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2 09:09: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森林災害防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市2012年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培訓班”。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農業大學束慶龍教授、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嚴巍副站長、鄭州拜爾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王耀輝經理、市攝影家協會和理事來為大家授課。這次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培訓班較以往培訓在范圍上有所拓展,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包括園林有害生物病害、蟲害防治知識,黃連木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知識,與居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衛生害蟲防治知識,以及攝影基礎知識(生物攝影)等相關內容。目的是提高我們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推廣普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知識,培養技術骨干,奠定工作基礎,提高為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能源林黃連木保護、居民生產生活需求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參加這次培訓的學員是基層林場、苗圃及縣(市、區)森防站從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技術人員,共70多人。林場、苗圃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單元,森防技術人員是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和防治的第一線力量。這次培訓對大家進一步提高認識,交流思想,掌握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礎知識、切實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意義
林業有害生物特別是危險性有害生物具有潛伏性、傳播性和周期性等特點,控制難度大,一旦蔓延,極易造成大面積災害,嚴重威脅森林安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林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護森林的戰略性措施,是維系生態安全的基礎性保障工作。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事關國土生態安全、經濟貿易安全、森林食品安全、林業“雙增”目標的實現。
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和森林火災、亂砍濫伐是威脅森林資源安全的三大災害。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監測防控是國家防災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我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總體形勢
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種類與林分結構和質量緊密相關,多數屬于寄主主導型,加上氣候異常,持續高溫和干旱,災害性天氣頻發,有害生物發生危害的誘因增多,發生面積居高不下。加之對外貿易頻繁,種苗調運量大,進口木材增多,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機率增加,對生態系統造成更加嚴重的威脅,防控減災的形勢嚴峻。我市屬于江淮丘陵地帶,森林生態環境脆弱,未來五年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將呈持續高發趨勢。隨著造林綠化步伐加快,森林面積逐年增加,特別是大面積的單一樹種,為其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危害增加了機率。加上森林經營質量和管理水平較低,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嚴重影響林業生產和生態建設。當前,我市松材線蟲病發生形勢依然嚴峻,美國白蛾兵臨城下,楊樹食葉害蟲、松毛蟲等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較往年日益加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形勢相當嚴峻,任務非常艱巨。具體表現一是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不斷增加,同時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楊樹純林的增加,有害生物危害加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二是成災有害生物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三是危險性有害生物潛在威脅增大;四是治理難度大,暴發現象常有發生。例如,危害比較嚴重的楊樹食葉害蟲等,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
三、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幾點要求
一要明確防治目標。我們要以落實防治責任為抓手,以防治機制創新為動力,以重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為主線,建設與林業發展相適應的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全面提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堅決遏制林業有害生物的高發態勢。
二要做到“三個服務”。一是服務林業事業。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是造福人類的公益事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聯系最緊密的行業,也是其他任何行業不可替代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要通過加強監測預報、檢疫檢驗、防治減災等措施,更好地服務林業事業,這應成為各級森防部門的基本使命。二是服務林業“雙增”目標。實現“雙增”目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林業中心工作。要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力度,遏制林業有害生物高發態勢,減少林業生物災害損失,保護森林資源,為實現林業“雙增”目標貢獻力量。三是服務營林主體。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檢驗、技術指導屬于公共服務范疇,林業經營主體難以獨立完成。各級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機構要認真履行職責,強化行業管理、監測預警、檢疫檢驗、防治管理和技術指導,為各類營林主體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幫助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三要掌握四項基本原則。一是政府主導,屬地管理。按照“守土有責”的要求,進一步落實地方各級政府在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中的責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責任落到實處。只有全面落實地方政府和林業部門“雙線”責任制,防治工作才能取得實效。二是預防為主,標本兼治。以培育健康森林為目標,以營林措施為基礎,以生物防治為主導,把有害生物預防措施落實到林業生產全過程,不斷提高森林抵御生物災害的能力,實現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實踐證明,只要預防工作做好了,防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依法防控,加強監管。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法制化進程,突出抓好檢疫執法工作。運用法律手段,規范防治行為,明確政府、部門、經營者、公眾的責任和義務。只有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檢疫執法、監管指導和公共服務上來,改進工作作風,才能有更大作為。四是科學防控,綜合治理??茖W地協調運用人工、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治措施,實行綜合治理。實行無公害防治和聯防聯治,將防控工作納入營造林全過程,才能確保防治成效最大化。
四要加大宣傳力度。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是一項社會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而做好新形勢下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協調配合,需要各級黨政部門的大力支持,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各種載體,開展多種形勢的宣傳活動,宣傳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危害性,廣泛普及防控知識,增強社會各界的防控意識,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和工作氛圍。
五要提高防控水平。機構隊伍是防治工作組織體系中的硬件,人員素質是軟件。機構隊伍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除了取決于地方政府和林業部門對防治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程度和全社會參與意識外,更多地取決于隊伍人員的素質高低。人員的責任意識、敬業精神、工作作風、管理能力、技術水平、工作方法等構成了人員素質的重要內容。作為技術人員要不斷提高綜合管理能力和科學技術水平,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以適應林業新形勢的需要。具體對于基層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人員來說,就是要在實際工作和生產中,進一步強化預防措施,將防控重心前移。要突出營林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礎地位,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納入造林設計、森林撫育以及種苗生產中。如大力推廣良種壯苗,禁止不合格苗木用于造林;優選鄉土樹種,積極營造混交林;強化森林經營,優化林分結構,及時伐除衰弱木、感病木;加強種苗質量管理,培育健康合格苗木用于造林綠化等等。
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兼任全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林學會森林昆蟲分會主任委員、亞太地區林業院校校長會議機制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期從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科研與教學工作,是林木鉆蛀性害蟲防治領域的資深專家,具有極高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其研究推廣的三北防護林蛀干害蟲綜合防治技術,對有效防治光肩星天牛等蛀干害蟲,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林業生物災害的發生具有隱蔽性、滯后性、持續性和反復性,其控制相比森林火災這一“明槍”更為困難和復雜,因而林業生態災害被人們稱作破壞森林資源的“暗箭”。2007 年,《全球森林資源狀況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約1.04 億公頃的森林受各種森林災害致害因子影響,其中生物災害占65.3%。對林業有害生物應該正確看待。
首先,林業生物災害的發生既是自然現象,也有許多是因監測不力、外來入侵種和大面積人工純林等人為因素造成的。一般來說,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在北半球發生比較嚴重,而在中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中通常很少暴發或較少,其在人工林的發生比天然林嚴重。其次,對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中的外來生物入侵應辯證看待。在經濟發達和國家交流頻繁的時代背景下,外來生物的入侵是正常的“副產品”,具有必然性和長期性。再者,不同國家重大有害生物具有很強的動態性和時代性。如美國的入侵生物榆樹荷蘭病和粟疫病在上世紀上葉是最重要的病害,現因寄主樹種大多已被毀滅,變為次要病害;我國的馬尾松毛蟲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嚴重,后因林分的生態環境得到大力改善而降低了重要性,現在的主要災害是松材線蟲病。
林業發達國家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狀況
目前尚無專門針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獨立國際或區域組織,以及國際法律或公約,但在有關廣義的植物保護內容中均對此有所體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相關國際標準,因國情不同,只有檢疫處理是約束性的,其它多為推薦性的,如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了一系列《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其中第15號為《國際貿易中木質包裝材料管理準則》。以日本、德國、新西蘭和美國為例,其林業有害生物管理體制的主要特點有:一是由農林、出入境檢疫等政府部門負責,職責分工明確,但隸屬關系不一;二是立法完備,執法嚴格,制修及時,以歐盟植物檢疫對象名單為例,1977—2000年的23年間,就大小修訂39次;三是十分重視入侵生物防控。
由于美國與我國在地理氣候帶上具有相似性,相互之間交流借鑒較多,且其有害生物防控比較先進,因此下面著重介紹美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控。
美國聯邦農業部下設林務局和動植物檢疫局,前者負責土著有害生物和入侵定殖后的外來生物的防治,后者負責防止國外入侵生物的傳入。聯邦林務局(FS)在全國設有9 個區域性機構,均配有森保專業技術人員,主要負責技術支持和資金配套,具體工作依靠州和地方部門實施。聯邦林務局下設的森林健康保護處(FHP,類似于我國的造林綠化管理司防治處),主要項目有森林健康監測、技術開發、森林健康管理、農藥使用管理,在全國各地建有25個森林健康保護辦公室,共有250 多名森林專業各類技術人員。對于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管理,林務局無權全國性檢疫對象。但在國有林中,林務局可采取限制相關有害生物擴散的一些舉措。各州有各自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包括聯邦規定的有關種類和各州自行確定的種類。依據法律,對于檢疫性有害生物侵染的樹木清理,政府不提供專門經費補償。
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機構的設置上,美國的特點:一是依據事權劃分的分層管理機制清晰,如聯邦林務局主要負責國有林的有害生物管理,各林務局主要進行屬地管理,各級林務局均有對私有林有害生物提供技術支持的義務;二是根據需要而設,自成垂直管理體系,不是按政府管理部門層層設置,故管理的針對性和高效性比較強;三是特別注重科普宣傳,災情或疫情的社會透明度與工作參與度很高。
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經費投入渠道上,美國的原則是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擔。農業部林務局依據成本共擔的原則,通常給各州的有害生物調查和監測提供一半的所需經費;對于特殊的重大有害生物,林務局也給有關州提供一些專項經費支持,用于防治、預防、公眾宣傳等;對于突然暴發的有害生物,林務局下的森林保健計劃也有專項儲備金撥付。同時,農業部林務局也給國家公園局、土地管理局、魚類和野生動物局,以及國防部所屬聯邦土地上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提供少量經費。
美國建立了比較健全的有害生物研究機構。一是農業部下的研究局RS、APHIS 和相關大學;二是林務局下設有森林研究與發展處,下有森林病蟲害研究辦公室,統籌林務局系統內的林業有害生物研究;三是在全國建有5 個區域研究站,各站設有若干實驗室,多與相關大學開展緊密型合作研究。
在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上,美國以健康森林為目標,以預防和監測為主,應急防治為輔,著重突出對入侵生物的防控,強調無公害治理。在監測預警上,針對優先種類開展深入的預警和公眾宣傳。大區域的森林健康監測主要采用航空遙感技術,具體種類的森林病蟲害則主要依靠航空調查,并均有技術標準和指南;對特殊重大蟲害,主要采用信息素誘捕和地面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災情信息管理上,分全國、各州和重大蟲害種類三個層面相關分析報告,層次分明、定性與定量,短期與長期結合、宏觀與微觀交互。
美國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依具體種類而定,主要包括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營林技術,分別有預防、抑制、防治3種措施。防治技術主要針對優先種類,并非所有受害林分均能得到治理。在特殊情況下應急使用化學殺蟲劑,不論是航空或地面噴灑,在使用前均須按照環境保護法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上述各類技術在我國的研究和實踐都不少,兩國之間技術水平相當。但美國的特點是在實際工作中做得比較務實、細致、嚴謹,很注重實際防控效果的客觀評價,很少設定量的預定指標。
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概況
2007年以來,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年均約1160 萬公頃,年均損失超過1100 億元,是世界上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發生與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對于我國森林有害生物發生的嚴重性,不能從時間的維度簡單地進行絕對比較,而需要辯證地相對分析。從自然原因看,由于人工林建設是我國發展森林資源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主要途徑,人工林快速增加是必然趨勢,因其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低,導致了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發生的面積和損失增加,也形成了我國林業重大生物災害基本發生在人工林的現象。從統計的范圍看,林業有害生物的統計已從原來的重點種類擴展到一般種類,新納入統計的森林類型增加(如西部地區灌木林),并且統計標準從低到高,這是我國林業有害生物工作得到重視與發展的標識。從應對能力看,監測與預警能力仍相對低下,應急性被動防治居多,預防措施偏少,此乃亟待提高之處。從科技支撐能力看,總體能力不是很強,一些研究成果的實用性、可操作性不強、防治效果評價的客觀性不夠,也亟待提高。從經濟損失增量看,主因是社會公眾對林業生態服務價值認識的提升,這其實體現了林業地位的提高。此外,還有全球氣候變化、國際貿易頻繁等客觀因素,以及投入不足、法律法規的制修滯后、人才隊伍素質不高等主觀原因。
一、全力抓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
內蒙古大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天然次生林區,這里集中分布著大面積的天然杜松林、檜柏林、油松林和天然闊葉林。一旦發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就極易引發災難性事件。為此,保護區管理部門要積極應對,全力抓好有害生物監測預警工作。
1、要按照監測全面、預測準確、預報及時的要求,在完善常規調查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遙感、生物技術和化學信息等手段開展監測和調查,把整個保護區的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以及天然草本植物全部納入監測范圍。在保護區內形成有害生物立體監測體系,保證監測預報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時效性。
2、要建立和完善有獎舉報等激勵機制,聯合林業森防部門在大青山自然保護區盡快培訓和建立一支兼職森檢隊伍,積極發揮基層護林隊伍在有害生物監測中的作用,合理引導公眾參與有害生物監測和舉報。要探索出一套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的快速診斷方法,提高護林人員對有害生物的判別能力。要聯合現有木材檢查站,在保護區的交通要道增設檢查哨卡,加大保護區的監管力度。
3、應定期組織疫情普查工作,積極開展科學技術研究。及時檢查保護區內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對象及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分布和危害情況。同時開展科學技術研究,提高保護區植被大面積死亡和衰敗的診斷判別能力,正確分析和判斷發病致死或生理衰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進行防控和治理。
二、制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應急預案,減少災害損失
保護區要成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應急領導小組,在組織、技術、資金、設備材料上做好應急準備,保障應急反應機制的正常、高效運轉。要不斷提升保護區應對突發性有害生物災害的控制能力,一旦發生災害,林業森防部門要按程序啟動預案,按照屬地管理、地方政府為主的原則,統一組織、指揮和部署,分級聯動、各負其責、協同作戰,以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保護森林資源。
三、實施科學管理,培育健康森林
1林業概況
建寧縣地處福建省西北內陸山區,武夷山脈中段,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縣境東接泰寧,南鄰寧化,西北與江西廣昌、南豐、黎川三縣毗鄰,為千里閩江正源頭,是南方集體林區重點縣。全縣有林地面積115081hm2,森林覆蓋率67%,近10年來由于過度采伐和亂砍濫伐以及2008年的雨雪冰凍災害,導致建寧縣天然林減少,森林生態環境脆弱。現有林主要以馬尾松、杉木、毛竹林為主,大多為人工純林,森林自然調控森林病蟲害的能力下降,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越來越頻繁,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2林業有害生物對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2.1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給林業生產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據調查,發生松毛蟲危害的松林,輕則生長遲緩、松脂減少,嚴重時可導致松林枯死;發生竹毒蛾危害的毛竹林,使竹筍及新竹產量減少,受害嚴重可使毛竹枯死;發生杉梢小卷蛾危害的杉木幼林,杉木被害后主梢年高生長量減少50%以上,主梢被害后常萌生多個側梢,使杉木不能形成主干,嚴重影響杉木幼林生長。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不僅會使森林資源遭受損失甚至化為烏有,直接損害林農的經濟利益,而且還會嚴重挫傷林農發展林業的積極性,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進而影響建寧縣林業發展大局,嚴重制約建寧縣經濟發展。
2.2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建寧縣是閩江的發源地,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影響了當地的水質,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間接影響了建寧縣生態旅游和森林人家休閑游的發展,對旅游產業及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3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與特點
3.1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現狀
據建寧縣林業有害生物歷年監測調查資料顯示:從2000~2011年建寧縣發生過的森林病蟲害有16種,發生過的森林病害主要有杉木縮頂病、杉木炭疽病、馬尾松赤枯病、松針褐斑病、板栗疫病、毛竹枯梢病等,發生過的森林蟲害主要有馬尾松毛蟲、松墨天牛、剛竹毒蛾、竹螟、竹蝗、竹廣肩小蜂、竹筍象、黑翅土白蟻、蕭氏松莖象、杉梢小卷蛾等。累計發生面積9428hm2,其中輕度發生3012hm2,中度發生4825hm2,重度發生1591hm2,其中以下幾種病蟲害對建寧縣森林危害較大。
3.1.1馬尾松毛蟲
在建寧縣9個鄉鎮均有分布,其中尤以均口鎮、里心鎮,濉溪鎮等鄉鎮危害較重,2000~2011年全縣馬尾松毛蟲發生面積達1715hm2,其中輕度發生面積326hm2,中度發生面積838hm2,重度發生面積551hm2;最大蟲口密度達218頭/株,主要危害馬尾松。
3.1.2剛竹毒蛾
在建寧縣該蟲害主要發生在溪源鄉、黃坊鄉、均口等鄉鎮,其他鄉鎮均有分布。2000~2011年全縣剛竹毒蛾發生面積達1606hm2,其中輕度發生面積127hm2,中度發生面積1361hm2,重度發生面積118hm2;最大蟲口密度達214頭/株,主要危害毛竹。
3.1.3松墨天牛
在建寧縣9個鄉鎮均有分布,其中尤以里心鎮、黃埠鄉、客坊鄉、均口鎮等鄉鎮危害較重,2006~2011年全縣松墨天牛發生面積達4011hm2,其中輕度發生面積2215hm2,中度發生面積1438hm2,重度發生面積358hm2;有蟲株率最大達75%,主要危害馬尾松。
3.1.4杉梢小卷蛾
在建寧縣9個鄉鎮均有分布,其中尤以客坊鄉、里心鎮、黃埠鄉、溪口鎮等鄉鎮危害較重,2011年全縣杉梢小卷蛾發生面積達647hm2,其中輕度發生面積142hm2,中度發生面積370hm2,重度發生面積135hm2;有蟲株率最大達65%,主要危害杉木幼林。
3.2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特點
(1)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呈增長趨勢。近十幾(2)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傳入險情增大,對建寧縣現有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構成潛在威脅。特別是松材線蟲病,建寧縣周邊縣(區)已相繼發生,一旦侵入,很可能使建寧縣24512hm2松林在短期內毀滅。(3)常發性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居高不下,食葉性害蟲呈周期性暴發趨勢。據監測統計,剛竹毒蛾在2005~2006年發生面積466hm2,到2010~2011年發生面積達810hm2,發生面積居高不下,成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4)偶發性林業有害生物逐步成為主要的林業有害生物,其擴散呈蔓延趨勢。據監測統計,松墨天牛、杉梢小卷蛾在2010~2011年發生面積達4207hm2,占這兩年全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總面積的83.9%,成為影響年度總發生面積的主要因素。(5)經濟林病蟲害成為森防工作的又一大問題。近年來,隨著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2008年冰凍災害過后樹種的調整,全縣大面積營造油茶、無患子等經濟林,經濟林有害生物發生的種類、面積和危害程度也隨之增加。
4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原因分析
4.1氣候異常
受全球氣候條件影響,近年來建寧縣氣候變化大,持續暖冬和連續干旱為害蟲特別是食葉類害蟲的暴發提供了有利條件,如2003年的暖冬氣候使馬尾松毛蟲等害蟲安全越冬,導致馬尾松毛蟲第1代蟲口基數迅速增大,造成2004、2005年馬尾松毛蟲大暴發。建寧縣2008年的冰凍災害造成了大量松樹倒伏或斷頭,樹勢衰弱后的松林成為松墨天牛極佳的產卵木,從而導致松墨天牛的大面積發生。
4.2樹種結構不合理
目前建寧縣樹種主要以杉木、馬尾松、毛竹純林為主,據2011年資源數據顯示,全縣有林地面積115081hm2,其中杉木林面積占25.2%,松林面積占21.3%,毛竹林面積占15.9%,闊葉樹面積僅占23.3%,尤其是冰凍災害過后,原始森林群落破壞嚴重,加上近年來營造的大面積人工純林使林業有害生物的天敵數量減少,林分自身防御病蟲害能力弱,從而形成了有利于林業有害生物生長繁殖的生態環境。
4.3經營管理粗放
許多林農科學營林意識不強,林地密植、重造輕管現象嚴重,經營管理粗放,不進行常規的營林管理措施,導致林內衛生條件差,林木長勢衰弱,適宜林業有害生物生長發育。
4.4經費投入不足,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
目前全縣尚未建立新的防治機制,“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不能完全落實,防治任務難以完成,達不到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目標,由于防治資金投入不足,加上防治方法相對傳統,即使對局部的有害生物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仍然出現越防越難防的被動局面。
4.5預測預報基礎工作滯后,林業有害生物監測不到位
一是林業有害生物種類不斷增加,監測面積大,在工作中缺乏操作性強的調查監測方法。二是部分測報人員業務水平低,責任心差,工作流于形式,調查粗放。
5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對策
5.1加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宣傳工作力度
積極宣傳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普及防控知識,增強全民依法防治的自覺意識,使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的領導、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支持并參與防治工作,共同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5.2強化組織領導,確保責任落實到位
(1)建立責任制度。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責任制納入地方各級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調,確保防治任務落實到位。(2)健全工作機制。要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屬地管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積極參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努力形成強大的防治合力。(3)嚴格獎懲制度。加大對責任落實情況的檢查督導,對在防治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獎勵;對防治工作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的,要追究領導責任;對監測不力和漏報、瞞報、虛報疫情和災情,貽誤防治時機的,要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
5.3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預報工作
(1)以建寧縣國家級森林病蟲害中心測報點為龍頭,建立縣、鄉、村三級監測網。(2)堅持群眾舉報、護林員報告、測報員監測和病蟲害定期普查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并將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落實到森林管護責任制之中,使預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3)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將監測任務落實到人頭地塊,及時準確掌握病蟲動態,適時預警信息,指導林業生產經營活動。
5.4加強森林植物檢疫工作
(1)進一步提高對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檢疫工作抓不好,危險性森林病蟲害的擴散蔓延就不可能得到遏制,要把森林植物檢疫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把檢疫工作抓緊抓好。(2)加大森林植物檢疫執法力度,認真抓好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和復檢工作。加強對調運檢疫的管理,特別是從危險性森林病蟲害發生區調出的苗木、木材及其制品,必須進行嚴格的現場檢疫,發現危險性病蟲的,要及時進行除害處理,嚴防危險性森林病蟲的傳入。
5.5加強森防隊伍建設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在整個林業工作中是一項科技含量較高的工作,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專業化的隊伍是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首要條件。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把提高森防專業人員的技術業務素質作為第一要務來抓。通過繼續教育、短期培訓等形式對森防專業人員進行培養提高,持續加強森防人才隊伍建設。
病蟲害是森林生長發育過程中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有“無煙火災”之稱,病蟲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還能降低森林的生長量、結實量、果品和木材質量、降低森林的防護功能。搞好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是鞏固造林成果、提高林產品產量、質量發揮森林“三大”效益的根本保障。
雖然我國幅員廣闊,但是森林覆蓋率低。生態環境很脆弱,加強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就是保護寶貴的森林資源和我們的生存環境。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的關鍵步驟就是要大力發展林業,提高林業生產的質量,增加綠化率,這是全國人民與林業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長期而又艱難的任務。因此,不管是林業工作者還是各級領導部門,都必須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高到戰略認識的高度。由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文只能淺顯地列舉,供讀者參考。
2 當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認識不足
人們總是認為林業中存在病蟲災害是應該的,的確,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人們還沒有把病蟲災害與火災、水災提升到同一個戰略高度,還沒有認識到病蟲害的危險性和對生態、經濟發展的毀滅性,病蟲害的治理是長期的、艱巨的。在很長一段的時間內,相關主管部門的都沒有把林業病蟲防治工作擺到應有的高度上去,缺乏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沒有把這項工作當作自己的使命,被當成了可有可無,可松可緊的軟任務。
2.2 監測與預報環節的缺失與薄弱
監測與預報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只有抓住這兩個環節,才能提前了解病蟲害可能發生、發展的趨勢,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及時應對,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但是從目前河南省的現狀看,對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重視度完全不夠,監測人員的缺乏,監測儀器的落后甚至是缺失,檢測、預報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在加上制度的相對不完善,不能及時、準確地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與支持,致使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名無實,無法及時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做到防早、防小、防了。病蟲害發生造成災害時,才被動的進行防治,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2.3 基層森檢人員嚴重不足。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林產品和林副產品的數量需求日益增多,品種更加多樣化,再加上發達的物流、頻繁的人員流動,也為有害生物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通道,森林植物檢疫的難度和工作量都不斷增大。但作為擔負檢疫重任的縣級森防機構,由于受人員編制的限制,從事森林病蟲害檢疫的工作人員只有3―5人,有的還是兼職人員。人員不足嚴重影響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各項工作的開展。
2.4 基層森檢機構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正常開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4.1經費不足,導致正常的病蟲檢疫調查及防治工作難以開展。大多數基層森防機構只有少量辦公經費,甚至連正常的辦公開支都難以維持。發生疫情時,不能及時組織實施防治工作,貽誤時機,造成疫情的擴散蔓延。
2.4.2經費不足,使基層森防機構不能購置必要的儀器來提高檢測手段。在具體的工作中,工作人員只能憑經驗、憑肉眼檢測,準確度低,易造成失誤,影響工作質量。
2.4.3經費不足,不能對基層森防工作人員進行技術水平培訓?;鶎由拦ぷ魅藛T的知識更新速度和技術水平,不能適應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新形勢。不能很好的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更好的服務于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2.4.4在營造林方面大多忽視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一是在多年來的造林中,往往樹種單一,純林多,混交林少,生態多樣性很差,幾乎沒有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一旦病蟲害爆發,這些人工林幾乎沒有幸免的可能;二是造林綠化用苗,不顧種源、不講苗質,不進行檢疫就任意栽植,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嚴重存在安全隱患;三是不經實驗,盲目引進新品種造林,由于新品種“水土不服”,導致病蟲害發生;四是不堅持適地適樹原則,隨意選擇樹種造林,造成生長不良,引發病蟲災害。在林業生產過程中如果沒有將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始終,就可能導致工程項目的失敗,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經濟損失。
3 林業有害生物害防治措施
3.1 提高有害生物防治的水平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貫穿于林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不是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的事,它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所以要提高防治水平九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政府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要制定預案,周密部署,一旦發生病蟲害,能夠迅速采取防控措施,不致成災;林業主管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在規劃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也要加強綜合性防治,選擇更多鄉土品種進行種植,選育推廣抗性品種,加大營造混交林比重和封山育林的力度,保護生物多樣性,從而加強對當地病蟲害的預防能力的提升;要充分利用基因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高效低毒農藥等新技術、新成果提高防控效果,降低成本,減少污染,維護生態環境的安全。
3.2 加強蟲害防治的預報工作
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各地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轄區內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病蟲害調查監測,要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作為基本目標,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堅決避免平時不調查,等到發現已是嚴重危害的局面。預測預報以縣為基礎,結合當地森林資源、氣候條件、病蟲害發生規律合理設置觀測站點,明確專人按時測報,及時掌握病蟲發生發展信息,搞好預測預報,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在完善縣級監測網點建設的同時盡快建立起一個區域性或覆蓋全省的預測預報網絡體系。
3.3 加強檢疫,切斷病蟲害的傳播途徑
首先,應該加強《植物檢疫條例》工作的學習與宣傳,增加人們以及林業工作者、檢疫人員的意識,使得人們在工作上給予支持與鼓勵。其次加強基層檢疫隊伍建設,加強基層工作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和思想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要強調依法行政,規范基層工作人員的行為,加大檢疫力度,對出林地、進林地的車輛、人員,嚴加盤查,嚴禁帶疫源疫病進出,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了樹木感染蟲害的可能性。最后,應該在一些苗儲、加工、銷售單位等地方加強管理,堵塞病蟲害傳播的渠道。
4 總結
我省的林業蟲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情況不容樂觀,雖然現在相關部門已經提高了對蟲害防治的警覺性與認真度,但是筆者仍要指出的是只有各方面不斷的協調、努力,我省的林業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閆峻.我國林業生物災害管理的經濟學分析與對策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8.
關鍵詞:森林;有害生物;健康;管理;科學
森林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凈化空氣和減少污染的功能。保護森林是人類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林業有害生物時時刻刻威脅著森林的安全,是森林火災以外森林的又一大天敵,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重視,加大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治理力度,是人類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在全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導下緊緊圍繞林業六大工程,堅持野預防為主堯科學防控堯依法治理堯促進健康冶的方針,積極推進森林健康新理念,這是一項全新的改革,也是一場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革命。如何做到全面保證森林健康?這就需要全社會高度重視,同時,加強對森林的管理。黑龍江省是全國森林覆蓋率較多的省份,2001年全省林地面積占43.6%,到2010年全省林地面積占45.7%。但由于過渡性采伐及自然災害的破壞,森林生態群落遭到破壞,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多種因素嚴重危害森林的健康,其中森林有害生物的危害是對森林健康的挑戰,是對森林環境嚴峻的考驗。自實施生態管護工程以來,全民加強森林保護意識的提高,觀念的轉變,防控知識水平的提高,對于科學防控林業有害生物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保證森林健康,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管理,積極推行森林健康理念,任重道遠。
1加強森林資源的管理
森林有害生物的滋生,需要適宜的環境,森林資源的破壞直接導致森林環境的惡劣,而有害生物容易發生在通風良好林緣和森林中的空地邊緣,這樣就會為森林有害生物資源的滋生創造了環境。2004年全面停采以來,森林資源得到了保護和發展,有利于林業有害生物的控制,但還是有不法分子濫砍盜伐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不僅破壞了有害生物的天敵,而且為有害生物的生存創造了條件。因此,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尤其是對森林有害生物天敵的保護,也是對保護森林健康有效手段之一。
2積極推行科學有效的營林措施
根據長年的觀察,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有害生物容易侵染針葉樹純林,主要以樟子松堯落葉松針葉純林為主。由于長年采伐及火災和一些自然災害的破壞,形成了許多以白樺堯山楊堯柳樹等為主的次生林,而對次生林改造也都是為了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樟子松堯落葉松等經濟樹種,導致了針葉純林增多,而且形成抵抗力弱的幼林,針闊比例失調,形成有害生物多發的植物群落,而混交林的特點恰恰可以解決問題,混交林樹種多結構復雜,枯枝落葉物豐富,而且林冠濃密,根系深廣,在涵養水源堯保持水土堯防風固沙,以及其他防護效能方面都優于單純林,混交林內部生境條件多樣,生長著大量的植物堯動物和微生物,病蟲害天敵較多,可以抑制病蟲害的繁殖和蔓延,因而病蟲害發生少。但要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立地條件選擇適宜的混交方式。提倡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混交堯喬灌木樹種混交及深根系與淺根系樹種混交,如深根系與淺根系樹種混交,可以防止風倒等。在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嚴重的地區,應加大灌木樹種比重。對于低產低效的次生林改造,要采取合理營林措施,使之形成生態功能強,物種豐富,抗病能力強的闊葉或針闊混交林,要遵循自然規律的同時,依靠科技進步,積極采用野造林堯補植堯撫育堯疏伐冶等綜堯復層林。
3科學經營發展特種用途
林母樹林是特種用途林的一種,是為國家提供優良種子的林分。金山林場樟子松母樹林是國家的樟子松母樹林基地,現有面積1862hm2,每年向國家提供大量優良種子,已經成為國家不可或缺的母樹林基地,可是樟子松母樹林是樟子松純林,林分抗病毒能力弱,常常滋生如樟子松紅斑病堯樟子松瘤銹等林業有害生物,樟子松紅斑病感病率達到60%以上,而且較為嚴重,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嚴重危害母樹林的安全,要人為進行干預進行科學的管理,第一進行撫育間伐,撫育間伐可以切斷一些有害生物的生存條件,如樟子松瘤病銹是依靠蒙古櫟進行生長的轉主寄生生物,它的銹孢子生成后在蒙古櫟樹葉上發育成熟后經風傳播到樟子松上進行危害,撫育間伐伐除了轉主寄主可以達到預防目的;第二要采用煙劑進行無公害防治,近幾年來,多采用苦參堿煙劑堯苦參堿乳油等藥劑進行防治,每年防治面積近666.67hm2,防治控制率達到95%以上,達到了防治的目的。
4加大封山育林力度
在采取人為干預的營林措施外,還要遵循自然規律,發揮森林群落的自我調節能力,對森林群落采取10~20a甚至更長時間的封山育林,不要急于一時,生態環境的改變不是三年五載就可以實現的,要發揮森林的自我調節的功能,自行創造適合的森林生物群落,達到自身相對穩定的生物鏈,影響植物群落結構堯空間構造和昆蟲群落結構的變化,誘導林木產生抗蟲效應,促進森林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為什么在封山育林條件下,森林生態環境會影響害蟲發生的輕重呢?因為在森林群落的自我調節下,形成多樣性的森林植物群落,對害蟲的尋找食物和擴散傳播起到隔離作用,阻礙了害蟲的營養攝取,影響到害蟲的生活質量堯壽命和下一代的繁殖,并且樹種多樣性的提升,提高了生物多樣性,昆蟲種類的多樣性又導致了有益昆蟲和有益生物的多樣化,從而生態系統更加平衡穩定。
5無公害防治勢在必行
(一)我國林業生物災害發生的形勢特點
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加劇。我國是世界上遭受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截止到2008年,入侵我國并造成嚴重危害的主要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達34種,年均發生面積達130萬公頃。其中,主要外來林業有害生物造成的損失占林業生物災害總損失的30%。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在我國呈入侵頻次增加、種類增多、危害面積逐年擴大的趨勢。
本土重大有害林業有害生物發生依然嚴重。松毛蟲一直是我國林業歷史上第一大害蟲,近年來出現反彈,年均發生面積在140萬公頃左右,一些地方仍周期性暴發成災。楊樹柱干害蟲在三北地區發生危害依然嚴重。以鼢鼠、野兔為主的鼠(兔)在三北地區新植林地危害猖獗,年均發生100多萬公頃,對未成林造林地林木構成嚴重威脅。
突發性害蟲種類增多,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春尺蠖、楊樹舟蛾等楊樹食葉害蟲發生普遍,其中以華北、黃淮、江淮地區危害最為嚴重,致使多處綠色通道景觀被毀,江蘇、安徽等省的楊樹產業損失巨大。隨著氣候變化和天然林衛生狀況的改變,栗山天牛、云杉八齒小蠹、切梢小蠹等一些次要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區已上升為主要危害種類。
經濟林、竹林有害生物危害種類增多,發生面積加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種經濟林面積不斷增加。隨著經濟林、竹林面積的快速增加,經濟林、竹林生物災害的發生種類也不斷增多。
灌木林和荒漠植被有害生物危害日顯突出。2003年以來,年均發生面積達200萬公頃以上。沙棘木蠹蛾、梭梭尺蠖、灰斑古毒蛾、大沙鼠等對東北、西北廣大灌木林和荒漠植被的危害日益突出,并在局部地區多點暴發成災,新疆塔里木盆地累計有20萬公頃胡楊林毀于蟲害。
(二)林業生物災害的基本屬性和特征
林業生物災害是指森林、林木及林產品遭受微生物、動物、植物侵害而使其經濟、生態及社會功能受到損害的事件,包括由非生物因子引發的林木生理性災害。
1.林業生物災害具有自然屬性。林業生物災害的發生是由林業有害生物、森林植物和環境條件等多種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自身特點和規律。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必須在不斷認識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有害生物發生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問題,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實踐。
2.林業生物災害具有社會屬性。一方面,林業生物災害具有人為災害特征。引起林業生物災害的有害生物是生態系統固有成分,生態系統在未受干擾的情況下,可利用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通過自身調節功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避免有害生物種群密度過度增大而形成災害,即使偶有災害發生,生態系統也能通過自身調節從干擾中自然恢復,一般不會因有害生物而使生態系統破壞至無法自然恢復的程度。但隨著人類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人口的持續增長和經貿往來的日益頻繁,地球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加之不合理的森林經營方式,生態系統被嚴重破碎化、人工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穩定性減弱,控制和制約有害生物的能力下降或喪失,導致有害生物繁殖失控,頻頻暴發成災。林業生物災害的發生又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遭到進一步破壞,這成為當前我國林業生物災害發生面積居高不下,災害損失逐年加大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林業生物災害事關國土生態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娛樂和食品安全,事關廣大林農群眾增產增收,事關林產品對外經濟貿易安全,具有顯著的經濟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特性。
(三)林業生物災害防治面臨新的任務和挑戰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林業部門抓住戰略機遇轉變發展方式,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開創現代林業科學發展新局面的關鍵時期。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必須服從并服務于這一大局。
1.維護生態安全需要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已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共同主題。林業在生態建設中具有首要地位,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承擔著建設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治理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職能,這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賦予林業的更加緊迫而艱巨的使命。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是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林業生物災害嚴重威脅著上述的“三個系統、一個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甚至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2.建設生態文明要求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迄今最高級的文明形態,核心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落實及其成果的反映。實現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是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一個健康的森林以她優美的形態、色調、音韻等陶冶著人類的情操,人們在其中體驗和享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生態文明的偉大實踐中,人們對以森林文化為主的生態文化更加渴求,對生態文化產品的需求更加迫切。必須科學地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維持身邊的綠色,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安全,實現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
3.實現林業“雙增”目標、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2009年9月,總書記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當前,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年均發生面積1000多萬公頃,年致死樹木4000萬株。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在保護現有森林資源、鞏固新增造林面積、保證森林蓄積穩步增長上,都具有重要的基礎和保障作用。此外,林業有害生物還直接導致了森林的碳排放。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權威專家溫奈爾教授的研究結果顯示,2000年以來,在加拿大因林業有害生物造成的森林碳排放是森林火災和森林采伐總量的3-5倍。必須進一步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減少森林面積負增長和碳排放,充分發揮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4.促進農民增收、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需要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繼土地承包后農村生產力的第二次大解放。林改后,組織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將成為廣大林農日常生產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項新生事物。林業生物災害防治面臨著諸多新問題。例如:組織主體的多元化,廣大林農中普遍存在的預防意識淡薄、缺乏病蟲害防治知識,大型林用藥械無力個人承擔等。如果不能解決好這些問題,極有可能引發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嚴重發生,并導致因林業有害生物災害傷農事件發生。這將極大地挫傷廣大農民從事林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甚至會導致林農因此至窮,因此破產。
5.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拓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空間需要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一些國家散布中國,采取多種措施遏制我國經濟發展。其中,利用林業有害生物設置貿易壁壘成為他們采用的手段之一。2010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美植保組織制訂并區域標準植物檢疫措施《來自亞洲舞毒蛾疫區的船舶及船上貨物運行管理指南》。據國家質檢部門估測,我國至少1/5的輸美貨船可能在美國口岸遭遇拒絕入港、錨地待檢、港口滯留等形式的通關障礙,將有500億美元的貨物受到影響。2011年韓國方面又針對香蕉穿孔線蟲,禁止進口我國南方三省區寄主植物,對當地苗木花卉產品出口造成不利影響。
6.維護森林食品安全需要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自然資源認識的深入,森林食品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由于我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方式、手段、技術等方面還比較落后,使用化學農藥防治的現象在一些地方還比較普遍,與農藥殘留、水體污染等有關的森林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按照林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十二五”末全國經濟林栽培面積達到3300萬公頃,經濟林總產量達到2億噸。這一新的形勢,要求我們從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重大意義,調整防治思路,轉變防治方式,改進防治技術,科學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從源頭遏制食品安全隱患,有效應對森林食品安全的潛在威脅,保證森林食品的安全。
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加強林業生物災害防治
做好新形勢下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必須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黨的思想路線,從服務于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構建生態文明和推動現代林業建設的高度,遵循自然、經濟和社會規律,依靠科技進步,依靠深化改革,依靠人民群眾,采取綜合措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一)堅持預防為主
國內外災害防治的理論和實踐表明,某種災害一旦發生,要完全挽回所造成的損失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減低損失程度也是相當困難的。從災害防治的成本效益和工作績效分析,做好預防是災害防治最為經濟和有效的措施。林業生物災害作為一種自然災害必須堅持預防為主。要樹立森林健康理念,要從培育優良抗性品種入手,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貫穿到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提高森林自身抵御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要加強對林分的撫育管理,及時清理受有害生物感染的林木和火燒跡地的過火林木。加強對現有純林、低產林的改造,優化林種、樹種結構,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加強測報、檢疫、生物防治等預防性工作,在思想認識、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上全力推進預防工作,由以治標為主向標本兼治以治本為主轉變,變災后救災為災前御災,切實把預防工作擺到首位。
(二)加強科學治理
林業生物災害的發生是由林業有害生物、森林植物、環境條件、人為干預等多種因子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必須在不斷認識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有害生物發生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問題,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實踐,堅持科學治理的方針。要堅持實事求是,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研究科學的對策,采取科學的措施。要正確處理好預防與除治、治標與治本、內部與外部、生態與經濟、重點與一般的關系,科學布局防治資源。要轉變防治理念,從系統工程的角度認識災害,推進災害管理。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強主要林業生物災害發生機制、防治技術、外來有害生物入侵機制等基礎研究,加強監測預警、檢疫御災和防治減災應用技術研究,進一步推進產學研結合,提高科研成果的成熟度和集成度,抓好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強化防治標準體系建設和技術監督。要大力推進無公害防治和綠色防治,實現可持續控災,維護環境安全。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遵循自然、經濟和社會規律,因地制宜地開展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
(三)堅持依法監管
林業生物災害防治工作具有社會公益性,其職能的履行要依靠行政手段來推進、法制措施來保障。堅持依法監管,必須建立健全防治法規制度,加快完善行業法規體系,確定依法治理災害的法治原則。要加大違法處罰的力度和剛性,提高違法成本。要強化執法能力,從體制、機制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林業生物災害防治行政執法工作。要明確執法主體,規范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強化執法隊伍建設,完善執法監督,做到嚴格執法、文明執法、公正執法。要完善和嚴格執行林業生物災害防治獎懲、林業植物檢疫報檢、監測調查報告等制度,加強行政監管力度。
(四)強化責任落實
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是國家危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把重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責任落實到各級政府的肩上,實行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建立科學的林業生物災害防治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實行林業生物災害防治目標責任制度,提高林業生物災害防治成效。要建立健全“分類、分級、突出重點、按需扶持”的公共財政扶持政策和“誰受益、誰投入”的防治資金投入機制,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元化社會資金投入為輔的投入機制。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要將林業生物災害防治的公共財政投入和應急儲備資金納入本級預算,保障防治工作順利開展。將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納入森林災害綜合保險范疇,充分利用金融支持林業改革的相關政策,采取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的方式,開展政策性保險工作。積極爭取林業貼息貸款、扶貧貼息貸款、小額擔保貸款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支持。
(五)深化改革,創新防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