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9:05: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業一體化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F4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096-0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煙草行業也在銷售、生產、物流方面尋求創新和進步。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大和禁煙活動的進行,煙草行業面臨著空前挑戰。對煙草工業中的物流進行改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煙草企業的競爭實力,建構煙草物流的行業標準和管理機制成為了提高煙草物流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
一、一體化服務的概念
“一體化服務”是近些年來興起的概念,它是在“產品服務化”潮流中與“服務供應鏈”概念融合而被提出的,注重產品的服務性,重視行業供應鏈的整體互動。在對行業價值鏈進行優化時,還需要對物流服務后向一體化、橫向一體化和前向一體化進行革新,以使消費者、零售商、商業企業和工業企業的利益實現最大化。
二、煙草工業中的物流一體化服務評價管理體系
在煙草行業中推行一體化服務評價管理體系,對煙草行業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將對這一評價管理體系的模型和實施策略進行介紹。
2.1 煙草工業物流一體化服務評價管理體系模型
在對煙草工業物流一體化服務評價管理體系進行建立時,應引入“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后改進”的管理理念,應將改進、追溯、評價、規范等關鍵物流環節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連接起來,并將這一評價管理體系運用到整個煙草行業的管理服務中來。
煙草工業物流一體化服務評價管理體系模型包括三部分:智能追溯、服務考評、服務規范。這些環節在這個模型中都是很關鍵的,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一體化服務的管理理念。
在煙草的物流配送中,其配送中心的服務規范的意義在于:1.對煙草物流服務提出引導性規范,提出了“事前規范預警”,能夠在事前對物流服務進行規范;2.物流配送業務流程是與物流服務的評價是有密切聯系的,是以之為基礎構建起來的。能否成功實行服務考評制度,其關鍵在于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在供應鏈、KPI、平衡計分卡等理論的指引下,綜合煙草物流的特點以及ISO、服務規范等對物流服務的質量要求,建立起完善的、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法。在服務評價結果的管理上,要對其評價結果進行追溯管理,以實現“事后改進”。
在這個服務評價管理系統中,構成了一個循環回路,后向環節以前向環節為基礎,前向環節依據后向環節進行改善,并提出改進方法和改進方向,不斷優化一體化服務體系,實現動態的服務評價管理。
2.2 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環節
2.2.1 煙草行業物流規范
煙草行業物流規范中對煙草物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提出了合理科學的保障、警示、指導和支持。物流規范對煙草的“配送”、“分揀”、“倉儲”等環節都有重要的支持和規范作用,以基本完成物流服務任務為前提,對煙草工業中所涉及的物流環節的安全、人員培訓、投訴建議等都進行了流程和任務上的規定。煙草工業中的物流業務,不僅要從生產實際出發,還要對其可行性、全面性、細致性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避免在管理中出現晦澀、片面和粗獷的管理方式,提升煙草物流一體化服務的質量。
2.2.2 煙草行業物流服務評價指標
服務評價指標是煙草工業物流一體化服務體系的核心,是對“事中控制”進行管理的主要標準,是實現一體化服務的關鍵所在。建立起來的一體化服務評價指標體系應該具有較為良好的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具有較高的可比性、可行性和較為全面的評價標準。評價指標應以科學理論為導向,基于實踐,對煙草生產和配送過程中的物流服務進行管理。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對各項指標的細化,對應依據指標的性質和指標的巨細程度對指標進行合理細化,并標明合格標準與評判方法。
2.2.3 煙草行業評價結果與智能追溯管理
制定和實現物流一體化服務評價管理體系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其目的在要提高煙草物流的質量,提升煙草物流的服務效率。在對該系統進行實施和改進時,應注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對評價結果的追溯,尋找出物流效率提高或下降的原因,并給予合理和及時的解決。
三、實行煙草工業物流一體化服務評價管理系統的措施
在煙草物流中實施一體化服務評價管理體系,需要注意:
應該網絡信息技術,充分發揮計算機的功能,對管理實行標準化操作;
對管理實行智能化和自動化,開發和使用專用的物流軟件,對物流數據信息進行記錄、反饋、統計和分析;
聘用和培養綜合性與專業型人才,組建管理小組專門對物流服務的評價和組織進行管理。
【關鍵詞】 城鄉一體化;安陽市
一、引言
城鄉一體化的思想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產生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由于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之間相互獨立發展,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出現,城鄉一體化思想逐漸受到重視。城鄉一體化涉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文化生活、空間景觀等多方面。發展是城鄉一體化的核心和最終目標。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鄉村在勞動力、資源等方面的支撐作用,鄉村的發展也需要城市在產業、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帶動作用。城鄉關系的演變過程實際上就是在不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下,城市和鄉村為了尋求自身發展所走的道路。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有利于打破城鄉經濟流通的各種障礙,實現各類經濟要素在城鄉范圍內的合理流動,并推動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
二、經濟一體化
經濟一體化是城鄉一體化的核心,它是一個分工明確、相互促進、雙向發展過程,其目標就是突破城鄉二元結構的束縛,形成區域經濟整體發展。
(一)安陽市在經濟一體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城鄉各自的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從區位條件、基礎設施、旅游資源、熟練勞動力、人才資源、市場條件、技術水平、產業基礎、投資環境等方面看,城鄉之間相互支持不夠。城市系統是一個依靠一系列網絡系統連接而成的綜合體,包括交通網絡系統、信息網絡系統、商品流通系統、金融系統、社會經濟管理系統等。中心城市是市域經濟活動的核心,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水平較高。中心城市依靠腹地的資源、市場、勞動力等要素支持自己的發展。城鄉之間沒有形成彼此依賴、分工協作、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難以共建和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二)經濟一體化的途徑
目前,安陽市城鄉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落差還相當大,這種狀況對城鄉之間的分工協作與共同發展十分不利,因此需要:
1.完善和強化中心市區經濟職能
長期以來,安陽市工業經濟發展為戰略支撐,導致城市功能發育不全,城市化質量不高。經濟組織和管理職能不強,對經濟發展的帶動與調控作用偏弱。商貿功能規模和等級有待升級,文化教育功能需要進一步提升,尤其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的結合還很不夠,如市區有國家棉花研究所、農業科學研究所、安陽工學院、安陽師院等研究部門和院校,產、學、研分離現象比較嚴重。一方面是鄉村地區比較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以及技術層次較低的鄉鎮工業,另一方面卻是研究成果束之高閣、科研技術人員無用武之地。完善中心城市的經濟功能,構建城鄉經濟中樞、技術支撐點及文化創新高地,對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有著決定性意義。
2.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農業的現代化問題仍然是擺在鄉村地區的首要任務,只有通過農業的現代化才能根本上完成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實力增強的任務。農業是鄉村地區的基礎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推進農業現代化,能夠有效地擺脫土地對農民的束縛,提升農村經濟的質態和層次,徹底改變農村地區的發展面貌。農業現代化對于促進農村工業化和鄉村城市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安陽近郊地區,農業發展條件充分,區位、交通、農業科技和農業基礎設施等綜合優勢突出,具有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利條件。以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為重點,積極推進近郊地區農業現代化,可以實現與中心城市的對接,能夠為城鄉一體化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
3.提高鄉村城市化質量
改革開放以來,安陽市周邊鄉村地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經濟實力迅速增強,鄉村工業化和非農化水平大大提高。同時也出現了城市化滯后于非農化發展的現象,產業集聚程度低,阻礙了農村工業化質量的提高;城鎮體系結構不合理,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城鎮質量不高,吸納資本、人才的能力弱;所有這些問題都阻礙了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城鄉經濟一體化的推進。以小城鎮建設為核心,推動鄉村城市化進程,將有助于城市化質量的改善和鄉村工業的規模化發展,提高鄉鎮工業的規模效益和技術層次,縮小城鄉經濟差距,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
4.建立一體化的城鄉市場
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社會分工產生交換,進而出現市場;反過來,市場又推進了分工。對于安陽而言,推進城鄉市場的一體化建設,有利于消除城鄉經濟壁壘、打破城鄉分離狀態、促進經濟要素流動、實現城鄉資源合理配置,最終實現城鄉經濟高效發展的經濟一體化目標。
5.加強基礎設施網絡化建設
基礎設施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物質基礎和保障。城鄉之間必須有完善的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網絡,各類經濟要素才能保持順暢流動,人流、物流、信息流才能具有良好的通達性,才能保證城鄉關聯渠道的暢通。近年來,安陽都市區外延擴展受交通指向作用顯著,東北外環,安姚公路,安南高速等建設表明交通基礎條件的改善對城市發展和城鄉聯系的推動作用不容忽視?;A設施一體化和城鄉一體化市場建設一樣,都是改善城鄉關系的重要力量。
三、基礎設施一體化
城鄉基礎設施是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生態等各項聯系的基礎,是城鄉之間各類經濟要素空間流動的紐帶,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前提和保障。
(一)基礎設施一體化的構想
根據安陽市的建設現狀和發展要求,城鄉一體化建設分區應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即城市內部(城市建成區范圍),是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A設施城鄉一體化的重點主要是“城中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問題,要重點解決市政公用設施與社會公共設施的一體化配置與完善。第二層次,即城市邊緣區(城鄉交錯地帶),是城市型基礎設施與鄉村的過渡地區,也是城市主要的區域性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分布地區?;A設施一體化的重點是處理好城市交通與對外交通節點的合理布局、城市用地發展、城市型設施的合理延伸與有序發展、城市生態環境設施的建設和保護。第三層次,即都市圈域。一般而言,是以1小時交通圈作為都市圈劃分的范圍。包括湯陰縣、林縣、內黃、安陽縣、林州市五個縣區,相當于安陽二級經濟區的范圍。
(二)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的重點
1.交通運輸系統。對于都市區域,基礎設施的城鄉一體化、空間一體化首當其沖的是交通一體化建設。安陽市交通一體化建設的主要方面是:
第一,建立以大公共交通為主導的城鎮交通發展模式。調整運輸結構,切實貫徹公共交通優先的城市交通政策,以發展常規公共汽車、小型公共汽車為主體的城市交通結構。隨著郊區的發展,從市內的“市區公交”擴展到都市圈范圍內的全域公交,形成大公共交通體系。按照安陽發展實際,都市圈內應優先考慮中心市區與湯陰縣城、白壁鎮、水冶、柏莊之間的大公交體系,建立起公共交通與城鎮布局相互支持的良性發展鏈。
第二,一體化建設城市之間、城鎮之間的快速通道。首先在市區與湯陰之間、安陽至邯鄲之間構建快速通道;創造條件,通過延伸安林高速、改造其他道路,形成放射性空間通道。
第三,強化廣域交通體系。高標準一體化建設高速鐵路安陽站,搞好鐵路、公路等各類交通設施、站場、線路的配套建設,形成便捷、順暢、具有強大輻射能力的區域通樞紐,拓展對外交通通道,即與山東、河北、山西相聯系的、由省道和國道組成的輻射型快速干道,加快林州-長治高速公路工程及安姚公路的建設步伐。
2.動力系統建設。安陽市供電系統建設要根據區域一體化和城鄉一體化要求進行電網改造,加大小城鎮電網和農村電網建設力度,形成區域、城鄉一體化的供電網絡;加強電力設施建設與城鎮建設的協調,綜合考慮變電站、高壓走廊與城鎮發展方向、城鎮功能分區、城鎮道路系統的協調。
3.給排水系統與污水處理系統
第一,建設節水型農業、節水型工業生產體系,建立節水型的生活服務體系
第二,建立水資源利用的區域協調與整體配置體系。
第三,實現區域性綜合用水。區域性綜合用水可以在大型企業建立廢水閉路循環系統,也可以在工業聚集區之間進行區域性綜合利用,還可以在工業與農業之間,居民用水與生產用水之間建立。
第四,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與水源的合理保護。建設和完善供水管網等供水設施建設,重點加強“城中村”與城鄉結合部的供水管網建設。排水系統一體化的重點是合理劃分污水分區,一體化布置排水口和污水處理設施??紤]污水處理后的回用,分散處理,就近回用。在污水處理設施布局中,應根據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實際,解決好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關系,合理選擇污水廠廠址和回用設施布置方式。
四、土地資源規劃管理一體化
城鄉土地是各類經濟社會活動的物質載體,城鄉土地資源規劃管理一體化是城鄉一體化的主要內容,合理、有序的城鄉土地規劃管理和利用格局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基礎和保障。
(一)城鄉土地資源結構存在的問題
1.城鄉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
土地是社會經濟活動的物質載體。與其它內陸城市一樣,安陽市長期沿襲的城鄉分割型土地管理體制,形成了城鄉特點迥異的土地利用格局,妨礙了城鄉間土地資源的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制約城鄉經濟的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在城市內部,一方面土地短缺問題相當嚴重,另一方面又存在著閑置、浪費、低效利用等諸多問題。目前,各類用地比例不合理,道路、綠化、科教用地偏低,工業、住宅用地規模大,利用效率低,一些與城市功能要求不適應的工業企業占據了城市土地的黃金地段,影響了城市功能的發育和發展。在郊區農村,農民住宅用地比例過大,鄉鎮企業布局分散,大量占用土地。特別是城市邊緣地區,仍然采用“農業方式”利用“城市土地”,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對城市化發展產生了許多不利影響。
2.城鎮體系不健全
安陽市城市轄區較小,限制了城市的發展空間,制約了中心市區的產業布局活動,不利于占地大企業的搬遷轉移,影響了城鄉居民的生活以及資本的內聚和產業的發展。城區特別是原有文峰區、北關區人口和經濟活動高度密集,造成諸如住房困難、交通擁擠、環境惡化、基礎設施超負荷運行等一系列問題,而郊區、殷都區和各類城鎮發展緩慢,沒有形成明顯的集聚效應和規模,無法承擔帶動鄉村發展的功能和任務。
3.“城中村”散布于建成區
“城中村”是指歷史與現實形成的、緊緊地嵌接在城市社區內或處于該城市社區邊緣地帶的一些農村區。它雖然與城市社區或廣大農村社區有同一之處,但差別與特點是相當明顯?!俺侵写濉庇捎谠谕恋?、戶籍、人口、行政管理等方面與城市形成二元體制,難以真正納入城市社區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之中,與城市社區“貌合而神離”,與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不協調、不和諧。在安陽市建成區范圍內存在的幾十個“城中村”,與城市街道交錯,致使市區用地邊界不清,管理混亂,城市總體布局調整的難度較大,嚴重破壞了城市的總體規劃。
4.城鄉土地資源功能區不明確
長期以來,安陽市走的是一條輕、重工業化發展的道路,城市的許多經濟職能嚴重缺失。如殷都區西部在安陽鋼鐵集團周邊大量散居著一些鄉鎮小型鋼鐵關聯企業,這些鄉鎮工業的發展,一方面造成資源的浪費、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城鄉之間工業經濟結構雷同,難以形成經濟分工和經濟聯系,并且彼此制約,地域內在原材料和產品市場上內耗激烈,低水平重復,經濟缺乏合力和活力。在土地資源利用上,表現為城鄉之間缺乏功能分化,城鄉空間經濟聯系很差,資金、技術、人口、產業等要素的空間配置不合理,空間流動微弱,不利于城市集聚效應的發揮,經濟規模難以擴大,經濟結構轉換遲滯,發展層次無法提升,造成經濟效益低下。
(二)城鄉土地的分區劃分
中心城區:包括安陽市建成區的大部分,東起光明路,西至華翔路,南起文昌大道,北至安陽河。以城區內部經濟功能的完善和空間布局的調整為主要任務,嚴格控制工業的發展,現有工業逐步實施退城進郊,進入產業集聚區;要充分利用現有區位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重視發展金融、保險、生產業等新興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層次和地位,增強城市的服務能力、承載能力和輻射能力,使之成為安陽市經濟組織和管理中心;要高度注重生態工程的建設,大力規劃和建設園林、綠地,進一步減少污染源和嚴格控制污染強度,切實改善中心城區的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和增強其生態功能。
城市擴展區:包括開發區南部、北關區北部的非中心城區部分以及殷都西部區、文峰區南部。市區的新增工業、外遷工業及新增的城市建設項目均可考慮到這里來尋求空間;產業的發展應依托駐地高校和科研院所,重點放在高新技術產業(知識密集型)的發展上,空間上可以通過建設產業園區,加速產學研一體化;依托安鋼、安化等大型企業以及良好的市政工程設施、便捷的對外交通條件,組建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發展生產技術協作和規?;a;對現有產業要搞好技術改造、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產業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有效減少工業污染對城市的危害;要搞好長遠發展規劃,集約化使用土地資源,各類建設用地的規劃既要合理,又要具有前瞻性;此外,內黃、林州和區位和農業、旅游業發展基礎的優勢,面向市區消費市場,發展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并逐步提升旅游業層次和規模,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衛星城鎮:包括白壁、湯陰縣城、柏莊、水冶。由于安陽市自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城市的擴展以向東南為主,因此位于安陽市東面的白壁鎮與市區的社會經濟聯系將越來越密切,逐漸發展成為與中心城區一體化聯系的都市型地域。白壁鎮的城市化水平還比較低,要從解決鄉鎮工業的分散式發展問題著手,積極加強與中心城區的經濟分工,更加重視小城鎮建設,推動鄉村經濟規模的擴大和鄉村城市化的發展。水冶鎮的資源型產業要向高級化、深加工和清潔生產方向發展,減少廢物排放量、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湯陰縣城作為安陽市未來的衛星城市,加強與中心市區的產業分工聯系,搞好市政建設、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完善,提高城市化的質量和內涵,營造良好的城市氛圍。
(三)城鄉土地資源規劃管理的重點
城鄉結合部是城市化影響強烈的地域。要充分重視城鄉交接地帶的開發建設,改造這一地帶的產業特征和景觀特征,調整區域經濟功能和生態功能,使之成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前導區域。要從改善與外界的可通達性入手,致力于道路系統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使城鄉交錯地帶成為城鄉經濟技術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其次要徹底改造“城中村”。為數眾多的“城中村”始終游離與城市之外,難以真正納入城市社區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之中,與城市社區“貌合而神離”,與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不協調、不和諧?!俺侵写濉北憩F在農業基本消失,二、三產業及其土地收益成為主要的經濟來源,比一般農村社區富裕,與廣大農村社區相比,城市化、現代化要容易一些。城中村的改造,是城鄉空間一體化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 城鄉關系;“城鄉一體化”;城市化
1.在現實實踐基礎上,重新解讀有關城鄉發展問題的概念
縱觀我國社會發展的歷程,自從城市產生以來,城市與鄉村的關系問題始終是貫穿社會發展的主線。城市與鄉村即使在二元分割體制下一直都維持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政策的關注點不同,導致二者發展程度的差異。
“城鄉一體化”,通常指我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體制機制、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規劃上協調、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是對早期“城市化”內涵的具體化、明確化和時代化。長期以來人們對于“城市化”的片面理解,使得其內涵發生了質變,“城鄉一體化”的提出無疑使“城市化”的真正內涵得以詮釋?!俺青l一體化”是一個問題、兩個方面,或者說一個題目、兩篇文章。既要注重在“鄉”字以外做文章,堅持推進城市地區的“城市化”、“工業化”,更要緊緊圍繞“鄉”字做文章,積極推動農村“城市化”、“工業化”。
2.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對策研究
(1)堅定不移地推進大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充分發揮城市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中外城市發展史證明,大城市有著難以替代的規模效益、聚集效應和輻射功能。1在處理城鄉發展中,城市經濟改革發展應占主導地位,這是由城市化歷史的一般規律決定的,城市化水平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所以要繼續堅持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重點建設省轄市,帶動縣城的發展?!俺青l一體化”并不是要重農抑城,依然要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為城市建設提供勞動力。實際上,“膨脹病”和大城市并無必然聯系,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為因素、管理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把發展重點放在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上,放在提高城市質量、提高城市的現代化水平上。要轉移、壓縮、改造傳統產業,擴大先進產業與產品的創新與發展,培育大城市富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帶領中國經濟走向世界,走出一條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2)著眼整體規劃,統籌城鄉資源。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和布局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前提?!俺青l一體化”是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形成城鄉互動共進、融合發展的格局。
2.1 破除體制障礙,構建長效機制
總書記強調:“推進體制創新,是解決經濟社會諸多矛盾和問題的必由之路,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2”制度的不健全不合理是城鄉二元體制長期存在的關鍵。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為順利推進“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措施增添動力和活力。立足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逐步建立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繼續深化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就業制度、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做到“城市規劃”向“城鄉規劃”轉變、金融組織向農村整合、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產業發展向農村輻射、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項目,加強事前指導、事中服務和事后問效,切實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
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它不僅對土地資源配置及其效率具有重大影響,而且對農村社會穩定和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影響。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必須在政府的主導作用下,堅持科學發展、社會和諧,遵循國家對土地管理和利用的規律。1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完善農村,同時要健全耕地保,護制度,合理開發建設用地和非農產業用地等。
2.2 加大市場運作力度,實現城鄉產業均等化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理應是農村經濟的支撐,它是農村經濟進行技術改造的物質基礎,決定著農村經濟的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工商業為滿足城鄉人民需要提供各種消費品,工商業、服務業是城鄉積累資金的主要來源。我國實現社會主義農村農業現代化,必須大力發展多種產業。1)實地考察當地的能源、資源、勞動力、交通等因素,積極引導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在當地投資興業,逐步做大做強,適度發展企業群;2)根據農村建設發展的需要,鼓勵城鄉居民探索建立投資有限公司,引導集聚社會資金建設農村;3)提高農村原有的農藥供藥商科學管理的能力;4)對農業實行公司制改革,公司制農業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趨勢。建立以農業公司為主導,以廣大農民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 向,集產供銷、貿工農、農科教一體化的生產組織形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推動農業結構調整,而且農民可以通過自辦或入股農業公司成為企業股東。
參考文獻:
[1] 閻書欽. 從機械化到工業社會――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知識界對工業化內涵的闡釋[J]. 河北學刊,2008,(01).
[2] 李懷. “城中村”研究的三種視角[J]. 廣東社會科學,2006,(03).
[3] 張永誼. 切莫誤讀“城鄉一體化”[J]. 中國發展觀察,2010,(09).
關鍵詞:城鄉規劃;經濟社會;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TU98文獻標識碼:A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城鄉關系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戰略思想,“統籌城鄉”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并首次明確提出了“建立有利于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 2007年十七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明確提出;再到2012年黨十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標志著我國城鄉關系已進入了國家戰略主導下的“以城帶鄉”階段。國家在戰略上對城鄉關系的認識由“城鄉分治”、“大力推進城市化”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發展一體化階段。城鄉關系轉變為阜陽市城鎮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了更好地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解決好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加快推進阜陽市城鄉規劃編制工作,加強規劃的龍頭作用,從引領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一、阜陽市城鄉規劃建設的總體情況
1.城鄉規劃編制、修編情況
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政府指導和調控城鄉建設與發展的基本手段,是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的重要工作。隨著阜陽市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各級領導越來越重視城鄉規劃工作,阜陽市城市規劃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規化、系統化的軌道。在城市規劃區內現已形成以城市總體規劃為綱,各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相輔相成的較為完善的規劃編制成果體系。臨泉縣、潁上、阜南已率先完成新一輪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已經上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太和縣、界首新一輪總體規劃的編制正在進行中。小城鎮規劃工作進一步深化。在阜陽市城鎮體系規劃的指導下,市域交通沿線90%以上的集鎮編制完成集鎮總體規劃,各個縣市區新編制完成30個中心村的建設規劃。
2.城鄉規劃的監督管理情況
阜陽市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安徽省實施辦法》的要求,制定了《阜陽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先后出臺了《阜陽市拆除違法建設暫行規定》、《阜陽市私人建房審批辦法》、《小街巷建設項目審批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使阜陽市的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市的道路。
3.城鄉規劃的實施成效
在城鄉各類規劃指導下,阜陽市城鎮化水平、城市規模、人居環境顯著提高和區域中心城市地位初步顯現;潁上、臨泉、阜南、太和及界首市等4縣1市城鄉面貌顯著改善。
二、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盡管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受長期以來城鄉分割傳統體制等因素的影響,工農差別、城鄉差別擴大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
城鄉經濟發展上的差距。由于受體制、機制的約束,城市、農村在資源配置和收益分配上不平等。城市聚集了各類城鄉資源要素,并取得了較好的收益。而農村只是廉價提供土地、農產品和勞動力等基礎性資源,大量的收益最終落在了城市,從而導致城市和農村發展不平衡,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特征還很明顯。
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差距。由于資金投入上的“城市偏向”和缺乏統一規劃,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著明顯的二元化現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越來越快,而農村道路、交通、通訊、水利設施建設相對落后,農村集中供水、排污、垃圾集中處理等設施配套性和共享性差,環境臟亂差問題嚴重。
三、推進我市城鄉規劃建設工作全面發展
1.構建政策支撐體系,有序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對于我市城鄉規劃重視的差距和鄉村規劃滯后的問題。政府要抓緊出臺“關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文件”,切實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推進城鄉產業布局一體化、推進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推進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一體化、推進城鄉政策措施一體化等“六個一體化”,改變舊的城鄉關系,將城市和鄉村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過城鄉一體化市場的建立和基礎設施網絡化的建設,賦予城市和鄉村同等的發展機會。
2.制定科學規劃,努力實現城鄉規劃滿覆蓋
一是建立與城鄉一體化相適應的規劃管理體制。為了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的戰略引導、綜合調控和資源配置作用。建議切實加強規劃管理機構建設,以推進城鄉規劃建設一體化建設。組建阜陽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規劃信息技術中心等部門,形成 “統一規劃、屬地管理、分級審查、強化監督”的城鄉規劃管理體制。二是努力實現規劃滿覆蓋。開展農村地區規劃研究,形成城、鎮、村構成的城鄉一體的規劃體系,開展阜陽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形成城鄉一體的空間格局,以抓社會主義美好農村規劃為重點,努力實現城鄉規劃滿覆蓋。三是提高規劃的質量和水平。為保證空間布局、資源調控、工業集中發展與保護環境相協調,形成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三規合一”。
3.堅持區域中心城市、中等城市、中心鎮和中心村建設并舉,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優化城鎮規模結構,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4.推進城鄉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改革,建立城鄉均衡的社會事業發展機制。一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二是推進就業制度改革,建立城鄉一體的就業體系。三是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四是推進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大力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推動農產品特色產業科技示范等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四、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途徑
1.加強中心城鎮的建設與發展,把阜陽建設成為皖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強大的中心城鎮是帶動阜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是提升阜陽區域競爭力的核心。中心城市是市域經濟活動的核心。完善中心城市的經濟功能,構建城鄉經濟中樞、技術支撐點及文化創新高地,對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有著決定性意義。
2.加快加強工業發展,壯大第二產業,為城鎮化提供經濟支持。工業化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發動機,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階段。工業化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也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堅持實施“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科教興市”發展戰略,按照總量快速增長、結構優化升級、優勢行業突出、產業集群帶動、區域協調推進、發展模式轉型的戰略要求,主攻外向,激活內源,緊緊抓住煤炭開發的機遇,著力培育新的優勢產業,不斷壯大工業經濟總量,提升運行質量。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以產業信息化和現代物流業為促進手段,重點圍繞煤電、煤化工、機電、生物醫藥、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林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3.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中小城鎮經濟,抓住產業轉移有利時機,促進特色產業、優勢項目向縣城和重點鎮工業聚集區集聚,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吸納農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鎮集中,使之成為有效轉化剩余勞動力的基地。完善加快小城鎮發展的財稅、投融資等配套政策,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劃要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
4.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化。一是圍繞社會主義美好新村建設,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以新農村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為統領,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為主要任務,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為關鍵,以完善帶動農戶的組織制度和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為基礎。二是著力推進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圍繞區域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調整優化城鄉產業布局,引導工業企業向園區聚集,農業龍頭向基地和農戶輻射,服務業向生產生活靠攏,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在城鄉間優化配置、合理流動,加快構筑布局合理、特色鮮明、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三是加強要職業培訓,積極促進勞務輸出,努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農民務工技能培訓,整合培訓資源,規范培訓工作,增強農民科學種田和就業創業能力。
5.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繁榮城鄉經濟。城鎮人口的擴張需要有第三產業的充分發展,只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才能夠吸收大量的勞動力,從而加快城鎮化進程。阜陽市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是:著眼于蘇魯豫皖邊際地區10萬平方公里,5000萬人口的大城鎮圍空區,充分利用阜陽市區位居中和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實施大商貿戰略,形成大區域商貿中心城鎮。
6.通過制度創新,支持城鎮化進程
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城鎮化進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引導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推進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一體化。
一、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歷程及其趨勢
自電子技術一問世,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的結合就開始了,只是出現了半導體集成電路,尤其是出現了以微處理器為代表的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后,"機電一體化"技術之后有了明顯進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
(一)"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歷程
1.數控機床的問世,寫下了"機電一體化"歷史的第一頁;
2.微電子技術為"機電一體化''帶來勃勃生機;
3.可編程序控制器、"電力電子"等的發展為"機電一體化"提供了堅強基礎;
4.激光技術、模糊技術、信息技術等新技術使"機電一體化"躍上新臺階.(二)"機電一體化"發展趨勢
1.光機電一體化.一般的機電一體化系統是由傳感系統、能源系統、信息處理系統、機械結構等部件組成的.因此,引進光學技術,實現光學技術的先天優點是能有效地改進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傳感系統、能源(動力)系統和信息處理系統.光機電一體化是機電產品發展的重要趨勢.
2.自律分配系統化——柔性化.未來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控制和執行系統有足夠的“冗余度”,有較強的“柔性”,能較好地應付突發事件,被設計成“自律分配系統”。在自律分配系統中,各個子系統是相互獨立工作的,子系統為總系統服務,同時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作出不同反應。其特點是子系統可產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給信息,在總的前提下,具體“行動”是可以改變的。這樣,既明顯地增加了系統的適應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統的故障而影響整個系統。
3.全息系統化——智能化。今后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全息”特征越來越明顯,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術、信息技術(尤其是軟件及芯片技術)的發展。除此之外,其系統的層次結構,也變簡單的“從上到下”的形勢而為復雜的、有較多冗余度的雙向聯系。
4.“生物一軟件”化—仿生物系統化。今后的機電一體化裝置對信息的依賴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結構上是處于“靜態”時不穩定,但在動態(工作)時卻是穩定的。這有點類似于活的生物:當控制系統(大腦)停止工作時,生物便“死亡”,而當控制系統(大腦)工作時,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學研究領域中已發現的一些生物體優良的機構可為機電一體化產品提供新型機體,但如何使這些新型機體具有活的“生命”還有待于深入研究。這一研究領域稱為“生物——軟件”或“生物系統”,而生物的特點是硬 件(肌體)——軟件(大腦)一體,不可分割??磥?,機電一體化產品雖然有向生物系統化發展趨,但有一段漫長的道路要走。
5.微型機電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導體器件制造過程中的蝕刻技術,在實驗室中已制造出亞微米級的機械元件。當將這一成果用于實際產品時,就沒有必要區分機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屆時機械和電子完全可以“融合”,機體、執行機構、傳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體積很小,并組成一種自律元件。這種微型機械學是機電一體化的重要發展方向。
三、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
機電一體化產品分系統(整機)和基礎元、部件兩大類。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系統有:數控機床、機器人、汽車電子化產品、智能化儀器儀表、電子排版印刷系統、CAD/CAM系統等。典型的機電一體化元、部件有:電力電子器件及裝置、可編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電機、傳感器、專用集成電路、伺服機構等。這些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技術現狀、發展趨勢、市場前景分析從略。
四、北京發展“機電一體化”而臨的形勢和任務
機電一體化工作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用微電子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其目的是節能、節材,提高工效,提高產品質量,把傳統工業的技術進步提高一步;二是開發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機電產品,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
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層次工作。
(一)北京“機電一體化”工作面臨的形勢
1.北京用微電子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的工作量大而廣,有難度
(1)在700余家北京市屬工業系統的企業中,有60%以上的企業用微電子技術改造機床設備、工業窯爐、風機電泵、生產過程的任務還未完成需要量的一半。
(2)北京工業系統還有2000余臺機床設備亟需用微電子技術進行改造;在已改造的近6500臺機床設備中,大約有15%需進一步改造。
(3)北京工業系統尚有近250座工業爐窯亟需用電子信息技術進行改造;且610座已改造過的工業爐窯也很有進一步應用模糊技術進行二次改造的必要。
(4)北京工業系統CAD應用還有較大差距。目前,北京工業品設計,CAD應用率僅17%(而美、日等國已超過85%;國內先進地區也超過了30%);CAD的覆蓋率才達到11%(而全國CAD應用工程領導小組指出,“八五”期間大中型企業要達到35%,中小型骨干企業要達到15%—20%;到“九五”時,按國務委員宋健的要求,基本上要甩掉繪圖板)。
(5)北京工業系統共有改造價值的各種風機電泵裝機容量50萬千瓦,尚49萬多千瓦用變調速技術進行改造的任務,占總任務量的99.5%左右。
(6)工業是全市能源消耗大戶。1992年,北京工業系統占全市能耗總量的59.5%。而北京是一個能源嚴重缺乏的城市,1992年北京工業系統萬元產值能耗折合標煤為2.47噸,比上海的1.57噸高57%,比天津的2.15噸高14%,比先進的工業化國家高近9倍。因此,北京工業系統節能降耗的任務非常重,而電力電子技術是節能降耗的王牌。
2.北京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加速產品更新換代,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呼聲高,有壓力。北京市的工業產品大約有3萬種,每年約開發試制新產品3000種,更新周期很長。由于更新換代速度跟不上市場變化的需要,影響了北京工業產品的競爭能力。
1993年,北京市工業系統生產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約837種,在當年生產的產品品種總數中僅占7.8%左右。其中:機械局系統主要產品約1200種,機電一體化產品不到150種機電一體化產品所占比例僅4%強;儀器儀表總公司系統主要產品350種,機電一體化產品210種,機電一體化產品所占比例為60%;輕工系統主要產品總數為649種,機電一體化、智能化產品15種,機電一體化、智能化產品所占比例約2.3%;汽車工業總公司系統平均每輛汽車的總成本為3.5萬元,每輛汽車平均裝用電子產品的費用約300元,不是總成本的1%;與國外約28%的先進水平相差甚遠;與國內先進水平相差一半左右。
3.北京用機電一體化產品取代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擾民產品的責任重,有意義。在北京工業系統中,能耗、耗水大戶,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還占相當大的比重,且不少地處城區和近郊區。近年來北京的工業結構、產品結構雖然幾經調整,但由于多種原因,成效一直不夠明顯。這里面固然有上級領導部門的政出多門問題,有企業的“故土難離”“死守故業”問題,但不可否認也有優化不出理想的產業,優選不出中意的產品問題。上佳的答案早就擺在了這些企業的面前,這就是發展機電一體化,開發和生產有關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機電一體化產品功能強、性能好、質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據市場需要和用戶反映時產品結構和生產過程做必要的調整、改革,而無須改換設備。這是解決機電產品多品種、少批量生產的重要出路。同時,可為傳統的機械工業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新的活力,把機械生產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實現文明生產。
另外,從市場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國研制、開發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歷史不長,差距較大,許多產品的品種、數量、檔次、質量都不能滿足需求,每年進口量都比較大,因此亟需發展。
(二)北京“機電一體化”工作的任務
北京在機電一體化方面的任務可以概括為兩句話:一句話是廣泛深入地用機電一體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另一句話是大張旗鼓地開發機電一體化產品,促進機電產品的更新換代??偟哪康氖谴龠M機電一體產業的形成、為北京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作貢獻。轉貼于
1.北京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工作重點
(1)大力采用模糊技術,工業爐窯改造應上新臺階
國內外成功的范例表明,應用模糊技術改造工業爐窯比單純用計算機和PID技術好的多。因此,我們建議今后北京在改造工業爐窯時要大力推廣應用模糊技術,到2000年,對應該進行改造但尚未改造的近250座工業爐窯要用模糊 技術等先進電子信息技術改造完畢,其中采用模糊技術改造要在80%。
(2)積極采用數控技術,機床高備改造要達新水平
對機床設備的改造重點應放在經濟型數控系統的推廣應用上。根據需要和可能,到1995年,北京應該改造的機床設備(8420臺)的改造率要達80%以上,到本世紀末要改造完畢。
(3)努力推廣變頻調速技術,風機電泵改造要攀新高度
風機、電泵采用變頻調速后一般可節電20%以上,效果十分顯著。因此,在今后幾乎,北京要把交流變頻調速技術的推廣應用作為重點來抓。到1995年,應該采用變頻調速技術改造的風機、電泵要改造完60%;到本世紀末,北京的風機、電泵和其它調速電機要普遍;采用先進的變頻調速技術。
(4)優先應用CAD/CAM技術,工業設計水平提高要有新目標
北京工業產品更新換代慢,設計工作跟不上需求變化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工業系統CAD的應用率為17%,CAD的覆蓋率為11%,到1995年應分別達到20%和15%,本世紀末,要力爭分別達到55%和45%。
2.北京機電一體化產品開發的奮斗目標
(1)總體目標:到1995年全市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數應不少于800種,2000年,應不少于2000種,機電產品的機電一體化率分別達到25%和60%。
(2)單項目標:
·機床數控化率:1995年,產量數控化率達5%,產值數控化率達16%;2000年,分別達12%和40%。
·汽車電子化程度:1995年,平均每輛汽車上裝用和電子產品的費用不少于1000元,在整車成本中所占比例不低于3%;到2000年分別不少于3000元,不低于8%。
·PLC的開發生產能力:“八五”期間,開發能力要穩居全國首位;“九五”北京要成為全國主要的PLC生產基地之一。
·“電力電子”開發生產能力:“八五”期間掌握第二代電力電子器件的批量生產技術和第三代電力電子器件的開發技術?!熬盼濉逼陂g第三代電力電子器件的生產要形成經濟批量。在電力電子產品應用方面,“八五”期間,開關電源、高頻電源、逆變電源要成為拳頭產品;交流變頻調速裝置要達到批量生產程度;高頻電子鎮流器要能出口創匯;“九五”,北京要形成一個具有電力電子器件、電力電子裝置研制、生產、開發、推廣綜合配套能力的高新技術產業。
·模糊控制器的開發生產能力:“八五”要把北京建成全國模糊技術控制器的開發生產基地,開發出用于工業爐窯改造,壓力、溫度、流量控制的模糊技術控制系統典型產品來;交逐步將模糊技術應用于家用電器中。1995年,空調器、洗衣機、電冰箱、吸塵器、電風扇等家用電器產品模糊控制器的普及率要分別達到15、20%、5%、15%、8%左右。到本世紀末,北京家用電器模糊技術普及率要達到50%以上。
·其它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開發生產能力:微機控制多色印刷機要穩居全國第一;電子醫療儀器的開發、生產爭取在“八五”有較大突破,“九五”在品種和產量上全國領先;在“八五”期間,以3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為代表的發電設備要形成綜合配套能力,打出規模效益來;數字化、智能化儀器儀表,自動化裝置要上品種、上批量……
總之,機電一體化技術既是振興傳統機電工業的新鮮血液和源動力,又是開啟北京機電行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大門的鑰匙。如果北京完成好上面所建議的“機電一體化”發展兩方面的目標,那么,到本世紀末,北京就會形成一個銷售額超過200億元的機電一體化產業。其中,數控機床、機電一體化印刷系統、新型電子醫療設備和數字化智能化儀器儀表等機電一體化裝備銷售額可超過150億元;“電力電子”的銷售額可超過20億元;PLC模糊控制器等銷售額可超過15億元;汽車電子化、自動化智能化輕工民用電器產品銷售額可超過25億元。機電一體化產業不僅是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力軍,也是機電行業停工、待產、明虧、潛虧企業的出路所在。轉貼于
五、北京發展“機電一體化”的對策
(一)加強統籌安排,協調發展計劃
目前,北京地區從事“機電一體化”研究開發及生產的單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發展策略和計是。同時,市政府各有關委、辦、局(總公司)也有不少相應的發展計劃與規劃。各單位的計劃由于受各自立足點、著眼點的限制,難免只考慮局部利益,市政府各主管部門的有關計劃和規劃,也有統一考慮不足,統籌安排不夠的問題,全市缺少綜觀全局的有權威性的發展計劃和戰略規劃。因此,建議市政府責成有關機構在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北京統管全局的“機電一體化”研究、開發、生產計劃和規劃,避免開發上重復,生產上撞車!
(二)強化行業管理,發揮“協會”作用
目前,北京“機電一體化”較熱,而按目前的行業劃分方法和管理體制,“政出多門”是難哆的。因此,北京有必要明確一個“機電一體化”行業的統管機構,根據目前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機電一體化行業特點,我們建議,盡快加強北京機電一體化協會的建設,賦予其行業管理職能。
“協會”要進一步擴大領導機構——理事會的代表層面和復蓋面,要加強辦公室、秘書處的建設;要通過其精明干練的辦事機構、經濟實體,組織“行業”發展計劃、戰略規劃的擬制;指導行業布點布局的調整,進行發展突破口的選擇,抓好重點工程的試點和有關項目的發標、招標工作……
(三)優化發展環境、增大支持力度
優化發展環境指通過宣傳群眾,造成一種社會上下、企業內外都重視、支持“機電一體化”發展的氛圍,如盡快為外商到北京投資發展“機電一體化”產業提供方便;盡可能為興辦開發、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開綠燈;盡力為開發、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調配好資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術政策上,要嚴格限制耗電、耗水、耗材高的傳統產品的發展,對未采用機電一體化技術落后產品限制強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對有關機電一體化技術對傳統產業乾地改造,對有關技術開發、應用項目優先立項、優先支持,對在技術開發、應用中做出貢獻的單位領導、科技人員進行表彰獎勵等。
在經濟政策上,要多給機電一體化科研攻關課題、開發應用項目利用科技專項基金和科技三項費用的機會;銀行發設貸款要多向機電一體化技術改進、生產合資和機電一體化產業規?;ㄔO項目上傾斜;成立“機電一體化”發展基金,支持機電一體化生產發展等。
(四)突出發展重點,兼顧“兩個層次”
機電一體化產業復蓋面非常廣,而我們的財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抓機電一體化產業發展時不能面面俱到、平鋪直敘,而應分清主次,大膽取舍 ,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注意抓兩個層次上的工作。第一個層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電子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在傳統的機電設備上植入或嫁接上微電子(計算機)裝置,使“機械”和“電子”技術在淺層次上結合。第二個層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產品設計之初,就把“機械”與“電子”統一起來進行考慮,使“機械”與“電子”密不可分,深度結合,生產出來的新產品起碼正做到機電一體化。
我們認為,北京“機電一體化”發展,當務之急,重中之重是:
抓緊開發生產GTO、GTR、VDMOS等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及其應用裝置——交流變頻調速器、逆變焊機、高頻電子鎮流器等,用電力電子技術進行的節能、節材為主要目的的技術改造;
抓緊推廣應用經濟型數控系統,改造機床設備;開發生產低、中檔數控系統;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技術;智能制造
0引言
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運用領域包括汽車技術類、數控加工類、柔性制造類等,有效提高了生產質量與效率,加快了企業的發展步伐。因此在今后的工業制造業發展中,就可以實現該技術的廣泛應用與全面推廣,充分發揮其價值與優勢。
1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運用價值
將機電一體化技術運用在智能制造中,其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隨著工業制造業的高速發展,其市場競爭也越發激烈。各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實力,才能取得成功。而企業要想提高自身實力,就需要對生產模式進行創新改革,注重產品質量的提升,節約更多的成本費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而通過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運用,就能夠實現各項生產工作的智能化、一體化、高效化,實現了人力、物力的優化配置,節約了大量的成本費用,提高了產品質量,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追捧,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與品牌,有利于企業的長遠持續發展。第二,工業制造業的覆蓋范圍非常廣泛,比如智能機器人、服裝行業、汽車領域、數控機床等,都需要相應的生產與加工。而將機電一體化技術運用在智能制造中,就可以快速推動這些行業領域的轉型變革與持續發展,實現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機械技術的完美融合,從而帶動其他行業的高速發展,實現真正的智能化、信息化、一體化生產。
2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運用領域
2.1汽車技術類
在汽車生產與制造技術中,實現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高效運用,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其在汽車生產與制造技術中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發動機控制。發動機可謂是汽車的心臟部位,如果發動機出現故障,就會導致汽車無法正常運行。而發動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被控對象,整個控制系統由許多子控制系統或項目組成,包括EGR、空燃比、點火時刻、怠速等等。通過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運用,就可以提高各控制項目的性能與質量,保障發動機的正常使用。其中在EGR控制項目中,主要為EGR率的控制,也就是所謂的廢氣再循環系統,可以促使廢氣的再循環量在每一個工作點都達到最佳狀態,保障燃燒過程處于理想狀態,將排放的污染物成分降低最低,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空燃比項目的控制中,主要是通過空燃比的控制,保障燃油充分燃燒,降低各種污染物含量,實現經濟、環保。在點火時刻項目的控制中,主要是為了防止異常燃燒而引起發動機故障,增強汽車的各項性能[1]。第二,底盤和車身控制。底盤具有著減震、承重等功能,而車身具有著保護、操控等功能,因此也需要通過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運用,促使其功能充分發揮,保障汽車的安全平穩運行。比如在汽車防抱死系統、車速感應動力轉向、電子控制懸架、防滑系統、導航系統、機械傳感式安全氣囊、中央控制門鎖等,都實現了機電一體化的廣泛應用,有效保障了汽車的舒適性、安全性、自動化,加快了汽車行業的發展步伐,滿足了人們的各項需求。第三,其他領域的運用。近幾年來,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汽車駕駛系統已經逐步問世,深受人們的青睞與追捧,提高了人們的駕駛體驗感。比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網絡控制等,就運用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實現了互聯網信息技術與機械操控控制的有效結合,廣泛的應用在汽車的各個領域。比如ABS系統、抬頭顯示系統、多媒體技術、撞擊傳感技術、自動泊車、定速巡航等,機電一體化技術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實現了汽車駕駛的信息化與智能化。此外,還有5G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促使機電一體化技術更加安全、實效,真正實現了無人化、舒適化駕駛,并且廣泛的運用在汽車的各個控制系統中。
2.2數控加工類
在工業制造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離不開數控機床的廣泛應用。而數控機床就是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與融合,為工業制造業的生產帶來了很多的便利。這主要是依賴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使得數控加工更加精密、智能、高效、安全,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社會與經濟效益[2]。尤其是各種智能制造中的數控加工,對于工藝流程、精度效率等有著很高的要求。而通過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運用,就可以實現數控加工的信息化、精密化、高效化,不僅能夠進行各項模擬信息的高效處理,還能夠對整個生產加工環節進行全面管控。及時找出各種問題與不足,然后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有效提高了數控加工的精準度。在智能制造中的數控加工中,主要采用了CPU模式與總主線模式,并且結合模糊控制理論以及在線診斷技術,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與質量。而且還解放了傳統勞動生產力,保障了人員的生命健康與財產安全,簡化了生產工藝,降低了工作難度,實現了全面普及與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階段的數控加工類還運用了三維仿真技術,能夠對生產環境、流程、工藝等進行動態模擬與跟蹤,及時找出問題與隱患,進行三維立體化展示,便于生產人員快速了解工藝方法,進行效率的評估,保障生產工作的可靠與安全,加快了工業制造業的轉型變革。
2.3柔性制造類
柔性制造類是指各種生產加工、信息傳輸、貨物搬運等,對于生產效率與質量有著很高的要求。通過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運用,就提高了生產效率,保障了貨物質量,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充分利用,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實力。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運用下,可以實現生產工具的自動更換、密切跟蹤、貨物運輸、存儲管理,保障了生產工作與運輸工作的有效對接,避免倉庫限制或者物資爆滿,影響整個生產運輸效率[3]。無論是生產加工,還是貨物存儲與運輸,都可以實現自動化以及密切化跟蹤,只需要根據生產要求,提前設置好頻率與計劃,就可以全天候生產、搬運、存儲,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此外,還能夠實現貨物信息的密切跟蹤與管控,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保障生產計劃與方案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智能化與自動化生產,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運用,還能夠實現設備運行狀態的自我監控,縮短故障時間,保障設備的安全平穩運行。
3運用現狀與發展對策
3.1現狀
現階段,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運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重視不足。將機電一體化技術運用在智能制造中,前期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才能保障后續生產的高效性。然而很多企業領導層,認為前期投入較高,而后期的收益較少,就放棄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運用。再加上很多領導層,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的認知不夠全面,重視程度低下,思想觀念比較陳舊,無法緊跟時展,以及認識到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嚴重阻礙了工業制造業的持續發展[4]。第二,技術落后。機電一體化技術,需要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的緊密結合,才能實現廣泛應用。然而現階段,很多工業制造企業的技術水平比較落后,大量缺失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因此無法實現兩者的緊密銜接。比如企業的電子技術發展落后,應用范圍較窄,缺少與專業廠商的合作等,都會導致兩者的銜接困難,無法實現廣泛應用。第三,制度缺失。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運用,需要在人力、物力、財力、制度的保障下,才能有序開展。然而由于企業領導層的重視不足,缺少制度體系的建設,導致基層人員也不夠重視,增加了實際運用的難度。此外,資金較少,人員缺失,也將嚴重制約技術的實際運用與生產監管,為工業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考驗。
3.2對策
其有效發展對策為:第一,提高重視,加大宣傳。要想實現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高效運用,就需要先引起企業領導層的高度重視,然后加大宣傳引導,實現全面普及與推廣。因此作為企業領導層,就要緊跟時展,認識到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運用價值,及時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調整企業發展計劃與目標。然后利用會議、網絡平臺、宣傳欄等方式,加大宣傳引導,為全體工作人員提供多元的培訓深造機會,提高其對機電一體化技術的認知與運用能力[5]。第二,創新技術,規范管理。在今后的發展中,還需要對企業內部的技術進行創新優化,改良升級,然后實現整個運用過程的密切與規范管理,充分發揮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價值與作用。作為工業制造業,可以加強與其他廠商、高校、機構的合作,加大電子科研成果向電子產品、技術的轉化,實現內部技術的升級創新,與機械技術完美融合。還要積極借鑒國外優秀的技術、方法、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與改良,加快智能制造中的機電一體化發展步伐。第三,完善制度,給予保障。健全的制度與體系,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運用的關鍵與保障,因此還要通過崗位責任制度、生產監管制度、人員培訓制度的建立,實現生產工作的智能、高效、安全。此外,企業還要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營造良好的應用環境。
4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運用價值、領域,展開了詳細深入的分析;并且具體闡述了運用現狀與發展對策,希望為后續的實際工作,提供堅實可靠的理論依據。那么在今后的發展中,就可以通過提高重視,加大宣傳;創新技術,規范管理;完善制度,給予保障等策略,實現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高效與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1]岳雷.基于智能制造中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初探[J].機電元件,2021,41(02):58-60.
[2]周青.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運用分析[J].南方農機,2021,52(07):187-188.
[3]張瑞虹,王增峰.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汽車智能制造的應用分析[J].時代汽車,2021(05):33-34.
[4]韋清.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運用解析[J].電子世界,2021(04):22-23.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計算機集成制作系統;技術發展
人類社會是一部科技發展史,尤其是近代史,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機械工業和機器制造業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況,并且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極大地推動了學科之間的交叉和滲透,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工程技術方面的改造和創新。尤其是在機械工程方面,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交互發展,并逐漸應用到機械工業當中,形成了機電一體化的技術發展方向, 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是從開始的完全人工到半自動化直到自動化,是這部技術發展史的一部分。這在很大程度上使機械工業的技術和產品機構、功能構成、生產方式及管理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促進工業生產由“機械電氣化”時代進入“機電一體化”時代,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機械、電子、信息三個學科合理結合的復合技術,是在工業產品和過程設計與制造中,機械行業和高科技計算及行業的有機結合,在技術發展階段,人類總是試圖實行實現各個行業智能化和綠色化,所以,機電一體化技術促進了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計入一個新的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兩個行業的迅速發展,
一、機電一體化的核心技術
機電一體化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一是信息處理技術。主要指的是計算機技術,尤其是單片機技術。在機電一體化技術中“電”可以說是單片機技術、PLC 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綜合體;二是機械制造技術。是指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基礎技術。機械制造技術包含了很多方面,如機械設計技術、機械制造,還是機械工藝,并且其在機電一體化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并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三是傳感器技術。是指一種包括各種物理量的傳感器,尤其是具有“一器多感”功能的技術。近些年來“光纖傳感器”隨著科技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在很大程度上對近對機電一體化技術有巨大的作用;四是傳動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是指在微電子技術的支持下機電業的關鍵技術,它包含電力傳動、液壓傳動、機械傳動、氣壓傳動和磁力傳動等方面。隨著技術手段的發展,這些傳統的技術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需要的各種動作和功能。這是近年來最常用且發展最迅速的技術范疇。自動控制技術的代表技術手段是人工智能控制技術,這項技術對機電一體化技術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國外發展歷史
機電一體化技術從20世紀40年代興起,到20世紀60年代后,“3C”技術(即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訊技術)得到迅速發展,這為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所以,我們大致上可以將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分為3個階段:第1階段:20世紀40年代――60年代以前。在這個階段當中,“3C技術”初步形成,人們初步開始利用“3C”技術來充分完善機械產品的性能。第2階段20世紀60年代――20世紀80年代。在此階段當中,由于“3C”技術的高速房子,機電一體化技術呈現稱蓬勃發展的態勢。在此時期,人們更好地利用“3C”技術的技術成果開發出多樣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喜多發達國家在此階段處于領跑地位。第3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隨著美國等發達國家制定了相應的機電一體化策略和人工智能技術、神經網絡技術及光纖技術等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機電一體化技術向智能化方向大踏步邁進,大量的智能化機械產品不斷出現,我們可以說,機電一體化技術將以智能化為中心跨入21世紀。
三、國內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機電一體化技術開始興起,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使產品的科技含量更高,更新換代速度日益加快,人們對商品需求更加多樣和高品質化,所以傳統的機械制造業正在發生十分深刻的轉變,對產品的品質、成本要求逐漸提高,而且對于企業來說,對其自身的交貨期、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我國為了適應市場需要,對制造業的這場巨大而深刻的革命十分關注,認為其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近年來,我國在發達國家大量引進機電一體化技術,并且研發了一系列擁有我國獨立知識產權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和技術,所以,雖然我國的機電一體化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較之以前,具有更加系統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特點。
機電一體化已經成為從產品設計開發、加工制造到產品銷售及使用維修等全過程的技術系統,其技術體系各學科間不斷融合,其學科的界限性逐漸變淡甚至消失。生產規模的擴大及最佳經濟效果的追求,使先進制造技術產生一系列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新的生產方式。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管理技術等的引入并與傳統制造技術相結合,使制造技術成為一個能駕馭生產過程的系統工程。發展先進制造技術的目的在于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生產,并取得理想的技術經濟效果。對于國外發達國家來說,由于其資金、技術和設備等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所產處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不僅質量較高,并能更好的適應市場多樣化需求,使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但是,我國由于科技技術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需經過一定時間后,其科技水平才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所以,在科技實力方面,需要在引進國外先進科技的前提下根據我國情況對其進行改進和創新,并創造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手段,而在市場經營和商業營銷方面,要促進商品品質的提升和發展,并且要獨立研發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并對于是市場歡迎的高技術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產品,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力量進行開發,爭取利用這些商品擴展市場,并在技術方面有巨大突破,為我國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綜合持續發展提供更大的技術支持和儲備。
總之,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主體。在機電一體化技術方面,要求機電一體化的產品和技術能夠做到高性能、高質量、低能耗和微型化、集成化等特征,也可以將這類產品和技術稱為“綠色產品”或者“綠色技術”。但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應注意以下問題:(1)機電一體化是學科的綜合,是機械設計理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不會取代機械設計理論。(2) 機電一體化技術工作者要具有十分綜合的技術能力,只有掌握大量技術知識,才能再次行業中獲得發展。(3)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滲透到所有的機械產品中的普遍技術,是一項綜合技術,幾乎不受行業的限制(4)機電一體化作為機械工業變革的產物,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建民.機電一體化原理與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2.
[2] 曹金榜.現代設計技術與機械產品[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
[3] 李啟麟,劉紅霞等.我國機電一體化發展途徑的探討[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2,20(2):62-64
[4] 張春良,陳子辰.機械制造業與新技術革命[J].機床與液壓,2001,(5):10-16
[5] 白文薪,孫偉等.論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方向[J].電氣時代,2002,(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