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核心素養下的音樂課堂
時間:2023-09-28 15:44: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核心素養下的音樂課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全面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音樂素養是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中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提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充分必要條件。?S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樂已經融人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音樂素養也逐步成為學生綜合素養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生的諸多競賽和諸多評比都被納入其中,加強中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平衡中學生學習的不良情緒
音樂自古以來就是利用人聲和樂器的發聲來表達人類內心的情感,音樂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傷、舒緩等多種表現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緒治療方法中,音樂療法十分火熱。音樂療法作為一種新型的醫療手段,將音樂融人醫學和心理研究進行治療,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音樂修養在正常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發育成長過程中,音樂的體驗可以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從而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在課余時間播放音樂,學生可以通過舒緩的音樂放松情緒,通過激昂的音樂,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也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培養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措施
(一)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計和確定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主線,一切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所以明確教學目標有助于優化教學設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當前的音樂課堂教學應該完成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瓷先ソ虒W目標非常的多,但是三維教學目標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并且在設計中要有所側重。初中音樂課堂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適可而止。所以在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中一定要講究輕重緩急,并且做到明確清晰。針對初中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強化目標設計,圍繞目標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在初中音樂課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一定要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的教師不重視音樂課程的設計,采取的教學模式多數都是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然后依據筆記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其實,在一線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從學情出發,優化教學設計,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學生未來在學習和工作中都會遇到音樂問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同時參與生活實踐,把理論的音樂學知識轉化為生活常識,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一味的讓學生死記硬背和機械式的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學生只能考出一個好成績,但是他們的音樂核心素養是很難提高的。新形勢下,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采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翻轉課堂、微課課堂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注重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活動是一種動態化的教育、學習和知識傳授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都伴隨著兩種活動同時進行,一種就是教師的“教”,另外一種就是學生的“學”,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升落腳點在學生的學習上,教師的“教”只充當著學生學習多元化途徑當中的一條而已。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時候只考慮到個人的講授,在課堂的設計過程中很少考慮到學情,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較為淡薄,學習的效果也不容樂觀。新形勢下,音樂教師一定要擺正自身的地位,認清自身的角色,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給學生足夠的課堂重視和尊重,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實現有效教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起源于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在音樂課堂要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設計,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并分析和處理問題,如有質疑的要及時的給與肯定和引導。學生有疑問就說明學生在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在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這是非常難得可貴的。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不妨從學生提出問題開始,提出問題就意味著學生開始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了。
(四)巧用微課程教學
探究微課程在提升初中生音樂核心素養的作用和策略,首先就要清楚微課程的制作方式,一般來說,常用的微課程制作方式有:利用微課筆或者電子白板制作的微課視頻、利用手機相機錄制的微課程視頻、利用PowerPoint辦公軟件制作的PPT課件微課程;利用屏幕錄像軟件制作演示或操作微課程等。PPT課件是一種較為常用的也是較為實用的教學模式和手段,這種教學手段較為簡單,在微課教學中通過PPT課件的方式提供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學習。在利用PPT課件的時候,可以是單一的PPT課件,進行點擊操作,也可以通過轉變保存方式,把PPT轉化為視頻,供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渠道學習。初中音樂學科在教學內容上區別于其他學科,很多的知識點和內容不易于用文字和圖片來說明,而是需要多元化的圖像和影像在完成,所以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的變化選取“屏幕錄像專家”等軟件,將屏幕顯示信息動態地錄制下來,形成視頻微課程。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
Optimiz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and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y
Wang Yushu
【Abstract】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students noble sentiment and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shaping the mind of students,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But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still exist many drawbacks,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emphasis on some primary school music education is not enough, the music teaching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music teachers' overall quality level needs to be improved,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and music appreciation ability is relatively weak, low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Therefore, active music classroom atmosphere, optimizing the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music learn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music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小學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有利于促進促進學生美育基礎教育,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重在以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為核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加強情感培養。面對目前死氣沉沉的音樂課堂,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全面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引入新的教學方法,一切以人為本,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環境,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下文首先分析加強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性教學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優化小學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教學。
一、加強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性教學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背景下,全面加強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性教學,活躍音樂課堂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構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音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無形中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 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活躍的音樂課堂,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心理需求,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音樂學習氛圍中參與到音樂的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有自身的愛好鼓勵學生去學習音樂知識,保持對音樂學習的積極狀態,在不斷的探索和思考中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陶冶自身的情操,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
(三) 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音樂是人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是情感的交流和傳遞。加強小學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教學,對于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有著重要意義,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有利于學生愛國情懷的強化,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實現學生素養的提高,最終促進音樂藝術的不斷發展,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二、采取有效措施優化小學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教學
(一) 完善教學環境,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樹立新的音樂教學理念,一切以人為本,重視對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體驗的培養,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下教師、課堂、課本為中心的局面,教師要注重同學生的情感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平等尊重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要加強教學氛圍的營造,完善相應的教學設施設備,因地制宜的進行教室環境的布置,比如可以張貼一些著名音樂家的海報,放置一些音樂器材的模型等,使學生在良好的音樂氛圍的熏陶下激發自身對音樂課程學習興趣愛好。
(二) 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這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面改革教學模式,引進先進的的教學方法,活躍音樂課堂氛圍,優化小學音樂教學。將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運用先進的音樂軟件,以聲音和畫面的刺激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伴隨著音樂前奏的響起,出現相應的意境畫面,牽引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重視情境教學的重要性,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恰當的引入情境,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先準備相應的教學刀具,在時鼓勵學生根據歌曲的旋律去跳去唱,在無形之間展示自身的才華,根據歌曲的內容進行表演,比如模仿大象走路的樣子、蝴蝶飛舞等,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情境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 加強小學音樂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是整個小學音樂教育課程的組織和實施者,教師自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要全面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一切以人為本,不斷加強自身音樂知識和相關知識的學習,順應社會發展需要,樹立可持續學習的思想。學校要定期對音樂教師進行培訓,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加強自身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組織開展研討會,交流老師間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音樂教學,活躍音樂課堂氛圍,不斷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情操。
【關鍵詞】小學音樂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1.通過引入故事,滲透音樂情感體驗
故事與音樂的聯系具有不可分割性。只有故事的發生,人們才會產生不同的情愫,繼而在尋找表達的突破口時便能與音樂產生對應。如此,才能創造出更多風格和節奏的音樂旋律。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故事”都具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對于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的起伏有著良好的優勢所在。故而,在音樂教學中結合故事的導入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將音樂情感體驗一項核心素養之要素滲透進來,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以《打虎上山》一節的教學為例,由于本節是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主角人物楊子榮的主要唱段之一,因此,筆者便借助于此將“楊子榮打虎”的故事片段引入在課堂中展開了教學。如:筆者首先向學生們描繪了東北林海雪原下廣闊、茫茫的壯麗景色,并利用多媒體屏幕向學生展示了相關的圖片來對故事的情境加以渲染。之后,繪聲繪色的講述了楊子榮如何臨危受命去剿匪擒“座山雕”,如何上山途中遇虎、殺虎等。將剿匪的險惡與打虎的驚險兩相對比,引導學生去體驗《打虎上山》選段旋律在表現楊子榮慷慨激昂的戰斗豪情的情感。而學生們在對故事前因后果的了解之下,對音樂的情感表達體會也愈發深刻,為素養的滲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結合舞蹈演練,滲透音樂實踐能力
音樂實踐能力這一要素是音樂素養的重點,包括對音樂的表達、表現能力,欣賞與審美能力等,其核心為利用音樂表達個人的情感。針對于此,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通過結合“舞蹈”這一活動來對學生做出引導和啟發。眾所周知,舞蹈與音樂兩者在表達與表現力方面有著互為依托,相互促進與彌補的聯系性,音樂注重激發,而舞蹈則注重表達,具有實踐性質。因此,在音樂課堂中,讓學生們跟隨音樂的旋律進行舞蹈,在實際行動中將二者聯系在一起,能夠很好地將音樂實踐素養滲透如課堂當中。例如:以《踩雨》一節的教學為例。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演唱這首歌曲的同時,便通過結合相應的舞蹈編排、演練,來引導學生對歌曲中歡快、活潑的情緒進行了實踐。如:在舞蹈的編排方面,筆者為了表現小朋友“踩雨”的歡快,首先安排一位學生伴隨著旋律出場對著節奏“踩點”。之后,便由其做呼喊狀,引出更多的小朋友來一起“踩雨”玩耍,把孩子們無憂無慮在雨中玩耍嬉戲的場景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同時,引導學生在雨聲后面加ei、hei,其他空拍處拍手,更加襯托了熱鬧的氣氛。諸如此類,大大的滲透了音樂實踐的素養,為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利用影視欣賞,滲透音樂文化理解
影視作品自誕生以來,便代表著一種獨有的人文素養反映著某個特定地區的社會現實與文化特征等。而這一特點,與音樂素養中的音樂文化理解之內涵有著高度的契合點。由此可見,在音樂課堂中利用影視欣賞作為橋梁紐帶,引導、啟發學生的音樂文化理解,幫助學生加強對音樂主要形式的認知度,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鑒于此,我們在課堂中應積極以此為切入點,通過視覺、聽覺的雙向調動促進學生這一音樂素養的有效生成。例如:在教學《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一節課程時,筆者便利用影視欣賞作為突破點,在課堂中展開了教學。如:筆者在教學之余,向學生們播放了當年游擊隊員被困于微山湖島上的視頻片段,利用緊張的影視情節氛圍襯托歌曲的優美、動聽旋律,以此向學生們傳達游擊戰士沉著、冷靜、臨危不懼、堅定自若的高度樂觀主義精神。而學生們也通過影視的欣賞,了解到了在這首歌曲的背后所隱藏著的驚心動魄的戰爭炮火,深刻體會到了我國傳統革命斗士勤勞、樸實、勇敢的精神。學生們在這一線索下,將這首歌曲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革命傳統等進行了良好的理解與傳承,從而極大推動了音樂文化理解素養的滲透。
音樂教育在中等職業學校的開展時間并不長,2014年開始,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響應《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有關文件的號召,以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為基點,提高自身整體綜合素質為重點,各中等職業學校開設了公共藝術課程。
考慮到中職學生對音樂的認知程度和發展需要,大部分學校的教學內容以欣賞音樂作品為主,舞蹈、戲曲等藝術欣賞作為輔,其目的是為了提升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本文從中職學生音樂素養現狀出發,提出目前其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一些解決對策。
一、中職學校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中職生音樂素養的必要性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中職生的音樂素養是現代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要求。國家提出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對中職生的素質教育要求越來越高,中職學校對藝術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在藝術教育課程中,音樂課能使學生增強表現力和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提升學生精神境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社會特別行業對人才需求的要求。社會或者行業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勞動者,不僅具有過硬的技能,更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提高行業的競爭力。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緊跟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步伐,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德技并重”的綜合素養均衡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校通過開設公共藝術課程,旨在培養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中職學生社會競爭力,關注中職學生的終身發展,實現“德技一體”人才培養目標。
開設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學生自身終身發展的要求。中職學生在求學成長的過程當中,接受到音樂課的教育,使得心靈得以陶冶,情緒得以調節,自信心得以樹立,就是音樂課的價值所在。提升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將來是行業內強有力的競爭力,更是能體現學生自身終身發展的要求。
二、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絕大數的中職生熱愛音樂,但受成長環境、地域差別、物質條件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及影響,他們接受音樂的渠道大多通過網絡媒體,所接受的音樂類型大多都是流行音樂。而這種接受是“被迫”型的,也就是說媒體播放什么類型的音樂,就只能接受哪種類型的音樂。
目前也有很多缺乏音樂素養的媒體人,在對音樂作品的宣揚及導向上,存在一定的誤導,靡靡之音、另類音樂讓本身欠缺辨別高雅與低俗音樂能力的中職生來說就成了“重災區”。 中職生在音樂教育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1、綜合素養不高,音樂禮儀素養欠缺
早在西周時期,就有禮樂教育了。也就是說音樂與禮儀是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有著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作用。但是,中職學生大多欠缺基本的禮儀素養,如:上課遲到早退的現象,老師講課未經允許就亂插嘴講話的,課間使用手機鈴聲未關閉的......這類現象屢見不鮮,倒置秩序感不強,雜亂無章的課堂現象。處在一個無秩序無規矩的環境中,想要感受音樂帶來的美感,帶來的愉悅感,實施起來是很困難的。
2、音樂教育缺失,音樂背景知識欠缺
欣賞音樂作品,特別是欣賞高雅的音樂作品,大多都要求具備音樂以外如:文學、詩詞、地理、歷史、美術等學科的知識。例如,《春江花月夜》作為中國古典音樂,因為現在聽已失去它的“時代感”又可能由于學生對這首曲的背景不熟悉,且對語文學科唐詩部分的功底不深厚,學生也無法理解和感受樂曲給人帶來的柔婉質樸的旋律,安寧的情調以及流暢多變的節奏。
3、經典音樂欣賞導入困難,學生熱衷于通俗流行音樂
通俗流行音樂歌曲通常都是以抒發內心情感為背景題材的。在中職生的年齡階段恰屬青春期,正是情感處于很情緒化的狀態。時而外向,時而優郁,流行歌曲恰巧符合其心理特征,因此,中職生接受流行歌曲是能夠使之心靈產生共鳴引發共振的重要因素。中職學生難以接受經典音樂作品欣賞的主要因素有:第一,接受經典名作的基礎薄弱,欠缺理解和享受經典音樂作品感受力;第二,受年齡、心理特征及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的影響;第三,受時代背景的影響。
三、提升中職生音樂素養的教學理念
藝術教育里的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學生通過在學習音樂課程中,能陶冶情操,提升審美能力及鑒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去摸索及創新,找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增強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及鑒賞能力,提高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1、音樂素養的培養關鍵是學生欣賞習慣及養成教育
第一次的音樂課,筆者都會要求學生把“嘴巴閉上”,把“耳朵張開”,教學的理念上,這就是被稱為養成教育?!皟A聽”習慣的養成,在眾多課程當中,音樂課是最有效養成教育的途徑。
2、音樂素養的培養方式主要是“活動育樂”
音樂素養的培養,是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聆聽,讓情緒得以調節,得以放松,讓心靈得以陶冶,聽到動情處,能舞則舞,能泣則泣。情感情緒都能通過音樂作品攝入,得到充分的抒發?!盎顒佑龢贰钡姆绞揭矠樘岣邔W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開展多元豐富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在設定的情境活動中對音樂作品時行相互感悟,相互體驗,樹立信心,體會課程帶來的快樂。
3、音樂素養的培養要關注中職生的終身發展
音樂課培養學生對音樂素養的學習,對于中職生的職業發展及終生發展路程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核心目標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平臺可供學生盡情的展示能力,盡情的釋放情感情緒。關注學生能力上的全面發展及終身的發展,盡快適應社會、適應人際。通過對音樂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將來的生活和職業的生涯中,有更好的表F力及最強的適應力。
四、提升中職生音樂素養的有效策略
音樂課程的學習,是獲得音樂審美及體驗的手段,同時也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根本及有效途徑。提升音樂課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以下是有關提升的教學效果及有效策略:
1、音樂課教學的前期準備要充分
(1)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要不斷提升
教師本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熱愛學生,嚴于律已,為人師表。具備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廣博的文化知識及廣泛的興趣愛好及才能。通過研討會、學術交流會、各類藝術活動、表演活動等,加大對教師專業水平的培訓力度,從而提高教師整體的專業素質。在個人的形象設計上,要有時髦得體的裝扮,言談舉止的文明,活潑可親的笑容,以最新、最美、最優雅的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
(2)建立適合中職學生的音樂資料庫
音樂作品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個性特點,時代特點進行篩選,其內容包含集國語流行樂、粵語流行樂、歐美流行樂、搖滾、民謠、歐洲古典等元素的音樂作品。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以對音樂的感知力、領悟力為提升點,為學生建立其適合中職生興趣的音樂資料庫。
2、明確課程目標,整合教學內容
(1)明確音樂課程目標體系
通過聆聽、欣賞、感受音樂作品,了解多種音樂的形式;學會分析作品情緒的表達,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培養學生終身音樂學習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2)教學內容整合,體現教學內容獨特、鮮明并富多元化
教師要避免教學內容滯后的情況出現,要利用豐富多元的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利用學生方言的資源的豐富性,教學內容可加入粵曲、閩語歌曲、廣東梅州客家山歌等多元素。教學創設的景境要多樣化,可加入樂器拉、彈、奏、唱、跳、詩配樂等形式,廣泛的激發學生潛在的音樂才能。音樂課堂更是要把握時代性,從學生成長和生活的環境出發,培養學生再創新的能力,又增加了他們在音樂課堂上的自信心。
3、創設良好的聽覺環境,采用多樣靈活的教學互動,實現“活動育樂”
要創設一個良好的視聽環境,一個具音響設備、錄音設備、投影技術、多媒體視聽結合,聲像為一體及多個麥克風的課室。學生禁止攜帶手機到課堂。教學方法重點突出的是,如何挑選出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對應的音樂作品,防止一些庸俗的音樂作品在學生中流傳。另外,在學生已具備對音樂的理解掌握一定的聽辨能力后,還可利用優質的麥克風及音響設備,組織一場卡拉OK比賽,讓學生上臺演唱歌曲。
4、開展校園音樂文化活動
(1)充分利用校園文化
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可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學習的渴望,做事效率的提升。創辦與音樂相關社團,可延伸和深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施。
第一,學校廣播站,兼容音樂、新聞、文學、通知等功能。每天定點播放主題節目,使得成為溝通交流的平臺。開設音樂專欄,內容涉及中、外音樂家故事,校內音樂社團的通知及趣事。
第二,校會集體高唱國歌,體現愛國主義教育的滲入;開學典禮的校歌,增加主人翁精神及自豪感;上、下課的鈴聲設計。讓歌聲滲透在校園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里。
第三,豐富多元的音樂風格,創辦爵士、民謠、搖滾等種類音樂風格的社團,把有著共同興趣愛好及特長的人聚集在一起。
(2)舉辦各類音樂活動,以學促賽,以賽促學
學校組織各類活動,并以活動為載體、以比賽為平臺、以提高音樂素養為核心實現“活動育樂”的目標。校園里定期舉辦音樂嘉年華會、卡拉OK大賽、合唱比賽、配樂詩朗誦、舞蹈大賽、健美操、文藝節等和音樂相關的主題活動及比賽。此類活動及比賽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音樂素養、審美能力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系廣州市土地房產管理職業學校教師)
參考文獻:
[1]梁小紅.淺談中職教師音樂素養[J].職業技術教育,2014(2)
[2]黃霞.中職學校音樂教學改革探析[J].廣東教育, 2013(6)
[3]閆建軍.論音樂欣賞對中職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作用[J]2016(3)
【關鍵詞】高中教育 音樂教學 教學目標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83
在高中階段音樂教學作為培養高中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對高中生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計作為開展音樂教學工作的基礎,直接影響著音樂教學的效果。只有在充分考慮高中生學習能力及音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對音樂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計,以此明確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才能得到保證,對提升音樂教學質量和效率也極為有利。
一、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依據
根據美國布魯姆等人的研究結果可知,對于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應在充分考慮下述領域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計:即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因為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及其所產生的內心感受都會以外在的行為進行表現,通過觀察高中生的行為,可以對高中生理解音樂知識的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后續的音樂教學,而這也為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提供了科學的依據,能夠使音樂教學目標更加明確。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執行,高中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發生了改變,高中音樂教學的標準也越來越高,相應的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求也應得到相應的提升,以使高中音樂教學水平能夠得到提升,而這也是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依據之一,有利于更好地開展音節教學工作。
二、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方法
(一)內容設計
這里的內容設計是指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內容,也是對教學目標的細化設計,以使高中音樂教學能夠分階段進行,進而明確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流程。在小學和初中音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進行相應的提升,并以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為前提,適當的提高音樂教學的專業性,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確保學生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比如,在對“音樂風格”這節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高中音樂教師應選擇適宜的音樂作為教學材料,如《二泉映月》、《怒放的生命》等,并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的內容進行細化設計,以使教師能夠依據教學目標的內容選用適宜的教學材料,制定科學的教學程序,據此提升高中音樂教學的結構性與層次性,從而確保高中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能夠得到提升。
(二)難度設計
難度設計是指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難度,這直接影響著高中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為不同高中生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這種差距會導致高中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全面考慮每位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針對這種問題,為了更好地保證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在設計音樂教學目標的時候,對于教學目標的難度應在考慮全班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對音樂教學目標的整體難度進行設計,但對高中音樂階段性教學目標進行模糊化設計,以便在此基礎上對開展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整體框架進行設計。而對階段性教學工作的框架,可依據學生的能力進行設計,并且可以根據實際課堂教學效率對階段性教學計劃進行改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真正理解音樂知識,從而提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核心設計
核心設計是指高中音樂教學的核心,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是音樂知識,而這也代表高中音樂教學的核心是音樂。從當前音樂教學現狀來看,高中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并沒有體現音樂在教學中的核心價值,對音樂知識沒有做到全面教學,導致學生對音樂一知半解。音樂知識不僅僅是指五線譜、唱法、合唱等知識點,還包括中外音樂史、器樂、和聲學、曲式學等內容,在設計高中音樂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師可選擇上述音樂知識中的任何一點作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音樂性,以此拓寬學生的音樂知R面。
(四)主體設計
主體設計是指高中音樂教學的主體,也是影響高中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音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只是課堂教學知識的被動接收者。然而,隨著新課標的執行,以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高中音樂教學的主體也發生了變化,學生逐漸取代了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逐漸成為了高中音樂教學的重心,而教師由過去主導音樂教學工作,逐漸變成了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基于對高中音樂教學的主體設計,突出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并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點來設計教學目標,以便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地發展。
三、高中音樂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引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從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并依此為基礎,依據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對高中音樂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計,以此明確音樂教學的目標,可以為高中音樂教學材料和內容的選擇奠定基礎。在高中音樂教學中,依據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科學、適宜的方法開展音樂課堂教學,可以使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得到科學的引導,不僅有利于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也極為有利,而這也為高中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支持依據。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課堂教學所取得的效果是對前期設計的教學目標的體現,而教學目標的科學設計又為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奠定了基礎。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開展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增強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應對音樂課堂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計和明確,以便在此基礎上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水平,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音樂知識,進而實現對學生音樂素質的提升,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增強,而這也為高中生的全面成長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探究;方式策略
一、當前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發展現狀
(一)教師缺乏對合唱教學的理解和認識
教師對合唱教學模式認識程度的高低對整個課程的發展有著突出性影響,教師需要將合唱中的理論知識和思維方法有效結合,有利于提升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的效果。合唱教學對教師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細節發展要求,一部分音樂教師忽略了合唱細節的重要性,而且在音樂教學模式上依然沿用傳統的思維模式,只以學生的音樂成績達標為具體目標,缺乏對合唱教學的深入認識,阻礙了中小學音樂課堂的正常發展。
(二)合唱教學的模式比較單一
成員配合的默契度和聲色音調的控制調節是合唱教學模式中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據中小學生的音色特征采用適當的合唱教學方法,針對存在的突出性問題進行規劃指導,才能有效提成合唱教學的整體效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的合唱教學模式具有單一性,只是采用反復合唱的教學方法進行指導,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帶動學生的興趣愛好,影響了整體課堂教學質量。
(三)學生對合唱教學產生畏懼心理
合唱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中小學的基本素質能力,由此對學生在音符和聲調的控制方面要求更加嚴格,教師在合唱教學課程中,需要每位學生對一首新的曲目投入大量的練習時間,而整個過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給學生的整體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阻力,面對沉重的學習任務,學生開始對合唱教學產生畏懼害怕心理,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音樂教學有效性難以保障。
二、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
中小學生在音樂合唱教育學習中需要控制好音準和聲部之間的配合能力。還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訓練氣息和肺活量,演唱時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氣息與音節的控制,能夠保證音樂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開展。為使學生有較好的音準,教師就要訓練其咬文吐字,這能讓學生變得口齒伶俐。學生要想在不同聲部在演唱過程中有較好的協調配合能力,就要具備敏捷的反應與思維能力。因此,合唱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教育是作為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活動,能直接對學生的審美心理進行培養,在長期不懈的堅持下,定能構建其自身的審美心理,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確定教學常規
在小學合唱教學中,需要確定教學常規。教學常規是開展一切關于教學活動的根本,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合唱習慣,需要在教學之前確定聲部,并且依次確定教學常規。對于學校的音樂活動而言,開展合唱教學是學校普及音樂教學的重要形式。合唱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合唱受到學校音樂課堂環境、教學器材的影響較小,具有普及性強、效率高的特點。合唱教學能夠根據學生的現有條件,根據音色、音域的特點安排其在合唱中的角色,使得學生具有人人平等參與的權利,發揮學生的特長,提升教學效果。歷史上許多音樂教育家都非常注重合唱課程的開展,比如匈牙利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伊,他通過創造以歌唱為中心、多聲部訓練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都能夠參與合唱,從而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教學
合唱教學對于學生的識譜能力、聽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達到合唱的教學效果,和唱者必須明白自身在合唱中的角色,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基礎,獲得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合唱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對比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能夠通過合唱與獨唱的方式了解合唱的感染力,并且感受到合唱音樂中的意境與美感,通過立體感的渲染作用,讓步學生了解到合唱的美麗。
(三)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能力的教學
合唱教學是意向合作性很強的音樂活動,在合唱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每一個參與者都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因此需要具備相應的技能技巧與合作精神。通過合唱訓練,能夠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合唱的多聲部訓練而言,讓學生感受合唱效果,并且通過高低聲部的訓練,加強學生的團結協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
四、結語
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等各種形式開展合唱教學實踐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提升學生美的感知能力以及豐富學生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具有積極的意義。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需要注重教學實踐與教學細節,從教學訓練與教學過程點滴入手,以確立教學常規、重視二聲部視唱訓練、開發多方位的聽賞、豐富歌唱的表現形式,促進合唱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最終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杜津津.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策略研究[J].音樂天地,2014(04):10-13.
[2]肖眉雅.中小學音樂課堂的多聲合唱實驗與研究[J].音樂時空,2015(08):157-158.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作為實施藝術教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新課改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誤區。
1.只抓為少數學生服務的所謂“音樂特長班”
現在有些地區,片面注重音樂特長班的教學,輕視正常的音樂課堂教學,有的地方高中音樂課形同虛設。有這樣一所學校,音樂特長班有六個,人數達三百多人。還有不少地方的學校后來居上,拼命地發展所謂的特長生教學,擴大規模,擴充班級人數,抓高考升學率?!耙魳诽亻L班”這個名字其實是名不符實的,因為這個班根本不管學生有沒有音樂方面的天賦,也不管學生愿意不愿意學,只是為了單純地提高學校的高考升學率。所以說,“音樂特長班”改名為“音樂班”更為合適。音樂班采用的教學形式也是非同尋常,由于音樂高考對學生的文化要求不是太高,所以一些學校在音樂特長班課程設置的時候,只抓語數外三門,會考科目只要達到最低的標準就行。課時安排,一般是上午上半天文化課,下午上半天專業課,音樂特長班真正成了音樂高考的特訓班。
2.片面理解新課程標準,把音樂課堂搞成單純的活動
新課改以后,音樂教育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各種上課形式名目繁多,五花八門。新課程標準中有“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的提法”,于是各種實踐活動層出不窮。比如欣賞中國各民族音樂,就讓學生去跳跳各民族的舞蹈;欣賞外國古典音樂或現代音樂,就讓學生在黑板上畫線條;欣賞京劇,就讓學生穿個戲服,畫個臉譜;等等。不是說這些實踐活動不需要,而是在音樂課堂中,往往因為這些實踐,使學生沒有時間去聆聽音樂本身,讓音樂欣賞課堂變成了熱鬧的場所,而使音樂欣賞流于形式。
新課標強調“以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于是許多教師便采用流行歌曲來培養學生的興趣,豈不知學生本身就是比較喜歡流行歌曲的,根本用不著再去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的做法導致的后果是,前一分鐘學生在流行音樂的氛圍中還是興高采烈,后一分鐘欣賞課本上的曲目時,學生就變得無精打采了。
3.學生輕教材,缺乏對教材的深刻認識
有些音樂教師存在這樣一種觀念,就是認為教材上的內容太古老、太深奧了,不要說學生不感興趣,就是教師自己也感到沒有趣味。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內容有中國傳統音樂、中國民歌,有外國古典音樂、現代音樂,也有中國的京劇,外國的器樂,還有中國的流行歌曲和外國的搖滾樂等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所選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音樂教師產生這樣的認識,不能不說與當前重升學的大環境不無關系,但更重要的還是音樂教師的觀念問題。只有音樂教師自己熟悉、理解、喜歡教材的作品,對作品有深刻的認識,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才能真正地在課堂上打動學生。
4.重活動,輕教學
有些地方輕視課堂教學,重視課外活動。說是重視課外活動,其實也不是真正的重視,而是一種短期的功利性的重視。音樂課外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在輕課堂教學、重課外活動的思想指導下,開展課外活動,一是為了展示學校的所謂特色,二是為了參加教育系統舉辦的各種比賽。多數都是短期的行為,上級要來檢查督導了,或者上級通知要搞什么比賽了,學校才會行動起來,甚至加班加點,想搞出成績。再看課堂教學呢,經常無人上課,原因是音樂教師去排練了。即使有了教師上課,也是隨便放放音樂,讓學生隨便聽聽。
二、針對教學誤區所采取的措施
前面簡要分析了當前高中音樂教學所存在的誤區。怎么才能走出這樣的誤區呢?
1.全面落實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核心之一,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承擔著開啟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像力、創造力和使人的內心情感和諧發展的重任。作為現代社會的人,將來不管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都不可能不與音樂藝術發生聯系,音樂教育就是通過對優秀作品的欣賞與評價,來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與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從而實現完美人格的建構。
注重個性發展,是在做到關注全體同學的同時,注重有音樂天賦和特長學生的培養。音樂教育必須遵循普及性與特殊性的原則,即首先要確立在教學中提高每個學生的音樂素質的原則,同時也注意具有音樂特長學生的培養,為音樂特長生提供發展的空間,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
2.貫徹新課標,深刻理解新課標理念
音樂教育的核心就是審美教育。藝術品是什么?只有那些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與,也就是具有藝術價值或審美性的人類創作物,才能稱之為藝術品。什么是藝術美?藝術美是藝術家把現實中的真、善、美創造性地凝聚在藝術作品中。藝術中的真,是藝術家把生活中的真創造性地升華為藝術真實,化真為美。藝術中的善,是藝術家創造性地把自己的人生態度與道德評價滲透到藝術作品中,化善為美。19世紀俄國文藝理論家別林斯基說,“現實的美只在內容,而藝術則把它融化在優美的形式里?!?/p>
音樂教材中的作品都是人類音樂文化的經典,是真正的藝術品。欣賞音樂作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牢牢把握音樂作品的審美價值。因為這些音樂不僅能展示生活的外觀,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表現生活的本質特征和本質規律,音樂作品中飽含著藝術家的思想感情,蘊涵著藝術家對生活的理解、認識、評價與態度,滲透著藝術家的社會理想和審美理想。也正是因為這些,才使音樂作品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才使人能從中受到啟迪與教育。所以,我們在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要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聆聽;少一些熱鬧,多一些安靜;少一些音樂以外的東西,多一些音樂本身的東西。
3.認真鉆研教材,豐富專業素養,為教學提供雄厚基礎
對于高中音樂教材,作為音樂教師,要深入鉆研,多聽多看,多讀音樂理論書籍,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與理論素養。有科學研究證明,一首音樂作品,聽90遍以上,就會終身不忘。作為從事音樂教學的教師來說,我們當認真反思一下,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有多少首,我們是反復聆聽多遍的呢?有多少首音樂作品,我們是聽了90遍以上呢?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區培訓班的學員、區教育局視導員都來聽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后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這位教師講的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課后,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段話開啟了一個窗口,使人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作為音樂教師,只有自己把教材鉆研透了,才能真正理解教材,才能從中找出趣味來,才能胸有成竹地走向課堂,才能在課堂上真正關注學生,游刃有余。作為音樂教師,不僅要研究好教材,更重要的是不斷學習,學習專業技能,學習專業理論,聆聽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熟悉中外音樂史,讓自己具有淵博的音樂專業知識,深厚的音樂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本專業的行家里手,才能真正地搞好教學。
4.轉變觀念,內外結合,搞好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