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5:44: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平面設計常用手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攝影藝術創新在平面設計的應用手法
攝影作品來源于現實世界,其真實感和可信度是其它藝術作品無法比擬的,因此在現代,攝影創新手法在平面設計中越來越得到重視和青睞。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如合成、復蓋、透視、錯位、倒置等技術表達方式極大的開闊的人們的視野,也帶給平面設計師們無限的想象空間。所以在現代,文學、電影、歌劇等與平面設計結合越來越緊密的同時,也使攝影的獨特魅力得到了最大化的體現。
總所周知,一個成功的平面設計作品離不開獨特和新穎的構思,但要實現這種構思,就需要一個合適的表達方式,因此,攝影創新技巧的運用成了平面設計中的關鍵因素,其手法有很多種,比如:①特征突出法。在攝影時抓住產品的特點,利用光線明暗效果等手段來凸顯產品的特征;②適當夸張法。合理的夸張是一種常用的攝影手法,這是利用人們渴望新奇事物的心理,利用適當夸張的方法來顛覆一些傳統觀念和理念。常用的夸張技巧有形態夸張和神情夸張這兩種,將這種夸張因素融入進作品中,能使作品表達的主題更加深刻和生動。③富于幽默。幽默是最能讓人精神放松的表達形式,在作品中富于幽默元素,能夠將表達的信息變得更加生動活潑,使觀眾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了解到傳遞的信息,從而加深印象。④安排懸念。懸念與幽默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也是各類藝術作品中常用的表達方式,它是利用了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懸念作為突破口,在人們的記憶曲線中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拐點。⑤偶像代言。這種手法也是當前社會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利用名人效應來宣傳和傳遞產品信息,并不需要對產品進行過多的表述,只要充分發揮出偶像的作用,就能夠很好地起到宣傳作用。
2攝影藝術創新在平面設計中的使用價值
2.1直觀性
攝影藝術創新在平面設計中能夠起到很好地視覺直觀性。通過精湛的攝影技術和后期處理制作出來的攝影作品,其信息傳遞的視覺直觀性是其它表現手法無法比擬的。在平面設計中攝影藝術創新方式之所以能夠被放大觀眾所接受,就是因為它獨特的代入感可以在觀眾無法察覺的情況下受到視覺沖擊,是能夠引起觀眾注意力和加深記憶力的最佳表現方式,從而為平面設計提供實質上的支持。比如利用采用倒置手法的攝影作品配合正置的主題文字來形成強烈對比,使觀眾能夠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除此之外,由于色彩是視覺傳達過程中的第一刺激信息,因此可以利用強烈的色彩差異來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利用人們對色彩的敏感感知和強烈的條件反射來突出主題信息。
2.2真實性
攝影作品還具有極佳的真實性。由于攝影照片是現實世界的直接反應,因此平面設計中在表達邏輯情感和信息理念時,喜歡用攝影照片來渲染主題,這種平面設計的圖片不但會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也造成了一種零距離的效果,其心理暗示效果強烈,使此類平面設計作品更具有說服力。
2.3瞬間永恒性
攝影作品能夠準確的再現攝影的那一瞬間攝影對象的外貌特征和細節,具有極高的真實性和紀實性。由于事物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和移動的,而攝影則能將某一個決定性的瞬間真實記錄下來,從而成為經典,深刻而耐人尋味。因此,這種細膩真實的還原感能夠引起人們的強烈感受,使人們體會到體悟到瞬間與永恒的內在聯系,這種感受是動態電視廣告所不具備的,所以瞬間永恒性成了平面設計中的一大優勢。
2.4情境性
由于攝影作品能夠真實、生動的表現攝影對象,并創造出獨特的視覺代入感,利用攝影作品來創造出特定的現場環境,使觀眾能夠更好地融入其中,提高貼近性,所以容易從視覺上激發觀眾的購買欲,達到平面設計廣告的最終目的。早期的平面設計受印刷等條件的限制,通常采用的是繪畫表現形式,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攝影藝術以其特有的真實性逐漸取代來繪畫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主體地位,雖然兩者都是通過再現靜止的瞬間形態來突出主題,但攝影有著繪畫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即是情境性,除了真實感和代入感外,攝影平面設計還能極大的發揮聯想性,比如現代的大型戶外廣告、立體廣告版等,都是運用數字攝影技術才能表現出來的,這種平面設計形式主要強調一種無處不在的觀念,充分調動出觀眾的聯想性,加大信息傳遞范圍。
圖騰的起源
圖騰最先體現在氏族徽號或標志的設計中,是被視為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志和象征。圖騰文化則是由圖騰崇敬衍生的文化現象,圖騰觀念激發了先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與佛、道相關聯而顯示出神性,神秘美而傳承至今,更進一步滋生了絢麗多彩,獨樹幟的圖騰文化。
龍圖騰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綜合體,眾象兼容的外形顯示出豐富的內涵,他的形象可以跟華夏文明的孕育和繁榮相始終。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的崇拜的保護神,我們常自稱為“龍的傳人”或“龍的子孫”,其內在的文化內涵及果敢創新的精神直是我們所奉行的。
龍圖騰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手法及案例分析
龍圖騰的姿態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栩栩如生的繪出舞動的龍,在傳統圖騰紋樣中布局圓滿,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理念,常以黑色為常用色,龍的造型多為舞動中的動勢,較為靈動且威嚴。
就以日出招貼設計效果圖為例,中國龍圖騰文化歷來是我們國家引以為傲的文化遺產,他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龍圖騰在招貼設計中以夸張的表現手法,和特殊的制作技術呈現出較為新奇的藝術效果,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這幅設計稿大膽的將中國龍剛建的形象與水的柔和之美相結合,又將龍和鷹的形象相融合,吸納東西方文化的精髓,設計主題為日出,顯示出日出東方的絢爛磅礴的氣勢,正與中國龍的威嚴形象相一致,整個設計較為霸氣,龍從水中躍出,呈現出的視覺沖擊力較強。
龍圖騰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運用手法及案例分析
標志設計講求的簡練要求我們在現代標志設計中必須對龍圖騰進行深層解讀,深度挖掘龍文化與現代設計文化的內涵共性,繼而才能在遵循現代的審美標準及設計手法下,把龍文化巧妙地結合到標志設計中,將形式和內涵相統一。
1.注重形的推敲
不同時期龍的形態各不相同,例如商朝和戰國時期龍形圖案簡潔,交龍、卷龍、蟠龍紋構成青銅器特定的形式;唐宋的龍矯健豐滿,姿態奔騰;明清的龍吉祥尊貴,紋樣繁復。而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龍圖形在體現形態特征的同時,更要體現出時代特征。
2.注重意的詮釋
龍是權利、保護神、宗教神的象征,體現人們對龍的敬畏心理;龍也是吉祥神,象征吉祥、富貴。將豐富的龍文化內涵與企業的精神文化理念相結合,才能打造一個最佳的標志。
以龍圖騰形象所做的茶葉標志設計,以傳統文化龍圖騰為主要元素,主題為綠色茶葉標志設計,仍以圓形為構圖圖案,色彩以綠色為主打色,體現自然清新的茶園景色,純天然,無污染的理念傳達的恰到好處,加以龍圖騰的運用,配合中國特色產業,相得益彰。憑借茶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茶樹品種優良的綠色原生態特性,該標志設計植根于這塊茶文化積淀深厚的沃土之上,開啟了中華的龍圖騰新時代。整體來說設計從多方位體現了現代標志設計更為大膽、多樣的設計理念,但可以發現標志不夠簡練,設計應該是圖文的結合下的提煉,在具象中提煉出抽象的形象元素展示企業的文化。
3.注重色的使用
龍圖騰早期主要應用在陶器和青銅器上,用色單一質樸,因工藝技術的限制以黑紅為主,現今技藝的發展,大眾審美的提升,促使設計著大膽用色,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用色標準,宮廷龍金貴大氣,民間龍大俗大艷,各成一派風景。就以茶葉設計為例,在色彩應用上,綠色為主打色的茶葉設計更注重與產品特性相結合,體現的是品牌理念,而以沉穩的暗紅色為主打色的茶葉設計,以龍的形態和茶葉的形態相互融合,又仿佛是運用到水滴中,與茶文化融為體。
龍圖騰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運用手法及案例分析
包裝是建立產品與消費者親和力的有力手段,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欲,包裝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商品和藝術相結合的雙重性,體現的是一種品格,一種態度,甚至是一個信念,它既是無聲卻又繪聲繪色的自我推銷,更是種商標,品牌的代言。
以傳統酒水包裝設計為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青龍紋樣為設計的主打元素,加以青石板材質的搭配,顏色運用的莊重而又內斂,青龍紋樣以印章的形式呈現,古樸神秘又顯示出傳統的魅力,整個設計神秘色彩濃重,地域特色彰顯無遺。
優良的包裝設計總是能讓商品脫穎而出,從眼花繚亂的商品群中“跳躍”出來,發出感性的呼喚,表達的形式可寫實,也可寫意;形神兼備,也可以貌取神的體現商品的本質美。
龍圖騰在現代書籍裝幀設計中的運用手法及案例分析
關鍵詞:尼古拉斯?卓思樂;爵士樂海報;視覺表現形式;音樂視覺化
檢 索:.cn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11-0043-03
Visual Expression form in Niklaus Troxler’s Jazz Posters
ZHONG Xue-q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nternational graphic designer Niklaus Troxler ,the organizer and posters designer of Willisau Jazz Festival.His jazz posters design is unique and diverse, he has a distinct style, through the use of abstract graphic elements and distinctive color and other techniques, the invisible visual music, vividly embody the spirit of freedom and improvisation of jazz musicians and the wonderful atmosphere of jazz festival.Niklaus Troxler’s jazz posters have strong visual impact and artistic appeal.
Key words :Niklaus Troxler; posters of jazz ; visual form; music visualization
Internet :.cn
一、引言
爵士樂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誕生于美國南部城市新奧爾良,是20世紀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音樂文化現象。在世界設計史上,20世紀也是平面海報設計做出各種積極嘗試的活躍時期。音樂藝術與視覺藝術既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又存在著審美上的共性,如何讓無形的音樂藝術具有可觀的視覺性,有如何讓繪畫及平面作品具有音樂性,一直是藝術家和設計師們所探討的話題。
現在,我們已經無從考證第一張爵士樂海報何時出現、是何形式。即使到了1929年的“爵士時代”,除了宣傳巴黎一些所謂的“爵士輕歌舞劇”以及偶爾幾次的爵士樂隊演出,或是法國、英國和美國制造的爵士電影的招貼畫以外,也很少有爵士海報被收集整理。僅僅在20世紀中期,大多是在德國和法國,君特?基澤爾的招貼畫和法國爵士音樂會海報,才讓我們感受到爵士海報成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圖像設計表達媒介。從此以后,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爵士樂海報領域最偉大,最著名的設計大部分出自尼古拉斯?卓思樂之手。尼古拉斯于1947年出生于瑞士維利紹,他就是維利紹爵士音樂節和音樂會的幕后之人、海報的設計者。在尼古拉斯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創作手法的運用:手寫字體形式、抽象圖形形式、富有意趣的超現實插畫形式等等。他的爵士樂海報富有激情和感染力,風格各樣的抽象元素和鮮明的色彩構成畫面的節奏和韻律,將無形的音樂轉化為視覺上的審美,引發觀者的想象,一場場動感熱烈的爵士音樂會仿佛就呈現在觀者眼前。
二、尼古拉斯?卓思樂爵士樂海報設計的表現形式
(一)抽象圖形語言表現聽覺感受
爵士樂的聽覺特征表現為其即興旋律和節奏以及音樂的情感傳達。尼古拉斯熱衷于音樂與圖形之間的轉換形式探索。通過觀察尼古拉斯的作品,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受現代抽象藝術與的影響,擅于將抽象的圖形元素通過一定的形式和組合再次展現,將抽象圖形元素與爵士樂情感的關系聯系起來,從而實現視覺與聽覺上的情感聯覺。
圖1為2004年維利紹爵士音樂節的海報,黑色的背景上面閃爍、跳動著紅色、黃色、綠色的長短、大小不一的矩形,整個畫面營造出各種樂器在演奏中的相互配合與相互制約的關系,時而即興變奏,時而升降音高,還仿佛有演奏中的顫音、破裂音等,統一中又有變化,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流動、跳躍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從這幅海報中,我們可以發現抽象繪畫大師蒙德里安的“純粹抽象”――幾何抽象繪畫對尼古拉斯的影響。海報中已經完全忽略實體,只由純粹的幾何圖形構成,通過圖形的重復交錯構成,產生一種秩序和節奏,仿佛跳動著的爵士樂音符。在設計手法上與《百老匯爵士樂》有著相似之處。
類似毛筆書法和墨點潑灑的形式也是尼古拉斯爵士樂海報設計中經常運用的手法之一。這種形式既與中國畫中潑墨的手法類似,也可以看出卓思樂受到抽象表現主義大師杰克遜?波洛克作品的影響。波洛克是“行動畫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創作方式是將筆或者棍子浸入稀釋的油畫顏料中,然后直接將顏料滴在或者甩到巨大的畫布之上,他的作品不需要草圖,沒有一般繪畫作品中的視覺中心,也沒有固定的作畫位置,完全憑借個人經驗和感覺圍繞著畫布行動著作畫,具有極強的即興性。身的節奏。這與倡導即興、自由精神的爵士樂有異曲同工之處。波洛克的抽象繪畫作品,如圖2 的1949年作品《第17號》,圖3的1950年作品《秋韻》,都采用了“滿幅”的構圖形式,即畫面中并沒有一般認為的視覺中心,整個畫面雜亂散漫,全鋪開來,并無主次之分,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看似由雜亂無章的線條構成的網,其實線條的疏密和輕重緩急形成子自身獨特的節奏和韻律感。圖4是1997年卓思樂創作的維利紹爵士音樂節海報作品,畫面也是采用跟波洛克相似的“滿幅”構圖,并無視覺中心,畫面一眼看去似乎只是隨意潑灑的墨點,但再仔細觀看時你會發現,這些“隨意的”墨點組成的是一個個爵士樂手的演奏形態以及格式各樣的樂器,仿佛一場盛大的爵士音樂會現場,這種海報表現手法,也將現場熱烈動感的氛圍體現的淋漓盡致。圖5為1999年維利紹之爵士“科隆薩克斯黑手黨”的海報作品,明亮的黃色背景上布滿了狂放的墨跡,形成了一個吹著薩克斯的樂手,整幅海報作品給觀者一種強力的視覺沖擊力,讓人能感受到樂手演奏的激情和現場熱烈的氛圍。
圖6是尼古拉斯的《三重奏音樂會》,畫面中只出現紅、黃、藍三種顏色代表三重奏的主題,五線譜的背景上布滿了形式各異的圓形、三角形、矩形和不規則圖形,這些圖形看似隨意散布,仔細看可以發現這些圖形似乎構成了一個人在打架子鼓的形態,還有類似跳躍的音符的造型,畫面充滿著音樂的動感,引發觀者的想象。從這幅作品中,我們能看到抽象藝術的先驅――瓦西里?康丁斯基對其作品的影響。圖7和圖8是康定斯基作品《構成8號》和《構成9號》,畫面上跳躍、散布著各種抽象的圖形,通過線條、色彩、空間和運動來傳達藝術家個人的感性意識,不再參照自然物。作品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如同尼古拉斯?卓思樂對爵士樂的熱愛一樣,康定斯基本人對音樂也非常熱愛,雖然沒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音樂家,但他從小就培養起來的音樂素養是顯而易見的。他的很多抽象繪畫作品的靈感都源于音樂,而且許多作品也直接以音樂術語命名,例如1911年的油畫作品《印象三號》(協奏曲),1914年的作品《逃亡曲》等,其抽象繪畫作品總是充滿了音樂性,如同固化了的樂曲。尼古拉斯對康定斯基的抽象風格有一定的繼承,對比二者的作品,顯然尼古拉斯的《三重奏音樂會》表現手法在繼承精髓的基礎上更加簡潔,更加具有現代感。
尼古拉斯也擅于用最不起眼的點元素來表現音樂的節奏感,圖9是2005年他創作的維利紹爵士樂音樂節主題海報,整幅海報完全是由聚、散、離、合的圓點重復構成,沒有其他任何圖形元素。點的密集之處構成了全情投入演出的吹著薩克斯、打著架子鼓、彈著吉他的爵士樂手的演奏形象,疏散聚離的原點,仿佛是架子鼓打出的有節奏的密集鼓點,又好像是演奏樂器中發出的聲調與節奏,有仿佛是在舞臺上散發著個人魅力的樂手們迸發的光芒和力量。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尼古拉斯只有了單純的點元素,通過點本身的大小和疏密以及位置的變化,就形象的表現出了爵士樂的節奏和韻律,巧妙地將聽覺與視覺聯結起來。
利用線條的豐富變化表現爵士樂的韻律與爵士樂手的形態與演奏狀態以及體現爵士樂的即興感和內在的自由精神,使無形的爵士樂視覺化,也是尼古拉斯的常用手法之一。圖10為尼古拉斯1995年的維利紹之爵士海報作品,利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粗細不同、尖銳轉折的線條交叉重疊,勾勒出一個全情投入的吹著小號的爵士樂手形象。尖銳轉折的線條形象地表現出了爵士樂區別于古典音樂的平靜和諧的特點,給人一種粗糙、刺耳的原始感,爵士樂的張力仿佛就凝固在海報之中。
(二)色彩構成豐富視聽感受
色彩是視覺傳達中極為重要的要素,設計師們經常通過色彩來傳達作品中的情感要素。在尼古拉斯的海報作品中,色彩成為使爵士樂視覺化的載體之一,豐富多變的色彩,猶如樂曲時而輕快舒緩,時而激情澎湃。尼古拉斯把音樂中的音色和平面海報中的顏色二者之間的通感傳達的很是到位。尼古拉斯?卓思樂的爵士樂海報具有自己明顯的色彩風格特點,即色彩明快、鮮亮,使海報呈現出強烈的、光芒四溢的視覺效果。圖11是卓思樂1986年創作的維利紹之爵士海報作品,海報采用紅藍兩色,用剪影的形式表現爵士樂手的演奏形態。大面積的純粹的、鮮明的色彩,紅與藍強烈的對比,在沖突中又互相牽制。圖12是1987年的維利紹之爵士的海報――第三種爵士,海報中仍然采用剪影的形式表現樂手演奏薩克斯的形態,大面積的藍色與黑色,讓畫面顯得純粹、和諧、靜謐。圖10爵士樂海報作品中,運用了黃與藍的補色對比,視覺效果強烈。從這兩三幅作品中,我們可以聯想到法國著名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蒂斯晚年的剪紙作品,馬蒂斯運用最簡單純粹的藝術創作形式最直接、自由而深刻地表達關于色彩、自然和生命的想象。卓思樂的海報作品亦是如此,對觀者產生一種強烈的色彩的原始吸引力。
三、結論
尼古拉斯?卓思樂的爵士海報作品以其獨特的、生動的藝術創作形式將抽象的、無形的音樂視覺化。既注重了海報的信息傳達功能,又反映了他個人對爵士樂的無窮熱愛和深刻理解。在這數量眾多、形式豐富的爵士樂海報中,我們可以從大師的作品中學習到如何將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相互轉化,也反映了當代平面設計在現代化思潮的影響下的發展方向。筆者通過分析“視覺詩人”瑞士平面設計大師尼古拉斯?卓思樂的爵士樂海報作品,深入了解不同藝術形式之間如何相互轉化,學師是如何理解和處理音樂與設計之間的交融關系,將抽象的音樂轉換成有趣的視覺元素。我們感到幸運,尼古拉斯的設計歷程依然在演進,他仍然充滿活力與靈感。對筆者來說,能通過分析尼古拉斯的海報作品而學習到不同藝術類型之間的相互轉化,并結合自己的理解與創意在今后的設計作品上得以實現是莫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臧可心. 歐洲招貼設計大師作品經典:尼古拉斯?卓思樂[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1.
1.室內設計案例分析
設計制圖軟件已經成為了當今設計領域所不可缺少的一種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在設計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每個軟件都有獨立的作用,但是對于某一領域或某一專業的設計而言,僅僅依賴一種軟件來進行設計顯然是達不到目的的。在室內設計中,由于其自身的綜合性較強,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不同的設計軟件之間進行相互的作用,才能實現室內設計的整體效果,最終達到設計的目的。(1)CAD設計施工圖的設計實現在進行室內設計之前,通常會通過實地調查和數據上的分析,然后進行合理的構想,并能夠提出一個相對于環境而言較為合理的構思,而且要有一定的獨特性,然后制定出一個較為完美的設計方案。之后再將這個方案的基本資料輸入到CAD軟件中,同過軟件操作,繪制出原始戶型圖、平面布置圖、地材圖、強弱電圖、頂棚平面圖、主要空間和構件立面圖等一套室內設計施工圖。(2)三維場景的設計實現運用CAD完成了基本的室內設計圖之后,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運用3Dmax來進行建模。而利用3D進行建模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完成CAD設計圖的繪制,同時能夠實現室內三維立體的效果。3Dmax建模方式常用的是三種高級方法和一種基本方法,分別是mesh、poly、nurbs和基礎建模修改器。通常都是先建基本模型,再依據需求,轉化為以上三種方法。在建模時,可根據需要選擇建模的方式。先把之前在CAD當中畫好的設計結構圖導入到3Dmax中;然后根據平面圖的設計,照圖紙完成模型制作。建模時要求遵循“精確、遠粗近精,不見不建”的原則。在3D建模完成之后,還要對其進行認真檢查,確定之后方可進入渲染的過程。而這種渲染的效果將會呈現出更加真實的形象和效果,通常利用Vray來進行的,可以達到表面散射、焦散、全局照明等效果。在利用Vray進行渲染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燈光的設置,這里較常用的燈光是VrayLight,使用這個燈光的時候,一定要開全局光,這樣才能渲染出更明亮的效果,否則會導致圖片的效果偏暗。渲染之后所達到的效果就非常逼真和美觀了。(3)Photoshop后期處理技術經過了CAD和3Dmax的設計之后,基本上就達到了室內設計的基本要求,然而,這還不是最終的結果,必須要經過Photoshop的處理之后才算是一件完整的室內設計作品。這種后期處理的過程主要是指經過Vray渲染之后的效果所進行的進一步潤色和加工、調整,并利用Photoshop將圖像中的畫面進行調整,在影像的明暗和色彩上達到最佳效果。并對室內的周圍環境進行構圖設計。
2.景觀設計案例分析
(1)景觀設計制圖流程隨著計算機軟件的不斷發展,使其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各個領域中,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然而,在設計領域,手繪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尤其是在景觀設計上,計算機軟件的運用更能加真實地反映出設計的意愿,從而更有利于設計師的發揮。1)根據實地測量調查結果和對方提供的基礎材料與要求,運用Auto-CAD繪制平面圖。2)將平面圖導入3D-max中,運用3D-max建模。即建立效果圖中所需的物體如建筑、水體、道路、地形等的三維模型。3)將3D-max中所建立的模型導入Photo-shop中完成后期處理。即將所得的彩色影像與植物及人物、交通工具、天空等配景合成,得到最終效果圖。(2)景觀設計的制圖工序探討1)建模:建模在室內外設計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軟件制圖的過程中,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計算機進行建模的過程就相當于利用手繪進行透視的描繪。但是二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手繪法往往只是代表著某一個特定的角度,而建模法則較為靈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看,從而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效果,有利于最佳效果的實現。在景觀設計中,通常會有一部分物體的表現必須建立三維模型,例如:建筑、道路、水體等。2)渲染:渲染類似于手工繪圖的上色過程,在手工上色時需分出物體間的素描關系和被表現物體的質感,渲染過程中通過燈光體現素描關系,通過賦予模型材質來體現物體的質感。這一過程可以使用3Dmax軟件包。3)賦材質:在3D中,對模型賦材質即運用軟件的指令,把不同物體按設計要求賦予諸如水泥、花崗巖、木材、面磚等材質。4)后期處理:后期處理過程類似于手工繪畫的最后修改潤色過程。由于渲染所得透視圖的影像文件還有很多內容尚未添加。后期處理過程對于園林的效果圖是相當重要的,耗時也長,其應用軟件Photoshop是一種平面處理軟件。植物和其它配景透視效果的獲得是參考渲圖中建筑、道路等的透視變化,依靠經驗將調入的配景影像進行大小與色彩的調整而得到。
3.結語
【關鍵詞】園林設計原理;園林空間營造
一、 現代園林設計理念及特點
1、現代園林設計理念
現代的園林在向著一體化的風格發展,整合了功能以及空間組織的現代設計。在設計中對良好的服務或者使用功能的追求,如:為人們休息或散步、聊天或曬太陽等一些戶外的活動提供非常充足的場所與場地,把人們交往與生活中的行為要求充分的考慮了進去,追求的不再是繁瑣的裝飾,反而對平面的布置、對空間組織的形式有了更高的追求,設計的手法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尤其是在形式的創造方面,在現代各種主義以及思潮的紛爭的條件下,現代的園林設計把之前沒有的自由與多元化的特點充分的展現在人們面前。另外,很多設計師還是把傳統的設計做為基礎,在造型中依然使用理性的方式進行空間的探索。
在各種影響下形成了現代設計的基本的特點,有強烈的構圖,簡潔的幾何線條,以及形式自由多樣。園中植物是一種造園的素材,與傳統的庭院中的綠值有些區別,植物的美在于自然形態,很少是人工修剪的,采用流動的線形或者形體產生更加明快的空間,并不只是采用軸線或視線對空間進行組織,對經濟可行性以及空間的多用途性更加重視。
2、園林設計特點分析
園林設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園林方案在設計中存在的特點有創作性、雙重性、綜合性、社會性與過程性。一是創作性,設計的過程就是一個創作的過程,不但需要主體具備的想象力,還需要開放的思維。園林設計者在進行園林綠地設計時,會有很多矛盾與問題存在,只有主難如發揮創新的意識與創造能力,才能做出具有豐富的內涵,新奇的形式的園林作品。而對于剛開始學習的人員來講,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是學習專業的重要基礎與目標。二是過程性,在設計風景園林中,要進行相應的分析與調研,并且要具有科學性與全面性,要敢于思考,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在眾多的論中選擇較好的方案并進行優化。設計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修改、改進、發展的過程。三是社會性,對于城市空間環境而言,園林綠地景觀是其中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社會性。這種特性對園林的工作者的創作也提出一個要求,就是平衡社會的效益以及個性的特色。首先要找到一個可行的切入點,才能做出體現人性的作品。對設計者來講不管是功能還是形式,一直是需要重視的兩個方面,方案設計方法一般分為先功能后形式,與先形式后功能,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切入點與側重點的不一樣。“先功能”是以平面設計為起點,重點研究功能需求,再注重空間形象組織。從功能平面入手,這種方法更易于把握,有利于盡快確立方案,對初學者較適合。但是很輕易使空間形象設計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園林形象的創造性發揮。“先形式“則是從園林的地形、環境入手,進行方案的設計構思,重點研究空間組織與造型,然后再進行功能的填充。這種方法更易于自由發揮個人的想象與創造力,設計出富有新意的空間形象。
二、園林設計的基本原則
1、統一與變化原則
在園林設計工作中,統一原則意味著部分與部分之間、部分和整體之間要能過達成一致,使得各個元素之間都能夠形成彼此關聯和協調的要求。而變化則說明了在園林設計工作中,各個構建和元素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其卻又是一個整體上統一的態勢和發展要求。這種設計原則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其相互交叉、局部變化的模式,但是其前提是必須要統一而有合理,避免了設計工作中出現整體單調和乏味現象,同時在設計工作中以為的強調變化則很容易造成整個工作的雜亂無章和毫無秩序。
2.、對比和相似
由于園林設計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要素眾多,其中各要素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形態、色彩和質感方面,從而給人產生強烈的形態感情。是個性設計發揮的基礎,主要表現在量的太小、多少,方向的前后、左右,層次的高低、錯落,形狀的曲直、圓潤,色彩的明喑、冷暖。材料的光滑粗糙、輕重等方面,設計中要權衡對比與相似的關系。恰當地利用組景的各要素.使物盡其用,個體為整體服務。
3.、均衡
均衡是部分與部分或部分與整體之間平衡。
1) 對稱均衡
對稱均衡是簡單的、靜止的,具有莊嚴、寧靜的特點。對稱有三種:一是以一根軸為對稱軸的兩側對稱,即軸對稱。二是以個點為中心的中心對稱。三是按一定的角度旋轉后的對稱為旋轉對稱。對稱均衡是規整的構成形式,有著明顯的秩序性,是達到統一的常用手法。
2) 不對稱均衡
不對稱均衡則是復雜的、動感的.這和形式的對稱沒有明顯的對稱軸和對稱中心。但是它具有相對穩定的構圖重心,不對稱均衡的形式自由、多樣、構圖活潑自然、富于變化。我國的百典園林中太多采用這種形式筑山、理水、布置庭院。
三、園林空間的營造
1、無形空間環境的營造
無形空間環境的營造首先在立意。立意可通過匾額、楹聯、詩文等形式。點染出園林空間的豐富意境.體現出園林空間營造中對社會環境建立的要求。
中國古典風景園林在道家思想的影響下,比較重視“意”,即園林所表達的情感與意義。它強調運用多種園林要素:自然界的花木、水、生物等自然要素,建筑物等人造物以及因二者呼應所產生的天、地、人和諧統一的美學境界。這一風景園林的設計方法對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城市設計產生的影響體現在設計的立意與布局上,無論是中國古代城市設計,還是現代城市設計,都以“經營位置”為主要原則,空間及各種設計要素的相互關系成為設計的最基本和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另外,園林設計中香味、聲音等的巧妙安排,也可形成一種特殊的氛圍。無論是“留得枯荷聽雨聲”、“暗香浮動月黃昏”,還是“鳥鳴山更幽”。都為景物增添了許多情趣。
2、有形空間環境的營造
有形空間環境的營造就是針對場地中一系列客觀的、通常是相互矛盾的現狀資源。提出一個空間解決方案。一個合理、巧妙的園林設計。首先要抓住原場地中那些真正本質的、內在的、特別是文化性的東西,將它在設計中表現出來,以一種傾向性和具有普遍性的運動規律。反映出有形的空間序列和無形的時間性,使它們體現各自的特性。
“所謂空間感的定義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頂平面單獨或共同組合成的具有實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圍圍合”。僅以植物為例。植物可以以其不同種類、形狀、高度組成空間的任何一個平面。在園林設計中以建筑體現功能。以植物為主造園并輔助劃分環境空間,以園林構造物點綴其間烘托氣氛,利用大小、虛實、疏密、明暗、曲直、動靜的對比手法,通過巧妙的借景、障景、圍合、隔斷等手段,設計出尺度、形態、圍合程度不近相同的空間,充分表現園林設計的豐富內容和意境。這其間,林緣的晃動、樹木的枝杈以及草地的起伏變化,都是構成空間的元素。
參考文獻:
筆者從藝術設計教學的造型學角度出發,對民間藝術品類做形態意象、分解構成等造型方法和規律的分析,對應造型藝術教學中的形式法則運用,通過分析比對,揭示出潛藏于民間藝術造型形意之間的手法和規律,將富有本土化、原生態的造型語言和成型規律引入到現代藝術設計教學當中,讓成長于新世紀的一代新人,看到民族文化遺產中的價值所在。是造型規律的探究,亦是對文化遺產中的造物、造型智慧的認識和發揚光大。
傳統民間藝術品類繁多,表現形式各具特色,不同的品類有其不同的形成淵源和藝術特色。我們以民間皮影藝術為例進行分析,是否也能看出民間藝術的元素構成、性格塑造和動作設計等諸多方面的巧妙之處呢?
一、皮影藝術的特色和造型規律解析
皮影戲,是廣泛流傳于中國民間的一種古老而獨具特色的民間戲曲藝術,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和廣泛的地域分布。曾作為佛教教義傳播普及和戲曲故事演出形式廣泛地流傳于民間,是集劇本、人物角色、道具場景造型和音樂唱腔為一體的傳統藝術形式,深受民眾的喜愛。其造型在漫長的形成過程中,與畫像石刻、佛教傳播的變相和地方戲曲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民間剪紙、木版年畫等其他品類之間也有著相互影響、借鑒和派生的關系。其戲曲內容及完整的藝術效果,是通過燈光、影幕(亮子)、音響、唱腔和藝人們操控影人表演來完成的,演出影戲的皮影人,既是戲曲表演的道具,又是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美術品。
皮影戲是以皮影人作為道具來完成其戲曲演出的,所以,皮影人的造型、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造型藝術所應該重點關注的。皮影造型有著制作成型和角色造型設計的雙重而統一的含義,成型多體現于制作工藝,而角色造型則側重于人物身份、性格的塑造理念。影人制作的材料多采用加工了的牛、羊和驢皮刻制而成,故有“皮影”的稱謂。一個完整的皮影人,通常是由頭、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等形態部件來組成,少則有四五個,多則十幾個部件來剪裁、刻制、上色描繪、上漆、組裝等工序來完成。民間藝人將影人的頭部稱為“頭茬”,作為人物角色形象的重點來刻畫,其角色身份的區分多體現于此;將身段的部件稱為“花輪”,如胸部、上肢、腰和下肢等部件形態,鏈接部件的節點稱為“骨眼”,是影人整體鏈接和動作展開的關鍵。影人的頭部大小在5厘米左右,頭部與身體的比例在1/6左右,高度多在20至35厘米之間,有個別地區的影人高達60多厘米。影人的造型特點講求平面化、裝飾化,與漢代畫像石、民間剪紙藝術相近,以側影體現形象和動態。在漫長的發展中,形成了以戲曲人物的生、旦、凈、丑角等變化眾多的角色形象。在影人制作中,藝人們將頭部單獨制造,和身段鏈接處留有槽口,可以進行頭部與身段的互換,可以變化出更多的角色形象。在民間皮影演出的戲箱中,少則三四百件,多則五六百件皮影人物和道具,有著極為豐富的影人角色造型。
另外,皮影的系列造型中還配有極為豐富形象的場景和道具,如山巒樹木、桌椅、幔帳等,為曲目故事的敘述表現提供了豐富的視覺形象,也形象地記錄下廣泛的社會生活景象。
皮影的細部刻畫、描繪都與影人角色的塑造統一,龍袍鳳冠、盔甲旗靠,紋飾雕刻,色彩描繪都系統體現出民間藝術求全、求滿的審美情趣,也是“花中套花”、形體共用等藝術表現手段的具體體現。在影人、道具的部件形象輪廓中,通過雕刻、色彩的描繪,產生出美不勝收的藝術效果。
二、夸張概括的藝術造型手段與以少勝多的智慧
皮影人物角色的造型是影戲藝術的主體,與現代影視動畫的制作沒有本質的區別。分析影戲藝術角色的造型特點,其平面化、程式化、裝飾性和組裝式的節點鏈接,都與“經濟、實用、美觀”的設計原則和現代造型構成理論不謀而合。
一件影人的制作,由一個頭部,一個胸部,兩個上臂、下臂和手,再加上兩個腿部構件,通過節點連接就組成了一個影人角色;騎馬武將影人的下肢不再用構件制作,而是將下肢融在馬的身體中,在馬的身上雕刻出腿部的形象;一個持帳侍女,只在腰間做一處連接,減少配角的動作變化。凡此種種,都可看出皮影角色形象的造型或說是成型,都是控制在整體形象輪廓之內的分解構成,用皮子剪刻出來的部件也就是構成一個整體形象的形態元素。而連接的節點是整體構成的組裝,也為演出時的動作展開設計了軸點。盡可能地減少了構件之間的重疊,是出于影戲演出的透明要求,也是造型平面化、輪廓化的體現。
這種構件組裝、節點變化的影人制作方法,是否為現代影視動畫的制作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呢?在現代的二維動畫片和Flash網絡動畫制作中,這種部件銜接,節點轉動的設計方法是相同的。
頭部、身段的分解造型,元素共用的構成,有效地成就了影戲角色形象和動態的多變,也節約了影人制作的工時費用。幾此種種,不能不說是民間藝術造型中慣用手法,那就是以少勝多。將民間藝術的造型經驗與現代藝術創作規律比較,就會發現其中諸多相同、相通的造型創作理念。不論這種“節減”的原因出自對材料、工時的節約,還是對傳統圖式傳承發展的需要,在造型藝術和民族文化的體現上都閃耀著聰明智慧的光芒。
三、平面化造型和動作設計與影像視覺效應
皮影角色造型的種類繁多,地域風格也不僅相同,但影人造型的平面化構造是統一的。在民間剪紙藝術和民間木板年畫等諸多品類中,都能夠見到這種求全、求美的意蘊追求和手段運用。
剪影式的輪廓形象,最強烈地作用于視覺識辨,這也是標志設計和平面設計所常用的方法。我們在檢驗一個動態是否完美時,也常將具體的形象略去,涂成一個剪影來審視檢驗形象動態的合理性。皮影藝術的創作藝人是否主動地運用了這些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影戲的造型和演出中充分地顯現出這些造型法則和視覺規律。
影人角色的大小與演出幕布(亮子)的大小尺度,以及觀眾的距離之間,也有著一定的對應關系,人們可以在幕布上,識辨出角色的身份特征,其視覺空間距離是有效的。人物角色造型與劇目、音樂、唱腔道白形成完整而統一的感官傳遞。
在傳統民間戲曲藝術中,非真人演出的形式中,主要的有皮影戲和木偶戲。這兩種非真人演員來表演的戲劇形式,與現代國際動畫組織定義的“卡通電影”概念是何等的相似。如果說皮影戲側重了二維的視覺效應,木偶戲則是三維立體動畫原生態的創作。有人將皮影戲稱之為動畫電影的鼻祖先創,應是不無道理的。
中國動畫藝術從20世紀之初到90年代之間有過曾經的輝煌,大量的動畫影片運用了中國特有的民族民間藝術元素和藝術處理手法,被全世界公認并廣泛贊譽為“中國學派”。其根本體現在藝術語言的獨具特色上,那確實是幾代中國藝術家廣泛地吸取傳 統民間藝術形象意蘊創作出來的“濃墨重彩”,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之具體體現,從文學劇本到藝術造型以及電影語言,多方面體現出中國藝術的傳承和創造。遺憾的是由于和經濟體制的諸多因素,造成中國動畫藝術的滯后和以日本動漫為主的多渠道文化入侵,這種局面的成因顯然不是中國藝術語言缺乏感染力。當我們歷經了計算機技術的革命與普及,沉浸在電腦技術的便捷高效之后,如何發展創造中國特色的藝術語匯,當是迫切而極具現實意義的話題。
眾所周知,有著日本的“動漫之父”之稱的手V治蟲,幼年受到中國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制作的動畫電影《鐵扇公主》的影響,而走上動畫創作的道路,在其不懈的努力實踐中為日本動畫電影的表現建立起一系列程式化、節約化的制作模式。這種模式具體體現在角色動作之間的節省,打破了動畫電影中一個動作每秒24幀畫面變化的限制,如眨眼睛僅用三幀畫面來完成,在景深變化中運用變化較大的鏡頭語言等,使影視動畫既有一定的連續性又有效地降低了動畫制作的成本投入,并以此為突破與美國迪斯尼的動畫大投入、大制作的生產方式抗衡,爭得國際動漫市場的份額,突顯出日本動畫以低成本投入來表情敘事的風格特點,使日本的動漫產業躍居世界之大國。凡此例證,是否應該促使我們反思擁有自己形象語言的重要呢?
皮影角色人物的動作情態是靠藝人們靈活熟練的操控來呈現的,與幕布空間、燈光、音樂、唱腔道白一起形成感人的戲曲藝術形式。其視覺傳遞的效應主要體現在影人的動作變幻來敘事上,那動作的形成則在影人的造型構造中預先設計好,在演出操控時就有了“唱、念、坐、打”的傳情動態。這種影人構造中的節點設計與演出時動作的形成和多變,是一種高明的整體設計理念,與現代動畫的角色設計理念是一致的,無非傳統的皮影藝術是以舞臺整體的空間來體現,而現代動畫則是運用了電影語言的蒙太奇手段,將遠、中、近的鏡頭畫面和平視、俯視以及推拉搖移的變化串連起來,形成視覺傳遞的綜合效應。兩者的比較中,我們不難看出,皮影戲的停頓、“亮相”與電影鏡頭的“特寫”只是表演形式上的不同,其視覺造型、傳遞規律是異曲同工的。
四、皮影造型藝術規律在現代造型設計中的轉化運用
數字化通常是國際化和現代化的體現,當今的藝術設計與創意產業領域無不基于數字化技術的平臺。然而,在各種軟件技術基本普及的藝術設計教育和創意產業中,離開了藝術表現規律的尊重,其先進的技術并沒有體現出應有的高效和規模化,因為藝術語言的表達并不是按下鍵鈕就能生成的。當我們的藝術教育以技術為主線的方向行進了多年之后,驀然發現我們所培養的人材與相關產業適用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為藝術設計教育和數字化藝術整體水平的體現并不是單純的技術學科。在很大程度上說,失去了“本土方言”的藝術作品,也不會做到真正的國際化。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打拼在國際平面設計領域的靳埭強、陳幼堅等人的作品中見到,將具有深厚底蘊的優秀民族語言符號整合運用到現代設計當中的成功。
民間皮影藝術的造型、動作設計和演出形式都具有平面化和平展性的特點,其形象構成的部件組裝與分解構成的規律,可以舉一反三地塑造出系統的形象造型。在藝術設計和教學的實踐中證實,這比我們從真人寫生入手的理解構造和設計動作變化來得更具有實效性。
我們試用皮影人物角色的部件構成和節點設計的原理,來設計一個卡通動漫角色的形象,并運用節點變化來派生其動漫角色的動作變化。這種平面化造型和平展化的動作變化,在網絡動畫、圖畫書和插畫設計中,是經常用到的。其構成元素(部件)與影人一樣,不是寫實的形象,而是近似于真實物件的形態,這些形態組合構成則是依照了真人的關節。其面部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展開,是角色在文學或戲曲中傳情敘事的視覺傳遞主體。與皮影戲里的影人動作比較,影人的動作情態是靠皮影藝人的操控,而二維的動漫角色設計則將部件元素排列。兩者所表現出動作情態的感人,都在于抓住角色形象的典型動作特征。
應用案例,同樣運用了部件構成的方法,分別設計了廣告招貼和系列角色形象。這些教學案例的設計與制作表現,都是運用了計算機矢量繪圖的軟件CorelDRAW來完成的。在圖形軟件的平臺中,基礎元素圖形的創建繪制和排列都是方便快捷的。當然這是軟件程序所帶來的表現效率,但是,沒有藝術處理語言的關注,沒有本土文化土壤的滋養,再先進的軟件技術也不可能自動生成出感人的藝術形象來。恰恰是在掌握了計算機軟件之后,回望傳統民間藝術之美,探究民間藝術的表現規律,才會深切地感受到傳統民間藝術在語匯和表述上的生動,感受到民間藝人創造智慧的高明。
摘要 現代服裝中常常將“褶皺”作為細節設計的主要表現形式。本文首先分析褶與皺在服裝設計中豐富的表現形態、常用制作工藝、設計技巧,以及通過褶皺細節設計從造型、面料等角度對服裝設計進行視覺改造,使設計造型、面料質感和工藝等元素充分融合。從而增加了服裝設計的藝術感、層次感和空間感,起到重新塑造人體美的作用,有效地詮釋了現代服裝設計的時尚品位和文化內涵。
關鍵詞:服裝設計 褶皺細節 設計技巧
中圖分類號:J523 文獻標識碼:A
服裝細節設計與服裝審美的藝術品味和文化內涵有著很深的淵源。服裝上的“褶皺”就是如此,如敦煌飛天服飾的“褶皺”透出了唐代服飾的神韻和人體的動態美,超出了作為服裝本身的表面形式價值,即作為傳統形式上的平面形態,在本質上卻演繹的是三維動態造型。在現代時裝設計中,“褶皺”也被大量運用??梢哉f,“褶皺”是立體和平面設計審美形態的契合點,是現代服裝時尚設計借鑒的極好設計元素。
一 服裝設計藝術中的“褶”與“皺”
“褶”和“皺”是服裝設計中的細節塑形元素,是一種塑造服裝局部造型和面料質感的藝術創造手段?!榜蕖笔菍⒎椕媪习凑找欢ㄒ幝烧郫B所產生比較規則的紋痕,即“衣裙的折皺”(折疊的痕紋),所以“褶”的排列具有人為的規律性,可稱為規則“褶”;“皺”是因物體表面緊縮或因揉捏而形成的紋路,具有不確定性,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稱之為自然“皺”。服裝設計藝術中的“褶皺”,是服裝造型中常用的面料塑形手法,是改變面料原有形態屬性面貌特征的重要技法之一,一般將面料進行有序或隨意自然的揉捏、疊加或堆砌,使平面的面料具有一定立體效果或形成各種質感。
在服裝設計中,常常使用“皺褶”元素的部位有袖山、袖口、領口、胸部前襟、門襟、腰節、側縫、下擺、腳口、裙片等位置。根據這些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面料、款式,進行針對性的規則“褶”和自然“皺”設計,可以豐富服裝的層次感、增加服裝的空間感和體積感,可以創造很多獨具韻味的線條變幻,演繹出服裝千變萬化的視覺藝術效果和文化價值。
二 服裝中“褶”和“皺”的設計方法
1 服裝中“褶”的設計方法
褶是服裝造型設計中的常用方法。作為一種針對面料進行的一定規則的有序排列、并在折疊后形成一定質感的視覺形態,它能夠通過對面料的處理,改變服裝內部的固有形態及服裝所表達的內涵。具體又分為:
首先,按照設計“褶”的規律和數量來看,一般是把面料按照一定的尺寸和數量進行順序或相向折疊,其方向、尺寸和數量根據設計對人體的要求進行變化。比如:方向和尺寸數量一致的褶,設計出來的視覺效果比較規則和工整,給人的感覺是嚴謹的;細密整齊的褶,給人的感覺是精致簡約的;而當褶的方向、尺寸和數量發生變化,給人的視覺感覺也會發生改變,寬窄有序、整齊的排列一般會使人的視覺向橫的方向發展,瘦長型的體型比較適合運用,但量的對比同樣也會產生視錯覺,如衣裙上不對稱的幾條細密褶的均衡對比,使視覺效果被拉長而表現一種修長的美感,富有品位。
其次,按照設計“褶”的工藝技法來看,又有“活褶”、“死褶”與“正褶”、“反褶”之分?!盎铖蕖钡墓に嚪椒ㄊ菍⒚媪弦欢丝p合,其余是自然打開的。這樣,縫合的一端緊密,而自然打開的一端放松,具有夸張和放射、流動而不死板的視覺效果。而“死褶”是采用機器壓燙成規則有序的形,也可以用機線縫合成形。根據折疊的寬窄、大小、厚薄,可以形成層疊、規律和工整的視覺效果,同時增加面料的厚重感,百褶裙的“褶”大多采用這種形態。“正褶”則多表現于面料的表面,將面料相向折疊于衣片外,視覺效果直觀且具有較強的體積感。如在服裝分割線(或拼接線)的基礎上進行折疊處理,這樣的處理方法讓服裝的表面變化更多,進一步增加了服裝的層次感。相反,“反褶”多表現于面料的內部,即將面料相向折疊于衣片里面,在正面只能看到折疊后形成的線條。這是表現服裝垂直線條延伸感的重要方法,特別是在人體走動時會使服裝產生運動感。這4種“褶”的形態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表達造型的強項,設計師可根據不同的主題,在服裝上進行各種“褶”的設計,由此增加服裝的藝術效果。
2 服裝中“皺”的設計方法
在服裝設計中,“皺”的形成方式很多,一般采取自然堆砌或懸垂、自然抽線或隨意揉捏的工藝而形成?!鞍櫋钡闹匾举|特征就是隨意,這種隨意性表現了一種靜中寓動的自然屬性,體現了自由、親和、優雅和休閑的內涵,可以有效減弱黃種人的軀干起伏不明顯的視覺特征。
(1)抽線或松緊縫制法
“皺”的結構形態,可以通過用線抽出的工藝方法來形成。用手工或縫紉機在面料上運用較寬針距縫制,并留出一段線頭,然后逐漸抽緊線頭,直到面料縮進至設計所需要的尺寸,這樣就會形成許多細密且自然的垂皺。一般布的原先長度應是最后抽緊需要尺寸的3倍,如果要讓最后抽出來的皺更密,那么布的原先寬度應該越大,且這種方法應盡量選擇使用較輕薄的面料。其次,可以使用松緊帶緊縮形成隨意自由的皺紋。松緊帶有寬有細,可根據設計的款式選擇使用,寬松緊一般用于裙腰、褲腰或下擺。而近年流行的如縫紉線一樣粗細的松緊,則可用于衣服的任何部位,這樣就大大豐富了服裝的款式變化,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視覺肌理效果與畫龍點睛的裝飾效果。
(2)系扎、披掛、包纏等方法
事實上,服裝造型中“皺”的處理方式源遠流長。古希臘人的“袍衣”(Chiton),古羅馬人的“Toga”都是用面料在身體上系扎披纏,從而形成了自然的“皺”的效果。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則常常采用系扎、披掛、包纏、牽拉、擠壓、堆積等手法來形成“皺”的造型。其具體的工藝手段是,采用立體裁剪技術在人臺上對面料直接進行塑形,這樣形成的“皺”,有自然與隨性的特點,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梢杂脦ё酉翟∶媪系囊欢嘶騼啥耍箓让嫘纬勺匀患y痕,比如在肩的兩側將布料進行系扎,這樣可以形成“蕩領”的效果。而由于人體是凹凸不平的,又可將面料披掛于所塑造人體部位而形成自然的垂皺。還可以利用一些面料所具備的懸垂性等物理性能,設計成斜裁的連衣裙,這樣既能體現身材,又能在某些部位出現自然的“皺”。或者用面料將塑造部位包裹、纏繞而形成紋路。另外,服裝中的荷葉邊、木耳邊、蝴蝶結以及多種特別效果的肌理,都是用這些方法塑造的產物??傊?,設計師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款式與面料的不同組合變化,創造出各種不同類型的皺褶效果,增加服裝的質感和體積感,以此來豐富服裝的層次感和藝術效果。
3 “皺褶”面料的藝術再造與視覺改造設計
皺褶之所以被服裝設計師大量運用于設計中就在于其變化多端,材質、工藝、造型、位置等因素都影響著“褶皺”設計的藝術效果。有裝飾性的,有實用性的,有二者兼具的;有表現奢華復古思潮的,有表現簡約風格的,這些都表現了“褶皺”千變萬化的塑形和視覺改造的藝術魅力。
(1)多與少
皺褶的多少可以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來決定,當然,最終還是取決于設計師對于服裝設計定位的理解與把握。多層的皺褶會使服裝有厚重和體積感,可以改變面料固有的外觀特征,而少量的皺褶會使服裝變得輕盈活潑。在同一件衣服上也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利用皺褶的多與少進行設計,可以增加服裝的可觀性及設計感,這種比較自由的設計在女時裝或休閑裝中運用較為廣泛。相對而言,輕薄的面料適合多皺褶,而厚的面料皺褶多了會使服裝看上去較臃腫,同時也會增加服裝的制作工藝難度。
(2)橫與豎
橫向的皺褶在視覺上能使人體感到較寬,胸部偏小的女性可以在胸部進行橫褶的設計。而豎的皺褶在視覺上可以使人體感到較長。數量較多而且較寬的豎褶同樣會使人的視覺向橫向發展,而如果服裝上只有一條寬的豎褶視覺會被拉長,多了反而容易起到相反效果。橫褶的設計相對于豎褶的設計來說則略顯呆板,缺少靈動性。所以在一些設計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橫褶與豎褶的交叉運用,既豐富了服裝的內部結構與視覺形態,又增加了服裝的對比性與層次感。
(3)動與靜
皺褶中的“動”與“靜”是相對的,同樣褶皺的服裝穿在人體后,不動時是靜的,但隨著人體的運動,褶皺也會動起來。要使皺褶在人體運動時有流動感,一般采用活褶的設計,如果是輕盈或閃光的面料,皺褶“動”的效果會使服裝增色很多。還可以通過不同厚薄面料所形成的皺褶進行設計,使“動”、“靜”的對比更加明顯。
(4)軟與硬
軟與硬首先是一種觸覺感受,但也可以升華為一種視覺感受。不同厚薄的面料所形成的皺褶在視覺上的軟硬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越厚的面料形成的皺褶給人的的感覺越硬,但可以通過一些工藝手法使輕薄的面料呈現出硬態皺褶的效果,比如加粘合襯、用嵌繩等,這樣既改變了面料的固有印象,還能增加面料的立體感。但有時設計師的意圖是試圖使硬挺的面料增加一些柔軟感,這樣也可以通過一些細密的褶皺來實現,比如泡泡袖就是一例。
(5)規則與隨意
皺褶的寬窄、排列、大小、長度和數量較有規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規則”,這種設計一般用于職業正裝,它能使服裝在保持嚴謹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活潑感。隨意的皺褶常常用于禮服設計,發射皺褶的點能夠形成一個視覺中心,成為禮服中吸引人的“亮點”;隨意形成的皺褶在方向上和深度上都由設計師進行掌控,可以相對自由地表達禮服的流動韻律,從而形成比較強烈的設計感與奢華感?,F在,隨意的皺褶設計也常用于高級成衣中,最好是采用立體裁剪的方法,使隨意的皺褶更自然。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人體部位使用“褶皺”設計,會使穿著者在體形上發生一些視覺變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對體型的補缺作用。如在袖山處的“皺”能起到增加肩寬和抬高肩部的作用。在近幾年的流行設計中,肩部造型一直是服裝設計界的一個焦點,很多品牌及設計師都推出了強調肩部的設計,而在肩部進行各種皺褶的處理則占了很大一部分,這充分說明了褶皺工藝對肩部塑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同時,胸線以上的皺褶設計可以很巧妙地呈現出胸部豐滿的視覺效果;高腰線處的皺褶設計,又可以使人的視線上移,即強調胸部又拉升了下半身。短上衣配“皺褶”蓬裙,會使上身顯得纖細、靈巧;胸部偏小的女性可以穿胸部有“皺褶”的胸衣或上裝,也是出于同樣的道理。總之“褶”的寬度、大小、長度和數量都會影響人的視覺感受,它既制約了設計師的造型設計,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消費者的選擇。也就是說,如果“褶皺”運用不當,也會起相反的作用,如臀圍偏大的女性就不宜穿“褶皺”裙,腰部打“褶”的服裝有時會使腰部看上去變粗等等。因而,設計師在使用“褶皺”作為細節設計元素時,應當充分考慮目標消費群的體態特征。
此外,在進行皺褶設計時,應盡量采用淺色系的面料。因為這樣會使皺褶效果更明顯,特別是服裝內部皺褶較多時,淺色系面料更能體現皺褶的線條感和運動感。
三 結語
現在,“皺褶”成為現代服裝設計突出視覺效果和時尚品位的重要元素?!榜薨櫋痹O計在滿足人體基本體形以及活動機能需要的基礎上,更因時尚而變,其獨特的立體性、含蓄的古典性內涵以及造型變化的多樣性,正好吻合了現代服裝時尚追求個性的審美趨勢。“褶與皺”用料的數量、大小、方向與多層次,可改變原有的服裝形態和屬性,可以把平面的局部抽取出來作為立體設計元素使用,趨于平面與立體互融與共生的審美形態。因此,褶與皺的多與少、橫與豎、動與靜、軟與硬、規則與隨意等相互呼應所產生的特殊效果,使得面料材質自然形成一種靈活而不呆板的形式,這些“在有限范圍進行無限變化”的“塑材”手段,體現了現代服飾藝術的造型趨勢――材質的藝術化再造,使得服裝面料形態和肌理更加豐富,使得服裝款式造型更加靈動,更加優美。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號為:08JA760010。
參考文獻:
[1] 李格非:《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