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6 03:55: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西方藝術賞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葉芝;詩歌;概述
中圖分類號:I0-0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7-0011-01
威廉?巴特勒?葉芝是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艾略特評價葉芝說:“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我敢說,他也是任何語言中最偉大的詩人?!?/p>
國內研究葉芝詩歌的論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愛爾蘭主題 作為英裔愛爾蘭人,葉芝對英國的感情是比較復雜的。他返回到愛爾蘭的風景中尋找靈感,創作轉向愛爾蘭神話和民間傳說題材。這方面的論文有:涂年根的碩士論文《夢想仙境的人――愛爾蘭民間故事對葉芝詩歌的影響》、董紅纓的碩士論文《葉芝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構》、張莉,馬佳佳《矛盾的愛爾蘭歌者――葉芝的民族主義思想分析》、何林《葉芝與愛爾蘭文化身份的建構》等;二、面具理論 對葉芝而言,面具既是偽裝和防護,同時也是自我克制和超越;它不僅展現了葉芝積極的生活態度,還反映了葉芝式的民族主義立場。這方面的論文有: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張文會的碩士論文《論葉芝詩歌中的女性面具On Feminine Masks in W.B.Yeats’s Poetry》、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張毅的碩士論文《葉芝的三副面具》、李靜《葉芝的“面具說”》等;三、神秘主義與東方因素 傅浩《葉芝的神秘哲學及其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傅浩《葉芝詩中的東方因素》、杜平《超越自我的二元對立――評葉芝對東方神秘主義的接受與誤讀》、柳青《聽葉芝講愛爾蘭“聊齋”》、 董洋《葉芝、泰戈爾“神秘主義”的契合之處及意義》等;四、象征主義 傅浩《葉芝的象征主義》、陳遐《從“后期象征主義”詩人葉芝著西方現代主義大學》、楊晨音《從摹仿到構建――葉芝詩歌中的象征轉向》、李超《象征:介入還是逃逸――葉芝象征主義詩學理論初探》等;五、性別意識與女性形象 河南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陳偉娜《葉芝性別意識研究》、貴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王林英《父權制的囚徒――論葉芝詩歌中的女性形象》、東北師范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李婷《論葉芝詩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蘊含的追求母題》等;六、對《當你老了》的解讀 龍琳《真愛不會老去――葉芝賞析》、李小均《詩人不幸詩名幸――葉芝名詩中的張力美》、張燁《恒愛之境――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和他的詩》等;七、對《因尼斯弗里島The Lake Isle of lnnisfree(1888)》的解讀 傅浩《身在塵囂 心向凈土――葉芝賞析》、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吳詩瓊《迷失?遐憶――對葉芝詩的歷史主義誤讀》;八、拜占庭 李潮《――葉芝精神歸宿的象征之路》、郭月霞《葉芝賞析》、劉治良《生命之春在藝術 藝術之美在永恒――葉芝與濟慈主題之比較》、方杰《葉芝“拜占庭”詩中的再生母題》;九、悲劇精神 北京交通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張惠鋒《黑暗中的狂歡―一葉芝所創悲劇世界之研究》、張浩《藝術的異質空間與快樂的悲劇精神――評葉芝的》等等;十、生態觀 甘文婷《從生態批評的角度解讀葉芝的》、張明蘭《葉芝詩歌生態觀解讀》等等;十、意象研究 廣西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王靜《在韻律和舞姿之間――葉芝的抒情詩與舞蹈意象探幽》、華南理工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甘文婷《W.B.葉芝愛情詩歌意象研究》。
葉芝不僅在文學備受矚目,在其他領域亦被人推崇;比如一些歌曲或直接以他的詩歌為歌詞,現任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妻子、意大利歌手卡拉?布魯尼?薩科齊的專輯《No Promises》中有一首《Before This World Was Made》,這首歌中的歌詞就是葉芝的組詩《一個年輕又年老的女人》中的第二首《創世之前》。我國流行音樂組合水木年華那首經典歌曲《一生有你》就來源于葉芝的《當你老了》 。來自愛爾蘭的搖滾樂隊The Cranberries (卡百利樂隊)是帶領愛爾蘭音樂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的專輯《No Need To Argue》中有一首Yeat's Grave。葉芝逝世后葬在斯萊戈的Drumcliff墓園。由韓國第一化妝品集團AmorePacific 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潛心研制的自然主義化妝品Innisfree悅詩風吟,由來于葉芝名作“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心靈小島的品牌名稱。
參考文獻:
[1]傅浩著.葉芝[M].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
[2]百度百科:卡拉?布魯尼.
[3]百度百科:水木年華.
關鍵詞:納蘭性德散文綜述
納蘭性德除創作出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之外,還留下了不少優秀的散文作品。在學者們大多致力于其詩詞研究之際,亦有少數學者對其散文進行了研究,本文擬從五方面對其散文研究的成果進行梳理。
對其序跋類散文的研究
納蘭性德的序跋類散文主要是收錄在《通志堂集》卷十至十二中的經解序,以及卷十三、十四中的若干篇序文。學界目前對其序跋類散文取得的研究成果較少,且主要集中在對其經解序的研究上。
1988年,馬遒騮、寇宗基先生出版了《納蘭成德詩集詩論箋注》一書,該書擇錄了《名家絕句鈔序》《淥水亭宴集詩序》二文,并為之箋注。次年,姚崇實先生在承德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發表《簡論》一文,解析出經解序不僅表現了納蘭性德對理學的推崇,還表達了納蘭性德的一些哲學、政治、倫理觀點,還反映了納蘭性德的學術思想。此后,羅星明先生先后在承德民族師專學報發表多篇論文為《通志堂集?經解序》作注釋,為其他學者研究納蘭性德的經解序提供了便利。
對其雜記類散文的研究
納蘭性德的雜記類散文即其《淥水亭雜識》,學界對其雜記類散文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對其雜記類散文進行研究的專著有李曉明的《納蘭性德詩詞美論》,該書的第二章第二節結合《淥水亭雜識》提煉出納蘭性德詩學的四個主要觀念。
對其雜記類散文進行研究的碩士學位論文大致有三篇,分別是羅艷的《論納蘭性德的詩學觀》,王麗勇的《納蘭性德的詩作與詩論》和崔雙的《納蘭性德文學思想研究》。三者都結合《淥水亭雜識》中的詩詞短論及納蘭性德其他作品來總結納蘭性德的詩學觀。
對其雜記類散文進行研究的期刊較多,但大多學者都是研究《淥水亭雜識》中的詩詞短論。趙秀亭先生率先對《淥水亭雜識》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既肯定了文中積極進取的部分,如對中外思想和學術的接納,對西方科學技術的引進,對往古治亂得失的評論等;又指出了其迷信的部分。鄧偉、項小玲的《管窺》一文,從關切政事、重視人才,學精識博、長于考據,文學大家、識見不凡三方面研究該雜識中顯現出來的納蘭性德這一青年知識分子形象。2010年11月孫赫然發表《也曾裘馬頗輕狂――淺析納蘭性德中的入世思想》一文,從為君者需具帝王之度、為臣者需備赤子之心、興國政需為利無窮三個方面分析了納蘭性德在《淥水亭雜識》中的入世思想。
對其論辯類散文的研究
納蘭性德的論辯類散文為數不多,主要收錄在其《通志堂集》卷十四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為其《原詩》《原書》。學界在這一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1988年,馬遒騮、寇宗基先生在《納蘭成德詩集詩論箋注》一書中,箋注了納蘭性德的《原詩》一文。次年,馬驥先生發表了《納蘭性德的文藝觀》一文,不僅研究了《原詩》中的詩學思想――承襲漢儒詩歌理論“詩言志”的傳統觀點,批判“臨摹仿效之習”;還研究了《原書》中的藝術思想。
對《原書》進行了較為系統研究的是別廷峰先生的《納蘭性德書法觀管窺》一文。該文崇尚自然,主張“不臨摹”、反對“仿效”;強調個性,從重視作書時的“興會”和“意造”、反對“矜持”兩個方面研究了納蘭性德的書法理論。對《原詩》進行研究的還有張佳生先生的《納蘭性德詩賦論二評》一文和禹克坤先生的《論納蘭性德的文藝思想》一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將納蘭性德的《原詩》一文與葉燮的《原詩》一書進行了比較研究。
對其書說類散文的研究
納蘭性德的書說類散文主要收錄在《詞人納蘭容若手簡》和《通志堂集》卷十三中。目前為止,有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對其作品的箋注。
陳子彬于1991年發表的《納蘭性德詩翰手卷簡介》一文,布尼阿林于1992年發表的《印文簡釋》一文和鐵男于1998年發表的《詞人納蘭性德詩翰手卷印文若干問題箋注》一文,分別對納蘭性德的書說類散文進行了簡介、簡釋和箋注。對納蘭性德書說類散文進行了綜合研究的是郭明輝的《從納蘭性德書信看其為人》,該文通過納蘭性德的書信窺探其讀書生活、日常生活與思想。
此外,朱鑒珉先生的《納蘭性德與顧梁汾書》一文對《與顧梁汾書》進行了注釋。別廷峰先生的《納蘭性德教育觀管窺――讀》提煉出了納蘭性德的教育觀,并大致予以肯定。張佳生先生的《八旗文論五評》首要研究了納蘭性德的《與韓元少書》一文,并從中總結出納蘭性德論文的最終標準。張弘的《傳世納蘭性德致嚴繩孫手簡的年份及有關問題》一文,在勾勒嚴繩孫與納蘭性德交往情況的前提下,確定了納蘭性德致嚴繩孫手簡的年份。
對其辭賦理論與創作的研究
納蘭性德的辭賦理論主要集中在其《賦論》一文中,而其辭賦創作主要收錄在《通志堂集》卷首中,也散見于卷十四中。
對納蘭性德辭賦理論進行研究的,尚有不少。張佳生先生的《納蘭性德詩賦論二評》、馬驥先生的《納蘭性德的文藝觀》、禹克坤先生的《論納蘭性德的文藝思想》,都結合了納蘭性德《賦論》一文概括其辭賦理論。
對納蘭性德辭賦內容進行研究的,有任嘉禾的《“滿蒙聯姻”的頌歌――辨析》一文;高民凱的《納蘭性德的賞析》一文;別廷峰的《歌頌進步,意寓改革――讀納蘭性德的》一文。不難看出,以上多是對其單篇文學作品內容的解讀,尚缺乏對其辭賦作品內容相對宏觀的研究。
對納蘭性德辭賦特色進行研究的,主要有別廷峰的《納蘭性德賦的藝術特色》一文和董天恩《從看納蘭性德賦的藝術特色》一文。前者細致論述了納蘭性德賦的四大藝術特色,后者結合《金山賦》,從情致投映與想象聯翩、典事選擇與運典破體兩方面論述了納蘭性德賦的藝術特色。
綜上所述,納蘭性德散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于此可見,納蘭性德散文研究尚存一定的拓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清)納蘭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李曉明.納蘭性德詩詞美論[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8.
[3]馬遒騮、寇宗基納.蘭成德詩集詩論箋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4]崔雙.納蘭性德的文學思想.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5]王麗勇.納蘭性德的詩作與詩論.南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6]羅艷.論納蘭性德的詩學觀.新疆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7]孫赫然.也曾裘馬頗輕狂――淺析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中的入世思想[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4).[8]鄧偉、項小玲.《淥水亭雜識》管窺[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6,(4).
[9]別廷峰.納蘭性德書法觀管窺[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9,(4).
[10]高民凱.納蘭性德的《雨霽賦》賞析[J].古典文學知識,1999,(4).
[11]鐵男.詞人納蘭性德詩翰手卷印文若干問題箋注[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8,(4).
[12]任嘉禾.“滿蒙聯姻”的頌歌――《五色蝴蝶賦》辨析[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5).
[13]朱鑒珉.納蘭性德與顧梁汾書[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6,(4).
[14]羅星明.納蘭性德《通志堂集?經解序》注釋續[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95,(4).
【關鍵詞】聊齋;翟理斯;文化差異
一、作者簡介
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年出生于英國牛津的一個文人世家,1867年,遠涉重洋,來到陌生的東方,成為英國駐華使館的一名翻譯學生。他曾任領事館翻譯、副領事和領事等職務。由于他長期生活在中國,廣泛接觸中國上層人士及高知階層,潛心研究漢學,對中國歷史、哲學、宗教、民族、語言及儒學都有高深的造詣,被喻為中國古詩英譯的一代宗師。因其對中國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獨具慧眼,故其著作譯作都具有很高的造詣和學術價值。翟理斯翻譯的中文譯作都集中在包蘊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精髓的古文著作中,如《聊齋志異》、《洗冤集錄》、《佛國記》和《三字經》等,此外他還譯有不少古典詩歌。
二、翟理斯的《聊齋》譯本
例1:從翟理斯譯本的第一個故事Examination for the post of Guardian Angel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譯者在權衡此彼得失的時候總是受可讀性的影響導致譯文夸大主觀性,影響了自己意欲獲得的文化傳播之文本功能。此故事的第一句話“My eldest sister’s husband’s grandfather,named Sung Tao,was a graduate…”其中graduate一詞加上了腳注“That is,he had taken the first or bachelor’s degree.I shall not hesitate to use strictly English equivalents for all kinds of Chinese terms.The three degrees are literally,(I)Cultivated Talent(II)Raised man,and(III)Promoted Scholar.”(Herbert.A.Giles1908:1)腳注非常準確地翻譯了“秀才,舉人,進士”,但是在譯文中偏偏生拉硬套上一個西方的對等學位,顯然是關懷讀者,為了使西方讀者能更輕易的理解這具有中國時代特色的名詞。然而中國古代取士與西方學位制度有根本不同: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取士原則是地域選拔,即經過地方、省級及中央的考試所獲得的學位稱號分別為“秀才、舉人與進士”;而西方的學位授予原則是完成規定學科及論文,再者考試科目也大相徑庭。翟理斯在此一言以代之,使譯文盡失中國古文化蘊涵。
例2:此后妾為君貞,君為妾義。Tr1 by Giles:I will be true to you,do you be faithful to me(Herbert.A.Giles1908:272)
中國古代傳統認為亡夫后不改嫁之婦為“貞”,亡妻后夫不續娶為“義”。為使原文含義直接易懂,翟氏將源文“貞”“義”兩字的深層含義略去,將其譯成意思相近但是顯淺的“be true to you”與“be faithful to me”。翟氏的譯文好讀易懂,卻沒有進一步提供關于古代中國人民的婚姻價值觀的信息。外國讀者則很難將“be true to you”和“be faithful to me”與“不續娶/嫁”聯系起來,因為中西方文化價值觀存在較大差異,在西方的文化中續娶嫁并不代表不貞不忠。由此,有關中國古代婚姻傳統觀念中的文化內涵在翟氏的譯文中沒有有效地保留,翟氏的翻譯與其文化傳遞的意圖不一致。
例3:生謝曰:“逆旅孤臣,過蒙優寵,愛之情,結于肝肺。容暫歸省,當圖復聚耳。”Tr1 by Giles:Ma thanked the king for his great kind-ness,which he declared he could never forget,and promised to return very shortly.(Herbert.A.Giles1908:272)
在中國文化中,肝臟經常跟人的感情相關,是感情沉淀的器官,中醫的角度也是感情會影響肝臟的健康,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會常常聽到生氣傷肝、大動肝火的說法。“肝”這一人體器官也通常與其他器官的名字一起形成表達感情和決心的詞語,如“肝腸寸斷”、“肝膽相照”。翟氏的譯文采取了意譯,舍棄源文中的喻體“肝肺”并將其含義直接明晰為“永遠不能忘記恩寵”,其譯文達到了“篇內連貫(可讀性)”,卻舍棄了“篇際連貫”,結果是跟傳播中國文化背道而行。而且將直接引語翻譯為間接引語也犧牲了源文的生動性。
三、結語
從翟理斯的譯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遇到文化沖突,由于受制于其母語可讀性的影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采取了不同的翻譯手段舍棄源文的信息和表達功能而達到流暢;沒有充分尊重源文化和原作者,結果使譯文中西文化混雜,影響了文化交流??偠灾瑥目缥幕浑H的角度來說,語言受文化的影響,是文化的一面鏡子。
參考文獻:
[1]崔永祿.文學翻譯佳作對比賞析[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摘 要】文章從百幅經典名畫的概念界定、校本課程建設的原則、目標與內容、階段性成果、反思五個方面探討了《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的建設問題,旨在發展學生的美術素養,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百幅經典名畫;校本教材;研究開發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33-0041-0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笨梢姡瑯嫿ǚ纤刭|教育要求的新的美術課程體系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據此,我們根據本?,F實狀況開展了《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工作。
一、百幅經典名畫的概念界定
百幅經典名畫是根據“三個基于”的選畫原則,即基于在繪畫史上具有轉折性地位的名畫,基于地方本土文化的名家名畫,基于適應學校校本需求的名畫,精選出中外從古到今的一百幅經典名畫。入選的名畫必須是在繪畫史上具有教育意義、堪稱典范、又廣為人知的作品,入選作品必須在繪畫表現的技術層面、組織構思的歷史人文層面等能給學生帶來啟示。在具體的鑒賞學習中,通過對同一畫家作品的延伸與拓寬,對同一主題、風格的其它同時期作品的知識鏈接,學生不僅僅是知道一百幅名畫,而是系統地了解繪畫作品的風格體系和繪畫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二、《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原則
1.堅持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為指導的原則。新課標把“關注文化與生活”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提出了“多給學生感悟美術作品的機會”的教學建議,并在教材編寫建議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中提出了“鼓勵美術教材呈現方式多樣化”和“積極開發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要求。
2.堅持以現有教材為主,校本教材為輔的原則?,F行蘇教版美術教材是江蘇省根據新課標編撰的地方課程,它既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又結合了本地區的實際,所以是美術教學的基本教材?!鞍俜浀涿嫛钡男1菊n程必須與蘇教版的教材內容有機結合,進行拓展性學習,使美術課程真正體現以國家、地方課程為主,校本課程為輔的三級管理理念。
3.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學校實施“自主—創造型”管理,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以“培養新時期的紳士、淑女”為目標,致力于打造一種適合少年兒童發展的高品質的教育。從藝術層面上來看,就是要豐富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淵博、談吐高雅、有愛心、尊重人格的人。開發“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必須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4.堅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原則。組織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參與學校綜合性美術創造活動中去,如美術節活動等,使他們能把美術與生活經驗緊密相連,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結合展示師生在美術活動中形成的成果,美化校園環境,促進校園高雅文化氛圍的建設。
三、《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目標與內容
制定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及能力發展的課程總目標及各學段的階段性目標。根據選定的百幅名畫,合理安排它們在各年級的學習比重,進而確定具體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名畫的技能技法知識學習,如構圖、色彩、形狀等;名畫的歷史人文背景學習,包括創作背景、畫家生平、作品寓意等。同時,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策略的研究,包括編撰教科書、教師用書與學生的練習冊,開發網絡學習平臺,探究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和多元化評價體系。
四、《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1.百幅經典名畫的選擇。確定中西方名畫分別占60%和40%的比例,在60幅中國名畫中,以清朝末年為界,分為古代和近現代兩大板塊,古代選30幅、近現代選30幅;在40幅外國名畫中,以19世紀為界,也分為古代和近現代兩大板塊,也各選20幅作品。
2.校本課程的總目標。通過《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了解人類文化的豐富性,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并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
3.校本課程各學段的教學目標與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教學目標:通過觀摩、討論的方式,欣賞中外表現兒童題材的繪畫作品,并用簡短的話表達感受。教學內容:(中國古代5幅、中國現代5幅、外國5幅,內容略。)
第二學段(3~4年級)教學目標:欣賞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中外繪畫作品,用語言或文字等多種形式描述作品,表達感受與認識。教學內容:(中國古代8幅、中國現代8幅、外國8幅,內容略。)
第三學段(5~6年級)教學目標: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欣賞中外優秀繪畫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畫家信息,并用簡單的美術術語對繪畫作品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分析,通過口頭描述或寫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繪畫作品的感受與理解,能說出六幅以上經典繪畫作品及其畫家。教學內容:(中國古代10幅、中國現代8幅、外國10幅,內容略。)
第四學段(7~9年級)教學目標:①嘗試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等美術欣賞方法進行學習和研究。②利用互聯網、辭書或美術專業書籍等了解中外著名畫家的作品及流派,知道中國美術史中5位以上的代表性畫家及其作品,外國美術史中2個以上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與作品。③描述和分析繪畫作品的意義和審美特征,寫出300字以上的評論文章,并與同學討論、分析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美術現象或事件。教學內容:(中國古代15幅、中國現代15幅、外國20幅,內容略。)
4.教師參考用書的構架。遵循教材編寫的導向性、典型性和啟示性三原則,確定教師參考用書的構架,分作品賞析、知識鏈接兩部分,完成了作品賞析的文字編寫工作。邀請西畫和國畫類的相關教育專家,對初選的百幅經典名畫的作者、代表作、文字評述進行審定,使文本更科學、嚴謹。通過網絡平臺和高清雜志等渠道,廣泛收集百幅名畫的高清圖片資料,為教科書、教師用書、練習冊、輔助材料的編寫奠定基礎。
5.實施校本課程的行動研究。
(1)課程推進。課題組成員在各級各類公開課教學中,探索實踐名畫欣賞的教學方法,如《“星夜”賞析》、《中國古代人物畫賞析——步輦圖》、《山水畫賞析》、《耕?!瘃R》等。
(2)活動滲透。結合學校相關活動滲透名畫學習,營造人文氛圍,鞏固和發展課堂教學成果。如:名畫臨摹、名畫改畫創作、紙貼畫、扇面畫、柱子裝飾、名畫紙拎袋設計,美術節活動等,并與學校環境布置結合,如以高清仿真的名畫圖片對“星辰城市學校少年宮”作環境布置、初中教學樓樓面布置;用學生作品布置展廳、風雨操場用學生畫的柱子畫裝飾;此外,還把教學樓櫥窗作為名畫宣傳陣地,利用2013年學校臺歷來展示學生作品等。
(3)網絡支撐。協同信息處開發了課題網絡資源建設庫和美術節專題博客平臺,直觀、快捷地向全校師生、家長傳遞美術節活動信息,實時呈現學生的活動成果,并為學生評價作品、交流心得提供平臺。
五、《百幅經典名畫》校本課程建設的反思
(1)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教師在校本課程建設中提升了專業素養和教育科研水平,在校本課程教學實踐中提高了教學法水平,多名課題組成員在學校的論文比賽和星辰杯課堂教學比賽中獲獎。通過每年的美術節活動,提升了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了學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學生學會了傾聽和協作,體會了合作的快樂,發展了合作學習能力,通過名畫改畫創作、名畫紙袋設計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如美術課堂中如何有效滲透名畫賞析,校本教材與現行教材如何自然銜接融合,如何編寫學生用書,如何及時總結實踐經驗并撰寫成論文成果等。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兒童文學 體裁 文本 媒介 批評
近二十年來,不少師范類高校都開設了兒童文學的本科生課程,盡管至今為止已有多本“教程”類的書,但是兒童文學課程的實際教學不能局限于這些“教程”,必須與時俱進,這里的“時”主要是指兒童文學創作和理論研究在新時代的新發展,教學中要納入各種創作動態和研究前沿的成果,以拓展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天地,也增強學生對于兒童文學的現實關注和理論提升。
第一,納入和辨識兒童文學的新興文類
兒童文學課程一般都會涉及兒童文學的各類體裁的講解,主要包括兒童詩歌、兒童散文、童話、兒童小說、兒童戲劇等,自上世紀末以來,一些新的體裁在興起并得到了蓬勃發展,比如圖畫書、幻想小說等,這些都應及時補充進入教學范疇。圖畫書在西方多個國家被列入“視覺素養”課程的重要內容,它作為圖文結合的跨界藝術,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圖畫書的翻譯和本土創作日益興盛,被幼兒園和小學老師作為重要素材引進閱讀課堂。而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因為幼時基本沒有接觸過這一兒童文學的類型,所以這是一方需要“掃盲”的領域。他們需要了解優秀的圖畫書文本,了解圖畫書基本理論,掌握賞析圖畫書的方法,并養成在未來的教學中運用這一類文本來培養學生視覺素養的能力。
圖畫書之外,需要給予關注的另一類重要體裁是幻想小說(fantasy),以往的教材中常把它和童話(fairy tale)混為一談,但其實二者并不相同。新世紀以來,這一包含幻想元素的文類從童話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兒童文學體裁。將幻想小說與童話相區分,有助于更好地辨別二者各自的美學特征,把握幻想類兒童文學的發展態勢。如果說圖畫書的讀者群更偏向于幼兒,幻想小說則更多地偏向于少年。隨著上世紀末英國幻想小說“哈利?波特”系列的熱潮推動,幻想小說愈演愈烈,如英國作家菲利普?普爾曼的《黑暗物質三部曲》、美國作家斯蒂芬妮?梅爾的《暮光之城》、蘇珊?柯林斯的《饑餓游戲》等風靡全球,并催發了各國幻想兒童文學的跟風性創作?;孟胄≌f已然成為當今世界兒童文學創作中的一大分支,成為兒童和青少年爭相閱讀的一股風潮。將幻想小說從泛指的“童話”中區分出來,依據幻想小說的美學特征對其進行重新解讀,會有更確切的把握和更豐富的認知。
第二,關注和分析兒童文學的熱點文本
兒童文學課程不應是理論知識的空洞灌輸,對學生來說最具有吸引力也最具有信服度的是具體可感的文本。教師在選擇文本上,首先考慮的是兒童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因為經典往往代表了一種高超的境界、一種值得信賴的價值判斷。對經典文本的細讀和闡釋不僅可以用生動充實的案例為理論作注,并可以讓學生從中把握到評判的依據,即以經典作品所體現的追求和達到的思想和美學的水準為尺度。但是,高校課堂里兒童文學的文本教學不能唯經典是論,還要不斷輸進新鮮血液,要關注新出現的重要的文學現象和實踐中的諸多重要閱讀現象,關注當下的熱點文本,主要包括兩大類:近年獲獎作品和暢銷作品。
關于獲獎作品,在界,人們會普遍關注每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及其代表作品,而在兒童文學界,同樣也要及時關注國際兒童文學大獎的獲獎情況,如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每兩年評審一次的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獎、每年一次的國際林格倫兒童文學紀念獎等。2014年安徒生獎的作家獎獲得者是日本的上橋菜穗子,她的代表作是幻想小說《獸之奏者》等,插畫獎得主是巴西的羅杰?米羅,代表作如圖畫書《羽毛》等,顯現了高超的藝術水準。國內也設有多個兒童文學獎項,如全國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盡管獲獎者并不一定代表最高水平,但是一般而言均會有其獨到的文學貢獻,藉此可了解兒童文學新的發展與成就,而將近年來中外兒童文學獲獎者的創作情形作比較,有助于發現差異或差距。熱點文本之二是暢銷作品。以小說為例,翻譯引進的兒童文學暢銷作大多集中于如上文提到的英美幻想小說,其中有一類比較特殊的小說文類是“恐怖小說”,如英國作家達倫?山的《吸血俠傳奇》,美國作家的R.L.斯坦的“雞皮疙瘩”系列等。對于恐怖小說的美學理論和閱讀效果需要介紹和討論,以更好地幫助兒童進行有益的閱讀選擇。近些年國內的暢銷作品主要以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等為代表的校園小說,要和學生一起探討這種暢銷的原因及其作品本身的成敗得失,養成學生敏銳的判斷力。
文本選擇要多元化,不僅要關注外國優秀文本,也要對本土創作多加關注,不能因本土創作的藝術質量總體不如外國的上乘而忽略本土。事實上,中國兒童文學創作在各個階段也出現了一些頗有水準的重要作品。如在介紹圖畫書時,教師常會以獲得諸多榮譽的西方和日本的優秀圖畫書為主要個案來精講,但也要涉及本國的原創圖畫書,看到其努力,也看到其問題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涉獵中外的文本對舉能激發學生進一步推進中國兒童文學的雄心。
第三,兼顧兒童文學的多種媒介形態
隨著媒介傳播的多樣性發展,兒童文學也有了新的傳播形態。兒童文學的閱讀已不再滿足于傳統出版的紙質文本,也延伸到了電子文本,網絡兒童文學創作也在迅速發展,如“網絡后童話寫作”等,閱讀對象主要為青少年。網絡兒童文學可以隨時、更新在個人的博客空間,相對比較自由,但因為沒有傳統刊物編輯的把關,因此這些網絡兒童文學作品的質量很難保證,往往良莠不齊,有些題材和敘事方式對少兒閱讀和審美不一定適宜。因此兒童文學課程要關注這一時代性課題,引導學生去分析這種網絡兒童文學的特質,看到其價值,也要看到其顯在或潛在的問題。
此外,兒童電影也是兒童“閱讀”的一種重要形式,將根據兒童文學改編的兒童影片和原著結合講授,比較原著和改編的異同,給予學生從文字文本到影像文本的感知,也有助于更好地辨識不同媒介的不同手法以及所能達到的不同的藝術效果。如“哈利?波特”系列,“納尼亞傳奇”系列、《夏洛的網》、《秘密花園》、《仙境之橋》、《草房子》等電影版都拍攝得相當優秀,將小說和善于制造奇觀的電影結合觀賞和討論,可以豐富課堂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圖畫書改編的動畫短片能更好地增強學生對于圖畫書作為“靜態動畫”藝術的特質的了解,發現動畫在視覺和聽覺藝術上的配合所能達到的美學效果。另一種倍受兒童(尤其是低幼兒童)歡迎的媒介是系列動畫片,如美國的《貓和老鼠》、《海綿寶寶》系列,日本的《櫻桃小丸子》、《機器貓》系列,近些年國內原創的系列動畫《喜羊羊與灰太狼》和《熊出沒》等。兒童文學課程對于這些熱播的動畫片也應給予關注和評析,對其內容和表現藝術的特色、成就或不足進行討論。對于當下多元媒介表現形式中的兒童文學這一課程內容的添加是一種“接地氣”的方式。
第四,培養批評性讀者和創作者
高校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不能滿足于泛泛介紹兒童文學的基本知識體系和文本的感性欣賞,應致力于培養“批評性”的兒童文學讀者,可介紹研究兒童文學的方法,以指導該課程科研小論文的寫作。通過傳授兒童文學美學分析的工具,促使大學課堂里的討論向專門的學術研究轉化,即不僅讓批評變得有“據”(原理)可依,而且有“具”(方法)可使。中的文學批評理論(如心理分析學、女性主義批評、敘事學、狂歡理論、讀者理論等)可以轉換性地使用進兒童文學的研究,根據兒童文學的特殊性作選擇和調整?,旣悑I?尼古拉耶娃在《兒童文學的美學方法導論》中指出:“美學分析不僅不會阻撓閱讀的樂趣,而且通過對文本多重構成機制的深入考察,還會增進對文學的理解。”她通過具體的分析來演示各種理論工具如何才能得以最好的使用,選取了讀者熟悉且容易認知的文本特征來安排章節,討論了各種文本構成元素的美學問題,包括作者、創作、體裁、內容、構思、場景、人物、敘事、語言、媒介、讀者共十一種,涉及文學批評所關注的主要層面,并從中挖掘兒童文學美學批評的獨特之處。本科生的教學中不一定需要面面俱到地講授研究方法,但是在具體的文本閱讀中可以結合運用理論工具進行深入分析,以提升學生的理論視野和思辨能力。與聯系當下兒童文學熱點的閱讀現象相仿,理論介紹中也應將國際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的研究動態及時地介紹,開拓學生對于兒童文學研究的多維視角。如講解英國童話《小熊溫尼?菩》,可介紹國外兩本從哲學方法來進行研究的專著The Tao of Pooh(《小熊溫尼之道》),Winnie the Pooh and Plato(《溫尼?菩和柏拉圖》)。此二書分別從中國的道家思想和西方的柏拉圖思想來解讀這部童話,發現其故事背后的哲學底蘊。再比如,講解“哈利?波特”小說時,可介紹Harry Potter and Philosophy(《哈利?波特的哲學世界》),這種從哲學角度對幻想小說進行的闡釋新鮮有趣,且頗有深度。對于這些批評研究方法的介紹,可以給學生方法論的多種啟示。
高校兒童文學課程在拓展學生的兒童文學閱讀視野、提升兒童文學的理論修養之外,還應倡導兒童文學的創作實踐。課程作業形式可以多樣化,可寫研究性的小論文,也可鼓勵兒童文學的創作。事實上,兒童文學創作也滲透著創作者對于兒童觀、兒童文學觀等相關理論問題的認識。中國兒童文學作品與世界兒童文學經典杰作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在高校兒童文學教學中鼓勵兒童文學創作,激發學生對創作兒童文學的熱情,不失為培養潛在的生力軍的一條渠道。
關鍵詞:美術文本 解讀 翻譯
一、美術文本
文本是書面語言的表現形式。從詞源上講,文本一詞來自拉丁語texere,原意是波動、聯結、交織、編織的意思,在該詞的使用過程中衍生了構建、構成、建造或制造等涵義[1]。廣義的文本可以指任何書寫下來的話語,狹義的文本指由語言文字組成的文學實體。對于語言研究者來說文本可以是一個句子,比如名言、俗語、警示語等;文本也可以指一個段落或整個篇章。文本能夠構成一個獨立的系統,有頭有尾,有自己的內部結構。
美術文本是有關美術活動的一種特殊的語言表現形式,具有與一般文本截然不同的視覺性特點,美術作品的展示、美術活動的開展、美術工藝的描述、美術理論的闡釋、美術的跨文化交流、乃至美術家的介紹都需要用形象的、具有視覺性的文本來書寫,因為美術文本總是和一定的美術人物或美術作品聯系在一起的,美術作品是美術家精心的創造和心靈的延伸。美術作品同音樂一樣,是全世界人民交流的一種媒介,它可以直觀地反映出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更容易取信于讀者。在歷史的長河中,美術文本一直以積極的姿態引導人們的道德和價值取向,即使在黑暗、蕭條、落后的時代,美術文本也經常能夠表達出積極的力量。
二、美術文本的解讀
盡管美術文本具有一般文本的基本特征,然而為了使譯文與原文具備相同的內容和功能,譯者在解讀美術文本時,還要遵循美術文本的獨有特點,重點抓住美術文本的視覺表現特點,從而作出準確、生動、形象的解讀。
(一)關注美術文本的語境
文本都有其產生的語言環境,美術文本也不例外,美術文本的產生必然會與作者所處的時代和歷史發展相聯系,能夠反映出當時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狀態。同時,由于美術文本的特殊性,解讀者還要關注當時的政治水平、文化思潮、美學特征等方面,才能對該美術文本做出正確的解讀。比如關于《草地上的午餐》這一主題,法國印象派畫家愛德華?馬奈、克洛德?莫奈[1],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畫家雅姆?蒂索,中國畫家邱炯炯、娟子都曾作畫,但由于作家所處的時代和環境不同,加上作家思維和訴求的差異,同一作品名稱所表現出的內容迥異。
(二)具備深厚的文化積淀
文本的解讀有時候沒有標準答案,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如文學作品的解讀一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雖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還是需要解讀者具有較深層次的文化積淀,需要解讀者在歷史背景、美學鑒賞、文化淵源、社會知識等方面的積累,這樣才能夠對美術文本做出深度的解讀。每一個美術作品的創作者都希望通過美術作品傳達一定的思想內容,如果解讀者沒有對創作者和創作者所處的時代特點有所了解,很有可能會做出主觀的或不切實際的評價,如果譯者對美術文本做出了錯誤的解讀,那么譯文就會給讀者傳輸錯誤的信息,產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體現美術文本的美學價值
美術文本區別于一般文本的特點就是文本的審美價值,美術文本作為人類傳達思想的媒介,具有其鮮明的語言表現形式和表現方法,其中包含著豐富的美學信息,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美術文本的解讀者應該尊重并遵循美術語言的標準和規律來進行解讀,通過分析作品的表象來挖掘作品的美學價值。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微笑帶給人們極高的審美體驗,無數人被這幅畫的千古奇韻所折服,人們沉湎其中的不是圖像本身,而是在解讀和欣賞畫作時的審美體驗。
(四)關注人類道德價值的進步
美術文本是美術家表達自己思想的重要媒介,美術作品一直以來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加以積極的引導,在帶給欣賞者審美體驗的同時,給予其激情和力量,同時推動了人類道德的進步。梵高的作品《向日葵》閃耀著熊熊的火焰,表達了作者發心內心的、虔誠的精神情感;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代表植物,它更是具有十足沖勁、熱情奔放的生命體。即使在政治黑暗、倫理喪失的時代,美術文本也能夠表達出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力量。中國東晉畫家顧愷之在當時的昏暗時代用《女史箴圖》表達了自己對時政的不滿和祈盼社會進步的訴求,具有積極向上的引導力量。
三、美術文本的翻譯
清末民初,中國人學習西方的主要方式就是翻譯西方著作,魏源在《》中提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譯館、翻夷書始?!彪S后中國興起了翻譯熱潮,前期以翻譯西方科技書籍為主,之后,慢慢轉向了人文思想領域,其中就有陳樹人翻譯的《美術概論》、《新畫法》等。陳樹人以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率先為國人引入了西洋美術思想和繪畫技巧[2],豐富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內容,促進了繪畫藝術的進步。
美術文本翻譯從1919年之后逐漸增多,由于20世紀初中國與外國的美術交流活動很少,關于國外美術文本的介紹也十分鮮見,因此魯迅先生譯入了日本學者板垣鷹穗的著作《近代美術史潮論》,促進了20世紀初中國美術的繁榮和發展,推動和促進了中國美術的現代化進程,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其次是著名翻譯家、美學家朱光潛。在五十多年的翻譯活動中,朱光潛向中國譯介了大量的西方美學著作、西方美學家及其美術作品。朱光潛的美術翻譯活動促進了中國當代美學的進一步發展,他的翻譯活動為西方美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資料。此外,翻譯家傅雷也為美術翻譯做出了卓越貢獻,傅雷不僅是杰出的文學翻譯家,而且在音樂、繪畫等領域也有很高的造詣,是一位出色的藝術鑒賞家。傅雷曾把翻譯比作臨畫,可見其藝術造詣之深。其翻譯的美術作品有《米開朗基羅傳》、丹納的《藝術哲學》等,另外還編寫了《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3],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隨著國際間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強,美術翻譯近些年越來越受到學者和譯者的重視。根據2016年6月18日對中國知網的統計,共有6位作者以碩士論文的形式對美術翻譯進行了論述:閻潔(天津美術學院,2007)研究了李本正的美術著述翻譯,總結了美術類翻譯的特點和基本方法;唐吟(西北師范大學,2007)研究了國內西方近現代美術譯介對“85新潮美術”的影響;黃千容(南昌大學,2013)從傳播學視角研究了美術雜志翻譯;郭家麟(湖南大學,2014)研究了美術教材的翻譯,從理論性、文學性、實用性三方面分析、解決翻譯中遇到的問題;高上星(南昌大學,2014)以對等理論為指導,研究了美術作品翻譯;彭筱(蘭州大學,2015)分析了意大利文藝復興鼎盛時期(1495-1520年)的主要代表藝術家及其作品,指出了如何解決藝術文本翻譯過程中的各種難題。除此之外,還有14位作者以期刊論文的形式對美術翻譯進行了研究:董暉(2004)、袁寶林(2009)、趙文成(2010)、彭曉智(2014)以記述美術翻譯家翻譯活動和翻譯方法的形式研究了美術翻譯的方法和原則;朱青生(1988)、唐吟(2006)、高陽(2008)、殷凌云(2008)、陳吉榮(2010)、緱夢媛(2010)、高遠(2015)從美術史、美術著作、美術教材、美術譯介等方面進行了研究;還有姚晶靜(2006)研究了美術作品標題漢英翻譯方法和策略;王立剛(2011)指出了美術翻譯的誤譯情況及其成因;向丹輝(2012)研究了文學翻譯和美術顏色的文化對等。
四、結語
美術文本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文本,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現形式,具有獨特的視覺性特點。在解讀美術文本時要關注其語境、審美價值、道德價值,同時解讀者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這樣譯者才能在翻譯美術文本時抓住其藝術特點,從而使譯文給譯語讀者帶來較高的審美體驗。
參考文獻
[1] 朱瑞鋒.美術文本與文本解讀[J].美術教育研究,2012(6).
[2] 彭曉智.清末民初的美術翻譯及其功能指向[J].美術學報,2014(7).
[3] 閻潔.李本正的美術著述翻譯研究[D].天津美術學院,2007.
[4] 陳吉榮.攝入性改寫視域下的翻譯策略研究――兼論當代美術論稿翻譯[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5] 董暉.使翻譯成為美術之一種――林語堂英譯中國古典詩詞賞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1).
[6] 高上星.對等理論指導下的美術作品翻譯實踐報告[D].南昌大學,2014.
[7] 高陽.談民國時期西洋美術史的翻譯與寫作[J].藝術理論,2008(9).
[8] 高遠.美術研究著作翻譯一直是個問題[N].美術報,2015-2-7(7).
[9] 緱夢媛.中國當代藝術的學術風向標――剖析2009年美術學院學報對外國美術的翻譯[J].北方美術,2010(4).
[10] 郭家麟.論美術文獻《美術教學指南》(1-6章)的翻譯[D].湖南大學,2014.
[11] 黃千容.傳播學視角下的美術雜志翻譯[D].南昌大學,2013.
[12] 彭曉智.清末民初的美術翻譯及其功能指向――以陳樹人譯述之《美術概論》為中心[J].美術學報,2014(7).
[13] 彭筱.藝術史類文本翻譯研究[D].蘭州大學,2015.
[14] 唐吟.二十世紀對西方近現代美術史方法論書籍的翻譯引進[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6(4).
[15] 唐吟.歷史情境中的文化選擇――西方近現代美術譯介對85新潮美術的影響[D].西北師范大學,2007.
[16] 王立剛.美術翻譯,緣何錯誤百出?[J].美術觀察,2011(4).
[17] 向丹輝.文學翻譯和美術顏色的文化對等[J].時代文學,2012(3).
[18] 姚晶靜.美術作品標題漢英翻譯探析[J].新美術,2006(3).
[19] 殷凌云.文體與文本――關于西方美術史著作的翻譯[J].新美術,2008(4).
[20] 袁寶林.外語教師――記著名美術翻譯家彭鴻遠[J].美術觀察,2009(10).
關鍵詞:大學英語;選修課;系統性構建
一、開設大學英語選修課必要性
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加快,國際溝通與交流日益深化與頻繁,不論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還是大學生本身的主觀需要都對大W英語學習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各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科學的、系統的、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因而,開設大學英語選修課已是高校各英語教育相關部門的共識,許多高校為此做出了積極的努力與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安徽省高校大學英語選修課的現狀與分析
為全面了解安徽省高校大學英語選修課的現狀,課題組成員隨機對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淮北師范大學等幾所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就大學英語選修課程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本次調查發放問卷800份,收回有效問卷735份。調研結果與分析如下:
1.學生對英語選修課程必要性的認識。調查數據顯示:認為“有必要”的學生占87.6%,說明大學生對學校開設大學英語選修課的必要性是給予充分肯定的。少部分學生認為“沒必要”或“無所謂”,而其中也有極少數的同學坦言大學英語學習只是為了完成學業,只要把必修的基礎英語修完并考試合格就可以了。同時,問卷結果顯示,英語水平越高的學生,對開設英語選修課必要性的認識也越充分與肯定。這表明當前高校學生在英語提高階段對大學英語持續性學習的強烈愿望。
2.學生選修英語選修課的動機。選課動機反映學生的愿望和理想,決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問卷結果顯示學生選擇英語選修課的動機呈多樣化的趨勢?!疤岣哒Z言綜合運用能力”和“了解外國文化,拓寬視野”是選課主要動機,分別占73.2%和52.4%,這反映了學生對語言能力的培養和西方文化知識的習得的重視。同時,40.7%的學生把獲取學分作為選課的主要動機之一,有少數學生坦言在選擇課程的時候,會把課程的難易,分數的高低,作業的多少等因素作為選課的標準。這需要學校對學生選課動機多加引導,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開設選修課的目的與意義。28.7%的學生會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這表明學校在開設課程的時候要考慮到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最大程度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
3.現已開設的英語選修課。參與調查的幾所高校已開設的英語選修課主要有以下幾大類。語言技能類:主要有“高級聽說”“高級口語”“語音訓練”“高級寫作”“英美報刊閱讀”“網絡新聞閱讀”“英漢翻譯實踐”“口譯”“英語演講藝術”“英語辯論”等。語言應用類:主要有“商貿英語”“法律英語”“旅游英語”“英語應用文寫作”等。語言文化類:主要有“英美戲劇”“英美國家概況”“西方社會與文化”“英美電影欣賞”“歐洲流行音樂欣賞”等。小語種類:主要有“韓語入門”“初級日語”等。
4.學生最希望開設的英語選修課。在問卷設計中,學生可以從問卷列表中選擇三門希望開設的課程,也可以自由寫出希望開設的課程名稱。分析問卷得知,“英美影視賞析”“職場英語”“西方禮儀與文化”最受學生歡迎。這表明學生在選擇課程或非常注重課程的實用性,或非常注重語言學習與興趣的結合,或對了解西方社會與文化有著強烈的愿望。而像“英美文學”“詩歌賞析”這類專業性較強的課程雖沒有得到學生的青睞,但仍有4.3%和3.2%的學生希望開設此類課程,表明學生對課程選擇呈多樣化和分散化的特點。
5.英語選修課的考核方式。通過問卷調查和學生訪談項目組發現大學英語選修課的考核多以開卷或期末論文的形式來完成。只有很少一部分課程會涉及相對完善而嚴格的考核制度,采用過程性和終結性兩種考核方式相結合的考核形式。考核制度不嚴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選修課的實效性。
6.學生對英語選修課的總體評價。課程總體評價上,64.3%的學生表示“收獲很大”,對課程持認可態度,32.1%的學生表示“收獲不大”或“收獲很小”,表明在學生眼中英語選修課還有很多問題,有待提高與改善。學生提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可選課程欠豐富,課程針對性不強,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空泛等。
三、大學英語選修課系統性構建的必要性
從調查結果和現狀分析看,當前安徽省高校大學英語選修課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的設置在廣度上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性的需求。
(2)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的設置在深度上無法滿足學生多層次,立體化的需求。
(3)大學英語選修課程在綜合能力和專業性兼具的師資隊伍方面嚴重匱乏,致使選修課開課隨意性大,缺乏延續性、系統性。
(4)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的考核方式單一、寬松,缺乏規范性。
(5)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待豐富與創新,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大學英語教學不只是一門課程,更是一個結構完整的體系,而大學英語選修課體系則是整個大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雖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多門英語選修課程,但對這一課程體系的構建都還處于摸索階段,如何優化資源配置,如何開拓和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如何使大學英語選修課系統化、科學化、個性化都是大學英語教育亟待解決的課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