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災害治理項目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地質災害;項目管理;問題分析;解決措施
引言
所謂地質災害治理項目是為了達到某一具體減災目的而組織實施的一項相對獨立的防治措施。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包括勘查、監測、評估、防治和科研等類型,項目管理貫穿于立項、實施至終結的全過程,而這里我們所講的是地質災害管理具體實施階段的治理工程施工的項目管理。該階段的項目管理主要包括工程現場人員管理、組織實施管理、技術質量管理、資金控制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是地質災害管理的具體體現和實施過程,其基本任務是根據地質災害管理目標和管理方法,組織實施防治工程,保障取得預期的減災成果。
地質災害的治理工程是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效益而進行的有效減災工程,針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粗淺的分析和對策探討。
1 目前現狀和研究的實際意義
以前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規模較小,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破壞山體平衡、引發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的人為不良工程也越來越多,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引起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才逐漸規范化、系統化、程序化。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項目管理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真正形成模式化、系統化和規范化,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體制還不完善。而且在全國來講,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項目管理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的研究能夠提高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質量,能夠節省治理資金,增加工程效益、社會效益,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資金的作用,能夠確保人民生命財產最大限度的受到保護。
2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專業招投標機構的不健全
招標投標是工程項目建設的一項重大改革措施,它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資,打破行業、地區的分部切割和壟斷,保護競爭,清除惰性,從而使工程造價得到有效地控制。
實行公平合理的招投標,是通過競爭后,使承擔的工程造價更加合理,并合理的安排項目計劃,進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所以在招投標過程中,要有明確的透明度,就需要有專門的、公正的地質災害招標機構,使投標單位對招投標工作放心,從而選擇真正有技術力量和質量意識、整體素質和信譽比較好的施工單位。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現行的實施過程中,沒有屬于國土資源系統相應的招投標機構和機構。在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方面,無論是工程勘查、工程設計、工程監理、工程施工,還是工程決算審計,全國各地實行的招投標制度都不一樣,但也是借助于建設系統的一整套招投標平臺,這個過程中存在許多協調問題:領導體制、圖紙審查、質量監管、專家選取、方案優選、過程監督、合同執行等方面。在這個方面存在著多個系統規范和慣例相沖突和交錯的地方,這也就是地質災害治理沒有相應的招投標機構所帶來的弊端的充分反映。
2.2 相應的現代化管理工具缺乏
目前,工程項目管理方法中存在著一些局限性,使得項目管理者在面對著項目復雜性地增加、項目設計范圍地擴大化、地質變化因素多樣化、治理措施結構復雜化等一系列挑戰時,不能很好地發揮自身特長,不能充分利用并節省有限資源,特別是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管理中缺乏相應的現代化管理工具,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①缺乏綜合性的管理軟件:我們可以找到許多關于特殊工作例如項目評估和設計、項目分析和成圖分析等的IT系統軟件,但它們一般都是單獨應用的,而且是沒有相互關連的獨立軟件包,比如Map―Gis、surfer、Autocad等相關軟件之間沒有一個可以使它們相互轉換、相互嵌融的關聯軟件包或者是獨立軟件系統,所以,工程領域缺少綜合性的管理軟件系統,從而項目不同階段信息流動的缺乏平滑性。
②缺乏信息交換的標準平臺:硬件和軟件的不相容性導致了“技術”問題,它使得項目管理者不能輕松地獲取和管理項目信息。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于缺乏能使不相容的硬件和軟件之間的信息流動變得相容的項目信息標準。因此,現在我們能找到的IT系統都沒能考慮到大型工程項目中分散很廣的參與者的要求,也沒有考慮到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的業主方的主管要求,缺少信息交換的標準平臺。
③缺少項目管理的標準程序:一般來講,管理項目依據的是被支派作這項工作的項目管理者的經驗。每個項目管理人都有自己的相應經驗,這就導致了管理工程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多樣性,變化因素較大,因此也就給協調和控制項目信息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目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工具也只是屬于單純的、傳統的管理工具,比如說手工操作、計算機管理和極個別的軟件管理,而缺乏相應的治理項目現場管理的組織指揮系統、技術信息系統、現場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等等現代化的管理工具,進而使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現場組織指揮協調難度加大。施工項目管理要從組織指揮、信息傳輸、高新技術、設備配置、物資供應、質量跟蹤、進度控制、合同管理等許多方面進行同步管理。這就要求項目管理系統既精干、高效,又靈活、暢通。
2.3 排除干擾因素困難
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管理中,困難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過程中排除干擾因素能力不足所造成,可以分為以下3個方面。
①排除項目業主內部干擾因素困難;②排除施工方干擾因素困難;③排除施工場地周邊環境干擾因素困難。
項目業主內部干擾因素主要體現在:①不懂技術的現場亂點頭、亂表態,造成不負責任的后果由現場管理人員來處理;②項目造價控制中其他部門不配合或者配合不積極,造成現場管理人員心理的壓力增大。
施工方干擾因素主要體現在:①不熟悉圖紙,盲目施工,未經監理、設計部門同意,擅自修改設計。②不按有關施工驗收規范和操作規程施工。如現澆混凝土結構不按規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設施工縫;不按規定的強度拆除模板;砌體不進行交錯咬合等。③缺乏基本結構知識,施工蠻干。如將錨桿錨固段當作成自由段,端承樁按摩擦樁進行施工。④施工管理水平較差。
施工場地周邊環境干擾因素主要體現在:①居民干擾因素;②場地干擾因素;③相關部門干擾因素。
2.4 溝通體系不完善。監督體系不健全
目前的項目管理手段基本上都比較孤立,而且只注重項目的每個階段的管理問題。重復性工作而造成的額外支出就是這個原因造成,而重復性工作問題的發生是由于信息的沖突和不及時造成的,也就是說工程項目不同部門之間缺乏信息流動的連貫性。信息透明度不高,說明許多信息需要公開的而沒有公開,比如項目實施成本控制信息、施工進度與付款進度等,負責工程實施的部門與財務部門、紀律監察部門、檔案管理部門等溝通缺乏完善的體制,例如工程決策前的會商制度、施工中的財務審計跟蹤制度和紀律監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質量驗收和材料整理歸檔制度等。
2.5 風險管理的評價機制缺乏
地質災害風險管理是國際上較為前沿的問題。我國地質災害的風險管理仍處于早期階段,國外在這一領域已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一套較規范化的工作方法,但是一般都是地質災害發生的風險管理,包括地質災害調查、監測、評估以及政府編制防治預案、應急方案等,在地質災害治理項目中的風險管理卻涉及較少,一個治理工程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對工程實施中各種風險的預測、控制和防范,項目業主對風險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決定了這個項目的質量水平、社會效益水平,對提高項目管理的能動程度、節省有效的社會資源有很大的作用。而現行階段,我們缺乏對地質災害風險管理的評價機制,尤其是針對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管理中的風險管理評價機制,對作為具體項目管理的人員來講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指導性。筆者認為,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管理中的風險管理包括工程風險災害評估、工程設計方案確定、施工現場質量控制、項目過程監理跟蹤以及工程竣工維護保養等方面,風險管理是一個周而復始的管理過程。
3 管理方法
3.1 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招投標機構
為增加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管理的透明性,對所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全過程實行陽光操作,應當建立屬于國土資源系統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招投標機構以及機構,制定招投標制度,明確工作人員職責,完善招投標程序,確保各災害點治理工程施工隊伍選擇的公開、公平、公正性,確保信譽好、實力強的施工隊伍進入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實際運作,這樣既能保證工程質量和效果,節省費用,又能規范項目管理人員的廉政行為,使地質災害治理秩序得到規范。
3.2 加大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應用平臺的研究
應當加大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和應用平臺的研究,研究開發綜合性的管理軟件,包括工程組織指揮系統、技術信息系統、網絡項目管理系統和組織人員設備管理系統等。解決地質災害項目管理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通過Internet及時有效地針對當前發生并急于解決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處理意見和實施方案,通過電子郵件和無線應用協議可以及時通知工程的變動情況,減少文件傳輸的時間,使每個相關工作人員以及決策領導能及時了解圖紙工程的進度、工程的變更,及時解決工程中遇到的問題,避免工期的延誤。由于工程建設中復雜的特性,項目參與方要承擔大量風險。按照系統理論的觀點,環境力量影響到項目管理體系,并將此類力量轉化為風險信號,而我們也應當加強對項目管理系統(圖1)中風險信號和各種反應行為的研究,結合技術和組織結構研究對項目管理過程中決策的影響。
圖1項目管理系統示意圖
3.3 建立科學的項目管理體系
為了排除治理工程過程中的干擾因素,應當建立決策領導――項目業主代表――工程監理的項目管理體系,明確領導、業主代表和工程監理的職責,并建立集體會商制度。屬于工程協調因素的,由業主代表向決策領導匯報,決策領導進行協調或給定范圍內的相關政策,集體商議與達成一致,共同解決相關因素的干擾,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屬于施工現場因素的,特別是工程技術有關的問題,由業主代表會同工程監理,必要時邀請工程勘察、設計人員參加,實行現場會審,共同把關,排除相關干擾因素;屬于項目業主內部的因素,由決策領導主持,邀請相關部門人員共同商討解決辦法。這種項目管理體系能夠有效的排除干擾因素,確保工程質量和工作效益。
3.4 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和工程監督體系
建立內部流通性的信息公開制度,增加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透明度,建立相關部門完善的溝通體制,完善工程監督體系,包括工程決策前的會商制度、施工中的財務審計跟蹤制度和紀律監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質量驗收和材料整理歸檔制度等,確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公開性、廉潔性、及時性”。
3.5 建立有效的地質災害項目風險管理評價機制
風險管理效益的大小取決于是否能以最小風險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時還要考慮與整體管理目標是否一致以及具體實施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這就要求我們研究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管理的地點,研究地質災害項目風險管理的特點,有的放矢建立一套科學的、合理的項目風險管理評價機制,確保工程質量,確保收到有效的社會經濟效益。建立應從項目的源頭著手,比如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機制、工程勘察設計風險評價機制、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風險評價機制等。
一、工作原則
(一)避讓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原則。根據地質災害的危害程度,以人為本,在確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能夠通過工程治理消除隱患且投入不大的隱患點,實施工程治理;對威脅人數多、治理投入巨大的隱患點,采取搬遷避讓,徹底擺脫隱患威脅;對目前危害不大的一般地質災害隱患點以監測為主,遠期考慮采取簡易工程、搬遷避讓等措施。對治理、搬遷難度都較大,隱患長期不能解決的重點地災點,采取通過專家調查論證,實施工程消除主要隱患。
(二)統籌兼顧,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原則。把地質災害的避讓搬遷與山區扶貧異地安置、鄉村規劃調整、新農村建設、危房改造等結合起來,整合資源,統籌規劃,充分尊重當地群眾意見,以分散安置為主,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相結合的辦法,對受威脅戶進行搬遷安置。鼓勵搬遷戶進城入鎮進行購房安置。
(三)補助為主,實物和資金相結合原則。搬遷安置補助分實物補助和資金補助兩部分。實物補助包括過渡房的修整、提供安置用地、集中安置點的“三通一平”等,資金補助包括拆遷、過渡安置及搬遷補助等。
(四)建一拆一補一原則。搬遷戶搬遷后,以戶為計算單位,建一拆一補一。一戶一宅,原來居住房及生產用房必須拆除,經驗收合格后方可發放補助。
二、我市目前地質災害現狀
通過1:5萬地質災害詳查和2015年汛后核查,確定全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高陡邊坡隱患點共153處,其中崩塌72處,滑坡65處,不穩定斜坡11處,泥石流2處,地面塌陷處3處,市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13處。除天湖街道外全市的各鄉鎮、街道均有分布,成因除地質環境條件、氣象水文外,還與頻繁實施的人類工程建設活動密切相關。
三、治理目標任務及工作安排
經征詢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的意見,結合調查、核查結果,按照輕重緩急、分期治理原則,2016年計劃實施危險點搬遷避讓和工程治理20處,涉及37戶123人。其中,搬遷安置15處22戶77人,工程治理5處15戶46人。搬遷避讓工作計劃于2016年底完成,工程治理計劃于2016年汛前啟動招標程序(詳細見附表)。
四、費用概算
(一)搬遷避讓費用
參照現有的搬遷避讓補助標準,具體如下:
(1)安置補助款:按5萬元/戶撥付;
(2)獎勵資金:在規定時間內搬遷完畢并將舊房拆除的獎勵1萬元/戶;
(3)2層及2層以上磚混結構房屋按樓房面積另行補助200元/平方米。
初步估算,本次搬遷避讓共需資金為171萬元。
(二)重點隱患點工程治理費用
工程治理費用包括工程的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和驗收費用。5處工程治理初步估算約需570萬元。
(三)續建項目
包括4個工程治理項目和3個集中搬遷安置項目,其中工程治理項目勘查、設計已完成,因省國土廳和財政廳正在制定相關管理辦法,項目審查意見還未下發,意見下發后將進行施工招投標,搬遷避讓集中安置項目中西津辦事處羅溪海山為2012年項目,因征地費用增高(原計劃100萬,實際為310萬),及安置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污水處理、道路硬化及小區綠化等),預計增加費用400萬元,中溪石口劉村和南極楊獅茶廠搬遷集中安置項目為2014年項目,2015年啟動項目,計劃2016年底完成。續建項目總共需用資金1884萬元。
(四)設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
主要指一些未納入市地質災害隱患點,或納入隱患點但未納入年度治理計劃,或突發性的小型地質災害的治理,由于影響人員少,搬遷成本高,但可以采取簡易的工程進行治理(這類點在我市較普遍),建議市政府每年設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200萬元。由各鄉鎮、街道自行進行治理,項目報財政、國土審核備案,根據審計結果,按50%比例實施“以獎代補”補助,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
(五)監測及應急費用
監測費用主要包括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員補助、簡易的監測儀器、裝備的購置費和汛期、防臺期間轉移危險區人員等應急處置費用,預算為80萬元左右。
以上費用預算合計為2905萬元,其中2016年項目資金預算1021萬元,續建項目1884萬元。
五、經費來源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規定,地質災害防治費用由市政府從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中解決,另外可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由市政府先行墊付:
(一)避讓搬遷“以獎代補”項目:若獲立項,每戶可獲3萬元補助;
(二)治理工程“以獎代補”項目:若獲立項,則按申報的實際治理費用的45%比例補助;
(三)汛期地質災害應急資金:每年約60萬元。
六、管理及實施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因自然因素引發地質災害的治理和避讓搬遷資金由政府負責落實;因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相關責任人(單位)負責組織治理和避讓搬遷。
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和避讓搬遷工作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為責任主體,統一組織實施。
治理工程竣工后,政府投資的由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竣工驗收,驗收通過后明確有關單位管理和維護。市財政主管部門負責治理資金審核和撥付。責任人(單位)負責治理的由責任人組織竣工驗收,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參加,驗收通過后由責任人(單位)負責管理和維護。
七、資金使用與管理
項目資金由市財政統一管理,按標準及時撥付補助到位,其中避讓搬遷補助資金在農戶搬遷完成后一次性全部兌現,并公布避讓搬遷戶補助資金發放情況。工程治理資金按進度、按程序撥付。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政府辦副主任、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為副組長,宣傳、財政、建設、規劃、公安、國土資源、交通、水利、林業、新農辦、供電等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治理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指導協調、檢查督促全市重點地質災害危險點治理工作。
(二)強化資金管理。地災防治專項資金應嚴格管理,實行??顚S?,任何單位和部門不得截留、坐支、挪用。對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違規使用財政專項資金的,除責令將資金收回外,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一、項目基本情況
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有寧波市國土資源局*分局組織領導,于20*年開始實施,為使該項目順利開展,分局專門建立“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績效考評小組”,由分管局長任組長,局財務室、礦產資源管理科3名同志組成。
二、評估對象和數據資料來源設定。
1、評估對象為20*年度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的指標設定、實施過程與結果。項目有采礦權出讓、廢棄礦山治理、地質災害防治、礦山使用權出讓資金收繳及管理等四部份組成,共設12個明細指標。
2、數據資料來源設定,為保證項目支出績效評估的真實性和計算的科學性,我們在市國土資源分局礦管處、*區財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查閱近年歷史資料、走訪礦產開采竟買者、地質災害防治點,實地進行勘測評估,收集資料,為客觀公正設立評估指標值提供第一手參考數據。
三、評估考核體系
針對近年來項目開展現狀,我們對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設定總體目標后,進行量化考核,設定100分為標準值,各指標以指標權量、工作量大小、資金投入額度等設立權數,對每一指標確定評分標準。做到年初有計劃,年終有考評,并確定90-100分為優秀、75-90分為良好、60-75份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
四、項目基本評估
1、*年初區下達財政預算1120萬元,因*年地災防治項目計劃發生變化,區財政實際下撥資金650元,占全年計劃預算的58%,我們對專項資金實行??顚S?,嚴格按局制訂的財務管理,支出年初有計劃,工程項目有合同;20*年共支付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費554萬元(其中地質災害防治210萬元、廢礦治理67萬、測繪普查方案94萬、村補償40萬、協議解除利息47萬、公告費55萬、其他41萬)。
2、主要指標完成情況。(1)在控制采礦出讓總量的同時,對現有采礦點使用權進行公開掛牌,全年共出讓礦山使用權45只,應收出讓金6656.91萬元,實際上交區財政專戶6656.91元,收繳率達100%。(2)確定規劃期內廢棄礦山治理目標18家,當年施工治理2家,它們是高橋鎮湖西采石場、高橋岐陽大岙采石場,治理完成工程量為70%,目前工程進展良好。(3)建立完全轄區內地質災害觀測點28個,并當年治理了章水鎮孔家村地質災害點,工程完成年度計劃的90%。(4)制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支出有合同。
3、局績效考評小組對20*年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專項進行初評,認為項目進展順利,各項量化指標符合年初目標,未出現上下在的波動,實施項目總體處于優秀狀態,自評得分98分。
五、項目實施成果
1、地質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項目實施改善了*區城市周邊、風景名勝古跡及鎮鄉交通主干線兩可視范圍的生態環境,優化區域投資環境。
2、通過對廢棄礦山的治理可使山體邊坡達到永久穩定,并利用廢棄礦山的宕山底土地,適量解決土地資源緊缺的矛盾。
3、通過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可以確保交通道路暢通,使地質災害隱患區百姓消除后顧之憂。
六、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及建議
1、預算與預算執行存在一定偏差,項目指標設定各年度變動多,調整大,單體治理費用預算與實際結算存在一定偏差。
2、地質災害防治的法律法規可操作性不強,在實際治理中,遇到屬地的群眾不理解與配合,相關政策處理很被動。
3、地質災害防治的專業力量不足,防治技術、專業技能相對落后,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應對地質災害的需要。
一、工作成效
1、在爭地質找礦項目方面:我局已通過市礦管局與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立達公司共同向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爭取謝坊禾塘—會昌石地鋰礦調查評價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獲得評審通過。項目期限為一年,勘查資金130萬元,勘查面積為49.7平方公里。主要進行地質測量、勘圖、化探、槽探等基礎地質工作,如發現勘查地有較好的找礦前景,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將加大對該項目的勘查資金投入。
2、在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治理方面,我局已制定了2012—2014三年爭項爭資計劃。計劃包括地質災害治理、地質災害移民搬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羅漢巖丹霞地貌申報省級地質公園等四大類。目前,澤覃鄉永紅村段篤下山體滑坡、瑞林鎮政府后山山體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隱患治理、云石山鄉梅坑村早子排山體滑坡治理項目已經申報省國土資源廳評審,三個治理項目資金合計為1169.86萬元。今年6月8日,我局原已申報的地質災害移民搬遷項目計劃已經省國土資源和財政廳批準下達。項目計劃涉及81個地質災害隱患點,234戶居民,共1259人,移民搬遷經費達440余萬元。
3、在積極申報地質找礦和地質災害治理等項目的同時,我局還利用省國土廳調研組來我市進行地質找礦督查調研的機會,提出了要求加大對我市稀土、地熱和金屬礦產資源勘查力度,在稀土、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為我市爭取稀土、地熱和金屬礦產勘查項目、資金和礦權設置計劃以及在我市建立全國地質災害應爭培訓中心等建議。
其他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中。
二、主要措施
1、高度重視,全力推動。局黨組在年初就成立了局“五爭”工作領導小組,并根據國土資源部制定的支持贛南中央蘇區經濟社會發展措施制訂了我局為“五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年度及今后3年的工作的目標。并規定各業務科室為爭項目、爭資金的工作機構和責任單位,其分管領導按分工為項目計劃制訂、申報跟蹤和實施的責任領導。形成了分工、目標、責任明確的五爭工和機制。
2、協調配合,狠抓落實。由于我局向上爭取的項目業務性強,其基礎工作按規定必須由有資質的單位或機構承擔。因此,工作的進度往往不能按我們的要求來掌握。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三勤”的辦法推動“五爭”工作。一是“勤協調”,局領導特別是項目分管領導和業務科室經常與項目編制單位保持聯系,了解工作進度,協調解決需要我局解決處理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二是“勤匯報”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我局的項目準備工作,請示市局或省廳支持和幫助我局解決項目準備工作中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為我局的“五爭”工作提供動力。三是“勤調度”。每半月召開一次局務會議,由各科室匯報項目準備和申報工作進展情況,及時掌握工作動態。對下一步的工作進行調度,確保我局的“五爭”工作取得實效。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經費困難。由于我局在礦政管理工作中所征收的國家規費都必須及時上繳中央金庫和財政專戶,每月財務實行“零余額”管理,局里支出的每一筆費用都必須做出支付計劃報上級審批后才能由上級財務下撥執行。因此,沒有專門的項目經費可以使用,要我局自籌資金解決爭項目爭資金工作經費,困難很大。
二是競爭激烈,各地礦管部門都在為爭取地勘項目和地災防治項目不遺余力,且項目評審越來嚴格,給我局的“五爭”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四、下一步的打算
第一條為保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發揮治理工程投資效益,加強對治理工程監理單位的資質管理,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實施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從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活動的單位,應當在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后,在其資質證書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活動。
第四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
國土資源部負責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的審批和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乙級和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的審批和管理。
第二章資質等級和業務范圍
第五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分級標準如下:
(一)甲級資質
1.注冊資金或者開辦資金人民幣二百萬元以上;
2.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三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巖土工程、工程預算等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二十人;
3.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中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監理項目,有優良的工作業績。
(二)乙級資質
1.注冊資金或者開辦資金人民幣一百萬元以上;
2.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巖土工程、工程預算等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人;
3.近三年內獨立承擔過五項以上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監理項目,有良好的工作業績。
(三)丙級資質
1.注冊資金或者開辦資金人民幣五十萬元以上;
2.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十人,其中具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巖土工程、工程預算等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五人。
第六條除本辦法第五條規定的資質條件外,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的單位,還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
(二)具有健全的安全和質量管理監控體系,近五年內未發生過重大安全、質量事故;
(三)技術人員中外聘人員的數量不超過百分之十。
第七條同一資質單位不能同時持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資質。
第八條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單位,可以承攬大、中、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監理業務。
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單位,可以承攬中、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監理業務。
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單位,可以承攬小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監理業務。
第三章審批和管理
第九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的審批機關為國土資源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申請的具體受理時間,由審批機關確定并公告。
第十條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的單位,應當在公告確定的受理時限內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資質申請表;
(二)法人資格證明或者有關部門登記的證明文件;
(三)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術負責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四)當年在職人員的統計表、中級職稱以上工程技術和經濟管理人員名單、身份證明、職稱證明;
(五)承擔過的主要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項目有關證明材料,包括任務書、委托書、合同,工程管理部門驗收意見;
(六)單位主要監理設備清單;
(七)質量管理體系的有關材料;
(八)近五年內無質量事故證明。
上述材料應當一式三份,并附電子文檔一份。
資質申請表可以從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上下載。
第十一條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的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資質單位在申請資質時弄虛作假的,資質證書自始無效。
第十二條申請甲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的,向國土資源部申請。
申請乙級和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的,向單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申請。
第十三條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資質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完成審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經審批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十日。
第十四條審批機關受理資質申請材料后,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專家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時限內。
對經過評審后擬批準的資質單位,應當在媒體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滿,對公示無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予以審批,并頒發資質證書;對公示有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對其申請材料予以復核。
審批機關應當將審批結果在媒體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批的乙級和丙級資質,應當在批準后的六十日內報國土資源部備案。
第十五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證書,由國土資源部統一監制。
第十六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證書有效期為三年。
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從業的,應當在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前三個月內,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延續申請。
審批機關應當對申請延續的資質單位的從業活動進行審核。符合原資質等級條件的,由審批機關換發新的監理資質證書,有效期從換發之日起計算。經審核,不符合原定資質條件的,不予辦理延續手續。
符合上一級資質等級條件的資質單位,可以在獲得資質證書兩年后或者在申請延續的同時申請升級。符合本辦法規定的資質條件的,審批機關應當重新審批,并頒發相應的資質證書。
第十七條資質單位遺失資質證書的,在媒體上聲明后,方可申請補領。
第十八條資質單位發生合并或者分立的,應當及時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注銷手續。需要繼續從業的,重新申請。
第十九條資質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等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在變更后三十日內,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變更手續。
第二十條資質單位破產、歇業或者因其他原因終止業務活動的,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注銷手續后十五日內,到原審批機關辦理資質證書注銷手續。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活動進行監督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配合,并如實提供相關材料。
第二十二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單位,應當建立監理業務手冊,如實記載其工作業績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二十三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單位,應當建立嚴格的技術成果和資質圖章管理制度。資質證書的類別和等級編號,應當在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有關監理技術文件上注明。
第二十四條資質單位的技術負責人或者其他技術人員應當定期參加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業務培訓。
第二十五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單位,對承擔的監理項目,應當在監理合同簽訂后十日內,到工程所在地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
監理項目跨行政區域的,向項目所跨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資質單位不按照本辦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和第二十條的規定及時辦理資質證書變更、注銷手續的,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下罰款。
【關鍵詞】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施工
前言:近幾年來,地質災害在我國時有發生,特別是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質災害的發生,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據統計計算,我國每年因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大約為數百億元。因此,政府高度重視,加大投資力度并且加強了對地質災害的預防與治理力度,并且在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對國家財產和人民生
1、地質災害的含義
地質災害通常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對人類的、生命財產以及生存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或現象。一般的,地質災害的形成是地質災害作用與于受災對象,其中包含人、物、設施。而如果沒有地質災害的作用,災害將無法發生,也就造不成損失,同時也不能稱為災害。
2、我國地質災害的特征
目前,常見的主要類型有:滑坡、崩塌、地震、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等。據統計,我國的地質災害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1)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地質、地理條件十分復雜,氣象條件在時間、空間上差異很大,各種災害類型在不同地區而有所不同。我國的地質災害主要表現形式為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等。
(2)我國的地質災害中,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的分布范圍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五十,其中主要以西南、西北地區最為嚴重。
(3)引起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有許多,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為原因。
(4)人為原因起著更大的作用。尤其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濫采亂伐現象時有發生,像這樣破壞自然的人為行為直接加劇或加速地質災害的發生,并且其所帶來的危害性遠遠超過了正常狀態下產生的地質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3、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的特殊性
地災治理工程是一項專業性強、涉及的專業面廣的綜合性治理工程。因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不同于其它一般的建筑工程設計,其具有鮮明的特殊性,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不僅經常用到工業與民用建筑、道橋、水利、礦山、園林綠化等相關行業的專業設計知識,而且需要工程設計人員具備較高的工程地質專業的知識,因此,作為一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人員,首先必須要了解治理工程所涉及的相關行業的設計規范,才能夠作出符合相關行業規范要求的工程設計。
(2)地災治理工程的設計其本身存在著很多的不可預見性,特別是對于山地工程來說。
(3)地災治理工程的實施過程是一個再認識的過程,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難免需要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對原先的設計作出相應的變更與調整,因而要求工程設計人員應當具備客觀分析以及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的能力,能夠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對設計做出及時的調整。
(4)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需要通過監測對比方能反映出效果。工程監測不僅是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的重要內容,而且是判斷治理的效果如何的依據,也是地質災害出現險情變化時的最為有效的措施。因此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需要貫徹于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自始至終,而監測工作也需要在以經濟實用為準則的前提下,因地質災害和工程措施的不同,而采用相應的監測方案,并且按預定期限進行監測,及時分析監測資料,從而做出施工效果評價。
(5)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通常采用定額設計方法,即采用相對固定的項目的投資,因此,在工程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資金這一重要因素,盡可能充分利用好項目的資金,在不突破投資的限額的前提條件下,分清主次以及輕重緩急,做到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在治理災害的眾多設計方案中,選擇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確保資金得到落實,堅決杜絕設計方案中工程費用偏高以及超出投資額現象的發生。
(6)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是一項針對性和時效性很強的工作,而工程設計人員的知識水平與素質高低參差不齊,這就要求工程設計人員必須廣泛聽取各方的意見,并且加強對工程相關各方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對前期的情況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再對癥下藥,力求達到相關各方的滿意。絕不能在治理災害過程中盲目施工,因為盲目施工可能會人為的產生新的次生災害。
4、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的步驟
地災治理工程的設計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可行性方案設計、初步設計以及施工圖設計。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步驟如下:
(1)進行可行性方案設計
可行性方案設計就是根據防治目標,在工程地質調查或勘查報告的基礎上,從經濟、技術、社會以及環境效益的角度進行論證,并作出相應的工程估算。
(2)進行初步設計
這一過程要求人員對可行性推薦方案進行充分論證與試驗,進行結構設計,并且提出其具體工程實現步驟以及有關工程參數,編制相應的報告及圖件,進行工程概算。
(3)進行施工圖設計
施工圖設計就是對初步設計進行細部設計,編制工程施工圖件及說明,并且進行工程預算提出施工組織、施工技術、安全措施要求,以達到滿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標要求的目的。
5、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實施應注意的事項
(1)加強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工作的管理和監督
在做好建筑施工工作的基礎之上,我們還應當加強施工的管理和監督工作,讓每個施工人員都知道施工質量的的重要性,把質量與管理放在施工的首位,從而提高工程的質量。此外,一旦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的認真考察,并組織進行研究與驗證,作出正確而合理的判斷,并且及時制定一個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案。
(2)嚴格按照施工要求實施
在進行施工操作時,應當根據每一個施工環節的性質和程序進行施工,絕對杜絕施工人員僅憑經驗來盲目操作。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員應當熟悉施工圖紙的設計要求,嚴格控制建筑工程的各工序質量,并且嚴格按照施工要求實施。
(3)嚴格執行質量檢查驗收制度
工程的項目部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施工質量的驗收工作,驗收合格后,簽字許可作業。對于需要拆除以及變動的施工設計必須經項目負責人審批簽字與驗收合格后,才能實施,從而保證工程的質量。
(4)嚴格把好建筑材料質量關
在選購建筑材料時,要特別注意材料的產地、類型、規格以及質量,尤其是采購對其級別要有嚴格的要求的材料,并且嚴格按照國家建筑行業的標準要求,來進行選購,以保證材料的穩定性與功能性。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以及實施是一項系統的綜合性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根據災害體的不同特征和危害對象的不同,而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案,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落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才能設計出既經濟實用,又切實可行的方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抗災。
參考文獻
[1]謝懷建,沈平.長江三峽地質災害治理中的景觀保護與建設方法探索[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7.
[2]黃龍華.控制爆破技術在地質災害治理中的應用[J].爆破,2010.
[3]朱清,余振國.地質災害治理的產業化分析[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11.
1地質災害現狀
1.1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許昌市煤炭資源豐富,大小煤礦隨處可見,由于長時期人工過度開采或不規則開采留下大體積采空區,且大多采取自然塌落法,不進行回填,加上爆破震動,引起頂板巖體裂隙,穩定性變差,在地表水下滲作用下,易發生塌陷。塌陷則必然引起地面變形、裂縫,直接威脅煤礦區及附近人民生活和生命財產的安全,危害大,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據統計,僅禹州市110個地質災害點共造成毀房9434間,毀田885.87hm2,毀壞路段650m,人員死亡27人,直接經濟損失6073萬元。其中地面塌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024.5萬元,占總損失的99.2%,死亡1人;滑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6萬元,占總損失的0.75%,死亡26人;崩塌及河流塌岸直接經濟損失2.5萬元(表3)。各鄉鎮災害損失情況,根據所在地理位置和地質環境不同,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差異較大。其中鳩山鄉損失680.9萬元,磨街鄉損失620.9萬元,方山鎮損失1219萬元,神垕鎮損失539.5萬元,古城鎮損失96.5萬元,方崗鄉損失30.6萬元,文殊鎮損失682.5萬元,梁北鎮損失181.5萬元,朱閣鄉損失184.0萬元,萇莊鄉損失155.2萬元,淺井鄉損失195.0萬元,鴻暢鎮損失1487.4萬元。襄城縣境內的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在500萬元以上。
1.2地質災害隱患及損失評估通過對禹州市內地質災害調查點進行認真系統的分析,共確定地質災害隱患點90處,各種地質災害隱患點共威脅農田614.13hm2,房屋14432間,道路3610m,煤礦一座,威脅人口20137人,直接經濟損失預測8398.4萬元。其中地面塌陷威脅人口19056人,直接經濟損失預測7816.7萬元;滑坡威脅人口782人,直接經濟損失預測342.8萬元;崩塌威脅人口159人,經濟損失預測6.9萬元;不穩定斜坡威脅人口160人,經濟損失預測232萬元。各鄉鎮地質災害隱患點經濟損失預測評估為:鳩山鄉1157.2萬元,磨街鄉1234.1萬元,方山鎮1053.5萬元,文殊鎮1226.0萬元,梁北鎮330.0萬元,古城鎮93.0萬元,方崗鄉656.5萬元,神垕鎮926.0萬元,淺井鄉257.5萬元,萇莊鄉134.5萬元,鴻暢鎮1330.1萬元(表4)。根據地質災害災情分級評價標準,對區內110個地質災害點進行評價,評價結果:重大級1處,較大級15處,一般級94處。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和已發生但還存在較大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危害程度分級評價,禹州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90處,評價結果:特大級3處,重大級39處,較大級38處,一般級10處。
2環境治理研究
2.1許昌市環境治理現狀近年來,許昌市各級政府和礦山企業逐步認識到保護礦山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加強制度建設中、做好地質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同時,積極推進和組織礦山環境調查、規劃和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及土地復墾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1.1加強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依據《環境保護法》、《礦產資源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土地管理法》、《土地復墾規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河南省實施<土地管理辦法>辦法》、《河南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等基本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許昌市先后頒布了基本農田、防震減災、礦產資源、土地管理、污染防治、地質災害防治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規劃及相應的配套保障措施,為加強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提供法規保障,使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2.1.2監督管理體系初步形成,依法行政有了組織保障許昌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相繼設立了地質環境管理科室,初步建立起市、縣(縣級市)、鎮(鄉)三級地質環境保護和監督管理體系,從組織上保障了全市礦山環境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全面有序地開展。一般大型礦山設置環??啤⒌刭|測量科、土地征遷科,中、小型礦山建立科或組,負責礦山環境監測、污水治理、礦山防塵、礦區綠化、土地復墾等工作;與礦山生態環境有關的礦山安全組織機構比較齊全,設置時間較長。
2.1.3控制源頭,加強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過“新建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的全面貫徹實施,初步從源頭上控制和預防礦山環境問題和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把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進行認真部署,相關部門、企業已制定了配套的規章制度,對危害地質環境、誘發災害的行為進行約束,同時,在全市范圍內初步建立了汛期應急調查制度、汛期防災預案制度、災害速報制度、險情巡查制度和汛期值班制度等,防災應急能力和反應速度得到提高。
2.1.4加強宣傳教育,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全市開展了有關礦山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培育公眾的保護意識,使廣大人民群眾及從業者充分認識到礦山環境保護與其自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性,調動了礦業權人、公眾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做好礦山環境保護治理工作。
2.2礦山環境治理現狀許昌市制定了礦山環境保護的優惠政策,調動礦山企業及社會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治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促進了全市礦山環境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1)2006年初,省國土資源廳及省財政廳以豫財辦建[2005]330號文批準了“禹州市白廟礦業集團白廟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批復資金260萬元。棄碴復耕工程共完成棄碴清理49050m3,土方開挖3850m3,土方回填平整7100m3,使基本農田增加0.8hm2;土地平整工程共完成棄碴清運9850m3,土方回填98300m3,土地平整82100m3,恢復良田14.67hm2;實施了生物工程,植樹3100株。(2)2006年初,省國土資源廳及省財政廳以豫財辦建[2005]330號文批準了“河南省襄城縣紫云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批復資金200萬元。治理共完成棄碴清理1120m3,棄碴回填15095m3,土方回填10500m3,人工回填平整26715m3,漿砌石工程510m3,施工便道1.85km,植樹37145株。(3)2006年初,省國土資源廳及省財政廳以豫財辦建[2005]330號文批準了“河南省禹州市呂溝煤礦煤矸石綜合治理工程”,批復資金150萬元。整治煤矸石堆面積0.1736km2,土地復墾4.26hm2。(4)2006年底,省國土資源廳及省財政廳以豫財辦建[2006]333號文件批準了“河南省禹州市中鋒棗園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批復中央財政資金200萬元。土地復耕面積8.73hm2;將取土區翻耕3600m3;修筑擋土墻430m;修筑了施工便道0.43km;實施了生物工程,植樹430株。(5)2006年底,省財政廳以豫財辦建[2006]333號文件批準了“河南省禹州市磨街鄉大澗村礦山環境治理”項目,項目申請資金803.13萬元,批復資金200萬元。治理工程共完成回填區平整0.72hm2;埋置排水管45m,改善山坡地表水徑流條件;修筑擋墻140m,加固坡體內的平臺陡坎,以保障坡體穩固;修建施工便道1.20km,保留了0.50km作為景觀路,改善項目區內交通條件;對治理后的坡地進行綠化,綠化面積8.67hm2,種樹13500株,恢復生態環境。上述礦山環境治理項目的開展,不但恢復和改善了這些礦區的生態環境,改善了當地居民的居住環境,減災、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同時在煤礦塌陷區治理、矸石山治理和石料礦山棄渣、棄石治理等方面積累了經驗,為下一步全市礦山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