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15:44: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專業的發展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校內模擬實習 公司制模擬實習 校企結合 雙師型教師隊伍
相對于培養專業理論知識豐富的本專科學生的高等院校來說,中等職業學校的一大特點就是培養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的中級技術和管理人才。本文從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面分析了職業中專會計專業的現狀和學生實習與就業時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改進措施,讓職校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有路、上崗有能。
一、職業中專會計專業的現狀及其原因
時常會碰到自己已畢業的學生在商場里當導購員或其他無關本專業的工作,其中不乏在校時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這令作為會計老師的我非常困惑和不解。
1、職業中專會計專業的現狀
一方面,學校教學結構和開設的科目不合理,“重理論,輕操作”。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的學習和報考會計從業資格證方面,認為學生在畢業前只要考出會計證就萬事大吉了,導致學生只有書本上的理論,而缺乏實踐訓練。校內的模擬實習和頂崗實習只是走走過場,不能讓學生了解到今后從事的工作的業務流程和實戰性。
另一方面,作為一名會計工作者,不僅要具有會計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還要對管理、審計和法律知識具備一定的了解。而我們的學生畢業后動手能力弱,獨立處理業務能力差,遇到問題無法主動出色地解決。用人單位對職校出來的會計專業的學生不放心,也不稱心。
2、造成職業中專會計專業現狀的原因
(1)教師隊伍不專業。
很多教師自己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就是鏡里看花,水中望月,沒有真正到企業或公司去體驗過實際的會計工作,在教學生時也只是紙上談兵。有的即使畢業實習時參與了企業會計工作,但也只是做做出納,簡單地記記賬,沒有涉及到整個會計流程,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在會計實習過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來指導實習,有可能會和會計制度、會計規范發生沖突。
一、會計環境變化對高職會計教學的影響
會計環境是影響會計工作的各種內外因素的總和,會計的每一次發展都是會計環境變化的結果。高職會計教育是以會計工作崗位為核心,而會計工作的變化取決于會計環境。因此,高職會計教育必然受到會計環境變化的影響。具體來講:
1.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和知識經濟的沖擊,使高職會計教育面臨新的挑戰。
2.會計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和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對高職會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高職會計教育必須順應會計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借鑒國外高職教育的成功經驗,關注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給會計教育帶來的影響,結合我國高職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提升我國高職會計教育的水平。
3.信息化、網絡化促進了高職會計教學改革。信息化、網絡化要求會計人員具有創新精神和職業敏感性,及時了解并較好的領會和掌握新的技術。未來的高職會計教育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知識結構、創新能力等方面必須有較大的變革。
二、我國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現狀分析
現實中,我國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沒有考慮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學特色,與培養目標相差甚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教學計劃重理論輕實踐。與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不相符合,課程體系中各學科相互銜接差,內容重復又交叉;
2.教學導向不明,教學內容安排不能滿足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只注重會計知識的傳授,忽視職業道德、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和與人溝通、組織協調、創新等能力的培養;
3.教材內容陳舊,缺乏體現高職會計教育特色的教材和教學軟件。不具有前瞻性、創新性,跟不上相關法規制度和會計準則的變化;
4.教學方式單一,缺乏靈活性;教學手段落后,缺少多樣化。學生缺乏對會計工作環境及內容的感性認識;
5.教師的實踐經驗缺乏,師資隊伍知識老化,“雙師型”教師寥寥無幾。
三、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措施
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要著眼于企事業單位職業標準框架和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轉變教育觀念,確定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推動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
1.改變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計劃,重構課程體系。高職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實踐性,因此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推行“以實踐教學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課程進行徹底地整合,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1)切實加強和改善實踐性教學,理論教學應服務于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會計基礎理論知識“夠用適度”的前提下,增大實踐、實訓課課時比重;(2)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和會計學的發展,新課程(內容)應不斷補充進來,陳舊過時的應予以淘汰,以各種方式開設相關學科課程,以適應知識結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3)信息技術類課程應成為高職教育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并盡可能將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結合到每一門課程;(4)課程設置要結合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以及職業判斷能力等其他能力的培養;(5)課程設置要結合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容,如會計證、會計師職業技術資格證書、會計電算化等級證書等。
2.明確教學目標,革新教學內容。會計教學目標要根據教育培養目標來確定,教學內容必須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緊扣社會實際,反映高職會計教育特點。(1)將學生的學習能力、筆頭和口頭的交流能力、敏銳的辨證思維、有效集體合作的精神、創新能力等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2)教學內容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內容相互銜接,減少交叉重復;(3)注重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并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4)豐富、完善實踐教學內容,保證畢業生在會計領域有可持續發展空間。
3.編寫體現高職特色的綜合型教材,加強實踐教材建設。高職教材要突破傳統教育模式,從教材體系到教材內容都要體現會計國際化發展趨勢,要以教學改革為基礎,教材內容的確定必須符合專業培養目標。(1)教材體系、結構新穎,反映當前最新的專業研究成果;(2)教材內容要有超前性和拓展性,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會計發展需要,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鍛煉思維、培養能力;(3)理論課教材內容以必需和夠用為度,其廣度和深度取決于學習專業課的需要,不必追求學科自身內容系統完整,但應與實踐課教材適度銜接;(4)教材內容適當闡述技術原理和依據,突出實踐性教學內容,增強適用性、多樣化、靈活性。
4.改革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手段。要適應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由單一方式向多元方式轉化,由灌輸式向啟發式轉化,如采用案例教學、模擬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形式;并將課堂講授與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利用投影、幻燈、錄音錄像、電視等手段輔助于教學,尤其是計算機模擬教學或模擬仿真教學,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5.加強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拓展教師職能內涵。高職會計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教師,因此,提高會計教師綜合素質刻不容緩。
(1)要更新教師觀念,轉換教師角色,實現教師職能的拓展;(2)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師資隊伍的后續教育建設,滿足高職會計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的需要;(3)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實現的教學績效考評制度;(4)規范高職院校會計教師職稱評聘標準。
參考文獻:
[1]馮淑萍:關于我國當前環境下的會計國際化問題.會計研究,2003年12期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信息化教學改革
中國會計學會會計電算化專業委員套在年會上|提出了“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概念。這一提法源于傳統的會計電算化已無法適應和涵蓋信息化社會和現代管理的發展這一客觀現實,從而以“會計信息化”取代“會計電算化”。這一提法的誕生不僅僅是概念的轉換。更是一種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于會計領域的從形式到內容的根本性變革。同時對新時期會計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離職高專院校財會專業的教學中,會計信息化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學改革也應與會計所面臨的環境變化、會計市場需求情況相適應。培養出能適應會計信息化發展趨勢的新型高級應用型人才。
一、會計信息化含義及特點
會計信息化是將會計信息作為管理信息資源,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傳統的會計模型進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現代會計基礎上,建立信息技術與會計學科高度融合的、充分開放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為企業經營管理、控制決策、經濟運行、管理提供充足適時的信息。這種會計信息系統將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網絡系統。使業務處理高度自動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夠進行主動和實時報告會計信息。它不僅僅是信息技術運用于會計上的變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種與現代信息技術環境相適應的新的會計思想。
會計信息化具有以下特點:從范圍上看,會計信息化不僅涉及財務部門,還涉及其它管理部門。從功能上看。會計信息化不僅涉及會計核算還涉及會計預測、決策和會計監督根據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術重整會計流程。從技術手段上看,會計信息化不僅采用計算機技術還要以通訊和技術網絡等現代技術為主,進行網絡和現代信息系統的構建。
二、高職高?,F有會計專業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會計專業信息技術類課程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高職高專會計專業是培養具有較強的會計核算、會計監督、財務管理和熟練運用會計軟件的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及審計實務工作的高等專業技術應用性人才。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與普及。時高職高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專業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會計手工操作能力、軟件操作能力,同時還應具有一定的利用計算機、網絡和信息處理技術進行會計核算、監督、預測和決策能力。目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僅僅是設置了計算機文化基礎、會計電算化等幾門課程,設置的信息技術類課程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2.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不盡合理。目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基本是“兩條線”運行,一條線是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體系,即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另一條線是計算機應用的課程體系。即計算機文化基礎、程序設計、會計軟件應用等。雖然開設的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可以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具有計算機應用能力,但“兩條線”運行的課程體系,難以培養學生的會計信息系統設計與分析能力、會計軟件開發與實施能力。這就需要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研究。通過構建信息技術類課程體系來打通這“兩務線”,不斷完善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實現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3.會計專業信息技術類課程設置不服合理。適用教材偏少。具有扎實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和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會計專業教師緊缺。導致會計專業的信息技術類課程設置不夠科學,教學內容與會計專業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專業課程不涉及信息技術知識。目前,適合會計專業信息技術類課程的教材偏少,有些課程不得不選用計算機專業的教材,在課時、教學內容、實驗環節等方面都與會計專業的教學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而會計電算化教材在內容安排上比較淺、實用性較差,除軟件開發商提供的演示軟件外,專門支持會計電算化與教材配套的教學軟件不多,學生只是利用會計操作性軟件進行單純的賬務處理。把手工實訓改在了機房,用計算機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缺少專門的會計信息系統設計、分析、軟件開發的教材,難以培養學生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預測、決策、分析能力。
三、解決的途徑
1.基于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我們可以考慮從幾個方面來進行;首先建立扎實的會計理論基礎,為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再次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增強團隊精神。作為高職高專會計專業信息技術類課程設置以提高下列幾種能力為目標: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會計軟件操作使用能力——會計信息系統分析能力。
2.科學設置課程內容:(1)完善會計基礎理論教學,設置基礎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法、審計、中級財務會計等課程,為會計信息化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2)設置會計信息化理論教學??梢栽诖髮W一年級的時候就開設計算機理論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軟件應用等課程,使學生對計算機的軟硬件、網絡、計算機系統分析等基礎知識進行了解。(3)會計信息化實務教學。研究開設《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通用會計軟件的操作與實用》、《軟件技術基礎》等幾門課程借助EXcEL建立預測、分析模型,解決在財務管理、會計工作中若干問題,為決策提供數據參考。(4)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主要包括專項實訓、教學實驗、頂崗實習三個部分。專項實訓主要是結合《會計專業信息技術應用專項實訓》課程,使學生掌握會計軟件的操作,了解軟件技術、數據庫等知識,能夠用計算機代替手工處理會計業務。教學實驗圍繞學習過的會計、會計信息化理論知識來掌握。注重能力的訓練,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比如:成本會計、中級財務會計上機模擬實訓等。另外,開設信息技術應用專項實訓、企業經營決策ERP沙盤模擬對抗訓練等實訓課,進行有針對性強化會計信息化實訓。頂崗實習使學生們進入工作角色,能夠發現學生在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既得到了實踐的鍛煉。又可以作為教學過程的延續。
3.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傳統教學手段中,“黑板+粉筆”是主要教學手段,計算機做為輔助手段,在信息化教學中,將計算機做為主要手段?!昂诎?粉筆”是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幻燈片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另外,力求使教學手段多樣,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增加教學實驗環節,使學生在“做中學”,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對于信息化教學中的《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等課程,可以通過上機來完成學習目標。加強會計專業教師計算機理論與操作知識的培訓,必要時可參加專門的培訓班。也可以由學校組織會計及計算機教師共同開發項目,相互交流和學習,共同提高,完成教學任務。
4.編寫適合高職高專會計信息化培養適用的教材,如《會計信息化實驗教程》、《會計信息化原理》等。
四、改革中注意的問題
1.針對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來確定教學目標。然后進行課程設置,否則,盲目照搬別人的作法,有可能收效不大。
酒店業作是服務業的重要產業,是消費市場的重要分支。進入20世紀以來,餐飲業和旅游業等第三產業蓬勃發展,這使得酒店市場需求旺盛。近幾年,我國酒店業發展異常迅猛,并呈現出高速增長、繁榮興旺的態勢。2013年8日,中國旅游研究院《2013 中國酒店展望報告》指出,2000 年到 2013 年間,中國星級酒店總量以 20%的復合增長率快速發展,其中,五星級酒店復合平均年增長率達到了 10%。即相比 2000 年,五星級酒店的數量翻了兩倍。
會計類專業是傳統的管理學學科,遍布于全國各個高等院校內??梢赃@么說:每一所高等院校,上至清華北大,下至高職高專,都設置了會計專業。據統計2013 年全國會計類本科畢業生40多萬人,但會計就業門檻低,加上自學,大中專會計畢業生何止百萬計!多數會計類畢業生與競爭者相比無專業優勢,面臨著改行的尷尬局面。
綜上所述,一個新會計類學習方向酒店會計應運而生。它不僅迎合了中國酒店業的市場人才需要,而且與同類競爭者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定位。
二、酒店會計在國內院校建設現狀研究
(一)國內開設酒店會計專業的院校分析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是國內第一所開設酒店財務管理專業的大學,開設專業名稱為酒店財務管理。該院校根據中國酒店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并且在教學教法和課程設置上引進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全球酒店管理專業排名第一)的先進模式,著重培養高級酒店的中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從中瑞酒店管理學院走出來的畢業生,能夠勝任酒店、會所、旅游、餐飲、物流、文化娛樂等服務性行業的會計審計、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等多種職位,且具備從事酒店業財務、審計、咨詢、投融資工作的從業素質和能力。
(二)開設酒店會計專業院校畢業生職業發展分析
通過對中瑞酒店管理學院酒店財務畢業生跟蹤分析,我們看到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必須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與國際高端酒店相接軌,以國際知名酒店的市場人才需求去定位和培養人才,從而奠定酒店會計專業學生國際化的職業生涯發展基礎。此外,要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平衡和統一,突出對學生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分階段、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理論和實踐教學,使學生進入酒店工作后經過短暫的磨合期即可走上管理崗位。
三、酒店會計方向建設可行性分析
(一)師資隊伍建設
(1)專業教師去大型酒店進行頂崗培訓,熟悉酒店財務狀況和經營流程,熟知當今酒店的發展趨勢和市場人才需求,時刻保持先進理念,把理論和實踐進更好的相結合,以便更好的把握酒店專業和財會專業的聯系。
(2)聘用企業里的高級財務人員為兼職教師,利用選修課或周末學習班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授課,把企業里實實在在的一些財務處理方法和經驗帶給學生,進一步拔高學生的酒店會計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3)引進酒店會計高層次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培養一批酒店會計的學術骨干和后備力量。鼓勵教師向酒店雙師型人才的轉變,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酒店會計學習培訓。使師資隊伍結構逐漸合理化。
(二)校企合作運行模式建設
(1)訂單式合作
學生入學就有工作,畢業就是就業。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例如開設如家班國際酒店班,專業化、定向化的培養人才。學校根據合作酒店的需要開設實習課程,教育的實施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完成。
(2)工學交替
即學習頂崗在學習模式。酒店會計專業的學生首先在學校內學習2年左右的專業知識,使其基本達到酒店財務人員的標準,然后利用 1個學期的時間以準員工身份進入酒店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熏陶。然后再回到學校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為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
關鍵詞:民辦高職;會計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2-0078-01
一、引言
隨著上海生源、全國生源總量的下降,連年下行的分數線實現了越來越多考生的本科夢想,同時讓更多的考生產生了考取本科的愿望,堅定了邁向復讀的腳步;高職,成為越來越多考生和家長心中的雞肋。面對逐年下降的生源和不斷發展的本科教育,高職應該認真思考:我們將發展成為怎樣的學校?如何發展?我們的學生也在考慮:我將如何完成自身的發展?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擴招迎來第十五個年頭,民辦高職高專教育的規模逐年發展與壯大的同時,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好好想想自身的建設問題了。作為高校當中實力較為薄弱的民辦高職院校,不論是生源數量減少,還是參與公辦競爭,面對的關鍵挑戰實質是如何提高質量,把民辦高職院校教育切實做“高”做強。
二、民辦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現狀
經統計,以上海為例,現在13所民辦高職院校中有10所院校都開設了會計專業,更是有語言類民辦高職院校開始了會計人才的培養,形成了“校校辦會計”的新格局,并且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在不斷上升,那就說明來自家長和學生對會計這個專業和職業的期望,那么民辦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的專業定位、培養模式、培養結構怎樣能夠符合家長、學生和社會需求呢?
現以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被列為市級特色高職院校和上海市示范性民辦學校,這對提升學校內涵建設,切實提升教學質量,保持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該校的會計專業是學院最早成立的專業,也是學院五個重點建設專業之一。
三、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2012屆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調查情況分析
從就業率看社會需求量:會計專業近兩年的招生人數在不斷增加,同時就業率也是持續上升,并且連續三年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由此可見,會計專業在人才市場需求方面有著很大的上升空間與潛力。
從就業單位性質看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用人單位的性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反映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通過調查反饋情況來看,會計專業畢業生所在用人單位基本從外企、國企(事業單位)、民企、其他等四類來劃分,畢業生所占比例分別為10.88%、10.18%、52.98%和25.16%,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起點較低,無法與本科生、研究生相比較,所以應以專業定位來確定學生的培養方向,民辦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主要面向中小企業財務部門,所以民企成為我們主要輸送人才的方向。
從個人發展空間看畢業生就業層次:畢業生的個人發展空間包括專業對口率、從事工作崗位、工作穩定性等。專業是否對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就業質量的高低。從這兩年來看還是對口率較高的,都在80%以上,這主要因為會計專業的專業性很強,并且在校有會計實訓課程,已經有較好的實踐能力
從薪酬待遇看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通過抽樣調查會計專業學生的薪酬待遇來看,大多數學生薪酬在2500元左右,這與從事行業支付薪酬的逐步性有關。大多會計類行業招聘人才,實習期基本在1500元左右,轉正后升至2000-2500元不等,但經過半年至一年工作后,如果各方面業務較為熟練,并能獨立完成操作管理的學生,薪酬待遇提升空間較為明顯。從個人發展而言,在今后工作中薪酬待遇還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一些情況:如外地生源及上海近郊學生的實習就業情況相對復雜,難度更高;部分學生從事餐飲、銷售、營業員等臨時性工作,穩定性較差;部分成績相對優秀的學生對于自身定位不夠準確,造成頻繁跳槽,對工作滿意度低下、人才資源浪費等。
四、完善會計專業教育質量的措施
從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我們可以看出,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高,但就業質量仍有提高的空間,對于存在的問題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決和完善,現進行具體分析和規劃。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民辦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就業質量:
1.根據民辦高校自身定位及市場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的具體方向。民辦高職會計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什么,高職會計學生應具備哪些能力,是民辦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來決定的;而民辦高校的發展定位是根據市場經濟、社會與教育的發展趨勢以及市場對人才需求狀況進行預測來確定的,不能無的放矢,要對市場與社會發展進行深入的了解,而且必須把學校的發展與經濟、社會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協調發展融為一體。所以應鼓勵會計職業界積極參與會計教育的研究,經常向學校提供會計人才的需求信息,疏通會計教育界和職業界的聯系渠道,制定民辦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
2.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民辦高職會計課程體系。加強會計專業的建設,結合企業需求對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進行調整。從原先教學計劃中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實踐課發展為職業素質教育模塊、職業基礎教育模塊、職業能力教育模塊、職業實踐教育模塊四大模塊。其中,素質教育模塊增加《就業指導》課時,培養畢業生正確的就業觀、思想觀、避免人才資源的流失,加強合理的調配;在職業能力教育模塊中融入會計資格證書培訓課程,可以成立“校中廠”,比如財務公司等等,利用自身優勢,與行業、企業相結合,運用“教學載體產品化,教學環境真實化,教學人員工作化,教學管理企業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了新鮮感、責任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與積極性。
3.建立穩定而強大的師資隊伍,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素質優良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老師要參與學生實習過程、選派教師到單位實習、參與重大教學科研工作、多承擔技術項目等等,具備理論與實踐“雙”能力,促進民辦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會計人才;人才培養建設
1前言
當下我國各大高校紛紛開設了會計專業,以滿足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但是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培養模式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如專業課程設置、缺乏對實踐的考慮、課程設置內容與市場相脫節、會計教學方法較為落后以及缺乏職業特征教育等問題,大大影響了我國當下會計人員整體隊伍的質量,當下我國的會計隊伍人員整體素質相對較低、水平有限、能力較為欠缺,這就需要采取強有力的改進舉措,創新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夠提高會計整體隊伍的質量,培養出更加優秀的會計人才。
2會計人才培養的類型分析
當下我國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也多種多樣。就目前來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類型:
2.1一般資源人才
一般資源人才是指通過自學或者是接受了會計專業的初等學習等而成為會計的人才,另外也包括一些通過再教育而掌握會計知識的人,這類人才通常只能熟練掌握會計專業領域的基礎知識,因此,一般資源人才整體會計綜合素質相對較低。
2.2一般專業人才
一般專業人才是指具備會計專業領域綜合性能力的人才,不僅能夠熟練運用基本操作,也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類人才通常會掌握一些會計業務領域的高級管理知識,水平相對較高。一般專業人才是通過學校的教育或者是會計工作崗位的晉升,對理論知識以及專業進行了再學習的人才。一般專業人才往往是獲得了執業資格而后從事會計行業的人才。
2.3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人才本身又可以分為技能型、應用型和學術型三種人才,目前,主要根據其掌握技能的側重點不同進行劃分,技能型人才主要是那些熟悉會計專業的崗位技能,并且通過不同層次的學校的教育,具備一定的會計能力的人才。而學術型的人才往往更側重于對會計專業理論方面的學習和研究。一般通常是接受了高層次的學校教育的本科拔尖人才、研究生以及以上學歷的人才。
2.4復合型人才
復合型人才是指既具備會計專業的基本知識,也能夠掌握一些跨學科知識的人才,其能夠很好地迎合各個學科的需求并且能夠處理一些復雜的業務關系。一般為會計審計經濟管理人才。
2.5國際化人才
國際化人才本身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以及國際合作的能力,知識結構相對豐富,而且對國際貿易或者是國際會計準則有更加全面的把握。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已經越來越多。依靠世界開放的教育市場以及日益緊密的國際交流模式,更加有利于培養出國際化人才,通過加強國際間院校的交流和合作,開展留學生教育,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會計國際化人才隊伍的壯大。
2.6創新型人才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和力量的源泉,創新能力是每一位人才都應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必備技能。因此,在進行會計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創新型人才屬于適應社會發展并且十分短缺的高端會計專業人才。
3我國會計隊伍人員素質發展現狀
首先,道德素質相對較為低下。在會計工作中如果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相對欠缺,就有可能出現監守自盜、徇私舞弊的現象,尤其是部分會計人員為了牟取暴利,不能夠嚴格地遵守職業道德從而做出一些違法犯罪的行為,這樣不僅會擾亂我國市場經濟的秩序,損害企業的經濟利益,也使得我國會計人才隊伍的整體道德素質水平下降。其次,業務能力相對較為欠缺。隨著我國新會計制度以及會計準則的出臺,對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職業判斷能力的要求。但是當下很多會計從業人員知識結構相對較為欠缺,而且又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對各項工作都是敷衍了事,尤其是不能夠對新會計制度以及會計準則進行詳細的學習,導致自身業務水平較差,不能夠及時進行專業知識的更新和升級,影響到會計工作的開展。通過對當下會計隊伍的人員素質進行調查研究,可以發現很多企業中的專業人員都沒接受過正規的訓練,或者是財務知識的培訓學習,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尤其是對一些會計制度和法律的了解也相對較少,這樣會嚴重影響工作的效率,導致工作中屢屢失誤犯錯,不僅影響了企業會計工作的開展,甚至威脅到企業整體的正常發展。
4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和建設存在的問題
面對當下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的現狀,究其原因,與高校的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具有一定的關聯,當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和建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到了會計專業隊伍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說,當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和建設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和不足:
4.1在進行課程設置過程當中,注重理論、輕實踐
多年以來,我國高校在進行會計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在對學生能力考核的過程當中,往往只通過筆試題來進行測評,這樣難免會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力欠缺。由于課程設置本質存在的問題導致考核評價體系也相對落后,不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很難得到有效提高,導致會計專業人才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4.2課程內容設置相對滯后,與市場接軌不密切
由于社會市場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如果高校在進行會計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及時地對教材進行更新或者是對教學大綱進行創新和發展,很有可能造成高校會計課程的內容相對落后,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以及市場發展的需求。高校在進行課程內容設置時,往往注重于一些理論或者是公式等系統性的內容,只讓學生們死記硬背各種理論知識,但是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的培養并不重視,導致學生們實踐能力較差,很難利用會計專業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高校會計專業設置的內容與市場接軌不緊密,造成會計專業的學習落后于市場的發展趨勢,使得學生們空有一副理論,而不能進行實踐操作。
4.3教學方法較為陳舊,學生興趣大大降低
會計學本身作為一門應用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專業課程,重要的是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但是高校在進行會計專業教學中,往往還是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只是教授學生一些理論知識,而對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培養相對較為欠缺。這樣會讓學生產生懈怠的心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夠得到有效發揮。因此,由于會計專業教學方法較為陳舊和落后,導致學生們不能夠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也很難運用創新性思維來解決一些會計專業問題。
4.4缺乏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素質缺失
高校在進行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時往往只注重知識的講解,而對于職業操守、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相對滯后,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禁不住誘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會計人員本身在工作中所面臨的一些誘惑就相對較多,如果不能夠適應社會變化,堅持職業操守,那么也會影響到自身的長遠發展。
5高校進行會計人才培養和建設的有效途徑
5.1要進一步明確培養的目標,提高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
高校在進行會計專業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明確目標,致力于培養一些創新型和復合型的會計專業人才,才能夠進一步優化我國現代會計人員隊伍的綜合素質。因此,可以通過進一步完善培養目標,并對學生的技能進行進一步的細化,注重對學生創造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既掌握專業技能,也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5.2要與時俱進,對課程進行科學合理設置
面對當下會計人才培養過程當中課程設置相對不科學的現狀,應該加強對實踐課程的重視,并且堅持創新、與時俱進,能夠讓學生們了解并掌握一些適應社會發展的會計專業知識,適應新會計法以及會計準則的相關要求,更好、更快地開展培養工作,因此,學校應該進一步縮減理論課程所占的比重,把學生的技能測試和綜合能力作為重要的評價方法,進一步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因此,高校在進行會計人才培養時也應該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梢岳枚嗝襟w等現代教學設備,來有效地活躍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高校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
5.3要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為了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實現理論和實踐能力的雙提升,應該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壓縮理論課程考核的比例,同時融入一些技能訓練的成績,這樣才能夠加強教師和學生對會計綜合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樹立更加科學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水平,尤其是運用會計專業知識來進行實踐應用的水平。通過增加實踐考核的比例,能夠讓學生對照考核標準來提高綜合能力。
5.4進一步強化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為了保證高校會計人才培訓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教師本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體,對于鍛煉學生的會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可以進一步強化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即可以通過實地調研與當地企業進行對接的方式來提高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的適用性,另外也可以聘請一些本校畢業的著名經濟學家來校進行演講,也能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能,豐富工作經驗,為更好地開展會計人才教學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5.5采用現代信息設備和技術手段來營造良好的會計人才培養氛圍
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等現代信息設備的涌現,為高校開展教育事業提供了更加先進的技術手段,因此為了提高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際效果,高校應該多采用現代化設備如多媒體,來為學生們展示一些會計專業的相關報表或者是工作流程,以此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對企業的各項業務進行模擬化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結論
面對當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以及當下我國會計人才隊伍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的現狀,需要進一步創新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因此,學校應該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完善課程的設置,增加對實踐課程的重視,并且能夠完善考核方式,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強化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來推進高校會計人才培養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劉文姣,劉青.加強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與建設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6(18):150-151.
[2]劉國城.基于需求與能力的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6(5):123-124.
[3]魏乾梅.西部地方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區域戰略視角[J].教育財會研究,2016,27(5):89-94.
[4]張永杰.基于“互聯網+”視域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2017(22):116-118.
[5]趙男男,陳金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會計信息化課程體系建設與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5(11):36-38.
[6]魏濤.高校會計學專業科研與學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16(27):183-184.
[7]王婷,周兵.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課堂實施策略探討[J].財會通訊,2017(34):93-94.
課證賽融合機制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總目標是: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會計實踐平臺,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手段,以會計工作能力的培養和會計軟件操作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在培養信息化會計人才方面表現出顯著的特色。為了完成上述總體目標,提出具體研究思路為:(1)開展模擬化會計過程的實習實訓教學活動,通過這種基本實踐操作的學習,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精神,初步培養學生的會計工作崗位理念;(2)培養大學生參加各種會計類競賽活動,鍛煉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獲得各級獎項同時,獲得相應級別證書,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總結能力和創新能力;(3)嘗試將課證賽融合的成果轉化,并進行開放建設,協助我校其他專業進行課證賽的集中和轉化,在成果放大的過程中。
二、課證賽融合機制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內容
1.根據課證賽融合需求,篩選和優化會計專業主干課程教學內容。充分考慮當前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依據多層次、寬專業、重交叉、強調專業基礎和實踐教學課程的思路對課程教學模塊進行了修訂。(1)課程設置注重夯實理論基礎知識,培養學科交叉的思想,強化綜合性、設計性及創新性實訓環節,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圍繞課程、證書、競賽三要素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構建復合性、多樣性和前沿性的知識體系。(2)課程安排將單一的課程教學計劃模式調整為“并聯”加“串聯”的三者有機穿插結合的模式,使課程、證書、競賽貫穿整個會計專業課程學習之中。(3)基于課證賽融合的良好效果,將為會計專業相關主干課程打造為省級、校級精品課程奠定堅實基礎。
2.依據課證賽機制,創新高職會計專業建設路徑。創新提出課證賽融合課程建設,系統地形成基于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工作過程的課證融合課程體系,將職業證書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做到課程與工作過程融合,課程與職業證書融合,以賽促訓,以賽強技,依據證書獲得與競賽結果衡量專業技能、提高教學水平、加強校際橫向聯系和比較?;诖藭媽I課程體系的建設的路徑也必將創新和優化。
3.以課證賽融合為切入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課證賽融合的背景下,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上增加崗位性、應用性、綜合性項目,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到突出位置,經過不斷優化,許多主干課程上課的教室就是實訓室,也是工作中會計信息化場所;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合一,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項目課程,既培養了一批高技能會計人才,又生產了一定的物質產品,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4.課證賽有機融合助推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自2008年開設課程賽有機融合課程《會計信息管理》,共完成了工商系四屆四個專業約1850人的“課證賽”融合課程的教學任務。該課程的開設對學生在會計實踐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彰顯了我校會計類人才的培養特色。通過對參加課證賽融合課程學習的200名學生進行追蹤調查,得到反饋意見(如下圖所示)由圖可見,認為對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作用很大和有作用學生占到了92%以上,認為對于就業過程有幫助的學生有93%以上。學生普遍感覺經過課證賽融合課程的學習,收獲較大,希望學校能夠提供更多的類似課程的學習。
三、課證賽融合機制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愿景
1.理念的變革。課程的總體設計理念:在高職教育方針統領下,依托課證賽融合機制,圍繞會計工作崗位核算需要設置會計課程,遴選課程教學內容,變書本知識的傳授為實際操作技術與能力的培養。充分考慮當前高職會計專業發展趨勢,強調專業基礎和實踐教學課程的思路對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進行修訂。課程設計中具體堅持以下理念:(1)課程設置注重夯實理論基礎知識,強化綜合性、設計性及創新性實訓環節,不斷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圍繞課程、證書、競賽三要素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構建復合性、多樣性和前沿性的知識體系。課程安排將單一的課程教學計劃模式調整為“并聯”加“串聯”的三者有機穿插結合的模式,使課程、證書、競賽貫穿整個會計課程學習中。(2)課程開發堅持與企業的緊密合作。通過邀請行業企業一線會計工作人員及專家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核心參與會計專業課程建設規劃,集思廣益,充分征求意見,同時,結合專業教師的教學經驗,對相關會計崗位職業能力進行分解并遴選相關的課程內容。
2.硬件的更新。(1)師資建設愿景。為保證課證賽融合機制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組織與實施,要求會計專業教師全面參與課程建設工作,對課程體系的發展方向、人才培養方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1)多種形式實現實踐能力培養。根據會計專業特點,會計課程組教師實踐能力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培養:一方面,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會計部門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參加會計專業的職業資格鑒定,以提高理論能力和培訓能力。2)校企互聘實現專業實踐技術的提高。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豐富實踐工作經驗,增強會計信息化意識,提高動手能力,同時,聘請企業和社會上的會計實務者到學校任教,充實高職教師隊伍。(2)課程實訓保障條件建設愿景。為了學生能更好的結合理論與實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業務水平,彌補校內模擬實訓教學的不足,要求建立一批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這些實訓基地可同時容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訓,能較好地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相對穩定,配有系列管理制度及實訓指導方案,并有相應的經費和人員保障,能有效保證校內外實訓基地的正常運行和實踐教學工作。
3.會計教學管理機制革新。將競賽成果與認證考試融入會計專業課堂教學,從而實現課程、證書、競賽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把教學上枯燥的東西可視化,讓教學變得簡單、高效、有趣。會計專業教學應革新為一種自主合作的教學方式,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在一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問,在疑問中激發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會計專業的教學時間地點安排上,應打破傳統的會計教學時間安排,會計課程的教學更多地選擇在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對有些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不僅要側重業務的操作,更要保證課時的交叉安排,注重理實一體教學及半工半學的時間安排和方案實施。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