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5 10:38: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氣工程的基本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電壓技術;課堂教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關偉民(1978-),男,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藍磊(1969-),女,四川自貢人,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 武漢 430072)
基金項目:本文系武漢大學教改基金項目(項目編號:JG2013037)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6-0050-01
“高電壓技術”是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學生的一門專業課程,在2013年學院制訂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中將其列為電氣工程核心課程中的必修課程。該課程內容涉及高電壓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基礎理論知識、設計計算方法、高電壓試驗、絕緣測試技術及電力系統過電壓等,內容十分豐富,是電氣工程技術人才必備的專業技能,更是從事高電壓輸變電技術及高電壓在其他領域應用的一門專業技術。
然而,根據原國家教委提出的《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及教育部《關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為加強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工程綜合素質培養,拓寬專業知識,改善課程設置和優化教學內容的要求,各學校普遍增開了通識教育課和大量的選修課,大大壓縮了各專業課授課學時?!案唠妷杭夹g”課程則由原來的54學時壓縮為36學時,整整壓縮了三分之一。在大幅減少授課學時的情況下,如何高質量地完成該課程的授課任務則是任課老師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為此,筆者針對“高電壓技術”課程的內容特點和教學實際,通過總結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對該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具體的教學方法等開展了一系列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優化教學內容,突出課程特點
“高電壓技術”課程由于其專業性較強,所涉及的學科門類較多,比如:數學、物理學、化學、電工學及電子學等,所授專業內容也十分龐雜。因此,要求對課堂教學內容必須進行整合優化,突出專業特色,讓學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課程的核心知識點。通過總結該課程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對課程內容進行認真科學梳理,將“高電壓”作為該課程的主要特色,將“髙電壓”與“絕緣”作為該課程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圍繞“特點”和“矛盾”來組織教學內容和由此演繹出一系列高電壓技術中的各種研究課題。比如:電力系統與高電壓、高電壓的產生與測試技術、電力系統過電壓及其防護、絕緣特性及試驗、絕緣配合以及高電壓在其他領域中的應用等。通過課堂授課,特別是第一次課,就要全面地向學生講明課程特色,突出要解決的矛盾,理清課程主要內容及各部分之間的脈絡聯系,讓學生樹立起“我將來要當電氣工程師,現在就必須學好高電壓技術”的堅定信念,以及了解該課程的基本知識體系,做到心中有數。
在講授后續各章節的具體內容時,要特別強調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以及電力系統實際,舉例闡述相關內容。比如講氣體放電和電介質極化時,就告訴學生:家用廚房消毒柜就是利用高電壓下空氣放電產生的臭氧來滅菌消毒的;微波爐則是利用水分子在微波電場中的極化損耗來加熱帶有水分的食物等等,讓學生聽起來饒有興趣,感到“高電壓技術”并不遙遠。
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做到優勢互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實踐表明,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可以做到優勢互補,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眾所周知,現代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創新,它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相結合,具有生動、形象、直觀、靈活、信息量大的突出優點。[1]因此,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講課效率,必須設計和建立一套完善的多媒體課件教學系統。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僅用多媒體教學的不足之處。據學生反映,多媒體具有畫面瞬息多變、一晃而過、翻頁太快、往往來不及思考、概念印象模糊、記憶膚淺等弊端,因此必須恰當使用多媒體課件。筆者的體會是,使用多媒體但決不能依賴多媒體,而是將使用多媒體課件與傳統講課方法有機結合,實現優勢互補,獲得最佳授課效果。這就要求多媒體課件不能是書本的拷貝,更不能對著多媒體課件照本宣科,而是要求課件制作必須精良,使用要恰到好處,如一些復雜的圖表、曲線、結構、動畫,以及某些視頻則必須用多媒體表現。例如,在講到雷電放電時,插播十幾秒鐘的典型自然雷電放電視頻錄像,把平日里大家都熟悉的自然現象搬到課堂上,不僅充分展現出了大自然中雷電的神奇與威力,而且使學生感到震撼并由此激發出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想盡快地了解那讓人生畏的“打雷”到底是怎樣產生的?應該如何防止其危害?然而,對一些公式推導及基本概念的講解則用傳統的講課方式并在黑極上板書的教學方式則會更好些,它能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一步一步聽下去。在講述時應注意要有語速快慢變化,聲調要有抑揚頓挫的節奏感,板書要簡潔、清楚和流暢,才能充分彰顯講課的藝術之美。比如在講到電子崩的電子數目時,通過老師一步一步地推導計算,讓學生充分享受到“微分”與“積分”的樂趣。如此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授課變得精彩,讓學生始終緊扣教學內容,輕松愉快地步步跟進,對知識理解深透,記憶牢固。
三、課前集中練習,讓“互動”落到實處
“高電壓技術”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而言,是一門全新的專業課程,其特點就是“三新三多”,即新概念多、新名詞多和新物理現象多。不少概念是同學們前所未聞的所謂“反常”概念,但在高電壓技術領域中卻是經常運用的基本概念。新概念、新名詞在一定程度上可激起學生探究的好奇心,這是對學習有利的一面,但同時也容易讓部分學生因概念冷僻、難懂、難記而產生聽覺疲勞并漸漸失去學習興趣,這又是對學習不利的一面。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少學生正是在接觸新課程不久便開始厭學的。這些學生往往對學習新課程缺乏充分的心理準備,新鮮勁一過,新概念卻仍在一個接著一個襲來,越聽越煩,越來越聽不進去,似懂非懂,思想便容易開小差,久而久之,積重難返,以致最后掉進補考或重修的泥潭。因此,掌握一系列的新概念、新名詞成為學生在學習新課程時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如何幫助學生邁過這道坎?有人建議采用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圍繞一個核心概念,以概念測試題組織教學。[2]筆者的做法是在課前設計了一個5~8分鐘的集中練習環節,使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新概念的理解并強化記憶。小小的一個教學方法改革嘗試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謂課前集中練習,其具體做法是每次上課,老師提前到達課堂,利用開課前幾分鐘的時間將前一次課所講的基本概念、重要名詞、定義和公式等整理成4~6個小題目,以最簡潔的形式書寫到黑板上,然后請同學上臺作答,一人一題。做完后由學生自己請其他同學上臺批改、補充、完善,最后由老師講評,前后過程大約化費5~8分鐘。通過這個環節的師生互動及學生間的互動,讓每個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做題、批改和聽講評上,不經意間上一次課的核心內容在互動中被牢牢掌握了。
由于集中練習的題目均系上一次課的核心內容,系知識點所在。試想,一次課就只有那么幾個新概念,那么幾個知識點,通過這樣一邊學,一邊互動,一邊記憶,一個學期堅持下來,其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組織好參觀實習,現場做課程總結
針對“高電壓技術”課程專業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利用實驗室條件為該課程專門設計了一個參觀實習,并在參觀實習中做課程總結來結束其課堂教學。
武漢大學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實驗室是一個部級重點實驗室,條件十分優越。在該課程結束時安排一次到實驗室參觀實習,重點參觀高電壓試驗大廳和220kV高壓戶外試驗變電站。結合高壓大廳和變電站的設備,將該課程的重點內容逐一進行梳理和總結,給學生以系統的、直觀性的理解和認識,從高電壓的產生到試驗設備,從絕緣理論到絕緣測試技術,從電力系統到過電壓保護等等,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身臨其境大開眼界。有不少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立志從事高電壓技術的研究,也有人日后真的成了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學科的研究生,繼續在高電壓技術領域深造。
五、結語
針對“高電壓技術”課程特點,結合學校的具體教學情況和實驗室條件,因地制宜地開展該課程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學出了自信和成效,讓老師和學生共同分享到課堂教學改革的樂趣和收獲,為電氣工程類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電氣工程;應用分析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類電氣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在這一背景下,電氣工程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原有的電氣化技術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诖?,電氣自動化技術在應用的廣度與深度方面都獲得了很大水平的提升。因此,本文從電氣自動化技術的內涵特點出發,探討其在電氣工程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對于促進該領域相關研究有著積極的借鑒作用。
一、電氣自動化的內涵
電氣自動化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充分借助現代計算機來對相關的電子元件進行自動化控制的總稱。電氣自動化有效的降低了原有的電氣工程成本,將電氣工程推向更加智能化方向發展。電氣自動化在發展過程當中逐漸形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應用范圍日趨廣泛。由于電氣自動化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因此,它被廣泛應用在電氣工程的諸多領域??梢哉f,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看到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在具體的應用過程當中,電氣自動化技術越來越呈現出高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發展態勢。隨著其綜合技術指標的不斷提升,電氣自動化的技術也將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多積極的改變。其次,對電子技術有較強的依賴性。電氣自動化技術需要借助電子計算機技術來完成相關的功能。無論是在信號的采集,還是在相關數據的處理都離不開電子計算機的輔助,可以說,現代的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客觀上也為整個電氣自動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
二、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現狀
從整體上來看,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應用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我國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應用中還存在著科學技術創新不足以及與國際合作交流機會不多、助推民生發展中作用不夠凸顯等方面的問題。具體來說,在科技創新領域,我國的電氣自動化技術雖然在某些專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無論是從技術的核心性上,還是技術專利的擁有量上,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所具有的優勢并不是很突出,這充分體現出我國在科研創新領域還存在著一定的短板。其次,國際交流有待強化??萍际侵普麄€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主要動力。當前,我國在電氣自動化技術方面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閉門造車等方面的問題,由于缺乏國際高水平的對話與合作,這在一定層面上嚴重影響了我國進行電氣自動化研發的前瞻性與創新性。因此,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未來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應用中水平的主要思路。最后,電氣自動化技術還需要更多的向民用方向傾斜。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很多電氣自動化技術主要聚焦高精尖領域,與一線的民生關聯度有待進一步的提升,讓科學技術更好的造福大眾的生活,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是我國科技未來發展的重要落腳點。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不斷的提高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在民用領域的利用率是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關注的主要方向。
三、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改進策略
在上文中主要探討了電氣自動化技術的基本內涵與特點,圍繞其在電氣工程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其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的穩定性上、安全性上、智能性上以及人性化上都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因此,本文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今后提升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應用水平的具體實施策略。首先,注重技術創新。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發展,為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科技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前,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應用過程當中還存在著借鑒有余,創新不足的現象,尤其是一些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核心技術,還沒有擁有絕對的優勢。這不僅影響著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也影響著其在電氣工程應用水平的提升。所以,在這一背景下,要加大電氣自動化技術科技創新力度,大力培養電氣自動化技術創新人才,為其搭建良好的技術研發平臺與環境。為電氣自動化技術創新以及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創新應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在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在電氣工程當中難免會存在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一方面,我們需要攻堅克難,突破技術難關。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加大與國際電氣自動化技術相關組織的合作力度,通過他山之玉可以攻石的方法,來更好的縮短中國與國際電氣自動化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例如,可以通過成立電氣自動化技術國際交流平臺的方式來定期的舉辦論壇,講座,經驗交流,學術討論等,在這一系列的舉措下,今后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將會得到更大層面的技術與理論支持。最后,不斷的從問題出發來解決當前在電氣工程應用領域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人工智能問題、遠程控制問題以及人性化的設計問題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不斷的將電氣自動化技術不斷應用在民間領域,助推大眾生活水平的改善??傊?,在我國今后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在電氣工程過程當中,需要不斷的在技術創新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以及滿足公眾電氣工程需要領域進行諸多層面的提高。只有這樣,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才會更好的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與作用。
四、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電氣自動化技術的基本概念與特點,以及當前當前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中應用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探討了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應用中的改進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我國電氣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相關問題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電路;教學質量;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詹習生(1979-),男,湖北蘄春人,湖北師范學院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講師;吳杰(1980-),女,湖北云夢人,湖北師范學院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講師。(湖北 黃石 435002)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師范學院教學研究基金項目(200905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1-0044-02
“電路”課程是電氣信息類專業最重要一門技術基礎課程,是進入專業課程學習的首要課程,是研究電路理論的入門課程,也是學習后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橋梁[1]。由于“電路”課程的覆蓋內容較多,理論性較強,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同時該課程的學時逐步減少而教學內容不變,為了解決該課程學時減少的情況下,還要提高教學質量的矛盾,使得學生在規定的學時內學好“電路”課程,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分析計算電路的基本方法以及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因此就必須提高教學質量。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做了較大的改革,并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
一、“電路”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
結合湖北師范學院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生源情況,確定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定位與該課程教學目標。
1.“電路”課程定位
“電路”課程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自動化的專業必修課程(95學時),也是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電路分析”設87學時)、通信工程(“電路分析”設70學時)、電子信息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電路分析”設82學時)的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根據學校和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的定位,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制定了以“強化基礎、深入研究、服務社會”為專業建設的基本思想,強化基礎就是要求學生深入學習本課程并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分析方法等基礎理論,同時接觸大量的實際電路模型,并在分析和訓練中加強電路學科的基礎,為他們將來從事電工類工作創造條件;深入研究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認真分析教材,創新教學方法,研究教學規律,開發學科前沿領域;服務社會是要求學生和教師都要學以致用,把電路學習和服務社會結合起來,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2.課程目標
本課程是培養學生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與基本分析方法,使其具備扎實的電路理論知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今后的專業技術工作打下基礎;同時訓練學生分析、計算電路的技能,掌握各種分析求解電路的方法;進而使學生掌握進行電工實驗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分析基本電磁現象、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最后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已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工作中電路問題的能力。
二、“電路”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結合“電路”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根據現行教材和實際學生情況,本課程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1.“電路”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分類
“電路”課程在電氣信息類各專業課程體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應根據各專業的不同特點對課程內容做適當調整,以便在給定的計劃學時內,把必須掌握的內容傳授給學生,達到厚基礎、寬口徑、高質量的目的。為此針對不同專業制定了三個教學大綱。根據電氣信息類各專業課程體系的要求,規劃了“電路”課程內容的體系結構[2]。
“電路”課程整體內容分成三大部分:一是集中參數電路,集中參數電路包括線性部分和非線性部分。線性部分含穩態電路和暫態電路。穩態電路的具體內容為:直流電路、電路定理、正弦穩態電路分析、三相電路、耦合電感電路、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二端口網絡、電路方程的矩陣形式。暫態電路的具體內容包括:一、二階電路的時域分析、拉普拉斯變換、網絡函數;二是分布參數電路,此部分主要內容為均勻傳輸線;三是磁路和鐵心線圈電路[3-4]。
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要求,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如對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要求較全面掌握“電路”課程的內容,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電路定理。掌握電路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線性電路和非線性電路的分析方法。此外根據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特點,適當增加“磁路和鐵心線圈電路”的部分內容[5],為學好后續的“電力自動化”、“電機拖動基礎”等專業課程創造條件。
對于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除了掌握集中參數電路部分的直流電路分析、電路定理、交流電路分析、電路的暫態過程分析等基本內容以外,還適當增加了分布參數電路的相關內容,即“均勻傳輸線”,使學生了解分布參數電路的概念,如波的傳輸過程等,為學習后續課程奠定基礎。
2.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滿足社會發展需要
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就是對人才培養的目標。隨著電工電子技術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發展,新技術的不斷涌現,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將新產品、新技術、新知識引入課堂,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幾年來,通過市場行業調研、專家論證,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使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最大程度地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1)適時修訂教學大綱內容及要求,更好地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
(2)根據我校學生特點,結合國家優秀教材邱關源主編《電路》第5版,編寫適合師范院校應用型學生的電子教案,經我院學生使用,學生普遍反映良好。
(3)精選、優化教學內容,突出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教學內容的選擇,體現以應用為目的,“必須、夠用”為度,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突出后續課程理論教學實際的需要;突出技術領域中的實際應用能力[6]。
1)突出重點內容。在講授動態電路過渡過程問題時,首先要講清楚過渡過程及換路定律的基本知識,然后對幾個響應采用“黑箱”處理,突出“三要素法”分析計算一階電路過渡過程問題。思路明確,計算簡潔,重點突出。
2)突出后續課程教學需要。講授“受控源”內容時候,首先講清“受控源”基本概念,然后延伸到“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晶體管放大電路的等效模型,并詳細計算分析;最后將場效應管放大電路及運算放大器等效模型作思考題。為后續課程“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講“三相電路”時,除了如何講授三相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三相電路的基本方法之外,我們還進一步定性分析三相電源的產生、相量及旋轉磁場形成等概念,采用動畫的形式演示三相電源產生的過程,這將為后續課程“電機拖動基礎”的教學埋下伏筆;講“動態電路過渡過程”時候,詳細的講解電容的充、放電和微分、積分電路的實際過程,并通過鮮明的響應曲線來演示,從而為“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觸發器電路等講授打下基礎;講解“階躍響應”時候,詳細講解階躍信號定義及非時變系統的概念,從而為“信號與系統”課程學習埋下伏筆。
3)突出應用能力培養。在講解電容的串聯、并聯和混聯時,采用電梯中的電路作為例題[7],為今后正確使用電梯和設計,安裝和調試電梯打好初步基礎;講解串聯諧振電路時,聯系到“電工電子實訓”課程焊接收音機,用收音機中的電路作為例題。將處于諧振頻率的信號提高Q倍,從而能夠起到選擇廣播電臺的作用講清楚;講解動態電路時,用汽車自動點火電路作例題[8],從而讓學生感受學以致用的效果。
(4)調整課時。加大課程整合的力度。根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減少理論學時,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由于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彌補了過去課堂知識含量低的現象,使課堂教學更加緊湊,更加合理。
(5)實驗教學內容改革。根據各電類專業培養目標及教學計劃,“電路”課程實驗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理論教學內容,制定了實驗教學大綱,并根據專業培養計劃的要求,及時調整相關內容。實驗教學內容的安排,重點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分析計算能力、實驗操作技能、總結歸納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改變過去的單一驗證性實驗,增加了部分設計性實驗內容。根據實驗教學大綱要求安排了10個“電路”實驗項目(表1)??梢愿鶕虒W大綱給定的實驗計劃學時,選做其中的某些實驗項目。
三、“電路”課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
1.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上,根據教學設計思路,采用教師理論講授,學生自主學習,實驗動手能力培養等環節,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理論講授,首先設計好每次課的教案,對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及涉及的基礎知識給出明確提示,同時指出本次課所學知識將在哪些專業的后續課程中得到應用,進行簡要介紹,并且采用循序漸進,深入淺出,言簡易懂的形式,著重講清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為了鞏固所學的內容,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留給學生自主完成,按難易程度提出不同要求,同時推薦一些參考文獻,讓學生自行查閱。
實驗教學方面,針對設計型實驗內容,要求學生根據學過的基礎知識,對采用的方案加以論證,確定實驗方案與步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計算,確認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對于驗證性實驗,要求學生實驗前對相關內容做出預習報告,實驗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實驗后對發現的問題和實驗的結果進行討論,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2.教學手段
由于“電路”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較多,所以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與傳統的板書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充分發揮兩種教學手段的優勢。傳統板書教學手段的優勢在于,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可進行直接互動交流,信息的傳遞與回饋直截了當,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相互溝通,教師的講課內容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不足之處在于信息量比較少,在課時量有限的情況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受到了限制。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對多媒體課件演示的重點、難點內容,教師通過板書形式進行深入講解。增強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交流過程,同時也增加了信息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論
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電路”課程教學質量,就必須根據課程定位和課程教學目標來制定教學內容,進一步根據教學內容來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筆者結合湖北師范學院的教學定位和生源的實際情況出發,分別從“電路”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經過幾年的實際證明,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如何結合實際工程案例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掌握扎實的電路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是今后課程教學改革中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曉.關于提高“電路”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9,(7):107-108.
[2]劉珊中,田葳,王欣勇.《電路》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11):77-78.
[3]麻壽光,壽齊虹.電路課程教學和實踐內容改革探討[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1,(3):25-28.
[4]太淑玲.采用multisim輔助數字電路設計的研究[J].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7,(2):64-66.
[5]程隆貴.談電路課程的教學改革[J].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17-19.
[6]張偉,艾永樂,韓素敏.面向工程的《電路》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0,(12):84-86.
關鍵詞:應用;自動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培養人才的一種應用型模式,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主要的特點,而對于實踐教學的探索,首先是要在培養的目標上進行確立:可以以同是的教育為根基,用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素質,對于學生的專業發展也有一些幫助;接著就是對能力的培養,作為首要,能夠讓學生具備足夠的基礎知識、重視實踐以及應用能力、最終達到創新的這幾個突破點。所以對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踐教學要從培養人才以及教育教學模式方面開探究。
一、培養學生自主的特色
培養本科這樣比較實用的人才是應用型本科的主要模式,它們也擁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培養學生的懂事能了和應用能力,面對培養目標,主要是要識別教育為主,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為以后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學習還有可持續發展等埋下伏筆。加強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等等。所以培養應用型的學生,需要有較強的工作實踐和創新能力才可以的高技術人才。電氣工程自動化是很依賴時間的一門學科,它有自己的特點,就是口徑寬,包含了很多很廣泛的學科包括自動化,電氣,高壓電,電力方面和理論電工材料等多個方面。還有就是有關科學的合作性很強,用各種方法分解給學生,老師給同學提問的同時,學生也可以給老師提出問題,這樣就是一種如同對話一般的教學,可以很好地刺激教育,能讓老是和學生之間的了解得到加強,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和渴望,達到雙贏的效果。
二、課堂教學質量
在過去,我們的老是上課大多都是很傳統的用著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一段又一段。但是在幾何中,由于算法的復雜性,會讓課堂上很多時間都用在了作圖上面,而且課堂上的教學質量會變得很低下,學生也很難去接受,甚至覺得枯燥乏味,缺乏學習興趣。而現在的教學可以說是得到了很大的變化,用多媒體設備,創新了知識點,提高了同學們的課堂樂趣,也提高了老師們的教學質量,不僅能夠在圖片的準確性上做文章,更能節省下大量的時間。當然了,也不能完全把黑板給摒棄,因為黑板上寫字的靈活性,隨意性,能夠生動形象的達到很多效果,這也是一種藝術,這都是多為題工具所不能替代的東西?,F在的課堂,應該學會把這兩者完美的聯合在一起,取長補短,把現代技術和創痛教學方法結合到一起,這樣的創新也是一種進步。
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改變
可以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把教材進行適當的改變,把常見的概念和所能了解到的地方,都進行講解,這樣科學的安排時間,可以讓我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一定的好處?;A差的學生可以有時間琢磨,結合習題讓學生們找到做題的樂趣,解決問題的成就高,這樣學習效率將會大大提高,學習興趣提升,這之后再把難題進行學習,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讓學生們能輕松的學習,找到好的學習狀態。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個立體的環境,三維空間,要想了解三維空間,得從很多基礎的部分入手,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四、樹立教學理念,明確實踐教學地位
在構架教學體系的時候,要充分發揮學以致用的理念,用多方面的培養,來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構建一個完整科學的體系,是想要實現目標所必須做到的。我們需要一人才的培養,知識的傳授,素質的提高等多個方面的提升。電氣工程專業分為四個模塊
1.課程實驗
圍繞著課堂教學,進行初步的工程訓練,和實驗,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從基礎課到裝也可,到實習,讓學生學會電工工具的使用,儀表的看法和很多基礎知識的了解。提高動手能力。
2.綜合訓練
以綜合性為主,學習工程設計的能力,讓學生具有工程技術人員應該擁有的技術,從大島到大四,五個學期學習電子電力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綜合實驗部分。在課程設計的時候,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刪減,要學生能夠獨立進行分析和安裝,對所涉及的工程進行技術上,合理性和經濟新的分析,了解解決方法。而學生應該有的畢業設計,就是對大學幾年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匯總。是全方面的檢驗。要掌握用計算機對電子電路,常用低壓電器,輸變電線路等進行熟練地操作。這些工作人員必需擁有的能力,也間接降低了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上的壓力。
3.實習
專業認知實習,生產實業,畢業實習等實習,讓學生熟悉了電氣原件實物的結構和特點,這樣能讓學生不至于只認識符號卻不認識實物的缺陷。實習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了解工藝流程的基本概念,提高綜合素質??梢云刚垖I的人員給學生講解相關知識,給每個學生提供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加強工作責任心。比如以參觀的形式,到相關的企業去實習,能得到鍛煉也能進行學習。聽企業員工說電機生產,電力系統等知識,這些都是學習和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培養學生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興趣,是對理論的檢驗和繼續學習。
4.創新實踐
科學實踐項目和創新項目,學科競賽等多想活動,是電氣工程學科一直重視的地方,也很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一些科學創新項目和科技競賽等活動都是給大學生創新能力得到發展的平臺。學生們可利用電氣工程所學到的知識,積極參加科學創新。并且制作了很多作品。在學生為主要申請創新項目的申請中,要通過嚴格的立項,檢測和驗收等重重考驗,積極地推動了學生對創新的追求。培養起了學生們創新精神和實踐的能力,團隊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將科研創新和學習聯絡在一起,學到理論的同時也能學到新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動手實踐的能力。
總結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踐教學的體系構建之中,始終是把設計能力、實踐的能力作為主要的訓練,同時也加強了對于創新的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很多實驗、設計、文化活動、競賽等教學實踐中,都以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作為重點來開展,但是同時也是遵循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規律,按照系統性的創新性的教學原則來實踐教學,文章根據教學特點以及教育體制來探究了一系列內容,從培養學生自主的特色、課堂教學質量以及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改變、教學理念這四部分來探究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實踐教學,其中構架教學體系的時候,要充分發揮學以致用的理念,用多方面的培養,來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構建一個完整科學的體系,可以從課程實驗、實習、創新實踐以及綜合訓練四部分,綜合的去培養學生們創新和實踐的能力,團隊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將科研創新和學習聯絡在一起,學到理論的同時也能學到新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動手實踐的能力,隨著現今的教育不斷改革的深入,實踐教學的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新改進,實踐教學體制會不斷地完善起來。
參考文獻:
[1]楊澤斌,孫玉坤,譚倫農.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01:69-71.
[2]厲虹.應用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1,23:110-112.
[3]李穎峰.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8,22:102-103.
[4]蒲小蓮,陳意惠,桂如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工實習》實踐教學的探索[A].教育部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委員會、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電氣工程與其自動化學科教學委員會、中國電力教育協會電氣工程學科教學委員會.第二屆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教育部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委員會、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電氣工程與其自動化學科教學委員會、中國電力教育協會電氣工程學科教學委員會:,2004:3.
關鍵詞:電力工程;工程能力培養;課程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6-0093-02
工程類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工業結構的調整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我國對基本技能好、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注重高等院校工程類本科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電力工程”為電氣工程類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在培養學生綜合工程能力的全局中,它承擔著培養學生電力系統綜合設計應用能力的任務,在課程體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后續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接下來的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及學生就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由于“電力工程”課程知識面涵蓋較廣,傳統教材內容多而雜、重點不夠突出,在有限的學時里學生感到掌握起來有難度;同時課程教學方法單一,較難適應當前對工程類學生的需求。為此,進行了基于工程能力培養的“電力工程”課程改革與實踐探索及研究。針對當前工程類本科生需求及“電力工程”課程的特點,編寫出版了適應本課程使用的《電力工程基礎》教材[1]。針對工科類本科生的特點,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提出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并針對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教學與實踐研究。
一、優化教材內容
“電力工程”課程主要內容為電能的生產、輸送、分配及消費等相關的電力系統基礎的理論知識和計算方法。該課程在教學環節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由于該課程內容多、學時少,因此在編寫教材時,尤其要注重優化教材內容,力求做到深入淺出、主次分明及重點突出;注重理論教學和工程實際相結合,以掌握理論、強化應用為目的,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電力工程的相關概念、理論及應用,提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優化教材
為了便于學生對電能生產、輸送、分配和消費的過程有清晰全面的了解,本書由電力系統的組成開始,詳細地介紹了電能的生產過程、電力系統負荷的分類及相關計算;對一次設備及主接線進行細致地講解,詳細闡述了輸電線路及變壓器的參數計算及等值電路,重點針對開式電力網及閉式電力網的電壓和功率分布計算進行了論述,并介紹了電力系統的頻率調整及電壓調整;在對電力系統的短路故障分析中,針對網絡的復雜性介紹了網絡的等值變換和簡化,就無限大容量系統及有限容量系統進行了三相短路分析,對不對稱短路電流計算進行了闡述,在這部分內容中尤其注重與工程實際的結合,列舉了多個實例進行計算;系統地介紹了電氣設備的發熱和電動力、電氣設備選擇的一般條件及常用電氣設備的選擇;針對發電廠和變電所的二次系統,介紹了斷路器控制回路、信號回路及繼電保護,重點對線路電流保護進行了講解,并舉例進行整定計算;最后對接地與防雷進行了詳細地論述。
2.注重特色
本教材在對電力系統的基本概念、電能的產生及電力系統負荷進行介紹的基礎上,首先講解發電廠和變電所的一次系統,其中著重講解一次設備及主接線的基本形式,然后講解系統的穩態分析、短路故障的短路電流分析及計算。由于有了前面的相關分析及計算,接著進行電氣設備的選擇及發電廠和變電所的二次系統地講解,最后進行接地與防雷的講解。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學生在學習中由于章節安排的內容不連貫性而感到雜而亂的問題,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能夠對課程有不斷加深及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對基礎內容進行優化和整合,突出電力系統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計算方法。如在“電力系統穩態分析”中,以往學生感覺掌握起來有難度。針對潮流計算,本教材在對重點輸電線路及變壓器的參數及等效電路進行講解的基礎上,就開式電力網的電壓和功率分布的經典算法進行講解,舉出典型例題,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明確算法,清楚要掌握的重點內容。
力求理論知識與工程設計緊密聯系,教材內容注重電力工程技術的實際應用,通過典型例題,介紹電力工程計算的基本方法,附錄中給出了工程設計常用的一些技術數據,方便學生學習,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電力工程的相關概念、理論及應用,提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深化教學改革
隨著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地擴大,對電氣專業人才的工程能力、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適應社會對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我國高等院校對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已日漸重視[2,3]。為加強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電力工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將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轉換為工程實際能力,為此對工程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探討及研究。
1.精化授課內容,進行啟發式教學
由于“電力工程”課程內容涉及面較廣,對教學的組織要求較高,因此授課時應注意與基礎課和其他專業課程的銜接與配合,著重講清基本原理,減少繁瑣的理論推導。在基本概念的闡述中,采用比較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討論和說明,力求做到嚴格、簡明、清晰。針對重要、有難度的章節要進行細致的講解,而對于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根據學生課堂反映和表現,適當增減內容,靈活調整,使學生獲得充足、有效的課堂時間。改變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教學。點明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講清關鍵問題,注意啟發、誘導、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可采用提問、介紹一些實例等方式。如在講解“雷與防雷”中,通過列舉一些實際的雷電事故,啟發學生對雷電的進一步認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防雷的討論中,使學生不僅感到雷害的危險性,而且自覺地激發學生獲得相關知識的渴望。
2.加強實例講解,擴充新知識
在課堂上講解工程實際問題,能夠激發工科類學生的積極思維。通過課堂上多給學生講解實際工程中的例子,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課程有更深的認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實際觀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針對學生看到繁瑣的數學推導會產畏懼感這一問題,注重問題思路分析,重點強調結論與方法,公式推導詳略得當,把重點放在公式的應用上,將一些實例作為例題講解,歸納這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在有限的學時內,為了使學生了解電力系統發展前沿的有關知識,在相應教學環節中應穿插能夠反映電力系統的新知識、新技術及新方法等教學內容。對于教材中所沒有提到的新知識、新技術、新設備及學科前沿問題,則適當補充,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知識的目的。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對所涉及到的知識應用有立體化的認識,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培養實踐能力
1.培養學生創新性的思維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把教師的相關科研課題引入教學中, 讓學生深刻理解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的有機結合,這樣不僅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而且能夠使學生清楚社會需求。注意在課后給學生提出一些現實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積極地思考,查閱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在學生積極地思考和開拓思維的同時,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大幅度提升,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適應當前人才市場對學生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工作競爭力??萍蓟顒訉μ岣邔W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很好的作用,鼓勵學生參與科技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知識創造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個性化培養的需求。
2.注重實踐環節,進一步提高學生工程能力
為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應強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環節。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教育體制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它與理論教學環節的有機銜接至關重要。尤其在生產實習中,實習環節使學生有機會站在工程實際的角度來審視所學內容。由于在課程安排上,本課程結束后,學生就進入生產實習,在這個環節中,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對常用的電氣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接線方式等有更深的認識;另一方面使學生增進對電力系統的全面了解,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充分利用實習環節,采用布置相應企業實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實習,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了實習效果。讓學生與工人師傅們多交流,對常用的設備不僅僅有直觀認識, 而且清楚它的實際使用,掌握對部分故障事件的處理方法。鼓勵學生針對實際問題,大量查閱相關設計手冊和資料,針對實習地的具體設備結構及使用情況,結合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提出對應的改進方法,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不僅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且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電力工程”是電氣工程類本科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系統理論知識。從課程改革與實踐出發,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電力工程”課程進行了不斷研究和總結,強調課程改革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是提高學生工程能力的有效方法。注重理論教學和工程實際相結合,將學生工程能力培養的理念貫穿于教學的每個環節,使學生學以致用,適應社會對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盧蕓.電力工程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網絡信息技術;電氣工程基礎;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036—02
電氣工程基礎課程是根據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的指導思想——以強電為主、強弱電結合,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寬口徑培養目標的要求而設置的一門專業偏基礎課程。在該課程中幾乎涵蓋了有關電氣工作的所有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與電氣工程的各個方面均息息相關。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大院校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以此提高電氣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效率。
一、電氣工程基礎課程的特點及教學現狀分析
電氣工程基礎課程的特點為:其一,課程涉及的知識點多。課程內容包括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等各個方面的知識,每一章都是一個嶄新的內容,并涵蓋大量的理論知識點,增加了“教”與“學”的難度;其二,電氣工程基礎課程是基礎課與專業課的過渡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工程實訓環節。
由于電氣工程基礎課程具備以上兩個特點,所以對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電氣工程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由于課程設置的教學學時數有限,即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也無法全面講授知識點以及與電氣工程實踐相聯系,所以致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以消化和理解較為抽象、深奧的理論知識;其次,課程教學沒有把握住重點,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導致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跟不上教師的授課進度,加之教師缺乏對學生必要的課后復習指導,從而造成電氣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效率偏低;再次,課程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沒有將現代化的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導致教學效果完成依賴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態度。
二、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一)信息化教學具備開放性的優勢
信息化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上,使其具備較強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開放課程資源,使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入教學資源系統,可以隨時進行課程學習。同時,在教學資源系統中存儲了大量的仿真實驗、演示實驗、虛擬實驗等實驗教學信息,可以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彌補課堂教學中的知識缺失,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其次,信息化教學方式是一個開放的課程建設平臺,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數字化資源,還可以有效促進產、學、研三者相結合,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信息化教學具備創新性的優勢
網絡信息化教學資源系統能夠為課程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教學重點與難點,選擇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研究專題,讓學生進行課外研究,使課內教學延伸到課外教學。學生在研究專題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信息化教學具備建設性的優勢
信息化教學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支撐,使教學場地和教學時間不受任何限制。由于網絡信息實現了高度共享,所以學生可以學習不同學科、不同課程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滿足學生差別化的學習需求,從而使信息化教學更具可持續發展性。
三、信息化教學在電氣工程基礎課程教學中的使用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
現階段,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使得電氣工程基礎教學的內容不再只局限于教材當中,而是要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完成教學。在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對教學進行輔助時,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的是教學軟件。多媒體教學軟件能夠充分地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其通過各式各樣、圖文并貌的動畫、音樂、圖形和圖像等,彌補了傳統教學中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進一步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維能力。利用多媒體中聲音和圖像可以使原本較為抽象的事物,變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教師能夠將一些原本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眼前,進而有利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多媒體最強大的地方就在于其能夠進行一些模擬操作,這樣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由于多媒體的使用完全是教師在控制。為此,在軟件的選取和課件的設計上應盡量貼近教學內容,只有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才能真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例如,可將發電機調速器的動作過程、凝氣式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一次設備及二次設備的調頻過程、繼電器保護器的分合閘過程、電氣控制回路的動作過程、倒閘操作過程等等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這種課件不但能夠重復播放、反復操作,而且還能夠出現不同的界面,這樣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這種教學形式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應用,增大了課堂的信息量,課程的內容隨之加深,理論與實際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變得更加容易。
(二)構建實踐教學資源系統
實踐教學資源系統的構建應以電氣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基礎,以現代化科學技術為手段,以計算機網絡平臺為支撐,以最優質的教學資源開發為核心。同時實驗內容的設置應盡量以學生未來從事的工作崗位為依托,以此來體現出工程教育、職業取向的先進辦學理念。該資源系統由以下四個模塊構成:
1、管理模塊。在整個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實驗教師既是教學的指導者,也是信息網絡平臺的管理者和各種實驗項目的開發者。這就要求實驗教師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并將這部分經驗有效地融入到信息網絡教學當中,以此來監控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并從旁引導學生,使之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2、實驗與實踐模塊。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選擇實驗項目和具體實驗時間,這樣有利于開放實驗室運行模式的順利實施。教師可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其設計必選和可選兩類實驗項目。學生則可借助信息網絡平臺,結合自己對各類實驗的興趣,合理選擇所需的實驗項目。當學生選好實驗項目以后,教師按照實驗項目的數目和具體參加人數,來編排實驗時間表。對于一些教學以外的設計性實驗,學生可自行組織成創新協作小組,然后進行提前預約,在獲得相關負責人批準后,按照預先申請的實驗內容和實驗時間完成相關實驗。信息網絡平臺除了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實驗教學活動的組織以外,還能夠按照相關的行業特點設置標準化的測試題庫,這樣便于學生在網上進行專業技能競賽,進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3、實踐教學資源模塊。信息網絡環境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獲取便捷、各種資源豐富。為此,構建一個檢索快捷、資源優質的實踐教學資源庫是實現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基礎保障,有利于學生隨時獲取電氣工程基礎課程的相關知識和信息資源。
4、協作交流模塊。信息網絡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其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以實時交互的形式實現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不僅可以利用信息網路平臺中的BBS及訊息等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也可以通過聊天室及視頻會議等形式進行在線討論,彼此間交流意見、答疑解惑。
(三)建設數字虛擬實驗室
近年來,隨著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電氣工程基礎課程中原有的純物理實驗現已無法適應現代化電力系統的需要,這部分實驗已經很難滿足電力系統實驗教學的要求。為此,必須對其進行相應的改進和完善。采用數字虛擬試驗則可以有效地克服實驗儀器方面數量和質量的不足,以及教學經費和實驗場地等相關因素的限制。學生可以借助計算機對電力系統的各種運行狀況進行監視,并且還可以在計算機上實現遙視、遙控、遙測和遙調,由于計算機的自動化程度較高,所以實驗效率也較之以往有了極大程度地提升。原有的純物理實驗因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要求,致使實驗難以達到設計性和開放性的目的,而數字虛擬實驗卻能夠真正實現實驗的設計性和開放性,這對于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文輝.信息化技術下電氣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z1).
[2]馬幼捷,安小東,周雪松.電氣工程虛擬實驗技術的研究[J].電測與儀表,2006,(5).
[3]林屹.葉小玲.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8,(21).
[4]田莉,羅映紅.基于網絡的電工電子虛擬實驗合作學習[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6).
關鍵詞:實用型電力系統分析;課程建設;理論體系;課堂授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6-0087-02
一、現代電力系統發展的新要求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特點
近幾年來,智能電網成為世界電力系統發展的趨勢,我國電力系統將在世界智能電網定義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色,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電網。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電力系統由傳統的運行控制階段逐漸進入以智能控制、柔流技術以及 同步監測階段,傳統的理論和技術逐漸不適應新形勢下的電力系統發展,因此,國際先進的仿真分析技術、控制理論技術、通信與測量技術將在我國稍微電力系統中得到新的發展與應用,電力系統無論是新理論儲備還是國際化技術人才儲備,都面臨新的挑戰,作為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電力系統分析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1,2]。
2.存在的問題
電力系統分析這門課程授課對象為電氣信息工程本科大二學生,課程以電力系統的基本結構及理論為講授內容,具有理論強、計算量大、內容陳舊、概念抽象的特點;教學方法一向以老師課堂講授配合PPT展示為主,教學互動較少,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習的效果上看,學生對電力系統的內在特性、運行機理及理論分析方法上,理解不夠,基礎不夠扎實;在實踐性方面,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不夠,特別是獨立編程仿真分析能力,普遍沒能得到提高。因此,需要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形成新的課程教學體系,以適應學生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培養[3]。本文擬從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教學改革的具體方式方面具體闡述改革思路。
二、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思路
針對上述傳統電力系統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注重電力工程應用為主的互動型理論教學、實用型實踐教學、應用型課程設計、現場型課程實習的四型教學體系?;有屠碚摻虒W,注重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課堂上盡量讓學生提問,不漏掉小疑問,必要時,讓學生走上講臺,針對問題談論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用型實踐教學,結合電力系統的具體實例,讓學生學習至少一個電力系統仿真軟件,如PSAT、PowerWorld等,自行設計系統故障條件,分析故障時的系統運行狀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型課程設計,要求學生能夠自行設計一個簡單合理的電力系統,以便對電力系統形成完整的認知概念;現場型課程實習,聯系電力公司,帶領學生現場參觀至少一個發電站和一個變電站,將課堂理論學習與現場實際應用結合起來,由抽象走向具體,加深課堂理論學習效果。
四型課程教學體系注重理論基礎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如圖1所示,由四個模塊組成,分為理論環節和實踐環節兩部分。模塊之間是相輔相承的關聯關系?;有屠碚摻虒W是實用型理論教學的基礎,實用型理論教學可以進一步加強互動型理論教學效果。兩者為應用型課程設計和現場型課程實習奠定理論基礎?,F場型課程實習是應用型課程設計的基礎,為應用型課程設計提供實物認知模型,應用型課程設計加深現場型實習環節的效果。同時,現場型課程實習與應用型課程設計環節加強了理論學習環節的效果。理論教學環節按照加強基礎性和突出應用性的教學內容改革思路,本著教學內容與當前專業前沿技術相結合的原則,將教學內容重新組合為三大板塊,包括電力系統穩態分析、電力系統暫態分析和電力系統前沿理論和最新發展課題三部分內容。電力系統穩態分析是暫態分析的基礎,兩者都支持和指導電力系統發展前沿課題及最新技術。其相互關系如圖2所示?;谶@樣的邏輯聯系,在電力系統的穩態和暫態內容傳授過程中,對應補充電力系統發展前沿的內容。
實踐環節根據突出能力培養、服務工程的教學目標來改革教學內容,將現場型課程實習和應用型課程實習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增加實驗設計項目,針對部分理論方法,如暫態分析和穩態分析,要求學生自行采用仿真工具完成分析過程并給出不同系統條件下的分析結果。在此過程中,實行一對一考核模式,增加授課老師對學生實驗掌握程度的監管力度。同時,在現場型課程實習中,采用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聘請電氣企業的資深專業技術人員參與課程教學和實習。
三、教學改革的具體實現方式
1.教學模式改革
電力系統分析涉及的計算有潮流計算、短路計算和穩定性計算,涉及的狀態分析有電力系統穩態分析和暫態分析構成。穩態分析主要內容有線路、變壓器的參數和模型、網絡潮流計算以及有功、無功對電壓和頻率的影響,主要針對系統在穩態運行下參數的計算分析,其計算有兩種方式:手算和計算機計算。電力系統暫態分析是對系統發生故障時,系統中主要參數的分析和計算以及系統穩定性的分析,內容包括對稱和不對稱短路時參數的計算以及系統的靜態和暫態穩定性分析。穩態分析和暫態分析這兩大體系構成了電力系統分析的全部內容。
“電力系統系分析”課程具有理論性、工程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其涉及內容多、概念抽象的特點使得很多本科學生望而生畏。為此,我們將全部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提出了注重基本概念-注重課程實踐-注重課程創新的三注重課程教學模式。
(1)注重基本概念,主要針對電力系統的基本元器件模型構建、電壓穩定、頻率穩定等基本問題展開,注重學生對基本理論和計算方法的學習和理解,通過學生自己做PPT來闡述基本概念的方式來加強對基本概念的學習和掌握。
(2)注重課程實踐,主要是學生對所學理論的應用能力培養,針對重點的理論問題,如潮流計算,能夠采用牛頓拉夫遜算法,完成IEEE-30母線系統的潮流計算,并能準確理解雅克比矩陣的處理。對于暫態穩定性計算,要求至少會用Matlab或者PSAT等軟件中的一種完成三機以上規模系統的暫態穩定性分析。
(3)注重案例分析,針對學生普遍反映電力系統分析課程理論較多、較為抽象的問題,對應圖2所分的三大板塊內容,分別給出具體的實例分析,如電力系統暫態分析,可例舉實際系統發生故障后的暫態變化過程,分析各狀態量的變化及其對系統暫態穩定性的影響,用具體數據來驗證,以此提高學生對電力系統基本理論的掌握。
(4)注重課程創新,即在強調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的前提下,結合國際先進理論技術的發展,將交叉學科的理論,如先進的傳感器技術、自動檢測技術和控制理論等引入電力系統,結合電力系統存在的老問題和剛出現的新問題,從理論入手,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解決方案最終在課程實踐環節進行驗證,培養學生對新理論新技術的研究和探索習慣。
2.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
(1)教學方法改革。根據本課題組要求,我們以課堂教師講授為主,輔以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和討論式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切實結合起來。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與黑板教學結合的方式。另外,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開發多媒體網絡課件,實現了課程教學網絡化。
(2)考核方式改革??己瞬捎闷谀╅]卷考試的方式,期末考試主要是針對理論學習部分,分值占60%。學生平時階段性的課程實踐環節有三次,每次分值占10%,共計30%。另外10%的分值是平時的綜合表現成績。關于平時的階段性課程實踐,如上機實驗,采用一對一的考核方式,學生需要與教師面對面描述自己的程序編制及仿真計算過程。
四、結語
我校實用型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方案從2010年開始,已經實行了三屆,取得了如下成果:
(1)加深了學生對電力系統的基礎理論的理解,并培養了較強的實踐能力,畢業生的專業素養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2)提高了本課程任課老師的教學水平,調動了本課題組老師對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積極性;
(3)通過對“電力系統分析”這門課程進行系列教學改革的探討,加強了電氣工程專業的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對于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黃肇,羅隆福,羅慶躍.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35(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