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2 09:09: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兒科護理標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分級護理指的是患者在醫院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或)自理能力進行評定而確定的護理級別。兒科病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病患群體,對其進行細化分級護理,一直都是醫護人員以及家長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
二、兒科病人細化分級護理方法分析
1、護理部制定分級護理標準細化方法
醫院護理部首先要根據兒科病人的特點制定細化分級護理標準,即住院兒童患者生活護理等級標準,不同的等級可以用ABCD四個字母來代替,其中A代表最高等級,D代表最低等級,具體的劃分標準要以兒童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病情嚴重程度以及醫囑內容為依據,而且要對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做出要求。A級包含的內容為患者完全不可自理,沒有家長在旁陪伴,而且醫囑病情程度為病?;蛘卟∏閲乐兀槍Υ祟悆和』?,醫護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對其進行疾病護理和生活護理。B級包含的內容為患者完全不能自理,身邊有家屬陪伴,醫生將其病情嚴重程度定為“一般”,針對此類病人,護理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據兒童患者的病情,對其患者及家屬進行有針對性地護理知識傳授。C級包含的內容為患者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家人陪伴照顧,醫生將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定為一般,針對此類病人,護理人員積極協助兒童患者完成各類生活瑣事,如吃飯、個人衛生,而且要鼓勵其盡自己的努力完成這些事,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病情,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護理知識指導。D級包含的內容有患者完全可以生活自理,有家屬陪伴在其身邊,醫生將兒童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定為一般,針對此類病人,護理人員要督促及檢查病人的個人衛生,督促其按時用餐、按時進行戶外運動等,而且還要有針對性地對病患及其家屬進行護理知識灌輸。
2、進一步細化分級護理標準
為了有效推動兒童病人的臨床治療,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分級護理標準。各病區的護理工作人員要結合護理部制定的兒童患者護理等級標準,然后根據兒童患者的診斷情況,再根據病人的醫囑護理級別與生活護理等級,確定患者的護理等級。可將其標記為“一級A”“一級B”“一級C”“二級 B” “二級C”“二級D”“三級 C”“三級D”。在劃分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下幾點內容:首先,根據醫院護理部制定的相關標準,只要是醫生將兒童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定為病重,那么無論此兒童患者是否有自理能力或者是否有家長在旁照顧,都應該將此兒童患者的的護理等級定為“一級A”。其次,“一級B”及其以下等級標準主要依據兒童患者的年齡、治療項目、活動受限程度等來確定。當患者的年齡小于6歲,沒有自理能力,而且醫生要求必須每天對其輸液兩次,而且還有另外超過兩種的治療方式,而且醫師規定患者的活動必須受到一定的限制,可將其定為“一級B”。當患者的年齡在6到12歲之間,而且每天輸液次數小于或等于兩次,另外其他治療方法小于貨等于一種,患者活動不受限制,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則可將其定為“一級C”。當患者年齡在6到12歲之間,而且每天輸液小于或一次,另外其它治療方式小于或等于一種,患者個體活動不受到限制,而且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則可定為“二級 B”。當兒童患者大于12歲,而且每天輸液次數小于或等于一次,或者通過口服藥物治療,患者個體活動不受到限制,生活可以自理,可將其定為“二級C”。由于在兒科患者的實際治療過程中,醫生很少開二級或三級護理所以本次研究中不在對“二級D”“三級 C”“三級D”進行分析。再者,各??萍膊?“住院病人生活護理等級標準”的每個細化項目在確定等級前都有規定的條件限制,細化項目后注明疾病診斷名稱。
3、確定兒科患者的護理等級
兒科患者的護理等級必須由醫療機構的主管護師及其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確定,然后將護理任務交于普通護士。
三、兒科病人細化分級護理原則分析
1、護理必須在醫療工作基礎上進行細化
作為一個特別的病患群體,兒科病人年齡跨度較大,所涵蓋的對象會有早產兒、新生兒、嬰幼兒以及學齡前兒童,與成年患者相比,其自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較差,但是其病情變化往往比較復雜。如果針對不同的兒科患者按照相同的護理級別來護理,那么會對護理人員的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會是護理人員失去對醫囑護理級別的敏感性,從而使其在護理工作過程中陷于被動。所以,在護理分級必須以醫師的診斷結果作為主要依據,而且要將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自理能力考慮在內。
2、細化的護理標準應全面考慮病人治療及護理的需求
醫生、護理人員分別確定病人的護理級別和生活護理等級既可避免醫生對護理級別的認知不足,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分級護理的細化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兒科患者的自理能力之外,還應該將治療醫師對患者的治療頻率考慮在內。
關鍵詞:兒科;護理糾紛;干預
伴隨現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多希望能接受到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而護理工作即為醫療服務中尤為關鍵的組成部分。而在實際情況中,兒科護理工作中的護理糾紛發生率較高,且通常是糾結于某一個具體的護理細節上。分析來說,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就診時其家屬難免會因擔心而有心浮氣躁、吹毛求疵的心態[1]。加之兒科護理工作的繁重,稍有細節照顧不到即可能增加護理糾紛的發生風險。因此,這就要求在兒科護理工作中構建起強烈的風險意識,增加預見問題和防范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避免護理糾紛的發生。本次研究擬觀察比較實施針對性方法護理前后的兒科護理糾紛發生情況與滿意度,成效確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兒科就診的患兒240例,其中男139例,女101例,年齡范圍分布于3個月~9歲之間,平均年齡(3.8±1.5)歲;患兒的家屬均被告知研究目的,并同意將數據供研究使用。以2013年1月為界,我院開始實施針對性防范護理,將患兒分為實施前的120例為對照組,以及實施后的120例為研究組。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誘發護理糾紛的原因(1)家屬因素:現在多為獨生子女家庭,作為一個家庭的核心,當其在醫院就診時家屬通常會過分擔心、焦慮,因而就會有吹毛求疵的心態,只要在具體護理細節中稍有不到位的地方就會引發家屬的不滿情緒,故而增加護理糾紛的發生分險。(2)護士因素:兒科的護理工作較為繁重,護士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態度欠佳、做事不積極等問題,并沒有踐行“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對于家屬的要求認為沒有必要的話會置之不理,這樣必然會引發家屬的不滿[2];護士工作態度不主動,只做醫生交代的工作,缺乏服務意識,在與患兒家屬溝通時會使用一些專業術語,又不予以解釋,這樣也很可能因家屬的誤解而引發糾紛;護士的專業技術不過硬,尤其體現在靜脈穿刺上,小兒好動、易哭鬧,且對針頭多存在恐懼感,若在進行穿刺操作時因技術不過硬而無法做到一次到位,要反復穿刺,這樣就會引發家屬的不滿[3];護士缺乏必要的風險意識,在具體工作中會為圖省事,不認真做好護理記錄,當出現質疑時也無法提供有效證據為自己辯護,也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因而容易出現護理糾紛。(3)醫院因素:醫院的就醫環境會對患兒與家屬治療期間的情緒造成較大影響,比如病房衛生差、未定期消毒、床鋪不干凈、病房多吵鬧、安全管理不到位等等;此外,因兒科護理工作量大,尤其是在季節更替時,兒科往往是人滿為患,護士難免會有照顧不周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極易激發矛盾,出現護理糾紛。1.2.2防范對策對照組患兒僅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則針對上述誘發因素,采取針對性方法護理對策,具體內容有:(1)營造溫馨的就醫環境:對兒科病房的環境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多增加兒童喜歡的玩具、卡通動畫、貼紙等的配備,這樣能增強患兒的安全感;在疾病多發的時間,合理安排兒科護士的工作時間,增加人員的配備,改變以往長期超負荷狀態,這樣才能確保患兒的就醫環境[4];(2)提升專業技能水平:保障護患關系的基礎是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平時應多加強對護士專業技能的學習與培訓,不斷提升她們的理論水平與操作技能;(3)提升護士的整體形象:護士在工作中要轉變觀念,秉持“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工作中要多以微笑服務,保持應有的童真、耐心與同情心,在面對患兒時要代入到大姐姐的角色,在向患兒家屬解釋各項護理操作時要耐心、口語化,針對家屬過度擔心的問題,要多給予安慰與支持,以確保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4)增強護士的風險意識:要增強護士的風險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要認真做好各項護理記錄,以便為自身辯護提供證據;同時要有足夠的法律意識,這樣才會懂得以法律的手段來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
1.3評定標準
[5]從護理糾紛發生情況、滿意度等作為標準來評析干預效果,其中滿意度以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進行評估,量表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滿意度越高,超過85分即被視為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選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2.0,應用均數±標準差的格式對計量資料進行表達,并將t檢驗運用到計量資料對比的統計學檢驗中。此外,計數資料以率(%)來表示,將χ2檢驗應用于計數資料的對比檢驗之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檢驗標準為P<0.05。
2結果
研究組的護理糾紛發生率為2.5%,比較于對照組的17.5%明顯更低(P<0.05);而護理滿意率為98.3%,比較于對照組的72.5%顯著更高(P<0.05),見表1。
3討論
經分析研究發現,在兒科護理中能夠誘發護理糾紛的因素較多,包括家屬因素、護士因素以及醫院因素,因此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防范性護理干預,這樣有助于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6]。在此次研究中,通過轉變服務理念、改變護士形象、提升服務質量、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等方式,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護理糾紛發生率得以顯著降低,滿意度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在兒科護理中可誘發護理糾紛的因素較多,施以針對性防范護理有助于提升護理質量,減少糾紛發生,并可獲得較高滿意度,建議臨床加以推廣應用。
作者:陳賢菊 單位:陽新縣婦幼保健院
參考文獻
1葉小霞,蔡偉良,陳曉茜,等.兒科護理糾紛的原因與防范對策.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9):1403~1404.
2繆苑華.兒科護理細節中引起護理糾紛的原因與防范對策.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9):164;167.
3王麗.兒科護理管理中常規管理與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滿意度對比.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127~128.
4孫書萍.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5):770~771.
【關鍵詞】兒科護理;說課
說課是指在授課之前或授課之后,讓教師面對同行或教學研究人員,系統地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及理論依據,口頭表述一節課的教學設想,然后由聽者評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1]。說課是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模式,說課活動可以有效地調動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鉆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師素質,是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的途徑之一。筆者現對我院兒科護理課程的說課設計介紹如下。
1 課程設置
1.1 課程定位
《兒科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臨床學科,是研究兒童生長發育規律、兒童保健、疾病預防和臨床護理的一門學科。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兒科護理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運用護理程序對患兒實施整體護理。《兒科護理》和《基礎護理技術》、《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共同構成了護理專業核心課程,且《兒科護理》是護士執照必考內容之一;是護理專業,母嬰保健專業,涉外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程。
1.2 課程教學目標
1.2.1 知識目標:掌握兒科基礎知識;熟悉兒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專科護理;掌握兒童預防保健知識。
1.2.2 能力目標:具備規范的兒科常用護理操作技術;具有對兒童、家長及社區群體進行兒童保健指導和健康宣教的能力;能根據各年齡階段兒童的體格、智力發育和心理行為特點對其提供全方位的整體護理。
1.2.3 素質目標: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嫻熟的專業技術素質;具有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患兒同情、愛護與關心。
2 課程設計
專任教師和臨床兒科護理行業專家一起,對兒科護士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結合崗位需要,以能力為本位,確定課程目標;根據臨床兒科護士的工作過程,找出與本課程所對應的職業能力,并聯合執業護士考綱,確定并序化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認知規律及職業成L規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情境。
3 課程內容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需求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標準,學校專任教師聯合臨床兒科護理專家,根據臨床兒科護士工作崗位所需的能力選取教學內容,以必需、夠用、科學、實用為原則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并按實際工作任務過程進行學習情境的編排。把兒科護理課程按照工作流程分為分四個項目,十五個任務。教學組織安排如下表:
4 教學方法和手段
4.1 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突出護理專業特色,結合高職護生的認知規律與身心特點、各教學項目內容要求,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4.1.1 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以每一個學習項目為載體開展教學活動,以完成一個學習項目為目標,通過導入項目進行項目分析、制定學習方案、教師評價方案引導、實施方案、教師檢擻肫攔賴攘個教學步驟實施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組織與引導作用。這種教學的特點是項目并不是具體病案,有很多解決的途徑可供選擇,學生有較大的自主性。
4.1.2 仿真教學法
學生先在兒科護理實訓室中高仿真模型上進行模擬操作演練,熟練掌握操作目的、操作前準備、操作程序、操作注意事項。在此基礎上深入醫院兒科病房進行真實操作,體驗其中的技術要領、體驗護理患兒必需的職業素質,總結出護理經驗。如兒童頭皮靜脈注射是兒科護理技能中的難點,經驗性很強,單純靠在模擬患兒身上進行訓練效果也不理想,此時進行仿真教學法會有很好教學效果。
4.1.3 角色扮演法
家長是年幼患兒的代言人與病情的知情人,家長知識缺乏常造成兒童患病,如營養不良性疾病等,所以兒科護理要實現“以兒童家庭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健康教育對象也包括患兒家長。角色扮演教學法主要要求學生相互扮演患兒家長,了解有關兒童營養與喂養、患病兒童的護理與病情觀察、兒童素質教育等方面知識。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部分項目的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質量意識。
4.2 教學手段
4.2.1 開展融多種教學媒體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
《兒科護理》教學主要在一體化實訓室完成,實訓室內均配備有多媒體投影系統、全套兒科護理教學光盤、圖片資源等豐富的教學資源。課程組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開發制作了10多個學習項目的電子課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完美地融合在一 起,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形象、直觀,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4.2.2 采用仿真軟件進行綜合能力模擬訓練
實訓室配備了包括常見護理項目綜合訓練的各類模擬操作軟件,可以讓學生進行模擬操作,同時該軟件系統還配置了學生進行模擬技能訓練操作考核反饋系統,為學生課后自學提供教學保障。
5 教學條件
5.1 師資標準
專任教師都具備以下條件:本科以上學歷;高校教師資格證和護士或醫師執業證;一定臨床工作經驗;較強的專業技術操作水平;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組織教學的能力;善于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兼職教師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較大的行業影響力,使教學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5.2 實訓條件
校內具有兒科護理技術各項技能訓練所需的醫護器械設備和模擬兒科病房。根據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制定了完善實驗教學大綱、實訓指導教材,每個實訓項目均制定了詳細、規范的考核標準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護理專業技能考核手冊。
在校外廣泛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與多家醫院簽有校企合作協議,并制定有巡回檢查制度與計劃,密切學校與醫院的聯系,保證實踐教學計劃的落實,滿足學生實踐訓練的需要。
6 考核與評價
采用多元嵌入式評價方式進行考核,實現職業能力培養的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6.1 評價主體: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相結合。
6.2 評價方式: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由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的互評構成,終結性評價由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構成。考核的內容包括知識、能力、素質。
6.3 成績評定:按百分制記分,成績=平時成績×30%+理論考核成績×60%+技能考核成績×10%。平時成績包括課堂回答問題、作業、考勤、實訓報告。
7 改革思路
加強教師培訓,理論聯系實際,產、學、研相結合;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深入探討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增加學生臨床見習的機會,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關鍵詞】護理;兒科分診;人性化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2-0261-02
兒童患者是比較特殊的病患群,他們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階段,對于事物的理解與成人不同,是一個特殊敏感的群體。因此在對其進行診治的過程中,合理的護理就顯得非常必要。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人性化護理,以人為本,給予兒童更多的理解與幫助,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較好的響應?,F對本次研究內容進行詳細分析,總結體會。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3年收治的66例兒科患者,年齡在2歲到13歲之間,其中27位女性孩童患者,39位男性孩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3例和實驗組33例,分別進行不同的護理工作。對對照組的兒科患者進行的護理是傳統的護理方法,對實驗組的患者進行的護理是本次研究所設計的以人文關懷為本的人性化護理方法。兩組兒科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不影響最終的結果統計。
1.1.2人性化護理實踐:首先,對住院環境的改造。兒科患者的心智及各方面的發育還不夠完善,新環境會使他產生不安全感甚至是恐懼感。以溫馨為主題,對兒科患者的的住院病房進行適當的布置,給兒科患者營造一個干凈舒適的住院環境,舒緩其內心的抗拒感。其次是在態度方面。兒童的情緒認知功能處于發展期,對周圍的事物非常敏感,需要給予其正確積極的態度。護理人員時常帶著微笑與患者進行溝通,向兒童傳遞正能量,使得兒童的情感得到正確的引導,輔助兒童對自身的心理素質進行完善提高,從而降低就醫的心理障礙。第三是在于家長的溝通方面。與家長進行適當的有效溝通,有助于增加醫患之間的信任感,降低醫患糾紛等情況出現的概率。最后是在護理的質量方面。護理的質量是決定護理工作有效性的關鍵,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工作,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能力,培養護理人員的高度責任意識,降低護理失誤情況的發生率。在兒科的臨床護理中,嚴格按照“三查七對”的準則進行,明確掌握患者的病情及藥物、液體配置的各種要求以及禁忌,對兒童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也要加以糾正引導。
1.2方法
1.2.1診斷標準:治療結束后,收集家長及患者兒童對護理的評價信息,根據李克特量的等級劃分法,將評價標準定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五個等級進行滿意度的比較。
1.2.2統計學方法:以卡方檢驗作為本次研究分析的統計學方法,根據P值的大小來判斷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若P
2 結果
在兒科患者出院時,收集家長及兒童對護理的評價,根據相應的評價標準進行滿意度分析。結果發現在實驗組中表示對護理效果持非常滿意態度的有17例,持不滿意態度的為0。在對照組中,表示對護理持非常滿意態度的有6例,持不滿意態度的有3例。實驗組的總滿意率達90.91%,對照組的總滿意率僅有66.67%。具體情況詳見下列滿意度情況對比表。
對照組與實驗組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表%
3 討論
美國學者Watson最早提出人性化護理的概念,主要是要求護理人員將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需求進行把握,再根據相應的需要進行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工作。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了人性化護理概念的產生,人性化護理工作也是新時期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人性化護理是針對護理對象不同特點而進行的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并與常規的一致化護理不同,人性化護理從患者的實際需要出發針對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護理方法,關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次研究主要針對的是兒科中的人性化護理工作,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人性化護理的實驗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對護理的滿意度,說明廣大的兒童患者及家長對人性化護理的認可度極高。兒童患者具有其獨特的心理特點,需要進行特別的關注,人性化護理就是針對此特點進行相應的護理,為幫助患者兒童的治療順利進行。兒童對于醫院的氛圍大多表現為排斥情緒,對于醫務人員非??謶郑卺t院病房內表現得非常敏感不安。并且家長出于對孩子的過分緊張及關心,從而對醫護人員提出各種高要求,多方“刁難”,導致醫患關系僵化。通過本次研究發現,人性化護理通過各種溫馨的舉動幫助兒童重拾微笑,有利于降低兒童內心的恐懼感及排斥感,引導兒童的情緒向積極樂觀合作的方向發展。并且通過與家長的耐心的溝通,有利于維持良好的醫患關系,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醫患糾紛或者其他安全意外情況的發生,贏得了家長的認可。人性化護理從人性關懷的角度給予患者兒童的治療輔助是極大的,有利于聯合與家長一起努力,達到促進兒童患者早日康復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對兒童未來的影響是極大的。人性化護理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較高的評價,對于患者的康復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因此筆者認為人性化護理可作為一種重要的護理模式在兒科護理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黃雪芹.人性化服務在兒科分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2).
關鍵詞:細節護理;兒科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11-011-02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健康和醫療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尤其是治療期間醫院護理。兒童患者因語言、認知能力尚不完善,無法與臨床治療醫生和護理人員形成有效溝通,再加上患者家屬的緊張和不信任態度,促使兒科護理工作展現高難度、高風險的特點。如何提升兒科護理治療,滿足日益提升兒科護理需求成為當前兒科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細節護理的引入,不僅能縮短患兒康復時間、降低治療經濟成本,也能提升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文章筆者選取2012年6月-2013年4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40例兒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細節管理療效研究,現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3年1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40例兒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年齡3-8歲,平均年齡為(4.15±1.59)歲;男女性別比為1.031:1;重癥患者10例,輕中型患者60例;患兒患病種類為(7.21±1.45)種。對照組:8個月-7歲,平均年齡為(3.89±1.67)歲;男女患者性別比1.052;重癥患兒6例,輕中型患兒64例;患兒患病種類為(7.68±1.76)種。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年齡、性別、病癥嚴重程度、疾病種類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性護理模式開展護理;研究組患兒在常規性護理基礎上采用細節護理理念開展護理,具體方法如下: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細節護理必要性,同時加強對護理人員技能的培訓,提升護理人員護理水水平,降低護理中出錯率;兒童是特殊群體,營造良好治療氛圍,加強和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了解患兒喜好、生活習慣,減少其對護理人員的戒備心和陌生感;指導患者家屬疾病相關知識和護理常識,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病情認識,避免患者出現消極、哭鬧不配合治療情況;護理人員和患兒多溝通,并鼓勵患者主動配合治療;當治療出現異常時,注意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安撫和寬慰,鼓勵其堅強面對患者治療。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所有計量數據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所有計量資料的組間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當p
2結果
2.1研究組和對照組患兒康復時間和經濟費用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兒康復時間(11.4±2.3)天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康復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研究組和對照組患兒并發癥、護理差錯、護理滿意度情況
實施細節護理的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護理差錯了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1“以人為本”,從細節培養護理人員安全意識
以患者為中心,強化護理安全意識,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加強護理人員對兒科護理管理條例的學習,并理論聯系實踐借助護理實踐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工作;交叉感染是兒科護理常面對的嚴峻問題,護理人員應嚴格遵守執行醫院預防感染的規定,并定期、定時對兒科病房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打造一個衛生、安全的環境;患兒診斷和護理均存在一定風險,稍有不慎都可能對患兒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所以建立科學護理風險防范機制非常關鍵,可達到提升護理人員風險防范和責任意識。
3.2“以人為本”,從細節著手落實醫院護理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護理規章制度是兒科護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障。兒科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優化兒科護理管理方法,使兒科護理工作向科學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兒科患者特殊性決定護理管理過程需予以重視。對整個護理過程要認真檢查、監控,以確保護理的每個細節能落實到位,同時強化護理相關人員責任心和歸屬感,細化每個護理人員的崗位定額。
3.3“以人為本”,從細節優化服務流程
患者年齡較小,無法和醫生和護士形成有效溝通。因此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開展,應“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做好針對患者護理的人以細節;同時加強和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努力培養優質服務意識;在工作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優化護理流程,提高護理質量,以滿足患兒及家屬的護理需求。
4討論
細節管理是新時期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主要強調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統性,主張每個工作人員對自我本職工作盡職盡責,注重細節。細節管理的優勢和科學性受到醫學領域和衛生系統的青睞和重視,并漸漸將之引入護理中來,大大提升護理的整體質量和水平,為患者的治療和恢復起到積極作用,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兒科患者自身特殊性,要求高標準護理水平,避免因失誤和粗心對患者造成傷害;護理中轉變觀念,注重護理細節,針對每個特點患者設計合理的護理方案;加強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在了解患者病情、生活習慣同時,教授家屬及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和護理常識,鼓勵其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患者治愈出院后,可通過電話、下鄉跟蹤治療效果,并根據患者身體發展情況提供合理建議。研究顯示:研究組患兒康復時間和經濟費用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康復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分析,細節護理是在護理中加強細節,完善傳統常規護理的漏洞和不足,真正實現患者康復時間的縮短和費用的節約,提升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具有良好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唐秀芹.如何做好兒科護理工作[J].中國社區醫師,2010,29(12):224-225.
[2]劉炎奎.淺談如何在兒科護理中做好細節護理[J].大家健康(中旬刊),2013,7(8):148.
[3]邵水芬.細節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的應用與體會[J].醫院管理論壇,2010,27(11):28-29.
[4]汪素芳.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公企醫刊,2010(23):198-200.
[5]楊華.以人為本的護理干預在兒科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1,4(12A):131-132.
[6]邱岸花,張海燕,劉曉艷.細節管理在提高兒科護理管理水平中的應用[J].北方藥學,2013,10(7):153-154.
[7]張增霞.細節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2012,10(33):315-316.
因此,臨床上行病原菌鑒定后,針對肺結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療,應結合藥敏實驗結果,針對性的應用抗生素。
參考文獻:
[1]姜麗萍, 劉金玲 . 肺結核病患者細菌學的檢驗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34(34):281-283.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0-120-01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日益深化,對保健需求逐漸提高,表現出社會對護理需求的擴展?,F代護理模式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變為“以整體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眱嚎颇J讲》康慕⑹沁m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現代護理模式在兒科領域的集中體現。
1 堅定信心,轉變觀念
兒科模式病房的創建,無前人之鑒可借,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大家認真學習整體護理理論,樹立以病人為中心護理思想,轉變護理觀念,確立服務宗旨及護理哲理,制訂出以患兒為中心的護理哲理,作為兒科護理工作的指導思想。
2 合理組織分工,發揮護理潛能
實施整體護理,為患兒提供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全方位的服務,護理人員的組織分工也應以滿足患兒健康為原則。由層次不同的護理人員相對固定地負責護理,人人都是負責護士,護士長根據護理人員的知識層次,業務水平以及病人的情況,隨機調整負責護士的工作內容,力求做到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護理潛能,使患兒得到最佳護理。
3 護理品質保證
3.1 提高護士的業務素質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方式,要求護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的護理技能、全面的專業知識。因此,要求全科護士鉆研業務,多學一些邊緣學科知識,籍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對于各項技術操作及急救知誤用要從嚴出發進行考核過關;
同時組織護士學習語言、行為、儀表等知識,將其應用于護理實踐中,便于交流與溝通。
3.2 建立制約機制,確保各項規章制度的實施制定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的護士職責條文與評價標準,加強管理,保證高質量護理服務,讓病員監督和制約我們的護理行為,使多樣的形式與豐富的內涵有機結合。
4 護理表格的設計及應用
根據兒科特點,依據護理程序,在臨床工作中不斷修改,設制了一套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表格,護士能有效地收集資料,評估病人,有順序地做出護理診斷,反映護理工作內涵,顯示護士業務水平,使用方便,節省時間,易于檢查考核。
5 制訂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的臨床護理質量評價標準
按整體護理臨床業務評價標準,采用護理病歷與患兒情況結合起來評價產方法,進行自查、互查、抽查,結合評價護士的工作質量并及時反饋。制定整體護理各項管理制度,強化管理,實行護師、主管護師查房制度,力求達到高質量護理。
6 支持輔助系統
專門安排一名輔助護士,負責為病人記帳、領藥、聯系各種化驗檢查,送各種檢驗標本,院支持輔助系統實行“下收”、“下送”制度,使專業護士有更多的時間服務于病人,也解決了患兒家長住院期間到處奔波的煩惱。
7 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的臨床護理帶教方式
為了更好地培養護理人才,使護生在日后的監床工作中能熟練應用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在進行基礎訓練的同時,讓護生參與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及評價,參與健康宣教,老師對護生的工作進行評估指正.并讓護生掌握交流技巧.為今后應用新的護理模式,打下牢固基礎。
8 兒科整體護理的特色與創斷
8.1 創造適合兒童健康心理的環境 根據兒童的心理,將兒科門珍及病房裝飾成“兒童樂園”。室內活動室備有棋類、圖書、玩具深受兒童喜愛,也提供了患兒住院期間學習功課的場所,患兒在溫馨的環境中接受治療、護理、對病痛的注意力得到了轉移,鎮靜劑的使用率較前相比,平均下降21%。
8.2 探索適合兒童心理的環境色彩護士工作服由白色換成紅、橙色組成的暖色彩,患兒的床單、被服也更換了彩色的圖案,病區內新鮮的色彩,產生了良好的作用,減輕了患兒的恐懼心理及抑郁感,增強了患兒的活潑天性及溫馨感。
8.3 建立學齡患兒就醫的彈性工作模式消除許多患兒為了學業,病未愈就早早出院的后顧之憂。根據患兒病情,安排上課時間。醫生、護士將查房、治療、護理時間安排在課后,對不能到學校學習的學習患兒,責任護士進行床邊輔導功課.這一工作流程的變革,進一步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也使患兒及家長得到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患兒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各方面在這里得到全方位的服務,新的護理理論在這里得到體現和升華。
8.4 滿足患兒心理需求的護理行為為了更好地掌握兒童心理特點,使護士能根據不同年齡時期兒童心理特點,更好地實施心理護理。在“六一”兒童節、春節等重大節日都專門為小朋友準備了小禮物,自制賀卡,與小朋友一起聯歡,滿足了兒童心理需求。
8.5建立出院患兒護理咨詢的工作行為 針對年輕父母護理孩子健康知識欠缺,開通熱線咨詢電話,對出院患兒,發服務卡,介紹科室服務、診療、護理程序及專家門診時間,并隨時都可給予健康指導。對留有電話及地址的出院患兒,進行電話隨訪或上門隨訪。
8.6建立按患兒及家長需要,實施健康教育的行為方式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滿足患兒及家長的健康知識行為,制訂了9個病種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護士由單純的照顧者向教育、管理者轉變。每月舉辦一期“患兒家長學?!?滿足家長對健康知識的知情權,從而讓患兒、家長主動參與護理工作,體現了整體護理的全面性。
9 兒科整體護理的實施,收到滿意效果
目的:探討在兒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措施和成效。方法:2016年1~7月期間,溫嶺市第四人民醫院300例兒科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優質護理),每組各150例,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增高(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兒和(或)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提升(P<0.05)。結論:兒科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后,明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及滿意度。
關鍵詞:
兒科;優質護理;措施;成效
為響應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我院兒科也開啟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重視人文關懷,為患兒提供安全、有效的優質護理服務。隨著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嚴格注意個人操作措施及言行,不斷控制護理質量,提升護理服務水平[1]。針對兒科患兒年齡小、缺乏自主表達及自理能力,以及患兒家屬愛子心切等因素,這些都會增大兒科護理的難度,因此,兒科護理工作強度大、難度高、工作時間長,也增加了兒科護理管理的難度[2]。本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間,溫嶺市第四人民醫院兒科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服務,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6年1~7月期間,我院300例兒科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優質護理),每組各150例。150例對照組中,男94例、女56例,年齡3月~10歲,平均年齡(6.5±1.2)歲;150例觀察組中,男97例、女53例,年齡3月~10歲,平均年齡(6.4±1.3)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入院后耐心講述病房環境及主管醫護人員信息,使患者盡快熟悉病房環境,完善入院的各項輔助檢查,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及時匯報主管醫師,協助其給予相應處理;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3]:①科室召開優質護理服務動員大會,使病區護理人員真正意識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重點及意義,針對患兒的心理及行為特殊性,做好兒科病區環境布置,使患兒更好融入到病房環境中,減少其哭鬧及煩躁情緒,更好配合治療及護理。②集中培訓護理人員,并集中學習護理制度及崗位執行流程,強調基礎護理的工作要求,并以測試方式對培訓內容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③針對兒科特點,設計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由患兒和(或)患兒家屬自行填寫,對護理質量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來整體評定護理服務,使護理人員真正意識到服務觀念從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④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根據護理人員資歷、學歷、能力將其進行分級管理,病房劃分責任區,做到責任明確,護士長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及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分配其管理患兒數量,同時,還要做到管理和監督。⑤根據兒科病區特點,合理定崗定人,結合患者需要及生活規律,實施彈性排班制度,確?;純旱淖o理質量,改進護理排版模式,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落實各項護理措施,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以過硬的操作技能及服務態度,贏得患兒家屬的信任,從而提升患者護理服務滿意。⑥在加強基礎護理基礎上,根據患兒病情及認知能力,提供分級護理服務,由責任護士評估患兒病情后,助理護士提供各項生活護理,另外,減少陪護人數,維持病房秩序。⑦根據患兒特點,進行分階段的健康教育,針對患兒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及時給予專業性解答,并對特殊病情做好記錄,耐心指導患兒家屬,減輕其內心壓力,增強患兒對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度。
1.3觀察指標
護理部每月一次科室專項檢查,就基礎護理、制度執行、護理病歷書寫等方面進行兒科護理質量評分,并將問題及時反饋給科室,對整改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護理質量評分的分值為0~100分,分為3個等級,<70分、70~90分、>90分[4];出院時,由患兒和(或)患兒家屬自行填寫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護理滿意度針對護理技術、護理態度、健康教育、巡視病房、環境管理等方面進行評分,評分為0~100分,分為非常滿意(85~100分)、滿意(70~84分)、不滿意(<7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70分及70~90分的例數均明顯降低,而>90分的例數顯著增多,整體的護理質量明顯增高(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和(或)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非常滿意率明顯增高、不滿意率顯著降低,患兒和(或)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提升(P<0.05)。見表2.
3討論
響應國家號召,積極落實“優質護理服務”措施,減少護理服務工作中的問題,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本研究發現,觀察組護理服務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明顯增高(P<0.05),結果表明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兒科后,護理核心制度得到了規范執行,各崗位工作流程也得到了嚴格執行,尤其是分級護理制度及查對制度,護理人員能夠及時巡視病房,及時掌握患兒的病情進展,動態監測生命體征,嚴格遵醫囑執行護理操作,確保了護理服務的安全性。強化基礎護理,從而真正落實基礎護理的各項服務,使患兒處于舒適的病房環境,繼而改善病房管理中的問題。正確應用護理標識,做好交接班的護理工作,給予患兒及患兒家屬針對性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護理標識的重要性,同時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減少護理差錯及護理缺陷等現象的發生。加強科室護理質量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及執行能力,減少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并做好不定期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進行公示,并與年終績效考核相掛鉤,提高護理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護理工作中的問題。護理人員開展護理服務過程中,耐心與患兒和(或)患兒家屬交流,及時解答其關于疾病的疑慮,以高質量服務贏得患兒及家屬的認可,從而改善患兒及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徐麗華,趙婷婷,唐姍姍.國際兒科護理發展現狀與展望[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8):5-8.
[2]孫小莉.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9):117-118.
[3]周榮榮,周婧.優質護理在兒內科開展的方法及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8):247-249.
[4]王洪玲,江紅霞.兒科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28):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