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16:08: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旅游經濟管理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態旅游是當今世界旅游界發展的重點方向,引起各國政府及環境保護者的廣泛重視。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得益于經濟總量的飛速發展,旅游經濟產業也得到了相關政策扶持而迅速走上了規模發展的道路,然而相關伴隨問題也接踵而來,全國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失衡問題愈發嚴峻,大量以生態旅游作為宣傳噱頭的旅游經濟活動給景區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諸如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噪聲污染、生物多樣性毀壞以及少數民族文化沖擊等現象屢見不鮮。生態旅游經濟活動造成的環境破壞可以歸結于多方面原因,但最主要的就是管理方面的疏忽和失誤因素,人為原因使得我國生態旅游資源可維護性極其脆弱,只有科學的管理規劃才可以阻止旅游生態自然資源的進一步惡化,開展合理的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活動是維護我國旅游經濟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生態旅游管理的內涵詮釋和基本框架
生態旅游管理是建立在自然生態學理念基礎上的旅游管理系統性工程,主張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即當代人和后代人對于旅游資源享有均等的享受機會,因此,生態旅游管理要求在不破壞前人建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條件下,為后代保護既有旅游資源,提供新的旅游景觀。生態旅游的管理對象是旅游業及相關生態系統,追求可持續性維護旅游區的生物多樣性、景觀美學價值以及整體生態特性,從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的硬件載體方面來說,生態系統為環境和生物要素在特定空間進行組合提供了基礎,因此,如何將環境要素與生物要素進行有機結合控制就構成了生態旅游管理的實質。
(一)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內涵詮釋
一方面,從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概念特征來看,其核心思想是鼓勵人們認識和享受自然,立足滿足旅游消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基礎,并延伸至其他衍生性需求。一般來講,旅游者通過生態旅游活動而在地域文化知識和自然資源接觸等方面增長見識,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增加了人生閱歷,領悟到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價值,可以自覺地提升對生態資源加以保護的覺悟性,協調和貫徹國家關于旅游產業發展的可持續化政策,積極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唐靜,2011)。
另一方面,生態旅游經濟管理以建設國家和地方生態環境保護體系為己任,通過實踐經驗對相關生態旅游經濟發展法規和政策提供咨詢意見。以我國為例,生態旅游經濟活動在資源開發和環境建設領域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旅游規范嚴重缺乏,因此,必須以旅游目的地的生態安全維護作為核心管理目標,旅游經濟管理的內涵可以概括為,既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同時也控制環境質量的繼續惡化,使得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在生態旅游活動中得以建立(鄭微,2011)。
(二)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基本框架
對于生態旅游經濟的基本組成框架,澳大利亞國際生態旅游研究中心學者拉爾夫-伯克利曾在基礎旅游標的、管理型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以及環境知覺四個方面進行了定義(見表1),分別以旅游產業方面、替代名稱、區別特征、環境問題、受影響部門、規模增長、產業構成、管理內容、管理工具以及政策選擇等欄目指標作為考慮項目,進行了較為綜合全面的分析(王松霈,2002)。
生態旅游經濟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則
從學科定義來看,生態旅游經濟是生態學和產業經濟學的交叉學科,研究生物與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關系,因此,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應該遵循地區管理與環境容量相匹配原則、政府介入與因地制宜相協調原則、信息傳播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原則、旅游經濟發展可持續性原則四個方面。
(一)地區管理與環境容量相匹配原則
這一原則的選擇建立在旅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屬性基礎上,相應的管理既不是單純的企業型經營管理,也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區域發展與環境容量的匹配需要規劃和協調(見表2)。一方面,生態旅游的開展會不可避免地加大景區游客流量,生物棲息環境和植被的破壞作用加強;另一方面,合理的環境容量又可以多層次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保證旅游資源的經濟利用效率,因此,最佳的生態旅游管理區間是生態環境容量與地區經濟效益的帕累托契合點,生態旅游經濟管理一定要考慮地區環境的承載力。
(二)政府介入與因地制宜相協調原則
生態旅游經濟具有多目標性和多主體性特征,政府介入地區旅游經濟管理的直接好處是搭建生態旅游利益相關人的合作關系,有利于明晰旅游資源產權和使用權界限。從地方生態旅游經濟效益發展的角度來講,政府的介入以行政權力和制度力量控制了旅游資源的消耗和維護節奏,決定了地區經濟的發展優先性和超前性,通過一系列旅游規章和條例法規實現了生態旅游業發展的因地制宜,保證了社會各方面力量對于生態經濟增長和保護的集中性投入(李銀,2011)。
(三)信息傳播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原則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原則對于理清生態旅游需求和旅游資源關系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長期以來形成了意見相左的三種觀點,即:生態資源保護優先,游客需求次之;滿足游客需求優先,資源保護次之;生態旅游資源保護與游客動態增長旅游需求之間的納什均衡。顯然,第三種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思想更適合今天旅游業的發展管理現狀,因此,要正確而積極的宣傳第三種管理理念,做好生態旅游經濟管理原則信息的傳播工作,使得信息被傳播對象在理念上的得到控制和約束(趙得成,2012)。
(四)旅游經濟發展可持續性原則
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初衷是協調生物、環境、資源以及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科學的生態旅游經濟管理一定不會建立在保護環境而犧牲經濟的基礎上,旅游行為本身就是一種人類活動,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法律、環境以及文化等多個方面,從產業經濟學理論來說,生態旅游經濟只是第三產業服務型經濟模式中的一種,因此,生態旅游經濟管理強調生態學原理基礎和區域經濟學導向下的科學景觀布局,盡量的維護景區和地區生態平衡,遏制環境污染,維持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特性。
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發展路徑
從目前我國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依據以上分析的生態旅游經濟管理四項基本原則,旅游經濟發展路徑也要從四個方面著手,分別是互有聯系的地方政府路徑、可持續資源開發利用路徑、旅游業區域開發規劃管理路徑以及培育復合型旅游經濟管理人才路徑(金伊華,2012),具體來說:
(一)突出地方政府在保護和發展本地生態旅游經濟方面的職能作用
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缺乏對于生態旅游經濟的規劃和相關基礎性教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長期只有利潤導向型的唯一目標,大量的旅游景區開始營業之前都沒有進行過環境影響評估工作,為此,在下階段的管理工作中,要加強政府的宣傳教育力度,提升游客對于生態地的環境認識和保護意識,使得生態旅游經濟發展要附加政策法律性約束,政府從出臺游客思想和觀念方面的教育政策入手,擺脫單一行為懲罰措施,加強政府和民間的對話,從戰略高度和子孫后代的長遠角度看待生態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維護的重要性(陳懷文,2011)。
(二)產業經濟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觀為實施基礎
我國第三產業經濟發展要擺脫傳統的單極式增長模式,以系統和整體性觀點來進行經濟增長的統籌謀劃。在旅游業這樣的服務性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不能與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共存的,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遵循生態學基本理論和規律,以一定的壓力測試衡量生態系統的負載極限,預期系統內的游客及旅游組織后續開發可能性,即生態系統能否長期提供穩定服務質量、旅游資源的民族文化特色能否得以保持、環境自我恢復潛力能否保持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因地制宜和適度經濟原則。
(三)構建生態旅游產業局部區域規劃與整體性規劃的聯合發展路徑
旅游產業規劃的目的是對旅游行業的未來發展狀態提前做出設想與統籌,使得旅游業在總體和地區規劃中實現階段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機制,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生物環境等一系列考核項目。在整體性的統籌工作中,一方面要通過合理布局設施來對旅游生態平衡進行維持,另一方面要以旅游景點所在地區和城市為依托,實現配套設施的同步發展,以此來消除生態經濟增長的局限,減少旅游資源保護的盲目性。地區布局方面要以環境、社會、經濟效益為中心目標,配合整體性可持續發展經濟政策的貫徹實施(耿松濤,2013)。
(四)培育復合型旅游經濟管理人才
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最終決策制定者是人,最終執行者也是人,高素質的復合型生態旅游經濟管理人才是旅游經濟創新和生態保護兼顧原則實施的關鍵。從經濟學和管理學專業角度來講,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游在產品設計專業化、技術專業化、服務專業化等方面均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生態學知識、旅游學知識、管理學知識以及經濟學知識四位一體的復合型人才操控和把握,因此,針對我國旅游業從業人員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和環境保護意識較差的發展現狀,建立和培育一只高素質復合型旅游經濟管理人才隊伍是技術經濟增長支撐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唐靜.生態旅游經濟異化的生態反思[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4)
2.趙得成.基于治沙和旅游共生的地域性旅游模式設計[J].商業時代,2012(4)
3.李銀.生態旅游視域下旅游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創新[J].商業時代,2011(35)
4.鄭微.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對地區旅游經濟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1(16)
5.金伊華.循環經濟背景下的生態旅游城市旅游資源開發保護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27)
6.陳懷文.大足生態旅游經濟的形成和發展[J].世界經濟,2011(13)
一、規范管理、制度創新
從2004年3月開始試點推行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截至2010年5月,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分院先后派出旅游管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共計393人,教師14人次前往企業生產服務第一線進行以頂崗實習為主要形式的工學結合實踐鍛煉(詳見表一)。表一:經濟管理分院學生實習情況統計表
(一)管理無盲點,層層落實,全面規范
為了保證頂崗實習的順利實施,經濟管理分院成立了實習管理與指導小組對學生的實習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管理和指導。實習生日常管理工作由實習帶隊老師負責,實習點有關問題由帶隊老師定期向實習管理與指導小組匯報,并建立重大問題應急反應機制。學院實習管理與指導小組老師定期到各實習地點巡視指導,了解實習生的相關情況,處理相關問題。針對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經濟管理分院制定了一系列頂崗實習管理制度規范,以嚴格的制度來保證管理到位、教育落實。具體制度包括:實習計劃、實綱、學生實習守則、實習考評制度等。
(二)創新工學結合模式,服務社會“零距離”
在旅游管理專業酒店頂崗實習取得良好效果并積累一定經驗的基礎上,經濟管理分院充分調查與分析社會需求后,結合工商企業管理專業05級的教育教學實際,創造性的制定了2007—2008學年度《工商企業管理專業05級“魚鳧班”“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實施方案》。經過前期學生自愿報名、選拔組班、崗前培訓,46名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圓滿完成了在魚鳧國都溫泉大酒店為期一年的實習,并同時完成了必修課程的學習,順利完成學業。達成了學校與企業間、教育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間、學生與用人單位間的“零距離”結合,真正實現開門辦學,與社會需求、市場需求接軌,并盡可能降低學校辦學成本、學生完成學業的成本以及學生就業的機會成本。同時,方案的科學有效實施,也有利推進了05級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各項工作健康、穩定、持續地不斷向縱深發展。
(三)創立學生科研方案,鼓勵學生實踐研究
2008年,06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酒店頂崗實習期間,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思考和思維創造能力,同時督促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將所學專業理論與崗位實踐結合,思考創新并形成階段性成果,經濟管理分院在2006級旅游管理專業駐金苑酒店實習生中首次實施了“實踐課題研究促進方案”。根據方案,分院成立了專門的學生課題研究促進基金,用于學生實踐課題研究的資助和獎勵。學生課題研究的范圍主要包括實習企業的日常管理、部門運營、對客服務、產品創新;實習團體學生成員的管理方法研究與正向引導;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可行性模式探索等三個方面。此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創新研究的積極性,兩年來,共計有12個學生課題小組通過了學院審定,正式開題并順利結題。
二、企業一線實踐,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選派青年教師深入行業一線,不斷實踐提高
幾年來,經濟管理分院先后選派旅游管理專業青年教師游紅霞、楊勝龍、萬婷春、王婷、葉春近等于2004年至2010年間分別前往遂寧市明星康年大酒店、成都溫江魚鳧國都大酒店、廣西南寧最佳西方(精品)紅林大酒店、廣東汕頭金苑大酒店擔任酒店實習帶隊指導教師,除了做到有效地規范學生的教學實習,加強教學實習管理與考評外,均在酒店擔任了一定職務負責相關工作。在管理學生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提高,為今后的教學工作積累了更多的實踐經驗,收獲了專業領域和酒店業管理服務方面更為豐富的理念和技能。04級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帶隊老師萬婷春在進行實習生管理的同時,更參與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在國際五星級紅林大酒店培訓部擔任培訓助理一職,頂崗工作達半年時間。通過酒店實際工作的鍛煉,她對整套酒店培訓管理工作體系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學習掌握,熟悉酒店人力資源部各項工作政策、程序及酒店人事管理工作實際狀況;全面了解酒店的整體管理運行體系及各部門基本情況;對高星級酒店的人才需求實際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還具備了酒店行政人員專業素質及實際工作經驗,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高星級酒店培訓管理人員。
(二)以實踐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完成實踐鍛煉后,專業教師們紛紛將實踐收獲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對旅游管理專業《飯店管理概論》、《餐飲服務管理》、《茶文化與酒文化》等多門課程進行了改革和重建,專業教學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和補充,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與歡迎。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楊勝龍、萬婷春將酒店企業培訓的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收到良好效果。在學院2006年度名師示范課競賽中楊勝龍老師獲院級一等獎,在學院2007年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中萬婷春老師獲院級一等獎,在學院2010年說課比賽中葉春近老師獲院級二等獎。
三、育人創新,終獲累累碩果
經濟管理分院推行在以工學結合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來,學生不僅通過頂崗實習了解到了更為豐富的行業實際,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更鍛煉了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積累了實踐工作經驗,為畢業后真正進入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理論結合實踐,增強學生專業水平
通過一線服務實踐,學生把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思考,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學生們把實踐中的所思所得寫成了實習報告,畢業論文研究的方向。2004年以來,實習學生共上交實習小結、實習報告達650余份,完成與實習相關研究論文50余篇。其中,04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鄭蔣萍以實習酒店紅林大酒店大堂吧酒水種類為研究對象寫成《大堂吧酒水種類可增加性的調查》一文被評為04級優秀畢業論文。05級旅游2班學生崔文婷將在金苑酒店前廳部的實習工作中的思考所得寫成《金苑大酒店前臺接待服務工作探析》一文被評為了校級學生優秀實踐論文。
(二)鍛煉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在酒店的實際工作鍛煉中,學生們都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社會適應能力大大增強。陌生的生活環境鍛煉了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與吃苦耐勞精神;在與同事、上司的相處中增強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溝通能力;同時酒店復雜的工作環境更是最好的教材,學生在逐漸適應的過程中慢慢體會著職場生存之道,完成了從學生向員工的角色認知改變,極大豐富了他們的社會工作經驗。
(三)適應社會人才需求,受到企業廣泛認可
【關鍵詞】生態旅游;管理;內涵;原則;發展路徑
生態旅游是未來旅游事業發展的趨勢,其指引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方向,而且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可以對生態環境起到保護的作用。生態環境對人們的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人們對資源的過度開采,導致有些地方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如果不對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任其繼續破壞可能會威脅人類的生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的旅游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而且經濟效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一些旅游企業的管理者過多的重視經濟利潤,容易忽視對自然景區的保護,所以,旅游事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環境問題。為了緩解這些問題,必須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模式。以下筆者對生態旅游的管理進行了探究,并對旅游事業未來的發展路徑進行了探討。
1 生態旅游管理的內涵以及框架
生態旅游管理是在生態環境不斷遭到破壞的情況下產生的,是對傳統旅游管理的創新與改進,對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保護作用。其是以生態學的思想作為管理制度的指導思想,以生態學理念作為管理的基礎,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對旅游業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生態旅游管理可以促進旅游行業的長遠發展,其主張不但讓當代人欣賞到美麗的風景以及自然景觀,還得讓后代人享受到同樣的機會。不管是什么年代的人都有享受旅游資源的權利,而且每個人都有保護自然資源的責任,這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只有對其進行必
要的保護,才能使人們生活的環境更加健康。生態旅游管理強調在不破壞自然資源以及人文景觀的前提下進行旅游活動,要有長遠的眼光以及發展戰略,為后人保留美麗的自然資源以及旅游資源。生態旅游管理的內涵影響著框架的構成,下文對其進行了分析,以供旅游管理部門參考。
1.1 生態旅游管理的內涵
生態旅游管理的內涵有兩個層面,第一,從生態旅游管理的特征角度分析,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使人們接近自然,感受到清新的空氣,使人們的身心更加健康。生態旅游可以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在滿足其對精神文明的追求中增長閱歷與知識。生態旅游管理的建立可以使人們了解自然與人類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同時更好地貫徹國家的各項旅游政策,促進旅游行業與環保工作的和諧發展。第二,生態旅游管理可以促進生態環境保護體系的建設,而且可以更好的規劃城市的建設,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梢幈苈糜伍_發以及旅游路線建設的盲目性,其管理的核心目標是對沿途旅游路線的風景以及目的地進行生態保護,并對其安全進行維護;其管理的內涵是保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防止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要提高旅游環境的質量。生態旅游管理是在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下建立的,具有長遠的發展意義。
1.2 生態旅游管理的框架
對于生態旅游經濟的基本組成框架,澳大利亞國際生態旅游研究中心學者拉爾夫?伯克利曾在基礎旅游目標地、管理型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以及環境知覺四個方面進行了定義,分別以旅游產業方面、替代名稱、區別特征、環境問題、受影響部門、規模增長、產業構成、管理內容、管理工具以及政策選擇等欄目指標作為考慮項目,進行了較為綜合全面的分析。生態旅游的管理對象是旅游業及相關生態系統,追求可持續性維護旅游區的生物多樣性、景觀美學價值以及整體生態特性,從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的硬件載體方面來說,生態系統為環境和生物要素在特定空間進行組合提供了基礎,因此,如何將環境要素與生物要素進行有機結合控制就構成了生態旅游管理的框架。
2 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原則
生態旅游經濟的管理原則既要符合生態學的原則,還有符合旅游產業經濟學的原則,其是對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目的是促進二者和諧發展,并且使人類與生態環境可以和諧相處。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原則應該使地區管理與地方環境相匹配,要結合當地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積極落實政府的各項政策,還要使信息傳播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最后還要符合可持續經濟發展的原則。下面筆者對這四個原則進行了簡要分析。
2.1 地區管理與環境相匹配原則
這項原則可以有效的協調旅游活動的各項制度,其可以對旅游活動的時間以及空間進行調整,從而使地方管理與當地環境更加匹配。生態旅游的管理與企業管理不同,而且與地方的行政管理也具有差異性,具有自身的特點與屬性。生態旅游管理需要對地區發展進行規劃,還要對旅游環境進行調整。生態旅游會使自然景區聚集很多游客,如果不對其進行管理的話,很容易使景區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所以,其管理應該遵循對環境的保護原則。另外,還要控制游客的數量,合理的規劃環境容量,使其既滿足旅游業的需求,也能對環境問題進行改善,要考慮到環境的承載力,使地區管理與生態環境相匹配。
2.2 政府介入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則
不同的地區生態環境的條件不同,所以,生態旅游管理具有多樣性,而且不同的管理制度目標也具有差異性。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門認識到了環境保護是重要性,政府的介入可以促進生態旅游利益的增長,使旅游資源的產權更加清晰,對旅游資源的使用也更加合理。通過政府的介入,可以促增加生態旅游的社會凝聚力,更好的控制旅游資源的消耗,有效的保護自然資源,同時政府部門所制定的相關的旅游規章制度以及政策法規,對旅游行業可以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從各個方面保證了生態旅游業的長遠發展。
2.3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信息傳播的原則
隨著游客需求的增多,傳統的管理觀念已經無法適應旅游業的發展,也無法滿足的游客的要求,而生態旅游管理使游客與旅游資源和諧發展。傳統的生態旅游管理觀念較重視對資源的保護,但是忽視了對游客需要的掌握,現代的生態旅游管理應該注重旅游資源保護與游客需求之間的協調,使其更加均衡的發展。同時管理部門要傳播更好的管理理念,對各項政策、法規進行宣傳落實。
2.4 旅游經濟發展可持續原則
生態旅游管理可以使旅游行業的發展更符合長遠性,有效地調節融合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生態旅游是在增加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做好對旅游資源的保護工作。旅游是人類的一種活動,對社會發展、人們閱歷提升、文化的傳播等都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從產業經濟學角度看,生態旅游可以推動旅游業經濟的發展,但是這項發展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這項原則需要了解生態學原理,掌握生態學發展原則,使生態旅游管理的制度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學,這樣才能促進景區生態的平衡發展,才能避免對環境的破壞,防止生態遭到污染,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提升旅游行業的經濟效益。
3 生態旅游管理的發展路徑
生態經濟管理的發展路徑需要結合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原則,這樣有利于制定出正確的發展戰略,生態旅游管理的其中一項重要目的是提升旅游行業的經濟,同時不能破壞生態環境的平衡。生態旅游管理發展路徑的選擇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是一項綜合性工作,而且是對旅游行業發展的規劃。同時還要考慮到政府職能的介入,要有效的利用政府的支持以及相關政策,做到生態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管理的發展,與管理人員的能力以及素質有一定的關系,在選擇發展路徑時,也要注意對管理人員的培訓路徑。
3.1 突出地方政府在保護和發展本地生態旅游經濟方面的職能作用
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缺乏對于生態旅游經濟的規劃和相關基礎性教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長期只有利潤導向型的唯一目標,大量的旅游景區開始營業之前都沒有進行過環境影響評估工作,為此,在下階段的管理工作中,要加強政府的宣傳教育力度,提升游客對于生態地的環境認識和保護意識,使得生態旅游經濟發展要附加政策法律性約束,政府從出臺游客思想和觀念方面的教育政策入手,擺脫單一行為懲罰措施,加強政府和民間的對話,從戰略高度和子孫后代的長遠角度看待生態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維護的重要性。
3.2 產業經濟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觀為實施基礎
我國第三產業經濟發展要擺脫傳統的單極式增長模式,以系統和整體性觀點來進行經濟增長的統籌謀劃。在旅游業這樣的服務性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的保護是不能與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共存的,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遵循生態學基本理論和規律,以一定的壓力測試衡量生態系統的負載極限,預期系統內的游客及旅游組織后續開發可能性,即生態系統能否長期提供穩定服務質量、旅游資源的民族文化特色能否得以保持、環境自我恢復潛力能否保持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因地制宜和適度經濟原則。
3.3 構建生態旅游產業局部區域規劃與整體性規劃的聯合發展路徑
旅游產業規劃的目的是對旅游行業的未來發展狀態提前做出設想與統籌,使得旅游業在總體和地區規劃中實現階段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機制,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生物環境等一系列考核項目。在整體性的統籌工作中,一方面,要通過合理布局設施來對旅游生態平衡進行維持,另一方面,要以旅游景點所在地區和城市為依托,實現配套設施的同步發展,以此來消除生態經濟增長的局限,減少旅游資源保護的盲目性。地區布局方面要以環境、社會、經濟效益為中心目標,配合整體性可持續發展經濟政策的貫徹實施。
3.4 培育高素質生態旅游管理人才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而且人力資源也是推動旅游行業發展的重要資源,生態旅游管理制度的制定離不開人力因素的影響,管理人員能力的高低關系著管理質量的好壞,所以對生態旅游管理人員的培訓非常重要,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其專業的技能以及管理水平,可以使各項規章制度更好的落實與實施,生態旅游行業的發展需要培育出大量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改進與創新,才能適應新世紀的發展要求。高素質的復合型生態旅游經濟管理人才是旅游經濟創新和生態保護兼顧原則實施的關鍵。從經濟學和管理學專業角度來講,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游在產品設計專業化、技術專業化、服務專業化等方面均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生態學知識、旅游學知識、管理學知識以及經濟學知識四位一體的復合型人才操控和把握,因此,針對我國旅游業從業人員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和環境保護意識較差的發展現狀,建立和培育一只高素質復合型旅游經濟管理人才隊伍是技術經濟增長支撐的必要條件。
4 強化生態旅游管理的對策
(1)政府應當加強宣傳教育,在政策上不斷促進生態旅游的發展。政府應該在政策不斷促進生態旅游管理。成立各級(由上而下)的生態旅游管理部門并加強管理。同時應當加強宣傳教育,讓全部人都能充分意識到生態旅游的重大意義,增強旅游有關各方對生態旅游的認識,并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營造發展旅游與保護生態環境有機結合的良好氛圍。
(2)旅游管理部門應注重對旅游資源進行生態開發,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旅游管理部門工作的重點就是對旅游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評估旅游資源的開發的可行性以及開發的價值等工作。旅游管理部門在開發旅游資源時,應當樹立牢固的生態開發意識,杜絕盲目以及過度開發,應當遵循科學、整體、系統以及可持續性發展的觀點、整體的原則對旅游資源進行開發與管理。
(3)旅游管理部門科學規劃并有效協調生態旅游的承載力與游客關系。旅游管理部門應當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管理進行整體以及區域規劃,從環境影響的評估到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等各方面,要進行科學設計,統籌規劃。
5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旅游管理是一項具有環保意義的管理項目,其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生態環境與旅游行業應該保持平衡。隨著旅游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快,生態旅游管理有必要進行改進與調整,否則無法滿足游客的各項要求,破壞生態環境的平衡。游客數量的增多會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而且也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很多污染,必須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對其進行約束。
【參考文獻】
[1]唐靜.生態旅游經濟異化的生態反思[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4).
[2]趙得成.基于治沙和旅游共生的地域性旅游模式設計[J].商業時代,2012(4).
[3]李銀.生態旅游視域下旅游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創新[J].商業時代,2011(35).
[4]鄭微.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對地區旅游經濟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1(16).
我國是世界上旅游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1,至2004年我國入境市場、國內市場和出境市場的接待人數和接待收入已具相當規模[1,2]。在2000年國家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國家旅游局確立了2020年我國要實現世界旅游強國的目標。與此同時,中國又面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契機。作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管理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已經有學者從旅游管理課程設置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國本科教育的情況并提出了改革意見[3]。鑒于目前中國的本科教育逐漸退出精英教育的舞臺,轉向大眾教育,因此分析更高層次的、更能代表學科研究趨勢的碩士、博士點的設置情況,則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中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情況。本文著重于碩士點設置情況的分析,博士點的分析將另文闡述。
三、碩士專業設置情況分析
(一)基本情況介紹
統計結果表明,截止2007年,全國共有26個省市自治區的114所高校擁有旅游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共有專業數120個,研究方向387個。大部分高校擁有一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但也有_些高校在不同的院系中同時擁有多個旅游管理專業碩士點,如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野生動物資源學院)、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河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環境與規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以及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旅游學院)等。
(二)院系分布情況分析
目前中國旅游管理碩士點掛靠的院系,仍以"工商學院/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最多。但表1同時也反映出了另_種訊息,那就是正如有學者對該專業設置所提異議一樣,[4]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在"旅游學院/旅游學系“地理/城市/資源學院“經濟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也有相當的分布,這說明,隨著旅游業逐漸成為中國支柱產業之一、旅游業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在學科地位上,學者們在"管理學一工商管理一旅游管理”這樣的專業設置背景下,正在嘗試"旅游管理”專業同其他專業交叉和學科地位的調整。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相當一部分旅游管理碩士點掛靠在地理類(包括資源、環境、地理等)院系中。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旅游,尤其是中國目前旅游的主要內容仍以游山玩水、觀賞地表起伏和地表覆蓋為主,而這屬于地理學研究的范疇。同時,目前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院校,大都開設《旅游地理》和《中國自然地理》這兩門專業課,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地理知識對旅游及旅游管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旅游管理在旅游業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已經在政府部門、旅游單位、旅行社對景區規劃和管理、客源分布和管理、景區應急反應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5]可以預見,地理知識尤其是基于3S技術的現代地理知識、分析和思維方法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2.研究方向數量分布情況分析以旅游管理碩士點研究方向的數量統計,前四位院系的位序基本沒有變化,唯一變化的是它們之間的相對比例。通過表1我們發現,其他三類學院的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唯獨"旅游學院'’所占份額由專業數量的20.8%上升到方向數量的27.1%,上升超過6個百分點。通過計算"方向數/專業數”指標,可以發現,"旅游學院”該指標最高,達到4.2,而其他專業數較多的院系通常比例在2.8?3.1之間。究其原因,可能是旅游類的學科內部分化較細,而交叉類專業相對拓展不足所致。
(三)院校類型分布情況分析我們將旅游管理專業碩士點在高校中院系分布情況進行分類匯總,此,本文不將其計算在內。
由表2可以看出,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廣泛分布于師范、財經、理工、農林、語言等各類院校中,這一方面說明了由于旅游業經濟地位的提高,已經引起了各類學者的廣泛關注,另_方面也反映出旅游管理交叉學科的性質。而這一性質從院校類型的整體情況也可以得到印證:旅游管理專業在專業類院校中的比例達到了64.9%。這說明,各類專業院校都在利用自身的學科優勢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旅游管理,旅游管理專業的研究目前處于學科分化和深化階段。
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旅游管理碩士專業在理工類院校中居然占據了不小的比例,這說明中國旅游管理的研究有文理交叉的趨勢。這可能與國際旅游管理專業發展趨勢有關,目前旅游管理的重要趨勢之一就是旅游管理的信息化。理工類院校在此方面有較強的學科和技術優勢,旅游管理專業與理工類院校的結合,雖然有相當_部分仍然掛靠在管理類專業門下,但同樣可以吸收理工學科的傳統學科的研究成果和學科優勢,使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手段研究旅游管理,從獨特的視角和理念開拓旅游管理學科研究和應用的新領域,有助于提升中國旅游管理的研究水平。
(四)區域分布情況分析
統計旅游管理碩士點的區域分布情況,可以發現,目前共有26個省份(不計香港、澳門、臺灣)的不同類型的高校擁有旅游管理專業的碩士點,占全國大陸省區數的83.8%,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這說明,就空間分布而言,目前中國的各個省份都已經對旅游業的地位、個省份的重要投資和發展方向。
我們將這種地域分布以地圖的形式表現出來(圖1,圖2)。發現,碩士點空間分布仍然存在區域差異。從圖1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擁有旅游管理碩士點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即使西部地區有些省份擁有碩士點,但也通常較少,如新疆(2個)、甘肅(2個);而對于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到目前為止還未設立旅游管理方向的碩士點。這一方面說明旅游及旅游管理的發展與經濟水平相關,另一方面也說明,西部地區的旅游開發、旅游管理尚未完全起步。但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蘊涵著巨大的旅游商機和潛力,尤其是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西部地區將迎來旅游資源開發的新契機,旅游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將凸現,其培養也將受到高校的重視,雖然可以通過引進中東部管理人才解決一部分問題,但畢竟不如本地人才對本地旅游資源更為熟悉,更有感情。因此,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西部地區也將和中東部地區一樣,在高校中開辟培養旅游管理類碩士及以上的專業人才。
四、結論和討論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其它較好的專業如下:
1、省級特色專業:財政學、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
2、重點建設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
關鍵詞 教學型大學 經濟管理專業 實驗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教學型大學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定位
任何一所教學型的大學,在授課之前首先確立教學的指導思想,此外通過不斷地加強經濟管理的基礎知識、拓寬專業視野,實驗作為實踐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經濟管理類的實驗是經濟管理學習中的核心,通過不斷的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創新基地,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對知識掌握的積極主動性。實驗室中的一些基礎設施的開發和購置、教學隊伍的建設,對于實驗室的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斷完善實驗室中的軟件設備和硬件設施,可以不斷的去完善完整的經濟管理實驗室。各大高校應該全力的把實驗教學是建成省級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將經濟管理實驗中心的總體定位于強大的應用能力、極高的綜合素質、豐富的知識結構以及創新的知識體系。努力的去實現四平臺五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更新實驗室中的一些現代化設備,培養投放于社會經濟建設第一線的高級經濟管理人才。在經濟管理實驗室中學會一些基本的管理思想,學會怎樣去優化手中的實驗資料,保持科學化的實驗設計環境,初步探索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在實驗室中要創造出自由的實踐氛圍,將教學型大學經濟管理累實驗教學初步定位,轉變傳統的實驗教學形式,由傳統的封閉式教育轉為開放式的現代教育。將經濟管理類的實驗方案由機械重復轉變為創新設計,改變傳統枯燥乏味的設計理念,利用創新的意識去改變復雜的實驗步驟。
2五層次四平臺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體系構建
2.1五個層次的實驗課程體系
五個層次的經濟管理類實驗課程體系大致包括為,專業綜合性實驗課程、課程單元性實驗課程、專業基礎新課程、課程綜合性實驗課程和創新實驗課程,專業基礎首先是在一些學科的背景下,會設計出一些符合于基礎知識的課程實驗,設置該課程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加熟練的去掌握一些基礎理念。那么對于課程單元性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復習某一個章節,通過認真仔細復習所學的每一個單元和章節,對知識可以起到一個復習和匯總的作用,通過一點一點的積累去強化知識點的理解。對于綜合性實驗課程的設置,主要是為了給專業中的某一門課程進行知識輸送,將專業知識點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知識點綜合性。對于專業綜合性的設置,主要的內容就是將許多專業課程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論和技能,強化學生經濟管理的意識。創新課程主要為了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在整體上去提高學生的經濟管理水平,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在未來的經濟與管理研究和開發上可以有所收獲。
2.2四種實驗教學平臺
四種實驗教學平臺指的就是戶外實習教學平臺、校內實習工廠、實驗室室內教學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實習教學平臺,在校外建立一些實習的基地,可以使一些經濟專業具有穩定的實習基地,對于學生可以進行集中培養,每個學生到了規定的學習時間都會要投入到實習基地中去進行實踐。在戶外建立的一些實習教學的平臺,比如說旅游專業方面的實習,只有將自己投身到了生活實踐中,還可以更好的去提高自己突破自己,每年專業會根據自身的學科特點去安排不同的實習基地。在校內建立一些實習工廠模擬,主要是為了服務于教學計劃安排,所有經濟管理類的學生要在校內進行實習,實習之后要做工作總結報告,為的就是要增加對現場經濟管理的一種感性認識。室內實驗室教學平臺可以承擔五個層次的實驗教學,是經濟管理專業必不可少的實驗教學平臺之一,通過在平臺教學上的鍛煉,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經濟管理能力。
3教學型大學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保障體系
3.1整體優化實驗教學體系
正確的處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經濟管理知識的理解,在發揚傳統的教育管理體系時,也要不斷的去創新教育的授課模式,將專業的教育和課外的教育融入在一起,不斷的去優化經濟管理的教學體系。首先在設計方面要突出實驗教學的綜合性和多層次性,此外還要突出教學型大學經濟管理的處理型,將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學科之間的知識要相互滲透。
3.2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兼職實驗教師隊伍
不斷的去培養和引進外來的經濟知識,將教學與科研相融合,推動專職和兼職的相結合,培養出一支具有專業水平的經濟實驗技術團隊。此外通過不斷的對組織中的核心教師進行培訓,增強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拓寬教師的思考問題視野和思路。積極選送實驗教師參加教育部和各級高等教育學會組織的骨干教師培訓班、實踐教學研討班,更新理念,拓展思路,增強素質,提高技能。
3.3加強實驗教學的過程控制
從教師將實驗教學任務下達開始,每一個步驟都要按照實施的方案進行,防止在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任何的紕漏,加強實驗教學的過程控制。教師將實驗教學任務安排給具體的學生,通過不定期的檢查,提高實驗工作的質量,對實驗教學情況進行嚴格的檢查和監控,提高實驗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一、高度重視,統一認識,專業教師全員參與是前提
高度重視,統一認識,專業教師全員參與是組織好頂崗實訓教學的前提。頂崗實訓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幾乎已經到了“不言自明、人盡皆知”的程度。學院及系(部)都高度重視這一工作,在辦學思想的提煉與貫徹中、教研活動中、教學文件中、教師教學規范中、各級教學會議中、歷次教師培訓中,都在強化和統一這一認識。經濟管理系在落實這一工作時,首先認識到:先有適應社會實際的教師,后才有適應社會需求的學生!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教研科研的方向不在教科書上,不在實驗室里,甚至也不在某一技術發展的最前沿,而在實際部門生產經營管理第一線。所有專業教師要與實際部門、企事業單位多聯系、多了解、多接觸、多深入。所有專業教師都有責任積極參與學生頂崗實訓教學活動的聯系、指導與管理工作。這一工作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到專業培養目標能否實現,將檢驗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以就業為導向”。事實上,恩施職院經濟管理系的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正是以此為突破口的。
二、注重全過程管理是關鍵
頂崗實訓不應該是到學生畢業離校前才想起的一件事,而應該是在學生進校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時就要考慮的工作。要早作計劃、科學設計,然后分階段、分學期組織實施,其間還需多次根據執行情況反饋進行修改和調整,直到一屆學生畢業后為更合理地編制下屆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重要參考。經濟管理系在頂崗實訓教學工作組織過程中無論是每門課程的頂崗實訓,還是整個專業的綜合頂崗實訓都注重了“方案設計——組織實施——反饋調整”的全過程管理。從“方案設計”到“組織實施”,再到“反饋調整”,注重全過程管理是完成好頂崗實訓教學的關鍵。
三、不斷豐富頂崗實訓的有效實現形式
在近幾年的頂崗實訓實施過程中,我系根據經濟管理類各高職專業的特點和實際條件,走出了頂崗實訓的“六條路”。
(一)校內仿真頂崗實訓
會計專業因為財務信息的秘密性和財會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在畢業實習前很難有機會進入實訓單位財會崗位的核心業務進行實質訓練。財會教研室便把該專業的實訓重點放到建立財會手工模擬實訓室和電算化實訓室兩項工作上。通過編寫實訓教程、編制財會業務及“證賬表”資料庫、安裝常用財務軟件、模擬分崗輪訓,建立起技術仿真度極高的財會實訓中心,解決了會計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前的實訓問題。
(二)畢業前的學期頂崗實習
屬實踐性教學的最常規形式,在實習單位完成。實習單位既可由學生自己聯系,亦可由系部或學院統一聯系。這一形式適用于學生結束所有專業課程學習之后,完成畢業設計(畢業論文)之前。我系一般安排學生用13周時間完成這一工作。因其時間較長,實踐訓練的綜合性強,且安排在學生就業之前,所以至關重要。教研室負責擬定專業實習方案并指定校內實習指導教師,一般分組指導,每組1至2名教師。另聘請校外實習指導教師,每個學生一名。實習結束后返校時交實結及實習單位鑒定。實習鑒定表裝入學生個人檔案。學生頂崗實習成績單列計入成績檔案,未合格者延長實習時間,推遲畢業。
(三)與專業認知相結合的崗位見習
一般安排在五年制高職生由中專段轉入高職段時或三年制高職新生入校結束軍訓后。目的重在加強專業感性認識,為后階段專業學習奠定基礎。我系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051016班五年制學生通過這一環節訓練后進一步明確了學習方向,加深了對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認知,對后期學習起到的良性推動作用。這一形式在運用過程中切忌缺乏針對性的泛泛而看、跑馬觀花,應依據專業培養目標明確崗位(群)進行崗位見習。
(四)利用校外實訓基地完成的課程綜合實訓
專業核心課程學習過程中或結業后安排到實訓基地頂崗實訓。一般一次安排1至3周。例如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客房服務管理》《前廳服務管理》《餐飲服務管理》《導游業務》《旅行社經營與管理》等課程學習中都成功運用了這一方式到星級酒店客房部、前廳、餐飲部,旅游景點(區)、旅行社進行了實訓。基地分布于州內主要旅游景點和大型酒店賓館。
(五)寒、暑假學生自由式專業社會實踐
利用寒、暑假期時間由學生自由聯系單位頂崗參與工作,進行專業社會實踐。我系從2004年開始實行《學生社會實踐證書》制度,將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有社會實踐活動集中記錄在一本專項手冊上,每學期開學后第三周由學生科檢查登記并加蓋公章。以此形式,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充分引導學生自我管理,達到輔助頂崗實踐訓練的作用。到目前為止,收到一定效果。但堅持下來,收效顯著者還不是很多。且學生自由式實踐與專業結合度尚不滿意。
(六)工學交替
前五種形式都是適用于全體學生的頂崗實訓方式,另有一種工學交替的特殊形式適用于少數學生。大體有三種情況:一是少數學生因家庭困難,學費及生活費都很緊張,卻品學兼優。為了避免經濟原因導致此類學生流失,在彈性學制尚未啟動的情況下,允許其一邊堅持校內學習,一邊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際工作崗位打短工、打零工。二是少數用人單位急需用人,提前到校擇優選拔少數在校生,且用人單位只要求其利用部分時間到位工作,另用部分時間繼續完成學業。事實證明,上述兩種情況若輔以適當管理,完全可能培養出技能突出且品德優秀的學生。第三種情況通過組建校內的實體吸納部分學生以工學交替形式參與其中。如:通過組建“恩施職院大學生禮儀隊”,擇優選用少數學生在指導教師有針對性的訓練后,在直接對社會提供專業服務過程中強化技能訓練。還可通過組建學院或系部的廣告公司、商務公司、旅行社等實體吸納相應專業學生以此為依托,以工學交替方式實現頂崗實訓。
四、不遺余力為學生尋求和搭建頂崗實訓的舞臺
為組織好上述多種形式的頂崗實訓,必須尋求各行業、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以搭建起各種舞臺。實際工作中經濟管理系主要從四個結合上做文章。一是發揮專業建設委員會、客座教授等外聘專家的知名度、影響力,尋求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支持配合,與外聘專家工作相結合。二是抓好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與運作,發揮其在頂崗實訓中的主導作用,與實訓基地建設相結合。旅游管理專業通過與恩施天藝酒店管理公司、龍麟宮旅游有限公司、利川騰龍旅游有限公司、梭布石林旅游公司、錦銹河山大酒店等基地的合作,多次成功組織了多個班級多門課程頂崗實訓教學。三是通過有一定社會接觸度的本專業名師帶動少數優秀學生參與項崗實訓,與“名師”“名生”工程相結合。例如,由李光富老師聯系并指導會計專業031011班5名學生三次到恩施州、市國稅局、地稅局完成稅票歸檔整理,工作成績受到有關單位好評。且參加實訓的學生也感到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無法完全掌握的專業技能。市場營銷專業胡永忠老師指導1102班朱方亮等同學為企業所作的營銷策劃也受到實訓單位好評。四是與勤工儉學工作及學生自由式社會實踐活動結合。引導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尋找頂崗實訓機會。實際上僅僅是找實訓單位這件事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煅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