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
時間:2023-09-28 15:44: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0引言
核心素養的提出與落實,是基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角度,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成長需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需要改革當前的教學工作,革新教學理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推動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的融合,使核心素養充分融入到課堂之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課外活動中,核心素養能夠得到充分的激發,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的措施
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就是要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英語方面的能力。語言能力的提高,能夠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具備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方面,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講授,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式效率較低,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而在高中英語課堂之中,教師要圍繞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創新當前的教學工作。教師要認識到英語的學習并不枯燥,要基于高中英語教材,增強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鼓勵學生多使用英語進行對話,并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為學生聽英語、讀英語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聽英語、讀英語。在聽英語和讀英語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英語單詞與詞匯的寫法和用法,培養學生遷移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此外高中英語教師要認識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是為了能夠扎實學生的英語基礎,為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與提高而創造條件。將語言能力的培養作為其他核心素養的基礎。
2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課堂,不是教師的一言堂,也不是學生的“自習課”,而是師生充分互動、共同參與的高效課堂。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新教學方式,采用更多能夠調動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探究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暗示教學法等,將這些教學方法與高中英語教學內容相融合,從而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探究式教學法主張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體驗與情感體驗,而不是只關注學生通過一節課學習和掌握了多少知識。推動探究式教學法與高中英語課堂的融合,就是要將教學內容情境化、目標化,先是創設一個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情境,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探究活動中。然后根據教師的引導,學生去理解探究目標的主要內容,明確探究的任務。教師再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去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完成探究目標。在學生完成探究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大大增多,其關注的焦點在于英語學習之上,學生的思考活動大大增多。探究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開始增多,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將會理解所學內容,其語言能力、思維素質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培養。將自己思考的結果寫下來,在課堂展示環節,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展示給其他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展示,甚至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由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組織課堂活動,這一新穎的教學方式,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程度。
3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能力
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應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即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能力。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與我國的漢語在發音、書寫、詞義方面有著較多的不同,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往往容易誤解其意,不利于學生在英語的環境下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因而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授英語單詞的詞義,更要教授其背后的文化,讓學生能夠在英語的文化環境下,運用英語去交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去搜集一些關于英語文化的內容,了解英語文化的深厚歷史。還可以播放一些影視的經典片段,讓學生對比同一單詞、短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含義,進而理解所學知識的文化含義。在跨文化交際的培養上,教師可開展一些跨文化交際的活動課程,讓學生在模擬的語言情境中,能夠切身感受到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下,英語所表達的詞意與漢語所表達的詞意之間的差別,加深學生對英語的理解,使學生在模擬中,逐漸具備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再通過活動課、情景對話、舞臺劇等,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盛建武初中數學名師教師工作坊研修,基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深度學習為主題,以學習需求為導向,通過:線上研修與線下研修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個人研修與小組互助相結合;專家引領與自我研修相結合;專業考核與自我展示相結合等方式,集中解決數學課程教學關鍵問題,促進學員加強師德修養、更新教學理觀念、提高文本解讀水平,為數學教師個性化發展奠定基礎,為全省基礎教育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研修主題
基于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深度學習。主要研究: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生發展;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教學;初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案例研究等。
二、研修需求分析
1、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學目標“笮化”,重知識輕能力、重解題輕思想方法、重結論輕過程。二是理論與實踐脫離,會說的不少,但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的不多。三是教學方式陳舊,輕教學重訓練,刷題仍是目前數學教學的主要方式。
2、當前,教育部要求進一步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省、市、區都有“雙減”文件與措施),教師迫切需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負提質是關鍵)。
3、很多教師有自己發展的要求,需要通過一定的培訓學習提高自己,教師也有展示自己的要求,通過展示與同行同研共享,共同成長。
三、研修對象與時間
盛建武初中數學名師教師工作坊包括線上研修線下集中研修兩部分,其中線上研修教師200人,根據線上研修考評情況選擇100人參加線下集中研修。
工作坊線上研修時間:2021年8月20日至11月20日。集中線下研修時間: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3天):2021年10月29日至31日,報到時間:2021年10月28日14:00—18:00。第二階段(2天):2021年11月1日至15日,分組進行自我研修與展示,按地域分5個組進行。
四、研修目標與任務
1、引導參培教師認真學習、領會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與數學課程內容的整合方法,開發主題式教學內容,改變教師教數學教材的行為習慣,提高數學課程教學效率。
2、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主題式學習,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內容呈現方式和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發展思維,體驗積極的情感態度,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摘要:通過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對教學方式改革,改變了傳統教育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現狀,為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本文通過對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簡要分析,發現其中都體現著教學方式的變革。
關鍵詞:教學方式變革;物理課程標準;教材
一、引言
隨著新時代我國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國家明確提出要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想要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傳統的教學方式將不在滿足于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我國新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改變了傳統教育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現狀,為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二、教學方式變革在物理課程標準中的體現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強調對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課標中明確提到,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從課標中我們可以看出,新時代所要培養的人,不再僅僅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通過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探究,自主學習,自主討論等來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通過學習要能將知識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物理觀念并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形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第十條規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睆奈锢碚n程標準中我們可以看出,想要達成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在適用于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只有通過教學方式的變革才能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對學生物理學科能力的培養。
在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重視情境的創設,在學習物理概念上時需要創設物理情境,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之前,并不是帶著空白的腦袋進入今天的課堂學習,學生在新課學習之前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前概念,有的前概念來自于初中的知識學習,有的前概念來自于學生對于生活現象的觀察。但是學生的前概念有的是正確的前概念有的是錯誤的前概念,因此,在進行新課教學的過程中,要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來建構物理概念,必需對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進行重新加工,在諸多客觀情境中概括出事物的共同屬性,抽象出物體的本質特征,完成從經驗性常識向物理概念的轉變。例如,針對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自由落體運動”一節為例,教師在講解本節課的概念時,不能只是把概念拋出來,直接將概念灌輸給學生。課標強調要注重情境的創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學生通過生活中的蘋果下落,樹葉飄落發現,好像是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也就是重快輕慢。針對這種錯誤的前概念,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通過利用生活中的學習用品例如紙張來進行演示,讓學生通過老師創設的請境產生認知沖突,認為下落的物體好像不再是學生原本認為的重的物體下落的快,輕的物體下落的慢,從而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之后再通過提出問題,那下落快慢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來進行探究實驗。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自由落體運動的模型建構過程,從而實現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想要實現課程標準的培養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讓學生處于被動的執行和灌輸狀態,而是在教的過程中,在注重教對學科知識的同時更要達到教會學生學科知識,給知識注入生命,知識因此而鮮活,不在是傳統教學方式中的枯燥的文字符號。
三、教學方式變革在教材中的體現
通過對比分析普通高中物理新版教材和舊版教材我們可以發現,普通高中物理新版教材在進行每一節的新課教學之前,都在開頭就設置了一個“問題”欄目,編者并不是通過自己的認識而憑空提出來的一些問題,而是通過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入手,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大多數是來自于他們在初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和在生活中所獲得的經驗,基于學生的已有認知結構提出問題。例如以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摩擦力一節為例,我們可以看到舊版教材在開篇直接給出了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他們發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睆拈_篇就先直接給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新版教材在開篇并不是直接給出摩擦力的概念,而是通過基于學生的已有的認知結構提出了問題“用彈簧測力計拖動水平固定木板上的木塊,使它做勻速運動,測力計的示數等于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改變木塊與木板之間的壓力,摩擦力的大小也隨之改變?!毙掳娼滩脑陂_篇冗長的這一段的介紹中,我們可以在初中的教材中發現,并且學生之前做過相應的探究性實驗,也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粗糙面的接觸程度有關,但是他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定量因素呢?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提出問題,他的問題是從學生對摩擦力的定性影響因素的認識過渡到學生對摩擦力影響因素的定量的探究?;趭W蘇貝爾認知結構理論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之上的,充分體現了教學方式從教師主體到學生主體,從教師主導到教師變為引導的過程。充分展現出新課程理論下,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在普通物理課程標準和2019新版教材的編寫中,都體現著教學方式的變革,這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息息相關,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受教育者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教材的編寫都注定了教學方式的變革,然而教學方式的變革必然要求教師的教的變化和學生的學習習慣的變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睆奈锢碚n程標準中我們可以看出,想要達成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在適用于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只有通過教學方式的變革才能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彭前程,黃恕伯等.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彭前程,杜敏等.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祁小梅.奧蘇貝爾認知結構與遷移理論及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05):99-100.
【關鍵詞】工作過程;導向;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實踐探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也在不斷的進步,如今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是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特別是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生學習是以將來的工作為目標的,他們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更多的是為了以后的工作,所以針對他們的教學方式也應該隨之改變。陳設藝術設計課程就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工作過程導向對課程進行合理的創新開發。
1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改革內涵與思路
1.1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改革的基本內涵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指的是在中間環節進行工作分析活動,是以中間過程為核心進行科學的對工作流程進行分析。這是一個豐富的概念,不僅涵蓋了作業方的要素,還要完善工作所具備的核心能力以及關鍵要素。所以在對陳設藝術設計課程的開發就需要有著豐富的校內外專業實踐活動的支撐,基于工作過程就是在自身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完善自身,在教學一體化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培養他們的核心能力。
1.2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進行課程開發是不同于傳統思路的,對于傳統課堂知識的傳輸教學方式是顛覆的,打破了教師在傳統課堂上以自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進而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重點,對課堂進行重組,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在工作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對知識技能進行吸收,掌握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對此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編成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重新構建課程體系,以技術為核心實施崗位與職業發展的課程知識觀,受教育者不再單純的進行知識點的學習,而是模擬自身真實工作環境與情景的狀態下去學習,從簡單的工作到復雜的任務一步一步的成長為陳設藝術設計的成熟工作人員。
2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陳設藝術設計課程實踐研究
對于課程的設置與改革,考慮到學生的工作過程導向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接受教學,幫助學生學習的也不局限于理論知識,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所以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不僅僅需要師生共同進行探索,也需要相關設施的配合。
2.1校企合作建設與課程相配套的實訓基地營
專業實訓基地的投入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基礎,也是其重要保障?;诠ぷ鬟^程導向進行課程開發就要求大量的教學內容在實際的操作與工作環境中進行,對于陳設藝術設計來說就需要寬闊的工作場景與必要的工作材料,這些都是在課堂上滿足不了的,這就需要學校給學生創設一個能夠進行操作的教學環境,而與學校周邊的相關企業合作是一種節約資金且達到更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與企業進行合作共同建設一個實訓基地或者是在企業中進行實訓教學,打造一個專門用于學生實踐的實訓環境,是順利進行課程改革的基礎。
2.2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對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進行改革將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去講授知識而學生單純的去聽去學,更多的是以教師為主體地位,而改革之后則是以學生為主體,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文化知識,更多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求職,幫助學生在工作實踐中學習,融匯知識與掌握技能。
2.3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過硬的教師團隊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改革的人才甚礎。這樣的改革下對于教師的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特別是改變了傳統教師只掌握理論的狀況,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掌握扎實理論的基礎下更要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學習。然而如今的陳設藝術設計課程教師中能夠滿足要求的不多,這就需要對于這些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幫助他們適應改革后的教學環境,同時也可以聘用企業一線的優秀工作人員來教學,彌補現有師資力量的不足與缺陷。只有不斷的完善師資隊伍才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培養。
3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
3.1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原則
對于陳設藝術設計課程的開發需要遵循一些原則,首先是預見性,陳設藝術設計的工作需要結合時下的流行因素,所以教師在教授時應該考慮到未來學生工作時的流行元素,這樣學生在未來步入工作的時候能夠減少適應的時間,也能夠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其次是多元性,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應該多方向的去培養,特別是培養學生跨崗位跨職業的共同能力;最后是實踐性,學校培養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使用學習的知識去工作,這就要求學習的內容必須有較強的實踐性,應該能夠在生活中使用而不是存在與理論中。
3.2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創新要素
3.2.1以技術為核心的課程知識觀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陳設藝術設計課程總體開發始終注意貫徹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這就需要課堂教學改變傳統的核心轉而以技術為核心,技術知識的構建能夠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的目標,相關的知識也是學生能夠在工作中使用的有效知識,這樣的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更好的適應工作,也可以培養學生具有陳設行業所需的設計協調及制作的技術能力。
3.2.2陳設藝術的個性化陳設藝術設計的課程教學實際上應該是有無限活力與無窮空間的,設計的理念可以一致但是設計的方案可以是無窮的,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同樣的材料空間不同的設計人員不會有一樣的設計,所以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應該鼓勵學生去進行創新,鼓勵學生遵循自身的想法去實施,鼓勵個性化,盡可能的避免對學生進行統一化規范化的教學,如果將學生培養成一個模樣那可以說是教育最大的失敗。
關鍵詞:核心素養;品德課堂;規則教育
“核心素養”這一概念舶來于西方,英文詞是“Key competencies”,“核心素養”也即“關鍵素養”。褚宏啟教授認為:核心素養是“關鍵素養”,不是“全面素養”,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需求”,更要反映“社會需要”,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巴蜀小學結合校本實際,將公正誠樸、頭腦科學、身手勞工、世界眼光確定為巴蜀兒童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學校希冀,巴蜀孩子從全面發展到全人發展,進而外顯,成長為具有“頭腦科學,身手勞工,自信、豁達、優雅的現代公民”特質的巴蜀型兒童。在實踐中,巴蜀小學不斷加強學習轉化,讓核心素養在實踐中落地。
具體到小學品德課程,我們立足已有研究成果、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巴蜀學校自身的追求,將巴蜀品德學科的核心素養界定為:有愛心、負責任、講文明、守規則。在多年的學校德育實踐中我們發現,規則教育是小學生道德養成的基礎。因此,我們將“守規則”作為研究重點,探討基于品德核心素養培育的課堂策略。
一.研制品德課堂“守規則”核心素養圖譜
人教版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中的《校園鈴聲》《平安回家》等規則教育內容,從“學校紀律”到“社會生活規則”“法律制度”,均遵循學生的年齡、心理、社會經驗、認識規律編排,具有生活性、實效性、實踐性等特點。以這些內容為基礎,我們整合巴蜀兒童禮校本教材,設計了“守規則”核心素養圖譜(見表1),并在擬定教學目標時注重體現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原則。
2.研究“守規則”課堂教學范式
杜威認為,理想的課程是以孩子的驗和興趣為基礎,并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谄返抡n堂、學生、教師和教學方式的現狀,我們研究并出臺了“活動體驗式”品德課堂教學范式。它包括三大板塊:課前初探、課中深究、課后踐行。
課前初探主要結合教材和學生情況劃分學習小組,進行調查、走訪、查閱資料、參觀訪問、實地考查等活動,指導學生初步搜集并整理相關資料,為課中模擬體驗活動做好必要準備。
40分鐘的課中深究分為三個小板塊。板塊一是創設情景,引入規則,以聯系生活、創設情景、引入規則為學習目標。提示如下要領:1.從學生實際生活中找準切入點,使規則與現實生活、學生心理、相關學科等相聯系,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所學主題內容;2.師生自由表達看法;3.引入規則。板塊二是模擬生活,體驗規則,意在通過模擬活動和體驗感悟,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規則意識。其操作要領包括:1.圍繞核心規則,小組內展示、交流、梳理資料,然后在班級內補充、感悟,達到資源共享。通過開展討論,明白道理。2.通過模擬現實生活(校園規則、家庭規則、社會規則)中的情境,豐富學生感知,形成規則意識。3.開展過程性多元評價:采用贊揚、引導、矯正、激勵等多種評價方式推進教學進程。板塊三是拓展提升,內化規則,旨在通過活動,尋找生活與規則的共鳴點,讓規則與現實對接,完善規則,內化道德品質。其操作要領包括1.總結評比:用積分、星級評價等方法,評選“最佳合作小組獎”“最佳小組發言人”“最佳創新小組”“最佳組員”等。2.通過拓展延伸活動,感悟、內化規則,真正做到從“他律”到“自律”,強化道德認識,提升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
三個小板塊注重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與生活對話,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與他人對話,合作探究,展開思辨;與自己對話,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實現道德的自主建構。
課后踐行則重在引導學生以規則指導生活,從自身做起,讓規則內化為具體行為,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規則意識引領生活習慣,做一個講“規范”的道德人。
這樣的課堂范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探究,去模擬,去體驗,去內化,從而構建了真實、思辨、輕松的活動體驗式品德課堂文化。在教學中,我們注重結合學生實踐,將規則運用于生活,幫助學生改變生活方式,解決生活問題,提升生活認識,通過規則建立互惠的人際關系,進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逐漸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律”境界。
二、研制律動課堂評價量規
科學的評價量規是保障教學順利進行及檢驗研究成果的重要工具。為此,我們研制了律動課堂評價體系(見表2)。
三、研究典型課例落實核心素養
課堂是教學研究的主渠道、主陣地,我們選擇“講規則”這一核心素養在各個年段的不同表現形式,研究典型課例,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淺談核心素養下如何開展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是針對當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良好開展的課程教學基本理念,同樣也是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本質要求。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充分反映數學的價值和本質,充分體現小學數學課程基本的理念和總體的目標。基于此,本文針對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展開分析和研究。
一、為學生構建真實的問題教學情境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構建正式的問題教學情境,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當中,不能僅僅通過教師的講授進行培養,還應該讓學生置身于不同的問題教學情景當中進行核心素養培養。真實的問題教學情境就需要將現實生活和數學問題有效的結合起來。教師應該多多留意當前數學教學中能夠與社會生活相關聯的問題,并且能夠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的.那個匯總設置這樣真實的問題教學情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并且,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充分應用到生活當中解決實際的問題。
二、提倡運用多元化的課堂學習方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貫徹小學數學新課程的重要要求,運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在培養小學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過程中都不能夠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同樣在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當中也是這樣。教師教授知識是小學生獲取知識非常重要的途徑,當時并不是唯一的獲取途徑,學生也可以通過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行合作學習,倡導構建個人的知識結構。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應用合作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構建更高的知識體系。同時,合作學習還能夠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思想,并且能夠加深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三、整合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內容
文章就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陳設藝術設計課程改革從課程開發與課程實踐兩方面進行研究。首先梳理了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改革的內涵與思路,從實踐角度探討了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與課程實踐的相關內容,指出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改革有利于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實現學業與就業的直通。
關鍵詞:
工作過程導向;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課程實踐
一、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改革內涵與思路
1.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改革的基本內涵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是指從產品或服務的生產環節著手進行的工作分析活動,即以生產過程為核心起點科學設置工作流程的一種工作分析行為?;诠ぷ鬟^程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其主要涵蓋了作業方面的要素(如作業條件、作業環境、作業情境等),完成工作所必備的核心能力、關鍵技術要素等其他要素。所以,高職院校在實施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時一定要有豐富的校內外專業實踐活動的支撐?;诠ぷ鬟^程導向的課程是建構在“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基礎之上的,重視研究如何使受教育者在實踐活動中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培養職業核心能力,提高職業素養。
2.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高職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是顛覆傳統課堂中知識傳授、接受模式,打破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形式,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為中心,基于工作過程重新組織建構課程,使受教育者在項目化工作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完成對知識技能的吸收,學習基礎理論,獲取職業核心能力。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設置結合有關職業資格證書對職業能力素養的要求,強調了對受教育者職業能力素養的鍛煉和專業訓練。我們的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重構課程體系,實現以技術為核心的“崗位+職業發展”課程知識觀,構建策略—創意—設計—執行職業能力模塊課程項目技能的課程體系。受教育者在模擬情境和真實工作崗位上學習項目化的工作任務,從單一工作技能向復合工作任務循序漸進,由初學者逐步成長為陳設藝術設計的行家里手。
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陳設藝術設計課程實踐研究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設置與改革有利于學生獲得全面、有效和有用的職業教育,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核心職業技術技能。高職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的建構與開發,既需要我們大力進行探索與創新,同時也需要一些實施條件的配合。
1.校企合作,建設與課程相配套的實訓基地,營造良好的實訓環境
專業實訓基地的大力投入,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改革的必備基礎和物質保障。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實踐和課程體系建構,大量教學內容需要在模擬和真實情境中進行,對模擬生產情境和真實工作場景要求高、需求大、使用頻次高。所以,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支撐作用無可替代,極為重要。這就需要我們一方面認真貫徹政、校、行、企合作辦學和協同創新的精神,借助高職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多方籌集資金,提升實訓基地的裝備與建設水平,另一方面落實“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職教發展方針,大力尋求企業的強力支持,與企業合作建設與課程相配套的實訓基地,打造良好的實訓環境,順利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確保受教育者職業核心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實施到位。
2.實施基于工作導向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改革
高職課程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改革必然帶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的巨大變革,工作導向教學模式的最基本內涵是為了學生的行動而學習、通過學生的行動而學習,即通過高職教學改革打破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改變舊有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技能灌輸的學習狀況,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求知,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新體系。在這一新體系中,教學活動中心為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習,學生獨立或者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包括搜尋專業信息、自主制訂學習方案、積極參與項目化工作任務、參與學習效果評測和學業成績評價等教學環節,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并最終在全部學習過程中獲取專業知識技能與未來職業核心能力的訓練。
3.建設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
打造過硬的師資隊伍,是基于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改革的人才基礎。大力實施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改革,優秀的師資是其中的核心環節,受教育者職業核心能力的獲取,離不開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的辛勤付出與大量參與。高職院校的教育者不但要有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相關理論素養,能夠按照行動導向教學理念進行教學,還要具有突出的職業實踐能力。但是,反觀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實況,作為教師隊伍中新生力量的青年教師基本上從各大院校畢業后直接踏入高職課堂,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在企業一線實踐的工作經歷。這就需要我們花大氣力真抓實干,通過多項舉措鼓勵高職院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參與企業真實項目,熟悉企業實際項目運作流程,逐步縮小工作導向教學與教師職業實踐能力的要求之間的差距。同時,高職院校也可以考慮從企業一線擇優聘請行業人員到學校兼職教學,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以彌補現有師資的不足。最終我們要通過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努力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合力打造一支教學能力和行業實踐能力兼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美術系2009年以來重點進行課程設置改革,以裝飾藝術設計專業(裝飾工藝方向)作為試點,與校外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出裝飾陳設相關課程,將最終的畢業設計定為與崗位一致的整套陳設方案設計。在裝飾工藝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不斷探索以陳設行業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陳設設計與制作技術為核心組織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具有陳設行業所需的設計協調及制作的技術能力。
1.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原則及要素
第一,陳設藝術設計課程工作過程導向開發原則。預見性:準確分析和預測行業發展趨勢所需要學生具備的專業職業技能?;A性:加強學生專業基礎能力訓練,發展和增強學生潛在能力。靈活性:兼顧工作能力所需要的不同層次、專業之間的配合。多元性:注重培養學生跨崗位、跨職業的共通能力。實踐性:包括職業的實踐內容、實踐形式及實踐的可操作性。第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要素。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年齡、知識基礎、專業根底、可塑性是設計課程必須考慮的要素,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和邏輯結構,要適合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專業——課程內容應反映本專業中最有實踐價值的基本理論、法則和基本要領;社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趨勢、時代特征及其對人才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要求,是課程開發的現實依據和制約因素。以上三要素應綜合考慮。
2.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創新
第一,以技術為核心的課程知識觀。在知識經濟的生產要素中,只有有效知識才能被稱為工作過程知識,建構這類技術知識的過程對于引導勞動者達成工作目標、完成工作任務是至關重要的?;诖?,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陳設藝術設計課程總體開發始終注意貫徹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陳設設計與制作技術為核心組織課程內容,培養學生具有陳設行業所需的設計協調及制作的技術能力。第二,逆向設計課程。依據裝飾藝術設計相關行業職業的工作要求,調研核實工作崗位應該具備的核心技術、技能要求、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詳細信息,據此設置出所需的裝飾陳設核心技術課程和職業技能課;再確定核心技術課之外的專業技能課和職業素質課程。課程改革融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如本專業的紡織品設計、掛飾設計、燈飾設計、家具設計、花飾設計、陳設項目策劃和畢業設計等課程,突出了專業培養目標所確定的空間設計能力、陳設設計能力、手工藝制作能力三大核心能力的培養,實現了學業與職業的有效對接。
3.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開發實踐
第一,廣東文藝職業學院美術系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經過數年的研究試驗與調整改革,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理論,將課程知識與崗位技術直接掛鉤,構建了陳設藝術設計實用技能學習和職業素質養成的重要平臺。第二,陳設藝術的技術性與個性化,使它在藝術與實用的結合方面有極大的發揮空間和無窮的活力。特別是紡織品設計、家具設計、燈飾設計、掛飾設計、花藝設計等人才輸出,都是企業需求的熱點所在。因此,院系與企業先后共同研發了色彩搭配、紡織品設計、掛飾設計、燈飾設計、花飾設計、家具設計、陳設項目策劃、畢業設計等主干課程。第三,把本專業學生輸出方向確定為面向陳設設計公司、藝術設計公司設計部等,工作崗位定位為上述公司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的各類配飾設計師助理、配飾設計專業繪圖員等。本專業學生從大二開始學習上述崗位所需的實用技術知識,目前,本專業所培養的陳設藝術設計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受到了企業的歡迎,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四、結語
實踐證明,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體系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適應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能夠很好地滿足市場對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它充分顯現了陳設藝術設計工作崗位基于工作過程及項目化工作任務的特征,實現了課堂學習、虛擬情境實訓、生產性頂崗的直通與對接,使學生能夠直接向一線生產師傅、設計人員、管理人員等學習工作崗位知識技能。陳設藝術設計課程體系借助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技能應用水平,培養學生的崗位作業能力和對未來職業崗位的適應力,強化學生可持續發展性。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與課程改革實效息息相關,要真正開展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還需要我們更加重視校企合作實訓平臺、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改革、“雙師型”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建設,這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與實踐。
作者:馮卓茹 胡晴 單位: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注:
文章系2013年度廣東省高職教育藝術設計類專業教改課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陳設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305092)成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6.
[2]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職業技術教育,2007(34).
[3]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科學出版社,2003.
[4]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