務籌劃方案就失去了立足之本,反而可能成為偷稅漏稅行為。
(二)經濟標準
經濟標準就是指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所取得的效益要大于其所付出的籌劃成本,即進行稅務籌劃的凈收益大于零。這樣的稅務籌劃對企業來說才有經濟價值,才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才有利于企業實現其財務目標。
(三)及時調整標準
稅務籌劃是在特定的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下,根據企業特定的生產經營范圍、經營方式而進行的。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稅收法律環境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企業必須根據新的稅收法律法規制定新的稅務籌劃方案,使企業能夠實現稅后收益最大化。因而針對同一類型的企業在不同時期所進行的稅務籌劃方案可能差別很大。如果不能根據稅收法律法規的變化及時調整籌劃方案,原來的稅務籌劃方案在新稅收法律法規下就可能成為稅收欺詐行為。
(四)全面性標準
企業繳納的稅種往往不止一種,而且不同稅種之間還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在進行稅務籌劃時,應全面考慮企業應繳納的所有的稅種,進行整體籌劃,防止顧此失彼,實現整體稅負最輕。同一個稅種在不同的納稅期間會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在對同一稅種進行籌劃時,要從整體出發全面考慮。在進行稅務籌劃時,應根據企業某一個階段的特點進行籌劃,以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二、稅務籌劃的理論基礎
(一)資源稀缺理論
經濟學對于資源稀缺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是以李嘉圖為代表的“資源相對稀缺論”,一是以馬爾薩斯為代表的“資源絕對稀缺論”。資源的稀缺性要求我們對資源的使用應以效益為原則,努力發揮最大效用。企業進行稅務籌劃的初衷就是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努力優化企業財務資源,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的現金就是相對稀缺資源,而納稅義務是對現金流量的剛性約束力,即要用現金來支付。企業為了獲得現金資源的最大效用,在享受定量公共產品的前提下,努力實現支付公共產品的價格最小,也就是支付的稅金最少。
(二)公共財政理論
公共財政理論認為,政府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以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而稅收可以理解為社會公眾享受公共產品所付出的代價。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具有外部性,即享受國家提供的公共產品與是否繳納稅金以及繳納稅金的多少無關,即使沒有繳納稅金也可以享受國家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由于在公共產品上“搭便車”現象的存在,使企業總是希望盡可能地減輕自己的稅收負擔,即盡可能爭取晚納稅、少納稅,甚至不納稅,但同時又希望盡可能爭取多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因此,很多企業都選擇了進行稅務籌劃以減輕稅收負擔。
(三)博弈理論
“博弈指在一定條件約束下,各參與方之間的行為具有相互作用時,各參與方根據所掌握的信息,作出有利于自己決策的一種行為,以實現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成本最小化?!倍愂盏恼骷{雙方之間關系其實也是一種博弈,博弈的協議就是稅法,納稅人為了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在選擇與運用稅收政策中有著明顯的博弈特征,征納雙方之間關系中的納什均衡是一種動態的平衡,即利益主體的理性自利機制一般會在一定規范下與公共利益達成一致。企業進行稅務籌劃,一方面可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征納雙方之間的博弈,可以使國家及時發現稅收法律制度中不太完善的地方,以便在下次修改稅法時完善稅制。
三、圖書出版業增值稅稅務籌劃方法
增值稅稅務籌劃的基本目標不是簡單地納稅最晚、納稅最少,而是在遵守現行稅法規定的前提下,通過選擇有利于企業的稅收政策實現企業稅后收益最大化。從企業的長遠利益來看,企業稅后收益是用利潤衡量還是用凈現金流量衡量是一致的,但若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用凈現金流量表述更為確切。因為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是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本文稅務籌劃方案的選擇結合利潤和凈現金流量衡量。增值稅稅務籌劃的方法有很多,結合圖書出版業的實際情況,圖書出版業增值稅稅務籌劃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利用增值稅暫行條例的免稅優惠政策
免稅籌劃就是利用稅法規定的各種免稅條件,盡量使企業獲取的免稅額最大,獲取的免稅期最長。盡量把納稅人從事的活動變為免稅活動。圖書出版企業一般都會有一部分滯銷圖書存在,如果自己銷售滯銷的圖書就要繳納增值稅,但如果利用增值稅的免稅優惠政策銷售古舊圖書就可以免繳增值稅,如果要利用這一增值稅優惠政策,就要求圖書出版企業成立一個附屬公司,該公司的業務范圍為收購銷售廢舊圖書,也就是先把圖書出版企業的滯銷圖書收購,然后再銷售給消費者。對企業來說,雖然銷售給廢舊圖書經營公司和消費者都要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但企業銷售給廢舊圖書經營公司的價格一般比售給消費者的價格要低,因此銷項稅也少。所以從整體來看,出版社成立廢舊圖書經營公司,企業先把滯銷書賣給廢舊圖書經營公司,然后再由廢舊圖書經營公司銷售舊書,這種方式對企業來說可以達到減少增值稅的目的,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二)利用特殊的銷售方式如變實物折扣為價格折扣銷售
“折扣銷售是銷售方采取的一種銷售策略,其實就是量大從優,也就是購買方一次性購買的數量越大,銷售方給購買方越多的價格折扣。納稅人銷售貨物,如果采用價格折扣方式,可按折扣后的銷售額征收增值稅。但如果是實物折扣就不能抵扣,且該實物的價款應按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备鶕艘幎?,為減輕企業的增值稅稅負,增大企業稅后凈現金流量,企業可以把原來的實物折扣換算為等價的價格折扣,這樣對于購買方來說,購買貨物的價格和實物折扣時一樣,對企業來說銷售量和收入與原來一樣,但增值稅負反而比原來降低了,進而導致現金流增加,所以把實物折扣換算為等價的價格折扣對企業來說是有利的。假設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T,原來每件貨物的價格為P元,原來的銷售方式為買10件送X件,如果換算為等價的折扣銷售相當于以每件的價格折扣銷售10+X件,折扣銷售方式和原來的銷售方式相比是企業少交增值稅X?P?T元,城建稅、教育費附加也會相應減少,利潤增加,凈現金流量也增加。
(三)納稅期限屆滿時納稅
納稅期限屆滿時納稅是一種相對節稅的方法,指在增值稅法規定的納稅期限范圍內,充分利用資金的時間價值,盡量晚納稅,使納稅人在納稅期屆滿時才繳納增值稅款。此種方法雖然應納增值稅的絕對數額沒有減少,但卻利用了資金的時間價值減少了其相對數額,實際上是降低了企業增值稅的稅收負擔。納稅期的遞延還有利于企業資金的周轉,如果發生通貨膨脹,還可使企業享受通貨膨脹帶來的好處,降低了其實際稅負,增加了現金流量。
(四)納稅人身份選擇
增值稅法按照經營規模大小及會計核算是否健全把增值稅納稅人分為兩類: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情況下對一般納稅人采用當期進項稅額抵扣法,對小規模納稅人采用簡易辦法對其征收增值稅。由于對兩類納稅人征稅方法不同,所以對同一企業同一納稅期間,由于選擇不同的納稅人身份,可能導致繳納的增值稅數額不同。圖書出版企業根據稅收相關規定,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恰當的納稅人身份,以使自己的稅后收益最大化。
(五)利用廣告業務
圖書出版企業利用其發行的圖書、音像制品等從事廣告業務時,其購進的貨物用于制作、印刷廣告部分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不得抵扣的進項稅按廣告版面占整個出版物版面的比例來計算。若出版單位不能提供這一比例,則按下列公式來計算:
當月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月進項稅額×
在圖書出版企業各項銷售收入一定的情況下,銷項稅額一定,應納增值稅的多少關鍵看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的多少,當期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越多,應納的增值稅越少,反之亦然。所以要使當期應納增值稅最少,就要使當期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最多。假設A為廣告的版面占整個版面的比例,B為廣告收入占當期總收入的比例,根據增值稅相關規定進行稅務籌劃,選擇當期稅負較低的方案,當期可以抵扣的進項稅=當期全部進項稅額×(1-min(A,B)),即:
若A>B,則min(A,B)=B,當期可以抵扣的進項稅=當期全部進項稅額×(1-B),則此時不提供廣告的版面占整個版面的比例繳納的增值稅會比較少,凈現金流量比較多;
若A
若A=B,則min(A,B)=A=B,當期可以抵扣的進項稅=當期全部進項稅額×(1-A)=當期全部進項稅額×(1-B),則此時是否提供廣告的版面占整個版面的比例對企業繳納的增值稅沒有影響。
納稅人可以根據具體的經營狀況來判斷是否應該準確提供廣告版面比例,以使自己繳納的增值稅較少,達到節稅的效果,進而增加其稅后凈現金流量。
(六)選擇委托加工圖書方式
“委托加工業務通常是指委托方提供主要的原材料,而受托方只是代墊部分輔料,為委托方進行加工,并收取加工費。如果受托方提供主要的原材料并進行加工業務,那么無論在會計上如何處理,都應當按照產品銷售征收增值稅?!睂σ呀浘庉嫼玫膱D書、雜志等,出版企業在需要印刷時可以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由出版社提供原材料和支付加工費的方式委托印刷廠印刷,另一種方式是由印刷廠購買紙張并印刷。
假設某出版社銷售一批圖書取得含稅收入為X元,該批圖書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獲得,第一種方式下出版社支付的原材料和加工費合計為Y元,第二種方式下由印刷廠自己購買原材料并印刷,出版社需要支付給印刷廠Z元,則兩種方式下的現金流分別為:
通過比較上面兩種方式得到:
當×17%>×13%時,即Y>0.792Z時,第一種方式繳納的增值稅少,增值稅的稅負較輕,進而企業繳納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也相對減少,企業的利潤相對較多;
當×17%-Y>×13%-Z時,即Y
當0.792Z
當Y
當Y>1.035Z時,第一種方式繳納的增值稅較少,增值稅的稅負較輕,利潤較大。但第二種方式的現金流較大,分析同上,此時企業可以綜合考慮現金流和利潤對企業來說哪個更重要,如果現金流更重要,則此時選擇選擇第二種方式,即由印刷廠自己購買原材料并印刷。如果利潤對企業來說更重要,則此種情況下選擇第一種方式,即由出版社提供原材料和支付加工費的方式委托印刷廠印刷。
當Y=0.792Z時,第一種方式和第二種方式的稅負相同,但第一種方式下企業的現金流量較大,即由出版社提供原材料和支付加工費的方式委托印刷廠印刷。
當Y=1.035Z時,兩種方式的現金流相同,但第一種方式增值稅的稅負較輕,由此企業繳納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會相對少些,企業的利潤會比第二種方式多些,即由出版社提供原材料和支付加工費的方式委托印刷廠印刷。
【關鍵詞】印刷媒體 書籍裝幀設計 數字新媒體 電子圖書設計
【作者信息】武小明,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數字藝術系主任;王文金,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一本好的書籍不僅要從內容上打動讀者,同時還要講究形式,一本設計精美的書應從形式到內容形成一個完美的藝術的整體,賞心悅目的書籍能為讀者提供愉悅的閱讀氛圍。談到電子圖書的書籍設計,首先應了解從印刷書籍到電子圖書的發展變化歷程。印刷制版起源于中國的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15世紀德國人古登堡利用一臺榨油機發明的印刷機,是現代模擬印刷的真正開始。從鉛字排版到照相制版,隨著PC計算機以及掃描儀、彩色打印機等設備的出現,傳統模擬印刷也進入了數字化時代,計算機輔助印前設計,EPS發片,數碼打樣,CTP直接制版等等技術突飛猛進。今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給印刷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和沖擊,數字印刷咄咄逼人,電子閱讀、無紙出版和電子書方興未艾。
一、印刷媒體與書籍裝幀設計
印刷媒體的出現對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標志著大眾傳播時代的誕生,且作為主要媒體一直延續到今天。今天大量的報紙、書籍、期刊以及產品包裝,仍是通過傳統印刷實現的。從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的誕生,到15世紀德國古登堡印刷機的問世,從照相制版到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發展,傳統模擬印刷媒體作為媒體中的元老至今仍保持著強大勢頭。
以設計思維的特性為基點的開拓書籍形態的設計意識,應圍繞創造和完善新的書籍形態來開展,書籍裝幀服務于印刷媒體,是對書籍進行獨特的視覺形象設計。它既要考慮讀者的接受興趣,也要考慮與書籍的具體內容相契合。經過裝幀設計的書籍,體現著設計師的創作理念、書籍裝幀的技術手法和工藝。因此,“書籍作為知識的載體,是人類知識的積累、傳播和延續的主要方式,而書籍藝術――是直訴人視覺的藝術”。[1]
現在傳統模擬印刷的印前設計,主要是通過計算機對印刷的內容、性質、圖文總量、讀者對象進行設計和數據化、規范化、標準化的一系列計算機輔助工作。在設計中不僅要對美的原則、設計元素的掌握和控制得心應手,同時也要根據印刷標準、參數去設計制作印刷品的電子原稿,因為作為印刷工作最終的目的,是將制作設計好的電子稿,通過印版做成印刷品。現在無印版的數字印刷機產品已更為成熟,數字印刷以其快捷、節能和高效率的特點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優勢印刷方式。隨著數字印刷機性價比的提高,數字印刷系統正日益進入印刷領域,數字印刷將成為未來印刷業新的發展平臺。另外隨著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桌面印刷系統正日益進入文字處理領域,以前辦不到的事現在變得輕而易舉,數碼印刷可在辦公桌面上輕松實現,且具有個性化、經濟化和傳播便利性等特點,可通過噴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來完成桌面印刷和出版。
二、新媒體與電子書設計
1. 新媒體及其特點
科學技術在發展,媒體形態也在發展,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時代已到來,且正在從邊緣走向主流??砂研旅襟w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網絡新媒體時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網絡資源共享的時代改變了人們信息的交流和溝通方式,也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模式。進入讀屏時代,近年來以電腦終端、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手機為代表的閱讀產品,逐漸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和獲取知識的途徑。互聯網和手機已成為重要的閱讀渠道,使用網絡和手機學習、生活是一種趨勢,且會逐步增加。人們在網絡上看書、看報、看期刊,只要動動手,互聯網就能把你需要的知識較全面地呈現給你,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知識儲備,且真正做到了舉一反三。
2. 無紙閱讀與電子書
網絡新媒體是一種復合媒體,消解了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書籍、通信)之間的邊界,同時又把傳統媒體形式重建整合到網絡平臺上。最常用和最熟悉的無紙閱讀方式以辦公軟件形式呈現,如微軟公司的 office 系列軟件、Adobe 公司的 PDF 閱讀器等等。網頁瀏覽器是最具交互性和創新性的無紙閱讀方式,可通過電腦和各種移動設備方便地瀏覽網頁,通過網絡幾乎無所不能。和網頁一樣,電子雜志也是具有創新性的一種無紙閱讀方式。電子雜志的設計風格似乎就是印刷雜志電子形式,其實不然,電子雜志很大程度上增強了閱讀的交互性,有音樂、超鏈接、按鈕以及一些頁面動態效果,因此倒不如理解成電子雜志是網頁和印刷雜志的嫁接。
今天需要去關注數字媒體時代不斷發展的新媒體形態,新媒體是伴隨著媒體發生和發展在不斷變化的,電子書相對印刷書是新媒體。如今電子書正在帶來網絡時代新閱讀方式的變化,大有取代傳統的閱讀方式的可能。電子書又稱E-book,是可通過個人計算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或任何可大容量儲存數字閱讀數據的閱讀器閱讀的書籍,是一種傳統紙質圖書的替代品。
常常聽到網絡動畫、網絡視頻、手機動畫、手機游戲等等新名詞,當然也可在電腦和手機上看書看報。狹義的電子書 E-book指可在有線和無線網絡上傳播的圖書,它包括以軟件形式呈現的電子閱讀器和專為閱讀圖書設計的便攜式手持電子設備,以及被稱為電子紙的液晶顯示技術,滿足了讀者對紙質閱讀互動體驗的追求,更具紙質書情懷,提供類似紙張閱讀感受的電子閱讀產品可讓人舒適地長時間閱讀圖書。
3. 電子書及其特點
電子書最大的特點是多媒交互性,電子圖書的交互性含義很廣泛,在設計領域電子圖書的交互性可稱為交互設計,也稱作互動設計?!盎有浴笔请娮訒钔怀龅膬瀯萏卣髦?。它使讀者的閱讀活動更加輕松、靈活和個性化。交互設計提供了多種不同方式,在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建構互通的橋梁,使反饋變得更加及時和準確,針對讀者的需求而進行的調整、完善,也比傳統紙質媒介更迅捷,如為讀者建立個人書架,讀者可通過個人書架的空間收藏自己喜愛的圖書目錄、鏈接;可加入書友論壇,參與書友評論等。歸納起來“互動”就是使對象之間相互作用,而使彼此發生積極改變的過程。[2]另外音樂作為電子書籍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段,已被很多設計師所采納,它對于實現和提升書籍審美效果的作用極為明顯。不同背景音樂的安排,能帶給讀者以不同的情感或認知體驗,是電子書籍的一個獨特魅力。
由于電子書采用了RGB色彩顯示系統,因此在視覺上紙質無論印刷怎樣精美,都無法企及電子書給讀者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此外,視聽語言的結合、界面提供給讀者更多的選擇性,使電子書變得更加人性化和個性化,進一步滿足了讀者的需要,使電子書更深入地進入人們的現實生活當中,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傳播媒介之一。這些電子閱讀器能夠吸引大量讀者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高擬真的紙質視覺效果。設計者通過電子墨水技術,使很多紙質印刷物的忠實讀者改換了陣地,從而進一步占有了市場。
三、電子圖書及其設計特點
1. 電子書與傳統書籍裝幀設計
書籍藝術是直訴人視覺的藝術,人腦獲取外部世界的信息約70%源于視覺,傳統書籍裝幀設計著重于視覺傳達設計。雖然電子圖書設計是多媒體設計,但電子圖書與傳統書籍最大的相同點就是視覺閱讀,只不過是今天的讀書方式變成了讀屏。因此傳統視覺傳達設計理念和方法仍適用于電子圖書的設計,只是不知不覺中原來的平面設計變成了現在的“屏面設計”。電子書設計可從傳統書籍裝幀設計中得到啟示和借鑒,實際上現在的電子書設計,主要還是將現有的傳統文獻進行數字化,也就是將傳統的紙質書制作成電子書籍,因此許多電子書設計在形態和風格上都貌似原來的紙質書以適應讀者的閱讀的習慣,在這里許多傳統的紙質書的書籍裝幀設計方法和特點仍然有效,但在式微,因為即便是傳統文獻的數字化,也需對紙質書籍裝幀設計進行再設計。書籍裝幀的觀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要想設計出優秀的電子書籍作品,除完成書籍設計時要求的視覺效果外,還要考慮電子書設計的多媒體特征。
2. 從平面設計到“屏面設計”設計觀念的轉變
麥克盧漢曾指出:“機械媒介(尤其是線性結構的印刷品)是人體個別器官的延伸,使人專精一門、偏重視覺,在這種媒介下,個人用分析切割的方法去認識世界;而電子媒介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中樞神經系統把人整合成一個統一的機體。只偏重視覺的、機械性的、專門化的古登堡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只重邏輯思維、線性思維的人再也行不通了,電子時代的人應是感知整合的人,應是整體思維的人,應是整體把握世界的人?!盵3]今天無紙書的閱讀方式開始走進普通大眾的視野,無紙電子圖書的出現,對設計者是一種挑戰,傳統書籍裝幀的概念也將發生全新的變化。電子書籍設計需賦予聲音、影像、動畫及增強閱讀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更需表現出符合電子閱讀器的新的方式和新的視覺感受,以此滿足數字化時代的環境下讀者的生理和情感需求。
這種設計模式的轉變也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如何表現電子書籍表現方式的新形式和特點,在版式設計、色彩設計、文字設計上,讓讀者感受到電子圖書的不同的閱讀體驗。音樂作為電子書籍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段,融入可隨時開關以及背景音樂選擇的設計,也是電子書籍交互體驗設計的延伸。電子書的頁面設計是多媒體設計,不同于傳統印刷書籍,電子書籍既可有圖形,還可有動態的圖形、圖像,還可有三維動畫和虛擬現實等等全新數字藝術的形式,增加了電子書籍畫面的豐富性和趣味性。
3. 電子書籍設計的原則與目標
傳統書籍裝幀設計從書籍裝幀到書籍設計概念的轉變,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呂敬人發動了一場書籍形態學的革命,將傳統的書籍裝幀推向了書籍形態價值建構的高度,“呂氏風格”為人稱道。[4]同樣,電子書籍的設計概念與形態,是一個不斷的發展過程,其發展和變化是漸進性的,這里有技術、市場和藝術等多重動態因素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因此,無論是讀者、設計者,還是相關領域的評論研究人員,都應以更加包容的心態來看待電子書的局限,并通過實際的努力和經驗的總結,使之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因此設計師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電子書籍的設計與發展,電子書不會只是紙質書籍的補充和附庸。另外電子書籍設計還須考慮不同的終端設備應有不同的設計,如果想利用手機看一本16開的書,即使有不斷放大的功能,恐怕讀者也會很費勁的。因此只有針對不同表現帶寬選擇不同的設計策略和各自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才能提高信息構成的結構的合理性和資源的優化配置。電子書籍設計除要考慮整體風格和交互設計外,更要考慮不同的終端顯示和表現帶寬所采取的不同的瀏覽方式。人們使用手機或e-book瀏覽器看書,由于這些設備屏幕比電腦小,所以界面閱讀方式與電腦屏幕有所不同,因此人機關系不同決定著閱讀方式的改變。
無紙書的出現,使電子圖書書籍設計在設計藝術方面有了全新的變化。目前廣受讀者青睞的電子書籍已超越純粹的文字載體的職能,而是提供給讀者以全方位的閱讀審美體驗。它既是形式,也是內容,且摻雜了大量設計者的創造性勞動。這些設計者以自己的方式延拓了書籍的藝術內涵。在藝術設計上,電子書裝幀設計始終是要圍繞著讀者的審美需求而進行的。這種需求不僅是對書籍的視覺與精神性審美需求,也包含著讀者對書籍本身的介入。接受美學認為,文學藝術的審美內涵,是在讀者的閱讀過程中得以實現和外化的。且讀者的閱讀過程能夠為文學藝術作品創造出新的審美價值。因此,電子書不僅是設計師藝術個性的體現,也要求讀者更多介入和參與。給讀者更多的藝術再創作空間,充分調動其審美激情和與創作者進行溝通、實現共鳴的欲望。
4. 設計師的態度與素質
設計師應以文化傳播的特性為基點,探索書籍多種表現形態的創意設計,應以傳播有益的精神文化內容為核心。且設計者應在持續的實踐過程中,注意體悟和形成新的認識觀念,使之不斷發展。在現代科技推動下,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耙苿泳W絡與便攜式多媒體設備催生了手機報、博客、微信等多種信息溝通渠道”,[5]使每個人隨時隨地可選擇和接受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與不同空間的人共享和互動。技術的日新月異甚至超越了人們觀念的變化速度。很多人還沒有接受和習慣眼前的事物,卻又被卷入新的媒體浪潮之中。電子書的出現甚至也頗有些技術決定論的意味。但單純的技術并不能使新事物獲得良性發展的動力,真正限制電子書潛力的是人的觀念,如一味追求電子書的紙質視覺效果,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網羅到那些鐘愛紙質書的讀者,從本質上看,卻限制了電子書的優勢。對于不同的載體而言,只有突出其獨有的長處,才能在媒介競爭中實現差異化,獲得其目標受眾的媒介忠誠度。因此,技術不是決定性因素,觀念先行才能使電子書充分發揮無限潛力。
電子書籍設計的目標是萃取書籍的精神內涵,兼顧不同人群的審美水平和欣賞習慣,有序地將人的感覺舒適性與生理變化對應起來,達到對書籍內涵準確直觀的把握。設計師應主動探索電子書籍新的設計形式,設計的形式與信息內容、設計環境、空間相融合,設計的作品應該能夠讓觀眾參與其中。使得讀者與電子書籍的交互突破了已往所限定的感覺體驗,使之適合于人們的認知習慣,提高電子書籍設計的可視性、可讀性及公眾認可性,使讀者在提取和閱讀信息的過程中滿足心理愉悅,在其中創造自己的世界,讓個人能充分利用網絡空間的自由。要想設計出優秀的電子書籍作品,除要出色完成書籍設計時要求的視覺任務,也應使電子書籍完成更多的“周邊服務”。這是電子書籍與生俱來的優勢。設計師的觀念和能力至關重要,不僅要在視覺創意上活躍思維,還要在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上下工夫。此外,對讀者信息需求的準確把握和積極的市場意識,也是設計師所應具備的職業理念和素養。
由上述分析可見,針對于電子書籍的各種創意與設計,涵蓋了豐富的文化藝術職能。從這一角度上看,設計師要具備綜合性的能力素質,如對藝術的認知和表達能力、對讀者接受心理的把握、對某一特定書籍的理解,以及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書籍的裝幀設計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讀者,延展書籍的審美空間。
結語
電子書雖在很多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但其設計仍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于傳統書籍設計的傳承,同時電子書籍也是對傳統書籍的變革。電子圖書有許多與傳統紙質書籍相同的特點,許多傳統紙質書的書籍裝幀設計方法和特點仍可被借鑒到電子書的設計中去。在電子書形式設計過程中,沒有必要完全依照傳統的設計思路。電子書籍做好信息化的互動體驗,給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因此電子書籍的“裝幀設計”需全新的視覺藝術設計理念和方法?!半娮訒寻l展成為一種知識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新型出版物的主要形態”,未來的電子圖書將是我們想象不到或能想象到的任何形態。
參考文獻:
[1] 劉海峰. 書籍新形態設計研究[D]. 山東大學,2009(12).
[2] 王佳慧,萬萱. 書籍互動形態設計研究[J]. 安徽文學,2010(8)(下半月).
[3] [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下游的印刷企業應該如何做?僅僅哀嘆并且接受出版印刷業務越來越少嗎?
我們,能不能引導出版業的改變?
出版的未來
2013年末,上百位來自各家出版社的代表參觀了虎彩集團在北京的子公司京華虎彩印刷有限公司,車間里,惠普T300和T350噴墨輪轉印刷機飛速運行。參觀結束之后,虎彩集團在北京召開了一場出版行業交流會,主題就是“擁抱數字時代?點亮出版未來”。
類似的活動,虎彩舉辦了不少次?!氨M可能多地為出版客戶帶來最前沿的資訊,讓他們了解、接受這個行業正在發生什么?!本┤A虎彩常務副總經理王吉銀說。
惠普打印與信息產品集團Indigo/Inkjet數字印刷亞太區出版及跨行業策略發展經理洪欣敏做了一個演講,貨真價實的學術分享。
與激進派認定“紙媒消亡”不同,我們相信紙媒的存在價值,但它的市場業態會發生改變。出版業的未來,不是單一的,是紙質書與電子書并存的未來。
洪欣敏擺出的數據顯示:2005~2012年,美國出版市場的圖書品種增加了一倍多,但總銷量居然沒有增加,每一種書的銷量下降了17%,單個品種圖書的利潤持續下滑。同樣的趨勢也發生在中國。同期,中國出版市場的圖書品種增長了88%,但總印量只增加了22%,單個品種的圖書印量幾乎下降了40%。
銷量下滑的背后,還有出版社頭疼不已的庫存問題。“非官方人士估計,出版市場的庫存量比所有出版社一年的銷售總額還要多一倍多?!焙樾烂粽f。
終端市場發生劇烈變革的當下,出版社的印刷策略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它的財務和經營狀況。
洪欣敏介紹了一家美國出版社的做法。圖書的首次印刷不要太多,如果一本圖書賣得好,就保留1000本作為庫存,當庫存減少50%,就請印刷廠加印補給50%;如果一本圖書前期銷量不樂觀,那么庫存保留300本就夠了,當庫存減少,再相應地自動加印補給。這家出版社一年推出了2699種圖書,如果按照過去單一的印刷策略,以每種圖書最低1000冊起印,一年的總印量大概為200多萬本。但事實上,它是這樣做的,有700多種圖書采用了數字印刷的方式,平均印量少于500本,總印量為31萬本。有再版圖書被重印了3841次,平均印量為136本,總印量為52萬多本。如此一來,這一年節省的總印量為120多萬本。大家可以算一算這其中節約的原材料、印刷成本,當然還有庫存成本。
“錢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好過放在別人的口袋。面對市場的改變,出版社需要更靈活,不能隨便讓錢變成庫存,錢可以用于去更好地開拓內容資源,去更好地提高圖書利潤?!焙樾烂暨@樣認為,“根據二八法則,出版社可能只有20%的圖書出版在真正創造利潤,還有80%的圖書出版處于虧損狀態。當市場環境不錯的時候,好書的利潤可以彌補那一部分虧損。但是現在,市場惡化,利潤下滑,賺錢越來越難,出版社要更謹慎地處理那不太賺錢的80%的書的庫存了?!?/p>
虎彩的布局
在出版業被集體唱衰的大環境下,有人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獨立判斷?!皼]有夕陽的行業,只有夕陽的企業?!被⒉始瘓F總裁陳成穩說。一個深度洗牌,面臨著顛覆性變革的市場,對有的人來說,是災難;對有的人來說,可能是機遇。
出版社未被挖掘、釋放的短版需求,亟待解決的庫存困境,這是傳統印刷企業的轉型機遇嗎?或者說,數字印刷能在其中扮演拯救者的角色嗎?
2011年,虎彩集團涉足數字印刷,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轉型魄力之大引發了業內不小的震動。
虎彩,要成為中國出版業最重要的數碼印刷服務商。
“我們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數碼輪轉設備采購商,虎彩對于數字印刷的姿態,不是且行且看,不是輕輕觸碰,而是全身心擁抱。我們要做領跑者,要用當冠軍的心態去發展數字印刷。”北京虎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端說。
在王吉銀看來,數字印刷能給出版社帶來什么?第一就是通過短版印刷消除庫存冰山,把實體庫存轉化為虛擬數字庫存。第二便是讓書籍生命長續,永不斷版。
京華虎彩,是虎彩集團傾力打造的第一個短版印刷基地。T300和T350噴墨輪轉印刷機,配套高效率的數字印后連線加工設備,硬實力不容小覷。在經歷最初的艱苦市場拓展之后,京華虎彩現在的短版印刷業務每月都在成倍增長。2014年,京華虎彩在設備方面還會繼續大手筆投入,其中將引進的一款設備,是惠普為它量身定制的?!邦A計2014年,京華虎彩的日產能將達13萬本,月均產值達到900萬~1000萬元?!蓖跫y說。
除了最先進的硬件設備,京華虎彩還建設印前管理系統,實現文件更流暢、精確、安全的傳輸與存儲;建設生產控制系統,實現訂單全自動、全流水線生產;建設物流保障系統,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按照虎彩的規劃,京華虎彩的成功運營還只是第一步,未來兩到三年,虎彩計劃在全國另建幾個有代表性的生產基地,形成全局性的生產網絡,由此實現異地分印。
短版印刷之外,虎彩還預備開啟斷版圖書的大生意。
“庫存是出版社希望消除的冰山,而斷版圖書則是隱藏在水面下的金山,等待出版社來開掘?!秉S端這樣說。
“現在如果想買一本八十年代出版的書,應該是買不到了,更別說年代更久遠的書了?!秉S端舉了個例子。如果把斷版圖書的生意做起來,那人們想買任何一本書都能買到,斷版和絕版圖書不只躺在博物館和圖書館里,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
今年虎彩電商公司在廣州成立,希望搭建一個經營斷版圖書的電商平臺?;⒉蕵I已組建了一支十幾個人的斷版版權合作團隊,正跟國內200多家出版社接洽。
“互聯網將給斷版圖書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按照長尾理論,即使每一本斷版圖書銷售的數量很小,這個市場總量也是巨大的?!秉S端表示。
短版印刷、絕版圖書,人們談論多時,但實踐魄力如虎彩者寥寥。對于這個領域的認知,虎彩超越大多數印刷同行,甚至也超越了出版客戶,他們在不遺余力地教化客戶,引領客戶需求。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報刊、圖書等出版物不再局限于紙質媒體出版,能在不同客戶端顯示的數字媒體出版成為當今熱點。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在跨媒體出版方面的能力,中心建立了出版物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旨在通過報刊、圖書等出版物的虛擬仿真實驗,將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相融合,虛實結合、系統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設計和實踐創新能力。平臺現有方正飛翔排版軟件、方正飛旋標引反解系統、方正數字報刊生產制作系統、喜閱報刊制作系統、PTCArbortext動態數字出版系統、圖像工作站、服務器、數字印刷機和一些印后加工設備,主要開設報刊跨媒體出版物制作實驗和圖書跨媒體出版物制作實驗。⑴報刊跨媒體出版物制作實驗報刊跨媒體出版物制作實驗是數字出版專業必修實驗之一。本實驗能實現報刊的排版、紙質報刊的輸出、模擬紙質報刊的數字報刊制作、數字報刊在各終端的等,以實現報刊“一次制作,多種媒體”,滿足當今報刊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在“跨媒體出版”課程教學中,開設報刊跨媒體出版物制作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本實驗生成的數字報具有與紙質報一樣的版式,再現了報紙的版面語言魅力,真正實現了對紙質報刊的模擬,同時又融合了網絡閱讀新聞的方便和快捷的新型網絡媒體,除文字、圖片外,還可將音頻、視頻、動畫等在各報紙版面中呈現,聲像并茂,操作直觀、簡潔方便,令人耳目一新,全面提高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⑵圖書跨媒體出版物制作實驗圖書跨媒體出版物制作實驗能實現圖書數字化的加工、內容資源的管理、多渠道的等,以實現圖書“一次制作,多種渠道”,以培養出版行業因新型業務發展而需要的人才。因此,在“數據加工及內容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開設圖書跨媒體出版物制作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本實驗通過內容的一次制作,同時能提供電子書、多媒體內容、在線教育服務、移動閱讀服務、按需印刷服務、傳統印刷服務、電子商務、互動交流等,能在不同終端上模擬紙質書的效果,并融合網絡閱讀新聞的方便和快捷的新型網絡媒體,除文字、圖片外,還可呈現音頻、視頻、動畫等,聲像并茂,可全面提高學生自我學習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實驗主要為學生提供圖書跨媒體出版物制作的動態數字出版實訓平臺,采用PTC公司的Arbortext系列產品,使學生具備圖書出版全流程數字化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完全符合數字出版的實際運作的學習和實踐環境。本系統采用通用的技術標準,開放的技術環境,學生通過教育和實驗后,能夠達到出版企業的要求。
2.印刷設備虛擬仿真實驗室
建立印刷設備虛擬仿真實驗室的目的主要考慮到以下幾方面因素。在設備投入方面:一臺印刷機的價格動輒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而虛擬仿真實驗室的成本比印刷機要便宜得多。在場地方面:印刷生產對場地、環境等要求很高,首先占地面積大,對建筑的地面強度、室內溫濕度、水電配置都有特殊要求,而虛擬仿真實驗不存在這些問題。在實驗成本方面:印刷生產需要水、電、油墨、紙張、橡皮布等許多耗材,要準備這些耗材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大大增加實驗成本,而虛擬仿真實驗室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印刷故障設計方面:將一臺印刷機調試到正常工作狀態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將印刷機準確調試到某一故障狀態無疑是件更難的事情,而虛擬仿真實驗可以方便快捷地實現這一要求。在印刷故障范圍方面:即使理論上能夠實現,但不可能以損壞印刷機為代價來設計印刷故障,因此傳統實驗模式所能設計得到的真實故障十分有限,而虛擬仿真實驗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幾乎可以囊括所有故障。在印刷故障真實性方面:經過多位國際印刷專家多年設計和不斷改進,虛擬仿真系統可以真實模擬印刷機出現的各種故障。在直觀性方面:虛擬仿真系統對印刷機的模擬比較直觀。在對學生要求方面:傳統實驗模式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理論基礎后才能進入實際操作,而虛擬仿真實驗可將理論培訓和實踐操作培訓融合為一體,由淺入深,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在安全性方面:傳統實驗模式存在雙重風險,即設備安全和人身安全,而虛擬仿真實驗不存在該問題。在實驗環境方面:傳統實驗方式由于是在生產車間,噪聲、氣味等影響很大,而虛擬仿真實驗采用計算機培訓,環境舒適。在方便性方面:傳統實驗準備一堂課需要生產上多方協調,花費很多人力、物力、財力,而虛擬仿真實驗則方便、快捷、高效。在實驗效果方面:使用虛擬仿真實驗完全可以達到真機實驗效果。鑒于此,平臺利用SHOTS膠印模擬軟件和自主開發的數字印刷機仿真系統軟件,為印刷工程、數字出版、包裝工程、藝術設計和輕化工程開設膠印機虛擬仿真實驗和數字印刷機虛擬仿真實驗。⑴膠印機虛擬仿真實驗印刷模擬軟件系統是由法國Sinapse公司針對印刷行業研發的一套先進的模擬培訓系統。該軟件系統包括單張紙膠印、熱固型輪轉、冷固型輪轉、柔印、凹印等印刷模擬操作系統。以SHOTS膠印模擬系統為例,系統通過對印刷機各部件,包括控制臺、給紙裝置、印刷單元、上光單元、收紙單元、空調、潤版液裝置的模擬,使學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模擬使用印刷機,模擬各類印刷故障,從而更全面地認識印刷工藝。該系統包含兩款主流的印刷機型:羅蘭700印刷機以及海德堡SM52印刷機。系統對1至6色印刷從續紙到上光,印版、橡皮布、油墨、紙張及其他所有控制臺調節和機臺調節等一系列印刷工藝流程均可以模擬操作,就如同在真實的印刷車間,而區別則在于既不浪費紙張、油墨,也不會對機器設備造成磨損。印刷模擬系統軟件在標準的多媒體硬件上運行,配備一到兩臺顯示器。第三臺(可選)顯示器顯示折頁后的印刷品(主要針對輪轉印刷機模擬系統)。印刷控制臺顯示器顯示從進紙到取樣的整條印刷生產線,可以設置和調節所有功能??刂婆_上的圖標顯示印刷品、樣張和質量控制工具,可以檢查印刷機不同參數設置的狀態。一個互動式的自助診斷幫助界定故障可能的起因,提供解釋及建議的解決方法。印張顯示器將印刷樣張與標準樣張進行對比。操作員可以比較印刷品和正確樣張之間的差異,放大鏡能夠檢查頁面和套準,用放大鏡和密度計檢查印刷控制條,用來評估灰平衡、網點擴大、重影、密度、疊印、印版曝光等。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軟件自帶的數百個習題練習印刷故障的排除操作,練習的復雜程度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隨時調整。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自定義方式進行樣張編輯、習題編輯等操作,創建不同等級的印刷生產故障,供學生實踐操作使用,從而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實印刷操作。⑵數字印刷機虛擬仿真實驗利用VRP-builder虛擬現實編輯器,以及自主開發的數字印刷機仿真系統,模擬數字印刷機的結構和運行流程,并實現培訓、測試等,考查學生對數字印刷機結構、工作原理方面的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組裝、操作和順利運行設備的能力,學生可選擇不同結構的數字印刷機進行拆裝。
3.印刷企業管理仿真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