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5:44: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設計的形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節是在學習了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的基礎上,把眼光從宇宙轉移到地球的運動,其實,地球的運動非常復雜,除了自轉和公轉外,還有其他許多運動形式,教材主要從與人類的關系考慮,只介紹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兩種運動—自轉和公轉,其他運動形式沒有涉及。本節將自轉與公轉放在一起學習,主要是想讓學生從方向、周期、速度三方面進行比較這兩種運動,有利于學生學懂并掌握這部分知識,并能運用這部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學生初中已經學過本節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另外也學習了與本節內容相關的一些知識,比如圓周運動,立體幾何,具有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但是完整的知識體系尚未形成,知識的應用技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高一學生關注的是知識框架的建構以及知識的運用和遷移能力的提高,因此,學生對學習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這一知識點具有較濃厚的興趣,為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規律。
能力目標:學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學會看簡單的地球自轉、公轉示意圖;
學會小組合作探究,并能參與實驗探究。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這兩種基本運動的規律;
理解“恒星日與太陽日”的差異。
難點:應用地球自轉和公轉這兩種基本運動的規律解決生活問題。
五、教學方法
自學法、探究法、比較法、講授法、演示法、讀圖法、問答法
六、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 基礎原理與基礎知識
第二部分 知識的應用與拓展(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代表展示)
1、請用剛才講授的的方法判別教室的東西南北方向?
2、北京時間12:00時,延安洛川(約110°E)的地方時為?
3、我國選擇在海南文昌建第四個衛星發射基地,應用剛才所學知識(排除其他因素)回答選擇在此建的原因?
4、北半球夏半年(春分至秋分)比冬半年(秋分至第二年春分)長7天的原因是?
5、現行公歷是按回歸年的長度制定的,為何四年一閏?(提示:回歸年長度為365.2422天)
七、板書設計(由學生完成)
1.對數學內涵理解不深
教學設計需要以學科知識作為根本。經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對有關數學知識掌握不深。具體表現如下:第一,教師對教學價值與數學本質缺乏透徹的了解,有些教師認為只要教好大綱要求的內容即可,至于深層次挖掘數學知識,對于小學數學似乎過于牽強。這些教師單純將數學作為一種升學工具,認為學生死記硬背概念知識,實際計算時再予以套用就可以,至于挖掘數學本質、數學真正的應用價值等,都是無關緊要的。第二,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未能清楚認識數學思維方法與數學史,甚至本身就不懂何謂數學美、理性精神及數學文化,這就導致難以抓住數學特征進行教學。換言之,很多教師太過注重數學技能與成績,對數學思維與思想方式置若罔聞,理論應用于實際太過死板,教學設計都談不上又何談教學發展,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數學素養與思維也沒有被培養起來。
2.教育理念過于陳舊
很多數學教師教育理念過于陳舊,對新概念難以掌握,如弗賴登塔爾問題解決、數學化等概念未能及時了解,甚至不去接觸,導致那些先進理念限制在文字層面,未能領會新理念精髓,變化也只停留在形式上,而非實質性改變。如媒體應用、體驗學習與小組合作等,也只是為完成任務,設計與選擇缺乏合理性。誠然,我國傳統教育文化是瑰寶,但教師也應當積極引入先進理念,不然只會停滯不前。積極吸收先進教學理念,對于小學數學來講意義重大。
3.教學設計方法與理論欠缺
目前部分教師對教學設計的理解有失偏頗,把教學設計等同于以往備課,或認為教學設計同高效教學質量并不成正比,對于教學設計和傳統備課并未區分。除此以外,教學設計方法論和認識論沖突也越發明顯,很多教師已掌握教學設計先進理念與優化方法,但實際操作能力不夠,就不能很好地將理論應用于實際,導致其自身所掌握的教學設計理論知識成為一種浪費。
二、教學設計問題形成原因
1.教師本身素質能力偏低
有些小學數學教師是非專業任教,未經過全面系統的培訓,對于數學知識特征掌握不到位,教學時很難抓住數學的本質特征,形成所謂的填鴨式教學。
2.缺乏完善的在職培訓系統
目前教師培訓存在培訓力度較小、培訓范圍不廣的特點。有些教師雖接受培訓但都是表面功夫,培訓模式單一,效果不佳。有些培訓不夠系統,培訓過程中對那些細枝末節窮追不舍,而對教學設計的精髓未能很好地傳授;有些培訓理論和實際嚴重脫節,培訓過于死板,導致教師根本無法將這些培訓內容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形式方面多采用集體講授與專家講座等形式,未能激發教師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導致培訓只做表面文章,成效甚微,培訓并未持續下去。另外,教師對教學設計的方法及理論已經認同,并想要嘗試,但培訓后進入教學工作時,對探索、創造與應用的激情淡忘了,仍舊回歸往常的教學形式。究其原因,在于教學設計理論同小學數學實際教學脫節,不能持續融合,實際教學同教學設計培訓發展不同步,造成教師備課時不能把教學設計方法和理論靈活應用于自身教學中,使自己與學生不能享受教學設計所帶來高效成果。
三、結語
關鍵詞:新課改;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教學形式
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論文 批準號DX(2010)G0110
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務,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教育中的素質教育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傳統的物理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行為,沒有或較少從物理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上挖掘教材內容的內涵,也較少注意從能力培養的著眼點上組織教學,不能達到現代課程理念要求的“以學生發展為本”。 因此,在新課改中對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有必要進行、改進和完善。作為一個從事基礎教育工作多年的物理教師,我對新課改下如何進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課堂教學設計,注重課前備課功效
傳統教學中也有教學設計活動,主要是指教師的備課。這種教學設計活動的局限是,教師根據個人的教學經驗和意向做決定。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在新課改中對物理備課的形式要有必要的改進和完善。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研究課堂教學設計,注重課前備課功效。研究課堂教學設計應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主要是發揮集體的智慧和作用。圍繞課本教材,通過集體討論,互相借鑒,彼此溝通,集思廣益,有利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利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進行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既發揮了團隊力量,又突顯了個性特點,對學校的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集體備課要做到“二研”“三定”“四備”。 具體來說備課成員在集體教研前要認真研究教材和大綱,吃透每一節內容;明確集體備課的“三定”:定主備人、定地點、定時間;集體備課時聽取主備人的發言,制定備課提綱。主備人制定備課提綱時,應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教法、作業。然后大家進行相互討論,以便更好改進;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主備人修改備課提綱,這樣既可以匯聚集體智慧,減少重復勞動,又有利于個性的發揮,更有助于新教師的成長。
二、研究課堂教學特點,精選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具有一定的特點,教師要研究課堂教學特點,掌握一定的教學理論,利用教學設計把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精選課堂教學內容。課堂上,不是教師講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學生活動越多越好,只有當教師所講的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發生共鳴,與學生活動產生共振,才能使教與學生成最大的效能。教材是落實課程標準、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這就要求教師研究教材特點,熟悉教材內容,精選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地加工處理,根據選擇的教學內容,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設計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既利于自己教又利于學生學。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選擇與生活相關的學習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教師即以教材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被教材所束縛,才能使新課程理念具體地落實到教材的處理中。
三、研究課堂組織形式,講究課堂探究實效
好的課堂教學,不單純看教師對知識理解得有多深,研究得有多透,表達得有多清晰;也不單純看學生活動得有多熱鬧,活動形式有多豐富,活動時間越長越好??吹氖墙處煹闹鲗ё饔冒l揮得是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是否充分,教學目標是否落實。新課改要求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采用“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教學目標要求的新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種新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能用以往的集體授課組織形式來替代。所以,從座位的編排到小組成員的組合,從教材的運用到資源的開發過程,從學生參與方式到教師的引導方式方法等都必須在教學設計時加以考慮和整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它既是系統的又是靈活的,其系統性在于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而其靈活性則在于活動可以增減、替換,活動的順序可以變換,教師應根據探究的要求靈活掌握,即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可以包括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包括部分要素。新課程強調,所有的活動設計都要求有實效,沒有實效的活動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設計時對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每一項活動設計都應注重實效,注重可探究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四、研究課堂教學形式,優化課堂練習功效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設計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2(a)-0170-01
1、引言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由于教學條件和方法的限制,多是以教師講解和粉筆加黑板的形式進行學習,但是隨著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引進及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使得目前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機,合理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僅使教學活動更加的直觀、生動和有趣,同時也使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更加具備信心和興趣,下面就具體的教學設計進行簡單的介紹。
2、教學導入設計
教學導入設計不僅是幫助學生適應新內容和新知識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參與的關鍵的環節,具體的實踐中可以采取歌曲導入法和圖形導入法兩種。其中音樂作為無國界的一種交流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陶冶情操,播放優美的英文歌曲可以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如在講解《Can You Play TheGuitar?》一課時就可以制作歌星幻燈片和挑選娛樂明星圖片來進行特長和形象的展示,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使用Can進行能力的詢問和表達,并最終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3、單詞學習設計
單詞的學習與記憶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基礎,但是由于記憶內容的增加和長時間的反復訓練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為了應對這一現象可以將游戲運用到單詞學習中以增加這一過程的趣味性和積極性,以娛樂的心態進行學習必然會提高學習效率和促進學生的參與性。下面介紹幾種具體的背單詞游戲:
第一是“單詞接龍”類似于漢語的“成語接龍”,也就是要求學生通過上一位同學說出的單詞尾字母作為自己所說單詞的首字母,所說的單詞不可重復。通過這一游戲不僅可以使學生進行單詞量的交流,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在全身心投入的狀態下復習了所學知識和增加了新詞匯的攝入。
第二是選擇分組的形式進行動作或物體的描述,這一游戲過程中要求學生分成兩組并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單詞含義的表演和猜測,這一游戲中多選擇易于表達和帶有趣味性的單詞,如Jump、Swim、Smile、Sleep、Drink和Close,讓學生在進行動作模仿的同時加深對于單詞的印象,保證記憶的深刻性和持久性,當然還會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是通過對熱門的英文歌曲進行翻譯和演唱來增加單詞量的擴展和豐富,寓教于樂中,具體包括奧運經典歌曲《You AndMe》的歌詞:
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
Travel one dream,thousand miles,Meeting in Beijing,
Come together,Put your hand in mine
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
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記憶深刻,同時還能保證記憶的長久性和趣味性。
4、口語教學設計
口語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設計和培養的重要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實際與趣味的結合以及演練與情景的結合等。如在學習完《No Smoking》一課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相關論題的討論,我選擇的是“Is smoking a bad habit?If so,Please give youreasons and offer some advice”針對這一論題學生很快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觀點,總結一下包括:
1)Srooking costs you a lot of money
2)Smoking is bad for your health
3)You will have yellow fingers and teeth
4)It makes your clothes gmelly,此外還有很多有趣和各種各樣的回答,伴隨著同學們積極性的降低我適時的改變了論題和內容為“Which teacher do you know smokes?”與“How toencourage Mr.to stop smoking?”,學生們立即恢復了興奮性和參與性。
5、課外作業設計
課外作業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補充與延伸,同時也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和教學效果鞏固的輔助形式,所以在進行初中英語課外作業設計時應該本著以學生所學知識為基礎進行深化和提高的原則,具體包括作業形式的多樣化、新穎和趣味性,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實踐性、開放性和探究性,所以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用英文寫一封敘事信的形式來進行作業的布置,這不僅增加了作業的實用性,同時也可以使學生覺得新鮮和易于完成。
無論哪一種教學設計,都包含有下列五個基本要素:教學任務及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對象、目標、策略、過程和評價五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
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現代教學思路的一個基本著眼點。因此,教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以往教師關注的主要是“如何教”問題,那么現今教師應關注的首先是“教什么”問題。也就是需要明確教學的任務,進而提出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制定教學策略。
教學設計中對于目標闡述,能夠體現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
新課程標準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
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
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
眾所周知,現代教學系統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的運動變化表現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那么怎么樣在新課程理念下,把諸因素很好地組合,是教學設計的一大難題。
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教學設計,首先能夠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同時在教學元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教師與學生雙發展的教育目的。
Abstract: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students a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s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English courses. This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concept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knowledg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use of modern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instructional design so that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English courses,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English.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教學設計 英語課程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instructional design; English courses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177-01
一教學設計的本質與意義
首先提出教學設計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學者加涅,他指出:“教學是對學生在教師設置的環境中適當反應的強化”。在此基礎上,布里格斯(Leslie J. Briggs)提出:“教學設計是分析學習需要和目標以形式滿足學習需要的傳送系統的全過程”。我國教育研究者也提出了關于“教學設計”的概念。他們認為:“教學設計是以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币虼?,筆者認為,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關鍵。
如何將教學設計用于課堂,怎樣來制定教學設計?筆者認為,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有利于英語課堂教學的科學化;2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3有利于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結合;4有利于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5有利于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設計的內容與方法
教學設計就是在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合于學生的經驗興趣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發展的現狀與需求,與學生共同創設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問題。
1分析學生需求
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確定教學內容。比如,我們通過對學生需求的具體分析來針對性地確定新授內容,強化訓練的內容,鞏固的內容和拓展的內容次序和比重。
2分析學生特征
教學設計的一切都起源于學習者的特征分析。只有準確把握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才可以設計出符合這一特點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技術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標準。
3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建立在分析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等方面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1)語言知識。包括四方面:①語音。英語音素語音拼讀規則和語調是語音目標的三個組成部分。②詞匯。詞匯目標涉及詞匯量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的學習項目以及詞匯的主要用法。③語法。語法目標需要確定語法學習的范圍,并以句型為主要形式提供主要的語法條塊的具體學習項目。④功能。功能目標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日常交際用語。(2)語言技能。即聽說讀寫四項技能。(3)情感態度。它主要表現為持續的信心濃厚的興趣明確的動機和豐富的感情。(4)學習策略。即具體的學習技能,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問題計劃學習時間學會記筆記主動提問題互動積極與教師配合探尋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
4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Teaching procedures)是教師比較熟悉的課題。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即復習鞏固和運用已學知識。教師可以采用歌曲游戲故事日常交流和復述課文等形式來達到此活動的目的。(2)新學習內容呈現(Presentation)。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故事、圖片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明確這堂課所學的東西。(3)閱讀(Reading)。學生通過閱讀能明確這堂課的語言目標。①讀前(Pre-reading)。教師通過大屏幕呈現重點詞匯的英文解釋或同義、反義詞匯,讓學生說出相應的單詞或詞組。②讀中(While-reading)。學生通讀文章后,教師讓學生個人或分組來歸納每個段落的主題句和中心思想。③讀后(Post-reading)。學生再次閱讀文章,通過討論的形式來回答問題。④語言知識點(Language focus)。在實施任務、解決問題當中,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難以理解的詞匯、短語和句型。(4)小結(Summary)。一堂課即將結束時,教師需要做簡練的學習小結。(5)作業(Homework)。教師應該將口頭作業和書面作業相結合,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
5設計教學評價
評價活動是伴隨著教學同步向前推進的。因為英語課堂評價具有診斷、激勵和調控的功能,其目的是為了檢測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活動時應注意評價內容、主體、方法、工具和用語等問題。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還是應當在教學實踐中去探究教學設計的具體問題,帶著教學的實際問題,用有效的教學設計程序,收集信息、分析情況,并不斷地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教師的教學執行能力和教學質量都會有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徐英?。虒W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相關概念界定
(一)教學設計定義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現代學習理論、教學理論、教育傳播學、媒體理論等相關理論和技術分析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案,并對策略和方案進行試行和評價。
(二)網絡課程教學設計與網絡課程設計
1.網絡課程教學設計廣義上界定
網絡課程是一個系統,一個復雜的課程教學動態過程,因此對于網絡課程的設計即總體設計也是一個教學設計的過程。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應該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通過對網絡媒體和遠程教育特點的分析,確定網絡課程的課程目標,對網絡課程的整體結構進行設計,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網絡教學環境的設計,在原有的基本要素下增加新的實體要素,如:導航設計,界面設計,頁面設計,技術設計等,將網絡課程總體設計等同于教學設計。
2.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狹義理解
指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及教學測評方法的合理設計,這是決定網絡課程質量的關鍵,是網絡課程區別于一般網絡軟件的特殊維度。它通常包括:學習目標、學習者控制、內容交互性、交流與協作、動機興趣、信息呈現、媒體選用、學習指導、練習與反饋、追蹤、測評等方面內容。網絡課程總體設計是形成軟件總體思路的過程,一般包括:教學設計,內容組織,內容表現,內容導航,將網絡課程教學設計包含于網絡課程總體設計。
綜上所述,本文將高等學校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界定為學習內容的設計和基于此學習內容的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習活動包括對學習者的學習策略的考慮和相應的學習評價的設計,并不包括網絡課程頁面實體元素的設計,界定此范圍是為了突出教學設計在網絡課程設計中的重要性。
高校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的理論基礎
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理論基礎:以建構主義為主要理論基礎,同時參考認知心理學、信息傳播學以及教學和學習理論,注重多元與一元的統一。
建構主義強調:(1)強調以學習者的學習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2)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3)注重對網絡教學交互環境以及學習支撐環境的設計。(4)強調非量化的整體評價,反對過分細化的標準參照評價。(5)注重個別化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學習活動是知、情、意、行共同參與。
高校網絡課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的確定、組織、設計
網絡課程的內容設計是網絡課程建設的主體,也是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網絡課程所表現的知識內容按照網絡教學環境的需要和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分解、重組,使教學內容更適宜用網絡教學的形式表達。包括前期分析和內容設計階段:
1.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括網絡課程的需求分析和學習者分析兩要素。
(1)網絡課程需求分析
網絡課程需求分析是教師作為管理者的身份進行對學生學習需求和網絡課程內容和任務活動需求的分析。對于遠程教學而言,遠程學習者能夠通過網絡進行課程的學習、交流和活動,網絡課程實現大部分或全部教學活動完成教學功能,本身是一種非面授的教學,而對于高等學校開設網絡課程進行教學主要是為了教學或輔助教學,實質是校園之內的教學,實現的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這種“整合”并非適用于所有的課程內容,因此應批判地考慮提供某種形式的網絡課程或項目是否有意義,而不是假設它對所有人都有效。因此應考慮制作一門校內網絡課程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進行網絡課程教學功能分析,是網絡課程輔導教學還是網絡課程主導教學,最后進行制作和應用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人力資源物質資源是否保證,以及技術條件是否成熟,以及在教學活動中網絡課程的運行是否可行的分析。
(2)學習對象分析
一門優秀的網絡課程應該有其一定的適用范圍,對所有對象都適用也就是沒有教學對象。在高校,網絡課程的學習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本專業的學生,二是為補充知識的其他專業的學生。這兩類學習者在認知結構、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上都存在差別,第一類學生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基礎,學習此課程的網絡版是為了作為課堂學習的輔助學習材料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第二類學習者是為了進行擴充學習,學習方式比較自主,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候要分別對學習者的心理特點和學習動機等進行分析以考慮。
2.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學內容的設計包括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表現形式的設計。
(1)教學目標確定
明確的教學任務目標設計有利于學習者的學習方向。宏觀上,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綜合考慮教學大綱,進行總體教學目標的引導設計,除了要完成傳統課程教學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以及情感目標外,還要考慮培養學習者的元認知能力以及信息素養的提高。微觀上,進行具體的單元模塊以及知識點的教學目標設計。高校網絡課程教學由于學生的易召集性以及教學場所的便利條件,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進程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動態地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可根據細化理論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以及細化設計,因此高校網絡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具有一定的進程性和動態性。
(2)教學內容的優化選擇
網絡課程教學內容不是書本搬家,不是課堂搬家,也不是電子講稿演示,需要任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優化選擇,刪除不必要的信息,簡化教學內容,加入學科發展前沿的教學內容,做到教學內容的優化選擇。
(3)內容的組織和表現形式的設計
內容的組織上:在將教學內容制作成網絡課程前,首先根據所提供的課程內容的實質(比如:結構不良的或結構良好的知識領域)確定內容的組織表達方式,如并列結構、層次結構或復合的網狀結構,可通過結構圖或概念地圖的方式對課程內容進行概括,提供課程內容組織的多種結構視圖,允許學習者進行線性學習和跳躍式學習。
教學內容的表現:內容的表現形式有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音響。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注意力的保持不僅與材料的性質有關,還與材料的變化有關,在進行媒體表現形式選擇時候,注重目標導向下的內容的多種表現形式,有效地利用教育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盡可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多媒體選擇,力求多種媒體的一體化安排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二)教學活動、過程的設計
高校網絡課程設計目的不同于商業網站的網絡課程,也不是一般輔網絡教學資料,其定位在網絡“課程”上,因此教學活動是建立在課程之上的,且活動策略的設計與教學進程相聯系,不能僅僅停留在內容或教學資源的分析上,應該以系統的觀點,從過程的角度分析網絡課程的活動和實施過程。高校網絡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包括教學內容傳遞策略的設計、學習活動策略的設計和基于此的學習評價活動的設計。
1.教學內容傳遞策略的設計
在網絡課程教學過程,教師是活動設計的主導者,發揮其教學過程中的促進和督導作用,在進行網絡課程內容的傳遞策略設計時,首先確定是按教學過程將教學內容分批到網上,還是全部教學內容全都是網絡版。在此基礎上分析是否一門課的所有教學活動都通過網絡課程進行傳遞,還是教學活動的部分通過網絡課程傳遞。
2.學習活動策略的設計
在進行學習策略設計時要根據網絡學習的特點提供形式各異的學習策略,如自主學習策略、協作學習策略、基于資源學習的策略和案例學習策略等,例如對于協作學習的策略的設計,首先確立學習小組、建立學習論壇在于建立共同的學習群體,然后通過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協商和辯論,達到整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其中要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的優勢,以使學生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3.學習活動評價的設計
評價是根據某些標準對一個人或他的業績所進行的一種鑒定或價值判斷。高校網絡課程學習評價注重評價人員多元化,評價內容多方面化,評價方式多渠道化,從多方面收集評價信息,真正做到以評促學、評教結合的動態網絡課程評價體系。
源于建構觀的評價應該較少使用強化和行為控制工具,而根據認知心理學理論,網絡課程的學習評價更多使用自我分析反思和元認知調控。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出一些結構化的定量評價標準,或適當增加提示和引起注意的信息,引導學習者自我反思評價。同時注重評價過程和學習過程的結合,將評價并非獨立于課程內容之上,而是位于課程內容學習之中,課程實施的各個階段,進行發展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