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2 09:0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道路安全風險評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管道風險評估的核心是風險指標的確定。這里所采用的模糊綜合評估是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做出全面評估的有效的多因素決策方法,其特點是評估結果不是絕對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個模糊集合來表示。根據影響管網運行安全的各種因素,可以將危險因素分為5大類:老化指標,第三方破壞,腐蝕,設計,誤操作。風險評估指數體系是一個多級體系,每個危險指標可以再進一步細分為分指標,如腐蝕可以分為管道內部腐蝕、大氣腐蝕、埋地管道土壤腐蝕等。各級體系的因素要結合實際在風險評估過程中不斷地完善,使風險評估結果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管道風險狀況。如圖1所示,U={老化指標,第三方破壞,腐蝕指數,設計指數,錯誤指數},V={安全,一般,安全隱患,次危險,危險。
風險評估指數體系的各級指標的權重直接影響評估結果,指標權重要參考國內外相關資料和文獻及專家經驗制定權重標準。指標權重要在風險評估工作中不斷完善,使得評估結果能更加真實反映管道風險狀況。評估結果如表1所示。這說明管道風險對模糊評語“安全”的隸屬度為0.26,“一般”的隸屬度為0.31,“安全隱患”的隸屬度為0.07,“次危險”的隸屬度為0.13,“危險”的隸屬度為0.06。按最大隸屬度原則,對模糊評語提取Max(Bi)(i=1,…,5)的值。即模糊評估值為0.31,得到對該管道的綜合評估為“一般”。
風險評估流程
為了保證管道風險評估過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建立風險評估主要流程如下:①前期評估模型設計,主要是確定引起管道危險的因素、各因素的分指標和一些評估模型技術方案;②收集數據,主要是收集與分析管道風險評估相關的圖形和屬性信息,如管道施工、管道巡線頻率、管道防腐措施等;③選取評估模型進行評估實施,根據評估值劃分管道危險性等級;④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利用GIS技術得到相應的管道危險性專題圖??紤]到風險評估指數體系的各級指標的權重的主觀性,模塊設計了相應的對話框,通過自定義選擇來設置各個指標的權重,在確定了這些風險指標權重后,讀取數據庫管道風險數據信息,結合風險評估模型計算管道風險值,并基于GIS技術對管道風險值進行專題顯示,如圖2所示。圖2顯示評估機制的流程
實驗與分析
天然氣管道風險評估模塊以ArcGIS為平臺,利用CJHJ.NET開發實現。實驗數據為某市天然氣管網地形圖及管道風險調查數據。按照管道風險評估流程對管道進行分析評估,風險評估分析過程如圖3所示,一級指標及二級指標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添加,所對應的指標權重可動態修改,計算得到風險評估結果如圖4所示,并根據管道風險等級將管道以5種顏色進行相對風險評估結果的專題可視化顯示(見圖5),圖中沿道路的管道風險等級呈現為次危險,應引起足夠重視。
結束語
本文主要基于HSE管理體系,對油田企業的交通管理進行管理與實踐,旨在增強單位車輛使用的科學性,提高相關標準和規范的程度,以此來降低油田運輸中的事故率和人員傷亡人數,從根本上實現油田企業交通運輸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
HSE管理體系;油田企業;交通管理實踐
在我國油田企業運營和發展中,油田交通運輸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主要任務包括油田的開發、建設以及后期維護等。由于我國油田的分布具有廣泛性和復雜性,呈分散狀,氣候條件較為惡劣,給整個油田開采工作帶來了較大困難。可見,交通運輸安全關系著整個油田企業的正常運營。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油田HSE管理被廣泛接受和認可,安全靠生產,生產靠安全,只有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將安全作為核心價值觀,才能有效實現油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交通HSE管理體系
2008年,在我國油田發展過程中,頒布了HSE管理體系的相關文件,其中包含了《交通安全管理程序》,并對交通安全管理進行全面規定,包括駕駛員、車輛以及運行等方面。到了2009年,我國油田領域制定了油田交通專業的“令”,以此來確保我國油田企業交通運輸安全,實現油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基于HSE管理體系的油田企業交通管理措施與實踐
1.制定企業內部準駕證在我國油田企業中,職業駕駛員不僅要考取機動車駕駛證,還要在企業內部實行準駕證制度,并通過交通安全部門的嚴格審核,將機動車駕駛理論和具體實際操作相結合,確保職業駕駛員的專業技能符合國家和企業的雙標準。在油田企業內部,部分新入職的駕駛員也要符合國家和企業的雙標準,嚴格控制企業內部駕駛員隊伍的準入原則,并將各項規定和標準予以全面落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企業駕駛員隊伍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企業內部車輛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開展HSE例會教育基于HSE管理體系,針對基層車輛單位來說,要定期開展與安全駕駛有關的活動,由單位領導進行組織,將活動流程等進行詳細記錄,為以后的相關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其中,關于活動內容、形式等,不用局限于固定內容,可以將活動內容涉及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以此來提高HSE例會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3.通過“四項”評估作為單位內部的基層車輛部門,需要將安全意識貫穿于整個工作中,定期進行關于交通危害的辨識以及風險的評估,也就是針對駕駛員、車輛、道路以及相關任務的評估。其中,關于評估的主要流程如下。第一,關于駕駛員的風險評估。在單位基層車輛部門,需要以月為單位對駕駛員的崗位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并根據不同的指標實行量化打分制。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將駕駛員的自我評估以及他評估進行有機統一,以此來實現評估結果的科學化和合理化。第二,針對車輛的風險評估。在油田企業內部,車輛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車輛,另一種是特種車輛,其中,特種車輛需要油田企業進行重點保護。特種車有試井車、井架車以及油罐車等。在油田企業內部,機動車每天要進行三次全面檢查,此外,以月為單位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在單位內部要組成一個風險評估小組,由該組織對單位內部車輛進行全面的評估,通過對各項指標的量化之后,需要分系統進行打分。第三,關于道路的風險評估。由于道路是車輛通行的前提和基礎,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通常來說,由于油田企業所處的位置以及環境較為特殊,以野外為主,路況較差。因此,作為車管人員來說,需要以季度為周期,進行野外路線勘察,并做好相關的信息記錄。第四,針對任務的風險評估。油田企業的野外工作涉及面較廣,運輸難度無形加大。因此,對于特殊任務而言,需要在任務開展之前,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
4.對長途車輛進行有效管理在油田企業內部,一般來說,長途車輛必須辦理有關長途車輛的審批工作。根據我國油田企業長途車審批標準中,300~500km的審批領導為二級單位領導,500km以上由油田HSE主管審批。通過審批后,相關專業人員需要對長途車做好全面的風險評估,并將評估結果提供給駕駛人員。在長途運輸中,駕駛人員需要將每天的運輸情況報告給相關的安全負責人,一旦任務完成,向安全責任人匯報汽車及任務的相關情況,并于3日內將長途車輛進行注銷,之后由財務部門對駕駛人出行的費用進行報銷。作為長途駕駛人員而言,需要在執行任務中保證睡眠和休息,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避免疲勞駕駛現象的出現。
5.開展大型拉運作業基于油田企業的發展特點,大型拉運作業較為常見。一般來說,大型拉運作業分為三級,并對這三級進行管理和控制。在拉運作業中,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對其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制定相關的指導意見,并將相關的責任問題落實于具體個人,制定并實施HSE控制措施,以此來實現大型拉運工作開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此外,作業隊長需要明確自身責任,進行全面統一部署,確保車輛之間的安全距離,并對整個車隊進行全面監管和控制,確保大型拉運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結語
在我國油田企業中,交通安全管理作為油田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是整個企業運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法律意識的提升,大部分油田企業積極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和標準,通過廣泛應用和實踐,在提高管理人員安全意識和職業素養的同時,大大增強了HSE制度的執行力度,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全事故發生風險和概率,減少由于交通事故導致的人員傷亡,從根本上實現我國油田企業車輛管理的科學化和標準化。
參考文獻
[1]閆倫江,張來斌,杜民,等.HSE管理體系運行質量評估系統在油田企業的應用[J].油氣田環境保護,2013,(6):1-3.
[2]提寶,李朋.油田企業HSE管理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廣東化工,2012,(13):53-54.
[3]劉興君,姜國偉.HSE管理體系在油田采油工程科研項目中的實踐[J].石油規劃設計,2013(,5):47-49.
[4]李進,曾劍鳴.川渝地區天然氣長輸管道企業HSE管理體系建設與實踐[J].天然氣工業,2015(,4):126-131.
關鍵詞:升壓試驗、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P435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在天然氣進入深圳市以前,主要氣源為液態液化石油氣經區域氣化站或瓶組站強制或自然氣化后輸入地下燃氣管網,LPG管網中壓運行壓力為0.07MPa,而天然氣管網設計運行壓力為0.3MPa。為確保轉換為天然氣后的管網安全可靠性,深圳市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燃氣)在轉換前對所有地下燃氣管道進行升壓試驗(0.07 MPa升至0.3 MPa),以檢驗現役埋地燃氣管道及其附屬設施(閥門、凝液缸等)是否滿足輸送0.3 MPa天然氣的需要。升壓試驗涉及面廣、影響范圍大,很有必要事先進行危害分析和風險評估,制定風險控制措施,以確保人員安全、結果的可靠性和升壓試驗作業順利,根據試驗結果對現役埋地燃氣管道作出合理的評估。本文從升壓試驗作業所要遵循的法律法規著手,運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對升壓試驗作業的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和風險評估,并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
2、法律法規
升壓試驗作業必須執行國家、行業以及企業有關標準、規定、操作規程和安全制度,主要有:《埋地燃氣管網升壓試驗總則》、《用火動焊規程》、《施工現場用電安全》、《自然氣化系統操作規程》、《瓶組站鋼瓶更換操作規程》、《地下燃氣管網巡檢工作規程》等。
3、危害因素辨識和風險評估
對于生產作業活動一般都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是一種通過表格形式較細地分析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害的方法,把一項作業活動分解成若干步驟,識別每一步驟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設法消除危害。
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策劃的步驟如下:
3.1升壓試驗作業的步驟
升壓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
技術部門確定升壓試驗作業范圍――技術部門和安全管理部門到現場勘察――共同制定試驗方案――確定需落實安全的措施――相關部門進行機具材料檢查和人員準備――進行升壓試驗作業――現場安全監護――升壓試驗作業結束,清理現場等各步驟組成,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問題,都可能出現違章,留下隱患,甚至發生事故。
3.2升壓試驗作業的風險評估模型
升壓試驗作業的風險評估包括升壓試驗作業危害發生的可能性,評估升壓試驗危害及影響后果的嚴重性和風險評估三個板塊組成,升壓試驗作業危害發生的可能性(L)由偏差發生頻率、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員工勝任程度和監測、聯鎖等設備設施四項內容組成,每次內容分別對應五個“等級”。同樣升壓試驗作業危害及影響后果的嚴重性(S)也是由對人的危害程度、財產損失、法規及規章制度符合情況和形象受損程度四項內容組成,每一項內容分別對應五個等級。風險評估模型為風險值R=L*S,具體情況如表1、2、3所示。
表1: 可能性(L)因素表
等級 偏差發生率 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 員工勝任程度(意識、技能、經驗) 監測、控制、報警、聯鎖等設施設備
5 經常發生 沒有規章制度或有規章制度但從不執行 不勝任(無任何培訓、無任何經驗、無上崗資格證) 無任何措施,或有措施從未使用
4 多次發生 有,但只是偶爾執行;規章制度有但不完善 不夠勝任(有上崗資格證,但沒有接受有效培訓) 有措施,但只是一部分,尚不完善
3 偶爾發生 有規章制度但執行不嚴 一般勝任(有上崗證,有培訓,但經驗不足,多次出差錯) 防范控制措施比較有效、全面、充分,但經常沒有有效使用
2 曾經發生 有規章制度但偶爾執行不嚴 勝任,但偶然出差錯 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偶爾失去作用或出差錯
1 從未發生 有規章制度,而且執行狀況良好 高度勝任(培訓充分,經驗豐富,安全意識強) 防范控制措施有效、全面、充分
表2:危害及影響后果
表3:風險值R=L*S
嚴重性可能性
1
2
3
4
5
1 1 2 3 4 5
2 2 4 6 8 10
3 3 6 9 12 15
4 4 8 12 16 20
5 5 10 15 20 25
3.3升壓試驗作業危害分析及風險評估
3.3.1事故數據參考和分析
由于公司在此以前從未進行升壓試驗工作,但各步驟各環節操作都是日常工作有的,如臨時供氣、巡查、探測等,有關操作規程、標準是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但在執行中經常出現偏差,如巡查未按規定時間,警戒范圍不夠等。
3.3.2風險評估
風險控制措施及實施期限見表4
表4: 風險控制措施及實施期限
風險度 等級 應采取的行動/
控制措施 實施期限
20-25 不可容忍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繼續作業,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 立刻
15-16 巨大風險 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
建立運行控制程序,
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慮建立目標、建立操作規程,加強培訓及溝通 2年內治理
4-8 可容忍 可考慮建立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但需定期檢查 有條件、有經費時治理
保存記錄
根據升壓試驗作業風險評估模型和參考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具體分析見表5。
表5:工作危害分析(JHA)記錄表
工作/任務: 燃氣管道升壓試驗 區域/工藝過程:市政道路或小區燃氣管道
分析人員:日 期:
序號 工作步驟 危害 潛在事件或后果 現有安全控制措施 L S 風險度(R) 建議改正/控制措施
1 安裝臨時氣化裝置和臨時供氣裝置 連接不嚴密 泄漏或爆燃 試漏檢查 2 2 4
2
安裝壓力表
連接不嚴密 泄漏或爆燃、無法監測試驗過程 試漏檢查 2 2 4
表不準確 無法監測試驗過程 定期檢測 1 3 3 制定規程,要求使用XX次后,必須檢測。
3 關閉試驗段的閥門 關閉不嚴或內漏 試驗失敗 放散一段時間后再次關閉閥門 2 3 6 對什么時間關閉閥門需要根據經驗來制定規程。
4 升壓試驗過程 臨時供氣不足 影響正常供氣,遭到投訴 2 3 6 指定專人巡查監督。
鋼瓶曝曬 泄漏或爆炸、人員傷亡 2 5 10 采取遮陽措施,特別情況下采取淋水降溫。
升壓過快 不滿足試驗要求 試驗方案
法蘭松動 泄漏或爆燃 管網搶修預案 2 2 4
管道微漏 爆燃 管網搶修預案 2 2 4
管道破裂 試驗失敗、爆燃或爆炸 應急預案 2 5 10 搶險人員參與試驗作業,搶修車輛、工具設備在場。
行人、車輛以及意外火源等 影響試驗作業或泄漏燃氣爆燃 3 2 6 方案中增加沿線巡查,提醒進入作業場所的無關人員,疏導車輛;增加警示標志等;小區內試驗通知增加作業期間居民回避的內容。
5 試驗結束拆除裝置 余氣揮發 職業病傷害 4 1 4
6 試驗后巡查 巡查不力 泄漏或爆燃 規定加強巡查 2 3 6 規定時間段、頻次、指定人員,嚴格記錄;并增加對鄰近管溝等巡查,進行檢測的內容。
2006年,世界客戶組織(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WCO)以WCOSAFF(Framework of Standards to Security and Facilitate Global,SAFE)標準架構實行優質企業(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AEO)安全認證,以提供更加安全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針對國際貿易交易上的所有參與者,通過各國海關設定準則的AEO安全認證資格,以確保貨物從原產地至目的地的全球供應鏈安全。在這種背景下,國際間各國已陸續實行“優質企業安全認證”計劃,國際貿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配合國際貿易安全發展趨勢,以提升我國經濟貿易的競爭力。
我國的AEO優質企業安全認證制度對申請的企業有基本的門檻要求。對于進口業、出口業、制造業、倉儲業、運輸業、貨運承攬業、港口經營業等十大行業,各有其應符合的項目。想要取得AEO認證的企業,必須建立一套安全管理的制度,對于曾經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for Standardization,SO)認證的企業,會相對容易的將AEO要求轉換為企業內要求。其中,優質企業安全審查項目及驗證基準共包括十四大項審查,具體內容包括200余項的驗證基準。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走上國際化經營的道路,先后收購法國索瑪公司、意大利高嘉公司、參股德國亨利安公司等,在歐洲建立了銷售、研發中心,產品也銷往全球,那企業風險管理與安全控制就很重要,為此企業從銷售,技術,生產,服務各環節加強控制,確保企業高效運行。
二、風險管理的需求及步驟
(一)風險管理
WCOSA規范內容中的主要精神就是要求各國海關以風險管理為基礎展開各項導入工作的建議,以確實維護貨物全程供應鏈的安全。風險被定義是某項足以影響目標達成的事件發生的可能,以影響程度及發生機幾率加以衡量。風險不完全有害,因為風險往往伴隨著機會。但風險容易或影響阻礙管理者和組織實現其經營目標,在極端情況下甚至能夠摧毀組織。然而,貨物在供應鏈的移動過程中,安全管理環節眾多,相關業者所提供的服務及人員復雜,貨物在不同界面中移轉,若僅依靠法令規范或待由執法單位稽查,難以全面性的防止貨物于供應鏈上遭到非法活動介入或破壞。
風險也不僅是“發生壞事",有的風險是失去了的潛在的業務機會,對組織來說,不僅代價昂貴,也是致命的。實質上,成功的經營需要把組織的資產和資源與風險結合起來,以實現組織策略和經營目標。因此,有效的風險管理是幫助組織理解和提前對經營風險做出響應,以便更好地實現目標。
(二)步驟
一般來說風險管理的實施,主要分為五大步驟:
(1)建立風險管理執行背景體系。此步驟主要為建立企業策略及組織的關聯性,包含:建立環境要素、建立機會要素、建立風險管理架構、發展風險評量標準、定義風險分析對象。
(2)風險辨識。辨識風險方面,1932年美國政治學家加拉斯維爾最早提出的一套傳播模式,經過人們不斷應用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5W+1H"模式,亦稱六何分析法,是一種思考方法,也可以說是一種創造技術,都要以原因、對象、地點、時間、人員、方法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例如,風險為何發生、何種風險會發生、何處發生、何時發生、誰造成的及如何發生的,以作為更進一步的分析。
(3)風險分析。首先確認既有的風險控管機制,并計算出風險發生的幾率及評估風險等級后,即可評量事件發生所產生的影響。
(4)風險評量。風險層級可以最普遍的高、中、低三種層面顯示,在比較復雜的環境可以1~100顯示其層級的高低。
(5)風險處理。列出、評估及選擇風險對策,接受并監督不須優先處理的較低風險,對于須優先處理的高風險則衡量人力、財力及技術資源訂定管理計劃,并據以執行實施。
三、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后,對于風險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從我國情況來看,自2009年底起開始導入實施AEO以來,已構建起“須就其營業事項涉及的供應鏈安全”、“定期從事風險評估”、“建立適當機制,以減少風險發生的幾率”等規定,實行國際通用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工具,并且搭配供應鏈商業伙伴管理機制,建構起了一套完整的風險評估作業方式。
雖然風險評估的精確性很重要,但對風險作精密、詳盡的量化也可能是不利的,因為這樣的風險衡量過程,容易使評估工作變得復雜并延遲了評估進程。所以,以“風險對實現組織目標影響”和“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作為基礎,對風險進行量化和分級將是較有助益的方式。安全風險評估的五大因子包括:資產價值(Asset)、威脅等級(Threat)、弱點(Vulnerability)、后果(Consequence)和可能性(Likelihood)。評分標準設定依據五項風險評估因素進行評分標準設定,將等級劃分為5個等級,即極低度風險、低度風險、中度風險、高度風險與極高度風險,最低等級1分至最高等級5分。
對于其它的風險,可用復雜的財務或日常的方法來為組織衡量風險。風險的量化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可能也是非常重要的。極高度風險應該放在被關注的首位,并需要立即采取行動;當風險被定位成低度風險時,就可以很少提交給有關人員進行檢查,控制也可能會由此減少。按照這樣一個簡單的風險優先排列順序,企業在風險管理上就可充分的利用時間、資金和資源,完成更好的風險管理的目標。
四、結語
關鍵詞: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
一、火災風險評估的概念
過去,人們往往依靠經驗和直觀推斷來做出決策。隨著計算機容量不斷擴大和模塊技術的發展,風險評估(riskassessment)和風險管理(riskmanagement)技術作為復雜或重大事項決策的必要輔助手段,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在決策分析、管理科學、運營研究和系統安全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知和應用[1]。
通常認為風險(risk)的定義為:能夠對研究對象產生影響的事件發生的機會,它通過后果和可能性這兩個方面來具體體現。風險概念中包括三個因素:對可能發生的事件的認知;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發生的后果[2]。因而,火災風險(firerisk)包含火災危險性(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和火災危害性(一旦發生火災可能造成的后果)雙重含義[3]。
現在,在文獻中可以看到的與“火災風險評估”相關的術語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災風險評估都是指:在火災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對火災風險進行估算,通過對所選擇的風險抵御措施進行評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數據轉化為準確的結論的過程。火災風險評估與火災模擬、火災風險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間有密切關系,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簡單地如消防安全設施檢查表,復雜的就會涉及到概率分析,在應用方面針對的風險目標的性質和分析人員的經驗有各種變化[4]。
較多的人傾向于從工程角度來定義火災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災風險(firerisk)?;馂奈:π灾福悍彩歉鶕延械馁Y料認為能引起火災或爆炸,或是能為火災的強度增大或蔓延持續提供燃料,即對人員或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的任何情況、工藝過程、材料或形勢。火災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針對性,目的是確定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可能發生的可預見性后果。這種設定的條件稱為火災場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間的布局、建材、裝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與相關后果有關的各種具體信息。目前在確定后果方面的趨勢是盡可能地利用各種火災模式,輔以專家判斷。此時,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風險評估的一個構成元素,即風險評估是對危害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權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從系統分析的角度來看,風險具有系統特性和動態特性。風險實際上并非某一單一實體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屬于一個系統的特性。若系統發生變化,很容易就會使事先對風險所做的估算隨之發生變化?;馂娘L險評估模式包括:系統認定,即明確所要評估的具體系統并定義出風險抵御措施的過程;風險估算,即設定關于火災的發生幾率和嚴重后果及其伴隨的不確定性的衡量標準或尺度,計算和量化系統中的指標的過程;風險評估,對該標準或尺度進行分析和估算,確定某一特定風險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風險發生變化的權重[5]。
二、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的意義及發展概況
在消防方面,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和建筑設計性能化的發展,對建筑工程的安全評估日益受到重視,比如美國消防協會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規”是一部關注火災中的人員安全的消防法規,與之同源的“NFPA101A確保生命安全的選擇性方法指南”,分別針對醫護場所、監禁場所、辦公場所等,給出了一系列安全評估方法,多應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評估方面[6]。
目前,我國在火災風險評價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業,或某一特定建筑物為對象的小系統。例如,由武警學院承擔的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石化企業消防安全評價方法及軟件開發研究”,以“石油化工企業防火設計規范”等消防規范和德爾菲專家調查法為基礎,設計了石化企業消防安全評價的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數法確定了各指標的權重,采用線性加權模型得出煉油廠的消防安全評價結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為對象的火災風險評價也比較多,如中國礦業大學周心權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災發生原因的基礎上,建立了建筑火災風險評估因素集,并運用模糊評價法對我國的高層民用建筑進行了消防安全評價[8]。
與上述的安全評估不同,城市區域的火災風險評估的目的是根據不同的火災風險級別,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導城市消防系統改造,指導城市消防規劃。對已建成的城市區域的火災風險評估必須考慮許多因素,即城市火災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區域內所存在的對生命安全造成危險的情況、火災頻率、氣候條件、人口統計等因素,進而評價社區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風險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評估過程中另一個重要的情況是要關注社區從財政及其他方面為消防規劃中所要求的總體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隨著城市規模擴大、綜合功能增強,在居住區商貿中心、醫院、學校、和護理場所增多,評估方法還會相應的改變?,F有的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兩個目的:
(一)用于保險目的
在火災保險方面的應用的典型事例為美國保險管理處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災分級法,在美國已經被視為指導社區政府部門對其火災抵御能力和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和自我評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區消防狀況分為10個等級,10級最差,1級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統一的指標來對每個社區的客觀存在的滅火能力進行評估,確定該社區的公共消防級別,這套指標來自于由美國消防協會和美國自來水公司協會所制定的各種國家規范。ISO對城市消防的分級方法主要體現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級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結構、用途、防火間距與公共消防情況(用公共消防分級數目表達)相關聯,再以統計數據加以調節后,來確定相應的火險費用。ISO級別僅被保險公司用作確定火險費用的一個成分。ISO分級系統雖然無法反映出消防組織的其他應急救援能力,但實際上也常用于各個區域的公共滅火力量的確定。
市政消防分級表從1974年開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區域的7個指標情況:供水、消防隊、火災報警、建筑法規、電氣法規、消防法規、氣候條件。隨著技術進步,該表也不斷改進。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對公共消防分級的方法,給出了修訂后的滅火力量等級表,指標只包括前3項。被刪除的指標或者確少區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圍內進行評估時太過于主觀,而且74表格中包含許多評估標準是具體的規定,如果某一社區的情況沒有滿足這些規定,則歸屬為差額分,規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彈性范圍,無法正確評估情況和技術的變化。故而ISO分級表被視為越來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當今的消防組織和地方政府要擔負日益加重的安全責任,面對來自公眾的對抵御各種風險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調整消防機構人員、設備及其他預算方面的壓力,迫切需要確認某一給定轄區內的具體風險和危險的等級。
具體地說,城市區域風險評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眾和消防員的生命、財產的預期風險水平與消防安全設施以及火災和其他應急救援力量的種類和部署達到最佳平衡。
關于火災風險對于滅火救援力量的影響,美國消防界對此的關注可以說幾經反復,其間美國消防學院、NFPA等都做了許多工作。直至20世紀90年代,國際消防局長協會成立了由150名專業人士組成的國際消防組織資質認定委員會(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經過9年的廣泛工作,制定了“消防應急救援自我評估方法”,和制定標準的社區消防安全系統。另外,NFPA最終還制定了NFPA1710和1720兩個指導消防力量部署的標準,分別幫助職業消防隊和志愿消防隊和改進為社區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據NFPA最近的調查,NFPA1710將在全美30500個消防機構中的3300~3600個得到正式的應用,也推廣到加拿大有些地區[10]。
英國對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標準是依據內政部批準的“風險指標”,把消防隊的轄區劃分為“A”、“B”、“C”、“D”四類區域,名為“風險分級”系統。其目的是對消防隊的轄區進行風險評估,確定轄區內的各種風險區域,進而確定該風險區域發生火災后應出動的消防車數量和消防響應時間。1995年,英國的審計委員會了一份題為“消防方針”的考察報告,認為這種方法沒有充分考慮建筑設施的占用情況、社區的人口統計情況和社會經濟因素,也沒有把建筑物內的消防安全設施納入考核范圍。故而由審計委員會報告聯合工作組與內政部的消防研究發展辦公室一起,設立了一個研究項目。該項目的目的是開發一套供消防機構劃分區域的風險等級,對包括滅火在內的所有應急救援力量進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設施的規劃并能解決上述問題的風險評估方法,再對開發出的方法進行測試。最后Entec公司開發出了計算軟件,并于1999年4月以內政部的名義出臺了“風險評估工具箱”測試版[11]。
三、國內外近期的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方法
(一)國內的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方法
張一先等采用指數法對蘇州古城區的火災危險性進行分級[15],該方法的指標體系考慮了數量危險性,著火危險性,人員財產損失嚴重度,消防能力這四個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災平均發生率與城市人口密度﹑城區面積﹑建筑面積間的統計關系基礎上,選取建筑面積為主導參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積為單一因子的城市火災危險評價公式[12]。李華軍[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災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中城市火災危險性評價由危害度﹑危險度和安全度三個指標組成,用以評價現實的風險,不能用來指導城市消防規劃。
(二)美國的“風險、危害和經濟價值評估”方法[13]
美國國家消防局與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評估”及“消防安全標準”的工作的基礎上,更突出強調了“火災科學”的“科學性”,開發出名為“風險、危害和經濟價值評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國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該方案,這是一個計算機軟件系統,包含了多種表格、公式、數據庫、數據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關的信息和數據,以確定和評估轄區內火災及相關風險情況,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決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機構和轄區決策者針對其消防及應急救援部門的需求做出客觀的、可量化的決策,更加充分地體現了把消防力量布署與社區火災風險相結合的原則。
該方法的要點集中于兩個方面:1、各種建筑場所火災隱患評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種數據元素,這些數據能夠通過高度認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觀的、定量的決策指導。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統共包括6類數據元素:建筑設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經濟價值。2、社區人口統計信息。用于收集轄區年度收集的相關數據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災損失總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員數目等數據元素。
該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響應規劃中得到應用。以蘇福爾斯消防局為例,它利用該方法把其社區風險定義為高中低三類區域,進而再考察這些區域的火災風險可能性和后果:高風險區域包括風險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區域,主要指人員密集的場所和經濟利益較大的場所;中等風險區域是風險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區域,如居住區;低風險區域是風險可能性和后果都較低的區域,如綠地、水域等,然后再把這些在消防救援響應規劃中體現出來。
(三)英國的“風險評估”方法[14]
英國Entec公司研發“消防風險評估工具箱”,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評估方法的現實性,是否在一定的時限內能達到最初設定的目標。經過對環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門所使用的各種風險評估方法的進行廣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對這些方法加以適當轉換,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對消防隊應該接警響應的不同緊急情況進行評估。二是建立了表達社會對生命安全風險可接受程度的指標。
Entec的方法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對消防隊應該接警響應的各類事故和各類建筑設施進行風險評估,這樣得到一組關于滅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設施規劃的國家指南。對于各類事故和建筑設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數據各不相同,所以對于國家水平上的風險評估設定了一個包括四個階段的通用的程序:對生命和/或財產的風險水平進行估算;把風險水平與可接受指標進行對比;確定降低風險的方法,包括相應的預防和滅火力量的部署;對不同層次的滅火和預防工作的作用進行估算,確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風險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國家指南確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評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門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在國家規劃要求范圍內,對當地的火災風險進行評估,并對滅火力量進行相應的部署。該項目要求針對以下四類事故制定風險評估工具:住宅火災;商場、工廠、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樓這樣人員比較密集的建筑的火災;道路交通事故一類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種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飛機墜落這樣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個階段是對使用上述評估工具的區域進行考查,估算其風險水平,與國家風險規劃指南對比,并推薦應具備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設施水平。
參考文獻: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趙敏學,吳立志,商靠定,劉義祥,韓冬.石化企業的消防安全評價,安全與環境學報,第3期,2003年
8、李志憲,楊漫紅,周心權.建筑火災風險評價技術初探[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災危險性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14、MichaelSWright,DwellingRiskAssessmentToolkit:1999.
關鍵詞:高速公路養護施工安全評價
中圖分類號:U412.3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山東省作為全國公路強省,在“十二五”時期全面深入開展了“保暢通、保安全、樹品牌、樹形象”活動,對高等級公路養護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要簡單的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和道路狀況,而且要求養護施工作業在保證施工區域的通行車輛安全暢通的情況下,及時、快速、安全的完成養護施工作業。為不影響國民經濟發展、方便群眾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和諧,養護維修施工應當確保運營的高速公路在維修期間的安全暢通。養護公司通過多年的養護工程實踐積累,已經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安全制度建設、嚴謹的現場安全施工組織、以及完善的安全應急預案等,確保了各項養護施工工程的保質保量完成。根據施工現場實地調研,養護項目往往由于受到施工工期緊、任務重等原因影響,在安全管理過程中對于危險源的辨識、安全風險評估以及更加精細化的風險控制措施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根據工程規模可以劃分為維修保養、專項工程和大修工程,由于養護工程施工的特殊性,施工安全風險除了具備一般公路工程施工的人和物的不穩定因素所帶來的風險外,還具備以下特性:
(1)高速公路專項養護工程較多采用機械化施工,由于施工作業區域狹窄,養護機械多、封閉區域一側車輛往往高速正常通行,尤其是一級路封閉施工時,還受到行人及非機動車穿插,過往車輛人員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差等因素干擾,安全風險性大大增加。
(2)高速公路養護施工往往工期短、施工路段分散,造成了交通安全布控需要在高速公路車輛通行的狀態下進行交通分流、布控時間段短、頻率高、安全管理人員,尤其是封閉段兩段的專職安全人員危險性極大。
(3)由于養護施工項目施工工期緊、任務重,路面維修、橋梁維修、交安設施、綠化維護等之間的交叉施工有時無法避免,;涉及到的材料、機械設備、人員、工種多,因此給施工現場的組織帶了不穩定因素。各施工項目間的銜接安排如果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4)特殊環境下的養護施工,如夜間施工,或大風、雨季、霧天、雪天等惡劣氣候條件下不得不進行施工作業時,由于過往車輛通行速度較快,極易發生交通安全事故,給施工人員帶來極大的安全風險。
2、養護工程安全管理風險分析
施工項目安全風險管理是項目管理科學與安全科學的交叉與結合,是以降低項目施工生產過程中的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為目標,進而采取有效對策,控制并消除這些隱患,使安全目標得以實現。通過對養護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現場調研,針對施工過程中的組織管理方法、施工工藝,以及作業中各環節固有的及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定性、定量的安全風險評價,有效地對安全風險進行預測、評估。
2.1養護工程安全風險識別
(1)風險源的普查和辨識
首先對養護施工項目的養護維修方案、施工環境條件、施工組織方案、施工人員及駐地條件等各方面基本信息進行基礎調查,歸類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事件,并依據類似工程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本工程的實際特點,普查風險源存在的方式和部位,辨識施工作業活動中典型事故類型。以確定該風險源是否存在于評估對象中。以便于通過進行風險源普查,建立風險源普查清單并針對其中的重大風險源進行量化估測,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2)風險源的分析、篩選
風險因素分析篩選的目的是要將養護施工中存在但與本工程關系不大,或者說在本工程中發生概率極小且該風險造成的損失又很輕微的因素及時排除在進一步的分析之外,以便專注于最重要的風險因素。采用合適的風險識別方法,將那些可能給項目帶來危害的風險因素識別出來。通過現場調研和風險源的分析篩選,養護施工風險源見下圖:
(3)建立風險因素清單
根據以上識別出來的養護施工項目可能面臨的風險因素匯總,確定風險致險因素,建立風險因素清單,為下一步評估做準備。邏輯清晰、簡明扼要的風險因素清單,可以清楚地表示工程面臨的風險。
2.2養護工程安全風險評估
利用現場調研收集的養護工程相關資料,運用資料法判斷或推測橋梁工程可能會發生風險事故的風險源,建立初步風險源清單;然后運用事故樹,搜索風險源清單中引起風險事故的風險因素,作為檢查表的基本檢查項目,針對風險因素,結合實際工程情況,填寫安全檢查表,列出風險清單。養護工程安全風險來源復雜, 且具有多樣性目標,無結構化系統等,單個子目標系統可方便準確地加以確定, 而總體質量目標卻難以定量, 但總質量目標又可以分解的特點。因此,選擇層次分析法,對每個安全風險之間的進行比較來判斷出相對好壞,將無法量化的風險因素按大小排出順序,進行精確化、定量化的評價,將風險決策的依據進行量化,對于的評價決策及多目標決策問題。權重值為0.1~1時,該項目為極端嚴重風險,等級為Ⅰ級;當權重值為0.01~0.1(含)時,該項目為嚴重風險,等級為Ⅱ級;當權重值為0~0.01(含)時,該項目為一般危害風險,等級為Ⅲ級。具體等級分類見下表:
根據風險評估等級可以看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施工人員疏忽大意以及車輛通過施工封閉路段時發生交通事故三個因素是造成養護施工安全風險的極端嚴重風險源,需要項目安全管理者認真研究預防對策,盡量避免安全風險。
養護工程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3.1細化改進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安全風險控制細致到位
項目在安全管理過程中,項目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應當根據養護施工的特殊性,始終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建設工程保險制度,落實各級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實行逐級安全技術交底制。同時細化各項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項目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考核制度,并落實工程安全生產風險保證金制度、項目安全目標的制定和責任書簽訂制度、安全風險源定期排查制度、日常安全宣講制度、安全生產專項資金使用制度、應急預案演練制度等具體管理制度。關鍵是確保制度不流于形式,切實做好深入貫徹落實工作,真正做到安全工作無小事,安全管理細致到位。
3.2持續強化施工人員安全教育,提高現場人員安全意識
安全風險事故的發生往往在于安全認識不到位,認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對安全事故的發生存在僥幸心理。因此要首先提高項目全體人員對安全教育的認識,真正把安全教育擺到重點位置;在教育途徑上要多管齊下,通過形式多樣注重效果。既要通過安全培訓、安全日進行常規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發揮安全會議、黑板報、宣傳欄等多種途徑的作用,強化宣傳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上要豐富多彩,推陳出新,不僅僅局限于安全會議的形式,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識性、可操作性,寓教于樂。確保項目施工人員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安全意識。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時時講安全”的氛圍,使廣大施工逐步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躍,進一步升華到“我會安全”的境界。
3.3嚴格規范施工封閉區域布控,預防通行車輛意外交通事故
養護施工現場安全工作應遵循預防為主,先期治理的思想,確保施工區域交通布控規范嚴格,防范措施到位。規范的交通安全布控不僅降低了車輛通行的影響,增強了施工作業效率,同時確保了通過封閉區域的交通流平穩有序,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項目上應當嚴格規范養護作業封閉區域的編制、論證和審批工作,把保障施工路段安全通行作為封閉施工的首要條件,在封閉區域設置應急備用車道。與路政、交警緊密聯系,高度重視交通封閉路段信息的公告以及路段可變信息屏上的提示信息。在養護工程施工期間,嚴格按照國家規范進行布設作業現場,科學設置標志標識,施工現場配備的各種安全設施應齊全有效、醒目規范,夜間開啟施工警告燈,適當加密安全防護設施。在施工過程中,設置專職安全人員對通行車輛進行安全警示,現場施工人員強制穿著安全標志反光服,在各種機械設備上粘貼反光條,增強夜間安全系數。對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等特殊情況,協助交警及路政人員進行疏導交通。堅持暢通優先的原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采取一幅車道全封閉的交通布控方式,確保封閉路段安全。
3.4規范危險隱患巡視監督措施,嚴抓安全應急預案落實工作
項目經理部作為工程安全管理的直接部門,應當從多種渠道加強對養護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加大對施工人員、勞務協作隊伍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對安全風險源進行定期排查,并制定各種特殊條件下的應急保障預案。通過完善項目安全應急管理機制、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定期演練應急處置預案,提高項目應對緊急突發安全事件的能力,避免或減少安全事故損失以及通行車輛擁堵現象的發生。通過項目部強化現場指揮調度,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工作,提高養護施工應急保障水平。結合養護施工的實際,科學制定防滑沙、融雪劑等應急物資貯備計劃,確保滿足應急所需。加強應急救援設備維修保養,確保始終處于良好技術狀態,惡劣天氣、重大活動等緊急情況下,對應急救援設備的統一調配、使用,提高應急保暢能力。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農業部配套的部門規章及強制性技術規范的制定,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規或規章的相應頒布實施,都為我國農產品質量監管提供了標準依據。2008年農業部組建了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職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各省及所屬地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專門機構相繼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已步入依法監管的新階段。
以農產品農獸藥殘留標準制修訂為重點,“十一五”期間共制定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800多項,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總數已累計達到4500多項,農業標準體系逐步建立完善。啟動實施了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創建活動,已創建500多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場)、819個園藝作物標準園和一大批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水產健康養殖場。
2010年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簡稱“三品一標”)1.2萬多個,全國“三品一標”總數達到8萬個,認定產地占食用農產品產地總面積30%以上,認證農產品占食用農產品商品量30%以上。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
組織實施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06~2010年)》,已投資建設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中心和專業性檢驗檢測中心36個、部級區域性檢測中心13個、省級綜合性質檢中心30個和縣級質檢站936個?!叭芬粯耍o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貫通部省地縣的工作機構基本建立,體系隊伍不斷壯大。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依法正式組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支撐體系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安全是人們對食品最基本的要求,濫用食品添加劑、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飼料中添加違禁物質、假冒偽劣食品禁而不絕、食品包裝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兒童食品和保健品質量不合格、配方不科學,餐飲企業經營不規范、操作不安全等陸續暴露的問題,給農產品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
企業安全責任的不落實,一些食品企業和個體經營者自律意識不強,不講誠信,甚至明知故犯、違法違規、逃避監管,導致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政府安全監管存在薄弱環節,一些地方安全發展理念不強,重效益、輕安全問題比較突出,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監管銜接不夠,全程監管、綜合監管、協同執法能力較弱。食品安全制度仍有漏洞,企業產品質量控制體系不夠完善。這些因素都為農產品安全埋下了隱患。
“十二五”期間,農業部將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強監管,不斷提升水平,著力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消費安全。
風險管理模式對于農產品安全管理來說,是公認的最有效的管理模式。風險評估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安全確立的一項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也是國際社會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風險評估,既是政府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及時發現和預防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的客觀需要,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管理和構建統一、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的現實需要。
2011年農業部將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加快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辦法規范,積極構建以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為龍頭、區域性風險評估實驗室為主體、主產區風險評估定位監測站點為基礎的風險評估體系,制定和實施風險評估監測計劃,大力推進應急處置科學化。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將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科學研究,圍繞污染物毒理學評價技術、劑量反應評估技術、暴露評估技術、統計分析技術、公共模型軟件設計等風險評估共性技術開展研發,針對農產品中潛在的各種生物、化學和其他外來的危害因素,加強其危害途徑、機理等基礎理論研究,為科學、合理和有效地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奠定基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交流合作,跟蹤國際風險評估技術前沿,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方法,提升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技術水平;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科普宣傳,主動答疑解惑,營造一個政府、企業、消費者、科研教學人員等所有農產品質量安全利益相關者都了解、認識、接受和支持風險評估工作的氛圍。
農業部在“十二五”期間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主線,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堅持“源頭入手,標本兼治”,強化保障能力建設,著力構建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檢測、認證、風險應急和執法監管五大體系,全面提升執法監督、風險預警、監測評估、應急處置和服務指導五大能力,推動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