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法學教學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刑法學是高等學校法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一向在法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開設法學專業的各高等院校均十分重視刑法學的教學,力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刑法學的教學質量。根據國家教委的指導性教學計劃,刑法學課程一共6學分,這在法學專業課程設置中是學分最多的。一般的法學院系開設刑法課程都歷時一學年,將刑法總論和刑法各論分成上下兩學期分別進行講授。在國家司法考試中,刑法學的內容也占有相當大的分值。以上無不說明刑法學在法學教育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的刑法學教學方法一般是以課堂講授式教學為主,輔以模擬法庭、案例教學等方式,個別院校還開設了刑事法律診所,進行診所教學,作為刑法學教學的必要補足。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法學院系要采用的具體教學方法,因此,對于人才培養目標,也就是培養哪一種類型的人才,必須要有合理的定位。從目前法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能夠到司法機關工作的畢竟只是少數,培養復合型人才是當前很多法學院系的培養目標。而刑法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就要求在刑法學的教學中,要突破以往以講授式教學為主的格局,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刑法學教學面臨的現實問題
當前在刑法學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忽視實踐教學環節。純灌輸式、說教式的講授式教學法往往在刑法學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案例教學、模擬教學、討論式教學采用較少或者有些教師嫌麻煩干脆棄之不用。這樣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教學方式過于呆板,難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司法實務操作能力,將來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刑法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表現在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對刑法學知識體系掌握不夠。一些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是上課聽老師講,記筆記,下課之后看教材復習。雖然刑法學課程一般都歷時一學年,但其體系與理論內容都十分龐雜,課時還是遠遠不夠的。例如,講到刑法各論時,一般教師的做法都只能選取其中的一些重點罪名進行講授,有些罪名因課時原因幾乎根本無法涉及。況且,自我國1997年刑法典頒布之后,到現在已經有八個修正案,加入了若干罪名;與此同時為了司法機關在司法實踐中能夠具體操作,還出臺了若干司法解釋。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刑法典做到了與時俱進,而刑法學教學推陳出新的步伐卻相對緩慢。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引用了某些司法解釋,但作為本科生來說,很多人并不重視司法解釋的作用,學習的內容跟不上司法的動態變化。因此,學到的理論知識還是書本上的、刻板的、教條的。甚至也有學生反映刑法修正案和司法解釋太多,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所適從。
二、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分析評價
作為當前在各法學院系中廣泛采用的教學方法,講授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都應被紛紛引入刑法學的教學當中,而現有的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和弊端,有必要在這里進行分析和評價。
(一)講授式教學法
講授式教學是最傳統的刑法學教學方式。顧名思義,該種教學方式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和大陸法系國家相同,我國的《刑法》是完備的成文法典的形式,立法的指導思想長期以來都是宜粗不宜細,以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刑法典中法律條文的規定較為抽象。對于普通高校的刑法學教學來說,是以解釋刑法學為主,即注重對于刑法條文本身的解釋,這也跟大陸法系國家法學教育的主流觀點相一致:法學是一門邏輯自足、體系完整和真正的科學。不可否認的是,作為傳統教學模式的講授式教學仍然具有實踐式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優越性。任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完整、系統、按部就班地講解刑法學知識體系中的具體內容,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刑法學的基本概念、一般理論、原則、制度、具體罪名的認定等等,即是先有理論,再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這樣的教學方式是符合認知規律的。因而,不能忽視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的優勢。但是,講授式教學法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講授式教學以課堂面對面的講授為主,是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否真正獲取了教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除了考試和考核外無從得知,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非常不利,同時也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知識輕能力培養的不足[1]。因而,各大高校都在不斷提倡對講授式教學法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二)案例教學法
長期以來,學界一直提倡在刑法學的教學方法中要加入案例教學,并且,案例教學也逐漸成為了刑法學教學的一種常規方法。一方面,案例教學可使刻板的法律條文變得生動起來,使得學生通過案例深入淺出地理解相關法律的規定;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確實也能夠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加強刑法學的應用性方面,案例教學法確實功不可沒。
然而,案例教學法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教師選取的刑事案例大多是兩種,要么重大,要么疑難。聯系到司法實踐,課堂上選取的案例總是體現出以偏概全的特征,不能反映刑事司法實踐中形形的刑事案件的全貌。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刑法學的實踐性特征體現得尤為突出。司法實踐中的刑事案件形形,不可能形成某種固定的模式而加以表現,因此,對法科的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使其掌握實踐技能尤為重要。此外,當前在刑法學教學中所采用的案例教學法,通常也是夾雜在講授式教學法當中,仍然是通過教師講授的方式來向學生介紹案件的整個過程。很少有學校開設專門的案例分析課程。因此,案例教學法在刑法學教學中的地位也近乎不言自明,也僅作為講授式教學方法的某種補充。(三)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也稱為模擬法庭教學法,同樣也是各法學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選擇典型案例,將學生置于仿真環境之中,由學生來扮演控、辯、審三方的不同角色,身臨其境地學習刑法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模擬教學法自推廣以來,一時之間風靡于各大高校。其優勢顯而易見:能夠在組織模擬法庭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造力,使得書本上呆板的理論知識活化起來,在模擬庭審的過程中對刑法學知識活學活用。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刑法學的教學中采用模擬教學法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劣勢在于,正如前述,刑法學的教學周期一般都長達一學年,本科階段的刑法學教學主要涉及的是刑法解釋學,內容紛繁復雜,單純采用模擬教學法顯然不能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多數高校采用的做法都是一學期舉辦一兩次模擬法庭而已,涉及到的理論內容不會太多,故此,模擬教學法不可能成為刑法學教學的主要方法。
(四)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法采用的步驟一般是,教師先行布置一個或者幾個論題,學生在上課之前先行準備,主要是準備發言的內容。之后在課堂上,由教師主持,學生依次發言,最后教師總結學生們的發言內容。簡單地說,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方法。討論式教學法特別適應刑法學理論紛爭較多的現狀,對同一種理論,不同的學者可能有不同的觀點。學生對各種學說也有可能抑或支持抑或反對。因而,采用討論式教學非常符合刑法學科的特點。并且,在此過程中,可以使得學生鍛煉法律人才必備的兩種素養:思辨的能力與雄辯的口才。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習積極性。但是,該種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也是十分突出的:學生畢竟仍處于學的階段,對于刑法學整個的知識體系不可能十分了解,發言的內容難免有所偏頗,如果教師不能對學生發言的內容進行有效引導,導致的結果往往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離題太遠,不知所云。因此,在適用討論式教學法的時候,雖然教師只是處于輔助的位置,但是其作用是不可取代而且非常重要的。討論式教學法同樣也只能作為刑法學教學的輔助方法,課堂教學不可能主要以討論的形式展開,只能針對某些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且必須強調在討論式教學中教師的重要地位。
三、刑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思路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的實現不能只依賴法律體系和法律規范的完善,法律人才和全民法律素質的提高也是其中關鍵的一環。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法律人才,改革法學教學方法、使其與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如上所述,傳統的刑法學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法律人才培養的需要,急需對刑法學的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變革。對于刑法學本科教學而言,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法學的理論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法律專業技能,只有學會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2]
(一)推進對話式、互動式教學
在刑法學教學中,講授式教學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但其主導地位也不能斷然否認,這是結合我國法律體系的特點所得出的結論。在繼續推行講授式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必須要對講授式教學法進行改革,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盡量克服不良因素的影響。講授式教學法的弊端主要在于在教學的過程中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筆者提出的改革方法就是在講授式教學方法中推進對話式和互動式的教學,變教師的一言堂、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對話和互動的課堂教學方式。但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時必須要注意與講授式教學相結合,單純令學生進行互動只會讓互動的內容漫無邊際。因此,進行討論和互動應具備一定前提,即學生對互動的內容所涉及領域的知識已經有所了解。這種了解可通過教師事前的講授或者令學生自學的方式加以實現。該種教學方法的優勢是可以在對話和互動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尤其是當理論學說存在爭議時,可通過討論的方式各抒己見,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二)加大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投入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方法有多種,如舉辦模擬法庭、開設法律援助公益網站、刑事法律診所,等等。舉辦模擬法庭一度也被視為在刑法學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筆者認為,單純的模擬,實踐教學效果欠佳,應當選取實踐中真實發生的案件來進行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模擬法庭教學方法曾經一度主要被應用在程序法的教學當中,主要強調審理案件的程序,使得學生了解庭審的各個環節。在刑法學的模擬法庭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實體法的作用,如在宣讀起訴書、發表辯護詞或者法庭辯論環節中,對于案件的定罪與量刑問題,結合刑事實體法,由模擬的控辯雙方各自陳述意見,展開辯論。
[關鍵詞]法學教學 教學方式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D9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06-0267-01
本文擬從高職教育的特色出發,對法學課程的教學體系的設置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以期為高職院校法學課程教學建立一個科學的體系,提供一個可行的操作方案。法學教學必須克服單一死板的教學方法,采取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至于每一堂法理課具體應采取何種方法?就要根據所授內容和授課對象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法學教學可供選擇的方法如下:
1.講授教學法
法學教師在使用講授教學法時,應注意四個問題:第一,整理法學知識點,有選擇地講授重點內容和基本范疇,其他內容留給學生課后自學。第二,采取多渠道提供信息、提出推論而不給出結論等方式,鼓勵學生多角度審視、思考問題。講授教學法最為人詬病的缺陷之一就是“滿堂灌”、“照本宣科”。為此,教師在授課時可采取如下對策:預先從課本中布置學生的閱讀范圍,并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簡要概括閱讀內容;在授課中不斷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積極聽講和參與等。第三,教師講述的聲音要清晰,音量要適當,抑揚頓挫,富有情趣。講授的速度要適當。第四,教師在使用講授教學法時,應適時穿插其它教學方法 。
2.多媒體教學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已成為當今教學領域的熱點。多媒體教學是一種 現代的教學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實物、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向學生傳遞信息。多媒體教 學法則是以各種電教媒體如:計算機、電視、錄像、投影、幻燈等為標志,多媒體教學法因信息容量大,生動形象,調用方便自如,圖文并茂,效率高,教學效果好等優點,已走進各個高校。
法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法,應注意兩個問題:第一,要把握好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的地位――教師永遠是課堂的主宰。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不但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相反,它對教師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多媒體技術怎樣優越,都不能改變它為教學內容服務的輔助地位,而教師必須駕馭課堂,把握全局。第二,要正確選擇與教學內容匹配的多媒體技術,實現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克服形式和內容“兩層皮”的傾向。
3.辯論教學法
辯論教學法是教師、學生以某一具體問題為紐帶而展開分析、討論、辯駁及總結,從而使學生獲得真知的教學方法。它源遠流長。早在古希臘,蘇格拉底在與他的學生對話或講課時,就總是扮演“魔鬼辯護士”的角色,不斷地向學生提出各種假設性的問題,讓學生處于 必須主動擴大且深入思考的位置。在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都運用了辯論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樹國之棟梁。
法學教師在使用辯論教學法時,應注意四個問題:第一,選好辯題。辯題既要和剛結束的課程內容緊密相聯,又要與現實緊密相聯,最好以校園生活和學生生活為辯題。第二,教師應扮演一個經驗豐富的“引導者”和“辯護士”,而不是純粹的“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第三,辯論結束,教師要進行點評。點評要客觀、中肯,避免情緒化和例行公事。第四,要控制好辯論次數,不宜過多,期中和期未各舉行一次為妙。
4.案例教學
法學教師在使用案例教學法時,應注意三個問題:第一,選好案例。案例要與所授課 的內容相吻合;案例要注重方向性,正面為主,反面為輔;案例要注重時效,不應是陳年舊事,而應是最近發生的。第二,不能把案例教學法當成傳統的舉例說明,從而有意無意地包辦教學環節的一切。案例教學法和傳統的舉例說明都是利用案例來進行課堂教學,但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案例-理論-案例,案例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又是落腳點,研究、討論案例需要運用理論知識,而運用理論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案例;而傳統的舉例說明的教學模式是:理論-案例-理論。第三,一堂課所選的案例要適中,不能太多,能達到說明的目的即可,切忌把課堂變成“說書場”或“故事會”。
5.模擬法庭
就是采用案例把學生分角色模仿實際情景來按照訴訟程序進行審理案件,使學生的基本法理知識和訴訟程序知識得以在實踐中運用。
模擬法庭目的在于通過具體案件的模擬審判,使學生對法官、檢察官、人、當事人等各種司法活動角色有直觀的了解和認知;能較好地融合實體法與程序法,并熟悉訴訟規則,掌握庭審規則、技巧。實戰性模擬法庭通過對法律實踐的模擬訓練,不僅讓學生實現思維轉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他們的實踐能力,促進了課堂學習,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這一過程不僅增強了學生處理法律問題的能力,也增強了他們處理事實問題的能力。
6.疑案辯論
疑案辯論是為了培養法學學生的攻辯能力、分析能力而設置的環節。通常選取民事或刑事訴訟中比較有代表意義的爭議案件作為辯論素材。這些辯論的素材往往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爭議案件。學生對此類疑難案例采取正反方辯論式等對抗方式進行討論。通過該環節的訓練,可以使學生初步具備從事法律實務的基本知識,學會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復雜案情,對案件涉及的法律問題有更為深刻全面的掌握。
7.法律咨詢服務
法律咨詢這種實驗教學方式適合已經掌握了基礎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的高年級學生,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接受他人的法律咨詢,接觸到各種法律關系的第一手面貌,經過識別,發現問題的關鍵,進而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尋找解決方式,因此逐步具備解決爭議的能力。法律咨詢同時也是真正的法律實踐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真實體會到其理論學習中需要補足的地方、其邏輯思維中尚不完善的地方;進而對理論學習形成良好的反作用。
就是帶領學生到特定的場所接受詢問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把所學法律知識用于實踐的最快的途徑。法律咨詢服務是除模擬法庭以外的又一種很好的法律實踐形式,是學生綜合運用自己所學法律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踐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回報社會的一種好形式,能更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法律綜合運用能力。
8.法律實踐活動觀摩
司法實踐活動觀摩主要針對一年級在校生設立。目前,各高校為發展法學教育通常都會建設一些實踐基地,特別是例如廣播電視大學類型的成人教育學校。這些實踐基地往往是高校附近的法院、檢察院或律師事務所。組織學生去上述實踐基地觀摩法律實踐是比較有效的方式,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防止此類觀摩流于形式。具體組織時,可在觀摩前組織學生熟悉與法律實踐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材料,并向學生指出觀摩的重點;觀摩結束后,應以學生為主導討論觀摩啟發,撰寫報告,鞏固觀摩成果,提升學生實操能力。
總之,法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不斷更新我們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性教學。除了模擬法庭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參加社會活動外,實踐中還有很多教學方法值得借鑒,如法律診所教育、網站輔助教學方法、模擬立法教學方法、學生參與備課法等都是法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方法是科學的生命,教學方法是學科的生命,更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生命。要克服法學課堂的“怪現象”,必須杜絕單一死板的教學方法,選擇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法學如此,其它學科也是如此。
參考文獻
1.1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下民事訴訟法學教學方法的優化目標
(1)強化民事訴訟法學教學中的法律職業倫理教育。(2)強化學生法律實務技能的培養。(3)提高學生運用民事訴訟法學相關知識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4)促進法學教育和法律職業的深度銜接。
1.2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下的民事訴訟法學教學方法的優化原則
(1)民事訴訟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優化應當遵循中央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目標。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是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重點。適應多樣化法律職業要求,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化學生法律職業倫理教育、強化學生法律實務技能培養,提高學生運用法學與其他學科知識方法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促進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深度銜接。(2)民事訴訟法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優化應當符合民事訴訟法學課程本身的特點。首先,民事訴訟法學體系和內容龐大,既包括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篇,還包括程序篇。在具體講授時需要的課時數較多。其次,民事訴訟法學在法學科目設置中屬于基礎性的、必不可少的科目。它屬于程序法的范疇,其它民事實體法中規定的權利的實現都離不開程序法的保障。其三,民事訴訟法學雖然屬于程序法的范疇,但它并不僅僅是實體法的助法,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意義,絕不能忽視其中基本的原理和制度的學習。其四,民事訴訟法學屬于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部門法,不僅僅講授基本理論,還講授具體的程序運作和訴訟技術,僅僅靠理論學習難以掌握其精髓和實質,更多地需要進行具體的實習和實踐活動。其五,民事訴訟法學是培養學生法律實務技能的必備學科。民事訴訟法學是一門關于權利救濟、糾紛解決、程序運作、訴訟技能的學科,所以民事訴訟法學和法律職業主體的執業能力的培養密切相關。
2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下民事訴訟法學教學方法之優化路徑
2.1拓展式教學方法——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下
民事訴訟法學教學方法優化路徑的理性選擇根據教育部聯合中央政法委下發了《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重點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在培養過程中堅持厚基礎、寬口徑,提高學生運用法學知識方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作為程序法的民事訴訟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民事實體法互為依存、密切聯系,尤其是在分析和解決實際的法律問題時更是如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民事訴訟法學課堂教學中絕不能只是單純地講授民事訴訟法學方面的知識,應當拓寬講授范圍,適時地增加其它法律部門中和民事訴訟法學有關聯的知識,一方面拓展學生的思路,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法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拓展式”教學方法的實施思路
(1)教學內容上的拓展。在教學內容上,要從程序法的講授拓展到實體法的講授,從理論講授拓展到法律技能的培養,從訴訟法學專門知識的講授拓展到法律職業倫理知識的講授,從關注講課質量拓展到關注學生未來就業,從訴訟法學知識的講授拓展、滲透到社交禮儀等人文知識的講授。
(2)課程體系設計上的拓展。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從必修課程拓展到專題研究等選修課程,從理論課程拓展到案例分析研究課程,從教材知識的講授拓展到司法考試專題知識的講授。
(3)教學場地的拓展。民事訴訟法學的教學場地不僅僅限于課堂上,應從課堂教學拓展到模擬法庭、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診所、甚至校外實習基地等場地。
2.3拓展式教學方法上的具體實施
2.2.1民事訴訟法學必修課之拓展式教學方法
民事訴訟法學在高校都是作為必修課來開設的,且以課堂講授為主,但作為程序法的民事訴訟法,知識點比較散,不易抓住要點,難以理出各個制度、規則之間的聯系,教師的課堂講授易使聽者產生繁瑣、厭倦的的感覺,在日本有學生將民訴稱為“催眠之訴”。為了克服民訴法課堂講授帶來的弊端,作為必修課的民事訴訟法應當采用拓展式教學方法。第一,課堂教學方法的拓展。首先,講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可以采用啟發法、提問法、小組討論法、具體事例闡述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克服民事訴訟法學枯燥、空洞的特點。其次,采用有利于培養學生法律思維養成的專業法學教學方法。民事訴訟法中主要解決兩大問題,即事實認定和法律的選擇和適用,這就涉及到事實判斷、價值判斷、法律的解釋和選擇等問題。如何有效培養學生在面對一個具體特定的案例時進行事實判斷和法律的選擇與適用的能力?必須采用專業的法學教學方法,比如可以采用“要件事實分析方法”“規范和事實之間的往返流轉分析方法”、邏輯學中的三段論推理方法、經驗判斷方法、價值判斷方法等。第二,教學內容上的拓展。首先,應將民事訴訟法學和相鄰法律部門進行比較講授。不能只講授民事訴訟法學的知識,還應當講解民事訴訟法學和憲法及其它部門法之間的關系,比如和民法、經濟法等實體法及和刑事訴訟法、仲裁法、公證法、人民調解法等其它程序法之間的關系。因為民事訴訟法在實踐中的運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實體法和程序法雙重視角下的協同運作,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間或交叉混合存在,及公證、仲裁、訴訟程序的選擇適用。其次,在課堂講授中灌輸法律職業倫理知識、社交禮儀知識。民事訴訟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僅講授民事訴訟法學方面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實踐活動的需要,還有必要在課堂中適時講授法律職業倫理知識、社交禮儀知識及其它人文社會學方面的知識,加深學生對民訴法實踐性特點的認識和了解。
2.2.2民事訴訟法選修課之拓展式教學方法
(1)案例分析選修課之教學方法。在講述關于民事訴訟法的案例分析選修課時,不能僅僅局限于民事訴訟法方面的案例,還應當從程序法方面的案例分析適當加以拓展,在案例中加入實體法方面的案情,讓學生對既涉及實體又涉及程序的案例加以綜合分析。此外,還應當從某一制度、某一程序方面的案例分析拓展到綜合性的案例分析;從一審程序的案例分析拓展到包括二審、再審程序的全程性的案例分析,從普通程序的案例分析拓展到特別程序的案例分析,從學理型的案例分析拓展到司法實務型的案例分析以及司法考試中的案例分析??梢圆捎弥v授法、多媒體教學法、設問法、辯論法、總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具體到案例分析中所采用的具體方法,也應當拓展視野和思路,將實體和程序中的分析方法融會貫通加以運用,比如在分析某個特定案例中的案件事實和所要適用的法律時,不僅要運用程序法中的“七何法”,還需要拓展運用民法中的法律關系分析方法和請求權基礎分析方法;在分析案件中的證明對象時,不僅需要研讀案情,并通過實體法找到應該適用的法律法規,還應當通過實體法中規定的要件事實,最終找到待證的要件事實。
(2)民事訴訟專題研究選修課之教學方法。講述作為選修課的民事訴訟專題研究,除了在內容上加以深度拓展,即將民訴法理論和原理上進行深度挖掘和知識的系統化外,在教學方法上也應當加以拓展,既可以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法,還可以采用提問法、啟示法、小組討論法、學生就某個專題、某個法條進行分析闡述等教學方法。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法是因為專題研究首先需要在理論上幫助學生理清民訴法中最主要的原理和較為重要的制度和程序,使這些重要的原理和制度變得系統化、清晰化。采用提問法、啟示法、小組討論法,是為了克服專題研究理論化、抽象化和枯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但是。要使刑法學講授的作用發揮到實處,教師的教學方法起著關鍵的作用。不合理的教學方法不僅不能發揮刑法學講授的作用,難以實現其教學目標,反而可能錯誤地引導學生,甚至使學生失去學習刑法學的興趣,因此,要使學生真正掌握刑法學的內容。實現該學科的教學目標,就必須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1目前我國法學本科刑法學教學方法評析
統觀我國目前高等院校法學本科刑法學教學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1理論講授教學法
這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單方面的、較長時間的講說,注重概念的講解和法律條文的闡釋,注重理論的灌輸和法條的背誦。其特點為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順著教師的思維去獲取新知識、新觀點、新思想,是目前我國刑法學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該種教學方法優點在于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把握刑法學學科的知識要點,理解和掌握刑法規范的內容,有利于為實踐應用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但其缺點在于純粹的理論講授,機械的理論灌輸。難以把握學生實際的掌握程度。而且學生所把握的更多是表面的刑事規范內容,是否真正掌握刑法規范背后的思想精髓,是否能運用法律思維思考實踐中的刑事犯罪問題,恐怕是這一教學方法所難以體現的。
1.2案例教學法
這是借鑒英美國家判例教學的方法,是近年來綜合性大學刑法學教學普遍采用的新方法。是在法學教學中,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現有案例,解釋成文法內容并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其主線是教師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討論來指導學生去理解法律理論和原則。
該種教學方法的優點在于通過實際案例分析,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有利于豐富課堂內容。增加師生間的教學互動,但是,缺陷在于,我國目前法學本科教學所采取的案例教學法更多注重的是形式應用,而忽略了英美判例教學方法的實質內涵。目前案例教學法只是加強理論講授的一·種輔助方法,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去理解刑法理論內容,不利于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1.3法律診所教學法
這是在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各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新興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承辦真實的案件來學習法律的適用,運用法律的技能和作為法律職業人員的職業道德。
該教學方法優點在于能鍛煉學生操作法律的技能和方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但缺點在于有效的診所教學不僅要求有熟悉實務的有經驗的教師指導,而且需要國家有獨特的法律環境(比如,允許學生參與和真實案例),還需要與非政府組織建立良好關系,因此,并非所有高等院校都有條件運用此種教學方法。目前也只是在開設法學專業的有能力的綜合性大學中才存在此教學法的應用。
1.4研討式教學法
這是一種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就某一專題所涉及的內容共同進行探討的教學方法。其優點在于它的雙向互動性。既提高了學生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但缺點在于對于本科教學而言,運用此教學法要求學生對相關刑法專題所涉及的知識點有透徹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并非常用的教學方法。反而,類似于研討式教學法的問題式教學卻得到了普及,通過對實踐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探討,在刑法規范基本知識范圍內理解和應用有利于加深本科學生對相關課堂內容的理解。
2法學本科刑法學教學方法的合理“定位”
教學方法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法學本科刑法學的教學只是借助這些手段達到其教學目標而已,因此,科學的教學方法應有合理“定位”。具體應考慮如下方面因素:
2.1本科刑法學教學的培養目標
刑法學教學是法學教育的一部分,本科法學教育不僅局限于專才教育,而且應兼顧通才教育,培養“厚基礎、寬口徑”人才依然是本科法學教育的目標,自然也是刑法學教學的培養目標。不僅要培養禮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還要為在科研上有發展前途的學生提供深造和專門培養的可能性。這就要求刑法學教學不僅要教授理論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不僅要使學生理解刑法規范表面的內容,更應把握法律思想的精髓。
2.2法學本科學生的學習激情
由繁重的高中生活到輕松的大學生活,思想上的松懈使多數法學本科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沒有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引導,期待學生饑渴地飽覽群書是一種妄想,更不切實際,把希望寄托在學生的自我約束上是不可取的,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如何使學生自愿接觸教學內容,是合理教學方法所應考慮的重要因素。
2.3刑法學講授學期時間的分配
要實現刑法學教學的培養目標,還應考慮在有限的學期時間內科學合理地分配教學內容,刑法學不僅是一門理論學科,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規范法學科,全書分總論與分論,通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完成對學生的指導。無論是總論教學還是分論教學。要想在一學期內完成并實現教學目標,任務都是繁重的,因此,合理的教學方法就是必要的。
基于上述分析,科學合理的刑法學教學方法不是單純某一種教學方法,而應是在充分考慮上述因素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教學方法的優點,真正實現刑法學教學的目標。
3法學本科刑法學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
正如上文所說。要實現法學本科刑法學的教學目標,就必須結合多種教學方法,系統地應用于理論及實踐教學中。但如何發揮各教學方法優點,并系統應用于教學中去呢?具體分析如下:
3.1以理論講授為主的系統教學方法在課堂講授中的合理應用
純粹的理論講授不僅枯燥。而且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理論的講授是學生獲取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因此,理論講授法應注意技巧的應用。首先就課堂所涉及的知識點作簡要說明,使學生對課堂內容有清晰認識以便自我檢測,然后系統講解每個知識點,并適時穿插應用案例教學法和研討式的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在分析案例和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并不斷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2引入“學習小組”課形式。加強互動教學的合理應用
借鑒德國法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在通過課堂講授獲取基礎刑法理論知識后,將學生分成人數中等的學習小組,利用學生由課外帶進課堂的相關信息,在小組中暢所欲言,進行個人間的交流,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然后再歸納和總結找出較好的方案。由此使課堂教學活動的內容與學生建立密切聯系,并使學生本人的經驗得到肯定和充實。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刑法的積極性,更有利于培養其運用法律思維獨立思考的能力。
關鍵詞:應用法學;案例教學法;實訓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1-0242-02
一、選擇和設計法學課程教學方法的依據
第一,首要依據是法學教育的任務和目的。方法作為途徑和手段,首先應當服務于其目的。法學教育是精英教育,它不僅要為法律職業培養后備力量,也要面向全社會培養法治國家的建設者和管理者,培養各行各業所需要的法律人才。專業素質的培養是法學教育的中心任務,就法學教育來說,其素質教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法律素質。包括法律思維能力,特別是準確掌握法律術語,正確把握法律命題的能力;法律評論和創新能力;法律表達能力;對法律事實的探知能力;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能力;二是文化素質。法學教育要加強外語和計算機技能培養,加強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環境學、生物學等跨學科的知識和理論教育;三是法律職業倫理的教育。要提高法律人才的道德素養和公共責任心,使法學學生在受教育階段就牢固樹立權利和義務觀念、民主和法治觀念、公正和效率觀念、理性與寬容精神等。
第二,教學內容。方法屬于形式,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法學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法律思想、學術流派、價值標準在內的法律知識體系,以及高度專業化的法律思維、法律意識、法律語言、法律方法、法律推理、法律倫理等等。這就要求法學教育在方法上應當注重實用性。中國法學教育過去對應用教育重視不夠,大部分法學教育資源被用于發展基礎教育,這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法學教育剛好相反。為此,我們在法學教學內容上應當加強法學的應用性教育,加強法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以,就相應的教學方法而言,在教授實體法內容時應注重選用案例法和模擬法,在教授程序法內容時則要注重講授法和討論法的使用。不同的內容適用不同的方法。即使在同一門課的教學過程中,也應當依據每一次課教學內容和目的的不同,在教學方法上做必要的調整。
第三,學生狀況。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是主導,但學生是主體,教師的“導”完全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只有通過學生的學才能起作用。所以,任何學科和課程的教學方法都必須適合學生的需要,這是共性。無論是法學教育,還是其他教育,都應當確立“學生本位”理念。作為老師應當把教育當做服務行業來看待,都應當確認,教師是服務者,學生是教師的服務對象。而在事實上,我們一些高校教師,包括法學教師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主導兼主體”,學生成了被動的、單純的“受體”。教師沒有“學生為本”的觀念更新,是很難在教學上漸入佳境的。關于了解學生的途徑,教師可以通過座談會、平時師生交談、師師交流、聽課評課、意見反饋等途徑了解學生的學習、思想、生活、志趣以及希望和要求等狀況,然后因材施教。
第四,其他微觀方面的依據,例如學生人數和教學空間。我們法學專業生源較廣、在校生人數較多,上課時可能有一兩個班的小班課,也可能是若干個班的大班課和階梯教室的合班課。教室越大,人數越多,越難于使用模擬法、討論法等較激趣的方法。對此,教師可以加強講演法、案例法的使用,著重從教學內容和表達上去吸引學生。再如教學時間。方法隨時間、地點而轉移。一周或一天內的不同時間會使師生的體力、智力因素,尤其是非智力因素有著不同的狀態。一般而言,第一節課,或者上午,或者周一、周二時,師生的狀態較積極,而最后一節課,或者下午,或者周五時,師生的狀態較倦怠。所以,同一教法在不同教學時間的效果會有所不同,不同的上課時間要求教師在教法上有相應的微調。當學生處于上述積極狀態的時間段時,教師可多使用信息容量較大、要求學生聽、思、記較多的教法。反之,在學生容易倦怠的教學時間中,多使用一些較生動、活潑、激趣的教法或技巧。
二、應用法學教學方法的選擇和設計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法的主線是教師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討論來指導學生去理解法律理論和原則。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在應用該法時,教師應首先選取一定數量的有代表性、有相應難度的教學案例打印成冊,提前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課前對案例資料認真閱讀、分析并作出判斷。必要時還應要求學生去獨自查閱更多的資料,而教師則負責提供參考文獻目錄和出處。選取案例的途徑要拓寬,既可以從“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現在開庭”中選擇,也可以從《法制日報》、《文摘報》中選擇。案例編寫中提出問題這一步非常關鍵,這關系其利用價值大小的問題。所以,從何種角度評價并提問,必須既要集中抓典型側面,又要綜合考慮,從深層次、多方面挖掘。案例教學法離不開教師的講解,但是應當精講多練,教師要精心提煉和設計必須講授的理論內容,以騰出足夠的教學時間給師生研討案例。另外,還要注重貫穿啟發式精神。在案例法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的是經驗豐富的“引導者”角色,教師應當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的空間,不輕易地就某一問題下結論,而是通過各種巧妙的設問、提問、討論等去幫助學生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那么,案例教學如何進行呢?教師在課堂上講述一定的法學原理根據需要采用虛構或真實的案例,展示了法官根據這些案例所作的各種判決來反映各種法理學流派的特點,讓學生們可以了解,法官是如何根據他對法律的本質和目的認識以及對法律制度的認識來參與法律程序的。同時,為了做到公正的判決,法官是如何解決他們所面臨的難題的。根據這些虛構或真實的簡要案件事實讓學生將扮演律師和法官,根據他自己對法律的理解,以及他所學到的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如民法、刑法、合同法、公司法等)對此作出判斷和裁決。教師將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出學生在運用法律推理時出現的錯誤和法律知識上的缺陷,引導學生對法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二)模擬教學法
“訓練學生能力需要教師講,但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靠學生自己去學習?!狈▽W教育要注重應用性教育,要大力培養法科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能力,“模擬教學”在這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模擬教學方法包括模擬律師辦案、模擬法庭審判、模擬檢察、模擬公安辦案、模擬法律咨詢、模擬非訟實務等。該法有很強的綜合性,往往同時涉及若干課程內容的應用,從而要求教師必須做好指導工作。以模擬法庭教學為例,首先要精選難度適中,貼近生活,不涉及過多專門知識的案例,事先把盡可能詳細的案情資料和有關法規打印出來交給參加模擬法庭的學生,以使他們事先做準備,同時也要求他們到圖書館和網上去查找更多資料。教師事先應當有針對性地對開庭程序及注意問題做重點講解,并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庭審,實地觀摩。在模擬法庭開庭過程中,除非迫不得已,教師不要打斷學生的進程,而是要做好看、聽、記的工作,以便在開庭結束后做好總結講評,幫助學生逐步提高。
(三)讀書指導法、課堂討論法
該法有助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自由討論、激烈爭辯的氛圍中求得共識,獲得新知。它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獨立思考和求異思維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法學專業的學生在其學習和未來工作中非常需要的。討論內容可以是法理,也可以是案例等。為了保證效果,教師在討論前應精選討論題目,并要求學生先行準備,寫出發言提綱。在討論中,教師要做好控制和引導工作,使討論圍繞中心議題展開并逐步深入,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討論完之后,教師要做好歸納總結,畫龍點睛,使學生的認識得以升華。該法的具體應用形式可以是全堂、半堂、十分鐘、五分鐘討論;可以全班、分組、前后桌討論;可以課上、課下討論:可以課前準備、當堂準備、無準備討論;可以先講解后討論、先討論后總結;可以適用于舊課或新課??傊?不拘一格,以課堂效果兼教學效果雙佳為取舍標準。
(四)師生對話法
指課堂上師生間問答式的口頭交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該法不同于簡單的課堂提問,而是教師就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雙向交流,教學相長。這也是法學教師必不可少的教法。該法可分為問答式和誘導式。問答式主要適用于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以溫故知新。誘導式是為了啟發學生思考,進而理解掌握新知識。所以,誘導提問時應符合學生的知識和認識水平,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另外,備課時對所提問題要有所準備,不能上課時跟著感覺走,隨心所欲地問。提問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如以舊帶新式提問、案例引發式提問、反面設疑式提問、比較區別式提問等。
(五)實訓教學法
法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必要的實訓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實訓教學法中,可利用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為更多的學生提供經常性的實習場所,按制定的教學計劃進行定期固定的各項法律業務的專業實習即學生在法律援助中心、法律事務所進行義務法律咨詢,在校外實習基地法院、檢察院參加具體辦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有親自處理各種法律事務的機會,使學生既增強對法律的感性認識,又鍛煉處理法律實務的能力,以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此外,也要加強對學生口才與寫作的培養。因為從事基層法律工作,對口才的要求很高,學生不僅要掌握法律理論和實踐知識,還要有雄辯的口才,才能在法庭辯論和日常法律服務工作中取得優勢。書面寫作能力也是法律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所以,口才的鍛煉和寫作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安排學生寫專業論文,然后課上互相交流,采取一方闡述,一方提問的方式,通過這種論文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加深掌握相關的法律專業知識,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和口才能力。提高寫作和交流能力還可通過其他方式,如就某一專題進行討論交流,或辯論、演講等方式。
參考文獻:
[1]趙相林.對法學本科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2,(7).
各國法律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兩大法系國家在法學教育中運用的方法也不相同,案例教學法主要應用于英美法系國家法學課程的授課方法中,而我們大陸法系國家在平時的法學教育授課中采用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近些年來,法學教育界開始提倡案例教學法、診所式教學法等一系列比較實用的教學方法,將對案例教學法做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
法學教育;案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24-0170-02
經過多年實踐,我們總結出現代法學教育需要打破原有的舊的法學教育的授課方式與教學方法。我們應該重視對判例法的研究,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大量加入案例,通過法學授課過程中大量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實際運用法律的能力以及運用法律的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這一個觀點和思路非常重要,對當前我國的法學教育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在法律院系的教材和講堂上,用機械的眼光看待法律,教師一味的講授,學生被用這種方法訓練出來,進入社會便會發現原來在學校學習的規范的法律體系的內容在許多地方都可以伸縮,會發現實踐中的內容變化多端,原來在象牙塔里學習的,自己非常確定的法學知識到了社會變得模糊而不能肯定了,發現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知識不能應用于實踐或者說不能很好的應用于實踐。
1 我國法學教學模式不能完全按照英美法系國家的案例教學法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英美法系的法學授課以案例分析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學授課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近年來在英美法系雖也受到一些批評,但通過大量的實踐,足以證明這種方法具有的明顯的優點。運用此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性學習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的分析、推理、表達問題等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做為一個合格法律人執業的技巧。在我們平時的法學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在教學方法上,我們過分強調教師的一味講授,旨在向學生傳授法學基礎理論知識,注重對法律基本概念的引出以及對基本原則的推導。在這種傳統法學教學方法下培養出來的法學類學生有比較強的理論基礎,對自己國家現存的法律框架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但是在畢業后的實踐運用中就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英美法系國家,“案例教學法”實質上應稱為“判例教學法”。但我國不是判例法法系國家,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照搬英美法系國家的案例教學法是行不通的,必須找到適合我國實踐的法學教學案例教學方法。我國的法律教育主要的對象是高中以上畢業的學生,學生基本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缺乏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沒有法學理論基礎的功底,如果我么好直接運用案例教學的授課方法,那是根本無法完成教學內容的。我們中國目前沒有判例法制度,在講授有關法學課程時,有的教師也講一些案例,但這是為了證實所講原理的正確性,是為了貫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法。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教學的過程其實是教師將自己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去不斷地影響學生的過程,教師會在教學中用自己對案例的理解影響和指導學生進行討論,讓大多數學生形成共識,只有達成共識,在教師心中才認為學生對知識點是很好的掌握了。學生也從教師的講解中理解了已經學習過的法學知識的意思。于是,不斷地每一位教師或許以自己的法學知識和觀點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學生是以自己分析的答案和理由是否和老師一樣來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換言之,我們在不斷努力進行法律教育方法的改革,使學生更優秀,摸索更適合實踐的教學方法,但在根本上,我們并沒有改變“以理解法律含義、講授法律知識為主的教育宗旨”,因而我們要反復問自己同一個問題,即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要干什么?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需要做什么?
在明確了上述目標后,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也就清楚了。我們可以每門課程的授課總學時數中,單獨拿出1/3左右或更多的學時,在法學理論環節講完后,另行安排案例分析課和實踐教學環節,而不是上課時講一些證實理論的案例。也就是說,案例教學法并不是在課堂上拿出準備好的案例讓學生討論分析,必要時通過安排聽庭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去法院參加庭審,讓他們切身實際的對某一完整的“案例”有所了解,做必要的記錄?;氐綄W校,老師要給學生充足的一周左右的時間做必要的材料準備,然后在課堂上討論模擬。讓學生在課前認真地準備,在課上他們才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充分的討論。讓大多數同學都能積極參與整個討論的過程。在過程中以自己和別的同學做對比,找到差距,找到自身的不足。通過討論了解自己對哪些知識點掌握的不深刻或不全面。使他們真正了解自己平時的所學狀況和水平,才能增強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能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2 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正確運用案例教學法
我國法律院系的課程設置歷來以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為目的,很少考慮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也很少考慮社會的實際需求。因此我們要從課程設施及實施教學等方面分析一下如何將案例教學的方法正確的用于實踐。
2.1 運用案例教學法就要變更目前的教學課程設置結構
有些課程的內容急需改進或充實,法律課程中涉及市場經濟的課程所占的比重不夠。目前法學院畢業生在實際執業能力與法律職業所要求的能力之間的差距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雖然他們了解法律術語和條文,但是卻很少掌握律師或法律職業者應當具備的技巧、能力和素質,如調查、會見、談判、書寫、辯論等能力。人們開始懷疑法學院畢業生的能力,進而重新檢討法學院課程設置和講授方法,以使法學教育適應實際社會和職業需求。因此在課程設計方面要變更現有的課程結構,使其的實用性更強。
2.2 運用案例教學法就要把以前的“重教輕學”的模式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
在現有的法學授課方法中,學生是被授教的對象,教師是教育的中心,學生常常因為怕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不堅持自己的觀點,他們怕因自己的觀點與教師的有不同而不能通過考試。經常這樣,老師說,學生聽,學生等著標準答案,即使是案例分析題也不例外。我們要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我們要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激發他們的主動學習的精神,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而活潑。使學生不斷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強烈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掌握有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我們給學生足夠的實踐做課前準備,提前吧案例討論課的材料給他們,最好能提前開出參考書目和資料,讓他們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利用網絡搜索知識。這樣可以讓他們在準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帶著自己的問題來到課堂進行案例討論。提前做好準備可以讓他們更加自信。在案例討論課時占有主導地位,而不是聽老師分析。這樣一來,傳統的時間模式才能被打破,案例教學方法才算是真正的被運用了。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是我們需要要注意的問題,高高在上不是老師應該給學生的感覺。教和施教的關系不僅僅是學生和老師的僅有關系,真正的學友般的交流關系應該是現代的師生關系的重點發展方向。只有這樣,教師自認為的需求才可能放到次要的地位,學生的真正需求才能被放到核心和主要的地位。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打破長久以來的一授課為中心的傳統授課方式,我們是多么的不容易。但是為了改革我們要不斷嘗試,不斷創新,從教學中不斷地獲得學生真正的回饋,開始逐步向真正的教學相長方向邁進。打破傳統的關系才能進一步落實案例教學法。
以上觀點和內容是我從事法學教育多年以來的一點經驗,如有不妥之處,希望指正。
參考文獻
[1]賀衛方.中國法律教育之路[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2]沈宗靈.比較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高校擴招以及教育大眾化給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教學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永恒的主題。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法學教育而言,科學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尤為重要。在法學專業培養目標確定之后,教學方法自然就起著決定作用。所以,對法學本科教育的基礎課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的發展模式進行反思時,首先,我們必須對教學方法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中的價值予以確定,理性看待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方法實施的現狀,最終探究出適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自身特色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中的價值
方法,古代指量度方形的法則,《墨子·天志中》提到:“中吾矩者謂之方,不中吾矩者謂之不方,是以方與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則方法明也。”現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途徑、步驟、手段等。教學方本文由收集整理法是指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在教學活動中的融合以及有機統一,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體系。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是提倡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按照建構主義的理論,老師在這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灌輸者,而是具有指導意義的幫助者,學生才是主動的建構者,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被動接受者。按照高等教育學的普遍解釋,教學方法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對學生施加影響,怎樣把列舉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培養學少分析能力、發展能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質和素養的具體的手段。”[1]因此,對法學本科教育而言,科學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意義特別重大。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是高校法學專業十四門核心課程中唯一一門集實體法與程序法于一體的專業課程,且其教學內容、相關概念、涉及的法律規范都非常的多,且不存在一部統一的法典,因此,相對于其他基礎課程而言,其教與學的難度均比較大。在國外法學院教學中,這種教學的困難也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有教授認為,“行政法始終是被認為是最為煩悶的課程,而學生也是對這門課程的目的是最為缺乏頭緒的”。[2]這些由學科本身的因素導致的困難都是非常難以克服的。因此,經驗豐富的教師一般都寄希望于尋求良好的教學方法來破解其中教與學的困境。正確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使教師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或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而且可以促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并且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二、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方法實施現狀
(一)對于實踐教學的關注仍然不夠
雖然各個學校在教學計劃中都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但是,這種重視程度只停留在表面,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重嚴重失調。比如,根據筆者所在校的法學本科培養方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課時只有51課時,而實踐教學也僅僅6課時,有些實踐環節如果認真做,是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與心血的,但給老師的課時量卻很少,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從教師的實際工作來說,對實踐教學的關注也是不夠的,沒有認真研究不同實踐環節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不同作用,經常流于形式;從學生來說,參與實踐教學的熱情不高,很多實踐環節都沒有認真去做,最后交一份報告了事。
(二)教學方法單一,使用隨意,教學效果不佳
就目前教學實踐而言,教師并沒有按照教學內容的需要而選擇,整合各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要么只用“講授法”一堂課從頭講到尾;要么從頭問到尾;要么一律采取討論式教學,追求課堂氣氛的熱烈。單一的教學方式的使用,使得課堂缺乏一種凝聚力,不僅不能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反而費時費力甚至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另外,在教學當中,很多老師在使用教學方法的時候很隨意,并沒有考慮到主題或者教學目標的實現,僅僅只是為了體現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這樣表現出來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可能并不適合這個主題或者就是一個形式,根本無法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
美國著名教育家大衛·愛爾坎德(david elkind)教授曾通過大量的教改實踐提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傳統的被動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已不能滿足現實的法學教學的要求。由于種種原團,當今法學教學仍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沒有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發揮。
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路
(一)堅持的原則
第一,教學方式多元化原則。應該擯棄過去那種單一的教學方法,應該說不論是哪一種教學法,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就比如講授法,有利于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的闡述法律概念、法律規則,讓學生能夠收獲系統的知識,但是其屢遭詬病。其實質問題不在于這種方法自身,而是具體的操作運用是否恰當。
第二,從實際出發原則。這個實際一方面是指任何新的教學方法的引進和使用都不能脫離實際,要做好新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之間的銜接,而不是將其“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教學方法的改革應當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節的設置等方面,使之為其服務。
(二)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方法的具體使用
第一,講授式教學法。作為傳統教學方法,講授式教學方法主要以概念的講解、理論的灌輸和法律條文的闡釋為主,雖然這種填鴨式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弊端,但在法學本科教育中,需要通過講授使學生掌握一個完整的法律知識體系。為了克服其弊端,需要在授課過程中按照教學目的的需要結合其他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課堂教學,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討論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通過事先布置討論議題,讓學生組織材料,充分準備,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授課教師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觀點,應當及時進行總結和點評,這種教學方法的作用主要是通過討論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主持人的教師在討論中應當盡量地喚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而擴展學生的思維。討論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分組討論也可以全班一起討論,但是要注意控制整個過程,比如學生跑題了就要將之引導回主題,或者在討論中出現了爭議比較大的觀點,教師要適時介入進行評析,對一些關鍵問題進行提示和引導,對于某些偏激的觀點,教師要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