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2 09:08: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想道德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我們對于各個教育階段的側重點是有很大不同的,這種不同就容易造成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斷裂。在幼教階段,我們總是給孩子一些啟發,讓孩子想一些無法實現的東西,樹立的理想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只不過是說一下些沒有多大意義的話語;在基礎教育上,我們把成績看得過重,高分意味著一切都高,高分意味著學校好,老師好,學生好,除了成績,其它都不重要;大學教育階段,我們對大學生的期望值過高,以為他們已經養成自覺的習慣,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而實際上大學生的表現使這種期望變成了奢望和失望。因此,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教育的銜接性,雖然在不同教育階段,教育側重點是不同的,但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任何時候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培養人才,而這個人才首先是有道德的人才,是先會做人的人才。
做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高校學習,其實不完全是純粹的知識學習,而是一種能力學習,因為大學畢業后,學生要走向社會,在社會工作和生活,所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一方面要做好“兩課”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與社會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做,使學生能夠提前認知社會,適應社會,即“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須抓住根本?!睉扇∫韵氯齻€方面的措施,做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注重教育銜接性,從基礎教育開始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堅實基礎?;A教育是教育的關鍵階段,這個教育階段,不僅是要做好學生的書本知識教育,也要抓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其中把德育擺在第一位,可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我們卻把智育擺在第一位,忽略了德育,使德育出現了斷裂,影響了學生成長和進步?!霸谒枷胝谓逃^程中,主體確立了教育目標,必須要考慮到這個目標與教育對象過去達到目標狀況的銜接,從主體自身特點出發找準側重點?!盵3]也就是說,在實現目標時,一定要考慮主體過去的教育狀況,不可盲目按照現在既定的目標采取措施進行教育。如果不考慮主體過去的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質狀況,以現在的方式進行教育,非但達不到教育效果,甚至會使主體——學生抵觸思想道德教育,這也就是現在為什么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時并不能起到作用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繼續抓好“兩課”教育工作。兩課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頭戲,因為“兩課”教育是思想教育課主要的教育方式,而且目前還找不到一個可以代替“兩課”教育的教育方式,所以我們要繼續重視兩課教育,從各方面大力支持“兩課”教育,“要重點進行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兩課教育的模式?!碑斎?,我們更加需要的是教育效果,而不是教育形式,也正是因為如此,需要我們不斷認真分析探討“兩課”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內容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使內容能得到學生認可,而且要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使方法能被學生所接受和喜愛。兩課教育現在面臨的問題也是比較大的,一是學生對于兩課的認識,沒有把兩課當成思想課,而是當成了考試課;二是兩課教育幾乎成為完全式的課堂教育,學生沒有興趣;三是內容大多顯得空和枯燥,感覺與實際脫離較嚴重。因此,“兩課”改革工作還得繼續。
第三,依托實踐教學和學生實習,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與社會思想道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認識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知識如何在社會上進行運用,不斷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最終使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益的人?!霸趯嵺`教學過程中,由于每個學校的狀況設備和學生情況不一樣,有能過會存在不同的問題。”所以,實踐教學的開展要始終與學校狀況和當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利用學校和當地的優勢資源,降低實踐教學的成本,對于學生實習也是如此,也要不斷利用可用的優勢資源,如果外出尋找資源或者到相對遠的地方開展教學實踐和實習,不僅成本會增加,甚至會影響實踐和實習效果。實踐教學和實習就是要讓學生走出校園,在社會上進行相應的鍛煉,為以后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一個有效措施,成為做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良好方式。
結語
對于少數民族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來說,要想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好,首先取得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認可與接受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這些教育工作者要有博愛的素養,真正在內心深處熱愛各少數民族,尊重他們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教育者也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堅定的政治立場,要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同時,要擁有廣泛和深厚的專業知識,博大的胸懷和廣闊的視野以及優良的人格品質。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言,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最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個人素質是的“五觀”素養:要認同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性;能準確理解和把握少數民族的歷史、民俗和文化傳統;要充分把握和正確理解我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以上這些方面統稱為的國家觀、歷史觀、宗教觀、文化觀和民族觀,“五觀”教育是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標準和要求。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客體的特殊性
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客體,這些客體在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時期,由于居住地和生活區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教育狀況、風俗習慣,形成了他們較為獨特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素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特征和行為模式具有特殊性
長期的實踐證明,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為自尊與自卑同時并存,心理上存在過度自尊與自卑相疊加的狀況。少數民族學生大多都有很強的民族意識,也就是對于本民族的認同感強烈,而且非常關注本民族的生活、發展、興衰、榮辱、權利、得失等諸多方面的情況,對民族問題較為敏感,思想情緒也較為外露。進入大學后的生活中,由于接觸其它的民族,尤其是漢族,不可避免地要比較“民族”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民族意識也會愈發強烈。同時,少數民族大學生有心理相對封閉性的特征,因為長期受本民族的文化、生活習俗、、語言文字的熏陶和影響,使得他們更容易與本民族同學交往,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排斥其他民族和地區的同學,這種相對封閉的心理和生活習慣,導致他們很難融入大學的集體生活。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語言、性格和思維方式具有特殊性
熟練掌握本民族的語言,不容易正確理解和把握漢語,這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語言思維上特殊性的主要表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少數民族的大學生大部分來自我國的各個邊遠地區,那里相對較為閉塞,經濟文化和教育環境與內地比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離開家鄉進入大學之前,與外界了解并不多,進入大學后,在面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時候,需要很強的語言能力,共同的語言和心理素質形成本民族的文化傳統,這里既有好的方面,也存在陋習;由于受少數民族地區生活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生長于遼闊的邊疆地區從小就接觸到了遼闊的草原和沙漠,鑄就了他們淳樸忠厚、真誠勇敢、熱情好客等獨特的民族品格。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民族性格、特長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同時,與漢族學生相比,大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在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需要考慮這些因素。
三、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媒介的特殊性
民族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即為少數民族大學生道德思想教育的媒介,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上要從民族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一)教育內容上要突出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
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源遠流長,我國的各民族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歷史,各少數民族和杰出的歷史人物同樣為中國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后人所銘記。在我國的邊疆地區至今還有30多個少數民族是跨境而居的,少數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會受到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與周邊國家截然不同,長期以來,西方國家的敵對勢力不斷采取各種辦法諸如利用民族、宗教問題來破壞我國邊疆地區的安全和穩定,千方百計分化和瓦解我國邊疆的少數民族,所以,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內容。將愛國主義教育落實到維護國家統一的教育中,堅定不移地維護祖國統一、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保證他們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保持忠誠的情感,同時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起著保障作用。我國各少數民族因為長期受本民族地區社會環境和人文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各自的獨特的民族風俗和文化習慣以及各自的語言,不同地域的民族之間通過了解和溝通,就會形成彼此之間的理解和尊重。中華民族長期發展的歷史過程證明,民族團結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人心所向,是我國歷史前進發展的主流方向,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大團結努力的結果。現如今,我國已經實現各少數民族共同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形成了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關系。我們要讓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到:只有各民族的團結統一,國家才能強盛安定;國家分裂和民族內亂,國家必定會衰弱。因此,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須讓少數民族大學生牢固樹立各民族應該團結的思想意識,使這種民族團結的思想觀念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務來抓。
(二)教育手段上要突出民族性、地區性特點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相對比較艱苦的自然條件,使得這些地區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后,因此,要發展民族地區尤其是邊疆民族地區的經濟和實現現代化,這個重擔不可避免地要落到一代又一代年輕的民族大學生身上,他們要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民族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教育大學生立志于獻身邊疆事業,不畏艱難險阻,在建設本民族地區的事業中來實現自身的價值;喚起他們建設家鄉、改變家鄉落后面貌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把他們培養成為熱愛邊疆、富民固邊的建設者。要培養民族大學生的使命感就要將教育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實際相結合,通過對民族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活動和相應的實踐活動,使他們親身感受和體會到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增強他們建設本民族地區發展的決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要根據少數民族文化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是寶貴的民族財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應在高校文化建設活動中利用這一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加強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學習,為此達到他們彼此之間的相互理解,不斷營造民族團結的氛圍,使他們融入和體驗到各民族大團結的家庭氛圍,愈發增強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這種教育工作方式可以消除思想道德教育的陌生感,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四、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環境的特殊性
思想道德教育的環境,是指與思想道德教育有關的、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發展產生影響的外部因素。我國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的自然條件、生活水平、民族習慣、民族觀念等方面都具有獨特性,這就使得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環境存在特殊性。
(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滯后性從地理環境上看,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大多位于祖國的邊疆地區,自然環境復雜,分散而居住,交通條件不便,信息相對比較閉塞和落后。盡管我國黨和政府一直實行民族優惠
和特殊的照顧政策,但由于先天不利的自然環境和歷史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經濟上的貧窮與落后、教育文化建設匱乏和教育質量較差從根本上仍未得到改變。
(二)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依然存在
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對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過:“北子八則孝,出則悌,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中――道德。同志指出:“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轉變學生的思想?!?/p>
學校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品德教育當做頭等大事,這是培養目標的需要,社會主義前途的需要,兩個文明建設的需要,由于很復雜的原因,并由實踐已經證明了思想品德教育,先輩擺事實、講道理來進行或完成,效果是不好的,要想取得理解成果,尤其是當前,首先要注意和研究的就是教育方法及其藝術性問題,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喚醒、激勵、鼓舞、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非常或達到感情融合,思慕相同、情理一致的心理溝通,而縮短或消除“身距”和“心距”是前提、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在融洽、和諧、友愛、認同的氛圍與基礎上進行才能使學生樂于學習、積進前進,使之成為第二天性,只有感召性、誘惑性,才能產生內動性、永恒性。
據說:名導演謝添物色到一個很適合劇情要求的演員。這個演員唯獨在某一場戲里總不能進入角色,扮演不像,雖經導演幾次指導還是不成,實在不行了,就得割愛舍棄,辭去不用。導演不知是為劇情的悲壯感染所主,還是為辭人的心情而難過,這時,他聲淚俱下凄苦悲傷,泣不能立、不可言狀。這位演員這下子被此情此景深深地濡染了,心靈里起了飛躍,要求導演再讓他試演一次,果然這次演技非常良好,扮演非常成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謝導特別高興,樂不可支。
思想教育不是施舍和給予,而是喚醒和感召。只有“使之以心,受之以意,切問近思”,才以“醒腦召神”資學濟進、完備意達。
上述故事說明了施教者情真意切,誠心實感,襟懷篤實,對于啟迪心靈,解述釋疑明理、喻非的感染力、滲透力和教育力多么重要。那么,這種“多位合力”是怎樣產生的呢?這就是教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機地把“感”、“理”、“情”揉和于一體,巧妙地施教其中的藝術性的、作用力結果,這不僅是昭示著教師的方法之高而且更說明其心志之誠。
“感”這就是“行之以感”,教育者的一切施教語言動作行為都帶有關切、體貼、溫暖照顧的真情實感,并置身于被教育者群體中,起到感位作用,使之關注、明確、認同和響應,以達到教育目的,導演和演員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行之以感”是啟迪心靈的鑰匙,是登山代步的纜車,它能起到光靠嘴說而起不到的作用。如果訓練學生行為的方式單一化,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產生厭倦情緒,因此訓練形式不僅要多樣化而且要有趣味性,如根據學生喜歡兒童故事的特點。為了培養學生的常規習慣,從禮貌紀律、衛生、勞動等方面編了很多故事和兒歌,如:“受到幫助謝謝你,冒犯別人對不起,請、再見、沒關系,文明用語記心里”。在中高年級,針對一種事物的兩個方面開展辯論會,針對事物不同的認識讓學生結合實際組織討論活動,使學生在辯(辨)中受到是非觀念的教育
“理”就是“曉之以理”是個啟迪、感知的方法過程、曉理明道,是“動之以情”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不僅要學生知道其當然,更要曉得其所以然。誘導自省其義、自喻其理、自明其道,“無理難知曉,無理難之理 ”只有學理曉理形成內化作用,才能有轉變思想的契機和原動力,使之更愿意更容易接受教育,達到“曉之以理”的深層意義。
【關鍵詞】高職學生 思想道德教育 途徑
自從我國提倡“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方針以來,高職教育迅猛發展,高職院校雨后春筍般地建立起來。高職教育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內容和就業能力為目標的專業教育。但是,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可忽視。臺灣著名教育家高振東說: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沒有德育做基礎,智育就是犯罪的幫兇;體育沒有德育做基礎,體育就是暴力的前衛;群育沒有德育做基礎,群育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美育沒有德育做基礎,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劑。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就是體現其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的一種形式。因此,探討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務必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為依存。
一、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及其途徑中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推進,必須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強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更為重要。但是,在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其途徑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在教學內容上,以教育部規定的“兩課”教材內容為教學內容;在教育方式上固守傳統的“填鴨式”灌輸,上課做筆記,考前背筆記,考試抄筆記。產生問題有許多原因。
(一)高職學生對思想道德教育認識不夠
第一,在中學階段,學校將全部精力用于以高考為目的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第二,高職教育主要以職業技能教育為主要內容,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第一,高職院校始終強調專業技能教育,沒有擺正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的位置。第二,高職院校對思想道德教育通常只要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就行,不需要鉆研教材、挖掘素材,增強教學的吸引力。第三,傳統的教學方式也使得學生對思想道德教育感到厭倦。
(三)思想道德教育課程本身的特點
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性強,學生們感到枯燥無味、深奧難懂,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不濃。
因此,筆者想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學途徑提出一點淺見。
二、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途徑方面的對策
(一)課堂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育仍然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徑。盡管課堂教育主要以教育部規定的“兩課”為主要內容,但是,課堂教育應當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灌輸方式,采用靈活多變的、能激發學生學習“兩課”興趣的教學方式。
1.在以“兩課”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抓準問題,突出重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同時,關注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尤其是要解決學生對社會現實中的一些困惑,讓學生釋懷一些敏感的話題,激起學生參與思想道德教育的熱情。如馬加爵事件、藥家鑫事件以及“小悅悅”事件,授課教師應當從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進行剖析。
2.組織學生討論社會熱點問題,從思想道德方面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的辨析能力、判斷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如網絡上曾經有一段對兩個人進行比較的信息,最終結果是:大學本科畢業的找不到工作,而初中未畢業的則成為大老板,而且在人才市場招聘的是研究生。授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然后從思想道德層面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3.改變傳統的考試方式,讓學生依據自己喜歡的話題,運用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論,撰寫小論文,不僅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而且也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以便給學生正確引導。
(二)導師關懷制
課堂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導師關懷制也是課堂教育的有力補充和重要途徑。高職院校的導師關懷制不同于本科院校以指導學生學術研究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制。高職院校的導師關懷制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關心、指導,即思想上引導、學習上輔導、生活上指導、行為上訓導,但最核心的內容是思想上引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導師關懷制目的在于實行“全員育人”
“全員育人的導師關懷制”就是由學院領導牽頭成立導師關懷領導小組,由專門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專門機構在全校遴選具有一定職稱或者一定學歷、并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的教師和行政領導擔任導師,原則上每名導師授導5-10名學生;然后將所有導師的基本情況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與導師的接觸了解導師,在了解過程中選定導師,同時,導師也可以了解一些學生的基本情況;最后專門機構進行協調,達到基本平衡。學院每周可以統一安排一個統一的時間組織授導學生的活動。
2.導師關懷制具有很強的時間靈活性方式多樣性
導師關懷制是課堂教育的有力補充,但它不占用課堂教育的時間。除了學院統一安排的導師關懷活動時間外,導師可以在任何空余時間對學生授導。因此,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時間上具有靈活性和延續性。導師關懷活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導師可以與所授導學生一起進行座談,交流有關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與個別授導學生交談,了解其思想動態,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來加強授導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導師關懷活制的活動方式也具有靈活多樣性。因此,導師關懷制不失為一種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途徑。
(三)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育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所謂體驗式教育,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活動中,親身感受實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以前,思想道德教育的授課教師一直認為思想道德教育屬于理論性很強的教育,很難實施實踐活動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育條件不能滿足思想道德實踐教育的開展。但是隨著教育條件和設施的完備,實踐性教育活動也會成為一條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闡述思想道德的體驗式教育。
第一,從志愿者服務層面上來考量思想道德的體驗式教育。比較典型的社會服務是志愿者的義工服務。義工就是義務工作者的簡稱。義工服務包括養老院、孤兒院、醫院患者、照顧并輔導小孩學習等多方面的內容。尤其是在養老院、孤兒院需要大量義工,因為,許多敬老院和孤兒院很多是慈善性質的,無法聘請大量需要支付報酬的工作者。因此,全社會在呼吁有時間、有能力的公民參與到義工服務的行列中來。志愿者服務活動可以由高職學院有計劃地組織,也可以由學校的社團組織,也可以個人單獨做志愿者。作為現代大學生,應當具有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感恩社會的思想意識。高職院校的學生除了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外,應當盡可能參加社會服務活動,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們學院將義工服務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也在積極聯系附近的敬老院、孤兒院、社區,組織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
第二,從愛國主義層面上來實施思想道德的體驗式教育。目前,我國有許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一些紀念館,一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居。高職院校要經常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參觀或者紀念活動,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讓他們了解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事跡、崇高理想和信仰,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責任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一種現實、生動的教育教學的場所,它可以從圖、文、物、言等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第三,從集體主義層面上來實施思想道德的體驗式教育。這里的集體主義并不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集體主義。這里所講的集體主義是指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協同合作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擁有優良的專業技能,還要有良好的合作、奉獻精神。當然,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協同合作的思想道德品質,需要合適的場地和設施,當然也可以進行野外拉練和野外生存方面的訓練,或者勞動等各種活動。
三、結語
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并不局限于古板的課堂教育。它不僅可以出現在生龍活虎的課堂中,也可以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時時刻刻、任何場所,尤其是導師關懷制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實踐活動。他們是兩種嶄新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在這兩種教育途徑中,不僅可以將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貫穿大學生活的始終,也可以將思想道德教育的抽象理論融入到栩栩如生的現實生活中或者實踐活動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易于理解、領會思想道德教育的抽象理論,也可以使學生在現實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領悟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應當不斷探究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新途徑。
參考文獻:
[1]呂子靜:關于加強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思考,陜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
[2]陳杰、秦自強:完善高校立體化德育德育途徑探究,教育理論研究,2010.9
[3]袁曉華: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特點及對策,高教論壇,2004(1)
[4]周倩:淺談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
關鍵詞:中職學生 思想道德教育 創新教育方法
一、調研教育現狀
筆者遵照孔子問計于民的主張和的沒有調查就是沒有發言權的教導,對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現狀進行了調研。在調研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都請教于班主任、學生干部、學生代表,通過調查問卷、個別談話、座談交流等形式調研分析現狀。筆者認為,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的成績是主流,存在的問題是支流。主流主要表現在大多數學生思想開放,關愛他人,博學進取,追求時尚,心存夢想;支流主要表現在部分學生信仰、思想、道德、學養較差。信仰較差表現在不信中國特色理論,卻信西方普世主義;不信科技是生產力,偏信關系是生產力。思想較差表現在臨淵羨魚,不知退而結網;享之以魚,不愿學打魚之術。道德較差表現在心胸狹窄好斗氣,鼠目寸光好盲從。學養較差表現在不學無術心氣高,不知進退心浮躁。對于學生存在的“四差”現象,教師要認真對待,耐心教育。
二、調整教育內容
筆者認為,思想道德教育必須有針對性、時效性、科學性,調整過去那種空洞式、填鴨式、拼盤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將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科學地、系統地歸納為“三愛”“三生”“三觀”教育。
1.“三愛”教育
(1)愛勞動,就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熱愛工人、農民、市民和知識分子,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2)愛學習,樹立“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的理念,刻苦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學出成果、學出品味、學出精神。
(3)愛他人,首先要尊重他人,學習他人,然后要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2.“三生”教育
(1)生命教育,教育學生珍愛生命,注意飲食衛生、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實現生命最高價值,同時也要關愛他人生命安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生存教育,教育學生要笑對人生,面對現實。人的家庭環境無法選擇,但是通過個人努力可以改善家庭生活環境。就業選擇的工作空間不大,但經過奮斗、增長才干,本事大了就會選擇大的發展平臺,有了事業就會有奔頭,這就是正確的生存觀。
(3)生活教育,教育學生苦辣酸甜才是生活,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彩虹總在風雨后。要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對幸福有正確的定義。
3.“三觀”教育
(1)世界觀教育,教育學生世界是運動的發展的變化的。身體不鍛煉就沒有健康的體魄,學習不刻苦就沒有進步,學業不精細就沒有發展,工作不努力就沒有新變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才能更好地看待世界。
(2)人生觀教育,人的一生不是由命運來支配的,個人通過努力學習工作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改變自己的命運,從而享有更好的工作、富裕的家庭,幸福的心理,美好的人格。
(3)價值觀教育,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本地區價值觀教育、本學校的價值觀教育以及本專業的價值觀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僅要有對工作價值的追求,而且還要有人對社會尊嚴價值的追求。
三、運用教育原則
2009年7月2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出臺的《加強中職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中提出了中職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五大原則:方向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知行相統一的原則;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原則。筆者認為不僅要在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踐中堅持這五項原則,還要在中職學生思想道德實踐中運用這五項原則。只有在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踐中運用,才能體現這五大原則的價值。
四、創新教育方法
基于多年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學實踐,基于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精神,基于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現狀、內容及原則,筆者認為,應該采用如下創新教育方法。
1.心靈溝通法
心靈是指內心、精神、思想等,心靈溝通是指師生間和學生間說心里話、精神鼓舞、思想交流等。心靈溝通法,是以師生互敬互愛為基礎,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淵博學識及精湛的技術影響學生,以談話法為主,了解學生心事、心境、心理,耐心做學生思想工作,消除心病、打開心扉、滿足心愿、鼓舞心勁的方法。
2.渠道貫通法
渠道貫通法,是指以課堂為主渠道,講授政治經濟與社會、人生哲學、心理健康、職業道德等知識,讓學生全面透徹地了解自己和社會,以提問討論、解惑等方式溝通思想和情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的教育方法。另外還可通過師生微博、校園網站、心理咨詢、電子圖書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3.集中學習法
集中學習法是由學校、學生處、班級三個層面集中學習的方法。學校層面,每年定期集中全校師生,聘請當地法官、律師、民警講法制課;邀請優秀畢業生到校作報告,進行理想前途教育。學生處層面,組織后進生集中學習,請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專家,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課。班級層面,由班主任組織全班學生,按計劃、有針對性地召開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這就是三結合集中學習方法。
4.校園文化法
每個學校都有特定的校園文化。筆者以為,文化育人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潛移默化的實踐活動。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美術畫展、講演比賽、技能大賽、學雷鋒做文明學生等活動。以文化藝術節為龍頭推動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積極參與,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才藝平臺的機會,凝聚正能量,以良好校風、先進文化、優美環境熏陶學生。這種方法,筆者稱之為校園文化法。
5.自我實踐法
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通過外因教育和內因省悟而起作用的。學生要學會接受教育、改正錯誤、積極向上,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中職學生思想道德規范,踐行“厚德精技、務實奉獻”的校訓,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道德修養。筆者把這種方法,稱之為自我實踐法。
五、改進工作作風
1.1中職學生道德水平提升難度大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不斷深入,計算機給人類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然而許多青少年卻沉浸于網絡游戲中,甚至采取一些非法的途徑,例如搶劫、敲詐等方式來獲得金錢。長期下來,學生道德觀念嚴重缺失,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無疑增加了中職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難度,加上部分學生家庭與自身心理問題,導致整個中職學生群體道德水平的提高難度比較大。
1.2中職學?!爸丶寄埽p德育”的現象仍然存在
當前我國產業經濟的發展勢頭非常猛,這給中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和專業技能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但是這也使得中職院?!爸丶寄?,輕德育”的現象更加嚴重,很多學校為了追求更好的就業效果,在實際的教學中過于重視技能和知識的傳授,并且將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狀況作為教師評價的重要依據,這使得中職院校的德育工作流于表面,沒有發揮實質性的效用。
2新時期中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所做的調整與應對
2.1提高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的效用性
提升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教學中樂于接受,并且深刻感悟,老師就需要認真挑選相關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內容的效用性。第一,老師應當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重點傳授思想道德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讓學生充分地消化并且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做到明辨是非和善惡。第二,在樹立了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之后,老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道德意志的鍛煉,讓中職學生在懂得是非后,能夠堅定立場,堅持做出正確的道德行為。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結合學校相關的政策和規定來組織學生參與更多的生活實踐,在實踐中強化道德意志。第三,幫助中職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習慣,讓學生將正確的思想道德行為變成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而真正地提升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例如言談舉止文明、著裝簡潔得體、時間觀念和集體榮譽感強等。
2.2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有趣性
長期以來,中職院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也獲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仍然存在“輕實效,重形式”的現象,雖然開展和組織了多種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但是大多都是流于形式。為了改變思想道德教育這種現狀,務必要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有趣性,在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實現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具體來說,老師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教學法、典型榜樣教學法,同時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來構建老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思想道德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為了使思想道德教育課堂更加有趣和有效,老師還可以邀請家長來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或者是教育領域的專家來進行相關的'心理輔導等等,這些有趣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得中職院校思想道德的教學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從而保證中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學效果。
2.3強化思想道德教育的社會實踐性
社會實踐是實施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它能夠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更加深入地認識所處的社會環境,開拓自己的眼界和視野,從而將思想道德知識與現實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中職院校教育者要把社會實踐納入到人才培養機制中,積極地引導中職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到社會基層去體驗生活,具體的途徑是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業為社會依托,讓學生有廣泛的實踐平臺。另外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參觀和學習等,在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學校也可以要求學生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或是社會調查報告,從而強化中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4引導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
志愿者服務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發展的重要載體,學生在做志愿者的過程中感受到奉獻的快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三觀”,實現更加優良的思想道德修養。具體來說,中職院校應當積極地動員和開展各種校內校外志愿者服務活動,建立相關的院校組織領導機構,建立和健全志愿者組織,做好各種志愿者人員的招聘、管理和培訓工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進行長期的合作,實現社會與學校之間的優勢互補,使得學生能夠在志愿者活動中受到更加深刻的教育,了解社會的民情,提高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志愿者服務活動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中職院校可以和街道、社區、福利院等民間機構簽訂相關的協議,保證各種志愿者活動的有效開展,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
2.5構建健康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建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形成學校精神文明的有效載體,相比于上面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來說,它是一種隱形的教育方式。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和感染,中職學校務必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建設一個積極向上、健康活力的校園文化氛圍,比如開展一些文化科技活動、歌唱比賽、校運會等等,使得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學會團隊合作和奉獻精神,從而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各種能力,無形中使得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并且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提升。
一、加強法學專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培養新世紀合格法律人才的需要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新世紀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培養大量合格的社會主義法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合格的法律人才必須德才兼備,除了掌握特定的法學知識與法律視角、有足夠的審慎判斷力與理性思維,更要擁有強烈的正義感和必要的社會良知。培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合格法律人才是我國高等法學教育的基本目標。高校的法學教育讓廣大法學學生掌握法律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思想道德素養和政治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確立為祖國、為人民提供法律服務,進而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遠大理想。所以,高等法學教育絕不能是單純的法律技術型教育,還必須加強學生的法律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符合國家、社會需求的法律人才。
2.培養法律職業道德是保障國家司法公正的需要
我國法學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國外被稱為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法律職業道德是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追求真理、維護正義、崇尚法律、捍衛法律,是法律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法律人員的法律職業道德是國家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撐。因此,高等法學教育應當加強法學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知識的傳授與道德的培養結合起來。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崇尚正義、追求真理和捍衛法律的觀念,逐步具備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公平正義的理念和崇高的理想。只有具有良好法律職業道德的法學學生,才能在將來的法律執業中堅持正義、尊重法律,最終保障國家司法的公正。
3.提高法學教育有效性的需要
法律不能背離道德的支持。法律是從外部對人的社會行為進行規范和指導,而道德則是從人的內心對其行為作出導向。高等法學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哪些是法律規定的可作為行為,哪些是法律禁止的行為,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尊重與信任法律,能自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來維護法律。思想道德教育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高等法學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法學教育的基本內容,是整個法律教育體系的靈魂。注重高等法學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學會運用道德和法律兩個標尺來衡量個體行為。這種對照反思比單純的法學理論灌輸更為深入和有效,容易使學生形成自身內在的道德信念、崇尚法律的意識,更能提升法學教育的有效性。
二、法學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1.樹立法律信仰
樹立法律信仰是法學專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務。所謂法律信仰,是指人們基于對法律的正義性、權威性,社會地位和作用的認識而產生的法律崇敬,并以之作為行為最高準則的理念。對法律的尊重、忠誠和信念是成為法律人才的關鍵。具有完備的法律知識卻沒有法律信仰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忠于法律的,甚至會玩弄法律于股掌之間,成為高智商的犯罪主體。法學學生所具有的法律信仰是其日后從事法律工作所遵從的法律職業道德的基點。法律職業道德的核心,就是法律工作者用自己的專長致力于社會福祉、為社會服務。法律工作者比一般社會成員有更強的正義感、法律意識、法律觀念,能運用法律知識主動服務于社會,不計較個人得失去追求和實現社會正義,正是緣于他們擁有堅定的法律信仰。因此,法學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是樹立法律信仰、增強法制觀念。只有在學生時代就樹立相信法律、尊重法律的理念,胸懷對法律的崇敬之情,才可能在未來的工作中去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
2.公德與私德并重
公德與私德是人同時具備的兩種道德。所謂公德,是指維持社會存在所必需的基本道德規范,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等,它構成了法律道德的底線。國家法律依靠人來實施,如果法律的立法者、執法者和適法者沒有公德,那么法律實施的準確性、有效性和合法性就得不到保證,社會法治的根基就會動搖。沒有公德的社會根本不可能有法制秩序。所以,法學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點要放在公德建設上。相對于公德來說,私德體現為個人品德的修養。作為一個法律人,既要具有公德意識,能夠遵守基本的道德規范,還要有私德的自我修養與完善,從來沒有一個人是私德惡劣而公德高尚的。私德是公德的價值源點,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私德,才能正確實施道德行為。因而法學教育也要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私德教育,在公德教育的指導下發展私德教育,用私德教育推動公德教育,最終促進學生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的增強。
3.加強法律倫理修養
倫理教育特別是法律倫理的教育是法學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法律職業體現了對公平、正義、秩序等基本價值理念的追求,這要求法律職業者必須具有理性與寬容的精神、剛正與廉潔的品格,還要擁有較強的倫理價值思維和倫理道德修養,才能代表公道和正義,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在法學教育中強化法律倫理教育,可以使法學學生在接受法學教育之初,就了解司法公正的社會重要性,了解司法腐敗對社會的危害,從而促使他們自覺提高道德素質。在未來工作中,他們能面對各種復雜情況,秉持公正之劍,守衛法律的尊嚴。
三、加強法學專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
1.將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為法學教學的目標之一,設置專門的法律職業道德課程法學教育總體來講是一種職業教育,但高等法學教育不是單純的職業技術培訓,其最終目標是使法律公平、正義的理念成為學生的內在信念,并成為其行動的指南。因此,高等法學教育要注重學生的法治精神和法律道德的修養。在制訂法學專業教學計劃時,要重視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有必要將法律職業道德課程設為必修課。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法治意識。首先要培養學生尊重、熱愛國家的社會制度和法律制度,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愛國主義和良好法治觀念的公民。然后逐步幫助學生樹立對法律信服和忠誠的意識,形成法律至上的思想信念。
2.優化教學內容和方式,將法律道德內容融入日常教學中改變傳統法學教育重視法學理論、法律職業技術,忽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狀況。圍繞社會主義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這個核心來開展法學教育,將法律道德內容融入日常教學中,思想道德教育納入整個法學教學的全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對法的品質及其價值形成理性的認識和追求,逐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實現專業與德育的雙重教學任務?首先,課堂上的思想道德教學應該選擇那些能彰顯法學的指導思想,體現法律公平和正義的“正面”教材。其次,積極優化教學內容,將法學理論與法律道德和社會的發展現實聯系起來。有意識地將法律道德教育的內容融入各專業法的教學過程,可以全面、系統地實現法律道德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法律道德的內化。再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意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結合社會生活的實際案例,闡明道德和法律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幫助大學生樹立和強化法律意識。加強學生的法律認同感,使學生能從法律角度看待問題,并不斷加深學生的法律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法律職業技能,最終形成法律思維能力,在理性上確立對法律堅定不移的崇高信仰。#p#分頁標題#e#
3.創新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加強法律道德意識法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目前我國法學教育在教學計劃中,實踐課程所占整個教學計劃的比例是非常小的?;谶@種情況,應及時調整課程,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到法庭旁聽、到監獄參觀以及開展模擬法庭、法律援助等課外實踐,讓學生接觸真實的案件,使學生認識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在現實中的真實反映。學生在實際工作環境中,切實體會作為法律工作者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應擁有的思想素質和修養。實踐教育不僅使學生了解自覺遵紀守法思想的基礎正是緣于自身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而且讓學生體驗實際法律工作中的境遇,增強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和社會正義感,進而堅定法律信仰。
4.教師不僅要“學深”,更要“德正”,堅持正面引導和教育首先,法學教育者在具有深厚法學專業知識和法律能力的同時,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才能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其次,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重視法學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把樹立學生正確的法律價值觀念和道德教育擺在首位。在進行法學教育時,應該強調正面教育的積極引導,教師在聯系現實進行教學評論時,不能忽視法律光明、正義的一面。對于社會上的司法腐敗和其他不良事件應該實事求是地介紹?;诜山嵌?,通過法律倫理性分析和評價,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教育學生把握法律沖突中的倫理結構,將法律判斷建立在法律倫理分析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