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2 09:09: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園人文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職 人文校園 建設
我國歷來都比較注重學校的人文建設?!抖Y記?大學》中講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币馑季褪钦f“大學”的精神在于發揚人性善良的方面,培養具有健康人格的學生,從而達到改良社會風氣的目的。這樣的教育理念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的人文精神。當世界進入21世紀,我國的教育從以往的“精英教育”發展到現在的“大眾教育”,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校園的人文建設。因為,人文精神是我國高校教育的核心,大力提倡人文校園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項目。
一、人文校園的涵義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一項決議――《21世紀議程》,在“議程”當中強調:“人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參與者與最終受益者,要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取向,形成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自然環境?!睋Q句話說就是要“以人為本”。在這樣的大趨勢下,高職院校也同樣倡導“以人為本”。
人文主義(humanism)是指社會價值取向傾向于對人的個性的關懷,注重強調維護人性尊嚴,提倡寬容,反對暴力,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體現的一種哲學思潮與世界觀。
人文校園,即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創建以人為本的學校文化,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機制,形成民主和諧的校園氛圍和融洽寬容的人際關系,使全校師生得到主動、積極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學校自身也得到發展,并形氣息濃郁的學校文化特色。
二、人文環境是高職院校建設的需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蜿蜒流長,其中不乏一些奮發圖強的人,他們勤奮好學,給我們帶來莫大的鼓舞,如:頭懸梁、錐刺股的孫敬和蘇秦、積雪囊螢的車胤、穿壁引光的匡衡、、燃糠自照的顧歡等,他們雖處艱苦環境,仍然思進取,這些都體現出了強烈的上進心。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物質文明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網絡時代的來臨,讓地球成為了“地球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這個物質的世界中,學校應該是怎樣的,學子們學習的環境應該是怎樣的,這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
(一)高職院校學生狀況需要加強人文建設
當前的高職院校的學生雖然都歷經了高考,但是,他們表現出來的知識面窄且結構不合理。曾經有人對一些高職學生作出調查,其結果發現:其一,不關心國事大事,就如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其二,綜合能力弱。其三,個人修養有待提高。另外也有人在寧波市高職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多數的學生希望提高人文素質。
(二)高職院校有必要加強人文校園建設
在網絡高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爆炸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不僅學生需要在校園里學習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而這一切需要學院的人文關懷。
高職院校重視人文建設,必定需要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環境之下學習和生活,不會再畢業的時候存在一些素質缺陷。因此,高職院校除了將學生培養成才之外,還必須構建與學生相適應的人文環境,這是學院的職責之一。
三、建設人文校園的途徑
(一)人文校園理念的樹立
當高職院校在面臨21世紀對高職生提出的要求和市場對高職生的要求之時,必須改變教育觀念,明確培養目標,以提高高職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這是高職院校辦校的宗旨,同時也是高職院校發展教育的理念。因此,學院要從“以人為本”的觀點出發,將教、學相結合,關愛學生,關愛教職員工,讓師生都將學院視為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途徑,從而激發師生的潛力,創建出和諧發展的人文校園環境。
(二)人文校園建設的師資力量
“身正為師,德高為范”。要建設人文校園,教師的作用相當重要。提高全體教師的人文素養,是實現人文校園建設相當重要的一環。
首先,高職院校要讓教師能夠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感受到自己事業價值的歸屬感;作為高校教師,教學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已,而是與學生共同度過的美好的大學時代,讓學生對學院有深深的感情。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與時俱進,逐漸成長為集教、學、研為一體的能師。
其次,加強學校人文課程的設置,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培根曾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名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螢,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格。”這是對人文學科與科學應相互作用的一個精彩論斷。簽于此,高職院??梢约哟笕宋膶W科的選修課程范圍,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三)人文校園的環境建設
溫馨的校園環境是基礎。綠色的校園,開滿鮮花,不僅能讓學生貼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而且學院功能齊全、設施先進,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有利于身心健康。
高職院校在校園景觀建設中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如:供家長和學生休憩和看書的長凳,圓桌;讓學子輕松學習的草坪;具有紀念意義和價值的勵志故事和人物。甚至,有的學院開設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咨詢網絡平臺,讓老師和學生相互交流,達到矯正學生心理的目的。
學生在這樣的人文校園里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勵,在這里快樂的度過大學生涯。因此,學院在培養學生之時,從發展學生的個性、陶冶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生的特長、鍛煉學生的品格。
(四)人文校園的制度管理
“管理即服務”是現代管理理念所倡導的,即提倡管理要以人格魅力為基礎,強調人的觀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視管理過程中的能動性。
現代人文觀念強調以人為本的觀念,人是社會的中心。因此,人們需要進行公正、公平、正義的制度建設,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讓規章制度呈現出來,讓制度管理的“剛性”與人文管理的“柔性”相統一,讓無情的制度在有情的操作中發揮最佳約束力。
(五)校園文化建設
有人說,校園文化環境是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是一門陶冶心靈的“隱性課程”。因此,首先,我們要為學生構建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校園,讓學生在學院里的生活充滿快樂、輕松,同時讓他們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得到提升。其次,努力培養教師,讓教師向著學者型教師和教學藝術家的方向發展。讓教師能夠自己所教學科知識有較深厚的造詣,和相關的行業分析能力和經驗。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能夠得到行業的鍛煉。因此,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是一種對藝術的享受。
參考資料:
[1]蒲東平. 培育人文精神 建設人文校園[J].教育論壇
[2]焦俊霞.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與和諧校園建設[J].江蘇高教,2009,4
[3]彭燕凌. 當前高校在人文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決策管理,2010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人文;精神
1 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子系統,是一種引導性的亞文化,它對學生起著強烈的熏陶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趨向、人格完善以及思想、文化、心理素質的提高。在實施素質教育全過程中,校園文化承擔著課堂教學無法替代的價值功能,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體現了學校內涵發展的精神底蘊。所以我認為,校園文化建設有如下的功能:
(1)陶冶功能:教育從根本上說是起著一種文化傳遞的作用,使人通過對文化價值的攝取,獲得人生意蘊的全面體驗,進而陶冶人格和靈魂,以充實生命的內涵。
(2)社會化功能:校園文化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與縮影,它以特有的精神活動和文化氛圍,使生活其中的每一個個體有意無意地與既定文化發生認同,從而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性格的模塑,達到社會化的目的。
(3)教育促進功能:課堂教學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各種求知欲和業余生活的需要,他們過剩的精力也需找到新的天地。校園文化無論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發學生的潛能,優化學生的情感,還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滿足學生社會交往,都提供了一個育才環境。
(4)導向功能:學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一個兼收并蓄的文化薈萃的場所,各種價值觀念在這里碰撞。校園文化是正面的引導,還是負面的影響,其導向作用顯而易見。
2 人文精神的內涵
所謂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種高度重視人和人的價值觀的思想態度。它關注人存在的意義、尊嚴、價值、道德、文化傳統,關注人的自由與平等,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等,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終極關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向來存在著一以貫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為核心,融天地萬物與人為一體,把人的倫理精神、道德情感的提升與超越放在首位。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視人格完善為教育的最終目標。突出人文科學的價值,將人文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部過程中,使整個教育人性化、人格化、個性化;強調學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發現,自己體會人生道理和文化價值;強調人的自由、尊嚴和人格,重視學習者的自發性和主動性及發展潛能;鼓勵學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從探索和澄清中獲得知識和成就感。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迅猛發展,使得社會分工更加專門化和職業化,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被程序化,人的感性一面受到壓抑,而人的理性一面卻得到了超前的發展,人本身也被過分地理性化了。同時,高效率的工作、生活節奏加重了人們的精神壓力,冷漠了人際間的親情關系,物欲橫流更加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深刻的危機和隱患,人們在精神生活方面變得更加焦慮和不安,缺乏一種對生命意義進行探尋和追問的精神,缺乏一種以人文精神為背景的生存環境和人格力量。因此,呼喚人的“精神家園”的建設,追求一種有助于個體感性與理性協調發展,群體人際關系保持和諧的精神生活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3 校園文化功能中的人文精神
(1)導向功能。校園文化通過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和思維方式的教育引導,接受特定的文化氛圍的熏陶和有目的篩選大眾傳播信息及文化知識內容,以主動的選擇代替全盤接受或盲目排斥,因而發揮了一定的引導作用,校園文化又通過教育的物化形態,對校園的布局和各種設施的布置,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來精心設計,對受教育者同樣起著引導、激勵的功效。另外,學校的教育思想、發展規劃、辦學目標等,都直接影響著師生個體乃至整個學校良好精神面貌的形成和健康發展。因此,校園文化無論從內容、方式到其形成的環境,都深刻地影響著校園成員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的選擇,潛移默化影響人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
(2)凝聚功能。校園文化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各種有意義教育活動的開展,使受教育者受到陶冶和感染,同時,校園文化也像粘合劑,使學校師生員工由于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群體意識而凝聚在一起。凝聚在這個群體中,他們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提高辨別美丑、善惡、真假的能力;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通過集體的影響和自身的努力,逐漸會在一定的群體中找到歸宿,并按照共同的價值趨向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體現出積極的人文精神。因此,校園文化的凝聚功能對學校師生員工的思想、性格和情趣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全體成員緊密地團結在集體的周圍,朝著學校的總目標前進。
(3)約束功能。校園文化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具有教育的內驅力作用。它制約著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既可以激勵先進,也可以約束違紀行為,有力地促進集體和個人思想品德的提高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會校園成員如何做人。校園文化能夠引導人們認識自己對社會、對學校、對他人應負的責任和義務,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和生活道路,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覺性。校園文化也是矛盾的調節器通過輿論、習俗、信念等特有形式,緩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調節人們的行為。校園文化還具有一種巨大的內在意志力量和評價力量,棄惡揚善,把周圍的現象判斷為“善”與“惡”,從而實現其教育作用和約束作用。校園文化通過其約束功能,實施人文教育,有利于校園人文精神的養育。
4 學生人文精神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實現途徑
41 營造以人為本的和諧物質文化環境
古代詩人謝靈運寫道,“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于忘歸”。環境以其潛移默化的方式感染人,影響人;人的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受到陶冶。所以要營造和諧的物質文化環境,使全校師生員工生活在和諧物質文化氛圍之中。這是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校園的物質文化是指學校建筑、設備設施、綠化美化等學校硬件以及表現校園精神文化的雕塑、標語、校刊校報、櫥窗、板報包括校園的一草一木等。這些物質文化雖然是一種表現形式,但可以通過這種表現形式去促進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激發創造精神,同時也能使他們在這種物質文化氛圍中形成一定的工作方式和生活價值觀,讓每一個人都以在學校工作為驕傲。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學校的教學大樓及各種設施、設備不在于精美和華麗,而在于以師生為中心,在于人性化,要體現適用、實用和較高的利用率。在教育事業發展的今天,校園的物質文化也常常作為潛在課堂,對師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譬如說:一所校園如果光看到一排排房屋建筑,而看不到樹木、草地,雖然很有氣勢,但作為校園就會使你感到不和諧??梢韵胂髮W生在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校園環境中讀書、學習,往往油然而生的感覺是溫馨、舒適、心情舒暢。校園里的一座雕塑,雖然不很起眼,但師生們課余時間看到它,常常就會得到激勵,受到啟迪,催人奮發。因此作為校園的管理者,應該千方百計營造、構建人性化的校園物質文化環境。
42 利用精神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深刻的影響。人文素質教育是以弘揚人和社會發展的人文精神為主旋律的,校園人文精神的培養和教育是由人類優秀文化凝聚而成,并在現實環境中與文化創造活動相結合,其人文精神的內在主體精神品格主要就在于培養個人的人格道德品質。培養個人的人格道德品質是一種較復雜的文化創造活動。校園文化雖然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但這種具有引導啟迪價值的文化活動,其最終目的就在于覺醒個人,使其追求崇高的價值理想、崇尚文明、塑造健全的人格,熱愛和追求真理,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以人文知識的學習和藝術熏陶為基礎,以道德信念為核心的人文素質教育必定會弘揚民族精神,創新文化。英國皇家督學阿納爾德曾說:“文化就是通過學習人們迄今所想出的和所說出的最好的東西而達到人類自身之完美的活動。通過這種學習,人們就可以用新鮮的和自由的思想之泉水去沖洗掉自己陳舊的觀念和習慣?!比魏螄业慕洕衽d和文化發展,無不依賴于學校教育的全面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的強盛,必然要以人為本,造就出富有一定的創造精神和多種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這就必須從校園文化開始,建立健全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和符合規范的道德理論體系,注重思維品質和能力的雙向發展,推進人和社會精神的進步與發展。校園文化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就能得到有效發揮,最終也必將促進個人進步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43 教師要以人格魅力塑造學生的人文精神
教師的人格形象對學生是無形卻又是最有力的教育,是一種“不求而至,不為而成”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最有效的教育。教師良好的行為往往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產生有意識無意識的熏染,常比正面的說服教育更容易使人接受,甚至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在給學生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態度、價值取向、道德品質、治學方法乃至為人處事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用人格力量教育學生,也就是教師的敬業精神和科學精神,這二者構成了整個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學中,教師對待科學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教師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以認真、耐心和踏實的作風教學,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反復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科學的真正含義。無論是哪一學科的教師都必須懂得自己學科的思維形式和思維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真正的人文精神教育。
44 教師要聯系實際升華學生的人文精神
進行人文精神教育,也要理論聯系實際,結合社會熱點、現實生活、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教育,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可以使知識化為精神,達到政治人文知識的內化,內化為人文精神。
社會熱點:國際、國內每天都在發生很多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如何通過政治課教學把它轉化為學生的人文精神,這是政治課教學的任務。
關鍵詞:醫學院校;校園文化;醫學生;人文素質
隨著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如何準確把脈當前醫學院校校園文化的現實狀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是醫學院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歷史使命。
一、校園文化建設對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作用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辦校育人過程中逐步形成并被廣大師生共同認可的校園精神、校園制度、校園行為、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種精神、制度、行為、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的總稱,其核心是大學精神。醫學院校的校園文化對塑造醫學生人格、培養醫學生素質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先進的校園文化對醫學生人文素質培育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首先,醫學院校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陣地,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直接進行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教育,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從而培養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先進的校園文化有利于醫學生人文修養的提高。學??梢岳酶鞣N文化設施,開展各種人文活動來豐富醫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全面提高醫學生的人文修養。再次,校園文化有利于醫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醫學生的學習生活是非常艱苦的,繁重的學習任務和枯燥的實驗操作讓學生們普遍感到心理壓力較大。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可以舒緩學生的心理壓力,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增進身心健康。
(二) 先進的校園文化對醫學生人文素質培育有重要的熏陶作用
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很大程度上靠養成,既需要規范化的教育來內化學生的思想,也需要環境的熏陶,發揮其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醫學院校要通過營造積極向上、富有品位的校園文化,寓人文素質教育于學校的環境建設之中,使學校校園環境處處體現出強烈的醫學文化意味,讓人一進到校園里面就感受到強烈的醫學文化氛圍,使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醫學文化的感染。
(三) 先進的校園文化對醫學生人文素質培育有重要的激勵作用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要創造出共同的價值觀念。優秀的校園文化就是要創造出一種人人受重視、人人受尊重的人文文化氛圍。這種人文氛圍對處于成長期的青年學生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人文文化氛圍,往往能產生一種激勵機制,使每個成員的進步都能得到贊賞,每個成員作出的貢獻都能得到褒獎,由此激勵廣大學生為使自己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人才而刻苦學習,不斷進取。
(四) 先進的校園文化對醫學生人文素質培育有重要的規范作用
高校的校園文化原本就具有全體校園人認同的集體意識特點,因而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校園人具有一定的規范約束作用。醫學院校的校園文化為每一個校園人在評定各自的道德品質、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提供了內在的尺度,并用這種內在的尺度規范每一個校園人的言行舉止。如醫學院校的校訓、校風以及各項校規校紀等制度文化和道德文化對全體校園人都具有一定的規范約束功能,每個校園人都必須遵守,從而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1]。
二、目前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醫學模式的轉變帶來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要求校園文化提供與之相適應的載體。從目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的文化價值觀、人才培養、教育過程等來看,存著以下問題:
(一) 專業課程至上,人文素質教育弱化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功利化的思想,從各個方面對醫學人文精神教育形成強烈沖擊。醫學院校把辦學精力主要集中在培養醫學生的醫學知識和醫學技能上,存在著重視醫學專業教育,輕視人文素質教育的傾向。學生也同樣存在著重醫學專業知識學習、輕視人文課程學習的問題,認為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助于自己畢業后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而人文知識的多少、人文素養的高低似乎并不直接影響今后的就業,因此,放松了對人文素質的追求。
(二)技能至上,思想道德素質弱化
醫學教育的本質不是把人塑造成知識的載體和工具,而是要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創新的品質。只懂專業技術而缺乏哲學思維和藝術氣質的人,只能成為“工匠”而難以成為“大師”。 當今社會以健康為中心的醫學需求日益廣泛,醫療技術不斷創新,醫學生必須從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理解醫學,認識醫學的本質,才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為人類提供高質量的醫學服務。一個合格的高水平的醫生不僅要有豐富的醫學專業知識和精湛的醫療技術,而且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遠大的世界眼光。而唯技能的人才觀扭曲了對醫學人才的全面認識,以技能取代一切,使學校所培養的人才至多是一種功能不健全的“智能機器人”,而人的心理素質、社會責任感及道德品質日趨下降。
(三)效益至上,大學精神弱化
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現今大學校園變得浮躁、媚俗、功利,表現在對社會文化的簡單適應與單維趨從,表現出校園文化責任心及功能的缺失,并且高等醫學教育的功利性受到不適當的夸大,而學術性和精神性受到人們的漠視,校園文化的主旋律已經在一定程度向社會文化趨同。由于校園文化的主體性缺失,造成了校園文化的自我肯定意識的淡薄及自我功能意識的模糊,缺乏對大學自身應有的獨立品格和價值的追求,難于創造出對社會文化具有指導意義的優秀的、先進的文化,大學引領社會發展的功能日趨衰弱[2]。
三、建設高品味的校園文化,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
關鍵詞: 人文素質 人文素質教育 校園文化
1 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人文素質從廣義來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精神品格,它包括對人的立身處世的現實規范,也包括對人的精神和價值追求的理論升華,是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而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以及自身實踐等,使其內化為受教育者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
2 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科學定位
高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和實質其出發點是人的發展,它以文化為載體,著眼于精神建設,直接服務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F代高校教育的任務決不僅僅是積累知識、傳授知識,更要側重發展思維,啟發創造,塑造人格。而人文素質教育在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等方面具有其它領域的科學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是高校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式,已成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切實途徑。正是由于人文素質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特殊的功能,新時期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注重人文素質教育。
3 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重視和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合理構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有利于克服由于教育專門化所造成的科學與人文的分裂,科學發展人文社會學科。
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和應試教育體制及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高校專業劃分過細,重科學教育輕人文教育,加上專業培養口徑細化,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特別是理工科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弱化的問題比較突出。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反映了高校辦學理念的偏差與辦學目標的錯位?!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面對21世紀對人才的更高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高等學校必須擺正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關系,合理構建高校學科和專業設置的教育框架,積極探索和完善人文素質教育體系,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質教育中貫穿科學精神,努力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把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貫穿于高校培養人才的全過程中,提升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質量。
(2)人文素質教育是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措施。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道德學習和道德建設的重要時期,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關系到我國現代化事業的成敗,關系到能否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前,社會經濟正處在改革和發展的巨大變遷之中,由于受社會上不良現象、不良思想的影響,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與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現實時的茫然以及理想信念的疑惑和道德的迷失,甚至出現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實質表現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薄弱和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因此,高等學校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就必須全面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把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人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的價值導向,突出人文素質教育的育德功能。對于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來說,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以社會主義優秀文化統領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以人為本,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同時,人文素質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優秀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質,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與科學的思維方法,而且還進一步拓寬了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校園人文 和諧統一 校園環境 美化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文化素質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都在積極追求一種和諧自然的氛圍。尤其是在以文化交流為中心的校園,學生們都希望校園充滿綠色溫馨、充滿花香、小橋流水和鳥聲陣陣。更希望通過這些美好的事物來不斷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展開對宏偉抱負的追求。同時從另外一方面來說美好的校園環境也能夠促使學子主動創造性地研究學習,減少了學生心里潛藏的原始污垢,對今后自身和學校發展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有在美好的環境中有助于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利用美好自然的校園氛圍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棟梁。
一、校園人文和諧統一與美化環境任務及目的
任務:主要是利用現代園林設計技術和結合校園文化需求來合理的改善校園文化和環境建設。通常包括種植花草樹木、建造亭榭樓臺、雕刻石畫、開辟林間小道、建造小橋、引進流水以及校園內部文化活動等方式。
目的:對學校生態環境進行優化工作,利用一些外在美好事物來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一方面使整個校園的風貌能夠煥然一新,體現出校園與眾不同的文化氣韻,更好的塑造整個學校的美好形象。另一方面好的人文環境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極有幫助的,一個學生長期生活在如此和諧的環境中,心靈自然少了假丑惡的污垢,多了真善美的芳香。
二、目前我國校園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發展現狀
我國教育行業發展的雖早,但是傳統教學的改革實踐起步較晚。以前那種老式教學長期統治著整個教育界,對整個校園環境建設和人文發展重視不足,這就導致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明顯的落后于國外,也使我國許多學生錯失了很多文化熏陶,未能很好地滿足精神上的需求。但是由于近代中西方文化頻繁地交流,學術界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思潮不斷涌入中國,使得我國校園在文化建設和環境美化方面有了巨大的變化,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到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許多師資力量較強的學校在這方面已逐漸向國際化方向靠近。然而它所表現出來的問題也是較多的,盲目的跟風使整個校園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三、現階段在建設校園人化和美化環境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校園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發展雖然較快,但其出現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其主要表現在:
(一)高唱建設口號,缺乏實際行動。例如在許多校園內部打出“人文建設和諧發展,環境美化綠色前進”發展口號,給許多學校樹立“良好”的形象。但事實上卻沒有真正做到,許多也只是草草了事,嚴重影響校園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發展的速度。
(二)校園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發展割裂性較強,沒有很好的進行結合。例如在許多學校只是側重了它們其中的一個方面,注重人文發展而忽視了環境美化建設,注重環境美化建設而又忽視了人文發展,故而難以發展成一個整體。
(三)側重于模仿建設而缺少創新發展,使整個校園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水平只是停留在初級發展階段。例如追逐名校風氣,許多校園都將自己的獨特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丟在一旁,而去盲目的跟風,嚴重缺少創新建設思想。
(四)在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校園內部的實際需求。每個校園都有其獨特的建設要求,然而在建設中卻未能因地而異,沒有與校園文化形成一個統一而又和諧的整體,缺乏實際藝術效果。
(五)沒有形成標準化建設發展體系,呈現出一片混亂的發展局面。在校園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發展過程中沒有確立好整體的發展思路和方式,同時也忽略真正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的內涵,真正的文化精髓體系和綠化建設體制尚未達到發展要求。
四、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措施
針對這些問題必須要有合理的解決方法才可以使其變得滿足發展要求,目前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措施有:
(一)要落實好實際行動,杜絕空喊口號現象的發生。例如校園在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規劃建設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校聯合監督的方法來約束建設發展措施,以擴大它的實效性。另外也可以采用定期建設檢查,督促校園建設工作。
(二)必須要將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例如校園打造人文氛圍的同時,環境美化建設也要與之一同發展起來,只有二者相輔相成,形成一個發展整體,才可以帶動整個校園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的迅速發展。
(三)要善于創新發展。例如許多校園都開設了環境設計和人文社科專業,這對它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要廣泛采納這些專業同學可行的創新性建設方案,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美化整個校園。
(四)所有的人文建設和環境美化方案必須要建立在校園內部實際需求之上,每個不同要求都會有著不同的設計思路。不能將與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無關的東西放在校園之內,否則會出現“大煞風景”不和諧的局面。要讓它們的實際藝術效果和價值體現出來。
(五)標準化建設發展體系是當代校園建設的急切需要,要集散為整。在今后校園建設過程中要讓二者主題思想進行相互的融合,形成一個獨特而又標準的建設發展體系,這樣更容易把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的內涵表現出來。
結語
世間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故而學校環境的綠化建設應該因地而異,因要求而異。每一次綠化工作都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它是否有美學價值,是否符合校園環境規劃管理要求,是否有利學生身心健康等眾多問題。
校園美化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美學與欣賞美的環境,讓更多的學生在校園得到文化熏陶,從而提高一個人的精神追求,最終使他的人生價值得以體現。在今后校園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重視通過教育環境和教育理念來教化人,能夠帶動更多的文化建設快速發展,為我國廣大學子提供一個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得益彰的和諧校園。
參考文獻
[1]杜文貞,優化育人環境建設美麗校園[J],高校后勤研究,2007.
[2]王學光,綠化美化校園推進學??沙掷m發展,高校后勤研究,2007.
【關鍵詞】 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精神文化
大學精神是展現學校教育理念和特色的重要標志,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校改革發展,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醫藥院校肩負著弘揚中醫藥文化,培養中醫藥薪火接班人的重任,中醫藥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因之具有與中醫文化相關的特質。而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以下試就中醫藥院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1 精神文化建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一般來說,校園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而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它滲透于學校管理及教育、教學活動的各個層面,外化為校風、學風及師生心理狀態及群體精神風貌,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及價值核心。大學之大,不在于建筑,而在于精神。儒家重要教育論著《大學》開篇即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論述。愛因斯坦也曾這樣描述大學的使命:“一個年輕人在離開大學的時候,應該是有自我辨別力和自我學習力的和諧發展的人,而不是一只受過專業訓練的狗。”這些都強調的是精神文化對學生的影響。的確,大學的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傳統和精神。這種精神長期以來沉淀為特定的文化氛圍和環境熏陶,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在而深遠的。因此,精神文化建設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
2 中醫藥院校精神文化建設重在弘揚中醫文化,培養中醫人文精神[BT)]
任何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突出其文化特質。中醫藥院校最與眾不同之處是“中醫藥”三個字所賦予的厚重的歷史積淀及豐富的文化內涵。中醫文化是中醫學的根基和靈魂,它濃縮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與思維方式。對高等中醫藥院校來說,中醫藥文化豐富的內涵使其不僅成為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而且更是一種獨特的教育資源,是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精髓與核心。因此,中醫藥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重在弘揚中醫文化,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建設上,要彰顯中醫文化特質,散發獨特的中醫藥的精神與氣質,培養中醫藥優秀人才,傳承和創新中醫藥文化。
此外,中醫藥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中醫藥是文化型的科技,又是科技型的文化,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豐富的人文精神。而優秀的人文修養健全完善的人格是人全面發展的底蘊,更是中醫藥人才成長的基礎。而中醫學具有的以“科技―人文”雙重內涵為核心的完備的理論形態作為其整個學科支撐點的特點也使得弘揚中醫人文精神一直以來成為中醫學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第三,現代醫學模式已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F代醫學模式把人的身體、心理、行為、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作為一個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在重視人的生物性與自然因素的同時,也重視從社會、心理因素方面去研究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極其規律,并運用它們預防和治療疾病。而與此同時,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也使得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巧合的是,中醫人文文化對醫學模式的認識是“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這種人與自然的統一,形(身)與神(心)的統一,可以說具有現代醫學模式的雛形[3]。
總而言之,中醫藥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重在弘揚中醫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更應以此為核心。
3 中醫藥院校校園精神文化內涵
高等中醫藥院校應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在當前“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前提下,中醫藥院校除了培養學生具備現代文明修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外,還應結合中醫學的學科性質和學科特點,從弘揚中醫文化及中醫人文精神出發,注重挖掘豐富的中醫文化內涵資源,作為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基本依據,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以此創設一種繼承和創新結合的氛圍,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真正達到培養中醫藥薪火傳承人的目的。筆者認為,中醫藥院校校園精神文化內涵與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緊密相關,具體來說是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理念的集中反映。
3.1 “和”的精神 中醫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是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的整體和諧觀。這種理念認為,人與宇宙萬物有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變化的復雜聯系。人從生到死的自然過程中,生存的條件就是和諧。因此,在考察人的生理、病理、病機及其防治疾病時不能脫離天、地、人相互關系的大環境。這種整體思維的方式體現了中醫崇尚和諧的價值取向。也正因為如此,中醫文化歷來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提倡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在人體自身的關系上提倡陰陽平衡的健康觀,在治療方法上提倡調和致中的治療觀,而在醫患關系上則提倡醫患信合、同道謙和的倫理觀?!昂汀弊鳛橹嗅t文化的根本原則,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正好相契合,是中醫藥院校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內涵和時代特征。
3.2 “仁”的精神 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是中醫文化最突出的人文特質,而“仁”則是對中醫醫德最貼切的概括。每一部中醫典籍無不是對“醫乃仁術”的解讀[4]。如孫思邈《備急千金方?大醫精誠》提出了醫德標準與具體內容:慈悲為懷,急病人之所急;思想純正,不貪圖錢財;嚴肅認真,不隨意調笑;謙虛為上,不炫耀功名;以己度人,形儒家忠恕之道[5]。中醫名師大家也將醫學定位為“仁術”,賦予醫學以仁慈至善的精神內涵。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醫之為道,若子用之以衛生,而推之以濟世。故稱‘仁術’?!庇纱丝梢?,醫學的宗旨與本質體現在兩個方面:即“仁”和“術”?!叭省笔恰靶g”的前提,“術”是“仁”的體現。中醫經典中蘊藏的仁愛之情及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正是中醫文化的特質,也是中醫藥院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一大內涵。把“仁”的思想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不僅能使中醫藥院校的學生立足于“醫乃仁術”的醫德根本,而且可以引導學生熱心投入為家人、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的踐行中,努力在立德、立言、立功上做出成就,這已經遠遠超出了做一名“仁醫”的意義了。 3.3 “精”的精神 前文談到,中醫學本身是一門“科技―人文”雙重性質的學科,這就決定了科學精神也是中醫文化不可忽略的價值核心。仁慈之心固然重要,但高超精湛的醫術也是治病救人的關鍵。具體來說,它要求習醫者精勤治學,精研醫道,追求精湛的醫術。孫思邈指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6]?!睂W醫者必須不斷學習,精益求精。對于中醫藥院校的精神文化建設而言,這不僅指專業上的精,它實際上是做人為醫的一種態度,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貫徹“精”的精神,將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而有價值的影響。
3.4 “誠”的精神 “誠”體現了中醫人格修養的至高境界,要求醫者要誠心救人,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耙姳丝鄲?,若己有之”,只有懷著感同身受的心,才能引發“大慈惻隱之心”[7],能拋開貴賤、美丑,心中時刻關切病人的疾苦,這就是為醫者的最高修德。在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誠”一直作為一種大修為和大精神,成為不可忽視的精神文化內涵,且它對學生素質提高,人格塑造和道德熏陶方面的意義也遠超其初衷了。
4 中醫藥院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途徑
4.1 以制度文化為導向和保障 在高等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制度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重要保障,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發展的經驗證明,要使校園文化建設持續、健康發展,僅靠道德引導和約束是不夠的,只有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才能解決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因之,中醫藥院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必須以制度文化為導向和保障。要確立科學與人文相契合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路。此外,在課程設置上進行優化,在強化專業課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安排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課程。
4.2 以物質文化為基礎和依托 中醫藥院校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要以物質文化建設為基礎,彰顯中醫藥文化氛圍。在校園總體規劃、校園景觀、建筑風格上,要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把中醫藥文化滲透于校園環境建設中,凸顯中醫文化內涵及人文精神,為師生營造良好的中醫文化氛圍。正所謂一磚一瓦彰顯大學氣質,一草一木盡表師生情懷。讓學生在古樸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傳統中醫文化的精神內涵有更深的感受和體會。要進一步做好校訓、校歌的征集凝練和宣傳教育工作,使之最終成為體現學校歷史和特色,弘揚中醫文化并集中體現師生思想情感及價值體認的群體文化,豐富中醫文化的現代內涵。此外,在傳播手段和媒介上,加強互聯網絡建設,利用網絡平臺和新媒體手段傳承優秀的中醫文化,開展深層次的中醫藥文化交流,充分發揮校園社團、報紙、雜志、板報、櫥窗等文化載體在傳播中醫藥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4.3 以行為文化為成果表現 《學院――美國本科生教育的經驗》一書中曾提到:“大學本科教育是否成功與校園生活的質量有關系,它與學生在校園內度過的光陰和參加的活動質量有直接關系[8]?!毙@精神文化建設的成果如何,直接表現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校園文化活動是培養學生價值觀念和精神氣質的主要陣地和重要途徑。學校應秉承中醫人文精神,大力開展具有中醫藥特質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文化人,通過中醫藥學術精品活動、社團文化活動,系列人文講座,傳統文化節日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引領健康的學術和學習風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人文素養,使學生的“仁、和、精、誠”的修養得以展現并得到檢驗。
5 小結
黨的十指出,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就高等中醫院校而言,文化是精髓是靈魂,是激發中醫院?;盍Φ闹匾慈??!按髮W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中醫藥院校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影響力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建設具有濃郁的中醫藥特色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使中醫藥院校成為中醫藥文化的自然博物館,培養出具備仁、和、精、誠等大學精神品質的高素質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院校精神文化建設的使命及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2]徐超伍.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6,12:43.
[3]李順民.加強中醫文化建設,弘揚中醫人文精神[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17.
[4]張玲麗.論挖掘中醫文化內涵,構建中醫院校人文精神的要素[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1,33(6):160.
[5]黃海波.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8.
【關鍵詞】湖湘文化;人文素質;遠程開放教育
一、遠程開放教育學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1.學校教育觀念轉變的力度不大。近年來,各級電大領導對于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已基本達成一致。但是對遠程開放教育學員人文素質教育的理解和重視仍然不夠。作為一所成人高校,電大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基層的應用型人才。因此,相比普通高校而言,電大往往更加強調對學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關注。在電大傳統的辦學理念中一直缺少傳播人文根基的價值與使命。學校管理者和教學人員都認為人文素質教育只是文化知識的補充教育,甚至認為沒有必要對成人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2.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校園環境不夠。相較于人文底蘊深厚、校園文化豐富的普通高校而言,電大校園缺乏人文積淀,文化氛圍淡漠,人文素質教育活動也缺乏相應的載體,人文講座、美育、生命教育活動等普遍較少,學生社團數量較少,活動單一[1]。3.學員接受人文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不高。由于遠程開放教育學員多為成年人,已經形成較為穩定的認知體系和價值體系,可塑性不如全日制在校學生。部分電大學員是抱著“混文憑”的態度,學習動力不強。這些學員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休閑娛樂上,很少閱讀課外書籍。一部分確有學習需求和學習動機的學員,也僅僅針對職業提升而專業知識的學習的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對人文素質的培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缺乏接受人文素質教育的自覺性。
二、如何將地域文化滲透到遠程教育學員人文素質的培養中
1.融入湖湘文化精神,確立人文素質教育理念。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二者的關系,其實就是先成人還是先成材的問題。電大的遠程教育是以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目的,因此,應樹立開放、全面的人才觀,確立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文素質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源遠流長的湖湘文化精神是一筆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去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學校應在在課程設置、師資培養、經費投入等方面確保地域文化教育的開展,還應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長期過程,要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2.突出湖湘文化特色,加強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環境的熏陶對人的身心成長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巨大的浸潤和感染力,其人文教育的實效是不可低估的。人文環境是一個無形的教育資源[2]。要重視校園實物環境、人文景觀、文化設施等環境文化建設。讓湖湘文化資源成為電大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基礎資源,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于物質展示之中。以豐富的資源展示來激發學生對湖湘文化的探究興趣,讓湖湘文化與電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緊密結合,讓湖湘文化中的英雄人物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激勵學生學英雄、做英雄。將校園內的一景一物、一磚一瓦都賦予人文氣息,用學校的各種文化載體宣傳湖湘文化的精髓,使學生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中感悟人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讓湖湘文化成為打造電大特色校園環境文化的重要內容。3.挖掘湖湘文化底蘊,重視相關人文課程開設。首先要在教學計劃中加大人文課程的比重。就近年的招生情況來看,遠程開放教育人文學科萎縮甚至消亡的趨勢十分明顯。為了避免人文學科相關專業的萎縮帶來的人文精神的流失,學校應樹立正確的人文主義課程觀,將人文課程應作為通識類課程在各專業普遍開設。開設人文課程還應大力挖掘地域文化資源。湖湘文化中蘊藏著大量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也蘊藏著許多人文精神和藝術成果,這些都可以通過發掘、整理運用到課程建設上。其次,要把人文教育貫徹到每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之中。每門課程都有各自獨特的人文內涵。不論是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課程,都可以結合課程教學來進行人文素質教育。人文學科的課程當然毋庸贅言,自然科學各科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需要我們認真挖掘。4.圍繞湖湘文化精華,組織各類校園文化活動。除了課程教學,還要通過第二課堂這種主陣地開展以汲取湖湘文化精華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包括專題講座介紹湖湘文化人文精神,知識競賽豐富湖湘文化知識、培養競爭意識,專題報告會宣傳典型人物事跡,座談會聽取人生經驗和體會,辯論賽培養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演講培養人的激情和嚴謹,志愿者活動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藝、體、美等各種活動小組、社團、沙龍讓學生發揮特長、培養自信。這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既可以糾正把人文素質教育單純的等同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做法,將湖湘文化人文精神的精華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又能為電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舞臺,也為其實踐志趣、擴大交往開辟一個廣闊的天地,使他們學習知識和鍛煉能力得以兼顧。5.整合湖湘文化資源,打造特色虛擬校園文化。作為遠程開放大學,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加強基于網絡的虛擬校園文化建設,實現人文素質教育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砷_辟虛擬湖湘文化廣場,以圖、文、音、視等多種形式展現湖湘文化代表人物及藝術作品;開設湖湘文化網上論壇,通過文化滲透聚集人氣,形成特色欄目;邀請湖南知名學者開設網上學術報告廳開拓學生知識視野、營造濃郁的網上校園學術文化氛圍;建設學生自主文化社區等欄目[3]。將湖湘文化要素輻射到整個平臺,形成和諧、渾然一體的風格,營造具有湖湘特色的遠程教育網絡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廖愛春.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6).
[2]張一軍.遠程開放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0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