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區域衛生信息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衛生醫療平臺信息化
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要求也大幅度提升。區域衛生醫療平臺的建設是解決我國現階段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的有效手段,能夠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共享,緩解國內相對緊張的醫療衛生狀況。區域衛生醫療平臺的設計與建設將居民的健康管理作為工作的核心任務,通過建設完善的區域衛生醫療規劃項目,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實現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的區域性共享,提高衛生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區域衛生醫療平臺的信息化是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的,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無線通信技術的完善,給區域衛生醫療平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具體來說,區域衛生醫療平臺信息化建設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通信技術,將一定區域內的相關衛生醫療信息和數據進行共享,實現衛生信息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加完善、高質量的服務。
一、區域衛生醫療平臺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區域衛生醫療平臺設計和建設的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質量,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于衛生醫療環境的需求。信息化的區域衛生醫療平臺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有限的衛生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為民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我國國內一些經濟發展相對較快的地區已經開始了信息化改造區域衛生醫療平臺的試驗,將公共衛生服務系統、數字化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系統、衛生決策信息系統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共同完善區域衛生醫療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臺。信息化的區域衛生醫療平臺建立之后,可以為醫生提供患者過去的病診記錄,居民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預約專家、自我保健管理等。同時相關的政府部門和醫療科研部門也可以對其中的數據進行調用分析,為行政管理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基礎數據和信息。
二、完善區域衛生醫療平臺信息化設計與建設的策略
1、加強對區域衛生醫療平臺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信息化在提高區域衛生醫療平臺服務質量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數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以后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必須要正確認識信息化在區域衛生醫療平臺中的戰略位置。信息化的區域衛生醫療平臺設計與建設還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服務部門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礎,能夠協調整個體系中相關者的利益。具體來說,完善區域衛生醫療平臺信息化建設需要從最基本的社區衛生信息化入手,對區域覆蓋下的社區衛生醫療服務中心進行信息化設計與建設理念普及。借助于數字化的操作與信息整理軟件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綜合信息查詢平臺,提升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水平。
2、完善衛生醫療信息資源共享機制
衛生醫療資源的共享是完善信息化區域衛生醫療平臺的基礎和前提,資源共享機制的建立能夠有效的緩解現階段我國出現的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狀況。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機構通過資源共享機制將衛生醫療信息和數據共享到區域平臺之中,相關的醫療衛生服務部門可以按照各自的操作需求進行查閱和下載。具體來說,通過對一定區域內部各個醫療衛生服務部門的信息和數據進行管理,經過數據采集、數據加工、數據整合,逐步實現區域衛生醫療信息的互通。政府部門也可以對各個醫療服務機構的運行狀況進行適時的監控。另外一方面來來說,區域衛生醫療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是一個相對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一個強大的信息交流共享平臺,需要政府醫療衛生管理保障部門以及各級衛生醫療機構的大力配合。
總體來說,區域衛生醫療平臺的信息化設計與建設離不開當地政府醫療衛生管理部門的支持,也需要各級醫療衛生服務部門的通力配合,更需要廣大人民的支持與自覺維護。
參考文獻
[1]羅愛靜.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探討[J].醫學與哲學:2011(32)
1.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數字化醫院;2.以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數字化社區和鄉鎮衛生院;3.以信息共享為中心的區域數據中心、全國通用的“協同醫療卡”和各級政府管理平臺;4.以人為本的公眾醫療衛生服務平臺;5.以保障國家衛生數字化為目標的技術標準規范、法規政策和運行機制。
國家新醫改方案歸納為“四梁八柱”。四梁包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這四大服務體系必須依靠網絡信息技術來支撐才能運轉起來。主席今年5月28日再次強調提出“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也只有依靠網絡信息技術來支撐才能完美實現。
當代醫療衛生信息化正在應用或需要的IT技術,主要包括網絡、存儲、交換、圖像、標識、安全等方面。國內外20多年衛生信息化的實踐證明,就信息技術而言,已足以為國家衛生信息化提供支撐。因而,醫療衛生行業對IT的要求,就是如何應用,如何用好;如何標準化、規范化、人性化;如何成為四梁八柱的支撐,成為黨和國家民生政策的載體。
區域衛生信息化推動IT行業的創新發展
隨著醫院“業務流程的數字化醫院數字化區域衛生數字化國家衛生數字化”的發展,區域衛生數字化對IT行業的要求發生了質的變化。
1.組織規模化
過去一個醫院的數字化建設常需要多家甚至一、二十家專業公司實施,而現在的區域衛生信息化要求的是一個省、一個市、一個縣的區域整體實施信息化。因而實施公司必須具備相當的規模和相應的能力才能滿足要求。
2.專業集團化
區域衛生信息化不僅需要規?;?還需要多專業的集團化。沒有多專業集團化的隊伍就難以完成區域衛生信息化。既需要有大醫院的HIS系統,也需要小醫院的HIS系統;需要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衛生院的信息系統,還需要各類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和各級政府的集成平臺等等。種類多且規模大,因此必須具有多專業的集團化的IT公司,才具備實施區域衛生信息化的能力。
3.實施區域化
區域衛生信息化需要許多專業性很強,并與高端設備密切相關的信息系統。如PACS,包括CT、核磁、普放、核醫學、超聲、內鏡、病理、心電圖等等。目前這類單項公司很多,而且規模常常很小,面對區域衛生信息化統一的網絡、統一的數據中心、統一的管理和應用平臺,常常難以適應。因此,這類公司雖然需要進一步專業化,但更需要的是區域化的能力才能適應區域衛生信息化的要求。
4.技術標準化
區域衛生信息化必然成為國家衛生信息化的組成部分。要避免區域信息孤島的產生,要實現區域乃至全國所有醫療衛生保健信息共享,必須堅持技術標準化和管理規范化。近年國家衛生部為此制定頒布了一系列標準,必須作為各實施公司的執行標準。
IT行業發展對衛生信息化有重要引領作用
關鍵詞:區域醫療;信息化;發展趨勢;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4-00-01
一、區域醫療信息化發展的現狀
(一)技術。技術架構方面存在的問題,取法較為完善的信息化標準,包括標識符合標準、通信技術符合標準、內容以及結構標準、相關的代碼數據標準等;醫療信息化程度缺乏廣度上的拓展及深度上延伸;數據信息資源分割,不能達到共享;要實現最大程度資源信息共享,就要在保證信息安全共享前提下,具備可續有效安全機制、信息管理機制。
(二)運營。在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統籌規劃管理。在醫療信息化建設比較完善的區域,醫院單位的信息化建設基本已經到位,且具備能夠支撐各個部門日常業務所需要的各種功能,但是由于受到業務水平受到限制,有些醫院可能不能夠獲得一些超越本單位的數據信息的傳輸和共享。按照這種趨勢的發展,醫療信息化建設必然重復從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開始,在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上,人力物力不充足不能夠進行全面的規劃,最終只能夠導致資金的浪費和醫療信息化建設的水平低下。
(三)應用。在病患轉診的過程中,信息的共享和互認機制,醫療信息在區域范圍內的流動和共享,區域內信息資源的開發應用等問題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區域醫療信息化的推進進程。近年來,中國區域醫療信息化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缺少統一的規劃、地區發展不平衡、衛生監管、醫療衛生服務、衛生管理等領域都存在著信息流通較差的現象,這都致使醫療信息化推進難以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四)業務。醫療信息化應用及業務支持方面存在幾個問題信息化的基礎總量較少;信息質量較低,在于缺乏完善的規劃和管理,從而信息化建設難以達到應有的水平和高度;各地區各醫療單位信息化建設分布不均衡,地區性差異引起;醫療信息資源共享程度不夠。原因在于醫院條塊分割不同、醫療領域不同、所屬區域不同、不同的系統之間公共信息服務資源缺乏長期有效的共享機制,造成了醫療信息化的結構不合理、地區分布不均衡、資源配置效率較低的情況。
(五)可持續發展。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程度的不平衡,醫療發展水平、速度、目標存在差異。因此,各地區的醫療信息化建設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包括硬件設施、軟件設施、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等不同方面,總體來說醫療信息服務意識仍需要進一步的加強,信息服務環境有待改善,信息系統的建設需要更完善的整體規劃,信息咨詢和監管服務有待進一步的完善開發。
二、區域醫療信息化的完善
(一)標準。信息標準化是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數據準確性的保證。由于衛生系統各個部門的信息系統之間存在著差異,導致數據來源不一致、統計口徑(時間、范圍、標準)不同、統計分析算法有異,進而影響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必定對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的數據采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影響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數據的準確性,同時造成了大量的重復建設和信息孤島。所以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定的信息化標準,全面進行規范管理,形成信息化網絡,做到更好的服務。
(二)數據庫的建立信息共享。區域醫療衛生信息資源是區域醫療衛生核心機密。要采用科有效的安全機制、信息管理機制,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很快,共享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要充分融合周邊醫院HIS系統,衛生監督信息系統,疾病監控信息系統等系統的信息,在廣度上拓展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的覆蓋面。同時醫療機構之間、醫療機構和行政主管部門之間要橫向連接整個區域的衛生信息化主干網,使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在廣度上覆蓋整個區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管理效益和決策效益。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要從基礎層、業務層、知識層、決策層四個層次深度延伸系統應用。在基礎層,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信息的實時、自動采集和快速、準確傳輸及共享;在業務層,通過優化業務流程,確保信息流與事務流、資金流、人流、物流在時空上的一致;在知識層,利用知識工程技術,提高知識生產和利用的質量和效率;在決策層,通過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為區域醫療衛生各級領導和上級行政部門提供高質量的決策支持。
(三)提高效益。經濟效益,從降低醫療成本、提高病人診斷信息的重復利用等方面考慮隱性經濟效益的實現。實現信息的跨區域采集、分析、利用和管理,提供個性化醫療服務,取得競爭優勢;有效控制醫療成本,減輕病人醫療負擔,提高病人滿意度。
管理效益,完善的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要求支持真正意義上的快速、全面、準確地采集、傳輸衛生信息;對衛生信息整理、分析;為衛生管理決策提供支持;提高區域醫療衛生資源管理質量和效率,合理分配資源。社會效益,重點要本著方便群眾求醫問藥,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醫療衛生服務的水平、質量和管理,方便群眾、方便患者。要適應本地區醫療體制改革、醫療保險推行、醫療價格調整、醫療消費透明化及醫藥分家等的需求。要適應醫療市場競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區域醫療衛生業務流程,提高醫療衛生業務工作效率和質量,提高競爭力。同時還要考慮到醫療衛生系統整體發展需要。
三、結語
綜上所述,區域衛生醫療信息化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它的業務面廣、工作量大,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系統工程,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結合各地區發展經驗,根據本地醫療具體情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更好的實施區域衛生醫療信息化系統。
參考文獻:
[1]汪鵬,李剛榮,周來新等.建廣義數字化醫院,走區域醫療信息化之路[J].重慶醫學,2009,38(13):1566-1567.
[2]唐凱,管世俊,黃釗等.區域醫療信息化中的醫療數據交換平臺[J].醫療衛生裝備,2010,31(5):35-37,40.
[關鍵詞]西部;區域醫療信息化;理論基礎;模式設計
[作者簡介]萬曉文,四川大學臨床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41,江西中醫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江西南昌330004;石應康,四川大學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成都610041
[中圖分類號]G35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434(2012)01-0097-06
近幾十年來,區域醫療信息化在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和探索,我國自2003年衛生部頒布《全國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2003-2010)》以來,以信息技術帶動醫療改革的區域醫療項目開始在全國各地試點,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臨資金、技術、信息標準、建設及運營模式等許多困難和問題。因此,如何構建和推進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以何種模式來構建和推廣區域醫療信息化?成為當前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對經濟基礎和信息化應用水平都較低的西部地區而言。由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國內外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成敗得失經驗基礎上,提出了西部地區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理論基礎,在理論基礎指導下結合西部特征,提出了基于共享醫療信息平臺的西部地區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整體方案。
一、區域醫療信息化概念
到目前為止,區域醫療信息化還沒有全球公認的定義來界定它的范疇。相對而言,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與埃森哲的描述較為完整地表達和闡述了區域衛生(醫療)信息化的特征,被大多數學者所接受和認可。它們認為:區域醫療信息化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在標準化建設成果和互通共享基礎上,為醫療服務提供者、衛生管理機構、患者、醫療支付方以及醫藥產品供應商等機構提供以數字化形式存儲、傳遞衛生行業數據的業務和技術平臺,以支持醫療服務、公共衛生以及衛生行政管理的工作過程。
二、國內外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現狀
(一)國外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現狀
2004年美國提出國家健康信息網絡(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NHIN)以后,作為基本組成單元的區域健康信息組織(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RHIOs)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到2008年全美已建立了約150多個州、區域或地方的RHIos,其中有20多個RHIO初具規模并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臨床數據共享。
當前美國RHIOs的經營模式主要有:會員會費/訂購付款、信息交易費、銷售收益(出售商品、信息或服務給用戶的收益)、臨床業務咨詢/指導附屬收益和廣告收益等五種。對于這些模式的有效性還有待檢驗,HIT Transition Group在2006年和2007年對RHIO經營情況調研顯示:大多數(80%~90%)RHIO仍依賴于政府基金資助。
歐洲和亞洲部分國家以及我國的香港、臺灣等地區,近年也對區域衛生信息化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與美國所不同的是,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區域醫療信息化一開始就由國家主導進行,無論是資金投入,還是系統平臺技術開發和設計等均由國家統一實施,如:英國擬投入55億英鎊,發展一個基于信息交流和標準化的全國衛生信息網絡架構體系,為每一個公民建立終生電子健康記錄。眾所周知,區域醫療信息化是一個需要持續大量投入、技術復雜、長期循序漸進不斷建設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如何提供龐大的持續資金投入是其將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國內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現狀
2003年衛生部頒布了《全國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2003-2010)》,明確提出了區域醫療信息化的工作目標。2006年,經國家衛生部、科技部組織論證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現代服務業共性技術支撐體系與應用示范工程”的重大項目“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示范工程”課題正式立項。研究目標: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以醫療資源和信息共享為目標,集成共性技術及醫療服務關鍵技術,建立區域協同醫療公共服務平臺,使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最大化。
目前,我國區域醫療信息化已初步形成了:橫向整合模式、縱向整合模式、由單一行政部門發起建設的垂直信息管理系統等幾種模式。通過這些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臨諸多問題。從建設和運營方式來看,國外發達國家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水平普遍較高,且衛生標準體系相對完備。推動以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著重解決臨床醫療信息的共享問題,具有較好的信息化基礎。而我國醫療機構,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無論信息化應用水平、操作人員素質和信息化理念均處于較低的水平,照搬發達國家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模式,是不現實的。尤其是對經濟基礎、信息化應用水平遠落后于全國的西部地區而言,更難以借鑒。
三、理論基礎
(一)免費理論
從吉列剃須刀以廉價或免費的方式出售刀架開創免費商業模式以來,至今已存在了近110年,但系統闡述“免費理論”的則是美國“長尾理論”之父克里斯?安德森。克里斯?安德森在提出“長尾理論”之后,通過對互聯網的持續觀察和思考,于2009年底提出了“免費”這個新概念,并出版了《免費:商業的未來》一書,在書中系統地闡述了免費理論。在《長尾理論》一書中克里斯?安德森給出了“免費經濟學”的定義,他認為:“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服務或商品的提供商可以觸及大量甚至是海量的用戶,提供商品的成本被攤得很薄,每增加一個客戶或者給每個用戶新增一項服務的邊際成本正迅速趨近于零。”《長尾理論》關注到了網絡時代誕生了一種新的市場型態,這種新的市場型態基于互聯網上的虛擬貨架(或店鋪),原先無法上架展示的商品在互聯網上得以展示,并被分散在全球的客戶看到并購買,產品和需求有了生存和滿足的空間,顧客個性化需求在長尾市場中得到了滿足。
如果說基于互聯網經濟的發展,《長尾理論》從市場需求的角度揭示了提供和增加商品品種的新的途徑和渠道。那么《免費:商業的未來》則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或經濟模式)――免費模式。美國風險投資家蒂姆?德雷珀曾說過:如果你想更快地推廣一樣東西,就不要拿它來收費。所謂免費,安德森給它的定義是:這種新型的“免費”并不是一種左口袋出、右口袋進的伎倆,而是一種把貨物和服務的成本壓低到零的新型的卓越能力。這種模式是建立在以互聯網、電腦字節、數字銷售近乎為零的“邊界成本”基礎上的經濟學,而不是物理原子基礎上的經濟學。安德森認為,一
旦某樣東西成了以電腦字節為基礎的軟件,它的成本和價格將會逐漸趨向零化。而這種趨勢正在催生一個新經濟,在這種新經濟中基本的定價就是“零”。
傳統經濟學的兩大稀缺函數生產與分配的邊際成本在互聯網絡經濟中正飛速下滑,在互聯網的今天,免費模式已經成為現實。首先,基于三方市場模式的免費格局已經形成,免費并不意味著白白送掉,或原始的交叉補貼,而是通過資源整合創造的新價值足以抵消免費產生的成本。其次,數字時代,根據摩爾定律信息經濟的主要要素如存儲、計算和帶寬單位成本將趨近于零,其復制的追加成本即邊際成本幾近接于零。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過:“今天企業間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泵赓M模式始于網絡產業,但其影響已經深入到眾多行業,免費商業模式將為現代商業社會創造了嶄新的未來。
區域醫療信息化是基于信息和網絡技術新的醫療服務形態,從技術角度來說,區域醫療信息化符合免費理論的基本特質,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和傳播醫療信息,醫療機構、患者、衛生管理部門、醫保機構通過網絡交納費用獲取信息;從服務模式來說,醫療機構、患者基于這種共享信息獲得互惠利益,如醫療機構醫療差錯的減少、醫療質量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患者醫療費用的降低,享受連續的高質量的醫療照顧等。因此,免費理論為以低成本甚至免費的方式獲得區域醫療信息平臺提供的應用軟件服務、數據存儲與管理服務、系統運行維護和升級服務等提供了理論基礎,為西部地區區域醫療信息化運營模式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方向。
(二)云計算理論
1、云計算的概念及內涵
云計算的概念最早由Google提出,在2006年,Google啟動了“Googel01”計劃,引導大學生進行“云”系統的編輯開發。此后,IBM、微軟、雅虎和亞馬遜等紛紛開發和應用云計算平臺。
當前,關于云計算還沒有一個公認和統一的定義。Google認為:云計算就是用戶將數據全部存在網上遠程數據中心。需要時通過互聯網連接至數據中心獲取即可,需要對數據進行計算處理同樣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到數據中心進行計算。Raikumar Buyya等人認為云計算提供的是一種與交互式和虛擬計算構成的分布式系統相同的并行服務。Oracle在其技術白皮書中給出的定義:云計算是由虛擬的分布式應用設計和網格計算發展演化而來的㈣。GTSI在其報告中認為:云計算是一種創新性的計算工具,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信息技術服務的傳輸和管理方式。綜上所述,目前較一致的觀點:云計算利用互聯網強大的互聯性,將各種共享資源、軟件和信息像公共服務一樣按需提供給各種終端設備。
2、云計算的特點
(1)超強的計算能力,“無限”的存儲容量。“云”具有相當的規模,通常每個集群包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臺計算機構成的服務器,為用戶提供“無限”的數據存儲和超強的計算(處理)服務,用戶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從云計算平臺計算機群中調用服務器資源,從而提高資源的總體使用效率。
(2)虛擬、便捷化的服務。云計算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很低,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利用瀏覽器從虛擬遠端數據庫提取數據(或文檔)進行編輯和存儲以應用,用戶無需了解這個資源位于哪臺服務器上,只需知道它有什么樣的計算能力以及它何時能幫助你就可以了。用戶也不需要關心使用的軟件是否兼容、是否需要升級或殺毒、維護,這些都由集群服務器提供商進行專業的維護和管理。
(3)高可靠性?!霸啤狈斩擞凶顚I的團隊來維護和管理數據中心,“云”使用冗余、數據多副本容錯、計算節點同構可互換等多種措施來保障服務的高可靠性。此外,嚴格的權限管理策略,只有你指定的人才可以共享數據,不用擔心數據的丟失或損壞。
(4)通用性。云計算平臺面對所有的用戶提供存儲和計算服務。不針對特定的應用,同一個平臺支持不同的應用需求;也不針對特定的用戶,對用戶沒有特定的要求,對用戶端的設備要求低,只需有基本的輸入輸出設備即可。
(5)高可擴展性和靈活性。云的規??梢詣討B伸縮,通過動態的擴展虛擬化的層次來滿足應用和用戶規模增長的需要;能夠兼容不同硬件廠商的產品,兼容低配置機器和外設,并獲得高性能計算。
(6)按需服務?!霸啤睋碛幸粋€強大的資源集群,可以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相關的服務,按需付費。
(7)極其廉價。對用戶而言,不用考慮購買存儲資源服務器和計算機等硬件設備,不用考慮數據中心的建設和維護,無需管理人員和能源消耗支出,用戶只需支付相關購買帶寬和應用服務租金費用;對于云計算提供商來說,云的自動化集中式管理減低數據中心管理成本,平臺面向不特定的眾多用戶提供存儲和計算服務,使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可以以極低的價格向用戶提供優質價廉的專業化、規?;男畔⒎铡?/p>
3、云計算應用模式
(1)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云計算通過WEB瀏覽器向用戶提供某種軟件使用權,用戶無需事先購買服務器設備或是軟件授權吲,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軟件。從廠商來說,由出售軟件轉變為提供服務,通過收取使用費獲取收益。對終端用戶,可節省一次性購置費用。節省日常維護和使用管理費用,避免隨時更新的麻煩,有效降低軟件使用成本,按需付費。
(2)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用戶通過Internet可以從“云”處獲取處理、存儲、網絡和其他基礎性的計算資源,用戶可以利用這個基礎設施平臺部署或運行自己的應用服務。
(3)效/實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這種云計算幫助企業創建虛擬的數據中心,把內存、I/O、存儲和計算容量等通過網絡集成為一個虛擬的資源池來為整個網絡提供服務。從而提高存儲資源的使用效率。
(4)云計算領域的Web服務。WEB服務提供商通過提供API讓開發人員能夠開發出基于互聯網的更多應用。而不是由網絡服務供應商自己來提供所有的單機應用軟件。
(5)平臺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平臺即服務是軟件即服務(SaaS)的變種閻,以軟件研發的平臺作為一種服務,用SaaS的模式來運營,即提供商開發、提供一個基礎公共軟件服務平臺,用戶在這個基礎平臺架構上創建自己的應用軟件來運行,然后通過網絡直接從供應商的服務器上傳遞給其他用戶使用。目前,這類平臺服務使用還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基于平臺的二次開發也受到平臺廠商的設計規定與容量限制。
(6)管理服務供應商(MSP)。最古老的云計算形式之一,它通常面向的是IT管理人員而不是終端用戶,為IT行業提供服務。常見于郵件病毒掃
描、程序監控等。
(7)服務商業平臺。是SaaS和MSP的混合應用,它為用戶和供應商間提供了一種交互平臺。在商業貿易領域應用比較廣泛。
云計算不僅是一種超級計算模式,更是一個新興的商業模式,云服務的規?;?、專業化改變了信息資源的分布格局,顯示了信息產業由硬件轉向軟件、軟件轉向服務、分散服務轉向集中服務的發展趨勢,基于互聯網的云計算以高性價比、高可靠性和靈活性已成為未來IT的發展方向。這為西部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模式提供了技術理論基礎和工具。
四、西部地區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整體方案設計
綜合前述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按照傳統依靠政府投入、采用異構系統接口的方式進行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存在較大的缺陷,無論是從政府,還是從醫療機構和軟件供應商而言都存在許多問題,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基于此,在理論基礎的指導下,結合西部特征,我們提出了西部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整體方案。
(一)方案基本思路
1、整合政府、衛生機構、軟件供應商和其他社會資源,由第三方醫療信息服務(運營)商整合、研發一個能滿足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業務需求、衛生行政部門監管需求、公共衛生服務需求、醫療保險機構業務需求的統一的區域醫療信息平臺。
2、以共享軟硬件資源和技術支持服務的方式,由服務(運營)商投資在區域內集中建設、統一部署共享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和數據存儲中心。集中存儲和維護區域內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數據。
3、區域內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不需建設本機構業務系統,以交服務費的方式,使用共享區域醫療信息平臺提供的所有軟件和硬件服務、數據存儲服務,系統運行維護由服務(運營)商負責;
4、以共享區域醫療信息平臺,面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政府機關、醫保機構、居民和患者、公共衛生以及其它機構提供統一格式和制式的軟、硬件服務,實現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促進分層次城鄉一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形成。
(二)方案特點
1、建立了新的模式,由第三方醫療信息服務(運營)商投資研發、建設和管理,解決了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中資金、技術和人才難題,共享醫療信息平臺產生的規模效應可以降低建設和管理成本,使維護和升級更方便、更專業。
2、參與醫療機構不需建設本機構業務應用信息系統和數據存儲數據庫,采用云計算模式由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統一提供,從而節省了大筆的建設費用,以及降低了投資風險,低成本、低風險、高效率地完成了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
3、醫療機構由購買軟件變為交納服務費的方式,獲得區域醫療信息平臺提供的應用軟件服務、數據存儲與管理服務、系統運行維護和系統升級服務。軟件是服務,醫療機構是購買共享醫療信息平臺提供的服務,而不是購買軟件產品,投資低。大家都用得起。
4、由市場推進而非政府推進的方式開展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以醫療機構交納的服務費作為共享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建設、運營和維護費用。平臺運營資金具有可靠的來源。
5、統一的業務應用系統,統一的數據結構,能實現完整的數據交換、整合,數據穩定性高;統一的操作界面和存儲模式,使操作更便捷,便于醫療機構間開展協同醫療服務。
6、共享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包括醫療機構業務系統、醫療機構間信息交互與協同服務應用系統、醫療機構一政務信息交互系統、醫療機構一公共衛生信息交互系統、醫療機構一醫療保險信息交互系統、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公眾信息服務系統等。實現了一個平臺支持臨床醫療服務、衛生行政、部門管理、公共衛生服務等多項應用。
(三)方案的可行性
1、醫療機構信息化基礎
通常而言,區域醫療信息化是建立在參與醫療機構具有較高信息化基礎之上的。而我國西部地區醫療機構信息化應用水平普遍較低,大多數還停留在醫療信息化建設的第一個階段,即滿足以財務收費為中心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階段。真正的臨床業務信息系統運用還比較少,而要完成臨床信息系統建設需耗費巨額資金、且過程漫長,這是大多數醫療機構難以承受的。另外,西部地區大多數醫療機構缺乏信息化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決策者對醫療信息化技術發展趨勢和選擇缺乏深刻理解和相關專業知識,建設風險大。
由第三方醫療信息服務(運營)商投資建立統一的區域醫療信息平臺來實現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規避單個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的投資風險,低成本、低風險、高效率地完成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和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
2、IT、網絡技術
隨著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集中建設,統一部署在技術上已成為現實,如:云技術為集中建設區域性數據中心提供了技術支持;基于SOA的系統應用軟件技術架構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和靈活性:使用Portal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方便、可定制化、安全和以工作流為中心的可移動的使用環境;HL7、ICD-10、DICOM、IHE、XML、WEB-SERVICES等醫療行業信息標準的運用使系統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可集成性;使用Internet加VPN技術為較低費用下獲得安全數據傳輸提供了網絡支持,等等。
3、建設投入與運維成本優勢
在分析、梳理醫療機構現有業務流程的基礎上,由第三方醫療信息服務(運營)商集中建設、統一部署一套區域醫療信息平臺,所有參與醫療機構使用信息平臺提供的統一的軟、硬件服務和集中的數據存儲服務,多機構共用一個系統平臺軟硬件資源和技術支持服務,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使用、統一維護和升級等,將極大地降低建設和運維成本。
4、商業運營模式清晰
這是最重要的,把政府做變成市場做,均受益而無受損者則是普適,且能持續發展。醫療機構由購買軟件變為交納服務費的方式,獲得區域醫療信息平臺提供的應用軟件服務、數據存儲與管理服務、系統運行維護和升級服務。第三方醫療信息服務(運營)商以醫療機構交納的服務費作為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建設、運營和維護費用,各方利益訴求均得到了有效保證,平臺運營資金有可靠的來源。此外,還可以與其他醫療科學研究機構、藥企等聯合開發利用系統平臺存儲的海量醫療數據資源,合法獲取更高的收益,商業運營模式清晰。
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
最佳解決方案獎
中科金證依靠技術創新和突破,為全民提供低成本、高科技的醫療衛生信息化服務,使得區域衛生信息化走向資源整合、流程優化、信息共享、醫療服務和衛生管理的一體化,逐步實現“助力國家醫改,服務百姓民生”的使命,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低成本健康之路”。
云計算是通過網絡提供IT資源服務。所謂健康云,是指采用云計算模式建設以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衛生綜合管理等為核心的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系統?;诮】翟频膮^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可以實現醫療衛生信息化“無縫覆蓋、彈性應用、快速部署和降低投資”的目標。
深圳中科金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金證)健康云平臺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四個一、五統一”:“四個一”即建設一個區域醫療衛生數據中心和一個區域健康云平臺,部署一套區域版基層醫院信息系統軟件,每個居民持有一張居民健康卡;“五統一”即在建設過程中統一數據標準體系,統一安全體系,統一運維體系,統一集成,統一監管。
開展健康云平臺建設,需要豐富平臺下的應用。基于健康云平臺,中科金證推出了以下五大增強應用。
區域業務協同:通過健康云平臺,可在醫療衛生機構間、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和政府機構(社保、民政、公安、計生等)信息系統之間實現數據交換、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區域醫療服務在線監管:通過健康云平臺,可對醫院、基層衛生機構的系統運行、醫療質量、院內感染、抗生素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管,還可以查詢診療日志,監控醫療過程診療行為缺失指標,警示患者危急值,傳報腫瘤疾病和傳染病,并對病區細菌分布進行監測,還可實現電子病案模塊化考核等。
衛生綜合管理和輔助決策:在健康云平臺下可實現衛生資源管理、衛生績效考核、用藥監督管理、健康檔案分析、醫院綜合評價分析、公共衛生資源協調管理分析、疾病防控和預警分析、區域醫療衛生消費水平指標分析。
遠程醫療:基于健康云平臺的數據、文字、語音和圖像資料可以實現遠距離傳送,并可實現專家與病人、專家與醫務人員之間異地“面對面”會診,還可開展遠程醫學教育,建立多媒體醫療保健咨詢系統等。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科學管理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為目的,以推進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使用、財務監管信息化建設為著力點,加強信息標準化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整合優化各類衛生資源,逐步實現衛生信息互聯互通高效,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問題。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以政府投入為主,鼓勵多種方式投資建設。衛生行政部門、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醫療保障機構和醫藥管理機構為實施主體;具備專業能力的咨詢公司、軟件公司、網絡提供商、設備供應商為建設主體。
(二)因地制宜、分期建設。結合實際制定總體規劃,先行試點、分步實施、逐步完善。
(三)聯合共建、優勢互補。建立由相關部門、用戶單位、建設單位共同參與的協調管理機構,實現聯合共建、優勢互補。
(四)統一標準、保障安全。采用國家和衛生部公布的最新信息技術標準,制定標準化技術政策,規范頂層標準體系,逐步形成系統數據整合與管理標準體系,采用安全交換和控制技術,實現信息資源整合管理、訪問控制和信息安全。
(五)整合資源、拓展功能。在充分利用整合現有資源基礎上,實現信息共享,拓展服務功能,使用戶能夠在權限范圍內各取所需,發揮信息資源的最大效益。
三、總體目標
按照區域衛生管理理念,采用先進成熟的信息技術,通過2-3年努力,建成系統安全、運行通暢、標準統一、應用全面、管理規范、資源共享的市、縣(市、區)、鄉鎮(街辦)、村(社區居委)4級衛生信息化網絡體系,基本實現醫療服務數字化、公共衛生管理網絡化、信息服務智能化、衛生管理電子化、安全保障一體化戰略目標,開創全程終身式健康服務和現代化醫療衛生協作管理新模式,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四、主要內容
(一)建立和完善全市醫療衛生機構信息體系1.加強基層網絡建設?;鶎俞t療機構要按照衛生部《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集標準(試行)》、《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等相關標準,為區域內每個居民建立統一的健康檔案,記錄居民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過程。并以居民健康檔案為基礎,以滿足業務需求為目的,建立集基本醫療、基本保健和衛生管理為一體的信息系統。2.推進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制定數字化醫院信息體系基本框架、信息交換平臺結構、信息交換基本數據集和接口標準、醫學術語集、醫院信息編碼標準等信息技術標準體系。推進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的信息系統建設,規范診療護理行為。建立門診、住院、藥品管理系統,醫生工作站,檢驗、影像、心電等臨床信息系統,提高醫護人員工作效率。探索各級醫療機構之間雙向轉診、協同診斷等協作機制。完成醫院行政、人事、財務、后勤以及績效管理等事務數據集成,為實現區域協同醫療和推行“就醫一卡通”奠定基礎。3.建立全市統一的社區衛生信息系統、婦幼保健信息系統和慢性病管理等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實現與現有公共衛生系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慢病監測及死因報告系統、衛生監督系統、婦幼保健信息系統、出生證明系統)在市、縣(市、區)級衛生信息平臺的整合。4.加快衛生應急指揮與醫療救治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市級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建成音視頻一體化信息平臺,將疾病報告、醫療救治、衛生監督和各類衛生資源數據庫有效整合連接并展現;醫療救治信息系統重點建設120車載視頻和救治現場移動視頻語音傳輸,提高實時指揮能力。
(二)建立面向市民的衛生服務門戶網站和短信服務平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實現衛生核心應用體系與對外服務貫穿,相關公告,采集公眾意見及相關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與公眾交流能力,使門戶網站和短信平臺真正成為政府、專業部門與群眾溝通的信息橋梁;醫藥衛生服務信息(各類許可辦理、預約服務、診療信息網上查詢、接種短信提醒等),提供各類自助(門診觸摸屏、電子顯示屏等),推行“就醫一卡通”,實現遠程會診和雙向轉診,使醫療衛生服務更加方便群眾。
(三)構建衛生信息數據中心和信息管理平臺通過對區域內各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業務和管理數據的采集、整合、利用,逐步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信息互聯互通,衛生行政部門對各公立醫院運行狀況、醫務人員診療行為、藥品供應情況及不良反應實施監控,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調度指揮和社會保險(商業醫療保險)等政策制定需要,實現群眾就醫預約制、“就醫一卡通”、病歷終身制,最終實現醫改目標。
五、實施步驟
(一)試點引路階段(2010年8月-2011年8月)。以市人民醫院和1個區的社區衛生和婦幼保健機構為試點,先行完成1家公立醫院、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以及50家社區衛生服務站信息化建設。逐步在全市建立統一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并實施規范管理。同時,構建區域衛生數據中心和信息整合平臺,實施“就醫一卡通”工程建設,實現試點醫院與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建立“健康小屋”和公眾健康信息服務平臺,完成衛生服務門戶網和衛生服務短信平臺試點(包括網上門診預約、診療信息查詢),結合全市社區衛生和婦幼保健軟件系統,開展短信接種提示等。為全市衛生信息化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二)全面建設階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對全市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和衛生監管機構等)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包括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信息化建設,實現醫療服務管理初步信息化。在區域信息管理平臺基礎上,實施衛生業務管理和區域內醫院運營監管,實現與醫保平臺對接和業務聯動、“就醫一卡通”。
(三)穩步提升階段(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擴展區域衛生信息化范圍,橫向覆蓋所有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醫藥管理、行政管理等相關單位,縱向覆蓋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4級機構,形成較為完善的醫療信息服務網絡,實現本市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數據互聯互通。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市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負責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組織實施;成立市衛生信息管理中心,負責醫藥衛生信息系統管理、運行和維護。
(二)發改、財政、衛生、人社、藥監、物價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協調配合,在基建計劃中安排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并確保足額到位;將衛生信息化系統建設、采集更新、運行維護所需經費納入預算統籌安排,保障信息系統的正常使用和升級維護。信息化建設所需的硬件設備、網絡設施以及軟件系統采取招標方式面向社會進行招標采購。
在此10年間,一張覆蓋全市所有市民和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化大網,在廈門建立。從無到有的巨變,展示著這座城市在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上取得的成績。
事實上,與廈門同時期開展探索的還有全國其他幾座城市,而廈門是經時間驗證較為成功的一家。對于個中原因,曾參與廈門信息化建設項目的中國人民總醫院原醫務處處長陳運奇的解釋是,無論是在資金投入,還是在資源整合、信息標準統一、信息平臺建設上,廈門的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建設,無不顯露著衛生行政部門的身影?!皬B門的成功,與政府的強力支持不無關系?!?/p>
行政直推
追溯歷史,廈門市區域醫療信息系統的建立,主要得益于廈門市政府對電子政務的追求。為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增強公共服務能力,2003年,廈門市提出了建設“廈門市市民服務信息系統”的目標。
但當時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政府部門雖然可以及時統計宏觀經濟和財政支出等情況,但很難及時掌握居民的整體健康狀況和疾病分布等情況。居民個人雖有完整的戶籍檔案和人事檔案,但個人健康信息卻散落在各醫療機構。
健康信息的缺損,不僅不利于居民健康管理,還影響了政府對衛生資源配置的決策。因此,為了填補居民電子檔案的空白,廈門市委市政府將建設“市民健康信息系統”作為“市民服務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人為本還是以業務需求為本,這是開展衛生信息化建設首先要搞清楚的問題?!睆B門市衛生局副局長孫衛表示,“傳統衛生信息化建設以具體業務推動為主,其結果是各業務子系統互不相通。如今,用以人為本的理念來研究衛生信息化建設,則需要從全新角度、全新思維規劃信息資源,制定信息系統的開發模式、開發思路以及實現路徑?!?/p>
正是由此思想,廈門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之初,便確定了以居民個人為中心的建設理念,旨在建立一套涵蓋市民從生到死所有健康信息的居民健康檔案。
孫衛告訴《中國醫院院長》記者,由于該系統圍繞居民個人健康檔案來研發、設計和施工,所以,在項目正式啟動前,就必須解決健康信息從哪兒來的問題?!捌渲饕獧C構涉及醫院、社區衛生中心、體檢中心、婦幼保健院和疾控中心等,采集的主體是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p>
雖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小,但所用系統很多,若每家基層醫療機構都單獨進行開發,政府財力無法保障。因此,廈門市著手建設一套覆蓋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平臺。所有基層醫療服務機構都是系統的用戶,而網絡維護和服務器建設則由衛生部門負責實施。這個平臺可以解決所有業務,只需經過市民授權,所有健康信息都可以進行查閱。
在基層醫療機構互聯互通后,廈門衛生部門對大醫院的互聯互通卻相對謹慎?!搬t療機構對信息化的依賴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如果貿然把各個醫院的信息統一到一個信息平臺上,萬一系統崩潰怎么辦?”孫衛如此反問。
正是考慮到此問題,在大醫院的平臺接入遵循了先易后難、逐步深入的路徑?!皩π畔⒒A薄弱的大醫院,我們可以先讓其建設一下,而更好的平臺則由我們來建設。而對于信息化建設已經很好的醫院,我們會考慮與其逐步接入?!睂O衛介紹。
鎖定整合
“區域醫療最關鍵之處不是做互聯,而是做醫療資源的再分配與醫療資源的整合。”孫衛強調,信息共享和交換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巴苿俞t療機構間的信息共享,先要進行區域醫療資源的整合。廈門模式能被稱為較成功的實踐藍本,就是因為探索出了一種適應區域醫療服務的醫療資源整合模式?!?/p>
廈門原有100余家醫療單位,分屬于不同的部門和行業。行政分割造成的業務壁壘和利益格局,使得各家醫院之間資源不能通用,信息不能交流。
2007年,廈門實施“醫療重組計劃”后,公立醫療單位縮減至31家,醫療機構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機構間的信息共享成為可能,從而為區域醫療網絡奠定了基礎。
“我們于2007年建成測試平臺,但真正有價值的數據從2010年才開始積累。主要原因在于,2010年以前的數據沒有進行有效的標準化?!睂O衛如此表示。居民健康檔案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既包括醫療機構,又涉及保健機構,還涉及其他諸如體檢門診、中心血站等健康相關機構。唯有產生標準、科學、規范的健康記錄,才可以收入居民健康檔案中。
“2010年,我們認為統一編碼工作量很大,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通過考察部隊醫院,我們意識到必須強行推廣。”孫衛介紹,2010年,廈門市按照原衛生部關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最新標準,對廈門市民健康信息系統及相關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的標準化進行了改造。
為了解決編碼擴充的難題,2012年7月,廈門市了《廈門市衛生局關于推薦疾病代碼專家組成員的通知》,組織各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員成立了廈門市疾病代碼管理專家組。每周舉行一次例會,專門協調各家醫院新增病歷中的編碼統一問題。
縱深織網
2009年,廈門市民健康信息系統建成并正式投入運營。
盡管平臺搭建完成,但如何確保身份統一是個問題?!耙匀藶楸镜睦砟顩Q定了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首要問題是市民身份標識的統一?!睂O衛解釋,只有身份的唯一性,才能制定健康建檔如何采集、如何存儲、如何調用和共享的解決方案。
為此,廈門市行政部門開始醞釀取消醫院內部發行的醫療卡,采用全市統一的醫療卡接入醫院系統,在全市主要醫療機構間探索就醫“一卡通”。在規劃期間,圍繞著是否發行獨立運行的醫療卡,廈門市政府就曾展開為期3個月的討論。
“如果在醫??ㄖ?,廈門還要全面發放醫療卡,就要配置獨立運行的讀卡器;醫生將同時使用兩種卡和兩種讀卡器,操作麻煩。經過研究,為了節省成本,廈門市政府選擇了社??ㄗ鳛檫M入系統的鑰匙?!睂O衛回憶。
不過,為了方便非醫?;颊吆团R時就醫患者,廈門市還是在醫保卡系統之外發放了市民健康卡,作為補充。本地醫?;颊叱稚绫?ǎ轻t?;颊叱质忻窠】悼?,就可在市內各家醫院就醫,同時接入醫院系統和市民健康系統。
由此,廈門市采用社會保障卡和市民健康卡,較好地解決了廈門市區域范圍內的居民身份識別問題。
截至目前,廈門市的個人健康檔案管理人群覆蓋面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5%以上,其中包含了310萬社??ā?0萬正式卡,收集的就診記錄數達 5886余萬條。全市90%的醫療機構都連通了健康信息系統。全市的醫療資源、患者醫療信息、市民健康信息、政府管理信息,得到充分共享??v橫交錯,織就了一張健康信息網。
在這張信息網的支持下,市民健康信息系統實現了對居民的終身健康管理。如今,廈門市每一位出生滿3個月的嬰兒,都可以開辦健康卡??ㄖ胁粌H有孩子自身的健康信息,還包括了媽媽從受孕、圍產期保健到分娩的詳細記錄,以及兒童計劃免疫、婦幼保健等各項信息。
為了有效將疾病治療和后期管理有效銜接,廈門市衛生局還在市民健康信息系統中,專門開發了糖尿病、高血壓病等慢病一體化管理軟件?;颊咧恍柙诖筢t院就診明確診斷后,系統就會自動將信息發送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的全科醫生將隨訪并建檔。
在孫衛看來,借助物聯網技術,廈門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的作用將愈發顯現。
目前廈門海滄區在很多社區服務中心安裝了血壓、血糖等檢測設備。社區居民通過刷身份證或社??ǎ瑴y量結果就會實時記錄在個人居民健康檔案中。而且,若居民血壓、血糖值超過一定警戒線,系統會自動向居民所簽約的醫生報警?!按伺e不僅使社區醫生的監控手段更加先進,還將對居民的預防保健工作往前推了一大步?!睂O衛對此褒賞有加。
在向縱向發展的同時,廈門的區域醫療信息也在逐漸走出海島。
2012年10月,廈門、漳州和泉州三市共同提出到2015年初步實現同城化的目標。作為同城化的重要組成部門,從2011年10月起,廈漳泉三市的醫療檢驗和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已開始實行。廈門市還計劃下一步在三地探索建立應對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工作制度,并建立有關信息的共享平臺。
挖掘信息
2010年,孫衛偶然從電視上了解到,外地一些地區急性結膜炎流行。對照廈門衛生平臺的數據,他發現紅眼病在廈門也進入門診就診疾病病種統計的前10位。而長期以來,這一病種并不在傳統的監測范圍內。如果我們把這種疾病納入監測范圍,衛生行政部門就有責任向公眾警告,注意急性結膜炎流行,注意個人衛生。
廈門居民健康信息系統已成功運行了4年,積累了大量數據。下一步主要是根據需要,進行數據歸類和整理,挖掘、分析和利用數據?!斑@些數據對衛生主管部門管理和處理公共衛生事件,及評價醫生等方面,都有很大價值?!?/p>
事實上,自2009年廈門市民健康信息系統建成并正式投入運營后,廈門市衛生局就啟動了對數據有效利用的研究探索。
在醫療業務方面,廈門市通過對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各項數據的采集,可實現對各醫療機構門診量、預約掛號量、住院量、醫技科室工作量、藥品使用量等每一個指標的細致分析。管理者能通過平臺,及時掌控全區的醫療業務狀況,以便更合理地調配資源。
而在日常監測方面,廈門市民健康信息系統能夠對區域內疾病診斷情況,按照每日、每周、每月、每年進行逐項統計,為疾控預警提供依據。孫衛進一步解釋,廈門全年就診量超過3000萬人次,其中90%是門診?!巴ㄟ^對門診信息的統計,我們可以了解區域內疾病的發生情況。如果某種疾病超過常見疾病排名,衛生部門就可知道哪些疾病有可能流行,并提前做出預測和預警。”
信息挖掘的最大價值在于為醫院的管理創新提供支撐服務?!肮⑨t院應該提高質量與效益,走深化內涵的改革之路。但當前對醫院的管理考核中,仍過多停留在規模和技術上。其中的主因,并不是主管部門不重視醫療質量與醫院效益,主要是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夠?!睂O衛滿懷信心地表示,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引導公立醫院改革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現在,廈門正積極推進區域臨床路徑。盡管目前各家醫院都在開展臨床路徑,但實施效果如何很難評定,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橫向對比。而一旦實現區域信息聯網后,將兩家醫院數據進行對比,各家醫院的實施效果,馬上就可以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