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16:08: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學科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歷史教學;問題;策略
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歷史學科在中國教育中處于尷尬的地位。古語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由于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初中生學好這門學科不管是對于個人發展,還是對于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改變歷史學科現在所處的地位,解決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也是我國教育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初中歷史學科一直被當作“副科”,是一種僅為了升學的非主要學科,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有些學校就不重視專業歷史教師的配備,甚至有些歷史教師半路出家,并不具備專業的知識儲備和綜合素質。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改變歷史學科的地位必須要加強學校對歷史教學的重視程度。
2.教師對教學方式的創新不足
初中歷史是一門文科課程,具有較多繁雜的知識點,因此許多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一味重視知識的傳輸,而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難以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如此一來,學生就沒有了主觀能動性,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
3.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不大
由于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不停地記筆記,周而復始,學生會對歷史學科產生怠倦的情緒,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在教師或家長的影響下,認為學歷史知識只是死記硬背,因此不會產生創造性思維,難以培養對歷史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改進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
1.改變教育理念,端正教學目標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端正教學目標,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學生的升學考試,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學校應該重視歷史學科的重要作用,定期組織歷史教師進行專業學習,讓他們在相互切磋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只有組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才能有所提高。
2.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
由于現代初中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性,因此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教師需要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比如,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歷史紀錄片,采用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對歷史的濃厚興趣。與此同時,在觀看完記錄片后,鼓勵學生發表一下對于紀錄片的感想,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
3.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是學好這門學科的最好方法。由于初中生處于注意力不穩定,意志薄弱的特殊時期,為此教師需要精心準備每一節課,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的課外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改變歷史學科的尷尬地位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學校要加強對歷史學科的重視,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學生要培養對于歷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初中歷史教學才能發生明顯改變。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活動;自主學習;成才
一、教學理念的思考
初中歷史教學將為學生的終生歷史學習做好準備并打下基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熱愛并進一步發展為對祖國、民族的熱愛。初中歷史教師應當以現代科學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樹立科學的、符合現代化素質教育教學的教學理念,設計出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歷史教學方案。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堂交流時間。初中歷史教師應當致力于幫助學生和家長改變對歷史學科學習的輕視,增進學生、家長、社會對歷史學科的認識與了解,使得學生和家長認識到歷史知識學習的重要性,以積極、熱情的心態去接受和進行歷史學科的課堂學習活動。初中歷史教師需要以基礎教材和教程為出發點,設計出內容精彩豐富、形式活潑生動的教學方案,結合使用包含豐富信息的彩色圖片、蘊藏知識的歷史資料和歷史故事、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等,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化、形象化的歷史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學生在歷史教學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充滿趣味和熱情的課堂氣氛帶動,在認識、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主動接受和學習歷史知識。初中歷史教師需要為學生重現生動、鮮活的歷史情境,為學生營造溝通順暢、充分交流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歷史學科學習的快樂。
二、教學設計的思考
初中歷史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應當以歷史材料為基礎,綜合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經歷、學習意愿、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和學習接受能力的差異性。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設計出符合學生切身學習條件的教學方案。幫助每個學生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都有所進步和提高。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分析和研究歷史資料,在觀察、思考、討論、比較、歸納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中形成對歷史科目的學習熱情。為學生設計出具有邏輯性、關聯性、啟發性的問題和教學活動任務,輔助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及時、暗示性的提示,讓學生根據指導和提示重新思考和再次分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創新能力。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給予及時、有效地評價和鼓勵,輔助學生確定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目標和方向,對偏離課堂教學活動的行為及時糾正,對學生的獨創性想法和觀念提出支持與肯定。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科目的學習樂趣,為學生營造愉快、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歷史教師應當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利用青少年求知欲強、好奇心旺盛、探究創新能力有待開發等性格特征和學習心態,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使用充滿趣味性的歷史故事和歷史資料,結合活靈活現的歷史圖像和歷史資料,為學生重現歷史情境以激發學生對歷史問題的深入思考。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養成將為日后的歷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交流與討論的思考
初中歷史教師需要留意關注學生之間、學生與討論小組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保證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順暢、及時、交互性的討論。而良好的、有效的交流與討論將促進自主式、探究式教學方案的實施,將幫助學生順利、高效地完成教學活動和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在對話、討論中看到其他同學思考的獨到之處和閃光點,幫助學生轉換思考角度,變化思考模式,以嶄新的視角重新看待歷史資料和歷史知識點。學生們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交流與討論過程中,重新填補、構建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在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和觀點的過程中,糾正自己的錯誤想法,或者解決在歷史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既培養了學生們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實踐精神,也給予學生在交流與討論過程中思考、比較與歸納總結的學習機會和學習體驗。學生在吸收這些學習體驗后與教師之間建立了和諧、相互促進的“學習”與“教授”關系,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將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高提供動力和熱情。而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水平將在與學生的交流與討論過程中得到反饋、證實與檢驗,有助于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激勵教師不斷謀求自身發展與進步,開發自己的專業教學能力和教學潛力。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學習心態和學習觀念,以現代、科學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教學能力。樹立科學的、符合素質教育教學的教學理念,設計出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歷史教學方案,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幫助學生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都有所進步和提高。為學生設計出具有邏輯性、關聯性、啟發性的問題和教學活動任務,輔助學生完成歷史知識的自主學習,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莉.淺析初中歷史課的導入方法[J].科教新報,2011(14).
[2]李秀梅,劉翔.論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8).
[3]宋鴻雁.精心設計,巧妙導入――初中歷史課導入法例談[J].考試周刊,2011(33).
[4]牛仁文.淺析新課改下的歷史有效高效教學策略[J].現代閱讀,2013(2).
關鍵詞: 初中歷史 素質教育 教學感悟
初中歷史是對學生實施基礎教育的一門全新綜合性的文科課程,是一門集歷史、社會、政治、經濟、人文地理等多門學科相關內容整合而成的學科,在課程內容、學習方法及課程結構和課程目標等方面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課程。它突出加強對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創新良好的合作學習方式。初中歷史這門課程將使學生的生活發生變化,同時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
一、初中歷史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初中歷史的特點
歷史這門學科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活動規律而促成人們文化素質養成的人文學科。歷史的學科特點使其在所有不同學科中的作用異乎尋常:一是歷史的人文特性。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不僅給學生講述了歷史知識,而且對學生進行了公民教育,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歷史人文教育將幫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激發出開拓進取精神,重塑自己的心靈積極投身于人類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二是歷史的規律性。歷史學科是歷史客體和認識對象相結合的產物;三是歷史的時效性。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人們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歷史事實,如各種書籍、電視、網絡等,使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大大拉近,具有指導現實生活的意義。
2.初中歷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方面,歷史學科是其他自然學科無法替代的。學習歷史知識,有助于提高和改善學生的基本文化素養。歷史是豐富多彩的,歷史知識所涉及的內容是十分廣泛和具體的。人類在歷史的生產活動中創造了全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歷史承載著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信息,鑒于此,歷史學科就和其他各門學科有了更緊密的聯系。讓學生知道歷史,以史明鑒,培養情操和道德修養、愛國情懷,樹立歷史意識,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美學等其他諸多方面素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關于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具體舉措,我將著重筆墨,重點論述,談談建議和感悟。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舉措
1.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先導,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他們來說枯燥乏味的知識學習是沒有動力的,也無法激發潛能。歷史學科是初中才開始設置的課程,如何讓學生在進入歷史學科學習的最初就產生濃厚的興趣很重要。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初一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在課程的講解方面,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如多媒體的應用、歷史話劇等教學手段,形成良好的興趣氛圍,讓學生愛上歷史課,這點很重要,也為以后的素質教育奠定了基礎。
2.引導和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能力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就是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知識獲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的活動?!痹诔踔袣v史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深淺適度并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巧設疑問,以疑拓思,以此達到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歷史課堂教學不是簡單傳授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更好的學習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眰魇诮o學生“漁”,其實就是教會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教師是歷史學習方法的指導者,而不僅僅是歷史基礎知識的傳授者。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從認識歷史的角度出發,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歷史學用結合的方法,形成分析基本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能力,從而切實提高歷史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多種思維的強化訓練,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綜合學習能力。也可以巧設一些疑難問題,激活思路,一般思維活動都是由疑問而產生的,也只有讓學生對其所學的問題產生疑問,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除了在授課方式和教材內容的挖掘上下功夫外,歷史教師還應該適當布置一些合理的歷史課后作業,比如針對“我最欣賞的一個歷史人物”話題,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人物,有利于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這些課后作業需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在分組討論中完成習題,使學生在開放式的討論中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歷史學習能力。
3.讓學生理解學習歷史知識背后的意義
學習歷史、品讀歷史可以讓人明智,歷史包含了社會發展進程的種種變革和奧秘,包含了人類幾千年來積累的豐富經驗與知識,因此說它是人類智慧的寶庫一點都不為過。歷史是時間的旁觀者,超越了時空的局限;歷史又是真理之光,讓學生更能深入地了解人心,教會學生不要盲目地聽從與輕信。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知識背后的真實意義,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更深層的一種學習方式。
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時,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考試關,而是在教學過程中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當中,了解和體會歷史知識背后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覺悟,提升人格魅力。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教師還要使學習成為豐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把塑造個性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明白哪些事情可做,哪些行為不可取,清楚認識到現實社會中各自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擺正自己在社會中參與者與創造者的角色定位。以歷史為借鑒,更好地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實現自我,另外也開闊自身眼界,提早適應以后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
4.全面提升初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素質。
第一,要敬業樂業,教師不應僅僅把教師這個職業當作謀生的一種手段,被動從事著每天的課業工作,機械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毫無理想和熱情,而應把它當作偉大崇高的遠大職業理想,對事業的追求和滿腔熱情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付諸教育實踐,將自己的知識、才華、青春和生命奉獻在學生身上,讓學生茁壯成長,并且從中感受到快樂和自己人生價值的升華。
第二,新時代的歷史教師應不斷充實知識,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熟讀通史,了解所在的地方史,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旁征博引、收放自如或深入淺出、厚積薄發;積累豐富的歷史課堂教學資源,廣泛收集歷史學科方面最新的成果,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包裝,隆重介紹,精心設計;具備較強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善于揣摩學生的心理活動,立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發展的多元化來設計教案教學,從而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歷史教師也應該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做一個智慧型、研究型和創新型的新時期教師。
第三,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用自己飽滿的情緒感染學生,用富有的感情語言渲染課堂氣氛,使用端莊大方的體態動作影響學生,時常利用發自內心的微笑來感染學生,大膽創新,勇于探索,這樣的初中歷史老師是優秀稱職的,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和追隨,也一定能使初中歷史這門新課程的目標得以改革實現。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也應注意激發學生積極學習歷史的動機,維持學生對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用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理論實踐密切結合的能力,最終達到強化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的目的。綜上所述,初中歷史在素質教育教學方面任重而道遠,盡管在過去的新教改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教學成果,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還是很艱巨的,需要青年教師堅持不懈,愛崗敬業,頑強拼搏,無私奉獻,不斷取得更多的歷史教學成果和進步,為素質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莫芬.營造初中歷史課堂和諧教學氛圍之我見.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4.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教學;高效課堂;對策
眾所周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包括教師和學生在內的很多人把歷史當做一門“副科”看待,而且普遍認為只要對于課本的知識點“死記硬背”就能通過考試。因此,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知識點的講解以及考試技巧的訓練,從而忽視學生的興趣培養,嚴重影響課堂的教學效率,阻礙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故而,本文主要通過對于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研究,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總結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對策,促進歷史教學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初中歷史構建高效課堂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歷史作為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的智力發展以及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初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非歷史專業轉換過來的,自身的專業水平有限,無法有效認識到歷史學科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的理論和觀念比較保守和落后,只是把歷史當做一門副科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熟記一些重點知識,提升學生的應試水平。這樣就嚴重影響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興趣,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2)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一般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向學生灌輸中考需要關注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很難從歷史學科的特點和脈絡入手,幫助學生建立歷史知識的體系,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方式,這就嚴重制約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同時,這樣比較單一的教學方式,顯然在教學中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也不利于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對策
(1)轉變過去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水平。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作為發揮主導作用的歷史教師,應該轉變過去的教學觀念和思想,帶領學生樹立對于歷史課程的正確認識,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同時,由于歷史學科的教學,需要教師具備比較豐富的人文知識以及教學技巧,這樣才能促進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因此,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還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化學習和教學能力培訓,這樣才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2)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興趣。為了有效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歷史課堂的教學目標實現。在初中歷史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按照4~6個人為一組,然后根據教學目標,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促進學生對于歷史知識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講解漢武帝大一統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漢武帝大一統的原因和背景,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對于漢武帝這個人怎么評價,以及漢武帝大一統對于中國歷史的影響。通過這幾個問題的設置,可以安排每個小組自主探究和學習,然后分別派出代表回答。這樣在教學中,就能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掌握歷史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情境教學法的具體應用,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在兩次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工具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和影視作品,展現清政府的腐朽和無能,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促進學生對于那段屈辱歷史記憶的刻骨銘心,這樣比較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圖表列出《》、《》以及《》等一些列條約的具體內容,然后進行合理的分析,通過歷史地圖幫助學生總結出外敵侵略中國的路線、方式的變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樣比較有利于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增強高效課堂的構建。
(3)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開展實踐活動。在進行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各種學習進行合理的評價顯得尤為必要。通過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表現,幫助學生改正缺點,發揚優點,這樣更加有利于調動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結論
在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轉變過去的教學理念,積極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而且還需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歷史^和歷史思維方式,這樣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效課堂的構建,都是非常有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歷史故事;應用綜合性、人文性
作為歷史學科最為鮮明的特點,不僅僅要求歷史教學突出重點,掌握歷史事件發展脈絡,更加注重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獲得歷史經驗和教訓,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和歷史素養,從而實現以史為鑒的教學目的。而歷史課堂教學則是歷史學習的關鍵環節,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教學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大大提升了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對于改善歷史教學效果、強化歷史教學思維大有益處。歷史故事抓住了歷史規律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極大地豐富了歷史教學內容,生動體現了趣味性教學的道理。本文將以歷史故事教學實踐為例,深入探討其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此為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有關建議。
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歷史學科擁有龐大的知識結構和繁雜的理論知識內容,因此,歷史學習不僅要有學習時間作為保障,還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作為支撐。興趣是學生邁向歷史學習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基礎。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利于學生以獨特的思維眼光看待歷史現象、分析歷史矛盾從而探究歷史規律,是歷史教學中關鍵性的環節,也是眾多高校及教師教學研究的重點方向。歷史故事的史實細節趣味性鮮明,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學習動力,而教師對于歷史故事的拓展則進一步深化了教學深度,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獲得歷史知識的同時,也逐漸形成自身思考問題的方式。2、有利于思想教育歷史學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和把握掌握歷史知識、總結歷史規律、獲得歷史經驗和教訓,從而轉化為實踐能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已不僅僅關注于理論知識的教授,而更加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歷史故事作為一門智育和德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其中包含較多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內容,而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歷史故事的德育功能。因此,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將極大地強化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有利于學生的思想教育。例如,歷史教科書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黃花崗戰役中犧牲的戰士們?”對于此種類型的問題,教師則要運用歷史故事教學的方法向學生們講述黃花崗戰役時期發生的小故事,通過對歷史故事的細節講述,學生將進一步體會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民族歸屬感,強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的思想將進一步得到升華和沉淀,這也是歷史學習的目的之一。
二、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1、分析重點難點分析重點難點是歷史故事教學方法的關鍵所在,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增強課堂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歷史教學講究典型事例的講解和分析,通過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將進一步明晰學習目的。教師在講解這些知識時,可以利用當時發生的歷史故事來說明,注重對歷史故事細節的把握。通過以上的說明,學生將自然而然的明白歷史事件的形成過程,這也是中國歷史學習的重點內容。同時,在歷史教學活動中引入歷史故事也有利于學生對于難點知識獲得更加生動形象的把握,減輕學習壓力,提升學習效果。2、增強感性認識增強感性認識是提高初中歷史學習靈活性的重要途徑,也是歷史故事教學方法中的主要環節,對于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生動感、培養學生歷史形象思維具有特殊意義。因此,對待歷史事件,學生要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辯證的分析其歷史作用。而歷史故事教學則更多的賦予了學生感性的認識,通過對歷史人物身上的一些歷史故事的分析,學生將對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功過是非做出判斷。同時,初中生由于歷史思維水平還不高,對于歷史的思考還存在許多不成熟的地方,而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引入則有利于學生端正歷史思維,開拓歷史眼光。在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時,感性認識的獲得和理性認識同樣重要,因為某一事件的歷史意義并不是僅僅要從一個方面加以考量的,而是綜合了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因此,歷史故事的發生也是處于一定歷史背景下的,雖然歷史故事中的歷史事件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卻不可忽視其對于歷史教學的重要作用。3、認識本質特征認識本質特征是歷史學習的重中之重,也是歷史故事教學的根本目的,對于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多數歷史知識都具有相應的配圖,配圖主要包括地圖、圖表、人物畫像、影像資料等,這些配圖有利于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復雜的歷史關系和社會矛盾,再現歷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配圖中發生的歷史故事,并對細節之處進行講解,通過表層內容的講解,學生將對即將學習的重難點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為認識歷史事件本質特征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在講解歷史故事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突破傳統思維的禁錮,將歷史故事中蘊含的經驗至于當前時展背景中加以考量,增強歷史學科的時代性和前瞻性。初中生的歷史素養還不是很高,對于歷史事件本質的認識對于學生歷史素養要求較高,同時,對于一些事件性質的把握也是需要突出其本質的,因此,歷史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生動活潑的手法將歷史事件的本質轉換了表達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進行理解。4、奠基后續教學歷史是永遠沒有結局的,因為這一秒發生的事件在下一秒到來時都成為了歷史,因此,對歷史的學習和探究是沒有盡頭的,即歷史學習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奠基后續教學不僅僅是歷史教學的需要,也是弘揚歷史學科精神的首要要求。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入歷史故事,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開展正式的歷史教學活動,同時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一些理論基礎和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在引入歷史故事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后續的歷史學習和探究,歷史故事之間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聯系,而此種聯系也是學生培養歷史素養必須要明確的內容,注重對聯系的細節把握是學生后續學習的重點。教師通過前期的歷史故事引入,將有利于學生進行后續的歷史內容學習,大大減輕學習難度,有利于增強對后續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以此改善歷史學習效果,彰顯歷史學習對于知識探究和文化傳承的重大意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對于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強化學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歷史教師要從分析重點難點、增強感性認識、認識本質特征、奠基后續教學等方面著手,不斷豐富歷史故事的內容和形式,優化歷史教學體系,引導學生自主認識歷史現象、分析歷史矛盾、總結歷史規律,以此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同時為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文素芳.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220.
[2]王素立.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科技視界,2015,12:142,213.
關鍵詞:思維方式;知識過程;教學目標
初中歷史學科創新性教育的定位有關研究表明,一個人在12-18歲即中學階段是創新性意識、創新性精神和創新性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換言之,中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教育的最佳時期。
現在中學階段的任何一門學科都具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意識、創新性精神和創新性能力的功能。筆者認為歷史學科的創新性教育,首先要解決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教育定位問題,也就是什么樣的初中歷史學科教育教學才是創新性教育?對學生的創新性教育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水平?如果這一問題沒有解決,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創新性教育就會成為一句空話。那么初中歷史學科教學中的創新性教育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呢?筆者在此將自己在初中階段歷史學科教學中進行創新性教育的實踐中形成的關于初中歷史學科創新性教育定位的認識、思考從創新性教育的內容和創新性教育課堂教學目標的改變兩個方面訴諸筆端,祈有益于同行的創新性教育。
一、當前初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的特點
當代初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許多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其中最為突出的有以下兩方面:
1. 重歷史表象而輕本質。
由于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飛速提高,電視機等各種電子媒體得到了普及,極大地增加了學生了解外界各種事物的渠道。在進入初中階段學習以前,學生對歷史知識了解的途徑主要是電影電視中歷史題材的各類節目(近年來電視中歷史題材的電視劇節目相當多)。但由于學生識別能力和判斷能力的限制,使他們無法從中甄別哪些內容屬于真實的歷史事實,哪些是藝術家們的“再創作”,導致了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缺乏對歷史知識的應有的嚴肅性,學習只重歷史現象的表象,對歷史知識的形象性、直觀性、故事性感到有強烈的興趣,而對歷史事件來龍去脈的分析很容易厭倦,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方法和歷史思維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難。
2. 輕理解、運用重記憶。
初中學生在學習歷史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很少意識到歷史知識也同樣可以通過理解、運用來達到掌握知識,根本不重視對同類歷史事件認識方法的歸納,不重視運用已知的方法去認知相似的歷史事實,缺乏有效的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方法,在“讀死書,死讀書”的怪圈里死記硬背。
筆者認為,初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歷史知識中的時間、地點、人物、歷史事件名稱等基礎知識確實需要學生牢固地記住,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應當考慮如何樹立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如何加強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在掌握基礎知識上的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的創新性意識、創新性精神、創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拓展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思維空間,掌握學習歷史知識的方法并學會分析歷史現象,最終學會學習歷史知識,分析歷史資料、歷史事件,能正確解釋歷史現象,這才是歷史學科教育教學的重要目的。
二、在創新性教育課堂教學總體目標上
要由在課堂上教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向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轉變,逐步變知識傳授為學習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意識、創新性精神和創新性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教材上的有關歷史知識時必須根據學生處在不同的年級確定不同的創新性教育目標并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
筆者認為,對于初一學生的歷史學科的創新性教育總體目標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并初步向學生介紹一些學習歷史的方法,讓他們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學習歷史知識,具有一定的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在這一階段,主要是為進一步培養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方面的創新奠定基礎,教師應重視采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激情,向學生初步介紹、示范學習歷史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模仿和運用這些方法,向學生提供一定的提問思路以教會學生對歷史教材上的知識提出問題并逐步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對初二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時則重在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學習方法的運用。這一階段是學生開始逐漸嘗試創新性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示范并重,引導學生在學習歷史教材上的知識時運用恰當的方法掌握知識,讓學生在運用中逐步培養流暢、準確的具有歷史學科特點的思維,能從對歷史材料的分析中發現這些資料的新作用并提出自己的新觀點(這種“新觀點”不是嘩眾取寵的、否定一些已有的定論的歷史事件或人物的觀點),最終形成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發表新觀點、新看法的習慣;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教學現狀;教學策略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全新的教學思想,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初中學生歷史學習效率的提高。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是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關鍵。
1更新教學理念,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
新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讓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為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引導學生在歷史課堂中自由與快樂的學習,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歷史知識才是教學的中心,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不能滿足歷史教學現代化發展的需求,當代歷史教育工作者應當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更新個人教學行為。第一,教師要更新個人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在課堂中反復講解歷史知識,學生則在課桌前昏昏欲睡,課堂教學效率較低。要促進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教師要全面更新個人教學思想,努力去創新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改變個人教學方法,營造出自由與寬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在歷史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第二,教師要更新個人學生觀。初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生們的自尊心強,渴望得到同伴與教師的認可與尊重。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要主動親近學生,與學生民主對話,共同探究出有助于學生歷史學習能力提高的方法。第三,教師要更新學生的學習觀念。大部分初中學生不喜歡歷史學科,認為歷史屬于過去,現在學習歷史知識沒有絲毫意義。學習歷史只有死記硬背一種方法,消磨了個人大量的學習時間與精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過去陳舊的學習理念中走出來,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歷史學習觀念,將歷史作為一面鏡子,更好地規范自己現在的行為,只有激發出學生的歷史學習主動性,才能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與分析,在歷史課堂中成長為更為優秀的人才。
2更新教學內容,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
初中學生對歷史學習沒有興趣,是認為歷史學科的內容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距較遠。教師積極更新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突出教學內容的生活特性,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初中學生雖然年紀不大,但具有必要的生活經驗,也有較強的認知能力。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越密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越強,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因此,教師要積極開拓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分析課本知識點,找到歷史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之處。教師要充分挖掘歷史課本中的生活知識。歷史雖然是過去的事情,但教學內容完全來自于生活。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能夠成為教師豐富課堂、生動課堂教學的切入點。教師要認識到分析教材內容的重要性,讓歷史知識的生活特性顯示出來,提高歷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比如在講解有關于《兩漢經濟的發展》知識之時,教師可以結合兩漢經濟發展的特點與當代經濟的特點,將歷史知識與現代生活聯系起來。像絲織和冶煉技術的提高,是兩漢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教師可以將兩漢時期的絲織技術與現代的絲織技術進行對比,用原始的冶煉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認識到現代冶煉技術的先進之處。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組織歷史教學,有助于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究歷史知識的欲望。教師不只要做生活化教學內容的創造者與引入者,還要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從歷史學習內容出發,用歷史角度欣賞現代生活,體會到現代生活的先進,促進學生幸福感的提升。
3更新教學過程,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
創新教學過程,提高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讓學生找到歷史學習的動力。在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歷史教學過程變得輕松與快樂。教師可以選擇游戲作為歷史教學課堂活動之一,初中學生好動、愛玩,這是學生的天性,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切入點。在歷史課堂中設計一些與歷史學習任務相關的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化,以此來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有關于《對外友好往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歷史情景劇等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歷史知識的學習中來。讓學生搜集有關于古代使者友好往來的趣事,像“晏子使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讓學生分享有關于友好往來的趣味故事,能夠提高課堂教學過程的趣味性。鼓勵學生結合他們喜歡的歷史故事,編排一個歷史短劇,再現歷史情境,能夠簡化歷史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快速理解歷史知識。又如在講解《“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時,教師可以組織一個設計游行標語與口號的游戲。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調用自己的文采,評選最佳歷史流行標語與口語。這樣具有競爭性質的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進步。
4小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還能夠改變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態度。講究課堂教學的技術,關注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構建高效課堂,才能讓歷史教育跟上素質教育改革的步伐,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成長園地。
參考文獻
[1]柳玉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
[2]高艷.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