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兒童心理與教育心理學
時間:2023-10-02 09:08: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兒童心理與教育心理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06年12月22~24日,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和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在廣州大學召開。本次會議以“適應與發展,學習與創新”為主題,共收到論文600多篇。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小學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從事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專家、學者、中小學教師、研究生等共800余人參加本次會議。據悉,這是兩個專業委員會第一次聯合舉辦如此大規模的學術盛會。
會議期間,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作了題為“發展心理學的變遷與新進展”的專題報告,從宏觀角度論述了發展心理學的發生、發展和未來走向,理清了發展心理學的發展脈絡;北京師范大學董奇教授作了題為“21世紀的科學前沿――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專題報告,介紹了認知神經科學這一新興研究領域,強調要重視腦科學研究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華裔學者嚴文蕃教授作了題為“HLM在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中的應用”的專題報告,深入淺出地介紹了HLM方法在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技術;華東師范大學李其維教授作了題為“關于當前心理學研究的某些宏觀思考”的專題報告,深刻剖析了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面臨的困境,提出心理學家與神經科學家之間不是從屬關系,而應互相合作,共同促進學科發展。
本次會議共分20余個場次舉辦了140余場特邀專題報告和分組報告。與會代表圍繞社會普遍關注的兒童青少年社會適應、心理發展、心理健康、學習心理、教育創新、教師心理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討。其中,遼寧師范大學楊麗珠教授介紹了由她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兒童個性發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旨在構建中國兒童人格發展與促進的基本模式;華東師范大學桑標教授系統論述了兒童心理彈性研究的相關概念,強調要多角度、多變量研究兒童心理彈性;北京師范大學姚梅林教授提議從更廣泛的視角重新審視學習中的遷移現象,采用更整合的研究范式研究遷移問題,在更開放的情境中重新定位遷移理論。
遼寧師范大學楊麗珠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吳慶麟教授分別代表發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和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作了大會總結,介紹了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國心理學研究的繁榮盛況。
本次會議還頒發了“朱智賢心理學獎”,來自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的數位專家學者獲此殊榮。(本刊記者)
【關鍵詞】家庭;環境;有所為;無所為
作為新教師第一年擔任班主任的過程中,面對很多不同類型的學生及其背后的家長,應對和處理了很多事件,無論是突發性處理還是持久性培育,都讓我印象深刻,收獲很多。這里針對我班小吳同學(男)的問題事件,結合教育心理學有關知識,以及我在實踐處理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做一些淺顯的總結和反思。
首先個人以為班主任要想教育好一個學生,尤其是由問題型為正常型,所需要的重要理論基礎是理解、掌握基本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知識。兒童心理發展狀況如何,是受遺傳、環境和教育三種因素的影響的,對于這一點,許多人沒有疑問。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認為:應當承認兒童心理發展需要有遺傳素質作為生物前提,但是遺傳只是提供兒童心理發展以可能性,而環境和教育則規定兒童心理發展的現實性,決定著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和內容;又由于環境的影響常常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實現的,因此,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起著主導作用。
我在擔任班主任期間對此觀點感同身受,對于小吳同學的一些異常表現行為,如在校異?;钴S興奮,卻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經常跑來跑去,無法靜心坐下來聽課;下課經常惹是生非,破壞公務,以此引起他人注意;非常喜歡看書,喜歡閱讀;但是作業情況非常糟糕,自己東西整理非常臟亂。為此,我首先對他的家庭情況開始初步了解。原來,他基本屬于單親家庭,老家搬到新的城市,他可能在人際關系上不太適應,無法與周圍同學較快地適應、交往起來。又因為父母離異,導致他缺乏母親的關心、呵護和教育;而父親由于工作繁忙,沒有耐心對他的生活細節進行指導和幫助,一旦得知在校表現不好,回家后便對他拳腳相加,使得學生在家異?!奥犜挕薄ⅰ皽仨槨?,可是一到學校,離開父親壓力,就會變得異常放縱、異常頑皮。這也是很多家長向班主任訴苦的原因:我家孩子在家可聽話了,怎么一到學校就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其實,仔細想來,導致這樣的后果其中也有必然原因。首先,學生背井離鄉,在外地城市讀書學習,本來就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表現不好,老師批評,成績不好,所以大部分同學都疏遠他;導致他在心理上就非常孤單,有苦說不出,沒有朋友幫他分憂解難;進而導致異常頑皮的行為,如:一個人滿校園亂跑,一個人惹是生非,一個人逃課,目的是希望引起同學、老師的注意和關心;跑累了,就一個人安靜地讀書,沉浸在自己的書海里,忘記周圍的一切;一個人情緒不穩定,一旦與同學接觸,遇到小事情便會大驚小怪、大哭大鬧等等。這些現象后果都是由于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教育因素三者共同導致的。作為老師,尤其是作為班主任,作為對學生心理教育起著主導作用的教育因素,我哪敢怠慢,責無旁貸。
后來經過師傅老師的指導,我和他父親的多次商量,決定不可以對他一次性提出過高、過嚴、過快的要求,而是需要循序漸進、滴水穿石、逐步改善、慢慢進步。具體說來,首先規范他的言行習慣,從最基本的不逃課開始要求,他的父親操之過急,希望一開始就要求他像好學生那樣,上課認真聽講,作業保質保量完成。這是不現實的,退一步,才能進兩步,操之過急只能適得其反。如果他今天完成了基本要求,就對他進行表揚、鼓勵、獎勵;如果他違反了基本規定,就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這樣一來,一學期下來,慢慢地他的逃課行為逐漸減少了,后來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坐在教室里。我們還獎勵他去圖書館借書,安靜地看書、安靜地閱讀也是吸引他注意力、讓他的心靜下來的有效方式。
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們對學生的家庭無法改變,這是一種無所為;但我們可以減少孩子休息活動時的束縛,讓他充分放松,充分活動,釋放壓力,這也是一種積極的無所為。我們對他的逃課行為可以積極鼓勵、安排看書,這是一種有所為;我們對他的逃課心理適當獎懲,糾正厭學情緒、為難情緒,這更是一種積極的有所為。我們對他的錯誤行為習慣必須當機立斷、立即調整,而其他問題可以暫時性等待,這正是有所為與無所為的你舍我得,相互配合。
總之,作為班主任,作為后天教育的主導者,必須有責任有義務調整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使其配合學校老師,一起對孩子重新塑造人格,培養心理,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只有先學會了做人,才有基礎、有條件去做學問;好比一棟大廈有了堅實的地基,有了堅固的底層,才能越建越高,越建越穩,所謂堅不可摧,高而不危,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關鍵詞:兒童成長;發展規律;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這個詞是瑞士學者皮亞杰提出的,他認為2~7歲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我中心性,這個階段的幼兒給人的印象通常是任性、自私,在這個階段家長要更加注意尊重和引導,幫助孩子完成過渡,使孩子的個性獲得更加完善的發展。下面案例就可以很具體地說明認知孩子的“自我中心”,幫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對孩子性格塑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個案表現
愛打人的鵬鵬――在一次游戲活動中,孩子們排起長隊,玩起了“火車進站”的游戲,大家正玩得高興,突然一個排在“火車”中間的叫果果的孩子哭了起來,其他的小朋友們也停下了游戲。另一個小朋友跑過來說:“老師,鵬鵬打果果!”叫鵬鵬的小女孩此時正站在不遠處,緊緊抱著胳膊,臉上是氣鼓鼓的表情。老師趕快過去詢問鵬鵬為什么打果果,鵬鵬大聲喊道:“果果說她只跟我玩,今天卻跟別的小朋友玩,我去找她,她不理我!她不對,就該揍!她不對,就該揍!”說到最后,鵬鵬也激動起來,開始大哭。這是鵬鵬這個月發生的第三次打人的行為,教師為了不讓鵬鵬再有過激行為,就與鵬鵬單獨進行游戲。鵬鵬平時性格比較內向,只喜歡跟一兩個小朋友單獨接觸,當這些小朋友跟除了她以外的其他小朋友接觸時,她就會變得十分激動,動手打人。
二、個案分析
1.兒童心理分析
鵬鵬的表現屬于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特征。首先,鵬鵬不善于與人溝通,潛意識地將自己喜歡的小朋友當做唯一的同伴,并且認為他們也將自己當成唯一的玩伴,當這些小朋友表現出與鵬鵬以外的小朋友交往的行為,鵬鵬就會覺得憤怒。其次,鵬鵬的表達能力又比較弱,在十分憤怒和著急的情況下,就會用打人的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2.家長行為分析
在與鵬鵬家長的溝通中,還發現一個重要的情況。鵬鵬的“自我中心”并沒有得到家長的重視,無論鵬鵬想要做什么,父母都會加以干預,不是怕危險就是怕把房間弄亂收拾起來麻煩。當鵬鵬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吵大鬧時,他的父母都會認為她是在無理取鬧,當鵬鵬做出了大人認為“不對”的事情時,就會受到懲罰,雖然他的母親說“只是輕微的打了幾下手”。但這種行為也給鵬鵬帶來難以磨滅的印象,那就是“如果做錯事,就該打”,所以他認為唯一的同伴不理他就是“不對”,就“該揍”。
三、建議
兒童的前運算階段經歷的時間往往會很長,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對兒童的心理健康不加以注重,很容易使兒童在成年時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影響兒童的成長與發展。要正確引導兒童,充分尊重兒童,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家長與學校密切配合,兒童不只在學校可以得到心理疏導,也要在家庭中為兒童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多一點傾聽和陪伴,使兒童“自我為中心”的需求得到滿足,他們才會漸漸從“自我中心”中走出來。
其次,當兒童出現比較偏激的行為時,教師要對幼兒進行連續性的觀察,找出兒童發生這些行為背后的深層次的原因,分析原因并思考解決對策,在尊重兒童個性的前提下,幫助兒童順利完成過渡,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最后,讓兒童學會處理自身問題,試著放手讓兒童自主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在兒童出現錯誤時不要急著糾正,而是慢慢引導兒童自己想出辦法進行彌補。例如,有些兒童特別喜歡澆花,當兒童將花盆打碎時,要試著對兒童說:“花盆碎了,這些花的家沒有了,怎么辦?”讓兒童從失誤中學到經驗,學會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蔡明花.問題式教學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2):46-48.
[2]汪春梅,金艾裙.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3(6):25-28.
[3]苗雪紅.兒童精神成長研究:意義、取向c多學科視野[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29-36.
[4]李燕燕,張春蕾.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J].教學與管理,2014(15):48-50.
[5]王新艷.淺談問題式教學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J].赤子(中旬),2013(8):214.
論文摘?要:“幼兒心理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任課教師必須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從學生就業需要出發,通過不懈的探索與實踐,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合格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坝變盒睦韺W”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中不可推卸的責任,應通過潛心探索與實踐,引領學生掌握幼兒心理特點等基礎知識,為學生的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和日后的學前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一、調整教學內容
中等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的教學目標就應該以就業為導向,引導學生通過學科系統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業素質,能夠在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中運用心理學相關知識分析幼兒心理狀態,篩查幼兒常見心理問題,構建符合幼兒心理需要的教育措施。為此,我們結合學生就業需求,將高等教育出版社統編的《幼兒心理學》教材全書內容調整為四部分:心理學概述、幼兒心理特點、國內外兒童心理研究發展新趨勢和幼兒常見心理問題。教學中以心理學概述、幼兒心理特點為基礎,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幼兒心理理論知識,包括幼兒生理機制等生理心理學知識、幼兒心理發展特點等發展心理學知識和教育幼兒方法等教育心理學知識,明確幼兒知、情、意發展,社會性發展和個性發展特點。以國內外兒童心理研究發展新趨勢的教學,探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兒童智力早期開發、0~3歲親子教育等國內外兒童心理研究新理論、新成果,讓學生了解兒童心理發展前沿知識,拓寬學生視野。以幼兒常見心理問題為教學重點,著力研討幼兒心理學理論指導下的幼兒心理問題破解方法,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改革教法學法
長期以來,“幼兒心理學”的教學習慣于教師口頭講述和灌輸,學生被動地機械接收,影響了學科理論對學生將來工作的有效指導?,F代教育理念和中等職業教育對教學實踐性的特殊關注,要求我們在“幼兒心理學”教學中改革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包括:①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實驗參與相結合?!坝變盒睦韺W”的許多內容概念性、理論性強,如果僅憑教師講授,學生可能只是識記了一些心理學條文,而對其實質模棱兩可。轉貼于 對此我們應將實驗引入課堂理論教學,讓學生參與課堂實驗,深化對原理的理解。②倡導學生獨立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F代教育理念倡導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我們在講授“幼兒心理學”新知識前,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事先設計學習提綱,將學生編排成學習小組,指導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課程體系,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把課本知識內化為內在的認知。③更多地應用現代教學手段?,F代教育技術利用文字、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途徑向學生傳遞信息,生動、形象、感染力強。有效解決了“幼兒心理學”教學中的難點。④突出教學的實踐性。“幼兒心理學”的學習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幼兒心理發展相關知識和原理,指導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要使學生早日進入角色,教學必須突出實踐性,比如通過案例教學、幼兒園心理問題模擬、去幼兒園見習后寫相關心理觀察報告等方式,表現學科知識對職業崗位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創新評價機制
對學生的評價檢測是中職“幼兒心理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學生發展的角度看,以檢測與鼓勵并重為原則,創新評價機制是提高“幼兒心理學”教學效果的必然要求。我們應該從情感的維度設計評價方案,給每個有個性差異的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獨特才華和興趣的機會,搭建起不同學生的成功平臺,讓學生在達成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找到自我,體驗成功的愉悅。在評價語言上兼顧每個學生的發展過程,突出針對性,讓自己的評價貼近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自信,從不同的角度督促學生,給學生一雙發現、探索的眼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學效果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藝術工程。只要我們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職業要求出發,多動腦、多探究,就一定能使學生在“幼兒心理學”學習中積極開展探究與實踐,以個性的張揚促進自己潛能的釋放,進而推動自身職業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加拿大的圖書館不僅有為兒童專設的“兒童館”,配有數萬冊的插畫圖書、音畫圖書和立體標本圖書,還不定期地為小讀者舉辦各種有趣的講座,如陶藝捏塑、立體拼圖、賽車船模組裝、幻想畫創作等,老師由義工擔當,不但學費全免,連上課時所用的材料都由老師提供。
只要年滿5周歲,就可以申請在圖書館當義工了。英文水平不過關的,可幫助“兒童館”更小的孩子整理玩具和圖書,引導他們上洗手間等。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則會在父母的幫助下,為兒童館的圖書編寫母語與英文對照的“檢索目錄”。
孩子也能當義工,是加拿大的一個傳統,是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回饋社會的習慣?!按壬撇皇歉蝗说氖?,也不是閑人的事,慈善是每個人的事”,這是加拿大社會形成的一個共識。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從小有當義工的經歷,會為他們的成長至少帶來不少好處,比如:凡事懂得為他人著想,不那么“自我中心”;關注弱勢群體,分析事物有全局觀念;樂觀向上,因為“殘疾人和老人都能快樂地跳舞和歌唱,一個孩子還有什么理由悲觀失望”?
另外,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做一次義工產生的正面心理效應,抵得上孩子長大后看8次心理醫生。
有用的快樂“餐談”
美國有研究兒童心理的學者指出:孩子吃飯時與同伴或父母談論自己喜歡的小菜、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或講述和小朋友一起游戲時的快樂情景,有助于孩子的社會化。他們認為嬰幼兒感知世界的主要器官是嘴,他們常常用嘴探索世界。進餐時,孩子們心情愉快、思維活躍、富于聯想,因此爸媽可以利用進餐的機會,從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深海魚油:兒童慎用
海魚制品因為有其他制品所不可替代的保健效果,比如深海魚肝油能提供充足的維生素A和D,所含的DHA能改善大腦功能,提高記憶力等,所以很多媽媽都給寶寶吃魚油制品。但美國科學家近日對兒童食用海魚和海魚制品提出警告――慎食海魚油及其制品,以防汞中毒。
利用香氣改善孩子的情緒
研究發現,某些香氣對改善寶寶的情緒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媽媽在為寶寶選擇沐浴液或洗發水時可適當考慮對香氣的選擇。
橘子味:能緩解不安和急躁,讓寶寶安靜下來;香草味:會讓寶寶腦中出現媽媽微笑著從烤箱里端出香噴噴的蛋糕的情景;薰衣草:有助于寶寶睡眠,能讓哭鬧的寶寶平靜下來;桃子味:對于因閱讀困難、孤獨及坐立不安的寶寶來說,桃子的香氣可以讓他平靜很多。
孩子也會“社交敏感”
兒童“社交敏感”癥的發生往往與家庭和學校環境有很大關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經常受到父母的驚嚇、責罵,在學校經常遭受同伴的各種不良精神刺激,會使他逐漸形成自卑、敏感、逃避、退縮的性格特點,社會交往興趣、社會適應能力會大大降低。學前教育心理學專家指出,家庭應該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參加各種競賽,并適時地給以表揚和獎勵,這有利于提高他的自信,激發他的社交信心和興趣,克服“社交敏感”。
俄羅斯:嘗試夢中教育
當您向孩子提出“看電視時間不要太長”等要求時,孩子往往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很少放在心上。對此,俄羅斯兒童心理學家建議家長不妨嘗試一下夢中教育。
教育學與心理學兩門學科都是從哲學領域發展演變而來的,獨立之后成為了新的學科,從本源角度來講,兩者同出一處,具有一些相同的特質。早在古時,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已在其著作中融入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的思想,他所倡導的“德治教化”思想便是集合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特質,為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首先從教育學的角度闡述了人人身上都有可學之處的觀點,再從心理學角度闡述了人人都有長處,都有優于自己的地方,對待他人要謙虛恭敬才能促進自身的學識增長,體現一種集大家之所長,時刻保持學習狀態的教育理念,更是在其中融入了儒學文化中的”謙”作為教育心理學領域中的“德育”。除孔子外,我國各個時期均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如古時的孟子、荀子、莊子、老子等大家的著作中,可見許多涉及教育學與心理學方面的闡述,因此,從古時及可考究的資料來看,便可知教育學與心理學的淵源頗深。而國外對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可以通過學者的經歷及其著作可見其發展軌跡。國外文獻資料中記載中,對于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最早是研究古希臘的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逐步發現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特性與相互之間的聯系,并逐步將其從哲學中剝離出來,成為獨立學科。與此同時,許多著名哲學家也是心理學家與教育學家,如赫爾巴特、杜威,他們撰寫的著作不但包含有哲學領域,同時也包括教育學與心理學方面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教育學、心理學兩門學科的融合性與相通性,隨著人們對世界認識的深入與分化,教育學、心理學才逐步從哲學中分化出來,分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二、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本質看兩者的融合
這兩門學科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包括現今的教育心理學,都是融合了兩門學科衍生出的新學科。在《教育科學綱要》書中談到了科學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有確定的對象和范圍,不與其他科學相混淆。
2)自成系統,不存在前后矛盾的現象與邏輯上的謬誤。
3)有客觀事實作為研究依據。
4)具備普遍性與永久性。教育學與心理學都具備了上述特征,作為都是研究人的學科,我國近些年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研究也較為注重科學方法的應用,例如:觀察法、實驗法等,即:使學科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之上,講求以實證來驗證現象,而不是單純以現象為科學定性,體現了一種學科發展與科研的嚴肅性。我國師范院校自1904年起,在《鄒定學堂章程》的指導下,按要求講授“教育學”,從這時起,教育學的教學便延續下來,并且隨著時代的變化,教育學在學科發展中,也有著新的發展和進步,教學課程不斷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育學與心理學本身就是包含了人性特點與哲學思想的學科,盡管已形成系統的教育教學方法,但是由于所遵從的流派與觀點不同,同一現象,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解釋,具備高度的復雜性,任何一位心理學專家教授或是心理學研究人員都會潛意識里受到某種流派的影響,從而形成不同的教學思路與引導模式,從兩門學科的塑造上,有利有弊。優點在于不拘泥于課本,可以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體驗中,接觸不同的思想,為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相對的缺點就是學生在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時,不能死板地理解書本,對某種觀點或思想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存在即為合理”,如果一個現象用這種方法或思想無法理解和解釋時,可以通過其他的方法試一試,這也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無論學的再多,最終也要歸于實踐的本質所決定的。例如,師范院校的幼師專業,在學習過程中必然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然而學習的目的不是只是理解書本內容那么簡單,而是需要學生了解人性的本質,從兒童心理的角度出發來指導自己今后的幼師生涯,至于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怎么樣與幼兒進行溝通,及展現教育心理學中的德育內涵,這都不是教學大綱可以規劃的,需要每一個人去探索,然后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展現出來,這也是學科的魅力所在。
三、教育學與心理學的共同發展與進步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動過程中,心理學逐漸浮出水面。可以說,教育心理學是小學階段課程設計所必需考慮的一項內容。它對于塑造學生健康心理,提升學習積極性都產生著強有力的影響。然而,目前小學教育心理學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缺陷,文章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經驗提出了相關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
教育心理學;改革;小學
引言
以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開始步入正軌。教育心理學在西方教育觀的理論基礎上,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由于實踐力度不夠扎實,在應用過程中與理想化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加強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中國特色教育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小學教育心理學發展現狀
1.1小學教育心理學內容的不完整性:當前,教育心理學發展最顯著的缺陷即內容的繁瑣、體系的龐雜化以及實際教學漏洞與孩子心理問題。追求根源,主要是因為小學教育心理學的我國的起步較西方晚,再加上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逆反心理,導致在應用過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隨著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化,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內容在心理、德育的基礎上還涵蓋了生理、遺傳等多學科內容。各學科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同時,過分重視學科的多元化發展,忽視了教育系統的完整性與有序性。
1.2教育心理學界限模糊:從學科劃分來看,我國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層出不窮。在學術權威上,與臨近學科教育心理學與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教育法等學科之間沒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界限劃分。當前狀況看,即使是教育工作者,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主觀認為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其實不然。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外一門獨立的學科,它不同于心理學,有著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與特有的教育意義。再者,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多借鑒自然科學法則,對于6-12歲孩子的心理素質挖掘不夠深入,忽視孩子情感發展,導致其應用價值缺失,整體效果不佳。
1.3小學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脫軌:在我們做出的一組數據調查中顯示,73%的小學教師在教育心理學教學過程中習慣將理論內容傳播給學生,而不是實踐性的東西,這一現象在山區和偏遠地區表現的尤其嚴重。18%的教師認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效果并不明顯,只有9%的教師認為沒有實踐的理論是不完整的。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心理教育作為其中的項目之一理應受到重視,科學規劃發展,平衡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
2小學教育心理學改善措施
2.1優化理論基礎、整合教育體系: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相對獨立于心理學體系外的學科,有著明確的服務目標,圍繞6-12歲學生展開行為規劃。我們只有做到優化理論基礎、整合教育體系,才能在小學教育心理學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實現其現實價值。首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從教育心理學的課程目的入手,制定一項教學計劃,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其次,我們要保證教育心理學學科內容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在多元化發展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差異性。發現課堂每一位學生的優勢劣勢,完善個人教學計劃。再者,教育心理學要在信息時代的帶動下,及時進行內容整合,保證其均衡發展。信息化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對于教育心理學來說,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對內容作調整,建設一個與社會心態相吻合的中國特色教育體系。
2.2明確教育心理學與臨近學科關系、進行合理研究:只要站在教育領域,我們就應該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理念,明確小學教育心理學與臨近學科之間的關系是最基礎的一項內容。同時,也是保證教學活動有科學導向的關鍵。要想發揮教育心理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就必須對此進行合理研究。一般“構建多種教學模型”、“多形式方法教學”都是合理研究的指導方法,為課堂提供了多角度思考的方向。也讓學生對某一項內容有了相對客觀的認知。另外,我們對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還應該積極借鑒西方教育思想,發現其優勢理論,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在此基礎上,分析教育對象的心理特征,從根本上提升小學教育心理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2.3貫徹素質教育發展、做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沒有實踐的教育體系是不完整的。小學教育心理學從始至終是實踐的產物,做好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僅僅是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理所應當的。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是加強小學教育心理學發展的一項有力措施。具體可以利用多媒體對學生的心理調查進行資源整合,建立科學的數據庫。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采取相應的合理教學方法。同時,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突破傳統灌輸式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推動身心健康發展。
3結語
我國小學教育心理學還處在一個探索過程,較西方相比在應用價值上還存在一定差異。但發現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對現存的小學教育心理學體系有了整體認識以后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我們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發現學生心理,力求能在明確認識教育心理學的基礎上,完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做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推動小學生身心素質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祝燕.網絡在小學教育中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年08期.
[2]周煥新.淺談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2年07期.
[3]申繼亮,姚計海.心理學視野中的教師專業化發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4]張琴,李祚山,劉永瑩.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對策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