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5 10:3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發展成就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本次宣傳活動要以xx大精神和“三個代表”為指導,按照交通部及省廳通知精神的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展示農村公路建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特別是近幾年農村公路的建設成就及“xx”農村公路建設的規劃遠景,要達到人人了解農村公路建設的意義和目標,形成新一輪農村公路建設目的。
二、組織機構
對于此次宣傳活動,各單位領導一定要高度重視,一是要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二是要認真貫徹落實省農村辦《關于開展農村公路建設成就宣傳的緊急通知》精神;三是為確?;顒禹樌_展,取得實效,市局已組織成立了“**市農村公路建設成就宣傳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組員:-------;辦公室設在地道處。各單位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機構設置、人員及活動開展情況及時上報到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宣傳內容
農村公路建設的成就以及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農村公路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單位、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xx”農村公路建設的基本設想以及堅持以人為本、以農為本搞好農村公路建設的具體措施、手段和方法。每個縣(市)、區要選擇5個成效顯著的行政村和3個事跡突出的個人進行集中宣傳,同時要將事跡材料上報到宣傳小組辦公室。
四、宣傳時間:
2月17日至2月28日為集中宣傳階段。
五、宣傳方式
1、在**市交通網上開辟農村公路建設成就宣傳專欄。
2、在電視臺舉辦農村公路建設成就專訪節目。
3、在電臺設立“真情筑路人”專題節目,宣傳農村公路建設的典型人物的事跡。
4、設立農村公路建設。
5、在人口密度大或人口流動量大的地方懸掛宣傳標語或設置展板等。
6、編排群眾喜歡的文藝節目。
7、通過各種報刊宣傳農村公路建設成就或典型事跡。
8、舉辦**市農村公路建設成就攝影展。
六、宣傳要求:
一、幼兒園教師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
1.教師隊伍的結構不合理
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幼兒園發展的基礎。然而,通過對江蘇省宿遷市67個幼兒園教師結構狀況的調查與分析,發現當下農村教師隊伍在年齡、學歷、素養、性別等方面普遍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問卷結果顯示,教師學歷結構多偏重于職專、職高的幼教專業及大專以上畢業生,幼師畢業的僅占14.17%,另有23.04%是只有初、高中文憑的人員和通過函授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的人員,有28.4%的人尚未獲得教師資格證。所調查的幼兒園沒有一個男教師。
同時因為聘用制是大多數農村幼兒園采用的教師管理方式,存在隨意性強、隨用隨聘問題,類似私營企業的雇傭方式。這就使教師隊伍呈現出極大的流動性。而聘用教師多以一種打工的身份在為校方服務,缺乏“主人翁”地位和團體歸宿感。由于園際之間、城鄉之間的差別,骨干教師流動頻繁。有“能耐”的教師工作兩三年調入城市,剛剛培養成熟進入骨干行列的教師就被條件優越的幼兒園挖走,導致幼兒園骨干教師非常稀少。這些因素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上不來,家長不滿意,社會不認同,生源大量流失。
2.教師存在職業倦怠感
幼兒園作為一個專業服務機構,以提供專業性的教育服務為主。這要求教師以教育教學專家的身份對學生進行教學。但由于多數農村幼兒園以“購買”的方式獲得教師人力資源的使用權,這種方式自然產生“你出錢,我為你干活”的簡單雇傭關系。
農村幼兒園教師工作項目繁多,往往承擔著孩子的安全、后勤以及教學工作等,責任重、壓力大。因為幼兒園教師所教授的對象是幼兒,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是很瑣碎的事,必須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促進孩子的良好發展。但因為具體工作非?,嵥?,使很多教師的辛勞不能很好地被社會所認同,教師自己也沒有成就感。一項調查顯示:54.5%的教師認為自己任教以來沒有取得“什么成就”,22.75%教師對自己的成就“較為不滿”。教師職業認同感和歸宿感差,在工作重壓下產生身心疲勞與耗竭的情況。職業疲倦感導致教學質量下降,教師身心健康惡化。
3.教師教育觀念陳舊
調查中,在一所村辦幼兒園看到,教師在幼兒早間活動中,始終都忙于給男孩系鞋帶、給女孩梳小辮,不懂得此時自己應以什么角色、什么方式參與和引導幼兒的活動。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必須盡可能抓住一切有利的教育因素,不失時機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農村幼兒園由于地處偏僻,信息交流不暢,文化氛圍滯后,對新生事物接受較慢。從實踐看,實施園本培訓是提高幼兒教師水平的重要方式,但由于目前農村民辦幼兒園專業教師匱乏,有經驗的教師欠缺,園本培訓收效不大。而且,單一的培訓方式難以滿足不同年齡、教齡、學歷及水平教師的需要。
二、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對策和建議
1.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
教師職業的專門化是現代教育的基礎。幼兒園招聘教師需要擴展招聘范圍,只有選擇的范圍廣泛,才有可能精心挑選,達到優中選優的目的。作為一個成熟的幼兒園,在教師招聘上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流程,克服隨意性、無序性。既看教師的外部形象,又看內在素質,尤其把教師的職業忠誠度作為首要標準。
在教師的配置上,應強調合理的隊伍結構。首先應保障年齡結構合理,使老中青教師形成梯隊;講求教師學歷比例的合理,不是學歷越高越好,而是要合理搭配。其次是專業結構要合理,不能僅限于單一的幼師專業,可讓多專業人員參加幼兒教育。另外避免幼兒園女性教師扎堆的現象,每個幼兒園應配備一定比例的男性教師,每個班級至少配備一名。在教師結構上,宿遷市啟明星幼兒園經過實踐檢驗后認為,讓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知識結構、不同專業特長、不同實踐經驗的教師,以及不同地域、年齡、性別、文化背景的教師在一起相互學習、相互碰撞、相互激勵、共同合作,可實現最優的學習效果和工作業績。
2.激勵教師的成就動機
每一位教師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但這不僅要依靠個體的主觀努力,更需要外界給予動力,給予實現自我的“環境”。作為幼兒園管理者,要因勢利導,使幼兒的“成就需要”既符合時代要求,又符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做到目標高低適中,易于實現,使教師產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山M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優質課、園際公開課、比武活動,進行自我激勵。對有較高成就需要的教師,可根據她們的意向安排到有一定挑戰性、開拓性的崗位上,讓她們在改革實踐中能較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其創造、成就的欲望。
幫助幼兒園樹立自我超越的意識?!白晕页健笔侵敢粋€人能夠拓展個人才能,具有創造的意識和能力。具有自我超越品格的人,能夠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看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愿望。幼兒教師面對幼教改革的新形勢,需要盡快轉變觀念,讓教師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提高自我期望值。較高的成就動機是激發教師工作熱情、提高教育質量的保證。
3.創新教育觀念,培養品牌教師
創新是生命力所在,教師在工作中要敢于向傳統觀念挑戰,要敢于在教育過程中創新,放開手腳大膽實踐。對于農村幼兒園管理者來說,要想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培養和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觀念:了解幼兒,注重幼兒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展。
幼兒園管理者要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教師進行合理的培訓和組織,同時對教師的心理、行為進行適當的指導、控制和協調,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使其成長為幼兒園的品牌教師,從而樹立起幼兒園的品牌形象。因為品牌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幼兒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運用現代教育理念于教育教學之中。他們能很好地充當幼兒的養護者,還對幼兒良好的情緒情感狀態、健康人格、個性品質、社會等方面的發展予以積極的關注與培育。同時品牌教師本身也是幼兒教育的研究者,他們能夠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科學、理性的反思,從而也能得到相應的研究成果。同時,通過以個帶面,從而向外界樹立幼兒園的良好形象,贏得社會的認同。
關鍵詞:江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資金;健身意識
美國著名鄉村社會學家羅杰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國家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須對農民問題進行研究.很多國家的規劃發展失敗其根本原因即是因為缺乏對農民的了解”[1].公共體育服務可以為農民健康提供有效保障.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體育需求也在逐年上升.之所以會產生此種情況,原因主要如下:(1)近年來我國群眾體育的深入發展;(2)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在農民體育需求不斷上升的同時,我國在公共體育的服務供給方面卻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種情況,本文主要以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為研究對象,希望能對該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1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取得的成就
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屬于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基本組成部分[2].近年來,江蘇省始終致力于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工作,在此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因此也取得很多成就,具體如下:
1.1打造品牌農民體育活動
江蘇省通過多年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工作,打造出一大批品牌化農民體育活動,這些品牌農民體育活動的打造為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賦予了更多特色.以江陰市為例,江陰市近年來依據“因地制宜、業余自愿、小型多樣、就近就便”的基本原則,堅持“一鎮一品”農民體育活動品牌的打造.如,利港鎮的龍獅活動、徐霞客鎮的攀巖活動、新橋鎮的海瀾馬術舞步活動、月城鎮的中華龍舟大賽等農民體育活動均具有鮮明特色.
1.2體育設施建設初期取得的成效
通過多年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江蘇省在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方面業已初步取得成效.仍以江陰市為例,2010年江陰市65%以上的鄉鎮均建立體育館,40%的自然村均建有燈光球類場地,在江蘇省內率先完成農村體育健身工程.截止2015年,江陰市的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則更上一個新的臺階.張家港市在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方面也不甘落后.截止2015年7月23日,張家港各鄉鎮積極實施新一輪的鄉鎮體育中心建設,下轄10個鄉鎮中的6個鄉鎮已經初步完成文體中心建設,并陸續投入使用.除此之外,還新建一干河生態廊道帶狀公園、農博園、梅花公園、運動公園及香山湖公園等五個體育公園.
1.3公共體育軟件服務升級
江蘇省在農村公共體育硬件設施建設不斷得到保障的同時,在農村公共體育的軟件服務方面也不甘落后.以海門市為例,近年來海門市不斷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教育培訓工作,在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比例方面取得了優秀成果.各鄉鎮均成立老年人體育協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及鄉鎮級體育總會等單項體育協會.除此之外,在各行政村還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截至目前為止,海門市農村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比例大約為每萬人配備3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大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涌入,為海門市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升級做出了巨大貢獻.另外,為提高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質量,海門市還積極鼓勵優秀退役運動員參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利用退役運動員的專業知識有效促進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質量的升級.
2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存在的問題
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時,也不可避免會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未來發展.
2.1資金投入有限導致體育設施建設不足
依據全國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數據顯示:江蘇省農村標準體育場地的數量僅占據全部標準體育場地數量的4.2%.非標準體育場地數量占據全部體育場地的比例也未超過8.4%.由此可見,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場地建設投入欠賬過多,嚴重影響了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的服務質量.目前,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資金主要由地方政府撥付,部分地區的農村體育公共設施建設主要由村鎮負責.用于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資金有很大部分來自各市體育局的彩票公益資金.由于投入資金有限,再加上無法有效吸引民間資本的參與,由此造成江蘇省很多農村地區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數量不足、不全,且環境不佳.這種情況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以江蘇省常熟市為例,到目前為止常熟市下轄十個鄉鎮已經全部建有鄉鎮級體育中心,所屬224個村業已建成500個左右的農民健身工程,室外健身器材的投放數量已達萬件之多,晨晚連點的數量也高達700多個.雖然如此,常熟市目前的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龐大的人口數量相比,仍無法有效滿足當地農民的體育需求.
2.2部分體育活動陣地與設施被占用擱置
近年來,江蘇省在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在農村建設有大量體育設施,但令人遺憾的是:江蘇省部分農村體育活動陣地與設施卻不同程度上存在被占用或擱置現象.以南通市為例,南通市相關部門在對部分鄉鎮、行政村的體育公共服務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部分鄉鎮、行政村的體育活動場地存在被占用情況.有的體育活動場所堆放有大量谷物和草垛,有的體育活動場所變成居民打牌的地方.除此之外,還有部分鄉鎮、行政村的體育活動場地無人管理,場地內雜草叢生,滿目蒼夷.
2.3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農民健身意識不強
雖然江蘇省在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及其它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但農民的健身意識卻并不強,究竟原因主要是宣傳力度不夠造成的.2015年11月筆者曾對290名農村居民實施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表明:89.23%的農村居民均表示自身的健身意識不強.很多農村居民在空閑時大都會進行打牌、看電視等傳統休閑娛樂活動,對體育鍛煉并不“感冒”.基于此種情況,江蘇省各地政府在未來必須繼續加強宣傳,讓農村居民更多的了解體育鍛煉的好處,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健身意識,提高農民的體育文化素質和體育健身意識[3].
3促進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對策
為有效解決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存在的上述問題,不斷提高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質量,特提出如下發展建議:
3.1加大農村體育設施的資金投入
為滿足江蘇省農村居民的體育需求,必須不斷加大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具體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1)各地方體育局及政府應不斷加大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并出臺相應輔助政策,積極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對那些嚴格依據相關標準進行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村鎮實施有效獎勵.要求村委所在地必須建設至少一個全民健身工程,其它自然村必須建設至少一個體育活動場地,鄉鎮政府所在處必須建設至少一個體育中心.除此之外,江蘇省各地還應不斷加快農村健身器材的新一輪布局,使農村地區實現健身器材的全覆蓋.在具體的體育公共設施資金投入方面,可采用市、縣、鎮、村同比例分攤的方式,即市政府出1/4,縣政府出1/4,鎮政府出1/4,各村出1/4.對于部分較為貧困的村鎮,市政府和縣政府應各出一半,有效減輕貧困地區鎮政府及各村的資金壓力.農村公共體育器材應由各市體育局統一進行采購,并實施統一安裝.為防止部分體育局從中克扣經費,相關部門必須對其采購過程實施嚴密監督.(2)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中應充分發揮各鄉鎮財政投入的積極主導作用.各鄉鎮財政收入的同比例增長應有效投入到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當中,具體資金可用于組織農村體育運動會、加強公共體育設施維護及管理、公共體育設施的增添等方面.(3)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應積極吸引民間資本的有效參與,讓社會各界力量普遍參與到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當中.為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融入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對投資建設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民營企業,政府可以對其企業實施一定的稅收優惠,還可以將該工程以投資企業家的名字進行命名.
3.2在資源整合基礎上優化陣地建設
為不斷優化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防止部分體育活動設施被占用、擱置,建議將農村公共體育設施資源與其它文化信息資源有效整合起來,打造一個多功能的文體活動中心.進行資源整合后,當地政府即可選派退休教師、部分具有專業知識水平的大學生及其它志愿者等對活動中心實施專門化管理,從而對農村公共體育活動的開展實施有序指導,有效確保農村公共體育活動場地設施不被損壞、占用或擱置.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對管理人員的工資待遇方面必須做好充分保障.唯有保障管理人員的工資待遇,他們方能更加積極的投入到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陣地的建設和管理中去.3.3在加強宣傳基礎上提升健身意識為提高江蘇省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質量,必須不斷加強宣傳,讓更多農村居民了解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要做到這一點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定期舉辦一些農村居民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不斷提高農村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2)通過開展體育培訓等方式,為農村培養一批體育愛好者,讓這些體育愛好者逐步帶動全體村民的體育鍛煉熱情,提高他們的健身意識.(3)充分利用各大媒體及農村宣傳欄等方式,向農村居民宣傳體育鍛煉的好處,引導農村居民從傳統休閑娛樂活動轉向體育健身活動中來,幫助農村居民樹立更加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4結語
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對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極為重要.江蘇省通過多年努力在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方面已取得很多成就,為農村居民提供了良好服務.在未來發展之路上,江蘇省各地政府應不斷對自身在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方面所做的工作進行反思總結,不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唯有如此方能不斷提高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質量,贏得更多農村居民的滿意.
作者:金亦婷 單位: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羅杰斯.鄉村社會變遷[M].寧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320
關鍵詞:農村中職學校;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成因;重構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1-0104-02
一、教師職業幸福感內涵
現代心理學關于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福感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范式和取向,包括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幸福感不是單一個體,而是發展與享受、主觀與客觀的有機統一。對于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而言,他們所應擁有的職業幸福感是:教師在從事教育事業的歷程中,能夠從工作中獲取主觀以及心理上的滿足,能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內在潛能、并能隨著能力的發展獲得幸福體驗。
二、農村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的成因
(一)薪酬福利低下、社會地位失衡
薪酬福利水平是職業價值最為直接的呈現,倘若教師自身所獲得的薪酬福利無法與其所付出的努力相對應,職業尊嚴和幸福感也就無從談起。農村中職學校由于地處縣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學校財力方面相比城市的中職學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師所能獲得的薪酬待遇與周邊城市教師相比也相差甚遠,使得農村的中職教師在親朋好友及城市學校同行面前很怕談及工資收入。同時,相對于普通高中,縣區的中職教師得到的社會認同感也較低,造成了部分教師心理失衡,成就感日益低下,極大地降低了農村中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職業幸福感指數日漸低下。
(二)教學任務繁重、學生管理難度大
招生競爭激烈是現在中職教育的普通現象。在招生競爭中,學生更愿意選擇到學校環境、設備更好的城市中職學校就讀,在此情況下,農村中職學校幾乎都只能無門檻招生。相比于城市職業學校的生源,農村中職學生整體素質較差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大多來自農村初中畢業生,學生層次較低,再加上留守兒童的成長經歷,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得農村中職教師在學生管理上面臨更大的難度。
(三)學校教學環境差
農村中職學校教學設備落后,教學管理環境不先進是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一大因素,當前,大多數的農村中職學校教學設備條件相對落后,所處教學環境差,所應用的設備少。相比于城市的現代化教學模式而言,農村中職學校傳統的授課模式不僅增加了教師的負擔,還在無形中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三、農村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重構策略
(一)教師自身方面
1.轉變觀念,營造氣氛
課堂是教育教學行為實施的主要場所,有幸福的課堂才會有幸福的職業人生。當前的教育,特別是農村中職教育,專家批判,家長不滿,社會企業不認可,學生沒有獲得預期的成長,而現在的學生標榜個性,標榜自我。所以,課堂必須要轉型。教師要認識到,現在的學生不希望“被要求”、“被接受”,他們想要被理解、被發現,因此,要轉變思想,把嚴肅變成親切,把嚴肅的課堂變成快樂的課堂,把成功教育轉變成幸福教育,理解學生的想法,發現學生的價值,引導學生的發展,從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2.熱愛教育,追求生活
熱愛教育,首先要有愛,要愛自己,愛生命,愛家人,愛學生,愛崗愛校。熱愛教育就要融入學校,懂得站在學校的角度想問題,努力實現學校的目標,成就學校也就成就了自我。對領導、對同事、對同行,要懂得相互欣賞,共同進步。作為教師,要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要有閱讀的習慣,不一定閱讀專業的書籍,還要閱讀一些文學、歷史、社科等書籍,用于豐富自己的精神,強大自己的思想。同時,作為教師,要過樸素的生活,不追求奢華,不鋪張浪費。當然樸素不是要貧窮,貧窮也不一定能樸素。我們可以追求物質富有,更要追求精神的富有。
3.保持激情,學會創新
教師要保持激情,學會創新,才能體現教育的幸福。很多老師在剛工作的頭兩年時間對待教學工作是非常有激情的,也經常創新,但慢慢的就對工作失去了激情,對教育應付了事。這樣做教育,教師自己痛苦,學生痛苦,生活失去了樂趣,教育失去了幸福。作為一名農村中職教師,一定要保持自信、樂觀的心態,保持一顆年輕好奇的心,走出單調,保持清新。向老教師學習經驗的同時,還要向年輕教師學習激情、創新,切實做到:傳“道”有方,授“業”有理,解“惑”有招。
4.懂得反思,學會批判
要做一名幸福的老師,首先要做一個明明白白的老師,要學會反思問題,反思自己,同時也要提出建設性的批判。對于學校,對于社會生活,也要進行建設性的批判。但批判不是抱怨,我們不要抱怨收入、抱怨生活、抱怨學校,而應該是以批判的方式對學校、社會提出自己的見解、看法。
農村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成因及重構策略分析
5.學會調適,注重健康
作為一名站在農村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前線的中職教師,一定要學會調節心態,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善待工作、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教師不僅僅要扮演好授業者的角色,還要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中,釋放壓力,增強體魄。除此以外,教師還要保持知足的心態,正所謂“知足常樂”,只有知足,才耐得起艱辛,守得住清貧,而且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相信不久的將來農村中職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薪酬福利也會有新的突破。
(二)學校方面
在國家層面要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農村的中職學校也應該抓住這個機遇,根據自身環境和實際重新規劃發展方向,努力向上級部門展現自己的發展前途和教育特色,爭取更多的國家、省、市、縣級財政支持,改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和教學設備,成就教師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在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的設施設備的同時,也要完善學校的人際環境。情感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紐帶,倘若教師之間缺乏了情感的交流,那么整個學校的集體意識就會渙散,勢必形同一盤散沙。首先,學校管理者要清楚地了解每位老師的心理需要,真心實意地去尊重教師,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成就動機,使他們的成就需要既符合了個人的實際,又符合了學校的發展需求。其次,學校還可以組織多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鼓勵和帶動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去,幫助他們釋放生活壓力,做到以情動人。同時,學校管理者還應加強與各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做到相互理解,讓每個教師都能充分表現自己,敢于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這樣一來,在學校情感化的管理模式下,教師之間的交流也會得到增強,教師對學校有歸屬感,教師個人也產生了成功感,自然而然的在無形中激發農村中職教師內在的職業幸福感,職業教育質量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社會方面
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貫徹落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和《職業教育法》的精神,平衡普通高中教育與中職教育的教育資源,加大對縣域農村中職學校的投入,用實際的行動重視縣域的農村中職教育,讓相關的中職學校不再是“被遺忘”的學校,中職學生不再是“被遺忘”的學生,中職教師不再是“被遺忘”的教師。
另一方面,媒體和社會人士應該引導對縣域農村中職教育的重視,糾正對中職學校的歧視和偏見。農村的中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雖然相比于普通高中和城市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農村中職學生整體素質相對較差,但是農村中職學校為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培養了大批的初、中級技能人才,為高職教育培養了一批批有專業基礎的學生。只有當社會有良好的輿論氛圍,真正重視起中職教育,農村中職教師才能為自己在中職學校工作而感到自豪和幸福。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推進農村中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當中的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問題,進行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重構,從而激發教師教學動力,提升教育質量。鑒于此,教師自身應從時代對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出發,善待職業、善待學生、善待自己。而學校與社會應從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出發,進行教育管理思路的全面革新,使農村中職教師感受并獲得更多的職業幸福。
參考文獻:
[1]劉惠敏.論中職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培養[J].華章,2011(29).
[2]馬蓉.試論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缺失及提升策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4).
[3]梁育,容樂,彭囝.農村初中教師幸福感問卷調查研究[J].文教資料,2011(28).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取得的顯著成就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小學全面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了上世紀末,我國基本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第二、農村中小學全面實現免費義務教育,減輕農村地區壓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在農村地區實現兩免一補工程,免除學雜費,實現免費教育,減輕負擔。
第三、在教育發展中體現公平的內涵,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對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采取傾斜政策等措施,實現教育公平。
第四、全面實現素質教育,實現教育體制改革。實現全面的素質教育,教育更加切合以人為本的主旨,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二、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雖然國家在近些年來在中小學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突出,但是同樣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教學質量普遍低下,輟學率高,及格率低。盡管在2007年全國義務教育普及率已經達到99%,但是在農村整體的義務教育水平偏低薄弱,教學質量低下。在農村整體及格率低,農村輟學率高,特別表現在女童方面,很多女童因為在家庭受不到重視屢屢輟學。農村教育質量整體偏低。
(二)農村與城市教育差距不斷拉大。城鄉教育差距進一步拉大。有資料顯示,農村學生其語數外等幾科的不僅平均成績均不如城市學生,初中升高中以及大學升學率農村也皆不如城市。同時,在綜合素質能力方面方面,與城市孩子相比差距更大。其知識面,閱讀量,社會實踐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等均不如城市學生。
(三)素質教育并未落實,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并未真正落到實處,只是流于形式。在農村,美術,音樂,體育等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視,社會實踐更是少之又少,同時,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設施也得不到相應的完善。在應試教育的標準化考試下,學生的思維僵化,只注重分數,而忽視學生的能力,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的全面發展。
(四)農村學?;A設施差。農村地區并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很多農村學校校舍不足,學生們都擠在狹窄的宿舍里,擁擠潮濕,條件非常差。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圖書館,足球場體育館,電教設備美術器材音樂器材嚴重缺失,只有簡陋的籃球場,破舊的實驗室。沒有這些基礎的硬件設施作為基礎,學生更無法實現全面發張素質教育了。
(五)學生總體素質偏低,教育觀念普遍不高。就農村義務教育的質量來說,農村學生素質整體偏低,思想道德素質一般,心理素質令人擔憂,不僅課本知識方面不如城市學生,其它方面綜合素質能力均不如。與此同時接收教育的觀念普遍不高,即使有九年義務教育作為保障,不少學生依舊選擇輟學出去務工。一是學習積極性不高,二是覺得讀書如果考不了大學就毫無用處反而還是負擔,三是覺得即使考了大學就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率來看,大學生還不如出去打工掙的錢多,因此許多學生選擇輟學未完成學業就來到了社會。
(六)農村地區教師待遇差,工作積極性不高。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大,待遇差。工作辛苦但是卻得不到與付出勞動成正比的勞動報酬?;竟べY偏低,有的省份基本工資才1000左右,績效工資同樣低下,一位教師的工資甚至都不如一位農民工出去掙的錢,這些導致教師教學沒有熱情沒有激情,體現不出自己價值所在,沒有滿足感。這些也導致教師們平時對于教學以消極的態度,應付完事從而導致教育質量的低下。
三、解決農村教育中突出問題的對策
(一)加大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完善教育經費體制。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完整經費體制,各級部門分工合作責權明確。同時要完善監督體制,讓學校把經費落到實處,真正實現問學生某實利。同時,面對農村寄宿制學校條件不足,集中新建改擴建一批農村寄宿制學校。重點是加強學生宿舍、食堂、廁所以及所需要配套的圖書館、體育館、實訓基地、電教設施建設,已解決在校學生宿舍擁擠的狀況以及改善學生想要提高自身其他綜合素質能力卻無基礎設施的現象。從基礎設施方面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二)完善素質教育質量監督體制。考核標準不再僅僅是以升學率為主,升學率做一部分考慮,其余從綜合能力方面考慮。考核內容不僅僅為升學率,同樣考核其閱讀,課外實踐能力,美術音樂等方面的基本素質,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實現學生的個性解放。
一、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一)關系到農村教育質量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農村教師是農村教育的基本力量,沒有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沒有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當前,我國農村教師的數量多,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相對較低,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決定著占我國一半以上的中小學學生的教育質量。
(二)關系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社會成員平等地擁有接受某種教育的機會,包括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教育公平表現在,在法律上,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權利;在教育政策領域,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資源;在教育活動中,人人受到平等的教育對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學業成就和就業前景的機會。教育公平是社會的基礎性公平,影響著其他公平的實現,是矯正社會不公平的重要手段,是保證人的發展的起點公平。對于農村教育而言,承擔了更多家庭、孩子的希望。2012年,我國普通小學人數為96958985人,其中鎮區33549812人,鄉村36524886人,[3]兩項合計占到總數的72.3%。這些農村孩子能不能享受高質量的教育,關系他們今后的發展,更大程度上關系到教育公平、社會公平的實現。
(三)關系到教師的職業幸福
通過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高,在教育、教學中游刃有余,愉快勝任,就能享受到更多的工作樂趣、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從而體驗到本職工作的幸福。同時,教師發展是學生發展、學校發展的基礎,反過來,學校發展、學生發展了,更能使教師產生群體歸屬感。教師專業發展水平關系到教師的職業幸福狀況。
二、內驅力不足是制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原因
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是政府、學校和教師共同作用的過程。政府和學校是外驅力,教師的自主發展是內驅力。目前,研究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文獻很多,以“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為題名,在cnki上可以搜索的文獻是189篇。而以“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為題名的文獻為“0”。
事實上,教師自我專業發展動力不足恰恰是制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原因。這個問題不解決,單純采取培訓、專業發展學校建設等措施,成效甚微。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主要問題不是“要我發展”,而是“我要發展”,即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的提升問題。
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動力不足的主要表現與原因分析:
第一,將教師職業作為謀生的手段,對教師職業缺乏認同。根據文雪等人對粵西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調查,“您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選擇“謀生的職業”的占到33.1%,“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占32.1%,“值得奉獻的職業”占28.4%,“無奈的職業”占6.4%。[4]這說明,雖然教師職業專業性很強、值得奉獻,但是多數老師僅僅將其視為謀生的手段。教師缺少職業認同與教師待遇、社會地位、承擔的責任有關。
第二,職業成就感削減,職業動力缺失。多數情況下,農村教育就等同于低質量,相對教師在教學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教師感覺到自己缺少成就感。而學校和政府的定量考核、評價機制,使教師成為“投機者”,忽視了本身的職責。方建華對蘇北地區農村教師的調查結果表明,表示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僅占2.8%, 53.5%的教師只是偶爾感受到成功,有43. 6%的教師感受不到成功。有16. 9%的教師表示不喜歡教師職業,厭倦教師職業。[5]教師職業效能感的降低,導致教師容易產生厭教厭學、職業厭倦。從教激情褪去,談何專業發展?
第三,家庭負擔比較重,無暇顧及自身發展。農村教師,尤其是其家庭也在農村的教師,與城市教師相比,有更多的瑣事、雜事。教學不是他們工作的全部,他們需要抽出一部分時間用于務農、照看孩子、做家務等,負擔過重。尤其是對于女教師而言,家庭成員對其工作不理解,認為教學只是教師的一部分,而家庭事務是更重要的一部分,這勢必會影響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精力。[6]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學校只能安排沒有成家的年輕老師參加外出培訓,因為這些人沒有家庭拖累。
第四,農村教師缺乏支持性的外部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專業發展資源匱乏。農村學校在圖書資料、經費等方面,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性條件很不夠。2.一些旨在促進教師發展的舉措反而成為教師負擔。近年來,為了提升農村教師素質,學校紛紛提出培養科研型、反思型、學習型教師,要求教師寫論文、參加業務學習、寫教學日記與反思。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沒有起到促進教師發展的作用,反而成為教師的負擔。雖然不少教師參加了繼續教育、培訓,學歷得到提升,但是與實際本職工作相去甚遠。3.農村教師發展機會比較少,發展后勁不足。目前,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中有一半以上已獲得中級職稱,但他們獲得高級職稱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他們專業意識淡漠,不少教師“幾十年如一日,得過且過”,沒有專業發展的志氣和熱情。4.學校管理缺少職業發展的指導與有效保障。學校缺少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指導,缺少有效的校本教研機制,教師業余生活貧乏,管理簡單化導致成為“打工者”等都是造成教師專業發展動力不足的原因。
三、提升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的思路與措施
(一)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構建合作型學校
1931年-1932年,美國管理學家梅奧等人在霍桑實驗的第四個實驗――群體試驗中,選擇14名男工人在單獨的房間里從事繞線、焊接和檢驗工作。對這個班組實行特殊的工人計件工資制度,鼓勵他們賣力工作,并對他們的工作情況進行觀察。觀察發現工人的生產,并不像預先想象地那樣爭先恐后地提高生產率,而是都盡量維持在中等水平。深入的調查發現,這個班組為了維護他們群體的利益,自發地形成了一些規范。他們約定,誰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誰也不能干的太少,影響全組的產量。工人們之所以維持中等水平的產量,是擔心產量提高,管理當局會改變現行獎勵制度,或裁減人員,使部分工人失業,或者會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懲罰。這一試驗表明,為了維護內部的團結,成員可以放棄物質利益的引誘?;羯嶒炓脖砻鳎M織成員具有群體歸屬需要,以感情為紐帶的群體,能夠加強成員內部的協作關系。認識到這一點,對于農村學校發展尤其重要。
在和諧、合作的學校環境中,教師有強烈的歸屬感,對學校有一種親和的家的感覺,從而使教師獲得心理安全感,更容易產生對自己專業的滿足感,內心認可教師職業的意義,從而產生職業動力感。
如何建設合作型學校?第一,可以通過豐富農村教師業余生活,組織集體活動,溝通教師間的情感;第二,暢通教師與管理者的溝通渠道;第三,多種形式,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如開展校本教研、集體備課等。合作型學校建設,重在合作途徑和合作文化的建立,通常情況下,后者更重要。所以,學校要改變科層制、官僚作風,淡化學校的行政控制,使教師真正成為治學者,擴大教師的主動領域。
(二)提升組織智商,構建學習型學校
阿爾布萊特法則認為,把一群聰明人收編進組織后,結果往往變成集體性愚蠢。要想避免阿爾布萊特法則帶來的后果,應對集體性愚蠢,需要靠組織智商,從而使組織“腦力”動起來。對于農村學校而言,提升組織智商的主要途徑就是構建學習型學校。
按照彼得?圣吉的觀點,構建學習型組織需要五項修煉,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其中,自我超越就是實現心靈深處的渴望,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改善心智模式就是推開“擋在眼前的玻璃”,改變根深蒂固于心中,影響我們如何正確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動的的思維模式。共同愿景是組織中人們共同持有的,能成為員工心中愿望的遠景,是全體成員的個人愿望的整合,它可以創造出眾人一體的感覺,并孕育出無限的創造力和強大的驅動力,是學習型組織的主要學習方式。系統思考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按照系統思考去研究處理事物,就應該把所處理的事物看作一個系統,要看到其中的組成部分,還要看到這些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從總體的角度把系統中的人、物、能量和信息加以處理和協調。
如何構建學習型學校?首先要建立農村學校對學習的良好態度,通過營造一種支持農村教師學習的態度、提供能夠利用的學習資源、承認教師從經驗中得到的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鼓勵每個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鼓勵教職員工要虛心學習、了解哪些壓抑學習的因素、知道如何激勵教師學習等途徑實現;其次,建立學習的獎勵機制,對于教師的學習,通過發表文章、內部交流、頒發證書等途徑進行表彰;再次,消除農村教師創造性的壓力,避免目標過高或過低;最后,提供相應制度和條件作為保障,如確定學習日、教研活動規范化等。
(三)激發組織活力,構建競爭型學校
關鍵詞:規范;農電管理;打造 ;素質團隊
前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各種家用電氣開始走入普通農民的家庭,在為農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對于農村的電力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電力管理的相關部門而言,要進一步加強農電管理,促進農村電網的安全經濟運行。但是,受技術、資金、人員等條件的限制,當前農電管理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同樣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電力管理人員的重視。
一.農電管理現狀
隨著國家電網工程的健全和完善,我國的電力行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電網的覆蓋面積不斷提高,將廣大農村地區全部納入了電力供應網絡中。同時,在新農村建設的推動下,國家電網公司大力實施“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的農電發展戰略,加快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緊抓農電隊伍、優質服務和農電安全建設,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農電發展中,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1)農村電網得到了大規模的建設和改造,供電穩定性得到有效保證;
(2)農電體制改革持續推進,農村供電秩序得到不斷規范;
(3)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不斷完善,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4)農電服務水品不斷提升,業務種類迅速增加;
(5)電費價格得到統一,農民用電負擔大大減輕。
但是,要清楚的認識到,在這些成就的背后,還隱含著許多的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對于農電管理重視不足
由于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現在部分縣級電力管理部門在管理中,仍存在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沒有認識到農電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農電管理和服務意識,從而嚴重制約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2.管理工作缺乏規范性
許多農村供電所在進行農電管理的過程中,對于系統管理工作缺乏準確定位,存在崗位設置不合理、機構人員不齊全的情況,使得管理工作缺乏規范性,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電服務建設的難度,也會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
3.缺乏高素質的電力工作隊伍
就目前來看,大部分農村基層電力工作人員并沒有經過系統的崗位培訓,不僅文化水平較低,而且對于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缺乏服務意識,部分地區還存在半工半農的現象,對于工作人員缺乏規范化管理。在實際操作中,也僅僅是憑借自身經驗進行管理和故障處理,甚至存在嚴重的違規違紀現象,使得農電管理的質量難以提高。
二.規范農電管理,打造素質團隊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要想確保農電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必須及時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農電管理在整個電力系統管理中的重要性,認識到農電管理作為電力系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將其納入電力管理的整體中去。其次,要綜合考慮電力系統的個性特點,針對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對農電管理服務的關鍵進行明確,同時,根據農村電液的需求以及國家相關的政策,對服務戰略進行適當調整。然后,電力管理部門要強化農電管理措施,高度重視農電管理,針對農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確保農電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完善制度,規范管理
首先,要加快農電體制改革的步伐,改善當前供電、售電二合一的管理模式,將作為農村用電重點的低壓配電管理和營銷從供電企業中分離出來,對于不同的電力等級,采取不同的電力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自主調節作用,促進農電事業的發展。其次,要建立健全農電管理制度,結合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及農村電力行業的發展需求,針對電力系統的個性特點,制定出健全完善的農電管理制度,確保農電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可以通過相應的激勵制度,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加強對于農電工作人員的規范化管理,從而切實保證服務質量。然后,要制定相應的監督管理體制,對供電、售電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確保農電管理制度的相關措施和標準可以得到落實和執行,對違規違紀行為進行嚴肅處理,保證農電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落實政策,強化經營
在實際管理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繼續實行農電免稅政策,結合實際情況,實行差額電價,進一步減輕農民的用電負擔;
(2)相關部門要在充分考慮農電建設、管理、經營、服務的基礎上,對網購電價進行科學核定,實行相應的優惠策略;
(3)在對電網或者相關設備,如電表等進行改造或者更新時,要明確費用標準,做大公正、公開,避免出現矛盾糾紛;
(4)要加快“城鄉同網同價”建設,確保農村用戶和城市居民可以獲得平等的服務和待遇。
4.強化培訓,引進人才
在對基層電力工作隊伍進行建設時,首先,要適當提高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提高其社會地位,從而確保農電管理工作能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次,要統一人才招聘,通過相應的人才招聘制度,構建規范化的人事管理體系,提高電力工作人員的入職門檻,引進高素質的電力工作人員。然后,對于在職人員,要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組織電力工作人員進行相互交流,及時了解最新的電力知識,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同時,要定期對電力工作人員進行考核,頒發職業資格證書,確保持證上崗,以切實保證農電管理工作的質量,確保管理工作的安全進行。 引導其樹立服務意識,切實提高農電服務的質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影響下,做好農電管理工作,打造高素質的農電管理隊伍,是農村電力行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電力管理部門而言,要深入貫徹“農村、新電力、新服務”的農電發展戰略,采取有效措施,解決農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
參考文獻:
[1]張代明,趙和泰.完善管理機制規范農電工管理[J].農村電工,2011,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