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15:44: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全面落實黨的一系列惠農強農政策,加強基本農田水利建設,突出抓好主推品種、主推技術和主體培訓三個關鍵環節,積極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狠抓糧食高產創建和小面積高產攻關,全縣糧食生產實現了“十連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大力實施以工哺農、以城帶鄉、強農惠農政策,根據我縣東部平原、中部環繞市區、西部山區丘陵的特殊地理位置,在西部10個鄉鎮,重點發展生態林業、生態畜牧業等,在中東部10個鄉鎮,重點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現代畜牧業、農業產業化等,集中打造“三區二線一帶”即東部三個高標準糧田示范區、沿安楚路和S219線兩條高效生態農業精品線和沿北環路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示范帶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三、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
農業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種植模式不斷調整和推陳出新,呈現出區域化、專業化、無公害、標準化、立體化、集約化的新態勢。農作制度不斷創新,高效間作套種立體栽培模式普遍推廣,節約集約生產水平和效率提高。
四、農業經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各類市場主體快速成長,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大戶、農村經紀人等新型生產經營和服務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創業創新意識和能力增強,參與市場競爭和占用資源要素的水平大大提高。
五、農民收入結構發生明顯變化
農民轉移就業步伐加快,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拓寬,農民收入快速增加,2012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848元,農民收入實現九連快。
就如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筆者通過深入調研和思考,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1.轉變發展方式,樹立大農業意識。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涉及面廣,特別是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人民群眾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進一步解放思想,跳出傳統農業簡單的糧食、蔬菜種植、畜牧養殖范疇,以工業化的理念來發展農業,走規?;⒓苫?、產業化、標準化之路。
2.轉變領導方式,提升組織領導。建議成立安陽縣現代農業發展指揮部,以利于統籌協調農業、畜牧、林業、農機、土地、財政、發改、氣象和各鄉鎮之間更好地開展工作,集中推進我縣現代農業集成示范區建設。
3.全盤規劃,提升區域化布局水平。根據我縣西部山區、東部平原的實際,按照“三區二線一帶”的總體規劃,集中打造沿北環路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示范帶、沿安楚路和S219線兩條高效生態農業精品線和東部三個高標準糧田示范區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4.加大投入,整合項目,解決資金瓶頸。資金是推動各項工作開展的動力,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一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二要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三要實行靈活的投融資政策,通過招商引資、民間自籌和社會融資等多種方式,帶動向農業產業投入,鼓勵企業以多種投資方式建設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一、共享經濟的概念及特點
2016年中央首次在:十三五規劃中首次提出了“共享經濟”這一概念。共享經濟是傳統商業模式向新型企業金融模式的轉變,其實質是企業基于互聯網平臺的融資行為,將閑散資金集中利用的資源優化配置過程。共享經濟與融資存在一定區別,融資的資金融出方以獲取資金收益為目的將資金出借,并存在與收益相當的風險,例如購買股票、基金、債券等;而共享經濟給予資金出借方的不是資本收益,而是消費需求,以共享單車為例,出行需求方將資金以押金的形式“出借”給企業,低于市場價的出行成本則作為出借資金的回報。
共享經濟是以消費者需求為主導的商業模式。這里的消費者需求是指深入消費者衣食住行的主導性需求,消費者具有絕對的主動權,由于交易高度透明,商家無需過多營銷。正因為消費者在共享商品時具有高度選擇權,共享商品市場才更加簡單,確定、穩定。
共享經濟實質上是一種使用而不占有的循環經濟,即傳統的理性人經濟轉變為分享、擔當、透明的良性循環經濟。消費者用低于市場的價格購買商品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商品的使用權沒有排他性是循環經濟的重要成因之一。在循環過程中商品的供給者集合了閑置資金獲取額外收益,該收益也是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的主要原因。
共享經濟推動了經濟與就業的發展。2015年共享經濟領域市場規模達到19560億元,參與服務者直接員工500萬人,間接服務人員達到4600萬人。目前較為成功的共享經濟案例主要包括百度知道、知乎等知識共享;網易公開課、極客學院等技能共享;P2P網貸、京東眾籌等金融共享;滴滴出行、摩拜單車等出行工具共享。
二、共享經濟與現代農業的關系
當前農業產業正積極響應著國家提倡的供給側改革,基于互聯網+的農業生產模式是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業經濟共享、農業發展現代化的有力手段。電商的興起為農業產業經營的上下游共享提供龐大平臺基礎,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提高了交易透明度。
共享經濟對現代農業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如農業生產能夠形成良性的循環經濟,有利于解決產前資金技術問題、產中土地流轉問題、產后側供給問題等,對進一步形成土地規模化流轉、農產品產銷渠道多元化、農業金融等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提供了高效透明的經濟環境。但共享經濟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現代農業發展。由于農業本身弱質性和農民個體差別,高度透明的共享使得原本存在的地域差別完全暴露,加深競爭程度的同時可能會導致優劣極端化,從而阻礙了現代農業的整體發展進程。
三、共享經濟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
1.設施共享
設施共享主要指的是農業生產過程中機械設備的共享,由于農業機械設備不同于其他產業設施,使用頻率具有集中性的特點,一年中有許多時間農機設備處于閑置狀態,又由于農機設備對于農戶需要大量資本投入,我國許多小型農戶仍處于手工作業的生產階段,這無疑阻礙了機械化和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發展。為了適應農業規模化生產和土地規模化流轉,我國農村越來越多的農民自發組成合作社,初步達成了農機共享的生產模式,但該共享是限于合作社成員之間的局部共享。目前國內已經出現了與打車軟件原理類似的為農機需求供給雙方匹配的第三方服務平臺,但由于供給方分布不均勻,三方平臺服務范圍也受到了限制。由于農業產業的弱智性,農業設施可以效仿城市單車的經濟共享方案,村政府可以先投資建設農機服務供應站,再以收取合理租金的形式免費為農戶提供農業設施的使用權,從而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設施基礎。
2.勞動力共享
我國農村勞動力尤其是青年勞動力不足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我??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所取得收入遠遠高于務農取收益,許多信用社紛紛出現了有地無人耕的現象,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和現代化發展。從共享經濟的角度,可為農民工制定一個勞務平臺,基于信用社發出的勞動力需求,鼓勵農民工在閑暇時間反鄉務農,所反之鄉不一定是農民工自己的家鄉,但必然是所在城鎮附近有勞動力需求的鄉村。
3.物流共享
農業物流共享是基于訂單農業的發展而形成的。無論是種子肥料等生產原料還是農業畜牧業產成品,可在多個村設立一個共享物流的中轉站,根據物流中轉站輻射的多個村的多個訂單進行混合集中配送,通過發揮中轉站的地理優勢,來減少單一且長距離的運輸成本。
4.技術共享
技術共享包括農業技術共享和農業知識共享,由于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和文化知識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技術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多數農民需要專業的種植指導與農技服務,因此可利用這樣的水平差和人數差,形成多數需要指導的農民籌集資金“聘請”少數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來給予知識共享的模式,該資金分攤到每個農戶的資金遠遠低于獲取技術支持的市場價格。搭建農技知識共享平臺,不僅可以改善個體農戶之間的技術水平差別,還可以緩解城鄉之間技術需求和供給不對稱的情況。
右江河谷作為每年中國―東盟(百色)現代農業展示交易會落戶點和廣西百色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的所在地,作為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基地”和“冬菜生產基地”、我國著名的“芒果之鄉”,可以稱得上是廣西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試驗區和縮影。
右江河谷位于廣西西部百色市中部,包括右江區、田陽縣、田東和平果縣的平原地帶,東西長130公里,南北寬20公里,土地總面積34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5.6萬畝,占百色市耕地的27.2%,人口75萬。右江河谷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氣候條件好,特色農業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良好基礎。2010年,右江河谷甘蔗種植面積70萬畝,總產量280萬噸,總產值14億元;蔬菜種植面積90萬畝(含復種),總產量150萬噸,總產值22.4億元;芒果種植面積達29萬畝,總產量10萬噸,總產值3億元;香蕉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達20萬噸,總產值3億元。蔬菜、水果和甘蔗種植面積及產量均位居全區前列。2012年,右江河谷共有自治區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市級30家,總資產33.9億元,銷售收入達42.9億元,在發展龍頭企業過程中組建相關合作社100家,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聯系帶動農戶31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53個,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4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固定資產總值35.1億元,經營總收入43.4億元,為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上述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右江河谷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2012年,已有51個村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超6000元。由此看來,右江河谷現代農業已經初具規模,達到一定水平,促進農民收入倍增的條件明顯較好,但由于發展的基礎還薄弱,發展的時間尚短,路徑的探索還在進行,要進一步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收入倍增,必須在以下幾方面實現創新和轉變:
一、組織模式創新,實現單一主體向聯合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轉變
首先,要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聯合型經營主體。要建立農業投入穩定增長的新機制,不斷增強農業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要爭取各有關部門的資金投向農業產業化經營,發揮資金的綜合效益;要充分發揮金融支持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加大農業信貸投入,并適當放寬貸款的擔保、抵押條件;要制定優惠政策,引進國際國內優強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集體、個人和農戶增加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投入。為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各地農信部門堅持把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作為信貸支農的工作重點,積極構建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互動合作機制,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服務,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民穩定增收。要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服務,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民穩定增收。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繼續培育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省、市、縣級農業龍頭企業,抓緊建立一批產業關聯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強、規模集約水平高、輻射帶動面廣的龍頭企業集團。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以公司組織、大戶牽頭、能人帶頭,以專項為主,單個品種展開,由小到大,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領農民進入市場,努力提高農民組織化水平。
其次,要逐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引導龍頭企業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等有效的組織經營形式,在不斷完善現有合同契約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利益連接機制,引導農戶以資金、土地、勞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股入股龍頭企業,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
再次,要建立風險保障機制,為農業產業化經營保駕護航。政府應多方扶持農業保險工作,對關系國計民生的某些種植業(如水稻、蔬菜)、養殖業保險的業務實行適度補貼。要建立風險保障基金,為農業產業化經營解除后顧之憂。
第四,是要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第五,是要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政府要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信息、資金、技術、運銷、法律、氣象與災害預報等全方位服務;要大膽引進人才,培養造就一支有眼光、懂經營、會管理、重信用、作風正的企業家隊伍。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和科技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鼓勵有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各類工商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和支持多層次、多成分、多形式發展龍頭企業。
二、規?;洜I創新,實現從單家獨戶的小規模經營向家庭式農場轉變
要探索創新機制,促進土地集約流轉。積極探索新的土地集約經營模式。第一種是政府主導模式。借鑒華東模式,由政府出面集中租地,統一連片規劃,平整開發,建設好大篷等農業設施,再讓利返租給企業或農戶,并從產業化等方面給予支持引導。第二種是合作社主導模式。借鑒臺灣模式,發展壯大農村農業合作社、探索“村社合一”管理,以合作社組織集約土地,提供資金和加強技術、營銷指導和協助,實現土地、技術、金融“三資融合”。農民按合作社的指導進行生產,合作社提供種苗和組織收購與銷售,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第三種是企業主導模式。采取租賃、托管等方式,由企業或業主對土地進行連片打造經營,或整體包裝出租,發展高效農業。要出臺土地流轉實施辦法,完善土地流轉服務機制。要實施以獎代補,加快土地流轉。
三、農業功能創新,實現從簡單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多功能轉變
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通過產業化擴大農民就業。據統計,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0萬億元,企業從業人員達2500多萬人,其中吸納農村勞動力1500萬人以上,農民直接增收2800億元[1]?!笆濉逼陂g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將堅持產地初加工與精深加工相結合,通過大力開展產地初加工,降低農產品產后損失、提高商品化率和入市品級;通過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增強競爭力,加快形成產地初加工與精深加工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格局。
五、安全農業創新,實現從主要重視農產品的產量向重視質量和效率轉變
要建立和實施農產品生產“可追溯”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指將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都納入監控范圍,市民到賣場、超市購買農產品可通過可追溯系統查詢其生產地、種植、加工、包裝、檢測等重要信息,發現問題即可追溯根源,準確追溯同一批次或同一品種產品的情況,并查清問題的責任所在[2]。建立初步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首期擬選擇芒果和小番茄作為切入點,進行農產品可追溯制度構建的試點。首先是農產品生產基地、超市、集貿市場必須先加入可追溯系統,然后是小超市、小農貿市場要加入可追溯系統,最后是小商販、農戶加入系統。
要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廣州市構建的“五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三大工作機制”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五大體系包括:農業標準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與信息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三大機制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化監管機制、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機制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3]。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全程落實,全面覆蓋,不留死角,實現了“全員參與、屬地管理、逐級實施、制度帶動、網絡化落實”的新模式,促使全市農產品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高。一是推行農產品標準化進程,為農產品質量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全面開展農產品認證工作,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三是強化農產品安全檢測能力,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制,初步建立縣、鄉、基地三級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通報制度,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網絡;四是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五是強化農業執法體系建設,大力開展農資打假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坑農害農違法行為。
六、投融資體系創新,實現從單一化向多元化投資融資轉變
在市場與政策的雙重推動下,農業投融資體系也趨于多元化,除了原有的由農業開發銀行、商業銀行及合作社促成的農業金融體系,也可成立地方性投資平臺支持農業發展,如廣州市白云區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成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等。而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勢,也吸引著更多產業資本及金融資本的關注。產業資本的典型如新希望集團及中糧集團,在“全產業鏈”思路下,近年來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及并購,并分別成立產業投資基金,成為了農業領域活躍的戰略投資者。而其他產業巨頭也相繼“跨界”發力農業產業投資,不同領域的行業巨頭也均布局農業產業,顯示出農業產業投資的巨大吸引力。2010年以來,外資PE巨頭紛紛投資中國農業,如KKR、凱雷投資、黑石集團等,盡管案例數量不多,但都是大手筆。如黑石領軍財團投資的壽光農品園,涉及金額達6億美元;而扎根本土的投資機構也同樣青睞農業,鼎暉、弘毅旗下美元基金或人民幣基金,以及達晨、深創投、天圖創投等人民幣創投基金,均有多起農業領域投資案例披露[4]。此外,農業產業投資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手段作為輔助,比如小額貸款、農業擔保、農業保險等。
七、勞力素質提升創新,實現勞動力從低素質向高素質轉變
發展現代農業,關鍵在于農民的素質。一要通過各種培訓,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掌握新品種的種植要領。還要把市場營銷的知識傳授給農民,使他們善于應對市場經濟的挑戰。二要發揮技術中心戶的作用,搞好傳幫帶。三要發揮農科技術人員的作用,除了培訓上課,還到田間地頭指導,解決技術難題。四要發揮公司的主導作用,把培訓農民作為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業務來抓,確保農民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把農業現代化落到實處。
八、市場體系創新,構建現代化市場營銷體系
構建現代化市場營銷體系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要建成布局合理、產銷結合、公平競爭、統一開放的農產品市場體系。要整合特色農產品的品牌資源,加強營銷策劃的整體組合配套,實施“精品戰略”:一要“精煉”,精心提煉優良品種,奠定品牌宣傳的質量基礎;二要“精選”,突出產品特色的品牌重點培育,使其成為真正的“精品”;三要“精聯”,通過品牌資源整合,借助營銷策劃和運作,形成主導產品強大的品牌競爭合力,以帶動整個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并借助中國―東盟(百色)現代農業展示交易會東道主地位,通過農展會、農產品貿易洽談會、招商會等形式促進品牌宣傳和推廣,充分利用和發揮“布洛陀文化旅游節”、“田東芒果節”等平臺實施特色農產品的整合營銷,增強區域品牌優勢。同時,要改進營銷辦法,大力發展產銷直掛、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營銷方式,拓展市場空間。
關鍵詞現代農業發展;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存在問題;甘肅酒泉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11-0365-02
現代農業內涵與衡量標準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更新與完善的。目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快速轉變階段。筆者試圖借鑒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對酒泉現代農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實證分析和綜合評價,探尋制約酒泉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因素,為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提供科學依據。
1現代農業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及綜合評價方法
1.1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現代農業的基本內涵與主要特征,主要設置由現代農業物質裝備要素、科技支撐要素、勞動力素質要素、產業化發展要素和產出效能要素等5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組成的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1-2](表1)。
1.2綜合評價方法
1.2.1指標權數的確定。指標權數的確定主要依據各指標在整個體系中的重要性和影響程度,該權數的確定主要來源和參考于國家統計局甘肅調查總隊課題組“甘肅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和農業部軟科學委員會委托課題“中國特色現代農業支持政策研究”――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參數值。
1.2.2評價指標的計算。一是計算各個指標的得分值。各個指標的得分值實行封頂計算,指標實際值大于標準值時,只按標準值計算。二是計算各個指標的達標率。即反映各個指標達到標準值的程度。
1.2.3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綜合分數計算。各個指標得分值的加分總和即為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綜合分數。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綜合分數是衡量和判斷現代農業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的綜合性指標,可以用來判斷現代農業的總體發展水平,以及與現代農業發展標準值的差距?,F代農業發展水平的綜合分數達到70分可以認為現代農業達到初級發展水平,達到80分可以認為達到中級發展水平,達到90分可以認為達到高級發展水平[3-4]。
2酒泉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
2.1綜合測評結果
總體來看,2009年酒泉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綜合分數為一級指標各得分值相加。即:現代農業綜合分數=13.31+18.71+12.85+17.20+20.77=82.84分,即目前酒泉市現代農業處在中級發展水平,與現代農業高級發展水平相比,還相差7.16分。
2.2一級評價指標測評結果
從現代農業發展的5個構成要素來看,除產出效能要素的達標率為66.51%最低外,其余4個要素達標率均超過80%,其中科技支撐要素的達標率最高為93.81%,其次為物質裝備要素的達標率較高為87.04%??梢?,科技的快速發展和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了酒泉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同時表現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低又是影響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的瓶頸因素。
2.3各項二級評價指標測評結果
從各項評價指標來看,2009年達標率除森林(草地)覆蓋率最低外,其余達標率均超過80%。達標率超過90%的有7個指標,即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勞均擁有農機總動力、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有線電視入戶率、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占比重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標率分別為95.11%、90.88%、91.43%、95.00%、95.00%、91.85%和90.28%。其中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和有線電視入戶率均達95.00%,說明現代農業科技加快了酒泉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進程[5]。達標率在80%~90%的有每667 m2耕地化肥施用量、農村人均用電量、農村人均受教育水平、農業勞動力占農村從業人員比重、農產品加工率、勞均農業增加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7個指標,達標率分別為80.43%、80.02%、88.78%、83.00%、81.25%、87.56%和80.13%。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農產品加工率在現代農業發展中是非常重要的2個指標,測算結果顯示這2個指標的達標率相對較低,增加速度也不快,由于限制因素較多,短期建設見效緩慢,需要長期持之以恒的投入推動其發展;農村用電量達標率也相對較低,是由于酒泉市的農村用電量與標準值相比偏大,造成比值偏小。與實現現代農業高級發展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這將是今后酒泉市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和難點。
3結語
2009年酒泉市現代農業的發展綜合測評結果表明,經過改革開放多年來的建設和發展,酒泉現代農業建設在提高物質裝備水平、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提高勞動力素質、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酒泉現代農業整體發展水平較快,已經達到現代農業中級發展水平,其中有7項指標達標率超過90%,已達到現代農業高級發展水平;而且有7項指標達標率在80%~90%,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目前酒泉現代農業呈加速發展態勢,隨著國家各項支農扶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一特四化”的迅速推進,酒泉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可望有一個比較大的提高,必將實現現代農業的高級發展水平[6]。
此次評價尚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現代農業評價范圍及指標體系的設置中,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構建出的15個二級指標,在一定程度無法完全代表酒泉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其評價結果難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指標權數的確定和各項指標的標準值目前沒見到權威性的規定,該研究在參考一些學者和專家研究標準的同時,結合酒泉農業發展的實際而確定,在數值上存在不均衡性,對評價結果的準確可靠性有一定的影響。三是以上研究成果是建立在科學論證和實證分析基礎之上,但仍然是一種初步的階段性成果,所提供的數據和結論有很大局限性,僅具有在特定范圍和特定階段的參考價值。
4參考文獻
[1] 文小才.河南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路與對策[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0(2):27.
[2] 魏國強.努力打造現代農業經濟實體實現河南農墾科學發展――關于河南農墾改草發展的思考[J].種業導刊,2009(5):5-6.
[3] 彭電子.現代農業催生職業農民[J].農村新技術,2010(5):78.
[4] 齊城.中國特色現代農業支持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5] 萬寶瑞.農業軟科學研究新進展(1999-2000)[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杭州市農業企業籌備上市情況調查報告
強化推進農民職業化
山區農業經濟發展探索
芻議設施農業技術培訓問題
創新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業發展途徑
關于杭州市培育發展家庭農場調研
臨安市山核桃產業發展的現況和思考
杭州市茶產業發展的現狀與策略
品質生活背景下的農業科技反思及對策
關于深化中低產田改造調查與建議
發展現代農業是永恒的真理
建德市農機化工作成效顯著
杭州葉菜應急生產機制的實踐與探討
富陽市動物檢疫員隊伍現狀調查與思考
玉米深加工產物在蛋雞飼養上的試驗
小蠶飼養模式的分析和探討
紫紅長條形茄子養分吸收特性探討
統籌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思考
淳安縣水果發展現狀及提升措施
加強分水江水庫漁政管理工作思考
杭州市發展低碳農業對策研究
余杭區稻田農作制度創新模式介紹
提升杭州綠色碳匯能力對策研究
雜交鱧人工繁育技術研究
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躍發展
促進杭州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對策研究
積極發展低碳農業
財政支農資金的管理與建議
購機補貼助推現代農業發展
乳化劑對黃羽肉雞生長及飼料消化率影響
桑枝屑栽培鮑魚菇試驗研究
新時期農業工作特征和對策
粗唇鮠肌肉營養成分分析
始終堅持農業基礎地位
非農建設征用耕地的耕作層利用探索
一串紅新品種肥料濃度試驗
農業科技推廣和成果轉化模式初探
雜交鱧池塘養殖技術
千島湖本雞產業化生產情況調查
晚粳稻杭43免耕直播最佳播種期與播種量初探
10個秀珍菇菌株的品比試驗
柑桔紅蜘蛛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
雜交太陽魚苗種人工規模繁育技術研究
富陽市竹產業發展現狀與分析對策
蒙古紅鮊人工規模繁育技術研究
水產品中環丙沙星殘留量測定方法的比較優化
雙向電泳技術研究進展
關鍵詞:現代農業 特征 對策
中圖分類號:F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4-242-02
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要求,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大任務。發展現代農業,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基本途徑,也是強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產業支撐的重要舉措。
一、現代農業的內涵和特征
農業是人類社會中最早出現的產業,從農業發展的歷史階段來看,農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原始農業、古代農業、近代農業、現代農業四個階段。
(一)現代農業的內涵
現代農業是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是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形態,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密集型的發達農業。現代農業就是運用現展理念,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物質條件,現代經營形式和管理方式,實現農業的貿工農緊密銜接、產加銷一體化的多功能、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產業體系。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過程。
(二)現代農業的特征
與傳統農業相比,現代農業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基本特征:
1.科學化。傳統農業主要依賴資源的投入,而現代農業則主要依賴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創新?,F代科學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先導和原動力,不斷推進現代農業向更高的層次邁進?,F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實質上是在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過程,是用現代科技知識培養造就新型農民的過程。
2.市場化。傳統農業主要以自給自足為目的,現代農業的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為市場提供豐富多樣的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很高?,F代農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市場機制對農業資源配置起主導作用,是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動力源泉。
3.產業化。傳統農業是以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以農戶為基本生產單元的小生產,僅僅局限于種植業、養殖業等生產環節?,F代農業則打破了傳統農業主要從事初級農產品原料生產、產業脫節的局限性,走出了生產、加工、銷售和社會服務一體的產業化經營道路,實現了一二三產業互動,形成了一個與發展農業相關、為發展農業服務的產業群體。在現代農業中,分散經營的農戶有效地組織起來,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
4.集約化。傳統農業主要依賴資源和勞動的粗放投入,現代農業注重各類生產要素的集約投入,生產要素得到有效合理配置。主要是通過運用現代科技和裝備、有效整合資源、適度集中土地和實施科學管理等,以資金與技術的集約投入來取代以資源和勞動的粗放投入,改變農業粗放經營的狀況,有效地提高資源利用率、資源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5.生態化。傳統農業以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來換取農業的發展,付出了過大的資源環境代價。現代農業則以高度重視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來優化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和諧、持續發展?,F代農業注重資源的節約使用、循環利用、綜合開發,積極推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農業標準化清潔生產,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
6.多樣化。傳統農業僅局限于食品和原料的供給功能,現代農業則將單一的農業生產功能拓展為生產、生態、生活和科教等多功能,除具有食品保障和原料供給功能外,現代農業還具有增加農民就業和收入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功能,承擔著創造和傳承文化以及保護環境的功能,發揮著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以及滿足人們領略自然情趣、享受田園生活的需求?,F代農業的多功能性決定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多樣化,現代農業不但是效益農業和市場農業,而且還是綠色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同時又是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
二、發展現代農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要統籌產業發展。農業現代化與其它產業現代化是一種相互依存、互為基礎的協調發展和良性互動的關系。要注重三次產業之間的滲透、融合,統籌產業協調融合發展。一方面要大力發展工業和服務業,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物質和技術保障,構建起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用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延伸和拓展,實現農業與工業、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優化升級農業結構。
二是要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經營規模的擴大是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我國分散的農戶經營方式對于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所要求的大規模生產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制約條件。要在堅持和鞏固的基礎上,不以犧牲農民的土地權益為代價,引導農村土地合理流轉,積極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適度的規?;洜I和專業化、社會化服務。
三是要把科技進步作為首要推動力。農業科技化是農業現代化的根本標志,只有推進科技進步,才能實現現代農業要求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目標,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增強農業的綜合競爭力。發展現代農業,要以節約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農業生產要素為核心,通過勞動力集約和技術集約,走以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為主要目標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四是要注重示范引導??v觀世界不同國家建設現代農業的實踐,大致可分為三種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勞動力節約型模式,以歐洲為代表的節老節地復合型模式,以日本為代表的土地節約型模式。歷史經驗表明,農業現代化并沒有固定模式,要因地制宜。我國地區間的資源環境條件、農業發展水平和經濟技術水平存在很大差異,在現代農業建設過程中,要發揮地區的比較優勢,加強試點示范工作,探索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區域現代農業建設的模式和道路。
五是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現代農業的建設不能以農業資源的過度開發、植被破壞、水源污染、土壤侵蝕為代價,要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推行農業清潔生產,充分釋放和凸顯農業在維護生態環境方面的重要功能。
三、發展現代農業的措施和途徑
一是要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用工業化產品提升農業。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引導企業向產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拉長產業鏈條,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提高附加值,培育和壯大一批產業關聯度大、競爭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加強農業開放工作,拓寬眼界,在全國甚至世界范圍內引進資金、配置要素,利用好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升農業的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積極推進農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資源、市場和技術優勢,逐步實現農業區域化布局、規?;a。積極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圍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產業鏈條,努力引進上下游關聯項目,發展關聯產品,主動引進同類企業集聚發展,形成規模效益。
二是要培育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建設現代農業,最關鍵就在于人才隊伍的培養,要培養一批踏實能干,具有創新意識、具備現代管理知識的農業企業家隊伍,培養一批具有工業化要求的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協作意識以及現代眼光甚至世界眼光的干部隊伍,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推動農業工業化經營管理、產業化鏈條延伸。加快現代農業人才隊伍的建設,要加大農村文化事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大力發展面向農業的職業教育和新型技能培訓;要整合培訓資源,采取訂單、定向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要推進農科教有效結合與科技服務,鼓勵農業科研院所深入基層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服務。
三是要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堅持把循環經濟理念貫穿于農業的發展過程中,促進農業良性循環發展,農業資源最大限度地得以利用。要根據“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洜I”的原則,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加快建設專用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要以資源節約為目標,抓好農業節水、節地、節肥、節藥、節能,推廣節約型農業技術。要加快農業生物質產業的開發,推廣沼氣,推進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要抓好農業產業鏈的延伸,促進農產品加工向精深發展,形成種植、養殖、加工系統化,提高農產品加工過程中各種廢棄物的有效利用。
四是要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要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強化政策扶持,完善運行機制,引導其提升服務質量,拓展服務領域,積極支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開展市場銷售、信息服務、技術培訓、農資配送和統防統治等農業生產;要完善農業技術支撐體系。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理順農業科研管理體制,建立新型農業科技新體系,實現農科教、產學研統籌,加強農業科技自主研發和集成創新,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要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整合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資源,提升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完善農業科技推廣平臺建設,提高農民接受和運用農業科技的能力;要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培育農村經紀人、運銷專業戶和流通中介組織等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流通主體。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和市場服務,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是要深化農村改革。要推進土地流轉體制改革。在確保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不變、依法自愿有償流轉的基礎上,建立土地流轉市場,采取股份合作、出租、轉讓等形式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引導農業生產向集約化方向發展,提高農業規模化程度。要完善支農體制改革,整合各類財政支農資金,綜合運用稅收、貼息、擔保等經濟政策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現代農業建設。要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新型金融組織和信用擔保機制,拓寬農村擔保品范圍,推廣農村小額信用貸款,加快培育村鎮銀行、擔保公司,增加農村金融供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吳光玲.現代農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02)
2.韓長賦.加快發展現代農業[N].人民日報,2010.11.22
3.霍子俊,胡恒洋,張俊峰,蔡平.美國現代農業發展及借鑒[J].中國經貿導刊,2008(3)
4.柯炳生.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若干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07(2)
關鍵詞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浙江金華
中圖分類號 F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3-0311-01
Abstract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ighly developed agriculture. 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Jinhua City was described,and the appeared problems were also analyzed. Based on these,some valuable countermeasures were pnt forward.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curr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Jinhua Zhejiang
相對于傳統農業,現代農業以其技術先導性、要素集約性、功能多元性、效益綜合性和持續性等為特征[1-3]。發展現代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重大使命[4-7]。近年來,金華市通過政策激勵、扶持規模、高產創建、技術培訓等措施,農業規?;s化程度進一步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迅速。
1 金華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1.1 主導產業穩步提升
全市各地依托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在切實保護糧食生產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業區域布局,逐步形成了糧油、特色精品水果、蔬菜、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畜牧、花卉苗木等主導產業基地。2015年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81萬hm2、總產量60.35萬t;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91萬hm2、產量3.74萬t;建成了一批糧食高產示范方和優質旱糧生產基地。全市蔬菜播種面積4.73萬hm2、產量102.2萬t;水果種植面積4.33萬hm2、產量55萬t;茶園面積2.54萬hm2、產量2.8萬t;中藥材播種面積6 533.33 hm2。全市肉類產品總產量17.4萬t,禽蛋6.5萬t,奶7.04萬t。
1.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
2015年,全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4 973家,國家級農民合作示范社58家。全市家庭農場3 027家,其中示范性家庭農場291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94余家,帶動農戶70萬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以及對農村土地流轉的正確引導,推動了農業規模經營。
1.3 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
依托金華國家農業高科技園區、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和浙江省農業機械研究院等技術平臺優勢,以及種子種苗工程深入實施,一大批優良品種得到引進、繁育和推廣,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2015年全市已實施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 190萬元,設施大棚投入資金1.3億元,新增農機裝備1萬臺(套),擴增設施農業666.67 hm2,新建區域性農機化服務中心15家,推廣機械化插秧面積1.25萬hm2、油菜機收933.33 hm2。全市農機總動力266萬kW,水稻耕種收機械化率達65%,糧食生產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
1.4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截至2015年,全市144個涉農鄉鎮(街道)已全部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快速檢測室,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13.6萬hm2;糧食、水果、蔬菜、茶葉、牛奶、畜產品等主要農產品有害殘留量明顯下降,2015年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98%以上。
2 存在的問題
2.1 科技創新力不足
當前,金華市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偏弱、科技研發滯后、技術成果轉化率低、內源發展動力不足,農業科技推廣和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2.2 農業規?;潭绕?/p>
農業生產規?;乾F代農業發展的前提。在市場經濟環境條件下,小規模農業生產在農產品成本和價格方面處于競爭劣勢,再加上散戶無力購買先進的農業技術裝備,無法及時掌握最新的市場信息,收入受市場影響波動很大。近年來,金華市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數量有增長迅速,但農業規?;潭热匀黄?,小規模的農業生產仍占主導地位,嚴重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2.3 農村從業人員老齡化加劇
農業人口老齡化嚴重阻礙現代農業的發展[8]。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里,剩余農村勞動力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整體文化水平偏低,技術培訓較少,過分依賴農業生產經驗,忽視了農業生產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等問題。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民兼業化更為突出,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金華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3 對策
3.1 加強現代農業科技創新
加快推進商業化育種,推動產學研結合,培育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新品種。做大做強在省內具有優勢的金華豬、水稻、葡萄、中藥材、蔬菜、油茶、桂花、杜鵑、鐵皮石斛、金線蓮等種子種苗產業。加強農作物及種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大力推廣糧經結合、稻魚結合等高效生態模式。大力發展多功能、高性能農業機械和連棟大棚、智能溫室、立體栽培等設施農業,深入開展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農機農(牧)藝融合,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體系和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推進農機化、設施化、信息化融合發展。大力支持農業科技集成和創新,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9-11]。
3.2 加速農業主導產業轉型升級
全面推進優質糧油、生豬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中藥材和食用菌、茶葉、花卉苗木等主導產業的標準化基地建設,重點扶持支柱產業鏈條建設,增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大主導產業營銷網絡建設力度,不斷提升主導產業在省內外知名度和影響力。
3.3 完善現代農業推廣服務體系建設
發揮浙江省農業機械研究院、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優勢,充分運用華東農交會等平臺,圍繞金華市農業主導產業,加快農業科技新成果轉化。加強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知識更新,分層次、分類別開展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培養一批業務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基層農業推廣骨干;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引導和鼓勵高校涉農畢業生到基層農業推廣機構工作。完善農業科技人員創業創新激勵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從事現代農業創業,規范提升家庭農場、合作農場,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3.4 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
互聯網與農業有機融合,加大互聯網要素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推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大力推廣互聯網技術在農資供應、金融服務、技術指導等方面的應用。加強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和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建設,完善農業數據采集、分析、和服務機制,推動政府、企業信息服務資源的共享開放,實現農業大數據的開發利用。
4 參考文獻
[1] 鄧秀新.現代農業與農業發展[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4(1):1-4.
[2] 黃大金,陳良鳳,陳烈臣,等.湖南現代農業發展對策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0(1):152-154.
[3] 靳淑平.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演進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4,35(5):95-100.
[4] 徐萍,衛新,王美青,等.浙江省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2):287-291.
[5] 張偉.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與對策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13,42(8):197-200.
[6] 王雅鵬.推進湖北省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2011(4):1-5.
[7] 江晶,史亞軍.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32(5):168-173.
[8] 楊長福,張黎.我國農業人口老齡化對現代農業的影響及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34(5):522-526.
[9] 匡新華,羅列,徐愛琴,等.家庭農場對現代農業的促進作用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