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產品的檢測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7-0300-01
塔城市是全國離口岸最近的城市,有著100年通商的歷史。其中農產品是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項目。塔城市農作物種植面積為8.65萬hm2,蔬菜種植面積為1 733.33 hm2,具有規模性的蔬菜大棚7 000個,蔬菜批發市場1個,大型超市10余家,蔬菜經營店多達200個。市農業局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積極打造一支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的農產品檢測隊伍,不斷在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上下功夫,并努力加大外埠蔬菜入市監測力度,積極引導本地蔬菜安全生產。
1 塔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現狀
塔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始建于2008年8月,隸屬于塔城市農業局的參公單位。檢測范圍為蔬菜、水果、水產品。現編人員及公益性崗位人員共10余名。所有人員都具備大專以上文憑,并參加了自治區農業廳舉辦的農產品檢測人員上崗培訓及考試,能夠較好地完成農產品指標的檢測工作。實驗室面積為446 m2,主要精密儀器有進口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凱式定氮儀、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共計40臺(套)。2012年以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積極配合自治區農產品抽檢14次,抽取蔬菜、水果、水產品三大類800批次,總體合格率在98.75%;同時,與地區檢測中心聯合抽檢12次,抽取552批次果蔬樣品,合格率在96%;對全市蔬菜基地、蔬菜批發市場、各大超市共抽檢90余次,抽取蔬菜樣品9 600批次開展農產品快速檢測,總體合格率為98.2%。
2 存在的問題
2.1 質檢力量不足,無法適應監管需要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涉及農產品的生產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控制、產區準出及市場準入管理,檢測內容繁多。而當前農產品質檢體系投入不足,總體檢驗檢測能力不能適應日常監管的需要。目前塔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還處于籌建階段,工作剛起步,鄉鎮級農產品監督站建設開展慢,檢測能力不能滿足農產品集散地和消費地的質量安全檢測需要[1-2]。
2.2 風險監測與預警能力建設滯后
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及預警能力方面尚屬空白,不具備對總體數據進行分析研判、開展風險預警和隱患排查的條件。
2.3 技術人員缺乏,運行經費不足
塔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目前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但技術人員工資待遇低,而且缺乏運行保障經費,從而無法吸引優秀的專業檢測人員,同時參加了自治區農業廳農產品檢測培訓并取得上崗證的公益性崗位人員大量流失,致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無法有效發揮作用。
2.4 質量安全追溯制度不完善
近年來,塔城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對市場銷售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的范圍不大,種類不多,頻率不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不完善,無法真正從源頭上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
3 對策
3.1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目前,塔城市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和業戶已發展到1 000家以上,可是塔城市至今還沒有法定的符合國家標準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與“菜籃子”的發展不相適應,并導致了農產品質量合格證和市場準入檢驗檢測工作得不到有效的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擬將塔城市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室合并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檢測室。這樣有利于資源與精密儀器共享,有利于節省資金與實驗室設備,一次性完成“雙認證”工作,還可彌補檢測人員不足的現象。另在每個鄉(鎮)設2~3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每個行政村設1名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并對鄉鎮場、市場、配送中心配備快速檢測設備,建立完備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監控管理體系。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安排專項資金,予以重點支持和保障,確保此項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3-4]。
3.2 強化農業投入品的源頭監管
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格前期批準和后期監管,依法吊銷使用違法投入品經營企業的許可證。加強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貯存和使用國家禁用農獸藥行為。指導生產者使用符合標準的農藥,禁止在農業生產中使用高毒農藥。推廣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積極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農資配送工作。加強技術培訓指導,引導農戶按規定要求使用農業投入品,從源頭杜絕農業投入品的濫用,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下轉第303頁)
(上接第300頁)
3.3 抓好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建設
加大、加強有機、綠色食品的認證開發,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全面推進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進程,為全市農產品優質化、農產品食品營養安全化打下基礎。引導農民自覺采用標準化生產技術和規范,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
3.4 做好工作預案,建立應急反應機制
為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農產品安全事故帶來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政府應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按照“統一領導、全程監管、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原則,對可能發生的農產品安全事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5-6]。
4 結語
塔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起步晚、任務重,各項工作都有許多內涵的知識需要掌握。但是能夠認識現狀,找出問題,結合本地特點去改善,就一定能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做好,為塔城市人民的民生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5 參考文獻
[1] 張洪霞,任憲忠.農產品檢測分級方法探討[J].農業機械化與電氣化,2003(1):20.
[2] 石國忠.淺論農產品檢測機構在蔬菜安全監管中的作用[J].上海蔬菜,2006(1):12.
[3] 金發忠.關于我國農產品檢測體系的建設與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2004(1):52-55.
[4] 華斌.淺析加快健全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和措施[J].上海農業科技,2011(5):36,38.
[關鍵詞] 通州 農產品質量安全 監督檢測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2-0026-01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吃”,不只限于數量,對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的產業鏈,涉及面廣,中間環節多,需要多個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我區農委各相關職能部門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作出了不懈努力。特別是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頒布,安全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叭芬粯恕鞭r產品穩步增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各項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扎實推進,有力地從源頭上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安全?,F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入手,談談我們的做法以及思考。
一、我們的做法
1.加強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2002年,根據省市各級部門的要求,通州區農委組織籌建了區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并于同年9月開始運作,自實驗室開展檢測以來,已先后四次進行了實驗室計量認證,并獲得農業部ATCL認證和計量認證CMA資格,同時,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成立了“肉菜糧食放心工程”協調小組和建立了“區農業標準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工作的順利開展。
近幾年,區委區政府加大了農產品質量檢測投入,先后投入20多萬元改擴建了區第一集貿市場速測室。投入40萬元專款改擴建區綜合性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自2008年以來每年投入將近20萬元用于農產品的例行監測與監督抽檢工作。保障了檢測的正常開展。
2.加大監管抽檢力度,完善追溯應急機制。目前我區已建成了以區檢測中心為龍頭,鎮檢測站為骨干,重點生產基地檢測點為補充的三級檢測體系,實現了全區檢測網絡全覆蓋。實行的例行檢測“周檢制”、監督抽檢“月檢制”,每年檢測樣品數達到20000個,其中區里定性檢測樣品5000個以上,定量檢測500個以上。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季節性風險監測及專項監督抽檢。對抽檢不合格的生產基地或企業進行溯源并限期整改,對不合格的產品依法進行處理,嚴禁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3.建立高效的檢測隊伍,完善相關管理制度。2012年,鄉鎮成立了農產品質量監督服務所,并配備了檢測人員,從事生產過程、基地產品抽檢、采樣及有關技術推廣。近兩年來,我區舉辦了一系列培訓班每年都將開展1次檢測技能大比武,還選派相關檢測人員參加省市相關比武,同時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培訓跟學習方式,與設備廠家和上級業務部門接對,通過強化區跟鄉鎮檢測人員的培訓,全區檢測技能獲得大提升,在做好區跟鄉鎮檢測人員的基礎上在全區20個重點蔬菜產地準出基地所在村配備1名村干部或聘用干部任基地檢測員,與工商部門一起組織30個集貿市場共安排了60名市場檢測員,在檢測水平與檢測人員不斷充實完備的過程中,我們逐步建立起了定期送樣檢測、數據上報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樣品的廣泛性和全面性,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按照“五有、五統一”的要求建設鄉鎮檢測室,五有是有人員、有場所、有制度、有設備、有試劑,五統一是統一持證上崗、統一專人檢測、統一記錄臺帳、統一檢測試劑,統一扎品管理的“五有、五統一”原則,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實行了規范化管理。
4.加大區域內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力度,強化監測工作。為切實保障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近年來我區農委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繼續加大了區域內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嚴格執行蔬菜等農產品農藥殘留例行監測“周檢制”與區內監督抽檢“月檢制”,并在擴大檢測范圍與檢測批次上求突破,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基地市場超市全覆蓋。
5.嚴格設立監測點,并對數據進行分析匯總,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為使檢測數據具有可比性、連續性、代表性,我們還建立相對固定的監測點,并根據季節的不同,農藥用量的不同,農藥種類的不同來確定檢測樣品數量,一般夏季的樣品量高于冬天,并且采樣量每年都呈上升趨勢,為直觀表現全區蔬菜質量安全水平,有效地對全年監測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將產品分為六大類:葉菜類、甘藍類、瓜類、茄果類、豆類、根菜類,采樣地點也分三大類,生產基地、集貿市場和超市。通過近幾年的蔬菜藥殘檢測工作,基本掌握了全區蔬菜的第一手資料,為政府和上級部門的宏觀決策提供必要依據和指導性建議。從不同年份,不同產地、不同種類的合格率來看,年均合格率逐年上升,五月到九月的合格率高于其他月份,超市合格率高于生產基地和集貿市場,根菜類、瓜類和茄果類合格率高于豆類、甘藍類,葉菜類最低。
二、思考和建議
基于檢測數據以及我們的做好,筆者認為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要進一步好轉,必須要考慮以下因素
1.在媒體輿論上做好宣傳,倡導農產品放心消費。加強與新聞媒體的聯系,建立信息溝通制度,大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獸藥管理等法律法規,科學安全使用農業投入品,營造安全生產,放心消費的良好社會氛圍。
2.加速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全面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一旦確定農產品“三品”基地后,制定相應的土地流轉政策,根據農產品區域特色,制定生產標準,對基層人員進行針對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培訓,讓其按照標準化生產技術進行組織生產。
3.切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前移。進行鄉村環境綜合治理,防治工業“三廢”污染農田,水源,控制農業自身污染。重點做好監管、檢測的“關口”前移,在源頭上控制農產品的面源污染。一是強化監管,加強檢測。將增加抽檢頻次,擴大檢測范圍。各鎮實現例行檢測周檢的常態化。二是推行目標責任考核,將各鎮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三是落實產地準出、農田檔案管理等相關制度。四是開展一系列聯合檢查行動。
4.對農產品實施全程質量控制,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加大對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農產品的質量檢測的監管力度,實施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相結合,從農田到餐桌實行強有力的監控,對不合格產品實行就地銷毀,防止流轉。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S-1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驗檢測體系是保障農業產業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職能的重要技術支撐體系。而完善以及加強農產品的風險監測預警以及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加快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是保障農產品的供給安全以及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是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我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以及農業標準化水平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抓手,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受到各方的關注。下文以江蘇省東??h為例分析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1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東海縣地處N34°17′30″~47′30″,E118°22′30″~119°11′15″,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全年無霜期達225d,年平均日照2394h,年平均降水913mm。全縣總面積2250km2,耕地12.9213萬hm2。東海縣為“百庫之縣”,共興建大中小型水庫63座,總庫容為8.9億m3,其中石梁河水庫和安峰山水庫分別為江蘇省第1和第4大水庫。全縣轄1個省級開發區、1個旅游度假區、14個建制鎮、8個鄉,共有366個行政村,全縣總人口115.1萬人。東??h是典型的農業大縣,也是全國農業綜合實力百強縣之一、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全省首批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縣、省級首批無公害農產品整體推進縣、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園藝產品出口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秸稈養牛示范縣、商品豬基地縣。年糧食總產超過100萬t,居全國第18位;油料產量8萬t,居全國第91位。主要種植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具有開發綠色、無公害食品的優越條件以及巨大潛力。而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全面的提升檢測能力及水平,構建完善的農業投入品、農產品以及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安全檢測,建立高效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實現農產品的安全全過程監管,開展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性檢驗工作,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1.1 法律賦予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
省政府《關于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以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中規定農業部門要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質量安全的監管工作。由此可見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重要職責之一是對農產品質量進行安全檢驗?!吨腥A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也做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其規定縣級以上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對市場上銷售或者生產中的農產品進行抽查與監督。此外,《農業法》也規定建立健全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以及質量檢驗檢測的體系,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因此,東??h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設是與《關于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農業法》等法律賦予其的職責。
1.2 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以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
國務院明確提出要求,要加快農業的標準化工作,建立健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強化農業生產資料以及飼料的質量管理,逐步提高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水平。與此同時,省農委以及農業部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高度重視,專門發公文要求各級建設農產品的質量檢測中心。因此,東??h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設,是與國務院、省農委、農業部對于農業的要求相一致。而東海縣加強農產品質量的監測工作以及加強農業物資的監管,有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提高,有利于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最終推進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建設。
1.3 提高食品安全質量與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東??h的農業生產出現大幅度使用農藥與化肥的現象,造成東??h及其周圍地區的大氣、水體、土壤等嚴重污染。此外,農業生產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對社會的穩定造成較大影響。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設,對化肥、農藥以及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進行加強,有利于改善東??h及其周圍地區的農業生產與環境質量,并且促進社會的穩定。
2 結語
東海縣農產品質量檢測的實施是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保護廣大城鄉居民的身體健康以及提高我國農產品整體質量水平的重要途徑。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監管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有效的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引導農村農業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以及增加農民的收入。此外,也適應新時期農業發展的特點與需要,符合國家農業新形勢的發展要求,提高農產品質量以及安全水平,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拓寬檢測的范圍、提高檢測的效率以及檢測精度,將檢測的范圍拓寬到農產品生產基地環境、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農產品、農業投入品等,能夠不斷滿足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周云鳳,張利國.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現實困境和對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06).
[2] 吳志新.政府在農產品質量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09).
關鍵詞:農產品;檢測;抽樣技術
中圖分類號 S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1-0148-02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各類蔬菜的需求量增加。為滿足人們需要,農業科技栽培模式、技術不斷進步,蔬菜的生長期變得越來越短,在獲取經濟效益越來越高的同時,也導致了化肥和激素、農藥用量越來越大,環境污染加劇,各種農藥殘留超標。因此加強蔬菜農藥殘留的抽檢工作,提高蔬菜質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極為重要。以下結合合肥市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對抽樣環節現場控制的原則、方法及要點展開分析和探討。
1 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工作現狀
目前,檢測檢驗實驗室工作主要專注于實驗室內部的檢驗流程,樣品和儀器設備管理數據報告、檢驗報告等環節,抽樣環節極少涉及,依據任務要求,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現場抽樣情況大都是在生產基地。由于季節的不同,生產的更替,實際抽取樣品時會出現空缺,樣品數量不夠和實際生產基地與采取樣品基地不符合等問題,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最后數據匯總和檢驗報告的結果。
2 抽樣前準備的工作
2.1 編制計劃,制定實施方案 根據不同性質的任務,制定不同實施方案。制定方案前應組織抽樣人員研讀相關文件內容,對文件要求監測的城市及地點,時間安排,監測的品種和數量,監測項目和監測依據等要求編制本單位的抽樣計劃和實施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杜絕盲目抽樣和抽取樣品不符合要求等現象。
2.2 及時溝通與交流 抽樣前與委托單位和受檢單位進行溝通,減少在實際抽樣情況出現的問題。同時,將抽樣工作細則和要求提前告知受檢單位應,并以函的形式正式發送給對方,以便讓對方更好地協助配合抽樣工作的順利開展,避免在抽樣過程中出現樣品種類、樣品數量和抽樣基地與實際抽樣基地不一樣等問題。
2.3 抽樣工具的準備 抽樣工作前需要先準備好抽樣單、抽樣編號、抽樣袋、保鮮袋、紙箱、標簽、封條(按照任務需要)等抽樣工具。并保證工具的清潔,干燥、無異味,不會對樣品造成污染。抽樣過程不應受雨水、灰塵等環節污染,保證封條和編號必須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2.4 人員及車輛安排 采樣之前,安排抽樣人員時需要按照相關任務要求,安排符合要求的抽樣人員,即必須具有抽樣技術的人員才能進行參加并持個人有效證件(身份證、工作證和執法證),攜帶抽查文件,相關表格和抽樣單等。
3 抽樣的原則和方法
3.1 生產基地的抽樣 根據不同品種在其種植區域的成熟期來確定。蔬菜抽樣應安排在蔬菜成熟期或蔬菜上市前M行,按照文件要求抽樣方法進行抽樣,例如:安徽省2017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級例行監測(風險評估)工作,就是按照NY/T789-2004規定執行。規定要求按照的產地面積和地形不同,采取隨機法、對角線法、五點法、Z形法、棋盤式法等進行多點采樣。產地面積小于1hm2時,按照NY/T398規定劃分采樣單元;產地面積大于1hm2小于10hm2時,以1~3hm2作為采樣單元;產地面積大于10hm2時以3~5hm2作為采樣單元。每個采樣單元內采集一個代表性樣本。不應采有病、過小的樣本。采果樹樣本時,需在植株各部位(上、下、內、外、向陽和背陰面)采樣。
3.2 其他抽樣地點的方法 以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級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工作為例,就要求市場每次監測1個批發市場、1個農貿市場和1個超市。按照規定要求就應以當地批發市場開市時間為準,在批發市場交易高峰期進行抽樣。(如:合肥市周谷堆批發市場下午2:00開市,水果批發市場早晨5:00開市)。超市和農貿市場抽取樣品時應盡量選擇在批發市場之前進行。主要原因是超市和農貿市場的農產品種類相對較少,可能不能滿足抽樣要求的種類和數量,為更好的按照要求完成抽樣種類和數量,可以前往批發市場對前期取樣不夠的樣品進行補缺。抽取樣品時應注意對于散裝成堆樣品,應從上中下分層采取,四周五點隨機采樣。
3.3 抽取數量 按照任務要求抽取樣品數量,以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省級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工作和合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工作為例,雖然省、市方面都要求按照NY/T789-2004規定執行,但是,合肥市在任務方面則特別要求抽查每個樣品數量不少于3kg,所以根據文件要求我們應按實際現場控制抽取樣品數量,同時確保樣品的完整性,無明顯腐爛、長菌和表面損傷的蔬菜樣品。
3.4 抽樣單填寫 抽樣時隨時填寫抽樣單,填寫時應準確記錄樣品編號、名稱、抽樣時間和來源地。抽樣人員要與被檢單位代表共同確認樣本的真實性和代表性,抽樣單一式3份,由抽樣人員和被撿單位代表共同簽字或加蓋公章,一份交被檢單位,一份隨樣品,一份由抽樣單位人員帶回。
3.5 樣品的運輸 樣品抽取后應當場妥善包裝并封樣,抽樣人員與被抽檢單位應在封樣條上簽字確認。樣品應在24h內運送到實驗室,否則應將樣品冷凍后運輸。原則上不得郵寄和托運,應由抽樣人員隨時攜帶,在運輸過程應避免樣品發生腐敗變質、遭受污染。樣品送達檢測單位時應送至樣品室,抽樣人員應將抽樣單據和記錄,移交給樣品管理員,并將相關檔案移交給檔案管理員歸檔。
4 結語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測,通過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避免藥物殘留超標和添加劑超量等,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目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存在紕漏,必須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切實有效的建設對策,從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水平和質量,更好的為農產品質量監督服務。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問題;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54
當前農產品種類日益豐富,社會對農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而隨著土壤、水質、環境等污染嚴重,農產品的質量受到極大的損害,且受利益的驅使,不可避免的有人會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添加農藥、化肥,促使植物生長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病蟲害,同時還添加了定量的生長調節劑,嚴重影響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市場農產品調查中大部分的農產品都含有超標的藥物殘留,居民食用后便可對身體健康等造成不利影響。國家出臺了農產品質量檢測法規,并制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 ,針對檢測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
1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存在的問題
1.1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不健全
在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中雖然配備了檢測儀器設備和檢測系統,可以實現對蔬菜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和定量檢測等,并要對農產品所處區域的環境質量進行檢測。但這些設備配置在基層縣市并沒有進行配置,或者配置的數量較少,檢測設備較為落后,缺少高精度、高新技術的檢測儀器,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較低。
1.2 缺少專業化的檢測人員
人員缺失是檢測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問題,檢測人員并不是專業的檢測人員,而是從其他專業轉業過來的,缺少專業的檢測技術和知識,后期又缺少專業知識的培訓和教育,檢測人員工作能力受限。
1.3 檢測量較大,檢測成本較高,經費不足
當前由于社會各界和政府等對農產品質量檢測不夠重視,對農產品質量檢測的投入成本不足,經費不足加上檢測量的增加,嚴重影響到檢測工作的開展,阻礙了檢測工作的進步,檢測效果也大受影。
1.4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內容單一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儀器陳舊,檢測項目僅限于對氨基甲酸脂、有機磷、有機氯等藥物的殘留進行檢測,僅限于定性檢測,定量檢測難以實現,覆蓋面小,檢測范圍受限制。加上缺少大型的農產品集散貿易市場,監管體系不完善,缺少對農產品質量檢測的宣傳,農產品法規不健全,使得監測工作的進行缺少足夠的法律依據。
2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應對策略
2.1 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體系
加大對農產品檢測設備的投入,打造專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和團隊,并配置專業的工作人員,優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
2.2 樹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
建立農產品檢測制度,嚴格按照制度進行監控和監督。對于藥物殘留超標和添加劑過量的農產品需要進行處理,杜絕存在質量安全的農產品流入市場。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人員培訓和教育,明確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內容,提高其專業檢測水平和綜合素質。
2.3 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和綠色無公害技術
提倡應用綠色農產品種植和生產技術,最大程度上降低藥物殘留的程度, 對農資市場中的農產品進行徹底清查,在生產、運輸和儲存過超中能夠都要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2.4 督促各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督和監管
從農業、工商、質檢和監管等部門入手,與不同的部門聯動,共同監督農產品的質量動態,實現農產品的安全生產。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并要完善農產品質量檢測的相關法規法律等,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有法可依,違法必究,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更多的為人們提供放心的健康農產品。
3 討論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水平關系著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等至關重要,必須要高度重視,從本質上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的建設,樹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重要性意識,并要嚴格遵守檢測的相關規定,按照規范對需要檢測的農產品質量進行檢測,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性,讓人們食用放心、健康的農產品。
關鍵詞: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檢測目錄;評估分析
中圖分類號:S3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18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產品的供給情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在保證產量的同時能夠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是當前農業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問題。所以國家政府應建立相關的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質量檢測檢驗標準,最大程度的保證我國農產品的質量。根據相關體系和標準我國逐漸實現對農產品從種植到食用整個過程的質量安全控制,保證大眾能夠消費無公害的農產品。國家農業部制定了無公害食品的標準,同時全面規范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建立了完善的無公害農產品標準體系。
1 無公害農產品檢測目錄的提出背景
無公害農產品的建立標準是以保護人的身體、生命的安全為基礎,但是早期我國設置了過多的農產品安全性指標,在無公害農產品的定位上存在很大分歧。并且國家對于農業投入品的規定經常出現重復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浪費,甚至還會造成生產環節、檢測環節的標準不能實現統一,破壞了相關保準的權威性。尤其在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過程中,與實際的監督環節有很大出入,因為在實際的農產品種植中會存在使用大量肥料和藥物的現象,并且會涌現出大量新的農產品投入品,所以需要根據具體檢測的情況來進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標準的適度調整。但是在早期的標準檢測中,檢測的方法是保持長期不變的,難以適應農產品生產的變化。針對早期的這種現象,我國農業部重新進行了無公害農產品的重新認證工作,重新制定和實施了“無公害農產品檢測目錄”,并且依據現行的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和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實施。
2 無公害種植業農產品檢測目錄的內容及技術評估
2.1 檢測目錄的內容
從目前的檢測目錄來看,我國無公害農產品共有58類,其中種植業無公害農產品有37類,主要包括10類蔬菜類無公害農產品,8類水果類無公害農產品,19類其他種類的無公害農產品,如花生、大豆、芝麻、玉米、菌類、稻類等。這些無公害農產品的檢測項目都是1項,但是茄果類、蕓薹屬類蔬菜產品有14項檢測項目。
2.2 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技術評估
2.2.1 評估原則
為了保證對無公害農產品實現風險控制和動態管理,結合農產品實際的生產狀況,以及檢測認證功能的需要,保證無公害農產品的評估技術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要對農產品生長期間根據病蟲害預防情況進行現場檢查,檢測農藥使用的情況,以及相關有害物質污染存在風險的情況,列出重點監控的監測項目;要客觀分析近年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抽查數據;做好無公害種植業產品的農藥使用情況記錄;依據限量值的規定來進行檢測的項目;檢測項目的進行要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限量值規定;檢測項目的確定要以現行無公害食品的標準為前提,然后得出風險評估的數據結果。
2.2.2 評估過程
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調查手段,查詢無公害農產品的具體用藥情況,是我國農業部重點監控的藥物,并且根據藥物投入的狀況來確定重點檢測的項目,分析農產品實際生長過程中受到的病蟲害危機程度,最終得出無公害能產品的用藥相關成分,并在我國農藥信息網上進行毒性登記判斷;利用農藥信息網站,了解農產品登記用藥的具體使用信息,確定用藥的情況以及用藥成分,做好農藥毒性的判斷;對得出的分析結果進行歸納總結。
2.2.3 評估結果分析
通過多種途徑的檢測和分析,可以得到相關的檢測信息數據,對得到的數據進行科學整理,根據整理的數據分析無公害農產品的農藥使用是否超出了國家農業部對無公害農產品的用藥規定標準;根據對監測目錄的調研,分析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檢測目錄實際使用的情況,判斷無公害農產品的檢測目錄實施效果;利用相關的網站,查詢各類農產品使用者的反饋和評價,分析存在風險的農產品項目,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風險項目,保證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通過各類監測的數據結果分析,參考無公害農產品的用藥情況、農產品投入品的登記信息、污染的參數等對檢測目錄進行對比分析,總結我國的無公害農產品需要重點檢測的項目,并提出重點項目的監控措施和建議;進行重點項目檢測的時候,要合理選擇限量值和檢測的方法;檢測目錄要與相關的農產品名稱進行一一核對,防止出現遺漏或者錯誤的情況,保證監測目錄和實際認證農產品的一致性。
3 評估典型示例
例如葉菜類蔬菜,我國今年了很多關于葉菜類蔬菜的檢測目錄評估情況,每一項葉菜類蔬菜的評估項目至少在10種以上。并且在葉菜類蔬菜的檢測目錄技術的評估過程中,要針對蔬菜的限量值、重點檢測的項目、參考依據、檢測方法等各項技術都要進行國家規定標準的查詢與整理,保證檢測的各個環節都能與現行的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的檢測、認證標準相符合。最后對葉菜類蔬菜的動態查詢、檢測數據的整理狀況、病蟲害危及程度、用藥的規范性等進行分析和判斷,確定葉菜類蔬菜檢測目錄的內容。
4 結語
無公害農產品檢測目錄能夠實現對我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的動態管理、參數的采集、風險的檢測。判斷認證無公害農產品是否符合國家食品安全的相關規定和標準,最大程度的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我市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在省農業廳指導下建立起市、鎮兩級為一體的農產品質量監控檢測網絡,項目即將全面啟動,這將對農產品生產源頭、過程、上市的全面監控,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現即我市實際作如下的匯報:
一、基本情況:
(一)組織措施
1 、市農業局分管領導主管本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流動報務站工作,它市場信息辦具體負責日常管理、指導和監督。市、鎮兩級流動服務站人員憑證上崗。
2、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設立站長 1 名,由市農業局分管兼任,并配備 4名檢測人員,人員由市農業考錄調劑,臨時人員。
3 、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工作業務統一由市流動服務站指導和管理。由各鎮推薦的農技站或鎮農業辦人員擔任流動服務站站長 1 名,檢測人員 1 名,報市農業局備案。
(二)設備管理
1 、市級檢測站配備流動汽車一輛,檢測儀DY5000一套、6C一套、電腦一臺;17個鎮級流動檢測站,配備流動摩托車17輛及10R快速檢測儀17臺,流動服務站固定資產,納入固定資產管理范圍。
2 、流動汽車、流動摩托車只限于進行檢驗檢測工作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同時,各使用單位要維護好車輛和車裝設備,保證穩定的工作狀況。
3 、流動摩托車由市檢驗檢測級流動服務站負責管理。
4、我市農產品檢驗檢測大樓已經竣工,總面積2890平方米,即將投入使用。
5、現正在采購檢驗檢測大樓安裝的固定儀器。
(三)工作情況。
目前重點檢測各大生產基地、出口、出島或進超市進賓館的大宗農產品。檢測對象:種植業產品的葉菜類、豆類、茄類、椒類、瓜類和主要水果類產品。
1、各鎮流動服務站按計劃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形成文字檔案報送市檢驗檢測站,每月報一次,經市級檢測站審查后匯總上報省植保站。
2 、鎮級流動服務站對突發性事件的農產品檢測時,檢測結果向市檢驗檢測站匯報,同時市農業局主管領導及時向上級匯報。
二、存在問題
(一)重視不夠。市、鎮兩級都對農產品檢驗檢測的認識不夠,只有市農業局大力去抓力度不夠。
(二)沒有編制。市、鎮兩級農產品檢驗檢測站都沒有固定的編制,臨時抽調檢測工作人員對當地農產品進行檢測,檢測人員感到前途渺茫,工作積極性不高。
(三)經費沒到位。我市農產品檢測工作已經從2009年1月份正式開展工作,檢測產品已達800多個,只是經費始終沒有到位,農產品檢測工作人員對農產品檢測工作都沒了信心,目前檢測工作舉步惟艱。
(四)檢測水平低。雖然我市開展農產品檢驗檢測工作的培訓,只是培訓力度不夠,檢測人員學習
熱情不高,造成檢測水平低,檢測報表填報的結果有的不規范。
三、保障措施
(一)大力宣傳。項目全面全面啟用后,要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工作進行廣泛宣傳,爭取農產品生產者、加工者、經營者配合而加強自律,并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等,倡導消費者消費具有無公害、綠色食品等認證標志的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