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5 10:38: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微課實錄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教學方法 體系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擔負著培養合格小學語文教師的重任,是小學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如何,直接影響著師范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承擔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因此,《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這門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既要奠定高師生扎實從教的基礎,又要培植其專業發展的潛能。
但是,目前,“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在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和方法相對滯后。教學內容依然局限在僅有的幾本教科書上,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上很少下功夫。尤其是面對新課改提出的新問題,比如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小學語文教材在課程中的地位,研究性學習、綜合性學習的指導,在教學方法的指導上顯得乏力。在教學方法上依然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這種教學方法勢必會造成學生思想的懶惰。走上工作崗位后,工作缺乏創新精神,缺乏創造性組織教學的意識,不愿主動自覺的去了解學生,鉆研教材習慣于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消極處理教學問題。另外,“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時數普遍偏少。目前高校里普遍對理論教學比較注重,但對師范生實踐與教學能力培養方面投入的精力過少。比如,被認為是語文教師非常重要的教學基本功“三字一話”,在很多本科師范院校不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造成我們的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筆試遙遙領先,但面試往往出問題,不是語言不規范就是字寫得太差。
正因為在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使“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門最具師范特色的課程,多年來并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難以適應目前基礎教育改革和小學語文教學的需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改革落伍的教學方法,從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著手實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夯實學科基本理論的教學方法體系
小學語文教學離不開相應的理論指導,對于即將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師范生來說,他們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能適應當前基礎教育發展的趨勢,才能為將來的專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靶W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涉及的相關理論主要包括小學語文課程論、小學語文學習論、小學語文教學論、小學語文教研論、小學語文教師論、小學語文評價論等。理論范圍很廣。單靠規定的學時很難深刻掌握這些理論。具體采取如下教學方法。
1.自學指導。改變傳統的本科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有限時間進行“導”學生利用大量課余時間進行“學”。
具體操作是:自學指導是在學生學習新內容之前,根據教材與學生實際,提出學習目標,制定自學提綱。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自學思考,指導的方式可以由教師來提出問題,也可以通過自學后由學生提出問題,在課下快速閱讀本節的學習內容的基礎上查閱相關資料以豐富本節的內容。根據個體差異允許理解的深淺有別。
2.交流研討。在學生通過讀書、獨立思考,對本節內容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師生的交流研討,深入探討相關理論知識,掌握學習的重點,突破難點。對理論的研討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不同的課堂教學形式開展,可以采用以學為主、教師講解為輔,成立研討小組,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討論。也可以確定教學內容分板塊、分專題的形式討論,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聘請一些小學語文教師或者該方面的名流專家一起討論。比如在習作教學中探討如下問題,“如何在習作教學中淡化知識的教學?”“怎樣讓學生愛上寫作?”等作為專題進行研討。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師范生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感悟與思考,為專業能力的形成提供必備的理論知識和思想基礎。還有助于他們將教學理論轉化為實際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3.案例觀摩及點評?!靶W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理論學科,鑒于此在學完一個課題后,圍繞學習目標向學生提供成功的具體的教學范例,采取觀摩――評議的方法。使學生加深領悟所學理論?!坝^摩”的材料必須精選,有代表性和示范性??梢允墙滩纳线x載的教學案例。比如:在學習“小學語文教學規律”時選取教材中《撈鐵?!方虒W札記讓學生觀摩賞析,并點評這位老師在教學《撈鐵牛》時是怎樣體現語言教學和思維訓練同步進行這條規律的,你認為做得好嗎?好在哪里?還有什么可以改善的?也可以看精選的教學錄像,比如學完習作教學,看于永正老師的作文教學“寫話教學”的教學錄像并進行評議,觀摩還可以看典型的教學實錄等?!霸u議”是依據所學的教學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評議探討,明白這些案例好在哪里,還應讓學生敢于質疑,找出案例的不足,并探討彌補辦法。以間接的角色體驗來豐富對教學理論的感性認識。
二、加強實踐訓練、提升專業素養的教學方法體系
針對實踐環節訓練薄弱的問題,我們采取如下方法
1.化整為零,逐步過渡法。針對實踐課時偏少的情況,利用課下零星時間加強基本功訓練,例如:每人發一塊小黑板每天抽出20分鐘寫字練習,并且在規定時間放在教室的走廊里,以備互相展覽、評閱、觀摩、學習。每天晚自習抽出20分鐘時間練講,按學號進行,每人五分鐘,到講臺前練講,講的內容不限,可以即興回答下面同學提出的問題,也可以講故事等。下面同學認真配合,目的是克服登臺的緊張感,練習說話的邏輯性和同學之間互相正音,學習普通話。這樣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同學就會有多次登臺的機會。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在對師范生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重點就是小學語文試講訓練,也要以學生為本,由淺入深,化整為零,降低技能的訓練難度。主要包括:分解教學內容,比如,識字教學中再分解為:字音教學、字形教學、字義教學分項練習。再如在學習“教學工作常規”中的“上課”時對“導入”、“板書”、“布置作業”、“結課”等進行單項訓練。分解時間段,由原來的8-15分鐘的試講變2-3分鐘的熱身訓練,從觸手可及的教學語言技能、導入技能、提問技能、應變技能訓練入手,讓學生在2-3分鐘的試講熱身中克服羞澀、害怕等心理,初步體驗成功,使其樹立信心。由于每個學生占用的時間縮短,課堂教學中得到訓練的學生數就會增加。讓每個同學都能得到鍛煉。
2.整體入手、綜合訓練法。通過化整為零的訓練后,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講課技能,樹立起了講課的信心后,試講的時間逐漸延長,試講的內容逐漸擴大和加深。這時候就從整體入手,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備課、上課和說課。通過微格訓練組織學生進行教學模擬、講評等教學實踐、綜合提高教學技能。如:在學習了“口語交際教學”一章后,指導選擇小學語文教材的相關內容自行設計教學過程,進行充分備課后,寫出教案和說課稿。然后在小組說課和講課交流。在說課中不僅說出自己是怎樣分析、設計的。還要說出為什么這樣設計。經過小組充分討論后,修改教學設計,分成小組到微格教室試講。試講完后,組內相互評議,填寫《評課意見表》,并選出最優案例,供全班交流學習。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全班學生的試講情況。
結語:新的教學方法體系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了師范生從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能力和自學能力。當然這個方法體系是一個開放性的體系,在隨后的研究中還需要不斷的構建。
[本文系濰坊學院教研立項資助課題“新課改背景下《高師小學語文教學論》教學方法及評價體系的實證研究”(院政字[2007] 140號)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辛濤:《對轉型期“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現狀的思考》,《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9。
[2]商晶:《小學語文教學論課改初探》,《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關鍵詞:《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理論教學 實踐教學 問題 改革
從2001年至今,我國小學和初中新課程改革已在全國全面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也正在逐步推開。在基礎教育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社會對高校的師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最能體現師范性的學科課程與教學論,面臨著全新的巨大挑戰。其中,《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作為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既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理論課程,又是一門應用性、操作性非常突出的實踐課程。與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其他課程相比,它更具有培養學生語文教育能力、訓練學生語文教學技能的意義。因而,這門課程對于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成長為合格的中小學語文教師具有更加關鍵的作用。為了積極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我們必須解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中依然存在的一些問題,對《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探索。
一、《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不少高校,《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被公認為枯燥、乏味的課程,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門沒有用處的課程。學生對它的喜歡程度也往往較低。這主要是由于這門課的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教學方法不當,理論教學嚴重脫離實際。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應用理論學科,理論性和實踐性并舉是它的特點。這門學科的教學必須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因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和其他理論不同,它是直接指導中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一門應用理論科學。教師只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理論才有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才是有用的理論。
然而,《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作為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與文學類課程相比,其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本來就差之甚遠,也就不太容易吸引學生。再加上有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缺乏變革,一味地滿堂灌。一味地用講授法單純地講授抽象、枯燥的專業理論知識,很少聯系新課程語文教學的實際,很少運用案例教學、觀摩教學、學生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這就極易導致這門課的理論教學嚴重脫離實際。使學生對它產生空洞、抽象、無味、無用的認識,因而沒有多少興趣聽講,更不可能有主動學習、探究的積極性。這就導致了學生對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尤其是新課程改革后語文課程與教學的各種新理念、新理論、新變化缺乏深刻、充分的認識甚至是最基本的了解。那么,還何談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對學生的指導作用呢?還何談培養學生必備的語文新課程教學能力呢?又何談這門課程的價值呢?
2.忽視實踐教學,學生缺乏充分的語文教學技能訓練。
人們習慣的一種錯誤觀念是把《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單純定位為一門理論課程。而且,在高校教學中,所謂的“理論性”往往被過于強調且達到了一個極端的境地。因而,在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才會普遍存在重理論教學而輕技能訓練、重教師講授而輕學生實踐的現象。因而,不可避免的,整個實踐教學往往處于被嚴重忽視的境地。
因為對實踐教學的忽視,大多數高校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一直存在著“理論講授多,實踐訓練少”的問題。這門課的理論授課時間一般占3/4以上,實踐訓練時間不到1/4。在總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學生每周的課內教學技能訓練時間常常只有甚至不足1課時。在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學技能訓練的大部分項目不能正常開展,倉促進行的一些訓練如設計教案、模擬試講等也只是走走形式,收效甚微。缺乏充分的語文教學技能訓練,學生如何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呢?學生最基本的語文教學能力又從何而來呢?也就難怪不少學生在教育實習時甚至畢業后仍連最基本的口語表達、導入設計、提問設計、板書設計等能力都嚴重缺乏。
3.實踐教學科學性不強,教學技能訓練不夠系統、細致、扎實。
近年來,有部分高校開始重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實踐教學,專門安排每周1-2課時來進行語文教學技能訓練。但是,因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至今只有理論教材,沒有規范的語文教學技能訓練教材,所以,語文教學技能訓練的方法、項目、組織形式、程序、重點、評價等完全靠任課老師來設計、操作。這就很難保證《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實踐教學的科學性。一些教師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語文新課程教學的需要來組織學生進行有計劃的系統、細致、扎實的語文教學技能訓練。比如,不讓學生站上講臺進行朗讀、自由演講、講導入語、設計板書、提問等基礎訓練就直接開展說課訓練、試講課文訓練;不讓學生觀看語文新課程教學錄像、討論語文新課程教學案例就讓學生設計教案;訓練中缺乏教師必要的指導點評及師生討論交流,學生應付訓練而教師不作嚴格要求,等等。顯然,即使實踐教學有較充裕的時間,如果組織、實施不夠科學、扎實、嚴密,也會導致語文教學技能訓練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使學生的語文教學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二、改革《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理論教學,使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
針對《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首先要積極改革《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理論教學,在理論教學中把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做可以一舉兩得:首先,能夠使抽象的理論顯得更加具體、生動、易懂、有用,使學生樂于學習,促進學生學好理論:其次,因為課程與教學理論對中小學教學實踐的重要指引作用,搞好理論教學又能夠為學生的語文教學技能訓練奠定必要的基礎,所以,改革《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理論教學,也恰恰是搞好其實踐教學不可或缺的前提。我們在理論教學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改革策略。
1.讓學生先感受、體會中小學新課程教學實際,再學習課程與教學理論。
現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沒有經歷小學、中學語文新課程改革,他們對語文教學的認識還停留在對傳統語文教學的一些模糊記憶中。在他們對語文新課程的教學實際沒有任何具體感受和基本了解的情況下,就直接讓他們去學習語文新課程方方面面抽象的新理念、新理論,理論就會顯得枯燥、空洞而難以消化,從而極大地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先讓學生對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實際有一定的具體感受、體會,再開始學習理論,是最好的做法。而各高校傳統的做法都是在學期中段或末段理論學習過半時才安排學生觀看教學錄像或到中小學課堂現場觀摩語文教學。這就需要我們改革理論課的教學計劃,在第1至3周先安排學生觀摩語文新課程教學錄像或者到附近的小學、中學現場觀摩優秀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第4周才開始啟動理論教學。當然,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和學生:一定要認真、投入地觀看,寫出比較詳盡 的課堂實錄并保存好,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料,要求學生以后隨時把這些課堂實錄帶到理論課的課堂上。帶著觀看課堂教學實況的感受和經驗開始后面的理論學習,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和動力。而且,在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時舉出那些觀摩教學中的實例來闡述抽象的理論,也可以有針對性地讓學生討論一些實例,以加深對理論的認識和體會。這樣,理論將不再空洞、抽象,不再枯燥無味。
當然,根據理論教學的實際需要,在學期中段或末段,教師還可以再安排一定的觀摩教學錄像或觀摩現場教學的活動,并把觀摩和理論講授、探討緊密結合在一起。
2.突出理論重點,強調其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理論教學要突出兩大重點。一是語文新課程中最重要的一些新理論、新變化,例如,反映語文新課程總體指導思想的四點課程基本理念,全新的語文課程性質觀,全新的語文課程目標觀,語文教學對話理念,個性化寫作理念,綜合性學習理論,語文新教材的巨大變化,等等。二是操作性較強的語文教學設計方面的理論知識。因為前者對于學生從事語文新課程教學具有決定性的指導意義,不掌握這些新理論,了解這些新變化,無論學生具備多么優秀的教學基本功,他們都無法成長為合格的新課程語文教師;而后者具備突出的實用價值,對培養學生的語文教學設計(包括教學過程的總體設計以及一些教學環節的具體設計如教學導入設計、提問設計、板書設計等)能力至關重要,而較強的語文教學設計能力正是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教學能力之一。所以,教師要把時間和精力主要放在這兩大重點方面來精講細講,對其它內容則可以少講或略講。
3.運用案例教學法。
“案例”一詞,英文中稱“case”,也叫個案、事例、事件,是指與教學有關的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內容、情節、過程和處理方法所進行的客觀描述,它不能用“搖椅上杜撰的事實”來代替,也不能用“從抽象的、概括化理論中演義出的事實”來代替,它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者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它為相互脫節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理論教學中,教師合理地利用案例教學,能給學生提供真實、具體、生動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情境,并能幫助他們用理性思維去解決課堂教學的一些問題或者認識課堂教學的一些規律。通過分析案例,學生能夠學會提取案例中的理論成分來對照自己學到的相關的教學理論,有助于深化他們的理論修養,而且能讓他們學會在設計教學過程的同時思考其合理性。從經驗上升到理論,培養他們教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廣義的案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用文字記述的反映教學中一些具體情況包括經驗、疑惑、感悟、反思等的教學案例,如方智范、趙志偉主編的《新課程語文教學案例評析》中的許多案例,文字記述的詳細的教學實錄,教學錄像,現場教學,教案,教師所了解的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例,等等。這幾種案例都可以具體運用到《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案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常見策略有:(1)呈現案例,解剖麻雀,內化理論(主要用于系統理論講授中);(2)呈現案例,展開討論,把握理論(主要用于個別理論探討中);(3)案例觀察,做聽課記錄,寫評課報告(主要用于觀摩教學中);(4)案例開路,啟發引導,學生學習設計(主要用于中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教學中);(5)案例呈現,系統學習(主要用于學生試講前)。
我們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不僅非常適合這門課程的理論教學,而且能夠為這門課的實踐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是真正把這門課的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在一起的最好的紐帶。
4.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活動。
為改革學生總是由教師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學習,教師可從這門課的理論中精選出一些重點專題,如“語文素養”觀、語文課程三維度目標、語文課程性質觀、對話教學理念等。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自主學習,按學習小組分工、合作地去研究、探討,最后在理論課的課堂上分小組匯報他們的研究成果,并且展開小組間的交流、討論。教師只做一個引導者、旁聽者、評點者。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是相互合作的積極、主動的學習者、探究者,也是實踐者。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把握那些重點理論,又有利于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實踐能力、教學理論研究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樂于合作等多種優良品質。這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根本不可能達到的效果。
為了使活動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一定要精心組織、引導。而且,理論教學中要保證至少開展兩次這樣的活動,所占的理論課課時應在6課時左右。
三、轉變觀念,大力改革,強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實踐教學
為了解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還必須轉變觀念,大力改革,強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實踐教學。強化實踐教學的主要措施如下。
1.重視實踐教學,安排充足的教學技能訓練課時。
要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觀念,充分重視實踐教學,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實踐教學安排充足的課時。只有課時充足,學生才有時間進行多個項目的語文教學技能訓練。只有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多次登上講臺。反復進行訓練。教學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才有保證。要專門安排每周至少兩課時一共不少于36課時的實踐教學課時。同時在理論課的54個課時中,還要抽出約18個課時安排教學觀摩、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學習匯報和討論等活動,使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實踐。
2,加強實踐教學的教材建設。
要改變《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現在只有單本理論性教材的現狀,各校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組織編寫一套實踐教學教材,可將其定名為“語文教學技能訓練教程”。當然也可以組織多所高校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家聯合編寫。兩套教材在內容上互補,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兩者結合。相得益彰。如理論性教材闡述的課程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性質、語文課程目標、語文教學設計、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等知識,訓練操作教程就可以有相對應的具體案例分析或技能操作訓練內容。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就會較易理解。在進行技能訓練時也會因有案可依而就較易上手,既能保證完成相關理論知識的傳授,又能夠促進語文教學技能訓練的順利實施。
3.制定實踐教學的教學大綱,科學安排教學技能訓練項目和程序。
在實踐教學沒有教材無所憑依的情況下,教師自己要制定實踐教學的教學大綱,明確其地位、指導思想、教學目標,特別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系統、科學地安排語文教學技能訓練的項目和程序。訓練項目要全面、充分,包含各種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單項教學技能訓練及綜 合性的模擬試講訓練;訓練程序安排要合理,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從單項訓練到綜合訓練。例如,我們近幾年語文教學技能訓練的項目和程序是這樣安排的:(1)學生課外練習普通話、粉筆字等教學基本功;(2)課文朗讀技能訓練;(3)自由演講訓練;(4)教學觀摩及評課;(5)語文課導人技能訓練;(6)語文課板書技能訓練;(7)語文課提問技能訓練;(8)語文課講解技能訓練;(9)學生課外進行教學設計訓練(編寫教案);(10)說課技能訓練;(11)模擬試講課文訓練(即教學實踐技能綜合訓練,最好采用微格訓練的形式)。其中的第二、三、五、六、七、八、十、十一項都是學生必須單獨登上講臺訓練的。這樣,學生在最后模擬試講時已經經歷過多次包含讀、寫、說、講的公開訓練,語文教學綜合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就會水到渠成了。
4.扎實、嚴謹地組織語文教學技能訓練,將技能訓練的各個環節落到實處。
教師不僅要系統、科學地安排語文教學技能訓練的項目和程序。而且要扎實、嚴謹地組織每一次語文教學技能訓練,把技能訓練的各個環節落到實處,這樣才能保證訓練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要做好學生訓練前的指導工作。每一項語文教學技能訓練。教師都要提前布置,給學生充分的課前準備、練習時間。并且,在布置訓練項目及任務的同時,教師要認真地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訓練指導,讓學生練習時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例如,語文課導入技能訓練前,教師就要把導入設計的內涵、作用、要求與方法等要點進行指導,最好結合一定數量的優秀導入案例使學生加深體會與理解。這樣。學生才可能設計出有吸引力、有創造力的導人語,導入訓練才可能有比較令人滿意的效果。
其次,要做好學生訓練的課堂組織工作。在訓練課上,要求每一位訓練的學生要真正進入角色,認真投入地訓練。教師自己也要做一個全神貫注的觀眾,認真觀看每個學生的訓練。而且,教師還要組織好整個課堂,讓所有學生認真觀摩臺上學生的訓練,不能出現一人登臺認真訓練而其他學生在臺下漫不經心、各行其是的現象。教師要嚴格要求和認真組織,使教學技能訓練課堂成為一個氣氛莊重、熱烈、活躍的學生充分鍛煉自我、表演自我的舞臺。
再次,做好學生訓練后的點撥與評價工作。每名學生訓練之后,教師都要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和指導,幫助學生總結訓練的得失。教師一定要首先肯定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鼓勵、稱贊學生訓練中的優點,然后中肯地指出學生訓練中的不足。教師不能以過高的要求對待還未正式踏入講壇的學生,只有充分地肯定,才能讓每個學生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充滿信心,主動積極地參與,實踐教學活動才會由此形成良性循環。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及時總結自己的訓練體會,并組織其他學生參與評價。每個學生訓練完之后。自己的體會是最深刻的,如果能讓他們及時對自己的訓練進行評價。效果是真實、貼切的。而同學的評價往往更能從旁觀者的角度準確地指出一些亮點、優點或缺點、問題,使訓練者容易接受。教師如果營造出這種積極的氛圍,用學生訓練的范例去引導所有學生,就會對所有學生產生更好的教育實效。
一、教研員作好“下水文”
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寫“下水文”是個好辦法;教研員要指導教師上好課,也有個好辦法――上好示范課。我們在兩處鄉鎮中心校聽課后,發現低年級閱讀教學存在共性問題:對課標把握不準,教學目標明顯高于年段要求。對于這種現象,只做一次評課和反饋是不夠的,農村教師需要的不僅是理論層面的指導。為此,我們根據進度選了二年級閱讀課《北京》,充分備課后,由教研員上示范課,組織臨近的鄉鎮村小教師參加,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參加人員先觀摩課堂,再互動交流,教研員說設計意圖,教師點評課堂效果,將理論和實踐結合,依托課例直觀具體地指導教師如何正確解讀課標,落實好教學目標。這種追求實效的教研員“下水文”針對性強,形成了平等、和諧、濃厚的教研氛圍,教師反響效果極佳。
二、讓學校“下請帖”
教研員的工作要服務于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需求。下校調研,學校為了爭取好印象,讓最好的教師上課。這種自上而下的調研方式,不利于發現問題,不利于促進學校更好地發展。為此,我們擬定了“教研員基地學科申報表”,各學校根據實際和發展目標,確立某個學科需要“轉弱”還是“培優”,并對該學科教師及教學工作情況作客觀簡要的分析,填寫申報理由和幫扶目標。教研員根據學校需求結合學期工作計劃,確定學期重點聯系學校,深入進行聽課調研和指導。這種雙向選擇的辦法,使常規教研工作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在教研員與學校之間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教研關系。
三、為學校建立“成長檔案袋”
課程標準關于“評價建議”指出“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注意收集、積累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與發展的資料,可采用成長記錄袋等各種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在下校調研工作中,教研員將學校在課堂教學、常規管理、校本教研等方面的情況建立電子檔案袋,運用定性和描述性評價,記錄其優點、不足和建議,同時反饋給學校,作為下次調研的依據。這種跟蹤式評價,促進了學校的持續發展。
四、幫教師上好常態課
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高低更真實地反映在常態課上。為此,我們把工作重心從指導評優課轉移到重視常態課上,幫助農村教師提高常態課的教學效率。具體做法是,改變以往學校安排教師上課的形式,實行“點課”制度。下校前一天,教研員根據學校課程安排表、學科教師信息表和學科教學進度表,確定聽課教師和課題,并進行聽前備課。下校當天,進課堂聽課并進行課堂檢測,作為評價常態課教學效率的重要依據。
通過深入廣泛地聽常態課,我們發現了存在于農村教師日常教學中的種種問題,為我們明確工作思路、制訂縣域教研工作計劃提供了真實可靠的信息和依據,使我們的教研工作變得更加扎實、有效,更受廣大農村教師的歡迎和好評。
五、搭建互動平臺
全縣在職小學語文教師五百余人,如此龐大的教師隊伍,要想實現及時、便捷的交流學習,需要搭建一個互動平臺。于是,我們開通了“老師小張”微信公眾號,創建了“玫鄉小語”群博客,吸收11名骨干教師共同管理,開辟了“教研互動”“精品教案”“學習共享”等欄目。
一次縣優質課評比,第一天的課結束后,我們發現課堂中出現了一些有爭議的做法,擔心聽課的青年教師盲目效仿。如能及時評課就能避免,但現場評課的方式顯然不妥。所以,當天晚上我們在博客上對當天所有課例進行了1+1式點評,每節課找一亮點,提一條建議或不足,及時將我們的評價傳遞給了參與活動的所有教師。第二天我們改變了方式,針對課例,提出了20個問題,讓大家參與討論,既維護了上課教師的自尊,又幫助了教師正確看待課堂中的優缺點,更重要的是引發了大家的反思。
我們利用網絡平臺,突破了時空限制,將市、縣、鄉鎮教研員和一線教師連為一體,及時交流共享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共享優質的教學設計,實現了面向全體,及時有效。但是,打理博客、維護公眾號需要不少的精力,內容更新不夠及時,需要進一步改進管理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六、開好“嘗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