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15:44: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標準農田質量標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合理的規劃設計是保障施工效率和質量的前提,而現階段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規劃水平還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對于規劃方案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調查發現,各地對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在進行工程驗收時沒有統一的依據和評價指標可供參考。在工程施工前,缺乏統一的規劃,沒有制定出合理的規劃方案和工藝流程就開始施工,或者規劃較為片面,所以導致隨意、盲目施工,在實際施工時出現許多沒有預見的問題,例如水旱調節功能失效,水利工程效果無法顯現等問題,與實際施工脫軌,既影響了工程質量,又耽誤了施工進度,影響效率,給工程的建設帶來困難,造成經濟損失。
2、施工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人是工程建設的主體,策劃者的知識水平、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責任心,都是施工質量好壞的決定性因素。而我們不乏看到許多施工單位一味追求設備和材料的完善,忽略了人的主體作用,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對人員進行技術和思想的培訓,直接上崗作業;而且施工單位缺乏一支較高技術水平的專業隊伍,在問題出現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施工過程中管理者的素質尤為重要,很多施工單位的管理者都缺乏專業的技術知識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沒有發揮管理者的效能。要想提高整體施工質量,就必須提高參與施工建設的所有人員的整體素質。
3、缺乏資金投入
高標準的農田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工程中機械設備老化、卻得不到及時的修護和保養,影響施工進度。對于水利工程來說,電費和水費是較大的支出,水利工程運行費用較高,給農戶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農田水利工程分布面積廣、數量多,所以國家在管理和扶持農田水利工作中存在許多困難,目前來看,國家對其的投入還不能滿足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需要,設備維護、技術革新、水費補貼等一系列資金問題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4、工程建設不按規劃實施,部門缺乏配合意識
部分農田水利工程脫離了行業部門的規劃盲目施工,缺乏技術合理性,社會效益和經濟難以實現。水利工程必須在合理的規劃、設計和指導下進行,而在實際的工程建設中我們不乏看到這樣的情形:工程沒有統一的安排和布局,各個部門各負其責,配合意識差,對實施的項目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規劃設計方面、技術水平差異較大,工程糾紛現象普遍,導致規劃無序、施工無質、管理無度、科技含量低,嚴重影響工程效益的發揮。
二、高標準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1、建立管理機制,加強監督管理
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管工作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手段,為了保證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的順利施工,要建立管理機制,從施工開始到結束,要明確監管目標、制定監管計劃、掌握監管內容和質量標準,加強對原材料、中間產品和工程質量的管理。施工前做好質量監督管理保證一切準備工作滿足施工過程的需要;工程施工中的質量監督管理主要是對施工方案、施工人員和施工材料的監督,一旦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解決處理;施工后的監管工作主要是工程驗收,以科學的工程方案為指導,對完成的工程質量進行評估。
2、加強農田水利技術力量,提高施工隊伍素質
水利人才是工程建設的保證,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隊伍是完成高質量工程建設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須重視水利人才隊伍的建設。所有參與農田水利工程的人員,上到管理者,下到操作工人,都要進行嚴格的培訓學習。作為管理者,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施工技術知識,掌握工藝流程,才能更好的進行管理;對于操作人員,一定要經過嚴格的技術培訓和思想培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的差錯影響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
3、提高施工規劃管理水平
在工程施工之前要有專業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做好施工準備工作。要搞好農田水利施工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前期調研工作,采集數據資料,合理安排人力和物力,用于農田水利工程的規劃,為工程的順利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礎;各級政府應該為工程的規劃提供一定的資金投入,確保規劃工作的順利開展;專業人員在分析數據和工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編制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包括具體的管理目標和進度計劃等;詳細規定各個工序的質量檢查和驗收標準,做好各個工序的協調和銜接工作;最后,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高監管人員素質,實行責任制。
4、加大資金投入
資金是農田水利工程順利完成的保障,國家政府和相關單位應該加大對農田水利工程的資金投入,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從長遠利益來看,加大資金的投入可以獲得更高利益的回報。老化設備的維修養護、先進技術的引進、施工人員的培訓、工程質量的監管等各個施工環節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避免由于資金不足導致的施工質量問題,所以說,加大對高標準農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是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5、全面加強對現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維護
加強對已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維護是保證工程長期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對重點的水利工程設施實行重點專人管理,實行管理責任制;向水利工程的收益方征收部分費用,用于對現有工程進行定期的養護,遵循“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做好后期的維護工作;此外,根據各地的地質、氣候等具體情況,建立符合各地實際的工程建設監督管理體制,以不同模式進行水利建設和監督管理。
三、結束語
關鍵詞:農田水利;建設目標;保障措施
1存在的主要問題
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灌區工程老化嚴重,急需配套改造。獲嘉縣水利工程大部分始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雖然對干、支渠進行了多次整修維護,但是許多斗、農、毛渠普遍標準低,配套率低,配套率僅占到40%。渠道老化失修,嚴重影響灌區效益的充分發揮,不能滿足灌溉要求,直接威脅農業生產。灌區除澇工程建筑物配套老化失修,每遇局部暴雨,排水不暢,內澇成災,農田被淹,損失嚴重。另外,由于60%灌區渠道沒有實施襯砌或已毀壞,增加了取用水過程中的消耗和損失,加之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極大的降低了水的利用效率。
2建設目標
通過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區建設,基本完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解決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改造問題,提高農田抗御旱澇災害能力,以發展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主,充分整合農田建設相關項目資金,形成較為完善的灌排工程體系,基本實現“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達到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的效果。
3組織保障
3.1成立組織、加強領導。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是一項強基礎、惠民眾的民生工程。在項目實施時,獲嘉縣政府批準成立了“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管理局。建設管理局由縣水利局、縣財政局共同組成。管理局下設辦公室、財務室、管理股等科室負責項目的設計、實施、資金管理等工作,并建立和完善上下聯動、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的協調機制。著力打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整合平臺,切實加強領導和組織協調,充分發揮政府在籌集資金、建立機制、組織發動等方面的主導作用,統籌安排、周密部署、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3.2部門協調聯動。獲嘉縣水利局是工程建設的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工程建設與管理的相關制度與辦法,組織工程實施,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等;并抽調工程技術人員,成立技術督導組,分片包干,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財政部門負責建設資金的籌措和監管。3.3資金保障措施。努力打造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平臺,綜合利用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重點縣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千億斤糧食項目、土地整理項目等涉農項目,整合其資金,提高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積極引導更多的涉農資金投入,提高涉農資金整合效益,集中打造“田地平整、排灌設施完善、農機裝備齊全、技術集成到位、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高標準永久性糧田。3.4引導農民投工投勞。積極引導農民投資投勞,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建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機制的意見》精神,按照“誰受益、誰負擔、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積極引導農民投資投勞建設小型水利工程,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4制度保障措施
4.1管理制度。4.1.1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獲嘉縣水利局、獲嘉縣財政局組織成立項目法人機構,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管理局為項目法人單位。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重點縣項目實施必須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實行項目法人負責制和主管部門領導下的逐級負責制。4.1.2實行項目工程招標投標制。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根據《招投標法》的規定將分標段向社會公開招標,做到公開、公正、合理地選擇施工單位,保證工程施工質量、施工工期、施工安全。投標方按照工程質量和施工要求提交工期、報價和質量標準等,按照公告-報名-資格審查-施工圖交底-投標-開標-評標-決標-簽訂合同的順序擇優選定中標單位。4.1.3實行項目工程監理制。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通過招投標方式選擇具備相應資質的監理單位,對所有工程的建設內容、施工進度、工程質量、資金管理、合同管理進行全程監理。4.1.4實行項目合同管理制。按照《合同法》等有關規定,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管理局與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簽訂監理合同、工程施工合同,明確相互各方的權、責。合同由專人管理,簽發工程承建合同必須由項目法人簽章,合同糾紛調解處理按《合同法》規定程序進行。4.1.5項目公告制。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實行項目公告制,項目公告采取整個項目區公告和各項目村公告,將建設范圍、面積、建設內容、開竣工時間、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監督電話等內容進行公告,以接受社會監督。4.1.6實行工程竣工驗收制。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工程實行單元工程驗收和單位工程驗收制。施工單位對單元工程進行自驗,自驗合格后報監理單位進行初驗,初驗應對每個單元工程進行驗收。初驗通過后,由監理單位上報建設單位進行單元工程抽驗及單位工程驗收。建設單位組織單元工程抽驗及單位工程驗收,驗收組成員單位由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管理局、檢察院、監察局、審計局、監理單位、施工單位、鄉政府組成。驗收組對工程進行單元工程抽驗及單位工程驗收,保證交付合格工程。4.2資金管理制度。4.2.1建立資金審批機制。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資金撥付按照工程施工進度撥付,完成合同工程量的50%時撥付工程款的30%;完成合同工程量的70%時撥付工程款的50%;完成合同工程量的100%時撥付工程款的70%;工程經審計后,工程余款方可結清。工程資金撥付中由監理單位、鄉鎮政府負責工程量的審核,審核后報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管理局批準,由水利局出具齊全的申報資料,縣財政局嚴格按照審批的進度款直接支付到項目施工單位和材料、設備供應商。4.2.2建立資金監管機制。嚴格執行縣級財政報賬制、水利基建會計核算辦法等各項財務制度,按照“預撥、驗收、審計、報賬”的撥款程序,結合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實施進度,及時撥付資金。完善項目監督體系,實行項目公示制,對項目立項、項目實施、資金使用等情況在項目區進行公示,增加項目資金使用透明度。4.3建立績效考評機制。全面推行績效考評,著力建立“用好錢、辦成事、出效益”的工作機制,實行邊實施、邊檢查、邊考評,采取分階段考核,分階段打分,及時對項目的進展情況進行嚴格的績效考評。
5宣傳發動措施
5.1事前的宣傳發動。獲嘉縣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最終受益的是農村、農民,是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但由于涉及村組、村民多,施工場面大,施工周期長,農民雖然盼望著進行小型農田水利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產環境,增加耕地面積,但又顧及眼前利益,往往為了眼前利益而不顧全大局,這樣,項目建設前的宣傳發動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就要把項目區群眾思想工作作為首要任務來抓,采取召開群眾會、動員會的形式面對面地宣傳有關政策,分析縣情、村情,有針對性地排除群眾思想疑慮,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支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并將其作為造福子孫后代的一項民心工程,積極投身到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的行列。5.2建設期間及建成后的宣傳報道。典型帶動是必要的宣傳工作手段。采取分類試點,狠抓重點,效益觀摩等方法,大力推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建設期間及時向縣級、市級、省級新聞媒體報道重點縣的建設情況,及時推廣一些突出的做法,組織各項目點施工單位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才能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和進度要求,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穩步推向深入。
6結語
關鍵詞:農田防護林;建設水平;開魯縣
中圖分類號:S72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569X(2010)04-0053-03
1 引 言
內蒙古開魯縣屬于科爾沁沙地一部分,地貌特征以平原和坨沼相間分布為主,平原面積354.3萬畝,占總面積的52.6%;坨沼面積318.9萬畝,占總面積的47.4%。多年來,全縣各族人民堅持開展治沙造林活動,林業生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曾被評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達標縣。2009年,該縣森林面積達到16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19.9%提高到24.6%,林木蓄積量274萬m3,是2000年的138%。林產業得到有效拉動,木材加工企業發展到143家,千萬元以上木材加工企業2家,該縣木材企業年加工、林果、林副產品及林下經濟收入近2億元,農民人均林業收入由2000年的105元提高到600元,8年間增長了571%。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特別是四年來,以成過熟農防路林、低產低效林的更新改造為重點,加大農防路林建設力度,四年共完成更新改造6.8萬畝,其中改造成過熟、低效農防路林1.5萬畝。該縣農田林網面積6.01萬畝,庇護農田147萬畝,農田林網化率達到94.3%。改造成過熟、低效農防路林1.33萬畝。
2 立足縣情制定規劃
2004年,開魯縣制定了《開魯縣林業生態建設三年規劃》。規劃的目標是:從2005年至2007年利用3年時間,實現林業生態建設“三個三”目標,①突出防護林建設,使150萬畝基本農田全部實現林網化,平原區道路和村屯基本實現綠化。②進一步加大造林綠化力度,森林覆蓋率從2004年的21.6%,三年提高三個百分點。③農牧民每年人均林業增收100元,三年增收300元。
按照“大手筆規劃、大力度實施、大規模推進”的總體要求,以縣城為中心,將該縣平原區劃分為三個實施區,各區以主要公路、鐵路為主線,向兩側縱深輻射延伸,打破了鎮、村、隊界限,在片上做到全面推進,在線上做到整齊劃一,加快農防路林、護堤岸林、經濟林、豐產林及村屯綠化等“六林”建設,形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樹相連的格局。進一步完善農防林體系,構建綠色防護屏障。轉變“六林”經營理念,按照“大水、大肥”的要求,實行集約化經營,實現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目標;沙沼區突出“兩結合、兩為主”,逐步建立多樹種、多生物種類、防護功能完善的防風固沙林體系;楊樹等高大喬木逐漸從沙地上退下來,主要用于營造“六林”,將“六林”建設成為速生豐產林基地。
3 統籌安排 超前做好工程準備
(1)把造林整地賦于林業生態建設重要地位,基礎地位。頭一年(栽樹的前一年)就部署下一年造林工作,頭一年的8月份就召開該縣造林整地動員會,全面部署秋季整地和次年的林業生產任務;9月份召開造林整地現場會,就整地質量、要求、時限做出詳盡規定;10月份組織基層林業工作站及相關人員,逐村逐造林地塊進行作業設計,為提高工程質量提供了科學保證;搶抓秋收前后兩段農閑時間,嚴格按規劃設計和技術規程全部完成次年造林整地;12月份安排苗木招標采購工作,重點工程用苗全部實行政府采購,三年該縣共籌措苗木資金1000萬元,預訂苗木2600萬株,其中二年生以上大苗180萬株,灌木種苗600萬株,灌木種子3萬公斤。
(2)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每年春節前后,通過舉辦培訓班、電視講座、以會代訓等多種形式,結合科技“三下鄉”活動,舉辦林業適用技術培訓班,印發林業法律法規和技術手冊,培訓林業工程技術人員和群眾,為林業生態建設奠定技術基礎。
(3)合理配置林業用井,要求該縣所有林業用井必須打大井,該縣三年共新打林業用井260眼,確保了該縣所有林業工程都能及時澆上水。
4 嚴格標準 確保質量
堅持把提高林業工程的建設標準作為提高造林質量的關鍵措施來抓。
(1)統一工程質量標準,突出一個“深”字。平原區造林一律采取半地下畦田整地,畦內挖大坑的栽植技術;沙區采取大犁開溝、溝內挖大坑的栽植辦法,便于防旱蓄水。秋季整地和春季造林都按照“深溝、大坑、統一標準”的總要求,所有工程堅持做到高標準、高質量和整齊劃一。
(2)統一技術要求,突出一個“新”字。實行縣技術員包片、鎮技術員包段責任制,工程質量與技術員工資相掛鉤。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廣泛應用生根粉、保水劑等造林新產品。平原區造林在各林工站都準備了冷藏苗或容器苗,為補植提供保證。
(3)統一流程,突出一個“嚴”字。造林全過程緊緊圍繞“?;睢边@個中心來運轉,強化苗木起運、分級修剪、整地、挖穴、栽植、灌水各環節的銜接,工程質量一次達標、一次成型,群眾投入一次工時,堅決杜絕勞民傷財的返工現象出現。
(4)統一苗木標準,突出一個“好”字。該縣工程造林所需苗木全部由縣政府采購辦統一招標采購,就近調劑,隨起隨運,隨運隨栽,確保苗木不失水,徹底清除等外苗、劣質苗投入造林的現象,做到苗木品質優、無病蟲害。栽前對苗木進行嚴格分級,必保一段工程投入苗木質量一致。
(5)統一栽植模式,突出一個“高”字。農田防護林造林根據立地條件確定行數,高標準嚴要求,原則上要求能栽四行的不要栽三行,能栽三行的不要栽二行,屬于更新的不得少于原有行數。農防林按300畝或375畝一個網格進行高標準規劃建設,村防林按3-4行進行高標準建設,做到“農田有網、村邊有林”,堅決杜絕建設低標準、半垃子等殘次工程。同時,加強以往造林工程的補植補栽等管護工作,鞏固成果,確保已建工程的“三率”和長遠的綜合效益。使該縣林業生態建設既有規模和速度,又有質量和效益,做到了建一條林帶,保護一片農田,富裕一個農戶。
5 活化機制 增強動力
針對繁重的建設任務和林業生態建設長期性的特點,我縣在造林機制上大做文章,做到“三個結合”,即林業生態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林權制度改革相結合,與增加農牧民收入相結合,以機制創新促進林業的快速發展。
(1)采造掛鉤,確保林地不流失、不變更。采伐更新實施造林抵押保障金制度,簽定經濟責任合同,標準是一般用材林每畝100元、防護林每株2元。抵押保障金專戶儲存,縣林業局、紀檢委、審計和財政等部門共同監督和管理。造林第二年進行驗收,驗收合格退還保障金;驗收不合格的,直至下年度補植造林合格,方能退還保障金。保障金退還后,更新造林合同隨即終止。這種機制,解決了長期以來采伐易、更新難和造林資金不足的問題,真正做到了從采伐到更新一條龍作業,實現了采伐更新同步,提高了造林質量,實現了林業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轉變職能,放活林地承包權、使用權和經營權。針對1990年以前營造林木大部分已是成過熟林、林分質量低下、林種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無力更新等問題,我縣堅持“誰造誰有,合造共有”、“誰治理、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等政策,政府從林權所有者中撤出,轉到管理和服務上來。通過采取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減輕稅費、綜合配套、規范流轉等政策措施,進一步穩定所有權、放開使用權、搞活經營權,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廣泛吸收社會資金造林,鼓勵農牧民和社會團體投資造林,真正使廣大林農得實惠,從而激發他們更大的積極性。
(3)推行“先造后賣,邊造邊賣,先賣后造”的機制。以前因責權利不明,粗植濫造,林木經營管理措施不力等問題,造成經營不善,樹木成材慢,效益差。針對這一情況,該縣在成過熟、低效農防路林和低產林的營造過程中,普遍推行造林新機制,可以由鎮、村統一采伐、統一清理伐根、統一整地后,直接出售樹坑,讓承包者按作業設計來造林,政府嚴格把關造林標準;也可以統一完成造林和澆一遍水后,出售林木經營權。從采伐到再營造過程中,鎮、村兩級扣除成本都有盈余,每畝約盈余栽植成本的2-3倍。對于這部分收入,我縣統一要求專款專用,用于林木管護或沙地造林,使農防林建設與沙地造林相互促進,形成了林業生態建設的良性循環。這種機制的采用,鎮、村兩級組織群眾完成了采伐、清理伐根、整地、營造等一家一戶很難實施的工作,解決了稅費改革以來群眾出工困難問題,達到了田、林、路、井、渠綜合建設、綜合治理的目的。農牧民直接進入樹木經營環節,使務林人省了工時,看到了希望,增加了投資林業的信心,提高了廣大農牧民造林的積極性,有力促進了林業的快速發展。
(4)街道林建設采取包栽植、包撫育、包管護、包成活的“四包機制”。村防林、街道林必須與新農村建設相一致,按新農村建設要求去落實。村防林、街道林建設完畢直接落實到戶,林權歸個人,并與各戶建立完善的合同,實行利益驅動與嚴懲重罰相結合的辦法,促進村屯林的營造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5)荒地造林在確保政策補助的前提下,依靠政策拉動、利益驅動、方法調動、措施推動等辦法,以民營造林為主體,重點發展非公有制造林。
6 造管并舉 鞏固成果
把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作為考核各鎮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之一,層層簽定責任狀,堅持治理與管護“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治管并舉,切實保護治理成果。具體工作中做到了“四到位”:①宣傳教育到位。依據林業法規、林木管護及病蟲害防治相關要求,開展多種形式的愛林、護林教育,在全社會形成愛護樹木,珍惜生態建設成果的良好風尚。②縣、鎮、村三級林木管護體系建設到位。進一步加強了林業公安隊伍建設,在上級支持下招錄20名林業公安干警,改善了6個基層林業公安派出所的辦公條件,使林業公安派出所的作用得以充分顯現,真正做到依法興林。同時各鎮場、嘎查村都組建了林木管護隊伍,制定鄉規民約,明確劃分了各自的職責和權屬。③林業資源管理到位。依據國家林業方針、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林業承包合同,從完善多年形成的九類不合法、不合理林業承包合同入手,開展林權登記,核發林權證,依法保護林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嚴禁非法征占林地,防止林地流失,加大對濫砍盜伐破壞森林資源等涉林案件的查處力度。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宜林荒沼荒地拍賣制度,實行拍賣上報審核制,規范拍賣程序,真正做到公開、公正、讓社會滿意,使該縣的林業資源管理步入了規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軌道。全面實行禁墾禁牧政策,嚴厲查處違反禁墾禁牧政策的案件,鞏固造、封、禁成果。④技術服務到位。森林防火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林木種苗檢疫落實“誰經營、誰防治”責任制,確保全年無森林火災和災害性病蟲害發生蔓延。
文中數據主要參見《開魯縣林業局工程造林檔案》,《開魯縣歷史氣象資料》,《通遼市地方標準主要造林樹種生物學特性》。
關鍵詞:水污染;治理歷程;對策建議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course of water pollution in Shijin Main Channel,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pollu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future water pollution.
Keywords: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course; solutions ans 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 X1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前言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而河北省尤甚,水污染的存在更加劇了這種緊缺性?;仡櫴蚩偢汕廴境霈F、發展與治理的歷程,分析治理過程的經驗和教訓,探索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以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
2石津灌區概況和污染原因
河北省石津灌區是以農業灌溉為主,兼發電、城市工業與環境供水效益的大型灌區,受益范圍包括石家莊、衡水、邢臺三個市(地)的14個縣(市)。灌區的水源工程為滹沱河上的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水質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Ⅱ、Ⅲ級標準。灌區灌溉渠系包括總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等5級固定渠道??偢汕谠邳S壁莊水庫,途經鹿泉、石家莊市郊,向東經過藁城、晉州、辛集、衡水,灌溉灌區農田,總干渠全長134.24km,渠首設計流量114m3/s,最大流量可達125m3/s。
渠道工程本身無污染物排放,其主要水污染問題是沿輸水總干渠的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垃圾等對渠水的污染,使渠水水質惡化,從而污染環境,危害農業生產。
3總干渠污染發展治理歷程
按照污染的治理情況,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無污染階段,低標準治理階段,和高標準治理階段。
3.1無污染階段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石津渠水質很好,清澈的渠水中,魚蝦可見。除灌溉農田外,還直接為下游七個縣(市)的36萬余人提供生活飲用水。此階段的特點是無污染,也不需治理。
低標準治理階段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出現污染問題,特別是七十年代末開始,隨著城鎮規模的擴大和工業生產的發展,總干渠沿線的鹿泉、石家莊、藁城、晉州、辛集等市,產生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石津總干渠,形成了一個沿渠的污染帶,使渠水水質遭受嚴重污染,沿渠及下游地區群眾身體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水利工程設施遭到嚴重破壞。1993年春灌時,衡水市部分用石津渠水灌溉的麥田發生小麥受損事件,受害面積千余畝。
199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持召開了“石津渠治理還清方案論證會”,決定對石津渠進行還清治理,確定近期治理目標:總干渠水質在放水期間和非放水期間分別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88)Ⅴ類標準和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III類標準(蔬菜類)。
高治理標準治理階段
經過還清治理后,1999年春灌引用石津渠水灌溉的深州、冀州、衡水的桃城區三地大片麥田因污染而受害,說明治理標準和力度不夠。
2000年灌區管理單位多次向省政府、省環保局、省水利廳等有關部門報告灌區的水污染情況,請求解決水污染問題。在多方努力下,石家莊市的污水改排進入市政排水管道,藁城市的污水集中改排滹沱河。
2003年晉州市建成亞太污水處理廠,但處理后的污水仍排到向石津總干渠,在渠道流量較小時,仍發生污染。2004年至2006年間亞太污水處理廠因故障多次向石津總干渠排放未處理污水,造成污染。
2008年省會開始實施“三年大變樣”,對環境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石家莊市水環境治理規劃確定石津渠水質要求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Ⅱ、Ⅲ級標準。晉州市制定了污水系統改造規劃,不再向渠道排放污水。
石津總干渠現在作為河北省南水北調骨干配套工程,擔負著2014年汛后向石家莊、衡水、滄州3市及沿線縣(市)輸供水的任務。因引江水以解決城市生活和工業供水為主,要求水質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Ⅱ、Ⅲ級標準。
4總干渠水污染現狀和對策建議
由前述的治理過程可知,經過多年的治理,確定水質要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Ⅱ、Ⅲ級標準。這個治理標準能滿足城市生活和工業供水、農田灌溉和環境用水多方面的要求。多年的治理為達到這個標準提供有力的前提保證,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下面在分析水污染現狀基礎上,結合多年的治理經驗,提出對策建議。
4.1水污染現狀
沿線較大的集中的污染源大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但部分污染源因為還沒有完全治理到位,存在重新排污的可能性,2011年晉州就發生因工程損壞向總干渠排污的污染事件。小的分散的污染源和用汽車拉送污水排放現象時有發生。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部分渠道已位于市區,這部分渠段經常出現亂排生活污水和亂倒垃圾的現象。
4.2 對策建議
石津總干渠水污染經過多年的治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要達到《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Ⅱ、Ⅲ級標準的水質要求,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環保部門和灌區管理單位密切合作。
4.2.1 治理污染源頭,消除污染來源
沿途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一律不準入渠,禁止在渠道上設置排污口,沿渠城鎮污水應納入城市排水管網或另找排水出路,地方政府應加快城市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適應污水治理的要求。為此,嚴禁在渠道上新開排污口;對原有排污企業限期改造使其另辟排污途徑,不再向渠道內排放污水,封堵其在渠道內的排污口。對石津渠沿線區域的新上項目,要從區域環境保護目標出發,嚴禁向渠道內排放污水。加大處罰力度,嚴懲向渠道排放污水的企業。建立垃圾處理點,嚴禁向渠道內傾倒垃圾。
4.2.2 加強工程措施 封堵污染源
結合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進行渠道防護欄的建設,特別是重點污染地段,用工程措施保護渠水免受污染。
4.2.3 建立組織,加強管理
由上級部門協調,灌區管理單位與環保部門密切協作,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效率的執法隊伍,依法對石津總干渠水環境進行全方位觀測。對排污的企業及時從嚴查處。加強對石津渠沿岸垃圾的管理,嚴禁向渠中亂倒垃圾。
4.2.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環保意識
加強環境教育的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和公眾監督氛圍。利用通告、標語、宣傳牌、電視臺、等形式,宣傳污染治理的意義,提高人們的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引導和鼓勵公眾參與環境管理與監督制度,促使每個公民和社會團體及時檢舉和揭發各種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行為,積極配合對各類污染源實施有效的監督和調查。
一、提高農業機械生產效率的幾項措施
1.合理選擇速度合理運用拖拉機各檔速度.對提高生產率是很重要的。當拖拉機負荷不足時,在確保作業質量和機具安全的情況下,應使用高速度作業。例如:東方紅一75拖拉機3檔作業時牽引力大約為2 320kg,速度為24~30krn/h:而一臺41片圓盤耙所需的牽引力為700~800kg,如果牽引2臺圓盤耙.再加上聯結器阻力(約80kg),則農機具阻力共計1 480~1 680kg左右 這樣拖拉機用3檔帶2臺圓盤耙作業明顯負荷不足。用4檔作業功率可以得到充分發揮,生產效率也將隨之提高19.5%左右。
2.合理使用農機具和編制機組拖拉機和機引農具在進行農田作業時.必須得到合理的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和獲得“高效、優質、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拖拉機是一種動力機械,在使用中必須充分利用發動機的功率 拖拉機的工作性能主要反映在拖拉機的牽引功率、牽引力和工作速度等主要指標方面 拖拉機牽引功率利用程度對生產率影響很大.一般拖拉機的功率利用在90%左右為宜。
3.提高時間利用率農業生產的各環節都受時間的限制.農業機械若在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作用.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最大的工作量.除合理使用農機具和合理選擇速度外.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提高時間利用率,要將空運轉時間降到最短,盡一切努力提高純作業時間。這就要求生產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農機具要檢修徹底,技術狀態完好:定機車、定農具、定作業地點、定人員:搞好土地規劃,消除田間各種障礙物等,這些都是減少機車空行時間的有效方法 地塊的長度對時間利用影響也很大。
二、提高農業機械作業質量措施
1.保持農業機械的技術狀態完好保持農業機械技術狀態的完好是提高農機作業質量的首要條件和重要保證.農業機械只有在技術狀態完好的條件下投入到農業生產中.才能夠保證作業質量達到農藝要求 保持農業機械技術狀態完好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作業前按要求對投入作業的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進行徹底檢修.做到需修的必修、該換的必換,不留任何故障隱患,保證拖拉機及農具技術狀態良好 二是按要求對農機具進行技術保養.及時清除故障隱患.保證機具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以提高作業質量 是按要求操作,無論是拖拉機還是配套農機具.在使用時都必須按照所要求的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2.努力提高駕駛員及操作者的技術水平農機作業質量不僅與機械技術狀態有關,駕駛操作者的技術水平也是影響農機作業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提高農機駕駛員及操作者技術水平的主要途徑有三種:(1)要經常進行經驗交流,有目的地組織駕駛員、操作者進行經驗交流,是提高技術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好技術咨詢服務。認真接待群眾來訪,讓他們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新型農機具的性能和特點都優于舊式的.我們農機員要了解它們的功能和性能,以及使用帶來的經濟效益等,做好可行性分析能夠給購機者能夠如何的經濟效益。(2)堅持擇優錄用。無論是駕駛員還是操作手,在選用上都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建立嚴格的用人制度。將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技術水平的駕駛員、操作者優先錄用到重要崗位 。(3)堅持推陳出新的原則 逐漸廢除一些不科學或不符合農藝要求的舊操作技術,掌握新的技術,提高技術水平。
一、提高農機生產效率方法
1.合理使用農機具和配套機組
拖拉機和配套農具是一組先進的生產工具,在進行農田作業時得到合理的配合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和獲得優質、高效的結果。拖拉機是一種動力機械,在使用中必須充分利用發動機的功率,避免浪費。拖拉機的工作性能主要反映在拖拉機的牽引功率、牽引力和工作速度等主要指標。拖拉機牽引功率利用程度是生產率高低的重要指標,一般拖拉機的功率利用在90%左右為最好。
不同拖拉機有不同的工作性能、功率、牽引力、行走速度,作業的適應性能都不一樣。因此,根據不同型號的拖拉機工作性能,分配適宜作業方式和科學配套機組,才能獲得好的工作效果。鏈軌式拖拉機適合旱田翻地、耙地、起壟、播種等項作業,也適合于需要功率較大的作業項目,如推土平地、開溝、筑埂等農田基本建設;輪式拖拉機適合滅茬、起壟、鎮壓、播種、施肥、噴藥、中耕、運輸等,并可作為固定動力進行抽水、脫粒、飼料加工等場上或后勤加工作業??傊?,在使用農機具和編制機組時,必須做到既要保證機組有較高的生產率,又要滿足作業質量要求。
2.合理選擇速度
合理運用拖拉機各檔速度,對提高生產率是很重要的。當拖拉機負荷不足時,在確保作業質量和機具安全的情況下,應使用高速作業。比如:拖拉機3檔作業時牽引力大約為2 320kg,速度為24~30km/h;如果牽引2臺圓盤耙,再加上聯結器阻力,則農機具阻力共計1 480~1 680kg。這樣拖拉機用3檔帶2臺圓盤耙作業就是負荷不足。用4檔作業功率可以得到充分發揮,而4檔速度高于3檔,生產效率也將隨之提高。
3.提高時間利用率
農業生產的各環節都受時間的限制,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若想充分發揮作用,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最大的工作量,除合理使用農機具和合理選擇速度外,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提高時間利用率,要將空運轉時間降到最短,努力提高純作業時間。要求提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農機具要檢修徹底,技術狀態完好;定機車、定農具、定作業地點、定人員;搞好土地規劃,消除田間各種障礙物,這都是減少機車空行時間的有效方法。地塊的長度對時間利用影響也很大。例如:壟長1000m時,轉彎時間約占10%;當壟長200m時,轉彎時間約占30%。
4.充分利用農具的幅寬
農機駕駛員的經驗和水平不同,在駕駛拖拉機作業時走的不直,容易出現漏作和重作現象,就會導致機組工作實際幅寬小于或大于構造幅寬。因此,必須提高駕駛員技術水平,使工作幅寬等于構造幅寬,以提高工效。
二、提高農機作業質量的方法
1.保持農業機械的技術狀態完好
保持作業中的農機完好是提高農機作業質量的條件保證,農機只有在技術狀態完好的條件下投入到農業生產中,才能夠保證作業質量達到要求。保持農機技術狀態完好的方法主要有3種:一是作業前對要作業的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進行徹底檢修,做到該修的修該換的換,不留隱患,保證拖拉機及農具技術狀態完好。二是對機農具進行日常技術保養,清除隱患,避免故障,保證機具經常處于完好狀態,以提高作業質量。三是按規程操作,無論是拖拉機還是配套農機具,在使用時都必須按照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這是保證農機具技術狀態完好和延長使用壽命的必須手段。
2.提高駕駛員及操作者的操作水平
農機作業質量不僅與機械技術狀態有關,駕駛操作者的技術水平也是影響農機作業質量的關鍵因素。沒有具有較高操作技術水平的駕駛員去操縱拖拉機及配套機具,即使農機狀態再好,作業質量也不一定達到要求。提高農機駕駛員及操作者技術水平的途徑有4種:一是堅持擇優錄用。無論是駕駛員還是操作手,在選用上都必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建立嚴格的用人制度。二是堅持推陳出新,廢除不科學或不符合農藝要求的舊操作技術,掌握新的技術。三是進行操作經驗交流,有目的地提供機會組織駕駛員、操作者進行經驗交流。四是駕駛、操作者要全面掌握機具的性能和正確的操作方法。
3.制定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和建立嚴格的監督檢查制度
農機作業的加工對象是作物、土壤、種子、肥料、農藥等,因各種機械作業因地、因時、因作物等客觀條件的不同,必須依據要求,制定相應的“農機作業規程”或“農機作業質量標準”,滿足質量規范,制定“農機作業質量標準”有利于農機作業質量的統一管理,便于群眾監督。農機在生產中按照“農機作業質量標準” 作業,有利于農機作業質量的提高,使農機、農藝達到最佳結合,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建立嚴格的監督檢查制度,是執行農機作業質量標準的有利保證。建立良好的檢查機制,實行互相監督,保證“農機作業質量標準”的真正落實,使人民群眾的利益不受侵害。
三、結束語
一、制定優惠政策。
及時出臺《縣河流域梨綠色A級高效產業帶建設規劃(2013—2020年)》、《關于加快河流域梨產業帶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葡萄產業升級步伐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在鼓勵規模種植、標準化生產、果品包裝銷售、龍頭企業培育、創立品牌、科技研發與技術推廣等方面進行大力扶持。對梨樹種植規模達到100畝以上、葡萄種植規模達到300畝以上的,縣財政每畝給予500元的補貼,并捆綁使用林業、扶貧、開發、水利等涉農資金,優先安排打井、節水灌溉、電力等相應配套設施,對從事果品貯藏加工及物流的企業落實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優先供給土地指標。
二、積極推進土地流轉。
為實現河林果產業帶的規?;l展,我縣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有關鄉村組織農民土地依法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承包大戶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同時農民在得到土地租金的同時,優先到種植基地打工,保證了農民收入。目前已流轉土地11000畝。
三、多形式、多主體規?;l展。
我們把開展農業招商作為示范帶動河梨產業帶規模化發展的重要舉措,鼓勵企業經營、專業合作社經營、大戶承包經營等多種經營形式,引進了辛集匯策、天豐、和利化工等一批有實力的公司來投資,成立了以、縣等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6家,其中龍集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額度達到2.5億元,預發展梨樹種植基地5000畝,建設貯藏加工基地100畝。同時成立專業合作社10余個、發展種植大戶3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