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16:08: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會計核算的基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是保證企業資金流動、控制工程項目資金預算、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預防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制度安排。不過從一些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在財務會計核算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優化。
一、現階段建筑企業財務會計核算的不足
(一)財務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做得不夠深入
不少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基礎工作做得不夠深入,具體來說,財務數據更新滯后、資料整理緩慢、核算方法落后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財務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也降低了財務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
(二)財務會計核算信息的質量不高
建筑施工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真實、準確、有效的財務信息,是會計核算的重要基礎。財務會計核算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核算效果的發揮。如果相關的財務信息存在較大的誤差,甚至建筑施工企業內部一些機構,為了保護本部門的利益,而對某些財務數據進行修改,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財務會計核算的實際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三)財務會計核算制度不完善
建筑施工企業的主要業務在于工程項目的承包、承建,這是其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對于財務會計核算制度方面的建設,很多企業沒有投入應有的資源。這就導致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制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其公開性、透明性和公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這就影響了實際財務會計核算的效果。
二、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會計核算優化的具體措施分析
(一)設計科學完善的財務會計核算體系
建筑施工企業要重新設計財務會計核算體系,對財務會計核算工作的框架制度進行優化設計。減少不必要的核算程序,注重實質效果。財務會計核算體系,是實現財務會計核算優化工作的制度保證,對整體的會計核算工作,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因此,建筑施工企業,要從財務會計核算體系入手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對其進行重新設計,提高會計核算體系的科學性。
(二)健全各項會計核算機制與制度
建筑施工企業,在會計核算機制制度建設方面,要加大力度。在深入調研,認真分析會計核算工作存在的問題,重新設計會計核算的重點程序。從制度和程序層面,優化和提升會計核算工作。具體來說,應該從風險機制、信息機制、內控制度等方面做起。具體來說,風險機制,要更加注重對日常財務會計核算的動態檢測,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信息機制,要提高財務會計核算的信息質量水平,從相關信息的資料收集,到信息分類篩選,要形成高標準的信息控制機制。內控制度,在建筑企業內部,要按照相關的準則要求,建立符合現代企業運行的內控機制,降低各部門、各環節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概率,優化企業的內部管理,提高建筑企業施工作業的經濟效益。
(三)加大財務會計核算的監督力度
建筑施工企業在會計核算優化方面,比較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加大監督審核的力度。一些在外地施工的項目,其會計核算的監督更為重要。企業財務內部應該抽調相應的人員,到項目的施工現場,進行清查核算,認真監督會計核算的每一個過程,對其數據、資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會計核算監督工作,是優化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重要基礎措施,在未來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改革方面,應該不斷得到強化。
(四)提高財務會計核算人員的素質
會計核算工作的落實,最終還是要具體的會計工作人員去執行??梢哉f,會計核算人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會計實務技能,對于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建筑施工企業,應該加大對一線會計核算人員技能的培訓,拓展專業知識,豐富一線會計核算工作人員的實戰經驗,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要培養施工企業會計核算人員更加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復雜萬變的商務環境中,建筑施工企業需要有創新維思維、有遠見、有決斷力的CFO,他們溝通技巧、創新視角、解決問題能力、業務洞察力、風險管理能力都要快速提升,才能帶領團隊一起體味多維思維的樂趣。運用多維思維的財務楷模,不能僵化財務會計管理人員,而要在多重迷局中,善于運用戰略眼光剝繭抽絲、發現問題;運用談判技巧和多種溝通能力,善于平衡各方面利益,持續勤練內功,鞏固自身和企業內控的根基??傊ㄖ┕て髽I,要切實從人才素質的提高方面下功夫,真正發揮人才在會計核算優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結束語
建筑企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企業只有在資金操作和財務會計核算上不斷采取合理的優化措施,才能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建筑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應當根據財務會計核算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及時采用先進的會計核算技術并對企業財務會計人才進行培訓,對企業的財務會計設施進行及時的更新,更好促進企業財務會計核算綜合實力的改善,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方衛士.建筑企業集團BT項目會計核算研究――以福建大農景觀建設有限公司為例[J].商業經濟.2014
[2]袁輝.探析如何構建及設計天然氣運輸中企業的成本核算體系[J].化工管理,2014
1.企業內部的會計核算制度不健全,程序缺乏規范性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的結果作為國家進行稅收與監督的根本依據,它對會計核算工作的正常進展有較大的影響。這導致某些企業選擇虛假報賬,漏稅逃稅,忽略國家的利益。企業欠缺統一的核算規范和標準是出現這些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這就表明了企業當前的會計核算程序缺乏規范性,其規章制度不夠健全,給那些趁機謀私利的企業提供了機會。2.財務會計人員素質較低自從新會計準則的開始施行,對財務會計核算人員的職業素養和能力便有了更加嚴格和更高層次的要求。財務會計核算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員的素質,人員素質對財務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然而就目前實際情況看來,財務會計人員職業素養和能力還有待提高。會計核算人員素質較低主要體現在以下這些方面:其一,對會計法律了解太少;其二,會計基礎知識不夠牢固;其三,虛報賬目、任意改動會計信息等違法違規的情況的出現。
二、提高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水平的優化措施
1.建立健全的財務會計核算體系建筑施工企業要確保財務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以及財務會計核算的規范化,就必須要建立一個健全的財務會計核算體系。第一,建筑施工企業一定要設立相關的財務會計核算系統和會計核算中心,而且要確定相應的權限,嚴格約束企業內部財務會計的核算行為,以確保財務會計核算的順利進展。第二,引入新的會計核算技術和知識,成立一個專業的財務會計核算組,并提高組員會計核算的能力,有效提高財務會計核算水平。第三,引入先進的財務會計核算設備,以便能夠及時了解會計核算信息,有效的監督會計核算行為,使會計核算的質量得到保障。2.加強會計核算監督機制,保障各項制度的執行力度會計監督機制是提高建筑施工企業會計核算只能的必要條件之一。社會中介審計、政府審計以及內部審計均為施行監督的有效機制。國家審計機關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專項檢查,可以有效地預防會計核算出現差錯和違規以及舞弊的行為,強化財務會計核算的監督管理。內部審計要著重關注勞務招標、物資招標、資金管理、分包管理、財務風險、合同風險、費用開支、資源使用、內控制度設計、重大投資、重組改制以及債權債務結算等環節。加強任期經濟運行質量審計、工程項目審計和內控制度審計。除此之外,為徹底制止因為企業不同原因造成內部會計管理徒有虛名的現象,務必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聘請相關機構對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進行評價。3.加強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會計核算質量搞好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嚴格遵守財經紀律,標準會計核算行為是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會計核算質量的必要條件。要求建筑施工單位的會計人員要認真遵守相關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原則,愛崗敬業并且要仔細認真地反映和記錄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滿足財務會計管理的需求并及時向企業提供可靠真實的會計資料和信息。4.提高施工企業財務人員素質企業負責人和財務管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加強本身的會計知識,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并且強化企業內部財務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強化財務管理意識,掌握有關財務管理知識和財經政策法規,不斷提高領導財務管理活動的水平。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企業擁有一個業務精通、政治過硬的財務人員隊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對企業財務人員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培養大量善理財、會算賬、懂管理的且具備高素質財務的工作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依據當前企業業務發展和戰略的需要,制訂一個財務人員培訓規劃是很有必要的,因此,需要我們根據企業財務工作的實際情況,及時合理的安排財務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
三、結束語
關鍵詞: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成本收益;思考
中圖分類號:E2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會計體系的改革意味著我國企業經營制度處于不斷完善之中。然而任何一個新興改革必然有其兩面性,相關部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踐行。不僅是從理論上,更應該從實際上辯證的思考相關改革是否符合自身長遠利益。只有符合發展的利益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相關企業在進行會計體系改革的過程中應該深入了解自身實際情況,隨后再實施相關措施,從根本上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近年來,隨著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在企業中融合或者分離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因此,從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兩者在企業中的定位原則、關系以及模式分析對比對我們理清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對企業收本收益造成的客觀影響有一定意義所在。
一、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
財務會計是在公認會計原則和會計制度的指導和規范下對己發生或己經完成的經濟業務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并由此形成財務信息,對企業和外部有利益關系的各方面提供報告,以滿足其經濟決策的需要為目標的會計。稅務會計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會計學科,它是以國家現行稅收法令為準繩,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運用會計學的理論和核算方法,連續、系統、全面地對稅款的形成、計算和繳納,即稅務活動引起的資金運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門會計。
二、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在企業成本收益核算中的差異性
稅務會計、財務會計同屬于會計學科,兩者互相補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對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核算與監督。財務會計核算的結果會影響稅務會計核算結果,稅務會計核算結果也會影響財務會計核算結果,當企業中兩者沒有分離的時候,最后進行制定財務報表為兩套。企業中財務和稅務同為會計遵循的原則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稅法導向原則使稅務會計首先要遵從稅法;第二,稅務會計核算必須如實納稅,不能偷稅,不能引起風險,數據真實,調整要真實,財務會計進行企業成本核算要根據稅務真實的數據而進行;第三,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進行核算的時候,稅務會計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程序,這樣有助于增加財務會計核算的靈活性;最后,企業中財務和稅務會計核算的核心內容:一是納稅活動,應納的稅額進行全面核算,形成準確的納稅申報表。二是在核算基礎上,依據稅法對企業經營活動和業務產生的成本基礎上進行真實的財務數據和報表以協助企業管理層進行企業決策。二者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差異:
1.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兩者的核算目標的差異
企業財務會計是給投資者報告信息,為投資者服務。稅務會計是為依法征稅,依法納稅服務,目標不同。
2.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兩者的核算依據不同
企業財務會計核算的依據是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而企業稅務會計的核算依據是以稅法為依據。
3.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兩者的核算對象不同
企業財務會計核算對象是企業資金投入周轉循環產生的一個過程,而企業稅務會計核算對象主要是反映稅款用的過程以及稅款從征集、上交到退還的過程。
4.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兩者的核算原則不同
企業財務會計核算肩負收付實現制的原則,是以現金收到或付出為標準,來記錄收入的實現和費用的發生。按照收付實現制,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間將與現金收支行為的發生與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換言之,現金收支行為在其發生的期間全部記作收入和費用,而不考慮與現金收支行為相連的經濟業務實質上是否發生。企業稅務會計是以稅務為導向原則,兩者側重點不同。
5.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兩者的核算程序不同
企業財務會計核算是做報表、記賬的程序,而企業稅務會計核算是按照在會計核算基礎上進行納稅調整,形成納稅申報表這樣一個方式運作。
三、企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在企業成本收益核算中的職能分析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它的生產經營活動是一個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有機組合,循環往復的不斷運作過程。資金流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價值方面一個反映,是人流、物流、信息流正常運行的起點和落腳點。沒有足夠的錢,是不能正常運作企業,不賺錢,這個企業無法長久存在。對于企業成本收益原則就是我們所進行的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行為,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當中所進行科學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協調、分析、考核等管理工作的總的職能體現。
在企業成本收益核算中,財務會計對企業資金的管理的職能和行為以及一切稅務會計進行的稅務管理的職能和行為貫穿于企業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與企業成本收益核算緊密相連,相輔相成。在企業進行成本收益核算時有兩個核心的內容,一是保證正常依法納稅,合理節稅,不偷稅,不受處罰,二是企業的資金管理與核算要以企業成本核算的原則為導向;兩者對企業成本收益中的核算管理都占到很大的比重;因此可見,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兩者的關系是緊密的,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是各自職能層面又有一定的獨立性。
企業中財務會計的職能是對企業資產、負債所有權益進行確認計量報告,并且向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或者投資者提供財務會計的一系列工作,而稅務會計的職能是對納稅人應納稅款的形成、申報、繳納進行反映和監督。稅務會計要對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及其繳納情況進行記錄、計算、匯總,并編制出納稅申報表;稅務會計要對納稅人納稅義務及其繳納情況,進行控制、檢查,并對違法行為加以糾正和制裁。
四、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的成本效益分析
1、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的成本分析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時必然產生大于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合一時的成本,主要有:
建立分離核算體系成本,如果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要分離,稅務會計需要有自己獨立完整的涉稅會計核算體系,能 明確地對稅法與會計的差異進行界定、協調與處理,企業進行納稅處理時遇到的難點基本上都有明確的核算標準,這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處理成本,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分離,會增加日常處理成本,企業不僅要進行會計核算,還要進行稅務核算;人力成本,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時,企業需要設置專職的稅務會計人員,稅務會計核算的工作量會比以前有所增加;其他成本,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可能存在其他具體成本開支。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分離度越高,這些成本的開支就越大。
2、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效益分析
如果企業是通過對外籌資建立,需要對外提供法定報告,存在公眾利益,此時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分離程度越高,取得的收益就越大。具體表現在:首先,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分離后各司其職,企業的稅務會計信息和財務會計信息質量都將比分離前得到較大提高,而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對企業領導層的決策可以起到相當大的幫助,從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進而增加決策效益。其次,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分離能增強企業的涉稅核算能力,有助于企業開展更多的、有成效的納稅籌劃,幫助企業避免不必要的納稅損失,并且在企業面臨多種納稅方案可供選擇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此外,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分離有利于規范企業的稅務會計核算,而規范的稅務會計核算有助于企業正確納稅與誠信納稅,樹立良好的納稅信用,提高納稅企業的信用等級。
當然,如果企業不是通過對外籌資建立,經營者就是投資者(例如國營企業、個體企業),企業不存在對外提供法定報告的需要,沒有公眾利益問題,此時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是否分離取得的收益無明顯變化。若強行將其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分離成本將遠遠大于分離收益。
3、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成本效益分析
對于需要對外籌資建立,需要提供對外法定報告,存在公眾利益的企業,隨著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程度的加大,企業收益隨之增加,成本也隨之增長,兩者之差是企業最終獲得的結果,只有它是正值才是企業希望得到的結果,也是企業得以繼續生存的前提,如果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使得企業入不敷出,則企業最終會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甚至倒閉。隨著分離程度的增大,分離成本會不斷增長,而分離收益卻會隨著分離度的增加而變得增速遲緩,所以,就存在一個""收益一成本""的最大值,這個最大值會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而有所變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最大值會在0-1之間并靠近1的位置出現。這也就是在前文所談到的向會計靠攏的企業,此類企業分離產生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適宜采用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相分離的關系模式。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合一(或者分離程度低)時收益成本分析。
注:0 代表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完全合一;1 代表財務會計與稅
務會計完全分離
對于不需要對外籌資建立,經營者就是投資者(例如國營企業、個體企業),不存在對外提供法定報告的企業,其沒有公眾利益問題,分離前后該類企業的收益將無明顯變化,但隨著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程度的加大,所花費的成本卻在不斷增長,成本大于收益使企業得不償失。因此企業沒有必要非得增大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分離程度,完全可以向稅法靠攏。因而該類企業的""收益一成本""最大值會出現在0-1之間靠近0的位置。這也就是在前文所談到的向稅法靠攏的企業,所采用的是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合一的關系模式。
五、企業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同時作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由于其職能以及企業成本收益核算結果的差異性不同為企業財務核算和企業成本收益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影響,而相應把企業稅務會計從企業財務管理中分離出來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企業設立專職稅務會計的必要性
由于企業中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是基于企業稅務的主要履行功能,一是納稅活動,應納的稅額進行全面核算,形成準確的納稅申報表。二是在核算基礎上,依據稅法對企業經營活動業務進行稅收籌劃,協助企業管理決策。
在企業中設立獨立核算的稅務會計,可以核算的更加精確準確,對稅法了解更加透徹。稅收會計從事稅收會計的核算業務,對稅法也很了解,知道哪個地方可以節稅,哪個地方不能節稅,通過科學籌劃,幫助企業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少納稅。稅務會計跟稅務局關系來往很密切,有利于協調一些爭議矛盾,減少爭議。通過獨立稅務會計核算,能真實反映企業納稅信息,也有利于監督稅務機關依法征稅,是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需要,運用稅務核算信息為企業決策服務。
2.建立相對獨立的稅務關系的重要性
在企業中把企業稅務會計獨立分離出來還有利于增強財務會計核算的靈活性,會計核算會計的,稅務核算稅務的,兩個適當分離,財務會計隨著企業改革下發會計自主權,在準則基礎上選擇自己靈活會計核算制度,會計制度越來越靈活,企業根據自己需要靈活制定會計制度去核算,從而通過財務報表等系列工作能夠反映出企業資金流乃至企業成本和收益的真實情況,對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真實的財務數據和有用的決策信息。
六、總結
企業稅務會計的分離對于企業成本核算以及企業成本收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和作用;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面,每個國家維護自己主權獨立性前提下,為了從國際交流與合作當中獲取最大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越來越多向國際慣例和通行規則靠攏,全球化一體化,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財務會計國際通用會計語言準則將越來越趨同化,這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葛家澍,會計理論:關于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關鍵詞: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確認計量比較
一、會計相關性原則的比較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圍繞會計相關性原則在確認計量上有著比較大的區別,相關性原則作為會計確認計量的基礎,就是要進一步約束和規范企業會計信息,在減少和規避錯誤、虛假會計信息的基礎上,提升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只有按照相關性要求進行會計計量,才能保障會計信息使用者能夠了解到真實的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強調相關性也是為了滿足企業會計信息核算的要求,實現財務會計信息和決策管理、企業財務報告之間的關聯,在強調彼此之間會計信息一致性的基礎上,依靠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提高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同時為財務會計管理的預測和決策工作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而稅務會計在相關性原則上和財務會計有著很大的區別,稅務會計在相關性原則的使用上主要是為了滿足稅務檢查中會計收入的確認和計量要表現出其收入和支出之間的相關性。按照稅法規定,企業收入具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企業的相關支出都必須是圍繞經濟利益開展的,跟經濟利益無關事項發生的支出不能稅前扣除;另一方面企業為了提高經濟利益所支出的相關成本,按照規定為了規避企業偷稅漏稅行為,在稅法中對此類成本設置了相應的扣除標準。也就是說在稅務會計中進行扣除成本支出時,應當確保其支出必須跟收入具有直接的關聯關系,否則不得稅前扣除。從上述分析可以發現,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在相關性原則的使用上是一樣的,在確認計量過程中具有比較大的差異。我們要準確理解和把握相關性原則在上述這兩種會計確認計量中的差異,提高確認計量的準確性,保障企業經營活動順利開展。
二、會計權責發生制原則的比較
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會計核算中都是將會計準則作為基本依據,權責發生制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過程中會計核算業務的基礎,能夠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及時性和完整性。企業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工作,要實現會計核算和確認主要是在兩個方面有所體現:一是要保障企業在收入的會計核算及計量是在收入發生當期進行的,不允許出現提前開展或延后開展的情況。二是在稅務會計中,也是根據權責發生制來確認企業應當繳納所得稅的確認和計量工作。但是就稅法中的會計權責發生制而言,這一會計原則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具有一系列的問題。
三、會計重要性原則的比較
重要性原則就是企業財務管理者在選擇會計核算方法的會計核算程序時,圍繞企業經濟業務的性質和內容,根據特定經濟業務的內容以及其對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影響,對影響因素進行合理的排序和選擇,確保企業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減少核算的偏差。一般情況下,企業對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和計量都是根據重要性原則來進行的,因此在會計確認和計量方法的選擇上,應當盡量確保其不影響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對于財務會計來講,進行會計確認和計量首先應當保障企業的現金流量狀況和財務管理狀況真實完整,通過其財務會計信息可以得以全面地反映。除此之外,企業在財務管理活動過程中,相關的經營決策信息、管理成果信息等有效信息也應當充分運用到會計確認計量方法中,切實發揮財務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積極作用。跟財務會計的重要性原則不同,稅務會計在進行會計確認和計量時,不僅要確保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真實完整,通過會計財務報告得以反映。同時更應當尊重稅法的相關規定,在稅法規定的基礎上進行會計的確認和計量。在稅法規定上,會計的確認和計量并不會考慮企業的性質、規模大小以及業務情況,對任何企業都是平等的,這也使得稅務會計對于重要性原則的考量比較小。這也是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在會計重要性原則方面的差異,企業財務管理應當在實際的會計確認和計量中,準確把握兩者之間的區別,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減少企業稅務風險和財務管理風險。
參考文獻:
[1]陳立弘.財務會計確認若干問題探析[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
關鍵詞:稅務會計;財務會計;分離模式
從世界范圍來看,很多專家和學者從未間斷對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分離模式的研究,我國最為典型的會計分離模式大多根植于對英美、法德會計安排的對照研究,無論是理論背景還是實踐前提下,都進行了很多邏輯性與檢驗性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豐碩的成果。但是,隨著我國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相關法律制度在企業財會計算分類項目上的不一致,導致了兩種利潤計算數據出現誤差,如何解決這個誤差是業界始終在討論和爭議的話題。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重要意義
在經濟活動中,稅法與會計法始終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經濟發展勢必推動制度的變化與發展,這種發展具有進步性、歷史性和普適性。隨著我國的會計核算體系的逐步完善,必將引起會計職能的轉變,分工也將越來越細致,而如何科學合理運用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手段,是處理平衡國家、社會和企業三者之間利益的關鍵。
(一)豐富基本理論方法,建立更加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
通過對兩者的研究,可以進一步豐富我國會計基本制度和理論,在借鑒西方國家會計核算方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符合我國國情和企業發展需要的會計理論方法。這種發展是立足于強大的理論研討群體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基礎之上的,比如會計核算的目標、相關的制度指標、細化分類的計算方式方法、階段性的考核模式等等。只有通過反復不斷的研究與分析,才能夠形成厚重的理論基礎和更加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
(二)建立靈活的核算方式,保證核算方法的科學適用
稅法和會計法的形成、發展與完善都是為了更好協調國家與納稅企業權利與義務關系,在維護法律機制的嚴肅性前提下,為企業提供最為合理的評價機制方法,對于兩種理論的分離研究,可以更好的處理客觀經營活動。客觀的經營活動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實踐性和復雜性,要求其財務會計方式必須也要隨之變化,以便于適應客觀經營活動的需要。而稅務會計是依附于稅法準則,很多時候強調核算的嚴肅性和科學性,導致變化不足,不能夠很好的反映和體現經營活動的實際,所以實行分離模式,可以更好的實現和反映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
(三)縮小與國際社會的差距,形成規范的制度標準
財務會計的應用必須符合共同的會計準則要求,必須能夠真實的反映經營狀況和財務活動情況,能夠為管理部門、投資人以及債權人提供完整的會計信息。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很大的矛盾性,即變化與非變化的關系,這時稅務會計就應運而生了,而且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國的經濟活動比較復雜多變,目前還沒有形成完全統一的規范制度,而國際會計標準早已達到一定的高度,照抄照搬又難以適用。所以,我們必須要不斷的研究與分析,逐步建立一個既可以反映自身經濟現狀,又能夠與國際接軌的會計核算體制。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我們要清楚的看到,兩者分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有其規律性、必然性和自發性,當一種制度或者方法不能夠適應現行需要的時候,就必須會衍生或者產生另外一種方法去替代現行的方法,以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從當前來看,它是符合中國國情、制度法規、基本準則和發展需求的必由之路。
(一)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以往實行的是財稅合一的核算制度,這種制度在計劃經濟時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以往的核算制度必將成為一種束縛,急需尋找新的會計核算方式加以替代。當前,政府的職能已經發生了轉變,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而利潤與稅收又采取了分別計算的形式,要求我們必須采取分別計算的方法,在一定的平臺上使二者統一起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元化推動了私營企業的發展,而原有的財稅方式更加不適合,國家既要保證稅收,也要保護市場,那么經濟規律也必然選擇將兩種會計核算方式相分離做為發展方向。
(二)經濟發展大趨勢急待形成統一的核算平臺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企業的經營模式也變得更加復雜,從投資角度來看,企業的經營狀態日趨多元,公司集團化推動了總分公司、母子公司的發展。加之區域性的稅收政策還不夠規范統一,對待不同性質的企業稅收政策也呈現出多種形式,所以國家在會計核算上急需一個統一的平臺,用以體現整體的經濟活動利潤和稅收情況。無論經濟活動的種類、企業的主體形式、政策方式如何變化,只要會計核算模式能夠具有普遍適用性,能夠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減少其他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就是最好的制度和平臺。它要具備彈性與剛性、多元與統一、發展與固化相融合的特點,才能夠適應發展需求。
(三)經濟全球化發展要求必須實現會計核算接軌
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的經濟活動也必將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從世界范圍內看,法德會計核算模式采取的是非獨立核算方法,而英美則反之,我國的會計核算模式主要是借鑒于以上兩種模式,在借鑒與融合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基本適應國情需要。1994年,我國進行了稅務制度改革,使稅種、稅率、計算指標等得到了全面的完善。近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騰飛,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也有很多國際大集團進入中國投資,我們雖然不能全盤照搬別國的會計核算模式,但必須充分考慮到核算指標情況,確保企業集團的經營活動無論在國內國外都可以進行統一核算,這也是中國能夠全面融入世界舞臺的重要基礎。
三、我國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計算差異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對同一個經濟活動的計算,往往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大多是來自于計算模式不同或者計算指標不兼容造成的,下面我就針對所得稅計算,對這種差異進行分析:
(一)遵循的原則存在差異
針對財務會計核算,企業往往都會采取謹慎穩健的原則,在進行具體核算時,不能夠采取增大或者減小的方式進行處理。所以,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時,如果面對不能夠確定的因素時,應當本著謹慎的態度,對風險和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出充分的評估和專業的判斷,而這種原則在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模式當中,由于具體負責人在遵循原則上的差距,可能導致出現很大的差異。
(二)核算屬性存在差異
我們在具體進行會計核算時,財務會計核算往往都是用一般的歷史成本進行計算,同時,為了能夠使計算信息充分體現經濟活動,往往也會采用現值、可變現凈值和重置成本等進行核算,以便于使獲得的信息更加完整、準確。而稅務會計核算要求必須以歷史成本進行核算,對于后期資產的要求較為嚴格,除真實發生的耗損外一般不能夠改變原來的計稅基礎。
(三)會計要素存在差異
財務會計核算有資產、負債、收入、費用、所有者權益及利潤六個要素,這幾個要素主要表現的是會計主體的數據化、指標化,也可以歸納為兩類,即資產負債表要素和利潤表要素;而稅務會計核算要素分為應稅收入、相關費用和應納稅額等四類。在具體計算的時候,由于收入、費用和財務會計中對應的指標存在差異,會直接導致相同的經濟活動在時間、標準和模式上的差異。
(四)政策態度上存在差異
財務會計一般會按照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進行核算工作,對于同一核算內容遇到不同的政策方法時,從業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理解性處理;稅務會計是依據稅法進行工作,體現法律的嚴肅性和公平性較多,所以相對來說指標固定,靈活性不足。另外,在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中,往往會將企業的風險以及預測性因素納入到核算當中,而稅務會計一般不允許將不確定的指標納入到計算當中,這樣也會直接導致計算結果出現差異。
四、我國現行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上面我們針對兩種會計模式分離的意義、必然性以及差異進行了分析,下面我們就核算中將存在的問題做以具體分析:
(一)缺乏統一、具體、細致的核算標準
從當前的核算標準來看,只設置了一級科目和二級科目,二級科目是對一級科目的細化與分類,稅種相對固定。而隨著我國經濟活動不斷的推陳出新,又相繼推出了很多新的稅種,每個稅種兼容性不夠,在實施前對其他稅種考慮不夠周全,細化也不夠,往往只是列明處理方法。從業人員只能知道表面的款項,更加詳細的稅務情況無法通過書面資料直接計算。如很多企業在原材料采購時,既要考慮成本及增值稅,又要考慮相應的消費稅。但消費稅不是所有經營活動都必須繳納的費用,可能會造成計算失誤,更何況不是所有會計都對稅法精通,往往也會出現人為的失誤。
(二)稅務與企業財會人員核算方式不同步
稅制改革后,導致價內稅與價外稅并存,一般納稅人角色出現變化,使得企業內部日常會計核算日趨復雜化,很多企業的財會人員仍然存在計算混亂現象。比如對存貨的處理、預測性銷售計稅和含稅收入還原等內容的處理上。特別在增值稅的處理上,由于一般納稅人的特殊申報情況增多,稅收政策發生了變化,征稅部門對一般納稅人的認定更加慎重,也迫使企業不斷研究和改變會計核算方式,以適應這種變化,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還是稅務部門與企業財會人員的核算方式不同步造成的。
(三)對會計核算人員培訓的力度不夠
企業會計人員,一般由地方財政部門負責相應的培訓工作,但財政部門在培訓及考核中,沒有與稅收機關的相關核算方式掛鉤,導致所有畢業的財會人員必須進行二次培訓。稅務機關在人員上只能從監督和稽查上下功夫,而無培訓和考核財會人員的權利,導致同一批畢業的會計人員在處理同樣的業務時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在處理企業出現的財務核算問題時,稅務部門往往只是通過公示公告的方式,通知到相關企業進行相應的培訓和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實施與發展。
五、我國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模式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離會產生很大的協調價值、財務價值和會計報告價值,對會計信息產生質量上的影響??梢钥闯觯悇諘嬻w現的是一種相對特殊的核算機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一個相對的平衡,而這個平衡是稅務會計及財務會分離的基本價值與目標?;谝陨蠋c分析,借鑒國內外成形的核算模式,立足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我認為可以借鑒以下三種模式:
(一)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完全分離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借鑒英美等國的稅務核算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被廣泛的使用。應用這種模式的原因在于服務主體的分離,通過這種方式將財務核算與稅務核算分成兩個獨立計算的主體,會計核算作為工具的特性體現的較為明顯,完全體現的是為投資人和納稅人服務的目標。信息顯示方式較為完善,可以一目了然,不同主體對信息的不同需求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顯示出來。不足之處是會計核算原則的不同會導致會計報告出現誤差,由于財務會計是按照公認原則進行核算,而稅務會計是根據法律制度核算,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加企業的成本。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混合應用模式
這種應用模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主要特點是通過制定比較完善細致的法律來協調這種關系,將法律手段作為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混合的“粘合劑”。這種模式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單引擎”出現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不足之處是會造成納稅人付出成本的增加。同時,由于這種混合方式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財會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會計的相關計算指標,更要精通相關的稅法制度,才能夠保證這種模式的有效運行。
(三)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財稅合一模式
這種模式的主要代表國家是法德等國,其典型的特征是財務會計為法規制度服務,實現了二者合一,降低了核算的難度,核算誤差較小。不足之處是企業的會計核算受稅法限制較大,會導致企業的經營活動受到較大限制,特別是在參與國際性經濟活動時,對于核算制度相同的國家相對較好,但對于不同核算方式的國家,進行經濟活動時難度較大。
以上三種模式各有利弊,但我們要明確,無論采用哪種模式,都必須適應本國的政策法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特點。而且隨著經濟活動的發展與擴大,新的問題和情況也會層出不窮,需要我們繼續研究和探索,形成更加成熟的會計核算機制。
參考文獻:
[1] 婁春輝.淺析我國稅務會計模式選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5):196-166.
[2] 何順鶴.論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分離[J].現代營銷,2011(5):114-115.
[3] 張悅.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分析——以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為例[J].現代商業,2011(9):245.
[4] 董盈厚.計量屬性選擇與所得稅會計信息質量[J].財會月刊(理論),2007(9).
關鍵詞:會計理論框架;會計基礎理論;會計應用理論;會計環境理論
財務會計理論框架是構建會計理論體系和指導會計實踐的基礎。長期以來,國內外會計學者一直致力于財務會計理論框架的研究,并且提出各種財務會計理論框架設想。但是,這些財務會計理論框架,有的構成要素過多過細,相互關系結構紛繁復雜,有的構成要素層次關系不清,難以概括現代財務會計理論的豐富內涵。因此,有必要構建與現代會計發展水平相一致、結構嚴謹的財務會計理論框架。
一、財務會計理論框架的基本要素
財務會計理論框架是構建會計理論要素和邏輯關系的構造體系,它是由財務會計基礎理論、財務會計應用理論和財務會計環境理論相互結合、有機構成的一個理論系統。財務會計基礎理論是構成財務會計理論的基本要素,包括會計目標理論、會計假設理論、會計原則理論、會計要素理論、會計方法理論、會計檢驗理論等;財務會計應用理論是將財務會計基礎理論應用于會計實踐、指導會計實踐的理論,包括財務會計管理體制理論,如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和會計法規等方面的理論、會計基本準則理論、會計政策理論等;財務會計環境理論是對財務會計基礎理論和財務會計應用理論產生影響作用的外部條件,包括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企業內部環境因素,包括企業內部管理體制、企業治理結構、企業經營活動及規模、企業管理狀況、經理素質才能、企業文化等;企業外部環境,包括社會發展與進步、經濟體制與經濟發展、財政稅收與財務、法律法規、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科學哲學與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等。
財務會計理論體系各個構成要素的內在邏輯關系和有機構成,形成財務會計理論結構框架,如圖所示。
二、財務會計理論框架分析
財務會計理論框架是一個結構嚴密和層次遞進的邏輯體系。它全面反映了財務會計理論系統的基本構成因素及其相互關系。
1.會計的目標。會計理論是以會計為研究對象,因此,研究會計,首先就應確定會計研究要達到的目標。理所當然,會計的目標構成會計理論框架合乎邏輯的起點。財務會計的目標是提供有關生產經營活動方面的財務會計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這一觀點已被普遍接受。
2.會計假設。假設是科學研究中的一種邏輯思維方式。通過建立會計假設,確定財務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前提條件,也就是構造一個理想客體,以便“舍棄其客觀原形的原始形態,撇開與當前研究無關的內容、次要過程和干擾因素,使其以理想化的純粹單一的形式,呈現在研究者的面前,……使我們有可能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找出其存在和運動的規律,達到對其本質的科學認識”(戴蓬軍,1992)。
會計既然是提供有關生產經營活動方面的財務會計信息,就應進一步確定會計所提供信息的空間范圍和時間界限,并指定計量的方法,即我們在什么范圍內、以什么方式來核算和披露會計信息。由于現實世界中企業經濟業務活動存在的復雜性、相關性等不確定性因素,所以,對企業財務會計信息核算和披露的對象,必須加以理想化、純粹化,以便達到對會計對象本質的科學認識。
現實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不確定性。首先,在企業所處的各種內外部環境中,會計核算的內容上具有不確定性。企業與投資者存在投資關系、與債權人存在借貸關系、與客戶存在交易關系、與政府部門存在監管關系、與內部職工存在勞資關系等。上述關系的存在,影響企業經營活動,使其復雜化,由于主觀或客觀原因,可能混淆企業自身的經營活動與相關者自身事項的邊界,因而,將本不屬于企業的交易或事項納入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系統,以至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成果,影響企業損益的計算和財務會計信息的披露。不但造成財務會計信息失真,更重要的是損害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和職工的利益。因此,會計提供的信息只能以企業其自身的經濟業務為前提,這就是會計主體假設。它界定了會計核算的理想的、純粹的空間范圍。企業主體假設主要目的在于維護企業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權益。
其次,市場經濟存在經營風險,企業存在信用風險,資本也在集中和積聚。因此,企業可能隨時面臨破產倒閉、兼并收購等而使企業經營終結,如果企業存續期限不夠確定,就難以對企業的交易及事項進行正常而恰當的確認和計量。例如,固定資產的折舊、低值易耗品的攤銷、債權債務的結算、留存收益的處置等,如果會計存續期間不確定,就難以按照其技術或經濟上的常規狀態進行會計核算。因此,就必須以“不變應萬變”,即假定企業的存續期限是處于一個理想的狀態,除非有相反的證據證明,否則就認為企業會無限期地繼續經營下去,而不停止和清算。這就是持續經營假設。它給定了企業預期可持續經營的理想期限,所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等可按照正常的狀態進行會計核算處理。
再次,企業處于持續經營狀態,但總不能直到企業終止才提供財務會計信息。因此,會計應定期提供財務會計信息,即使企業的經營活動具有跨月、季、年的連續性,也必須將持續不斷的經營業務活動劃分為等長的會計期間,作為披露財務會計信息的時限。
最后,企業會計是以什么計量方式和尺度來核算和披露財務會計信息呢?企業的交易和事項復雜繁多,必須采用一套能夠對企業所有交易和事項進行核算和披露的計量尺度,現階段貨幣職能的不可替代性,當然也只有貨幣量度能夠擔此重任。因此,選擇了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單位,這就是貨幣計量假設。
總之,以會計主體假設界定會計核算和披露的企業經營活動的空間范圍,以持續經營假設給定企業經營活動無限期的可持續性,以會計分期假設規定財務會計信息核算和披露的期間,以貨幣計量假設設定財務會計信息核算和披露的量度。這樣,會計就是以貨幣為統一計量單位,對一個持續經營的特定會計主體某一會計期間的交易和事項進行核算和披露。
會計假設為會計原則、會計要素、會計方法、會計實踐和會計檢驗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3.會計原則。財務會計要按照會計假設奠定的基礎核算和披露信息,那么,作為公共產品的財務會計信息必須科學、規范,確定其應具備的質量特征、確認和計量方式以及對其進行必要修正的彈性規定。這就是要制定會計原則,規定財務會計信息應達到的質量標準,使財務會計信息具有客觀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貫性、及時性、明晰性;規定財務會計信息確認和計量標準,按照權責發生制、收入與費用成本配比、歷史成本、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準則來進行企業交易和事項的會計處理;同時還規定財務會計進行會計核算和披露時,可以依照謹慎性、重要性和實質重于形式等原則,對前述會計原則進行修正。
4.會計要素。會計要素是指會計主體擁有資金在靜態下(某一時點)的存量(財務狀況)和動態下(某一時期)的流量(經營成果)類別和規模,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利潤等6大會計核算和披露的內容。它是在會計假設前提下,按照會計原則要求,為實現會計目的而提供的可用于決策的財務會計信息。
5.會計方法。會計方法是對會計要素進行核算和披露的方法和程序。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管理科學。如何對會計對象進行核算和監督,即采用什么方法對會計核算和披露的內容進行數據采集、計算、歸集、分類、再分類、匯總、披露,就需要根據假設和會計原則,對會計要素內容進行核算,實行監督,從而需要研究會計的方法和程序,以提供會計主體的符合質量要求的財務會計信息。
關鍵詞:會計核算體系;規范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1
現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已經建立起公共財政基本框架,并且企業的內部環境以及外部環境開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了能夠使得企業很好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這就要求企業要對會計核算體系進行改革,不斷完善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
一、當前企業會計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薄弱的會計工作基礎。當前,會計工作的基礎較為薄弱具體表現如下:第一,不健全的會計機構設置。每個企業中都應該具備合格的會計人員,但是由于受到企業發展規模以及發展程度的不同,因此很多企業都存在著會計機構設置不健全的問題。一些企業由于分工不明確以及層次不清晰,從而造成了會計工作人員的重復勞動。第二,不規范的電算化會計資料管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企業開始實行電算化。在實行電算化之后,有一些企業的電算化會計檔案的管理中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從而使得會計電算化不能夠真正發揮其自身的作用。
2.不規范的內部監督機制。在會計中,核算以及監督是其最基本的職能,通過這兩項職能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以及真實性?,F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內部控制制度都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從而不利于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除此之外,有一些企業管理者會干擾會計的工作,這就使得會計人員無法按照相關的規定來進行工作,從而使得內部控制的效果在逐漸降低。
3.不斷健全的會計法律制度。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有效的法律以及法規,從而使得會計核算工作得不到法律的保護。由于現行的法律以及法規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因此會影響會計核算信息的質量。
二、加強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的具體措施
1.不斷完善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近幾年,隨著企業的不斷改革以及發展,企業開始涌現出新的管理要求以及新的業務活動。為了能夠很好的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這就要求企業要將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資產可以分為固定資產以及無形資產。企業不斷規范會計核算的內容,促使會計核算工作的順利進行。
2.不斷健全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企業要不斷健全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并且分解企業的經濟責任,將責任落實到企業負責人、職能部門以及相關的人員。與此同時企業要建立科學的激勵以及約束機制,促使相關的部門以及負責人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在企業通過實行經濟責任制不僅可以使得企業負責人的積極性得以提高,而且能夠使得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得以提高。
3.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進行加強。對于企業來說,要建立民主的決策機制,并且企業要對財務崗位職責以及分工進行明確,從而促使崗位之間相互制約以及監督。企業要對相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合理的評估,促使財務管理水平以及風險防范能力得以提高。
4.不斷增強財務信息的透明度。企業要使得預算執行情況向著公開性、公正性以及透明度的方向發展,促使預算工作的順利執行。企業的預算管理要接受公眾的監督,促使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5.培養高素質的財務會計以及管理人才。對于財務會計以及管理人員來說,要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并且也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各級財政部門要對財務會計人員以及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不斷提高財務會計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素質。通過提高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可以促使他們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6.不斷強化企業財務人員從業資格的管理。企業在設置企業的會計機構、聘用較高業務素質以及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會計人員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與此同時企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保障財務人員的基本生活。除此之外,企業要對兼職會計的數量進行限制,從而可以使得會計核算的質量得以保證。
7.不斷完善對財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各項經濟法規以及稅收政策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因此企業要對財務工作人員進行教育以及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素質,而且有利于財務工作人員及時了解到最新的法規信息以及掌握會計電算化的具體操作。為了能夠調動財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這就要求企業要建立激勵機制,確保企業內部財務工作人員的管理都有章可循。與此同時企業要制定科學的對策,從而對今后企業的風險防范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近幾年,隨著企業的不斷改革以及發展,企業開始不斷完善財務管理體系以及規范財務管理活動,從而使得企業財務管理職能得以強化,最終使得企業的資金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得以提高。企業要不斷加強財務工作的科學化以及精細化,促使企業的公共資源得到合理以及充分的利用。
參考文獻:
[1]王文華.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管理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1(08).
[2]趙欣然.淺談提升企業會計核算質量的措施[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22).
[3]王喜玲.規范企業會計核算 提高信息質量[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0(07).
[4]王小冬.淺析企業會計核算體系的規范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