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民的栽培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17
雜交水稻在配套建設之后,現在在我國南方地區廣泛應用,在糧食生產上取得了十分顯著成果,水稻育秧作為水稻種植偉大成果,現階段已經發展了1800a的時間。我國水稻育秧技術主要由4種,分別為旱育秧、兩段育秧、薄膜濕潤育秧與工廠化育秧。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剩余3種育秧方法逐漸被旱育秧所替代。
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方法
1.1 推廣對象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需要選擇文化素質較高的農民作為主要推廣對象,農民需要具有容易接受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相應知識水平,通過少數農民帶動多數農民的方式,逐漸讓全部農民都能接受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
1.2 科技培訓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可以先構建示范村,對村民進行統一農業科技培訓,對技術資料進行廣泛普及,在部門農戶田地時間進行示范種植,這樣農民能夠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實際重視效果進行了解,了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每個種植環節。
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效果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在推廣之后發現,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主要具有以下優點:水稻旱育在秋季情況下抗病性能及耐寒性能較好,能夠有效縮短水稻種植時間,水稻秧苗素質良好,整體結構良好,產量大幅度提高。正常情況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產量與傳統濕潤育秧栽培技術相比較產量大約提高15%左右,經濟效益增長150元/667m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在推廣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推廣技術人員。推廣技術人員對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地點及對象具有選擇權,如果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方案制定不夠合理,整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效果都將受到影響,推廣工作也就相當于白做。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人員還需要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技巧十分了解,才能夠保證在進行試驗示范之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效果[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對于操作人員要求較低,老人、小孩都能夠直接操作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對解決我國農村地區勞動力短缺情況具有重要作用。
3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3.1 推廣速度緩慢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建設,農村地區青壯年很多都選擇外出務工,這樣就造成農村地區內主要留守人員為老人與小孩。該類人群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低,造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即便在這些地區內推廣之后,操作也不規范,水稻在種植過程中即便應用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所取得的增產效果也不顯著。
3.2 培訓力度不夠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在推廣過程中,由于受到投入成本有限,造成農民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了解程度有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栽培面積較小,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人員指導工作難度較高。
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意見
4.1 提高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人員素質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是以完善水稻旱育秧作為核心,通過科學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水稻產量。在這種情況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人員必須對水稻栽培種植每個環節十分了解,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效果總結。必要情況下,還需要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有效提高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人員自身素質。
4.2 提高科研培訓,推廣示范點
科研培訓并不僅僅是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有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到水稻種植現場進行指導。推廣人員還應該積極鼓勵農民進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示范田,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每一個時期所能夠出現的情況進行講解,親手進行示范。
5 結論
伴S著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的推廣,水稻種植產量顯著提高,農村收入增加,正式由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所具有的優勢,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術推廣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玉米品種;品種選育;玉米高產栽培;栽培技術
對于玉米新品種選育工作和高產栽培技術而言,其不僅可以幫助農民因地制宜選擇更為優秀玉米品種進行種植,還可以幫助農民利用有限的耕地更多賺取經濟利益,這對我國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在本文的研究中,玉米新品種的選育工作主要從玉米的選育過程與產量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探討,而在高產栽培技術的分析過程中,則主要從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究。
1榮科玉789與沃玉3號的品種選育工作
1.1榮科玉789的品種選育工作
對于榮科玉789玉米品種的選育工作而言,它從2007年就已經開展并進行預備實驗,并且在這么多年的選育與研究工作中,榮科玉789的品質與產量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在榮科玉789的選育工作中,品種選育人員首先對母本進行了長達8的自交選育工作,最后確定H59為最終的選定母本,而父本則是在歷時3年并經歷4代自交后選定為H11。母本H59與父本H11都具有穩定的遺傳性狀,而榮科玉789則是母本H59與父本H11雜交產生的最終品種。根據大量的研究可以得知,由H59與H11雜交而成的榮科玉789不僅在苗期就可以體現出較好的長勢,而且在成長的過程中變現出來了較好的抗倒性與經濟性,因此成為了當下較為熱門的玉米新品種之一[1]。在榮科玉789的產量和性狀試點實驗中可以得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榮科玉789的產量普遍可以比普通低產玉米品種產量提高75%~80%,并且在個別實驗田中還可以實現近12000kg/hm2,可謂是效果喜人。
1.2沃玉3號的品種選育工作
在沃玉3號的品種選育工作中,其選擇的母本是M51,M51來自于美國的雜交品種——X1141,X1141在引進之后通過南北繁育,最后形成穩定的M51。沃玉3號的父本是VK22-4,其來自于VG187-4*k22的多代自交。根據相關研究可以得知,沃玉3號的生物特性相比于大豐26而言較好,這是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沃玉3號的出籽率可以達到近88%,組蛋白與脂肪含量分別可以達到11.22%與4.63%。而在產量方面,沃玉3號的實驗田實現了連續三年的增產,并且增產的幅度在6.8%~14.9%之間,由此可見,沃玉三號同樣也是當下玉米品種的優良種植選擇之一[2][3]。
2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分析與研究
不論是榮科玉789還是沃玉3號,其高產目的的實現除了依靠優秀的生物性狀之外,還需要依靠人工的各項高產栽培技術,因此,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的。
2.1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之田間管理工作
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中,田間管理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在田間管理的工作中,農民不僅需要根據多年的種植經驗對玉米的長勢進行判斷,還可以根據判斷的結果以及當地的氣候條件,在不同的時期對玉米進行追肥、除草等工作。一般情況下,在玉米播種之前,農民需要選擇合適的除草方式對田間的雜草進行處理,以防玉米種子生長過程中,田間的雜草與其爭奪營養。其次,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農民需要對玉米使用適當尿素進行追肥,而對于生長態勢較弱的其他玉米植株而言,農民可能還需要進行二次的追肥工作。當然,在進行田間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如果氣候較為干旱,農民還需要及時的澆水,以防止玉米植株提前出現早衰、干枯等問題[3]。
2.2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之病蟲害防治工作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于任何農作物的栽培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玉米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里,建議農民能夠選擇以預防工作為主、治理工作為輔的防治模式,以減少農藥等化學物品的使用。與此同時,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農民主要需要對棉鈴蟲、小斑病、玉米螟、絲黑穗病、紋枯病等幾種病蟲害進行防治。
2.3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之播種與密植工作
在玉米品種的種植過程中,播種與密植工作是基礎的工作之一。在播種與密植的過程中,農民不僅需要考慮當地的氣候、海拔、水源、環境等多種因素,還需要對播種密植的密度進行科學的考量。一般情況下,播種密植需要保證玉米植株的整齊與均勻,在播種密度的選擇方面,建議玉米植株間的行距能夠在65至75之間。
3結束語
玉米新品種的選育與高產栽培技術是保證玉米產量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不論是玉米品種的研究人員還是玉米品種的種植人員,都需要不斷提高對這些工作的重視程度,以保證相關技術能夠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更好的應用下去。
【參考文獻】
[1]宋雷,繆玲敏,宋雨,等.榮科玉789玉米品種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世界,2014(12):54-55.
[2]蔡成雄,陳榮麗,蔡治榮,等.糯玉米新品種玉糯520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2014,33(6):97-98.
關鍵詞:地膜覆蓋 ;栽培技術; 農業技術推廣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在我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在此以北方小麥為例,談談小麥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中的一些要點。
1 加強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農作物地膜覆蓋技術栽培的認識
在利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栽培農作物時,首先我國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加強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教育和對農民技術的培訓,提高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推廣效率。例如:可以以村為單位,開展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知識講座、組織廣播電視講座等,對農民大力宣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同時還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制作農業科技教育宣傳欄,到田間去指導農民進行科學有效的耕作,在農村普及科學文化技術知識,不斷地改進推廣方式,促進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推廣進程。
2 有關部門要實施農作物地膜覆蓋技術的規范化管理
實施農作物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不是讓農民為所欲為的栽培,有關部門必須行動起來,將改想技術認真落實和推廣。要實施農作物地膜覆蓋技術的規范化管理,綜合起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建立科學的人事管理機制。改革用人制度,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各部門的人員管理,建立起明確的責任制度,以崗位定人才,強化工作人員的責任制度。第二,消滅外行人員對內行人員的管理控制,保護專業技術人員的的權利,合理的分配技術人員,將有知識、有文化、有頭腦的地膜覆蓋技術專業技術人員安排到相應的領導部門,實行內行人員的規范化管理,建立起由內行人員領導外行人員的工作制度,保證地膜覆蓋技術實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第三,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茖W合理的考評制度是對地膜覆蓋技術推廣人員的強有力的監督,而且比任何評價方式都具有客觀性。管理部門可以建立以服務對象為主體的考核評價體系。對于表現好、業績好、服務好的部門可以給與物質上的獎勵,對于不上進、不努力的部門,要給予嚴厲的批評和教育。
3 注重農民的實際操作指導
現行的農作物地膜覆蓋技術推廣僅僅是單純的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并沒有在深度和寬度上做文章,他們這種單一的農業技術的推廣方式大大的影響了我國地膜覆蓋技術的推廣效果,造成我國農產品成果的轉化率低下。同時在地膜覆蓋技術的指導過程中,農業技術的推廣部門并沒有與農民群眾聯系起來,而是一味的埋頭鉆研,不斷試驗,并申報結果,這種情況使得地膜覆蓋技術的指導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從服務農民、造福人民、提高我國農業成果的轉換率,轉變成功利性、目的性很強的獲獎研究項目。注重農民的實際操作指導,總結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3.1 指導農民精細整地,保證充足的底肥
利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栽培北方小麥時,必須要做到精細整地,保證充足的底肥。在栽培中,前茬作物收獲后應及早深耕整地,去除前茬作物留下的雜草,保證地平、土綿。由于北方冬小麥在栽培過程中不便
于追肥,所以在整地的同時要一次性施足底肥,要將小麥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肥料作為底肥一次性施入,保證冬小麥充足的營養。
3.2 在栽培中要根據自然條件選用優良的品種
北方小麥的栽培中,選用優良品種尤為重要。在選種的過程中,要根據自然條件和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品種進行栽培。最好是能夠選用抗旱、抗病、抗倒、豐產性強的冬小麥優良品種。一般說來,北方可以選用西峰19號、西峰22號等小麥種子。選種后,還要對種子進行處理才能播種。每50千克冬小麥種子可以用75%的3911乳劑100克加水2.5―3.0千克,噴灑拌勻,然后再將其堆悶12小時后,再進行播種。
3.3 注意覆膜過程
在播種的時候,要時期播種,根據當地的氣溫、地溫等變化情況來進行播種。一般情況下,北方的冬小麥的播種日期為9月23日至9月30日為宜。在覆膜和播種時可以采用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小麥穴播機進行覆膜播種。在覆膜過程中要求覆膜要平整,膜與地面不能留有空隙,要緊密接觸。選擇農用薄膜的時候要合理選擇,一般選用寬1.4米,厚0.005毫米的農用薄膜進行覆膜。用機械覆膜時,機械一般會自行在膜的兩邊壓土,但由于留有空隙,一般情況下還需要人工補充修好,將薄膜邊緣用泥土壓好壓實。在播種時,要注意播幅間距不能太寬,一般來說20至25厘米最為適宜。還要時刻注意播種機的播種速度,保持適當的播種速度,速度太快或者太慢都會導致錯位出苗。
總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作物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推廣,這是我國現階段農業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但這并不是單靠個人的力量就能達到效果的,工作人員要從指導農民的實際的操作出發,切實保證農民能夠掌握地膜覆蓋技術。
參考文獻
關鍵詞:玉米;通透密植;生育期;產量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是應用優質、高產、抗逆、耐密良種,采取65cm小壟比空密植和110cm大壟窄行密植栽培植方式,良種、良法結合,改善田間通風、透光狀況,實現擴源、強流、增庫,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品質,增加產量的技術體系。2011~2012年列為遜克縣糧食高產創建玉米高產栽培核心技術,是干岔子鄉玉米增產的重要技術內容之一。
1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推廣情況
1.1推廣范圍
2011~2012年全鄉8個村屯推廣應用了8萬畝,占年全鄉玉米累計種植面積9.05萬畝(附件11)的88.4%。2011年全鄉推廣1萬畝,其中:萬畝示范片0.2萬畝、示范區0.5萬畝、輻射區0.3萬畝;2012年全鄉推廣7萬畝,其中:萬畝示范片1萬畝、示范區2萬畝、輻射區4萬畝。輻射帶動全縣推廣了21.7萬畝。
1.2技術創新點
采取65cm小壟比空密植和110cm大壟窄行密植通透密植栽培方式,創造了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發揮了邊際效應, 突破了傳統的65cm或70cm壟,種植密度難以增加的,緩解了“玉米?!钡拿堋嵤┛茖W選用耐密型品種,使透密植栽培方式增產、提質、增效的核心技術得以充分發揮,推進了玉米高產技術路線的實施,推動了農機、農藝配套,有利于大型機械作業,提高作業質量。通過種植密度增加,施肥的提高,節水抗旱、土壤耕作等配套技術的應用,將帶動玉米栽培技術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1.3技術措施
采取65cm小壟比空和110cm壟上種植雙行,寬行距75cm,窄行距35cm通透栽培技術模式,選用耐密型品種,德美亞1號、2號,利合16等,種植密度7~9萬株/公頃,采取標準化整地、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病蟲草害、促控結合等配套技術綜合組裝。
1.4經濟效益
農業局組成的專家組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應用田進行了測產驗收
2011~2012年全鄉應用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的平均畝產661.2kg,比對照畝增產132.9kg,新增總產1063.1萬kg,新增純收益1003萬元。帶動了全縣平均畝產651.kg,新增總產2707.4萬kg,新增純收益2375.2萬元。
1.5社會效益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經過連續兩年的示范推廣,輻射帶動效果十分顯著:全鄉玉米通透密植技術面積比上年增長了6倍,玉米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了2.6 倍,大豆種植面積比上年下降了29.5%;全縣玉米通透密植技術比上年增長了19.7倍,玉米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了2.2倍,玉米單產比上年增長了32%。該項技術的推廣在解決遜克縣多年來難以解決的大豆大面積重茬、種植結構不合理的難題上,找到了重要突破口,進一步優化了種植業結構,推動了遜克縣玉米產業的提檔升級、迅速發展,增加了糧食產量,促進了農民增收,得到了廣大干部、農民的一致認可,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 主要做法
2.1組織管理
依托《2012年遜克縣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成立了以主管農業縣長為組長,農委、財政等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鄉也成立相應組織機構,鄉推廣站負責技術方案的制定、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
2.2資金投入
政府把國家惠農政策整合在一起集中投向高產創建(推廣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村和農戶,每個示范片投入16萬元。對實行深松整地秋起壟每畝補貼5元;對購置大型聯合整地機(滅茬、深松、旋耕、起壟、鎮壓)的農戶,在國家補貼30%的基礎上,縣政府再補貼20%;對核心區的大豆、小麥、玉米,農戶在享受國家良種補貼每畝10元的基礎上,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免費為高產創建地塊采土化驗,提供配方肥數據;對易干旱地塊由水利部門負責打抗旱井。
2.3技術培訓
2012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宣傳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種植玉米的優惠政策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意義等。2012年全鄉共舉辦培訓班23次,培訓農民2300余人,發放技術資料6000多份,開現場會2次、田間博覽會5次、技術指導367次、趕科技大集4次、開展技術講座12次、利用電視宣傳報道2次。
3 推廣前景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都十分顯著,得到了廣大干部、農民的一致認可,并且,在解決我縣多年來難以解決的大豆大面積重茬、種植結構不合理的難題上,已經成為重要突破口。該項技術推動了遜克縣玉米產業的提檔升級、迅速發展,進一步優化了種植業結構,增加了糧食產量,促進了農民增收。2013年已經把該技術列為遜克縣大面積推廣的核心技術,因此推廣前景十分廣闊。
關鍵詞 雜交水稻;穩穗攻實粒;栽培技術;推廣前景;創新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2-0052-01
雜交水稻穩穗攻實粒高產栽培技術是以水稻葉齡模式栽培技術為基礎,依據旌德縣土壤、氣候、肥力等實際,在經大量試驗和對高產田塊產量結構分析而產生的適合山區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旌德縣地處皖南山區與著名旅游圣地黃山一脈相連。全縣現轄10個鄉鎮,123個行政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水分充足。該縣優質雜交稻種植面積達1萬hm2左右,年產量5.7萬t左右,素有“徽州糧倉”之稱。經過多年的種植經驗,總結出一些適合該縣雜交水稻高產的栽培技術,該項技術較其他技術有明顯的創新性和可使用性,但是該技術的使用面積不大,還要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使得這項技術在旌德縣大面積推廣使用。
1 該技術創新性
推廣學認為,一項新技術能否被大面積推廣使用關鍵在于該項技術的創新性,使用者對新技術創新特性的認識也十分重要。因此,要想推廣該技術,就必須全面有效地解釋該技術的創新性。經過在旌德縣多年多點的試驗,總結出適合旌德縣雜交水稻生產的穩穗攻實粒栽培技術,其創新在于穩穗保穗,主攻實粒數[1-2]。該技術是以水稻葉齡模式栽培技術為基礎,栽培要點是選用重穗型雜交水稻品種或組合,穩定或保護有效穗,利用肥水管理和調控將栽培重心放在提高雜交水稻的結實率上,并使實粒數增加,從而獲得高產。
2 該技術推廣前景
推廣學原理表明,判斷一項新技術的推廣前景是否良好,應該從相對優越性、相容性(一致性)、復雜性、可試驗性和可觀察性進行研究。
2.1 優越性
2.1.1 提高水稻產量。旌德縣自2005年起開始使用穩穗攻實粒栽培技術,據統計,2011年旌德縣單季稻播種面積近8 000 hm2,產量在6.9 t/hm2左右。而2005年前產量僅為6 225 kg/hm2,相比之下,該項技術的使用使旌德縣雜交水稻的產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2.1.2 提升水稻品質。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以前旌德縣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發生較為頻繁,水稻的品質較差。應用穩穗攻實粒栽培技術以后,無論是籽粒的飽滿度還是營養成分都得到了改善,水稻的品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2.1.3 提高經濟效益。2006―2010年,旌德縣有近16 700 hm2的水稻田使用了穩穗攻實粒栽培技術,共增加產量達1 500 t,共增加收入達2 100萬元。由此可見,該技術的應用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2.2 相容性(一致性)
新技術推廣使用總會伴隨許多不確定性。相容性(一致性)越高,不確定性越小,新技術被推廣的可能性越大。
穩穗攻實粒栽培技術是以葉齡模式栽培技術為基礎,在肥水管理上注重精確定量,以增加實粒數為重點,多年來的試驗表明該技術的應用在產量的提高上有一定的作用,且產量恒定無明顯差異。2005年,將該技術應用于旌德縣農科所基地,2010、2011年又分別在興隆余雙羊農戶家進行試驗,產量在6 000 kg/hm2以上;此后在篁嘉村、版書鄉、三溪鎮、蔡家橋等地進行推廣使用,產量穩定,較以往增加的十分明顯,相容性(一致性)較高。
2.3 復雜性
一般說來,新技術越復雜,推廣前景越不好。該項技術的要點有2個部分,一是穩穗,重點是選用重穗型雜交稻組合,保證一定的穗數;二是攻實粒,要點是適宜的密度,促進早發,控制基本苗數,充分利用早期分蘗成穗,從而達到實粒數和粒重的增加[3]。該技術體系源于實踐生產經驗,技術要點清晰明了,極易理解,因此復雜性不高。
2.4 可試驗性
依據推廣學原理,農民在使用新技術之前會產生猶豫。猶豫的原因是因為新技術的不確定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只有經過試驗,讓農民真實地看到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效益,才能打消他們的猶豫,推廣前景就會越大。
自2005年起,旌德縣先后用揚兩優6號、豐兩優4號、天優華占、深兩優5814等大穗形品種和組合在興隆、版書、旌陽等多個鄉鎮進行試驗示范,都獲得了大面積增產,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因此,該技術的可試驗性很強。
2.5 可觀察性
新技術在被使用后,因為無明顯的特征和現象,不易被觀察,從而阻礙了該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因此,可觀察性對于新技術的推廣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穩穗攻實粒栽培技術的直觀性很強,可觀察性很高,主要體現在水稻抽穗后的穎花數多且結實率很高[4-5]。2010年,在興隆余雙羊農戶家進行示范,獲得很大的經濟效益,此后周邊許多農民都主動要求應用該技術,使得推廣面積大大增加。由此可見,該項技術的推廣前景較好。
3 結語
總而言之,穩穗攻實粒栽培優越性很明顯,要使該技術在鄉村中推廣,就必須加大宣傳力度,使這樣的觀念深入民心[6-7]。同時加大資金技術投入,合理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水稻單產,讓農民真正富起來,從而提高農民收入,讓城鄉人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4 參考文獻
[1] 張根賢,楊發貴,徐肖平,等.單季稻“穩穗增粒高穗重”超高產栽培途徑的研究與探討[J].中國稻米,2006(3):34-35.
[2] 銀永安,陳林,王永強,等.膜下滴灌水稻技術優勢及在寧夏推廣前景的分析[J].北方水稻,2013(5):35-36.
[3] 張志慶.山區雜交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體系的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7(10):157-158.
[4] 謝成宜,李開慧.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3(18):105,150.
[5] 許成軍,郭延敏,封文雅,等.淮北地區水稻機插高產栽培技術創新與推廣[J].北京農業,2013(36):43-45.
[關鍵詞] 積石山縣 膜側油菜栽培技術 示范推廣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1-0149-01
今些年以來,積石山縣堅持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目標,加大對現代農業的投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使全縣現代農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了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針對性地在干旱山區建成旱作農業產業帶,在山陰地區建成膜側油菜產業帶。2015年積石山縣種植3萬畝膜側油菜,產量5550噸,產值達1387.5萬元。
1 膜側油菜栽培技術分析
1.1 精細整地,科學輪作
油菜適應性強,但是不適合連年在同一塊地區種植。因此,要科學輪作。油菜不適合在種植過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塊種植,前茬作物以小麥、玉米和馬鈴薯為宜。油菜種子顆粒較小頂土能力較差,因此,在播種前前要做到精細化整地,科學施肥。整地深度一般維持在25cm左右,然后將土地整平,達到地面平整、細致、透軟的標準。播種時結合淺翻耕,施入基肥。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一般情況下每畝施入完全腐熟的農家肥1500~3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銨10公斤,同時使用辛硫磷顆粒制成毒土撒播到田間,防治地下害蟲威脅。
1.2 科學選著油菜品種
油菜品種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油菜的參量和品質,因此,要結合本地區的種植制度、氣候環境和立地條件選擇抗病性能強,生長優異的雜交油菜品種。最近幾年,地區積極推廣使用青雜2號、3號和5號雙低油菜品種。
1.3 適時覆膜播種
首先,播種日期的確定。按照當地的氣候環境,一般情況下,合適的播種日期為每年3月底到4月初,每畝播種量以0.4~0.6公斤為宜。結合氣候環境,適時播種,提高出苗量;其次,覆膜。膜側油菜栽培過程中覆膜采用膜側機播種。一般選擇40cm寬的農用地膜,壟面寬25cm,空行寬25cm,播種在空行間進行。播種過程中使用膜側機將與細沙按照1:10的比例混合均勻的油菜種子播如空行間,播種深度維持咋3~4cm之間。
1.4 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首先,做好間苗定苗工作。一般油菜播N一周內既可出苗,當幼苗生長到2~3個真葉之后,進行第一次間苗,將弱苗、病蟲害苗和生長不全的苗及時去除,當油菜生長到4~5個真葉之后進行定苗。一般情況下,每畝留苗18000~20000株左右比較合適;其次,做好葉面施肥工作。當油菜進入抽薹期之后,是花絮和花芽大量分化的關鍵時期,此時油菜對硼肥十分敏感,每畝使用100g的速樂硼兌水45公斤進行田間葉面施肥,連續使用1~2次;最后,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油菜病蟲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蚜蟲和油菜螟蟲。針對這些病蟲害,在做好農業防治的基礎上,還應該科學選擇藥物進行防治。
2 膜側油菜栽培技術示范推廣
2.1 膜側油菜栽培技術示范效果分析
膜側油菜栽培技術示范效果如表1和表2所示,通過分析數據可以發現,應用膜側油菜栽培技術可以顯著縮短油菜生育周期,提高油菜產量。
一、 川中丘區水稻生產的特點及問題
水稻是一個對水敏感,水中強勞力活多的作物。丘區水稻生產是在丘區的特定條件下進行的,它與成都平原生產條件有5個明顯區別:
1.水源保障率低以射洪縣為例,雖然有60%左右稻田用水有人民渠等工程保障,但仍有40%要靠自然降水和自留蓄水,并且對60%左右人民渠等工程保障稻田來說,因為是尾水區,也時常受上游用水和工程儲水量制約,供水時期和數量年度間變幅大。
2.稻田兼備蓄水和排水功能丘區稻田大多地勢低洼,一方面因為水源無保障,需要蓄水自保,另一方面在暴雨洪澇期間,又是排洪通道,因此,天旱年往往栽后要關深水,常年坐蔸。降雨季節,田間滯水難排,一般來說改種旱作困難。
3.用水成本高因是尾水區,供水戰線長,水流損耗大,用水成本一般每畝100元,多的達150元以上,導致相當工程用水區農民不敢用水,只能等雨栽秧。
4.勞動力素質低目前大多數勞動力體力差、經驗少,不適應整田、栽秧、管理等水中強勞力作業。
5.機械化程度低由于田塊小,泥腳深,田塊之間通道窄,導致整田栽秧甚至收獲都是人工操作。
正是上述生產條件,導致水稻生產上出現3個老大難問題:一是種植面積受氣候影響大,年度間變幅大。如射洪縣正常年景水稻種植面積為18~19萬畝,而2006年面積至少減少3萬畝,僅曹碑鎮就減少5 000余畝,減少50%左右;二是遲播遲栽、坐蔸發生重,導致產量不高不穩。常年畝產550kg左右,相當部分田塊畝產低于500kg,干旱年份產量更低;三是農民種稻積極性不高,水稻面積逐年減少,稻田丟荒面積呈日益擴大的趨勢。
二、川中丘區推廣水稻覆膜節水綜合高產技術的意義
水稻覆膜節水綜合高產技術的推廣,為解決丘區水稻生產的老大難問題提供了保障。
1.降低了稻田水稻的水分需求量
通過田間覆膜保濕,把水稻生產用水由淹水變成了濕潤栽培,打消了人們栽后缺水的后顧之憂,避免了田間關深水,使一些常年出現洗手干(栽后缺水)的稻田有了收獲保障,減輕了丘區水稻種植受氣候制約而導致的面積不穩定現象。
2.提高了稻田土壤溫度通過覆膜和作廂,提高了秧苗入土位置,增加了田溫,解決了常年坐蔸低產的問題。
3.有助于水稻栽培技術的簡化通過覆膜栽培,目前已經實現了田間草害減輕,和水稻一次性施肥,節省了除草和追肥用工。從覆膜栽培的特點和作物栽培常識判斷,通過蓋膜栽培,還將促進水稻栽培技術的大幅度簡化。比如,空閑田水稻的直播,可以節省育苗移栽工序,但過去因為沒有蓋膜條件,露地平板直播易遭受鼠雀和淹水危害,難以齊苗?,F在通過蓋膜作廂栽培,解決了鼠雀和淹水危害。又比如稻田耕整,其本意一是為了使田土細碎,填補田塊裂縫,解決栽秧后關不住水的問題;二是使底肥均勻入土,解決揮發問題?,F在通過覆膜栽培,兩個問題都不存在,也沒有必要耕整了。栽培技術的簡化,適應了當前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特別需求技術簡化的現狀。因此,對于丘區水稻生產來說,水稻覆膜栽培技術既是節水栽培技術,又是高產栽培技術,更是省工的簡化栽培技術,應該堅持和推廣。
三、完善覆膜水稻的幾點建議
為了充分發揮覆膜栽培的保溫保濕優勢,促進我省水稻栽培技術的完善,筆者認為,現有的技術可以從以下方面改進:
1.改當年整田作廂為頭年整田作廂,以后采取潤田免耕覆膜栽培通過頭年作廂,解決覆膜栽培的用水蓄水矛盾,以后常年免耕,簡化稻田耕整工序。
2.改冬水空閑田育苗移栽為覆膜直播充分利用覆膜栽培田水不上廂面和溫度高的特點,簡化移栽程序。
3.改三圍移栽為擴行壯株移栽實行寬行條栽,即行距40cm,窩距17cm,基本苗保持常年水平,以克服三圍移栽技術難度大,小窩內通風透光條件差,紋枯病重的問題。
4.改進用膜規格一是改膜寬2m為1.8m,節省10%的覆膜成本;二是完善供膜渠道,選用全新超微膜,杜絕應用再生膜。把用膜量控制在4kg/畝,成本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