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15:43: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危機概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金融穩定性 ; 金融危機; 金融風險
自從2007年爆發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很多投資者都對目前的資本市場發展喪失了信心,同時有很多大型的金融機構被政府接管或者是紛紛倒閉,這就導致了各國消費者對金融作為資金媒介所產生的基本功能產生質疑。很多國家自身金融業的發展上都出現了失衡、無序、雜亂以及不穩定等特征。這些不利特征在2008年9月之后表現的更為明顯,造成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加劇,同時對于全球金融體系也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保證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是目前各國中央銀行都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金融危機雖然沒有對我國造成過于重要的影響,但是所造成金融環境上的復雜性去卻給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帶來還跟新的金融風險和巨大的挑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體現出了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穩定性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因此,應該如何實現我國金融服務和調控功能上的完善、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和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成為維護我國金融體系健康發展的關鍵內容。
一、金融危機下金融穩定性概述
(一)金融穩定性所包含的內容
金融穩定性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1.信用秩序和關系穩定下的資金借貸均衡;2.幣值穩定下的貨幣供求均衡;3.金融體系中各大機構穩定;4.金融市場穩定下的資產價格穩定,并可以實現對經濟基礎因素的正確反映,如果基礎因素沒有變化,也不會出現資產價格上的波動;5.匯率穩定下的國內外收支平衡;6.金融結構穩固合理,內部各系統之間實現協調協作,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而這六個方面之間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而金融上的穩定性實際上要求的就是金融體系在功能上的正常穩定發揮,從而在實現投資者利益實現保護和金融穩定增長的同時實現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和資源配置上的優化。這種金融上的穩定性并不是一種靜態上穩定,需要在不斷發展和增長的過程中實現穩定,是經濟和金融相協調發展所得的結果,無論是金融機構中的宏觀經濟結構還是微觀資本機構都會對金融穩定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金融危機的危害以及和金融穩定性之間的相關關系
金融穩定性和金融危機之間是完全對立的關系的,金融危機實際上體現出的就是一種金融不穩定的特征,實際上也是金融危機下對金融穩定性的破壞和影響。首先由于金融危機出現在社會金融系統當中,集中表示在系統中大部分或者是全部指標出現的超周期、短暫以及急劇的惡化,而這些惡化的金融指標中包括土地、房地產、證券以及短期利率等資產的價格惡化、金融機構的倒閉以及企業破產,體現的是對金融市場上嚴重破壞,在對金融市場有效運行能力實現損害的同時,對系統內的實體經濟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二、金融危機下我國金融穩定性研究
在對金融危機實現避免和解決上,首先需要實現對金融不穩定問題的解決,在防止不穩定性惡化的基礎上,實現對系統穩定性上的保持。而金融不穩定性作為金融危機的前期表現,如果不能很好的實現對金融穩定性進行控制,隨著不穩定因素的逐漸增多以及不穩定程度上的不斷加深,金融危機將會越發的嚴重。因此對金融危機下我國金融穩定性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重點需要對金融系統的每個因素進行分析,保證每個因素都能實現基本穩定的,這樣才能在保證金融危機不會實現進一步惡化的同時,同時提高各環節上穩定性來在最終減小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穩定性的影響。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國際金融危機下,雖然對于人民幣匯率、貨幣的增長率、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金融機構本外幣的貸款數量、以及國內負債規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是由于這些方面的內容并不屬于影響我國金融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金融危機對它們所造成的影響并不會對我國的金融穩定性造成實質上的影響。
第二,居民消費資料價格指數的上漲對金融當前的穩定性起到了負面的影響, 2008年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促進內需的宏觀調控措施是有效的,但是,旺盛的國內需求卻不利于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
第三,當前的中國房地產金融市場是需要警惕的一個行業,雖然房地產價格上升對于金融穩定的不利影響并沒有逐漸顯現出來,中國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的金融穩定性仍然起到了緩沖的作用,但是,地價和房價暴漲的局面是不利于經濟發展的,房屋銷售價格的大幅度提高肯定會惡化當前的金融穩定狀態。中國需要吸取上個世紀末日本房地產市場的教訓,防止此次“泡沫”進一步發展所可能帶來的悲劇發生。
第四,外匯儲備的增加和國內債務規模的擴大,有利于金融體系的穩定,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的外部均衡。同時,穩步推動人民幣進入周邊國家成為貸款和借款主導貨幣的方式,發行以人民幣計值金融產品的融資方式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但是,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的直接負債、間接負債的規模正在大幅度提高,這是需要警惕的,這樣不利于國內消費的平穩發展,會讓金融體系增加無法測算的成本,不利于金融的穩定性。
第五,中國的股票市場仍然是一個不健全的市場,雖然,當前的市場價格并沒有對中國金融穩定起到顯著的負面作用,但是,市場價格的不正常波動是值得關注的。特別是受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股票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在不斷地增加。但是,過于封閉的股票市場是不會有利于問題解決的,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才可能發揮資本市場對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明.東亞國家金融穩定性面臨的主要風險誘因[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12);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中小企業;戰略供應商;評價與選擇
一、引言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對世界經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在生產管理與經營過程中迎來了機遇與挑戰。面對后金融危機時代市場經濟激烈、產品滯銷等問題,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成為企業穩定與可持續競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與企業經濟管理的概述
1.后金融危機時代。后金融危機時代主要指代自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后,全球經濟從觸底到回升再到新一輪的增長的時間段。這一時期是不確定的,或短(二至三年)或長(十年乃至更久)。在此階段內,金融行業、經濟實體產業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加之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受國外以及國內的多元化因素的影響,企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因此,為適應市場變化需求,避免在下個經濟增長周期中被淘汰出局,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發展戰略改革成為必然趨勢。
2.企業經濟管理。企業經濟管理是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企業管理者對企業各經濟活動進行管理的總稱,其宗旨在于通過管理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保證企業長效發展。隨著經濟管理理念體系與實踐體系的不斷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已成為一門系統、全面的學科。通常情況下企業管理工作人員在進行企業管理時,會依據企業實際情況與發展需求,制定一系列經營制度、管理系統、經營方法與運行模式,維護企業正常運營。常規情況下,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管理系統體系,即普遍由生產經營管理系統、組織經營管理系統、開發創新系統以及財政經營管理系統等共同組成,用以保證企業穩定與長效發展。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進行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時,需從根本出發,進行系統、模式、制度以及方法的創新與改革。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基本特征
1.綜合性增強。由企業經濟管理相關概述可知,企業管理的宗旨在于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保證企業穩定發展。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背景下,企業要想達到管理目標,體現企業經濟管理價值,則需進一步加強經濟管理的綜合性,實現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強化。即,以價值為導向,對企業各部門、各項經營活動與運行操作進行管控,從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穩定與可持續發展。
2.注重企業領導決策。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組織開展與企業領導決策存在密切的關聯性,而采取指標作為反應企業市場經營實際情況的重要指標,對企業領導的經營決策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為提升企業競爭力,避免出現產品滯銷問題,企業領導需以財務指標為基點,結合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制定經濟管理制度、運行模式,進行管理系統調整。從而保證企業發展與市場變化的協調與統一。
3.關聯性提高。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的綜合性增強,管理范圍涉及到各經營活動項目中。因此,企業經濟管理制定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而企業經濟效益與企業發展、企業員工發展存在密切的關聯性。因此,企業經濟管理與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關聯性得到提升。
四、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策略
1.革新經濟管理理念。管理理念的更新是推動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主動力。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作為企業經濟活動的組織者、企業發展的引領者,企業領導應注重自身經濟管理理念的革新,并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實現先進管理理念在企業全體員工中的有效滲透。首先,我國企業領導應堅持黨的領導,緊跟國家政策支持方向,貫徹落實黨政方針,保證企業發展與國家市場經濟建設目標的一致。其次,企業應用長遠的眼觀看待問題,依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實現經濟管理理念的創新。與此同時,企業管理工作人員,應從整體層面出發,站在全局角度為企業制定經濟管理制度,調整管理系統,用以保證企業運行模式的契合性而不是一味的求新求異。
2.深化財務管理的認知與理解。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經濟管理的總要組成部分,是保證企業資金科學配置,提升企業經濟活動價值,保證企業經營決策正確的關鍵點。因此,企業管理人員以及財務工作人員,應提升自身對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知,樹立財務管理意識、會計意識,從而加強企業資金流向的有效控制。對此,企業可通過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報表格式、完善財務預算體制、建立財務管理教育培訓制度等方式,進行相關工作人員管理水平與能力的強化,規范工作人員工作行為,落實工作人員工作職責。
3.建立科學財務支出約束機制。財務支持約束機制是企業經濟管理內部機制創新的重要體現,對提升企業財務系統管理質量,強化企業財務系統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響作用。首先,制定完善的財務支持約束機制制度,包括財務工作者崗位責任制度、財務工作日常執行規范、企業經費管理制度、企業公共財務資源管理制度等等。應以保證財務管理的規范性與科學性,實現各項財務管理工作的準確落實。其次,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加強企業員工對企業經濟管理的自主參與性,從而實現企業資金價值的最大化發揮。與此同時,在工作經驗、經濟管理運行模式借鑒的過程中,需依據企業實際情況以及各部門工作屬性、工作情況進行財務支出約束機制的調整與改革,保證財務支出約束機制符合各部門發展需求,從而實現財務支出約束機制作用的有效發揮。此外,進一步完善企業預算管理體系,通過配置專業工作人員、健全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抗風險能力。
4.調整企業經營策略。在企業生產與運營管理過程中,企業經營策略的有效落實對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保證企業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調整企業經營策略,保證經營策略的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完善性是進行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重點工作之一。在此過程中,企業應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依據自身實際經營情況與市場變化需求,為企業制定長期發展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對企業進行科學定位,樹立企業品牌形象,通過借助多媒體進行企業宣傳,營造良好企業文化,從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優化發展。
5.引進先進采取管理技術與方法。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科學技術的有效應用,已成為企業現代化建設的重點內容。因此,在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過程中,應注重先進管理技術與方法的引入。例如,在財務管理中,為滿足新時期財務管理工作需求,可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智能化監控技術等建立信息化財務管理系統,并通過該系統進行財務信息統計、查賬、保證、審核等,從而提升財務管理質量與效率。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市場競爭日漸加劇的環境下,企業應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與改革,應以保證企業經營符合社會與市場變化需求,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穩定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艷.后金融危機時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探討[J].時代金融,2016,09:127-128.
[2]王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6,31:217+179.
[關鍵詞]國際金融危機;傳導機制;研究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115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近年來,很多國家都與我國建立起良性關系。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于我國影響總的來說并不大,經濟發展依然保持良好勢頭,正是如此使得我國備受世界各國矚目。但我國不能將金融危機的破壞力忽視。我國作為國際重要組成部分,其金融體系難免會存在危機性。因此,需要研究國際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以便防范金融危機爆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1 國際金融危機與金融危機傳導的概述
所謂的金融危機實際上主要是指在社會金融系統中所出現的危機,這種金融危機主要表現在金融系統運行中,金融指標將在短時間內出現重大變故的現象,而其中所指的金融指標不僅有貨幣匯率和證券價格,還包括倒閉的金融機構數量以及房地產價格等。一旦爆發金融危機就會使整個金融系統進入重度混亂狀態,甚至出現嚴重的資產配置問題,這樣也會致使國際經濟出現不良震動,形成經濟危機[1]。
對于金融危機傳導,由于研究學者的研究角度不同也就對其設定了不同的定義,一般情況下,都將金融危機傳導認定為是在平穩期或危機期使傳導方式受到沖擊,進而發生了改變。隨后有學者從狹義方面對傳導進行概括,認為所謂金融危機傳導就是在一定路徑中傳輸危機,也有學者從廣義方面對其進行概括,認為傳導就是將各個國家及市場聯系在一起的一種運動路徑[2]。但本文認為金融危機傳導應從廣義與狹義兩方面進行分析,從廣義角度講,金融危機傳導就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中的所發生的危機傳輸給另一國家或地區,從狹義角度講,則是將金融危機從一國擴散到另一國,使被傳導國家在毫無防備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
2 國際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理論
從金融危機的爆發到結束需要一定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集合在一起通常被稱為金融危機傳導機制。在全球范圍內,無論是外匯市場還是股票市場都一直處于交易之中,一個國家和地區之間全球化程度越高,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就越大,一旦金融危機爆發就會在很短時間內傳入到其他國家。通常情況下,金融危機傳導機制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2 1 季風效應傳導
這種傳導方式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主要是由于受到共同沖擊所引起的金融危機傳導。簡單來說,也就是可能由于這些國家存在相同因素,導致這些國家先后受到投機性沖擊,這種現象通常被稱為季風效應。如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國際金融危機就是季風效應的典型代表,全球范圍內很多國家都存在次貸危機,進而出現了全球流動性危機。
2 2 溢出效應傳導
溢出效應主要分為兩種,分別為金融溢出效應和貿易溢出效應。之所以會出現這兩種效應是由于國家與國家之間要實現經濟聯系常用的方式就是貿易與金融,這樣一來就使它們成為傳導金融危機的兩種方式。如果一個國家發生金融危機,那么其直接投資率和資本流入也會大幅度縮減。如20世紀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中,泰國就受到了金融與貿易的打擊,導致泰銖嚴重貶值,使得與泰國有經濟貿易來往的國家都陷入了這次經濟危機中。同時,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美國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因其國內所使用的很多產品都需要從國外進口,當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很多國家為了滿足自己國家發展,相繼減少了產品出口,這樣就縮減了美國的進口量。一旦一個國家的經濟受到金融溢出和貿易溢出的影響,其金融傳導很快就會轉變為實體經濟,因此也就加大了危機感染的速度與概率[3]。
2 3 凈傳染效應傳導
凈傳染效應通常是在金融危機在宏觀基本面數據的影響下,不會繼續被詮釋而出現的。在凈傳染效應中,不僅有自我實現還有多重均衡理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也就使另一國家受到影響,這種情況一般被稱為“壞均衡”,通常會引起國家貨幣貶值、總資產價格下跌,嚴重的還會出現資本外流等情況,致使壞賬風險激增[4]。在2007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導致整個冰島銀行體系出現崩盤情況,因其主要存款地點為英德兩國,金融危機爆發以后英德兩國立即將冰島在本國的賬戶凍結,以此來減少冰島金融危機在凈傳染效應的作用下沖擊英德兩國金融業。
3 國際金融危機在國際間的傳導分析
3 1 在貿易交易中的傳導
貿易傳導通常是一個國家在爆發金融危機以后,會出現貨幣貶值,國民購買能力下降的情況,這樣一來也會使其與其他貿易之間的經濟聯系弱化,這樣一來也很容易時其他國家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并將金融危機擴散,也就是說爆發“貿易溢出效應”[5]。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美元不斷貶值,但是其他國家貨幣卻出現升值情況,尤其是人民幣的升值表現最明顯。自從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其對國外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縮減,年進口量下降極為顯著,這樣就使那些與美國在貿易上有來往的國家出口量嚴重下降。同時,對于美國內部來說,資金流動量也在減少,大部分資產價值出現縮水情況,導致不少金融機構不得不縮緊信貸,由于美國人具有超前消費意識,縮緊信貸以后很多美國人對于未來生活十分恐慌,隨著美國進口量的減少,很多產品出口國的利潤也受到了不小影響,經濟受到重創。由于世界經濟聯系較為密切,已經成為一個整體,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后通過貿易渠道將危機帶給了全世界。
3 2 在金融渠道中的傳導
金融渠道的傳導主要是將匯率和利率作為主要傳導方式,而外匯市場與資本市場則是其主要傳導途徑。金融渠道傳導與貿易渠道相比更為迅速、影響更大。特別是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全球金融市場緊密連在一起,跨國銀行眾多,并占據多數頭寸,極大地提升了系統風險,并成為金融危機區域傳導的重要方式。美國經濟發狀況良好,擁有全球最完善的金融系統,因此很多人認為在此投資更為安全、可靠,再加上美國金融交易較為頻繁,數額較大,相應的交易機制也較為完善,無論是個體投資還是機構投資都愿意參與其中,甚至一些國外資金也來此投資,尤其是歐盟各國在美國投資眾多,為美國金融市場發展帶來了良好勢頭。但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各個金融機構為了挽回受損局面,只能互相拆借,逐漸將金融危機擴散到全球[6]。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國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主要是貿易渠道傳導影響較大,當然其中也不乏金融渠道的影響。通過研究主要是由于我國有不少外匯儲備存在于美國國債市場中,金融危機導致美元貶值,我國所持有的美國國債也就不斷萎縮,從而產生了嚴重虧損。同時,由于美國現有資本不足,只能將海外資金撤回,我國受影響較大,尤其是股市與房價出現劇烈波動,致使中國金融市場備受挑戰,很多企業因此出現嚴重虧損。
4 抑制金融危機傳導機制發生的主要對策
金融危機傳導機制之所以會從一個國家傳到另一國家,主要是由于被傳導國的國家體制、經濟政策以及制度等多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彌補與改善,那該國被金融危機傳導的概率就會上升,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也會不斷加大[7]。為了防止金融危機在我國爆發,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升防御能力。
4 1 適當調整出口市場,注重多元化發展
通過多次金融危機得知,貿易溢出效應是導致國際金融危機傳導的重要方式,兩國在貿易交易上聯系越密切,貿易溢出效應也就越顯著,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產品出口,并且嚴重依賴于個別國家,一旦所依賴的國家爆發金融危機,那么產品出口國也會受到直接影響。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一定要減少對出口市場的依賴,調整出口市場,同時實現多元化發展,促進國家全面發展。
4 2 構建完備的國際金融市場預警機制
盡管金融危機爆發以前毫無征兆,但在其出現前都會有一個醞釀過程,并在經濟運行中逐漸顯露出弊病[8]。因此,這就需要建立完備的國際金融市場風險預警機制,重點總結經濟運行中的弊病,通過某種模型與體系預測金融危機發生時間與概率,同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應對,進而減輕金融危機對國家危害。
4 3 重視對于跨國金融機構的監管與合作
金融危機一旦爆發就會涉及多個國家,不會只停留在一處,如果一個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很快其他國家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那些跨國性金融機構受影響較大,很多金融危機都是通過跨國性金融機構才傳遞另一國家中,因此,國家政府部門應重視對跨國金融機構的監管,同時也要與其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創建被國際認可的監管機制,以便減少金融危機對本國的影響。
4 4 注重金融創新
金融創新是各個國家都需要進行的,但其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其監管機制與創新不一致,致使金融風險提升。因此,一定要確保金融系統穩定,降低金融風險,規范金融監管市場,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金融危機爆發。
5 結 論
通過以上研究得知,導致金融危機爆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貿易溢出效益和金融溢出效應最為典型,一旦受到兩者共同打擊,其經濟發展將受到重創,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應對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士帶來有效參考,減少金融危機對本國影響。
參考文獻:
[1]趙俊燕 美國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的傳導路徑和機制研究[D].濟南:山東經濟學院,2010
[2]王君 美國金融危機傳導機制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0
[3]譚蔚 金融危機生成及傳導機制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0
[4]齊冬冬 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0
[5]李國疆 經濟虛擬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機機制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
[6]邸振龍 美國次貸危機的形成及傳導機制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關鍵詞] 金融危機 機會 威脅
一、浦發銀行概述
1990年4月18日,中國政府宣布開發上海浦東,提出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設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以下簡稱浦發銀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 的。1992年10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牽頭,上海的多家國有企業,如久事集團、一百集團、上海實業、煙糖集團、農工商集團、申能股份、東方國際等多家大型企業集團支持浦發的發展。
自正式開業以來,浦發銀行就將公司銀行業務作為最主要的銀行業務。浦發銀行不僅在網點布局、人員設置、客戶關系、產品特色、業務流程等方面優先將公司銀行業務放在首位,而且投入較大的銀行資源對公司銀行業務給予重點支持。浦發銀行對于公司銀行業務的投入,也可以從銀行的歷年經營業績中得到反映。
二、金融危機后浦發銀行面 臨的機會(Opportunity)
由美國次貸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金融業帶來了深遠影響,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期,全球金融業將發生一系列變革,并推動銀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首先,金融監管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更多的金融機構和業務范圍將被納入監管視野。其次,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在獲得國有資本和國家信用注入后,其公司治理將被重構,激勵機制將面臨重大調整。第三,全球銀行業和金融市場將進一步“回歸傳統”,“華爾街模式”的交易與自營業務比重將大幅下降,傳統銀行業務比重將上升,遠離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將日漸萎縮。
浦發銀行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機遇:
第一,金融危機將使我國的銀行行秩序得到重視,企業的貸款行為、居民的按揭貸款行為必將受到嚴格管制,從而降低整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而浦發銀行主要針對公司金融業務,金融危機以后,國有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的發展將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將大大地擴大投資,而浦發銀行將是這場面“企業刺激消費,擴大投資”活動中的最大受益者。浦發銀行不僅將吸引大量的民間客戶 ,主要是其公司業務、業務 、國際結算業務將得到大大地提高,從而拉高整個銀行的利潤率。第二,金融危機發生后,投資者變得更加謹慎,公司客戶在貸款時也是經過實際調研做的決策,否則企業不會在“后金融危機”期間冒險大量貸款做投資,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減少了鋪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
三、金融危機后面臨的威脅(Threat)
金融危機爆發后,同樣給浦發銀行的發展前景帶來了較大的威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同行業競爭加劇,面臨市場份額變小的威脅。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內外資銀行都深深了解到要想在金融業立于不敗之地,市場份額是關鍵,隨著我國加入WTO,銀行業已面向全球,浦發銀行不僅要面向大量外資銀行,而且在“后金融時期”階段,還要面臨大量小型銀行的劇烈的競爭
第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實體經濟增速減慢和下滑。受海內外市場有效需求銳減的影響,直接導致廣大中小企業產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作用,一些中小企業生產處于減產、半停產和停產狀態,基于對未來經濟增長放慢的預期,加上房地產、鋼鐵等基礎行業市場供求過剩,企業不敢進行投資,大多數企業處于一種維持現狀的狀態,不愿承擔投資風險,企業的投資資金需求大幅下降。,由于浦發銀行的主要客戶 是中小型企業 ,這會嚴重影響浦發銀行業務的可持續性發展。
四、浦發銀行的風險防范
浦發銀行吉曉輝董事長談金融危機應對談到,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應對系統性風險,不能單純從一般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問題,必須要拓寬視野,在加強基礎風險管理的同時,實施戰略應對,才能從根本上抵御系統性風險的沖擊。所謂戰略應對,可以概括為三句話,即“預測大雨,打造方舟,發現綠洲”。預測大雨,就是抓住機遇做好銀行主營業務,不斷做大做強,增強整體抗風險能力;同時加強經濟金融形勢研判,對局部風險進行預測并實施壓力測試,提前加以應對。打造方舟,就是加強戰略管理,推進業務經營與銀行管理兩個維度的戰略轉型,實現銀行發展結構的優化,提升整體管理能力,使銀行成為一艘在大風大浪中仍能穩健前行的生命之舟。發現綠洲,就是在做好銀行主業的同時,穩步擴展經營地域和領域,向中小企業業務、農村金融服務等藍海領域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服務領域推進,從而達到發現新的增長點和分散風險的雙重目標”。
參考文獻:
[1]張 霆:論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特區經濟,2006,(1)
【關鍵詞】后金融危機時代 貨幣戰爭 影響 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各國金融市場更加開放,這有效的促進了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金融危機危害隱患,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尤為顯著。受金融危機影響,各國均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以緩解金融危機蔓延。在金融危機逐漸降低后,金融市場中產生了大量熱錢過多的涌入到非實體經濟領域,對國家社會經濟的穩定性產生了嚴重不利影響,由此導致后金融時代的貨幣戰爭。在我國受后金融時代貨幣戰爭影響尤為突出,并對我國物價水平、資本市場和匯率水平等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如何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對我國經濟影響,確保國內經濟穩定發展,已成為當前國內金融經濟領域研究的熱點話題。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和貨幣戰爭概述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可視為一場貨幣戰爭,這是美元統治和“美元霸權”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時期的一種集中而極致的運用,反映了美元霸權走向衰落過程中的一次劇烈掙扎,主要意圖在于轉嫁危機損失、掠奪人民及其他國家、繼續持續美元強勢地位。中國對內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外需要積極防御,將現有戰略優勢轉化為現實戰略利益,注意保存實體資產,保護國內市場空間,保留與國際責任相稱的國際權利,保持對美元的密切關注和適當距離。
所謂的后金融危機時代,主要是指自2009年第三季度起,全球經濟衰退趨勢結束到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完全消除,全球經濟完全復蘇的一段時期。這是經濟運行,由非正常波動向正常波動完全轉變的過渡時期。由于該階段處于金融危機結束的緩沖階段,其對經濟領域的影響具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受此影響其主要表現出貨幣流動性過剩、債務危機凸顯以及經濟增長不均衡且整體乏力等特點。同時,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受國際熱錢狙擊影響,加大了各國通貨膨脹和貨幣升值壓力,并導致國際金融經濟呈現出世界經濟去全球化、國際金融去杠桿化和美國經濟去虛擬化等趨勢。
對于貨幣戰爭來說,其主要指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貨幣或者財富,采取各種經濟方式的侵占和掠奪行為。貨幣戰爭的產生歸根揭底主要是由于后金融危機時代下國際熱錢在金融市場中量不斷增多,導致全球范圍金融體系出現動蕩問題。較實際戰爭,貨幣戰爭不但具有隱蔽性特點,而且其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加深遠等。
二、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對我國經濟領域的影響
一切經濟危機的最終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美國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時展并激化的必然結果,而在危機的醞釀和演化過程中,美國政府和金融寡頭為最大限度地實現本國及自身利益,必然會選擇順勢而為、擇機而動,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對美國中央銀行及金融體系的控制、利用他們手中的貨幣政策及“美元霸權”,既轉嫁損失和危機,有趁火打劫,并竭力維護霸權地位。只要滋生危機的土壤還在,貨幣戰爭就不會落幕,并且將隨著危機的升級而不斷升級。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主要體現在對中國物價水平、資本市場和匯率水平三方面的影響,具體為:
(1)近10年來,在美國盡管憑借美聯儲降息和刺激信貸消費的強心劑,不斷炮制泡沫下的繁榮,設法將本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后半階段拉長,并依靠進口廉價商品維持低通貨膨脹率。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對中國物價水平影響方面,由于國際金融市場中大量熱錢涌入國內,導致國內金融市場中流通的貨幣供給遠遠超過了市場對貨幣的需求量,這種情況下導致了我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問題,進而引起了國內物價上漲。同時,我國人民幣在面對國際熱錢的大量涌入時,其升值壓力急劇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速了國際金融市場中熱錢的涌入,進而增大了被動額定貨幣供給量,也對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增長產生了促進影響。由此可見,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極易引發國內經濟發生通貨膨脹問題,進而導致國內物價水平提高,影響國民生活質量。
(2)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對中國資本市場影響方面,國際金融市場中熱錢的大量涌入,導致國內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其在促進國內人民幣升值的同時,對國內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等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可見,從熱錢流入到外匯儲備增長,在到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最終到資產價格的不斷上漲之間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方面,貨幣戰爭中,部分國際熱錢融入國內股票市場,極大的增加了國內股市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過多的國際熱錢涌入到國內房地產市場中,導致國內城市房價急劇上升,造成國內房地產市場價格出現非正常性的漲價和降價;同時,在國內債券市場和期貨市場中同樣有大量國際熱錢涌入,導致國內債券和期貨交易價格都出現非正常性反應。因此,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對中國資本市場影響顯著。
(3)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對中國匯率水平影響方面,其主要體現在人民幣升值壓力、外匯儲備增長的壓力、人民幣的升值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等幾點。后金融危機時代下,國際熱錢的涌入對人民幣升值造成一定壓力,外匯儲備總量的不斷增加使得外匯市場對人民幣需求量增多。國內外匯儲備激增的一個重要原因技術國際熱錢的涌入,人民幣升值壓力空前增大,這對于進口比重高、以及持有數額巨大的高流動性人民幣資產的行業具有積極影響,而對于以出口為主、外匯資產多以及生產國際定價產品的行業具有不利影響。
三、中國應對后金融危機貨幣戰爭的對策
針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特點,結合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為降低其影響力,可通過采取以下幾方面對策,具體為:
(1)采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轉變國內傳統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充分利用廣大的國內市場,擴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對于一個國家經濟來講,其增長的三個重要因素就是出口、消費和投資。基于此,一方面應不斷將國內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以依靠投資、消費和出口共同拉動的模式;另一方面,加強國內第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逐漸將第三產業替代第二產業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此外,加強國內各產業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降低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消耗量。
(2)堅持發展國內實體經濟,并配套與之相適應的虛擬經濟。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來說,實體經濟作為社會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現階段基本國情決定的。在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虛擬經濟也至關重要,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虛擬化的產物,它完全獨立于實體經濟之外,成為一種特別的經濟體系。因此,提升國內實體經濟整體實力,對于應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具有重要意義。
(3)針對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人民銀行應實行積極的、靈活的、審慎的貨幣政策。一方面,為防止國際熱錢在短時間內撤出,而導致國內貨幣市場、信貸市場、資本市場等發生萎靡問題,應采取積極、靈活、審慎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不斷重視中小企業貸款的同時,引導資金向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環保傾斜,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在經濟轉型中的獨特作用。
(4)結合我國資本市場現狀情況,應不斷建立健全國內資本市場的信用制度和監管體系。一方面,通過建設資本市場的信用制度,實現對資本市場中各機構數據信息的管理和評估;另一方面,加強資本市場中信用約束制度和處罰機制,嚴懲資本市場中各種違法違規問題;此外,建立科學的信用監控預警系統,力求做到能隨時監測與及時防控信用風險,盡量減少國際熱錢對我國資本市場的沖擊,確保國內各資本市場能夠穩定、健康運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后金融危機時代下的貨幣戰爭對我國經濟產生了諸多影響,特別是國內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等出現波動問題?;诖耍瑧ㄟ^采取各方面措施,在加強自身監督和管理體系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資金利用渠道應對貨幣戰爭帶來的諸多不利影響,以避免和減少后金融危機時代下的貨幣戰爭對我國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確保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果.論后金融危機時代的“貨幣戰爭”及我國的應對之略[J].許昌學院學報,2012.
[2] 黃強.國際熱錢流入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監管建議[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08.
[3] 陳延林.貨幣供應量作為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可行性[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4] 原源.貨幣、利率、匯率對房價影響的實證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9.
[5] 王通書.中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與中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D].北京: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2007.
論文摘要:2007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從金融層面傳導到實體經濟層面,進而演變為金融危機,危機的國際傳導效應增大了全球經濟的風險,國際經濟形勢更趨復雜。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出口貿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文章分析了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美國金融危機概述
自2007年下半年起,美國開始爆發次貸危機。繼2008年3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因瀕臨破產被摩根大通收購之后,2008年10月初,美國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2008年10月中旬,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美國的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向美聯儲尋求短期融資支持。至此,在美國資本市場前五大投資銀行當中,僅有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兩家公司幸存下來,且也搖搖欲墜。美國出現的金融動蕩和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增長投下了濃重的陰影,引發了全球經濟全面衰退。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把這次危機稱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也認為,世界正面臨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經波及實體經濟和人們的生活,并向世界擴散,將不可避免地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從而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國的出口貿易。
二、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中美兩國是交往甚密的貿易伙伴國,近年來,中美兩國間貿易發展迅速,發展勢頭良好。目前,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第三大出口對象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市場,美國市場在我國的出口市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而來的金融危機已經使得美國經濟衰退,引起了美國消費疲軟,消費的抑制不可避免要影響到我國對美的出口,從而影響我國整體的出口貿易情況。
1.美國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出口增長趨緩。我國是一個對外依存度較大的國家,對美國出口和對美國經濟的依賴較大。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出口貿易和對美出口貿易的依存程度都有所提高,其中出口依存度每年高于20%,對美出口貿易的依存度(2001-2007年)七年平均為6.72%,已經逐步形成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次貸危機發生后,美國國民財富大幅縮水,信用規模急劇收縮,使得美國居民消費支出減少。而美國個人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樣由次貸危機演變而成的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減速,產出和需求下降,由此引起的私人消費、公司開支以及產出的下降導致美國從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外市場進口的消費品、資本貨物、農礦產品以及其他原材料減少。金融危機還影響人們對未來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期,從而減少當前消費。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下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下降5%~6%。目前美國消費者對就業市場以及薪酬的預期都比較悲觀,而信貸緊縮和就業市場的惡化使美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據2008年3月25日美國經濟咨詢商會報告顯示,2008年3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繼續下降,從2008年2月份的76.4降低至64.5,遠低于市場預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預計未來就業機會減少的人數,由28%增至29%;而消費者對于收入水平的預測,同樣并不樂觀,認為收入會增長的人數,從18%下降到14.9%。而我國對美國出口的主要是消費品,美國政府的一些數據已經表明,美國消費者在購買必需品方面已經緊縮開支。消費和進口需求的下降,必然導致對我國產品需求增長速度放慢。據海關統計,2008年1-11月,我國對美出口2330.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6%,增速回落了5.6個百分點,低于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9.7個百分點。
以上是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直接影響。如果考慮到美國金融危機對世界其他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那么,我國出口貿易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2.美國金融危機使得國外加大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力度。金融危機已經導致美國經濟增長趨緩,失業率上升。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和美國貿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況下,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將更加頻繁。雖然美國一直倡導自由貿易,但當其利益受損時,往往就會違反自由貿易的規則,以“公平貿易”代替“自由貿易”。這樣各種名義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將紛紛出籠。同時金融危機使得美國經濟放緩,導致美國“需求內部化”的微觀要求不斷增強,這也使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持續抬頭,對中國設立更多的貿易壁壘,這一切便構成我國食品、機電產品、紡織品和服裝以及玩具鞋類對美出口的障礙。比如,前一段時間,美國不斷炒作我國玩具、牙膏、水產品、輪胎、寵物食品等產品的安全問題,限制對我國有關產品的進口,嚴重損害我國產品的國際聲譽和相關出口企業的利益。在對待我國輸出的紡織品上,為了移植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美國除了壓價之外,還通過抬高技術測試標準等非價格手段極力將市場風險轉嫁給我國紡織出口企業,如故意提高產品測試標準,有些標準明顯超出我國企業能力范圍,從而制造出大量“不合格”產品,客戶先“勉強”接受,一旦日后因產品品質問題而滯銷、退貨,就將全部責任推給我國出口企業,這種技術性軟條款,給我國紡織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和訂單風險。
這些便是美國加大貿易保護主義力度的很好的例證。另外,美參眾兩院還相繼出臺針對我國匯率問題的議案,要求美國政府對通過“匯率失調”而獲取對美國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進行制裁。因此,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美國對華貿易壁壘有進一步政治化的趨勢,對華經貿政策將更趨強硬。除了美國加大貿易保護主義力度以外,其他國家也因為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不穩,為轉移國內經濟和輿論的壓力,也利用我國出口的個別產品的安全問題大做文章,借此打壓中國的商品出口。
這些都顯示,美國金融危機的蔓延已經讓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我國商品的貿易壁壘或會層出不窮。在美國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的外貿出口會遭遇到更多的艱險。3.美國金融危機降低了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金融危機使得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為應對金融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政府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這樣,美聯儲不斷降低利率,美元不斷走軟。美聯儲的降息政策導致人民幣和美元利率出現倒掛,使得人民幣和美元息差進一步拉大,從而導致美元資本持續流入我國市場,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而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加快升值。人民幣升值不利于我國商品的出口。由于人民幣升值,我國企業出口的商品按美元計算的價格會上升,這樣便降低了我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從而導致我國出口的下降。另外,在金融危機下,美元走軟還影響了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的價格,比如原油、鐵礦石等,使得這些商品的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度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一些出口行業的生產成本。為了獲得原先相同的利潤水平,出口企業勢必要提高價格,這樣就減弱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同時,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的提高,也向其他國家包括我國輸出了通貨膨脹,加大了我國國內通脹的壓力,促使我國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這勢必會影響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出口企業的融資,從而影響其出口。
三、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對策
面對美國金融危機給我國出口貿易帶來的消極影響,我們應該積極應對,采取一些措施來消除或減輕這種消極影響。
1.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場。我國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美國等貿易大國,一旦這些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我國的出口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調整出口市場,盡快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場,這是目前最主要的辦法,而且,調整的步伐要在穩健中盡量加快。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也要大力開拓新的市場。2008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對美國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市場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所消化了。
放眼全球,近年來,拉丁美洲、南亞、南非、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快,這些市場擁有巨大商機,進口需求也越來越大,值得我國外貿出口企業更加關注,把這些市場作為自己較好的出口市場加以考慮,適時調整自己的出口市場。因此,要緩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造成的壓力,就應該擺脫單一的貿易依賴,考慮更加廣闊的出口渠道。只有通過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場來拓寬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空間,增加貿易渠道,才能分散我國出口過度集中少數發達國家的風險。
2.降低出口產品的成本,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美國需求萎縮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外貿出口企業可以把低附加值的訂單進行跨地區轉移,從沿海發達地區轉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以進一步降低成本;還可以把訂單向一些關稅政策優惠的國家轉移,享受與所在國企業同等市場待遇,以獲得資源、勞動力的比較優勢,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出口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降低貿易成本,從而降低出口產品的成本。在美國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外買家為了減少一些成本支出,勢必會減少商務旅行和參加展會的數量,進而更依賴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采購。這給我國的外貿出口企業提供了一次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的契機。通過電子商務直接與外商面對面交易,不僅可以減少交易環節、降低貿易成本,還增加了拼單的勝率。
3.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我國的出口產品必須圍繞世界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加速升級換代,緊跟當今世界一些新興產業發展的潮流,力爭在外貿增長途徑上實現新跨越和新突破,徹底擺脫資源、技術的束縛,使產品結構往中高檔方向調整,堅持不懈地推動企業加大創新和研發的投入與力度,由產業鏈中利潤最低的加工環節向高端發展,向設計、研發、品牌、服務、營銷等環節延伸,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贏利空間和整體競爭力。
4.繼續加大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力度。我國應繼續加大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力度,鼓勵和支持國內企業以多種手段開拓國際市場,不要局限于單純以貿易方式來擴大出口。畢竟單純以貿易方式擴大出口的作用比較有限,并極易引起反傾銷、反補貼等限制措施,增加貿易糾紛。目前,以投資帶動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們要鼓勵相關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以到國外投資等多種方式來擴大我國的出口。
綜上所述,面對美國金融危機,我們既要清醒認識到它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嚴重性,又要進行理性的分析,積極采取對策。把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穩定、健康、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明.次貸危機波及我國外貿發展[J].經貿觀察,2008(3)
2.陳雨露,龐紅,蒲延杰.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J].中國金融,2008(4)
關鍵詞:金融危機;企業財務;風險控制
一、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概述
(一)財務風險的概念
1.財務風險的發生因素
在金融危機條件下,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因素可以通過兩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方面是企業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金融危機會間接影響銀行的放貸行為,從而導致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資金短缺,甚至會造成企業破產的嚴重后果。同時金融危機有可能影響到企業的投資項目,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整體上影響了經濟體系的架構,使企業在投資的時候更加謹慎、保守,這有可能導致投資者無法實現預期,進而蒙受一定的損失。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對企業內部原因進行分析,掌握企業在金融危機下,財務風險生成的原因。企業的管理模式對投資活動有所限制,某些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素質并不是很高,還沒有形成一定的風險意識,當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才能意識到風險來臨,但為時已晚,如果企業沒有完善的財務風險規避機制,將會直接地受到風險的影響,以致企業管理人員出現盲目投資、盲目管理等現象,阻礙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對企業效益產生不良影響。
2.財務風險的主要特性
財務風險在企業發展和經營中,應當被管理經營者重視,這樣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中,逐步實現發展和增長企業效益。財務風險具有綜合性,對于企業來說,財務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內部綜合型活動,因此,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產生原因的也是十分復雜的,企業的每一個環節的運營,企業管理的每一個過程,都有可能是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誘因,所以財務風險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是企業各種風險現象的綜合表現。同時,企業的財務風險還具有客觀性的特點,企業所有的財務活動都是客觀存在的,企業要想正常經營,想要生存下去,每時每刻都有風險存在,只有處理好企業正常運營與各類風險之間的關系,才能使企業更好地生存下去。此外,企業的財務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企業在運營的同時,每一個發展的環節都具有不確定性,無法保證企業是否盈利,所以正是因為企業運營的不確定性,才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財務風險一般都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財務風險有可能會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也可能會影響企業發展的速度,甚至是造成企業的虧損和倒閉。
(二)企業的風險控制現狀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很多的企業采取自認為有效的方式解決風險,認為只要在資金上進行長期的投入和支持,就會讓企業順利的度過。但是企業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已經和國際社會接軌,不再是原先的“閉關鎖國”,企業的經營和市場環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市場環境的改變會嚴重地影響企業合理地發展,所以雖然企業內部能夠進行有效控制,但是沒有辦法改變企業外部環境給企業造成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危機會使企業深陷于泥潭,從這點可以看出,目前我國企業仍對外部環境有過分的依賴問題。此外,企業內部的治理結構還存在不完善的問題。一個企業完善的治理結構是需要決策權,監督權和經營權相互協作,相互促進的狀態,但是在我國的企業中,三者并沒有很好的結合,各自為政的現象依然嚴重。即使目前國內的某些企業開始模仿國外治理結構,開始建立監事會,但是監事會的真實作用并不是很大,形同虛設。治理結構的不完整,會使企業外部監督和內部控制不穩定,財務風險幾率大,企業損失率較高。
二、金融危機對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影響
(一)加劇籌資風險
籌資風險主要是因為金融危機影響了銀行的放貸行為,由此造成了企業在資金方面很緊張。當企業面對財務風險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相關的業務活動,嚴重的會造成企業倒閉。當金融危機過后,每個企業都開始認識到流動資金的重要性,在企業日常的管理中,企業也開始對企業各項資金作出一些必要性的使用制度等,保證企業資金充足。造成美國次貸危機主要的原因就是企業資金流動性問題,著名的雷曼公司破產是代表性的例子。同時在金融危機下,會影響央行的有關政策,不斷地調整利息利率,進而使企業的籌資風險也在不斷地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會將國外的支付能力拉低,這就會間接影響到國內的出口貿易經濟,導致國內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市場飽和。當市場環境一直得不到改善的時候,籌資風險也會進一步的加深,影響企業今后的發展。每次金融危機的覆蓋面都十分廣闊,幾乎每個國家都會有所波及,我國企業也不例外,直接影響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國內企業也很受其影響,所以企業和政府都應當時刻的避免由金融危機所帶來的籌資風險。
(二)金融危機對投資風險的影響
所謂的投資風險就是指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由于財務投資的原因,市場環境在不斷地變化,風險也隨之而來,這種風險就被稱為投資風險。我國內部經濟市場的不斷變化,就會造成企業投資的過程中,需要承受投資風險,投資風險會造成企業一定的損失。同時,企業的投資風險會帶來運營風險,最后導致企業財務風險。所以對于投資風險,企業的投資者需要以謹慎的態度進行相關的投資活動。此外,金融危機的到來,會直接影響到國際房地產,原油,股票等一系列的金融問題。由此看來,金融危機會影響到投資者本身的判斷能力,這樣會讓企業在投資的過程中,加劇投資風險,當企業沒有辦法承受風險的時候,企業就會面臨破產的可能。更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危機對虛擬經濟的影響也十分大,國內的證券市場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導致國內證券市場環境極不穩定,造成了許多企業的倒閉。所以,在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要十分的注重企業的投資項目,不能進行盲目,沒有預期的投資,這樣會盡可能的減少企業的損失。同時企業的管理者還要認真的思考金融危機對投資風險的影響,有計劃的進行風險規避。
(三)金融危機對企業資金流的影響
金融危機的出現,讓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沒有辦法保證正常的資金運轉。同時,銀行,社會和企業的客戶等也會無法保障資金的流入和流出,進而影響企業整個的運營生產計劃。企業在有計劃的經營時,在遭遇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如果沒有較好的方法進行解決,就會使企業的資金鏈條斷裂,沒有辦法讓企業獲得更加充足的資金流運轉。同時金融危機也會導致其他相關聯企業的資金鏈條斷裂。所以,金融危機影響了整個行業圈子,致使企業不能將結算資本轉化為貨幣資本。目前我們國家企業的應收賬款已經達到6萬億人民幣,接近于總企業資產的30%,對于我國的中小企業來說,應收賬款所占的比例更大,已經超過了60%。這就說明,當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企業對資金流的控制力較低,使得企業受到資金流影響較大,進而導致壞賬損失,這對于我國中小企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對大型企業來說,也會影響其生產運營。金融危機還會導致原材料,產品價格的不斷變動,會使企業沒有辦法做好預算,在短時間內,企業的融資能力較低,這些問題都會造成企業對現金流的控制力減弱,因此,金融危機會影響企業資金流的正常運轉。
(四)金融危機對匯率風險的影響
金融危機不僅能夠使企業內部環境產生影響,同時也改變了外部環境,如國際匯率問題,就會使企業在國際交易中,產生不必要的損失。金融危機會使各個國家的產品價格產生不同程度的浮動,使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做出很好的判斷,嚴重的可以導致企業在業務操作時,發生巨額虧損或者是破產。某些公司在國際交易的時候,由于匯率改變的問題,原本獲利的交易,由于金融危機的原因,美元等貨幣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致使企業在交易時發生經濟損失。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從這三次金融危機中,可以看出,每一次金融危機的出現,都會改變當時的經濟體系,匯率的上下浮動較大,同時還具有不穩定性,很多的公司在匯率問題上都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使企業在國際交易中損失過多地資金,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當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國際性企業要十分注意匯率問題,盡可能的較少損失。
三、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管理方面針對金融危機的對策
(一)建立財務預警管理機制
為了能夠使企業有足夠的能力對金融危機進行規避,在企業中應當建立合理的財務預警管理機制,以便于及時有效地預警金融危機。財務預警機制指的是以企業的信息化為基礎,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發現企業潛在的風險,并給與一定的解決方案,使企業提前處理危機和風險。企業的財務預警機制,能夠使企業有更長的時間對金融危機作出應有的準備和處理,并能夠在財務問題處理方面實現更加合理有效的效果。金融危機的本質屬于一種貨幣危機,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企業過度的負債,致使企業沒有更多的流動資金維持運轉,進而造成企業損失或破產。合理的建立企業財務管理機制,能夠讓企業抗風險能力增強,解決企業較差的支付能力。這樣才能使企業能好的完成業務流程。企業在運作的時候,財務風險無時無刻都存在于企業中,對企業發展進行監測和預警,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進行相關的財務處理,這是對企業良好發展的保證。因此企業建立財務預警管理機制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當今國際市場經濟體系隨時都在變化,企業間的合作和競爭也越來越多,財務風險也隨之增多,建立一個及時識別風險,控制風險的機制十分必要,同時也是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有效途徑。
(二)推動流動性資產的流通
企業能夠不斷地發展,就是因為資金能夠在企業中不斷的循環和流動,這個過程中,貨款回收就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只有控制資金流動線的通暢,在推動流動性資產的流通,這樣才能保障企業正常的運營。金融危機時期,市場環境不斷地變化,所有的商品沒有很好的貿易流通,使得企業面臨著資金不流通的困境,沒有資金的周轉,企業是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生產經營的。所以,在金融危機時期,企業要重點把握各類關鍵信息的收集,時刻對市場進行監測和觀察,進而及時作出反應。同時企業還可以在內部建立資金控制機制,時刻對企業內部資金進行監控并加以管理,保證企業內部資金充足,防止資金流失或不通暢。
(三)優化資本結構,控制資產負債率
負債對于企業來說,既是一種好事,在某種情況下同時也是企業的累贅,所以負債是企業發展的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促進企業凈資產收益率或每股收益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當金融危機或是企業財務風險來臨時,很容易造成資產的負債率過高,使企業凈資產收益降低,所以當企業的負債率過高時,企業基本就處于財務風險之中,如果不能及時地處理,就會使企業的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因此,企業在正常經營的狀態下,一定要注意負債率問題,將企業負債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合理的計算,設置企業負債底線,企業運營無論出現什么狀況,都不能低于這個底線。同時還要注重企業的資本結構,并進行合理優化,當企業的資本回報率降低的時候,能夠及時的調整,降低負債比率,進而降低債務風險,當資本回報率升高的時候,可以有效的增高負債比率。所以企業想要穩定的發展,就需要及時的優化資本結構,這樣才能使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有效的控制資產負債率,讓企業快速提高凈資產收益率或每股收益。
(四)加強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內部控制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想要做大做強,需要不斷地完善企業機制。所以,為了能夠有效地控制企業財務風險,就需要在企業內部不斷建立健全組織結構。在企業組織結構中,要以權力機構和執行機構為主,保證每個工作人員對自身職責做到明確和了解,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方面,要做到盡職盡責,明確企業衍生金融工具內部控制機制,保證企業工作人員在業務操作等環節上,不斷降低出錯率,并明確其責任,從內部逐漸形成監管體系。加強企業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內部控制,會有效的較少企業衍生金融工具操作風險,間接地減少企業的損失。
(五)謹慎投資,規避風險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國家間的經濟往來越來越多,經濟全球化是各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企業間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多,同時市場競爭也勢必會隨之增加,變得更加的激烈。同時現如今的經濟形勢呈現出了不穩定的發展態勢,在一些領域甚至是下跌的狀態,所以企業在這種市場環境中,要保持平常心,不能沖動和盲目,在投資的時候,以一顆謹慎小心的心去面對企業的運營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變化,可以肯定的是,風險是時刻存在的,并且是與機遇并存的,所以,企業要嚴格對內部進行控制,同時保持當前良好的狀態,尋求和抓住機遇,實現企業規模和業務上的突破。企業在經營的同時,也要時刻地注意資金問題,將企業負債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讓企業的經營更加得順暢??偠灾鹑谖C和財務風險都是企業發展的潛在隱患,只有及時地發現,并加以控制和規避,才能使企業順利地度過危險時期,并進入很好地發展狀態。本文就金融危機條件下對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思考,進行簡要的敘述,說明了目前企業在金融危機狀態下存在的問題,同時還給予了幾點應對策略,保證企業在金融危機時期,得以生存,并能良好的發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娟.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問題的探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09.
[2]張敏.金融危機下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0.
[3]羅美娟.金融危機下的企業財務風險及其防范控制[J].會計之友,2009(8).
[4]周恒芳.金融危機后的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策略[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