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3 17:39: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倫理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法律倫理,從廣義上說,包括法律制度倫理與法律職業倫理;從狹義上說,僅指法律職業倫理。法律職業倫理是法律職業者在其職務生活與社會生活中應當遵守的道德行為規范。法律職業倫理的內容主要包括法律職業者忠誠于法律、公平對待當事人、廉潔自律等等。一般認為法律職業人應具有三種素質,一為法律知識,一為社會常識,一為法律道德。其中,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職業人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是構成法律職業人整體素質的重要內容。對于法律職業者而言,法律職業道德要求其做到信仰法律、心存正義、廉潔公正、忠于職守,這種道德人格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基石。正如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教授2003年12月9日在山西大學所作“法學教育”專題報告中說:“法學是價值之學,真正的法學教育應是價值觀的教育,應是法律正義觀的教育,高等法學院校應是法律價值觀的集散地?!狈陕殬I人的道德倫理素養決定著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和前景,因此,必須予以重視。
一、重視法學職業倫理教育之理由
法學職業倫理是法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法學教育乃是一國法律制度最基本的造型因素之一。作為培養決定社會最終公平正義的法律職業人士的法學教育必須重視職業道德教育,筆者認為重視法學倫理教育的理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職業倫理是公民道德素養的高度概括。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一定的道德倫理要求,這些基本的道德倫理要求規范著公民的行為,使社會在有序的狀態下運行。在中國,這種道德倫理的規范作用尤為突出。中國古代幾千年的封建儒家倫理對當今社會仍然有巨大的影響,倫理型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特質,是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區別。在重視倫理道德的中國,國家和社會對公民的道德素養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公民的道德標準是法律職業倫理的基石。法律倫理是倫理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根植于我國社會的一般倫理之中。離開社會一般倫理,不可能形成法律倫理。作為法律職業人士首先應當具有一般公民所具有的基本道德素養。這是作為公民而言,應當做到的最基本的為人準則。一般公民具有的道德素養,法律職業人士當然應當具有。因為法律職業倫理無非是公民的一般道德標準在法律領域的高度概括,是從事法律職業的公民在特殊領域應當遵循的社會一般道德準則。在國家重視和提倡提高全社會公民的道德素養的大環境下,重視和提高法律職業人士的道德素養是重視公民道德素養的必然要求。
2.法律職業倫理是法律職業人必備的職業道德。法律職業人首先必須具備合格公民的道德底線,但僅止于此是不夠的。法治是法律職業人之治,法律職業人作為實現法治的關鍵因素,必須具有其他公民所不具備的職業道德素養。如同醫生應當遵循醫德、教師應當遵循師德一樣,法律職業人也同樣應當信守特殊的法律職業道德。著名法學教育家孫曉樓早在為民國法律教育所做的規劃中就提出:“有了法律學問,而沒有法律道德,那是不合乎法律的本質意義,也不合乎法律教育的目的?!狈▽W院校培養的法律人才須具有剛直不阿的品行,要“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不徇私情,不畏高壓,尊崇法律。而忽略法律倫理和法律理想的法學教育只能向社會輸送高級渣滓,甚至成為破壞良好社會秩序的害群之馬。法律職業人的法律倫理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法律的實效。因為“當一條規則和一套規則的實效因道德上的抵制而受到威脅時,它的有效性就可能變成一個毫無意義的外殼?!笨梢?,法律職業人的法律倫理素養對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具有重要作用。
3.法律職業倫理教育是防范司法腐敗的重要手段。當今,司法腐敗現象嚴重,形形的司法腐敗在社會中普遍存在。司法腐敗泛濫的現實使人們開始深思導致司法腐敗的深層原因,在對司法腐敗追根溯源的時候,人們發現法律職業人的道德倫理素養是導致司法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司法實踐中,法律職業者享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相對于外部監督制約而言,職業道德和自律是更為重要和有效的控制司法腐敗的重要防線。法律職業人的整體素質不高、欠缺法治國家所要求的法律職業道德素養是導致司法腐敗的直接因素,這一因素比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更為直接和關鍵。因此,化解和遏制司法腐敗,必須從重視法學倫理教育開始,從源頭上堵截司法腐敗的產生??梢姡蓚惱斫逃嵌糁扑痉ǜ瘮〉囊粋€重要途徑。
基于以上理由,筆者認為法律職業倫理教育必須在法學教育中給予足夠的重視。那么,我國當今法學教育中的法律職業倫理教育是怎樣的呢?這需要對我國法律職業倫理教育的現狀予以概覽。
二、法學職業倫理教育之現狀
從我國當前法學
教育中的職業倫理教育現狀看,在我國當今法律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視法律倫理教育地位的傾向。法律職業倫理培養的缺失是我國當前法學教育存在的問題之一。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法學教育缺乏法律職業倫理教育。高等法學教育應當承擔傳授法律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和進行法律價值觀教育,樹立法律正義兩方面的任務。但是,我國現今高校法學教育只重視法律知識的傳授,始終未對法律正義價值觀的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缺少法律倫理方面的研究,也沒有開設法律倫理方面的課程。截至1999年,我國高等法學教育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培養規定中都沒有把法律倫理作為培養要求。雖然在1999年修訂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方案》中,首次明確地把“法律職業倫理”作為一門課程單獨設置,但其使用的教材內容空泛,難以達到培養法律職業倫理素質的目的。目前在我國只有少數高等法學院校開設了《司法職業道德》選修課程,至今還沒有高校專門從法律倫理角度開設課程。高等法學教育長期沒有把法律倫理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法律職業倫理教育一直為我國法律教育所忽視,這無疑是高校法學教育的一個重大缺陷。而在法治發達的西方高校法學教育中,大都設有司法倫理之類的法律職業道德訓導課程。比如英國的《律師職業行為指引》一書每年都出版一本,在法學院的教學中是重頭戲。而我們的高校法律教育至今在這方面還是空白,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2.司法考試忽視對司法倫理的考察。國家司法考試作為公民進入法律職業圈的門檻,在考察法律職業人對法律專業知識掌握的同時,卻沒有將職業倫理作為一個考察內容在考核中予以重點考核。雖然在司法資格考試中,有關于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的考試內容,但是,法律職業是實踐性極強的活動,法律實踐中要求的法律職業倫理不能通過書面考試的方式考察出來。掌握法律知識、通過書面考試的人并不必然在司法實踐中具有較高的道德倫理素養。司法考試對考生倫理素養的考察與實踐中的要求相差甚遠,難以達到考核法律職業人的法律倫理素養的目的。
3.法律職業倫理觀念教育意識淡漠。以往我國高校法學教育一直是重知識性傳授的法學教育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詮釋法律條文和法律規則為主要教學內容,不關注隱含在法律背后的法律理念和價值取向,缺乏對法律知識的價值和倫理的闡釋和關懷,導致許多法學專業學生只知法律的條文,不知法律的價值和倫理。老師在傳授法律知識的時候,忽略對學生法律倫理素養的培養,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考察,不重視道德倫理修養,使本應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做到的法律職業倫理培養和言傳身教成為空中樓閣,這是作為教育主體的老師法律倫理教育意識不強的必然結果。
三、完善法學職業倫理教育的設想
法律職業人的職責是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主持公道。為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法律教育除專業知識教育外,還應特別注意法律職業人的道德素質教育。因為法律職業的特殊性要求從事法律工作的職業者不僅應該系統掌握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應該具有高尚的司法品格,遵守司法倫理。法學教育是形成法律職業人士司法倫理素質的基礎。法學教育應重視道德教育與信仰教育,使學生對法學知識系統了解與把握的同時,促使學生形成法律信仰。為實現上述目標,完善法學職業倫理教育,筆者認為應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將法律倫理教育融于日常教學中,并設置法律倫理課程。將法律倫理教育貫穿于法學教學過程中和開設專門的法律倫理課程是完善法律職業倫理教育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法律職業倫理教育應融于法律職業教育中,體現在法律教育的各個環節。改變長期以來我國法學教育只重視法學理論教學、忽視職業倫理教育,將法律職業倫理教育依賴于一般德育教育的做法。將法律倫理教育貫穿于全部法律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通過采取課堂討論、診所式教學、法庭辯論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倫理視角對法律教學中的爭論問題加以探討和研究,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法律倫理素養。不僅應當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律倫理認知能力,還應當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法律倫理行為能力。因為司法倫理素養的形成不是教出來的,更多的是訓練出來的。未來的法學教育必須注重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倫理,增進法學教育的實務化和倫理化取向。另一方面,應當設置專門的法律職業倫理課程對學生的法律職業倫理意識加以強化。通過專門、系統的課程講解加大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其掌握在將來職業實踐中應當遵循的職業操守,并通過考試內容與方法上的調整,從實踐中考核學生的職業道德,通過提高法律職業人素質預防司法腐敗。
[論文關鍵詞]法律倫理;法律道德;職業倫理教育
法律倫理,從廣義上說,包括法律制度倫理與法律職業倫理;從狹義上說,僅指法律職業倫理。法律職業倫理是法律職業者在其職務生活與社會生活中應當遵守的道德行為規范。法律職業倫理的內容主要包括法律職業者忠誠于法律、公平對待當事人、廉潔自律等等。一般認為法律職業人應具有三種素質,一為法律知識,一為社會常識,一為法律道德。其中,法律職業道德是法律職業人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是構成法律職業人整體素質的重要內容。對于法律職業者而言,法律職業道德要求其做到信仰法律、心存正義、廉潔公正、忠于職守,這種道德人格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基石。正如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教授2003年12月9日在山西大學所作“法學教育”專題報告中說:“法學是價值之學,真正的法學教育應是價值觀的教育,應是法律正義觀的教育,高等法學院校應是法律價值觀的集散地?!狈陕殬I人的道德倫理素養決定著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和前景,因此,必須予以重視。
一、重視法學職業倫理教育之理由
法學職業倫理是法學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法學教育乃是一國法律制度最基本的造型因素之一。作為培養決定社會最終公平正義的法律職業人士的法學教育必須重視職業道德教育,筆者認為重視法學倫理教育的理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職業倫理是公民道德素養的高度概括。在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一定的道德倫理要求,這些基本的道德倫理要求規范著公民的行為,使社會在有序的狀態下運行。在中國,這種道德倫理的規范作用尤為突出。中國古代幾千年的封建儒家倫理對當今社會仍然有巨大的影響,倫理型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特質,是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區別。在重視倫理道德的中國,國家和社會對公民的道德素養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公民的道德標準是法律職業倫理的基石。法律倫理是倫理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根植于我國社會的一般倫理之中。離開社會一般倫理,不可能形成法律倫理。作為法律職業人士首先應當具有一般公民所具有的基本道德素養。這是作為公民而言,應當做到的最基本的為人準則。一般公民具有的道德素養,法律職業人士當然應當具有。因為法律職業倫理無非是公民的一般道德標準在法律領域的高度概括,是從事法律職業的公民在特殊領域應當遵循的社會一般道德準則。在國家重視和提倡提高全社會公民的道德素養的大環境下,重視和提高法律職業人士的道德素養是重視公民道德素養的必然要求。
2.法律職業倫理是法律職業人必備的職業道德。法律職業人首先必須具備合格公民的道德底線,但僅止于此是不夠的。法治是法律職業人之治,法律職業人作為實現法治的關鍵因素,必須具有其他公民所不具備的職業道德素養。如同醫生應當遵循醫德、教師應當遵循師德一樣,法律職業人也同樣應當信守特殊的法律職業道德。著名法學教育家孫曉樓早在為民國法律教育所做的規劃中就提出:“有了法律學問,而沒有法律道德,那是不合乎法律的本質意義,也不合乎法律教育的目的?!狈▽W院校培養的法律人才須具有剛直不阿的品行,要“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不徇私情,不畏高壓,尊崇法律。而忽略法律倫理和法律理想的法學教育只能向社會輸送高級渣滓,甚至成為破壞良好社會秩序的害群之馬。法律職業人的法律倫理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法律的實效。因為“當一條規則和一套規則的實效因道德上的抵制而受到威脅時,它的有效性就可能變成一個毫無意義的外殼?!笨梢?,法律職業人的法律倫理素養對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具有重要作用。
3.法律職業倫理教育是防范司法腐敗的重要手段。當今,司法腐敗現象嚴重,形形的司法腐敗在社會中普遍存在。司法腐敗泛濫的現實使人們開始深思導致司法腐敗的深層原因,在對司法腐敗追根溯源的時候,人們發現法律職業人的道德倫理素養是導致司法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司法實踐中,法律職業者享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相對于外部監督制約而言,職業道德和自律是更為重要和有效的控制司法腐敗的重要防線。法律職業人的整體素質不高、欠缺法治國家所要求的法律職業道德素養是導致司法腐敗的直接因素,這一因素比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更為直接和關鍵。因此,化解和遏制司法腐敗,必須從重視法學倫理教育開始,從源頭上堵截司法腐敗的產生??梢?,法律倫理教育是遏制司法腐敗的一個重要途徑。
基于以上理由,筆者認為法律職業倫理教育必須在法學教育中給予足夠的重視。那么,我國當今法學教育中的法律職業倫理教育是怎樣的呢?這需要對我國法律職業倫理教育的現狀予以概覽。
二、法學職業倫理教育之現狀
從我國當前法學教育中的職業倫理教育現狀看,在我國當今法律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視法律倫理教育地位的傾向。法律職業倫理培養的缺失是我國當前法學教育存在的問題之一。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法學教育缺乏法律職業倫理教育。高等法學教育應當承擔傳授法律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和進行法律價值觀教育,樹立法律正義兩方面的任務。但是,我國現今高校法學教育只重視法律知識的傳授,始終未對法律正義價值觀的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缺少法律倫理方面的研究,也沒有開設法律倫理方面的課程。截至1999年,我國高等法學教育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的培養規定中都沒有把法律倫理作為培養要求。雖然在1999年修訂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方案》中,首次明確地把“法律職業倫理”作為一門課程單獨設置,但其使用的教材內容空泛,難以達到培養法律職業倫理素質的目的。目前在我國只有少數高等法學院校開設了《司法職業道德》選修課程,至今還沒有高校專門從法律倫理角度開設課程。高等法學教育長期沒有把法律倫理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法律職業倫理教育一直為我國法律教育所忽視,這無疑是高校法學教育的一個重大缺陷。而在法治發達的西方高校法學教育中,大都設有司法倫理之類的法律職業道德訓導課程。比如英國的《律師職業行為指引》一書每年都出版一本,在法學院的教學中是重頭戲。而我們的高校法律教育至今在這方面還是空白,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2.司法考試忽視對司法倫理的考察。國家司法考試作為公民進入法律職業圈的門檻,在考察法律職業人對法律專業知識掌握的同時,卻沒有將職業倫理作為一個考察內容在考核中予以重點考核。雖然在司法資格考試中,有關于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的考試內容,但是,法律職業是實踐性極強的活動,法律實踐中要求的法律職業倫理不能通過書面考試的方式考察出來。掌握法律知識、通過書面考試的人并不必然在司法實踐中具有較高的道德倫理素養。司法考試對考生倫理素養的考察與實踐中的要求相差甚遠,難以達到考核法律職業人的法律倫理素養的目的。
3.法律職業倫理觀念教育意識淡漠。以往我國高校法學教育一直是重知識性傳授的法學教育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詮釋法律條文和法律規則為主要教學內容,不關注隱含在法律背后的法律理念和價值取向,缺乏對法律知識的價值和倫理的闡釋和關懷,導致許多法學專業學生只知法律的條文,不知法律的價值和倫理。老師在傳授法律知識的時候,忽略對學生法律倫理素養的培養,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考察,不重視道德倫理修養,使本應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做到的法律職業倫理培養和言傳身教成為空中樓閣,這是作為教育主體的老師法律倫理教育意識不強的必然結果。
三、完善法學職業倫理教育的設想
法律職業人的職責是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主持公道。為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法律教育除專業知識教育外,還應特別注意法律職業人的道德素質教育。因為法律職業的特殊性要求從事法律工作的職業者不僅應該系統掌握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應該具有高尚的司法品格,遵守司法倫理。法學教育是形成法律職業人士司法倫理素質的基礎。法學教育應重視道德教育與信仰教育,使學生對法學知識系統了解與把握的同時,促使學生形成法律信仰。為實現上述目標,完善法學職業倫理教育,筆者認為應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倫理的影響、法律職業環境的不良以及部分司法人員道德素質偏低,司法意識腐敗等是當前司法腐敗的主要道德成因。我們應在法律信仰、人格獨立、公平正義、“民本”思想和職業榮譽感等方面通過建立健全法律人職業道德規范體系、構建科學的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與培養的學科體系、強化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與培訓體系建設和改進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方法等途徑和方法加強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
法律功能的發揮,依賴于一支接受了專門法律職業訓練、具有過硬法律職業倫理素養(包括堅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司法道德素養、強烈的法律職業榮譽感、良好的從業心理素質等)的法律人(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等)隊伍。從理論上來講,法律人作為現代法治國家中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其職業倫理是不應該被懷疑的,然而目前有的法律人的道德素質和職業操守不能與司法公正的要求相一致的現象并非罕見。而這恰是能否實現司法公正,樹立司法權威的重要因素。事實上,法律人應當比其他職業的從業人員具有更高的職業倫理要求,這是由司法的性質所決定的。
一、司法腐敗的道德成因
司法腐敗,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或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司法職權,違反法律規范和職業倫理,以非正當手段謀取個人或小團體利益的行為。司法腐敗是司法權的非責任化和權利化,是對合法利益的非法剝奪,是對社會公共權力的蹂躪,更是對法律的凌辱,它必然引起社會的混亂,影響國家的安定團結,因此,它是最大的、最嚴重的腐敗。司法腐敗產生的原因是很復雜的,但究其產生的道德成因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倫理道德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國人十分注重人際關系,但是這種人際關系是有差別的,不同的人際關系圈,親密程度不同,情感深淺不一,則承擔的道德義務也不同。因此,當法律責任與親情義務發生矛盾時,人們一般會先顧及親情義務,并依據親情的疏密來權衡法律責任與親情義務所承擔的比重。若法律人把這種私人交往關系原則擴展到公共關系領域,并以此厘定是非,進而作為利益和后果配置的依據就有喪失公正的危險。司法腐敗中的司法主體辦人情案、關系案,就是以人際關系的親疏乃至地位、身份的高低作為司法的依據,若推而至極便是親者、近者非亦是,疏者、遠者是亦非,嚴重影響了司法公正。顯然,缺乏權利與義務對等精神和統一倫理標準的傳統倫理觀和行為方式,抑制人們平等觀念和普遍性公平意識的生長,表現在司法領域的人情關系、人際私情向司法公正宣示著的嚴峻挑戰與我國傳統倫理道德觀念不無關系。
2.司法職業道德環境不良。從司法職業環境角度考察,造成司法腐敗的因素眾多,諸如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立法上的疏漏、重疊與沖突,制度上自由裁量權過大、黨政干預司法、監督機制不夠健全等。從現實上講,司法職業道德環境不良以及深刻影響和支配著司法人員司法行為的內在職業道德自律力量的軟化是造成司法腐敗的重要原因,并且這二者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法律人的職業道德水平、職業道德觀念都深受司法環境的影響。司法職業道德環境對司法主體的行為具有雙重影響,即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和氛圍,激勵司法主體選擇合法與合乎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發生,并對惡行有所抑制;反之則有助于惡行的發生,而對善行有所抑制和排斥。司法職業道德環境還會對司法行為后果的善惡影響起到強化與抑制的作用,即它具有明顯的價值指向性,在具體的司法行為場中,它表現為相同性質的行為主體的行為后果相適或相悖的兩極。譬如在良好的司法職業道德環境內發生的公正司法行為,不僅會得到司法群體的肯定和認同,而且還會得到廣泛傳播;如若司法不公的行為發生在較惡劣的司法職業道德環境中,它不但不會受到抑制,反而會蔓延甚至惡化。
3.部分司法人員道德素質偏低,司法意識腐敗。我國司法機關和司法隊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政治可靠、道德素質高、戰斗力強、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但是,當前司法領域中腐敗現象的發展蔓延說明司法隊伍本身存在許多問題,這需要從主體身上找尋司法腐敗的根源。從根本上說,遏制司法腐敗當然依賴于社會的大環境和司法職業道德小環境的改善,特別是司法體制的健全,但與司法主體的個人素質緊密相關。事實上,處理每個案件的司法人員素質,尤其是道德素質直接決定著在該案件中正義能否實現和實現到什么程度。司法人員道德素質的低劣,道德品質上的貪婪、自私和無恥,使得其司法意識走向腐敗,最終導致其司法行為走向腐敗。如果司法人員在道德上喪失良知和尊嚴,就會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深淵中,也必將把司法權力當作個人謀私的工具,把個人得失作為法律實施的根本依據,而把“廉潔奉公、秉公執法、公正司法”等道德規范置于腦后,并故意加以踐踏。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現象又使得“作為司法權力對應方的當事人及其他公眾認為,只要有錢就能換權,從而驅動司法權力為己服務,兩者相互連動,司法環境就會更加惡化?!?nbsp;
二、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的內容
法律人職業倫理,是指法律人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或從事與履行職責相關的活動時所應當遵循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價值理念的總和,它是法律職業化的伴生物,作為一種社會倫理現象,體現并服從倫理的一般規定性;但它又是一種特殊的責任倫理,因為它與法律專業知識和技術緊密相連:在調整范圍上,它主要用以指導、規范法律角色崗位上從事法律活動的法律職業者的言行;在調整內容上,它總是鮮明地體現和表達了法律職業行為的倫理準則、規范及道德心理和習慣。由此可見,加強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對于遏制司法腐敗十分重要,其主要內容有:
1.法律信仰。作為尋求和實現公平與正義的特殊的職業共同體,法律人應正確把握法律、法理與情理之間的內在聯系,按照自己的理性所確認的價值尺度來選擇自己的道德行為,這種選擇的價值基點是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構成法律人最基本的價值觀念,它是法律人基于對法律的認知、理解和領悟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神圣體現,是對法律的理性認同和全身心投入。只有具有了堅定的法律信仰,法律人才能承受一切來自外界的干擾,保持操守和獨立。
2.人格獨立。公正的司法來源于司法獨立,而司法獨立又與法律人的獨立互為表里。獨立人格主要體現在淡泊名利和不畏權貴上。它要求法律人秉持對法律的信仰,不為來自社會生活中各種誘惑所動,不受任何外在壓力和威脅,不為權動,不為利惑,誠信做人,平等待人。人格的獨立對于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群體又有著不同的標尺。例如,律師的責任是熱心服務于客戶并代表其利益,而法官則應保持公平、中立,注意防止任何個人偏見或不公正現象的出現,保證律師在出庭時履行職責合法并合乎道德,以便使雙方在陳述案件過程中處于平等地位等。
3.公平正義。公平正義即公正,它意味著在程序上當事人機會均等,在實體上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公正允許差別的存在,但這種差別對待必須在社會普遍正義感要求的范圍之內,體現一種終極關懷;它要求法律人不存在任何種族、宗教、黨派、性別、年齡、地域的歧視,不存在任何先入為主的偏見,尊重人權,以人為本,保障每一個當事人依照憲法和法律所享有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得到充分維護;同時,它也是“法”這一詞在詞源上的要求。盡管對“法”的理解有共性和個性的差異,但“法”在世界各國語源上都兼有公平、正義等含義。由此可見,公正是法律人職業的本質要求。
4.以民為本?!懊癖尽彼枷胧侵袊轮蝹鹘y的思想文化根基。“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新時期法律人“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首先要服務人民。法律人的任務和職責,就是依據法律,維護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律師雖然沒有執法權,但律師制度本身就是民主和法制的產物,并且律師從事各項業務活動的直接目的是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與服務與人民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法律人要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其次是尊重人權。在某種場合下,民眾的權利訴求并不指向利益,而是指向自己的人格尊嚴與自由。如果從人性的倫理學角度來解說權利之所本,就是權利本于人的社會本性。民之所以要權利為本,乃是因為自己的本性。在此意義上,民本的實質就是人本或以人為本,“民權的實質就是人權”。所以法律人要形成尊重人權、保護人權,包括保護違法犯罪嫌疑人和罪犯合法權益的道德意識,培養對人的權利和自由倍加尊重的現代價值觀。
5.職業榮譽感。由于法律人擔負著實施法律、維護正義的重大職責,社會對他們寄予著崇高的期許,這要求他們具有高度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并在言行上維護自己的形象。例如,正因為法官具有崇高形象,才保證了裁判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又加強了法官的自律意識和對公正的追求。社會的信任與法律人的自律形成了良性互動,共同推動法治的進步。法律人崇高的道德形象來源于科學的司法制度設計以及法律人自身的不懈追求。在公眾的眼中,法律人職業道德水準的高低,往往影響公眾對法律的信任度。
三、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與解決“懂與不懂”、“會與不會”的法學知識與技能不同,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解決的是“信與不信”、“愿與不愿”的問題。國內有學者專門考察了美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總結出其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在美國法律職業道德是通過“滲透方法”來教授的,即人們認為學生在學習其它專業課程的過程中,間接地、潛移默化地受到職業道德教育,學習和了解法律人職業道德問題;第二階段:1970年前后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克拉克(tom clack)領導的調查委員會報告說當時的法律行業已處于令人驚駭的不良情形之中,1972年“水門事件”也暴露出律師存在不良行為。之后美國開始法律人職業道德教育改革:一是全美的法學院學生都必須學習30個或更多課時專門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二是人們在獲得執業資格之前必須先通過法律職業道德考試;三是執業人員每年必須接受法律職業道德繼續教育;四是在執業過程中進行道德強化,法律執業人員一旦被發現行為不良即要受到懲戒;五是在法學院專門增加了與職業道德有關的獎學金。這些改革對于促進美國法律職業的良好運轉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對我國進行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也提供了參考依據。
1.應建立健全法律人職業道德規范體系。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法治現代化的進程,我國先后制定了《法官法》、《檢察官法》、《人民警察法》、《律師法》、《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規,逐步規范了法律人的法律行為,最大限度地防止他們的法律行為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但仍不能滿足復雜多變的司法實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應根據法律職業道德的原則、原理將相關法律具體化,使之成為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要使法律人有法可依、依德而行,讓法律職業道德規范變為法律人的自覺行動。
2.應構建科學的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與培養的學科體系。目前,我國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與培養還處于探索階段,學科體系尚不健全。應組織一部分法律、倫理、教育專家,就法律人職業道德教育學科建設進行研究,編寫具有實質性內容和可操作強的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教材,撰寫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專著,并以此為契機,不斷豐富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內容,讓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準確性。
3.應強化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與培訓體系建設。法律人職業倫理只有通過專業訓練才能獲得,也只有通過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才能統一。要營造良好的法律道德風尚,提高法律人的道德評判能力,形成良好的法律人道德品質,就要擴大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的范圍。一是要加強法律人的從業前教育,特別應使法律人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法學教育的全過程。目前,大專院校尤其是法律院校的學生是我國法律人隊伍的后備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的倫理道德修養直接關系到司法的未來;二是要搞好在職人員的職業倫理培訓和繼續教育,并形成制度。要發揮各級司法培訓學校的作用,不斷強化法律人職業者的法律人道德素養,更應注重改進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注重養成教育和法律人人格教育。
4.應改進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方法。要改革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的形式與方法,注重養成教育和法律人人格教育。要采取榜樣引導和典型案例剖析相結合的方法,根據法律人教育的特點,采取系統教育與專項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受教育者的興趣。既要注重法律人職業倫理教育的嚴肅性、系統性和規范性,又要探索靈活多樣的切實可行的法律人職業道德教育的方式與方法,努力提高法律人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賀志明.司法倫理與司法公正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2.劉瑋.有關司法腐敗的深層思考[j].理論界,2004(2)
3.唐永春.法律職業倫理中的幾個基本問題[j].求是學刊,2003(5)
【關鍵詞】醫學倫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協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倫理教育都是培養人、完善人、成就人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社會性、主體性等特點。醫學生需要學習關于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社會結構和規則、道德理論和規范、法律知識和原則、心理學知識和心理調適、人生價值和意義等內容。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使醫學生懂得個人生活既有現實性又有超越性,既有世俗性又有理想性。醫學倫理課程是專門為培養醫學生職業道德和倫理精神而開設的,培養醫學生的醫學倫理素養,使其學會運用醫學倫理規則規范自己的行為,解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的倫理問題、難題,恰當處理醫療工作者與社會、醫療工作者之間、醫療工作者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倫理教育都具有知識性,需要向醫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體系和內容; 二者都承擔著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幸福觀、科技觀等的職責; 二者都具有實踐性,需要立足于現實,分析和傳授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當下的社會規則、社會結構、社會行為準則、倫理原則和規范等內容,進而提高醫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社會行動能力,引導和規范醫學生的實踐活動。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五個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從宏觀方面或更基本的層面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人生意義教育、道德教育、歷史教育、社會行動能力教育等。醫療衛生人才不僅需要專業素質,還需要人文素質和實踐能力,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協會制訂了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醫學生是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從業者,他們將通過醫療活動或與醫療有關的活動表現自己的思想品質、展現自己的道德素質、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體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主要通過這些活動參與社會管理、社會事務等,因此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擔醫學生的職業態度、職業理想、職業信念、職業責任感的培養任務。
醫學倫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把握和感悟思想政治和醫學倫理的精髓,對其進行合理定位,使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倫理的地位真正在高等醫學院校師生中得到認可和發展,并成為師生共同的信念和行為。醫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和醫學倫理素養的養成不是單靠教師向學生灌輸相關知識和內容就能實現的,還需要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體驗相關內容。經過學習、感悟、體驗之后,醫學生形成自身的思想政治和醫德的認知力、判斷力、內化力和踐行力,并逐漸內化為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醫學倫理素養。
由于醫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醫學倫理素養的形成規律性具有相似性,因此在教育方法上二者也有相同之處。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顯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種公開手段、公開場所,有領導、有組織、有系統的方法,采取課堂講授、專題講座、辯論、演講等形式宣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醫學倫理知識。隱性教育是指隱藏教育目的,通過將教育性因素滲透到教育對象日常接觸的環境、文化、網絡、娛樂、輿論、制度、管理、服務等具有教育功能的非正式教育載體之中,引導教育對象主要經由非認知心理獲得教育性經驗的一種教育方式。在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倫理教育中運用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兩種方式,發揮其各自的長處,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課堂教育與生活教育相結合。現代社會錯綜復雜,醫學生接觸的思想多種多樣,獲得的信息龐雜,而他們的辨別能力和判斷能力還不強,需要課堂和課下教育相配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任何理論都要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可以檢驗理論是否真實反映了現實,確證理論的真理性; 另一方面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提高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醫學倫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導向功能、保證功能、育人功能、開發功能。幾個方面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在醫學生的培養中發揮著協同效果。第一,導向功能。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宣傳理論和原則,堅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導性; 醫學倫理教育需要把握社會主流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和主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倫理教育,使醫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奮斗目標,自律意識和職業精神,特別是職業理想信念、職業目標,自覺養成運用行業規范和行為準則約束自己行為的品質。第二,保證功能。在全球化浪潮洶涌澎湃的今天,魚龍混雜,各種社會思潮競相涌現。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倫理教育,使醫學生形成堅定的政治信念,特別是在職業生涯中,對于像國家衛生政策、醫療體制改革等問題需要保持思想和行動上的一致性,把握正確的理想、信念,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和諧發展。第三,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倫理教育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價值性; 既要培養醫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提高處理社會事務的能力,還具有超越性,培養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完善醫學生的人格的職責。第四,開發功能?,F代復合型醫療衛生事業人才需要文理兼備,既具有專業技能,還要有人文素養,具有實踐能力,還具有創造能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倫理教育,最大限度地調動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發掘他們的潛能,實現學生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倫理教育具有互補之處,在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中發揮著協同作用,二者的教育內容與功能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宏觀與微觀、普遍與具體的關系。在醫學生的培養中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和醫學倫理教育各自的優勢和特長,發揮兩者的協同作用,使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培育醫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精神。
參考文獻:
[1]熊建生.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形態的層次結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9) .
[關鍵詞]高職院校;科技倫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4 — 0125 — 02
伴隨著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人們發現科技在給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危害。“現代科技的異化難題歸根到底是‘倫理’問題,而不僅僅是科技發展問題。科學技術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物化形式,總體上呈現出‘為人’的倫理本性,因此,推進科技‘人化’是規避科技‘異化’的有效途徑?!薄?〕科技倫理是人們在科技活動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它體現為科技活動中從業者的職業態度、方式、價值取向等??萍紓惱硭仞B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科技事業的發展,加強高職院??萍紓惱斫逃龑ξ覈鴩?、科技、社會和生態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高職院校的科技倫理教育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克服。
一、高職院??萍紓惱斫逃写嬖诘膯栴}
(一)忽視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目標上除了要體現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要求,還要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0〕2號)中明確指出,“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因此,科技倫理道德是高職人才職業道德的重要組成內容。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一部分教育者往往從道德的約束性和規范性出發,片面強調人對道德規范的服從與遵循,忽視科技倫理對個人成長與發展的服務與促進作用,忽視個人在面臨道德向題時能動性的發揮,體現在學校德育教學中,表現為教育者重視道德知識與行為規范的學習,忽視學生正確的科技價值觀、科技理想的培養,缺乏對學生科技能力和解決道德沖突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面對現實科技活動中的種種問題時無所適從,是非難辨。
(二)割裂思想道德教育與科技倫理教育的聯系。高職院校的科技倫理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高職生科技倫理的發展水平從一個方而體現了社會道德的整體發展水平。高職生是“準職業人”,畢業后將直接走上工作崗位,他們的科技倫理素質的高低對社會職業道德狀況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形成良好科技倫理的基礎,科技倫理是思想道德在科技活動中的遷移和體現,兩者是不可分離的。但有些學校在教育實踐中片面強調科技倫理教育,輕視思想道德教育與學生日?;镜膶W習態度、行為習慣的培養,甚至用科技倫理課取代思想道德修養課,這些做法既有悖于學校德育目標,也違背了科技倫理形成和發展的規律。
(三)科技倫理教育方法缺乏針對性?,F代科技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生命技術、環境技術、生態技術的發展,提出許多科技道德問題。核技術的發展涉及的倫理問題主要有:“核保密問題、核控制問題、核人權問題、核和平問題?!薄?〕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引發的倫理問題主要有:“破譯遺傳密碼的倫理問題、基因重組工程的倫理問題和克隆人的倫理問題等等。計算機技術引發的倫理問題主要有:信息價值倫理、現代信息產權倫理、現代信息競爭倫理、現代信息隱私倫理、信息安全倫理和現代信息戰爭倫理等等?!薄?〕高科技是把“雙刃劍”,既裝有許多好東西,用之不當,就可能導致戰爭危機、生命危機、生態危機、環境危機等。因此,需要專門的道德規范對其加以引導。然而,有些老師在講授科技倫理過程中采取滿堂灌的方式,注重對科技倫理規范進行抽象的闡釋,內容缺乏現實針對性,忽視學生自身對科技倫理的理解、體驗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有的教師教學遠離學生現實生活,理論和實際脫節,聽起來索然無味;有的老師只要求學生死記書本知識,不注重具體行為訓練等。這嚴重影響科技倫理教育的實效。
(四)行業科技倫理教育特點不突出?!翱茖W的社會倫理和人道主義問題不是什么外在的,而是伴隨著對真理的探求產生的?!薄?〕當前,我國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用人單位對高職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生受個人主義的影響,越來越注重物質層面的東西和個人價值的實現,由此帶來的是他們的科技行為缺乏社會責任感,偏離科技倫理規范。因此,高職院校加強科技倫理教育是高職學生就業成功和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然而,多數高職院校的科技倫理教育局限于一般科技倫理教育。強調作為從業人員所應具備的科技倫理的共性要求,面對各行業不同的科技倫理規范則很少涉及。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學生實習期間的科技倫理教育不夠重視,認為那是實習單位的事;二是有些學校教師尤其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對行業科技倫理研究不夠深人,往往對行業科技倫理內容的講解泛泛面談,一帶而過。
二、改進高職院??萍紓惱斫逃耐緩?/p>
(一)堅持科技倫理教育的基本原則。1.系統性原則。包括:內容的系統性,即科技倫理教育應包括科技倫理規范、科技價值現、科技理想、法律意識、科技生涯設計與指導等內容;教學組織系統性,即科技倫理教育的組織包括理論知識學習、行為訓練、實踐學習等多種途徑;實施方案的系統性,即要根據學生不同人生發展時期的特點開展不同內容的科技倫理教育。2.實踐性原則??萍紓惱斫逃仨毰c各種實踐活動相結合,即使是課堂教學,也需聯系具體的科技行為,引導高職生真正領悟科技倫理規范。3.開放性原則。包括:教學主體開放,即要聘請校友、實業家、勞動模范等成功人士舉辦講座并與學生交流,用他們的切身體會教育學生;教學內容開放,即既要講中國科技倫理的案例,也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案例;教學手段開放,除常規課堂教學外,還要采用參加企業活動等教育形式。4.行業性原則。要求在進行科技倫理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行業科技倫理教育。
(二)構建系統的科技倫理教育內容。1.科技價值教育??萍純r值觀是人們對科技是否具有價值以及具有何種價值的看法,是構成科技倫理素質的重要因素??萍純r值觀教育包括:正確認識科技與專業的關系、科技對人生發展的意義以及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2.科技理想教育??萍祭硐胧侨松硐氲闹匾M成部分,是人在科技活動中的奮斗目標,對科技行為起引導、激勵作用。科技理想教育包括:認識科技理想的作用和意義、實現科技理想的途徑和方法以及根據社會與個人的實際制定目標明確、內容翔實、措施具體的科技發展規劃。3.科技倫理規范教育。包括:科技倫理基本規范教育和與學生所學專業對應的行業科技倫理規范教育。4.現代科學精神的培養。包括:認識創新的意義、樹立創新理念、掌握創新方法與途徑、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精神、正確對待競爭中的種種挫折和團隊合作精神等。
(三)全方位實施科技倫理教育。1.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強科技倫理教育。要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科技倫理教育的內容較少的現狀,讓科技倫理知識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科技倫理教育,包括科技價值觀、科技倫理規范、科技生涯設計、科技活動中的法律規范、職業理想與人生價值實現等,要避免了學科知識的簡單陳列。2.通過選修課或專題講座加強科技倫理教育。選修課或專題講座可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有針對性的科技倫理教育,能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3.充分利用實習強化科技倫理規范教育。科技倫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借助實踐可以使學生領悟科技倫理并外化為職業行為。實習前要進行科技倫理規范理論教育;在實習過程中,既要請實習單位的管理人員或崗位能手對學生進行科技倫理規范的講解與示范,又可以由指導學生到實際操作現場感受和體會科技倫理和從業精神的內涵;實習結束后要學生結合自己經歷反思科技倫理對個人、企業和社會的重要性。4.利用專業課教學滲透科技倫理教育內容。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崗位對應不同的科技倫理規范,科技倫理教育有助于專業技能的習得與提高。因此,科技倫理教育要與專業課程的學習相結合,尤其是行業科技倫理規范的學習與掌握和專業課教學與實踐聯系密一切,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習,而應該對學生進行行業科技倫理規范教育,將科技倫理教育滲透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納入學習中?!斑€要根據不同專業的具體情況,將科技倫理教育滲透到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去。如對工程技術類專業的學生,應開設技術倫理、工程倫理課程;對環境與生命科學專業的學生,則開設生命倫理、環境倫理等課程?!薄?〕
(四)改進科技倫理課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科技倫理盡管是抽象的,但體現在大量鮮活、具體的生活中。教師既可以在教學中通過科技實例的列舉和分析,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真實的案例中得到提高;也可以讓學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相互交流分享,加深對科技倫理的理解。2.討論辨析法。我國正處于杜會轉型時期,價值觀念呈多元化發展趨勢,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從不同角度影響著學生,青年學生雖然主體意識增強,但思考和辨別能力不足,對一些社會問題的認識或模糊不清,或極端片面,或矛盾重重。在科技倫理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某些科技倫理問題組織討論,讓學生敞開心扉,各抒己見,并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在相互討論成辯論中澄清自己的科技倫理觀,明確自己的科技行為的后果與責任。3.榜樣示范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具有很強的示范和精神激勵作用。在科技倫理教育中,要善于列舉學生在生活中容易感知的人,如本校的畢業生、本行業科技專家等,用他們的科技事例對學生進行教育,實踐證明這種做法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4.企業文化感受法。企業文化感受法實際上是一種情境教學法。企業文化是企業塑造的共同理想、基本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凝聚著企業的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萍紓惱硪踩诤显谄髽I文化中,顯理著時代感、形象感,既生動活潑,又真實具體。因此,學生在體驗企業文化的同時,能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倫理文化。感受企業文化的途徑很多,可以觀察或參加企業的各種活動等。
〔參 考 文 獻〕
〔1〕牛慶燕.現代科技的異化難題與科技人化的倫理應對〔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1).
〔2〕李慶臻,蘇富忠,安維復.現代科技倫理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67.
〔3〕楊榮.當代科技倫理的焦點問題〔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128.
一般而言,西方的企業家或職業經理人大多接受過MBA/EMBA的教育,在西方的商學院中更是十分重視商業倫理教育,畢業生具備較好的職業道德與素養。在市場中,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們受道德和法律的雙重約束,逐步形成了具有商業道德、社會責任的競爭氛圍。在我國,MBA/EMBA教育起步較晚,在教育過程中嚴重忽視了對學生的商業倫理、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教育,導致一些畢業生缺乏基本職業道德,更談不上創辦一家具有社會責任的企業。盡管一些培養院校已經意識到了MBA/EMBA教育項目開設商業倫理教育的重要性,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MBA/EMBA培養院校對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教育重視程度仍不高。
多數MBA/EMBA培養院校已有意識地開展MBA/EMBA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但是,由于三十年來中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上對管理人才的需求激增,使得不少培養院校仍將培養學生的管理理論,提高學生管理技能作為MBA/EMBA培養的重點。不少培養院校認為,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不是MBA/EMBA教育的主要任務。從MBA教育的數據來看,在中國具有MBA培養資格的238所高校,只有85門的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被設為必修課程,僅有58門為公共必修課,27門為專業必修課。而EMBA培養環節中,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的開課比率則更低。
第二,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的課程授課內容系統性不強。
開設該門課程的MBA/EMBA培養院校對課程內容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該門課程的課程講授內容系統性不強。培養院校根據學校的特點確定授課內容,講授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有些學校從法律的角度解讀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有些學校將領導力與商業倫理聯系在一起講解,有些學校僅從商業倫理的角度解讀一些基本概念等。目前,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沒有形成符合當前情況的權威教材,市面上有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的書籍大多參照國外教材內容,對當今中國商業社會新形勢、新特征涉及較少。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的講授的內容大多停留在授課教師的個人理解層面。
第三,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授課形式缺乏創新。
由于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在MBA/EMBA教育中一直處于邊緣化的位置,各培養院校并沒有在該門課程的授課形式上下功夫。實際上,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不應僅僅停留在課堂學習,能夠讓學生真正承擔起社會責任、樹立正確的商業價值觀,應該將教育滲透到學習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通過不同的授課形式,營造良好氛圍。然而,在MBA/EMBA培養院校中,沒有采用新穎的授課形式,不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
針對MBA/EMBA教育中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教育出現的問題,有如下改進對策:
第一,MBA/EMBA培養院校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將培養具有社會責任商業道德的企業家及職業經理人作為首要的培養目標。
目前,全國 MBA 教育指導委員會已將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教育納入 MBA 培養評估體系,促使MBA/EMBA培養院校將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從選修課轉變為必修課。培養院校應積極相應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號召,將培養具有社會責任商業道德的企業家及職業經理人作為首要的培養目標。將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教育貫穿整個 MBA/EMBA課程體系。培養院??梢越Y合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具體內容,根據培養院校不同的學科特點及優勢,開設相關選修課程,如: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的重要性。
第二,完善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授課內容。
MBA/EMBA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授課內容應包含: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基礎理論、分析方法、管理對策等?;A理論部分應該介紹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分析方法主要包含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的分析工具,管理者進行倫理選擇的依據。管理對策指管理者在進行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中所采用的符合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的行為。教材方面,中國MBA/EMBA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教材應由中國教師借鑒國外優秀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中國國情,結合MBA/EMBA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編寫。建立我國在獨特市場經濟和商業環境下的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統一的規范。對于案例的撰寫,應能夠體現中國商業現狀,抓住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第三,采用多樣的授課形式,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關鍵詞:商業倫理;倫理教育;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F718;G61/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2)03—0088—03
商業倫理(Business Ethics)又稱為經濟倫理、企業倫理或管理倫理,于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商業倫理學是一種關于理性規范的學說,這種理性規范理當引導企業通過社會和諧地運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自由來對社會的和諧做出自身的貢獻[1]。一方面,商業倫理學是一種關于理性規范的學說,因此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涉及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另一方面,由于其目標是對社會和諧做貢獻,要求商業倫理學的培養方式以實踐性教學開展,研究對象是工商管理活動及其領域中的規范要求和制度,應用倫理學去分析、研究、規范和指導經濟管理活動實踐,并據此對工商管理的活動、制度和規范進行道德評價[2]。
一、發展商業倫理教育的提出
就商業倫理教育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西方國家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比如歐洲和美國的一些大學,如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康萊爾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很多院校的商學院都開設了商業倫理學,將倫理道德深入到商業管理人才培養中,因此可看到對于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認識到其發展的重要性。到1993年,美國已有90%以上的大學的管理學院開設了“商業倫理學”課程,到1995年3月,國外商業倫理學研究和交流機構已達到300余個,有影響的有“國際企業、經濟與倫理學會”和始建于美國后擴展到歐洲的“社會合作歐洲網絡”[3]。
本文選取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檢索,截至2012年2月10日,分別以商業倫理教育、經濟倫理教育、社會責任教育、企業社會責任教育為題名和關鍵詞進行檢索并作比較分析,搜索結果如表1。
從表1中的數據可知,隨著這幾年商業倫理課程的不斷開設,關于商業倫理教育的研究也是不斷增加的。從數據表示2006年以前,我國對商業倫理教育研究的文獻資料還是較少的,可以說2006年之前的研究總體處在研究的初級階段,之后的五年不斷有學者進入到該研究領域,甚至將定量研究的方法運用到商業倫理教育的研究,但是其還只是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但也逐漸成為社會研究和關注的熱點,同時掀起了各商學院開設商業倫理課程的熱潮,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社會各界更加認識到商業倫理教育在商業管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2006年在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三屆五次會議上發表了中國MBA教育西湖宣言。該宣言強調管理學院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倡導將社會責任教育融入MBA教育全過程。隨后在2009年末召開的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四屆五次會議上,有關商業倫理教育和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加入到《MBA培養基本要求》。
目前,河北省有9所高校設有MBA招生專業,從9所院校的教學課程中可知,所有院校均開設與商業倫理相關的課程,如:企業倫理學、企業社會責任、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企業文化與商業倫理、企業倫理、商務倫理等。這其中,河北工程大學將企業倫理學設置為核心課,并同時開設企業社會責任作為必修課。河北經貿大學將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設置為必修課。其他7所院校將商業倫理相關課程設為選修課。
在工商管理研究型碩士的課程設置中,河北工程大學開設了企業倫理學,石家莊經濟學院開設了企業倫理與文化,河北科技大學開設了中國優秀道德文化專題講座。
商業倫理學作為一門邊緣學科,課程內容一般包括商業倫理的經濟分析,企業競爭的倫理問題,商業行為的倫理規范,商業管理的倫理原則,跨國企業的倫理規范,工商企業的社會責任,市場營銷的倫理原則,財務管理中的倫理建設,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倫理,環境保護的倫理思考等[4]。目前河北省的商業倫理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部分院校的商業倫理教育局限于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倫理學教育,而忽視了經濟管理類學生作為未來商業活動者的主體性??梢姾颖笔≡谏虡I倫理教育方面仍存在課程普及率相對較低、基礎建設薄弱的現狀和其發展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現象。
二、高校商業倫理教育的目標
無數中外的管理案例證明,若要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管理者,卓越的業務知識是基礎,良好的職業道德也是必備的。因此河北省關于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要注重學生商業管理能力的培養和商業倫理與職業道德教育兩手抓的方針。河北省甚至于我國的商業倫理教育應著力面向當代大學生思想實際,面向商業的現實矛盾和問題,面向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道德“貧血癥”和道德重建的重任。
商業倫理課程的目標重點應該是為學生提供商業倫理的概念和分析的技巧,使他們掌握寬泛的倫理理論,并能指導他們解決個人或專業的倫理困惑,同時能夠使其在面對更廣泛的社會問題時做出倫理性的決策。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點:(1)刺激道德想象;(2)在認識倫理問題的同時發展倫理技能;(3)提高分析能力;(4)產生道德義務和責任感;(5)學習提高容忍能力,并減少道德分歧。
商業倫理課程的目標不應該是尋求簡單的學生行為的明顯改變,而應該是力求幫助學生運用這些技巧和概念,并形成影響其一生的個人道德責任感。然而,高?,F在采取的商業倫理課程的教學方法并不適合其目標的達成。
三、高校商業倫理教育未來發展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