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5:43: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科學知識競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 滲透生物科學技術新信息,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意識
在生物學教學中,平時注意搜集一些科學技術的新信息,適時地與課堂教學知識點有機結合起來,使教材基礎知識與生命科學發展動態相銜接,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科學、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志向。例如,對細胞一章內容的學習,通過細胞全能性的介紹,引入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應用的實例:如利用組織培養技術快速繁殖花卉樹苗。在“遺傳的物質基礎”一節中,引入遺傳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類基因組計劃等生命科學的前沿知識。滲透這些知識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生物科技視野,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而且能喚起學生的時代感,使其樹立生命科學意識。
二 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科學品質的核心??茖W精神就是敢于懷疑、敢于求真、敢于創新。科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對過去的一次革命,它總是要突破以往的窠臼,達到一個新的起點。創新是科學進步的內在動力。創新必需有勇敢的精神作基礎,要敢于懷疑現有的觀點,敢于冒險,敢于克服困難,敢于接受失敗的考驗,敢于抵制世俗的偏見和環境的壓力,堅韌不拔地追求真理??v觀生物科學的歷史可以看到,是科學家們的不斷創新才有生物科學的不斷進步。因此,在生物科學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的創新精神,有助于學生科學精神的形成。
三 激發學生始終對生物學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人的學習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激發人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樂于學習,把枯燥的學習轉化為一件快樂的事情。孟德爾對生物的遺傳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用34個株系的豌豆進行了歷時8年的豌豆雜交實驗,發現了遺傳學的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
四 培養學生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
生物學的發展,凝結了科學家艱辛的勞動。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艱險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如達爾文冒著生命危險做環球考察,雖歷盡艱辛,但最終還是完成了巨著《物種起源》;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花費了整整27年的時光。作用的發現和探究過程,歷經了近一個世紀。生長素的發現歷經了半個世紀。遺傳學奠基人孟德爾為研究遺傳規律,長年累月,默默無聞,在他去世16年后,其他科學家才證實了他提出的遺傳學第一和第二規律。有人問顯微鏡的發明者列文.虎克成功的原因,他舉起因長年累月磨鏡片而布滿老繭的雙手說:“這就是成功的原因”。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他們對幽門螺桿菌的研究是從1979年4月開始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使他們找到了胃潰瘍等疾病的“元兇”,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說,“現在已經得到普遍證明,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超過80%的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這一發現革命性地改變了世人對胃炎等疾病的認識。讓人們不再僅從生活習慣和生活壓力中尋找胃病的原因,而是著眼從臨床角度使用新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大大提高了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徹底治愈的機會。
五 通過實驗,模型構建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細微的學習習慣與思維習慣
實驗是生物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物學實驗對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掌握生物實驗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實驗教學。教師應利用學校的實驗室及相關設備進行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初步形成科學家的一些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認真細微的學習習慣,這些習慣也為學生以后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解決身邊出現的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實驗教學中,如在觀察溫度對酶活性的探究性實驗中,可先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按照所學的內容進行實驗設計,包括實驗原理,實驗所需的材料,器材,預期的結果,實驗的步驟等,然后各小組進行交流,討論,最后由師生共同總結確定實驗方案及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實驗時,教師要要求學生認真準確的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如實得記錄實驗結果,仔細分析實驗結果,并與預期的結果進行比對,最后得出實驗結論。
在教材中許多問題是通過構建模型的方式來解決的,模型包括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等,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工具制作簡單的模型,直觀的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或過程。
一、方案名稱:
科普教育--學生心目中的社會問題“轉基因”
二、方案背景:
教育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具體化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即將下發和執行,生物課程與核心素養的關系,成為了近期研究的熱點。結合目前高中生對待中國近期出現了一系列涉及到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的案件和糾紛,如雀巢轉基因食品標識糾紛 ,美國轉基因大豆進口許可證**等,還有如今沸沸揚揚的轉基因稻米市場化爭議等轉基因社會問題的態度不穩定,歸其原因在于學生對轉基因的認知不夠,因此以轉基因知識為載體的教學研究一方面可以提升高中生對轉基因的認知,另一方面可優化課堂教學,以便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達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三、方案目標:
1、通過本活動的開展,普及了轉基因科學知識,宣傳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關政策法規,科學解答了當前輿論關注的熱點問題,提高了廣大青年學生對農業轉基因技術的認知水平。提升了專業知識,更加了解了轉基因技術,也會用科學的眼光更加理性地看待轉基因技術。
2、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發展學生的科普知識特長,培養合格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3、借助青年學生這個活躍群體,向社會發出并傳遞科學、權威的聲音,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方案所涉及的對象、人數
本方案所涉及的對象主要為我校教師與學生,并邀請縣教育、科技條線的相關領導專家進行指導,共計1000人左右。
五、方案的主體部分
1.活動內容:
a.活動主要以轉基因科普知識手抄報作品展示和了解轉基因十大問題的海報展示的形式進行,并在現場發放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知識的宣傳單。展示的手抄報作品和海報以學生的視角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圖文并茂的版面,將轉基因科普知識躍然紙上。活動中,同學們互相談論對轉基因各方面的見解.
b.活動還安排了專家專題講座,從科學層面回答公眾關注的相關轉基因熱點問題,向社會傳遞科學、權威、客觀的信息。
c.填寫調查問卷、現場答疑釋惑、自愿支持簽名等內容。
2.難點、重點、創新點
a、活動資源的尋求和充分利用。
b、活動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的設計與實施。
c、交流的開放程度空前巨大,引發的社會效應比較突出,立竿見影。對于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意義
3.利用的各類科普教育資源(場所、資料、器材等)
a.構建科普教育交流平臺。
實行“統一領導,條塊結合,形成合力”的原則。由校長掛帥,分管領導負責牽頭,各處室互相支持、協調,成立“轉基因”科普教育領導小組,構建科普教育交流平臺,制定校園“轉基因”科普文化宣傳規劃,保障“轉基因”科普教育項目、崗位、陣地、教師和物資的落實,保證“轉基因”科普教育活動的扎實開展。
b.組建“轉基因”科普教育領導隊伍
加強師生的“轉基因”科普知識宣傳,聘請學有特長、熱愛科普的老師,擔任學校的“轉基因”科普教育輔導員,以點帶面,提高教師科普教育的整體素質;并聘請校外“轉基因”科普界的專家擔任學校科技顧問和輔導員。
c.制定執行“轉基因”科普教育方案
通過“轉基因”科普教育領導小組的共同研究和協商,制定學?!稗D基因”科普教育的活動方案:每天一則科普新聞、每周一期科普博覽、每月一份科普信息、每學期各班一期科普黑板報、每學年一次全校性科普知識競賽和每學年一屆科技節。每學期的科普周、科技教育月活動中我們均要開展科普專題講座、參觀訪談、實地考察等教育活動;學校、班級開展以“轉基因”科普教育為主題的板報評比,進行“轉基因”科普教育系列活動,隆重舉行“科普節”,展示師生、學校在“轉基因”方面取得的科普教育成果。
4.活動過程和步驟:
a、準備階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制定“轉基因”科普教育活動方案,開展基礎性工作。
b、實施階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組織開展各類“轉基因”科普教育活動,加強“轉基因”科普教育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整合的研究。
c、總結階段(2019年7月——2019年10月):匯總成果,邀請相關專家鑒定總結。
5.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預案
主觀上的青少年“轉基因”科普教育專業知識不足和客觀上學校研究重點的變化是本活動開展過程中主要會出現的問題;解決的策略是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學習,提高駕馭青少年科普活動的能力,并多與學校領導溝通,提供好的意見建議,把構建“轉基因”科普特色校園文化作為年度學校科研工作的重點,予以大力支持。
6.預期效果與呈現方式
a、活動報告,“轉基因”科普特色校園文化研究專輯;
b、學生科技人文素質展示及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成績,形成科技小論文、小研究成果集錦。
7.效果評價標準與方式
參照教育科研的評比方法對活動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績效評價,確??茖W性、公開性。
[關鍵詞]中等職校 性健康教育 教育策略
我國著名的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張聲遠認為,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是青春期的頭等大事。中職學生已步入人生成長的重要時期――青春期,良好的性教育能使中職學生健康發展并受益終生。因此,如何開展中職學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中職學生性健康教育的現狀
性健康教育基礎薄弱,不能滿足學生健康成長的需求。中職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他們所生活的環境都在壓抑或者故意回避孩子們對自身變化的好奇和困惑。在初中階段生物課開課既不太正常,對于與性教育相關的內容又沒有得到落實,這就造成大部分學生性健康知識的貧乏。據筆者所知,中職學生中,有38%的學生在學校完全沒有接受過任何性知識教育。學生對性健康知識的了解呈不均衡狀態,對性生理知識的了解多于性心理知識;男生懂的比女生多。與之極不相稱的是中職學生對性健康知識的極度渴望。他們處于青春發育期,年齡大都在16~20歲之間,恰同學少年,性意識的產生自然而然。隨著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漸漸成熟,他們愿意甚至渴望與異往。再加上中職的學習壓力比中學減輕了許多,活動的豐富使學生們與異性接觸機會增多。然而,不少學生沒能處理好與異往的問題,出現戀愛行為,甚至發生婚前。他們迫切需要解決生理及心理發育所帶來了困惑。一般來說,女生傾向于普及性的性知識,男生則傾向于性安全教育知識。一旦學校性健康教育現狀不能滿足需求,他們往往只能從交友、閱讀書刊、看影視錄象、上網等渠道,通過自學方式來獲取。然而,網絡及一些非專業的雜志中介紹的性知識,存在著非科學性的東西較多,沒有接受過正規性教育的中職學生,分辯能力較差,極易形成一些錯誤的性觀念,從而貽害終身。
二、對中職學生進行性健康教育的內容
學校是實施全面而有效的青春期性教育的主陣地,學校教育有著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無法比擬的優勢。那么,應該把哪些內容納入中職學生性健康教育中來呢?
首先,青春期性生理、心理教育。早在1963年,就指示:要在女孩首次月經、男孩首次遺精前把科學的知識給他們??梢?關于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和生理功能的教育,是性科學知識的基本內容,是學生性健康教育的起點,部分中職學生已經錯過了最適當的教育時期,教師要幫學生補上這一課。教師要使學生了解男女第二性征的具體表現并掌握有關的保健知識,如女生知道月經的來由及經期的保健;男生了解遺精、現象及相關衛生知識等。性心理健康有助于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也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塑造健康的性心理是中職學生性健康教育的主線。伴隨著青春期的生理發展,男女學生在性心理上也會產生特殊的體驗和感受,而學生心理的發育往往滯后于生理發育,如果不進行心理調整適應,就有可能產生種種不健康的心理現象。
有些問題,比如打架、逃學、戀愛、學習成績下降等,看起來由學習態度不端正、紀律散漫引起,其實很多是性心理變化的反映。教師要以科學的知識分析性心理障礙產生的表現和原因,消除學生不必要的恐懼和焦慮,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
其次,性倫理、性道德教育,生殖與避孕知識的教育。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量魚龍混雜的性知識,為避免青春躁動期學生誤入歧途,教師要對中職學生開展以性純潔為核心、以人格教育為基礎的性道德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與異往的行為規范和準則,教育學生以負責任的態度克制生理和情感沖動,從而規避錯誤。生物教師可結合學科特點,要讓學生明白:人類源于生物而高于生物,人有發達的大腦,人類的活動受到人格、人性以及社會公德等制約。如把情愛與相分離,把男女間的關系還原為生物的本能,這是社會文明的一種倒退,絕不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據調查,中學生中已有3%學生發生過,在接受懷孕引產的婦女中,18歲以下未婚少女就占40%。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受不良性道德觀念的影響,人們的性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青少年發生的年齡悄然提前,中職學生發生婚前已成不爭的事實。學校不提倡婚前,但在無法杜絕青少年發生的前提下,與其讓少女為流產付出代價,還不如教給學生生殖與避孕知識和自助自救的方法,以提高她們在性方面的自我保護和防御能力。
第三,性病及艾滋病知識教育。近年來,我國HIV/AIDS呈加速流行趨勢,性病發病率逐年上升,青年群體是艾滋病等性病最大的受害者。開展以學校為中心的全民衛生宣傳教育,是預防艾滋病在我國蔓延的最有效手段。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對中職學生進行有關艾滋病等性病知識的教育,使學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及傳播途徑,掌握預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學會正確對待和關愛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還要讓學生對我國預防艾滋病、性病的相關政策與法規有一定的了解。通過性健康教育,可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抵御性病、艾滋病侵襲的能力。他們將成為抵御艾滋病在21世紀猖獗蔓延的社會力量。
三、對中職學生進行性健康教育的途徑和策略
多數的學生愿意通過課堂教學來獲取性健康知識。而我國當前還沒有把青春期的性健康教育單列為一門基礎課程,生物科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生物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對中職學生進行性健康教育。
第一,進行自身的脫敏訓練,營造高效輕松的教學環境。性教育教師最好是專業老師或生物老師,教師對性健康教育的知識要全面了解,透徹把握。性教育教師要改變觀念,端正思想,在課前首先對自己進行階梯式的脫敏實戰訓練。在性的話題面前,教師要態度坦然,言行舉止大方得體。羅素曾經說過:“回避絕對自然的東西就意味著加強,而且是以病態的形式加強對它的興趣?!蓖ㄟ^教師的引導,去掉性的神秘外衣,還它科學的真面目,讓學生能及時獲得陽光下健康明朗的性健康教育。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創造出師生情感、欲望、求知等高度統一、融洽和步調一致的情緒氛圍。課堂上進行雙向或多向交流,采用討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辯論、游戲等多種形式,可把學生們在青春期遇到的問題,尤其是較典型的例子帶入課堂,在教育者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水平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性健康教育強調良好的情境,這就要求教師還必須掌握一些現代教學技能,如學會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比如:利用Flash課件可形象生動地播放精卵結合及胚胎發育的過程,學生樂于學習,記憶深刻。
第二,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開設選修課,倡導同伴教育。性健康教育不可操之過急。教學中,教師要從不同的角度,適當適時地滲透性健康知識。如生殖系統、生物進化、遺傳和變異、遺傳病、優生優育等教育素材,這樣可使學生在經常性的學習中逐漸獲得正確、系統的性健康知識。在中職,只有幼師等專業的班級開設生物必修課,大多數的其它專業的學生無緣接受性知識的課堂教育。學校合理開設性健康教育選修課,可以彌補課程設置的不足。在不同年級開設的選修課內容應該有所側重,低年級的要側重于性生理教育;對高年級的則要側重于性心理、性倫理、性道德規范和友誼與愛情關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師在面向多數學生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性別、年齡和個性的差異,開展個別輔導或心理咨詢活動。另外,大量調查表明,年輕人的大部分性知識都來源于同伴。
教師應對部分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培訓,然后通過他們向周圍的青少年進行性健康知識的傳播。為了使同伴教育獲得好的效果,教師必須對同伴教育者進行正確的培訓和監督指導,并與他們一起制定活動計劃和方案,形成一套管理和評價體系。
第三,教師可以請來心理醫生或婦產科專家講課,讓他們以醫生的身份,從不同的角度,用豐富的臨床的事實教育學生,觸動學生。還可以定期開設專題講座、出版宣傳???、利用校園廣播、互聯網、科教片、組織性知識競賽等來進行性健康教育。
中職的性健康教育單靠生物教師的努力要遠遠不夠的,學校必須不斷增強各科教師、全體學生和家長參與性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把消極防范的教育轉化為積極開放的教育,要在學生性本能剛剛覺醒之際,就讓他們作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陳浩鶯.走向心理健康教學篇[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 .
[2]馬迎華.預防艾滋病學校健康教育教學方法[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