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9:05: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道德教育活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加強領導,突出主題
鄉黨委、政府召開了兩委擴大會議,就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題研究部署,成立了“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月”活動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活動的開展落實。首先,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確定“家庭道德教育宣傳實踐月”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為主題,以“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親子攜手同行”為主要內容,以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農村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為重點,組織開展豐富多采的家庭道德實踐活動,活動以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和家長的道德素養為目標,以兒童和家長資助參與、自我教育、親子互動、共同提高為特征,強調家長、監護人和兒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知榮棄恥,見賢思齊,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優化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環境做出努力。
二、注重宣傳,營造氛圍
圍繞關愛留守兒童這一活動重點,利用宣傳櫥窗、標語、畫冊等宣傳形式,精心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宣傳教育。積極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先”、“尊重兒童”、“支持兒童”、“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宣傳國家保護兒童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宣傳“春蕾計劃”、“千名孤兒救助”等社會公益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宣傳各地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的好經驗、好做法。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動員千家萬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用“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規范人們的言行舉止,使家庭教育先進理念、科學知識和方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努力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 大學生 職業道德教育 協同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教育者角色定位
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教育者擔負著重要的教育職責。教育者主要包括輔導員與任課教師,兩者的角色既相異又互補。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并非單純行政人員,從崗位職責看,輔導員更加偏重管理服務角色,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肩負重要職責;任課教師主要包含專業課教師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均屬于教身份,專業課教師的崗位職責更加偏重專業課程教學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加偏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工作,專業課教師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分別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融入相關職業道德教育內容,開展具有學科特點的職業道德教育活動。
2教育者協同作用發揮現狀研究
本論文將研究范圍聚焦在職業道德教育領域,查閱了相關研究資料,開展了調研和訪談,圍繞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教育者作用發揮問題展開分析,并得出一系列研究結論。
2.1教育者對職業道德教育認知度不高
通過查閱國內相關研究資料可見,當前關于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如何發揮教育者的作用的問題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參考價值較高的研究資料不多。一是現有研究大多關注點在于強調教育者不但要教書還要育人,不論是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之間的協同作用,還是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之間的協同作用,大多泛泛而談育人理念,強調教師有育人的職責,專門針對職業道德教育展開教育者協作體系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成果少,主要表現在操作方案過于理論化,可操作性不夠強,歸根結底在于教育研究沒有找到有效的教育載體,缺乏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科學的工作機制。
2.2教育者作用發揮未形成合力
通過查閱國內外資料可見,當前教育者之間尚未形成教育合力,職業道德教育體系有待進一步構建和完善,教育者打單獨斗的現象較為嚴重。不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職業道德教育重視程度都不高,教育研究缺乏與職業特點的緊密結合,較少涉及職業道德認知、道德理論方面的教育研究。任課教師僅在專業課教學中偶爾涉及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主要集中在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奉獻社會等普遍性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較少通過案例教學等方式開展較為深入的職業道德教育分析;輔導員則更多從職場禮儀、職場文化等角度泛泛而談職業規范??傮w而言,當前教育者的職業道德教育活動既缺乏與專業特點的緊密結合,又無法滿足職業道德教育的深層次需求,系統性尚有待完善。
2.3教學手段較為單一
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采用的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在關于教育形式、教學手段的調研中得出相關結論可見,絕大多數師生都更加青睞實踐體驗為主、課堂講授為輔的教學形式,更加認可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演講討論法、模擬教學法等教學形式,但這些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在職業道德教育中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應用,被調研師生一致認為當前的教育形式較為單一。
3教育者協同機制研究
3.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理念培養
樹立協同育人的理念。不論是輔導員還是任課教師,都應該成為職業道德教育體系的重要成員,明確育人角色,樹立協同育人的理念。教書育人是大學教師的天職,教書和育人兩者不可偏廢,要正確處理教學、研究與育人之間的關系,教學和研究的最終目標是為育人服務,不能將三者割裂而行。在構建協同育人機制的過程中,需要更加關注受教育者的內在德性需求和未來職業發展,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育人過程中。
3.2協調發揮教育者在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之間的作用
構建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協同配合機制。顯性課程,諸如專業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等都包含著職業道德教育的元素,不論是輔導員還是任課教師,都應該結合自身所承擔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顯性課程的教育活動中也包含著隱性教育的元素,教師在課程教學準備、研究、授課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提升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隱性課程,諸如校園文化、職業道德典型案例等都滲透著職業道德的元素,同樣需要教育者們形成合力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活動。以校園文化為例,不論是輔導員還是任課教師,在文化育人環節肩負了重要使命。校園文化滲透在校園的每一個細節,同時也是一種價值觀的反映,輔導員和任課教師都應當熟悉和認同本校的校園文化,通過個人的行為表現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達到育人效果。為師者應當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道德品格、科學的管理水平、健康的人格修養等等。
3.3加強教育主體之間的職責分工
【關鍵詞】:慎獨 中學生 網絡 道德教育
網絡道德即為:在網絡虛擬環境中,調節網民和網絡社會、網民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可規范、指導與約束其網絡行為。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網民數量越來越多,中學生也占據著較大比重,網絡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影響越來越大,雖然能夠帶來不少便利,但是也有負面影響。在慎獨視角下進行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不失為一個新型而有效的手段。
一、家庭慎獨教育提升中學生網絡道德修養
家庭教育作為人們接觸的第一個教育階段,是道德教育的關鍵構成部分,在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缺的,可通過慎獨精神的培養,提高孩子的網絡道德修養?,F階段,在家庭教育中要想實現較好的網絡道德教育效果,家長需以慎獨精神為導向,掌握一定的網絡技術,主動學習計算機知識,在與孩子討論“網絡”這一話題時,擁有發言權。假如孩子在使用電腦軟件或瀏覽網絡信息遇到困難時,家長可提出個人意見,為他們提供指導,不僅能夠增強親子關系,還能夠預防其接觸不健康的軟件和網絡信息。而且中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自尊心正在逐步增強,家長在與孩子進行交流時可采用簡潔方式,給他們留言、發送郵件或網絡聊天等。同時,父母應起到以身作則的作用,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最初學習到的道德知識是在家庭環境中獲取的。所以,家長需注重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在言行舉止方面做到以身作則,為他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模范榜樣。網絡中的信息復雜多樣,極易中學生產生誘惑,父母需踐行慎獨精神,以個人實際行動引導他們文明上網,基于慎獨視角促使其正確認知網絡,規范個人網絡行為。
二、將慎獨精神融入到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
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改善教育效果,應將慎獨精神融入到中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為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學開辟新空間。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肩負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責任,而且理論知識的講述,需針對目前新形勢的發展和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和補充,對他們進行網絡道德教育?,F階段,人類已經步入全民網絡時代,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上,教師需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拓展至網絡中,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在網絡環境下,中學生不僅作為網絡的主要參與者,還有不少學生出現不道德與網絡意識片面的不正當網絡行為。針對這種特殊現狀,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實踐中,需以慎獨視角為切入點,融入慎獨精神,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活動,幫助學生規范網絡行為。另外,針對網絡環境下,一些中學生違背道德倫理的現象,更是要求應強化我國儒學思想中的慎獨精神教育,提高他們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嚴格按照網絡道德進行網絡活動,并提升其誠信與責任意識。而且在教學中融入慎獨精神,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網絡道德教育,促使學生構建正確網絡認知。
三、將慎獨精神注入常規傳統文化課教學中
道德屬于文化范疇,且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化,慎獨精神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試金石。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關于理論體系與規范制度的道德內涵有很多,并經過歷史進程的不斷發展,已形成一個道德價值體系,而且道德的不斷發展也讓傳統文化更加豐富。為此,在中學網絡道德教育活動中,將慎獨精神注入到常規傳統文化課教學中,相當有必要,慎獨作為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不僅是一種道德境界,也是一種道德修養方法,兼具傳統性與現代性的雙重特征。加強中學生慎獨教育,是保證網絡社會有序發展的關鍵,他們作為網民,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相當重要。在中學教育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不僅需繼承和發展傳統道德,還需順利時代潮流,這就要求網絡教育內容不僅有時代性,還有繼承性。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如何處理好傳統文化道德和現代文明兩者之間的關系,成為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課題,傳統文化能夠為網絡道德教育提供更具說服力的道德支持,學校需在常規傳統文化課程教學活動中,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特別是慎獨精神教育,通過對中學生加強慎獨思想的滲透,提高他們網絡道德的自律性。
四、通過慎獨精神宣傳增強中學生網絡道德
在中學教育階段,要想增強學生的網絡道德,可通過對慎獨精神的大力宣傳來實現。其一,可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每天進行宣傳,能夠對人們的思想產生引導作用,形成社會輿論,能夠對整體社會成員進行道德教育。為此,在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中,可借助傳統媒體,宣傳與慎獨精神相關的先進事跡、英雄人物和道德模范等,利用廣播播報、電視播放網絡道德教育片,感染他們,為提高其道德品德做好思想引導工作。而且新聞媒體也可當作對中學生開展慎獨教育的基本途徑,在影視資源中可以播放關于慎獨的實例,在報紙雜志中報道慎獨,進而增強他們的慎獨精神。同時,既然是網絡道德教育,自然離不開通過網絡渠道宣傳慎獨精神,中學思想道德教育者需利用網絡信息中的積極內容,培養中學生的慎獨精神,增強網絡道德教育效果。學??山ㄔO道德教育網站,系統性的開展網絡教育活動,提升中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其健康成長;采用傳統文化欄目宣傳慎獨,讓慎獨精神可以滲透到他們的思想意識中,讓慎獨思想在中學生的網絡活動中產生作用;在騰訊、百度、新浪等中學生經常訪問的網站上增加慎獨鏈接,進行網絡道德教育。
五、總結
中學生是否能夠健康成長和發展,關系著祖國的建設和社會的發展。所以,基于慎獨視角下開展網絡道德教育是相當有必要的,教育者需充分借助慎獨精神的教育優勢,提高中學生的網絡道德品質,規范他們的網絡活動。
參考文獻
[1] 賈鳳姣. 中國傳統儒家“慎獨”之本義及當代價值[D].曲阜師范大學,2011.
2.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412001)
摘要:當前,教育主管部門、家長和社會都偏重應試教育,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認識到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這也導致了目前我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滑坡。文章分析了學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和辦法。
關鍵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思考
據統計,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已經達到3.67億。這個數量巨大的群體,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數億普通家庭的切身利益,也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現階段,國際和國內形勢風云變化,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正處在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確保民族的振興、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成為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一、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各種不良風氣和消極因素的影響下,很多中小學生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良思想,精神空虛、行為失范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常見,有些未成年人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逐漸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揮霍浪費、嬌生慣養。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要認真思考一下,為什么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會出現問題?我們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還存在哪些缺陷?有很多教師認為是由于當前社會的不良因素影響了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也有人認為是家庭教育沒有重視思想道德教育。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沒有到位。沒有對學生講好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的道理;沒有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沒有真正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沒有組織好德育活動。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己藱C制及社會評價機制導致了學校重視智育而輕視德育。學校主要職能是教學,而學生的學習成績成為了衡量學校工作好與壞的最主要依據。學校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上至學校領導,下至任課教師,都只重視提高學生成績,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則不那么重視。此外,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核沒有具體的考核依據,干或者不干,干得多或者干得少,似乎都沒有什么差別。因此,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開始放松了。
第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給學校施加了強大的壓力。家長只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好壞,卻忽視了對孩子思想道德的培養,沒有認識到在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具有突出技能的人之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著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人。現在很多家長只想著讓孩子讀好的大學,因此,他們費盡心思讓孩子進入升學率高的學校。而目前生源的競爭十分激烈,為了得到家長的青睞,學校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成績方面,因此,很多學校都是重視文化課程的教學,而輕視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的教學。
第三,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基本上都流于形式?,F在很多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都是說的很多,但是真正做的卻很少;走過場的很多,真正有效果的很少。每年,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都挺多,可是,下面學校卻很少真正去理解這些活動所蘊含的意義,只是做表面功夫,流于形式。比如,每年三月,學校組織學雷鋒活動,大多是跑到大街上打掃一下衛生,或者去敬老院去看望一下老人,草草了事,但是,這些活動并沒有在孩子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談不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前,青少年犯罪的報道屢見不鮮,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出現下滑趨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只是一味抱怨社會和家庭的負面因素影響到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要深刻反思我們學校德育教育失敗的原因,深入細致和扎實有效地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通過分析,我們了解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之后,就要通過一系列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首先要讓學校做好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要讓學校領導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校領導認識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了,在工作中狠抓學生的德育教育,學校的德育教育必然會煥然一新;學校領導要是認識出現偏差,不到位,學校的德育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其次,對思想道德教育,要建立一個客觀、科學、具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這樣才會讓學校有加強德育教育的動力和壓力,建立這個評價體系比較困難,但并不是無法做到。當前學校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各種活動中滲透。對未成年人實施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是灌輸,也不能是簡單的說教,而是要慢慢滲透進學生的思想。在學校組織、學生親自參與實踐的各類活動中,實施道德教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驗和理解思想道德教育,明白一些道理,從而升華思想、凈化靈魂。比如,在組織學生上街參加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路的時候靠右走,過馬路時走斑馬線,從而讓學生明白和遵守交通規則;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之后,讓孩子們清掃垃圾,這樣,就會讓孩子們明白不能亂丟垃圾??偠灾?,就是要通過身邊的各種小事,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
第二,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專題教育活動。人的思想包羅萬象,對事物的看法也是多種多樣。針對學生的一些具體思想,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專題討論,在學生經過思考之后,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見,這樣做的效果比教師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這種專題討論設定在班級活動、少先隊活動和共青團活動之中。比如,針對有些學生喜歡穿奇裝異服、染發、涂指甲等情況,可以召開專題討論會,組織學生對此進行深入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明辨是非、利弊,自覺抵制社會某些思潮的誘惑。
第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對于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糾正的。因此,教師應該在各種場合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無論在課堂上,或者課外,甚至是每一次學校組織的活動中,都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做課間操的時候要整齊劃一,動作規范;在進行升國旗儀式的時候,要學生保持安靜、莊嚴肅穆。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相對而言是很長的,因此,學校是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主要陣地,學校必須要從各個方面訓練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四,要讓學生在成功的活動中受到教育。學生只有在成功的活動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因此,學校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細致、扎實地做好工作,要讓這些教育活動取得成功。比如,組織學生參觀革命先輩的故居,如果組織得好,學生真正領悟了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精神,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如果組織不好,讓學生到處游蕩,恐怕只會讓學生的愛國情感更加淡薄。因此,學校組織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一定要嚴密組織、細致扎實,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思考和設計,這樣才能真正教育好學生。
第五,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創造了人,因此,要讓學生擁有勞動的觀念?,F在獨生子女很多,他們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陽,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圍繞孩子轉,家長包攬了所有的家務,生怕讓孩子吃一點點苦,從而導致現今很多學生都存在懶惰的習慣。學校應該和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要讓家長明白只有讓學生具有勞動的習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學校要和家長攜起手來,一起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讓學生成為一個吃苦耐勞、擁有獨立品格的人。
三、結束語
當今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已經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學校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學校應該要充分認識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從未成年人開始抓起,培養出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高素質人才。這既是長遠戰略的需要,也是一個現實的任務。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加強認識,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一個負責任的態度,積極應對挑戰,全面開展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成為具有高尚品質和良好道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時統君.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感及其培養路徑探析[J].理
論觀察,2010,9(8):60-61.
[2] 廖小平.當代未成年人道德境遇的雙層變奏[J].江海學
刊,2010,53(1):59-65.
[3] 龔天平.代際互動與未成年人道德建設―評《代際互動―
學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將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為在校學生的內在德性,培育和造就學生的理想人格。經驗證明,要達到道德教育的目標,不僅要考慮選擇正確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問題,而且要考慮依據什么原則、選擇怎樣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以實施教育的問題。筆者認為,主體性原則是現代學校道德教育必須貫徹的重要原則。
1在道德教育中堅持主體性原則的必要性
所謂道德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就是在道德教育中必須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實現培育和造就學生的道德主體性的普遍要求。它包括這樣3個方面的相互關聯的實質性要求:一是發揮教師的主體性;二是尊重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三是始終把培養學生的道德主體性作為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務。那么在道德教育中為什么必須堅持并遵循上述主體性原則的要求呢?
1.1競分痘揮教師曲i體性是實現道德赦盲目標的重要保證
道德教育的本質決定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在道德教育中具有教育、管理、協調、研究等基本功能,是規定和引導學生的思想、塑造完美人格的主導因素。誠然,道德教育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交流活動,但這種交流需要調動、呼喚和誘導,需要一種“動力源”,而這種“源”的性質如何,力量大小取決于教師,取決于他們在道德教育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為:一是只有教師具有高度的主體性,才能深刻認識道德教育的時代要求,從而擺脫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束縛,自覺地挖掘和培育學生的主體性。二是只有教師具有高度的主體性,才能正確評價、引導、影響學生。英國心理學家海納特說:“在教育科學領域里,大家幾乎一致認為今天的學校忽視主體性,而且常常跟主體性敵對”。之所以如此,關鍵在于教師缺乏主體性。三是只有教師具有高度的主體性,才能增強自身的人格力量,從而去激勵、感染學生。
道德教育既是說服教育人的活動,更是身體力行的示范和引導。理想的人格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影響力和輻射力,而教師主體性顯然是教師人格力量的實質體現和基本構成.同時,它也是作為一種人格力量在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育化作用。
一是紀律觀念淡薄,自律能力差。如:不按學校要求約束自己,易受外界不良刺激影響等。二是責任感缺乏,不求上進。如:對集體事務漠不關心,自己不求上進還影響別人上進等。三是倫理觀念淡薄,不服從師長管理。如:在家我行我素,動輒與家長發生沖突,在校不認真學習,破壞正常秩序等。四是誠信意識淡薄,常為自己開脫。如:不如實向家長反映學校要求,以各種借口向家長要錢,編造謊言為自己的違紀行為開脫等。從上述不良道德行為的狀況可以看出:本校少數學生道德行為缺失的狀況令人擔憂,本校道德教育實效性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2道德教育實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重智育輕德育。盡管本校政教處和班主任在道德教育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但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升學率和重點率仍是社會評價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唯一指標。本校道德教育不能不圍繞智育這個硬指標來進行,其實效性自然不高。二是重知識輕內化。本校班主任和學科教師普遍注重道德知識的傳授,對其能否內化為學生道德行為卻很少考慮,這就導致了道德教育的知行脫節,教師們做了不少工作卻難見實效,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效性不高。筆者認為,衡量道德教育的實效不僅要看學生道德知識掌握了多少,更要看學生道德行為是否得到了明顯改善。而要讓學生道德行為得到明顯改善,只有讓學生在道德教育活動中去自我教育并主動發展,才能切實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三是重感化輕懲戒。對學生道德行為的缺失,本校政教處、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往往只能以教育感化為主,期望其主動“棄邪歸正”。如:針對少數學生的不良道德行為,政教處和班主任做了不少工作卻收效甚微。可一走入校外有明顯禁止標志的地方,他們就能自覺遵守規定。這是因為一旦違反了那里的規定,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筆者認為,要切實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就應對相關學生進行必要和有效的懲戒。
3提高道德教育實效性的探索
本校少數學生道德行為缺失的狀況和道德教育實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本縣其它農村中學也普遍存在??梢姡岣咿r村中學道德教育實效性的探索十分必要,也勢在必行。
3.1不斷更新理念,提升道德教育高度
本校在道德教育實踐中認識到:道德教育也是教學質量、學生的道德行為就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本校堅持面向全體,全程育人,堅持做好“結對幫扶”工作,將行政、德育專干、班主任和少數道德行為缺失的學生結對,開展“一幫一”教育活動,讓幫扶教師深入到這些學生成長的生活世界、知識世界和心理世界之中,督促他們養成道德行為。
3.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道德教育水平
一是不斷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本校通過班主任例會、專題講座、師徒結對、座談研討、經驗交流、課題研究等形式進行班主任培訓;通過選派班主任到省內外名??疾鞂W習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通過為班主任購買《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等書籍提高班主任的理論水平。二是構建完善的道德教育網絡。為了避免因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不同步而影響道德教育的實效,本校以家長學校建設為突破口,構建并完善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道德教育網絡,基本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培養學生道德行為的良好格局。三是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本校團委、學生會和社團學生干部在政教處指導下,組織系列道德教育活動,讓所有道德行為缺失的學生參與進去,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抵制不良道德行為的勇氣和養成道德行為的信心。
3.3落實常規要求,增強道德教育實效
一是制度活動并重,營造教育氛圍。本校健全了道德教育工作制度,完善了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加大了對道德行為的督查力度。充分利用櫥窗、板報等宣傳陣地,加強道德行為養成教育。此外,班級流動紅旗、文明寢室評比活動也為道德教育增添了活力。二是道德教育系列化,切實提高實效性。本校分年級段制訂了道德教育目標和學月教育方案。高一以養成教育為目標,主要進行班規校紀教育和道德行為養成教育;高二以成才教育為目標,主要進行立志成才教育和道德行為養成教育;高三以成功教育為目標,主要進行畢業升學教育和道德行為養成教育。三是警鐘長鳴,重視安全與法制教育。本校定期舉行安全演練,不斷提高學生應變突發事件的能力。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和輔導員的作用,結合校情定期開展法制教育講座,以案釋法,不斷提醒學生自覺抵制不良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
4結語
【關鍵詞】邊疆高校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現狀;途徑研究
引 言
在社會政治文化中強調公民意識的重要性,公民意識體現了公民對社會的態度、情感以及價值觀等。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建設首先需要公民意識的覺醒與公民素養的進一步提高,從而完善社會。大學生是民族未來的需要,是將來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者,與祖國的未來命運息息相關,公民教育的效果與社會建設的成敗相聯系。而邊疆地區高校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具有各方面的特殊性,對邊疆大學生的公民教育工作更加復雜。
一、高校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開展的必要性
(一)時展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已經逐步完善,但是經濟處于轉軌期,社會矛盾日益凸顯,合格公民的內涵也發生了變[1]。同時,開放的社會,外來意識的滲入對大學生的沖擊比較大,多元化的價值觀在碰撞與融合,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信仰。所以,加強對學生公民道德教育是適應時代需要的正確舉措。
(二)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
我國致力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民主政治建設是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比較落后,所以進行民族政治建設具有緊迫性,要對民主社會進行維護首先是要構建公民文化,構建公民文化最有效的途徑是進行公民教育[2]。對大學生開展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公民道德意識有利于促進民主政治建設。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順利開展會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并推動其他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邊疆高校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現狀
(一)高校對大學生的公民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邊疆高校對公民道德教育重視程度比較低。公民教育開展過程中,教育內容等方面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師生交流時公民教育層次比較低
師生間的交流具有隨意性,并且生活色彩濃厚。在對邊疆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時,發現師生間的交流主要根據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來開展的。對于一些擁有很強責任心的工作人員深入學生主體并堅持深入地開展談心活動,但是,公民教育仍然處于較低的層次[3]。而有些責任心不夠強的工作人員將師生間的談心視為一種被勉強的任務,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抵觸心理,所以,與學生間的交流缺少真誠性,取不到實際的效果。
2.專題教育活動只重視表面形式
高校通常會定期地舉行專題教育活動將學生組織起來并對其進行集中的宣傳與教育。專題教育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一般包括:主題班會、班干部會、院系或以年級為劃分標準進行專題教育活動。但是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學校的校規與紀律、大學生手冊、相關的消防知識等。并且專題教育活動的開展缺乏系統性,一般都是臨時決定的,只重視于形式忽視了實際的教育內容。在內容上又比較抽象,具有拔高的傾向,在教育方法上,一般采用灌輸式的方式。因此,學生對這類活動的開展沒有充分地積極性,存在著抵觸的心理。
3.在日常工作中忽視大學生的公民道德教育
學生日常工作的開展與學生的本身利益有很大的關系,在日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公民道德教育最有效。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具有針對性的公民教育活動主要是針對個別違規學生的教育以及入黨前的培訓工作,這樣的形式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公民素質,但是在日常工作的其他環節,忽視了對學生的公民教育[4]。另一方面,學校的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嚴重失衡,公民教育是一個復雜繁瑣的工作,而教師精力與時間有限,所以,公民教育問題也很容易被忽視。
(二)邊疆高校大學生公民教育未取得顯著成效
由于邊疆高校大學生公民教育工作具有零散性,缺乏系統性,所以公民教育工作未取得顯著的效果。公民教育工作尚未形式一個系統化、制度化的教學模式,工作的開展主要依靠工作人員的責任高與思想品德,因此,公民道德素質的提升最主要的是依賴學生的自覺性,高校與工作人員只起到輔助與指導的作用。但學生的自覺程度有效,只依靠學生自覺,高校指導的公民教育模式,學生是公民意識與素養只會在一個緩慢的過程中提升,所以,邊疆高校大學生的公民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不高。
(三)未營造一個公民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
在當前社會,就業的競爭力大,大多數高校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為學校工作的核心目標。并且有關的主管部門也以就業率來衡量高校工作的開展實效性。所以,各大高校將主要的時間與精力投放到增強學生的就業技能方面,確保學生走向社會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因此,大學生的公民教育處于被冷落的地位[5]。近年來,招生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在給高校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所以,對大學生的公民教育依舊沒有提到日常工作中來。而從學生主體來看,學生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從而加劇了他們的浮躁心理,沒有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公民道德素養。
(四)大學生的公民教育內容抽象
調查研究表明:高校將大學生公民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相等同,將公民素質過度地神圣化,使得公民素質是一個空洞的概念,缺乏具體的實踐性,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與生活實際情況。過度被神圣化的公民教育很難讓學生在情感與心理上認同,認為這些標準是很難達到與實現的,從而導致公民教育的成果低下。
三、邊疆高校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開展的對策
(一)對邊疆高校的大學生公民教育規劃進行完善
公民教育工作的開展首要的前提是,教育主管部門重視公民教育工作。依靠行政的力量確定高校的大學生公民教育的內容,高校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公民教育規劃以及相關的具體實施情況和工作中的考核標準,并由主管部門監督[6]。其次,通過開展大學生公民教育活動,發揮其積極性。高校根據學校公民教育開展的實際情況對工作進行完善,使得大學生公民教育工作朝著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方向發展。由于學生在年齡。性別。信仰上具有差異性,所以,在公民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分模塊、分階段地對教學內容進行確定,從而提高大學生公民工作的實效性。
(二)對邊疆高校大學生公民教育機制進行完善
在制定與完善大學生公民教育時要重視或顯現公民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在以往的公民教育工作中,主要依靠工作人員的思想素質與責任心,所以,教育缺少穩定性,教育效果不高。因此,對高校的大學生公民教育機制進行完善可以使得大學生共鳴教育更加規范化與制度化,從而保證大學生公民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有效地落實公民教育規劃,最終提升了公民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的公民素養的提高。
(三)尊重各民族的特性與民族信仰
在邊疆高校,學生的民族結構比較復雜,所以,在邊疆高校進行大學生公民教育具有特殊性。對于更多的少數民族來說,民族的習慣與信仰是不可拋棄的,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民族觀等具有重大的影響。每個人思維方式不同對矛盾的看待角度也會存在差異,少數民族與邊疆人民的思維方式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邊疆高校公民教育開展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根據公民教育的規劃,在師生交流與行使日常工作過程中,要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與給予足夠的重視。如果忽視了這些因素會導致校園不和諧穩定,觸發師生間,矛盾。因此,邊疆高校的工作人員要主動地了解民族傳統的道德倫理,民族文化與信仰。
(四)營造積極的校園環境
校園文化氛圍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所以,學校在進行大學生公民教育過程中不能忽視校園文化環境的構建。創設一個積極的文化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以及良好的習慣,為消極的校園文化會極易讓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從而對學校的和諧環境造成影響。所以,在開展公民教育時,學校要努力構建積極的校園文化環境。
首先,學校要創設民主的文化氣氛,重視學生的需求,給學生的利益表達提供一個平臺。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能力的主要方式是讓學生學會表達利益。在對邊疆高校工作的調查中發現,學校為了穩定學校的工作會犧牲學生的利益表達權利,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不利于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公民素養。因此高校在日常工作中要為學生利益的表達開通一個有效的渠道,滿足學生的合法權利。最后,高校可以設置相關的獎項對學生的道德水平進行考核。除此之外,制定校規校紀,維護學校教學正常的秩序,對于違反校園的規章制度的學生給予適當的懲罰。懲罰的主要目的是不是為了教訓學生。所以,在工作時,工作人員要耐心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從情感上打動學生,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減少粗暴式的懲罰措施,因為這樣的方式只會使得學生與學校關系更加對立,會阻礙學生公民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對學生的工作隊伍進行優化,提升學生工作隊伍專業素養
邊疆民族地區的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比其它地區更加復雜,包括對學生的管理、民族問題以及宗教問題等。所以,在開展公民道德教育時對邊疆地區工作人員的要求更高。公民教育方式與途徑要符合學生的并予以充分地尊重[7]。首先,邊疆地區工作人員與學生的比例嚴重不協調。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以及高校自身的發展水平,以及目前高校人數的增長迅速,但高校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另者,我國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思想動態與行為動向的把握,不斷地制定優惠政策并落實,使得邊疆高校人員的工作負擔加大,工作內容更為復雜。針對這樣的現狀,邊疆高校需要配備更多的工作人員。對于一些民辦的學校,可以通過設置班主任崗位制度來節約學校的投入成本,學生的工作事務由輔導員負責,從而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公民教育活動。其次,工作人員的素養與公民道德教育的質量有密切關系,邊疆高校學情的復雜性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也很高,因此,學校要加強學生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為了避免不了解邊疆地區的民族習慣或信仰等問題而引起不必要的沖突,所以,在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前,工作人員要充分地了解所在地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以及等。學??梢越M織相關的工作人員定期地進行相關的培訓或進修,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結 語
總而言之,邊疆地區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更為復雜,所以,在歲學生進行公民教育時承擔著更重大的責任。以邊疆民族地區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所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要實現公民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給予充分地重視,對學校的教育規劃與制度進行不斷地完善,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為學生的利益表達提供有效的渠道,對學生的與民族風俗表示尊重。再次,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地校園文化環境,同時,加強大學生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在實踐中,要積極地探索方法,加強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使得大學生為社會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介:樊婭蘋(1983,9-),女;籍貫:云南宣威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德育原理。
參考文獻:
[1]丁克.對高校大學生公民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6,18(4):96.
[2]王英杰.藏宏.論現實維度的大學生公民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13(7):15.
[3]袁媛.大學生公民教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19(8):89.
[4]朱嫻.伍家旺.吳鐳.完善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公民教育的路徑探析[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6(7):99.
[5]石雨卉.大學生公民教育現狀研究[J].才智,2015,4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