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6 21:49: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司戰略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保險公司的合規風險管理研究 淺議保險公司的合規管理 保險公司的合規風險及其管理 淺議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合規管理的挑戰與實踐 淺談構建保險公司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管理組織架構的必要性 保險公司管理新規出臺在即 論合規經營是保險公司永恒發展的主題 關于對大連地區保險公司合規經營的幾點思考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研究 保險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研究 保險公司操作風險管理研究 保險公司財務管理的優化研究 當前保險公司財務戰略管理對策研究 基于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與控制的研究 保險公司財務集中管理問題研究 保險公司成本管理的瓶頸及對策研究 河南:保險公司經辦新農合業務 保險公司全面預算管理略論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淺析 保險公司顧客資產管理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07-09-20.
[3] 劉新軍.保險公司合規管理體系建設研究――以ZH公司為例[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論文.第19頁.
[4] 張大治.保險公司合規管理實施研究[J].管理視野,2008.1.第102頁.
[5] 陳音子.合規風險管理原則的幾點思考[J].上海保險,2007(07).
[6] 梁嫦娥.保險公司合規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
[7] 黃振宇.淺議保險公司的合規管理[J].保險研究,2008.
[8] 李祝用,鮑為民.保險公司合規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研究[J].保險研究,2006(05).
[9] 李偉.保險公司合規管理工作理論與實踐[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
[10] 王,董昭江.論保險公司的合規管理及其實現機制[J].金融研究,2007(3).
[11] 魏振玲.芻議保險公司合規管理體系[J].金融時報,2011(012).
關鍵詞:企業;成長性;財務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997(2012)16-0062-0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國市場經濟的日益成熟,如何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在生存中求得發展,是我國企業面臨的嚴峻現實。企業能否保持持續、穩定的效益增長以及實現權益資本的保值增值,是檢驗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客觀的標準。目前,隨著世界經濟低迷,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成長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大。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和研究我國企業的成長性,采用一種合適的成長性評價方法又成為這些研究中一個重點。在傳統的企業成長性評價中,人們對企業發展狀況的關注僅僅停留在其發展的現狀上,忽略了對可觀財務指標的關聯分析,因此,加強采用更加科學的方法,以財務指標去評價企業的發展態勢、潛能及其成長性成為企業財務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1]。
1 企業成長研究現狀
1.1 企業成長的概念
面對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有些企業被動地做出反應,有些企業主動迎合,有些企業則毫無反應。在“優勝劣汰”的時代,也會出現3種不同的結果:衰落、維持和成長。很顯然,企業衰落和維持兩種形態是一種非成長的狀態,而企業成長的形態一般通過以下特征表現出來。
1.1.1 持續性 企業成長應以企業的持續經營為前提,在這一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
1.1.2 動態性 企業成長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是在企業生產要素不斷投入及其成果不斷產出的資金運動中表現出來的。
1.1.3 波動性 企業的成長過程會受各種相關因素影響而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波動性,并非嚴格的線性增長。
1.1.4 效益性 企業成長是以經濟效益的提高與否為標志,具體通過投入因素和產出因素的優化對比加以反映。
1.1.5 擴張性 企業成長是以企業價值的增長為目標,具體表現在企業權益資本的保值增值及其股本擴張。
基于以上企業成長的特征,我們將企業成長定義為:企業的成長性是指企業在持續經營中,通過其生產要素與生產成果變動速度間的優化而獲得的企業持續增長過程和價值增長的能力,其表現為公司產業與行業具有發展性,產品前景廣闊,公司規模逐年擴張、經營效益不斷增長。
1.2 企業成長理論概述
企業成長理論起源于大規模生產的研究。英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管理學教授佩羅茲(Edith T Penrose)女士1959年發表的《企業成長理論》一文奠定了這一理論的基礎。她修正了傳統經濟學研究企業成長的視角和方法,在企業成長經濟學中融入了經營學理論。其后,企業成長理論一直受到經濟學界、管理學界的重視。安索夫(Ansoff)1965年在《企業戰略》一書的成長戰略論,提出該戰略的產品規劃、戰略選擇、優勢運用和協同效應的屬性;德魯克提出經營成長論,強調企業內部的成長準備;錢德勒提出了管理成長論。
國內比較早地視“企業是有生命的”觀點的專家是蔣一葦先生。他在1980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了論文《企業本位論》,提出企業是一個有生命的“細胞”。1996年,楊杜在其博士論文《企業成長論》中把經營資源作為研究的關鍵概念,從經營資源數量、性質、結構和支配主體特征4個方面來考察企業成長,指出企業成長包括數量的成長和質量的成長,即企業成長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數量擴張,還必須包括質的變化。2001年,張玉利教授提出“小企業不是規模小的小企業”觀點,對指導我國小企業成長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都有極強的指導意義。2005年,李維安教授將企業治理這一維度加入到企業成長理論中,這一理論與張玉利的研究相互輝映[2]。
2 企業成長評價
在西方經濟學界,關于企業運行狀況評價方法的研究已經有所開展。西歐國家為了對企業直接管理的國有制企業進行干預,政府有關部門定期對企業進行評價。評價的方法是分別采用若干指標,把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幾個方面分為幾個等級進行評價。在日本,對企業評價是從企業財務管理的角度入手來進行的。其方法大多是從經營角度收入,通過財務診斷來進行的,因此,這種方法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
我國的企業評價工作起步較晚,1993年1月開始實行的《企業財務通則》規定采用8個指標來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可以視為我國最早的企業財務性評價體系。1995年財政部公布了企業經濟效益評價體系,指標增加到10個,這個體系從投資者、債權人以及企業對社會的共享3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兩年后,國家經貿委、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新的工業經濟效益考核體系。
目前,我國政府采用的企業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4套:財務評價體系,包括8項指標;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包括10項指標;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12項指標;資本保值增值考評指標,包括若干個主導指標和若干個輔助指標。學術界對我國企業成長性評價方法和指標的研究也成果豐碩[3]。
3 企業成長性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傳統企業一般采用8個財務指標對企業成長性評價,但這些指標一方面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另一面也不能全面反映我國企業的成長狀況。因此,本文結合我國企業財務活動實際情況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觀要求,構建包括11項財務指標的企業成長性評價體系[4]。
3.1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率×100%。這個指標的作用在于衡量企業用流動資產抵償流動負債的能力,即每100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支付的保障。
論文關鍵詞:環境成本,核算,障礙,對策
一、企業環境成本核算的重要意義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但是,資源環境也日益受到破壞。強化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對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 是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環境為企業提供了生產的資源,同時環境質量的優劣又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離開了生態環境系統的支持,社會經濟活動將無法進行。社會經濟在發展中創造大量財富,同時又使生態環境系統發生結構和質量變化??沙掷m發展是在經濟增長、生態環境和資源儲備三者間尋求發展的均衡,它以“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為原則⑴。進行環境成本核算,以環境成本為尺度對生態環境系統進行補償是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2 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的需要
合理準確地核算環境成本是對其進行有效控制的基礎。確認環境成本核算范圍,對其進行計量,形成成本報告,從而進行嚴格控制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企業主動追求生態效益,獲取綠色比較優勢,是企業順應綠色潮流,擴大出口,參與國際競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途徑。環境成本核算不能單純以降低環境成本來獲取“成本比較優勢”成本管理論文,亦不能僅僅為了獲取“綠色比較優勢”而制定過高的環境標準,應當權衡分析二者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最終實現的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3 是彌補傳統成本理論缺陷、完善環境成本理論的需要
傳統的成本理論只反映生產中的直接消耗,反映能夠以貨幣計量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耗費,而環境的消耗破壞沒有計入成本。這不僅導致了利潤的虛增和稅收的虛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導向企業注重短期利益、用犧牲環境和透支未來以換取經濟的增長⑵。環境成本理論認為,環境資源是稀缺的,理應賦予一定價值并進行損耗補償。將環境成本理論補充到傳統成本理論中,使商品的市場價值較為準確地反映由于經濟活動所造成的資源環境的代價,有償開發使用環境資源將會使資金的流向集中到環境成本較低的方向。
二、企業實施環境成本核算的障礙分析
我國實施環境成本核算己經具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實施環境成本核算不僅是必要的,而且非常迫切,但我國的壞境成本會計實踐還非常少,當前我國還存在諸多障礙,制約了環境成本會計在我國的發展與實踐。
1 觀念障礙
(1)地方政府官員錯誤的政績觀與發展觀
“唯GDP論英雄”是不少地方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綠色GDP沒有獲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當年GDP的3.05%。綠色GDP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需要有微觀的企業環境會計核算作為基礎⑶。不少地方政府官員認為,經濟發展不上去,餓著肚子談環保就是一句空話,先污染后治理,已經被西方國家反復論證了許多年,要發展工業都逃不過這一劫。這種觀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2)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忽視環境生態效益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經濟組織,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潤就越大。而如果企業考慮環境成本的話,總成本就會提高,利潤就會降低,企業的經營者當然不愿意考慮環境成本了。企業經營者為了保證經營業績實現,企業的經營者可能也會忽視環境問題。
對實施環境會計核算也缺乏動力。
2 制度障礙
(1)環境資源市場尚未建立
環境資源要充分發揮其價值,就要通過環境資源市場配置于最能發揮其作用的行業。環境資源市場的建立,將為企業獲取環境資源提供了最佳場所和途徑,同時也為以成本和價值為確認和計量對象的環境會計的推行奠定了基礎。但是,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環境資源市場,這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想是格格不入的成本管理論文,這不僅有礙于全社會環境資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也不利于環境成本核算的有效實施。
(2)環境(成本)會計法律制度還不健全
我國開展環境成本核算的研究起步比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引進環境會計理論。90年代,我國逐漸開展了對“綠色GDP”的研究,進而延伸至環境(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財務通則、行業會計制度、財務制度以及中國證監會的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執行的信息披露規則和準則,總體看來,這些法規對環境成本問題基本上沒有涉及。
3 技術障礙
(1)環境成本的確認障礙
會計核算系統的首要問題是會計確認問題。環境成本基本確認標準可以參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對基本確認標準的描述,如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等。但是由于環境會計要素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很難借鑒。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環境會計準則》,資源、環境、生態方面的法律法規也不很很完善,全國范圍內只有廢水、廢氣排放物等幾項國家標準,雖然有關部委己下達通知要求盡快制定有關環境資源的規章制度,推進“三綠工程”,但這與環境成本核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環境成本要素的確認具體標準就是缺失的。
(2)環境成本的計量障礙
會計計量是根據被計量對象的計量屬性,選擇運用一定的計量基礎和計量方法對符合會計要素的事項進行貨幣量化的過程,其目的是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計量屬性和計量單位的選擇取決于外部經濟環境、人們對會計計量作用的認識程度、經濟管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以及計量技術手段的發展等條件⑷。在環境會計中,由于環境成本和環境收益不能通過市場進行交易,因此也就沒有市場交易價格,所以,單純以交易價格為前提就不能作為環境會計計量屬性。目前環境成本計量的方法有歷史成本法、防護費用法、恢復費用法、法院裁定法、比例法等等。由于環境成本計價方法多種多樣,計量對象的多變性也使得在計量方法的選擇上有時會帶有較強的主觀性。
(3)環境成本報告的障礙
環境成本披露的模式和內容的不確定形成了環境成本報告的障礙。環境成本報告的模式有兩種主要觀點:一種是環境成本信息與現行會計報表合并披露,另一種則是編制環境成本報表或者環境成本報告書的方式單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對于這兩種披露模式的選擇和設計,目前會計界還存在許多爭議,尚未達成共識。就內容而言,不論哪種形式,應包含哪些項目,哪些是必須披露項目,哪些是選擇披露項目,也未形成統一的標準。
三、加強企業環境成本核算的建議
1 對政府官員加強科學的政績觀和發展觀教育
科學的政績觀就是既要看政績給眼前帶來的變化,又要看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影響,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和后人的評判,其實質是用可持續發展的標準評價政績,對社會和歷史負責。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成本管理論文,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要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
2 對企業的管理者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觀教育
社會責任觀是以社會為著眼點,企業的目標除了追求經濟利益外,還應盡可能地維護和增進社會利益。企業不能因為片面強調社會責任而忽視經濟責任,企業也不能因為片面強調經濟責任而忽視、逃避社會責任。2000年全球18個跨國公司制定了“社會約束”的生產守則(即社會責任標準),其中保護環境就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中國企業要進入世界經濟市場并和國外企業經營接軌,就必須在理性共識的基礎上認同該標準所體現的核心理念,并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應對全球范圍內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所帶來的挑戰。
3 充分發揮資源市場的調節作用
政府應抓緊建立健全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環境資源市場,徹底改變傳統的環境資源使用模式,優化環境資源配置。健全的環境資源市場,可以促使環境資源配置于社會最急需又適合的行業和部門,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資源的價值,促使環境資源自身價值的完全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增值,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 加強和完善環境會計立法
環境成本核算是環境會計的主要內容之一。要實施環境會計核算,必須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統一的標準。借鑒丹麥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我們應該采取的做法是:第一,將環境會計核算和監督列入《會計法》,以法律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擴充報表體系。第三,設立環境會計制度,即依據會計準則所規定的有關環境原則設計會計制度,使環境會計具有實際可操作性。
5 明確環境成本的確認標準,合理計量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是依照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包括污染補償成本、環境損失成本、環境治理成本、環境保護維持成本、環境保護發展成本等。從環境經濟學角度把環境成本分為外部環境成本(社會成本)和內部環境成本(私人成本)⑸。
環境成本的計量單位不能僅限于貨幣,必要時可用非貨幣比,如實物來計量;環境成本的計量基礎既可以用傳統的歷史成本,還可以用機會成本、邊際成本、替代成本、公允價值等;其計量方法要考慮環境資源具有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點。環境成本由于所涉及的內容復雜,其不確定性更為突出成本管理論文,因而要做到絕對精確是比較困難的。環境成本的數據雖然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并不排除它對決策的有用性。隨著計量技術的發展,隨著它反映和控制的內容性質界定越來越清晰,它提供的信息將會越來越精確。
6 完善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
環境成本信息批露宜采用編制壞境會計報表或者環境成本報告書的方式單獨披露環境成本信息,而不是環境成本信息與現行會計報表合并披露的方式。如果采用與現行會計報表合并方式披露環境信息,可能會出現有些企業利用環境信息調整企業利潤,以達到避稅或者上市等目的,而且環境信息和財務信息合并報送容易引起混亂,導致報表使用者對財務會計信息的錯誤理解。
四、結束語
我們對企業環境成本的研究,分析環境成本核算存在的各種主觀、客觀障礙,提出各方面的解決對策,就在于要引導、監督企業自覺地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培養企業環保意識,通過對環境成本形成過程中各因素的控制,合理利用資源、減少資源耗量、減少廢棄物排放量,進而減少環境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協調企業發展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⑴張薇,環境成本定義辨析---兼論環境成本核算的困境及其出路,[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
⑵劉建勝,廖珍珍:略論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J] .企業活力,2010(10)
⑶岳希宇,我國全面實施環境會計的障礙與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⑷,李建發:《現代環境會計問題、概念與實務》第一版[M]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⑸付曉利,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體系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013年給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
首先是“新”。作為教育裝備行業的一個新人,開始人生的一件全新的工作,于是乎新的朋友也紛至沓來。粗粗算來,打過招呼、遞過名片的各界人士不下幾百人,交換思想與真誠的朋友也有數十計,心神相約的好友自然也在志同道合中產生。
其次是“變”。工作變化了,接觸的人和事改變了,但最讓我感覺應當變的是教育裝備工作的思路與方向。也許是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才敢大放厥詞:教育裝備工作正在發生重大轉型,我們要實現教育裝備工作從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的轉變、從以建設配置為主要工作內容向以管理應用為主要工作內容的轉變、從以保障服務教育教學向引領促進教育教學的轉變。
第三是“大”。既然要變則應有大變化,否則也許還未及出手就已經在一片反對聲中消失了。大變化,就應當有大視野,要擁有全球化的視角,站在世界科技進步的最前沿,思索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局,在這樣的高度下考慮教育裝備的發展,才可把握全局、運籌帷幄。因為,我們干的是一項融匯古今、貫通教育與社會、集聚各界英才的大事業,他人的非議也許有些還是來自我們自我的矮化。當然,2013年最時髦的詞—大數據,為我們提供了做好大事業的大視野。
人生風華幾十年,每一年都留下不同的痕跡,或喜事連連、或辛酸落淚、或平淡無奇。我的2013,永不磨滅的記憶!
南京市教育裝備與勤工儉學辦公室 后有為主任
中國第一艘航母平臺上的作戰飛機試飛時,有一個一天紅遍全國的鏡頭:“走你”的手勢和場景。回顧2013年的中國教育裝備工作,也可以來一個姿勢:走你!教育裝備。
對于我國教育裝備行業的頂層構建來說,用“走你!教育裝備”最為關注。2013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裝備領導小組”?!袄眄橌w制、建立機制、推動發展”,這三個詞可以確切地概括出2013年最高層的舉措。它讓全國教育裝備工作者更堅定了信心,讓全國教育裝備工作有了更明確的目標,讓全國的教育裝備事業有了新的希望。
對于全國教育裝備的同行來說,用“走你!教育裝備”最為溫馨。2013年大概是各地教育裝備部門有史以來最受重視和最受歡迎的一年。在成都第65屆裝備展示會期間的“基礎教育裝備工作創新與教育現代化戰略論壇”上,省廳、市局的教育行政領導親上講臺談裝備,體現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眼里已經有裝備事業了。以4月初在成都舉辦的“第三屆城市教育裝備合作與發展論壇”為標志,各城市教育裝備部門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已經開始讓裝備的學術交流和工作交流融為一體,讓一線的校長與裝備工作者互動起來,教育裝備的專業化已經起步。北京、成都和南京三城市的裝備工作協同創新“京都協議”,譜寫了不同城市裝備工作交流合作與共同創新的新篇章?!敖涣鲗W習、變革創新、共同發展”,大概可以作為2013年全國教育裝備工作的主題詞了。
對于南京教育裝備事業來說,用“走你!教育裝備”最為激勵。南京教育裝備以“務實、扎實、求實”為本。2013年在財政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深化革新了市區兩級的裝備工作機制,市級突出了“宏觀管理、業務指導、專業服務”的職能,以“示范引領和創新實驗”為目標,推動著全市裝備的發展。區級突出了“規范管理、專業做事、勤優服務”的要求,以“推進均衡和促進發展”為本職,提升著裝備對教育發展的貢獻。2013年南京教育裝備業績繼續刷新歷史,全年采購裝備量達4.5億元。全年工作可以用“忙累、突破、變革”三個關鍵詞來概括。
走你!教育裝備,2014載著“中國夢”起航。
北京市外事學校 田雅莉校長
2013年,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年;這一年,我與全校師生一起走過?;仡櫼荒甑墓ぷ鳎衅D辛也有收獲。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方面,著力于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師生創建現代化的學習和教學環境,主要完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資源在手中。為更好地利用我校的移動圖書館,為全體教師進行了移動圖書館的使用培訓,圖書、期刊、學術視頻等豐富的數字資源為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便利,為教師的終身學習搭建了橋梁。學生和教師可以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瀏覽和閱讀這些資源。
(2)互動新嘗試。鼓勵教師嘗試新型互動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數學教研組開展了iPad教學的專題教研活動,數學、花藝等科目已開始應用iPad教學,這些都是為今后進一步開展新型互動教學所進行的有益探索。
(3)課程在云端。轉變教師觀念,未來的課堂與課程在網上、在“云端”,實施學校資源庫和網絡課程開發項目,取得顯著成績,我校參賽作品《咖啡制作多媒體仿真》榮獲第十七屆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大獎賽中等職業教育組課件一等獎。
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技術、新手段層出不窮,我們仍在不斷探索和推廣各類教育信息化應用項目,提升我校信息化應用的水平和層次,全力構建數字化教學支撐體系。
南京市人民中學 陳仲翔校長
在即將過去的2013年,我校在創建“智慧校園”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嘗試,可用三個關鍵詞概括:
(1)高端(數學實驗室)。2013年我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數學實驗室,這是以圖形計算器為核心,集PC、投影、傳感器、課堂管理軟件、教學云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端實驗平臺,它不僅能滿足師生進行各類數形結合的探究,直達數學本質,還能為探究與數學有關的其他學科(物理、化學、生物)的探究實驗活動提供支持,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數學本質的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提升把數學應用于理化生等基礎學科的能力,能更好地洞察數學原理,建立充滿聯系的數學認知結構。
(2)便捷(交互式多媒體教室)。2013年我校正式啟動了恢復女校的建設項目,學校的校舍、功能教室以及教育技術裝備建設的規劃均以女性特點為基礎,目前我們設計為普通教室配備交互式多媒體教室系統,集交互式電子白板、短焦投影機、多媒體電腦、數字展示儀、音響系統和無線網絡設備于一體,不僅讓師生遠離粉塵環境,更能實現師生之間的全方位互動。
(3)上檔次(無線學習終端)。無線網絡技術是當今網絡時代的主流技術,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無線學習終端也將成為教育技術裝備發展的主流。我校在恢復女校的建設規劃中還考慮引入無線學習終端設備,其實我校數學實驗室使用的圖形計算器就是一種無線學習終端,但它目前只適用于局域網環境下,而真正的無線學習終端還可以應用于互聯網上,有助于推動微時代的微課程建設,沖破教室的局限,實現課堂的翻轉。
學校以恢復女校為契機,將打造全新的“智慧校園”,讓現代技術裝備最大限度地為師生服務。
太原第五十七中學校 李明校長
我的2013年可以簡單地用3個詞來形容:“學習、充實、欣慰”。
“學習”是指在2013年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認真學習了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文件精神等,武裝了頭腦;帶領全校教職員工到新絳中學參觀學習“新課改”模式,開闊了視野,結合學校實際,確定了本校的“學—展—導—練(測)”的課改新模式,并在全校貫徹落實。
“充實”是指按照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學校的工作計劃,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雖然很忙碌,但是很充實。
“欣慰”是指一年來學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工作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學校操場也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修整一新,為師生創造了良好的教學和工作環境。
2013年的教育裝備有了很大的發展,設計與技術教育將迎來新契機。3D打印技術是一項高新技術,開始被引入到教育教學中,隨著3D打印知識的普及,桌面級3D印刷技術能迅速地把學生設計出的產品打印成三維模型,他們可以握在自己手中評估和測試,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有利于為國家培養出創新型人才,有利于提升我國工業產品的研發創新水平,有利于加快創新型國家體系建設。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第一幼兒園 朱繼文園長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新科技裝備的基礎和核心,已經滲透到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中。我園實施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積極開展數字技術環境下的教育科研活動。2013年我們注重通過數字化環境來實現和優化人機、師幼、幼幼之間的多維互動。
(1)通過虛擬對話系統,實現人機互動。我園設計并安裝了先進的數字化虛擬人聲對話、虛擬拍攝系統。教師經過采訪、調查將幼兒感興趣的、適合幼兒了解的閱讀資料和圖片儲存在虛擬計算機中,孩子們可以自由操作,滿足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虛擬對話讓幼兒與屏幕中的作家、作者進行對話,在“一問一答”中了解繪本內容、作者信息等,使幼兒在人機互動游戲中對作品、作家、閱讀小常識等相關知識有了初步了解,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虛擬拍攝可以幫助幼兒實現成為攝影師的愿望,幫助“客人”化妝,在電腦中選擇各種風景圖片,立刻把照片打印出來送到“客人”的手中,讓孩子們感受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設備為大家帶來的方便與快捷。
(2)利用互動反饋技術,優化師幼互動。5月,我園投入應用了互動反饋技術,在中、大班進行實踐。互動反饋技術被孩子們稱為“按按按”小玩具。教師通過提問,引發幼兒思考。幼兒在“按”的動作中將思維外化,教師可以通過這些信息清晰地了解幼兒所想,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策略。使用互動反饋技術能巧妙地解決“師少幼多”所造成的教學死角問題,優化了師幼間的互動。
(3)使用多點觸控互動桌,完成幼幼互動。多點觸控操作互動桌是一種更加先進的電子產品,它能夠實現6名幼兒同時操作,進行多人協同學習,非常適合大班幼兒操作學習。合作式學習是當下兒童都比較缺少的一種學習品質,所以,我們將數字化的電子設備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培養幼兒協同學習的能力。多名幼兒同時操作,在同一時間和空間內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讓幼兒間的互動更加自然、有效。
我們通過數字化環境的創設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為教師的研究提供了足夠的空間,通過實現學習內容、學習環境的數字化,提高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相信小小的“科學家”將會在這里誕生!
廣東廣雅中學 謝晗館長
歲月易逝,閱讀永恒?;厥准磳⑦h去的2013年,感嘆工作艱辛的同時,看著圖書館內絡繹不絕的讀者和一沓沓還回來的圖書,心中的滿足感不禁油然而生?!巴茝V閱讀、實踐閱讀、堅守閱讀”是我全年工作的主軸。
閱讀是體現圖書館裝備價值的主要方式。面對紛繁復雜的出版市場和良莠不齊的各類圖書,為了保證館內的圖書質量,發揮圖書館的辦館效益,今年我館采用“網絡實時采購+批次采購+校友贈書”的立體渠道,有效優化了圖書館的藏書結構,大大激發了師生讀者的閱讀熱情,極大提高了圖書館的辦館效益。2013年讀者到館率達100%,實現了校內“全民閱讀”。
圖書館傳遞的是亙古不變的知識,但圖書館使用的技術卻日新月異。我們唯有以不斷滿足讀者的各項需求為服務宗旨,打造多元、適合學生需要的資源,才能讓圖書館永遠成為學生成長的“加油站”。我一如既往地謹記閱讀就是學習,閱讀推動發展的理念,期望更多的學生來圖書館求學、圓夢,更多的人因為閱讀而強大。
廣州市白云區教育發展中心 龍麗嫦老師
2013,是我當教研員以來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年,實現了從論文到書稿的跨越。
我一直熱愛寫作,在沒有跟《中國現代教育裝備》雜志結緣之前,我把關于學科鉆研、課題研究等思考的文字都耕耘在“龍麗嫦教育網志”上面,持續了8年時間。后來我開始在雜志上,走上了嚴謹表述的寫作路途。繼2012在《中國現代教育裝備》雜志發表實踐性論文2篇之后,我在2013年又發表了關于MOODLE網絡課程研究的2篇學術性文章,同時,在國內其他雜志也發表了5篇論文。這種來源于學術發表的外界肯定,讓我對中小學教師的論文寫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在這一年里,我先后就教育信息技術類科研寫作問題在多地開展了面向市級骨干教師的專題講座,傳播科研論文寫作的技術和方法。
在2013年的夏天,我從論文寫作又進入了著書的專業寫作領域。我聯合2名團隊成員將研究了8年的關于中小學教師信息能力培訓的成果撰寫成書稿,擬定書名為《用技術解決問題—教師信息素養88個情境實例》,現已進入到編排和校對環節,有望于2014年新學期開學時與廣大讀者見面。
浙江省天臺中學 丁珊珊老師
時光荏苒,一晃而過,回首即將過去的2013年,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也覺得充實而快樂。2013年,我校的各項工作很多,如特色高中驗收評估、科普學校檢查、市圖書館專業檢查等,給我們增添了不少的工作量,大到館舍布置、設備采購,小到數據庫整理、各種賬冊的完善,甚至每本書的分類排架都有嚴格規定。我們在廢寢忘食中度過。最后,我們在評估組領導的目光中得到了肯定;在德國訪問團連聲“good”中受到了表揚;在學校被評為“浙江省省一級特色高中”的獎牌中找到了快樂。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我有幸與圖書館結緣,并深愛著這份平凡而崇高的工作。在閱讀課、選修課上,我們竭誠為讀者服務,細心指導閱讀,耐心解答疑惑,盡力幫助查找資料,熱情平等地對待每一位讀者。當學生的一個個知識疑團被解開,一個個研究性課題圓滿結題時,學生笑了,教師樂了,我們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收獲了快樂。
圖書館工作,循環而不單調,忙碌而不枯燥。只要我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崗位會因我們而增色,我們也會因崗位而出彩。
新聯合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陳占波總裁
新聯合眾與教育裝備行業共同經歷了“時光穿梭,歲月如歌”的2013年,又將一起迎來2014年。在辭舊迎新的日子里,新聯合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祝所有的新老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
新聯合眾是從事教育信息化產品及應用的研究、開發、制造、服務的企業。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在我國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突破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目前加快校園設施、設備信息化建設步伐是教育信息化推進過程中的有力舉措,也是必然趨勢。新聯合眾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化校園,為教育信息化建設中設備之間的無線互聯奠定基礎。未來三年,新聯合眾將不斷創新和拓展無線解決方案,實現“無線互聯、智慧教育”,讓教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新聯合眾也將一如既往、激情滿懷,去打造符合師生需求的設備,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我們還將致力于做中國教育事業的傳播者,將生動、便捷、科技化的教學模式推廣給更多的學校和教師,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和更強大可靠的技術保障。
新聯合眾將持之以恒,不斷創新開拓教育整體解決方案,為用戶創造超凡價值和卓越體驗。愿中國教育裝備事業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中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理論部 艾倫主任
2013年我的重點工作是進行中國教育裝備理論發展史的研究。在大量檢索資料的過程中,涉及教育的史、志、鑒、典類的書籍達300多部,雜志與報刊文獻達700多篇,最終完成《中國教育裝備發展史》理論發展篇《中國教育裝備理論發展史》的撰寫。這可謂是前無古人的研究。配合該研究,策劃和協助開展了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口述歷史的訪談工作,先后對業內4位知名領導、專家、學者進行了實地采訪和記錄,并整理成文,在《中國現代教育裝備》雜志連續發表。
論文摘要:本文提出了在當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思想道德狀況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黃炎培先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思想“敬業樂群”、“勞工神圣”和“金的人格” 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對于培養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思想的啟發意義,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思想培養的方法進行了探索。
在當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越來越受歡迎,他們成了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既懂技術又能操作的高技能人才。但是,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必須具備足以保證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知識結構而且得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然而隨著社會現代進程的不斷提高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面對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強,面對全球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撞擊,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思想道德狀況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我們深入中國航空工業豫北機械廠、河南新飛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調研,感到剛畢業的高職院校學生進廠后在思想上還存在以下問題:
1、就業態度沒轉變。中國航空工業豫北機械廠人力資源部車部長提到,好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分配到車間,不愿意當生產線員工,認為在生產線上工作單調、枯燥,學不到技術。自己是大學畢業生,就應該在辦公室搞技術。因此,在工作中不能潛下心來,而是不斷地換工作。
2、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感和使命感。中國航空工業豫北機械廠一分廠王廠長說到現代化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很多是U型線生產,一人多機操作,不算工時算班產,這就要求學生要有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然而,據調查顯示有46%的同學在人生價值取向選擇中認為自己的事業高于一切。例如,有的畢業生倍加重視個人利益,過分強調報酬高低,一切向錢看,不具有團結協作精神。這說明有部分大學生只想到自己的前途,也缺乏對社會貢獻的使命感。
3、缺乏尊重他人、缺乏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河南新飛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一車間李主任提到現如今的大學生基本上是九零后,大部分是獨生子,在工作認為自己是大學生,不愿意放下架子向比自己有經驗的師傅喊師傅,虛心請教。有的畢業生在工作中沒有吃苦精神和敬業精神,工作中稍微有點辛苦,便辭職不干,更別說干一行專一行。更普遍缺乏奉獻精神。他們高估自己認為效益不好的單位不能有好的發展。
據調查,用人單位幾乎一致認為經驗知識能力可以在崗位上在實踐中逐步培養和積累。但是,為品格教育、素養、為 人處世、工作責任心等這些基本職業道德思想必須從學校抓起。因此對在校學生加強職業道德思想教育非常重要。
二、黃炎培先生職業道德教育思想
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教育家,近代職業教育的創始人和理論家黃炎培先生十分重視職業道德教育,把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概括為“敬業樂群”、“勞工神圣”和“金的人格”。所謂敬業樂群是指熱愛所業、盡職所業、有為所從事職業和全社會做出貢獻的追求,同時具有高尚情操的群體合作精神。黃炎培先生始終貫徹“尊重勞動”、“勞工神圣”的辦學思路。他將“雙手萬能”作為職業學校的?;請D案,黃炎培將“勞工神圣”的思想貫徹到多年的職業教育實踐中,培養學生推崇職業平等、尊重勞動的精神與品質。黃炎培重視對職業學校的學生進行人格培養,要求職業教育的受教育者“人格完整”。要求學生時刻在四個方面進行人格修養:高尚純潔的人格,博愛互助的精神,俠義勇敢的氣概,刻苦耐勞的習慣。同時告誡學生們“名,吾所不求;功,吾所不爭;將吾整個生命,完全獻給我國家、民族生存工作上。”黃炎培提出的金的人格是其職業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作為現代職業人、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品質。在黃炎培先生看來,職業教育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以謀得個人生計之解決,而且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服務德性,發揚民族精神。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培養兩方面,缺一不可。離開職業道德培養,職業教育也就失去了方向。
在當今,黃炎培先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思想,對于培養職業院校在校學生職業道德思想尤其有啟發意義和指導意義。我們要運用多種方法去調動、激發學生熱愛自己職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思想。
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思想培養的方法
1、敬業樂群職業道德的培養
首先,學生要熱愛所學專業。從個人來說,就業是為了生活。從總體來說,就業是為民眾服務和為了國家戰略目標實施。但是,很多學生入校時選擇的專業不是自己所喜歡的專業,在剛開始學習時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因此,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大部分情況下是干一行愛一行,而不是愛一行干一行。要認識到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社會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業。可以將本行業和企業中的勞動模范或本專業往屆優秀畢業生請到學校里來,為學生講述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本專業的重要性和培養職業崗位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 和動力。同時,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個性,確定自己未來的就業目標,為學生提供職業情報,激發學生對社會相關職業的興趣,幫助學生做好就業心理、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準備,培養學生獨立選擇職業的能力。其次,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一個人只有敬重自己的事業,才會熱愛自己的工作,才可能為此拼搏,為此付出,換來成功和快樂。敬業精神已成為企業錄用員工重要考核點之一。員工應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一樣愛護,并為之奮斗以使之取得優越競爭地位和發展基礎。根據事實證明,世界上成績卓越公司特別注重企業文化和心智模式的作用。敬業精神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沒有積極進取、愛崗敬業的心智模式,這個企業就不可能取得驚人業績??梢酝ㄟ^了解國內外著名企業成功的例子來激發學生敬業職業道德思想。例如海爾員工毛宗良為了按時給顧客送去洗衣機,由于洗衣機積大,很多司機不愿意拉,他打不上車,他就自己扛著150斤重的洗衣機,在炎炎烈日下走了兩個多小時;海爾員工秦冠勝為了公司的信譽,在指定時間趕到客戶那兒上門為客戶服務,當時天下著滂沱大雨,路途顛頗遙遠,坐了16小時車后,由于山體滑坡,交通阻斷,秦冠勝不顧生命危險,冒著大雨,在茫茫黑夜中走了4個多小時,到達目的地。讓學生明白企業良好的業績,來自企業內部每一個職工的敬業精神。如果每一位職工,都能真正的將自己的本職做好,多一些理解與合作精神,少一些抱怨,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在本職崗位有所建樹,如何把本職崗位做精彩,都成為崗位能手,那么整個企業就有了向前發展的堅實基礎。同時,在學校老師就是學生的榜樣,通過教師的一言一行,對自己工作的敬業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同時還可以用參觀教學和實習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等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再次,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西方著名管理學家迪爾認為:企業文化五要素的核心是企業價值觀,它決定企業興衰。價值觀最重要一條是共同價值高于個體價值,共同協作高于獨立單干,集體高于個人。因此,老師應以朋友的身份多與學生交流、接觸,在潛移默化中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心態平和,樂觀向上。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正確對待與老師同學的交往,懂得理解和尊重別人,善于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建立對他人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要善于團結合作,學會欣賞每一個人。
2、勞工神圣職業道德思想的培養
首先,使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大力推崇職業平等、尊重勞動的精神與品質。.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時學生的道德熏陶。如學校把“勞工神圣”的大匾高懸于禮堂上方;把象征著“雙手萬能”的符號作為?;?、校旗和校辦工廠產品的標記。在學校開展勤工儉學的社團,鼓勵學生進行勤工儉學活動。使學生從實踐中感受到職業平等、尊重勞動的精神與品質。其次,高職學生大都處在20歲左右,生理成熟,但是在思想上還不大成熟。主要表現在情緒、情感易于沖動,心理穩定性和承受力差,缺乏遠大的人生理想,實現自身價值信心不足。因此,平時,我們應加強學生的挫折教育,使他們認識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心,一帆風順,堅定生活、學習的信心,克服不良心理,正確地評估自己的能力,遇事既不能沾沾自喜,也不能戚戚自悲,始終以健康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去面對自己的未來。要提高承受挫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同時還必須具有自省精神,有發自內心的、真正地的“以遵守職業道德為榮、以違背職業道德為恥“的意念。
3、金的人格職業道德思想的培養
首先,培養學生誠信品質。黃炎培先生多次講述培育“金的人格”的道理,要求師生具有像金子般的品位,要有為工商業服務的人品。他強調在任何環境和條件下,都要看重自己人格的養成。曾引用孟子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要求學生時刻注意自己的人格。在當今,對學生誠信品質更顯重要。其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黃炎培老先生告誡學生們“名,吾所不求;功,吾所不爭;將吾整個生命,完全獻給我國家、民族生存工作上。”強調了職業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職業道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靈魂。只有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促進其精神成長,使其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以人格統領能力。
參考文獻
[1]米靖.中國職業教育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25.
[2]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459.
[3]陳競芬.略論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及啟示[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2.
[4]黃炎培.職業教育該怎么樣辦——中華職業學校十五周年紀念(黃炎培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69.
【關鍵詞】網絡經濟;企業戰略;信息化改造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人類進入了全新的網絡經濟時代。網絡經濟打破了傳統的以國界劃分的經濟區域,使之更加“自由”地發展。網絡經濟的發展,意味著企業在管理理念、運行方式、組織結構及戰略選擇等方而都將發生革命性的變革。面對網絡經濟的挑戰,企業發展戰略變革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企業只有實現發展戰略的變化和轉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竟爭中贏得優勢,占據主動,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快速發展。
一、網絡經濟的概念
就網絡經濟這一概念來說,目前尚無統一規范的定義。有的專家認為,網絡經濟是指由于計算機互聯網絡在經濟領域的普遍運用,使得經濟信息成本得以急劇下降,從而導致倍息替代資本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并最終成為核心經濟資源的全球化經濟形態;另外一些專家認為,網絡經濟是基于網絡技術而發展出來的、以多媒體信息為主要特征而形成的一種新經濟潮流和形態,并包括對現有經濟規律、產業結構、社會生活的種種變革,是信息化社會最集中、最概括的體現。我們可以把網絡經濟定義為通過網絡(既包括具體的、有形的物理網絡,也包括抽象的、虛擬的網絡)而進行的一切經濟活動的總和。
20世紀70年代至今,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刻的變革。由信息技術推動的網絡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在網絡經濟發展的近四十年的歷史過程中,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的網絡信息技術方面投入大,但是生產回報卻并不明顯。第二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網絡信息技術對于產出增長和生產率提高的正面作用顯著,并且出現規模報酬遞增的趨勢。第三階段,21世紀初至今,網絡信息技術的生產率有所下降并保持90年代后期的速度。
網絡經濟的興起已經對現代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網絡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完全有可能改變現代企業的基本商業運作模式,動搖在工業時代業已成為經典的戰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二、網絡經濟對企業的影響
(1)網絡經濟改變了企業的社會環境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經濟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的最主要特征。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的激烈競爭,還要承受來自國外企業的壓力。從這個角度看,企業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了,但是從企業成長的角度看,這樣的環境,將大大縮短企業在成長中所以走的彎路。國內企業可以在網絡經濟的時代里,最大可能的借鑒、吸收、學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2)網絡經濟降低了企業的邊際成本
西方經濟學的廠商理論,是在以發展制造業的經濟實踐中形成的。在以物質產品為中心的經濟分析中,無論足短期成本曲線,還是長期成本曲線,當生產量達到規模經濟的起點之后,邊際成本都呈現出遞增的趨勢,其原因在于生產量一旦超過了固定資產所能容納的限度之后,生產效率就會下降。即使追加固定資本也不能提高生產效率。邊際成本增加了,而產品的價格并不隨之增加,因此,邊際收益呈遞減趨勢。但是,這一分析并不適用于網絡經濟。信息網絡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網絡建設成本,表現為折舊,記為C1;二是信息傳遞成本,記為C2;三是信息的收集、處理相制作成本,記為C3。由于信息網絡可以長期使用,并且其建設費用及信息傳遞成本與人網人數無關,因此,C1和C2的邊際成本(MC1、MC2)為零,平均成本(AC1、AC2)都呈明顯遞減趨勢。只有C3與入網人數正相關,即入網人數越多,所需收集、處理、制作的信息就越多,這部分成本就會隨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AC3)和邊際成本(MC3)都呈下降趨勢。把這了部分成本綜合起來可知,信息網絡的平均成本(AC)隨著入網人數的增加而明顯遞減,其邊際成本(MC)則隨之緩慢遞減。但信息網絡的收益卻隨著入網人數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網絡規模越大,總收益和邊際收益就越大。
(3)網絡信息系統的規模效應
網絡信息在使用規模足夠大的情況下,信息的來源就會變成自發生成或自然而然地產生,并且在網絡內自動整合,甚至生成層次更高、價值更大的綜合性信息,從而產生規模效應。這一切完全由網絡自身產生,不用額外去采集和整理。這是一種特殊的系統:每一個使用網絡、接觸網絡的行為,都會被自動記載、自動歸類整理、自動存儲進入數據庫。以信用卡銷售系統(POS系統)為例,企業內部的經營活動,如銷售資金進入、商品庫存、營業員業績、優惠卡持卡記錄、應收應付及現金流動等,都由POS系統自動而準確地采集。POS系統是按照企業要求設計的,它能準確地收集基礎數據,可靠地進行營銷活動,靈敏地反應市場行情的變化,及時地引導企業調整生產銷售活動。例如,某消費者在網絡終端上查詢T恤衫廣告,選中了某種品牌、規格、款式和顏色,這一簡單的過程就會被POS系統自動記載,并整理進人數據庫儲存,而且在網絡購物中心的檔案亡就會減掉一個該種商品,并將存貨數量自動生成傳送到廠家。這樣,信息網絡的規模越大,自動生成的信息就越多,信息成本就越低,從而網絡產生的規模效應就越大。
(4)網絡經濟中存在著極強的學習效應
學習效應又被稱為“干中學”或“用中學”。學習效應所實現的收益遞增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于工作中經驗的積累。不論是實際工作中的工人、技術人員,還是管理者,知識或技能并不是全部來自以前的學習或培訓、受多的是來自工作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因此,工作過程也可視為一種學習的過程。與這種經驗直接相關的經濟意義在于它有利于改善組織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從而使生產表現出收益遞增。另―方面則是來自于信息知識的累積增值和傳遞效應。零散、片面、無序的廉價信息,經過按使用者的要求進行加工、處理、分析、綜合,可以形成有序的、高質的、高價的信息資源,為經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完整的應用性強的信息和知識具有很強的傳遞效應。
三、網絡經濟下企業發展組織戰略的選擇
信息技術給企業帶來了挑戰也使企業迎來了機遇。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只有通過適時適當的自我調整,才能跟隨時代的步伐,分享網絡經濟帶來的諸多效應,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在這些諸多改變調整中,企業首要做的就是企業組織戰略的調整和選擇,這是一個企業能否長期具有活力的決定性因素。
組織結構是指制造企業成員在一定的協同關系和規范約束指導下相互作用的行為方式,規定著組織的任務如何被分配,組織中推向誰匯報工作,以及正式溝通和交往模式如何安排,包括三個核心內容:結構的集中性、規范性和復雜性。德國學者科特勒認為,無論產品創新、還是工藝技術創新,或是市場創新,其成功與否越來越取決于組織結構和整個企業活動的協調。不同的企業組織結構模式源自不同的經濟形態。
(一)網絡經濟下傳統組織結構變革的深層原因
網絡經濟改變了工業經濟的交易形式和運行機制,對傳統的直線制組織結構發起了挑戰。其深層次原因在于工業經濟和網絡經濟的交易方式、遠行機制的差異。
(1)網絡經濟與工業經濟中個人行為存在差異
工業經濟是以傳統的個人主義為基礎的,認為無論在何種經濟活動中,個人都是構成組織的基礎、這些個體按照一定的方式在經濟經營中作為人或代表人出現,并成為了經濟活動的主體。而在網絡經濟條件下,個人紐帶的維度空間只是個人活動的基點,個人作為社會經濟網絡的結點而相應產生縱橫交錯的利益關系,從而形成由不同的個人組成的網絡群體利益結構。
(2)網絡經濟與工業經濟在處理企業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方面存在差異
工業經濟下的企業和市場是相互對立、相互替代的,這種相互對立與替代的關系的實質是對交易費用的節約,并且企業組織和外部環境之間的邊界是清晰的,這種明確的邊界有助于企業對風險的防范和進行未來的戰略管理與決策。網絡經濟中的社會生活并不存在工業經濟生活中企業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明確邊界,正式組織和環境之間的邊界是無效的。在網絡經濟小,個人或組織通過網絡,穿過組織邊界與它們的環境相聯系將成為最經常、最普遍的現象。組織邊界對人們活動的限制只是存在于非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特例。網絡經濟的模糊邊界為組織和個人提供了一種能實現更大發展的契機。
(3)網絡經濟與工業經濟在對社會經濟運行中交易賴以建立的道德基礎的認識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別
工業經濟中的交易行為是建立在企業以往交易經驗或人共有的專業背景基礎上的,這種相互信任是一種帶有工業化時代普遍特征的道德與情感關系,交易各方的相互依存客觀上依賴于持續物質投資所形成的信任關系。但這種信任觀念屬于一種較低層次的道德關系,是一種非對稱性存在。網絡經濟與工業經濟社會發展起來的規模經濟則不同,產生于信息時代的網絡經濟已使經濟活動發生了根本性轉折,其突出體現是經濟活動的數字化與網絡化,它突破了傳統經濟的活動空間,出現了各種與原有實物經濟并存的虛擬化經濟即網絡經濟。經濟交易時空范圍的無限擴大,使得人際關系更為復雜,所需的道德與情感層次要更高,對各種同情和自信關系的對稱性要求更強。
(二)網絡經濟環境下企業組織戰略的變革
企業戰略的調整是企業整合內外資源,并對企業的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的過程。企業戰略的應用是為了獲得產品的使用價值超過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為此企業必須進行產業市場結構分析,找出企業這類經濟活動的競爭優勢可能的存在之處。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采用的戰略選擇主要有兩種,一是低成本戰略,二是差別化戰略。
傳統經濟下的企業戰略是報酬遞減為動力的物質成本型戰略,是企業內部組織戰略決策群體的經驗層級產物。相比傳統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戰略條件和形式,企業在網絡經濟中應結合網絡經濟的特點形成開放性的和報酬遞增的推動下的新型競爭戰略。網絡革命使得企業的競爭范圍發生了巨大變化。按照傳統觀點,國際市場似乎是資源與能力充足的大型企業在國內市場飽和之后才去開拓的,只有大企業才具備成為跨國公司的條件。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缺乏克服國際化障礙的能力,在從事國際化經營方面處于不利地位,多半采取內向型的發展戰略。但是網絡經濟使這種觀點成為過時的看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全球一體的運輸和通訊網絡以及多種世界性國際組織和通行的國際慣例,已逐漸把國際和國內市場融為一體,任何企業已經不可能把世界市場人為地劃分為一個個國家疆域,所有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要面向全球市場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網絡經濟推進,企業的競爭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原先的單一的競爭向合作競爭的方向改變。這種觀念的形成來自信息及其網絡,從而網絡的廣泛應用必然打破傳統的各種競爭壁壘,形成競爭與合作相互補充的新局面。網絡經濟中企業戰略的本質是要求企業的戰略制訂者重新思考戰略的新經濟含義。企業的戰略變革就是網絡經濟下企業戰略以一種非線性創新的系統能力進入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庫,而不是一般的行動框架。非線性戰略的目標是怎樣使企業不斷適應各種變化的經營環境,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持續發展。
當企業的戰略隨環境的變化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之后,企業的組織結構為了保證新戰略的有效實施必須也發生相應的變化。一個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主要由管理層級、溝通、企業規模即組織邊界等要素組成,因此其變革就是這些構成要素發生變化的綜合結果。
(1)管理層級的變化――扁平化
所謂的企業管理層級,是企業職能組織過稱中所體現出來的一種各職能部門關系的系統集成。由于網絡經濟極大的擴展了企業的管理幅度和溝通效率,從而傳統的金字塔型的管理層級結構正在向啞鈴式結構變化,即企業中只存在最高管理決策層和最基本的操作層,中間的層級大幅減少甚至趨向于零。而傳統的中間層的職能現在則主要由計算機、軟件、網絡等新型的技術工具所替代。企業管理層級的這種新安排既節約了企業的組織成本,同時還提高了企業的靈活適應性。
(2)組織溝通的變化――網絡化
網絡經濟所產生的先進的技術手段又為這一變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業廣泛應用電子郵件、可視電話、在線會議等先進的通訊方式之后,一方面使得組織內的溝通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在同一時間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或子公司進行及時溝通,另一方面與傳統的電話或信件的溝通方式相比又大大節約了溝通的費用,并且省時省力,效果還更好。據調查統計,在當前,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已經在公司內采用了電子郵件這種通訊方式進行有效溝通,并且企業內的溝通方式正向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3)企業規模(邊界)的變化――兩極化
理論上的企業規模如何決定早在1937年科斯的那篇經典論文中就已經有了答案:一項活動由市場交易所產生的邊際成本等于由企業內交易的所產生邊際成本的那個點即決定了企業的最優邊界。網絡經濟的到來以及網絡技術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大大節約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從而引起了企業邊界的有效變動。在網絡經濟中,企業規模的這種兩極化發展是非常普遍的,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較之競爭對手取得成本上的優勢從而比其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歐志明,張建華.企業網絡組織及其理論基礎[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8.
[2]徐磊,倪大榕.信息經濟時代跨國公司組織變革與發展[J].南京社會科學,2000,11
[3]李慶運.淺談網絡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09,16.
[4]全英玉.略論網絡經濟新規則與中國經濟的發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3.
[5]楊志,趙秀麗.網絡二重性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新解――網絡經濟與生產方式關系研究系列之一[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7:8-12.
[6]徐麗紅.淺談網絡經濟下財務管理的創新[J].中國集體經濟,2011,1.
[7]郭笑文.網絡時代傳統企業的戰略選擇[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2,S1.
[8]徐強,王楠.淺析網絡經濟環境下的組織內部變革趨勢[J].商場現代化,2010,12.
[9]楊式興.網絡經濟對企業管理的影響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2.
關鍵詞: 師范院校 英語專業 轉型方案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既是學校進一步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和突破自身發展瓶頸,實現跨越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又是搶抓歷史機遇,主動適應和融入區域經濟社會事業發展進程,不斷增強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與區域經濟社會多元化需求相匹配的客觀需要,因此,積極響應學校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號召,自覺主動地做好學院專業的轉型發展工作,不但符合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內涵發展目標任務要求,而且是學院增強辦學活力、培育和打造辦學特色、辦人民滿意大學的重要內容和內在驅動力量。
一、專業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高師院校的轉型,農村教師的缺口日益加大,存在結構性的緊缺。為此,國家和各地政府采取了諸多舉措,如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農村教師崗位津貼、師范生實習支教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教師緊張的問題,提高了農村教師的素質,但是農村教師仍然存在著較大缺口?!毒V要》提出要普及義務教育,農村教師的緊缺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大瓶頸。地方高等師范院校因為地緣關系,與農村的距離較近,應該有前瞻的辦學視野和眼光,轉變教育觀念,充分發揮自身在農村教師培養方面的主力軍作用,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勝任”的優秀教師。這是地方師范院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形成自身辦學特色的根本所在。培訓機構大量需要英語教師,所以“英語+師范”成為堅定不移的辦學定位方向。
現代大學的學科發展呈現以綜合化為主的發展趨勢,地方師范大學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也向著多學科、綜合化發展,以此有效解決師范專業學生單一性問題。堅持綜合化發展道路,符合地方型辦學定位。因為地方需求不僅是優質師資,而且有更多的經濟社會方面的需求。所以職業課程開設商務英語板塊,既考慮了社會需求,又兼顧了學生個人選擇。
二、課程設置
在制訂英語專業培養方案時,把培養新型的基礎教育英語師資作為首要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同時也可以兼顧非師范類人才的培養。一方面要避免為了擴大招生規模和拓寬學生就業渠道而盲目增設非教師教育性課程,另一方面可避免忽略教師教育技能的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學生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方面的能力、跨文化理解的能力、語言教學法方面的能力、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對學習策略及其指導方法的理解能力。此外,他們還要具備較好的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理論素質、科研素質和合作精神等。
為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課程設置分為通識課程、專業主干課程、職業課程、任選課程、實踐課程五大類型。其中專業主干課程總學分為54分,主要為英語語言技能類課程,目的在于加強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扎實英語語言知識,熟練英語語言技能,有較強綜合運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時輔之以英語國家概況、英美文學、英語語言學等文學、文化類課程,以提升學生的人文和文化素養。
職業課程分為教師教育課程和商務英語課程兩個板塊。教師教育類課程包括教師教育基礎課程、教師教育技能兩個板塊。教師教育職業崗位課程包括英語教師課堂用語、多媒體課件制作、中西方語言教學流派介紹、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于案例分析、英語語言測試與評估、英語微格課程、英語自然拼讀法、英語教師基本才藝、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9門課程,18個學分。職業教育課程突出了師范性和實用性,學生不單純學習教學理論,而是形成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的系統培訓課程體系,如基本的英語教學能力、處理教材的能力、英語課堂教學組織能力、情境教學和直觀教學能力、英語教研能力等。
商務英語板塊課程包括旅游英語、國際貿易、商務英語、英語外貿函電、電子商務、英語口譯基礎、辦公自動化、國際貿易單證實務、商務英語考試策略9門課程,18個學分。通過該板塊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國際商務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形成初步的商業能力。
實踐課程包括實習課程、綜合實踐、實訓課程三個板塊。實訓課程包括英語中級聽力訓練,英語應用文寫作,英語語音,英語閱讀1、2、3,英語口語1、2,英語學術論文寫作,小學英語教師教育能力,初中英語教師教育能力,高中英語教師教育能力,英語語言技能強化訓練13門課程,21個學分。實踐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語言使用能力,實現各種教學技能的融會貫通。
通識課程和任選課程主要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綜合人文素質、批評思維和創新能力。其中通識教育課程為17門課程,33個學分;任選課程分為專業任選課程和公共任選課程,需要選修16個學分。
綜上所述,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計177個學分,其中包括通識教育課程41個學分,專業教育課程74個學分,職業教育課程25個學分,實踐教育課程37個學分。人才培養方案充分考慮了學生作為英語教師發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課程設置以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為主,強化職業技能,注重綜合發展,培養優秀的英語師資和商業人才。
三、教學內容、培養模式改革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文件的要求,應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夯實語言技能訓練和教師技能訓練基礎。本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以夯實英語語言技能,加大職業教育比重,增設實踐課程樽謚跡課程可進行如下調整:
人才培養方案對職業教育課程進行了單獨設置,強調了課程的實用性和應用性。但是人才培養方案對職業教育課程缺乏清晰的界定,教師教育類課程數量較少,形式單一。此次人才培養方案對職業教育課程進行了清晰的界定,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職業課程教育分為教師教育課程和商務英語兩類。
教育課程設置以培養中小學英語教師為出發點,突出師范性、技能性、實用性。開設專門針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共計12門課程,其中英語自然拼讀法、英語教師基本才藝、小學英語教師教育能力三門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的培訓;英語教師課堂用語、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英語微格課程、初中英語教師教育能力、高中英語教師教育能力、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多媒體課件制作七門課程主要針對學生初高中英語教學技巧的提升,偏重教學技能的實踐操作;中西方語言教學流派介紹、英語語言測試與評估兩門課程則側重教學理論的介紹,為學生教師發展擴寬道路。
綜上所述,12門課程囊括了小學到中學英語教學的教學理論、教學技巧、實踐操作。課程設置既考慮了培養小學教師到中學教師的連貫性,又注重了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差異性,讓學生掌握中小學英語教學技能、了解英語課程標準與中學英語教學現狀、形成教學評價能力,使學生形成完整系統教師教育能力。
課程商務英語板塊課程包括旅游英語、國際貿易、商務英語、英語外貿函電、電子商務、英語口譯基礎、辦公自動化、國際貿易單證實務、商務英語考試策略9門課程,18個學分。學生可根據自己未來就業意向及個人興趣選擇該板塊課程。通過該板塊課程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國際商務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形成初步的商業能力。
四、教學資源建設
“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結合,拓展內涵式發展之新思路。加強對中青年英語教師的培訓和深造,是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罢堖M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盤活師資培訓固有存量,打通教師教育國際合作的共贏之道。“請進來”意為聘請國內外知名英語專家和學者進行講座和培訓,開設英語學術講堂進行學術文化交流?!白叱鋈ァ眲t是為教師做好培訓發展規劃,定期選派中青年英語教師進行國內外研修訪學或交流,幫助開闊視野,深化專業學習。鼓勵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培養未來科研的領軍人物,不斷促進英語教師接受新的語言研究方法。
商務英語人才培養關鍵在專業教學,專業教學的關鍵在師資。但目前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多數由英語語言背景的教師擔任,有語言學歷又有商務背景的教師少之又少。英語語言類教師雖然可以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但他們缺少商務知識的培訓,教學方法依然是傳統的英語語言方式,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商務英語專業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因此可塑性極強,繼續學習積極性高,只要學校政策傾斜,積極鼓勵,未來就一定可以成為合格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師。可以選派青年教師到商務英語專業辦學時間長、富有經驗的院校,如對外經貿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學習進修或者攻讀與商務有關的專業學位,也可以派遣教師到企業公司第一線進行實踐工作,獲得第一手經驗和資料,以便更好地充實課堂教學和實習實訓。
有效利用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拓寬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實現國內與國外的互補和對接。在穩固原有的傳統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基礎上,不斷解放思想,拓展思維,開發和尋求實踐實習的新“視點”。根據外語學院專業設置特點,將傳統的境內實習實訓基地逐步向海外拓展,提供學生境外實習的職業導向要求,如美國、英國、日本等,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外語人才,切實提高競爭力和影響力。
加強校企校地合作,可以遵循“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原則?!耙M來”指的是引進企業資源,聘請企業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作人員,以講座、報告或授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報關、單證操作、外Q流程、商務交往等實務教學,并積極與地方合作,開展對外服務,以項目方式驅動教學。
教師教育是師范院校的第一本色和最大特色。英語專業應堅持有選擇地追求卓越,將有限的資源投入最具有學校特色、學術優勢、發展潛力特別是基礎最厚實的英語教師教育領域進行重點建設。
第一,立足課堂教學,以英語學科教學論課程為主、其他專業課程為輔,開展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
第二,構建和優化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打造集“講、研、訓”于一體的第一課堂。
第三,開展優秀校友教學經驗交流會、PPT及教學視頻制作輔導講座、師范生同課異構、粉筆字比賽、講課比賽等活動,拓展別具一格、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
第四,構建由英語師范生、英語教學論教師與中小學英語教師組成的“英語+教育”學習共同體,開辟校際聯合和區域聯動、服務社會的第三課堂,堅持服務地方和基礎教育,實現合作共贏中良性遞進發展。在學習共同體中,英語教學論教師到基礎教育英語課堂聽課、觀課并進行課堂診斷評價,為成員教師提供智力支持和改進建議;英語師范生走進中小學英語課堂,聽課、觀摩、學習,當好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助手,熟悉中小學教育教學規律,熟練掌握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英語教學能力、班主任工作和教育管理能力;英語教學論教師成為師范生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引領者,中小學英語教師成為師范生成長的促進者,雙師型導師制使學生接地氣、知實踐、長真知、動真情,同時將課堂上所學的英語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的行動研究,有效提高教學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加強對中青年英語教師的教師教育,選派中青年英語教師進行國內外研修訪學或交流,或進入優質中小學進行聽課、評課,培養更多的優秀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師。
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推進教師教育一體化發展。要高質量實施“國培計劃”“省培計劃”,推動與中學之間的互動,加強與中學教育的聯系,探索服務中學教育的新領域、新內容、新方式,引領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莊智象.中國外語教育發展戰略論壇[M].上海:上海外語育出版社,2009.
[2]Mesoudi. A Cultural Evoluti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1.
[3]劉潤清.大數據時代的外語教育科研[J].當代外語研,2014(7).
[4]冉永平.認知語用學探微[J].外語學刊,2002(4).
[5]楊若東.語篇銜接關系的建立與跨文化語篇理解[J].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