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15:44: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納稅籌劃的目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納稅籌劃成本; 成本構成; 控制
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賦予了學校獨立財務主體和納稅主體的地位。在新形勢下,高校的職能在教學、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不斷完善,經濟活動和經費來源渠道呈現出多元化,更多的經濟行為觸及到涉稅活動。高校要合理整合、配置其擁有和可影響的資源,就必須高度重視納稅籌劃成本分析,提高高校資金使用效益和財務管理水平。因此,研究高校納稅籌劃成本及其構成并采取適當措施對其進行控制,對高校的短期利益及長遠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納稅籌劃成本的涵義及分類
(一)納稅籌劃成本的涵義
在研究納稅問題時,仍然可以將納稅籌劃分析引入到高校領域。高校納稅籌劃是納稅人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為了實現其理財目標,通過對辦學、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籌劃,獲得節稅收益而進行的涉稅事務計劃。高校納稅籌劃可以達到節稅和避稅的目的,但在籌劃方案的制定、實施過程中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即納稅籌劃成本。高校納稅籌劃成本是指高校在納稅籌劃過程中所發生的直接耗費或間接耗費。廣義的納稅籌劃成本是指納稅人在納稅過程中所發生的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即納稅成本;狹義的納稅籌劃成本是指納稅人是否進行納稅籌劃活動二者之間納稅成本的差額,即選擇不同納稅方案的差額成本。但在實際納稅過程中納稅人很難區分是否進行了納稅籌劃。實際上只要存在納稅行為就會存在納稅籌劃。本文討論的是廣義納稅籌劃成本,并將它劃分為直接成本、機會成本和風險成本三大類。
(二)納稅籌劃成本的分類
1.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高校為取得納稅籌劃收益而發生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是一種顯性成本,一般情況下籌劃者都會在籌劃方案中予以考慮,包括納稅籌劃的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管理成本。納稅籌劃的固定成本即高校在經濟活動中按照稅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在任何方案下都必須向國家繳納的各種納稅款項。納稅籌劃的變動成本即高校實施某種納稅籌劃方案所承擔的正常稅收負擔與固定稅收負擔之間的差額。它是由于高校納稅籌劃方案的缺陷或者由于其他各種原因不能選擇最優方案而增加的稅額,該項成本會隨著納稅籌劃方案決策的優化而下降。納稅籌劃的管理成本是指高校在納稅籌劃時所發生的辦稅費用、稅務費、納稅咨詢費、談判、違約等所產生的交易成本等,管理成本會隨納稅籌劃決策的優化而呈現上升趨勢。
2.機會成本
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某種產品而必須放棄的能夠生產除此以外最大可獲收益的產品的代價。在此沿用機會成本是指高校為了采用特定的納稅籌劃方案而放棄的其他潛在利益。納稅籌劃過程其實是一個決策過程,高校在各種納稅籌劃方案的選用決策過程中,需對各種方案進行比較,但選擇其中一個必然要舍棄其他方案,不同的籌劃方案有的稅負比較低,有的則成本比較低,如果選擇了稅收優勢方案就會放棄其他方案,同時也就放棄了其他優勢方案產生的收益,即機會成本。
3.風險成本
風險成本是指由于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及法律環境的變化而使納稅籌劃方案的預期籌劃目標不能實現和選擇了不合適的籌劃方式所導致的要承擔法律責任所造成的損失。高校在納稅籌劃過程中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風險成本表現為納稅人要選擇更加縝密的籌劃方案,納稅籌劃風險主要包括政策風險、市場風險、信息風險、通貨膨脹風險、利率匯率風險等。
二、高校納稅籌劃成本控制的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納稅籌劃成本控制要貫穿成本形成的整個過程。在成本控制中全面性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全過程的成本控制。從收集整理相關信息階段開始,包括確立籌劃目標、建立備選方案、篩選備選方案直到方案運行與控制的所有階段都進行成本控制。二是全部耗費的成本控制。要對進行納稅籌劃時產生的所有費用進行控制,正確處理降低納稅籌劃成本和提高納稅籌劃收益的關系。
(二)全員性原則
納稅籌劃成本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高校的全體員工和各個部門。要降低納稅籌劃成本,就要充分調動各個部門,提高全體員工關心成本和參與成本控制的積極性。要從全局出發安排納稅籌劃工作,建立高校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機制,使決策層及時掌握整體信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三)節約性原則
實施成本控制一般會產生一些費用,如人員工資費、辦公費等。成本控制的節約性原則是指高校在納稅籌劃過程中注重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剔除不必要的支出,在實現相同收益的前提下將成本控制在最低,以提高高校整體經濟效益。實施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通過實行有效的管理活動,在花費一定支出的同時為高校帶來更大收益,如果管理成本超出管理收益,則該項管理活動是不可行的,實施成本控制一定要符合節約性原則。
(四)效益性原則
成本控制不是單純的限制和監督,要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則,實現相對的成本節約,以較少的消耗,取得較多的成果。隨著某一項納稅籌劃方案的實施,納稅人在取得部分納稅利益的同時,必然要為該籌劃方案的實施付出成本,以及由于選擇了該籌劃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所損失的機會收益。只有當某一項籌劃方案的所得大于所費時,該項納稅籌劃方案才是可取的。
三、高校納稅籌劃成本控制的途徑
(一)樹立科學合理的納稅籌劃目標
高校經濟事項按照現行稅收政策的規定幾乎涉及到開征的所有稅種。稅收政策對高校提供教育勞務、科技咨詢服務、校辦產業等在增值稅、營業稅方面均作出了相關規定。高校在所得稅方面涉及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高校用于經營、出租的房屋和土地涉及財產稅和行為稅。高校納稅籌劃的目標是使其整體效益最大化,因此,納稅籌劃必須圍繞這個總體目標進行綜合策劃,既不能局限于對個別稅種進行籌劃,也不能局限于減少稅款或獲得短期收益,而是要從高校的長遠發展考慮,與其整體發展戰略相結合。傳統的納稅籌劃觀念往往忽視納稅籌劃的有效性和稅負最小化之間的差別,高校在籌劃過程中,如果將稅負最小化作為納稅籌劃的目標,沒有考慮到納稅籌劃過程中所有可能發生的成本以及收益,就忽視了籌劃的總體效果。因此,納稅籌劃既要考慮其所帶來的收益,還應注重其有效性。納稅籌劃的有效性體現在納稅籌劃給高校帶來的收益大于其相應的成本??梢?,納稅籌劃成本是影響其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高校要將成本效益原則貫穿于納稅籌劃的全過程。
(二)正確區分不同性質的納稅籌劃成本
納稅籌劃成本有些是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必然發生的,而有些則可以通過一定方式加以規避。因此,要對各種納稅籌劃成本的形成原因及其可控與不可控性進行分析,針對其成本特征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對有可能發生的成本,減少其發生的可能性,對納稅籌劃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實現納稅籌劃收益的最大化。如對直接成本可以通過加強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等來降低;對機會成本通過選取具有較大納稅籌劃收益優勢的方案,對各種籌劃方案進行充分的比較分析來相對降低;對風險成本通過對稅收相關法律法規的透徹理解、對高校運行規則的熟知和提高籌劃方案本身的完善性、實際操作性來規避。
(三)加強全過程的成本控制
首先,納稅籌劃是一個系統工程,應遵循嚴格的程序,要將成本控制貫穿于整個納稅籌劃的基本工作程序之中。從收集相關信息開始,到籌劃目標分析、籌劃方案制定與控制,整個環節都應該有相應的成本控制計劃和指標。其次,要把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結合起來。事前控制是指在進行納稅籌劃工作之前,要收集信息,既包括納稅人外部的信息,也包括納稅人內部的信息。事中控制是指在納稅籌劃方案實施過程之中對成本費用的開支等進行控制。其重點是按照確定的標準根據計算出來的成本差異指導和調控經濟行為,從而達到最終實現控制目標的目的。事后控制是指在稅務計劃實施以后,將實際執行的結果等信息資料與計劃或預算控制目標進行對比,對方案進行修正或重新設計,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促使被控目標完成。
(四)樹立納稅籌劃風險防范意識
納稅籌劃風險的客觀性要求高校在涉稅問題上必須樹立風險防范意識。納稅籌劃要在稅法及相關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同時關注國家法律法規環境的變更以及新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及時對納稅籌劃方案進行修正和完善,使籌劃方案與國家立法意圖和稅收政策導向相符合。還要積極對籌劃風險進行分析研究,根據可能存在的風險采取相應手段進行防范和控制。同時,提高辦稅人員的業務技能,增強納稅觀念和責任心,依法辦稅,提高管理水平,控制納稅風險成本。
四、結論
納稅籌劃貫穿于高校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高校要將成本控制納入納稅籌劃的范圍,從制度上明確納稅籌劃所帶來的收益實質上也是納稅籌劃節約的成本,以高校整體效益最大化作為納稅籌劃的目標。根據納稅籌劃目標,高校應該充分考慮納稅成本的各個因素及其對總成本的影響。在分析比較各種籌劃決策方案之后,根據各項成本的習性實施有效控制,加強納稅籌劃成本和納稅籌劃收益的分析比較,確定最優納稅籌劃方案,選出能夠使納稅總成本最低的決策,以保證納稅籌劃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姚原.企業戰略管理視角下納稅籌劃成本構成分析與決策[J].中國市場,2010(9).
[2] 張釗琳.納稅籌劃成本淺析[J].中國商界,2010(5).
[3] 閆保麗.淺析納稅籌劃成本[J].財會月刊(綜合),2006(8).
[4] 何加明,胡國強.納稅籌劃成本的分析與決策[J].四川會計,2003(9).
[5] 楊哲.納稅籌劃是成本管理的延伸[J].中國煤炭工業,2008(12).
[6] 金燕.成本控制的原則與方法[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03(1).
[7] 鄧長才.企業成本控制的探討[J].工業審計與會計,2008(5).
[8] 李寶峰,對企業納稅籌劃成本的思考[J].冶金財會,2010(7).
[9] 許蓉,曾曉玲.淺析納稅籌劃的成本及其規避[J].商場現代化,2007(10)(上旬刊).
[10] 舒劍秋.鐵路企業納稅籌劃的成本和風險分析[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5(6).
[11] 朱文娟,陳巖峰.探析企業納稅籌劃成本及其控制途徑[J].商場現代化,2009(5)(上旬刊).
[12] 李淑娟.稅收籌劃[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13] 王春玲.納稅籌劃的成本與收益[J].稅務研究,2004(12).
[14] 蓋地,錢桂萍.試論稅務籌劃的非稅成本及其規避[J].當代財經,2005(12).
稅收對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至關重要。因此,從稅收的角度出發 ,研究企業納稅籌劃對完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意義。
一、納稅籌劃概述
(一)納稅籌劃的概念及目標
納稅籌劃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納稅人通過一系列預先的、有目的的、合法的策劃和安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納稅操作方案,以達到減輕自身稅負的目的。納稅籌劃不同于避稅,更不是偷稅,而是在多種合法方式中選擇了納稅最少的一種方案。
納稅籌劃最核心的目標是直接減輕自身的稅收負擔,但其并非是納稅籌劃目標的全部。實現涉稅零風險、獲取資金時間價值、提高自身經濟效益以及維護主體合法權益等都是納稅籌劃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關于納稅籌劃的幾點說明
1.合法性。表示納稅籌劃只能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違反法律規定,逃避稅收業務,屬逃稅行為。
2.籌劃性。表示事先的規劃、設計、安排。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納稅義務通常具有滯后性,這就在客觀上提供了納稅前事先做出籌劃的可能性。
3.目的性。表示要取得“節稅”的稅收收益。這有兩層含義:一層是選擇低稅負;另一層意思是滯延納稅時間(有別于違法稅法規定的欠稅行為)。成功的納稅籌劃往往既能使經營者承擔的稅收負擔最輕,又可以使政府賦予稅收法規中的政策意圖得以體現。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納稅籌劃活動也是應該鼓勵的。
此外,納稅籌劃還有以下兩點需要注意:首先,依法納稅是進行納稅籌劃的前提;其次,進行納稅籌劃應該時刻關注稅法的變化。
二、納稅籌劃認識的誤區
這里存在一個誤區,現在很多企業把“納稅籌劃”理解成“合理避稅”。要分析這個誤區,筆者先從糾正企業對稅收認識上的重大誤區談起。
傳統觀念認為,稅收是由企業納稅和稅務機關征收兩個過程組成的,忽略了稅收產生的過程。不同的經營行為產生不同的稅收,因此稅務機關只相信企業的合同或者相應的證明,不看所謂的“賬”。而這些合同和憑證都是業務過程產生的,業務部門簽訂的。如此看來,公司的稅收是業務部門在做業務、簽合同的時候就產生了,而非財務部門的事。因此,財務部的偽造、編造,是一種偷稅行為。正確的納稅籌劃其實指的是企業要做好業務過程的籌劃。只有加強業務過程的稅收管理,才能真正規避稅收風險。
那“合理避稅”與“納稅籌劃”的區別在哪里呢?有觀點認為,避稅是以一種“非違法”的手段達到少繳稅或不繳稅的目的。但實際并非如此,以“非違法”的手段達到規避納稅的義務,在一定程度上與逃稅一樣,直接后果是導致國家財政收入的減少,間接后果是稅收制度有失公平。然而,納稅籌劃不同。納稅籌劃不是籌劃國家的稅收政策,而是指納稅人根據稅收政策來設計企業的業務發生過程,通過對納稅事宜進行合理策劃,達到減輕企業稅收負擔、降低納稅成本的目的。納稅籌劃不是鉆政策漏洞,而是策劃和選擇業務發生過程,合理合法地減輕稅負。總的來說,“合理避稅”是在經濟業務發生完成后采取的鉆政策漏洞的消極補救措施,而“納稅籌劃”是在經濟業務發生中采取的積極選擇政策,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三、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的關系
現代企業稅收籌劃與財務管理具有其內在邏輯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的目標一致性
作為財務管理的子系統,納稅籌劃目標自然應當服從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目標一致性,是二者實現融合的基本前提。
(二)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內容的關聯性
財務管理中融資、投資、經營和收益分配四個環節與納稅籌劃密切聯系。投融資過程中,如何在降低投融資成本的基礎上,選擇最佳方式、渠道和結構,都必須在稅法的合法范圍內進行,這時就需要稅收籌劃。對經營過程而言,企業的產、供、銷都涉及到納稅因素,也離不開納稅籌劃。收益分配過程中,分配的方式、補虧的安排,都受到稅法的直接制約,必須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籌劃。
(三)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的互動性
納稅籌劃一般是在經濟業務發生之前,對相關涉稅活動進行的統籌安排,因此稅收籌劃會對財務管理提出相應要求,反過來財務管理水平也會對稅收籌劃產生制約或促進。
四、納稅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理論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稅收制度的完善,稅收的可籌劃性越發突出,納稅籌劃應作為完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專題來研究。
(一)確立和評估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離不開納稅籌劃
要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獲利能力,不能不考慮企業的稅收負擔,不能忽略稅收法律對企業經濟發展的約束。這是因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要求企業最大化降低成本包括稅收負擔;現化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有利于企業和國家長期利益的增長,要求理順企業和國家的分配關系;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戰略性目標和戰術性目標的有機結合,要求企業在選擇納稅方案時必須兼顧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只有通過科學的稅收籌劃,才能更大程度的支持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二)企業納稅籌劃是現代企業財務決策的重要內容
現代企業財務中籌資、投資、生產經營和利潤分配四個決策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稅收的影響,稅收籌劃貫穿于企業財務決策的各個領域,已成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納稅籌劃和財務管理緊密聯系,互相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系統性原則,樹立整體性和環境適應性兩個觀念。
五、納稅籌劃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企業在市場的競爭中逐步規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風險控制能力。但將來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經營風險,而是財務風險。因此,企業通過實施納稅籌劃規避財務風險非常有必要,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納稅籌劃實現稅負的減輕
目前納稅人稅費負擔過于沉重,通過納稅籌劃,實現稅負的減輕,是企業的唯一選擇。當納稅人面臨沉重的稅收負擔時,只有三條路可以選擇:1.逃稅,即通過違法行為實現規避稅負的目的。但是,逃稅違法,注定了這種行為只能是一條“死胡同”。2.納稅人產生逆向選擇行為,消極對待,壓縮經濟活動規模,這最終會導致整個經濟的萎縮。在國家宏觀稅負不能立即減輕的條件下,選擇這種做法,最終只能被市場競爭所淘汰。3.進行納稅籌劃,實現合理避稅。這才是企業迎接WTO挑戰,依法治稅的必由之路,是面對目前政策法規的必然之舉。
(二)中國加入WTO,企業競爭國際化的趨勢使得納稅籌劃變得更為意義重大
在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通過營銷來擴大市場份額的“開源”手段已相當困難,中國企業要想與國外企業同臺競爭,就應該把策略重點放到“節流”,即企業內部財務成本的控制上。作為財務成本很大一塊的稅收支出,如何通過納稅籌劃予以控制,對企業來說就變得相當關鍵。
(三)實施納稅籌劃是企業產權清晰化的客觀要求
在當前國內企業市場化改革、股份制改革深化,中國加入WTO參與國際競爭的大背景下,中國的企業一旦作為獨立的個體,就必然要構造明晰的產權機制與強大動力機制參與市場競爭。因此稅收作為企業的成本支出,必須通過深入研究納稅籌劃的各種手段予以控制。
(四)從現代企業的財務機制上看,做為企業外部成本的稅收支出更應當加以控制
目前企業存在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為要控制成本,就是要控制內部成本,而對于企業的稅收,則視為無法避免的,不去加以控制。其實不然,企業對內部成本的控制已經相當嚴格,而且過度地壓縮內部成本有可能造成員工的積極性受損等不良后果,影響企業的發展。因此,在控制內部成本的同時,應該試圖努力節約企業的外部成本,做到內部成本外部成本雙管齊下,共同收縮。
六、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現實影響
財務管理的任何決策都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財務管理與企業其他管理的關系也日益密切,并滲透于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財務管理處于企業管理的中心地位,抓住了財務管理,就抓住了企業管理的關鍵。
(一)通過納稅籌劃,可以監管財務交稅
可以設立專門的“稅務部”,專職納稅籌劃?!岸悇詹俊焙汀柏攧詹俊被ハ嗥叫校餐幈芷髽I的經營風險。通過納稅籌劃,可以控制企業業務的稅和財務的稅,避免財務部門一部司多職,操控稅收,給公司的財務管理帶來風險。
(二)通過納稅籌劃,可以權責明晰
由于真正產生稅收的是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只是履行核算與交納稅收的職責,所以通過納稅籌劃,可以從業務發生的源頭控制納稅,將納稅的責任明確到每一個責任部門。實行納稅籌劃,從責任源頭抓起,將責任細分到每一個部門,甚至每一個責任人,滲透到每一個管理層面,進行滲透管理,使公司財務管理透明化。
(三)通過納稅籌劃可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納稅籌劃離不開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它要求企業會計人員既要精通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又要熟悉現行稅收政策和稅法,正確地進行納稅調整和計稅。這樣企業就必然要求其會計人員提高業務素質,從而使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通過納稅籌劃可規范企業財務管理
納稅籌劃作為減少稅收成本是最有效、最可靠、最可行的途徑,必將被越來越多的經營管理者所采納,這就要求企業要依法設立完整、規范的財務程序,進行正確的財務處理,才能實施納稅籌劃。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稅收法律法規也在通過改革走向逐步完善的道路。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為了贏得更多的生存空間,除了改善企業生產工藝,還試圖通過加強企業管理水平來獲取利潤。而財務管理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一直不可小覷。納稅籌劃作為企業財務稅務管理的核心工作,對于降低企業納稅風險、提高企業的利潤水平都有著重要作用。納稅籌劃本質上是通過利用稅收法律法規之間的規定,通過籌劃思路最終起到降低企業稅負或者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活動。良好的納稅籌劃手段可以為企業帶來很高的經濟收益,而不恰當的納稅籌劃將會使企業產生極大的納稅成本和風險。因此,有必要探討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以促進企業合理利用納稅籌劃這一財務管理活動手段,最終促進企業達到價值最大化。
二、納稅籌劃和企業財務管理的關系
(一)納稅籌劃的目標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一致
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而言,其財務管理目標是獲得企業經濟收益最大化及企業價值最大化,即通過財務管理手段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知名度、改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利潤水平和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的作用。而納稅籌劃通過對企業征納稅環節進行相應籌劃,其目標也是為了使得企業盡量少地承擔稅負,同時又要保障企業獲取較高的利潤水平。綜上可以知道納稅籌劃的目標和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一致的。而這也要求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不單單考慮稅收負擔因素,還需要考慮其他財務會計因素,全面保障企業持續性發展。
(二)納稅籌劃的籌劃對象為稅收支出,企業財務管理的籌劃對象是企業財務支出或收入
對于企業而言,其進行納稅籌劃的對象一般是稅收支出項目,進行企業財務管理的籌劃對象一般都是企業的財務支出或收入。納稅籌劃是對稅收法律法規進行詳細了解之后通過對于納稅主體、納稅對象、納稅稅率等項目進行籌劃,以減少單位的稅收支出,提高企業的利潤水平。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的利潤水平越高,應納稅額越高,因此企業必須要協調利潤和納稅額之間的關系,尋找到臨界點,防止因累進稅率造成的越過臨界點產生納稅額遠高于增加的利潤額的情況出現。企業財務管理的籌劃一般通過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降低企業資金存在的風險來進行籌劃。在進行財務管理的過程中,企業大多會橫向縱向比較不同項目的資金使用效率和企業資金風險,通過預測評估及績效管理的方式最終促進企業財務管理合規性及有效性發展。
(三)納稅籌劃屬于稅收領域從事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
納稅籌劃作為一種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方式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的財務活動,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及稅收法律法規間的差異性來合理籌劃企業財務活動和日常經營事項。因此其本質上是稅收領域的財務管理活動。稅收支出實質上是企業在正常經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價值的一部分,而基于企業價值進行管理正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從這個角度也依然可以認定納稅籌劃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投融資過程、采購生產、銷售等都會產生一定的稅收費用,因此納稅籌劃并不是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某一環節產生的,而是蘊含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部過程當中。同時,納稅籌劃并不是可以脫離企業日常財務管理活動而進行,沒有了企業日常財務管理活動,納稅籌劃工作便不可能完成。
三、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
(一)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制定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在企業進行日常的納稅籌劃過程中,雖然我們可知納稅籌劃和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基本一致,但是納稅籌劃依然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制定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納稅籌劃不單單會影響到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制定的總體目標,還會對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中的具體目標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企業,財務部門及管理者都會注重企業盈利水平、經營狀況、現金流狀況及債務償還能力等指標。而納稅籌劃作為影響到企業稅收負擔狀況的重要活動,必然會對財務管理目標產生影響。納稅籌劃在對盈利水平方面的目標會帶來如下影響:在企業進行債權籌資時會考慮到合理利息收入可以稅前扣除,而股權融資的成本不可進行稅前扣除,造成兩種籌資方式帶來的盈利水平產生差異,如果在兩種方式給企業帶來的收益相同,會選擇債權融資而非股權籌資。在進行經營狀況的目標制定時,企業可以通過稅收優惠政策來合理調節固定資產的折現年限,促進企業固定資產占用的資金回收。在進行現金流狀況指標制定時,需要考慮因為納稅導致的現金流出,因為稅收支出是不具備彈性的,不及時足額繳納稅款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由以上幾點均可以發現納稅籌劃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制定會帶來影響,企業需要認真考量納稅籌劃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和產生的一定成本,制定有效戰略目標。
(二)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的籌劃對象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納稅籌劃會對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的籌劃對象產生較大的影響。這是因為納稅籌劃的籌劃對象一般僅僅是企業應繳納的稅款,而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的籌劃對象包括日常經營活動產生的收入和成本。而稅款作為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價值,會對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的籌劃對象產生影響。從現金流角度可以發現,我國稅法規定的某些特殊經營活動可以通過加速折舊提前收回投資,減輕現金壓力,因此納稅籌劃會對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的固定資產進行相應的籌劃。從資產計價角度可以發現,稅法上對于存貨的計量和會計上的方法基本一致,因此納稅籌劃的對象和企業財務管理的籌劃對象也可能會出現一致。從企業可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發現,企業財務管理除了需要考慮自身因素之外還需要考慮政策變動因素,某些稅收優惠政策的出臺會對企業利潤水平帶來較大程度的變動,如果不有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容易造成企業財務管理對象產生偏差,給企業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
(三)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一般內容和關鍵職能產生了一定影響
納稅籌劃除了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制定和籌劃對象的選擇方面帶來了影響之外,還對企業財務管理的一般內容和關鍵職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一般內容產生的影響范圍比較廣,主要是對企業的籌融資方式、企業合并方式、日常采購及銷售方式的選擇產生了影響。在企業進行籌資時,企業如何利用財務杠桿來提高企業經濟收益獲得更多利益是關鍵問題。但是稅法上,不同形式籌融資利息是否可以進行稅前抵扣給籌融資決策帶來了重要影響。在企業合并方面,是否是關聯方進行特殊納稅調整成為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在日常采購方面,采用委托加工收回方式、直接采購或者預付賬款采購方式對于納稅時間會產生一定影響,如何有效利用納稅時間帶來的資金時間價值成為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時需要關注的問題。在日常銷售方面,采用現金折扣或者商業折扣對于應納增值稅稅額會產生影響,也會直接影響企業利潤水平。納稅籌劃除了會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影響外還會對企業關鍵職能產生影響。即企業在進行某些經營活動決策時需要考慮到納稅籌劃這項財務活動的實踐性及難度,最終選擇有效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企業財務管理的關鍵職能是提高資金利用率、防范財務風險,由此可見納稅籌劃必然會對財務管理的關鍵職能產生影響。
四、結語
[關鍵詞] 納稅籌劃 原則 風險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對其應稅行為的事前、事中進行合理籌措和安排,盡可能減少納稅的行為或者推遲納稅時間而取得稅后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行為。這種經濟活動具有明顯特征:其一是超前性,即納稅籌劃應當在事先進行,一旦業務發生,納稅義務已經形成,便已沒有籌劃的空間;其二是預期性,即納稅籌劃應在對未來發生的事項所作預測的基礎上進行規劃;其三是全局性,即納稅籌劃方案的選擇可能影響到納稅人最終的整體決策,而且由于其復雜性,往往需要多個部門合作完成;其四是成本性,即納稅籌劃需要付出資金成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成本與回報的比值決定著籌劃方案的優劣;其五是專業性,即納稅籌劃具有很強的專業要求,最好由專業機構、專業人士完成。
納稅籌劃作為一項特殊的專業性經濟活動,必須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合法性原則,即納稅籌劃必須在法律許可的范圍之內進行,這也是納稅籌劃與偷稅、漏稅、抗稅、騙稅等違法行為最本質的區別;利益最大化原則,納稅人之所以進行納稅籌劃,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個人或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失去這一原動力,納稅籌劃也就失去了活力之源;可操作性原則,再成功的籌劃方案也必須能夠進行現實操作,否則只是一紙空文。而且在不同籌劃方案同時備選時,越便于操作的方案越容易被納稅人選擇。
納稅人在進行籌劃的時候,除了要遵循基本原則之外,還必須注意防范因此可能導致的各種風險,以保證自身的安全。
風險之一:思想認識的風險。納稅籌劃必須在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完成,絕非不擇手段的偷稅、漏稅。納稅人如果對此認識不足,就很容易使其籌劃行為偏離正常的軌道,滑入偷稅漏稅的深淵。
風險之二:目標錯誤的風險。納稅人對于其籌劃目標的選擇,直接影響其籌劃的成果,并帶來一定的風險。納稅籌劃的正確目標是實現納稅人的整體利益最大化,并非單純地降低稅負。納稅人如果僅以降低稅負為唯一目標,則很可能出現稅負下降但企業整體利益亦因此而受損的短期效應,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需要。
風險之三:法規認識的風險。各種稅收法規是納稅人進行一切籌劃的根本準繩,我國屬于成文法系國家,各種稅收法規眾多,納稅人如果對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不夠熟悉或者在理解、把握方面有所偏差,則很可能使納稅人在無意之中觸犯法律。
風險之四:法規變動的風險。隨著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我國的稅收法規也隨之不斷地進行著調整和完善,由于納稅人對于國家法律的未來變動和發展很難預期,而納稅人在進行籌劃時一般都是根據現行的稅收法律所制定的,并且納稅籌劃方案的時間跨度也往往較長,這就為納稅籌劃的最終成果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風險之五:經濟變動的風險。我國很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往往都是針對于符合某些特定條件的納稅人所制定的,因此納稅人如果為了獲得某些稅收利益而選擇這些特定條件時,都會對其自身產生一定的約束,從而影響納稅人經營的靈活性,一旦市場環境等外部經濟條件發生變動,就可能導致納稅籌劃的失敗。
風險之六:執法認定的風險。無論納稅人如何進行納稅籌劃,其能否最終實現必然要取決于稅務執法部門的認可。而我國目前很多稅收法律規定得都比較粗放,導致稅務機關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征納雙方很可能因為對某一納稅籌劃方案的認定產生分歧,從而導致納稅籌劃風險的產生。
由此可見,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時產生的風險足以抵消納稅籌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納稅人必須盡力防范風險的發生,納稅人可以考慮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之一:樹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納稅籌劃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納稅人應當正視其存在的可能性,不能以為納稅籌劃方案是經過專業人士擬定的,就喪失對風險的警惕性。在保持高度警惕性的同時,納稅人還應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一套科學而快捷的納稅籌劃預警系統,這樣在納稅籌劃實施時,一旦出現風險就可以及時向納稅人發出警告。
措施之二:加強成本效益分析,確保成本費用最低。納稅人應當對納稅籌劃的各種成本進行深入分析,剔除不必要的費用支出,爭取在實現籌劃目標的前提下將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線上。不過納稅人在進行成本控制之時,要注意對其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除了可視的直接成本之外,不要忽視各種間接成本和隱性成本。
措施之三:堅持依法籌劃,切莫輕易逾越雷池。合法或者至少不違法,這是納稅籌劃的根本前提,因此納稅人一定要對我國現行的各種稅收法律法規進行充分而全面的了解,籌劃方案力爭符合國家的稅收政策的發展導向或調整意圖,以求更有效地降低籌劃風險。
措施之四:確認籌劃目標準確合理,實現利益最大化。納稅籌劃的終極目標是利益最大化,因此在進行納稅籌劃之時應注意避免短期行為,力爭從長遠發展考慮,與納稅人的整體經營戰略相結合,以實現納稅人整體發展的需要。
措施之五:保持適度靈活機動,提高籌劃方案的適用性。對于某些時間跨度比較大的籌劃方案,應注意保持籌劃的靈活性,因為我國的各種稅法正在不斷的調整之中,而且納稅人所處的經濟環境和市場條件也在不斷變化,過于剛性的籌劃方案會產生較大的籌劃風險,而較為靈活的籌劃方案則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和時間性,可以確保最終籌劃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納稅籌劃;納稅籌劃風險;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3-0132-02
一、中國企業納稅籌劃發展現狀
(一)納稅意識淡薄,觀念陳舊
中國企業納稅意識普遍淡薄,很少有企業愿意主動納稅,沒有意識到納稅的重要性和偷稅、漏稅的嚴重性。中國納稅籌劃起步較晚,公開納稅籌劃理論研究和實務運作從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才開始,納稅籌劃目前并沒有被中國企業普遍接受,許多企業不理解納稅籌劃的真正意義,認為納稅籌劃就是偷稅、漏稅,對納稅籌劃認識不夠全面。
(二)納稅籌劃目標不明確,只考慮眼前利益
國外理論與實踐都普遍認為,納稅籌劃應該實現三個目標:(1)降低納稅成本;(2)減少納稅風險;(3)實現財務目標;而中國企業進行納稅籌劃還僅僅停留在“少交稅”的低級水平,并沒有將納稅籌劃與企業的長遠發展,財務目標結合起來,納稅籌劃目標不明確,納稅籌劃被當做一個獨立的事項,缺乏整體性考慮,只考慮眼前利益。
(三)稅務制度不健全,市場化程度不高
由于納稅籌劃在中國起步較晚,因此缺少相關方面的人才,中國企業納稅籌劃還停留在低級水平。要進行納稅籌劃必須要有熟悉中國稅收制度和立法意圖的高素質的專門人才,但許多企業并不具備這一關鍵條件,只有通過成熟的中介機構稅務,才能有效地進行納稅籌劃,達到節稅的目的。
二、中國企業納稅籌劃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政策風險
總體看,政策風險可分為政策選擇風險和政策變化風險。在一個國家內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會促使地方政府開展激烈的稅收競爭,政策差異比較明顯,如果納稅人不把握好尺度也會加大政策選擇的風險。政策變化風險是指政策時效的不確定性。該種風險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在納稅籌劃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國家根據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對現有的政策作出調整所致。
(二)稅收執法風險
稅收執法風險是指具備稅收執法資格的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稅收管理職責過程中,未按照或者未完全按照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實施執法行為,為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法定職責,致使國家和稅收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依法應當承擔的行政和法律后果的情形。
(三)意識形態風險
納稅籌劃是一項具有度科學性、綜合性的經濟活動,要使納稅籌劃有效地進行需要籌劃人員全面地掌握和綜合地運用會計、稅法、財務以及投資等相關知識,并且在面臨籌劃方案的選擇,以及如何實施籌劃方案,完全取決于籌劃人的主觀判斷。如果籌劃人對財會、稅收業務不夠熟悉或理解存在偏差的話,就會導致納稅籌劃活動面臨風險。
(四)經營活動風險
納稅籌劃是對企業未來行為的一種預先安排,具有很強的計劃性和前瞻性,它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以一定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為載體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一旦籌劃方案付諸實施就會限制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鎖定效應”,約束企業的經營范圍、經營地點、經營期限等幾個某一方面的經營活動,從而影響著其余人經營活動本身的靈活性。這就使得企業預期經濟活動的變化對納稅籌劃的效益有較大的影響,有時還會直接導致納稅籌劃的失敗。
三、針對中國納稅籌劃面臨的風險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一)密切關注稅收政策的變化趨勢
準確理解和把握稅收政策是開展納稅籌劃、設計籌劃方案的基本前提,也是納稅籌劃的關鍵。但是,目前中國稅制建設還不完善,稅收政策層次多、數量大、變化快、掌握起來非常困難。針對這種情況,企業應該建立稅收信息資源庫,對適用的政策進行歸類、整理、存檔,并跟蹤政策變化,靈活運用。
(二)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
納稅籌劃方案是否合法的最終認定權掌握在主管稅務機關手中,為了取得稅務機關的認可和信任,避免產生誤會,防范稅務風險,企業應建立與稅務機關溝通的渠道,并維持其暢通無阻,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比如,在進行重大的納稅籌劃行動時,應主動向稅務機關咨詢相關的稅收法則,聽取來自稅務機關的意見和建議;在享受稅務優惠政策方面,如果屬于“球”政策要爭取省級稅務局、地方政府的支持,并積極創造條件盡量適用優惠政策,還要多與稅務人員溝通,盡量對相關問題作出有利的解釋。
(三)樹立正確、合法的風險意識
作為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不過,僅僅意識到風險的存在是遠遠不夠的,各相關企業還應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設備,建立一套科學、快捷、方便的納稅籌劃預警系統,對納稅籌劃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風險,立即向籌劃者或者經營者示警,并尋找風險產生的根源,使籌劃者或經營者能夠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制定有效的措施,及時遏制風險的發生。
(四)綜合衡量納稅籌劃方案
企業開展納稅籌劃工作時應綜合考慮,全面權衡,不能為籌劃而籌劃。應充分考慮企業的整體投資和經營戰略,遵從“企業價值最大化”原則,既不能局限于個別稅種,也不能僅僅著眼于節稅。如果有多種籌劃方案可供選擇,最優的方案應該是整體利益最大的方案,而非稅負最輕的方案。并且應該貫徹成本效益原則,充分考慮籌劃方案在實施過程中的相關管理成本。
四、結論
總體來講,納稅籌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納稅籌劃風險產生的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企業應在分析整體環境的情況下,運用經濟管理理論對各個相關方在征納中的主導性進行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對納稅籌劃時時監控與評價,盡早改進納稅籌劃方案,取得企業的最大收益。
參考文獻:
[1] 梁文濤.中國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現存問題與改進措施[J].管理論壇,2009,(6).
摘 要 企業在運用稅收政策開展納稅籌劃的過程中,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這種風險可能會伴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始終。稅務籌劃是企業理財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學合理的稅務籌劃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企業卻往往忽略稅務籌劃過程中的風險。本文從企業納稅籌劃的概念、納稅風險的分類、防范策略等幾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為我國企業的納稅籌劃行為有所啟迪。
關鍵詞 納稅籌劃 風險 防范
一、納稅籌劃涵義及特征
(一)納稅籌劃的概念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或其人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自覺地運用稅收、會計、法律、財務等綜合知識,采取合法合理或“非違法”的手段,以期降低稅收成本的經濟行為。從微觀意義上講,一方面要求正確履行納稅義務,不隱瞞計稅,也不無謂增計企業稅收負擔;另一方面要求納稅人通過對多種經營活動的選擇和不同納稅方案的比較,選擇最佳納稅方案,獲得稅收利益。納稅籌劃具有合法性、前瞻性、目的性、綜合性的特征。
(二)企業稅收籌劃的必要性
1.企業稅收籌劃是納稅人的權利。納稅人具有依法履行納稅的義務,同時也有稅收籌劃的權利。稅收籌劃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充分利用稅收法律法規和各種稅收優惠政策。
2.企業稅收籌劃是財務管理目標的要求。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是企業的目標之一。稅款作為一項費用,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稅務支出,就等于降低成本費用,從而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
3.企業稅收籌劃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自我意識和主體利益觀念日益加強。在企業的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情況下,稅負實際上是企業既得利益的流失。這就啟發和刺激了企業作為納稅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充分運用各種稅收政策,達到稅負最低的目的。
二、企業稅務籌劃風險的類型
(一)稅收政策風險
稅務籌劃是利用國家政策合理、合法的節稅,在此過程中,若國家政策發生了變化或者企業對稅收法律法規運用不合理,就可能導致稅務籌劃的結果偏離企業預期目標,由此產生的風險被稱為政策性風險。
(二)稅務行政執法偏差風險
在實踐中,稅務籌劃的“合法性”需要得到稅務行政部門的確認。在這一“確認”過程中,稅務行政執法可能出現偏差,為此企業可能要承擔稅務籌劃失敗的風險,這就是企業稅務籌劃行政執法風險。
(三)稅務籌劃的主觀性風險
納稅人的主觀判斷包括對稅收政策的認識與判斷、對稅務籌劃條件的認識與判斷等,納稅人的主觀判斷對稅務籌劃的成功與否有重要影響。
(四)外部經濟環境影響
企業納稅籌劃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復雜的外部經濟環境也是導致納稅籌劃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爭取稅收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這些外部因素在納稅籌劃時也不得不進行考慮。
三、納稅籌劃風險的防范策略
(一)樹立稅務籌劃風險意識
納稅籌劃的風險是無時不在的,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當然,僅僅意識到風險的存在是遠遠不夠的,各相關企業還應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設備,建立一套科學、快捷、方便的納稅籌劃預警系統,對納稅籌劃存在的潛在風險實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及時遏制風險的發生。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應盡力熟悉稅收法規的相關規定,認真掌握自身生產經營的相關信息,并將二者結合起來仔細研究,選擇既符合企業利益又遵循稅收法規規定的籌劃方案。
(二)規范納稅籌劃程序
企業應明確納稅籌劃的責任部門,由其統一協調納稅籌劃事宜。同時,規范納稅籌劃的流程,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比較結果――修正方案”程序規范操作,責任到人,落實到人。企業必須樹立依法納稅的理念,依法設立完整、規范的財務會計賬薄,為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基本依據。
(三)注重籌劃方案的綜合考慮
從根本上講,納稅籌劃歸結于企業財務管理的范疇,它的目標是由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一一企業價值最大化所決定的,所以納稅籌劃必須圍繞這一總體目標進行。應將其納入企業的整體投資和經營戰略,不能僅局限于個別稅種,也不能僅僅著眼于節稅。
(四)貫徹成本收益原則
納稅籌劃應遵循成本收益原則,既要考慮納稅籌劃的直接成本,還要在比較選擇中將納稅籌劃方案所放棄方案的可能收益作為機會成本加以考慮。只有當納稅籌劃方案的成本和損失之和小于所得的收益時,該項納稅籌劃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
(五)高企業稅務籌劃人員的素質
納稅籌劃是一種高層次的理財活動,不僅要求納稅籌劃主體具備法律、稅收、會計、財務、金融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統籌謀劃的能力,而且在目前我國稅制建設還不很完善,稅收政策變化較快的情況下,還必須具備對政策變化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測和防范的能力,因此要求納稅籌劃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必須采取各種途徑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的專業素質。
【關鍵詞】 企業戰略; 并購; 納稅籌劃
企業戰略是在對企業內、外環境全面分析、預測的基礎上,為適應未來的發展變化,求得長期生存與發展,企業就其整體的未來所作的長期性和決定性的謀劃,以創造和維持企業的競爭優勢。企業戰略是一個體系,包括三個層次:總體戰略、業務競爭戰略和職能戰略。
并購是實現企業戰略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增強企業競爭力最有效的策略或途徑。本文所指的企業并購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包括兼并、收購、合并。與內部擴展相比,一般情況下外部擴展的企業并購有成本低、速度快、實現協同效應等優點。
合理地運用國家稅收政策,進行并購的納稅籌劃,不但可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而且有助于企業并購方案的順利實施,從而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當前,在并購納稅籌劃的研究和實務操作中,往往出現納稅籌劃和企業戰略“兩層皮”甚至相背離的情形。站在企業并購總體的高度,稅收成本只是并購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不能只考慮稅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并購中其他非稅因素的變化,進而對企業整體利益產生影響。據此,筆者認為,必須運用戰略納稅籌劃的思維,科學地確定并購納稅籌劃的程序,合理使用納稅籌劃技巧,使并購納稅籌劃服從、服務、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文章從并購方的并購納稅籌劃程序和納稅籌劃技巧兩個方面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一、并購納稅籌劃程序
并購納稅籌劃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必須與企業戰略的制定與實施充分融合,以使企業戰略主導和指導戰略并購納稅籌劃,而并購納稅籌劃反過來支持和促進企業戰略的管理。企業戰略管理的一般程序和并購納稅籌劃的程序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圖1。
深入理解企業戰略管理的一般程序與并購納稅籌劃的程序及其關系,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確定企業戰略目標是戰略管理和并購納稅籌劃的基礎和前提
企業的戰略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內容:1.盈利能力;2.市場;3.生產率;4.產品;5.資金;6.生產;7.研究與開發;8.組織;9.人力資源;10.社會責任。一個企業并不一定在以上所有領域都規定目標,并且戰略目標也并不局限于以上十個方面。企業應根據自身及外部的實際情況,科學地確定戰略目標,再以戰略目標為指引,進一步實施戰略管理和戰略并購納稅籌劃。
(二)實現五個方面的協調
企業在進行戰略管理和并購納稅籌劃時,必須注意五個方面的協調。
1.確定并購納稅籌劃目標要與確定企業戰略目標相協調。
2.形成納稅籌劃方案與形成企業戰略方案相協調。
3.確定籌劃方案與確定企業戰略方案相協調。
4.實施納稅籌劃方案與實施企業戰略方案相協調。
5.監控納稅籌劃與監控企業戰略相協調。
(三)并購納稅籌劃方案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目標企業的選擇。首先,不同行業、地區的目標企業稅收政策不同,影響并購后的稅負;其次,目標企業標的不同影響并購過程中雙方稅負;最后,目標企業財務及經營狀況影響并購后稅負。
2.融資方式的選擇。融資方式的不同將影響融資成本及財務費用,進而形成并購后的稅負差異。
3.并購方式的選擇。本文所指的并購方式包括并購資金的支付方式和被并購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組織機構。并購時,資金支付方式和結構直接影響并購過程中的成本和稅負,而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組織機構的不同,影響并購后企業集團的整體稅負。
4.并購后企業整合方案的確定。企業整合包括業務整合、管理與文化整合、財務整合等,在并購后的整合環節,企業選擇的會計政策不同、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不同,以及業務整合、管理與文化整合等成本費用不同,并購后企業的業績也會不同,因而影響了企業集團的稅負。
二、并購納稅籌劃技巧
筆者認為,從納稅籌劃的實務操作來講,一定要有戰略納稅籌劃的思想,即要根據企業的整體戰略,進行長遠和系統性的納稅籌劃,科學地選用納稅籌劃技巧,以實現并購納稅籌劃目標和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當前,常用的并購納稅籌劃技巧有以下幾點:
(一)利用投資行業的不同進行并購納稅籌劃
同其他國家一樣,我國實行產業傾斜政策,國家為了優化產業結構,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投資給予相當多的稅收減免優惠。企業在并購前必須明確投資方向,結合稅收政策進行稅收籌劃。
如增值稅,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糧食、食用植物油等,實行13%的低稅率;對于出口貨物、銷售農業生產者的自產農產品、避孕藥品和用具等,實行零稅率或免稅。
如營業稅,根據行業的不同,分為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分別設定3%~20%的稅率。
如消費稅,根據消費稅稅目的不同,分為煙、酒及酒精、化妝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等14個稅目和更詳細的子稅目,規定了不同的稅率。
如企業所得稅,關于行業或經營項目的稅收優惠較多。企業從事蔬菜等的種植、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等項目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企業從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海水養殖、內陸養殖項目的所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企業經營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企業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或高新技術企業、創投企業所得等,實行免征或減征等多種方式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二)利用投資區域的不同進行并購納稅籌劃
近幾年我國為保證和促進企業的公平競爭,對相關稅收的區域優惠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區域稅收優惠基本取消,但利用投資區域的不同進行并購納稅籌劃仍然有一定的可行性。
如增值稅,《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設有兩個以上機構并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于銷售,移送環節視同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并購企業可以根據這一規定考慮以行政區域進行納稅籌劃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如企業所得稅,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對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中屬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決定減征或者免征。并購企業可以根據這一規定考慮納稅籌劃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利用不同的交易方式并結合融資方式進行并購納稅籌劃
企業并購可以通過多種交易方式實現,大致可以有以下分類:現金購買式、資產購買式、股票換購式、綜合證券購買式以及承擔債務式。
不同的并購類型適用不同的稅務處理方法,同時,不同的并購類型需用不同的融資方式來實現,企業在進行并購時,對并購企業來講,主要影響當期及以后各期的企業所得稅,應綜合各種情況進行納稅籌劃。筆者認為,應至少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交易費用對并購企業當期財務狀況的影響。
2.融資成本與費用對并購企業當期及以后各期財務狀況的影響。
3.并購企業當期及以后各期的財務狀況。
4.被并購企業當期及以后各期的財務狀況。
5.并購后企業整合的成本費用對并購企業當期及以后各期的財務狀況的影響,此處的整合,包括業務整合、管理與文化整合、財務整合等。
在充分考慮以上各因素及符合企業戰略的前提下,科學地進行納稅籌劃,從長遠上降低企業的稅負,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四)利用被并購企業并購后的不同組織形式,結合企業的虧損情況進行并購納稅籌劃
被并購企業的組織形式也是并購決策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幾種情況: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分公司(分支機構)。僅從稅收的角度來看,并購后企業的組織形式與組織機構將會影響到被并購企業的納稅人資格是否消滅,進而影響企業的整體納稅。因此,可利用被并購企業并購后的不同組織形式(包括組織機構)進行并購納稅籌劃。被并購企業到底采用何種組織形式(包括組織機構)對企業最有利,除應適應企業戰略要求外,還應至少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并購企業當期及以后各期的財務狀況。
2.被并購企業當期及以后各期的財務狀況。
3.不同組織形式(包括組織機構)下的管理成本、管理效率。
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利用企業的虧損進行企業所得稅籌劃。利用虧損彌補進行納稅籌劃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并購企業和被并購企業在并購當期及前期無虧損,并購企業和被并購企業在并購后各期有一方虧損。在這種情況下,被并購企業在并購后可能適合采用非法人機構的組織形式,如公司的分支機構。這樣總公司和分公司的當期盈虧互抵或虧損后期互相彌補,從而延期或減少企業所得稅。
第二,并購企業在并購當期有虧損或累計虧損,被并購企業在并購當期及前期無虧損。在這種情況下,被并購企業在并購后可能適合采用非法人機構的組織形式,如公司的分支機構。這樣總公司和分公司的當期盈虧互抵,從而延期或減少企業所得稅。
第三,并購企業在并購當期無虧損或累計虧損,被并購企業在并購當期及前期有虧損或累計虧損。在這種情況下,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的規定,企業重組同時符合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且不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等五個條件的,同時企業股東在企業合并發生時取得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于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或者企業合并屬于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對價的合并,被并購企業在并購后采用公司分支機構的形式,也可以實現虧損企業的部分虧損抵減盈利。
總之,企業并購納稅籌劃要注重決策的整體性和戰略性,在考慮企業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尋求減輕稅負與增加企業整體收益的均衡,使納稅籌劃在企業并購中起到真正的作用,以達到企業稅負的最小化和利潤的最大化,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 譚光榮.戰略稅收籌劃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7(第一版).
[2] 林松彬.企業并購納稅籌劃的作用點與實務分析[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0(5).
[3] 王豐存.企業并購的納稅籌劃探討[J].商業會計,2009(16).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DB/OL].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DB/OL].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6]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DB/OL].國家稅務總局網站,2009(4):30.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DB/OL].國家稅務總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