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加強集體資產管理的建議
時間:2023-09-28 15:4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加強集體資產管理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農村財務管理有待完善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存在的首要問題是農村的財務管理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票據不能夠及時記錄,導致財務管理監督不到位,出現了監督漏洞。第二,村委會沒能及時將收受的現金進行歸檔和筆錄,致使賬目不清晰,實際筆錄和報賬數目對不上,存在做假賬的現象,導致很多村干部挪用公款或是公款私用,影響了集體資產的使用率。因此,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意識要普遍加強,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工作落實到民眾的實際生產、生活中,切實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各方面。
1.2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原因是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權利主要由村干部掌控,同時由于村干部的生活圈較小,導致村干部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后,所以在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管理時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導致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落實。此外,由于沒有完善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導致有些合同的簽署沒能按照正常流程進行,使得農村集體不能獲得相應的權利。
1.3 監督檢查機制不完善,不利于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進行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監督、檢查機制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會計監督不能起到效果。在農村的集體資產管理中,很多的會計都不能單獨進行工作,所以檢查就無從談起。第二,監督管理工作安排不合理。在農村的集體資產管理中,很多村委會沒有直接建立監督部門,所以對監督工作不能進行合理分配,只能是臨時抱佛腳。第三,農村資產管理中的會計對財務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予理睬,能過就過,監督檢查只是走走形式,形同虛設,非常不利于農村資產管理的長遠發展。因此,應該加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農村資產管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4 農村集體資產賬目不清 農村集體資產賬目不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賬目核算不清晰,由于農村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不足,導致賬外結算和收支不合理,所以造成了賬目核算不清晰。還有的村委會沒有對賬目進行管理,對資產沒有進行清楚、詳細、合理的劃分,形成了資產空置。第二,某些資產登記不清晰,造成了固定資產的浪費,不能真正將固定資產如:上林、水域、天地等的作用實際發揮出來。第三,債權、債務沒有及時入賬,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干部的換屆、債務混亂、借債時間偏長等,造成了債務的不清晰,無法進行賬外抵減結算。
2 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2.1 統一集體資產的管理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要加大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報紙、廣播等形式宣傳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意義和要求,讓農民充分意識到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落實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其次要定期舉辦會議,使各級領導干部和民眾可以面對面的進行交流,解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再次,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讓他們能盡快掌握先進的工作方式、方法,盡快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最終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進行。
2.2 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只有做好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的建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使工作人員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循。農村資產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讓人清楚的知道其中的權限與職責的劃分,知道農村集體的責任目標,資產所有人的利益,保證農村集體資產的安全。另外,還要對農村資產施行資產評估管理制度,尤其是對土地進行抵押、貸款、承包等時必須要有專業人員的參與,評估結果經評估委員會的確認,并交由農業行政部門審查,這樣評估結果才具有真實、可靠性。第三,還要建立全民管理制度,對于一些重要資產或大型項目的相關事宜都要進行全民會議討論通過,進行全民表決,盡量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則。隨后還要施行財務公開制度透明化。對于農村進行的各項經濟活動都要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接受集體的監督。
2.3 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監督機制 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應建立管理監督檢查機制。一是要建立對內部成員的監督,施行財務公開的方式,以此來提高農村資產管理的財務信息化的水平。二是對普通人員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服務進行考核,對得分高的人員進行獎勵,對得分低的人員進行積極性的培養。
2.4 加強對集體資產公開力度,增強民主管理透明度 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的公開透明度,能夠使農村經濟的發展更加健康、和諧。首先要經常舉辦集體資產管理活動,將集體資產管理的詳細記錄通過張貼專欄的方式告訴民眾,使資產管理的透明度加深,讓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進來。這樣做有利于改善民眾同干部的關系,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壯大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隊伍。
關鍵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30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4)-01-15-1
1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職能不明
管理方式方面。我國農村特別是邊遠鄉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多為老人、婦女和小孩,他們對村級事務的參與意識和民主監督意識不強,加上農村專業管理人員缺乏,鄉鎮及上級主管部門監督職能受限,農村“三資”的支配和管理基本上由村干部說了算,存在村官腐敗問題;管理職能方面。按國務院有關規定,農村“三資”管理的上級主管部門為各級農經管理部門,但在很多地方各部門缺乏明確的職責分工,在履職過程中存在重復交叉、缺位和越位等問題;審計檢查方面。各地普遍未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納入有關部門常規審計范圍,缺乏審計監督長效機制,很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長期未進行審計檢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揭示和糾正。
1.2家底不清
資金管理方面。對村級集體的一些自有資金、社會捐贈資金等,管理非常松散,坐支或賬外結算的問題突出,資金核算不完整;資產管理方面。未建立完整的資產管理臺賬,特別是對集體投資建設的公益用房、倒閉后集體企業資產、社會捐贈資產等,未納入賬務核算和臺賬登記管理;對國家政策性補助形成的公益性資產,未進行權屬劃分,造成權屬虛置;資源管理方面。對集體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資源,未進行完整詳細的登記管理,經過多輪對外承包后,有的改變了性質,有的資源價值縮水,有的長期被私人占用,損害了集體利益。
1.3管理不規范
民主機制不健全。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村都繞過理財小組直接辦理“三資”事務,村民監督職能難以有效履行,“村官一言堂”問題嚴重;村務公開流于形式,一些村往往對一些重大和群眾敏感的問題進行回避,群眾無法了解真實情況;交易管理不規范。一些村對集體房屋、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資產、資源的開發、承包、流轉以及處置時,存在程序不合法、過程不公開、收入不入或少入賬等問題,尤其是合同簽訂和文書檔案管理方面問題突出;傳統方式不科學。由于農村集體“三資”構成情況復雜、分布范圍廣泛、管理人員更換頻繁,傳統手段管理難度非常大。
2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建議
2.1理順職能,明確責任
管理模式的選擇應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我國農村地域遼闊,基礎條件和經濟發展情況差異性大,對具備管理能力的鄉村,應實行“村資村自管”模式,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和村集體自主發展經濟的積極性,確保農村“三資”管理的合法性;對不具備管理能力的鄉村,應實行“村資鄉代管”模式,由鄉(鎮)設置以“村級會計委托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三資”管理機構,履行對村級“三資”的代管職能;明確和細化各部門在農村“三資”管理中的職責。村民委員會是農村“三資”管理的責任主體,鄉(鎮)黨委、政府是農村“三資”管理的組織者,農經部門是農村“三資”管理的業務主管部門,財政部門主要對農村“三資”履行會計指導服務和財政監督職能。各部門應設置農村“三資”專門或兼職管理機構及人員,既發揮各自優勢,又統籌協調推進。
2.2界定范圍,摸清家底
資金管理方面。將上級所有轉移支付及補助、補償資金、社會捐贈資金、“一事一議”資金、經營各項收入以及貨幣資金和有價證券等全部納入賬務核算,做到日清月結、賬款相符,確保資金管理、賬務核算的真實、準確、完整;資產管理方面。將集體資產分為經營性和非經營性資產,建立資產管理臺賬、卡片賬,詳細記錄各類資產的保管、使用、處置、收益等情況,做到產權明晰、責任具體、賬實一致;資源管理方面。將村集體所有分為收益性和非收益性資源,建立資源管理臺賬,詳細記錄資源名稱、資源面積、經營方式、經營單位(人)、經營收益、合同編號、合同到期日等情況,確保資源發包、流轉、收益等規范、公正、透明;債務管理方面。建立債權債務管理臺賬,詳細記錄債權債務人、金額、性質、收回、償還情況等,避免因債權債務引發矛盾,維護債權債務人的合法權益。
2.3健全制度,規范管理
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為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而團結奮進。小編為大家提供的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建議資料,歡迎參閱。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簡稱“三資”)管理涉及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事關農村穩定和農業發展大局,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農村集體資金往來多元化、資產利用多樣化、資源開發產業化、資本收益隱形化的趨勢明顯,對加強“三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由于工作關系下鄉駐村3年多時間,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有了切身感受,“三資”管理也是目前農村工作的熱點和難點之一。
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現狀
(一)資金管理不到位。資金管理不規范,公款私款難分、不分,對于上級安排的專項性資金,由于檢查嚴格,管理較為規范;但對農村集體的一些自有資金、社會捐贈資金等,管理則非常松散,坐支或賬外結算的問題突出,資金核算不完整,存在著公款私存、坐支現金的現象。
(二)資產管理不規范。未建立完整的資產管理臺賬,特別是對集體投資建設的公益用房、倒閉后集體企業資產、社會捐贈資產等,未納入會計核算賬登記管理;有的資產購建時手續不全,使用多年仍在賬外。有的房屋資產產權不明,管理乏力。有的辦公設備等資產輕易購置、隨意處置,賬實不符。
(三)資源管理不健全。經過多輪對外承包后,對集體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資源,不愿或不進行資源清查,對于農村村級資源性資產的位置、類別、地籍類型、地力等級等情況登記不夠規范,造成農村“三資”底數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亂,有的改變了性質,有的資源價值縮水,有的長期被私人占用,損害了集體利益。(四)資本收益不公開。有的村集體以三資形成的股權收益以其他費用直接沖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長期不報賬;有的資本收益使用無計劃,存在著“小金庫”和“寅吃卯糧”的現象,集體利益得不到保證。
二、農村集體“三資”問題成因
(一)鄉鎮對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重視不夠。鄉鎮政府認為實施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村級基本沒有集體資產,不需要管理;村民實行了自治,不便于管理;三資情況復雜,不愿意管理。對于農村三資管理,雖也普遍成立了工作機構,配備了工作人員,但是由于鄉鎮工作繁雜,往往鄉鎮三資管理工作人員一人多崗,承擔多項職能工作。
(二)農村會計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由于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人員更換頻繁,會計培訓不力,會計人員工作水平難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對財務法規和財務制度不熟悉,也不學習,不按規章制度辦事,更不聽財務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造成農村三資管理的不規范。
(三)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不到位。一是群眾監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經營使村民集體觀念、民主管理意識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計,不熱心集體事業,造成民主管理和監督流于形式,個別不廉潔的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機。二是村班子內部監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開會,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員無法監督。三審計等外部監督乏力。各地普遍未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納入有關部門常規審計范圍,也未實行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只有在一些專項檢查中才會被涉及,缺乏審計監督長效機制,很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長期未進行審計檢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揭示和糾正。
三、解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的建議
上述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將導致農村三資的體外循環,容易造成集體利益流失,不利于維護農村穩定,不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不利于促進農業發展,應當引起相關部門足夠的重視。為解決上述幾個問題,筆者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明確各部門職能分工,強化責任意識。進一步統一各級黨委、政府對管理好農村“三資”的思想認識。在進一步強化部門責任的同時,要強化地方黨委、政府的責任,把“三資”管理作為黨委、政府謀發展、抓穩定的重要內容,克服極少數鄉鎮黨委不夠重視“三資”管理的傾向。鄉鎮要建立相關的三資管理部門,在村集體指定專人對村集體三資進行管理,并明確責任,建立健全三資管理的責任制。明確和細化各部門在農村“三資”管理中的職責。村民委員會是農村“三資”管理的責任主體;鄉鎮黨委、政府是農村“三資”管理的組織者;農經部門是農村“三資”管理的業務主管部門;財政部門主要對農村“三資”履行會計指導服務和財政監督職能;審計部門應將農村“三資”管理納入常規審計范圍,建立定期和專項審計、村干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
(二)健全三資管理制度,嚴格審批程序。建立健全農村“三資”管理的各項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規范行為。具體有:資產資源清查界定、登記臺賬制度、民主公開管理制度、資產處置審批制度、集體資產發包或產權變更的資質評估制度、招標投標制度、債權債務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鑒證,統一使用規范文本)、農村“三資”年度檢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產權改革辦法、集體土地有序流轉制度等。制定“三資”管理監督審批程序和責任追究辦法,把“三資”管理的內容和要求納入到村級領導班子考核、村主要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凡“三資”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造成“三資”管理混亂的,由鄉鎮責令其負責人限期改正,造成損失的,要依法賠償,違法違紀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三)推進三資管理網絡化,改進管理手段。積極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全面推行農村財務電算化管理,實施農村會計記賬電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農村“三資”管理手段現代化。各鄉(鎮)接入網絡端口,通過網絡開展農村“三資”會計核算,建立村級財務電子賬簿。全面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四)構建三資管理監管系統,加大懲治力度。紀委監察部門、財政、審計機關,應當把三資管理作為經濟責任審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發現問題要嚴格按照三資管理的有關法規來執行,依法、依紀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紀檢監察部門應加強村干部及“三資”管理責任人員違紀行為的查處;各部門應設置農村“三資”專門或兼職管理機構及人員,既發揮各自優勢,又統籌協調推進。
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現狀
(一)資金管理不到位。資金管理不規范,對于上級安排的專項性資金,管理較為規范;但對農村集體的一些自有資金、社會捐贈資金等,管理則有些松散,資金核算不完整,存在著公款私存、坐支現金的現象。(二)資產管理不規范。資產管理臺賬不健全,特別是對集體投資建設的公益用房、上級部門投入的設備、社會捐贈的資產等,未納入會計帳內登記管理;有的資產購建時手續不全,使用多年仍未入賬管理。(三)資源管理不健全。村級的資源發包后,經過多次流轉,村里對集體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資源,不愿或不進行資源清查,對于農村村級資源性資產的位置、類別、地籍類型、地力等級等情況登記不夠規范,造成農村“三資”底數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亂,有的改變了土地用途,有的合同期未進行續簽,損害了集體利益。
二、農村集體“三資”問題成因
(一)鄉鎮對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重視不夠。鄉鎮政府認為村級基本沒有集體資產,不需要管理;村民實行了自治,不便于管理;三資情況復雜,不愿意管理。對于農村三資管理,雖也普遍成立了工作機構,配備了工作人員,但是由于鄉鎮工作繁雜,往往鄉鎮三資管理工作人員一人多崗,承擔多項職能工作。
(二)農村會計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由于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人員更換頻繁,會計培訓不力,會計人員工作水平難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對財務法規和財務制度不熟悉,也不學習,不按規章制度辦事,更不聽財務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造成農村三資管理的不規范。
(三)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不到位。一是群眾監督乏力。目前的村民集體觀念、民主管理意識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計,不熱心集體事業,造成民主管理和監督流于形式,個別不廉潔的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機。二是村班子內部監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開會,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員無法監督。三是審計等外部監督乏力。缺乏審計監督長效機制,很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長期未進行審計檢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揭示和糾正。
三、解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的建議
(一)明確各部門職能分工,強化責任意識。進一步統一各級黨委、政府對管理好農村“三資”的思想認識。強化地方黨委、政府的責任,把“三資”管理作為黨委、政府謀發展、抓穩定的重要內容,克服少數鄉鎮黨委不重視“三資”管理的傾向。鄉鎮要建立健全三資管理的責任制。村民委員會是農村“三資”管理的責任主體;鄉鎮黨委、政府是農村“三資”管理的組織者;農經部門是農村“三資”管理的業務主管部門,建立定期和專項審計、村干部任期和離任審計制度。
(二)健全三資管理制度,嚴格審批程序。建立健全農村“三資”管理的各項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規范行為。具體有:資產資源清查界定、登記臺賬制度、民主公開管理制度、資產處置審批制度、集體資產發包或產權變更的資質評估制度、招標投標制度、債權債務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體土地有序流轉制度等。制定“三資”管理監督審批程序和責任追究辦法,把“三資”管理的內容和要求納入到村級領導班子考核、村主要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凡“三資”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造成“三資”管理混亂的,由鄉鎮責令其負責人限期改正,造成損失的,要依法賠償,違法違紀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三)構建三資管理監管系統,加大懲治力度。紀委監察部門、財政、審計機關,應當把三資管理作為經濟責任審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發現問題要嚴格按照三資管理的有關法規來執行,依法、依紀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紀檢監察部門應加強村干部及“三資”管理責任人員違紀行為的查處;各部門應設置農村“三資”專門或兼職管理機構及人員,既發揮各自優勢,又統籌協調推進。
關鍵詞: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體制主體的推動下,農村經濟也實現了相當規模的增長,這也給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每個村民都是集體資產的利益相關者,解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中的問題也將更好的促進農村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
1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中常見管理問題
1.1管理者管理意識不夠,專業性不強。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集體資產規模大小不同。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者中,絕大多數是本村綜合能力相對更高的村民或者村內領導。因為其并不具備資產管理的各種專業素養,導致一些不必要的管理問題和管理混亂。管理者的管理意識和責任心本來就沒達到一個應該有的高度。1.2村民整體思想意識不高。當前主導社會的這個年齡段,他們沒有像現在必須經歷義務教育,農村的文化知識水平就更加低,導致集體資產中一些非常細微的資產。因為確確實實又關系到自身的利益,村民會給管理者提出過高的管理要求,增加了管理者思想上的負擔,加上本身就是比較擔責任的工作,相比之下管理工作的報酬又很小,形成無人愿意承擔管理工作。1.3缺乏監督機制或者監督機制執行不到位。在集體資產管理中,每個村都有政府統一或自己的一套監督機制。但機制本身就存在缺陷和不完善,具體的可操作性不強。另外,監督單位或個人對監督工作的具體執行不到位。1.4現金轉換過程不嚴格,資產流失嚴重。對于一些可變現的集體資產,在進行變現的過程中,管理者和村民溝通不夠,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基層領導的法律意識淡薄,更是拿著集體資產去進行所謂的應酬。這其中有些確實是必要的辦公開支,但也不排除變相的違紀消費。另外,對一些不起眼的小資產會存在持續性的流失。1.5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存在一定的不明確。現在農村的改革程度也在不斷加大,作為村級的集體資產,一個不可避免的爭議就是村的單位下面還有不同的社、組、區,有些村級的集體資產確確實實出自某一個單個的社區。另外,有些集體資產在資產登記是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在后期的管理工作中時不時機會冒出定時炸彈。1.6資產管理人員的確定機制不盡合理。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者的確定時,沒有相關法理條文作為依據。村級領導干部的直接委任或者直接就是某位領導直接擔任管理者,這也是現實中最常見的形式。1.7缺乏科學的培訓機制。農村村民普遍文化素質不高,這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的事實,但政府部分在此方面的培訓很少,村民也沒有多少機會可以直接學習集體資產管理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的實踐管理經驗。
2常見管理問題的對策分析
2.1加強管理者責任管理意識,政府單位對管理者進行針對性工作培訓。所謂態度決定一切,管理者必須從思想上重視,并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得到體現。但凡能作為管理者的無論是領導還是個人,肯定都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儲備。農村接受直接管轄的鄉鎮政府應適當根據具體情況對管理者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可以使半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既確保了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達到要求,也不會增加太多的培訓工作成本。2.2提高村民整體思想意識。農村人口的整體文化水平較低是不爭的事實,思想意識難免跟不上。村級領導在全體村民大會上,有必要對其思想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做一定的教育。在集體資產這個關系每個村民貼身利益的事件上,引導村民科學合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不要想當然的對管理者提出過分的要求,增加管理者不必要的管理負擔。2.3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管理監督機制并切實執行。集體資產管理必須建立一定的監督機制,對既有的監督機制分析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對不合理操作性不強的地方進行必要的修正。管理者必須在既定的監督體制約束下,無條件接受監督,監督機構或個人必須切實執行好其監督職能。2.4建立集體資產處置措施機制。在對集體資產進行變現或報廢處理工作中,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開的處置機制,并接受監督機構和全體村民的監督。2.5明確集體資產的產權歸屬。集體資產的產權歸屬所導致的糾紛時有發生,對已確定產權歸屬的集體資產合理存檔,并建立一定的規章制度,形成統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規范,任何人不得違反。另外,對產權不明確的集體資產,當根據相關的法理依據,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處理,將產權歸屬明確。2.6制定科學合理的集體資產管理者確定機制農村可根據村內的實際情況,確定“村級領導+村民代表”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者確定機制,既避免了領導對集體資產管理的單向性,又避免了全部由村民代表管理帶來的知識能力的缺乏。
3結束語
毫無疑問,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會有效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必然需求,能夠促進社會和諧。但就目前我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現狀,管理問題依然突出,優化和完善工作依舊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重要任務。
作者:熱比古麗·阿布拉 單位:新疆巴州尉犁縣塔里木鄉財政所
關鍵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措施
農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的“三資”管理一直是農村的焦點問題,為了防止農村集體“三資”的流失與浪費,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加強“三資”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叭Y”管理工作的實施不僅需要組建專門的監管機構完成具體的工作事項,還要完善“三資”監管流程,做好思想宣傳、前期核定、統一管理、嚴格把關、資產管理、有效監督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時還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的保障作用,有效遏制農村干部違法違紀、貪污腐問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一、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措施
1.組建“三資”監管機構
具體落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需要組建和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機構,也可以委托農村會計,依托鎮紀委、財政所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心,把工作內容明細化、工作職責清晰化、工作責任到人化,會計核算規范化,由專門的人員對農村資產、資金、資源進行負責監督、檢查、管理、指導與協調等工作。
2.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流程
在對農村實施“三資”監管時,首先要做好思想宣傳工作和監督管理前的準備工作。對于一部分基層管理干部來說對監管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所以為了形成順暢、和諧的工作環境要對相關人員做好監管意義的思想工作,同時為了增加集體參與意識還要對廣大的村民進行宣傳,一方面打消對“三資“使用的顧慮,另一方面也積極主動的投身于監督管理的過程中去,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真正將“三資”工作落到實處。第二,要進行前期清理整頓工作,對原有賬務、資產進行審計清查,確定“三資”數額、分布、形式、存量、結構、效益、分布等內容,清產核資做好資產登記,界定權屬、重估價值、調整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及時解決和發現問題,避免資產浪費與流失,方便以后“三資”管理工作的順利承接。第三,形成統一的管理方式。設立統一的銀行賬戶、建立統一的監管檢查制度;制定統一的審核標準與流程、建立統一的記賬模式和要求,建立“三資”監管的公開渠道,建立檔案管理的工作規范。第四,做好把關工作,從資金收入、資金支出、審計工作作為三個突破口,做好節點的嚴格把關工作,制定三者之間的相互制約流程以及具體工作環節,對于缺失辦理手續,不按照流程辦事、存在行為的人員予以嚴厲的懲罰。第五,做好資產管理。為了承接資產的管理工作,將工作延續性的進行,要做好每一筆往來賬目的登記,合理的處置和分配項目內容,詳細登記每筆資產的數量、金額、使用方向,嚴格資產處置,做好臺賬和資產管理。結合財務管理工作可進行目標預算管理,做好年初計劃并上報審批,通過后進行法定公示,接受群眾的意見,根據預算計劃公開實施,接受群眾的監督。第六,完善有效監督工作,對“三資”的管理除了在平時的財務記錄外,還要有強有力的監管部門定期對其監督檢查,對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工作問題、人品問題、隱蔽問題、弄虛作假、蒙混過關等進行懲戒和監督。通過思想宣傳、前期核定、統一管理、嚴格把關、資產管理、有效監督等一系列的工作,形成完整的“三資”管理工作流程,從而形成以完善的管理體制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源、資產的管理。
3.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充分發揮制度管理的保障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根據工作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制度》,主要以加強村務資產使用的內控、完善工作流程、實施有效監督管理為主,以內部管控與外部監管相結合的方式達到管控效果。建立《招投標委托制度》對資產與資源的承包、轉讓、租賃、建設等使用和收入事項的工作流程進行規范化、制度化、全程化管理,應事前公開招標資產情況、事中公開項目評估和招投標情況、事后公開中標資金的收支情況與驗收決算,避免暗箱操作行為,減少資源的浪費與流失,完善優化配置。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健全《公費報銷制度》、《村務民主管理制度》,完善農村“三資”透明化管理制度,將工作陽光化操作。將所有與“三資”有關的工作內容公開,包括信息公開、標的評估公開、預決算費用公開、現場運作公開,效益結果公開,把農村各項工程及資產、資源使用納入重點監管范圍,讓每項業務都處于群眾的監督,完善民主的理財渠道。
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意義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可以進一步深化和規范村務管理,清晰了解村級資金、資產與資源的各項明細,合理的規范各項支出與收入,完善資金管理,避免資源的盲目開發、流失與浪費,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增加村民參與村務程度、將民主管理落到實處,保證集體利益,從源頭上遏制了農村黨員干部違法違紀、問題的產生,維護農村社會穩定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鄒素玲:淺談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0年第18期.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國有資產 資產管理
(一)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問題
1、賬面資產與實物資產不相符
在傳統管理體制之下,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存在著不記折舊、不評估、不核算、存量不清、產權混亂、賬實不符的現象。有的單位疏于管理,國有資產被非法侵占;有的利用國有資產辦企業、開公司,賬外設賬;有的單位利用占用的土地違規違法投資開發建設;有的單位國有資產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脫節等等。如許多單位資產原始資料不全,房地產有房產證無土地證,或有土地證無房產證,甚至兩證全無,“自留地”和“小金庫”的資產更不能明確。近幾年由于城市基礎設施改建,部分單位辦公用房拆除,開發商將房屋建成使用后一直因未給原單位辦理房屋產權證明,使一些單位的固定資產一夜之間變為烏有,賬面未能正確核算。政府轉讓或出讓一部分固定資產涉及部門單位沒有及時進行核銷處理,造成賬實不符。
2、“非轉經”管理不善
利益的驅動使單位加速行政事業性資產轉為經營性資產的步伐,不僅增強了單位對國有資產盡可能多的占有欲望,而且由于分散管理運作“非轉經”資產,加上體制方面的原因,在行政事業單位經費不足、工作人員工資收入不高、待遇偏低的情況下,存在大量的問題:一是“非轉經”后所有權虛位問題更加突出,投資收益和所有者權益容易造成流失。二是“非轉經”的資產在運營過程中補償嚴重不足。作為經營性資產,其價值補償是在營運中不提或少提折舊,而所創收入,在財政體外循環。三是“非轉經”后資產經營效益低下?!胺寝D經”后財務監督滯后,大部分都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和標準執行。四是收益分配中嚴重向個人傾斜,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效益收入、租金收入均被提供這些非經營性資產的單位及其所屬企業視為集體所有,甚至作為福利,進入單位的“小金庫”,背離了“非轉經”以彌補行政事業單位經費不足的初衷。
3、資產利用率低
現行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被人為地夸大了與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差別,而忽略了資產的共性。資產的購建、管理和處置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基本上是脫節的,無法形成系統的責任制度。
4、國有資產產權模糊
原則上,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應該實行集中、統一的管理模式,但實際上,目前仍實行的是分散管理體制。資產的購建預算掌握在各單位手中,造成資產際占用權、處置權等全部落在各個占用單位,要進行跨部門、跨單位的資產配置基本上不可能。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1、加快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利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最大化地控制資產的相關信息。資產所有者和資產實際占有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一直是資產管理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完善的資產管理沒有便捷的信息流載體是不可能取得實現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對于提高資產管理效率,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加快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有助于更完整地掌握資產的相關信息,從而有利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強化對于資產的監控,實現由“金字塔”型管理向“扁平”型管理的過渡,減少管理級次,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強化對于資產生命周期全程的跟蹤管理;有助于實現資源的共享,增進交流和協作,從而使得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帳面資產與實物資產相符。
2、加強“非轉經”資產的管理
建立“非轉經”資產專項管理制度,依法進行專項管理。堅持經營性資產有償使用的原則,以實際占有國有資產的價值,收取一定的資產占用費。進行可行性論證,經營合同須經內部審計,產權轉移必須嚴格報批。對經營成果進行監督。對經營性資產要進行保值增值考核,準確進行成本核算。自辦產業的承包方案中要明確單位投入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保值增值考核指標,對完成承包任務并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單位、自辦產業和個人,要進行獎勵,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或經營嚴重虧損的承包人,要追究其經濟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3、建立科學合理的國有資產預算制度
建立科學、合理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預算制度和采購制度,是加強資產管理的重要手段。一個單位,需要購置什么資產,如何配置增量資產和處置存量資產,應該充分分析這個單位的存量資產的現狀及其履行工作職能的需要,并將兩者進行科學的匹配,最后得出決策方案。這個匹配的過程就是編制資產預算的過程。建立科學、合理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預算制度既可有效地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也可為細化部門經費預算提供直接依據,從而解決現行資產配置各自為政、隨意性大等問題。在資產配置的具體方式上應引入市場機制下規范的作法,建立以政府采購制度為主的資產購置方式,在公開、公正、公平的環境下,降低交易費用、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4、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
長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重資金管理輕資產管理,資產管理機構的職責設置和管理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特別是這一部分資產的產權所有人和授權管理人設置不明晰,不能成為完整的市場主體,嚴重地妨礙了這一部分資產進入市場,提高其使用效率。因此必須建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的專職機構勢。資產管理機構負責制定資產管理的規章制度并監督執行,實行資產的產權登記和產權鑒定工作,負責資產流動的處置工作,負責資產營運的收入管理和基金管理工作等。
參考文獻
1、方虹:《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透視及對策研究》,《北京市計劃勞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