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1: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生兒黃疸護理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血清膽紅素(大部分為未結合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的皮膚、鞏膜及黏膜等黃染的癥狀,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嚴重的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產生膽紅素腦病,引起嚴重的后遺癥,故應加強對新生兒的觀察,盡快找出原因,及時治療、加強護理。引起黃疸的原因較多,我院2011年211例新生兒黃疸原因如下。
1新生兒黃疸發生原因分析
新生兒肝炎:大多因病毒通過胎盤使胎兒感染,或通過產道被感染,例數16例;新生兒敗血癥及其他感染:由于細菌毒素的侵入加快紅細胞破壞,例數11例;新生兒溶血?。耗笅胙筒缓希龜?例;膽道閉鎖:與宮內感染有關,例數3例;遺傳性疾?。喝缂t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陷,例數0例;藥物性黃疸:由于維生素K1 、維生素K4 新霉素等藥物引起,例數2例;母乳性的黃疸:由喂養母乳引起,例數171例??煽闯觯何以?011年1至12月份211例新生兒黃疸中,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為81%,發生的原因,近年來隨著母乳喂養的普及,母乳性的黃疸的發病率有所升高。
2母乳性黃疸
2.1定義
母乳性黃疸是指發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養兒中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的高膽紅素血癥。根據其血清膽紅素峰值出現的早晚分為早發型母乳性黃疸(母乳喂養性黃疸)和遲發性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
2.2母乳性黃疸的分類及臨床特點
①母乳喂養性黃疸(早發型母乳性黃疸)。原因:由于喂養不足導致的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臨床特點:單純母乳喂養。黃疸出現時間:多見于初產婦、喂奶次數少早期出院,對早發型認識不足;生后3~4天(7天內),血清膽紅素濃度達12mg/dl。黃疸高峰時間:生后5~7天。黃疸的程度:黃疸以中度為主,有的可達重度。預后:如診斷治療不及時可發展成重度,有引起膽紅素腦病的危險。發生例數142例,發生率為83%。②母乳性黃疸(遲發型母乳性黃疸)。原因:可能是母乳中未識別因子使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腸-肝循環增加所致。臨床特點:單純母乳喂養。黃疸出現時間:膽紅素下降較慢,于生后10天左右血清膽紅素增加達第二個高峰,濃度達12mg/dl,大約2/3的母乳喂養的嬰兒膽紅素水平持續升高至第3周,其中半數是臨床黃疸。黃疸高峰時間:生后2~3周。黃疸的程度:無癥狀,生長發育良好,黃疸以輕、中度為主。預后:一般良好,很少引起膽紅素腦病。發生例數29例,發生率17%。從上可以看出:母乳性的黃疸中又以母乳喂養性黃疸(早發型母乳性黃疸)為主,占83%。
3母乳喂養性黃疸(早發型母乳性黃疸)發生原因
由于早期奶量攝入不足,而使體內熱卡比人工喂養要少,攝入不足,腸蠕動減少,腸道菌群建立晚,也可使腸道結合膽紅素排泄少,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引起早期奶量攝入不足的原因很多。
3.1母乳的產生不足
①由于有的初產婦沒有喂奶的信心,自認為母乳不足致母乳的產生不足。②未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喂養次數少,開奶時間晚,影響乳汁的分泌。③新生兒吃奶前后添加葡萄糖水,對母乳需求降低。④母嬰分離時未做到按時擠奶,致使母乳產生不足。⑤過多的奶瓶喂養使母乳產生少。
3.2母親問題
內陷或扁平;疼痛或皸裂;長;腫脹;母親認識不足,未認識到母乳喂養,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母親信心不足,自認為奶量不夠;母親由于疾病奶量分泌不足。
3.3嬰兒問題
嬰兒的吸吮、吞咽差,如早產兒、患病的新生兒。拒絕母乳喂養,過多的奶瓶喂養使新生兒產生錯覺。生病或疼痛,新生兒患肺炎、口瘡。母乳喂養技術上的困難,新生兒含接姿勢不正確,母親喂奶姿勢不正確,使新生兒得不到更多的奶。
3.4醫護人員的原因
健康指導不足,使母親未認識到母乳喂養,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含接姿勢不正確,母親喂奶姿勢不正確。在母親遇到喂養困難時未及時得到幫助、解決。個別醫務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對母乳喂養指導不夠。
4母乳喂養性黃疸(早發型母乳性黃疸)護理措施
4.1母乳喂養的護理
主要采取各種措施保證奶量的攝入。嬰兒頻繁、有效地吸吮,有助于增加泌乳量。每天吸吮10次,吸吮時間30分/次。在分娩室、母嬰同室區助產士或責任護士在新生兒出生一小時內吸吮母親,促進乳汁的分泌。鼓勵母親按需哺乳,按嬰兒的需要,不分時間次數。 鼓勵母親,讓母親建立喂奶信心,無論孩子年齡多大,再泌乳都有可能,無論停止多長時間,再泌乳都有可能。保證母親有足夠的攝入量。做到合理營養,每日多攝入湯類。讓新生兒與媽媽在一起,充分的母嬰接觸。指導母親與新生兒同步睡眠,指導正確的哺乳姿勢和含接姿勢,放松哺乳。鼓勵夜間哺乳。教會使用匙子而不用奶瓶喂養。嬰兒拒絕吸"空",用滴管或母乳喂養輔助器給嬰兒加奶。扁平和內陷,責任護士教會母親糾正扁平和內陷的方法,2次/日,每次一側5分鐘。幫助母親用不同的喂奶,擠出或吸出喂孩子。痛和皸裂,指導母親先喂未受累的一側,每次喂奶采用不同的。腫脹,指導母親在兩次喂奶之間熱敷、輕輕按摩,擠奶。嬰兒吸吮差,用滴管、吸管、鼻飼管喂養。 責任護士加強責任心,做好母乳喂養的健康指導,在母親遇到喂養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
4.2黃疸的護理措施
觀察皮膚黃染的部位和范圍,注意皮膚、鞏膜的色澤。監測生命體征、體溫、哭聲、吸吮力和肌張力,精神狀態,及時判斷有無核黃疸發生。皮測膽紅素Q6h,根據皮測膽紅素的值評價病情的進展情況,足月兒如果皮測膽紅素>12mg/dl可行光療,如果皮測膽紅素20mg/dl,未成熟兒皮測膽紅素>15mg/dl且出現拒食、嗜睡、肌張力減退等膽紅素腦病的表現時應立即通知醫生作好搶救的準備。觀察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必要時可灌腸,促進糞便及膽紅素的排出。保暖,合理喂養,在光療時保證足夠的水份和營養的供給。對光療的患兒注意觀察和處理光療的副作用,如發熱,腹瀉、嘔吐,皮疹。光療的過程中注意保護眼、會陰。記錄光療的時間。光療前后及光療期間應監測血清膽紅素變化,以判斷療效。責任護士在光療前、光療后應了解、評估患兒,估計光療過程中患兒常見的護理問題。
5結論
通過對211例新生兒黃疸原因分析,其中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為81%,而在母乳性黃疸中又以母乳喂養性黃疸(早發型母乳性黃疸)為多見,為83%。針對早發型母乳性黃疸的原因采取一定的護理措施,使早發型母乳性黃疸明顯減少或已患母乳性黃疸的新生兒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院出版社.
可提高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 臨床可積極采用?!娟P鍵詞】 新生兒黃疸;臨床護理;膽紅素腦病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59
新生兒黃疸屬于早期新生兒中一類較為常見的病灶。針對該疾病 , 臨床主張采取藍光治療[1]。在治療期間 , 為了達到最佳效果 , 實施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顯得非常重要。本次將 86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 主要是探討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護理方法及效果, 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入選的 86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于 2014年 2月 ~2015年 2月收治于本院, 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有關新生兒黃疸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男 48例, 女 38例;足月兒 40例、早產兒 46例;發病時間分布:24例在出生 1 d內發病、28例在 1~3 d內發病、20例在 4~7 d內發病 , 其余14例在 1~2周內發病?;純褐饕呐R床癥狀包括發熱、缺氧、產傷以及體溫低等。
1. 2 方法 此次入選的 86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主要采取藍光治療方法 , 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病情觀察 在護理期間 , 需對患兒病情進行嚴密觀察, 詳細了解患兒相關的喂養方式、保暖方法以及體質量等。定期對患兒的體溫進行測量 , 同時嚴密觀察患兒尿液以及大
作者單位:136200 吉林省遼源市婦嬰醫院
便的顏色改變情況, 從而獲取患兒黃疸狀況。
1. 2. 2 健康宣教 由于新生兒年齡的限制 , 因此主要需做好新生兒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 告知家屬黃疸疾病的危害性 , 引起家屬的重視。護理人員需積極主動與家屬進行溝通 , 從而增強治療的配合度。
1. 2. 3 飲食護理 對于黃疸患兒來說 , 倘若有吸吮乏力癥狀發生 , 則會導致喂養艱難 , 因此需要實施少量多次喂養措施 , 或者采取間歇喂養措施;與此同時 , 需將奶量攝入維持在合理水平內。
1. 2. 4 病理整體護理 針對患兒具體病理情況 , 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①若患兒血清膽紅素過高 , 需采取藍光治療措施。在治療期間 , 需采取黑色眼罩保護患兒的雙眼 , 以此避免視網膜損傷。保護患兒隱私部位 , 治療時長維持在3~5 d。在治療期間, 倘若不顯性失水明顯加重, 需及時補水。對患兒采取保暖措施 , 同時對腹瀉以及發熱做好相應預防工作。②合理采取白蛋白以及酶誘導劑。糾正酸中毒 , 給膽紅素與白蛋白的結合提供便利 , 進一步有效降低膽紅素腦病的發生。③規范科學進行補液 , 以不同補液內容為依據 , 合理調控速度 , 充分避免高滲性藥物快速滴入的行為 , 以此使膽紅素流入腦組織的現象得到有效控制。
1. 3 療效判定標準
1. 3. 1 臨床護理效果 結合羅文英[2]作出的研究 , 并以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變化情況為依據 , 將患兒臨床護理效果分為三個等級:①痊愈:皮膚黃疸完全消除;小便顏色恢復正常;經復查 , 患兒血清總膽紅素
1. 3. 2 滿意度 采取自制調查問卷 , 將患兒對護理的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 由家屬輔助填寫完成??倽M意度為滿意和較滿意兩者之和。
2 結果
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 , 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 痊愈78例、有效 6例、無效 2例, 總有效率為97.67%。滿意 70例、較滿意 12例、不滿意 4例, 總滿意度為95.35%。 3 討論
在醫學領域中 , 將出生 28 d內新生兒引發的黃疸視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臨床兒科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 膽紅素生成偏多、膽汁排泄障礙以及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是主要的致病因素[3]。此類患兒主要的臨床表現包括發熱、缺氧、產傷以及體溫低等[4]。在臨床中 , 主要采取藍光治療。為了改善患兒預后 , 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顯得極為重要。本次提到的護理方法包括嚴密觀察患兒病情、健康宣教、飲食護理以及病理整體護理等[5,6]。有學者經研究表明 , 對新生兒黃疸患兒采取對癥護理效果顯著 , 能夠提升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此次得出了與該學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 痊愈 78例、有效 6例、無效 2例 ,
總有效率為97.67%。在患兒對護理的滿意度方面, 滿意 70例、
較滿意 12例、不滿意 4例, 總滿意度為95.35%。
綜上所述 , 對于新生兒黃疸患兒 , 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
采取對癥護理措施具有顯著優勢 , 能夠提高護理效果 , 同時
提高患兒對護理的滿意度。但需充分注重的是 , 需對新生兒
膽紅素腦病、遺留神經后遺癥采取有效護理措施 , 進一步為
患兒預后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許敏 .新生兒黃疸 120例臨床護理 .現代養生 , 2014(6):231.
[2]羅文英 .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分析 .當代醫學 , 2013, 19(15):115-116.
[3]陳玲 , 楊梅 .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的護理體會 . 醫藥前沿 , 2013(14):294-295.
[4]蒲玲 . 新生兒黃疸的觀察與護理 . 醫學理論與實踐 , 2013(13): 1786-1787.
[5]高鴻英 ,苗福榮 ,劉春平 , 等 . 35例新生兒黃疸的早期觀察與護理. 醫療裝備 , 2013,26(7):90-91.
[6]王燕 ,劉娜 ,孟麗 . 綜合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醫藥前沿 , 2013(31):15-16.
關鍵詞:新生兒;家庭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次研究隨機選擇了XX地區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出生的新生兒40例,這40例新生兒中男孩有25例,女孩有15例,都是出生7-28天的新生兒。并且選擇的新生兒并沒有其他軀體疾病。
1.2方法及結果
1.2.1方法
針對40例新生兒的家庭護理,醫院分派了專門的護理人員一對一上門對產婦進行講解,如新生兒需要的環境和保暖處理,新生兒的正確喂養方式,新生兒皮膚、臀部、眼部、臍部等身體部位的正確護理,以及針對新生兒發燒發熱等的正確護理方式。
1.2.2結果
通過專業護理人員上門對產婦進行新生兒家庭護理的專業講解和示范,40例新生兒的母親都能正確掌握有關家庭護理措施,不用護理人員在旁指導也能獨立完成正確的家庭護理措施。這樣,40例新生兒都得到了良好的家庭護理,都能健康成長。
2 家庭護理措施
2.1 新生兒的環境及保暖護理
很多產婦誕下新生兒后都喜歡將門窗緊密,避免吹風,但這對新生兒來說是極為不利的,門窗緊閉導致新生兒接收不到新鮮的空氣以及充足的光照,阻礙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正確的護理應該是定時開門窗透風,但切忌對流風,室內要保持干凈整潔和清凈,盡量避免室內人員走動過多。新生兒的衣服盡量要選取保暖性好和輕松柔軟的,新生兒所處的室內溫度要控制在22-24度左右,在洗澡、換尿布等過程中也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新生兒受涼。
2.2 新生兒的喂養護理
母體在喂養新生兒的時候必須掌握正確的喂養方式,不論是坐位喂養、坐位環抱式喂養還是臥位喂養,母體都要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喂養時的正確姿勢就是將拇指放在的上方,四指放在的下方,托住整個,且頭跟兩肩要稍微向前,將新生兒面向,確保新生兒的嘴跟母體的是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當新生兒嘴巴張開的時候,母體要迅速把跟大部分乳暈送往新生兒的嘴里,注意不能堵住新生兒的鼻孔。
當母體母乳不足的時候,還是應該多跟新生兒進行皮膚接觸,讓新生兒含接,刺激母體乳汁的分泌。在喂養母乳的過程中不能隨意使用其它乳代品,但可以給新生兒補充一定量的牛乳(牛乳需要稀釋到四倍),等到母體有充足的母乳后就可以不用牛乳。每次喂養牛乳必須在母乳喂養之后,避免新生兒吃牛乳吃飽后就不吃母乳了。此外,喂養完成后還應該把新生兒直抱起來輕輕拍背,可以有效避免嘔吐。
2.3 新生兒的身體部位護理
2.3.1皮膚護理
新生兒的皮膚要保持干凈,每天都應該洗澡換衣(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特別是腋窩、頭頸、會陰等部位的皮膚。便后要用溫水清洗新生兒的臀部,并用軟布將水擦干,涂油保護。此外,要及時剪除新生兒的指甲,避免劃傷自身。
2.3.2臀部護理
要給新生兒選用尺寸合適的尿布,并且及時更換尿布,避免出現尿布疹。尿布過緊很容易滋生各種細菌,尿布太松又不能起到作用。在更換新尿布之前應該暫停幾分鐘,然后在新生兒的臀部上擦上護臀膏,接著再換新的尿布。新生兒的皮膚很嫩、表皮很薄,易出現脫落,所以在擦拭其臀部的時候要用十分柔軟的布。
2.3.3臍部護理
新生兒的臍帶殘端通常在其出生后3-7天就會脫落,在脫落之前要確保臍帶殘端的干凈和干燥,避免沾濕和污染[1]。新生兒洗完澡之后可以用酒精輕擦臍帶根部以及周圍。跟臍帶接觸的衣物要確保柔軟、清潔、干燥,要尤為注意不能受到新生兒大小便的影響。一旦臍帶周圍又膿性分泌物或是皮膚紅腫,就要及時從醫院就診。
2.3.4眼睛護理
新生兒在出生的時候由于產道中受到細菌感染或是部分鼻淚管遭到堵塞都可能導致結膜炎,這個時候就要帶新生兒去醫院,由醫生給新生兒診治后再滴入相應的眼藥水。此外,新生兒的毛巾、被褥、枕巾都要確保干凈,并要跟家庭其他毛巾等隔開。
2.4 有針對性的新生兒護理
2.4.1溢奶和嘔吐的護理
新生兒的嘔吐可能是生理性的,通常來說,正常、健康的新生兒媒體那都可能有1-2次的嘔吐情況,但也可能是因為消化道梗阻或是消化功能紊亂導致嘔吐。此外,母體喂奶不正確,如喂奶過快、喂奶量過多或是不足、喂奶的時候讓新生兒吸入了空氣、喂奶前新生兒長時間哭鬧等,都可能導致新生兒嘔吐和溢奶,這個時候及時更改錯誤的喂養方式即可。如果新生兒嘔吐的時間多,嘔吐的時候還有腹脹、發熱等情況,就有可能是胃食道感染、幽門痙攣等疾病。這種情況母體在喂養之后就需要抬高新生兒的頭部,并且少吃多餐。
2.4.2黃疸護理
通常來說,足月出生的新生兒在2-3天后就會出現輕度或是中度的黃疸,4-6天后黃疸達到高峰期,7-14天后黃疸就會消退[2]。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有其他癥狀,輕度黃疸的新生兒,可以口服含量為10%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比較嚴重的就要考慮黃疸是否上升到病理層次,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是生理性的黃疸新生兒不會有什么不舒服,所以不用過于緊張,但如果饑餓、便秘等就可能加重生理性黃疸。建議新生兒要多曬太陽,并盡可能把皮膚露出來,可以有效加快黃疸消退的速度。此外,新生兒也可以多有用,促進腸蠕動,便于排出胎便。
2.4.3發熱和腹瀉的護理
首先要找到新生兒發熱的原因,如果是因為疾病導致的發熱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是因為保暖過度等導致的發熱,就可以多給新生兒喂水、松包。新生兒腹瀉要觀察大便的顏色、量、次數等,如果是黏液膿性的大便,就要及時送醫院就診。此外,如果新生兒出現高熱情況,就需要采取以下護理措施:一是,體溫在38度以下通常不用做任何處理,如果溫度達到38-39度左右就需要打開新生兒的襁褓,讓新生兒皮膚散熱達到降溫的目的,或是用冷水袋達到降溫目的;二是,溫度達到39度以上,就需要準備濃度為75%的酒精兌一半的水,用紗布蘸著擦拭新生兒的腋下、四肢、頸部等處,達到退燒的目的;三是,新生兒發熱的時候要避免吃退熱藥物,避免導致出血狀況,可以使用物理方式降溫,新生兒的體溫降下來之后,就要及時撤除降溫措施,最好每隔兩小時就給新生兒喂5-10毫升的白開水。
綜上所述,新生兒正確的家庭護理是十分重要的,產婦必須要掌握正確的家庭護理措施,才能確保新生兒有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為此,不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的產婦,都要及時請教專業護理人員或是醫師,學習并掌握正確的家庭護理措施,避免在家庭護理過程中對新生兒護理不當導致各種疾病。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治療護理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對新生兒健康產生較大威脅嚴重者可導致核黃疸引起神經系統不可逆性損傷。藍光治療利用其光氧化作用將未結合的膽紅素分解從而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揮較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簡單且無嚴重不良反應而被廣泛采用。采用藍光治療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現對其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11年1月~1年1月收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7例膽紅素水平均5.~565靘ol/以上符合光療指證。7例患兒中男1例女9例;年齡1~1天平均1.天;出現黃疸時間均在出生后~7小時;其中早產兒1例新生兒ABO溶血癥7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19例新生兒肺炎例其他7例。
方法:
⑴光療前護理:用溫水為患兒沐浴沐浴后不可涂油或撲粉以免干擾治療;將患兒放在床中央為其雙手戴手套、雙足用布條包裹、雙眼佩戴遮光眼罩以防止指甲抓傷皮膚、雙足與光療箱摩擦和光線損傷視網膜還須用尿布遮蓋患兒會防止光線影響其生長發育。
⑵光療中的護理:①一般護理:光療使水分丟失增多因此應在光療中要增加喂奶次數不能進食者鼻飼對脫水者遵醫囑靜脈輸液并詳細記錄出入量;加強臀部護理勤換尿布并在臀部涂敷用鞣酸軟膏以防止糞便給患兒臀部皮膚帶來的傷害預防臀紅發生。②觀察生命體征:嚴密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哺乳量、嘔吐量等變化每隔~小時測量1次隨時記錄尤應注意體溫變化若患兒體溫上升超過8.5℃要暫停光療遵醫囑給予處理待體溫恢復后繼續治療。③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患兒精神狀態、黃疸部位和消退情況尿、便顏色與性狀皮膚鞏膜的改變等以及時發現腹瀉、皮疹、青銅癥等常見光療不良反應;對于特別好動者可肌注適量魯米那鈉一方面使患兒安靜防止皮膚劃傷一方面也有助于減輕黃疸癥狀;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抽搐、呼吸暫停情況有無萎靡、驚跳、肌張力減退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一旦發現則暫停光療通知醫生積極查找原因并配合搶救和處理。
⑶光療后護理:當患者血清膽紅素
結果
本組7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通過給予藍光治療和精心護理病情均得以痊愈無1例發生核黃疽。
討論
藍光治療是小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最主要的非換血療法它通過破壞膽紅素的光化異構作用改變膽紅素的性質將其分解和排泄從而達到消退黃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簡單無不良不良反應因此在臨床應用非常廣泛。但藍光治療過程需要患兒全身暴露肌膚接觸藍光箱還會導致一些可預見的不良反應因此患者會煩躁哭鬧家長也產生恐懼由此使藍光治療開展困難。如果患兒不能得到及時的藍光治療或者由于護理不當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將會給患兒帶來一系列機體損害甚至不可逆損傷。為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在光療前保護患兒的安全;光療中勤巡視定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和觀察病情變化觀察藍光治療效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光療后也要繼續對血清膽紅素濃度進行合理評價。通過上述護理措施后本組7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病情均得以痊愈無1例發生核黃疽提示藍光照射治療和積極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治愈率并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顧惠英.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的舒適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6,(5):6-6.
李志梅.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中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J].青海醫藥雜志,6,6(11):5-51.
關鍵詞:干預;新生兒;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由新生兒時期血中膽紅素濃度增高而出現皮膚、粘膜、鞏膜被黃染。有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之分,若膽紅素濃度過高可導致膽紅素腦?。ê它S疸),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梢饑乐睾筮z癥,甚至威脅生命。實行早干預,可避免在出現病理性黃疸時才給予治療的倉促。我們通過對240名新生兒采取積極干預取得顯著效果,現將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鎮2012年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兒480例,按出生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240例,干預組240例。出生體重2.6~4.0 Kg,Apgars評分≥8,男256例,女224例,外觀無畸形,母親年齡21~35歲,無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兩組性別、體重、胎齡、Apgars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
1.2.1重視孕期保健 預防新生兒黃疸,從孕期保健開始。 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紊亂由多種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圍產因素占有較高比例[1]。故妊娠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易過量喝飲料,不可濫用藥物,胎黃常因孕母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若孕婦曾生過胎黃嬰兒可在孕期服中藥預防。盡量預防早產和難產,預防胎兒宮內缺氧等防止或減輕胎兒因缺氧使參與膽紅素代謝的酶活性降低,導致未結合膽紅素增高。孕期防止感染,尤其在孕早期防止巨細胞病毒、乙肝病毒、風疹病毒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應進行乙肝母嬰阻斷,預防新生兒乙肝。孕中晚期經常熱敷、按摩,及時處理凹陷,做好哺乳準備。
1.2.2重視新生兒住院期間護理 新生兒黃疸重在預防,新生兒出生后要預防感染,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臍炎最常見的并發癥[2],做好臍部護理預防臍炎。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品,創建愛嬰醫院以來母乳喂養率明顯上升,隨著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也明顯上升。秦學玲等報道[3],臨床上即便是實施早吸吮、勤喂哺,產后48 h乳汁不足者仍>19.81%,因此早期乳量不足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原因之一。當母乳量不足時可在新生兒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補充配方奶、葡萄糖水等保證營養及水分供給,以此促進胎糞排泄維持小便量。而游泳撫觸能明顯縮短胎糞初排及轉黃時間,降低病理性黃疸及核黃疸的危險 性[4],所以醫院要盡量提供新生兒游泳撫觸護理。
1.2.3重視家庭訪視 新生兒黃疸常發生在出院后,進行新生兒訪視時要著重觀察皮膚黃疸顏色和部位變化及大小便顏色,以此判斷黃疸的嚴重程度。若黃疸從鞏膜、逐步擴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顏色加深,說明黃疸逐漸加重,要引起重視。指導家長預防方法,如預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護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治皮膚破損感染,按需哺乳保證水分和營養供給。讓新生兒多接觸自然光,適當曬曬太陽,堅持每日洗澡。若黃疸延及軀干應及早給予口服給藥干預,達到促進膽紅素排出體外的目的。可給苯巴比妥3次/d,5 mg/次,媽咪愛2次/d,1/2包/次,茵梔黃等。
2觀察指標及結果
通過以上干預措施,觀察兩組新生兒胎便初排時間,胎便轉黃時間,黃疸出現時間,消退時間,黃疸程度。結果干預組胎便初排除時間及轉黃時間較對照組提前,黃疸出現時間延遲,消退提前,黃疸程度輕,發生病理性黃疸人數5例。對照組發生病理性黃疸人數26例。
3討論
3.1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成因分析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現象。①胎兒在宮內所處環境為低氧,紅細胞代償性增多,出生后過多的紅細胞迅速被破壞,分解產生的膽紅素約為成人2倍。②新生兒肝功能不成熟,肝細胞內Y、Z蛋白不足,使肝臟對膽紅素攝取不足,代謝受限制。腸肝循環的特殊是新生兒黃疸的重要原因,新生兒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轉化為尿膽原(糞膽原),而胎糞含有膽紅素高達80~100 mg,可被腸壁吸收經門靜脈達肝使腸肝循環增多,由此可見新生兒極易出現黃疸。
生理性黃疸大多在生后2~3 d出現,第5~7 d達高峰,10~14 d消退,早產兒生理性黃疸延遲至3~4 w消退,生理性黃疸時一般情況好,多不需要治療。只需要增加喂養量、喂養次數、促進胎糞排出,就可減輕生理性黃疸程度。正常新生兒多在生后10~12 h內排出第一次胎便,第3~4 d胎便轉黃。如乳量不足,腸蠕動緩慢,胎糞排出延長,導致膽紅素腸肝循環負荷增加,造成新生兒膽紅素在生理性的基礎上異常增加[5]。
3.2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成因分析 引起病理性黃疸原因有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兒肝炎、新生兒敗血癥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細胞受損傷,使肝臟結合膽紅素的能力下降,導致黃疸加重。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兒溶血病,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遺傳性疾病、藥物性黃疸等。母乳喂養的嬰兒可發生母乳性黃疸,而且發生率較多,達到1%左右。
病理性黃疸出現早,于生后24 h內出現,進展快,程度重,足月兒血清膽紅素>205 umol/L,早產兒>255 umol/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第2 w早產兒3~4 w不退或黃疸退而復現,并進行性加重。當未結合膽紅素>342 umol/L時,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致殘或死亡。
干預組從孕期開始就注重預防,避免了一些黃疸形成因素。新生兒出生后在母乳不足情況下,按需添加配方奶、葡萄糖水刺激新生兒的胃腸蠕動,促進胎糞排出保證小便量加快膽紅素排泄。游泳與撫觸有助于降低新生兒黃疸,因為溫水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生兒全身新陳代謝作用,且游泳活動使能量消耗增多,進食量增多,促進腸蠕動;腹部撫觸對胃腸道是一種機械刺激,可增加迷走神經的緊張性,刺激腸蠕動,增加胎便排泄次數,減少膽紅素在腸道的重吸收,有利于新生兒黃疸預防。觀察結果表明 ,實行早期干預確實能減輕新生兒黃疸程度,減少病理性黃疸發生。
參考文獻:
[1]伍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380例臨床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1):94-95.
[2]熊燕,石勝,等.新生兒肺炎及并發高膽紅素血癥臨床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5,12(1):87-88.
[3]秦學玲,劉秉芳.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早期泌乳的影響[J].護理研究雜志,2004,18(6):1076-1077.
[4]黃芳.撫觸護理及新生兒游泳在新生兒母乳性黃疸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 03,(23)
[5]周曉光,楊杰,等.B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母乳性黃疸發病中的應用[J].中華兒科雜志,1999,3:161.
[6]吳俊,吳本清.雙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動換血法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06,(11).
[7]蔣永江,陳繼昌,龍蘋,等.去白細胞血液換血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15例臨床觀察[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6,(06).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6(a)-148-02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鞏膜及黏膜黃染的臨床現象[1],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癥狀,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內的新生兒,有50%~80%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原因復雜,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預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我科對2009年1~10月148例出現黃疸的患兒實施新生兒黃疸整體護理,分析黃疸的原因,制訂有效護理計劃,實施護理干預,加強健康宣傳和教育,除3例患兒因其他并發癥繼續治療外,余145例患兒均未發生核黃疸,2~3周治愈出院,現將其間整體護理體會及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48例出現黃疸的新生兒,其中,男88例,女60例,出生時體重≥2 500 g,Apar評分7~10分者142例,胎齡不足37周,體重
新生兒黃疸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有關:①肝功能發育未完善。②膽紅素生成多:新生兒每日生成約8.8 mg/kg,成人僅為3.8 mg/kg。③腸肝循環特點:因嬰兒的腸道內細菌量少,糞膽原、尿膽原不能有效被還原,且嬰兒腸腔內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較高,能將結合膽紅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結合膽紅素,后者又被腸吸收經門脈而達肝。
1.2護理
1.2.1入院評估
密切觀察病情:了解患兒的一般情況,如分娩方式、母嬰血型、體重、喂養、胎齡、保暖情況、體溫變化、大便及尿液顏色。根據患兒尿、便顏色變化,可判斷黃疸的輕重及變化,如尿液呈醬油色,提示為新生兒溶血病引起的黃疸;糞便由淺黃轉為白色,應考慮膽道閉鎖引起的黃疸。注意皮膚黏膜、鞏膜的顏色,若新生兒黃疸從鞏膜、頭面部,逐步擴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顏色加深,說明黃疸逐漸加重,應引起高度重視。根據患兒皮膚黃染的部位和范圍,估計血清膽紅素的近似值,評價進展情況。注意神經系統的表現,如患兒出現拒食嗜睡、反應低下,吸吮無力,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減退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立即通知醫生,做好搶救準備。觀察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如存在胎糞延遲排出,應予灌腸處理,促進胎糞及膽紅素排出。
1.2.2護理計劃
以收集資料和護理問題為依據,制訂出適合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計劃,用于指導護理活動,由于患兒胎齡不同,出生時情況各異,所致患兒的病情輕重表現均不相同,護理計劃也均不相同。因新生兒黃疸期間常表現為吸吮無力、納差,故黃疸新生兒喂養應耐心,按需調整喂養方式如少量多次、間歇喂養等,保證奶量攝入。
1.2.3護理措施
1.2.3.1針對病因護理,預防核黃疸的發生。我院采用上海NJ-33經皮黃疸測量監測儀對148例出現黃疸的新生兒每日進行黃疸指數監測并每天及時反饋監測結果。部位取前額正中右眉弓上方0.5~1.0 cm處,緊貼皮膚垂直側。向其家人講解黃疸的有關知識,注意觀察嬰兒的精神狀態,吃奶情況以及嬰兒黃疸的顏色、部位等變化。每日應用經皮黃疸指數測定儀監測經皮黃疸指數,可粗略地估計血清膽紅素水平。血清膽紅素(mg/dl)=1.2×(經皮黃疸指數-12)。每2~3天檢測血膽紅素。觀察有無核黃疸表現,膽紅素腦病早期診斷主要是監測血清總膽紅素濃度,一旦發現膽紅素濃度超過257 μmol/L就該密切注意神經系統癥狀的出現。早期發現膽紅素的神經毒性,詢問病史,家族遺傳史以及觀察嬰兒一般情況,與家長溝通,警惕核黃疸的發生。
1.2.3.2實施補充水分、配合藍光照射療法。我院對148例黃疸新生兒實行藍光照光的治療護理[2],藍光照射療法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的簡單易行方法,同時也降低皮膚黃疸的可見度,所以照射期間血清膽紅素每日監測。藍光照射時不顯性失水增加,每例患兒液體補入量增加不低于25%,可通過輸液和口服葡萄糖來補充。注意保暖,光療時用黑色眼罩保護眼睛,避免強光對眼的損傷。除會陰、部用尿布外,余均;藍光燈管使用2 000 h后,能量減弱45%,每次照射記錄時間,超過2 000 h重新更換新燈管。
我院對148例黃疸新生兒的護理,采取的是間斷照射,即持續照射8~12 h后停12 h再照射。記錄起止時間,間斷照射療法同連續照射療效相同,但明顯減少光照療法的副作用,148例黃疸新生兒除有個別幾例出現輕微腹瀉和皮疹外,未再有其他不良反應。
1.2.3.3撫觸護理。為我院黃疸患兒的常規護理,撫觸護理促進新生兒健康發育[3],每日由我院護理人員采用標準撫觸法,對患兒皮膚進行科學、溫和的刺激,從患兒頭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背部進行有序撫觸,每個動作重復2~3次,每日上午下午各進行一次,撫觸有效時患兒神情放松,可進行10~15 min,如患兒煩躁、哭鬧則停止撫觸,等合適機會再撫觸。撫觸護理教會患兒母親和家屬,出院后可繼續進行。
1.2.3.4糾正酸中毒,促進膽紅素和白蛋白的結合,可給予白蛋白和酶誘導劑,以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生[4]。
1.2.3.5合理安排補液計劃。根據不同補液內容調節相應的速度,切忌快速輸入高滲性藥物,以免血-腦屏障暫時開放,使已與白蛋白聯結的膽紅素也進入腦組織引起核黃疸。
1.2.4黃疸新生兒健康教育
使家長了解孩子黃疸的情況和程度,取得家長的配合;輕度母乳性黃疸,可囑繼續母乳喂養,如吃母乳后仍出現黃疸,可改為隔次母乳喂養逐步過渡到正常母乳喂養。母乳喂養的新生兒25%~30%可發生母乳性黃疸,在繼續喂母乳的情況下黃疸在3~12周消退,除少數膽紅素>342 μmol/L可發生核黃疸外,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黃疸嚴重,可考慮暫停母乳喂養,黃疸消退后恢復母乳喂養。若為紅細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蠶豆及其制品,患兒衣物保管時勿放樟腦球,并注意藥物的選用,以免誘發溶血。發生膽紅素腦病者,注意后遺癥的出現,給予康復治療和護理。
2結果
148例黃疸患兒均消退出院。
3討論
我院對148例黃疸新生兒進行整體護理,向家長宣傳預防新生兒黃疸的知識,生后及時喂養。部分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有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危害,預后效果不佳,盡管進行了治療也可有腦性癱瘓等后遺癥,對于宮內感染患兒,治療好轉后,出院后仍需長期隨訪觀察,多與患兒家屬溝通。對148例黃疸患兒實施整體護理,必須保證住院護理質量與出院后家庭護理質量。在重視患兒病情的同時,要關注母親的心情。全面考慮到父母、家庭、社會三方面因素對嬰兒健康成長的影響,注重人的社會性。因工作時交接班仔細、責任明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時,得以使新生兒常見的護理并發癥等明顯減少,148例黃疸患兒均消退出院。護理工作中所做的健康教育,對于患兒及家屬針對性、實用性強,深受家屬歡迎。出院后上門指導服務,充分體現了整體護理以健康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9.
[2]王秀芹,王永秀,劉曉方.新生兒藍光照射治療96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6A):638.
[3]朱步琴,徐敏.新生兒黃疸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12A):1758.
[4]毛立英,壽文祥.62例新生兒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病因分析及防治[J].臨床醫學,2005,25(7):79-80.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護理
黃疸是兒科中常見的疾病之一,導致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為血清膽紅素濃度升高[1]。黃疸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鞏膜、黏膜、皮膚發黃等,新生兒黃疸一般分為病理性以及生理性,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療,而病理性黃疸患者必須接受有效的治療[2]。新生兒黃疸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接受有效的護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文主要對50例新生兒黃疸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作分析,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新生兒黃疸患者100例(2014年3月~2015年3月),這100例新生兒黃疸患者均已經確診,隨機將這100例黃疸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
實驗組患者平均日齡為(7.89±2.62)d,平均體重為(3.26±0.92)kg,平均血清膽紅素為(223.61±22.91)umol/L,男女比例為29/21。
對照組患者平均日齡為(7.91±2.63)d,平均體重為(3.27±0.86)kg,平均血清膽紅素為(224.01±22.81)umol/L,男女比例為30/20。
兩組新生兒黃疸患者的基線資料(日齡、體重、血清膽紅素、性別等)相比,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新生兒黃疸患者均給予藍光照射治療,對照組黃疸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實驗組50例新生兒黃疸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優質護理,詳情如下:
1.2.1治療環境護理 護理人員向患者家屬詳細的介紹患者治療的環境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護理人員應將患者治療的病房溫度控制在24~26℃,濕度控制在55%~65%。將患者治療的光療箱放置在通風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溫箱之間的距離應在90cm以上。為患者實施治療前,要對光療設備等進行檢查,并定時更換濕化液,護理人員應將軟棉布放置在箱內進行預熱,箱內溫度達到32~34℃時,可將患者放置在箱內進行治療。
1.2.2治療操作護理 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靜脈留置針時,應選擇患者前額正中的靜脈,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使用全棉不透光的眼罩遮蓋住患者的眼部,并且護理人員應為患者佩戴足套以及手套,這樣可以減少患者煩躁時身體亂動所造成的損傷。同時,護理人員可使用紙尿褲將患者的遮蓋住,這樣可以防止患者的受到損傷。護理人員定時(約2h)幫助患者更換一次,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現紅臀的情況。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以45度的角度給予患者喂食,之后將患者的頭部抬高,這樣可以防止患者出現吐奶的情況。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家屬保持患者皮膚干凈的重要性,患者在每次大小便后,患者家屬應仔細清洗患者的污染處皮膚。
1.2.3心理護理 新生兒黃疸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是裸睡在平硬的玻璃板上,加上患者與其家屬長時間的分離,使得患者缺乏安全感。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經常撫摸患者,并輕聲與之交流,使得患者產生安全感,以此達到心理的滿足。
1.3觀察指標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新生兒黃疸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進行比較分析。將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分為十分滿意、一般滿意以及不滿意這3個等級[3]。總滿意度=十分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數據處理 本文研究數據均嚴格錄入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并發癥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
2.2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患者的肝臟功能沒有完全發育,導致患者的血清膽紅素水平高于正常的新生兒,使得患者的組織、鞏膜、黏膜、皮膚等出現黃染的情況。同時,黃疸患者一般還會伴有大便顏色淺、嘔吐、食欲差、貧血等癥狀[4],若患者不能接受有效的治療,則可能出現核黃疸等癥狀,這樣極易導致患者出現相關的后遺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主要方法之一為藍光照射,其具有簡單易行、有效等優點,可以較好的緩解黃疸患者的臨床不良癥狀,達到為患者治療的目的。但是藍光照射極易導致患者出現皮膚損傷、窒息嘔吐等并發癥[5],因此,在新生兒黃疸患者治療的過程中,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的一種護理模式,其可以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6]。本文中,給予新生兒黃疸患者優質的護理,即治療環境護理、治療操作護理、心理護理,使得患者可以在較舒適的環境中接受治療,增加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減少患者治療的損傷,同時,還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屬的關愛,增加內心的安全感,以此起到較好的護理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優質護理的實驗組新生兒黃疸患者,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與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P
參考文獻:
[1]宇春英,鄒冬梅,李建平,等.早期撫觸護理在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4,42(22):3420-3421,3422.
[2]秦尚夠,曾秋茹,高丹,等.新生兒產傷性肱骨骨折伴黃疸的預見性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3):2825-2827.
[3]胡建兒,施紅霞.預防新生兒黃疸并發膽紅素腦病的臨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41-42.
[4]倪敏潔,陳斌,斯奇,等.多因素預測在新生兒黃疸預見性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4,13(8):72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