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2 09:08: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成年人英語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宏觀的教育理念
當我們站在宏觀的教育理念的角度的時候,就會發現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們加強對基礎教育的關注與重視。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加強對教師們主觀意識的培養與提高,著重提高小學生們對英語的學習能力與掌握能力。首先,小學生作為一個學生,也是同樣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雖然他們的年齡比較小,但是他們與成年人同樣具有平等的人權。需要得到小學英語教師的格外關注與重點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日后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多的積極貢獻。其次,小學生們是許多正在發展著的人。小學生們具有成年人們不具備的,一些獨特的成長優勢,例如,小學生們身上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在他們身上存在許多與成年人不同之處。第三,小學生們是一群獨立的人群。小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當加強自身對活動完成的主觀能動性,并且能夠自主的分享活動的權利與機會。這樣的情況下,小學英語教師就應當逐漸加強對小學生們的能力的培養。第四,小學生們同樣是完整的人。小學生們不單單具有健全的身體,也有著完整的精神世界。因此,小學生們應當加強對自身身體健康與精神世界的發展與培養。這樣一來說,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要留心小學生們不同的性格特點與個人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小學生們學習英語,制造出一個更加合適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小學生們快樂、健康的成長。
(二)建立正確的英語教育角度
站在英語教育的角度來看,不難發現的是,當前我國小學英語的教師,應當深刻的意識到當前英語課程發展的整體目標是,全面提高小學生們的英語素養。隨著當前的課程改革的腳步不斷向前的推進,英語教育的新型理念已經對過去傳統的英語教育方式產生了越來越大的沖擊。在我國最新出臺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當前小學階段中,應當著重培養小學生們學習英語的樂趣,積極的培養他們樹立起對英語學習的一種熱情,并且樹立起小學生們對英語發音、字詞方面的學習能力,從而為日后小學生們更好、更快的學習英語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有效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措施
首先,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這個過程中,應當不斷的加強自身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與總結,為小學生們樹立起一定的榜樣作用。更好的幫助小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對不懂的英語知識進行積極的發問等。其次,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周圍的英語研討氛圍。在校園中,應當積極開展一些與小學英語相關的主題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可以增強小學英語教師們的專業素養,可以加強教師之間的互動與成長,從而更加有效的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最后,當前我國眾多的師范院校,應當加強對師范生們的教育與培養。在校園中,培養起更多、更優秀的英語教師,以此在日后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能夠使教師的行列多增一些新鮮的血液,為我國的英語教育做出巨大的貢獻。
三、總結
關鍵詞:嬰幼兒;英語啟蒙;誤區;方法
嬰幼兒時期的英語學習是一個人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啟蒙階段,一個良好的英語啟蒙教育會大大提升以后的英語學習質量。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英語教育開始的時間不斷提前,從最初的無到中學階段再到小學階段,發展到現在有條件的幼兒園都在開設英語方面的課程,甚至很多學校和嬰幼兒教育機構已經啟用外教承擔主要的英語教學工作,英語教育在我國越來越受重視,而且呈現低齡化的態勢。家庭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早期的英語教學。
當今社會,嬰幼兒英語啟蒙教育雖然在大力發展,但是還遠遠不夠,嬰幼兒英語啟蒙教育仍存在很多誤區:
一、認為孩子太小,善于遺忘,所以不適合學英語。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顧慮,認為嬰幼期的英語學習是毫無用處的。甚至擔心英語的學習會嚴重影響母語的接受,學了英語中國話就說不好了。
二、家長不是英語專業人士,不可能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大多數的家長都不是英語科班出身,認為自己讀英語的語音語調有問題,在孩子面前不敢開口說英語,怕對孩子產生誤導。
三、家長在給孩子讀英文繪本之前,沒有做足功課,純粹是應付差事,糊弄孩子。存在發音失誤,翻譯錯誤等問題。
四、盲目相信培訓機構,把孩子完全交給學校。
五、沒有進行大量的聽說能力提升,過早訓練孩子的拼讀,以孩子念單詞,背寫單詞為自豪。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0-6歲是雙語或多語學習的關鍵期,這段時間的嬰幼兒對聲音比較敏感,成人不容易掌握的語音、語調、節奏等嬰幼兒卻可以輕松習得。
越小的孩子,記憶能里越強。嬰幼兒在最初的語言學習中速度并不快,但是到約18個月齡時,語言能力突飛猛進的發展,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詞造句,并且在合適的場景中運用的恰到好處。6歲以前的英語學習處于“無意識”狀態中,也是效果最好的時期。
美國《自然》雜志曾在1996年第一期發表康奈爾大學的研究:成年人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和嬰幼兒使用的大腦部位不同,因此導致成年人的英語學習速度遠不及嬰幼兒。因為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的部位是“布羅卡斯區”,該區域在幼年時期是最發達最靈敏的時期。
把握孩子的英語學習關鍵期至關重要。在此黃金階段家長和老師應從幾方面對嬰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
首先,家長要端正態度。
不要抱著功利性的態度強加給孩子,早期的英語學習本來是一個輕松快樂的過程,孩子在充分的語言環境中成長,不要為孩子制定強硬的必須完成的目標,一旦讓孩子感覺到學習英語的壓力,會對孩子今后的英語學習起反作用。讓孩子對英語產生“懼怕”。久而久之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傊?,讓英語學習變得順其自然,讓英語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孩子由衷的喜歡上這門語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這一點是尤為重要的。
其次,方法要得當。
(1)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嬰幼兒英語習得和母語的習得順序是一致的。剛開始的語言學習,嬰幼兒只沉浸的“聽”的節奏里,通過聽來實現對語言的熟知,隨后發生的行為即“說”。 因為在英語學習的初期,家長要設法給嬰幼兒創設足夠的聽英語的環境。每天定時給孩子讀純正的英文繪本,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家有一方盡可能多的跟孩子用英文交流。讀和寫是聽說能力發展成熟以后的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不要強迫孩子提前進入這一階段。語言學習自發的吸收尤為重要。因此,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孩子的語言發展敏感期把環境準備好,等著語言的種子伴著“陽光、雨露”在孩子身上自發的生根、發芽。
(2)選用合適的教材。教材的選擇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段,符合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語言要地道、純正、簡單,畫面要簡潔,色彩應鮮明。故事性要強。國外的原版教材和繪本還是比較值得推薦的,原版進口書籍在當今市場上還是比較容易獲得的,各大網站或書店都可以看到。家長給孩子讀英語繪本之前要充分的做足功課。提前查好每一個單詞的意思,發音。確保給孩子輸出的英文的正確率。
(3)借助音頻、視頻工具等。這個方法尤其適合家長沒有自信教孩子英語的家長。選擇一些發音地道,語速合適的音頻、視頻播放給孩子看。選擇不同的時間段堅持播放給孩子聽。
最后,家長要認真負責,持之以恒。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十分辛苦的過程,也是耗時耗力的, 在嬰幼兒學習初期,所有的工作都要依靠家長。所以一定要堅持下來。才會有滴水穿石的效果。
總之,語言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嬰幼兒的英語學習亦是如此。因此,在孩子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家長要端正態度,借助繪本、音頻、視頻等媒介,以孩子快樂接受為原則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有條不紊的展開英語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成人英語;口語學習;特點;途徑
英語作為我國當前教育行業中的重要教育內容,近年來,成人英語教育發展迅速,擁有了大量的學習人員,主要是由于工作需求,促使很多成人在離開校園很多年后,又重新開始學習英語。成人英語學習相對于學校英語教學專業具有針對性強和特點鮮明等特點,尤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主要是針對職業需求而誕生的。
一、成人英語學習特點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中國作為一個強大的市場,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漸顯現出來。英語成為與其他國家進行溝通的有效手段,是必備的語言交流工具,提升了我國的知名度,增強了我國居民的對外漢語溝通能力,促使我國在短時期內掀起了英語學習熱潮,對增強公民的文化素養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有很多成年人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將英語作為語言學習的首選,他們有明確的動機和學習目的。但是成年人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常會因為生活中的瑣事耽誤學習。隨著年齡的增長,成人的記憶力也逐漸下降,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并且在口語學習中,由于怕說錯,常會出現難為情或者擔心自己說不好就不說的情況,學習往往以獨立自學為主,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1]。
二、成人英語學習的有效途徑
1.將英語作為學習工具
成人的英語學習具有較強的目的性,應該充分借助英語學習來為自己服務。在學習之前,需要明確學習的目的,將英語語言作為主要的交換思想來使用,運用英語語言進行溝通。將英語作為重要的學習工具,確保英語學習的準確性和流利性,將口語表達作為主要的學習目的,提高英語學習的溝通能力和運用能力,使成年人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英語口語學習需要長期堅持。成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需要加強聯系,在工作環境中尋找搭檔,讓彼此成為英語學習的好幫手。如果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找不到合適的學習伙伴,可以自行進行英語材料的查找,通過轉換英語學習的思維,來進行連貫的英語表達,展現出敏捷的思維,提高口語運用能力[2]。
2.注意積累語段
成人在英語學習中,通過背誦文章的形式,來進行英語詞匯量的積累,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背誦英語課文和進行復述練習,對成人來說存在著較大的壓力,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有大多數成人會選擇運用口譯來進行英語口語練習。英語口語訓練的過程,對于大多數成人來說是英語翻譯的過程,要想克服英語口語學習中的困難,可以通過學習英語課文的形式,將整篇英語文章理解透徹,再來看漢語譯文,將漢語譯文翻譯回英語文章。該種英語學習方式,強化了英語口語能力,確保英語學習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強化理解和交流能力
成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是重點學習內容,在強調學習交流性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到英語學習中的語音問題,需要做好必要的訓練,提高英語發音的準確性。例如:while we were walking, we were watching window washers’ wash washington’s windows with warm washing water. 在英語學習中通過大聲的進行英文繞口令練習,強化了學習者的口腔肌肉,使成人學習者能夠更快的適應英語發音,促使口語表達能力更加流暢和清晰。
4.加強聽力能力鍛煉
成人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不僅展現在英語口語能力上,良好的英語對話,還需要展現在聽力能力上,只有聽懂對方說話,才能確保交流的有效進行。需要將英語口語學習和英語聽力學習相結合,可以兩人一組進行練習,在訓練一段時間過后,兩人互換角色,實現了英語學習的互動性,提高了成人英語學習的反應力。通過該種練習方法,成人在進行英語學習時,不再單純依賴文字進行英語口語學習,而是將聲音作為主要的資源,將理解英文作為主體,確保了英語學習口語表達能力和聽力能力的統一性,對提高英語口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3]。
三、結論
成人英語學習是當前英語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人在學習英語中會面臨較多的困難和障礙,為了促進英語口語學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深入了解成人在學習英語中存在的特點,以便給成人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提高英語口語學習能力,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成就感,讓英語真正成為生活中和工作中的重要交際工具。
參考文獻:
[1]王成勝.大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策略的使用與其口語能力關系的實證研究[D].長江大學,2014.
關鍵詞:語言學習關鍵期;英語早期教育;外語學習年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32-0184-02
英語的早期教育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議題。許多中小學甚至于幼兒園都安排了各式英語教學課程或活動,社會力量辦學也異?;钴S,雙語或英語教學隨處可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英語學習熱潮。一般觀念認為,語言學習存在關鍵期,學外語年齡也應該是愈早愈好。然而,從英語教學的目標和品質判定來看,外語學習有沒有最佳年齡,語言學習有沒有關鍵期?合理看待這些問題,有利于我國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外語課程的設置、更有利于教學工作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活動。
一、關鍵期假說、非關鍵期假說及敏感期假說
國外學者研究外語學習年齡差異的依據之一是關鍵期假說(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很久以前,人們直覺地認為,童年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因而在20世紀50年代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兒童語言學習的能力與大腦的發育有關系,學習者過了青春期就難以完全習得一門新的語言;上世紀60年代,心理語言學家洛菲爾德發展了這種觀點,并提出了頗有影響的關鍵期假說。他認為,語言是大腦的產物,語言能力的發展受到人的生理基礎的嚴格制約。兒童從兩歲開始至青春期到來之前,即人出生后的10~12年,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語言學習能夠自然而然地輕松進行。青春期到來之后,人腦已充分發育成熟,神經系統不再有彈性,學習語言也就越來越難。語言學家對一些地方發現的“狼孩”、“豬孩”進行跟蹤調查后發現,不論采取什么方式教他們學習語言,語言能力都達不到正常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的水平。說明學習語言的能力受大腦發育的制約。關鍵期假說對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的影響顯而易見,支持這一假說的研究者曾調查了60名移民美國的意大利人。他們在6~20歲之間到達美國,并已在美國居住了5~18年。研究結果發現,只有12歲之前到達美國的人講起話來更像美國人的口音,而在美國居住的時間長短對口音的影響并不大。以上研究證明年齡是決定外語學習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于關鍵期假說,許多人持反對意見。1978年斯諾(Snow)對關鍵期假說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以母語為英語的不同荷蘭語學習者作為實驗對象,對他們在自然語言環境下的語言學習進行縱向研究。結果發現,12~15歲的實驗對象和成人實驗對象,其荷蘭語的掌握在最初12個月最快。學習了一年后,8~10歲、12~15歲的實驗對象對荷蘭語掌握得最好,而3~5歲的兒童在所有研究測驗中成績最差。這一研究結果否認了外語學習關鍵期的存在,從而提出非關鍵期假說(non-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事實上,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可塑性并不像關鍵期理論陳述的那樣絕對。它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化的過程,有的人可能在青春期之前,有的人可能在青春期之后完成。后來又出現一種稱為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 hypothesis)的假說。根據這一理論,許多語言技能在發展的某個階段更容易,而有的語言技能盡管不太容易,但要到語言關鍵期過后方能獲得。這種理論強調在語言發展過程中不是只有一個關鍵期,而是多個關鍵期,語言的發展是連續而綜合。有關關鍵期的說法目前尚無定論,還有待更細致、更充分的研究。
二、外語學習最佳年齡的研究與分析
關于年齡對二語習得的影響,普遍認為兒童時期比其他任何時期都更容易習得語言。因為這段時期大腦的分化期還未結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靈活性,所以學習者能快速而容易地吸收新的語言信息。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看,兒童能像習得母語一樣利用“語言習得機制”來學習第二語言。與之相比,成年人對使用第二語言有一定排斥作用,他們往往不愿意練習所學的語言,結果很難達到母語的發音水平和流利程度。因此,從理想的角度來看,學習者應該在關鍵期之前開始學習和接觸外語。然而這并不等于說最佳學習年齡越早越好。
Snow&Marian聯合進行的一項實驗有了新的進展。一批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把荷蘭語當做外語學習。這批人被分成三組,兒童組(3~11歲),青少年組(12~17歲)和成人組(18歲以上),就他們取得的外語語言水平進行綜合評分。在他們到達荷蘭的一年里,接受測驗的人共測驗了三次,每四個月測驗一次。結果顯示,頭4個月青少年的外語是學得最好的,在學習荷蘭語方面取得了最大的進展。令人驚異的是,第二次測驗項目的總分居第二位的不是兒童,而是成人。換句話說,在前8個月接觸到荷蘭語的時候,青少年和成人比兒童要學得快些。雖然,到年終第三階段,兒童在好幾個方面迅速趕上了,并且在某些方面超過了成人(如發音、表述能力),然而最終還是青少年獲得了最高評分。因此,Snow&Marian認為,學習掌握語言與年齡大小并無直接關系。
針對外語教學中的年齡問題,我國學者也展開了思辨性的分析和討論。劉潤清認為,我國兒童學習英語的最佳年齡大約在9歲左右。因為此時大腦仍保留著早期的靈活性,認知發展已比較成熟,同時對使用所學語言不感到拘束。這也許是有些決策者要求中國英語教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原因。然而,我國的早期英語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從2001年秋季起,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都開設了英語課程,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就目前實際狀況而言,除港澳臺和四個直轄市外,27個省、自治區小學英語課的開設都不盡人如意。有些省會城市小學一年級就開設英語,但教材五花八門,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很難保證與初中接軌,部分小城市的小學英語教學大多流于形式。
據有關資料顯示,從小學就開始學習外語的學生比從初中開始學習外語的學生在總體的外語能力方面并無明顯優勢。因此,要給外語學習的最佳年齡加以定位不是件容易的事,Stern也證實了這一點。認為在習得母語之后,無論學習者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要經歷同樣的過程和克服相似的困難,開始學習的年齡早不能保證第二語言學習的成功。建議在學校開始外語教學應遵循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有多少時間用于外語學習;二是外語是否對學生有益;三是是否有合格的教師和適當的教材。筆者認為,Stern的論述對中國的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外語課程的設置有深遠的意義。因為它不僅符合兒童的認知需要,而且符合我國英語教育的基本國情。與Stern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處,蔣祖康指出:“具備了合適的學習環境(如雙語制或外籍教師教學),早一點接觸外語的學習者比遲一點接觸外語的人從長遠看可能略具優勢;在合適的學習環境下,青少年和成年人也能在多數方面和兒童一樣學好外語,甚至效率要高些?!庇纱丝梢?,學習外語并非越早越好,因為外語學習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認知水平、教學環境、社會背景等多維因素,而非一維影響。
筆者對此深感認同。2004年,筆者兒子在近11歲時參加了英語培訓班,當時班上有17名學生,都是經過測試后進入這個班級,年齡參差不齊,最大13歲,最小的僅5歲。兩年學習時間內,筆者作為家長曾多次去旁聽公開課,觀察各個孩子的表現。發現起始階段教材較簡單,偏重聽說,孩子們差別不大,幾個五六歲的孩子表現亦很出色。但隨著學習內容難度的增加,特別是語法項目如各種時態的出現,年齡較小的孩子明顯感到吃力,有些跟不上了,反而年齡大些的孩子由于理解力較強,表現上已遠遠超過年齡較小的孩子。
綜合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年齡是影響外語學習的個體因素之一,由于智力因素、社會生活和環境條件的不同,學習外語的最佳年齡因人而異?!巴庹Z學習越早越好,年齡大了就學不好”之類的說法無充分的理論和實踐依據,不同年齡的人學習外語有各自不同的優勢。因此,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應從實際出發,既要重視關鍵期的積極作用,又要避免夸大關鍵期對外語學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Hatch,E.Psycholinguistics,a second language perspective[M].Newbury House,1983.
[2]Snow,C.E.,&Marian,H.H.The critical age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Evidence from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Child Development,1978,(49).
[3]Snow,C.E.&Maria,H.H.Age differences in the pronunciation of foreign sounds[J].Language and Speech,1977,(20).
[4]劉潤清,吳一安.中國英語教育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在小學生的英語教學中,情感的作用舉足輕重。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價值觀沒有完全形成,不足以明辨是非,這就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誤差,造成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效果不明顯。這時教師的作用就是在教學中采取情感策略,積極引導學生。另外,聽說是語言訓練必不可少的手段,學習英語也不例外,所以要著重于對小學生聽說進行系統性訓練。在聽說教學中適當運用情感教育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充分了解情感教育在小學聽說教學中的作用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語言,所以英語教育應該從小學抓起。情感與人的意識密不可分,也與情緒緊密相連。積極的情感教育能夠使小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善于接受新的知識點,即使在出現學習低谷的時候也能自信樂觀地面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所以要盡力減少消極情感對學生的影響。
小學生一樣擁有強烈的自尊心,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英語教學的主戰場是課堂,因此學生的學習效率離不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例如,當教師帶著微笑,滿含信心的望著學生時,相信學生一定能夠讀懂教師眼里的那份期待與信賴,這樣也有利于小學生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反之,如果教師看學生的眼神總是帶著憤怒和怨恨,和學生說話的語氣總是盛氣凌人、居高臨下,那應該沒有學生會喜歡這樣的教師,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會有所提高。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期,活潑好動,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強,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完全形成,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把握課堂教學,在聽說訓練中融入更多的情感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恰當使用情感策略,提高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1.增強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的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一定要強化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轉變他們的學習觀念,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告訴他們只有學好英語才能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讓他們產生一種心理認同感,從而產生學習英語的強烈欲望,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2.保護學生自尊心,提高學生自信心
在我們成年人的眼里,他們也許只是孩子,但是他們和我們一樣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鼓勵。也許,他們比成年人更加在乎別人對他們的評價。他們想要展示自己卻又擔心犯錯誤,這種矛盾心理需要教師的調解。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在提問時,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關注那些躍躍欲試的學生,多給他們一些機會。當學生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時不要急著要求他改正,可以采取循循善誘的方法,讓他自己一步步發現錯誤并改進,這樣才不會影響他下次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另外,也可以采取先揚后抑的方法,首先表揚他的勇氣和智慧,肯定他的思想,然后含蓄地指出他的不足之處。這樣的方法也許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3.保持活躍的氣氛,維持聽說的熱情
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他們的行為特點,讓他們在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不能讓他們隨心所欲。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應關注他們的情感需求,竭盡全力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在寬松幽默的環境里達到教學目的。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英語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多媒體的使用不失為一種新模式。多媒體比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容易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或者讓小學生一起演情景劇,教唱英語歌曲,進行英語小品比賽,或者是猜謎語,英語演講比賽等。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小學生的表演能力和聽說能力都會得到大幅度提高,還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了解,加深友誼,更利于身心健康發展。
4.促進師生關系,優化聽說效果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紐帶。教學不是單向的教,而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學生與教師要進行雙向的交流,才能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學習英語更重要的是開口講英語。如果學生僅僅局限于會寫不會說或不敢說,即使考試分數再高,那樣的教學也是失敗的。聽與說應該是一體的。所以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盡量多說,大膽地說。英語是門語言工具課,學習它是為了與人交流,因此開口說英語至關重要。只有多聽多說才能在練習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
關鍵詞:幼兒 教育 英語教育
近年來,英語教育在我國得到了極大的普及,甚至一度出現了全民“英語熱”,各種英語培訓機構和學習方法在社會的各個階層流傳,社會英語教學力量也大量出現,繁榮發展起來,各種英語教學機構打著各種旗號出現在家長面前,而眾多家長也“秉承”著晚動手不如早動手,“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在幼兒階段就開始進行英語教學,各種幼兒英語教學機構也應運而生??v觀當前的幼兒英語教學當中,有著這樣幾個值得反思的問題,也是我們需要尤其注意的。
一、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避免因愛成害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英語教育在我國是二語教育,也就是第二語言,我們的母語是漢語。一方面,一個不會說漢語或者漢語說不好的中國人,尤其是生活在中國的中國人說不好母語,這無疑是教育的失敗。
其次,我們要清楚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比如在身體發育方面,孩子在0歲~3歲之間,生理發育迅速,無論是肢體的成長還是語言、思維和運動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成長,而進入7歲之后,身體方面的成長會進入一個平臺期,直到12歲前后。這個階段,孩子的機械記憶能力和學習能力很強,能夠大量記憶知識。到了12歲以后,身體進入了第二個發育期,這個時期進行體育鍛煉,尤其是對于力量和控制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就比較有適合。
在語言教育方面,在孩子成長的初期,尤其是在3~12歲,是語言能力成長的重要階段。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是,這個階段更為重要的是要發展孩子的母語能力,為母語的掌握和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礎。母語能力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思維方式,形成足夠的母語文化攝入。二語教學的一個原則就是應該在母語具有基本的基礎能力之后才適合展開。
曾經有過這樣的案例,一個孩子的母親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的學前教育時期就開始了二語的教育,并且是多種語言共同進行,結果孩子得了失語癥,這個孩子說話的時候,是多種語言詞匯摻雜在一起的,并且有著自己的語法結構,并不符合任何一種他所學習的語言的語法習慣,這是一種后天教學造成的人為的失語癥。
在這個案例中,家長的這種教育的期望是好的,希望孩子在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多掌握幾門語言,但是這里出現了兩個誤解,第一這個所謂的語言成長黃金時期,指的是孩子對于母語的掌握。第二個,進行語言教學的時候,必須注意是一種語言基本掌握之后才能導入另外一種語言的學習。語言就是思維方式,我們必須讓孩子先建立一種思維方式,然后以這個思維方式為準繩,才能夠區分和掌握另外一種語言,多種語言混雜在一起進行學習,看上去是能夠齊頭并進,但是最終會導致孩子的語言標準混亂,降低學習效率。
二、超越學習階段的英語教學
幼兒英語的學習,有其特殊的要求和內容設定。對于理性思維能力還沒有全面發展的幼兒進行涂鴉式的灌輸教育或者進行超越階段的語法、時態等抽象問題的講解都將大大降低孩子對于語言的興趣。而在很多家長心目,英語學習的考核標準不僅僅是能說多好,往往家長們還會參考某種考試形式的分數值。這個時候就會導致教學方向的偏轉,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轉向了枯燥的語法訓練和問題解答,尤其是當前教育和入學的現狀,英語分數其實是很多家長推動孩子英語學習的根本動因。這種情況的下的英語培訓就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于超越階段的教學內容的出現,讓學生學起來吃力,讓老師教起來也吃力,最終消磨了孩子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甚至很多孩子還產生了逆反心理。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曾經遇到過一個五歲的孩子,在最初進入英語學習班的時候,孩子的興趣滿滿,在課余時間還很喜歡看芝麻街,而進入小學階段后,孩子的家長處于入學考慮,開始在校外給孩子安排了英語輔導班,在兩個學期中學完了小學課程,進入了中學教材的學習,進入這個階段之后,孩子對于英語的興趣和分數都直線下降。這就好像是一個剛剛學會跑步的孩子,家長讓他去追趕劉翔一樣,承擔了不該承擔的壓力,對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三、教材教法的雜亂性
幼兒教育是教育結構中的一個特殊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著自己的發育特點,這個階段孩子的教學要求也有著不同的要求。當前很多教學機構中,幼兒英語教材要么是成人教材的簡化版,要么是直接從英語國家引進的外版教材。這里都存在著問題:
1.成人簡化版教材。成人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程序與幼兒不同,成人教材是按照成人的認知特點進行設計的。通常成人教材中更為偏重語法結構的講解,其次才是表達方式。這與成年人理性思維強的特點有直接關系。而幼兒則正好相反,孩子的理性思維能力不強,因此對于成人版教材往往有著難以適應的情況出現。
一、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理論分析
“外語要從小學起”這個理論想必大家都已經很熟悉。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政策的實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受了這個理論影響的[1]。我國并不是第一個提出從小學開始開設英語課的,很多國家都已經有了從小學開始開設外語課程的嘗試。比如說英國,他們從小學就開設了法語課程了[2]。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是否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小學生的學習心理是否與這一英語教育政策相適應?
(一)二語習得理論分析
英語學習越早越好這一觀點的提出最早是源于Lenneberg1967年提出的語言學習“關鍵期假說”(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理論[3],在此基礎上,Penfield和Roberts(1959)提出語言習得的最佳時期是在前十年[4]。那關鍵期假說的科學性又有多大呢?就這一問題,馬積善(2006)在他的論文中提出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成果作為證明:兒童在5歲之前,大腦神經元處于一種相對混亂狀態。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所需營養日趨增多,5歲時,其需要量相當于成人2倍[5]。由此看來,語言習得的確存在關鍵期。然而,學術界很多人認為關鍵期假說是建立在對母語習得的基礎之上,對二語習得是否適用不得而知。對此,Rod Ellis(1986)在大量研究結論的基礎之上,提出學習外語的起始年齡較明顯地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速度和效率。在語法詞義和詞匯方面,少年比兒童和成年人表現的更為出色[6]。根據語言學的這些理論,教育部提出的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的外語教學政策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二)小學生學習心理特點理論分析
《心理學》知識中,人的不同時期階段被劃分為:乳兒期(0―1歲);嬰兒期(1―3歲);幼兒期(3―7歲);童年期(6、7―11、12歲);少年期(11、12―14、15歲);青年期(14、15―25歲)等[7]。根據這一劃分標準,我國小學階段的學生以6、7歲―14歲的兒童為主,這個階段的小學生,雖然他們心理和性格上都還不完善,但是他們的認知心理表現為:充滿好奇心、探索精神,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勝心。英語對他們來說作為一門完全陌生的外國語言,充滿了神秘色彩,極易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因此,相對于其他階段開設英語課程,小學生的英語教育在心理特點上是占很大優勢的。小學生處于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階段,他們學習英語也因此具備十分有利的因素。
二、我國小學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
從2001年教育部實施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也隨即實施。雖然為響應國家教育部的號召,我國大部分省市都已經順利普及小學英語教育,甚至在廣大農村地區小學英語學習的熱潮也不甘示弱,但我國的小學英語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教學條件地區差異明顯
我國小學英語教育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學條件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首先,農村地區沒有城市發達,相當多的農村地區還處在貧困的階段,它們的學?;A設施落后,硬件條件極差,很多農村地區的學校教室甚至連最基本的課桌椅都不齊全,更別提如何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由于教師短缺和地區間的不平衡,教師轉崗和臨時上崗在農村地區英語教育中十分常見,非專業的英語教師自身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連簡單的發音都不準確,因此學生受到老師影響,他們所學的英語都不準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一旦學會了錯誤的知識和發音,就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糾正,甚至一輩子都改不了。
(二)教學標準不盡相同
隨著小學英語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英語教材的種類也在不斷豐富化、多樣化,全國各地不同的教材已經達到30余種
[8]。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小學英語教育使用的教材都不統一,各個地區都根據自己學校的條件采用各自不同的教材,有的地區選用的是人教版和譯林版,有些地區則是使用《牛津小學英語》、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語》)、Follow Me(《跟我學》)等, 還有一些學校甚至自編教材,教師上課的時候只是用他們自己復印材料當作教材了,這違背了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三)教學方法單一無趣
英語教學活動的實施是通過某種具體的教學方法體現出來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思路和能力的展示,尤其是小學英語教育,更加講究教學方法的使用。據調查發現,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學英語課堂教育采用的都是傳統的語法翻譯法,比較枯燥乏味,使得英語課堂主要以母語為主,非常不利于語言環境的培養。學習動機是小學生學習特點的一部分,主要表現為榮譽、競爭和獎勵,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小學生這些特點,不利于小學英語教育的開展。
三、針對小學英語教育存在問題提出若干建議
根據眾多針對我國小學英語教育的調查結果研究以及對小學英語教育的切身觀察,在優化小學課堂英語教育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國家需宏觀把握
國家教育部應當繼續加大對基礎教育的經費投入,改善農村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落實硬件配置,保證農村地區也能為小學英語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資源,為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一定的食宿條件和薪資待遇,進一步完善各項政策,積極推進“特崗計劃”(Specially Contracted Teachers Plan),通過定向培養、定向分配的方式不斷向農村地區輸入優秀的青年小學英語教師。
(二)學校應細微落實
這里所指的學校分為高等院校和各地區的小學兩個方面,各地區所在學校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相關政策,努力提高小學英語教育辦學條件。
高等院校輔助培養人才,二者相互協助,共同推進我國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進步。高等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場所,承擔著培育高等教育專業人才的重要責任,進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就業服務的人才都源于此,因此,針對我國小學英語教育存在地區差異、英語教師素質不過關等問題,必須從高校人才培養這一根源抓起。各高校應該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高英語師范生的教育標準,提高要求,從嚴治學,使每一位高校畢業的英語師范生都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從而保證小學英語教育的教學效果。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的高校英語師范教育多針對初中、高中階段,如何進一步差異化培養基礎教育師資,將是提高小學英語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從源頭上保障英語教育質量的關鍵。
對小學而言,如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提高小學課堂英語教育的必要條件。語言習得需要一個很好的語言環境,學生在第二語言的環境中通過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作用,促進對英語的學習和了解。早在20世紀初,行為主義創始人John Broadus Watson就提出語言習得是通過條件作用(Condition)而形成的言語習慣的過程[9]。因此,英語的學習強調自然習得環境的重要性。學習環境包括教室環境和語言環境。對于兒童時期的學習,我們要關注個體處理環境刺激時內部心理過程。學??梢圆捎靡韵路椒▌撛煺Z言環境:首先,小學生的內心對外界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可以把握這點帶動學生一起動手制作各種裝飾品,添上英語元素,將普通的教室裝扮成孩子們心中的童話世界,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同時,根據兒童有著強烈的活動需要這一特點,在小學英語教育中開展各種小游戲和競賽,會使教學效果立竿見影。其次,學校要重視對孩子們口語的培養,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使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接觸盡可能多的英語資料和口語環境,比如為學生提供各種英語原版的材料、課文的音頻視頻資料等。
(三)教師要終身學習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教學技能。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十分有限,但是模仿能力卻非常強,一旦小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接受了老師不標準的發音或者錯誤的語言知識,將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和精力來糾正,因此教師自身要及時“充電”,充分發揮自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不斷提高教學技能,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培養在英語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如何在長期的英語學習中不斷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呢?這就要看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了。教學方法主要包括Translating(語法翻譯法)、Situation( 情景法)、Audio-Visual Method(視聽法)、Direct Method(直接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際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應法)等。小學生他們雖然具備了超強的模仿年齡、好奇心、求知欲、記憶力以及表現欲,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對來說還是很弱的,他們無法做到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單詞的重復和機械訓練很容易使他們對英語產生厭惡情緒。所以教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盡可能采用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法,從而引起小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點。比如在小學四年級上冊PEP教材學習be動詞用法,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人稱相應改變be動詞,這對于才學習英語不久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道“大菜”,很難消化,此時教師就可以總結使用規律,通過自編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使用方法,將其歸納為:“我用am,你用are, is用于他她它,單數名詞用is,復數名詞全用are”。通過這一朗朗上口的口訣,學生自然就很容易學會be動詞的用法了,也就不怕學生總是會把各種人稱混淆使用了。這樣一來,原本晦澀難懂的語法知識就變成了小菜一碟,而且教學效果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