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5:44: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農村信息化的概念
農村信息化是社會信息化的一部分,是一種社會經濟形態,是農村經濟發展到某一特定過程的概念描述。它是在人類農業生產活動和社會實踐中,以通訊技術和信息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高新技術,更加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的過程。
2.農村信息化的特征
2.1統性和集成性
農村信息化是生產、生活所需信息,以及經濟社會、道德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
2.2多樣性和差異性
農村不同階層的信息需求不同,表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
3.農村信息化的內容
農村信息化包含在傳統農業發展到現代農業進而向信息農業演進的過程,具體有以下內容:
3.1農村資源環境信息化
它是整個農村信息化系統的重要基礎,關鍵內容是建立各種農業資源與環境數據庫及相應的檢索系統。
3.2農村社會經濟信息化
它有助于加強農村資源的共享,提高農村信息資源的利用程度,提高農業生產和農產品銷售的經濟效益, 促進農民增收。
3.3農業生產信息化
它具體指動、植物管理的自動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能大幅提高生產的精確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源消耗,促使農業生產高效益。
3.4農村科技信息化
它能有效傳遞農業生產、科研、技術開發、教育之間的需求信息并指導農業生產、科研、推廣、教育部門的有機協調與正常工作,促使農科教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3.5農村教育信息化
它是指農村教育和培訓手段的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3.6農業生產資料市場信息化
它是整合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求信息建立數據庫上網運行,并開展農資電子商務,從而促進農資生產和經營企業效益的提高及農業生產的發展。
3.7農產品市場信息化
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流通環節,簡化了交易程序,節約了交易費用,從而有助于減少生產的盲目性和滯后性,降低市場風險,提高經濟效益。
3.8農村管理信息化
它通過網絡化管理農村行政、農業生產、農業科技等要素,逐步實現智能化管理,加速農業信息的傳播與交流,提高農業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9農民生活信息化
它包括生活、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等各方面,有利于彰顯人性自由和提高生活質量。
二、農村信息化對于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1.農村信息化是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
能夠建立起農村市場信息服務網絡,形成橫向相連、縱向貫通的農村市場信息服務渠道,改變農村市場信息服務滯后的狀況,確保廣大農民獲取最新的市場信息和農業技術信息,保證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實現最優化,從而找準市場,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2.農村信息化是推進農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保持農村穩定的重要動力
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廣泛開展電子政務,促進政府與公眾的相互溝通與相互信任,有助于實現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并建立一個依法行政、廉潔、“以人為本”的政府;此外,農民通過這種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拓寬知識面和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提高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自覺性,進而保證社會的安定。
3.農村信息化是促進科教文衛體公共事業建設,保證其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法寶
促使建設農村社區數字文化閱覽室,強化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保證先進文化最大限度地輸送到農村;此外,建立公共衛生信息系統、醫療救治、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指揮和衛生監督信息系統、食品藥品監管業務在線申請受理和審批行業數字證書以及食品藥品監管熱線等能最大限度建設以資源整合為基礎的社會事業服務大平臺,實現科教文衛體公共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4.農村信息化是緩解農村勞動力過剩壓力的重要手段
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是世界上最龐大的非充分就業群體,農村信息化能夠促使農業信息產業發展,容納大批就業者;能夠提高農村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使一部分投入到農產品物流和營銷產業就業的農民,充分利用農業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水平。
三、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我國的農業信息技術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1.農民信息化意識淡薄,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強
農民是農業生產和經營的主體,農村信息化進程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農民信息意識的增強。然而現階段,大多數農民尚未形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主動獲取有效信息的自覺性,而僅僅依靠傳統落后的言傳身教的直接示范和交流方式;此外,農民信箱用戶通過農民信箱平臺建立網上免費攤位并買賣信息最終達成交易的,僅局限于部分種養大戶和農業企業。這些在農村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大大阻礙了農業的迅速發展。
2.農村信息流動不暢,信息缺乏時效性和針對性
由于缺乏對市場需求的準備把握,大多數農民的生產決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經濟上遭受損失不可避免;由于信息流動不暢,近些年來造成的“谷賤傷農,果滯坑農”的現象比比皆是?,F階段,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仍是廣播、電視和報紙,這些傳統的媒體只能將市場信息單方向地傳遞到農民手中,卻無法將農民的需求信息反饋回來,導致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相脫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農民對于農技、農資和農產品市場等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盡快為農民提供一個嶄新、快捷、全面的信息傳遞渠道,讓農民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根據市場變化及時、準確地制定前瞻性的生產計劃,刻不容緩。
3.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在農村普及尚需很長一段時間
縱觀全國,雖然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發展迅速,已建成大量網站,但對于經濟實力薄弱,生活仍徘徊在溫飽線水平甚至溫飽線水平以下,且文化素
質又普遍較低的農民來講,他們已沒有多余的經費來購置并不昂貴的農村信息服務設備,況且還要支付價格不菲的運轉費。因此,如何讓急需農業市場信息的廣大農民獲得廉價的信息服務,是農業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4.基層現代網絡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現階段,基層干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與農村信息化建設需求尚存在較大差距?;鶎痈刹科毡槿狈W絡、計算機的理論及操作知識,有的甚至無法運用常規軟件進行辦公導致在實際工作中過分依賴村信息管理員及大學生“村官”,大大降低了工作力度,嚴重影響了農村信息化進程。
四、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策略
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就要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探討適應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發展的農村信息化建設模式。具體措施有:
1.提升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秉承“集中、統一、規范、效能”的原則,營造“統一兼容、資源共享、高效適用”的各級網絡中樞服務平臺環境,構筑全國“統一、規范、暢通”的信息網絡體系。切實加大農村基礎網絡建設力度,鼓勵、引導網絡運營商結合自身優勢,為農村信息化服務,推進和完善 “金農工程”、“農民信箱工程”、“村村通工程”、“信息化普及村工程”等信息化工程的建設。
2.加強農村信息資源整合
圍繞“市級抓提升,鄉鎮抓延伸,村組抓服務”的思路,依托農經網、遠教網等已經形成的運行保障體系、服務體系和運行維護投入體系,進一步整合農經網、遠教網站點,充分利用好兩網現有的人員和設備,實現多部門、多行業的涉農信息資源整合,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實現多網功能合一,提供便捷的農業信息服務,滿足農民對市場信息多樣化及個性化的需求。
3.加強農村現代網絡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重點抓好基層干部的農村信息化技術培訓,通過培訓、考核、發證等手段提高基層干部的網絡、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業務能力。大力提升農村信息管理員隊伍素質,積極拓展人才培養引進渠道,積極利用農民經紀人、種養經營大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有關社會中介力量,發展壯大農村信息管理員隊伍,促進隊伍整體水平提高。
五、結論
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新任務,加快建設農村信息化,具有普遍的指導示范意義。農村信息化是我國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和重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楊軍喜,朱曉飛.當前農村信息化建設中的五大問題[J].信息化建設,2009,(4).
[2]張喜才,秦向陽.農村信息化對于新農村建設的作用分析[J].農業網絡信息,2007,(11).
[3]陳良玉,陳愛鋒.中國農村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方向研究 [J].中國農業信息導報,2005,(2).
[4]董增禮.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促進區域農村經濟快速發展[J].農業網絡信息,2011,(3).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農村經濟;經濟發展
1農業信息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轉型期,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能夠縮小城鄉差距,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重要保障。首先,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能夠把更多的農業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送到農民耳中,使農民能夠準確把握市場發展狀況,及時調整農業生產方向,實現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對接,幫助農民規避一些交易方面的風險。其次,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能夠搭建起農村和政府的溝通橋梁,使農民能夠更加及時地獲取政府提供的服務,使農民的訴求反映渠道更加暢通。再次,農村信息化建設能夠讓農民詳細了解政策變化、選擇優良品種、開拓銷售渠道;能夠使農民掌握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提高對農業資源的使用效率;能夠使農民及時獲取各地就業信息、實現勞動力的順利轉移;能夠把更多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推廣給廣大農民,讓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少走彎路,最終實現農業生產效益的提高。
2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農民信息化意識淡薄。農民長時間生活在農村社會,會對信息表現出一定的封閉性,這主要表現在農民對信息反映遲鈍、應用信息的主動性不強等方面。很多農民將資金用于購買空調、冰箱等家用電器或者轎車、面包車等交通工具,而對電腦的投資少之又少,很多農民仍然不能掌握上網的基本技巧。目前,我國農民中擁有初中以上學歷的僅占三分之一左右,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還不到五分之一,擁有??埔陨蠈W歷的更是寥寥無幾。農民信息化意識淡薄和文化水平較低已經成為制約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首要因素。2.2農業信息化人才短缺。農村信息化人才短缺、農民不能滿足自身信息需求,是制約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又一個重要因素。人才是實現農村信息化的關鍵,而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導致信息化專業人才短缺,高素質的信息技術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時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農村吸引外地專業人才的能力較弱,不能為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2.3農業信息化推廣不力。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推廣,政府只有加強統籌協調,積極開展信息化推廣活動,才能使農業信息化落地,使更多的農業信息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最終實現拓展銷售渠道、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的偉大目標。農業信息化推廣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但是當前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在人才、資金等方面的缺口還比較大,不利于農業信息化的推廣。
3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的途徑
3.1增強農民的信息化意識。要想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首先就要增強農民的信息化意識。各級政府應成立專門的領導及宣傳機構、并妥善協調好各個部門的職能分工,通過配合協作形成強有力的領導機制,有序開展農業信息化的建設與宣傳工作。農村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因此各級政府應當按照信息化建設相關目標,從總體上設計出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方法,真正做到資源協調、定位科學和設計合理,同時,要不斷加強法規建設、完善管理體制、加大資金投入,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增強農民的信息化意識,使農業信息化在服務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3.2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人才隊伍建設是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需要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來加大對人才的培訓力度。政府應當制定多種優惠政策,吸引高素質信息化專業人才投身到農村信息化建設之中;要加大對信息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要引導種植大戶、龍頭企業和廣大農民學習網絡知識,提高他們主動使用網絡信息實現創業增收的能力。3.3多渠道加強信息化建設。農村的信息網絡建設是一項基礎性建設,具有公益性強和盈利性差等特征。為此,政府應當將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范疇,要求各級政府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來推動農村的信息化建設。此外,政府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籌集建設資金,通過創新融資方法來吸引國內外企業和私營業主將資金投入到農村信息化建設中,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3.4完善信息建設法律法規。政府應當不斷完善法律法規,來確保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順利實施。首先,政府應當加快農業信息方面的立法進程,通過制定一系列完善的信息標準,有效避免各行政機關的干預。例如,政府可以規定農業信息的時間和周期,保證農民能夠不間斷地獲取農業信息。其次,政府應當加大對信息建設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推動對農業信息化建設標準的順利執行,同時做好對不同部門信息資源的協調整合工作,并制定相應規范,對信息責任人進行約束,以實現對信息服務的全面監控。
4結語
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具有拓展農產品銷售途徑、傳播農業種植經驗、促進農民增收創業等眾多作用。當前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還存在農民信息化意識淡薄、信息化人才短缺等問題,對此,應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多渠道加強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做出努力,不斷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實現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作者:張賢錐 單位:閩清縣東橋鎮農業服務中心
一、開展農村信息化工作的優勢
運營商提供適應農民需要的農村信息化服務產品越來越迫切。一是可以全面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任何一個地區的農民選擇相應的服務,就可以獲得所需的信息,同時利用通訊網絡進一步幫助農民上網獲取有用信息,引導農民靠信息調整結構,靠信息致富增收。二是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徑。健全農業信息化服務,最終目的是要服務“三農”。但由于服務體系方面投入不足,直接制約著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向更深、更高的層次發展,信息網絡建設向鄉、村兩級延伸很不到位,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只有一小部分鄉(鎮)可以得到網絡信息服務,絕大部分村仍然是被網絡遺忘的地方。可以依托各類通信產品,避開這種制約,使農戶獲得全方位的三農信息服務,用另一種方式解決農村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三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農村信息系統以各類農業信息數據庫為海量信息倉庫,以農業信息資源采集系統、加工系統、管理系統為信息收集、加工、的載體,它用通信方式架起了農民與政府、農民與科技、農民與市場的金橋,能夠在農產品銷售、實用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發揮其他途徑不能起到的作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
二、目前農村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落后
農村信息化的建設和實施必須有一定的基礎設施作為基礎,而內蒙古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落后、農民收入低及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不高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因此,要想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必須解決好這一問題。
(二)信息采集、信息處理比較落后,信息、傳輸滯后
目前,普遍存在的農業信息采集標準化程度低,指標體系不健全,采集方法還不夠科學,覆蓋面不夠,對農業信息體系內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規范等,影響了信息的準確性、權威性。此外,還存在信息處理手段落后,傳輸工具落后等問題。很多地方缺乏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手段,在信息處理方面有的還停留在手工階段;對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加工能力嚴重不足,影響了運行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使用價值。另外,還存在著信息傳輸網絡不夠暢通、農業信息的有機集成以及信息共享性差等問題。
(三)農村信息化建設實效性差
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不注重把農村信息化建設與本地實際相結合,沒有找到網絡信息技術與本地實際的恰當結合點,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有的地區盡管有自己的平臺,但內容長時間不更新,功能單一,交互式不強,更沒有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的功能,用戶撥打量極低。
(四)高層次的農業信息技術開發人才缺乏
農業信息化建設對人員素質的要求與其他信息行業有著明顯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農業又了解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信息技術是一項高科技,其開發應用需要高科技人才,既懂農業又懂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綜合性人才非常缺乏。目前是懂農業的不懂信息技術,而掌握信息技術的又對農業知識知之甚少。因為農業信息技術開發人才的匱乏,難以進行大項目的攻關。
(五)信息資源開發程度低
從各地農村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狀況來看:一方面信息資源存量偏低,信息供給不足;另一方面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導致大量信息資源的閑置和浪費。信息資源的開發管理大都停留在低級階段,信息的采集、加工、處理、存貯和傳播多采取傳統方式,電子化程度低,導致信息利用率低,信息服務效益差。
(六)農民信息意識比較淡薄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工作的逐步開展,我國農民群眾開始需求信息服務,有的還比較迫切,但大部分信息需求不強烈。但是,從整體、全局上來看,增強信息意識是農村信息化建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七)認識不到位,投入不足
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實質、意義和重要性認識不足或存在誤區,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明顯的不足,從而影響了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還有政府的管理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的內容認識不深入,把信息化建設單純理解為計算機的操作,沒有意識到農村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中往往認為計算機軟硬件的配備就意味著信息化建設的完成。這些不完整、不全面的認識導致農村信息化建設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八)區域發展不均衡
目前,在農村信息化進展中,也存在嚴重的地區和區域性的發展不平衡。比如南北跨度大,農產品差距較大;地區經濟現代化程度也不一樣,烏盟部分農村還處于非常落后地區。
三、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對策
(一)“十一五”規劃中,把信息化列入十大發展目標之一
而信息化發展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應響應國家號召,投入巨大的人、財、物開展“村村通"-F程、無線通信的3G工程及無線+有線覆蓋方式的工程,進一步提升農村通信基礎建設。同時不斷提高涉農信息的市場份額,如2009年推出了村民自助的安全產品一平安互助,及正在積極推進的12316三農服務熱線,初步形成特色信息服務產品,并對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和農民制定特殊的優惠政策,為農村的經濟建設提供基礎接入及信息資源。
(二)與政府緊密聯合,增加政府信息化意識,共建農村信息化
在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及相關實體都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和不足。因此,為進一步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內蒙古聯通首先要與內蒙古農業管理機構進行合作,通過一系列通信產品與服務,卓有成效地開展農業信息知識宣傳和教育,增強政府管理部門及農業生產經營者的信息意識,提高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以觀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來推動農業信息化的建設。
(三)農村信息化平臺建設
加快了農村信息化動作,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項目上,持續推進農村信息服務站的工作。在農村信息化方面除繼續抓好剩余終端接收站點的建設外,積極
配合農業部等各政府機關,為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共同努力。
(四)加大資金投入,為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農村信息化建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社會公益性工程項目,運營商要在已有的資金投入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以保證農村信息化建設持續、健康地發展。
(五)加快農村信息化骨干的培養,是推進農村信息化的關鍵
內蒙古各地市都有一支農村基層服務隊伍,目前需要將這支隊伍提升為鄉鎮農業信息化人才隊伍的骨干力量,進行培訓和提高,并帶動農村信息化工作的開展。要加強對農村關鍵人的信息化培訓,如村主任,在關鍵人的帶領下來推廣農村信息化的進程。農村中小學是當地的文化中心、信息傳播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要結合教育直通車、家校通等產品,努力使農村的每一所中小學都能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方式接入互聯網,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信息化的綜合功能,為傳播農業科技、提供農產品供求信息和培養農民職業技能服務,在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六)試點建設和推廣機制
發展農業信息產業本身也是一項市場行為,應用示范效應做好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繼承傳統和創新形式相結合,重點示范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在發展農業信息產業過程中,需要借助政府扶持,運營商給予優惠。在推進農業信息化的過程中,借助政府通過各種方式鼓勵、推動各類農技推廣組織的迅速發育成長,促進其開展好信息服務工作。同時要充分利用各種傳媒和渠道搞好面向不同用戶的信息服務。建立獨具特色的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開發、應用、推廣模式,培養一支從事農業信息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的技術隊伍。
市場化與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標志,滲透于現代農業的各個領域。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是目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關鍵內容。基于此,從信息化建設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入手,探討提出若干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措施,希望對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
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農業經濟的發展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突破性成就,但由于起步較晚,仍存在許多問題,其中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滯后是主要原因。因此,分析和探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信息化建設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
1.1促進農村經濟的產業化經營全面開放的市場經濟和應用
信息技術的普及把農業經濟管理推到了社會最前沿,農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農村經濟不得不探索生存之路。信息化建設對加強農村的相互聯系、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強強聯合有著重要作用,能促進農村經濟盡快走上新的產業化經營道路。
1.2幫助轉變傳統農業經營形式
傳統農業經濟管理形式單一,農業經濟發展緩慢,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較弱。將信息化建設應用于農業經濟管理中,則能通過現代高新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措施改變傳統農業經濟管理的弊端,實現農業經濟的規?;?、產業化管理和發展,將農業發展轉變成資源密集型農業,實現知識化經營,改變傳統農業和經濟管理形式。
1.3緩解農產品供需兩難的問題
隨著各類惠民政策持續出臺,農民生產主動性有所提升,農產品也獲得巨大的擴展空間,但這也使中國農業經濟進入了局部過剩階段,國內大量農產品原料銷往海外給他國造成傾銷壓力,而農產品跌價、難賣等問題又很難得到及時處理,勢必會對農民生產主動性造成消極影響[1]。借助信息化建設與電子商務平臺,農產品購買商家與農民可進行自由溝通、商討價格、售賣等,國內外商家與農戶不僅能快速收集農產品信息,還能實時掌握價格變動情況,從而突破地域限制、及時推銷農產品,緩解供需兩難的問題,在增加農業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同時優化農業經濟管理。
2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2.1加強農民培訓,建設信息服務隊伍
一是要重視培訓農民,在農村普及信息教育,提高農業生產者、經營者的科技素質和認識、利用農業信息的能力,從而全面提升農民素質,培養現代化的農村勞動者。二是壯大農業農村信息隊伍,充分發揮基層農技推廣站的作用,聯合涉農部門,依托村組干部、農業龍頭企業、農村經紀人、農業合作社等形成進村入戶的農業經濟管理市場信息服務網絡,采取遠程教育、在線培訓、逐級培訓等方式加強對信息人員開展崗位培訓工作,提高信息服務人員的素質。三是組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專家隊伍,培養出一批既懂農業經營生產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制定和實施各種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積極參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質量,服務于農業經濟管理及決策,為推動農業信息化建設進程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2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保障體系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務必要有與之配套的保障體系,避免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成為一句空話。
2.2.1組織保障
建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專門開展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工作,并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形成合力,實現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組織、管理和協調。
2.2.2政策保障
主要通過資金傾斜、政策扶持等體現,即銀行要實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項目的優先貸款、低息貸款等政策,有關企業和項目享有支持科技進步的政策扶持,并要擴大國際合作,給予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項目所用進口物資征稅一定的政策優惠,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咨詢業務進行財政扶持。
2.2.3投入保障
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視作公共設施,等同于公共交通網絡、自來水網絡、煤氣網絡和電信網絡等,方便農民使用網上服務;鼓勵民營資本、外資、非電信企業參與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形成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投資主體。
2.2.4技術保障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信息技術,確保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各類型項目開發工作都能得到國際先進技術的支撐,保證項目的有效應用,預防出現低水平重復開發的現象。
2.3建立多層次農業信息市場服務體系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以政府為統籌背景,極易弱化組織和基層的行政管理功能,只有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才能充分發揮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能力與優勢,因此建立多層次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市場服務體系至關重要[2]。一是建立健全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所需的法律法規體系,確保在信息服務時有限定的標準。二是各級農業社會力量要堅持合作、資源、利益一致的基本原則,通過公益屬性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因缺乏市場盈利性而出現的缺口進行彌補。三是充分考慮農業經濟管理社會信息服務業巨大的和力及服務對象的廣泛性,將國家信息市場作為建立多層次信息市場服務體系的龍頭,依據信息多級市場屬性在農業產品生產與消費者之間建立全方位服務體系,開發農業經濟管理信息產品,促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
3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將傳統農業轉化成知識農業、使農業逐步從信息化走向現代化是目前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今,改革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勢在必行,相關部門要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從而為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作者:郭紅濤 單位:河南省南召縣喬瑞鎮農業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農村信息化;對策研究
當前,全國各地新農村建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作為新農村建設中推進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以及人的素質現代化的重要手段,農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充分認知、切實正視和密切關注。本文試就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信息化發展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快農村信息化發展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發展要求,涉及到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多個方面,而且,這些方面的建設和發展都與農村信息化緊密相聯。
(一)農村信息化建設能推動“生產發展”。農業信息化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推動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階段,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農業產品質量差、效益低、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緩慢,農業資源過度消耗、環境破壞嚴重以及農業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已成為新階段制約農業與農村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而農業科技革命正是農業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因此農村的發展與信息化建設息息相關。
(二)農村信息化建設能促進“生活寬?!薄奈镔|建設層面來說,信息化發展有助于農村更快、更好的獲得市場信息、科技信息,增加農民致富途徑;從精神建設層面來說,推進信息化建設,可以更加合理的整合和利用社會資源,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最終受益者是農民,它不僅會帶來農村生產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更會帶來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偠灾?信息化建設發展一步,農村“生活寬裕”的目標就會向前推進一步,二者緊密相聯。
(三)“鄉風文明”離不開農村信息化建設。鄉風文明包含的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精神文明,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廣電網和電信網等多種方式向人們傳播健康、進步的社會意識形態,無疑有利于推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信息化的發展還有助于完善農村遠程教育系統,滿足農民技能培訓服務需求,縮小農村與城市間的數字鴻溝,為農民提供平等發展的機會,在我國廣大農村實現真正的“鄉風文明”。
(四)“村容整潔”與農村信息化建設協同發展。信息化基礎建設是農村規劃的重要一環,在新農村發展中不僅要加大對道路、飲水、廚房、廁所等設施的投入,還要加強對電力、廣播、通訊、電訊等信息化配套設施的完善,即“采用‘三電合一’的模式發展農村信息化,就是利用電話網、電視網和電腦網三種信息載體的優勢,建設公共數據庫平臺。“三網”在農村的合理布局是村容整潔要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要協同發展。
(五)信息化建設有助于促進“管理民主”。遵紀守法、遠離愚昧、誠實守信是當代新型農民的精神特征、信息化程度越高,農民的公民意識越強。例如通過互聯網。手機短信等形式使得政府的各種惠農政策可以很便捷的廣泛傳播,有利于提高村民的保護自身權益的認識,增加監督管理的手段,增強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也使得農村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此外,通過開發信息技術,還可以建立面向基層的電子政務系統、小城鎮信息化管理系統、社區管理信息系統等,從而實現對鄉鎮和村日常事務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務,不僅有利于實現政務公開,而且有利于推動鄉村基層管理民主。
二、推進農村信息化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鑒于信息資源在農村生產經營中的作用日益突顯,廣大農民也更注意運用信息指導生產和生活,“三農”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具有復雜性、全程性、時效性等特點,農業大省在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時,就必須堅持四性原則,即因地制宜、前瞻性和兼容性、漸進性等基本原則。
一、增強信息意識,為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奠定思想基礎
要進一步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必須卓有成效地開展信息知識宣傳和教育,增強政府管理部門及農業生產經營者的信息意識,提高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以觀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來推動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政府作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組織管理者,同時也是信息服務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員的信息意識對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起著重要作用。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提高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對信息的重要性、嚴肅性、風險性、時效性的認識;基層科技人員作為農業基層科技的主體,要加深對農業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的正確認識,找準自身的位置,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作用;農業企業和農戶是信息服務的最終用戶的接受主體,要加大信息的宣傳力度,擴大宣傳領域,提高他們的信息意識,刺激農民利用農業信息的欲望、動機,并積極引導其投入到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之中,使他們不僅成為農業信息所帶來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為農業信息的生產者。推進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思考調查報告范文
二、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業信息化建設奠定物質基礎
農業信息化建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社會公益性工程項目,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下,嚴格資金管理和項目管理,使有限資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發揮實效,避免重復建設和資金浪費。農業信息化建設又是一項新興的事業,政府要充分利用計劃和市場的作用,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個人、集體、企業和外商多方投資,形成多元化投資渠道,共同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同時要盡快建立農業信息化引導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以扶持農業信息技術業和農業信息服務業的順利健康發展。不斷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盡快建成相對完整的縣、鄉、村三級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創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業信息網站,建立和完善計算機局域網,加快信息網絡軟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加強各種農業適用數據庫的研制與開發,加強并完善包括農業自然資源信息、農業生產管理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業科技信息、農業實用技術及科研成果等數據信息在內的各種類型數據庫。加強信息資源建設,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現有涉農信息資源,繼續拓展實用性的信息資源的整合。在不斷完善現有的信息資源的同時,應著手研發構建高質量的實用性農業應用系統。
三、強化組織和引導,為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領導保證
政府部門特別是涉農部門要把推進農業信息化作為一項重要職能,把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作為一項重要職責,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識碼:A
所謂農業信息化,就是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運用網絡信息技術來收集和分析一些農業信息資源,在農民生活和生產的多個方面運用信息技術,從而為農業發展服務。農業信息化建設對于能夠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能提高農業管理水平,讓農戶在生產過程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對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1 農業信息化建設問題
1.1 農業信息化標準體系和規劃問題
在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在政策的指導和發展規劃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主要的表現為:
1.1.1 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政策指導和規范化的程度不高
對于一些農業、水利等單位,一般都是建立獨立的信息網絡,也有自己的網絡模塊構架,彼此之間的信息資源網絡共享性比較差,低重復建設現象和資源浪費現象比較明顯。
1.1.2 農業信息化網站建設規模不大
根據一項調查統計可以看出,全國100家優秀農業網站中,政府的網站占據了30多家,行業網站也占據了30多家,這兩者就占據了將近70%,屬于農業信息化網站建設的中堅力量,而且這些網站建設很多都是屬于城市的范圍。而比較貼近把農民生活的基層網站建設卻不盡人意,比例不到5%,這就導致了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以及相關的信息在基層傳播的力度不大。
1.1.3 缺少相應的信息管理人員
信息化發展規劃在基層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而且也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工作指標不明確,在一些基層政府中缺少相應的信息管理人員,一般都是兼職管理。
1.2 信息服務和資源開發問題
在農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因為沒有進行積極的引導,也缺少中間環節的調節,可能就會導致農業發展的需求跟供應的信息產品之間出現錯位。對于農民在信息方面的需求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再開展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就不明顯,農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實際的困難很難得到有效的解決。在基層的農村信息采集的程度也不高,缺少科學技術以及市場原創信息的開發與利用,在進行農業信息采集的時候其方式不是特別科學,信息采集渠道比較少,也缺少合理的整合規范。
1.3 農業生產模式和信息人才問題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堅守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這樣的模式就導致生產規模不大,而且市場的效率也受到限制,正常的農業信息需求很難到位,對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地方對于農業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重視度不是特別高,沒有對信息化建設進行足夠的資金支持,在政策法規方面也不是特別完善,而且缺少對基層信息人員的培訓,工作的條件又比較艱苦,這就使得農業信息人才比較缺失,隊伍不穩定。
1.4 農民文化素質問題
在我國農業生產力中,勞動者的文化科學技術水平對于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起著很大的決定作用,對農業信息化的發展也有重大影響。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農村教育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也在提高。但是,縱觀我國農村勞動人口,可以看出其文化水平還不是特別高。而且在近年來,城鎮化進程在逐漸加快,工業化發展態勢驚人,農村中具備一些文化和生產技術的青壯年勞動力紛紛選擇外出打工,滯留的都是一些老人、婦女和兒童。這就導致了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的文化層次更低,加上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嚴重不足,這種形勢下保證基本的農業簡單再生產都成了問題,農業信息化建設更是困難重重。
2 農業信息化建設對策
2.1 建立完善的農業信息化標準體系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要根據各地實際建立相應的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政策,加大對于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財政撥款,要把進行農業信息化建設納入到財政預算的范圍之內。要積極鼓勵一些企業和科學研究機構在農業信息推廣領域的投入,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農業信息化建設能夠順利的開展。
2.2 強化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為了更好的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也為了提高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實現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資源貢獻,不斷提高農業信息服務能力。要對不同主體的信息需求進行重點研究。在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不同的主體對于農業的信息需求也不相同,農業信息需求多樣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所以,就可以根據主體需求的不同,對農業信息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個性化的需求。此外,還要加快信息資源的收集和開發,把信息收集擴展到農民生產與生活中的多個領域。
2.3 加強農業信息人才隊伍建設
地方政府部門要做好高校跟當地農村的溝通和橋梁作用,發揮高等院校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積極與農村進行信息互動,從而實現高校研究與農村發展的雙贏局面。要積極貫徹科技信息下鄉活動精神,鼓勵相關人員下鄉進行農業信息知識的宣傳,切實幫助農民解決農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此外,還要建立暢通的人才流動渠道,積極鼓勵那些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要重點在一些涉農企業、養殖大戶以及農業示范園區中培養信息推廣人才,讓他們成為信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
2.4 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
要全面抓好九年義務教育,提高農村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避免新的文盲出現。對于農村的一些普通初中或者高中,可以實施“3+1”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選修一些農業信息化課程,提高新時代農民的信息應用水平??梢酝ㄟ^辦理夜?;蛘咴陂_展信息培訓活動等形式,提高農民的信息化意識。通過多種形式培養農民的現代信息觀念,對他們進行信息素養教育。比如,電視是比較受村民歡迎的媒介之一,還可以利用電視媒體等渠道來進行信息化知識的宣傳教育,從根本上實現由傳統農民向信息農民的轉型。
3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信息化建設需要進行長遠的發展規劃才能更好的保證其順利的發展,要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用最短的實踐建設一批貼近農民生產與生活、服務農業生產的網絡平臺,用信息化建設為農業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