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法律教育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解決因警察教育培訓體制內外環境變化引起的問題,我國各警察院校紛紛對原有教學培訓方法進行了改進,但均存在某些不足。法律診所教學法所秉承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面向實戰、注重技能培養上與警察培訓是相通的,其通過“中國化”、“公安化”、“培訓教育化”處理,可以實現在警察教育培訓中的應用,并進而形成新的警察教育培訓模式,即“警務診所教學法”。通過公安教育體制的改革、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與教育理念的轉變,可以分階段推進該教學法的實施。
【關鍵詞】
警察教育培訓;法律診所教學法;警務診所教學法
一、問題的提出
(一)當前警察教育培訓面臨的問題
我國公安教育培訓在公安隊伍建設中處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對公安隊伍建設發揮著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警察教育培訓體制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公安民警培訓出現了一些問題。從警察教育培訓體制外部來講,首先,警察招錄體制改革,政法干警體制改革班的設立,都導致警察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改變,使得警察教育培訓出現一些混亂;其次,社會加速轉型,社會矛盾日趨尖銳與警察職能不斷擴張之間的壓力日趨加大,人們權利意識高漲而法治意識淡薄,警察執法風險加大。從警察教育培訓體制內部來看,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首先,“以學科為中心”的警察教育不符合警察職業教育的規律;第二,忽視教育規律,行政辦學的特征濃厚;第三,教育訓練針對性不強。在職民警培訓存在著不分警種、不分職級,也不分崗位的“一鍋煮”現象,造成層次不清,內容交叉重疊,培訓效果不好;第四,訓練與實踐相脫節,重知識輕能力技能,偏離職業教育特點;第五,“育人”與“用人”相脫節;第六,師資力量難以保證,師資隊伍建設水平不高。
(二)當前警察教育培訓問題解決現狀及其反思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各警察院校都對原有教學培訓方法進行了改進,引進了許多先進的教育培訓方法。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實戰演講、經驗交流、參觀考察、實踐性教學、情景式教學等教學法被引入警察教育培訓之中。此外,還有人主張“警察教育訓練必須走模擬化道路”、“個案全過程教學法”、“以學習者為中心”等新型教學培訓方法。
這些教育模式側重點不同,切入點各異,或多或少的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或不足,但它們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教學方法,而不是一套完整的教學模式或教學體系,其應用具有片面性。就這些方法本身而言,它們自身也有許多缺陷。以案例教學法為例,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案例教學法所采用的多是已知或虛擬的案件,事實與證據都可以在一定的限制范圍內自由確定,不像真實的案件中會遇到許多未知的情況,由于缺少實際的利害關系,學生不會完全投入、負責地調查、了解與案件有關的問題,因此也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無法真正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案例教學法主要通過分析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法律規定的內涵;最后,案例分析終歸沒有超出理論性學習的范疇,培養的仍是學生的學理性思維。其他教學方法也具有類似的問題,無法實現學員作為教育主體的真正投入,進而實現自我教育并提高。正是由于傳統教學法有這些問題,上世紀60年代始,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的、推動法學教育改革的法律診所教育方法起而代之,在上世紀末逐漸成為風靡全球的法律教育方法。
二、法律診所教學法的特點及其應用于警察教育培訓的可行性
(一)法律診所教學法的特點
作為一種成熟的法律教育模式,法律診所課程于世紀之交被引進我國法學教育后,引起了法學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成為我國法學教育中的一個新的重要內容。截止今年7月份,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教育專業委員會已經擁有163個單位會員。與傳統法學教育相比,法律診所式教育有自己的特點,首先,診所式法律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采用教學互動的方式,又可以稱之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或“從實踐中學習的方法”;其次,診所式法律教育最為直接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法律實踐能力;再次,診所式法律教育中的案例材料完全真實。診所式教育看似與案例教學、學徒制相似,其實它是學徒制在現代更高層級的表現形態。案例教學仍是理論教育,只不過更換了教育工具載體;學徒制是純技能、技藝的訓練,沒有深層次的理論根基。故而相對于它們,診所式法律教育實現了教育理念、教育主體、教育方式的全方位變革。正是它在教育上的這些突破,使得診所式教育不再是簡單的法學教育模式之一,其在其他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傊?,法律診所的要旨是讓學生以更生動的方式接受法學教育。診所式法律教育是一種實踐教育,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育的模式,從單純的由理論去指導實踐的演繹式模式到通過實踐獲得更加全面知識和技能的歸納模式,讓學生從實際的個案著手探索法律的精義和對社會的意義。
(二)法律診所教學法應用于警察教育培訓的可行性
診所式法律教育所秉承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使其不僅僅可以適用于法律教育,也可以適用于其他類型的教育。在面向實戰,注重技能培養上,法律診所教育法與警察培訓是相通的。仔細考察后甚至可以發現,法律診所式教育這種應用于中國法學教育仍面臨諸多困難的教學模式,應用到警察培訓上卻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警察教育培訓是公安體制內組織培訓,教育培訓機構、教員、學員、場所等都是公安系統內部的,這樣不僅可以實現診所式教育方法“零制度成本”,而且可以實現所有培訓學員都有機會全程參與,這些都是診所式法律教育在傾向于通識教育的法學本科教育上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其次,在職警員的身份可以解決實踐主體在辦案身份上的障礙(這需要在法律制度進行改革,如通過立法實現培訓實戰中的異地執法等)。因此,法律診所式教育面臨的沒有案源,沒有場地、經費、辦學條件,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都迎刃而解,這些是警察培訓最大的優勢所在。所以,把法律診所教學法應用于警察教育培訓具有很強的可行性。遺憾的是,法律診所教學法一直止步于普通法律教育,未見法學界、公安學界或公安教育界將其引入公安培訓教育中。
三、法律診所教學法應用于警察教育培訓的路徑分析
(一)法律診所式教學法的“中國化”
雖然法律診所式教學法在中國的實踐已有十三年,但是它并沒有實現“中國化”。美國后學士學位、職業化的法律教育,精英式教育,判例法傳統,經驗主義、實用主義哲學都是法律診所式教學法發展的土壤。中國的法律診所式教育一直面臨著師資不夠、經費不足、案源不多、學生身份主體局限等多種問題。在很多地方,法律診所式教育淪為案例討論模式、審判觀摩模式、模擬法庭教學模式、畢業實習模式等形態,其在實質上與法律診所式教育并不相同,很多法律診所有名無實。要克服法律診所式教育在中國遇到的問題僅僅解決教育體制是不夠的,還需要改變法治的社會環境,法律診所式教育一開始就是為應對現有教學法與實踐脫節而產生的。只要寓于實踐,法律診所式教育才能真正在中國生根發芽。前已述及,由于警察培訓面向實踐、面向實戰的客觀需求,以及警察培訓的非學歷教育性質,體制下的教學環境,多元的介入社會實踐渠道,在法學教育中難以解決的問題突然在警察培訓中變得不是問題。或許,法律診所式教育中國化,首先不應是法律診所式教育方式的轉型,而是應用土壤的改變,即以警察培訓實現法律診所式教育的中國化。
(二)法律診所式教學法“公安化”
法律診所式教育要實現從法學教育向警察培訓的轉變,首先得進行“公安化”處理。法學教育要求學生掌握的是法律思維、法律技能、法律職業道德,法律診所式教育正是通過實踐使學生形成經驗主義的技藝理性,從而掌握上述三種能力的。而警察所要求具備的能力是四個能力和兩個水平: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駕馭社會治安局勢的能力;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執法水平;正規化建設水平。另外,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給社會治安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犯罪活動多元化、集團化、國際化、智能化、暴力化的發展趨勢,各類新型犯罪有增無減,也給警察執法能力產生了新的挑戰。不同于法律職業是“高貴”的職業,是依靠專業技能在穩固的機制內處理糾紛,警察是一種在對抗狀態下尋求平衡支點、隨機性很強、高危險風險的職業。如果將學生局限在狹小的空間內,缺乏廣闊知識又缺乏實踐訓練,對散發思維、適應能力與實踐技能的培養會造成嚴重阻礙,難以練就過硬的警務技能,造成學生死學、死用,發展后勁不足。因此,國外警察培訓多面向實戰。在移植法律診所式教育的時候一定要牢記必須以提高警察職業能力為警察培訓的邏輯起點,以傳授學生基本法律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的法律觀念、依法辦案的法治意識和責任感,訓練學生的執法能力,使學生成為既具有豐富法律素養又具完備警務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為公安教育的目標。
(三)法律診所式教學法的“培訓教育化”暨“警務診所教學法”概念的提出
在解決“公安化”問題后,法律診所式教育還得實現“培訓教育化”。在警察教育培訓體制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即警察招錄體制改革、政法干警體制改革班的設立導致警察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改變的情況下,我們現在必須追問:警察培訓是什么?為何培訓?怎樣培訓?以此實現警察培訓教育與警察學歷教育的區分,凸顯警察培訓教育獨立的價值,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好警察教育培訓,也才能實現診所式教學方法的真正應用。為此,筆者提出“警務診所教學法”的概念,作為診所式教學法應用于警察培訓的公安教育的話語表達。
警務診所教學法,即實現警員回爐再造式培訓,以學員實際問題為導向,疑難案件處理為內容,分類教學為樣式,交流互動為基礎,實踐與研究互補,鍛造學員的思維能力,使其既學會具體的實戰技能,又具有理論素養和全局觀。打個比方,警察來培訓就是來看病,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作為疾病,培訓機構作為醫院,按疾病類型分類掛號處理,在教員的指導下通過再實踐,練就相關問題的處理能力。這樣,參加警察培訓成為工作的必需,變被動接受培訓為主動進修學習,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這種問題導向、診所式的培訓教育就是與普通學歷教育最大的不同。
這種“警務診所教學法”可以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培訓機構科學規劃科目或模塊,學員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掛號式選擇性學習;第二,培訓機制與激勵機制相掛鉤,通過培訓優秀結業予以獎勵乃至晉升等;第三,擴大培訓面,不斷實現培訓的精細化與縱深化,逐步推進全覆蓋、動態化;第四,教學內容以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等實戰為題材,就地學習,就地解決。(當然這需要相關法律制度的變革);第五,加大基地建設,突破僅以警察學校為依托的培訓模式,實現警察職業生涯的全程教育;第六,實現教員學員交流機制。教員與學員在此案件診治過程中實現互動,甚至教員與學員互換位置,相互教育,實現以提高警務水平為中心的、去層級化的、多面向的警務培訓機制。在實用性上一定要突出主題,突出重點,從灌輸向交流轉變;第七,構建多元化的培訓模式。英美的警察的在職培訓分為晉升培訓、專業培訓、知識更新培訓和學歷培訓。香港的做法也值得我們借鑒:警員根據在職年限和警種在確定時段接受在職訓練,這給了警員總結交流經驗的機會;第八,實現法律診所式教育的“培訓教育化”,還得建設評價體系,科學分層,搞好培訓層級制度建設等。
(四)實現“警務診所教學法”的路徑初探
要解決警察教育培訓的問題,從根本上還是得解決公安教育體制的問題,涉及公安院校的單位性質,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的關系,公安教育的目標與定位等問題。公安院校教師同時具備人民警察身份,在《公務員法》實施后,公安院校單位性質不明確,教職工按事業單位人員還是按公務員管理不明確,阻礙了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之間的交流、輪崗(在未“轉制”的公安院校里,這一問題非常突出,而即使是一些已經“參公”、“轉公”的公安院校仍存在此問題),也使得管理上較為混亂,教職工在工資級別、職稱評定等問題上標準不一、矛盾較多,影響隊伍穩定;也使得公安教育目標混亂,主線不明,主體意識不清。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明確公安院校要以職業教育為主要目標,結合學歷教育,辦出公安特色;其次,統一公安院校教職工與警察的管理,統一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的職稱、級別,并明確職責,從警察業務專家中聘任培訓教員,實行教師與警官輪崗。
在解決上述大問題之外,要實現“警務診所教學法”還必須做到下面幾點:首先,必須實現培訓教員與公安一線警員無縫對接、交流、互換等,克服實踐中教育訓練與人事管理制度銜接不暢的問題;其次,解決警察培訓政治性與實戰性、開放性的關系。鮮明的政治性是人民警察最重要的特征,但是目前警察教育培訓資源有限,可以考慮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日常或工作業務中進行;第三,加強培訓資源整合,加強培訓院校與參訓單位的協作,防止出現參訓單位經費充足而培訓院校經費不足的局面;第四,加強規范化、科學化建設,研究警察教育培訓制度、研究警察職業素質結構,做到科學培訓、有效培訓;第五,克服目前警察教育培訓覆蓋面有限、部分培訓流于形式的問題,力爭實現培訓全覆蓋,加強培訓實績考核;第六,實現警察教育培訓和人事管理動態化。警官可以轉任教官,通過教學情況予以晉升。建立參訓學員培訓檔案庫,全程跟蹤,分析考察;第七,加大基地建設,培訓師生共享平等和諧的教育環境與資源,實現公安院校、培訓機構資源的全方位面向警察隊伍開放;第八,實行錄用、晉升和教育培訓“一體化”,建設警察院校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目標導向和過程控制確保教育培訓的貫徹實施;第九,實現教學權的相對獨立。公安院校、警察培訓機構雖附屬于大公安體制,但是在教育培訓中必須掌握獨立的教學權,防止行政色彩過濃而導致機制僵化。
四、法律診所教學法應用于警察教育培訓的前景展望
(一)實施步驟
法律診所教學法應用于警察教育培訓,即“警務診所教學法”在中國的實施,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用“警務診所教學法”的理念和部分具體教學方式來豐富警察教育培訓的教學方式,同時進行公安教育體制的制度性改革。這兩個方面在第一階段應同時進行,互相影響促進。第二階段,即公安教育體制的制度性改革基本完成之后,進行系統的“警務診所教學法”的推進,并適時出臺法規文件,對該教學法的推行進行制度性保障。這兩個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公安教育體制的制度性改革,成功的關鍵是能否有制度性保障以確保其真正付諸實踐。
(二)面臨的困難
“警務診所教學法”的實施面臨著諸多困難。首先,實現公安教育體制的改革、實現警察教育培訓理念的轉變、實現政策法律上對“警務診所教學法”的支持,從而實現法律診所式教學法與警察教育培訓的契合,都需要高層指示和頂層設計,僅靠地方的“小打小鬧”難成氣候;其次,公安教育培訓具有非學歷培訓的短期性、學員成分的復雜性、課程內容的特殊性等特性,要建構起各方滿意的“警務診所”非常困難;再者,雖然“第五次警務革命”即“新警察專業化”所要求的承擔責任性、有效執法性、改革創新性、改革整體性與我們的警察教育培訓有很多理念的共通之處,但是,這場運動畢竟還在發展之中,許多問題未有定論,將來仍會給我們的改革帶來新的問題模式;最后,至關重要的是,“警務診所教學法”的應用尚處于理論摸索階段,還沒有經驗可資借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困難頗多。
參考文獻:
[1]張新華.關于民警在職教育訓練新模式的思考.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4
[2]藍楊.我國警察教育培訓應對世界警務革命的對策研究――國外先進經驗的啟示與運用.廣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
[3]張立剛.警務革命視野下的中國警察教育改革.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09,3
[4]戴寧.關于公安民警教育培訓機制建設的幾點設想.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8,6
一、組織機構
培訓領導小組由局長、副局長組成,負責教育培訓的監督和考核。
稅政法規科負責制定全局業務培訓學習計劃,組織開展全局集中學習,并負責安排日常測評與考核。
人事教育監察室負責制定全局政治理論培訓計劃和負責組織實施,并開展討論、測試等活動。
科室培訓學習由各科室長負責。組織安排本科室日常學習,每周不少于2次。定期檢查科室成員學習筆記的記錄情況,保證科室學習的效果。
二、政治思想方面
積極開展以“法治地稅”為主題的政治理論教育培訓,教育引導干部職工做依法治稅的踐行者。
心中有法。無論是黨組中心組學習、干部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還是黨課學習、黨員學習、業務學習,堅決做到學習必學法律、法規,通過堅持不懈地“法治”教育,讓干部職工牢固樹立“法治”意識。
行為遵法。作為社會成員,“法未禁止”即可為,作為稅務工作者,“法未授權”不可為。通過教育,提醒干部職工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不要混淆自己的權利、義務,教育大家要慎言慎行,做遵守法律的模范。
生活用法。把學習生活中的法律列入了學習計劃,通過聘請律師、法律顧問等法律專家進行生活法律常識講座,通過學習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和案例,教育大家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保護家人。
執法依法。作為稅務人員,是稅法的執行者和維護者,直接與納稅人打交道,是否做到依法治稅,直接關系到單位和稅務工作者在納稅人心中的形象,更關系到稅法的尊嚴。在學習中強調,要把“權利鎖進牢籠”,慎用手中的權利,堅決不觸碰高壓線,做到依法治稅。
三、稅收業務方面
堅決貫徹“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培訓思路,繼續加強通用的應知應會基礎知識與技能教育培訓,貫徹“法治地稅”主題教育,重點學習行政法律知識、涉稅法律法規,相關稅收政策,稅收征管知識,財務會計,信息化知識與技能等。
四、培訓方式
培訓將采用集中培訓、在崗自學、個別輔導等方式進行,今年按照區局和市局的教育培訓工作部署,強化了網絡培訓要求,人事教育監察室將定期推送網絡學習任務,運用網校資源,豐富教育培訓內容。
五、要求
(一)全體干部必須按時參加教育培訓,嚴格考勤制度。
(二)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必須認真記錄筆記,每月科室長對科室人員學習筆記進行檢查并簽字,每季度由局領導進行抽查。
一、精心組織,積極開展教育培訓。
為保證教育培訓效果,鎮安辦精心組織,連同市衛生執法監管部門、鎮農業、衛生等部門,對全鎮范圍內的36家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進行了集中教育培訓,教育培訓率達到96%以上。
二、認真落實,突出教育培訓成果。
組織學習國務院、省、市級部門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切實增強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人員食品安全意識,強化行業道德倫理,確保主體責任的全面落實。
1、有針對性的開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訓,市衛生執法監管部門、鎮農業、衛生等部門積極配合,根據我鎮實際情況對轄區內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有目的、有內容的培訓。
2、教育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認真傳達黨和政府開展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總體要求,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不斷增強食品經營單位人員的守法意識、誠信意識和從業素質。通過廣播、標語、板報等多種方式,以會代訓,在全鎮范圍內轟轟烈烈的開展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人員集中教育培訓工作。
三、明確責任,確保教育培訓質量。
近幾年來,我國社會成人教育培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培訓產業。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的發展,完善了國家教育體系,提高了勞動者素質,推動了學習型社會建設。但是在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的成因,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以利于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的健康發展。
一、社會成人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秩序不夠規范
由于社會成人教育培訓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利潤豐厚,吸引眾多投資者投資教育培訓行業,培訓機構迅速增加,導致教育培訓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競爭激烈的條件下,發生了以爭奪生源為目的的市場失范行為。首先,以虛假廣告為代表的欺騙行為嚴重。一些培訓機構以虛假承諾吸引學員,大街小巷宣傳招生,鬧市街頭分發培訓簡章。其次,過度競爭,價格戰愈打愈烈。培訓價格競爭的白熱化,導致一部分中小培訓機構在教學質量上大打折扣。再次,部分培訓領域存在壟斷和暴利現象。這些培訓機構獨占了本領域的職業資格認證權和相關培訓資源,成為壟斷性的培訓服務提供者,從而獲得了大量的壟斷利潤,嚴重影響了培訓市場的公平競爭。
(二)培訓機構參差不齊
當前,我國社會成人教育培訓機構發展迅速,據有關媒體介紹中國有培訓機構7萬多家,培訓從業人員達100多萬人。在眾多的培訓機構中,確實有一批辦學規模大、社會信譽好的培訓機構,如北京的教育科技集團、北大青鳥等已成為著名的品牌教育機構。這些培訓機構不僅為各層次、各年齡段居民轉換職業、拓展知識、提高素質提供了學習的環境和條件,而且在邁向學習化社會和逐步形成終身教育體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是因為現在成立培訓機構注冊資本的門檻很低,給成立培訓機構開了方便之門,三兩個人甚至一個人也可成立一家培訓機構。目前的7萬多家培訓機構,大都規模較小。有些培訓機構以小型作坊式經營,從業人員少則幾人,多則十幾人,既沒有規范的管理,也沒有能力吸引或聘請到高水平的培訓師,缺乏研發力量和自身特色的課程,極其缺乏競爭力,在培訓市場中隨時都會因生源枯竭而被淘汰。
(三)師資力量嚴重缺乏
隨著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的迅猛發展,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教育培訓對培訓者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還必須掌握高超的授課技巧。然而,當前許多培訓機構十分缺乏既有豐富培訓經驗、了解培訓需求,又具有專業度高、研發能力強的教師。有些培訓機構甚至沒有教師,只起招生和中介作用,從社會上或客戶那里得到了培訓需求,組織到生源后,臨時聘請幾個教師,教師通常上課時來,下課就走,當培訓結束,拿到酬金后,就跟培訓機構沒有關系了。
(四)培訓質量難以保證
培訓質量不高是當前社會成人教育培訓非常突出的問題,有些培訓機構只注重招生數量,而忽視或不注重教學資金的投入和教學條件的改善;有的教學達不到學時要求,偷工減料,不能保證學員的實習時間和實習內容;有些培訓機構只看重暫時利益,不重視教學質量。“一錘子買賣”現象嚴重;有些培訓機構既沒有標準化教材、課件,又沒有正規教師,更沒有符合教學要求的實驗設備;甚至極少數培訓機構只有一個教師、一間房子、一本教材就開始培訓。
二、社會成人教育培訓存在問題的成因
(一)缺少國家法律支撐
成人教育培訓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人教育法雖經千呼萬喚,但至今尚未出臺。盡管國家相關行政部門先后頒發了有關成人教育培訓的政策規定,而且這些政策規定對成人教育培訓的發展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就成人教育培訓的法治環境來說,仍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從國家層面缺乏一部成人教育培訓的專門法律來規范教育培訓行為。
當前,成人教育培訓政策規定多為部門性或地方性的,部門和區域特性較強,全國統管性較弱。
二是這些政策規定多是鼓勵性政策原則,幾乎不涉及強制性手段,對成人教育培訓明顯缺乏具體有效的保障機制和懲戒措施。在成人教育培訓沒有國家法律支撐的條件下,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的成人教育規定在貫徹執行過程中勢必大打折扣,不僅影響政府、企事業單位、培訓機構和公民個人的重視程度,在貫徹過程中也比不上國家法律的執行力度,在追究違反規定的責任時更缺乏剛性和硬度。
(二)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成人教育培訓機構實行多頭管理。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學歷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勞動行政部門負責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管理,組織人事部門負責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機構的管理。社會力量辦學機構除了接受教育部門宏觀管理,經營性的培訓機構要由工商部門負責核發營業執照并管理,公益性的培訓機構由民政部門登記管理,事業單位性質的培訓機構由編制管理機關所屬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構負責登記管理。
綜觀辦學審批機關和執照核發機關就可以看出,政府有多個部門在負責管理教育培訓機構,這種多頭管理現象,必然導致部門相互推諉,辦學資格一審了之,營業執照一發了之,兩張皮運作,管理規范和管理制度不能統一,最終形成無人管理或管理松懈的局面。
(三)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一段時間以來,成人教育培訓常常被人誤解為不正規教育,究其原因,除了教育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與成人教育培訓自身專業特色不夠、專業化程度不高有密切關系。有些培訓機構沒有一支與培養目標和培訓規模相適應的穩定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培訓教師大多是半路出家,臨時聘請,一般不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基礎,而對培訓教師進行培訓的機構很少,導致專業培訓師嚴重匱乏。
有些培訓機構管理人員專業性不強,甚至沒有專業,大多承擔招生、教學組織、后勤服務等管理工作,對市場運作和商業策略缺乏足夠的經驗和知識。我國對教育培訓專業人才培養和教育培訓市場的研究還未引起教育部門的充分重視,目前內地尚無大學開設培訓師專業,師范大學也只開設了教育經濟學專業。研究教育培訓市場化問題的學者專家寥寥無幾,專業研究人才稀少,教育培訓市場理論體系難以快速建立起來。因此,我國社會培訓機構的從業人員專業化、職業化程度不高,核心競爭能力較弱。(四)政府投入不足
成人教育培訓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在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中發揮重要作用,各級政府在財政上應該擔負更大的責任。早在1987年國務院批轉的《國家教育委員會關于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的決定》中就明確規定,在國家財政預算中列出成人教育科目,在地方財政中把成人教育列入預算?!蛾P于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級政府每年應當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發展繼續教育事業,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繼續教育經費在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并可以根據收費項目和標準進行收費。從中可以看出,成人教育培訓的經費應該來自三個方面:政府、單位和個人,而現實情況是政府對成人教育培訓的投入嚴重不足。實施成人教育培訓的機構大多沒有從政府獲得撥款和資助,成人教育培訓機構的辦學行為完全依靠收費維持運轉。雖然職業培訓定點單位表面上能夠獲得一些資助,但實際上這種資助是對學員學費減免的補貼,培訓機構并未得到額外的資助。很多行業部門舉辦成人教育培訓,也很少從行業管理部門獲得資助。這樣不僅加重了學員的負擔,而且培訓機構的辦學條件也難以改善,培訓質量當然很難保證。長期以來,學員承擔的教育培訓成本過重,使下崗待業、家庭困難的學員望而卻步,失去很多培訓機會。
(五)行業監管不力
首先,政府對社會培訓行業缺乏有效監管。由于我國尚未頒布針對培訓行業的專門性法律法規,對整個培訓行業缺乏整體規劃,相關的專門政策和標準也不夠系統,部分政府職能部門的領導對成人教育培訓的發展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對培訓行業研究不多,缺乏管理經驗,導致政府管理缺位,監管不力或疏于監管。培訓機構到底應該由誰來管?工商部門和教育部門相互推諉的現象時有發生。據由,教育部目前正組織研究制定教育培訓服務的國家標準,計劃對各種培訓機構進行質量評估,定期公布評估結果。其次,由于政府統一管理的協調機制尚未建立,各部門在實施管理過程中缺乏協調,造成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各管一攤,管理的統一性和科學性較差。再次,由于各行業協會組織制定行業自律和行業規則的職能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在混亂的市場環境面前顯得“力量單薄”,難以促成行業規則的形成,導致成人教育培訓的行業標準與規范尚未建立。
三、社會成人教育培訓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加快立法進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加快繼續教育法制建設。繼續教育法規是發展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教是各級政府管理和監控成人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盡快制定和頒布繼續教育方面的法律是發展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的當務之急。只有通過立法,才能使我國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的管理體制得以理順與完善,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廣大公民接受教育培訓的權利和義務,保障成人教育培訓的辦學經費,使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盡快進人有法可依的軌道。
(二)理順管理體制
要建立通暢和高效的管理體制,首先要解決目前多頭管理、卻又存在管理缺位的問題。成人教育培訓的管理權力應該進行調整并相對集中。在教育系統內部仍應該成立一個管理成人教育培訓的機構?!督逃巹澗V要》把成人教育、培訓服務統一歸到繼續教育范疇,可以在教育行部門設立專門機構,統籌管理繼續教育工作。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繼續教育的地位,也有利于繼續教育的發展,而且有利于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F在成人教育培訓機構遍地開花,但是主管部門政出多門,要想統起來十分困難,這就需要不同部門之間相互溝通與合作。因此,《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政府成立跨部門的繼續教育協調機構,統籌指導繼續教育的發展;將繼續教育納入區域、行業總體發展規劃;行業主管部門或協會負責制定行業繼續教育規劃和組織實施辦法。只有按照《綱要》的要求,才能理順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的管理體制,從而保證成人教育培訓的健康發展。
(三)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社會成人教育培訓機構要廣辟渠道,科學聘任,充實和穩定師資隊伍,既要有自己的專職教師,又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師資,還可以聘請社會上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這樣才能滿足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社會成人教育培訓機構還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素質。二是要加強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社會成人教育培訓機構的管理人員是培訓工作的具體實施者,管理人員無時無刻不在展示著培訓機構的風貌。其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代表了培訓機構的形象。作為成人教育培訓管理人員,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教育教學規律、按照成人教育培訓的性質和特點從事管理工作;成人教育培訓管理人員還要增強服務意識,做到以人為本,用愛心、熱心和公心熱情為學員、為教師服務,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四)加大政府投入
很多國家不僅對成人教育培訓的發展高度重視,而且在經費資助上也有很大力度。社會成人教育培訓機構很多屬于民辦教育機構。在我國2002年12月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中已經明確了政府在經費上資助民辦學校的職責。推進社會成人教育培訓的可持續發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是很重要的措施。政府的經費資助可采取以下三種方式:一是政府對成人教育培訓機構直接進行資助。二是向接受教育培訓的個人提供資助,從而間接資助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三是對經營性教育培訓機構實行各種優惠政策,以扶持教育培訓產業的發展。
(五)強化行業監管
政府要加強對社會成人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管。政府有關部門不僅要對社會培訓機構進行資格審批,而且要對其運營過程進行嚴格監督,尤其是培訓價格要合理制定,嚴格限制暴利。對于一些不按有關規定審批辦理的培訓機構要堅決取締,對于未經批準刊登招生廣告、未經收費備案的培訓機構,要根據有關規定加以處罰。
四、結語
國家提倡全民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能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生活品質。成人教育是我們終身學習的一個教學點,不斷完善成人教育培訓還需要政府、個人、教育機構、企業共同努力。
1公路職工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生產力的諸要素中,人是最活躍的能動的因素。同時人的素質的提高取決于內因和外因2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鉆研與探索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通過所在組織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來更新、增長知識以提高工作能力。近年來,各級公路部門也加大了對公路路政執法隊伍的培訓,但總體來說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培訓的主體內容不能體現新形勢下公路職工教育的特點,培訓的內容僅限于一些公路法律法規以及案件檔案管理方面的培訓,培訓主體內容不突出;二是培訓的形式比較單一,培訓手段不夠靈活,大多以集中授課為主,后續培訓滯后;三是由于處于公路交通大建設、大發展的特殊時期,公路建設、養護、管理任務十分繁重,對公路路政執法隊伍培訓工作的關注度不足、重視不夠;四是從這幾年的公路路政執法培訓的組織工作來看,公路職工教育培訓機構沒有系統建立,能夠從事公路職工教育業務培訓的人才缺乏,比如對〈〈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的培訓就只有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的幾位教授在全國輪流授課。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明顯制約了公路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的開展,對公路路政執法隊伍素質的提升十分不利。
2公路職工教育培訓主體內容創新
由于存在著阻礙公路職工教育培訓工作順利開展的諸多問題,因此要突破這種制約,我們就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地創新工作理念,促使公路職工教育培訓工作與時俱進。因此,新形勢下我們就應該根據公路職工教育培訓工作發展的需求,不斷地對公路職工教育培訓主體內容進行調整與修正,著重在以下幾方面對公路職工教育培訓主體內容進行創新。
2.1新頒布實施的公路法律法規
新頒布實施的公路法律法規的培訓依然是公路職工教育培訓的主體內容,并注重培訓的時效性。新頒布實施的公路法律法規的培訓學習關系到整個公路職工教育系統的執法活動、關系到公路行業執法的價值取向、關系到公路行業執法的模式選擇。因此,在公路職工教育培訓中及時加強對新頒布實施的公路法律法規的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理應成為公路職工教育培訓的主體內容。
2.2心理健康培訓教育
隨著2004年全國開展集中治理超限超載工作以來,各級公路職工教育部門頂住壓力,克服了重重阻力,特別是奮戰在一線的公路路政執法人員不僅工作時間沒有規律性,而且還由于超限超載車輛不配合執法檢査面臨危及生命的危險,超常的治超執法職業壓力一方面造成路政執法人員生理、心理的不良反應,另一方面由于生理、心理的不良反應連鎖影響到執法人員家庭以及執法隊伍的穩定。由于治理公路超限超載不是短期。治理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這種職業壓力對公路路政執法人員的思想、行為模式有著一種恒久的不良影響,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對心理健康科學的研究,將公路職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常態化培訓課題,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新時期關心公路路政執法人員身心健康、穩定執法隊伍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對在公路治超執法高壓狀態下的公路路政執法人員的思想、行為取向進行健康的引導,全面促進公路路政執法人員的身心健康,促進公路路政執法隊伍的穩定與家庭和諧。
2.3公路職工教育核心價值文化培訓教育
公路文化是公路職工在公路建、養、管等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公路行業在長期的公路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眾意識和行為規范。公路人離不開公路,公路離不開沙石,公路人猶如鋪路石一樣默默奉獻在公路的建設、養護、管理等工作中,這其中體現出的精神就是“鋪路石精神”?!颁伮肥瘛笔枪肺幕暮诵模怯晒凡块T所倡導、公路職工所認同并能理解的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職業理想、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是公路行業及其職工價值觀的集中表現,因而也是公路職工教育培訓的核心內容。通過加強對公路路政執法人員的核心價值文化培訓教育,有利于形成公路事業主人翁責任感,有利于公路路政執法人員愛崗敬業、廉潔奉公;通過積極培育公路路政執法核心價值文化,有利于在公路路政執法隊伍中形成默默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法精神。
3公路職工教育培訓模式的創新
長期以來公路職工教育培訓主要是省級交通主管部門、公路管理機構根據培訓的需要,臨時性地組織開展一些執法業務培訓,由于培訓涉及面廣、培訓可利用資源有限,很難對全體公路路政執法隊伍進行全員、系統性的培訓。2011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路安全保護條例)〉也只是每個?。▍^)、市的業務骨干參加了培訓,而各地方各部門在業務培訓的人才儲備與培養上又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雖然也采取了一些培訓措施,但是由于個體素質的差異對于業務培訓的質量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鑒于此,對當前公路職工教育培訓模式應該著重進行以下2方面的創新。
3.1著重打造一支公路職工教育培訓團隊,建立階梯式培訓模式
從近幾年的公路職工教育培訓,比如2011年《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的宣傳貫徹培訓來看,在交通部門最高層面上就是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的幾位教授日夜穿梭于各地開展培訓,這不僅使這幾位教授奔波勞累辛苦,而且也由于時間短與學員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培訓參與面又不寬,因此導致培訓的整體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們要從培訓體系的建立上著眼全局來考慮公路職工教育培訓工作,要建立從交通運輸部到各省級交通運輸廳到市一級公路管理部門的培訓體系。在各級培訓體系中建立專職培訓機構專門負責研究公路路政執法法律法規、訴訟指導、業務培訓等工作。交通運輸部培訓機構負責對省級交通運輸廳、省級公路管理機構培訓機構的培訓,省級交通運輸廳、省級公路管理機構培訓機構負責對各市級交通主管部門、市級公路管理機構培訓機構的培訓,各市級公路管理部門培訓機構負責對本級全體路政執法人員的培訓。這一體系的目標點是實現層層有培訓專家、層層出培訓效果。建立的關鍵點如下:一是要扎扎實實建立培訓機構;二是要建立對培訓機構人才的培訓機制,要通過派遣從事培訓工作的人員到專業大專院校進行培訓學習、參觀考察、專題討論等方式提高培訓機構的人才素質;三是要重視對公路職工教育工作人才的培養,建立公路職工教育工作人才庫,著力解決公路行業高素質人才缺乏的局面。
3.2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公路職工教育網絡培訓平臺
以建立各級公路職工教育培訓機構為契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組建公路職工教育網絡培訓平臺,該平臺以全面支撐公路職工教育為戰略、以提高執法人員執法素質為目標,通過建設網絡技術和管理服務平臺,整合共享公路職工教育知識資源、智力資源,建立集公路路政法律法規、案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執法文書制作、執法交流、信息共享等培訓模塊,供廣大的公路路政執法人員學習交流,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快捷及時、信息全面的優勢,高效率地提高公路路政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
“職工三員沒編,教室一間破爛,經費三千靠捐……”這是改革開放之初基層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真實寫照。30年過去,已有了長足發展的農民教育培訓事業,面對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新階段和關鍵時期,如何走出符合國情特點之路?《甘肅省農民教育培訓條例》從立法高度,為破解發展中的難題指引了方向。
用條例解決組織保障難題。在擁有13億人口,且過半數仍居住在鄉村的中國,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富民強國的關鍵,這也決定了農民教育培訓的基礎性和長期性的特性。據統計,在4億多農村勞動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3%,小學以下文化程度還有36.7%,接受過系統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的不足5%,這是與現代農業人才需求不相適應的基本國情。建設新農村,一方面需要提高數億農村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數以百萬計的種植大戶、養殖專業戶;另一方面,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深入,預計未來30年農村人口將下降至4億,大量農民將轉移到城市居住和就業,他們更需要有適應城市生活的觀念和技能。農民教育培訓的核心就是如何為“留下來”和“走出去”的農民服好務。這并不是一些熱心農民教育的人、幾個熱衷農民工培訓的企業或團體所能完成的,也不是各部門各自為政的“齊抓共管”能長期解決的,而需要一個堅強的組織保障――農民教育培訓應是以法律為依據的政府行為,通過政府主導、統籌規劃,形成長期廣泛的社會參與、資源共享來實施?!陡拭C省農民教育培訓條例》明確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農民教育培訓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審查規劃,統籌安排資金,指導協調、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有了這樣的立法保障,各級政府須依法行政,農民教育培訓組織保障的難題將在條例落實中逐步得以解決。
用條例解決體系建設難題。分布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上,農民有的居住在大山深處,有的游移于江河湖海。這也形成了農民教育培訓具有薄弱性、艱巨性、多樣性的特點。由于農民居住的分散性和流動的不確定性,農業生產的實踐性與季節性,使其難以采取傳統的校園辦學模式,在有些地方農民教育培訓機構便成了可有可無的設置,體系建設難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陡拭C省農民教育培訓條例》專門進行了闡述,要求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的農業教育培訓服務體系,讓農民能就近就地參加學習培訓。條例為解決體系建設難題奠定基礎。
用條例解決資金落實難題。農民教育培訓是公益性事業,資金投入是長期開展教育培訓的保障,也是長期困擾的難題,《甘肅省農民教育培訓條例》對此明確:將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教育培訓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并隨經濟社會發展逐年增加。這就清楚地表明,農民教育培訓具政府行為特性,政府是投入主體。有法可依,就要理直氣壯地開展工作;落實了資金投入,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將由“救急水”變成“長流水”,形成長效機制。
在探索符合國情的農民教育培訓道路上,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如何規范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如何建設師資隊伍,提升教師理論教學水平和實踐指導能力;如何健全監督管理機制,使培訓更具實效而不流于形式……《甘肅省農民教育培訓條例》為各地提供了很好的樣本。讓我們握緊法律之利劍,指向工作癥結,農民教育培訓中的難題終將在實踐中被一一破解。
一、農民教育的現狀
寧蒗縣地處滇西北高原,是云南省麗江市下轄縣之一。寧蒗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北與四川鹽邊、鹽源、木里三縣接壤,西與麗江縣隔金沙江相望,南與永勝、華評兩縣比鄰,縣境南北長約150公里,東西寬約90公里,幅員面積6025平方公里,屬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東側,俗稱“小涼山”。全縣轄15個鄉鎮、91個村社、1147個村民小組,居住著彝、漢、摩梭、普米、傈僳、回、壯、藏等12個民族,2015年末全縣總人口27.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8.95%。
由于教育起步晚,生產力水平低,寧蒗縣廣大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為了提高當地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寧蒗80年代初啟動農民教育培訓。隨后在歷屆寧蒗縣委、縣人民政府“治窮先治愚、經濟開發與智力開發相結合”的發展戰略思想指導下,先后成立了以縣人才培訓辦為樞紐,由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職業中學、農機校等單位組成的縣級農民教育培訓機構;在15個鄉鎮建成15所科普文化學校,成立了15個科協組織,在89個村委會成立了107所科普夜校;在1093個自然村建立了科普小組。與此同時,在縣科委的牽頭下,成立了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林科所、畜牧獸醫指導站等單位組成的縣級農業科技實驗、示范、普及、推廣機構,在15個鄉鎮建立了由農技站、林工站、畜牧獸醫站等單位組成的鄉級農業科技具體實驗、示范、普及、推廣機構,并在每個村配備了一名農技員和一名獸醫員。
機構成立以后,寧蒗圍繞著“學一技、創一業、帶一片”的“三個一”競賽活動,以及“服務萬村行動”“跨青培訓工程”“綠證工程”“農民素質工程”“新農科技培訓工程”等農民教育培訓形式,有計劃按步驟、分期分批分類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據統計,三十年來全縣共舉辦了各類農民教育培訓班6306期,累計受訓人數51.47萬人(次)。通過開展農民教育培訓,54%的農村勞動者掌握了1至2門生產實用技術,涌現出了會經營、善管理、懂技術的家庭能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5%,培養科技示范戶占全縣總戶數的16%,期間還引進、推廣先進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167項,其中,87項獲得顯著經濟效益,受到各級表彰。
二、影響農民教育的因素
寧蒗農民教育培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下,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為寧蒗各項事業的進步與發展提供了人才資源和智力保障;但由于外部條件的變化,內部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寧蒗農民教育培訓與寧蒗的“跨越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其影響因素歸納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參加教育培訓的學員素質低,教學管理難
由于小農意識和傳統觀念的制約,參加教育培訓的學員思想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絕大多數會把悠閑、松散的日常習慣帶到培訓之中,往往形成“臺上老師講,臺下學員聊家?!被颉皷|張西望、交頭接耳”的局面,沒有把教育培訓當作學科學、用科學,提高科技致富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有的甚至還認為,“不參加教育培訓同樣可以耕田種地、從事養殖或者其他職業”,沒有認識到參加教育培訓可以提高科技文化素質、增強運用科技知識的能力、增收致富,“等、靠、要”思想嚴重。因此,對學員開展教育培訓的困難主要表現為:集中難、教學難、管理難。
(二)基層教育培訓設備技術落后,師資力量薄弱
雖然縣里有專門的農民教育培訓機構、鄉里有科普文化學校、村里有科普夜校作為農民教育培訓的場所,但由于地方財政困難,投入有限,技術設備得不到更新,使教育培訓效果在縣鄉村三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與制約,尤其在鄉村兩級受影響與制約特別突出。
師資隊伍方面,除了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職業中學、農機校的專職教師外,有的是從縣級有關部門臨時抽調的職工干部,既無教師資格,也無教學經驗;而從農村聘請的“土專家”,雖然實踐經驗豐富,但缺乏專業理論,特別是缺乏現代農業和市場經濟、法律、物業、財政金融稅收、黨和政府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面的知識,而且由于兼職過多、更換頻繁,極大地影響了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三)教育培訓質量低,教育培訓方式和內容簡單
農民教育培訓的對象雖按一定條件遴選,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參訓學員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參差不齊,沒有分類實施培訓,只按統一的“理論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單一培訓模式進行,導致文化水平低、沒有專業技能和穩定收入的農民,難以學到易操作、見效快、適銷對路的實用技能;而對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青年更新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技能的需求,又缺乏針對性、適用性和實效性。
在教育培訓內容方面,由于只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栽培技術要點開展,而沒有以創業、就業技能和農業產業化建設為重點進行教育培訓,教育培訓涉及內容不多,范圍不寬,教育培訓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三、對策和建議
(一)增強素質,規范教學管理
首先,要讓參加教育培訓的學員,盡一切可能“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做到實事求是面對差距、面對機遇和挑戰,用新的思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增強素質;反過來講,只有實事求是,才能做到把受訓學員從舊思想、舊習慣的禁錮中解放出來,以加快自身素質的提升。而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一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的目的就是讓參訓學員切實把握和理解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強學用結合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其從“要我學”改變為“我要學”的一種自覺行為,從而避免更多外在因素的影響。二要進行教育。教育不能搞形式主義,也不能“走過場”,要以簡單、直觀、適用、實效的農業科技文化知識,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市場經濟管理知識、涉農法律法規進行教育,而且要“精”、要“管用”,使受訓者能更好地、客觀地、辯證地解決自身存在的實際問題。而解決問題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增強運用農業科技的能力增收致富。因此,對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要進行實踐檢驗。通過檢驗以后,對的、好的要推廣、普及;錯的要改正;不完善的要加以完善,使之符合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三要開展受教育培訓者之間的競爭。競爭作為一種動力,不允許悠閑松散、不遵守法律、培訓紀律和規章制度,不允許自滿、停滯不前,否則將被淘汰。通過競爭形成一種“比、學、趕、幫”的良好氛圍,達到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其次,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實施機構在進行教學管理時要本著“方便受教育培訓者而又不增加經濟負擔”的原則,克服困難,“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盡量深入鄉村社區送教,切實傳授農業科技知識,傳遞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真正讓廣大農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一切行為都是“以民為本”。
在教育培訓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承辦單位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讓參訓學員快樂學習、自覺學習,不要使之成為不必要的負擔;同時承辦單位還要幫助受教育培訓者解決在培訓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之“來的安心、學的盡心、用的放心”。
在專業及課程設置上,要按照“農民需要什么就教育培訓什么”的原則,盡可能把適用、實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以“直觀、簡單、明了”的方式,聯系農民、農業、農村發展實際,尤其聯系當地實際分輕重緩急加以傳授,切忌“學術研討式”向農民傳授知識與技能。
承擔教育培訓的機構,要在建立健全班主任、任課教師、教學班、學籍、教材、教務、考務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職責,并加強對教師、學員和教學各環節管理的同時,不斷創造條件完善教育培訓的機制和方法,確保教育培訓的規模、質量。同時,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農民教育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使教育培訓更貼近農民、貼近農業生產實際、貼近農村經濟發展需要。
(二)提高教育培訓教師的適應性和進取性
教師素來以“培養人、教育人”為已任。面對農民教育培訓這個獨特的領域,任何一名教師都有一個認識和適應過程。因此,承擔教育培訓的機構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認知性、適應性。要做到這一點,作為承擔教育培訓的機構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形成統一的思想認識,并在此基礎上組織教師集中學習黨和國家及地方政府涉及職業農民教育培訓的路線、方針、政策、規定、辦法等,使其充分認識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承擔教育培訓的機構要鼓勵和倡導廣大教師,站在為“三農”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服務的高度,在搞好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把握農民所想所需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全面領會相關方針政策規定,把所學與廣大農民所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既適合地方教育培訓,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培訓內容用于農民培育之中,使教育培訓更符合實際,更貼近農民。
第三,專業、課程的設置,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而且要有利于教師專業特長的充分發揮,又能使受教育培訓者吸收、消化,并能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切實培養受教育培訓者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使之成為學之能用、用之能產生效益的增收致富人才。
第四,教育培訓機構要對教師深入教育培訓一線過程中的交通、食宿等環節給予必要補助,并積極配合地方政府或業務主管部門認真處理好教育培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避免教師陷入不必要的事務糾紛之中而影響教育培訓的進度和質量效果。
第五,承擔教育培訓的機構,特別是教育培訓機構的責任人,對教師下達任務時,職責要清楚,教育培訓時間、地點、任務目標、數量規模要準確,切忌模棱兩可或朝令夕改,否則,非常不利于教師的工作準備。
第六,承訓機構要加強對教師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尤其要加強教育培訓全過程的監督管理。要解決好專職教師的職稱、福利、住房等待遇問題;日常生活中要關心教師疾苦,幫助解決具體困難,解除后顧之憂,使其安心投入工作。
(三)注重教育培訓質量,優化教育培訓內容,創新教育培訓方式
在教育培訓對象方面,對文化水平較低、沒有專業技能和穩定收入的農民,要開展政策法規和易操作、見效快、適銷對路的實用技能教育培訓,使他們掌握1~2項致富本領;對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中青年學員,著重實行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科技崗位教育培訓,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使他們不斷充實、更新和提高產業結構調整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成長為支撐當地農業的專業大戶和中堅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