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技術與裝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 F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10-0044-01
引言
農業在我國產業結構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在黨和國家關注“三農”問題、主張科教興農的新形勢下,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健全農業社會服務化體系,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切實保障農民生產利益,有效提升農業經濟效益,是當前我國加快實現農業產業經營化轉型、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但同時也暴露出人員素質不高、資金支持不足、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為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須在分析現存問題的基礎上研究有效對策,從機制、人才、資金、裝備等方面入手,為現行農業技術推廣提供切實保障。
一、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現狀分析
1.農業技術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現有農業技術人員中不乏觀念陳舊、知識老化、不思進取者,對當前農業發展趨勢認識不清,對農業技術新成果了解不深入,導致自身掌握的農業技術逐漸被時代淘汰;急功近利意識的泛濫導致年輕一輩更傾向于進入城市工作,而不愿學習農業技術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更不愿走進田間地頭與廣大農民群眾接觸,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這樣的勞動力流動現象致使農村中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農民大多為婦女、老人,他們普遍文化水平低,科學素養差,對新技術、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差,這無疑是加大了農業技術推廣的難度。
2.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正面臨良好機遇,各級政府為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投入大量資金,但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對人才培養、技術研發與裝備完善均需要大量資金,致使出現經費缺口,嚴重阻礙了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進程。
3.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機制有待完善
當前農業技術推廣所具備的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裝備落后,推廣手段缺乏有效性,同時關于專業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保險、住房等政策不甚完善,致使農業技術推廣保障機制漏洞頻現,難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從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二、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對策探討
1.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
根據黨和國家深化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相關方針、政策,把握最佳契機,明確農業技術推廣前進方向,逐步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從中央到地方,逐級、廣泛地推進法律制度體系建設,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強而有力的制度保障與切實具體的做法指導;根據農業技術推廣現狀,結合地方實際,對現有制度進行改革與完善;學習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建立相對完備的管理機制,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做好權責劃分,保證農業技術推廣各個步驟都能高效完成。
2.加強政府對農業技術發展的資金支持
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立必須依仗于堅實、持續的資金支持,當前政府須加大資金投入,為農業技術推廣消除后顧之憂。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來支持人才培養,設立專項獎學金、科研基金等,加強鼓勵學生、教師、科研人員、現有農業技術人員等積極投身于農業技術推廣,嚴于律己,提高科學素質,成為能為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事業添磚加瓦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政府要加資金投入用于技術引進與創新,地方可引進國內外先進農業技術并將其推廣使用,同時注重創新能力提高,認清地區差異,找準現存問題,對引進的農業技術進行適當改良后付諸推廣實踐,還要根據自身實際加快研發特色農業技術,樹立專利意識,為農業技術順利推廣提供保障。面對農業技術推廣需要大量資金的事實,政府有時也會力不從心,因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過程中要不斷拓展資金來源,廣泛獲取社會支持,努力爭取企業投資,政府可在服從法律、法規制約的前提下,賦予提供投資的企業、個人以相應鼓勵政策和便利條件,以期獲得持續性資金支持。
3.進一步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業務素質與能力水平
為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須充分尊重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專注于打造一支熱愛農業、敢于創新、善于實踐、科技素養高、綜合能力強的專業化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使其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價值體現得到最大化,成為新時期背景下加強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強大驅動力。為打破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業務素質與能力水平不足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限制,應在完善相應保障機制的前提下,一方面組織現有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加強形勢學習,不斷更新工作觀念與理論知識體系,在熟練掌握原有農業技術的同時切實促進新型農業技術推廣實踐;另一方面從源頭抓起,積極建立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與高校、研究所等機構之間的廣泛聯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通訊技術,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重要性與新形勢的宣傳,健全獎勵機制,鼓勵年輕人投身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促進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年輕化,并爭取政府、高校、企業支持,建立農業技術試驗田,促進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外還要建立起完備的績效考核制度與獎懲制度,不斷革除當前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權責不明、責任推諉等不良現象,為人員素質提高提供空間與動力。
4.提高農業技術推廣裝備水平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相應推廣裝備的水平。提高農業技術推廣裝備水平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發展成果,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條件;以發達信息技術為支撐,加快農業技術推廣信息化進程,建立起實用有效的農業監測中心、預警中心、檢驗中心等,輔以完善推廣服務手段,不斷提高預警、檢測能力,切實提升農產品安全水平。
三、展望與思考
切實改善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現狀,應對現存問題進行深入剖析,貫徹改革措施,如此定能開創農業技術推廣新局面,助力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湘.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及創新思路[J].天津農業科學,2008(14).
摘 要: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農機化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全面分析農機化和設施工業發展形勢的基礎上,加強農機化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應用,以促使國內農機化與設施農業快速、穩健發展。
關鍵詞:農機化;設施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S2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56
當前,國內農業發展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期,且農業機械化發展正處于質量提升、結構改善、領域拓寬的重要歷史機遇期[1]。而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農業機械化在推進農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必須要加強農機化與設施農業技術的推廣,以實現現代農業的科學創新。
1 農機化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形勢
國家“十二五規劃”指出,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期間一項重要的任務,明確提出農機化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為其提供政策支持,這就給農機化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十二五”期間,深入開展農業生產機械化、加速養殖業發展及其他產業機械化等,促使現代農業建設進程加快,已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而且,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部門也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農機化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重視加強有關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建立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隊伍。
2 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思考
要想實現農機化技術推廣的順利進行,就必須依靠國家政策,強化自身體系建設,開拓思路,放寬視野,加強各部門協同合作。
2.1 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作為國內一項推動農業機械化建設的重要政策,農機購置補貼為農機化技術推廣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有利于實現農機化科學發展。這就需要在實施國家補貼政策時,加強組織模式創新,立足農機化技術推廣,實施項目組裝,促使技術人員和資金投放高度集中,創建農機化科技示范區。比如遼寧省建立節水農業項目,進行微滴灌;寧夏財政廳集中使用農機化技術和資金,對非耕地資源進行高度利用,從而建設設施農業園區。
2.2 加強各部門協同合作
農機化技術推廣的實現,需要加強與農業、水利、科技、生產企業等部門的協同合作。其中,加強與農業部門合作,有利于選擇適宜機械化的優良品種,開展農機農藝技術融合,打破制約農機化發展的桎梏;科研機構是農機化技術推廣的技術依托,農業培訓機構承擔著大量農機化技術推廣普及工作?,F階段,科研機構對農機化的投入不斷增多,如農業部行業科技、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這就需要加強與農業科技部門的協同合作,積極參與到農業科研中,促使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在節水農業發展中,農機化技術推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節水灌溉及旱作節水技術上具有獨特優勢。比如,遼寧省開展《遼寧省實施1000萬畝滴灌節水農業工程推進工作方案》,加強與農機化研究所、省水利廳等部門配合,實現節水滴灌技術與有效降雨的有機結合,保障該省大規模農業節水滴灌規范化進行。此外,還需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以便更好完成機具引進、試驗示范等工作,能及時對農民需求和意見進行了解,不斷歸納和改進,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
3 設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思考
3.1 提升設施農業技術裝備質量
國內多數園藝設施有著較低的科技含量,如塑料大棚、日光溫室等,連棟溫室雖然科技含量相對較高,但發展較為緩慢。此外,受技術推廣、設施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植保、栽培、耕作等環節的機械化水平較低,設施技術裝備有限。這就需要各地區加強示范單位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單位的帶動和引導作用,提升設施農業技術裝備質量,對設施農業發展規模進行拓展。
3.2 提升設施農業工作人員專業素質
加強設施農業專業人才培訓,并將其納入“陽光工程”培訓范圍內。通過實施各方面技術培訓,加強設施農業相關技術推廣力度,如工廠化育苗移栽、溫室高效低量噴藥植保、溫室節水灌溉與施肥一體化等。做好設施農業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促使設施農業工作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得到提升。
3.3 提升農業耕地利用率
加強設施農業急需工程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及環境技術的開發和推廣,爭取開發出耐貯藏、抗干旱、抗逆性強的新品種溫室作物;加強對非耕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如戈壁、沙漠、山地等,提升農業耕地利用率。
4 結語
農機化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在現代化農業建設和農業機械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后仍需加強研究力度,采取積極措施,促使農機化與設施農業技術推廣順利進行,以促使國內農機化與設施農業快速、穩健發展。
設施農業是通過采用現代化農業工程和機械技術,利用人工建造的設施,改變自然環境,為動、植物生產提供相對可控制甚至最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氣等環境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自然環境的依賴,進行有效生產的農業生產方式。它具有高投入、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產量和高效益等特點,是最具活力的現代新農業。
國內外經驗證明,發展設施農業首當其沖要有一個配套的技術體系做支撐。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主要應用的技術包括:新型設施建設、機械化耕整地技術、節水灌溉技術、溫濕度控制技術、機械化卷簾技術、采后加工技術以及物理農業技術等。其中物理農業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農業技術領域,它是賴于現代物理技術基礎上的實用農業技術的總稱,是以電學、磁學、聲學、光學、熱力學等普通物理學與環境、生物等學科相交叉形成的新學科、新理論,以電、磁、聲、光、熱等物理方法為主要特征,以保障綠色無公害植物、畜禽、水產品安全、高效、優質生產為目標的農業產業。物理農業技術由大連市興起并大規模推廣應用,進而推廣到國內20多個省區市。國外相關人士也給予高度關注,法國農科院院士3次前來考察,加拿大華人鄧肯在其經營的蔬菜園區進行了試驗應用。物理農業技術的顯著效果已得到眾多專家和業內人士的充分肯定。
二、物理農業的優勢
與化學農業相比較,物理農業技術具有多項優勢:一是農作物增產幅度大,應用物理農業技術可普遍提高產量20%以上。二是促進早熟效果明顯,農作物普遍提早成熟一周左右,與常規生產的農產品形成時間差,在價格上也具有優勢。三是農產品品質明顯改善,多種營養成分含量提高,口感好,保鮮期長。四是防治病蟲害效果顯著,對以往即使大量使用化學農藥防控效果也不理想的疫病等難題有顯著的防控效果。五是能夠大幅度降低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減輕因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造成的土壤板結、對生態環境污染嚴重、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高、品質下降、危害人體健康等諸多弊端,是綠色、環保、健康的新型農業技術,順應了當前發展生態農業的需求。
三、發展設施農業需要物理農業技術
設施農業強調發展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網護果園、陸地工廠化水產養殖、設施畜牧養殖等形式,這是物理農業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無論是溫室大棚、水產養殖還是畜牧養殖都需要應用物理農業技術來防治病蟲害的發生,為這些生產方式提供有效防護。
設施種植業主要是以日光溫室或大棚為載體的園藝產業,傳統的機械裝備主要包括微耕機、微滴灌裝置、卷簾機、卷膜器等,這些裝備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機械化程度。但是,要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進一步提高產量并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就必須依靠物理農業手段來實現。例如應用溫室電除霧防病促生技術、CO2增施技術、臭氧防病技術、聲波助長技術等,防治作物病害效果顯著,還可提高農作物產量20%以上,明顯改善農產品的品質。水產養殖業的水體實時無害化滅菌消毒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能夠進行在魚水體實時消毒是水體自動消毒技術領域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針對這一亟需研發的養殖水體電處理技術,可應用于藥物難以控制的水媒疫病防控。應用畜禽舍空氣電凈化自動防疫技術和等離子除臭滅菌技術,可顯著凈化畜禽舍內空氣,殺滅病原微生物,粉塵凈化率可達75~99%,空氣脫菌率65~94%,對突發性群發性動物疫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由此可見,物理農業已經成為未來設施農業發展的新的技術支撐。
四、對發展物理農業的建議
物理農業作為一種新興農業生產技術,其推廣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要想使物理農業在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真正發揮技術支撐作用,還需要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各級技術推廣部門進一步加大示范推廣力度,做大做強這一新興產業。
1.以示范園區為載體,加大典型引路力度
技術推廣,示范先行。各地在推廣物理農業技術之初,應首先建設幾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示范園區,投入的物理農業裝備向這些園區集中,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園區的龍頭帶動作用,形成物理農業產業規模。在示范的作物品種上應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選擇蔬菜、畜牧、花卉、水果等當地農業支柱產業進行重點示范。
2.以政策扶持為動力,強化投入激勵機制
新技術推廣僅靠技術推廣部門的努力遠遠不夠,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是農業技術推廣的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最有力的助推器。各地各級政府應針對推廣物理農業技術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在發展設施農業過程中,對物理農業技術的推廣予以政策傾斜,加大扶持力度。
3.以信息引導為手段,提高人們的認知水平
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使大多數農民對新生事物的信任和接受還比較慢,很多人認為不依靠新技術照樣可以種地打糧,忽視了對農產品品質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視。各地在推廣物理農業技術時應進行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對先進技術的認知程度,通過信息引導,讓農民快速了解、認識、掌握、應用物理農業技術。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探索
1調整思路,創新機制
1.1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設置的基本要求
第一,農技人員實行總體調控管理,即按專業特長、職稱、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分層次管理,以便對現有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第二,根據工作性質和工作任務設置機構選用人員,機構和人員隨工作重點和工作性質轉變而改變,或撤銷或調整,做到按需設崗,量材用人,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
第三、農技人員實行全員聘任制和崗位目標責任制,形成用機制選人、用人和管人的良好氛圍,消除過去那種人選人,人管人的種種弊端,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始終圍繞農業發展的大方向,更靈活、更有效。
1.2人員素質目標化
農技人員的素質是事關農業技術推廣質量、速度、成敗的關鍵因素,農技人員的素質不僅僅指文化程度、職稱、職務,而是對具體從事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適應能力和駕馭能力。在目前農技人員大量精簡的條件下,農業技術人員自身素質必須能服從和服務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任務和目標,人員選擇、調整應該以人員是否具備具體推廣工作素質為標準,人員培訓以高素質為目標,以服務農業技術推廣目標為前提。
1.3推廣裝備現代化
目前我們的農業技術隊伍仍然處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裝備、八十年代的人員,靠眼看、步量、手掂、口算、嘴嘗等方式搞推廣的水平,多年來沒有多大改變;資金缺乏、設備儀器老化、新設備短缺,已成為多年來一直困擾著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一個大問題,致使一些相對復雜的高新技術難以推廣,一些新引進技術難以完善,一些高水平的農技人員技能難以發揮?!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鞭r業技術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保證,而推廣裝備現代化是農業技術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有必要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打破國家一家投資的辦法,實行多方面、多渠道、寬領域籌集資金,大量購置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推廣設備,加速農業技術推廣設備的更新換代,使農業技術推廣設備與現代農業技術發展同步,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同步。
2抓重點、借助民力
2.1狠抓重點農業項目
緊緊抓住那些技術先進、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推廣潛力大農業項目,特別是國家、省、市重點農業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有配套資金支持,各級各部門十分重視。狠抓重點農業項目的實施,依托目資金、技術優勢,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建立高標準的試驗示范基地、鍛煉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培訓人員,服務群眾,擴大影響,強化農業技術人員在農民群眾中的技術威望和良好服務形象。同時以此為契機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增強農業技術推廣實力和改善農業技術推廣條件和推廣水平。
2.2借助農資、農產品流通企業及營銷大戶
農資、農產品流通企業及營銷大戶經營的各類農資及農產品是農業技術的載體和物質基礎,同時是農業技術成果的現實反映,它的變化是農資、農產品市場需求的晴雨表,同時也是農業技術需求的晴雨表。借助農資、農產品流通企業及營銷大戶,加強對農資及農產品市場與技術的了解,根據其經營狀況的變化,把握農資及農產品發展的脈搏,深入了解農民及農產品消費者的現實需求,以便掌握農業技術發展與創新走向和趨勢,加強與農資、農產品流通企業、合作社和營銷大戶的交流與合作,抓住信息源頭、技術源頭,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引進和創新,減少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盲目性和脫離實際,避免造成農業技術推廣資源浪費。
2.3借助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生產大戶
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大戶是農業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最積極、最活躍的力量,借助他們的影響和力量,能有效地加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步伐
2.4借助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產業協會
近年來,廣大農村自發組成的各類區域性和行業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產業協會,并迅猛發展,自成體系和自有網絡,而這些組織大多帶有科技服務和科技推廣性質的,我們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可以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產業協會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其點多面廣、網絡聯系嚴密和會員大多身份是農民優勢,將他們與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實現有效的對接,達到互相滲透、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協調發展,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科學的管理理念,通過大量會員深入農業產業的每個環節,迅速傳遞到千家萬戶,一石激起千沖浪,產生裂變式的效果,帶動農業產業的升級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3抓關鍵技術,實現新的突破
3.1抓前沿技術
抓住當今世界前瞻性、前沿性和最具發展前途的技術理論和技術措施,依靠自身的技術條件和技術實力,有針對性地研發一些具有超前性,頗具發展潛力,處在農業科技前沿的理論和技術,作好技術儲備工作,搶占新技術的制高點,爭取更多的大發展、快發展的機會。這就要求我們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加速推廣設備及推廣人員的現代化,加強與農業大中專院校、農業科研單位聯系和聯合,將他們的技術、理論優勢轉化農業技術優勢,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業技術研究和攻關,將高深的前沿技術產業化、本地化、通俗化,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3.2抓前線技術
對于一些優新品種、新產品推廣與應用,病蟲草害防治等群眾長期接觸、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技術和措施,特別是由于氣候、土壤等條件劇烈變化和農民操作不當而引起的常見或突發性技術難題。這些技術和難題是直接與農生產實踐活動及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在這里我姑且稱之為農業生產前線技術(或一線技術)。解決好這些技術和難題,對推進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產生現實效果,大大提高我們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在群眾的影響力。樹立農業技術人員在農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譽。
3.3抓產前物化技術
產前物化技術指新型農藥、農膜、種籽、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產前農用物資,這些東西對農產品的產量、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起著基礎性的支撐作用,抓住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技術,研究其使用方法和作用機理,并加大其推廣力度,形成突破,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抓產后增值技術
長期以來,人們僅僅偏重于生產技術,而忽視諸如產后清選分級、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技術,在這方面我們的教訓是深刻的,它是造成我們的大部分農產品市場空間狹窄、農產品賣難、優質不優價、高產不高效主要原因之一。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和傳統的工作方法,將產后增值技術放在產前、產中技術同樣位置上,加以大力研究和推廣,以便大幅度提高農產品品質、檔次和市場空間,及時打通農產品銷售增值的渠道,突破產后增值技術滯后瓶頸。
【關鍵詞】現代科學技術 改造 農業
1.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把建設現代農業作為貫穿新農村建設和現代化全過程的一項長期艱巨任務切實抓緊抓好,就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著力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2. 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
2.1要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在推動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科技進步和創新日益成為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途徑和方式之一,依靠科學技術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已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戰略選擇,科學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以成為國家間競爭的焦點。我國已進入必須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茖W技術作為解決當前和未來發展重大問題的手段,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對現代農業而言,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加快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2.2要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進一步增加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科研投入體系,形成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不斷提高科技投入中農業科研的比重。建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搞好農業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快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研究。加強農業領域的實驗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改善農業科研機構設施條件和裝備水平,加快建設農業科研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2.3要加強農業重大技術攻關和科研成果轉化
加強農業高新技術研究,開展農區土地生產力培養、節水高效農業、農作物高產高效栽培、畜禽健康養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在線檢測、主要農產品和生物質能源及產品無害化生產、農產品加工等重大關鍵技術攻關,盡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農業科研成果。力爭在新品種培育、動物疫病和植物病蟲害防控、生態環境建設、資源高效利用、關鍵農業設施和主要生產環節農機裝備的研發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實施農業科技跨越計劃,加強主導產品集成創新,加快產業核心技術中試、熟化和轉化,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
[關鍵詞] 青河縣 農機農藝結合 農機化發展 策略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8-0206-01
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對于調動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促進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和優化,推動農機化新技術、新設備,提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現代化農業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新疆清河縣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發展,認真落實農機補貼政策,完善補貼辦法,嚴格操作程序,并積極鼓勵群眾加大農機投資,實現惠機、強機、富機。積極發展農機化新技術,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更新提升新型農機裝備,提高農機化作業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農機化一條龍作業服務能力,推進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的大幅提升,確保農機和農藝有效對接,提高地區農機化發展水平。
1 農機和農業相結合在農機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首先,農機和農業相結合是科學技術培訓的關鍵。農機和農業相結合就需要做好是科學培訓工作,如果缺少了農業技術要求,農機培訓就失去了方向,沒有農機培訓作為保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也無法得到全面推廣和應用。農業技術和農機設備必須有效融合,才能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通過科學技術培訓,提高農機駕駛人員技能和操作水平,從而提高整個農機手的個人效益;其次,農機和農業相結合對推廣新技術和新機械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貫穿于整個生產的全過程,通過將農機和農藝有效結合,能夠實現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最近幾年,青河縣積極推廣深松整地技術,利用深松機械設備,改善土壤層,提高土壤需水保墑能力,實現作物抗旱、抗寒、抗倒伏能力顯著提升,實現糧食增產增收。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相結合進一步提升了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反過來能夠讓農民群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積極參與到地區農業機械化建設當中,促進地區農業機械化不斷向前發展。
2 農機和農藝相結合,推動農機化發展策略分析
2.1 充分認識到農機和農藝之間的相互關系
農藝技術是農作物生產中相應的操作技術,其是促進農業機械發展的動力,而農機技術是實現農藝技術的重要前提,是機械化理論和技術的高效結合,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農機化發展過程中,正確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保證這兩者既相互適應又相互聯系是發展農機化的關鍵,同時也是實現高效農業的重要途徑。最近幾年,隨著生產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生產已經離不開農業機械化,同時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機化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農機和農藝相結合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根本出路。農業機械是重要的生產手段和技術載體,應用機械設備才能更好的實現農藝技術要求,降低農民群眾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
2.2 協調好農機和農藝關系,確保兩者更好適應
最近幾年,隨著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不斷加強,農機和農藝不適應的問題逐漸體現出來,要想更好解決農業生產過程中先進生產機械和傳統農業生產技術之間的矛盾,需要農機和和農藝各自做出調整,最終達到相互適應目的。農業機械設備在設計過程中要結合農藝技術要求科學設計。例如地區的耕作類機械在設計時要結合當地的土壤類型、培養立地要求以及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進行科學設計。播種機械必須結合當地種植制度、種植模式保證機械能夠滿足行距和株距要求,保證播種質量符合標準,播種穩定、下種均勻,同時能夠一次性完成播種、覆土、鎮壓、深施肥等農藝技術要求。最近幾年,我國農機設備逐漸和農藝技術緊密結合,極大的促進地區農業生產質量提升,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最近幾年,在清河縣積極推廣免耕播種、深松、秸稈還田、藥劑除草等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提高作業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作物產量方便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3 重視農機和農藝可持續發展問題
農機和農藝相結合就是要按照農業技術標準實施好各自的技術,保證農機和農藝技術全面進步和發展。在地區農機化發展過程中,誰先進就應該以誰為主導,不能獨立前進而拋棄任何一方,而是要保證兩者結合發展。發展農機化關鍵不在于農機和農藝各自的發展,而是要在發展中相互適應相互促進,保證兩者更好的符合農業生產要求。不同地區氣候環境、種植制度、耕作條件以及作物種類都存在巨大差異性,發展農機化如果不注重其自身和農業科學以及耕作制度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好農機推廣人員、農機科技人員和廣度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農機化發展創建便利條件,那么地區農機化很難得到高效發展。因此,地區在發展農機化過程中,要組織包括農機、農藝、植保、水利、工商、土地、建設等多個部門專家進行全方位的調研,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技術模式,制定機械化發展的全過程路線方案。方案制定完成后,要進行全面的總結分析,對方案進行修改,同時要進一步加大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整合多方面資金,做好推廣示范的保障作用,確保示范一旦成功,新技術和新設備能夠迅速推廣應用。
總之。農業機械和農藝在促進地區機械化發展進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保證兩者更好的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農業機械和農業技術應用的作用,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參考文獻
盡管農業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占據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其作用卻無可替代,其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從深層意義上來說,農業發展可以帶動一系列產業的發展。倘若農業受諸多因素影響,其波動可以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甚至是關系到國家的穩定發展,農業機械化和農業裝備化是社會經濟現代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囊括范圍也比較廣:生產條件現代化、生產技術現代化、生產裝備現代化等。農業現代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農業機械化和農業裝備化,只有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才能夠更好的順應農業發展需要。縱觀現代化生產,我國現代化生產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兩者之間還存在很大差距,在發達國家高科技、高附加值甚至是太空技術應用到農業中也習以為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節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適應了農業不斷發展需要。農業機械化與農業裝備化的協調發展換一種方式來說是設施農業與工廠化農業的有效結合,航天技術和數字化農業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也不可能簡單的表示為農機技術,鑒于此,新形勢下的研究者需要依據實際情況尋找一個準確方向,能夠將現代農業與后現代農業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再者,現代農業生產需要的裝備化并不是我們簡單意義上理解的機械設備化,而是多領域的合作化,應用領域更加廣泛,能夠全面服務于農業生產。
2.分析農業科技發展戰略調整需求
在中國農業科技大綱中指出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方向,要想根本性加快農業科技的創新力度,就必須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發展戰略,以此為農業發展提供內在動力。農業機械化和農業裝備化的目標是適應市場對農業產品質量與要求等方面的需要,既能夠減少人力物力,又能夠達到創收的目的。再者就是對農業發展方向進行相應的調整,發展農業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并不是簡單體現在農業機械化和農業裝備化,應當充分考慮到為農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最后才是拓展農業科技領域,不管是農業機械化還是農業設備化,都可以簡單的將其歸結到農業科技領域的范疇,充分依據現代化需要調整方向與專業結構,為高新技術的發展創造條件。值得一提的是,農業機械化與農業機械化要與科技發展戰略兩者有效結合起來,全面提升高新技術裝備農業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夠達到農業工程高新技術的水準,從而滿足現代化生產需要。
3.新形勢下不同區域農業機械化和農業裝備化發展重點
在查閱相關資料結合有關實際情況,不難發現我國當前是處于轉型時期,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化農業,農業機械化和農業設備化必須充分利用好這一發展機遇,參與到激烈市場競爭中,將農業技術創新和農業產業化兩者結合起來,突破傳統農業的束縛,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直到21世紀中期,我國農業現代化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探索,取得了跟大成就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而新形勢下,農業機械化與農業設備化要想與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有效對接,以此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就必須尋找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裝備保障,因為不管是整體還是技術角度來說看,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僅僅依靠農業機械化和農業設備化是遠遠不夠的,其還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只有各方面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才能夠促進共同發展。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