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9:05: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文化差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西文化;旅游文化;審美差異
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們具有不同的審美要求,對同一景觀會產生不同的審美體驗,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旅游業的發展亦成為各個家庭生活活動的組成部分,旅游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快,但旅游景點的建立要針對一定的游客群體,研究好群體的審美理念,才能更好的吸引游客,更好的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一、中西方文化差異
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的地理環境,中國平原較多,陸地廣闊,而且相對較為封閉,適合發展農業文明,屬于大陸文化,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臘,山地較多,沿海線長,適合發展航海業,靠海洋謀生,屬于海洋文化,這就造就了現如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文化特點也是一句不同的生活方式發展而來的,依靠海洋謀生,多變、廣闊的海洋條件造就了西方文化不穩定的特點,人們大多個人意識強烈,追求自我,主動性高,不同的思想學派眾多。而中國傳統文化依靠農業為生,較為穩定,被動性強,社會意識強烈,多注重人際交往。這種不同的文化理念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旅游文化。
二、中西方旅游文化差異
(一)旅游理念
受中國文化熏陶的人們多享受旅游過程中的情感享受、精神享受,性格多沉穩內秀,冒險精神弱,受家庭的影響較大,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人們具有強烈的冒險精神,征服欲強烈,他們向往大自然,渴望走進自然征服自然,所以他們更喜歡去新奇的旅游地點,去他們未知的領域,且不容易被家人影響。
(二)旅游目的
中國人大多以家庭、事業為重,旅游不作為必需活動,是閑暇時放松心情和開拓眼界的一種方式,是培養與同行者感情的最佳時間。而西方人較看重旅游,認為旅游是認識自我、提高自我的過程,而工作是為旅游積攢資金而不是養家糊口,他們將旅游看作是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事。當然這與經濟發達水平有關,但很大程度上受中西方文化的影響。
(三)旅游審美
在旅游時對景觀的美感認識上,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人們更愿意關注這個景觀所承載的意義、歷史、文化等,例如我國大多數出名的建筑都與名人志士有關系,說道那個省份,人們都愿意介紹該處是哪位名人的故鄉等。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人們更喜歡感受大自然切實的美感,感官能夠直接體會到的美感,他們迷戀于景觀的形態、顏色、氣勢。并不過多關注它的由來、它的承載。這種審美差異的產生是由于教育不同、文化差異,中國教育將就倫理道德,人們認為山水有著自身的道德修養,亦在事物上寄托道德與情操,影響后輩世世代代的人,同時也將人的品格和他們所喜歡的事物聯系起來,人們認為喜歡水得人多聰明、喜歡山的人多仁愛、好動的人比較聰明、好靜的人比較仁愛。人們愿意將景色與自我融為一體,進行自身修養的培養。而西方文化本就多變,各種思想流派并肩發展,景物多僅作為客觀的存在供人們欣賞。另一方面的差異是審美的表達,中國旅游者的審美多愿意使用抒情的表現手法展示出來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人對審美對象進行具體的描寫將自己的審美感受表達出來。這一點通過畫家的風景畫就可以證明,中國傳統風景畫使用散點透視的畫作方式,主張表達景物的韻味,不要求比例尺、光線等,可以在小小的一幅畫中看到廣闊的景象,而西方油畫使用焦點透視法作畫,注重畫作與風景的一致性,越像越好,講求層次,光線的表達。造成這種差異是由于中國文化影響的人們更注重風景所帶來的內心感受,這是他們的審美重點,所以表達時更注重將這一點表達出來而忽略景觀的實物和細節描述。而西方文化影響下的人們更注重景觀本身,他們更愿意將帶給他們美好感受的景觀的真實情況表達出來,他們更多的觀察景觀本身,進而產生改造、征服等想法,認識事物時注重邏輯思維而感性思維較少。最后要闡述的中西方審美差異使二者的審美目的不同。
三、我國旅游業概況
我國的社會經濟處于發展階段,貧富差距仍較大,旅游活動尚屬于較高收入人群的活動,再加上我國傳統文化以家庭、事業為重的理念使忙于工作的人對旅游的欲望較低下。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并不樂觀。使國人認識到旅游的意義是能更好的體會不同的文化、提高自我的生活質量,旅游行業建立各種適合不同人群的方案,適合不同旅游資金計劃人群的人進行選擇,不讓旅游成為人們的奢侈品而是人人都可承受的必需品。外國旅游過程中還是能體會到外國人對國人有所歧視,我國相關部門應做好相應的工作保障國人的權利,降低辦理出境的門檻,當然,旅行者必須提高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出國旅游不僅是放松身心的過程,自己的行為也代表了國家的形象,不能為中國丟人。隨著經濟發展,國人的旅游需求會越來越多,國內旅游業可適當加大發展力度,相關部門給與一定的支持,特別是注重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文化古跡的保存。
四、結語
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而發現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差異,有利于旅游行業的發展,導游可根據游客的文化修養選擇合適的旅游景點引導游客觀賞,有利于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經濟效益,更加滿足了游客切實旅游欲望。旅游景區事先考慮主要的游客群體,針對他們的審美要求建立景區或優化景區,更吸引適合的游客群體,是景區更健康、更高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華艷.淺談中西方文化背景下旅游理念的差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26(12):80-81.
1.1旅游文化產品能夠使消費者的動機得到滿足
旅游景區品牌的吸引力由消費者的內在動機和外在推動力所決定,內在動機指消費者的旅游需求,而外在推動力在于旅游景區本身具有的形象、服務以及資源。由于旅游文化產品本身就是旅游景區中的重要資源,所以旅游文化產品能夠作為外在推動力來推動旅游景區品牌的推廣,同時旅游文化產品在特色化設計的前提下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旅游需求,從而為旅游景區品牌的推廣奠定重要基礎。首先,文化差異促使消費者選擇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旅游文化產品所具有的吸引力或者說旅游景區所具有的吸引力主要來源于消費者與旅游資源之間在文化、經濟、自然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文化差異的驅動力下,消費者認為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以及旅游景區具有吸引力。能夠反映旅游景區特點的旅游文化產品是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文化資源,這種資源具有著一定的壟斷性,如消費者對旅游景區中能夠反映地域特色的表演節目具有濃厚興趣,主要是因為這種表演節目與其他地區的地域文化存在明顯差異。其次,內在需求推動消費者選擇旅游文化產品,從而讓旅游文化產品具有推動旅游景區品牌推廣的可能性。人們渴望冒險與挑戰、渴望消除壓力等內在需求可以通過旅游來實現,當旅游景區為消費者提供了具有文化性、趣味性的旅游紀念品或者娛樂表演時,消費者能夠實現身心的放松,從而對旅游景區留下良好印象。
1.2旅游文化產品設計能夠使消費者個性需求得到滿足
在對旅游文化產品進行精心設計的前提下,每個旅游景區中的旅游文化產品都會具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同時旅游景區可以推動具有多樣化特性的旅游文化產品來吸引不同消費者的注意力,在為不同消費者提供針對的基礎上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需求。
1.3旅游文化產品設計能夠推動旅游景區競爭力的加強
不同的旅游景區都會根據自身的特色以及受眾的特點,來采取多種方式向消費者進行旅游信息的傳遞,當景區旅游信息傳遞的有效性產生差異時,旅游景區品牌推廣的效果也會產生差異。所以,推動旅游景區品牌推廣以及旅游景區吸引力提升的關鍵,在于確保景區信息的有效傳遞從而實現對消費者的吸引。當消費者在選擇旅游景區而難以定奪時,旅游景區中存在的有形旅游文化產品以及無形旅游文化產品,就成為了推動其作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在同等條件下,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能夠讓消費者獲得新鮮的體驗,從而實現旅游景區競爭力的提升以及吸引力的增強。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這個旅游景區的同時,也就代表著旅游景區品牌推廣工作的成功,以及旅游景區將獲得更好的品牌推廣前景。
1.4旅游文化產品設計推動旅游景區知名度的提升
消費者對旅游景區的感知與印象,對消費者在旅游中的選擇產生著直接影響。旅游景區的旅游形象由旅游景區中所蘊含的人文歷史和旅游資源等多種因素所決定,這些內容需要消費者通過感知來實現。在旅游景區品牌推廣的過程中,提升旅游景區知名度的途徑包括游客傳達與景區宣傳等主要方式,旅游文化產品作為旅游景區資源的代表,當旅游文化產品在旅游景區中具有較高的作用與地位時,旅游文化產品對旅游景區宣傳所做出的貢獻也就越明顯。消費者可以通過感知旅游文化產品來獲得與旅游景區形象相關的信息,從而實現旅游景區知名度的提高。旅游景區在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同時,景區對消費者所具有的吸引力也會進一步的提升。由此可見,旅游文化產品對旅游景區知名度的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旅游文化產品設計可以發揮出推動旅游景區品牌推廣的作用。
2旅游景區品牌發展不同階段中旅游文化產品設計的作用
2.1旅游景區品牌發展初期,旅游文化產品設計吸引消費者注意力
旅游景區在初期開發階段主要任務在于,對自身市場需求以及資源條件和競爭者的情況作出清晰的了解。一般情況下,品牌發展初期的旅游景區,會對自身最有優勢的旅游資源進行開發,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在對自身實力做出考慮和評估的基礎上,大多數旅游景區為了規避風險,而并不會集中力量緊抓旅游文化產品的設施,所以,在這個階段中的旅游文化產品設計所發揮出的作用并不明顯。然而,對于一些具有雄厚資金實力的旅游景區而言,他們往往在這個階段采用主動出擊的策略,將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作為資深的拳頭產品,讓能夠反映景區文化的旅游文化產品在景區開發初期就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主導力量,從而實現搶占旅游市場的目的。
2.2旅游景區品牌發展中期,旅游文化產品設計提升景區的發展后勁
當旅游景區品牌發展進入成長期之后,旅游景區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市場聲譽,在此階段旅游景區品牌的推廣需要具有更大的發展后勁,因為僅僅依賴旅游景區原有的旅游文化產品,而忽略旅游文化產品自身質量以及創造性的進一步提升,旅游景區將會面臨十分漫長的中期發展,甚至導致旅游景區憑借旅游文化產品所奠定起來的聲譽基礎與吸引力毀于一旦。所以此階段,旅游文化產品的設計應當在重視保留原有消費者的前提下吸引更多消費者,從而為景區注入更多活力。在實踐中,旅游景區可以在保留原有旅游文化產品的基礎上,嘗試其他旅游文化產品的設計與實踐,從而在保留原有消費者的基礎上,避免因為旅游文化產品設計效果不佳而影響旅游景區聲譽。
2.3旅游景區品牌發展成熟期,旅游文化產品設計增強景區核心競爭力
對旅游景區的形象進行鞏固與進一步提升,是旅游景區品牌發展成熟期的主要任務,在此階段旅游景區中的客源量趨于穩定,但是競爭也會變得更加激烈,所以差異化戰略是此階段景區品牌發展的主要戰略。設計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是推動旅游景區走上差異化戰略道路的必要途徑,特色化的旅游文化產品能夠更好地發揮景區本身具有的優勢,并使景區品牌占據強勢地位,從而實現景區吸引力的進一步提升。
3構建旅游文化產品品牌對旅游景區品牌推廣的意義及構建途徑
3.1旅游文化產品品牌與旅游景區品牌的關系
首先,旅游景區品牌在旅游文化產品上的延伸。旅游文化產品在進入旅游市場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與心理需求,但是當前我國旅游景區的旅游文化產品大多數只是一般的產品,而并不能稱其為品牌,即便是一些知名度較高的旅游景區,其旅游文化產品也并非都被景區所熟知。而無論是有形的旅游文化產品還是無形的旅游文化產品,在缺乏品牌理念的前提下,都難以為景區發揮有效的宣傳作用。旅游景區的品牌是十分抽象的,它來自于消費者對包括旅游文化產品在內的旅游文化資源的體驗,品牌是獨立存在的并且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它也具有著一定的市場效應。在重視品牌延伸的前提下,旅游景區所具有的品牌特性可以賦予給旅游文化產品,從而讓旅游景區旅游文化產品的知名度獲得提高。在此基礎上,當消費者想到對旅游文化產品的體驗時就會想到對旅游景區其他資源的體驗,從而使旅游文化產品設計對旅游景區品牌的推廣具有了可能性。其次,旅游文化產品品牌在旅游景區品牌下的統一。社會科技的發展為旅游文化產品的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而消費者收入的提高、精神需求的多元化以及旅游市場內的激烈競爭,都為旅游文化產品的創新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單獨的旅游文化產品在旅游市場中的壽命是十分有限的,當旅客對旅游文化產品所產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后,旅游文化產品就應當做出不斷的創新。但是在旅游文化產品建立品牌的基礎上,它具有著廣泛卻忠誠的受眾,所以其市場地位便不會因為產品的更新換代而產生太大變化。即一旦旅游景區中的旅游文化產品具有了自身的品牌,則老的產品所具有的品牌會延續到改良與創新之后的產品上,這種延續的品牌一直屬于景區品牌的重要構成部分,所有的旅游文化產品都統一在旅游景區的品牌之下。也正因為如此,旅游文化產品即便是發生了良性的改變,也能夠為旅游景區品牌推廣發揮重要作用,并且這種作用在品牌的延續下是長期存在的。
3.2旅游文化產品品牌構建策略
關鍵詞:旅游英語;翻譯;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9-0229-02
目前,隨著世界各地使用英語的人口不斷增加,英語成為全球化的交流語言,而旅游業也在同時鞏固了英語作為全球語的重要作用,旅游英語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一個國家想要全面發展旅游事業,就必須要有具備良好素質的英語導游,這樣才可以使旅游英語的語言知識和旅游專業知識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得到更加廣闊的社會效益。
1 旅游英語的特色
1.1 旅游英語包括了豐富的語言文化內涵
作為旅游業來說,文化是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通過旅游人們可以對當地的文化得出感悟。對每一個旅游者來說,旅游不僅僅是享受和觀光當地的景觀,更多的是感悟當地的民俗風情,被當地的獨特的文化所吸引和影響。由此可見,在旅游英語中除了專業術語,還包括了一些具備文化底蘊的語言文字材料,旅游英語有深層的文化和淺層的文化。淺層的文化主要是指英語的詞匯、語音和語法等一些基礎的元素,主要是為了文化的具體內容和材料做好鋪墊,而深層文化則是對相關的旅游材料、旅游文章的一種理解和賞析,是對一種文化的品析過程。1.2 旅游英語具有維美的語言特征
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的消費,大多都是對旅游文化的一種消費。因此,在促進這種旅游文化的消費和對美感的享受上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因素,旅游英語在宣傳本地文化的基礎上,提煉了美學的有關元素,能夠表達更加獨特的文化內容。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在開發與建設美麗富饒的祖國大地的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文化古跡,獨具自身特色的風土人情,手工藝品以及許多的美味佳肴,這種山水美景和歷史文化經過巧妙的結合,就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旅游英語能夠作為宣傳中國文化和吸引游客觀光旅游的重要媒介,從而使我國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
2 旅游英語翻譯現狀
由于我國旅游資源非常的豐富,但是旅游資源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卻很小,許多外國人都只是知道一些著名的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對中國其他的旅游地卻不是很了解。由此可見,外國對我國的旅游業了解甚少,他們只是從一些媒體資料、文字或者是互聯網上獲取相應的信息。近兩年來,我國許多旅游城市和著名的景點都出版了中英文的旅游介紹以及導游手冊,在內容上都概括的比較詳細。但是,在漢英翻譯方面還是缺少相應的專業人才,在編撰的時候隨意性太大,許多的旅游資料都是出自學生之手或者一些翻譯公司。此外,在我國許多的旅游景點中,導游的英文水平也有待提高,這就嚴重的造成導游在口頭翻譯的時候與原書面上的翻譯存在較大的差別,甚至會出現錯誤,特別是對飯店、賓館以及街道的翻譯更是漏洞百出。因此,全面提高旅游英語的翻譯水平,是現今旅游業發展中的主要目標,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正確的掌握旅游英語翻譯的方法。
3 旅游英語翻譯的方法
3.1 增詞法和注釋法的適當運用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語言和信息的傳遞上必定會存在一定的障礙,特別是一些外國的游客所不熟悉的歷史文化和典故。所以在文化傳播的時候,應盡量減少讀者在理解譯文的時候的文化障礙,從而能夠達到更加理想的文化交流目標。由于譯文的讀者和原文的讀者是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原文讀者在譯文的時候所表達的事物,可能對譯文讀者來說相當的陌生。因此,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原文讀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多運用一些詞匯、復合句或者從句來進行補充和注釋,從而有效的縮短原文讀者和譯文讀者之間的文化差距。在這里的增詞法和注釋法就是以這個為目的來方便外國的游客理解,更加有利于他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例如在介紹“粽子”的時候,肯定會有涉及到屈原的有關內容,如果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不對屈原做任何的介紹,只是簡要的帶過,只會使游客無法理解,一頭霧水。因此,如果譯者在這個時候告訴游客,屈原是一個:famous Chinese scholar-statesman who livedsome three centuries before the birth of Christd.那么在這個時候,游客就會對“粽子”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對中國的端午也會理解更多。
3.2 注重對有關名稱的翻譯
在旅游英語翻譯中,常常會涉及一些地名、人名的翻譯,然而譯者在進行名稱翻譯的時候是較為困難的一個部分。例如杭州第一泉“虎跑泉”常被譯成“Tiger Running Spring”,但這個地名的由來據傳唐代元和十四年,有位叫性空的高僧云游至“虎跑寺”,但苦于無水,準備遷走。夜里忽然夢見神仙告之:“南岳有童子泉,當譴二虎移來”次日清晨,性空果然見二虎“跑地作穴”,泉水涌出,他就把這泉水起名為“虎跑泉”。由此可見,此處應譯為“Tiger DugSpring”。
此外,旅游英語翻譯所要面臨的人群較多,且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在翻譯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外國游客明白當地的文化,還要讓他們能夠接受,并且樂于接受,不要讓他們出現反感或者誤解,因此,在英譯時還要考慮到文化差異的因素,如西湖藕粉,宜翻譯成“lotus root paste,powder或pudding”,而不宜翻譯成“lotus root starch”,因為在西方“starch”容易產生使人發胖的聯想。
3.3 掌握中西文化的切合點
各國文化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于一些旅游英語翻譯的人員來說,必須充分了解外國的地理文化背景,并與本國的文化相結合,找出一個切合點。從文化因素角度來說,譯者要對各國文化具有尊重意識,就要求譯者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文化敏感性。由于各個國家、各民族的文化傳統理念、民族風俗、歷史背景都存在不同的差異,而且也具備本國的文化。也許在一個國家中一種文化可能體現了一定美感價值,但是在另一個國家卻會被象征成為罪惡。因此,譯者因保持謹慎的心態,具有較高的文化敏感性。因此,作為譯者,應該努力尋找一條中西文化的切合點,在表達上尋求中西文化的對等語,從而有效的避免簡單使用同一語而掩蓋本土文化的話語權的情況出現。
3.4 飲食文化的英語翻譯,要注意適當變通
目前,由于我國的歷史和地域的不同,形成眾多菜系,在英語翻譯時充分考慮它的中、西文化差異、其原料成份及烹調方法等。如將韭菜合子譯成ChiveBox就會讓人費解,何為“ChiveBox”?看到“盒子”就直接對應了“box”?可見譯者在英語翻譯菜單時對這種傳統小吃本身還不夠了解。在這個時候,應使用“dumpling”一詞,其所指不僅限于“餃子”,還可以指其它食品,如:粽子、水餃、鍋貼等,蝦餃可譯為ShrimpDumpling,素菜鍋貼可譯為VegetableDump1ing。此類英譯名現已廣為接受,而韭菜合子的形狀與餃子相似,體積較大,看似扁平,dumpling一詞也可適用。綜合考慮韭菜合子的制作方式,制作原料,可譯為FriedLeekDumplings。在對我國傳統飲食文化的英語翻譯的時候,可采用直譯:烹飪方法+原料名,如:清蒸桂魚SteamedMandarinFish、回鍋肉Twice-cookedPork、燉牛肉StewedBeef。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旅游英語翻譯中,最主要的一個目標就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使旅游英語翻譯能夠更加符合旅游業的發展,把中國的文化引申到國際上去,擴大自身的影響力,為我國的旅游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輝.旅游英語翻譯方法淺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1).
[2]王純.旅游英語翻譯淺談[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6,(3).
[3]傅凌.旅游英語翻譯中修辭和文化差異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1).[4]王君.旅游英語的特點及翻譯的路徑選擇[J].外語學刊,2008,(5).
[5]魏三軍,鄧燕.對我國旅游英語翻譯的問題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8,(18).
[6]韓曉英.從文化差異看旅游英語材料的翻譯[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6).
關鍵詞:中西文化差異;跨國旅游文化;影響
一、稱謂用語方面差異產生的影響
旅游業作為一項服務性的行業,注重稱呼方面的使用顯得尤為重要。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在稱呼方面有著及其有著十分明確的要求,隨著不斷的發展,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了一種習慣。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稱呼方面卻與我國有著十分顯著的區別,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如不加以注意,很有可能引發不必要的誤會。例如:在西方國家中,服務人員通常在提到老人的時候,都不會使用old這個單詞,而是使用senior people,意思為年長的公民。因為在西方人的思想中,對于年歲的上漲會產生恐懼,用老來稱呼對方是對人的一種侮辱。而在我國的文化中,老這個字帶有尊重與凈重的意思,通常情況下是用來形容德高望重的人,是一種恭維,一種尊重。然而由于文化之間的差異,導致在理解方面出現大相徑庭的情況。就這一點上來看,我國傳承的“長幼有序、貴賤分明”的傳統禮儀思想對于西方人并不適用,只有明確這其中的差別,才能在今后的溝通與交流過程中,減少誤會的發生。
二、價值觀差異產生的影響
價值觀的產生與人們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因此,中西方語言與文化中的禁忌也大不相同。在我國看來,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所以,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我國人民通常表現出謙虛、合作以及集體觀念等姿態,給人以缺乏主見的印象。而在西方國家的價值觀中,個人利益高于集體利益,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以,西方國家的人更注重個人的[私以及人權,追求平等與自由。例如:在中國,旅游景點以及酒店賓館的服務人員為了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主動向客人介紹旅游景點的相關項目與指南。在我國的文化體系中,這種主動式的服務算得上是優質服務的典范。但是,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這樣的關心行為反倒會被認為是侵犯其個人隱私的行為,不僅不會得到感謝,反而會遭致西方游客的反感與討厭。
三、思維方式的差異產生的影響
在我國的思維模式中,推理是一種常見的思維模式,從我國千百年的發展史上來看,我國人民最擅長的推理模式是類比推理。在旅游業中,主要表現在對旅游景點的介紹方面。許多來華旅游的西方游客都有這樣的疑問,去桂林旅游的時候,導游會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也就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的意思。然而,去云南麗江旅游的時候,導游又會說麗江山水天下第一。很顯然,在西方人的思維中,天下第一只能有一個,如果出現了兩個,那只能說明其中的一個是假的,這也是為什么西方國家旅游者來中國旅游以后,經常會對中國旅游景點產生名不副實這種想法的主要原因。導致這種誤會產生的原因,主要還是由于文化的差異。在我國的文化中,天下第一只能算作是一個形容詞,并不是一個指向性的標準。而在西方人強調實證性與精準性的價值觀中,這種模糊指向性的事物,顯然是無法理解的。
四、其他文化差異對旅游跨文化交際產生的影響
不僅是中國在接待西方游客時,會受到文化差異的困擾。西方國家在接待中國游客時,也會感受到文化差異帶來的困擾。筆者曾經跟隨過一個旅行團去歐洲旅游,由于是歐洲八國游,所以每一站的停留時間并不長,除了簡單的購物,就只能游覽一到兩個旅游景點。這時候,問題就來了,負責帶隊的導游會問游客想到哪里旅游。按照我們中國人的思維習慣,由于時間緊迫只能去一個地方,自然是去哪兒都可以。然而,按照西方人的思維習慣,回答都可以的意思就是兩個地方都想去,所以,一路上一直在強調,時間緊迫,只能去一個地方,這就是文化之間的差異導致的誤會。除此之外,西方人認為人、獸平等,如果按照我國的習慣,為西方的旅游團提供猴腦或者是活魚活吃等特色菜肴,在西方人眼中便是對生命的褻瀆,不僅不會領情,還會提出嚴重的抗議,造成不必要的尷尬。
五、總結
綜上所述,文化是人類在同一個環境下產生的共同心理程序,由此看來,文化并不是個體所表現出的特征,而是一種普遍性的、具有共性的、受到社會認同的心理程序。因此,在我國旅游業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重視中西文化差異的作用,加強旅游跨文化交際的管理,加強旅游景點工作人員的培訓,使其明確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與影響,促進我國旅游業向著國際化方向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關鍵詞:翻譯 跨文化交流 旅游經濟 旅游資料 旅游文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古老神秘的中國文化每年都吸引著大批的外國游客到中國旅游, 帶動了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而旅游資料的翻譯也就成了旅游文化交流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旅游資料的翻譯是跨國界、跨文化、跨社會的宣傳活動。翻譯工作者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又面臨各國文化與語言差異所帶來的各種困難。譯者需具備語言、社會文化、民俗、美學、心理學、市場經濟學、廣告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識。目前, 我國旅游資料的英譯情況仍存在很多問題。表現在以下幾點:拼寫語法錯誤;措辭不當;濫用漢語拼音(中式英語);文化信息處理不當等等。
旅游資料是一種宣傳資料, 其功能就是向讀者亦即游客介紹旅游目的地的地理歷史背景, 文化特色,引起游客參觀的興趣,達到傳播本地文化的目的。同時,旅游資料中所蘊涵的信息以文化為主,涉及文化的各個方面,從歷史考古到風土人情,無所不有,極具獨特的中華民族特色。因此,翻譯旅游資料就是要把含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信息轉換到譯文中,這才是旅游資料翻譯的重點所在,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卻給這種文化的轉換帶來極大的困難。有的譯文讓外國游客不知所云,有的譯文的語法雜亂無章,錯誤百出。有的譯者強行按中文的句法進行翻譯。那就無法達到其英譯的目的——吸引游客。比如用hang foot building 來翻譯吊腳樓讓人無法想象這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建筑物。下面就旅游業相關的幾方面內容進行探討。
旅游資料的翻譯
雖然旅游資料的翻譯應該以讀者的文化為主,以譯文為重,但是外國游客感興趣的是旅游資料中與其不同的文化, 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還應在讀者接受范圍內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如果譯文不作任何改變照直翻譯,不但令外國游客不知何意,而且還會失去閱讀的興趣,達不到翻譯的目的。那么譯者應適當地增減文化點來讓讀者更容易接受, 所以采用刪減、釋義、類比、改譯等方法。
典故是旅游資料中一種常見的文化現象,出自歷史事件、寓言、神話、傳說、諺語、某些作品等。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富含較濃厚的民族色彩,因結構固定,義在言外,已失去指稱意義,只有語用意義,在直譯以后讀者無法理解典故含義時,要對典故作適當轉換。采取直譯加注其背景知識和解釋原文含義,避免損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聯想意義。 意譯向譯文讀者忠實地轉達原文信息,有時要作適當的文化轉換。如:“玉兔”為什么英譯成“Moon Rabbit ”而不譯成“Jade Rabbit”?讓人誤認為是玉做成的兔子。
旅游景點的翻譯
旅游景點的翻譯在旅游文化的介紹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譯者對景點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充分的學習,有條件的最好作實事求是的實地考察。想辦法拉近外國游客與中國文化的距離,使他們產生親近感,激發他們的游興。中國悠久歷史中有許多著名事件,英雄人物,典故傳奇等, 旅游資料中經常提到的許多風景名勝往往與他們有關。不增加說明,一般外國游客就無法理解。有時候在翻譯旅游資料中刪減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大多數外國游客閱讀這些資料都是為了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增加一些旅游興趣。
值得一提的就是漢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在翻譯選詞時更應該慎重。比如說“樓”在英語中有許多個對應語,并不是可以隨便調用的。浩然樓譯為Haoran Mansion,是因為這是一座公館大樓式的建筑,岳陽樓譯為Yueyang Tower,因為其形狀類似塔, 而天安門城樓是眾所周知的類似檢閱臺、主席臺的建筑,故譯為the Tian An Men Rostrum。
飲食文化的翻譯
我國由于歷史和地域的不同,形成眾多菜系,在翻譯時充分考慮它的中、西文化差異、其原料成份及烹調方法等。如將韭菜合子譯成Chive Box就會讓人費解,何為“Chive Box”?看到“盒子”就直接對應了“box”? 可見譯者在翻譯菜單時對這種傳統小吃本身還不夠了解。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不禁想到了“dumpling”一詞,其所指不僅限于“餃子”,還可以指其它食品,如:粽子、水餃、鍋貼等,蝦餃可譯為Shrimp Dumpling,素菜鍋貼可譯為Vegetable Dump1ing。此類英譯名現已廣為接受,而韭菜合子的形狀與餃子相似,體積較大,看似扁平,dumpling一詞也可適用。綜合考慮韭菜合子的制作方式,制作原料,筆者建議譯為Fried Leek Dumplings。
在對我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翻譯時,可采用直譯:烹飪方法+原料名,如:清蒸桂魚Steamed Mandarin Fish、回鍋肉Twice-cooked Pork、燉牛肉Stewed Beef 。音譯+意譯:麻婆豆腐 Bean Curd Sichuan Style、西苑飯店 Xiyuan Hotel。意譯:紅燒獅子頭Braised Met Ballswith Brawn Sauce、棕子Pyramid -shaped Dumpling 。
公示語的翻譯
一、中英旅游文化差異
文化是人類發展進化過程中逐步掌握的能夠改善人類生活的知識、能力、習慣的總稱,不同民族由于地域、歷史、風俗等原因,會造成很多文化上的差異。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中英旅游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及審美三個方面。
1. 風俗習慣差異
風俗習慣是指貫穿于日常社會生活和交際活動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化。每個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會形成特定的風俗習慣,這種差異在很大程上會影響國外游客對旅游宣傳資料的理解。擁有不同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的人在看待同一件事物上也會產生不同的思維模式和心理反應。因此,在翻譯涉及中國傳統文化因素的旅游宣傳資料時,應選擇適當的英譯策略,避免引起讀者的誤解,同時也應該加上必要的解釋,以加深不同民族之間的了解與溝通,促進讀者閱讀共鳴的產生。
2. 宗教信仰差異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和發展,宗教已經成為人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信仰會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進而影響到所用的語言。因此,在翻譯旅游宣傳資料中所涉及的宗教內容時,不僅要多了解英語國家的宗教文化,更要注意避免英語國家的文化禁忌。
3. 審美差異
審美是人與世界形成一種無功力的、形象的和情感關系的狀態,即是人們對一切事物做出評判的一個過程。不同民族的地理環境、社會環境、政治制度、經濟體制等都會影響其人民的審美觀念。不同民族的人們對同一景觀也會有不同的審美感受。因此,在進行旅游宣傳資料的翻譯時,應充分考慮到國外游客的審美感受。
二、漢英旅游宣傳資料的語言差異
由于中英旅游文化差異,不同語言的讀者長期在各自特定的語言文化環境熏陶下,養成了一種固有的審美心理和欣賞習慣,這種心理和習慣自然而然地制約他們對語言刺激的注意和使用語言的方式,也造就了各自旅游文體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和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漢英旅游宣傳資料的語言差異集中體現在詞匯、句法、語篇三個方面。
1. 詞匯差異
首先,受到中國古典詩詞歌賦的影響,漢語旅游宣傳資料中多使用繪聲繪色的形容詞和四字成語來增強語言的感染力。英語旅游宣傳資料則側重于選擇簡單易懂的而非冗長的詞匯。行文用詞簡潔明了,表達直觀通俗,注重信息的準確性和語言的實用性。對于英語讀者來說,簡單的詞匯更易于理解,同時也能很好地達到宣傳目的。其次,英語旅游宣傳資料中經常會出現第二人稱代詞,而在漢語旅游宣傳資料中鮮有發現。第二人稱代詞是一種泛指,并不是特指某個人,用在旅游宣傳資料中更容易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讀者也產生一種親切感,激發讀者積極的心理反應。再者,漢語旅游宣傳資料用詞一般比較正式,而英語旅游文本常用口語體,語言趨于非正式。
2. 句法差異
漢語強調“意合”,將幾個逗號相連的并列結構組合在一起,表達一個完整的意義,從而組成一個句子。多數情況下沒有明確的主語和謂語,一般都比較長,力圖在一個長句中盡量詳細介紹相關信息,強調一種意境。英語則是一種從屬結構的語言,注重“形合”,句子結構以主語和謂語為核心,在一個主謂結構的不同地方生出各種從屬結構,結構復雜,講究從句的使用及一系列連接詞的使用。
除此之外,英語旅游宣傳資料中存在明顯的句子時態變化。英語旅游宣傳資料中一般描述均采用一般現在時,涉及歷史、典故、傳說等主題則使用過去時,表示前景或承諾使用將來時。這種利用時態變化的表達方式充分體現出旅游文本的宣傳作用是英語旅游宣傳資料中獨有的特點,而漢語只能通過詞匯手段來表達。
3. 語篇差異
語篇作為一個整體也可以達到推介景點、吸引游客的目的。漢語旅游宣傳資料的語篇是“景點傾向型”,側重對景點的描述,其中大量華麗辭藻的使用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介紹,展現旅游地不同之處的同時也使得漢語旅游宣傳資料飽含濃重的感情,但很少提及游客旅游的感受,其語篇宣傳召喚作用間接含蓄。英語旅游宣傳資料的語篇是“游客傾向型”,強調勸導作用,所以常出現第二人稱的表達方式,向讀者展現的是可以去那里做什么,其宣傳召喚作用直接明顯。
此外,相比漢語旅游宣傳資料的內容,英語旅游宣傳資料中對景點的介紹有揚有抑,不但會描述其好的方面,對不足的地方也略施幾筆,增進讀者了解的同時也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漢語旅游宣傳資料中鮮有見到這方面的描述,但卻有對景點的社會地位及當地旅游業成就的描述。
二、漢英旅游宣傳資料的英譯策略
1. 直譯
直譯是指忠實地傳遞中文文本的信息,只需依照英文的形式和語法將中文句子結構進行調整之后如實譯出,其余無需做任何改動。當漢語旅游宣傳資料包含的都是實質性信息、而且沒有特殊的文化內容時,可以選擇這種英譯策略。
2. 意譯
意譯法是把漢語的大意用英語近乎完整地重新表述出來,而非逐字逐句的翻譯。意譯不是簡單的詞語替換,而是更加注重句子的內涵。漢語旅游宣傳資料中不僅有許多民族風情文化的介紹,也會引用膾炙人口的古詩詞來突出當地的人文特點。對于此類旅游詩詞的翻譯,采用意譯策略能更好地將詩詞意境表現出來。
3. 音譯加注釋
在漢語旅游宣傳資料的英譯過程中,時常會用音譯法來翻譯英語文化中沒有的詞匯,尤其是地名、人名、景點名稱等。但由于外國旅游者不熟悉漢語拼音,僅僅使用音譯法對其翻譯,勢必導致原有意思和特點的弱化甚至消失,令國外旅游者困惑。音譯加注釋的方法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音譯加注釋就是用括號、從句、破折號等手段對一些音譯的人名、地名或事件名等添加一些簡單的注釋內容,進行意思上的解釋,從而使英文讀者更好地了解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地點或事件等,激發讀者的情趣并豐富讀者的知識結構。
4. 增譯
增譯法是指在翻譯時增添一些詞、短句或句子,以便更準確地表達出原文所包含的意義。由于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許多旅游景點的形成和演變都有歷史淵源和特定文化??紤]到外國旅游者對我國歷史和文化缺乏了解,翻譯時應對這種帶有文化色彩和歷史背景的重要信息進行適當的調整補充,既可添加詞匯補充意思,也可只增加同義詞,強化意境,避免讀者的誤解和不解。
5. 省譯
省譯法是刪去不符合讀者思維習慣、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的詞,以避免譯文累贅。漢語旅游文本言辭華美,講究對仗,描寫性語言比重較大。翻譯時,應從內容和語言形式上符合英文讀者的閱讀習慣,在詳細分析原文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省譯同義重復部分或相對次要的信息,保留最為有效的信息,增強譯文的可讀性,以達到翻譯的目的。
6. 類比
漢語旅游宣傳資料雖然文化色彩濃厚,但也有一部分可以在英語國家的文化中找到類似的信息。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采用類比法,即將兩個本質上不同的事物就其共同點進行比較,幫助說明道理或描述某種復雜情況。類比的作用是借助類似事物的特征刻畫突出本體事物特征,更淺顯形象地加深本體事物理解,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
7. 語態轉換譯法
語態轉換主要是施事句式和受事句式之間的轉化。漢語中“被”常有“挨”、“遭受”的意思,大部分情況下表示不好的事情,所以鮮見于漢語旅游宣傳資料。而在英語旅游文本中,被動語態出現的頻率非常高,表示建議、要求等信息時往往會使用被動語態,表達出一種客觀、客氣、委婉、公正的語氣。這一英譯策略可應用于景區景點注意事項的翻譯中。
此外,漢語旅游文本中有時會使用泛指的主語“有人”來引證人們的說法,是漢語抒情的一種手法。這種情況下,也可采用語態轉換譯法將漢語的主動語態譯為被動語態。
8. 重組
重組是指英譯時按照英語旅游文本的行文習慣將漢語旅游文本的段落及內容進行重建,使其傳遞的信息在譯文中可以更清晰直觀地呈現給讀者。一般而言,英語的段落展開多為演繹式,起首開宗明義,直點命題。漢語則多為歸納式,講究起承轉合,考慮時間事理順序。由于漢英兩種語言句法結構的差異,信息在段落中的分布有不同的次序,翻譯過程中需要按照漢英兩種語言信息的分布特點,對段落進行調整。通過對段落進行重組,對篇章進行整合,從而對全文進行邏輯重建。
關鍵詞:旅游景區;外宣翻譯;旅游文化傳播
一、旅游景區外宣翻譯與旅游文化傳播
旅游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歷史文化、工業文化、民俗文化和城市博物館。而旅游文化的對外宣傳就是要充分利用新聞出版、文化交流、國際互聯網等策略,最大化地宣傳地方的旅游特色文化,樹立地方品牌。旅游景區作為旅游文化傳播最重要的傳播窗口,其外宣翻譯的品質決定了旅游文化傳播的效果。旅游景區的外宣翻譯主要是以外國游客為宣傳對象,由景區相關負責政府部門和單位將對外宣傳文本譯成外文,通過公示語、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圖書音像出版等傳統以及其他創新宣傳形式表現出來,宣傳本土文化、人文和景觀,激發外國游客參觀旅游的欲望,從而達到旅游文化傳播和刺激旅游經濟發展的目的。從廣義的語言和文化的角度來看,語言的文字就是文化的一種體現。翻譯作為一種文化溝通行為,也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從跨文化角度研究翻譯行為是翻譯研究領域的熱點,尤其是旅游外宣翻譯與旅游文化翻譯的研究更是開辟了研究方向的新領域,因為這個研究領域不僅涉及語言與文化交流,還涉及城市經濟與發展,因此,立足旅游文化傳播的視野,研究旅游外宣文本的文化傳播功能對于傳播旅游文化交流,促進旅游經濟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二、基于旅游文化傳播的旅游景區外宣翻譯的原則
基于旅游文化傳播的外宣翻譯設計的是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因此,旅游景區外宣翻譯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目標人群接受原則
旅游文本的特點是充分體現不同語言、文化和游客心理等因素,因而在旅游景區文本翻譯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目標人群的閱讀感受和審美標準等心理接受程度。在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方面以英語母語國家的受眾人群接受程度為標準,注重語言風格和語言表達以及文化表述。在翻譯創作過程中要注意目標語言的習慣性。語言的審美習慣主要體現在語篇布局、句式變化、修辭手法等。而相比漢語注重“神”,英語語言更注重“形”,強調信息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因此,英語旅游文本表達客觀通俗、語言風格簡約、思維邏輯嚴謹,多使用有邏輯性有層次感的句式,這與西方人注重實際的思維習慣相吻合。
(二)宣傳文化原則
宣傳文化的原則指的是翻譯文本以宣傳本土旅游文化為原則。雖然譯者在跨文化視角下翻譯旅游文本,但是也要充分考慮如何表達中國文化元素。受眾人群除了有對本國語言的審美期待以外,還希望在旅游過程或閱讀過程中了欣賞異國的語言文化、領略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譯者在翻譯旅游景區文本時要充分考慮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重視對本土文化原汁原味的詮釋,充分發揮介紹旅游景區、傳播中國文化、增進中外文化和經濟交流的作用。
三、基于旅游文化傳播的旅游景區外宣翻譯策略
(一)提高譯者素質
翻譯工作者的素質包括專業水平、工作經驗、職業態度、文化底蘊等,這些都決定了翻譯文本質量的好壞。合格的譯者能夠用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豐富的知識儲備認真負責、游刃有余地在兩種語言之間轉換,出色完成文本的互譯。目前,旅游景區外宣文本的譯者主要來自英語專業翻譯人員、英語教育者及海歸人士,但是專業功底和文化底蘊兼備的人才很少。因此,一定要重視翻譯人員的培訓以及高等教育的實用性。對于在崗的翻譯人員要加強文化領域的培訓,多提供研討和交流的機會,提高文化修養和職業道德;對于在校的學生,需要高校改革翻譯課程,在傳授翻譯技巧的同時,重視外宣和跨文化內容的實踐。比如: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中指導學生做語言翻譯翻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
(二)加強研究,建立公示語翻譯學術規范機制
目前,對翻譯作品的研究領域廣闊,既深入又豐富。對外宣翻譯的研究有很多,但是缺少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實踐研究,尤其是從不同文化領域的旅游行業的外宣翻譯研究相對較少,因為基于旅游文化傳播的旅游景區文本翻譯是涉及旅游行業的跨文化翻譯研究,相對復雜,成果較少,可行性的方法和理論更少。建議高校外語教學要把旅游景區公示語翻譯作為文本納入高校課堂教學環節中。相關工作者和教育者應重視這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結合實例,提出可行有效的翻譯策略和問題解決策略。政府有關部門也要組織力量開展公示語翻譯相關標準制定研究,使旅游景區公示語翻譯盡快走上規范化建設軌道。
(三)鼓勵社會參與,建立糾錯機制
要出臺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旅游景區公示語翻譯檢查相關政策,發動社會力量,調動懂語言翻譯及文化底蘊深厚的專家學者實地考察,對既能發現問題,又能提出明確翻譯規范本的有關人士要給予獎勵。
參考文獻:
[1]劉瓊.論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J].群文天地,2011(22).
[2]朱益平.從旅游景區英文誤譯看地方外宣翻譯中的譯者素養[J].新西部,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