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內外部風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一、構建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基本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一般而言,風險管理是具有完整的內部自動循環流程,而且在內部流程當中的各個環節都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所以,在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時候就必須遵守整體性原則,絕對不能遺漏任何一個環節,此外,集團在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當中,需要將管理內部所涉及各個部門的工作的人員都聯系起來,使得成為一個整體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因為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風險管理的整體性得到保證,進而達到集團企業所預期的效果,最后促進企業的良好健康的發展。
(二)根據集團的發展戰略的穩健原則
這個原則對集團的主要要求有以下幾點:第一,集團在進行內部財務活動的時候,要以集團的整體利益為基礎來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和制定相關的企業發展戰略計劃,第二,集團在開展相關的財務活動時候,特別是投資活動,必須對項目的風險收益比進行充分評估,而且在進行實際分析的時候就需要考慮風險的因素,從而做出相對應的決策,這也是對于企業進行長遠規劃和發展基本原則。
(三)根據環境來進行分析的原則
集團企業在進行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時候,需要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深度的分析,并以這類環境為參考依據來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而且在實際上,諸多集團企業都是以企業內外部環境為基礎來進行運營活動,所以,在對集團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條件進行分析的同時就是對根本上管理財務風險。此外,集團企業在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主要目的便是為運營目標的成功實現,而且在制定運營目標的時候還是以集團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為參考依據,從而使得財務風險和集團企業整體的運營目標之間產生一種良好的關系。
(四)針對性原則
我們卻不能盲目的吸納這些經驗,畢竟我國的國情和外國不一樣,因此我國的集團企業的運營方式也是和外國具有不同,所以,集團企業在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時候,就需要遵守針對性原則,根據集團企業的實際財務管理情況和運營狀況出發,以及結合相關的理論方面的知識,進而構建出具有針對性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而且還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體系具有可變性,即根據集團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在不斷改變的同時,也是使得財務風險管理體系能夠隨之調整,進而能夠滿足集團新的管理需求,此外,針對性的深層次含義是指所構建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應當具備對于集團企業的發展來進行自我調整的作用,最終才能保證財務風險管理的效果和質量,以及提高集團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效率。
二、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
(一)體系結構的闡述
1.目標層
目標層是作為整個集團企業內部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最高層,對于集團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引導的作用,而且目標層不僅具有為其他的層面的工作進行指導的作用,還能夠為財務風險的效果和效益進行考核提供相關的參考依據,因此目標層主要是對于集團企業的環境進行綜合風險,進而為集團企業制定出具有實際可操作性和挑戰性的目標,此外,由于集團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目標和財務管理目標是相一致,那么就需要將集團企業的資金運作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提升,為集團企業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資金基礎,對于具體目標,就需要將總體目標進行不斷細化,才能夠提出。
2.管理層
管理層是集團企業內部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中間層,它和管理體系當中上下層面都具有緊密的聯系,是上下層面進行溝通交流的橋梁,而且管理層不僅在一方面來接受來自于目標層管理目標,又要在另一方面將這類管理目標進行不斷的細化,從而傳遞到下個層面,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管理層不僅需要將執行層的財務風險管理信息及時反饋給目標層,又要將目標層的對于財務風險管理的規范及其要求傳達到執行層。
3.執行層
執行層是集團企業內部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最底層,也是各個目標的實踐者和執行者,執行層是根據管理層所下達的財務風險管理目標來執行其任務,而且還需要按照集團企業所制定的各類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來完成各類目標,此外,執行層是整個風險體系當中的基礎層,也是最為重要的風險管理層,若是根據集團企業所制定各項要求來開展工作,那么集團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的效率將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從而促進集團企業的良好健康的發展。
(二)體系的構建要素
1.管理目標
管理目標是集團企業來開展整體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根本因素,也便是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目的,具有理性思維的人做出的任何行為都是具有一定的動機,那么集團企業也是毫不例外,因此集團企業在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時候就需要以管理目標為基礎,而且管理目標是集團企業在對自身內外部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和結合自身的整體發展戰略所制定出,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集團企業的風險偏向和可接受程度,此外在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過程當中,需要將管理目標進行不斷細化,并將其不斷落實到集團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當中,也是作為將來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2.責任主體
集團企業在構建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時候,就必須明確各方責任主體,因為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保證將管理目標進行細分之后都具有執行者,一般而言,理是具有三要素:主體,行為以及控制系統,,因此集團企業也想要開展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就無法離開這三要素,而且主體是這三者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實際上集團企業是屬于營利性的企業,所以集團企業的內部職員是其基本的組成部分。此外,責任主體是財務風險管理的根本動力,對于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效率的提高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而且在目標層里面,股東大會是集團企業當中最為高層的責任主體,也是成為企業所有者的代表,通過行使相關的財政權力來有效管理財務風險,其次便是董事會,它作為集團企業的指揮中心,可以制定集團企業的總體的經營和發展戰略,以及制定相關的財務管理和財務風險管理目標,進而通過反饋到的相關信息來對財務風險管理狀況有著一定程度上的了解,還可以隨著集團企業內外部環境的逐漸發生變化,來對財務風險管理目標有著及時的改變和不斷完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接下來便是監事會,其主要作用便是檢測董事會所制定的相關的經營決策和制定目標是否具有科學性,還是否有助于集團企業的總體發展。最后便是管理層,總經理在管理層當中是屬于最高級別的人物,主要職務便是負責整個管理層和執行層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不僅需要詳細財務風險管理工作,而且還需要制定相關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定和熟悉業務操作程序,以便于為執行層的員工的工作進行一些指導。
3.程序方法
集團企業在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時候必須遵守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絕對不能盲目的開展工作,因此在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時候,就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辨認識別財務風險,也就是根據風險的影響因素的改變來發現集團企業在運營的過程當中將要面對各類的財務風險,其次,科學有效評估財務風險,也就是準確的評估出財務風險出現后對于集團企業所造成的影響,最后進行理智的評價,也就是集團企業需要對財務風險管理的整個過程進行理智的評價,以便于能夠及時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解決,避免對集團企業的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
三、結論
總而言之,對于構建集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來講,是一項較為繁瑣的工作,其中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管理目標,責任主體等都是具有特殊性,那么為了實現提高集團企業的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系統性,便是將整個體系不斷細分為目標層,管理層,以及執行層,并對這三要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而且這三要素之間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共同促進集團企業的良好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迎華.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體系的建設[J].會計之友,2013(3):102-104.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財務風險控制
企業集團是以產權為紐帶,以母子公司為主體形成的既是產權鏈也是利益鏈的多法人聯合體。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經濟的全球化,企業集團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作用,而企業集團的多級產權主體也放大了企業集團的風險。各法人主體之間的產權紐帶關系,以及企業集團內形成的較長的委托鏈,使企業集團主體的監管更加復雜,風險更加難以控制。企業集團內的某個成員出現的財務風險,會通過企業集團內部法人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易、擔保等活動在集團內進行傳導,最終引起連鎖反應。
一、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的內涵
(一)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的定義
財務風險是企業集團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能達到預期的不確定性。財務風險的產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傳導性。狹義的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是指企業集團內的母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之間因為外部環境的改變,使得財務風險源釋放產生財務風險,通過某種載體沿著產權鏈或利益鏈傳導至整個企業集團網絡。廣義的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除了企業集團內部傳導之外,由于企業集團與外部企業存在利益的相關性,當關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時,會傳導至企業集團,形成一個由外至內的財務風險傳導過程。
(二)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的關系
企業集團內部各企業因為其產權紐帶關系,決定了集團內各企業會進行資金結算,相互擔保以及投融資等多種財務關系;同時企業集團也與外部的業務單位發生各種財務關系,如收入的結算等,隨著企業集團規模的擴大,企業集團的財務關系也更加復雜,相對單一的企業而言,企業集團財務關系的特殊性體現在既涉及到企業集團內部的各成員企業,又涉及到企業集團與外部企業,企業集團的財務關系會使企業集團受益或受損,而財務風險會通過企業集團的產權鏈和利益鏈在企業集團的各成員之間傳導,使得企業集團發生財務危機。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分為兩方面:一是企業集團內部直接的傳導;二是由外部企業引起的間接的財務風險的傳導。形成的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的網絡,如圖1所示:
(三)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的過程
依據財務風險傳導原理,財務風險傳導過程的要素包括財務風險源、財務風險事件、傳導載體、傳導路徑以及財務風險結果。財務風險源是促使或引起財務風險發生的條件,是財務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財務風險事件是財務風險結果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財務風險傳導載體是財務風險在傳導過程中所依賴的介質,如資金、信息等;傳導路徑是財務風險在企業集團運動的軌跡,如企業集團內部母子公司由于產權關系形成的價值鏈和利益鏈。通過對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要素的詮釋,形成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過程圖,如圖2所示:
二、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的機理分析――以新疆德隆為例
(一)新疆德隆簡介
新疆德隆曾經縱橫在中國的資本市場,它在資本膨脹的過程中,締造了產業,金融并舉的龐大家族。產業方面,德隆通過收購涉足的行業有番茄醬、水泥、汽車配件、礦業等;金融方面,將金新信托,德恒證券等17家金融機構納入麾下。憑借兩業并舉的模式,德隆才可以進行一個又一個的收購計劃,然而德隆所需要的資金大部分是通過關聯互保和股票質押的方式取得,而這為德隆的滅亡埋下了定時炸彈。2003年銀監會要求收緊對德隆的信用貸款,商業銀行為求資本保全,紛紛向德隆追債,德隆的危機開始爆發,三駕馬車相繼跌停,數周之內就蒸發了百億元之巨,加上管理層的護盤戰略,使得德隆的資金鏈更加緊張,危機全面爆發。新疆屯河作為新疆德隆的“三駕馬車”之一,為德隆的融資和產業整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疆屯河在產業整合中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但并未給公司創造相應的現金流,使得公司出現資金缺口,負債比率很高,2004年公司虧損,被ST處理。
(二)新疆德隆財務風險源分析
1、主觀財務風險源
第一,粗糙的產業整合和不計成本的收購。德隆入住新疆屯河后開始了瘋狂的擴張,但經營生產產生的現金流根本不能滿足投資的需要,為了維持投資,就只有依靠外部的融資,然而由于整合過程不利及銀行貸款的緊縮,使得資金鏈的斷裂。
第二,不合理的資本結構。投資需求的巨大現金需要使得新疆屯河的債務比率節節攀升,其中短期借款在借款總額的比重為80%-90%,資產負債比率也由1998年的不到40%上升到2002年的74%,隨著負債水平的提高,公司的償債能力不斷下降,特別是短期負債的比重很大,使得財務風險非常大。
第三,大量的擔保。新疆德隆集團通過關聯公司互保,股票質押等方式在整個銀行體系的貸款高達200億元-300億元。一旦無法償還到期借款,將為集團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
第四,大量的關聯交易。新疆屯河作為新疆德隆的三駕馬車之一,在德隆構建德隆帝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疆屯河進行產業整合的過程中,從屯河的財務資料顯示,存在了大量的關聯交易。
2、客觀財務風險源
第一,股市處于熊市。2003到2004年中國的股票市場處于漫長的熊市,大盤從2200點下降到1300點,然而在漫漫熊市中,新疆德隆旗下的三駕馬車的股票價格卻居高不下,外部理性者不會高價購入,而原來的散戶在獲得利潤后就選擇離場,這樣使得新疆德隆的股票集中程度很高,在股市低迷的情況下,新疆德隆需要大量的資金護盤,使得原本資金短缺的新疆德隆更加雪上加霜。
第二,信用危機。2004年3月《經濟周刊》發表的有關德隆資金緊繃的報告,引發了400多篇有關德隆危機的文章,為德隆帶來了信用危機。
(三)新疆德隆財務風險事件分析
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傳導過程中,財務風險一般由財務風險源迸發,外在表現形式為財務風險事件,對新疆德隆的興衰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如表1所示:
(四)新疆德隆財務風險傳導路徑及載體分析
第一,經過信息載體,由外向內傳導。新疆德隆控股的新疆屯河從入市開始,股票一路高漲,而在整個大盤處于熊市的狀況下,如此高價的股票使得投資者不敢問津,新疆德隆最后為此付出了高額的護盤成本,加重新疆德隆的財務危機。由外向內的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路徑,如圖3所示:
第二,經資金、信息載體,由母公司向子公司傳導。新疆德隆控股新疆屯河后,企圖通過產業整合來迅速進入行業的前列,然而事實證明,一連串不計成本的并購,并未給德隆帶來預期的效果。而且2003年銀監會要求縮緊對德隆的信用貸款,這樣使得德隆的商業銀行的貸款渠道被阻斷,德隆在資金方面更加捉襟見肘,也加重集團內部子公司的財務危機,這種傳導路徑,如圖4所示:
第三,經債務、信息載體,由子公司向母公司傳導。新疆屯河在產業整合的過程中,由于帶來的現金流有限,使得公司的負債比率急劇上升,使得新疆屯河的償債壓力加重,母公司新疆德隆的財務壓力也增大,這種傳導路徑,如圖5所示:
三、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控制
(一)建立企業集團全面財務風險控制流程
企業集團因其組織形式的特征,具有業務鏈長、地理分布范圍廣以及涉及網點多等特點,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委托-鏈,決定了企業集團的財務關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企業集團的特殊組織形式使得企業集團內部各部門、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間及企業集團與外部關聯企業之間的信息的溝通與傳遞困難,放大了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信息及時的傳遞和反饋是企業集團能夠有效的避免財務風險的關鍵;全面財務風險管理即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包括對財務風險產生前相關信息的收集、對產生的財務風險事件進行分析及對財務風險評估并制訂相應的財務風險管理的策略,形成的財務風險控制流程圖,如圖6所示:
(二)把握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的過程
了解企業集團財務風險傳導的要素以及傳導的過程,就可以從過程上來控制財務風險的傳導,可以找到財務風險的源頭,剖析財務風險事件,阻斷財務風險傳導的路徑,減緩財務風險傳導的速度。
第一,控制財務風險的風險源。全面風險管理的觀點認為風險是動態的,并非靜止的,風險因子會隨著內外部的環境的變化而迸發,釋放。財務風險之所以對企業集團產生影響,是因為風險因子隨著企業集團的內外部的理財環境的變化而迸發產生風險,最終傳導到相關的企業。因此企業集團應該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的措施來抑制和減緩財務風險因子的迸發和釋放,使得財務風險在沒有使企業集團產生危機時被化解或者是讓企業集團有充足的時間空間來應對財務風險,將影響的程度降低。
第二,阻斷財務風險的傳導路徑。企業集團的存在與發展離不開內外部之間的物質,信息等方面聯系與交換,因此形成了企業集團的利益鏈。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依賴利益鏈在企業集團內部傳導。當企業集團發生財務風險后,阻斷財務風險傳導的路徑是有效的財務風險控制手段,將財務風險控制在企業集團的某個子系統,最后進行消除和轉移財務風險。
第三,降低財務風險的傳導速度。從傳導的角度出發,當企業集團產生財務風險時,可以最大限度的延緩財務風險在企業集團內外部的傳導,推遲財務風險產生不利影響的時間,為企業集團解決財務風險爭取空間。降低財務風險的傳導速度不失為有效的財務風險控制手段。企業集團可以通過增大財務風險傳導的阻力、減輕財務風險驅動力的強度、延長財務風險傳導路徑的距離等方式來延緩財務風險在企業集團的傳導。
參考文獻:
1.鄧明然,夏.企業風險傳導及其載體研究[J].財會通訊,2006(1).
2.葉建木,鄧明然,王洪運.企業風險傳導機理研究[J].理論月刊,2005(3).
3.王化成.失敗的教訓[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劉浪濤.企業集團財務管理[D].西南財經大學,2001.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具有如下特點①:1.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與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的根本區別是審計理念不同。新的審計風險模型被定義為“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據此可以看出,新定義的審計風險更注重結果而非程序,強調風險控制到位而非程序執行到位,其導向是識別、評估和應對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2.責任前移,重心前移?,F代公司的治理缺陷以及管理層舞弊是審計風險的主要來源,這使得以固有風險為主要內容的重大錯報風險在短時間內成為審計人員的關注焦點。3.風險評估分析工具多樣化。如果說傳統風險導向審計主要是財務信息分析,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則擴展到對非財務信息的分析,如戰略分析、績效分析等。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環境下職業謹慎的重要性
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環境下,審計職業謹慎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出來。其理由如下:
(一)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本身的特點要求加強職業謹慎
1.相對于傳統風險導向審計,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無論是區分財務報表層和認定層風險還是在源頭上發現財務報表存在的重大錯報,都需要審計人員進行主觀性較強的職業判斷,這就要求審計人員抱以高度謹慎的態度對有關信息作出職業判斷。2.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引入了“重大錯報風險”的概念,使得了解被審計單位內外部環境,并對重大錯報風險進行評估,成為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首要和核心程序。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環境是一個不斷收集、分析信息的過程。無論是了解行業狀況、監管環境,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性質、目標及其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還是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都要求審計人員持有高度的職業謹慎,作出適當的職業判斷。3.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風險評估分析工具多樣化,在利用這些分析工具時必然會要求審計人員根據自身經驗作出適當的職業判斷,在此過程中高度的職業謹慎必不可少。4.傳統風險導向審計采用標準化的審計程序,不同的被審計單位其審計程序都相同。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審計人員將評估及識別的審計風險與實施的審計程序相結合,針對不同客戶以及客戶不同的風險領域實施個性化的審計程序。這使得審計人員有了更多臨場發揮的空間,也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謹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獨立審計準則》可能滯后于審計實務的發展
在實務中,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如果嚴格按照《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來開展審計業務,就可以避免承擔不必要的法律責任。但由于現行的審計準則往往滯后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實務的發展,就會導致在審計實踐中出現以下現象:審計人員可能由于根據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作出錯誤判斷,進而出具錯誤的審計報告。在此情況下,審計人員無法根據審計準則為自己辯護。這就導致審計人員格外關注職業謹慎。
(三)其他因素對職業謹慎的訴求
現代會計環境直接影響了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披露等行為,從而間接影響了審計職能的履行??茖W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衍生金融工具、電子商務等新型交易的廣泛運用,增加了現代會計環境的復雜性,也加大了審計人員對會計判斷進行再判斷的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應當更加謹慎。1.衍生金融工具和無形資產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質特殊,高風險性是其主要特征,其潛在損失足以引起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疑慮;而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無形資產在企業經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其價值確認、折舊或攤銷等問題都使得會計人員的判斷變得更加具有主觀性,從而對審計人員的謹慎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冊會計師應當本著高度謹慎的態度,對審計風險提高警惕,作出適當的職業判斷。2.電子商務環境的復雜性。電子商務的應用加大了審計環境的不確定性。在計算機軟件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很多公司向軟件開發公司定制財務信息系統以外的其他信息管理系統軟件,審計人員在對這些公司的審計過程中,也只能做到對這些系統產生的數據進行合理分析而不能對其程序的正確性進行核查。這樣,便會出現公司利用信息系統軟件作弊的可能性。這便要求注冊會計師應當具備高度的職業謹慎態度和適當水平的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知識,必要時應該請求專家協助。3《.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中多次提到“職業懷疑”這一概念,并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在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時,注冊會計師應當保持職業懷疑,認識到可能存在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情形?!笨梢?,保持職業謹慎的態度也是遵守審計準則的需要。
根據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界定職業謹慎的意義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職業謹慎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中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從審計責任的角度看,它將會促使審計市場更加規范;從審計期望的角度看,促使審計人員以積極的心態縮小審計期望差,在減少審計風險的同時提高審計質量。1.站在審計責任的角度。一般認為,審計師的法律責任包括過失責任、違約責任和欺詐責任———后兩者易于辨別,而過失責任的判定則存在很大的主觀性。審計失敗案發生后,當發生過失或存在欺詐行為的審計人員與受損害的利益相關者“對簿公堂”時,審計人員為減輕經濟責任總會將審計準則中模糊的職業謹慎概念作為“擋箭牌”。但很多時候法庭的判決并沒有將“天平”傾向于審計人員一方。由此看來,一個明確的職業謹慎概念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它將會使審計人員的不公正行為減少、審計失敗案件的發生率降低、被審計單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總之,一個明確的職業謹慎概念會使審計市場更加規范。2.站在審計期望差的角度。審計期望差的形成有諸多原因,其中之一是社會公眾和法律界對審計的謹慎要求與審計人員在具體工作中的謹慎態度之間的差距。一個能被各方面接受的職業謹慎概念應該能夠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審計人員在這一概念的指導下從事審計工作(比如估計重要性水平時堅持寧低勿高的原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來縮小審計期望差,既可以減少審計風險,又能夠提高審計質量。
界定審計職業謹慎應考慮的因素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永恒的;靜止是相對的、暫時的。審計環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但同時也應當看到,在這種變化發展的特定階段中,又存在著相對的靜止,這使得在當前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環境下,在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后對職業謹慎的概念作一個較為明確的界定成為可能。
1.一個為社會各界所接受的職業謹慎的概念應以特定的術語規定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應遵循的原則和應承擔的責任,不僅要保證審計人員工作質量的提高,也要為審計人員提供有效的保護。它一方面約束審計人員的執業行為;另一方面也應向社會各界昭示審計質量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2.謹慎和疏忽從原則上說區別是明顯的,但在實務中,特別是在當前復雜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環境下的實務中,很難有一條明確的界限。審計人員在實務過程中面臨的不再是簡單的定性或定量問題,而是一系列涉及諸多職業和非職業判斷的問題。例如,在計算機軟件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職業謹慎性的概念中是否應包括審計人員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提高?再如,審計人員在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信息之外的信息系統進行審計時,可能會利用相關專家的工作,如何對專家工作的謹慎性進行規定,以及如何保證它得到實際執行也就成為了擺在審計實務界和理論界面前的一個問題。這些都是在對職業謹慎的概念進行界定時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前者反應的是一種產權交易關系,它是企業通過出讓部分所有控制權來與外部投資者建立聯系。后者反應的一種抵押債權債務關系,它主要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向其他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或社會借入所需資金,同時企業承擔按期還本付息的義務。外部融資主要是為了彌補內部融資的不足,滿足企業在并購過程中所需的巨額資金。各中小企業應該充分了解其自身的經濟情況,將各種融資方案仔細對比之后總結出最適合本企業的內外部融資組合。讓企業能夠以融資最優組合實現規模優勢。
二、中小企業并購融資風險
企業并購活動的前提是它們本身能夠擁有足夠的資本。同時,企業所采取的融資體制是否完善會對企業并購產生很大影響。對不同類型企業進行并購所要求的融資機制是不同的,如并購小型企業所需花費相對較少,那么籌集資金的數量和時間就會相對較少。很明顯,如果沒有處理好融資的問題,那么就會影響并購方企業的現金流,一定程度上加重財務負擔,甚至可能會使并購后的企業面臨資金周轉困難的窘境,從而導致企業走向破產的危險??梢?規避融資風險,完善融資機制的重要性。企業應該爭取盡量以最低的融資成本,最小的融資風險以及最佳的融資方式完成并購活動。
2.1中小企業并購融資渠道
簡單來說,我國中小企業并購融資的渠道從宏觀上來分可大致分為從外和從內兩個方面。具體的融資方式有融資租賃、銀行承兌匯票、不動產抵押、股權轉讓、提供擔保、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等等。
2.2中小企業并購融資風險
并購融資風險主要體現在企業能否在有限的期間內通過內外部相結合的融資方式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以確保并購的順利進行。我國中小企業并購融資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復雜的融資環境融資環境主要受幾個方面的影響:并購方自身籌集資金的能力以及被并購方在市場環境中所展現的自身的企業形象等等??蓪⑦@種風險認為是主觀的,可以人為控制的風險。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由其自身的經營能力決定,同時還受到企業凈資產規模和未來預期收益的影響。投資者對企業投資的信心與企業的市場信譽以及企業的經營業績成正比關系。一個企業的市場信譽越高,盈利能力越強就越能吸引投資者的青睞,從而能從外部吸收更多的資金。但目前市場上存在著并購方與被并購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這就增加了融資環境的復雜性。我國的中小型企業大多數屬于缺少披露機制的非上市公司,所以對并購方來說,可能對被并購企業的財務報表真實性以及資產負債結構了解不足,從而無法準確評估被并購方的資產價值和盈利能力,導致并購風險的產生。而對于被并購方來說,可能企業目前的經營業績并不理想,但其高管人員為達到目的而故意隱瞞企業的真實情況,甚至與中介機構共同制造企業的虛假信息,從而使并購方的決策者不能很好的了解企業真正的財務狀況,而根據錯誤的信息做出錯誤的決策,增加了并購方的投資風險。這種舉動破壞了融資環境的真實性和穩定性,對并購方的企業有嚴重的影響。
(2)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指除了企業本身還有其他投資主體以外的其他因素對企業并購融資所造成的風險。這種風險屬于客觀風險,只能最大程度上預防和規避而不能夠徹底杜絕,且市場風險是所有企業都會面臨的,屬于系統風險,是不可分散的,也不是人們可以控制改變的。簡單舉例市場風險,比如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還有戰爭等等。
2.3中小企業并購融資風險規避
融資風險雖不可完全避免杜絕,但企業可采取一定的方法,將其加以控制與防范,將發生風險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1)融資方向及其規模的確定并購方應該先明確自己并購的目標企業,然后采用合理的估價方式對目標企業進行全面的資產價值評估,盡量減少估價誤差,從而減少收購風險。為了確定對目標企業估價的準確性,并購方通常應采用多種不同的評估方法以及邀請多位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對其進行各方面的評估。不僅如此,并購方不能只考慮自身的資金運轉問題,還應考慮被并購公司在并購后自身企業的整合以及加入并購方企業共同運作所需的資金。
(2)融資機制需謹慎制定不同融資機制的制定取決于不同的被收購企業,也就是說,企業應根據管理層確定的目標收購企業來制定不同的籌資機制,籌資方式選擇是否成功會直接影響到并購能否成功,也影響到并購方企業并購后能否繼續健康運轉,所以在選擇融資方式時需慎重考慮。目前,我國企業融資方式可大體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在企業決定實行并購活動時,首先應考慮的是其內部積累。因為內部融資相比于外部融資而言具有融資易、風險小、減少融資額外費用等諸多優點。但其缺點就是籌集資金數量有限,常常無法滿足并購所需資金量,因此企業在使用內部融資的同時還需選擇合適的外部融資方式。并購方在制定融資機制時應考慮從以下幾點:
①制定靈活伸縮的融資期限。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一般會制定好階段的運營目標,然后,按其制定的目標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階段的任務。所以,企業一般會制定并購項目的融資期限。融資期限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安排籌資目標資金所需花費的時間。企業在制定這一時間時應充分考慮該期間可能發生的各種不利,從而制定能夠靈活伸縮的籌資時間,減少由于突發事件導致的融資風險。
②最優化結合內外部融資。將內外部融資有機結合,從而減少兩種融資方式自身的不足同時將優勢發揮到最大。這就需要并購方在并購前做好充足準備,精心對比并購預算和并購后收益再做選擇??傊?企業應在能夠籌集充足的資金的同時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另外并購企業也可適當考慮引入進更多的融資方式,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融資方式。
(3)融資機制需優化和完善在企業并購融資實踐中,融資機制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企業制定的融資機制并不是始終不變的。企業競爭市場瞬息萬變,這就要求并購方能夠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與時俱進不斷優化和完善自己的融資機制,減少融資機制不適合而造成的融資風險。
三、結束語
財務風險客觀存在,是企業在自身經營管理過程中難以預料和控制的因素。由于財務狀況存在各類不確定性,因此每家企業都有難以達到預期財務成果和經營目標的可能,甚至還會遭受重大經濟損失。財務預警機制的關鍵因素是數據,通多對財務數據的有效管理,能夠幫助企業憑借對歷史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結合分析,找到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和漏洞,從而對危機進行預警,實現事前管理,讓企業管理層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能夠有意識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實現事前管理和防范,盡可能化解風險,將企業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限度。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可能面對的財務風險更加多樣,強化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管理在促進企業實現科學決策、提高風險防控能力、降低損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
二、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管理的措施
1.將預警管理目標明確化。
企業實施預警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確定適當的目標。已有的實踐經驗表明,唯有明確的財務預警管理目標才能夠指引企業管理者去實施防范措施,從而收獲更為豐厚的業績回報,高水平的財務風險管理同高利潤率也有著正相關關系。財務預警目標的設定是一個全方位、全流程的系統化工作,可以將總目標拆分為各個子系統的分目標。通常來說,財務預警總目標可以考慮設定為通過科學、全面的財務預警機制來盡可能規避財務風險,幫助企業遠離危機。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分目標主要是為子系統服務的,簡單來說就是針對各個子系統的特點,設計一整套財務指標體系,以便判斷是否出現異常情況。通過對總目標和分目標的整合,可以在各個子系統之間找到一個標準體系,檢驗控制結果,以便了解預警系統是否貼近財務預警管理目標,從而真正達到控制目的。
2.完善財務預警指標,建立財務預警模型。
完善財務預警指標,建立財務預警模型,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考慮行業、內外部環境、戰略、愿景等因素,才能形成能夠切實滿足企業實際發展需求的財務預警模型,也只有這樣的財務預警模型才能夠對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進行較為有效和精確的評價。目前,經濟環境瞬息萬變,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也更加復雜,因此,財務預警系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需要根據相關理論基礎,不斷調整和完善,及時更新指標體系,以便能夠滿足不斷變化的客觀需求,保持較高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設立過程中,定量指標要能夠體現出企業的運營效果、投資風險、債務狀況、現金流量、盈利水平、發展趨勢等情況,并且財務預警體系要能夠將實施監控、實施分析、實施測算變成現實。由于定量指標的靈活性不強,因此一些非財務性質的定性指標也十分必要,比如企業信用政策、營銷方案、戰略發展等因素。定性指標靈活性較強,是通過長期實踐經驗總結得出的,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參考性??傮w來說,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需要有機結合,才能夠全面反映企業各個領域的情況,有助于判斷出潛在風險。同時,財務預警系統要想在實際經營運作中體現出更大的作用,還需要將動態監測功能發揮得更加全面。財務預警系統的動態功能,需要做到實時更新,及時調整指標范圍,動靜結合才能博預警系統長期有效。
3.提升財務預警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除了建立財務預警指標、完善財務預警體系之外,企業還需要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財務預警管理人員隊伍,這將對財務預警的成敗產生直接影響。財務預警管理人員得必備素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財務預警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必要的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知識,并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分析和報告編寫。其次,財務預警管理人員還需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才能夠從一些看似表面的問題中發現深層次的規律和征兆,從而在大海撈針般的數據體系里找到關鍵因素,并進行準確判斷,以免被不相關的信息所干擾。最后,財務預警管理人員還需要具備清晰的判斷能力和冷靜的思維能力。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財務預警人員要能夠果斷處理、保持相應的獨立性,盡可能不受干擾。
三、結語
【關鍵詞】企業 財務風險 預防對策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形成原因
現階段,導致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樣化性質,不僅受到外部宏觀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一些內部因素的影響,經過筆者的總結,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形成原因如下:
(一)企業財務關系較為混亂
企業財務控制關系混亂是財務風險產生的最本質原因。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過程中,應加強對財務關系管理的重視度。企業財務關系混亂主要體現在企業資金結構混亂和資產負債率偏高兩個方面,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財務風險上升。除此之外,財務關系混亂也會受到企業庫存結構和信用政策管理異常的影響,企業庫存政策不合理會引起企業資金周轉速度降低,產生過多壞賬,進一步導致財務風險發生。
(二)企業面臨的外部因素較為復雜
外部因素是指宏觀角度上的經濟環境、法律法規制度和國際環境等方面。這些宏觀的外部因素對于企業來說是難以通過自身力量而改變的,企業需要在內部建立一套良好的財務管理體系來應對這些外部環境的突然變化,才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降低財務風險。當這些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若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體系無法快速、靈活地應對這些變化,那么企業則會處于十分危險的財務環境當中。
(三)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薄弱
風險是一種無處不在的無形物質,雖然它不能完全被避免,但是若能夠較早識別風險,并通過一定的措施進行規避,則能夠最大程度地確保損失降低。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直接決定了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的大小,若財務管理人員風險意識薄弱,對一些潛在的風險不具備識別能力,那么就無法在短時間內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對應,使來自各方面的風險不斷累積,最后使企業處于無法處理的財務風險當中。
(四)財務決策缺乏合理性
在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無時無刻地進行各種決策。在進行財務決策時,需要使用一些個人主觀意見或經驗來進行輔助,而并沒有綜合考慮企業正在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或因素就進行盲目決策,最終導致企業陷入極大的財務風險當中。另外,企業管理者的判斷分析能力也對企業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若企業管理者本身缺乏較高的素質和水平,那么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則是無時無刻的,因此可以說,企業管理者自身也是引起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預防對策
(一)形成良好的風險意識、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建立風險防范體系
若想有效防止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最基本的方法是形成良好的風險意識,并通過各種手段來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企業財務人員需要無時無刻警惕來源于各方面的財務風險,并意識到任何財務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個經營環節當中,因此企業財務人員不能忽略自身風險意識的形成。與此同時,一旦有風險發生時,企業必須存在一套嚴謹可行的風險應對體制用于應對風險的發生。
(二)完善企業財務關系,做好責權利三者之間的統一
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若能實現合理化管理,則可以較大程度地降低企業可能會面臨的各類財務風險。有效改善企業財務關系可以通過科學調整企業資金結構、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兩個方面來實現。必須要確保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長期處于動態管理狀態中,防止僵化的現象發生。與此同時,還應充分明確各個職能部門和員工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充當的作用,并賦予他們相應的工作權利,實現責權利之間的良好統一。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工作并不僅僅是通過財務部門來單獨完成的,需要各個部門進行配合方可實現??茖W良好的財務關系在企業內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條平整而通暢的道路,而各個部門就像行使在道路中的車輛,只有兩者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才能使整個工作運行順暢。
(三)加強企業資金管理能力、提高企業運行能力
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最容易引起財務風險發生的部分。
加強企業內部資金管理工作,應提高對企業資金應用和分配的重視度,提高資金的運行效率和周轉能力等。企業良好的運行能力和盈利能力代表該企業的負債具有良好的償還能力,且正處于穩健的發展過程中,將來發生財務風險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因此,對于任何企業來說,加強資金管理都是防范風險發生的重要途徑。
(四)提升企業財務決策能力、建立財務預警體系
任何一家企業的財務決策水平不僅會影響到該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加強企業財務決策水平的提升,要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只有具備了較強的風險意識和較好的風險識別能力才能為企業有效降低財務風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導致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是由內部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構成,因此企業在針對財務風險開展預防工作時,必須圍繞內外部兩個方面著手進行,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個部分。另外,企業財務風險防范工作不僅需要財務人員的主導,更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與參與,才能全方面實現企業風險的防范和對應,最終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王棣華.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防范和控制[J].質量與質量管理,2010,(4).
[2]韓夢.試論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科技廣場,2011,(4).
[3]趙莉,韓保明.茍小江.企業財務危機形成原因及防范研究[J].財會通訊,2008,(2).
[4]劉東升,李新.淺析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云南冶金,2011,(7).
[5]江紅.試論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J].經濟研究參考,2008,(63).
[6]王潔云.淺談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與防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2).
[7]石廣第.淺談如何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J].中國市場,2010,(3).
風險導向審計的提出是基于大型事務所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但是財政部要求所有的會計師事務所都采用新的審計準則,相同的審計程序,這也就包括了中小型事務所對中小企業的審計也需要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當前對該方面的研究多數針對大型事務所采用風險導向審計的不足之處提出需要完善的地方,忽略了中小型事務所審計中小企業時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是否合理,因為中小型事務所并不是與大型事務所同步發展的,審計客戶也不盡相同,本文將中小型事務所和大型事務所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對比分析,闡述事務所之間的不同之處,如圖1所示即為中小型事務所和大型事務所內外環境對比分析概述。
一、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內外部環境分析
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客戶一般是中小企業,大型事務所的審計客戶主要是跨國公司、上市公司及大型企業集團。本文站在事務所的角度,從內外部環境的差異,將大型事務所和中小型事務所進行對比分析,將審計客戶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有效需求,以及審計風險和法律環境作為外部環境,事務所內部人員素質和經濟問題作為內部環境,通過內外部環境的分析旨在提出當前中小型事務所對中小企業審計不適宜采用風險導向審計。
(一)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不存在風險導向審計外部環境(1)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不健全是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對其實行風險導向審計的內在前提。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將內部控制定義為“被審計單位為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庇纱丝梢?,企業嚴格的內部控制在保證企業會計信息可靠性方面所起的作用。但是在我國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里。企業組織結構簡單,擁有的員工通常較少,限制了其職責分離的程度,企業所有權與管理權往往集中于少數個人手中,即使有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大部分還是流于形式,形同虛設,所有者與經營者很容易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由此要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實屬不易,控制風險無法衡量;而在大型公司里,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公司能夠達到目前業績的一個重要方面,注冊會計師通過了解內部控制,可以評估控制風險水平。
(2)審計報告有效需求不足,信息不對稱是中小型事務所無法對中小企業實行風向導向審計的社會因。由于中小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并未發生根本分離。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年度審計中,管理層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只是為了滿足國資委的要求,但是接收審計報告的國資委相關部門并不是審計報告的有效需求者,所以即使審計中出現重大錯報,也不會有人發現或追究,所以審計人員只是按照審計的最低要求把審計工作底稿填完了事,自然不會產生對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實際需求;而在上市公司審計中,財務報告使用者和管理層都要根據審計報告做出經濟決策,所以不僅需要高質量的審計報告,而且需要監督其審計報告是否依據國家規定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嚴格審計。
(3)審計風險與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是中小型事務所不對中小企業實行風險導向審計的外在條件。在整個審計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審計模式的發展隨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從根本上來說,每一步的變化都是為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發展,不斷推動現代審計法律制度的完善。中小型事務所對中小企業審計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營業執照年檢,申請特定資質和銀行貸款。這三種情況下出具的審計報告主要是滿足被審計單位的利益需求,財務報告審計主要是滿足國資委的要求,并沒有實質的需求。而大型企業集團、上市公司審計中,社會公眾是審計報告的重要使用者,他們對審計的需求越來越高,希望審計人員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審計報告,任何由于報告的信息失真造成投資者的決策失誤,審計人員及事務所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賠償巨額損失。這種審計期望差距的不斷加大使得審計風險不斷升高,高訴訟的法律風險以及由此造成審計成本的升高,使得審計界也在不斷尋求新的審計模式,降低審計風險。
與之相比,中小型事務所對中小企業審計中,三項主要審計項目是滿足中小企業自身需求,財務報告審計有效需求不足,沒有真正的信息使用者關注審計報告的真實性,一切的審計程序都是流于形式,審計風險轉化為現實的可能性并不大,沒有對審計界構成威脅,這樣審計人員也不會有動力去尋求新的審計模式。
(二)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不存在風險導向審計內部環境(1)經濟壓力的存在是中小型事務所不能對中小企業實行風險導向審計的經濟因素。大型事務所與中小型事務所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因為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審計人員較高的專業素質,使得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不能得到普遍有效的實施。大型事務所尚且如此,中小型事務所更加面臨著艱巨的挑戰,一方面,近幾年來,中小型事務所與日俱增,競爭異常激烈,因市場需求不足,事務所為招攬業務,只能竟相壓價來維持生存;另一方面,運用風險導向審計,首先要求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確定重要性水平,了解與財務報表相關的重要審計風險,從而計劃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關注的范圍擴大,程度加深,必然導致工作時間和審計成本的增加。在會計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成本的增加往往不可能過渡到收費的同步增加,這樣一來就會使得很多中小型事務所因審計成本的增加在競爭中面臨困境。
(2)審計人員素質低下是中小型事務所無法對中小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審計的本質特征。風險導向審計的主要目標是發現重大舞弊,這就需要審計人員自始至終保持職業懷疑態度,具有較高的風險分析水平和職業判斷能力。在進一步審計程序階段,審計人員應該具有豐富的行業知識和職業經驗來對被審計單位的戰略和經營風險進行分析,對于實質性測試階段中的分析性測試程序則要求審計人員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尋求數據間的內在關系,以構建審計模型、實施個性化的審計程序。在大型事務所中,這些對審計人員高素質的要求尚且不能滿足,對于中小型事務所而言,其客戶規模普遍較小,單個審計項目往往只有少數注冊會計師參與并獨立進行專業判斷,更加難以符合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人員的要求。
二、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對中小企業審計方向--
根據以上分析,目前在中小型事務所推行風險導向審計還為時過早,也是不合理的,違背了審計模式轉變的本質要求,即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況且審計模式的發展不是+相互替代的過程,而是適應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的過程。中小型事務所規模一般較小,競爭激烈,而相對的被審計單位經營收人單一,業務簡單,對中小企業的審計多數還是停留在賬項基礎審計階段,審計報告也只有在個別特殊用途才會被重視,因此不必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審計程序,對于高成本的風險導向審計的運用更是無從談起。
針對中小型事務所競爭壓力,高審計成本和低審計效率的現實情況,應該根據中小企業特點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的審計程序,而不是完全按照審計程序表進行全面審計,以降低審計過程中資源浪費,合理配置資源。將中小型事務所審計和大型事務所審計區別對待,根據被審計客戶的特點制定合理化的審計程序;針對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審計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國資委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制定審計報告的要求,避免審計資源浪費、企業成本增加,進而影響中小型事務所對中小企業審計市場秩序的有序執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