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5 16:28: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網絡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節點的網絡管理報文將和PGN、數據長度一起發送。網絡管理報文的類型都可以通過標志位來識別,此標志位是網絡管理CAN數據幀數據場的一部分。表3定義了網絡管理報文的基本參數。表4定義了網絡管理CAN數據幀的數據場的格式。以PD2014車型儀表為例,其網絡管理報文格式見表5。
2直接網絡管理策略
網絡管理策略規定了節點網絡管理報文的時序流程,其目的是建立和維護節點之間的聯系。網絡管理策略只是提供網絡的狀態信息,而不同狀態的控制方法由應用程序負責。網絡中各個節點狀態見表7,狀態之間的轉換關系見圖5。1)睡眠狀態當睡眠條件滿足時,節點需要進入睡眠狀態。通過對Ring報文中的:“Sleepindi-cation=1”和“Sleepacknowledge=1”來切換到睡眠狀態。睡眠協商通過以下步驟完成(圖6):①睡眠條件滿足后,下一個要發送的Ring報文中的位Sleepindication置1;②當Ring報文在邏輯環中傳遞一周,并且所有接收Ring報文中的位Sleepindication都被置1,那么最先發出Sleepindication=1Ring報文的節點發送Ring報文,并將位Sleepacknowledge置1;③所有接收到Sleepacknowledge=1的Ring報文的節點停止發送任何應用報文,所有節點進入到睡眠狀態,啟動定時器TWaitBusSleep,在TWaitBusSleep期間,沒有網絡啟動條件發生,當TWaitBusSleep后總線進入非激活狀態。2)網絡啟動每個節點的啟動順序都一樣,見圖7。圖7表示了節點A發生了本地喚醒之后的網絡啟動順序。①在tNwStartupLocal,A時間,節點A能夠接收數據。為了喚醒網絡上的其它節點,節點A發送激活報文。此喚醒報文開始了節點B和節點C的初始化。只要節點A沒有接收到其它節點的CAN協議應答,節點A的CAN控制器將重復發送激活報文(總線負載為100%),直到被別的節點應答。②在節點A第一次發送激活報文之后的tNwStartupRemote,B時間,節點B能接收應用報文。節點B接收激活報文,同時CAN控制器進行應答。節點A的CAN控制器停止重復發送激活報文。③節點C比節點B的啟動過程要慢。它沒有接收到節點A的激活報文,在節點A第一次發送的激活報文之后的tNwStartupRemote,C時間,節點C也可以接收應用報文。④節點B在tNwStartupRemote,B時間,節點C在tNwStartupRemote,C時間分別發送各自的激活報文,但是這些報文不影響網絡的啟動行為。⑤tNwActive,A時間之后,節點A從網絡啟動狀態轉移到網絡激活狀態。這是節點A最早可以發送應用報文的時間,因為至少在此時,所有的節點能夠接收應用報文。此時,節點A允許發送包含導致網絡喚醒的信號信息的應用報文。3)激活狀態在激活狀態下,節點主要在“邏輯環”中進行Ring報文的接收和發送。4)跛行狀態跛行狀態表明網絡通信存在故障。進入跛行狀態的前提條件:NM報文發送失?。辉赥Max時間內沒有收到有效的Ring報文。當以上情況的發生使得網絡管理計數器NMRx-count、NMTxcount的數值超過各自的閾值NNm-RxLimit、NNmTxLimit時,節點進入跛行狀態。跛行狀態下,節點以Terror周期地發送LimpHome報文,使得網絡上的所有節點仍然能夠監聽到它。接收到LimpHome報文的節點應更新自身網絡的LimpHome配置。當總線進入睡眠或接收到任意一條NM報文后,LimpHome狀態結束。
3PD2014車型CAN網絡管理測試
PD2014網絡管理測試主要包括:3輪臺架測試,2輪labcar集成測試,2輪在車測試,1輪EMC測試,4輪道路試驗。每輪測試包括間接網絡管理測試和直接網絡管理測試。間接網絡管理測試包括網絡啟動性能測試、網絡停止性能測試。直接網絡管理測試包括正常網絡管理通信測試、網絡喚醒和睡眠測試、電源電壓情況測試、網絡啟動測試、網絡關閉測試、跛行狀態下節點收發能力測試、網絡管理配置測試。下面以直接網絡管理中的睡眠測試為例,介紹網絡管理臺架測試的方法。1)測試設備筆記本電腦PC,CANcardXL(包含CANcab),插接件若干(DB9轉接頭、OBD-DB9轉接頭等),120Ω終端電阻(2個),可調電源。2)測試環境①如果待測節點未集成終端電阻,則電路需要連接圖8中“1”和“2”終端網絡;②如果待測節點集成了120Ω的終端電阻,則電路只需要連接圖8中“1”終端網絡。3)測試步驟①CANoe建立3個具備網絡管理功能的虛擬節點;②啟動CANoe,使虛擬節點在線;③本地事件觸發DUT通信;④CANoe監測總線報文,查看DUT是否和虛擬節點建立穩定邏輯環;⑤滿足DUT睡眠條件;⑥等待2000ms;⑦CANoe監測總線上的報文,查看DUT是否發送網絡管理報文將“SleepIndication”位置“1”。4)評價指標DUT發送SI置1的Ring報文。
4結論
為了更好地解決各個平臺之間的有效連接,微軟實現了web技術,這是一種跨平臺應用技術。它能夠有效地將異構平臺上不同服務和不同應用之間缺乏連通性的問題解決,所以從技術角度來分析,這是以XML為介質的服務技術。因為XML能夠提供一種公共語言,通過它就能夠促使各個應用程序在同一網絡上進行相互交換。所以,也可以說web服務技術是一種基于XML的技術,是完全以XML的Netconf協議所提出的服務技術,而這種技術的實現也為XML的網絡管理標準化的實現提供了條件。所以而后又有采用XML技術進行信息管理的,同樣是基于Netconf協議[1],并將web服務技術的實施架構引入其中,以便于更好地將下一代的綜合網絡化管理系統標準化加以實現。
2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應用——基于XML的網絡管理
現在有很多的管理結構都并不是基于XML協議而實現的,一般都采用的是SNMP構架。從短期目標分析可以得出,SNMP構架下的網絡管理系統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若采用基于XML的網絡管理系統加以應用,則能夠很好地將這些不足之處解決,還能夠實現其和SNMP之間的無縫集成。但是若從長遠分析來看,當前環境急需要實現一個能夠在被管網絡中,完全影響通網絡所有實體的基于XML的網絡管理構架,這能夠保證最好的效益。所以,基于XML的網絡管理就需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基于XML的管理者、基于XML的和XNL/SNMP網關、XML/non-SNMP的通用網關等。
3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應用——綜合網絡管理技術
現如今,基于XML的網絡管理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可,這很可能會被當成下一代網絡的主要管理技術主體。聯合web服務和Netconf綜合網絡管理技術能夠有效地對下一代網絡管理技術標準的管理平臺進行開發。該開發平臺引入了web服務的構架,同時又在Netconf協議基礎上,利用XML對信息管理加以描述,選擇XML當作數據建模的語言。首先從數據建模來分析,我們可以采用一個四層結構進行。上下兩層表示具體的對象,分別以標量對象和列對象表示,并且選擇不同的數據類型[2]。雖然期間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一些具體的數據結構還沒有來得及定義,也沒有對適應配置管理當中結構變化和屬性變化做出考慮。其次是實現網絡管理平臺。在確定了數據模型之后,就可以著手將基于web服務和Netconf的綜合網絡管理技術應用到下一代的網絡平臺上。我們可以將基本的管理過程分為三個步驟,分別是對Netconf請求文件的創建;對Netconf請求文件的發送;對Netconf請求文件的接收。在創建Netconf請求文件的時候,要首先在控制面擺上對管理設備所需要的網關進行選擇,然后在指定相關的信息,最后完成相關操作。單擊“SendMSC”按鍵,就可以將已經生成的Netconf請求文件發送出去,并請求報文。當發送成功以后,可以收到Netconf響應報文,這會在彈出來的Response窗口內顯示。
4結語
[關鍵詞]網絡第四媒體/媒介網絡媒體第二媒介時代“作為虛擬世界的網絡”
Abstract:InternethasahistoryofelevenyearssinceitisservedforthecommonpeopleinChina.Weshouldstudytheconceptionsdescribingthe“Internet”inahistoricview,discoverthecharacteristicsofdifferentphrasesreflectedbythoseconceptions,andeventuallyfindthenatureofInternet,andtheInternet’sculturalandsocialmeaningtowardthehumanbeing.ThenwecandevelopanewframeworkwhichissuitableforunderstandingtherelationbetweentheInternetandcommunicationorthetraditionalmedia,andthegrowthofitself.Myopinionisthatnetworkisactuallythevirtualworld,notthecommunicativemedia.
Keyword:network;thefourthmedia;networkmedia;thesecondmediaera;networkasavirtualworld
網絡是什么?十多年中有過許多回答。今天重提這個問題好像有些幼稚,但是事實并非已經清晰。首先聲明,我不是從工程技術的角度來探討網絡的本質,而是追問網絡的文化社會意義所在。似乎可以說,本文探索的是網絡對于“人”或“人類社會”來說是什么。網絡無疑已經對當今社會產生了深刻的重要的影響,它向前延伸的每個新進展,都使網絡在遠離起點的時候越來越需要人們反思它的社會本質。
一、網絡概念的變遷和網絡發展以及與此對應的人們認識的豐富和深化
網絡的概念表述,大致按時間的順序,出現了后面的概念。有的說網絡是“第五媒體”,是排在包括雜志在內的傳統媒體之后的。有的說網絡是“第四媒體”,是排在不包括雜志在內、在新聞傳播意義上的傳統媒體之后的。有的說網絡,只提“網絡媒體”,而回避了“網絡作為一個整體是什么”的問題。還有的說,網絡實際上是“信息平臺、虛擬空間和商業平臺”。有的說網絡開辟了“第二媒介時代”、“第二世界”。而今,更多的人干脆不追問“網絡是什么”,而只是用經驗和直覺來從傳統的框架來觀察網絡新媒體,如博客、維客、流媒體、網絡電視等等。
這些概念的變遷真實地表現了我國學者、研究者和業界對網絡認識的軌跡。從泛泛地談網絡是什么到具體地談論網絡的形態——“網絡媒體”、“新媒介”;從既成的大眾傳播媒體的框架“內部”來理解網絡到從更大框架——與傳統社會、傳統媒介時代對立的大視角——來理解網絡;從具體的媒介形態的遞進和演化上升到能夠意識到媒介代際的更迭;從試圖研究網絡的本質到暫時放棄本質等待網絡自身發展成熟后解答。這個軌跡明顯地體現出人們對網絡研究的深入,也從側面折射著網絡自身的成長。
二、網絡的本質在爭議和反復中漸漸顯露
如今網絡已走過童年期,童年期的網絡遠未成形,甚至看不出輪廓,人們只能根據有限的、暫時的現象近于臆測網絡的本質。今天的網絡展現出成熟期的某些特征,表現為:網絡發展從早期的直線上升到現在的平穩上升,無論是網絡用戶,還是網絡的技術的原創推出,都展現了同樣的趨勢。網絡用戶告別了此前的瘋狂的增長,而原創性的技術也放緩了研發的腳步了?!叭齻€月一年”的“互聯網年”節奏[1]和“光纖定律”[2]已經成為一個沉入歷史的輝煌記憶。這些現象都證明這個網絡的本質已經漸漸浮出水面。我們知道每個新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成熟期,也就是形態和屬性基本“定型”的時期,甚至是“類型化”的時期。這就是我們追問網絡本質的根據,這是一個網絡相對定型可以理解的時期。
不懂得歷史,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是誰。同樣,不知道網絡在歷史上出現的概念和理解,我們也無法直接推斷網絡的本質,從源流開始梳理,我們不僅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本質,而且能夠更準確地把握不同時期的網絡研究,懂得它的價值和意義,明了它的缺點和局限。下面對歷史的角度對網絡的概念進行梳理:
(一)把網絡看成是“媒體形態的一種”的階段
“網絡是什么”的問題最早是用“網絡與媒體的關系”的方式提出來的。這是因為媒體尤其是大眾傳播媒體關系到人類“最重要的精神交往”。人們最渴望理解的是,網絡對于當今時代“最重要的精神交往”——大眾媒體有何種影響的問題。研究者首先把網絡看成是媒體形態的一種,把網絡看成是傳統社會中大眾傳播系統中的一個媒介形態。這種理解很顯然無法容納網絡中表現出來的如此之多的異質的、非大眾傳媒的特點和屬性。把不同的東西混淆到一起,顯然是牽強而缺乏說服力的。這個思路無法真正解決網絡的定位問題,更無法達到對網絡本質的思考。
作為“媒體形態的一種”,先后出現了“第五媒體”、“第四媒體”或“第四媒介”的概念。具體考察,從時間序列上說,網絡不是“第五媒體”,更不是“第四媒體”或“第四媒介”,這點已有公認;從承載內容的性質和符號載體上說,網絡也不是“第五媒體”、“第四媒體”或“第四媒介”。理解后一點有些復雜,我想從“媒介的特質”和“傳播的意義”兩個角度來說明。
首先從“媒介的特質”的角度考察。我們知道,信息的載體是符號,符號傳播是媒介的形式的本質。新聞意義上的大眾媒體,包括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媒體。他們的最大特質是各自擁有獨特的符號系統。報紙主要靠文字;廣播主要靠音響;電視靠以影像、聲響為主,文字為輔。獨特的符號系統,是識別三大傳統媒體的基本依據。而網絡的符號仍然是文字、聲音和影像,只是綜合利用,并沒有創造出新的傳播符號。
然后,從“傳播的意義”的角度做考察。傳播的內容是新聞、神話傳說還是歷史知識也是媒體定位的標志?!叭竺襟w”都是在“新聞的意義”上談的。所謂在新聞的意義上,是指他們都以新聞為本位,為重要任務。而網絡顯然是信息的集散地,它包含了不同的形態組成,如“網絡媒體”、電子公告、實時聊天、電子郵件等等。他們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旨趣,從總體上網絡傳播是“大雜燴”,并沒有形成對新聞的重點強調。
以上分析看出,把網絡從“媒體”或“媒介”的角度,進行傳統或習慣意義上的排名歸隊,無論是“第五媒體”、“第四媒體”或“第四媒介”,都是不妥當的。
(二)把網絡的討論分解到“網絡具體形態——網絡媒體”的討論的階段
網絡與媒體關系探討的突破,就是把“網絡媒體”的概念從宏觀抽象的網絡的大概念中抽取出來,而從網絡的一個形態組成來考察,單兵直入的討論獲得了成果。
“網絡媒體”的提法,就是在這個認識背景下升溫的。2000年后代替“第四媒體”的概念,“網絡媒體”成為人們討論網絡時的主要探討對象。[3]“網絡媒體”的界定有很多困難。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是在網絡傳統新聞網站媒體和商業網站媒體,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他們具有某些大眾傳播媒體特征,具有“準大眾傳播媒體”的特性,因為龐大的網民規模支持著網頁的瀏覽率。當然“按照傳播學的定義,一種媒介使用人數達到全國人口的1/5,即可被稱之為大眾媒介”。[4]所以即使目前的有著龐大的受眾群,也不能斷言它已經成為大眾傳媒;但是根據互連網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肯定“網絡媒體”成為大眾傳媒是未來的必然。這個階段的探討進入了網絡的具體形態組成,討論因為具體化而更為集中,對象的特性也更為清晰,“網絡媒體”概念的出現表明人們對網絡的認識開始深化。
“網絡媒體”的概念回答了上面的疑問:網絡作為整體不是媒體,但網絡的組成部分“網絡媒體”是媒體;我們可以暫時擱置是“第幾媒體”的爭論,至少從“網絡媒體”概念中,我們長期感覺到的網絡具有的“大眾傳播”的性質終于落到了實處,而不必忍受這樣的困惑:一方面強烈感覺網絡的大眾傳播媒體的屬性和特點,一方面卻清楚地察覺到網絡與傳統大眾傳播媒體的巨大差異。這兩個感覺形成了一個在傳統認識框架里解決不了的悖論。“網絡媒體”概念破解了這個難題。
“網絡媒體”回應了此前我們關于網絡是“第幾媒體”,是不是媒體的討論;同時網絡與“網絡媒體”的不同,也暗示和提醒了研究“網絡是什么”的復雜和困難。
(三)“網絡媒體”不過是傳統媒體在網絡空間的“延伸”
進一步的追問是,“‘網絡媒體’究竟是什么樣的媒體”?具體化這個追問,我們需要搞清楚“網絡媒體”有哪些特點和意義。它與傳統媒體有怎樣的不同?是本質意義上的不同還是表面的差異?前面擱置的問題再次提出,它與傳統的三大媒體是什么關系?網絡媒體是一個突然侵入的不速之客,還是一個和睦友好的鄰居?是一個熟悉的同類還是一個陌生的異類?
從媒介符號來說,傳統媒體各有自己獨特的符號語言系統;而網絡媒體沒有?!熬W絡媒體”的新聞載體仍然是傳統媒體的符號語言系統,包括文字、聲音和影像。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媒體”似乎并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異類,而是一個似曾相識的鄰居?!熬W絡媒體”并不具有本質意義的特殊性,更多地是傳統媒體在網絡空間的“模仿”和重新組合。
從內容上說,無論是網絡傳統新聞媒體網站,還是商業網站的新聞傳播,都是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的“延伸”。新聞網站從內容到形式,極大程度地依賴著傳統媒體的資源。商業網站在主要意義上也只是傳統媒體新聞的重新組合,而非本質意義上的顛覆或反叛。
所以,把“網絡媒體”理解為傳統媒體在網絡空間的“發展延伸”,是一種合理的邏輯。網絡媒體是延伸,而不是創新;是熟悉的再造,而不是陌生的闖入;是文明的變遷,而不是文明的斷裂或者重生。
(四)把網絡看成是“信息平臺、商業平臺和虛擬空間”的階段
這個階段,人們看到了網絡的不同功能取向和復雜的性質。正像“網絡媒體”概念的提出一樣,“信息平臺、商業平臺和虛擬空間”這個表述同樣表達了人們分門別類研究的努力。既然整體的認識很難達到,我們不如分別表述這個復雜的對象。“網絡媒體”概念是對網絡組成形態的個別研究,而“信息平臺、商業平臺和虛擬空間”的提法則是對網絡功能的總體上的分類研究,前者是微觀的,后者是宏觀的。這些認識終于深化和豐富了人們對網絡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機械地為網絡做一個定義。
同時,“信息平臺、商業平臺和虛擬空間”這個表述的意義還在于,超越了“媒體”的說法。這個提法能夠從更宏觀的層面認識網絡的社會本質,為未來更準確地理解網絡提供了一個臺階。但是,我們不能停留在一個分類的視角,如果網絡什么都是,那么也什么都不是。我們仍然需要一個更本質的概括。
(五)網絡就是虛擬世界
具體的、分類的角度看問題解決了許多基礎性的問題,那么我們來從宏觀的角度考慮問題。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相互映照,那么“網絡媒體”的母體網絡呢?網絡的對照物是什么呢?找到網絡的對照物和聯系,我們似乎也就可以找到“網絡是什么”的答案。這個思路接近馬克思探究“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質是什么”的思路,馬克思如此定義:“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系”。[5]
經由關系、聯系來解釋本質,是一個合理的路徑。由此知道,“網絡是什么”,當然也可以從網絡與對照物和網絡的全部聯系中,認識網絡的位置、特點和作用,那么“網絡是什么”的問題也就得到一條清晰的出路。
“網絡是什么”的長期爭論展現了研究對象自身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其復雜表現為網絡上形態眾多,作用和影響各異;其多變性表現為網絡上原創技術出現周期很短,網絡組成部分新成員不斷增加,新功能不斷開發,原有的形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以前的研究思路就在這里出現了問題:我們長期從“網絡和媒體”的角度來試圖認識網絡的本質。結果證明不成功。我們在探討“網絡是不是媒體,是第幾媒體”的時候,長期糾纏不清,認識混亂。我們把“網絡是不是媒體”這個問題拋開,跳出這個狹隘的怪圈,直接討論網絡對于人意味著什么?
用信息流的觀點來看待網絡可能更能接近網絡的本質。信息總是從一地流向另一地,信息的復雜流動,也可稱為精神交往,成為信息時代的非常重要的內容。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就是一個推動信息流動的計劃。所以,如果把信息比喻為乘客;那么網絡上的形態組成,如“網絡媒體”、電子公告等就是在道路上奔跑的汽車;網絡就是道路。三者的關系就是“乘客、汽車和道路”的關系。同樣,我們觀察另一個系統,信息依然是乘客;各種形態的傳統媒體是在道路奔跑的汽車,比如報紙、廣播、電視等;現實世界可比喻為道路。那么我們面前有兩條道路,道路奔跑著形態不同的汽車,汽車里坐著乘客。
這個比喻的意義在于,把網絡和現實世界看作是同等的存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相對存在,互相作用和影響。那么,網絡能夠承擔這樣大的比喻么?網絡有資格成長為足以與現實相對而存在的“第二世界”么?
從歷史上看,李普曼提出了“擬態環境”的概念,日本學者藤竹曉提出“信息環境的環境化”的概念,[6]這些概念都傳達出這樣的含義:在一個走向信息社會的時代里,大眾傳播媒體營造的信息空間,已經構成了一個區別于現實環境的“第二環境”,也即“信息環境”、“擬態環境”,盡管當時這個環境還沒有足夠完整、真實和獨立。而在今天,這個“信息環境”、“擬態環境”在網絡的催生下已經相當成熟,甚至形成了夏學鑾使用的“網絡社會”[7],開辟了馬克·波斯特提出的“第二媒介時代”[8],發展出一個張允若提出的“第二世界”。[9]那么我們將面對著劉建明提出的“雙重存在”的“社會”(即領土意義上的國家社會和超級信息和觀念全球化的社會)。[10]
我們深知,網絡在傳播技術方面的優勢遠勝傳統大眾媒體,它對“信息環境”、“擬態環境”的構成起到更為巨大的作用。社會演變的信息化,信息傳遞的網絡化,這兩個趨勢就決定了未來的時代是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對立而存在。既相互滲透,又相互聯結和影響。
如果從世界的角度來理解,那么此前的“道路和汽車”的比喻,可以置換為比喻為“大地和房子”的比喻。那么顯然存在著兩種“大地和房子”,現實大地上建造著現實中的傳統媒體形態;虛擬大地上建造著虛擬中的網絡媒體形態。在本質上,虛擬大地不是“上帝之城”,只是現實大地的一個變形的折射;同樣在本質上,網絡媒體形態不是“創新”的產物,而是傳統媒體形態在虛擬大地上的折射,也是延伸。
這個比喻超過了傳播的意義,而是建造了一個“精神交往”的世界。如果說,傳播畢竟強調的是信息的流動和疏離個體的連接;那么“世界”的概念顯然要大得多,它包含了駐留和傳播,固守和變遷,穩定的秩序與流動的革命或者改良等等。
最后筆者的觀點水到渠成,“作為虛擬世界的網絡”超過了“作為傳播媒介的網絡”,更充分而且有說服力地解決目前網絡理論解釋中遭遇到的困惑和糾纏,也是我們對網絡本質認識發展的新階段。
[參考書目]:
[1]方興東:《“網絡社會化”新時代的來臨》,參見陳衛星主編:《網絡新聞和社會發展》,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
[2]閔大洪:《網絡傳播研究亟待加強》,載《新聞與傳播研究》2000年第1期
[3]閔大洪:《網絡媒體定義與中國網絡媒體生態環境》,參見鄧炘炘李興國主編:《網絡傳播與新聞媒體》,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
[4]杜駿飛:《網絡新聞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5]《精神交往論——馬克思恩格斯的傳播觀》,陳力丹,第1版,北京,開明出版社,1993年8月
[6]郭慶光:《傳播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7]彭蘭:《網絡傳播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8][美]馬克·波斯特著范靜嘩譯:《第二媒介時代》,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脈沖壓縮。
采用脈沖壓縮技術的就是通過發射信號在總功率不變的條件下兼顧高的距離分辨率將時域加寬降低其峰值功率。因加寬了其時域對于電子偵察系統就難以實現對捕獲信號線性匹配和相位匹配,增加信號抗干擾能力和反偵察能力。
2)空間選擇。
對于接收系統的抗干擾就是要盡量避免被敵方偵察到和干擾,以便能更好地發揮設備的性能。讓敵方的干擾信號進入我方接收設備的機會減少,發射天線的波束控制就是實現一個空間濾波,就是只有當信號在濾波通道內才可接收,而以外就會被濾除掉。天線旁瓣抑制技術就是空間濾波的主要環節,因現代的干擾信號發射功率都比較大,甚至超過了有用信號的強度,主瓣抑制掉的信號多會從天線旁瓣進行接收。采用多天線接收,主輔相成,利用調節輔助天線的幅度、相位和增益等指標,從而對有源干擾進行歸零,達到抗干擾目的。
3)調頻技術。
頻率捷變一般指輻射源發射的信號載頻在可預見或隨機的方式下進行頻率跳變,使得信號難以干擾。發射信號、本振信號、相位信號同時進行變化且保持關系穩定的全相參輻射源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干擾技術。
2網絡化管理
抗干擾技術有很多種,為實現對特定的信號最有效的抗干擾,從輻射源的發射到我方系統的接收都應有相應、有效的管理。數據鏈網絡控制站就是一種網絡控制的核心。
1)網絡規劃。
為實現給定參與單元預計完成的工作下,設計出數據鏈網絡鏈接平臺,使所有單元可通過其進行相互通信。該網絡在滿足系統電磁兼容條件下盡量完成傳輸量化和鏈接性要求。在約束條件多的情況下,進行網絡的規劃是網絡管理的關鍵,所以設計網絡拓撲使得其可靠性最大已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
2)網絡工作狀態。
對于多種性質的干擾一般都會有相應的抗干擾技術,所以如何有效的完成相應的對策確保網路調控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必須監視網絡運行情況,其有多種管理,功能管理:對敵方干擾信號進行屬性分辨,調控有源系統進行抗干擾的調試控制。故障管理:對網絡中出現的故障現象進行判斷、定位、診斷等。性能管理:分析評價任務完成的效果,規劃改善系統性能。
3)網絡運行管理。
對抗干擾數據資源通過網絡運行管理,可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率。不同的戰場擁有不同的數據資源、不同的網絡結構和特征。其網絡運行管理也是根據不同的環境進行不同調控,對于敵方各種輻射源干擾,我方將通過網絡系統程序調用相應的抗干擾方案進行應對。網絡工作站帶有多功能顯示器負責監視各個網絡終端的工作完成狀況,管理和調控每個數字終端的工作。如發現檢測出一些妨礙相關作戰的問題,數據系統自動提醒操作者是什么問題和潛在問題,并自動記錄用于以后排故或進行分析。
4)網絡控制與設計。
網絡管理的核心就是要保證各個設備都能有效的工作,如果一臺設備無法識別終端命令,找不到地址,那么其相關的設備也會癱瘓,不能傳送信息。設備與設備之間良好的傳輸,保證信息的完整、準確地交換戰術數據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因此網絡控制終端站的系統控制單元必須是所有系統中最為先進的,與其他系統的通信狀況也是最佳的。其在接收位置上也應能夠直接接收剛入網的任何一個設備的屬性信息。根據定義與環境的考慮,在滿足各個設備電磁兼容的條件下,在設計網絡時應進行系統的部署,好的網絡控制是離不開健全的網絡規劃的,規劃最先要根據我方的數據屬性進行編制,不同的輻射源信號應給與相應的抗干擾方案,其次考慮客觀環境的影響,如網絡平臺數量、任務管理、活動區域、入網設備、網密要求、網絡容量分配等等,使得網絡最終能夠滿足作戰需求的傳輸容量和終端與終端的連通性。
3總結
1控制系統后臺
完成各種接入業務的數據處理并把處理好的數據以圖文、報表的方式傳輸給顯示器,設在地表核心機房。
2核心層
提供網絡節點之間的最佳傳輸通道,主要設備:2臺M8416E核心交換機設備,設在地表核心機房。
3匯聚層
提供基于策略的連接控制,主要設備:3臺M8012-T匯聚交換機設備。
4接入層
提供用戶接入網絡的通道,主要設備:OLT、分光器、ONU等。根據本期工程業務需求位置布置特點以及按井下生產關系和地理位置構成物理和邏輯環型網絡結構,將所有項目業務通過IP千兆數據自愈環系統連接為一個統一的管理網絡,最終并接入金川集團二礦區中心調度集控室,形成礦井通信系統監控系統。主斜坡道交通指揮系統經ONU、分光器、OLT接入主斜坡道口的匯聚交換機,可以經過光纖環網與后臺服務器進行數據交換。電源將統一采用220VUPS不間斷交流電源供電,根據最終的負荷功率設計電池滿足后備時間2小時,以保證供電的可靠性。
二、井下IP千兆數據自愈環系統組成
1概述
技術主要采用IP千兆保護環+EPON+RFID等目前最先進通信全業務融合技術進行設計,采用多系統共用千兆環網交換機和主干光纜的方法,實現EPON技術的使用與無線定位系統的融合。
2井下IP千兆數據自愈環網系統
選取二礦區中心機房、主斜坡道口刷卡室、1150m水平搶險器材硐室、1000m水平4#配電站、1672m平硐口5個地方做為主通訊承載環網的業務匯聚節點,各設置1臺匯聚交換機,中心機房設置2臺核心交換設備(A主、B備)和網絡管理綜合服務器,通過專業AP后臺網管系統對AP數據流量、信號強度、網絡連接測試和業務進行監控及管理。通過千兆交換設備將EPON的IP數據和無線BTS的2M數據上傳到二礦中心機房,并承載到上層移動基站。采用環形組網方式,確保在單點設備故障或光纖局部斷開等情況下,網絡能夠繼續運行,IP千兆數據自愈環網拓撲結構。主干光纜敷設線路:中心機房(礦辦公樓)—-1672m平硐——西副井井筒—1150m中段——FA1"風井——1000m中段——主斜坡道—中心機房(礦辦公樓),豎井主干光纜采用48芯鋼絲重鎧光纜,平巷主干光纜采用48芯型輕鎧光纜。分層拉遠光纜按12芯及24芯布放,為便于分纖,均采用普通散纖型輕鎧光纜。
三、井下GSM無線語音覆蓋系統
該設計將對主斜坡道、1150m中段和1000m中段(覆蓋面可延伸到分段道口)和1672m平硐進行GSM語音網絡覆蓋。系統由BTS(基站)、REC(射頻拉遠近端設備)、RE(射頻拉遠遠端設備)等設備構成,再通過耦合器,功分器,電纜和巷道內無源分布天線將信號源分布于礦井主要區域,完成GSM語音信號覆蓋。主要設備布放如下:
(1)基站BTS傳輸設備3臺、射頻拉遠近端設備REC共5個,分別設置在主斜坡道口刷卡室2個,1150m水平搶險器材硐室2個,1000m水平4#配電站1個。
(2)井下射頻拉遠遠端設備共24個,其中主斜坡道7個、1672m平硐1個、1150m水平面9個,1000m水平面5個,冗余備用2個。
(3)巷道內無源分布天線共105個,其中主斜坡道22個、1672m平硐4個、1150m水平面45個,1000m水平面27個,冗余備用4個。
四、井下人員車輛定位管理系統
在二礦辦公樓二樓中心機房分別設置一臺數據庫服務器、人員/車輛定位系統服務器和車輛調度系統服務器,在二礦、汽車運輸分公司和礦山工程公司調度室設置從站終端。同時在二礦調度室設置拼接大屏幕,1672m平硐入口設置LED大屏幕,用來集中顯示查詢井下人員/車輛信息(如:人員/車輛身份信息,定位信息,時間戳信息)。終端數據采集及定位采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CAN總線設備技術和光纖環網OLT和ONU設備等網絡通訊技術。在主斜坡道(人員“讀頭”32個、車輛“讀頭”26個)、1150m中段(人員“讀頭”37個)和1000m中段(人員“讀頭”36個)和1672m平硐設置人員“讀頭”4個(一種射頻信號讀卡器)。所有下井人員(包括司機)都配置一張人員射頻定位信息卡(約4500張),同時車輛采取固定一張人員定位卡的方式。為了在主坡道實現車輛的行車指示和車輛調度,在每個車輛會讓段兩端安裝車輛定位器和車輛“讀頭”(專門為讀取行進中的車輛,),每臺車輛配置帶行駛指示燈的車載終端(約250個)。當人員/車輛經過“讀頭”時,射頻信號讀卡器將收發信號通過網絡傳送給地面調度和相應人員,當遇到緊急情況發生時,人員還可啟動射頻定位信息卡上的緊急呼救按鈕,發出求救信號,指示救援人員及時營救。所有設備的初步布置位置可詳見附件:人員/車輛定位系統設備布置圖。
來自外部的攻擊
1)計算機病毒攻擊。計算機病毒是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具有復制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目前,計算機病毒已經成為不少黑客入侵的先導,是網絡安全的重大隱患。計算機病毒可能攻擊系統數據區,如磁盤主引導扇區、磁盤分區表等,使電腦無法進入系統或硬盤不能讀取;還可能攻擊文件數據區,對文件進行改名、替換、刪除等操作,如果重要數據丟失和被破壞,將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2)黑客攻擊。黑客最早是指那些喜歡通過網絡入侵其他人電腦搞惡作劇的電腦高手的稱呼,沒有貶義。但現在不少黑客更多出于經濟利益考慮,利用網絡安全漏洞,通過編寫病毒文件或腳本來出售或親自入侵其他電腦,盜取用戶信息,插入廣告,改變瀏覽器主頁等方式牟利,這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犯罪行為。
3)間諜軟件攻擊。顧名思義,間諜軟件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在用戶電腦上安裝后門、收集信息。間諜軟件可能利用用戶電腦的系統資源,或在網絡上散播用戶的隱私、敏感信息等,盡干些損人利己的事情。
網絡安全管理漏洞
1)網絡詐騙。利用電子郵件、虛假信息和“釣魚”網站等誘騙用戶泄露自己的銀行卡號、賬戶名及密碼、社保編號等信息,或者利用假造的購物網站行騙,使人落入圈套,造成經濟損失。
2)泄密損失。由于用戶缺乏安全意識,密碼、口令過于簡單易被破解;或保密意識不強,隨意泄露密碼等造成網絡安全隱患。另有些人“”,利用掌握公司企業電腦網絡密碼口令的權利故意泄密,以謀取個人私利。
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對策
1網絡安全策略
應對網絡安全問題的策略目前主要有:物理安全策略、訪問控制策略、數據加密策略和安全管理策略幾個方面。只有綜合采用各種安全策略并加強安全防范意識,才能有效應對網絡安全問題。
2物理安全策略
對網絡關鍵設備,如網絡服務器、大型計算機等執行嚴格的網絡安全制度,防止人為破壞、搭線攻擊和受到自然災害影響;嚴格控制使用權限;采取防輻射、防火、防盜措施;使用UPS電源等。對單位的移動存儲設備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進行妥善保管;安裝安全防護軟件,防止因遺失而損失重要數據。
3控制訪問策略
1)安裝防火墻。防火墻既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軟件。防火墻可以在內外網之間建立網關,過濾數據包,限制訪問權限,是網絡安全的重要保障。但防火墻不能控制網絡內部的信息傳輸安全,故還需要其他安全保障技術。
2)入網訪問控制。作為網絡安全保護的第一道屏障,限制非法用戶登錄服務器,控制準許用戶訪問有限的資源。入網訪問控制是通過驗證用戶名、口令、檢查賬戶限制等實現的。
3)其他訪問控制策略。如網絡的權限控制、網絡服務器安全控制、目錄級安全限制、屬性級安全控制、網絡監測、端口和結點控制等。
4數據加密策略
數據加密就是使用加密算法使信息被截取后不能輕易得到真實的數據。企業在傳送重要數據時要使用密文傳送,即加密后變成亂碼,接收方收到后再解密還原為可識別的數據。
5安全管理策略
網絡安全管理策略是通過規章制度保證網絡安全,其策略包括:確定安全管理的等級和范圍;制定網絡操作規程和出入機房管理制度;制定網絡系統維護和應急措施等。
6其他有效的網絡安全措施
1)病毒和漏洞掃描。采用防毒軟件定期掃描是防范病毒簡單有效的方法,防毒軟件需要經常更新病毒特征文件,以防范最新品種的病毒。防毒軟件掃描病毒時一般執行一個獨立進程,對發現的病毒進行清除或隔離。漏洞掃描是檢查系統是否存在漏洞,有漏洞存在就要進行修復,一般是安裝補丁程序。
2)入侵檢測技術。入侵檢測技術是識別并報告系統中存在非法入侵或異?,F象的技術。入侵檢測技術主要基于特征和異常活動現象,核心是將收集到的網絡、系統的相關數據及用戶活動行為等信息進行分析,識別非法入侵和異常情況。
3)數據備份。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系統隨時都有可能因各種原因發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數據備份是保證系統安全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舉措。當出現嚴重的問題時,還原數據可能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備份數據應通過網絡將重要數據備份到遠程客戶機上。
4)數字簽名。數字簽名不是直接加密原文,而是發送者通過私鑰加密摘要,接收方使用公鑰解密被加密的摘要。數字簽名機制目的在于鑒別發送者文件的真偽,防止接收偽造、冒充或篡改的文件,同時也防止發送者抵賴行為。
1.1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指不是因計算機網絡的自身問題出現網絡破壞,它是指人為的惡意破壞。如黑客盜取信息、木馬病毒的入侵等,這兩類是引發網絡安全問題最常見的因素。計算機不斷更新與發展使得計算機安全防范的技術已經遠遠的落后于網絡發展的步伐。因而,在計算機內潛伏著大量隱蔽性較好的病毒,這些病毒隨時都能夠對計算機網絡造成威脅,嚴重的甚至會使得整個網絡系統崩潰。網絡病毒是主要是通過各種瀏覽途徑進行傳播,如,瀏覽安全未知的網頁和打開陌生人的郵件,或是在計算機上安裝軟件時對安裝軟件的安全性沒有考慮。這些外界原因都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網絡安全問題的出現。
1.2網絡系統
對計算機的網絡系統來說,作為開放的系統本身就存在很多漏洞,如何整個網絡系統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任何人都有可能進入到網頁,這會導致企業或是個人的隱私信息泄漏,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并且軟件的設計人員按照一定的定向思維的邏輯對計算機進行編程的活動,不可避免的會造成一定的缺陷。甚至還有部分軟件設計后門,便于編程人員操作,這些都會導致網絡安全出現一定的隱患。
1.3網絡管理人員
管理者在使用IP地址不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有效的管理,它往往會造成網絡的堵塞。另外有部分管理者不重視訪問的設計權限,有的部門用戶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在使用計算機的時候,不注重對防范措施的防護,而且瀏覽任意網頁,對自己的保密文件也不重視保密措施,并且計算機在運行中出現了漏洞與安全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從而產生各種網絡問題的出現。
2計算機的網絡管理
2.1計算機網絡的故障管理
職業中專使用計算機的網絡技術過程中,都需要一個穩定的計算機網絡。當某個網絡的零部件出現問題時,需要管理管理系統能夠迅速的查處故障源將故障迅速的排除。一般來講,故障管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為檢測故障、隔離故障和糾正故障三個方面。三種故障屬于三個類型的故障,故障檢測主要是對網絡零部件的檢測為依據,而對于嚴重的故障來說,需要進行報警,及時向網絡管理操作員發送通知。網絡管理的應用應該以故障信息為依據,來實施處理,如遇到較為復雜的網絡故障時,網絡管理系統應該通過一系列的診斷測試來對故障的原因進行辨別與分析。
2.2計算機網絡的配置管理
網絡配置管理主要使用通過對網絡的配置,來實現提供網絡服務。配置管理具備一個網絡對象的必須的功能,其管理實施的目的在意實現網絡性能或是某個特定功能的優化,并且網絡配置管理是集定義、控制和監控于一體的管理形式。
3計算機網絡管理及安全技術的特點與問題
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也在飛速的發展,但由于管理方面的失誤造成了計算機的網絡管理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的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以職業中專計算機網絡管理的安全技術的特點與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3.1計算機網絡管理及安全技術的特點
計算機的網絡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信息管理,其較為明顯的特點分別為開放性、智能性和互動性。這些特點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計算機網絡內的資源可以在共享的基礎上使得信息得到及時的處理,從而使得實時的信息可以得到及時的交流與溝通。
3.2當前計算機網絡管理與安全技術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的網絡管理方為了方便自身的管理,往往會將大量的信息投放到網上,并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不會對信行更新和刪除,久而久之會使得網上出現許多無用的信息。這些無用的信息給計算機網絡用戶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當查詢相關的信息與網頁時,還應該將一些無用的甚至是過時的信息閱讀篩選,從而給用戶的工作帶來不便,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及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計算機網絡管理及安全技術出現的問題中還會出現一些問題,其計算機網絡數據及文件信息在處理和分析時,如果在該時間內出現網絡系統故障都會對網絡信息的安全產生嚴重的后果。計算機的網絡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如果出現故障輕者會使得計算機網絡中存儲的數據和資源,嚴重者會使得整個計算機的網絡系統出現癱瘓,因而這種破壞會波及到計算機的網絡管理。計算機網絡中存儲著用戶重要的信息及文件,如果遇到故障,其安全性也受到威脅。對于重要的信息而言,很可能被盜取,從而使得管理無法正常繼續的進行。
4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應用
4.1試論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應用措施
4.1.1進行維護
對于計算機網絡管理者來說,還應該在日常的管理中注意一些工作的細節,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問題。其目的能夠確保系統的安全穩定,可以防范各種計算機的安全隱患問題。針對出現的安全問題,計算機網絡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性,需要對計算機網絡的硬件設備進行維護,便于使得用戶在健康的網絡環境中進行使用。這就需要計算機網絡的管理人員定期對計算機的硬件及相應的網絡設備進行檢查,確保計算機網絡能良好的運行,另外,還應該進一步加強計算機中央機房的維修工作。
4.1.2加強系統軟件應用水平
計算機網絡管理部門在對計算機網絡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對應用軟件進行開發,它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提高其應用的水平。這就應該要求計算機的網絡管理部門應該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時有針對的對系統軟件進行研制與開發。
4.1.3增強用戶的安全意識
對于用戶而言,大多都知道網絡危害,以及相應的網絡病毒,但是其安全意識還是比較欠缺,這就需要用戶在使用計算機時,充分的認識到網絡的危害,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在運用計算機時,在計算機中安裝殺毒軟件,不隨意的瀏覽安全未知的網頁不隨手打開匿名的郵件,并且對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及時的修復,從而使得計算機網絡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滿足更多用戶需求。
4.2計算機網絡管理及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