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8 09:40: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研究目的與研究對象
(一)研究目的
探討典型病例在臨床醫學本科生泌尿外科學見習教學中的應用,分析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效果,提出解決對策。
(二)研究對象
選取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泌尿外科臨床醫學五年制見習生50名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25名采取典型病例教學模式進行指導,設為實驗組;其他的25名見習者采取一般的普遍性教學模式進行指導,設為對照組。在見習后對兩組學生的基礎操作能力和??撇僮髂芰σ约袄碚撝R等進行考評。對兩組的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泌尿外科臨床醫學五年制見習生50名進行實驗。在泌尿外科學見習教學中,對50名本科見習生進行試驗對照研究,對實驗組(25名學生)采取典型病例教學模式進行指導,對對照組(25名學生)采取一般的普遍性教學模式進行指導。五十名本科見習生在試驗對照研究之前的基礎操作能力和專科操作能力以及理論知識等都處于同等水平,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差異性不大。在見習后對兩組學生的基礎操作能力和??撇僮髂芰σ约袄碚撝R等進行考評。對兩組的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在實驗組所采取的典型病例教學法具體如下:第一,開展小課堂。這跟對照組相似,在見習過程中,每天或者定期在某個時間段開展一個小課堂,講授一些基礎性理論知識。但是在實驗組的小課堂中,除了進行基礎的理論醫學知識的講授之外,還進行某個典型案例的分析,教師通過小視頻、ppt等多媒體向見習學生介紹典型病例的情況,在了解病例之后,讓見習生們提出問題,并進行討論。討論可以分組合作展開,每組中各位成員都要擔當某個典型病例的患者角色,患者角色在不同典型病例中進行輪換。整個課堂中,教師將課堂活動交由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全面提升。第二,臨床示教。在典型病例中,教師在對患者治療和診斷過程中,周邊的見習生或作為助理,或作為下手,觀看和練習老師的操作過程,親身體驗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各種環境以及臨床操作中的各項注意事項。在典型病例治療中,教師根據泌尿外科方面的具體問題對見習生進行臨床講解,針對患者的具體特點,對操作要點進行具體講解。在典型病例現場示教之后,教師醫生還指定一位見習生在查房過程中進行輪流操作,其余見習生對其操作中遇見的問題進行探討和糾正,所有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第三,典型病例一對一教學。在見習到一段時間之后,教師選擇一些泌尿外科典型的患者,讓見習生輪流一對一進行查房、觀察、操作。老師對每位見習生的診治過程進行觀察和跟蹤監視,并進行記錄。比如見習生根據步驟在進行查房過程中,教師會不停的提問,現場監控和記錄。在查房結束之后,讓見習生自行自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會根據典型病例的情況對見習生進行評價,指出其診治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見習結束之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見習生進行統一的考評,其中包括基礎操作能力考評、??撇僮髂芰荚u、理論知識考評、總成績考評??偝煽冇苫A操作+??撇僮髂芰?50%)、理論知識(50%)。其中,設置優秀95-100分,良好計85-95分,合格計80分,不合格根據情況計0-80分。
三、研究結果
在進行一年的見習之后,實驗組合對照組的成績實驗組在見習之后,合格率為百分之百,而對照組無論在基礎操作、??撇僮鬟€是理論知識方面,都沒有達到百分之百的合格率。根據筆者的觀察,其中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主要表現為對患者病情的臨床表現評估不足,操作過程中溝通不足,一些細節把握不充分,甚至違反操作原則等。
四、討論
1以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為理念,重視外科實驗教學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國內五年制臨床醫學生畢業后留在三級醫院就業的形勢嚴峻,很多學生由于自身條件限制只能留在基層醫院工作,而基層醫院開展外科手術的條件并不理想。再者,有些醫學院校缺乏實驗考核制度,或雖對操作技能進行考核,但技能考核成績并不納入考核總成績或占總成績比例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使得學生忽視實驗教學。根據廣東醫學院五年制外科學專業課程安排中發現,僅有外科學總論一個學期的實驗教學,且學校不斷擴招,實驗教學面臨著學生班級多,人數多,課時少,學生動手機會少,學生難于熟練掌握到各項專業操作技術的嚴峻考驗。但學校以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為實驗教學理念,從人、財、物等方面加強對實驗教學工作的支持,使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協調發展。
2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編制一份適合的外科實驗指導
廣東醫學院東莞校區建校初期外科學只有理論教材,缺乏相適應的實驗教材或實驗指導。實驗教材和實驗指導是操作技能的理論依據。缺乏實驗教材勢必影響了臨床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有能力參考其它的優秀實驗教材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編制一份適合于本校的外科實驗指導。外科實驗教材在實驗內容的選擇及編排上既要考慮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又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才能體現出它的系統性、先進性和實踐性。實驗內容遵循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先安排基本操作,后安排綜合動物實驗。除了驗證性實驗外,還應增加設計性實驗。每項實驗都必須注明實驗目的、實驗要求、實驗步驟、注意事項及實驗用物。
3結合現代的臨床手術室布局,完善外科實驗室建設
目前,有些醫學院校的外科實驗室沒有根據污染區-半污染區-無菌區的流程設計,僅由簡單的訓練室、洗手室、準備室構成,尚未健全標準的模擬手術室。外科實驗室儀器設備不足,缺乏較為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實驗室;實驗教學以口授為主,動手機會匱乏;實驗用物缺乏,學生人數過多。有些醫學院校為了節省實驗教學開支,實驗用物經常重復使用;實驗訓練模型比較陳舊,模型數量不足;這些情況嚴重限制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作者所在院校外科學實驗室結合外科實驗教學的要求,參考現代的臨床手術室的布局,是按照污染區-半污染區-無菌區的無菌觀念設計的。另外,外科學實驗室建有3間多媒體教學實驗室,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視頻。設備處對實驗教學比較支持,無論是購買實驗耗材還是需要申購訓練模型等固定資產的經費都給予大力支持,減少了實驗用物重復使用及訓練模型陳舊,影響實驗教學質量的情況發生。且外科學實驗室還充分運用了廣東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直屬附屬醫院手術室實時視頻監控系統資源,進行現場直播教學。
4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及改善教學方法
4.1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外科實驗教學內容長期局限于外科總論的一些最基本的操作,主要包括器械介紹、洗手、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消毒鋪巾、切開縫合、闌尾切除等傳統性驗證性實驗,缺乏設計性實驗;且改善實驗用物的真實性,例如:使用彈性海綿腸子進行切開縫合教學,由于海綿的表面不夠光滑,和人體的腸子相比,真實性不夠。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積極性不強。現在外科學實驗室到市場上購買新鮮的豬腸,洗干凈后供切開縫合教學,增加了真實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年來,外科學實驗教學開設了“腸吻合不同術式的對比”等多個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以常見病、多發病為基礎來設計實驗,學生反映很好,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設計性實驗比傳統實驗教學方法好、有創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動物手術的重視程度,還提高了教師的帶教水平和業務能力。隨著醫學的發展,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地應用于臨床。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實驗內容,將新技術、新方法引入外科實驗教學中。作者所在院校目前正在引入腹腔鏡微創技術教學及石膏夾板固定在骨科中的應用等技術,讓學生與時俱進,與社會同進步。
4.2改善實驗教學方法
以前外科實驗教學都是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先由實驗技術員提前做好用物準備,然后由實驗帶教教師進行邊示范邊講解,最后由學生分組進行模仿練習。這種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現在在外科實驗教學中運用PBL教學模式,形成“簡單理論講述和示范操作﹢綜合技能訓練﹢問題討論﹢實驗總結分析的學習過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師生交流與溝通,拓展了學生臨床思維方法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5實行實驗教學監督及管理制度
目前由于作者所在院校實行第一臨床醫學院和第二臨床醫學院分開管理的體制。但第二臨床醫學院在東莞校區目前尚未建立直屬的附屬醫院。教學人員不足,特別是高職稱、高資歷的資深教師緊缺,實驗教學常由較年輕的臨床經驗相對不足的醫生來承擔。且由于學校不斷擴招,學生班級增多,學生數量大,分組過大,學生訓練機會少。實驗教學內容多,但承擔實驗教學的教師少。有些教師為了降低工作時長,將原本2位教師帶教1個班的課程自行調節為1位教師帶教??梢?,外科實驗教學資源有限,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動手機會少是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這些遏制了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為了解決師資問題,學校采取了外聘周圍醫院的高職稱教授授課,必要時還請第一臨床醫學院給予師資支援。對于學生操作訓練時間不夠的問題,外科學實驗室采取了利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各種練習,并安排教師在現場進行指導,解決了實驗課內操作時間不足的問題,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迅速的提高。近兩年,外科實驗室還發放外科器械到學生宿舍,讓學生在寢室也能自由練習。第二臨床醫學院每年都組織一次臨床技能操作競賽,并對獲勝者給予獎勵。從2008級開始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實習前臨床技能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洗手、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消毒鋪巾等,考核合格者方可下點實習。技能考核是考查學生實踐能力,督促學生加強學習的手段。實踐證明,這對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另外,外科實驗室每學期都會發放實驗課滿意度調查表,了解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第二臨床醫學院還定時安排教學督導組到教學現場進行檢查與指導,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實驗教師要嚴格管理學生的實驗過程,狠抓學生的出勤情況,檢查并指導學生的實驗操作情況。這種嚴抓外科實驗教學各環節的管理方式,有效地保證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6建立外科實驗教學體制
關鍵詞:轉化醫學;微創神經外科;應用
目前,我國神經外科學在學科建設和發展上取得了一些的成績,但仍需神經外科學工作者不斷努力,以獲取更大的進步[1]。進入21世紀, 轉化醫學理念誕生,本文著重闡述了轉化醫學在微創神經外科、顯微神經外科及經典神經外科3個階段中的發揮的積極作用,提出了微創神經外科是轉化醫學的技術平臺,將成為神經科學和神經外科臨床之間溝通的橋梁。
1 轉化醫學理念
20世紀末,隨著科學技術和醫學的迅速發展,醫學知識逐漸積累,醫學的專業分化越來越具體,每個醫學專業學科僅接觸疾病的一部分。從事某一專業的醫師很容易受其專業限制,忽視和割裂一些帶有全局性的重大醫學問題。使得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究各自獨立進行,缺少交流,導致了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在20世紀末提出的轉化醫學理念,打破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各自為戰的局面,在基礎實驗研發與臨床應用之間建立起了有效的溝通橋梁,能夠將基礎研究的新發現和新成果迅速轉化為臨床上新的治療方法和診斷手段, 轉化醫學縮短了"從實驗臺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的過程,推動了醫學的全面發展[2]。
2 轉化醫學理念在微創神經外科中的應用
2.1微創神經外科是實施轉化醫學的技術平臺 微創神經外科是溝通基礎研究與神經外科臨床之間的橋梁,是實施轉化醫學的技術平臺。微創神經外科改變了傳統顱腦手術的模式,利用腦功能監測系統和腦解剖定位系統,如微骨窗開顱、腦功能MRI導航、神經內鏡、個體化腦溝入路( individually designed trans-fissureapproach)等,進行顱腦手術,從腦解剖保護提升為神經功能保護,微創神經外科手術使顱腦手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術中應用熒光造影( fluores-cence)技術,確定動靜脈畸形、腦動脈瘤切除術及煙霧病手術后的血管通暢狀態;應用超聲波對腦和病灶進行解剖定位;應用運動誘發電(motor evoked-potentia,l MEP)、皮質電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 mapping,ESM)和體感誘發電(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SEP)對腦干手術、大腦皮質和腦神經連續進行電生理監測,對手術操作可能損傷腦皮質功能時,及時進行預警。
微創神經外科正在向細胞水平發展,將實現治療學的最大突破-基因治療,用相對簡便的方法治療眾多基因變異和缺陷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將人工智能應用于臨床操作,實現自動操作、自動識別、自動調整,精確地完成各種操作程序。轉化醫學的理念將繼續推動神經外科的發展。
2.2利用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平臺實施轉化醫學的研究方向
2.2.1神經疾患基因治療 人類基因組計劃不僅是破譯人類基因的密碼,更重要的是在分子水平尋找治療、預防疾病的方法。細胞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使中樞神經系統的基因治療成為可能,稱之為細胞分子神經外科。目前已明確為基因遺傳病的神經系統疾病有Lesch-Nyhan綜合征、溶酶體儲存障礙(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Sandhoff綜合征、Mucopolysaccharidosis綜合征、神經纖維瘤病、腦海綿狀血管畸形等。①中樞神經系統內細胞全部基因置換。該治療方法用以矯正遺傳性神經退行性病變,如酶的功能障礙等。應用全基因置換治療酶的功能障礙時,要求神經干細胞能夠充當基因治療的載體,病毒載體系統能夠在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中無毒性長期基因表達,使用正常的等位基因進行基因置換,這樣可有效地消除中樞神經系統中由于單個基因隱性突變引發的疾病顯性表現。②腦腫瘤基因治療。選擇性表達毒性基因,這種基因能夠引起腫瘤細胞的溶解壞死,抑制腫瘤生長,具有特殊的抗腫瘤效應, 殺滅腫瘤的同時不損害正常的腦組織。與傳統腫瘤治療方法相比,基因治療配合手術、放療,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③恢復中樞神經系統特定位置細胞功能的基因治療。該方法用以恢復特定的神經細胞的亞細胞群在神經退化過程中丟失的功能。把病毒性載體介導的治療基因轉移到大腦定位置的神經細胞的亞群,對蛋白表達和基因轉錄進行嚴密的調節,可用于特定部位神經退行性病變的恢復性治療。移植基因改變的細胞或者胚胎性的移植物,產生特殊的生長因子或神經傳輸,恢復因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特定部位的神經功能缺失,如Alzheimer病和Parkinson病的基因治療。④腦卒中的基因治療。腦卒中,導入治療基因能夠保護缺血損傷的神經細胞免于死亡,控制不同腦內炎性調節因子表達的基因。3~5w的基因表達有利于血管的生成和正常修復缺血性疾病,可以達到治療目的[2]。
2.2.2神經干細胞的研究和應用 神經干細胞的用途主要有: 充當基因治療的載體、生命科學的研究及損傷的神經細胞的替代療法。將神經干細胞移植到中樞神經系統,替代因疾病或損傷而缺失的神經細胞,對于恢復神經系統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神經干細胞具有顯著的特點,能夠重復進行有絲分裂,產生大量子代細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目前,醫學上已經能夠實現在人體外神經干細胞的增加,并保持一定時間的增生能力,但中樞神經系統細胞的再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神經干細胞應用于臨床的空間還很大。
2.3國內轉化神經外科學現狀
2.3.1基礎與臨床研究體系初步形成 轉化醫學提倡建立神經科學基礎研究與神經外科臨床多學科的合作。以腦血管病為紐帶,整合神經內科學、放射學等多學科,組建腦血病診治中心,收集患者臨床資料,與國外合作開展合作研究,擴大國際影響,提升學術水平。
2.3.2建成微創神經外科平臺 在國內率先建立微創神經外科平臺的是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系。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系與神經科學研究所合作開展腦血管病、膠質瘤及腦認知功能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效,轉化醫學的優勢初步顯現。
3 結論
轉化醫學打破了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屏障,能夠將基礎研究的成果快速轉化為臨床方法,我國的神經外科學工作者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微創神經外科這個技術平臺,廣泛應用轉化醫學理念,打造具有國際話語權的現代神經外科學。
參考文獻:
一.基礎綜合:
1、包括口腔醫學專業基礎: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解剖生理學;
2、 醫學基礎: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藥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預防醫學;
3、 臨床醫學基礎:內科學、外科學。
二.專業綜合: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預防口腔醫學。
1實施基礎
以往在臨床醫學示教教學中發現,學生在掌握臨床醫學理論課程的學習后掌握了一定的醫學知識,對于臨床醫學的實踐課程有著很高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畢竟為剛剛接觸臨床的學生,臨床知識匱乏,導致在臨床醫學示教課程中具有盲目性,基本為一種模仿的學習方式,教學效果很不理想。經過反復的研究論證,我院進行了以臨床病例和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嘗試,以外科學示教課程為課題,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編寫了教學方案,確立了教學內容。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外科學示教課的青年教師必須在當日上午一同參加臨床學生的理論課的學習,外科學示教教學時間安排在當日的下午進行,避免了同一門課程的時間跨越較大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教學思路以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為模式。臨床示教課的教師根據授課的內容查閱相關課程的教材、文獻、臨床資料等編寫教學病例,結合教學病例提出問題,課前發給參加示教課的學生,讓學生根據具體問題結合理論課的學習后進行充分的準備,并查找相關資料預習,課下分組進行討論,在示教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分析病例后提出問題,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后回答問題,回答過程中由各組進行補充,回答不足之處最后由代課教師進行問題的完善,并對問題進行總結。
2實施過程
從2013年起,相繼在新疆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學生進行實施PBL教學。從一個需要解決的臨床案例開始學習,這個問題通常稱之為驅動問題,學生在實驗室或臨床科室真實的病例當中對驅動問題進行探究,應用臨床醫學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類似臨床操作中進行診斷及治療的過程。學生、教師共同進行一個操作性過程,一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提供實驗環境及實驗設施,提供合適的臨床病例,幫助學生在一個具體場景的實踐過程中提高對于臨床知識的掌握以及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和提高。整個教學的過程都是以學生自己動手為主,教師必要的引導為輔,將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知識以及臨床病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采用臨床講座、學生小組討論、撰寫實驗報告的形式相結合進行學習。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教師應給予相應的評價指標,以客觀公正的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通過此項教學方法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3教學效果
在對于實行PBL教學的班級進行了調查問卷式的隨訪,結果顯示:91%的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方式表示了歡迎,表示非常愿意參加這樣的教學課程。學生們反映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他們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加強了對外科學的認識,能過讓他們提前進行課程的準備,學習方式的自由開放讓他們能更放松的進行一門臨床課程的學習,課堂氣氛的活躍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PBL教學在臨床醫學示教課程中應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發主動性,增加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了師生的交流,實現了臨床醫學理論課程與臨床實踐的相結合,受到了學生的普遍的歡迎。
4討論
1、臨床醫學專業就業方向主要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在基層衛生院所從事常見病、多發病的醫療診治工作,并能承擔預防保健、衛生宣教和醫學院校的輔助教學等各項工作。
2、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口腔及眼耳鼻喉科學等都屬于臨床醫學,臨床醫學(Clinical medicine)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從整體出發結合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進而確定診斷,通過預防和治療以最大程度上減弱疾病、減輕病人痛苦、恢復病人健康、保護勞動力。臨床醫學是直接面對疾病、病人,對病人直接實施治療的科學。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臨床;實踐教學;應用型醫學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1-0124-02
臨床醫學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的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高綜合素、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醫學人才[1],為了實現培養目標,需要大量的實踐操作機會,因此,“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對于醫學生掌握臨床技能來說非常重要。隨著我校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與推進,強化臨床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已成為我校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點[2]。
一、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仍是主流學制,與其他專業相比,臨床醫學由于其本身的技術性、復雜性和社會性特征,決定了它是一種對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專業。隨著《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和我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床醫學專業》(試行)的引入和實施,臨床醫學教育必須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能力培養和提高全面素質轉變,臨床醫學教育必須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能力培養和提高全面素質轉變,其根本目的是“培養社會所需要和期望的醫生”,尤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加強綜合素質教育、強化能力培養己成為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3]。
強化臨床實踐這對醫學生來說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有利于醫學生達成完整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有利于醫學生的創造性學習。實踐教學具有情境性,以學生的體驗、參與為基礎,在實踐中通過情境有關的具體問題的表征與解決,醫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知識內化于個體的認知結構中,不僅有利于知識的認知和領會,更能促使知識的運用、分析、綜合以及評價,在認知領域達成完整的教學目標。同時,實踐教學具有實踐性,更容易使學生達成技能與情感的教學目標。技能的學習以感官信息與動作為基礎,情感的學習則以體驗和主動參與為基礎,不論技能領域還是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通過實踐教學的實踐性特點均能比傳統教學更好地達成,并形成穩定的認知結構和個性化的知識。實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生成性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實踐學習能夠在學生形成感性認知的同時產生創新學習必需的心理結構,有助于學生形成創造性的思維特征,同時,在醫學生進行參與、體察、應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近年來,國內眾多高等醫學院校都在大力推進臨床醫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原有幾十年傳統模式的束縛,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強化臨床實踐教學,才能適應當今臨床醫學教育出現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有利于醫學生達成完整的教學目標,有利于醫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提高操作能力,達到臨床醫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二、新形勢下臨床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模式與現行教育體制存在矛盾。目前國內大部分醫學院校由于現有體制的制約更多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快速有效的人才培養,組織完整、設計系統化的臨床實踐教學未能真正進入大多數醫學院校[4]。
2.學生人數多,在當前醫療環境下面,可用教學資源少,臨床操作機會少。
3.控制辦學成本,模擬仿真教學投入不足。在當前醫療環境下,基于現代模擬仿真技術是臨床教學的有效手段,而這需要長期、持續的大投入,對于很多學校來說,這部分的經費相對緊張。
4.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所占比例較小。很多醫學院校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傳統教學理念,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依然存在,實踐教學體系單一。
5.臨床實踐教學考核體系不完善。很多學校只是進行單一的臨床實踐培訓,沒有建立系統考核體系,臨床實踐教學效果得不到很好的檢驗[5]。
三、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1.建立系統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臨床能力培養5年不斷線。
第一學年:開設醫學通識課程,如認識醫院工作流程,學習如何與患者溝通,掌握心肺復蘇等急救知識,利用臨床技能中心的資源讓學生提前感受臨床,接觸臨床。
第二學年:繼續開設醫學通識課程,如氣胸的基本處理,環甲膜穿刺,骨折等急診病人的搬運等急救知識。讓學生親近臨床,實踐臨床。
第三學年、第四學年及第五學年:開設《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等臨床課程,通過見習和臨床實習讓學生真實感受臨床實踐;開設《臨床技能學》課程,系統培訓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
2.加強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建設,全方位開放實驗室,強化臨床實踐能力培訓。根據臨床實踐教學的需要,我校已經建立模擬醫院式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包括了模擬門診、模擬急診、模擬護理、模擬病房、模擬診斷、模擬手術、模擬口腔、模擬五官、手術現場直播、查房現場直播、網上病例查詢等系統;配置心肺聽診、肝脾觸診、復蘇和智能模擬人等系統。下一步擬加大投入,增加仿真教學設備和儀器,強化基于現代模擬技術的臨床實踐教學。
利用晚上或周末時間,有計劃地統一安排臨床綜合技能的強化訓練。針對學生較多,實踐教學時間和內容有限,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的問題,我校實施了一項加強實踐教學的新舉措,面對高年級學生,安排老師現場指導,內容涵蓋了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婦產科學和護理學臨床基本技能,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
開展學生組織管理和教師指導相結合的臨床技能訓練。利用課余時間,全面開放臨床技能培訓中心,采取由學生干部組織,學生自我管理的開放模式,充分利用實驗室,大大增加了學生實踐操作的時間;同時定期安排教師現場指導。
3.開展與國家臨床技能大賽接軌的院內臨床技能比賽。臨床技能大賽是我校臨床醫學院的特色活動,我校已經連續舉行了七屆,通過技能大賽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今年擬進行比賽方式和內容的改革,與國家高等院校臨床技能大賽接軌,進一步提高學校的臨床實踐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致。
比賽分二個階段完成:選拔賽及決賽。其中決賽又分初賽、復活賽和總決賽。選拔賽先采用理論考試的形式從報名參賽的選手中,挑選72位選手自由組合成24支參賽隊伍進入決賽。理論考試的內容包括各種技能的理論及病例分析。決賽又分初賽、復活賽和決賽,初賽采取“多站式”比賽模式,共分8站(每站由1~2項臨床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題組成),內科及診斷3站,外科2站,婦產科、兒科、護理各1站。每站比賽時間為6分鐘,每支隊伍都必須完成8站比賽,最后計算總得分。初賽5~10名進入復活賽,復活賽采取“多站式”比賽模式,共3站,內容分別為內科、外科和護理各一站。6支隊伍分兩組進行比賽,每組3支隊伍同時完成,形式同初賽,復活賽前兩名進入總決賽??倹Q賽采取“賽道式”比賽模式,每條賽道共四項內容,分別為內科、外科、婦科或兒科、護理臨床技能操作和理論。6支隊伍分兩組進行總決賽,比賽時間共25分鐘。計算總時間,各站不設時間限制。比賽時只能按順序完成各項臨床技能操作,不能逆順序完成,但可放棄前一站技能去完成下一站的技能。按各支隊伍完成程度累加計算總分,最后算出總分,決出一、二、三等獎。
4.完善以技能為核心的考核體系。以“實驗課基本操作考試、技能模塊考試、實習準入技能考試、臨床實習轉科技能考試、畢業技能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等五種技能考試為手段,促進學生重視臨床實踐能力訓練,全面培養醫學生臨床基本技能,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和熟練的臨床技能,為開創醫學事業打下堅實基礎[6]。
實驗課基本操作的考試在課程完成后考試,可單門課程進行,考核單門課程操作掌握程度,實行實習準入制度,對將要進入臨床實習的學生進行實習前臨床綜合技能考核,包括理論和操作兩部分,成績各占總分50%,總分達60分為及格,不及格者重新培訓和考核,及格者才能進入臨床實習。理論考核全部單選題,內科學、外科學各20道,婦產科學、兒科學各10道,護理學5道,每題1分,總分65分,成績折算為100分制;考試時間60分鐘。操作考核包括體格檢查、四大穿刺站、兒科基本技能、外科基本技能、心肺復蘇、產前檢查和婦產檢查,抽考其中4項,每項時間為8分鐘,平均各項得分為最后分數。畢業技能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根據我校學生人數較多的實際情況,先設置內科SP站、四大穿刺站、外科SP站、外科基本技能站、婦產科SP站、婦產科基本技能站、兒科SP站、兒科基本技能站、胸片心電圖站和其他實驗室檢查判讀站,然后逐年深入推行。
參考文獻:
[1]李燕,王燕蓉,李昭宇,等.創新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7):74-75.
[2]郭聰叢.臨床醫學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管理學家:學術版,2014,(2):482-483.
[3]劉鐵濱,張堅松,符曉華.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41-42.
[4]王國君,王國萍,武海霞,等.模擬醫學教學在臨床實踐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2,(4):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