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鄉一體化的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TV674文獻標識碼:A
1、侯馬市城鄉供水一體化背景
侯馬市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南端,東毗曲沃縣,西鄰新絳縣,南依紫金山與聞喜縣、絳縣接壤,北傍汾河與襄汾縣隔河相望。北距山西省省會太原市340公里,南離陜西省省會西安市300公里。全市總面積220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25.5萬人。
2009年,山西省政府批準侯馬市設立“城鄉發展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推進
一體化綜改試驗區的建設,侯馬市提出了“1+4”城鄉一體化建設戰略,突出“全域侯馬”理念,以侯馬市城市核心區為中心,圍繞東、南、西、北四個鄉鎮的城鎮化建設,形成“1+4”的城鄉一體化格局,通過實施產業轉型、生態修復、城鄉統籌、民生改善四大工程,全面提升侯馬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供水系統作為侯馬市的重要民生工程,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可以直接解決城鄉供水差距問題,實現農村與中心城區同網、同質、同價供水,提高用水保障率,而且侯馬市水務局大力配合,同意自籌部分資金進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因此,侯馬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的建設條件已經成熟。
侯馬市現狀供水能力為35000 m3/d,主要的供水設施有水源地3處:分別為上馬驛橋水源地、南楊水源地和下裴莊水源地,3處水源地共有水源井33眼。供水水廠有2座:上馬水廠和鳳城東水廠?,F狀供水范圍為市區、城中村及周邊宋郭、汾上、西侯馬等21個村,其余57個村未接通自來水。侯馬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其實質是解決目前剩余57個村的供水問題。
2、侯馬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侯馬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建設條件已經成熟,工程的建設使得剩余57個村居民多年的愿望得意實現,可以說該工程的實施,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但工程建設推進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2.1 工程規模確定問題
侯馬市城鄉一體化建設過程中,工程規模的確定需結合總體規劃和當地現狀實際用水
況,合理確定用水量標準。對于農村用水定額的選取,由于總體規劃中并未對農村的發展情況做具體說明,且現狀缺少相應的計量數據,農村定額的選取就成為制約工程規模的關鍵性因素。
2.2 供水水壓問題
侯馬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建設中,若對農村和中心城區實行統一的供水水壓,勢必造成中心城區的供水水壓較高,造成能量的浪費,若不實行統一的供水水壓,又有可能造成規劃期末,農村供水水壓不足。
2.3 供水水質問題
侯馬市由于地理構造的原因使得SO42-、F-等超標,水質不達標,現狀農村自備水源井缺少相關水處理設施,無法保證供水安全性。要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就意味著城鄉實行統一供水水質,然而由于資金、管理等問題,工程建設前期只能實施城市出廠水達標,由于中心城區至農村的轉輸管線較長,在后期的運行中如何保證農村管網末梢的水質達標,也是工程建設中需考慮的問題。
2.4 水價問題
侯馬市現狀鄉鎮水廠的供水水價較低,還有部分村民自行打井取水,無需繳納水費。實施城鄉一體化后,將本著“同城同待遇、同城同服務、同城同價格”的原則,實行同網、同供、同價。供水價格比原來水價高,居民對水費爭議較大。
3、由侯馬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引發的思考及處理措施
3.1 統一規劃水資源量,保障各區域供水量
要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首要條件是保障供水量,因此,在進行具體的規劃之前,應對項目區的水資源進行詳細論證評價,以確保項目區的水資源總量滿足規劃期的用水需求。在水資源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這樣才能在確定供水標準和工程規模時,確實做到有據可依。
3.2 依據總體規劃和給水專項規劃,合理確定供水水壓
根據侯馬市城鄉總體規劃及侯馬市“1+4”城鄉一體化建設項目的要求,結合侯馬市的實際情況,確定中心城區供水水壓按6層樓考慮,即滿足最不利點水壓不低于28m。
侯馬市農村供水水壓的確定,根據現狀農村與城市管線相接處的剩余水壓進行確定,按4層樓考慮,即滿足最不利點水壓不低于20m。
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建設中,對于農村供水應進行給水專項規劃,結合專項規劃合理確定供水水壓。
3.3 結合項目區的水質情況,合理選擇水處理方式,保證供水水質
城鄉供水一體化要求農村與城市實行同一水質進行供水,考慮農村庭院灌溉等用水量較大、浪費較多的特點。若要實行同一水質進行供水,勢必造成浪費。諸如有些地方的地下水水質硫酸鹽超標,采用反滲透方式進行水處理,若將凈水廠膜處理后的水用于農村庭院澆灌,過于浪費。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可考慮僅對居民生活飲用水部分進行相應的水處理,在農村居民家中安裝小型家用水處理器,對生活飲用水進行處理,對村內其他用水不考慮做水處理,即采用分質供水方式進行供水。這不僅可以解決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治水成本。這種簡單的水處理措施,局限性很大,面對很多較為復雜的水質情況,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型水處理器的水處理效果并不理想,致使處理后的水質達不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只能由城市凈水廠統一處理后直接供給用戶,或者在農村建設小型的集中水處理站。
鑒于以上情況可見,實行城鄉同一水質進行供水,需結合當地實際的水質情況,并考慮城市凈水廠和周邊農村的相對位置和距離,以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合理選擇水處理方式。
3.4政府協調,供求雙方民主協商,合理制定水價
供水價格對于供售雙方都是十分敏感的問題。由于原鄉鎮水廠水價較低,部分村民自打水井,無需繳納水費。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后,對于水費的收取,首先應加強宣傳教育,讓居民逐步提高供水安全意識,自愿選擇優質水、放心水。
水價問題還存在水耗的分攤問題,按國家建設部有關規定,供水企業的產銷差率應控制在15%以下,而一般企業都很難達到,尤其是城鄉供水一體化更是難以控制,因農村的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管網長,加上人為的破壞及偷盜水,產銷差率高居不下,在水價測算時水損成為比較矛盾的問題,標準以外的分攤若全部由用戶負擔顯然不合理,而全部由供水企業負擔也有失公平,所以也只能結合實際情況協調解決。
3.5采用“水表出戶,一戶一表”方式,規范收費,為實現階梯水價提供條件
計量問題關系到供售雙方的計量準確性,是供水系統中供售雙方都比較關注、重視的問題。
侯馬市現狀部分老城區采用總表計量,農村的供水有的沒有計量設施,有計量的也是總表計量,這樣就造成村民對于繳納水費存在糾紛,對水費收取造成不便,因此城鄉一體化實施后,要將“水表出戶,一戶一表、收費到戶”視為硬性規定,這對用戶來說公平合理,對供水企業來說為今后創造了階梯水價的條件。
“水表出戶,一戶一表”的實施,對于計量設備的選擇,應選擇高精度智能性預付費水表,該水表相比于老式的IC卡水表,加入了智能電子模塊,采用基表脈沖進行控制,能夠在起始流量不大于2L/s的條件下平穩轉動,真正實現滴水計量,有效避免了一些違法用水行為。
4、侯馬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成后的成效及意義
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是保障城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工程,也是實施侯馬市“1+4”城鄉一體化規劃,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資源保障。其成效及意義如下:
1、侯馬市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之后,有利于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政府可實行宏觀調控,對水務部門統籌調度,有利于緩解供需矛盾,提高供水保證率。
2、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之后,有利于供水市場秩序的規范化、標準化。通過供水系統的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定價,提高供水保證率,提高飲用水質量,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徹底解決城郊用水供需的矛盾,實現由原來的“定時供水”向現在的“24小時供水”轉變。
3、城鄉供水一體化有利于實施供水、排水價格政策。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后,根據相關產業政策和水價政策,從促進水資源保護、節約用水到優化資源配置,按不同時期確定統一價格政策標準,實行“同網、同質、同價”,有利于降低成本及運營費用,有利于水價政策的統一實施。
4、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之后,有利于促進節約用水。侯馬市現狀供水方式缺少合理的管網設計和計量設施,缺乏統一的收費管理模式,節水宣傳教育不夠,尤其是在農村,節水意識非常淡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浪費用水現象。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后,可建立起從源頭到水龍頭的一整套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按照“一戶一表,計量收費”的管理模式,逐步實現階梯水價制度,保證人民群眾既能喝上放心水,又做到合理用水、節約用水,有效地保護資源。
五、結語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要求,“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侯馬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建設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對于其他地區城鄉一體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侯馬市城鄉總體規劃?規劃綱要?總報告[R] 2012
2侯馬市“1+4”城鄉一體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R] 2012
3侯馬市“1+4”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網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R] 2012
4侯馬市“1+4”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網建設項目初步設計[R] 2013
5崔宏勝 周新超. 杭州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的探討[J]. 城鎮供水 2011,2:97-99.
6馬丹. 論城鄉一體化的供水體系規制[J].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11,7(7) :52-53
7王浪 景臻. 山區城鄉一體化供水系統研究――以浙西某縣為例[J]. 城市規劃 2010,3:112-114
8蓋海英. 關于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后續管理機制的研究[J]. 城鎮化與城市發展 2010,4(14):280-285
9曹靜. 城鄉一體化供排水系統規劃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區為例[J].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07,8(4): 41-45
10黃芳. 義烏城鄉一體化供水的價值觀[J]. 公共事業財會 2006,3:75-80.
關鍵字:城鄉一體化 村莊整治 布局規劃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當前,城鄉差距越來越大,成為了影響與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與城市偏向發展的戰略是引發城鄉差距擴大的主要根源之一。在這制度與戰略下,鄉村的社會經濟發展較為緩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鄉村人口涌入到城市之中,導致城鄉人口萎縮,其人力資源逐漸薄弱,進一步限制了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開始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以城鄉一體化為導向,進行村莊整治與布局規劃,通過整治與規劃,將鄉村規模較小、人口較為分散的村莊向中心村或重點村進行整合,從而集中鄉村人口,推動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區域協調。
一、新形勢下鄉村人口遷移的特征
(一)城鄉一體化戰略的實施對鄉村人口遷移的影響
在城鄉一體化戰略實施過程中,鄉村人口的遷移主要包括整合與集聚兩種狀態。其中整合指的是以政府為主體,在國家政策與當地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鄉村人口的分布情況進行調整,其主要方式是將鄉村分散居民點與偏遠地區的人口通過調整與合并,實現鄉村人口的集中。集聚指的是為提高鄉村居民的生活環境與質量,推動處于鄉村偏遠地區的居民,逐漸向環境較好、設施較為完善的城鎮或居民點進行集中。以城鎮及居民點為核心,進行鄉村人口的聚合,可以節約社會資本并發揮規模效益,推動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城鄉一體化戰略實施能否順利進行,與城鄉一體化的建設規劃、區域人口發展及居民意愿存在著極為緊密的關系。
通過城鄉一體化戰略實施,對鄉村人口遷移的方向與規模進行引導,推動規模較小、較為分散的居民點,向環境較好、服務設施較為完善的居民點進行遷移,最終將鄉村人口進行聚合,從而形成大中型居民點,進一步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戰略目標。
(二)新形勢下鄉村人口遷移的空間特征
從整體來看,當前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依然是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隨著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大量鄉村人口遷移到城市之中,而城市向農村流動的人口較少,這就導致了城市人口問題,激化了城市人口與土地矛盾,同時,由于大量人口離開鄉村,導致鄉村出現空殼化現象,進一步擴大城鄉差距。城鄉一體化實施可以有效解決區域內人口空間分布不均衡的問題,通過一系列措施,引導并調整鄉村人口流動方向與規模,實現區域人口有機分散與有序集中。在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形勢下,人口遷移的方向出現變化,向城市方向流動的鄉村人口減少,向鄉村內部流動的人口逐漸增加;在地域的角度來觀察,可以發現,鄉村人口逐漸向鄉鎮或大型居民點遷移,形成了鄉村輔助城市發展,城市支持鄉村建設的局面,實現了區域內人口的有機分散與有序集中。
(三)新形勢下鄉村人口遷移的渠道
為有效落實城鄉一體化戰略,需要通過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引導鄉村人口遷移。在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為鄉村人口遷移提供了較多的渠道,如:確定區域內重點村與中心居民點,完善基礎設施引導鄉村人口遷移;建立區域基礎設施,調整鄉鎮體系的等級與規模,引導鄉村人口遷移;加強現有村莊的整治與改造,整合發展條件較差的村莊,推動村莊集約式發展等。
二、城鄉一體化為導向的村莊整治與布局規劃
村莊規模較小,村莊分布較為分散,制約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與共享,進行村莊整治與布局規劃,集中鄉村人口,是共享公共服務設施與縮小城鎮差距的必然要求。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整治鄉村居民點,通過布局規劃,引導規模較小、較為分散的村莊向重點鄉鎮或大型居民點進行集中。結合新形勢下鄉村人口遷移的主要特征,并按照區域人口調整有機分散與有序結合的宗旨,對村莊的規模體系與空間分布進行調整,在調整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綜合考慮規模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尊重居民遷移意愿;比較優勢原則;量力而行原則。
進行村莊布局規劃,引導與控制鄉村村鎮體系,推動鄉村集約式發展,建立鄉村聚落體系,并與區域城鄉發展相協調。在進行村莊整治與布局規劃時,需要做好總體安排,做好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設施、環境保護措施、產業結構等的規劃與安排,明確鄉村聚落體系的規模等級與空間組合,在此基礎上,編制村莊搬遷、合并等的總體方案與具體措施。
在進行城鄉一體化為導向的村莊整治與布局規劃工作時,需要充分考慮地域特殊性,因地制宜地進行整治與布局規劃工作。實現城鄉一體化為導向的村莊整治與布局規劃的技術線路可以用下圖來表示:
城鄉一體化為導向的村莊整治與布局規劃的技術線路示意圖
以城鄉一體化為導向的村莊整治與布局規劃,需要制定出針對不同發展區域的措施,確保分區整治,杜絕盲目建設與發展;在配置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時,需要結合近郊、遠郊、郊區等實際情況,重點改善人居環境;居民點建設,需要體現出城鄉一體化獨特的景觀風貌,打造出地域特色。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鄉村人口涌入到城市之中,在引起城市人口問題的同時,導致鄉村人力資源逐漸薄弱,嚴重制約了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實施城鄉一體化為導向的村莊整治與布局規劃的戰略,引導鄉村區域人口遷移,實現鄉村區域人口的有機分散與有序結合,走鄉村集約式發展道路,可以有效縮小城鄉差距,解決鄉村人口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推動鄉村社會經濟的發展,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石培基,李得發,李巍,王錄倉. 城鄉一體化導向的村莊整治與布局規劃[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04:147-152.
[2] 張素紅,李志,呂金嶸. 淺談基于城鄉統籌的村莊整治規劃[J]. 價值工程,2011,24:71-72.
【關鍵詞】 加快 城鄉一體化 助推 經濟發展
1.吉林省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和問題分析
目前,吉林省統籌城鄉發展的合力已經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速率不斷提高,統籌城鄉發展的成效初步顯現。但由于歷史基礎、體制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雖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與農村還處于相對薄弱環節,制約農村發展的二元結構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從城鄉居民平均收入增長情況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農民純收入;城鄉基礎設施與城鎮化水平差距較大。小城鎮與農村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制約工業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影響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社會事業發展差距較大。盡管這些年在改善民生和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方面投入的資金、所辦的實事前所未有,但與城市相比,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仍然顯得滯后;公民綜合素質差距較大。目前農村剩余勞動力中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比重還比較低,在知識水平、基本技能和文化素質等方面,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非農產業的崗位要求。
2.吉林省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應加強的重點領域
當前,吉林省經濟形勢是歷史上最好時期,也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機遇期,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是逐步消除城鄉之間的壁壘,在政策與體制、產業發展、生產力布局、市場體系和文化建設四個方面實現城鄉一體化。
2.1深化改革,促進城鄉政策和體制的一體化 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國家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入用于農村的比重,加快推進城鄉公共財政和金融體系建設的一體化;完善戶籍管理制度,為農民進城落戶創造條件,統一義務教育制度和社會福利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鄉勞動就業制度和發展條件的一體化;統一規劃,著力改變農村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加快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統籌城鄉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現城鄉社會保障體系與服務制度建設的一體化。
2.2以發展為動力,推進城鄉產業發展的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建設關鍵在發展,根本在產業,要把加快城鄉產業聚集作為工作重點,促進城鄉產業合理分工、優勢互補,為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重要物質支撐。一方面要突出大城市的帶動作用。根據實際,抓住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的有利時機,把投資拉動作為城市化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措施,加強項目謀劃工作,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產業項目、重要民生工程建設,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力求大城鎮在產業集聚、人口集中、要素集約利用上有新突破;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信息化、標準化、設施化、集約化和市場化進程,努力打造由現代種養業、現代加工業和現代物流業構成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雙向聯動發展。通過推進農村新型工業來增加農民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收入差別,實現城鄉產業的互補、資源共享,以城帶鄉、以鄉促城。
2.3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加快推進城鄉市場建設一體化 目前農村商業流通設施缺乏;農村資本市場建設嚴重滯后,金融服務嚴重缺失;土地流轉市場不健全,流轉不規范、服務不到位;服務市場無序,服務質量比較低;農村要素市場和商品市場都存在交易成本高、效益低。要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快構筑城鄉一體化現代流通網絡。在此基礎上,應著力培育城鄉統一要素市場。根據城鄉居民具有平等的社會權利,在城鄉之間采取統一的經濟社會政策,包括勞動力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可以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引導城市要素資源“下鄉”,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帶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2.4統籌城鄉資源,實現城鄉生產力布局一體化 按照有利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理念,突出空間資源一體化配置,加強行政區和經濟區之間的銜接協調,形成城鄉聯動發展的生產力布局。依據經濟和環境特征,應適度適時調整行政區劃,整合密度過大、規模過小的小城鎮空間,建立具有規模效應的小城鎮群組空間結構,完善城鎮體系結構。當前,尤其要抓好以中心鎮、中心村為重點的區域城鎮、集鎮體系規劃與建設。在農業產業布局上,全省各地應充分依據資源優勢與經濟優勢確定主攻方向組織生產與加工,使優勢資源不斷向優勢產業集中,優勢產業不斷向優勢區域集聚,形成區域化與專業化的產業系列,從根本上轉變散而雜、產業趨同造成的資源浪費局面。在工業產業布局上,應以工業園區建設為先導,依據都市圈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結合老工業基地振興改造,統籌考慮城鄉工業園區的產業布局,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引導適宜的工業企業向縣域經濟開發區轉移,實現各園區的錯位發展,使區域性優勢產業和資源向優勢地區集聚;同時,有效引導鄉鎮企業集群發展,拉動農村的小城鎮建設,由此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非農就業機會。
2.5堅持創新,推進城鄉文化建設的一體化 加大對村鎮一級教育投入,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在此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積極實施“陽光工程”, 大力發展以“綠色證書”和“藍色證書”為載體的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轉移農村勞動力,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加強社會主義道德觀建設。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農村黨員、教育和引導農民群眾,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用先進的精神文化產品來豐富和提升農民的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城鄉文化娛樂一體化。探索城區文化設施與農村連鎖運行、管理、使用的新路子,把社區文化延伸至農村,多渠道、多形式拓展文化的廣度、深度。文化宣傳部門應當組織城市文化組織、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團體與村鎮結對子,開展農村文化建設,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實現城鄉文化聯動;推進城鄉信息共享進程。目前,城鄉信息共享程度低,城鄉信息資源分配失衡,信息資源的不對稱加大了城鄉間的差距和對立。因此,必須把信息共享作為一項長遠的戰略事業,應得到制度保障。信息共享應首先保證渠道暢通,全時空多渠道傳遞信息。
3.加快吉林省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保障措施
搞好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關鍵就是認真貫徹落實好國家有關政策,加快實施城鄉良性互動的政策措施,在財政政策上、產業政策上和在體制改革上實現城鄉統籌。根據吉林省實際情況,應強化和落實以下具體措施:
3.1全力推進體制創新 按照著眼長遠、逐步完善、健全機制的原則,以強化農業基礎,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為目標,進一步深化改革,為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體制與機制的保障、財政支持和發展動力。
3.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應緊緊抓住中央大幅增加投入的有利時機,以水利建設、農業機械化、耕地保護、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生態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3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緊緊依托龍頭企業建設專業化、標準化、規?;a基地,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盡快形成龍頭企業集群、生產基地配套、利益連接緊密、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業產業化體系。
3.4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努力打破城鄉壁壘,加快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拓展農民進城務工的渠道,建立健全城鄉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就業培訓,保護進城務工經商農民的合法權益,逐步解決農民工進城居住、社會保障、子女上學等問題。
3.5加強農村公共服務 應突出重點,切實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加強農村文化基礎建設,不斷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優化配置教育資源,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高農民健康保障水平;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切實抓好農民最急需的道路交通、安全飲水、電力供應、清潔能源和環境衛生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3.6加強農村金融服務 應引導縣域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把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允許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信用合作。同時,建立健全農村擔保體系和農村信用體系,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一、市客運市場現狀分析
全市人口450.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7.9萬人。境內主要境內有張石、京張、宣大、京藏等高速公路,110、207、109、112四條國道和19條省級公路和村村通公路里程2116公里,實現576個行政村通油路。市現有道路運輸企業2家,全市共有一級客運站1個、二級客運站11個、三級客運站4個,四級客運站31個、五級客運站58個、簡易站82個、候車亭832個、招呼牌1275塊??瓦\班線共計1211條,客運車輛2574部。其中省際客運班線為99條,客運車輛為204部;市際客運班線為59條,客運車輛為83部;縣際客運班線為337條,客運車輛780為部,旅游包車車輛135部,農村客運班線716條,客運車輛1372輛,總客座位數約45015個。
二、規劃原則和思路
市的城鄉客運一體化規劃是在對城鄉客運現狀深入的研究基礎上,在充分掌握當地現狀特點以后,學習和借鑒其他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從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市各個地區的實際能力,初步制定出了適合市城鄉客運一體化的規劃措施以及規劃目標。市城鄉客運一體化規劃的過程中,始終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城鄉一體化、建立綜合型交通運輸線路”這三個方面的規劃理念,同時還始終堅持“政府主導、保證群眾利益、因地制宜、統籌協調”等原則。
三、市城鄉客運一體化規劃目標
市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堅持“政府主導、保證群眾利益、因地制宜、統籌協調”的原則,最終實現能夠順應城鄉客運的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城鄉的客運市場秩序,有計劃、有步驟的在滿足條件的縣開通市區到縣城、縣城到鄉鎮、鄉鎮和村、存到村之間的農村公交線路,建設城鄉公交和農村客運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提高服務、運營管理的水平,根據當地的農民出行的具體需求制定城鄉客運體系。
四、市城鄉客運一體化規劃重點問題分析
(一)建立客運場站
市擬建3座汽車客運站,形成圍繞主城區的橋東區、橋西區、高新區和遠離主城區的宣化區、下花園區分別布設客運站,在便利區域旅客出行的同時,重點輻射各主要對外聯系方向的站場格局。經過省廳審批,交通部門準備在花園建立客運樞紐站,預計于2014年動工,相信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投入使用。農村客運站實現客運站入鄉鎮,候車亭進鄉村,村村都通客運班車。要加快站點建設促進農村客運發展,要求“把公路修到農民家門口,把車站建設到農民家門口,把班車開到農民家門口”。這是切實解決農民群眾“出行難”、“乘車難”的重大舉措。
(二)城鄉公交網絡層次的劃分
根據主城區的發展規劃延伸、拓展到城區邊緣,便于換乘;對銜接縣城至各鄉鎮的客運網絡分片合理設置;合理構建城鄉之間、鄉鎮之間、鄉鎮與村之間、村與村之間的客運網絡;規范客運營運,實現公交化運營模式,為群眾提供安全、舒適的門到門運輸服務。重點規劃將市區—宣化客運班線、市區—懷安客運班線、市區至下花園客運班線、市區至萬全等客運班線的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同時通過現有農村客運班車實施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改革現有承包經營模式,逐步實現公司化管理,公交化運營的模式。按照“先試點、再推廣、后完善”的工作要求,將蔚縣、懷來、張北作為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的試點縣。
(三)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實施階段
按照“統一規劃、逐漸推進”的原則,全市圍份“試點、執行、完善”三個階段推進、擴大城鄉公交的實施范圍,實現從農村班線想城鄉公交的逐漸過度。
1.試點階段
城鄉客運一體化的試點,開通鄉鎮之間的城鄉公交。城鄉公交線路設立的依據應該是根據各個鄉鎮農民出行的需求以及一些農家樂、旅游景點、工業園區的對外出行、聯系的需要,主要適當的增加線路和車的班次,除此之外還應該充分考慮到一些線路客流量的出行特點,并建立快車、普通車線路。通過與物價部門聯合進行市場調查,合理確定城鄉客運的運價水平,根據公路客運與公交客運票價,在客流密度、行程距離等方面的差異,合理確定城鄉客運的票價。
2.擴大階段
根據在懷來等地區的試點經驗,提出進一步的優化方案,在宣化、蔚縣、沽源、康保、張北等地推行懷來的成功經驗,不斷延伸和開通新的交通路線至各個下針,進一步明確價格補償、線路、站點以及運營組織、配套政策方面的具體問題,并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落實。
3.完善階段
逐步改善城鄉客運、公交車輛的智聯,改進城鄉公交的組織營運以及政府補貼制度,延伸各個縣區已擁有的城鄉客運到各個行政村,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城鄉客運。
五、市城鄉客運一體化的保障措施
城鄉客運一體化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涉及的范圍比較大,工作難度高。為了保障客運一體化的公益性,必須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的原則,發揮出政府的領導作用,除此之外,還應該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和優勢。
(一) 加大宣傳力度,多部門協同合作
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對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是不斷突破傳統“二元結構”的重要手段。城鄉客運一體化規劃中交通部門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所以,交通部門的工作人員一方面要做好宣傳工作,加強部門和部門之間的合作,并成立針對市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工作指導小組,由政府牽頭成立市政府分領導組長,市政府辦公室、市交通局、市財政、規劃、國土、建設、城管、物價、公安等多部門共同參加,統一指導、協調全市城鄉客運事業發展工作。
(二)進一步加大政府補貼力度
市在實施城鄉客運一體化規劃中,政府的補貼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的最關鍵因素。在政府補貼中,城鄉公交是體現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重要內容,雖然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較快,但是對于一些相對偏僻的地方經濟欠發達。通過制定合理的財政補貼機制,,使城鄉公交真正與城市公享受同樣的稅費負擔,進而使其達到同等票價水平,保證農村客運的公益性。推進市市的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要確立“城鄉聯動、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協調發展”的目標,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穩妥推進的原則,抓住國家大力發展城鄉一化的機遇,積極爭取上級優惠政策,力爭使城鄉客運、鎮村公交享受到與城市公交一樣的待遇,降低經營成本,促進城鄉客運健康、快速發展。
1.城鄉一體化制度是關鍵。二元制度是制約城鄉一體的最大障礙,城鄉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對于城鄉一體化的根本應該廢除原有的城鄉二元體制制度。
2.城鄉一體化縣域是關鍵。城鄉一體化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空間、政策(制度)上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郡縣治天下安”的思想,因此縣域經濟的強盛是城鄉一體化的關鍵。
3.城鄉一體化特色是關鍵。城鎮化是世界各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和必然方向,但是城鎮化推進過程中,也必須建設新農村,因為中國人口多,主要是農民多,農民要進城,但不可能都進城,更不可能都進大城市。城鎮化需要加快推進,但新農村建設也不能忽視,推進新農村建設,更不能盲目套用城鎮化建設的做法,簡單地撤村并居,讓農民上樓。新農村應該是升級版的農村,不應該是縮小版的城市。所以只有傳承鄉村文明,保留田園風光,發展現代農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那才是美麗鄉村。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物流園區建設與規劃;問題與措施
1. 城鄉一體化與物流園區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城市本身表明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樂和需求的集中,而在農村里所看到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情況:孤立和分散?!碑斚鲁青l之間的“中心―邊緣”論更加隱射出城鄉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諸多方面存在著巨大差距。消除城鄉差別,促進城鄉融洽、協調發展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歷史趨勢與人們的愿望。我國目前城鄉一體化雖然比較滯后,卻也在孕育中不斷發展。
所謂城鄉一體化絕不是簡單的“鄉村城市化”或者“城市鄉村化”合成。其基本內涵式是通過體制一體化、城鎮城市化、產業結構一體化等把城市與農村建設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充分發揮城市與農村各自的優勢和作用,使城鄉之間勞動力、技術、資金、資源等生產要素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合理的交流與組合[1]。
物流業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城鄉經濟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力。城鄉物流一體化需打破城市物流和農村物流的分離狀態,通過將其緊密聯系實現物流整體效益最優。物流園區因其良好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在構建城鄉一體化的配送體系、打造城鄉供應鏈、并創造增值效益方面可發揮的作用巨大。
2.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發展物流園區的必要性
2.1 促進城鄉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加速一體化進程
城市與生俱來的“集聚效應”使得資本充分集中、充滿活力。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工業化水平,使其具有較強的輻射和擴散功能。農村處在資本“邊緣地帶”,無可厚非的成為城市、工業服務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和產品傾銷地。但因其廣大的消費供應市場以及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吸引力和潛力巨大。物流園區作為銜接城鄉供應地與銷售地的紐帶,在城鄉互動,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圖1所示。
物流園區還是城鄉經濟增長,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多邊推進的助推器。物流園區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得以流動,創造更多的社會經濟價值。農產品,工業品可以在城鄉間得到充分互補,優化原材料工業,提升消費品工業,實現“以工促農,以農補工”,讓第一、二、三產業結構得以調整升級。同時,與物流園區的發展相匹配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也越加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電網改造,通訊設施完善,中心城區至各鄉鎮,以及各鄉鎮之間的快速通道,“村村通”公路,使得商流、物流、信息流更加暢通無阻。
圖1:物流園區的作用
2.2 整合城鄉物流資源,促進和優化城鄉物流一體化。
城市物流和鄉村物流早已存在,只是由于社會經濟、空間地理等原因,在物流規劃、物流建設、物流運營上各自為政,形成兩個“物流孤島”。城鄉物流一體化就是要解決城鄉物流分離化、分散化問題。通過整合城鄉物流資源,提高物流資源效率,優化和構建城鄉物流一體化體系,從而提高城鄉物流的效率效益[2]。
新型物流園區的規劃站在戰略的高度,運用現代物流理念和技術,結合城市物流和農村物流的特點,對兩個系統進行戰略整合,謀求較大的城鄉全域物流系統的戰略協同效益,從而提高城鄉經濟一體化水平,進而實現城鄉一體化并提高其水平。
同時,物流園區的建設有利于節約社會資源并提高物流運作效率。由于加強了物流企業、城鄉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可實現共享基礎設施,節約社會成本、社會資源,使社會資源合理流動,城鄉供需達到平衡,雙向互動,互利共贏。物流園區的建設還通過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務平臺等現代化物流手段,使物流園區的物流企業降低運作成本,提高綜合競爭力。
3. 城鄉一體化物流園區規劃與建設存在的問題
3.1.城鄉物流體系分割,物流園難以輻射農村市場
目前,城鄉物流體系分割現象嚴重,農村物流渠道不暢,由此導致農村物流成本過高,消費市場混亂等問題。因此,物流園的建設很難實現城鄉雙向流動的物流體系,影響了其對城市現代企業的規模擴張和對農村商貿經濟的繁榮起到推動作用。
3.2物流園區規劃目標定位不明確,盲目建設
物流園區作為區域經濟及現代物流發展的產物,其產生和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但是目前,大部分物流園區的建設與規劃具有很強的盲目性。由于缺乏系統和科學的規劃論證,造成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物流園區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功能定位不明晰、物流設施閑置、利用率低、重復建設等諸多難題和不良局面。甚至有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經濟效應,急功近利,借以建設大規模有影響力的物流園區為招商引資的幌子,大力開展房地產,酒店,觀光旅游等副業活動,而非真正將工作的中心放在物流園區本身的建設上。
3.3政府未能發揮其主導作用
城市與農村在制度和管理上的“二元”結構是造成農村物流發展緩慢、城市物流與農村物流差距逐年拉大的重要原因,也是物流園的輻射功能無法惠及農村市場的原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共同發展等。政府在城鄉之間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政策和教育等方面差距很大,造成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完善,以及專業物流人才緊缺[3]。
4. 城鄉一體化物流園區建設規劃措施
4.1 加強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明確功能定位
要強化政府的宏觀規劃與組織協調功能,實現政府的有效干預。通過不同行政部門的聯合來綜合協調物流的管理體制與機制,突破城鄉分割的體制壁壘,把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納入物流業發展整體系統中,穩步推進城鄉物流的一體化。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扶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制定相關政策以保障城鄉物流的發展。同時,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際情況,明確其功能定位與目標對象有利于物流園區更好更長遠的發展。物流園的規劃應與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和規模相匹配。同時要按照比較優勢原則,促進城鄉物流之間的合理分工,依托城市商貿市場和農村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構建農村物流集散網絡和城市物流配送網絡,有效發揮城市物流對農村物流的輻射與帶動作用,積極引導城市流通網絡及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向農村延伸[4]。
4.2 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物流園的商業模式
城市物流和農村物流的有機銜接相當復雜,涉及到農村經濟作業模式、經營主體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物流園區作為城鄉物流銜接的紐帶,應運用供應鏈管理的思想,積極發展創新對接模式,保證整個物流體系和各環節的順暢。如農戶+合作組織+物流園+城市零售;城市農資生產企業+物流園+農村零售終端;物流園+鄉村超市+城市生鮮便利店等模式。同時,可鼓勵農村個體企業、民營企業進入物流市場。物流園作為城鄉供應鏈的核心,創造增值效益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內部培育新型農村物流主體。
4.3與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等機構充分合作,力求科學發展
設立研究培訓基地,一方面,可以實現對企業以及園區的發展狀況進行檢測,對未來的發展方向給予合理科學的導向;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大批的熟練的專業化技術人員,提高人員的素質,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甚至對于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產值,擴展業務渠道都起到無法預測的作用。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及高校為企業提供必要的咨詢與指導,市場信息的分析;企業可以反饋具體操作實施中的問題與經驗,促進物流園區的發展更加穩健。
基于城鄉一體化的物流園區規劃與建設必將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農村建設以及城鄉一體化物流體系的構建做出積極的貢獻。優化城鄉物流相關產業結構,探索新型城鄉物流發展模式,加大市場管理和政策扶持,以及物流園在城鄉物流中可發揮的增值作用等領域都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探討。(作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管理學院)
指導老師:張蕾
參考文獻:
[1]洪銀興、陳雯.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J]2003(04)
[2]王忠偉、章雪巖.非零起點的城鄉物流一體化戰略路徑探討.商業時代[J]2010(17)
[關鍵詞]城鄉物流一體化;城市物流;農村物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88
[中圖分類號]F2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20-0-01
0 引 言
所謂城鄉一體化,是指伴隨著生產力的大發展,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能夠彼此交融,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使得城市和農村可以逐步改變以往的那種分割、分離的局面,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都能夠獲得協調、統一發展的過程。作為城鄉經濟一體化的關鍵環節,城鄉物流一體化,是指通過各種縱向約束或者控制的方式,統籌規劃“工業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的城鄉雙向物流,打破城鄉物流的割裂狀況,加強各方面之間的密切合作,連接各個物流孤島,獲得協同效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 阜陽市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阜陽市基本狀況
從地理位置看,阜陽市處在安徽省西北部,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的南端。行政區劃3個市轄區(潁州、潁東、潁泉)、4個縣(臨泉、太和、阜南、潁上),代管1個縣級市(界首)。阜陽全市共有41個鄉,124個鎮,轄區總面積9 775平方公里,總人口1 051.4萬人。
完善的交通設施是發展現代物流業的一個重要基礎,阜陽市境內擁有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四大運輸方式所構成的立體交通網。鐵路方面,阜陽是京九、青阜等6條鐵路的交叉口,日均發送旅客1.8萬人,高峰日達10萬人。公路方面,阜陽擁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界阜蚌、合淮阜、阜亳、阜周高速公路、阜新高速公路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航空方面,阜陽機場是皖北獨一的4C級民用機場,現已開通京、滬、津、渝等10多條航線,航空網絡基本形成。水運方面,淮河和沙潁河是阜陽通往華東地區的關鍵水運航道。
1.2 阜陽市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1.2.1 城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嚴重失衡
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阜陽市城鄉發展嚴重失衡。相對而言,城市物流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比如,有大型物流園區或者配送中心,并且配備了相應的倉儲運輸服務設施、公共設施以及其他相關設施。而廣大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卻相對落后,沒有大型物流園區或者配送中心,配送基本以小微型企業和農民個體戶為主,管理方式比較粗放,倉儲設施裝備水平比較低,并且缺乏配套的公共設施以及其他相關設施,交通基礎設施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沒法跟城市相比。此外,城鄉信息和金融服務平臺建設也比較滯后,無法為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撐和保障。
1.2.2 城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阜陽市農村物流與城市物流發展嚴重失衡,農村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城鄉物流渠道不暢,造成城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從而降低了城鄉物流效率。一方面農副產品比如水果、蔬菜等在運往城市的途中耗損巨大,再加上運輸成本高,使得城市居民不能夠以便捷、低價格獲得這些農副產品。另一方面,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滯后也阻礙了城市工業品和日用品方便快捷地到達農村,不能更好地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
1.2.3 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滯后
近年來,電子商務快速興起,使得農民在家就可以買到城市的工業品和日用品,當然他們也可以把農產品銷往城市。但是由于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一些偏遠山區還無法被網絡覆蓋,再加上農村快遞網點布局不夠全面,使得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務水平低下。因此,阜陽要發展現代物流業就必須采取相關措施打破城鄉物流割裂的狀況。
2 阜陽市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策略
2.1 加大政府財政與金融扶持
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是加快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因此,阜陽市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在城鄉物流發展的資金投入和政策優惠等方面給予特別的關注和支持,比如,政府可以設立城鄉物流發展專項基金、實施稅收減免或優惠政策;對那些提供農村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企業,政府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和財政補貼,以增強其在市場競爭中的能力。
2.2 統籌城鄉物流發展規劃
把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納入到阜陽市政府的整體宏觀規劃之中,從戰略性和全局性的角度,合理布局全市物流系統,建立融合對接的城鄉物流網絡,從而降低城鄉物流成本。重點加強阜陽農村地區交通設施、物流集散場地、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儲存加工配送中心建設。積極探索和創新城鄉物流一體化的四種典型模式:①“農戶+農業合作組織+城市零售終端”模式;②“農戶+農業合作組織+公司+城市零售終端”模式;③“城市農資工業品生產企業+城鄉配送中心+農村零售終端”模式;④“城鄉配送中心+鄉村超市+城市生鮮便利店”模式。
2.3 大力發展農村和農產品電子商務
阜陽可以利用阿里巴巴、淘寶網、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國內大型知名電商平臺建立農產品和農副產品的電商銷售渠道。比如,將枕頭饃、咸鴨蛋、太和貢椿、紅薯粉絲、柳編等阜陽特產推上這些主流電商平臺,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打通國內、國際市場,將產業做大,企業做強,讓品牌出名。
3 結 語
城鄉物流一體化是城鄉經濟一體化的一個關鍵方面,通過城鄉物流一體化建設,能夠改變城鄉分割局面,逐步消除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別,通過城市反哺農村,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阜陽市要發展現代物流業,發展經濟,必須積極推進城鄉物流一體化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