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15:44: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護理;教育方法;素質教育
護理學是集人文知識、自然科學知識于一體的一種研究有關疾病預防、病中護理以及病后康復的學科,其內容范疇涉及人類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社會文化、生物知識、自然科學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對于專業護理人員的要求早已不僅僅滿足于對其專業技術水準的高低,更多的是對于護理人員素質水平的要求。
一、以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特色護理教育的必要性
1.建設和諧社會理念的需要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方向,要求全體社會成員能夠得到基本的生活需求。此外,人們各盡其能、各取所需,以求達到一個人人和諧共處的社會,是一種美好的理想和信念,是人們的共同理想。以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特色護理教育是達到此共同目標的重要條件。
具體到以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護理教育上,應當培養護理人員為特定病人制訂專屬的治療護理方案的能力,其間還要綜合病人身體情況、心理情況以及家庭環境、背景等采取具體實施。
2.整體護理理念的要求
加強護理人員的素質教育是整體護理理念的要求。整體護理顧名思義,就是對病患者進行初始的治療方案計劃、患病中的康復治療和康復后的恢復護理,這其中涵蓋了對于病患精神、心理、生理以及社會文化、環境方面的護理和幫助。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具有全面的知識文化儲備,并且站在病患的角度考慮其所需進行相關的護理工作。此外,加強護理人員的素質教育還需提高護理人員的思想境界,使護理人員改變思維方式,能夠變被動為主動,主動為病患提供幫助,積極工作,提高整體工作的效率。
3.護理文化建設的要求
護理素質教育是護理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在護理文化建設中需要提高醫護人員的人文素質教育,積極對病患進行人文關懷,使病患感覺到溫暖和舒適,給患者護理文化溫暖舒心的印象,以建立和諧溫暖的護理文化。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建設人文素質護理文化是推動護理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
二、我國護理專業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礎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薄弱
現階段關于我國護理專業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種種問題,主要表現為教育資源配置不匹配、教學方式落后、相關部門重視程度不夠等,且很多護理學專業人員都是理科生,對護理專業人文素質方面存在著“先天性不足”的劣勢。醫學、制藥等科學技術取代了文科教育,如外語的學習,因此人文社會科學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人文素質的弱化直接阻礙著護理專業人員綜合素養的提升,對患者來說也是一種隱患。
2.開設的素質教育課程過于狹窄
關于護理這一專業,我國教育部門所開設的課程數量較少,且基本是人文學科,重理論輕實踐,缺乏綜合知識的支撐,因此在護理方向上有較大的局限性。教育目的與教育方式嚴重不匹配、教學環境落后、設施不足等問題也是目前護理專業人員培養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此外,在素質教育課程的選擇上,盡量不要與社會利益相互聯系,因為人文素質教育是良好護理的基礎。學科與學科之間也要注重關系,否則無法開闊學生的視野。
3.已開設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存在問題
目前在很多地區已經開設了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并且存在著學科橫向與縱向不匹配的情況,因此內容的相容性較差,甚至還會出現沖突。主要表現在:一方面針對同一護課程缺乏邏輯關系的現象十分突出,授課形式落后,欠缺規?;?,學生無法得到系統全面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相關部門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已開設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中存在很多問題。
三、以素質培養為主要內容的特色護理教育內涵開展
特色護理教育的內涵需結合當下人文主義的發展和文化的潮流發展方向。人文即人類的文化,其實質含義是“人化”、“人性化”。當前,人們基本處于小康水平,基本的溫飽需求已得到滿足繼而開始尋求心理上的舒適與精神上的富足。因此,人們對于護理類工作的人性化要求也越來越高,極力推行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護理教育大的趨勢。此外,隨著教育的現代化,人們的知識結構也越發趨于多元化。而具有人文素質教育背景的護理人員在學習其他技能會更加容易,且其人際交往也具有明顯優勢。
加強護理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對于完善整體護理、建設和諧社會等具有重要意義。在護理事業發展充滿挑戰的今天,我們要重新審視護理人文素質教育,采取積極的措施使護理專業的學生不斷學習,積極進取,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護理事業的人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寧.中國高等護理教育現狀發展趨勢[J]護理管理雜志,2001,14(1):41.
關鍵詞素質教育平衡計分卡體育訓練方法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16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sBased on Balanced Scorecard IdeasHAN Xuefe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6)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how to implement thereforms in the trainingmethods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Twelfth Five-Year Plan" on the full implementationof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ntent of reformbecome a spor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subject of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is paper,management of the "BalancedScorecard" theory to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 and problems depth study, explore and analyze its main contents inPE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 and then study the proposed deepening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and training methodsreform, promote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 balanced scorecard;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當前高校教育理論研究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問題是如何在教學領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體育教學作為高校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通過深化改革教學測評指標體系、方法和內容以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培養,成為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大課題。為此,本文結合管理學中平衡計分卡的思維和方法,對體育教學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現狀和改進方式進行了專題研究,提出了優化體育教學測評指標以推動體育教學訓練方法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理念的相關啟示與思考。
1 平衡計分卡思想與體育教學訓練方法平衡計分卡(Balance Scored Card),是美國學者羅伯特?S ?卡普蘭和戴維? P ?諾頓1992 年研究提出的用以科學、全面評價企業業績,并指導企業推進戰略實施的評價體系和管理方法。它在以往企業業績評價主要依靠單一財務指標的基礎上,改為從財務、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學習和成長四個角度來全面評價企業業績。具體講,一是財務角度,衡量怎樣能在財務上使得股東滿意;二是顧客角度,衡量怎樣能贏得顧客認可;三是內部業務流程方面,衡量必須擅長哪些業務才能使得股東能力和客戶滿意;四是學習和成長方面,衡量應當具有怎樣的學習和創新能力才能實現目標。人們形象地將平衡計分卡比喻為飛機駕駛艙中的儀表盤,全面、直觀地顯示了與企業戰略相關的飛行高度、速度、距離以及方向等各方面信息。
平衡計分卡的出發點是企業戰略目標和發展愿景,以此為核心,形成了將目標化為行動的指引框架,且各自都有自身具體指標和行動方案,大大增強了目標綜合性與方案可操作性。在應用實踐中,平衡計分卡引入了三個新的管理程序:明確戰略目標與發展愿景,建立科學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跟蹤測評,根據測評情況針對性制定發展規劃和改進措施,其核心是為了實現發展目標,在哪些方面還可以更加努力以追求卓越?
平衡計分卡帶給人們最大啟示在于,它由單一維度考核轉向全面關注影響目標實現的多維度要素,運用綜合、平衡的思想,著眼于綜合目標實現,依托多維度測評指標體系,據此針對性地制定發展與改進計劃推進實施,來追求全面可持續發展。
體育教學訓練方法是體育教學中的核心內容,是指根據體育教學訓練目標,結合各項體育項目的特征和體育運動規律,通過構建科學完備的素質測評指標體系準確跟蹤、衡量學生各方面訓練進展與成果,進而針對性實施教學指導與訓練的方法論。它主要包括確立體育教學訓練目標、構建測評指標、實施相應指導與訓練三個環節。其中,科學確立體育教學訓練目標是基礎,它決定了體育教學訓練活動開展的根本方向和主要內容,合理的體育教學訓練目標應當統籌考慮體育教學短期和長期目標、單一訓練項目成績和體育素質全面增強等;科學構建測評指標體系是關鍵,它在體育教學訓練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連接作用,一方面它將體育教學訓練目標轉化為可觀測、衡量的評價指標,另一方面它通過指標跟蹤分析為妥善安排和制定體育教學訓練活動的指導和實施方案提供了直接依據;體育教學訓練活動的分項指導與訓練是重點,它決定了各項訓練活動開展的途徑、方式和節奏等,科學的體育教學訓練活動是以教學訓練目標為指引、以測評指標為手段并以其評價結果為依據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的有效實施方案。
傳統體育教學訓練方法中,人們往往過多地關注于特定階段、單一項目的單項成績達標與否及成績優劣,而忽視了學生全面體育素質的提高及為提高體育競技水平的相關影響因素訓練。筆者認為,為加快推進在體育教學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理念,有必要學習借鑒平衡計分卡思想及其主要內容,加強其在體育教學訓練方法中的應用,創新豐富體育測評指標體系和訓練方案,推進高校體育教學訓練方法改革。
2 體育教學中的借鑒平衡計分卡思維構建四位一體的測評體系與訓練方法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關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戰略安排,高校體育教學訓練目標應當是注重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提升,而不僅是單一體育訓練活動的成績提高。筆者認為,在體育教學和訓練中,單純關注短跑速度、跳遠距離等單項運動項目成績、將其作為體育教學訓練終極目標和主要方案的做法,已不能充分適應在體育教學中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的教學改革要求,有必要借鑒平衡計分卡的思維,創新推進體育教學訓練方法改革。這就要求著眼于全面提升學生體育素質的體育教學目標,優化改進體育測評指標體系,并據以科學優化體育訓練方法,完善高校體育教學訓練方法論體系。
體育測評指標方面,自從學生體育素質與技能的評價指標產生并付諸體育教學和實踐活動以來,對其批評就從未間斷過。因此,在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中針對體育技能評價指標的改進主要包括調整和補充兩種思路。顯而易見,平衡計分卡即是綜合采取了補充的思路,即在企業業績單純財務指標衡量的基礎上,增加了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學習和成長三個維度的衡量指標體系,使得測評體系更加全面、更有助于分解落實戰略目標。借鑒平衡計分卡這一思路,筆者認為,嘗試構建涵蓋速度等主要類型單項體育活動成績、力量、技術及情緒等要素“四位一體”的測評體系,用以全面衡量和指導學生體育素質提升,并據以科學制定訓練內容與方法是一條具有理論創新和實踐指導價值的創新改革思路。其中,速度等主要類型單項體育活動成績是核心,力量是基礎,技術是支撐,情緒是重要影響因素。以短跑運動教學和訓練為例,作為典型的“速度―力量型”項目,影響其成績提高的主要因素包括速度、專項力量、短跑技術和情緒。傳統體育教學和訓練中人們過多關注學生的速度,通過各種方法努力提高速度,而忽視了對專項力量、技術和情緒的訓練與教育。首先,短跑訓練中的專項力量,是指在完成短跑專項技術動作時使肌肉力量達到高度水平的能力。專項力量若薄弱,將導致途中的短跑技術動作變形、支撐腿完成著地到強有力后蹬所用時間過長、步頻變慢等,這些都會影響短跑成績。通過采取上肢與下肢力量訓練、一般耐力練習、腰腹肌練習、級跳等有針對性的專項力量訓練,使肌肉收縮方式、用力性質、動作幅度等與專項技術結構相類似,是提高短跑運動成績的根本基礎和前提,是短跑訓練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其次,從技術方法看,短跑技術是在專項力量一定的情況下,有效提高短跑成績的手段。在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沖刺跑等各階段如能熟練掌握科學方法有助于顯著提升運動成績。通過針對性地開展起步提速、抗阻力練習、變速跑、擺臂、調控步長、沖刺爆發力等方法訓練,是提高短跑運動成績的重要支撐,是短跑訓練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最后,從情緒面看,短跑運動中調整并保持樂觀放松的心情是影響短跑成績的一項重要因素。在短跑過程中保持放松的心情、積極樂觀的心態、集中注意力去全身心投入做到身心合一有助于在既定體能和方法情況下的最佳發揮取得最優成績。日常訓練中有意識地進行情緒調整訓練、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識和調控技巧,是短跑訓練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由此可見,速度、專項力量、短跑技術和情緒四位一體的測評指標是衡量學生短跑訓練水平高低的主要競技能力指標,是全面準確衡量訓練情況的科學測評指標體系,也是據以開展全面素質訓練的教學依據和指引。基于上述四個維度科學測評學生訓練過程情況并采取科學方法針對性實施訓練,是確保學生取得短跑優異成績的可靠保障和有效手段。
在兒科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可以調整兒科教學模式;第二,可以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第三,可以豐富醫學生的知識。然而我國對素質教育在兒科教學中的地位認識還不到位,過分重視兒科專業知識的傳授,沒有把素質教育作為兒科醫生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在發達國家中素質教育課程的比重大約是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間,而我過的素質教育比重甚至不到十分之一。素質教育課程的確實和素質教育體系的不完善都直接導致了醫學生的人文素質不能適應現代醫學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兒科教學中的素質教育,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要。
2兒科教學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般來說,兒科醫學生的人文素養主要是指在以優秀的兒科醫學知識為前提,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和道德素質,能夠更好地為小兒患者服務。根據醫學教育的分類方式,兒科教學素質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2.1公共基礎性素質教育
公共基礎性素質教育是我國每個高校為提高學生的思想情操、文化修養和心理素質而設置的教育內容,是高校對學生的基本要求,當然兒科醫學生也不例外。它對于兒科醫學生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使兒科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文化和歷史的背景去感受醫學的價值,增強對社會和醫學發展的適應能力,從而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
2.2醫學基礎性素質教育
醫學基礎性素質教育主要是指兒科醫學生要樹立科學的醫學價值觀并提高倫理素質。我國醫學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是教育學生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醫療事業,在工作中時刻保持嚴謹的專業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意識,推動高尚的醫德醫風的發展。這對于新時期醫學教育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推進醫療服務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3醫學專業性素質教育
醫學專業性素質教育是醫學生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內容包括以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人文知識為基礎的醫學專業技能和醫療活動相結合的教育,這也是新時期的醫療模式對醫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行為方式的要求。它對于醫學生將來在實踐中醫治患者,提高人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3加強兒科教學中醫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方法
3.1加強兒科醫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
現代社會要求醫生的醫德醫風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兒科教學中就要注意加強醫學生的人文道德素質的培養,這也是國家對每一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在兒科教學中可以通過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的傳授和小兒患者的臨床模擬治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效地培養醫學生的人文道德素質。另外,由于小兒患者的生理特殊性,需要醫生對其不斷引導,而且要有足夠的耐心去診斷和治療小兒患者。因此,對兒科醫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顯得更加重要。
3.2提高醫學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
如今醫患關系日益緊張,在臨床治療中由于溝通或者操作不當,很容易引起醫療糾紛,這不僅會對患者和醫生都帶來不良影響,還會干擾正常的醫療秩序。在兒科教學中注意加強醫學生與小兒患者及其家長的溝通能力的培養,在溝通中使降低小兒患者的心理壓力,耐心地為其診斷和治療。教師也應該不斷發揮引導作用,帶領和指導醫學生與小兒患者進行溝通,不斷提高醫患溝通能力。
3.3加強兒科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培養具有專業臨床知識的高素質醫學生是當代醫學院校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而專業臨床知識不但包含基本的臨床技能,還包括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其中對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要。在兒科醫學中加強對醫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和提升,使他們對小兒患者的病情做出科學的診斷和治療,提高他們的治療水平,同時也為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例如,可以在兒科教學中通過教學查房、參與病房醫療診治和PBL等教學方法相結合,在兒科醫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4提高兒科醫學生的創新能力
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兒科醫學生的創新能力,不但是當下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順應時展的必要因素。所以,醫學院校要創造自由的學習環境,并開展相關教學實踐活動,為醫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物質基礎。在兒科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將主要的教學方向調整為發散醫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展和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通過在實踐學習中,兒科醫學生以小兒患者為單位進行臨床觀察和思考,需要綜合運用逆向、多向、聯想和形象思維,從而經過不斷地教學實踐,逐漸培養兒科醫學生的創新能力。
3.5強化兒科醫學生的專業臨床技能
關鍵詞:古代文學; 儒家思想;素質教育啟示
作為人類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很早就形成了完整的素質教育的觀念體系,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寶藏與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而豐富的儒家文化,既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也規定了素質教育的觀念的主要內容。素質教育的根本點是樹立和踐行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弘揚平等自由和諧的人文主義精神,對于中國主流社會來講,這種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傳統人文理想中的儒家精神思想。
一、儒家思想與素質教育
(一)儒家思想的核心內涵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儒家以修身為本、以仁道為重心的人文理想是當代人文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歷史和傳統紐帶,“修身齊家”而后“治國平天下”、“崇德修身”、“建功立業”“整體為止”、“仁愛和諧”。儒學中善的觀念是以仁、義、禮、智對人們行為的規范為基礎的,它以君臣、父子、夫妻的倫理關系為出發點,以“仁”為靈魂,以“禮”為框架?!叭省钡幕揪褚钥鬃拥恼f法可以概括為“愛人”和“忠恕”, 而“愛人”和“忠恕”的根本途徑是“克己復禮”,可以說“克己”與“修身”是孔子道德修養論的一大特色,他提倡通過個體以仁為目標的道德修養來調整整個社會關系。
(二)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
中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當前的素質教育主要是人文素質教育,即弘揚人文精神的教育。國家教委《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p>
(三)儒家思想與素質教育的契合點
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是素質教育應貫穿于專業和課程教學始終。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以學生的實際和學習需求把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熏陶和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理念。因為中國古代文學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教化色彩,以儒家學說為主體的傳統思想對古代文學有著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建功立業、治國平天下是大多數古代作家的共同人生目標;把文學作為道德教化成為我國古代重要的文學思想,“文以載道”是我國文學的基本精神。眾多古代文學優秀作品具有極為豐富而深邃的人文精神;中國古代文學所展示的是中華民族的生活畫卷,它真實深刻地反映了我們祖先的生活面貌,更真切地記錄了他們心靈。在當今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利用文學作品本身的教化作用,全面深入梳理挖掘作品的思想內容,闡釋其思想意義或價值,明其所載之“道”,闡釋作品包蘊的真善美的光輝,以觸動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能更深一層體會我國文學的基本精神。
二、古代文學中蘊含的儒家思想
在中國古代文學價值理念大廈的構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參閱文化歷史不難發現,燦若星辰的中國古代文學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引領性的作用,大批優秀的作家群體、文學作品以及文學思潮、文學流派、文學批評、文學理念本身就映射著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優秀成分,并將這種精神以文學文本的形式進行凝聚、傳承、強化和進一步升華。中國古代文學傳統理想之塔的構成博大而深邃,精美而瑰麗,千百年來擴散著無盡的閱讀、評鑒、感悟的品格張力,不同的文學家、批評家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理解和詮釋不盡相同,常有精辟概括之詞,不盡一致,各領。中國古代文學中映現出來的儒家理想價值體系,是構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主流因素。
(一)詩歌
詩歌作為人類文化活動的最古老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它的社會功能與人文價值,已被世界上各個民族的文化所認同。詩歌所蘊含的內涵主要體現為對人的生命價值、社會責任的實現與追求。
(二)散文
蘊含儒家思想的散文始終存在,作品反映的基本思想人生態度是積極用世,它的許多經世致用的優質是超越時空的,是中華民族文學永遠的精神營養,在《論語》、《孟子》到《荀子》這些儒家哲理散文中,隨處可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社稷的存亡、天下的安危,社會人生和倫理道德成了儒家散文最關注的主題。
(三)小說
不僅詩歌、散文蘊含儒家思想,極具教化作用,小說也具有這樣的功能,其作者也總是明確地以自覺推行教化為目地。中國傳統小說彌漫著強烈的生命意識,處處顯露著對人生存價值的思考和評判。
三、古代文學中蘊含的儒家思想對當代素質教育的啟示
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全經濟球化時代對人整體性綜合素質的看重,要求大學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和諧與法治并重、培育理想的人格和人性,而儒家人文思想的人本主義價值和當代大學教育的努力目標不謀而合。因此,提高大學生素質,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豐富素質教育內容,繼承和發揚傳統儒家人文思想價值體系,營造良好的弘揚儒家理想價值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再造和弘揚有著重要的的意義。
中國古代文學對生命價值精義的闡發,已深深滲透與中華民族的觀念、習俗和思維方式之中,是民族傳統擁有更多光華,使后人成長擁有更多鈣質,為我們國人貯藏著取之不盡的營養。
參考文獻:
[1] 徐放.杜甫詩今譯[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85.10.
關鍵詞:素質教育 綜合教育 知識體系 研究
一、當前理工院校綜合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不容樂觀。一些學生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政治和國家大事漠視,社會責任感缺乏、集體意識淡薄、勞動觀念不強、文明素養較差,知行不統一、誠信意識淡化、功利主義、實用主義較強,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如信仰宗教問題方面,大學生從入校到畢業,有上升趨勢,調查顯示:大一學生為0.58%,大三學生為14.44%。大學生考試不誠信現象也非常嚴重,考試作弊或有過弊想法的占55.85%。
2、綜合素質測評不全面,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目前,大學生素質測評在各高校的稱謂雖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頒發的《中國普通高校學校德育大綱》、《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作為學生素質測評指標的設計依據,把學生的素質劃分為德、智、體等三個主要方面,并分別賦予權重,加以累計,并通過對學生得分分值的排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由于評價體系產生于過去的應試教育,容易導致學生注重智育評價,而忽視了對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沒有體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的思想,在一程度上影響到第一課堂的教育效果。
3、德育教學模式、方式單一。一直以來,許多高校不重視德育工作或者是師資力量投入不足,加上學生對德育課程缺乏興趣,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能很好的理論聯系實際,使得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單一。調查發現,40.82%的學生希望社會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38.78%的學生希望演講、辯論、看電教片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因此,德育教學模式和方式改革迫在眉睫。
4、教育資源零亂,教育目標不夠明確。高校除第一課堂之外,可利用的資源很多,如入學教育、畢業教育、日常管理教育、課外科技文化學術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
雖然開展的工作和活動很多,但是沒有形成合力,也沒有形成明晰的教育目標,教育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綜合所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從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綜合轉變入手,提出培養原則和途徑,其中開展綜合教育不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二、關于綜合教育概念的界定
綜合教育,特指在校四年除教學活動之外的教育活動(主要是指第二課堂的教育),與第一課堂相輔相承,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和中心,促進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活動。涉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人文社科素質教育、專業素質教育、身體心理素質教育等多個方面,它是非智力因素培養、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人才培養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時代對人才培養規格和模式的需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起到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協調發展的作用。
三、構建科學有效的綜合教育知識體系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綜合教育包含了德育的主要部分。因此,綜合教育比專業素質教育在深層上更能反映人才的質量,所以要予以重視。綜合教育知識體系主要由四個教育模式,即思想教育、創新教育、文體活動、社會實踐,24門課程組成[ 14門必修課程(核心課程),11門選修課程]組成。要求學生在四年內分階段修滿53學分。
1、思想教育,要求學生修滿16個學分,包括入學教育與軍訓,日常思想教育、品行鑒定、操行表現,畢業教育,商務禮儀等。
(1)入學教育與軍訓。軍訓是一項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途徑,通過軍訓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掌握一定的軍事技能,磨煉意志品質,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人民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傳統,同時與入學教育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校規、校紀、安全、專業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并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每年新生入學后即參加軍事訓練和入學教育,時間為2周,2學分。入學教育主要內容為家長座談會、開學典禮、校園參觀、專業介紹、校史介紹、校紀校規學習等;軍訓主要內容為:部隊常識、軍事理論、隊列、拳術、閱兵等。
(2)日常思想教育及品行鑒定。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關系,遵紀守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修養。主要內容包括:形勢與政策教育,采取集中報告的形式,由社科系教師擔任報告員;報告、講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熱點、焦點問題;組織班級學生參加升國旗活動,增加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黨團班級活動,主要包括:黨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與教育,團校團課教育,主題團日活動、團支部風景線活動、團內民主評議、評優表彰、主題班會等;大力加強大學生黨員"三個代表"實踐團建設,使其成為大學生黨員自主開展活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優秀團體。
(3)誠信教育。誠信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誠信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的美德,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誠信品質。本活動項目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安排,以助學貸款、繳納學費、考風學風建設等工作為契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活動蘊教育,并建立學生個人誠信檔案,組建學生誠信考核體系,并逐步與社會接軌,為用人單位提供依據,努力促進 “人人知誠信、處處講誠信”的感恩、和諧的學校氛圍的形成,著力增強學生的誠信教育,
(4)畢業教育。主要安排在第八學期。以第一課堂《就業指導課》為依托,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擇業教育、文明離校教育、畢業生評教、畢業典禮、優秀畢業生評比表彰等,以“畢業生文明離校月”等活動為載體,幫助畢業生正確理解國家現行畢業生就業方針和政策,幫助暫時尚未落實就業單位的畢業生辦理好戶口、檔案存放手續,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專業前景,客觀分析就業形勢,正確處理就業與深造、職業與事業的關系,培養大學生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意識。
2、創新教育。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指個人提出新理論、新概念或發明新技術、新產品的能力。就表現形式來說,創新能力就是發明和發現,就是人類創造性的操作化。大學生是具有創新潛能的,只要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本項目要求學生修滿12學分,首先通過課堂主渠道 “創新學”的講授,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創新理論、意識和觀念;其次由學生處和校團委開展系列活動,包括科技競賽、學術講座、、科技學術報告等,科技學術報告(講座),旨在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各類科技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素質,增強畢業生的競爭力。同時建立制度保障,規定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該科目學分不得少于6學分,提前一年畢業者可減免2學分。
3、文體活動,要求學生修10學分,包括文藝活動、美育活動和體育達標。通過學生文化藝術節、寢室文化、社團文化、卡拉OK、舞蹈、話劇、百科知識、書畫等活動活躍和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升人格境界,陶冶情操,增進友誼,拓展素質。通過早鍛煉、體育課、群眾性健身活動、課外自由活動、球類運動和體育比賽等體育活動,增強學生身心素質。一年級學生可采取集中做廣播體操的方式進行,二、三、四年級則主要采用跑步打卡的方式。
4、社會實踐,要求學生修滿12學分,包括寒暑假社會實踐、社會工作、社團活動、志愿服務、公益勞動、勤工助學、黨團活動。通過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使學生在深入社會的過程中,能夠更多地了解國情,學習革命傳統,接受實踐鍛煉,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自身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勞動觀念、群眾觀念,走與工農相結合的成長道路,可以將自己所學到的書本知識和社會的實踐情況結合起來。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質,同時,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力所能及地為社會辦一些實事,并為社會作一些貢獻,又使自身在奉獻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和鍛煉。
《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在尊重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和身心健康等素質,培養符合21世紀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健康發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性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教育,其主要內容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即人們自身所具有的各種生理、心理的外部形態以及內部涵養方面比較穩定的特征的總稱,即要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求知、教會學生辦事、教會學生健體。
1.2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一種超前性教育,素質教育強調面向未來,通過教授知識、培養能力和啟發式、探索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終身學習與運用信息的能力。
1.3 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觀。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觀而不是一種教育模式,它著眼于提高人的內在素養和品質,強調知識的內化和身心發展的教育觀。體育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專業性的群體素質的培養。因此,將素質教育落實到體育專業學生的身上就是:基于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體育運動中各種有利的條件,通過運用活動過程定途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潛能,提高自身價值及整體素質,
并實現個性充分而自由發展的教育。
2. 學校體育專業人才素質現狀的分析
從目前關于素質教育的討論中,人們一般認為“所謂素質,就是人在從事活動前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內在
的、基本的那些品質,它大致包括人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內容?!彼刭|教育就是讓這些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即素質教育的實質是全面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并不只是培養人的“心態”,更是培養人的“能力”。長期以來,人們把“體育’定位為“傳授身體運動知識和技術技能”,把“體育教材”定位為“身體運動的標準”,把“體育教學”定位為“照本宣科地傳授運動知識”,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表現,輕創造;重統一,輕個性;重技術,輕人文;忽略了綜合素質教育,導致學生在思想道德、文明禮儀、文化藝術和語言文字修養等方面未能達到相應的要求,并多注重技術和訓練水平,缺乏理論根基,滿足于學到一點技術,既難以形成“上得去”的理論研究型人才,也難得成為“下得來”的應用操作性人才,而是創造出一批又一批的“知識儲存型”的“產品”。
3. 加強學校體育專業人才素質教育的對策研究
3.1 教育觀念
從觀念到內容相應改變教學管理、教學計劃、課程標準等,營造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同時,要轉變人才觀念,引導學生意識到我國現階段對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的類別與層次。每個人只要發揮自身潛能,用所學體育運動專業知識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便是有用之才。
3.2 課堂教學
課程改革歷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作為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主要途徑,在學校素質教育過程中,仍加強包括專業技術課和專業基礎課的體育專業課的教學,一定要走出“抓素質教育,就不抓課堂教育”的誤區。根據體育專業特點,要通過比賽等諸多能力培養的實踐,使學生不斷掌握書本的知識,而且把課堂學到的理論和技能運用于實踐中,使得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由知識轉變為能力,強化體育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并給學生展現自我、增強信心的實踐能力。
其中,術科教學應加強學生練習時的互幫、互評、互糾。專業術科類課時的減少并不意味著不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技術,而是把術科分類整合后,通過突出主干必修課程、增加選修課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而在減少了學時的術科課中實行競教結合。
關鍵詞: 幼兒,美術活動,素質教育,影響
一、幼兒美術活動概述
幼兒美術活動是素質教育中美術教育的具體表現,它是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作活動,感染幼兒,培其美術審美能力和美術創造能力,最終促進其人格發展的一種審美教育。幼兒美術活動包含三大項:繪畫、手工制作和美術欣賞。每一項都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美術的活動開展中應從這三大項著手,并輔以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
二、幼兒美術活動主要內容
(一)、繪畫教育
幼兒階段在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處于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對外界事物的感知憑第一感官直接表達,而不參雜任何情感色彩。繪畫對于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游戲,也是一種情感表達,隨意的涂抹就可看做是繪畫。例如,給幼兒準備一些紙張和彩色蠟筆、彩色鉛筆等工具,他們通過對周遭事物細致的觀察,在腦海中形成具有創造性的畫面,借助色彩、線條、圖形等形式表現出來的內容就是幼兒的繪畫,這不僅是幼兒內心世界的一種展現,也是幼兒內心情感的流露。幼兒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可以調動其觀察力和感知力,把外界感知的信息借助工具和美術形象的表達出來,這不僅是對思維和觀察力的練習,也是老師、家長對幼兒增加了解的重要途徑。
(二)、手工制作教育
幼兒手工制作教育是一種手、眼、腦并用的活動,屬于操作性教育,為的是增強幼兒的心理操作和實際操縱的能力。所謂的心理操作是幼兒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在動手操作前,通過完整的心理活動,增強其對事物的正確預知和控制;所謂的實際操作是幼兒借助如剪刀、折紙、尺子等輔助工具,將心理操縱層面的意識具體的表現出來。例如泥塑制作的過程中,彩色的橡皮泥可在視覺層面予以感知,并刺激幼兒動手操作的情緒,在捏制作品的過程中,幼兒的心理和腦都在進行創造性活動,同時幼兒的手也在馬不停蹄的進行“捏”這個運動,而手的本身運動也是對幼兒觸覺的一種培養。
手工制作活動通過操作來完成,能夠訓練幼兒的邏輯思維,也能夠促使幼兒把外界事物感知在心理層面的映射正確的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動手操作也有助于幼兒生理機能的發育更加協調和健康。
(三)、美術欣賞
藝術作品欣賞是美術欣賞教育的主要內容,通過觀摩美術作品,發散幼兒思維,促進其智力發育。如欣賞梵高的《向日葵》,可通過問答的方式,引導幼兒來感知作品的色調、構圖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如欣賞《大海和魚兒》這幅作品時,可讓幼兒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并且為幼兒播放一些大海的聲音和影像以及真實魚類的展示,使幼兒加強對畫面的具體感知,通過音、形、畫全方位的欣賞美術作品,提高幼兒的美術鑒賞能力和意識水平。最終將這種鑒賞力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幼兒的自身素質。
在欣賞過程中,家長和老師不可強迫幼兒的思維過程,在沒有出現消極的情緒時,讓其任意發揮,不限制思維模式,整個活動過程中更加注重激趣, 激活興趣, 體驗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性地表現美的審美愉悅, 體驗滿足感和成就感,進而促進幼兒的個性思維發育,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
三、幼兒美術活動對素質教育的影響
美術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如同語文、數學等學科一樣,這種發展趨勢已被社會認同。通過幾年來的教育組織對美術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其對素質教育的影響日益增強。通過總結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幼兒健全人格
科學家發現,人的性格形成是在幼兒階段(兒童心理學上是指3-6歲),這一時段內接觸的事物直接影響了一個人的一生。健全的人格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發展的關鍵,直接影響一個人幸福指數,從幼兒時期就開展美術活動,在人格形成的初始階段具有重要意義。
美術活動是寓教于樂、增強其動手能力的活動,它能將社會事物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傳遞給幼兒,因為幼兒對事物感知往往以第一視覺效果來呈現;美術活動通過色彩能在其心理產生一個積極向上的反應,因為研究表明,人從環境中獲得的大部分信息是通過視覺傳遞給大腦的。所以通過實施美術活動賦予社會事物積極地、豐富的、充滿色彩的屬性,對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是一項有效的舉措。
(二)、豐富幼兒教育生活
美術活動為學校教學增加了更豐富、更立體的內容。美術活動是一項較全面的活動,不僅是大腦思維的訓練,同時也有嚴密的心里活動和實際動手操作,通過輔助工具和創造繪畫環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如在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室里,布置色彩豐富、明麗的空間,并增添栩栩如生、色彩鮮艷的圖畫以及一些安全行高、形象獨特能夠激發想象力的工藝品,讓幼兒置身在美術創作的氛圍里,不僅點綴了幼兒的生活空間,也豐富了幼兒的教育生活。
(三)、培養幼兒對事物的感知
美術活動相對于其它學科的活動有所不同,它是通過對外在事物的感知進行形象化的創造。通過幼兒對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中美的感受, 培養幼兒對美的敏感度。如在教學中,在進行“我的一家”為的主題繪畫創作中,大部分幼兒對主題感知形象化的創作來源于家人,也有一部分幼兒在畫面中添加寵物狗、植物或者太陽等內容,這不僅看以了解幼兒的心理活動,也能了幼兒對事物感知的特點。通過美術活動加強對事物的感知以及培養幼兒更全面的視野,是對素質教育的有利支撐。
(四)、強化幼兒思維訓練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創造力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边@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對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經理論斷,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想象力的重要性。由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他們更愿意用繪畫來表達對外界事物的感知。例如,一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幼兒可通過繪畫表達內心的情感和心理活動。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用自己的思維重新組織和加工并重建生活中所見的形象,這對幼兒的思維訓練是一種強化,也能夠訓練幼兒獨立思維的習慣。
(五)、增強動手能力,促進身心發育
幼兒階段不適宜實施有規律的體育運動進行調節身心發展,而美術活動彌補了不足。美術活動是一項較全面的活動,不僅是大腦思維的訓練,同時也有嚴密的心里活動和實際動手操作。例如,手工課上開展的手工折紙、泥塑小制作等活動,強調了動手操作能力,這有助于兒身體機能的的生長,增強了幼兒身體以及動手能力的協調性。
(六)、提升幼兒素質教育水平
素質教育包含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在奧運會、高考等大型社會事件的影響下德智體勞都已得到充分的發展,而美術教育的開展稍顯滯后。通過開展美術活動,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強化其發散思維的形成,進而表達幼兒的情感、意識、個性、理想等內容,進而提升幼兒的自身素質,達到面發展德智體美勞提升素質教育水平的目的。
結束語: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應該充分重視并積極開展各項美術教育活動。美術教育活動涵蓋了繪畫、手工制作和美術欣賞三個內容,可通過美術實踐活動來提高幼兒的美術鑒賞能力,強化其對社會事務的感知;并通過美術活動豐富幼兒的教育生活,進一步促進其身體機能的發展和身心健康;最后,通過美術活動,為幼兒打造一個色彩斑斕、內容豐富的世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