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7: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技術技能訓練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中職;電子技術應用;一體化技能訓練;層次化;雙證;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3-0121-03
一體化技能訓練內容設計理念和思路
(一)訓練內容設計的理念
以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教學大綱為根據,以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為主線,以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職業崗位的技能需求為依據,以國家技能鑒定標準為參照,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將課程內容模塊化、層次化,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實行“做中學,學中做”,將實訓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實現“教學做”一體化訓練模式,解決學生知識、技能素質協調發展問題。
本課題研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放在首位,做到既為學生后續課程服務,又能直接為學生今后從事電氣產品的裝配與調試、電氣設備的操作與維護等技術技能和職業崗位的能力培養創造必要的條件。
(二)訓練內容設計的思路
訓練內容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現狀分析 課程組成員首先到企業調研,向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了解企業總體崗位和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涵蓋的崗位。對車間主管進行訪談,了解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成長經歷以及在企業總體技術的地位和作用。與涉及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崗位的一線組長進行交談,了解他們的工作任務、崗位要求等。對操作工進行訪談,了解中職畢業生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了解典型工作崗位、工作任務、任職要求、工作過程、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培養目標分析 根據調研情況,掌握企業對本專業的崗位需求及崗位要求,把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劃分為三個培養方向,即電子整機裝配方向、維修電工方向、家電維修方向。
教材分析 一體化訓練要有與專業相配套的教材。傳統的教材一般都強調理論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很難適應中職一體化訓練需要。因此,編寫相配套的一體化教材是進行一體化訓練的根本。根據調研結果,將各方向的教學內容整合,將其模塊化、層次化,共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三個模塊。每個模塊的內容具有階段性、先進性、實用性。模塊之間具有連續性、層次性、完整性。
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完成上述學習項目所需知識、職業能力、素質要求,確定出每個學習項目的教學目標。
教學組織 以完成學習項目所需的知識和能力作為每個學習項目主要學習的知識和主要培養的能力,確定教學實施方案,并結合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選擇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
教學實踐 編制教案、講義等各種教學資料,實施基于以“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法。
評估反饋 通過學生成績評定,檢驗課程體系優劣。
一體化教學內容的設計
通過市場調查、企業用工情況及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能力要求,確定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培養方向。根據每個專業培養方向的專業技能要求,確定該專業的課程設置。然后,將開設的課程內容按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適時性的原則進行整合。
(一)“3323”模式
第一個“3” 根據學生基本技能掌握情況及每個學生的興趣、特長,將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劃分為三個培養方向,即電子整機裝配方向、維修電工方向、家電維修方向。
第二個“3” 將每個培養方向的專業內容劃分為三個模塊,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模塊,專項技能模塊,綜合技能模塊。
第三個“2” 指每個模塊的教學內容都采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項目導入是將工程實踐項目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用項目和任務進行新知識的引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任務驅動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項目總體要求,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教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項目和任務的設置與工作、生活情境緊密相連,或是直接來源于工作和生活情境,或是對工作、生活情境的改造、提煉,使得項目和任務與當前的學習內容緊密相連,學生完成任務后,即可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并能應用到實踐中去。例如,在進行“直流穩壓電源的制作與調試”項目訓練中,設計如下任務:(1)識讀直流穩壓電源電路的工作原理。通過該任務培養學生分析電路圖原理的能力,并熟悉本項目所需元器件的種類、數量,為下一任務的完成打下基礎。(2)選擇元器件并對其性能進行測試。在測試中培養學生對電子元器件識別、檢測的能力,更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要記憶常用典型應用電路,及所使用元器件的典型參數,這是間接經驗的積累。(3)依照電路圖裝配電路。通過電路的裝配,鍛煉學生的焊接技術,鞏固學生對焊接工藝、電路安裝工藝的理解。(4)分析直流穩壓電路的工作過程與原理。該任務是讓學生掌握分析常用典型功能電路的思路和方法,培養深入識讀電子電路圖的能力。這里區別于“電子線路”課程的重在原理的分析與計算之處,更是要學會對常用電子電路的定性分析,能分析工作過程中元器件電參數的狀態變化,與元器件的作用,為形成檢測、調試和排除電路故障的專業能力奠定基礎。(5)電路的測試。這是針對具體電路的檢測與分析,不僅是熟悉常用電子儀器儀表的操作與使用,更是通過分析電路、使用單元功能性電路,激發興趣、培養應用知識與技能的過程。(6)裝配制作直流穩壓電路板。這是電子產品裝配工基本技能的訓練,通過該任務的訓練,使學生掌握電子電路的制作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形成電子產品裝配工的基本技能。(7)測試、調試電路板。這是無線電調試工必備的基本技能,可以培養調試、排除電路故障的高級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處理實際問題能力,形成無線電調試工的基本技能。(8)制作電路板的實際應用。這是讓學生將制作的電路板應用到實際電路中,是學習成果的實際應用環節,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加深學生對電路功能的理解,還可以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加以集成,或者對現有電路進行改進與革新,產生創新的業績,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有效教學手段。
第四個“3” 將一體化內容定位為三個標識。以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基礎(畢業資格),以培養專業技能能力為指向(技能型),以培養專業崗位職業能力為標志(職業資格),從低端定位(取得畢業證書)向高端定位發展(專業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
(二)模塊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模塊的基本結構 根據確立的專業教學培養方向,考慮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的實際,結合各培養方向對專業技能的要求,把教學內容劃分為三個模塊,每個模塊又由若干個子模塊,每個子模塊又由若干項目組成,其結構如表1所示。
模塊的特點 (1)突出知識與能力、技能與知識培養。知識的掌握是形成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而能力的大小又影響著知識的掌握。理論實踐一體化技能訓練把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成為有知識和有智慧的一代新人。技能是通過訓練而獲得的順利完成某種工作任務的動作方式和動作系統,而“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法緊緊圍繞專業教學培養目標,強調在傳授知識、操作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2)縱向有層次。三個模塊教學內容實現三層遞進,由淺入深,由簡至繁,循序漸進。即由基本技能訓練 專項技能訓練 綜合技能訓練。(3)橫向有交叉。打破學科系統編排課程內容,以典型職業活動內容為線索,以課題為中心,將涉及的各門學科知識編排在一起,不同學科的知識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機結合在一起,便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進行電子技術的焊接訓練時,除訓練電烙鐵的使用方法、焊接的基本要領、焊點的質量外,還將電子產品安裝工藝要求一起進行訓練。(4)模塊內容與“三證”緊密相連?;局R、基本技能與畢業證相連,專項技能與專業技能證相連,綜合技能與職業資格證相連。(5)突出實踐性和先進性。模塊教學內容結合生產實際,注重將生產實踐中普遍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技術的內容充實到教學中來,使學生在學校既能學習到扎實的基本功,又能了解到先進生產技術的應用水平,確保學生學到知識、技能及培養起來的職業能力就是當前生產實踐中所需要的。(6)強化技能教學。打破多年來重理論、輕技能培養的傳統,樹立專業理論知識教學為技能訓練教學服務,為職業能力培養服務的新觀念。加大技能教學內容比重,對于理論知識強干弱枝,以“必需、夠用”為度,學生在操作技能訓練中體驗印證理論知識,使理論知識易于理解和吸收;注重理論知識對實際操作技能訓練發揮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電工技能訓練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開發技術規程[EB/OL].[2013-04-03].http://wenku.baidu.com/view/7b9d42146c175f0e7cd13713.
[2]吳映輝,程靜.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8(6).
[3]湯景印.中職練考評一體化技能訓練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3(3).
[4]張春城.關于焊工技能訓練一體化課的有效探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2(22).
[5]李瑋清.淺談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能訓練[J].教育教學論壇,2012(28).
【關鍵詞】實訓室建設 電子技術實訓室建設改造 實訓教學
高等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生產企業各部門輸送一線的基層管理人員。這就要求學生要掌握本行業的各種操作技能,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都在努力建設功能完善、設備齊全的各種實訓室。實訓室的建設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的建設主要體現在了實訓室的規模建設上,可見,實訓室建設對一個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性。
一、電子技術實訓室建設改造的意義
實驗實訓室建設是保證高職院校教學和科研工作順利進行、提高學院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規劃是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實驗實訓室效益的重要舉措。我院在“十一五”期間自籌資金1500多萬元,建立了總面積3300平方米的機械加工與自動化校內實訓基地,并對原來的實訓室進行了全面的升級與改造,大大提升了實訓能力。該基地由現代加工技術、電工電子技術及現代焊接技術三大實訓中心組成,共有包括工程制圖實訓室、機械加工技術實訓區、CAD/CAM實訓室、鉗工裝配技術實訓區、液壓傳動技術實訓區、數控加工技術實訓區、模具加工技術實訓區、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實訓室、 機床電氣控制實訓室、PLC技術實訓室等22個實訓單元(實訓區)。
隨著我院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擔負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實驗實訓室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視。但面對學院跨越式發展的態勢,面對學院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面對學院內涵建設發展的需要,現有實驗實訓室已不能充分滿足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和教學科研的需要。電子技術實訓室創建于學院成立綜合高職院校初期,距今已近十五年。經過長期的實驗實訓教學使用,現有的部分實驗實訓設備已老化陳舊,相關實驗臺的電子元器件損壞嚴重,在日常實驗實訓教學中故障頻發,很難再繼續用于實驗實訓教學。一方面電子技術實訓室急等更新,需要新購置一部分最新設備來補充現有設備的落后及不足;另一方面是教學資金緊張的現狀。
在教學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進行實驗實訓教學,我們可以考慮對舊實訓室的改造。在電子信息專業建設過程中,對現有實訓基地改擴建是重要內容,而電子技術實訓室的改造就是其中一項。在電子技術實訓室的改造中,我們可以利用原有的實驗實訓設備,讓學生利用相關的實訓教學中的技能訓練項目來對舊設備進行維修。這樣既滿足了相關課程的實訓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又使電子技術實訓室設備得到維修,實訓室改造與實訓教學相結合,兩者同時進行,達到雙贏的目的。
二、電子技術實訓室建設改造實施過程
1.教學情況調研。調研電子技術實訓室設備使用情況及學生相關實訓課技能訓練情況。電子技術實訓室通常是電子信息、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這三個專業的學生使用,要滿足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工電子技術等專業課程的實驗實訓教學要求。電子信息、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在不同學期要學習電子產品制作和電子工藝實訓等課程,在這些注重實訓技能訓練的課程里,就可以讓學生把維修電子技術實訓室實驗臺的電路模塊作為技能訓練項目。
2.查閱、整理相關資料。整理電子技術實訓室需要更換的電路模塊的資料。這需要與實訓室管理老師配合,查閱設備最初安裝時的原始資料及實驗臺儀器安裝使用手冊,明確各電路模塊的功能及使用情況,確定電路模塊中損壞的具體元器件。
3.方案論證。在調研的基礎上,通過資料的收集,收集電路模塊的實現方案,通過各種實現方案的對比,在功能、價格、復雜程度、成本等方面綜合考慮,最后確定各電路模塊的實現方案。
4.制作實施。依據確定的方案,利用Protel軟件進行原理圖、PCB設計,加工制作電路板,購買元器件,讓學生進行電路的焊接、調試,并最終完成電路模塊的制作。這期間從原理圖、PCB設計,到電路模塊的焊接、調試,整個制作過程都由學生完成,老師除了購置元器件和加工電路板外,只是給予技術上的指導,指導學生在正確的流程下完成全部符合要求的電路模塊的制作。
三、電子技術實訓室建設改造特色
由以上電子技術實訓室建設改造過程可知:電子技術實訓室的建設改造與實訓教學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教學中的技能訓練,利用Protel軟件設計電路板,將元器件焊接、調試電路,經過這樣一整套電子產品制作過程,把實訓室需要維修的電路模塊修好并保證能正常使用。實訓室改造與實訓教學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有效的組織起來,舊設備的維修通過實訓教學完成,使課堂教學和工程現場緊密結合,既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又為學院節省了大量資金。
四、存在的問題
電子技術實訓室的建設改造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改造費用問題。由于學院教學經費制度的改革,使實訓室改造的資金很難到位,這樣會使后續的制作實施很難進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如何解決資金問題購買元器件及加工制作電路板;在實訓教學中如何組織、引領學生進行電路模塊的維修。
為有效地提高學院的綜合實力,須加強實驗實訓室建設。通過不斷整合配置實訓資源,優化實驗實訓室的布局,規范和加強實驗實訓室的管理,加大實驗實訓室經費投入,充分利用學院實驗設備和人才優勢,使我院實驗實訓室建設更加適應學院發展的新要求,保證實驗實訓室建設與學院的各方面建設協同進行。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實訓室改造的新模式,在節省大量教學資金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使實訓室改造與實訓教學過程相結合,達到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黎.淺析項目課程下高職院校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J].
電子世界,2013(10)
[2]程麗平,李保銀.以培養技能型自動化人才為導向的實訓
關鍵詞: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 技能教學 課程改革
當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在基本技能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內容全依賴教學大綱,沒有探究用人單位對人才知識結構和技能的需求,沒有結合本校本專業的實際。深入研究教學對象素質的多層次性,根據在教學實踐中的體會,我提出如下課程改革的構想。
一、優化調整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技能教學
當前我國大多數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教學采用“三位制”教學模式教學,即“知識單位”教學、“技能單位”教學和“發展單位”教學。對應電子技術與應用專業的模塊分別是文化課和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組成、工廠實訓。從當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實際情況來說,存在文化基礎和自覺性較差,普遍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等問題。針對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應該重新調整教學思路,在教學模式上應采取先會后知和感知并進教學法。對現有的教學大綱內容進行優化調整,保持原有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結構,將“知識單位”教學內容溶入“技能單位”教學,將專業實踐活動需依托的多門學科專業基礎課知識重新分解溶入技能課中去,降低學生學習理論的難度,凸顯技能教育的核心地位,避免重復教學和無效教學。改變現有理論教學將知識和技能教學割裂開來的教學模式。
在大綱內容上應把專業基礎課與技能專題進行有機聯系的合并,學科類同的理論知識,屬技能專題操作前預知的理論知識均歸并到技能訓練專題中,以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去求知。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主線,通過科學合理取舍、組合產生一門新型課程。將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技能教學重新整合歸并為專業基本技能模塊、專業綜合技能模塊、崗位技能模塊。
1.專業基本技能模塊教學。將電子技能、電工技能、電子測量與儀器,整合融入到電子專業技能訓練中,在開設電工電子基礎課程的同時開設相應的技能課程。將理論分析知識融入到實踐技能中去。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與電子CAD合并到電子EDA技能訓練中去,同時承擔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一部分電路仿真實驗驗證專題,彌補實驗室儀器設備缺少和有的電路實驗不易做的缺陷。將電子電路設計、微控制器應用基礎納入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專題中。
2.專業綜合技能模塊教學,模塊設置面向就業市場,選擇需求量大的崗位作為綜合技能訓練課,讓學生面向職業崗位選擇余地更大,靈活性更強的技能課學習和訓練。
3.崗位技能模塊教學,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相結合。組織學生對工作前職業崗位技能進行專題式培訓,以企業需要工種的崗位技能為核心,輔以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教學。
二、構建“專題制”模式,實現理論技能專業化教學
“專題制”模式就是將教學內容按技能類型分成若干個專題,以每個專題為核心,結合相關的工藝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行一體化教學。每個專題模塊的專業理論內容和操作技能的授課輔導均由同一組教師承擔,這有利于教師花更多的時間研究專題內容,不斷總結提高,創造精品教學專題。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模塊整合和學科歸并,給專題的內容賦予更豐富的內涵,它承載多重的教育功能和目的,專題的設置是在原有知識和技能內容基礎上,不斷補充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組建起來的集成新型教材。以建立起符合職業崗位要求,適合學生學習專業技能專題教材,退舊引新,以解決教材滯后的問題。
但“專題制”教學實施的最大難點在于教師的轉型。一些教師在學期內面對多項技能專題把握專題量和專題內容不準,造成泛泛教學,影響電子技能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存在的這一問題,可采取以下幾個方面措施。
1.建立學科帶領制,確定電子學科帶頭人,針對市場就業崗位和教學對象,切合實際地擬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組建電子類技能專題庫群,不斷豐富和完善專題的內容。
2.依照專業崗位不同設定專題教學內容。負責組織落實專題教學的實施,分段檢查專題教學情況,完善電子技能教學實驗組件,為專題制教學創造條件。
3.通過激勵機制和管理機制,讓更多人參與到技能專題的教學中。積極培養“雙師型”教師,鼓勵教師參與教學改革和專題教材編寫,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
4.推行學分制管理,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快建立起用人單位工作崗位需求的調查反饋機制,建立多項工種鑒定考核機制,使教學培養目標有方向性和指導性。
5.通過嘗試“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改革試驗,把學校辦到工廠,把工廠變為技能實訓學校,使企業、學生、學校三方都受益。
總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育培養機制應根據市場及行業特點進行修正,加強適銷對路的專業技能培養,改變單一的結構,朝專門化和行業化方向發展,同時還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內容面向就業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可促進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全面提高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質量,為祖國建設及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周振瑜.中職學校電子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J].當代職業教育,2010,(01).
職業崗位分析
通過對武漢富士康、鄂州電信分公司、湖北大為電子有限公司、康佳集團及武漢市中夏無線電廠等主要合作企業用人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產品升級、新技術不斷采用,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也發生了變化。目前,企業對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畢業生提供的主要崗位群是:電子電器產品生產及管理、電子電器產品銷售與技術服務。
(1)電子電器產品生產及管理崗位群:主要有電子電器產品(如家電、通信產品等)的生產、裝配、調試、檢驗、設備維護和生產管理,以及電子產品的技術研發等崗位。特別是生產線的關鍵工藝崗位(如SMT操作)、檢測與質量控制崗位、重要設備的維護崗位,高素質技能人才更為緊缺。
(2)電子電器產品銷售及技術服務崗位:主要有電子電器產品的銷售、維修(特別是高端產品,如平板電視等)、電子設備運行和維護等技術崗位。其中高端產品的技術服務崗位,高素質技能人才更為緊缺。
課程體系的形成
按照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崗位(群)的要求,遵循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規律,結合學校實際,確定“德、技并重”的系統化課程設計理念:“工作過程導向、真實任務驅動”的課程開發模式;“知識系統化、技能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本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和專業拓展領域三部分組成。
1專業學習領域核心課程設置
將典型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結合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資格的要求,歸納出了電氣安裝的規劃與實施、電子電路的分析與應用、電子產品制圖與制版、單片機小系統的設計與制作、電子產品整機檢測與檢修、電子產品裝接的規劃與實施、傳感器應用與信號檢測等7個行動領域,轉換成7門對應的專業學習領域核心課程。
2構建適應“三結合,三融通”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在電子信息“校行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員會指導下,廣泛開展專業調研,對應用電子專業的主要工作崗位(群)(電子產品裝接工、電子產品制圖制版員、電子產品工藝員、電子設計助理工程師等),進行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的描述,分析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焊接電子電路、裝配電子電路、測試電子電路、檢驗電子電路、維修電子電路、設計電子電路、使用儀器儀表檢驗電子設備等)。將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歸類成“電子電路的分析與應用”等行動領域,并轉化為學習領域得到“電子電路的分析與應用”等專業核心課程。在專業核心課程建設中將典型崗位要求的知識能力要求和職業認證標準的知識和能力要求進行融合,構建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單項專門操作技能訓練、單項專門設計技能訓練、系統綜合技能訓練的技能系統化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以及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專業操作專門知識、專業設計專門知識、知識綜合運用的知識系統化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實現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兩個系統化。
3引入電子行業企業技術標準開發專業課程
根據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以及學生可持續性發展所需的綜合能力,將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單片機快速開發、電工、電子產品裝接、電子產品制版及SMT等6種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內容融入課程開發,引入電子行業企業技術標準,調整課程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
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改革
按照“三結合,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專業課程教學要充分按照“他方中心”及互利共贏的原則,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實訓教學與企業的產品生產周期同步,探索試行多學期、混合分段教學組織模式。打破一學年兩學期的設置傳統,按照企業的生產需求,靈活調配學習和工作或實訓時間段,系統地考慮各課程之間的銜接,統籌安排,柔性管理。
1混合分段式教學組織
根據企業生產需求,分班交叉實施校內學習和企業生產實訓,縮短與企業生產實訓密切相關的課程校內學習周期,增加“廠中?!苯虒W時間,將課程教學和考核滲透到校內外產品生產過程之中。
比如,將《電子電路分析與應用》課程分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技術三段,在第二學期集中六周,每周18學時完成第一段的一體化教學,下階段如果是企業產品生產旺季,就安排學生到工廠實習,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到產品生產淡季安排學生集中三周,每周18學時完成第二部分內容的一體化教學,高頻電子技術則放到第三學期集中三周,每周18學時進行教學。
2推行“項目教學、任務推進、小組學習”教學模式的改革
在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中,大力推行“項目教學、任務推進、小組學習”教學模式的改革,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行動導向教學方法體系。以項目為課程教學的載體,將每個項目以學習任務單的形式出現,學生以2-4人為一組,進行小組學習。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按照教師給定任務(學生接受任務)、教師引導(引導學生分析任務的性質和目的,學生查閱學習指南和教學參考資料、擬訂實施方案并討論可行性)、媒體播放或實物演示(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技能訓練(學生按照方案完成工作任務)、知識鏈接(必需夠用的知識)、技能考核(技能、知識、素質)的過程進行。貫徹行動導向的教學原則,實現“教學做”合一。
【關鍵詞】電子;技術基礎;技能實訓;教學
一、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課程的特點及教學現狀
1.課程特點
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是一門理論與實訓緊密聯系的課程,在實訓及工作中,離不開對電子的基本概念的正確掌握、各種計算公式的適當運用及各種安全規則的遵守,否則很能完成實際操作,甚至會產生嚴重后果。例如測試插排的電壓,這貌似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但測量儀表的選用和檔位的選擇,都需要電子理論知識的支持,否則不但測不出電壓,甚至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又如,我們在設計電路時,對于選擇何種元器件,元器件的參數是多少,能否符合達到電路的設計要求等問題,都要進行理論分析和計算。
2.教學現狀
電子技術基礎的理論知識較為繁雜,元器件眾多。如電阻、電容等都有不同的參數、極性及測量方法。對于知識基礎薄弱的中職生而言存在著很大的學習困難,面對枯燥抽象的專業理論聽不懂者居多。很多學生對其不感興趣,乃至產生畏難和抵觸的情緒,目前的課堂教學現狀很不樂觀。學生在學習中品嘗不到成功的快樂,就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師則常因自己的辛勞得不到相應的回報而感到失望和沮喪。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面對繁雜基礎知識興趣不高,而實訓時又因理論掌握不好而無從下手,提不起興趣。因而現在中等職業學校里的學生普片存在著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等特點。中職電子專業學生應掌握的技能目標主要是:元器件的測量與識別、儀器儀表的正確使用、電子線路安裝、設計與調試、對不正常電路進行故障分析和排除故障等。因此很多教師老式的教學方式是,首先進行第一階段理論課的學習,讓學生學習最基本、最簡單儀器儀表及元器件的識別,講解電路工作原理,第二階段才讓學生安裝及檢測實際電路,這就使學生原本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的抽象難懂。等到學生參加實訓時,早已經把原本就沒能理解的理論知識忘光了,在實際操作中只能機械的模仿老師的教學,對電路的功用及出現故障后如何解決都一竅不通。
二、教學的改進
傳統教學中電子技能訓練一般是安排在理論教學后進行,技能訓練和理論互相脫節,學生難以確切了解所學內容,知識得不到及時鞏固,教學效果不顯著。這就要求我們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重新整合教學資源,突出教學中能力本位的特點,逐步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實習車間、實驗室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1.學習興趣的培養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專業課教師需切實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和信心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教師應通過各種教學途徑、方式、手段將知識趣味化,不管是技能訓練還是理論學習都必須先讓學生覺得有趣而樂意去做,讓學生從中獲得樂趣,從而將趣味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已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之功效。例如在制作聲控彩燈時,一開始學生興趣不高,因電路要采用220V的交流電,部分學生還產生了畏懼心理,不愿動手??僧斊渲幸幻瑢W制作成功,在實訓室里一邊放歌測試電路,一邊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的時候,其他同學也紛紛提起了興趣,動手制作,有的同學甚至到了下課時間,也不愿意走,電路遇到故障,也積極主動的向老師請教。元旦晚會上,他們把作品掛在舞臺上,為晚會增添色彩,還得到領導的表揚,學生們高興極了,學習熱情高漲,有些還主動要求參加電子興趣小組。
2.教學方法的改進
有的老師習慣先把電子元器件一股腦的全教給學生,再進入到電路的實訓練習,盡管電阻、電容等都是最普通電子元件,但對于沒見過這些元器件的學生來說,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只能是紙上談兵,學生很難有感性認識,很難想象元器件到底學了能干什么!而且由于元器件的知識較瑣碎,學生容易失去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實訓-理論-再實訓”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把整個教學目標分階段實現:
第一階段,先讓學生制作一些簡單的興趣電路,當然這些電路要根據我們接下來要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相結合,通過實訓讓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趣,并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電路及提出實訓時遇到的問題。
第二階段,根據實訓的內容,講解電路有關的理論知識及電路測試所需的測量儀表,并討論分析同學們在實訓中遇到的問題。
第三階段,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檢測電路,使學生掌握規范操作的基本要領及借助儀器儀表檢測的方法步驟,讓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在一起。還可以通過設置問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將現場教學作為主要教學手段,課堂教學為輔助作用的教學方式,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又能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基礎知識。
3.創新能力的培養
為了鞏固學生已掌握的技能和繼續提高其學習興趣,我們應在課外時間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成立電子制作和維修興趣小組,教師帶隊到校外義務維修或指導學生制作簡單的電路,如聲控彩燈、循環彩燈、聲控開關、防盜報警器等。制作內容從簡單到復雜,從知識性到創造性。制作電路的選擇要注意考慮趣味性和實用性,以提高學生制作興趣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以上是筆者在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教學中的一些體會。電子專業知識內容較深、較廣,學習難度較大,采用何種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教學的質量,還需要電子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
參考文獻:
[1]楊少光,劉繼紅.電子技術基礎與技能.廣西教育出版社,2009.6
論文摘 要:電機電器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與熟練只能靠實踐。要引導學生以技能訓練為主線,學會應用電工電子技術分析、處理并解決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電工電子技能訓練,旨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水平,以適應日益變化的市場競爭需要。一般來說,電工電子技能的學習通常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認知階段,在此階段學習的是電工電子理論知識;第二階段是聯結階段,在此階段學會完成電工電子技能的方法;第三階段是熟練階段,在此階段掌握技能中的技巧。由于學生在技能學習的第二和第三階段之間往往會出現一個抗拒訓練的消極心理[1],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通過恰當設置訓練指標、優化訓練組織方式,不斷地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保持訓練的積極性。
1 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
中職生十五六歲,情感趨向深刻、穩定,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多數情況下還比較膚淺和不夠成熟,他們往往對簡單的、有趣的操作愿意練,對難的、枯燥的操作卻不大情愿。而電工電子技能學習有的簡單,有的難,有的比較有趣,有的比較枯燥,因此,教師在實習指導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要求學生敢于動手,勤于實踐。電機電器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與熟練只能靠實踐。要引導學生以技能訓練為主線,學會應用電工電子技術分析、處理并解決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2 激發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鉆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就會產生進取的精神[2]。因此,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地進行課堂設計是非常必要的。
(1)通過實物演示激發興趣。交流電動機是電能的主要使用者,尤其是交流異步電動機,它具有結構簡單、運行可靠,使用性能好的特點,用途極其廣泛。電動機的定子和轉子之間沒有電的聯系,為什么定子通三相交流電流,轉子能夠轉動起來呢?這是因為定子有勵磁繞組,轉子有閉合回路,定子和轉子之間有氣隙磁場。當定子勵磁繞組通電后,在氣隙中建立旋轉磁場,通過電磁感應作用,在轉子導體中產生電流,從而使轉子獲得電磁轉矩輸出機械能緣故。在技能教學中同樣要充分運用教具、實物演示、錄像、多媒體課件等優化組合進行直觀教學。直觀教學,不僅可以從生動的物理現象中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活躍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對學習電工技能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見習操作技術,學習正確、文明的操作方法。
(2)將訓練內容與實際應用相聯系,以保持興趣。在電子線路的裝配中,焊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能把元件牢牢地固定在線路板的一定位置上,而且能保證元件與電路的可靠接通。因而焊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電路能否正常工作。掌握焊接技能,顯然是從事電子技術工作的一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在焊接元件時,焊點應牢固、光滑,切忌假焊,但學生在焊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假焊、漏焊、焊不上、焊不牢、焊點帶尾巴、焊點臟等現象。如假焊是比較難發現的,檢查時可用鑷子夾持元件、管腳輕輕拉動,如發現搖動應重新焊接。對晶體管的焊接,一般在其它元件焊好之后進行,焊接前先將管腳辨別清楚,并在各管腳上搪一層焊錫,焊接速度要快,以免燙壞晶體管。將焊接工藝與收音機、電視機等電子線路維修技術聯系起來,學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焊接技巧。
(3)重競賽以激活興趣。中職生年齡,喜歡比拼,利用這一特點,可以組織小組之間,班級之間的競賽。在競賽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同時,通過這一活動,也可促進理論的學習,形成理論與實踐操作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激發學生要做和做好的積極性,提高實習效果。當然,在競賽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優差搭配,優差并進,充分發揮及時反饋、評價、調控在技能訓練中的積極作用,要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錯誤何在。當然,要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主體地位。只有學生自愿地進行學習,自愿地接受訓練、強化訓練、反復訓練,并在接受知識和操作訓練中得到滿足,技能才能得到快速提高。
3 講求教法
電工電子技術是知識性與操作技能相結合的課程,學生在學會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操作,通過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對知識進一步理解的基礎上有效地進行訓練,逐步形成操作技能。因此,教學方法必須尊重技能產生和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以啟發式、對話式教學思想為指導。
(1)采用“分支型程序”教學方法。所謂“分支型程序”教學方法,就是將教學內容分成一系列教學單元,每次呈現只是一個概念或知識點。如電動機的故障現象:通電后電動機轉動,但無異響,也無異味冒煙。分析故障原因,可能是四種情況之一:①電源至少兩相未通;②熔絲至少兩相熔斷;③過流繼電器調得過小;④控制設備接線錯誤。處理方法相對應的也有四種:①檢查電源回路開關、熔絲、接線盒是否有斷點,修復;②檢查熔絲型號,熔斷原因,換新熔絲;③調節繼電器整定值與電動機配合;④改正接線。學習開始時,先呈現一種現象,讓學生略加思考和理解后,再向學生提出故障原因和處理方法,檢查學生對這段教學內容的理解情況。如果學生分析正確則轉入下一段教學內容。否則將轉向相應的分支程序進行補充化學習,幫助學生掌握這一單元的知識。
(2)從“淺”、“用”、“新”的原則出發。維修電工的日常工作是進行各種電氣設備、配電線路和控制線路的維護、故障處理及檢修。對維修電工來說,除應當了解必需的電學理論知識外,更為重要的是必須掌握實際的維修技能和操作工藝知識,因此,教師在教法上應從“淺”、“用”、“新”的原則出發,注意避免過多的理論分析和原理闡述,注重修理工藝和技能的訓練。如電動機的嵌線工藝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必須小心謹慎,如果粗心很可能造成返工或留下故障隱患。下線,必須按照槽數、極數、相數等已知條件,按照一定的方式下線入槽。既可采用講解—示范—練習,也可示范—練習—講解。講解、示范、練習有機結合可以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避免盲目的嘗試和猜測,提高訓練的準確性和快速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 EDA 一體化教學 教學方式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電子設計自動化,是以計算機為工作平臺,融合了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智能化技術最新成果而研制成的電子CAD通用軟件包,主要能輔助進行IC,電子電路,以及PCB三方面的設計工作。利用EDA工具,人們可以將電子產品從電路設計、性能分析到設計出IC版圖或PCB版圖的整個過程都在計算機上自動處理完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因此,可以說EDA技術是電子設計領域的一場革命,《EDA應用技術》是一門集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于一體的專業課程。
然而在很多院校的實際教學中,《EDA應用技術》這門課程卻被分成了理論教學和集中實習兩個階段單獨進行,理論教學階段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學習興趣不大,集中實習階段學生又忘了所學理論內容而不知如何操作,大大削弱了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诖耍P者對《EDA應用技術》課程大膽地進行了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將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一體化、教學場地一體化、任課教師一體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精選教學內容,適當處理教材。
《EDA應用技術》融合了電工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技術等幾大部分內容,內容多而學時少,如果在一學期內(課程分配60學時)完成全部內容的教學,對學生來說就顯得多而雜,不易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技工院校的特點,同時考慮到后續課程的需要,我們對教材做了適當的處理。
1.針對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特點,刪除了部分內容,確立了以電工理論為基礎,以電子技術為骨干的課程體系。
2.對于前面課程已經學習過的和一些直觀易懂的內容,采取簡單介紹或者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
3.對于重點部分內容,圍繞課程知識,以模塊化的形式重組內容,使之適合于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需要,重點詳細講解。例如模擬電子技術部分總結為八個任務:①晶體管伏安特性的Proteus設計與仿真;②單管共射放大電路的Proteus設計與仿真;③負反饋放大器的Proteus設計與仿真;④集成運算放大器的Proteus設計與仿真;⑤RC正弦波振蕩電路的Proteus設計與仿真;⑥低頻功率放大器的Proteus設計與仿真;⑦直流穩壓電源的Proteus設計與仿真;⑧晶閘管及其應用電路的Proteus設計與仿真。
二、融合教學場地,配置相應設備。
教學場地和教學設備的配置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近年來,我院在教學條件的改善方面加大投入,根據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需要,相繼建成了配套的教學場地,配齊了實驗實習設備,具備了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條件。如:給《EDA應用技術》理實一體化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配置了40臺計算機,并在每臺計算機上都安裝了課程仿真所需要的軟件和電子教室軟件管理系統教學工具,為確保理實一體化教學質量提供了物質保證。
三、改進教學方法,精心組織教學。
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教師選擇教學方法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教學對象,還要考慮如何指導學生的學法,教師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使學生迅速轉入特定的教學活動軌道,使他們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強大內動力。
1.以舊引新,引導學生迅速入門。本課程是在學生學了一些基礎課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實用性的知識并進行仿真驗證,所要學的內容與學生已學過的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甚至是以前所學內容的擴展與延伸。通過以舊引新,或是以生活中具體的例子引入,可使學生感到新知識并不陌生,也使學生提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為順利地掌握新知識做好鋪墊。
2.邊講邊練,理論知識講解和技能訓練交叉進行。根據課題任務內容的不同,以技能形成為主線,理論與技能訓練有機結合。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教師可采用集體授課與示范、分別指導的方法進行。
3.注意課堂氣氛的營造,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采用講問結合,突出教學重點,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和操作,通過詢問使學生掌握核心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重視課堂總結,使學生養成回顧知識的好習慣。由于時間緊內容多,因此每個任務的總結就顯得非常重要。通過總結,可以梳理課堂所學習的內容,進一步鞏固所學習的知識;通過總結,還可以發現學生知識掌握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和訓練。
四、加強教學考核,嚴格效果評價。
教學考核和效果評價在整個教學系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學生掌握得如何,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效果如何都將通過這一環節來確認,它既是整個教學過程的終點,又是教學過程不斷向前發展的起點。
1.加強考核。一是對學生的平時、綜合考核要客觀公正,達不到要求要重新練習,重新考核;期末理論知識考核采用閉卷考試,以百分制計分;期末技能水平的考核采用規定課題、公開標準、單人考試的方法進行,采用百分制計分;平時考核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20%,期末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30%,期末技能水平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50%,三項加起來即為該生的期末總成績。二是對教師教學過程進行控制,教師既要按時完成教學課題,又要保證學生達到知識和技能訓練目標要求。
2.加強檢查。教學管理部門經常以聽課、檢查教學資料、召開專題教學研討會,以及召開學生座談會等形式,加強教學管理,及時解決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嚴格效果評價。請兄弟院校的教學專家來校進行全面評估,通過檢查教學文件及資料、檢查教學場地及設備、聽取教學管理部門及理實一體化教師的體會匯報等形式,確保達到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既定目標和效果。
綜上所述,理實一體化教學就是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一體化、教學場地一體化、任課教師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邊講原理邊練習,知識與技能同步提高,克服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筆者通過一個學期的探索與實踐,對《EDA應用技術》課程進行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現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