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5:44: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監測實習心得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在盡管各高校對于農業與資源環境專業設置的課程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是以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壤農化分析、植物營養研究法、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監測與評價、遙感與信息技術等為主要課程。根據該專業設置的課程,學生的就業領域主要包括土壤與植物營養、肥料加工與管理、環境監測與評價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基于專業課程和學生就業領域考慮,為學生設計的實踐內容包括土壤與農業化學分析、植物生理學、作物栽培學、植物營養研究法和基礎微生物學實驗,土壤學、地質學與地貌學實習植物營養學、植物學、農業氣象觀測、環境調查實習等,還包括在修完規定的理論課程和實踐內容后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和撰寫)。我校在如何提高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學生學習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不斷改革和探索,一直堅持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不斷加大對實踐教學的研究與改革力度,切實加強學生基本實踐技能的訓練,經過近20年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學校的一些硬件設備不能及時跟上,尤其是實驗項目和實習時間被刪減或者壓縮,比如只開設一些簡單的驗證性實驗,通常一個實驗室要負責幾個班級甚至幾個專業的實驗,為了節約時間在每個實驗前實驗員都會把藥品配好,實驗材料制備好,學生來了直接告訴他們怎么做,學生按步驟重復操作一遍,這個實驗就算完成了;而一些野外實習則改為校內實習,試驗時間也由長變短,更甚者將野外實習內容放在室內,通過幻燈片或者錄像完成。由此可見,目前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普遍存在的問題有:①實驗內容具有單一性、重復性和驗證性的特點。②學生數量大,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實驗,這樣導致很多學生都是應付,并沒有正真的參與到實驗中去,更別說增強動手能力。對于產生的實驗結果,很多學生不會考慮其中的原因,即使實驗后要求完成實驗報告,也基本上是敷衍了事,其中主要原因是因為學生認為實驗本身簡單,加上實驗課前老師把步驟和結果都給點出來,另外,由于人數眾多根本參與不進去,使學生從思想上認為實驗課不重要,對實驗產生一種輕視的心理。久而久之實驗課就在這種應付中完成,實驗課根本起不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作用,更別說提高思維和創新能力。③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很多知識并不是從書本上可以讀到的,必須深入到野外自然親自動手動腦來夯實基礎,增加經驗,而野外實習很多都流于形式,用看錄像代替學生的“傾力親為、身臨其境”,這勢必會影響實踐教學的成效。
2對農資專業實踐改革的探討
實驗內容由單一獨立向綜合性轉變。增強各個實驗之間的邏輯性、連貫性,確保每個同學都能參與進來,使實驗成為一條生產線,任何人的懈怠都會影響實驗的進行,杜絕“打醬油”現象存在。利用多媒體和仿真技術先進行虛擬試驗再進行真實實驗代替實驗員實驗前灌輸實驗過程,圖聲并茂代替單一講述,由被動變主動。加大實驗課所占成績的比重,消除輕實驗重理論的心理。督促學生做到實驗課前預習實驗指導,實驗課后認真對待實驗報告,在實驗報告中尤其寫出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學生對整個實驗進行認真思考。實驗課是在校學生鍛煉動手能力的重要實踐,是和理論基礎課并重的,學生往往更加注重理論課的學習而忽視實驗課的鍛煉,這往往與學??己藢W生的方式方法密切相關。學校對于一個學生的考量總是更注重課程成績的高低,實驗課或實習課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有時甚至完全通過卷面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優劣,這就造成了學生對于實踐課的忽視。
為了讓學生在校期間真正的得到專業鍛煉,增加學生的考核渠道勢在必行,必須兼顧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整體表現來評價學生的優劣,即使理論課再優秀而實踐課不達標,該課程也不能算合格。此外,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應改變傳統的以課程為基礎設置實驗,應根據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來設置系列實驗,把專業基礎和專業課設置成四大實驗系列:土壤農化類系列實驗、生態環境類系列實驗,遙感與信息技術類系列實驗、微生物類系列實驗。這樣就可以整合實驗室資源,充分利用有限的實驗環境,在系列實驗室中可以完成綜合性實驗,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對實驗的探索又可以節約時間。開放實驗室,使學生不僅在上課時間可以做實驗,課余時間也可以進行實驗,提高實驗室和儀器設備的利用率。這方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已付諸行動,通過開放實驗室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以往的實驗課相比課余時間的實驗相對自由,時間也相對寬松,學生可以更加輕松的完成實驗。實驗成果的展示也不只是通過實驗報告來體現,可以利用現在的網絡新技術,如微博、論壇等,學生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而且還可以在網絡上交流心得互相學習。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很多技術都要從野外實習獲得,因此,推展實習基地顯得尤為重要,切不可不實習或“形式實習”。學校應該有自己的實習基地,應依據目前就業實際、經濟發展形勢和人才需求類型來建設我校特色的實習基地。實習基地的建設應體現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原則和互惠互利原則。實驗基地可以為我們鍛煉學生,是教學、科研的堡壘,但它更應該是生產的第一線,脫離生產的實踐就相當于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實驗基地是鍛煉學生的熔爐,我們在利用它的同時也要不斷給實驗區所在地引進新技術,注入新血液,使之長期處于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狀態,更好地服務我們的教學、科研和實習。野外實習要削減形式注重內容,通過學生習得經驗,第三方評價,有效證書和回溯追蹤等方式保證學生在實習中學到內容。一個學校的辦學需要有特色,專業特色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體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前身是南京氣象學院,是一所以氣象類專業為主的單科性大學。所以,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應用氣象學、大氣物理學、大氣環境、環境科學、生態學和遙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優勢,依托這些學科辦好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既體現學校綜合辦學的特色也體現我校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優勢。
傳統高等教育的“邏輯起點”是“高深學問”。在前蘇聯專才教育的影響下,環境科學專業的傳統教育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例如:在教學體系上,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試驗;在教學方法上,滿堂灌,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在具體課程的安排上,注重學科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在各相關課程的內容上缺乏溝通,彼此重復、繁瑣,學生聽課感到乏味,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環境科學專業教學改革
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設施、教學管理諸多要素,其中,應把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改革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以實踐教學改革為重點,同時考慮到各要素之間互相牽制、互相影響,教學改革還應以各個要素協調發展、系統最優化為目的。
(一)課程體系改革
課程體系方面,改革脫離行業實際的學科型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過去比較單一的以理論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重組課程結構,重點突出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圍繞培養目標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專業技能素質結構的要求,制定既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應用性,又讓學生具備一定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學計劃。按專業崗位群的需要,采用模塊化的形式,將專業技術課程拓展為污染治理工程技術、環境監測和環保產業技術、生態環境保護及恢復、環境管理等應用領域,使專業教學計劃具有柔性,更加體現行業特點,所設課程涵蓋職業崗位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應大大提高所培養人才的適應性及加強具體崗位的針對性,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還應盡可能輻射到相關的專業。
(二)教學內容改革
環境科學歷史資料不多但發展迅速,現代環保新理論新技術層出不窮,如何在學時相對減少的條件下,處理好原有理論與現代科技的發展及最前沿的研究內容間的關系,是教學改革中首先遇到的問題。課程性質決定教師在授課時內容深淺、新舊等問題,這在課程設置時要考慮。不管是培養哪一方面的環保人才,基礎內容必須扎扎實實地教、學,包括基本理論、基本的知識、基本技能,這是當前高等教育中的立足之本,必須做到厚基礎。而作為培養學生某一方面才能的課程才可以針對性較強地講授某些知識,就水處理工程來說主要介紹處理方法技術,最重要的還是這些方法技術應用的案例,而對環境管理來說主要就是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等這些管理方法。環境科學快速發展的特點和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事實使得環境科學的熱點不斷變更,在課堂上介紹熱點問題、前沿動態及新思想、新工藝、新手段,可以縮短教學與環境變化、技術進步的“時間差”。環境科學作為一門涉及面廣的學科,各課程具有交叉性,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各門課程之間的協調性。環境科學專業的課程雜、多,像《環境學概論》、《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毒理學》等,這些典型的專業課在教材內容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復的,如何減少內容重復,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地在現有的學時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成了一個難題。筆者作為一線教師,深切體會到成立一個專業教研室的重要性。教師常常交流教學內容及心得,從而可以刪減無用、少用、重復、過時的內容和知識點,合并部分內容。比如,我們可以將生態學知識、人口、資源問題并入《環境學概論》與《環境科學概論》。
(三)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是理工科課程重要組成部分,是如何實現理論———實踐———理論這個認識過程的一個必經途徑。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優化,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重要保證,是教育質量的關鍵保證。從實踐的特點來看,主要包括三部分:依附理論課進行的實驗;與專業有關的單位實習;反映整個學習過程的畢業論文設計。傳統的實驗往往是對理論課上某些原理或現象而設計的簡單型,絕大部分是驗證性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減少示范性、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平時所有的環境專業實驗室都開放,學生隨時可以進入實驗室,觀摩高年級的同學實驗,學習有關儀器的使用方法,作簡單的驗證性實驗。在該實驗過程中所有的環節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在這中間他們碰到的困難,任何一個教師都有義務和責任進行指導。通過這些實驗,學生掌握了環境方面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綜合性的實驗一般是針對某一個比較復雜的環境問題,實驗教材上沒有現成的方法,要求學生查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具體的實驗方案,常涉及多個環境理論與方法,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結果表明,這樣做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了過去學生單純依賴試驗教材做實驗的現象,能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至于提高型的設計性實驗,主要是在前兩個層次實驗基礎之上,按照知識、技能、思維綜合的原則,結合現代科技和環境手段的最新發展,選擇一些更具有實踐性或應用性的實驗題目,進行綜合訓練的實驗。每門實驗課要求至少做一個實驗,最后要求學生以課程論文形式寫出實驗總結報告。這類實驗不僅能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使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方法,增強其綜合素質。在高等教育過程中,實習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是專業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實踐性環節。從實踐工作經驗來看,環境科學專業的實習安排在第八學期初的第一個月比較合適,這樣學生實習的時間往往不止一個月,他們可以在第七學期末就開始考慮實習事項。實習宜采用集中和分散兩種方式。集中實習都是在與學校簽訂的實習基地進行的,學生常是分成幾個組,到不同的實習單位實習,一般一個星期后再交換實習單位,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見識,拓寬其知識面。開放式實習最適于培養復合型人才,是一種分散實習的方式。進行這種實習的同學首先必須根據實習要求,結合自己的特點和興趣,找到合適的實習單位。有的已經簽約的學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單位進行實習,提前接觸以后的工作環境,盡快熟悉以后的工作內容,找出自身現有的知識能力結構與今后所從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結構之間的差距,以便在畢業前夕有針對性地對自己所缺的知識進行補充和完善。未簽約的學生可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單位認真實習,鍛煉自己,證明自己,同時爭取單位的認可,為最后簽約單位創造機會。從實習的過程和結果來看,開放式實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習成效明顯。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整個本科階段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指導教師常常在第七學期初就開始制定論文題目,最遲該學期中期學生可以見到導師公布的題目。學生此時便可以選擇導師及題目,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始準備論文。但有一種情況例外,低年級開始協助教師進行科研的同學,他們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維,有的同學對自己一直研究的課題比較了解,此時我們鼓勵他們發現科研點,提出研究方向,報相關導師審批后可以作為其畢業論文題目。這項工作應長期堅持,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而且做畢業論文時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