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7 16:08: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股票投資理論與實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術界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成因解釋
對沖母國特有風險。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一個潛在解釋是,國內資產通常與母國市場有更大的聯系性,因而國內資產能更好地對沖母國的特有風險。在這里,母國的特有風險主要是指通貨膨脹風險和諸如人力資本之類的非交易性財富風險。然而,已有大量實證研究表明,國內股票收益與國內通貨膨脹之間以及國內股票收益與非交易性財富之間并不存在普遍的強烈聯系。因而,用對沖母國特有風險來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并不令人信服。
對外投資的障礙和成本。對外投資障礙可能導致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通常,對外投資障礙主要體現為對外國資產的罰沒、對資本流動的直接控制、對銀行存款的儲備要求以及對公司外國持有者的占比限制。在20世紀80年代,假定投資障礙會導致母國偏好是與現實情況相當吻合的。對很多投資者而言,由于母國的限制,獲得外幣并進行對外投資是相當困難的。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幾乎所有國家一定程度上都開始開放其金融市場。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以及一些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均對外國投資者開放。然而,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在這一環境改變下仍然盛行。這說明,投資障礙難以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交易成本也可能導致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通常,跨國股票投資的交易成本包括銀行交易費用、匯率交易成本和信息收集成本。如果外國資產的交易更為昂貴,則可以預計外國資產交易量要小于國內資產交易量。但實證研究發現,外國股票的換手率往往要高于國內股票的換手率;由此看來,交易成本也難以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
信息不對稱。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一個流行解釋是,國內和外國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驅動了對本國資產的偏好。這種觀點認為:如果存在信息差異,風險厭惡的投資者會偏好那些能更容易獲得相關信息的股票,顯然,國內股票更符合這一特點。在相關的實證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將兩國間的地理距離或者是兩國間的語言文化共享程度作為信息不對稱的代表。結果顯示,信息不對稱在國際資產組合選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說明,信息不對稱能相當程度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然而,仍有學者對這一觀點提出了不同看法:首先,從理論上講,信息不對稱不僅對風險評估有影響,它還同時影響預期收益,這一點不能忽略;其次,國際市場存在很多股票指數,利用它們能一定程度避免信息不對稱;此外,利用信息交易也能一定程度避免信息不對稱。
公司治理和國家風險。公司層面的治理缺陷以及國家層面的政治風險,也可能導致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公司層面的治理缺陷以及國家層面的政治風險會導致兩類問題。一方面,存在公司內部人的問題;也就是說,實際控制公司的內部投資者可以通過對外部投資者的剝奪來獲得私人利益。另一方面,存在國家的問題;也就是說,國家條例制定者可以通過監管與稅收政策來剝奪投資者利益。這兩類問題會影響國際資產組合選擇:由于內部投資者在公司治理較差的環境下能通過剝奪外國投資者獲得實質性好處,因而公司治理差的國家外國投資比重??;由于高剝奪風險會損害外國投資者利益,因而高剝奪風險的國家外國投資比重小。實證研究表明,在那些缺乏投資者保護或者具有高剝奪風險的國家,國內股權集中度更高;這說明,公司治理和國家風險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具有一定解釋力。
行為偏好。關于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理論解釋大多是基于傳統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假定個人行為是完全理性的。但試驗經濟學已經發現,人們在經濟決策時面臨愿望思考偏差和控制問題。為了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研究者發展了一些行為偏好模型。有學者用懊悔理論解釋了非分散化的國際投資,其基本觀點是,投資者用國內資產組合作為基準并對其外國投資的不良表現感到懊悔。還有學者提出,不僅僅在國內投資者相對于外國投資者擁有實際的信息優勢時,甚至在國內投資者相對于外國投資者擁有某種信息優勢感知時,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都會發生。這種觀點認為:如果向所有投資者提供相同信息,則任何類型的群體并不擁有實際的信息優勢;此時,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在其熟悉的投資領域會感覺有信息優勢,這種感覺上的競爭優勢深刻影響了預期形成;相對于那些感覺有判斷競爭優勢的領域,主觀概率在那些感覺沒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分布更分散;進一步說,對國內股票形勢的判斷平均要比對外國股票形勢的判斷更為樂觀,這一感覺會導致投資偏向國內股票。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行為偏好解釋開拓了研究思路,但這類研究面臨實證檢驗方面的困難。
關注中國的股票投資母國偏好要求
應當說,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各種理論解釋都不盡完善,因而學術界將這一領域稱為股票投資母國偏好之謎。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這一現象可能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特別強調某一因素的決定性影響可能有失偏頗。
對于當前中國而言,實踐發展已經提出要關注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要求。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制度回歸有管理浮動;此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外匯管理改革措施,這些措施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放松資本流出管制,以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過熱壓力。從前期QDII的實踐表現看,放松管制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長期受到流出抑制的資本似乎對“自由”不感興趣。這實質上就是一種股票投資母國偏好。
有分析人士將這一現象的成因歸結為缺乏有激勵的市場環境,即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和國內資本市場的價格飆升導致資本流出沒有獲利優勢。這一解釋并不令人信服。日本的歷史經驗一定程度印證了這一看法。在廣場協議簽訂以后,日元經歷了大幅升值,日本資本市場泡沫也急劇膨脹。而幾乎在同一時期,日本放松了對外資本流出的限制,其對外證券投資開始急劇擴大;1986年,日本的對外證券投資為597億美元,而到1989年,日本的對外證券投資就躍升為1131億美元。日本的經驗說明,要從更廣泛的視角來找尋QDII發展不利的原因。
關鍵詞 證券專業課;課程體系;大學生;A股投資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2-0069-05
Setup of Securities Curriculum with Evidence of Undergra-duates’ Investment Survey//CHEN Yuzhen, HE Yu, LIU Jianhe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results of undergraduates’ investment survey and personal inquiry to learn A share investment behaviors of undergraduates to develop securities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This paper gets the result that we should increase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such as security analysis, stock operating practices and financial psychology besides traditional investment courses.
Key words securities cours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 a share investment
1 引言
內地學術界對于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的設立,主要來自于海外金融課程體系的實踐,同時基于內地教育體系的課程設計方向,形成一系列的專業課程。但是,由于受到內地基于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的影響,金融學專業教育側重于以銀行管理為導向。這一特征與海外金融學理論以投資學和公司金融為理論主體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因此,隨著內地證券市場的發展,內地教育界對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的設置和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模式進行一系列改革研究,總體來看,這些研究成果主要可以歸類為宏觀和微觀兩大類。
宏觀上,許多主要對整個學科體系的建設提出不少意見和建議。如張新認為,內地金融學內涵界定與海外存在相當大的偏差,理論和學科建設比較滯后[1];而肖鷂飛、艾洪德、徐明圣等則提出要對金融學科進行多方面改進,以跟上時代的步伐[2-3];趙汕、于春紅等則通過中美或中英金融學高等教育課程設置的比較,發現美國和英國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勢[4-5];而高等學校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金融與保險學科組從課程、教材、師資和教改等多方面總結了金融學專業教育的不足之處[6]。
微觀上,部分學者對學科體系中具體的某門課程或具體的教學方法提出自身的看法。如焦繼軍和葉立新認為可以應用具體的案例教學法推動課程的教學實踐[7-8];宋逢明則指出通過發展實驗金融學來推動資本市場的規范化[9];劉建和、武鑫和劉建和雖然對高校證券專業課程教學提出一定的想法和思路,但是沒有涉及課程體系的具體設置問題[10-11]。
從這些前人的教學改革研究成果上,不難總結出一定的特點。其一,課程教學體系設計上,這些學者主要從全球金融學理論教學的發展趨勢和中外金融學課程建設體系的對比中來發現內地在金融證券類專業課程教學設計上的問題;其二,在解決方案上,主要從課程、教材、師資等方面來展開討論,缺乏具體的可行性方案;其三,應用方法上主要討論具體的某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如案例教學法,這樣就可能割裂了金融證券類課程圍繞金融市場的整個體系。
事實上,目前內地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的設置與海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也具備了從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經濟學到投資學、金融工程、期權期貨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課程,也充分應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和案例教學的方法。但是,內地理論界對于金融證券類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忽略了一個核心,那就是作為教學受眾的學生究竟還需要在哪個方面加強專業教育?正是如此,筆者對在校大學生A股投資狀況進行調研,針對調研的結果分析在現有證券專業課體系上需要加強的專業課設置。
2 問卷調查
股票投資存在巨大的風險,需要股民具有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也需要資金實力、投資知識和理性的分析判斷力,但是大學生沒有收入來源,抗風險能力較差,投資知識和分析判斷能力較弱。因此,本調查報告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正確認識大學生股票投資心理及交易行為,對培養大學生在股市上的理性投資提供理論和實證依據;另一方面可以據此分析大學生在股票投資方面的缺陷,從而強化相關的專業課程設置。
問卷設計 為此,筆者以杭州的經管類大學生為主要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涉及兩套問題,分別針對參與股票交易和不參與股票交易的學生。同時,也針對部分股民學生進行了個人訪談。
1)基本情況。對應設計了大學生的性別情況、專業情況和年級情況,因為考慮到性別的差異、專業的不同、年級的高低都會對大學生進行股票交易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2)投資情況。對應設計了投資目的、風險意識、資金來源、投入資金量、投資結果這些問題。從投資的目的中可以了解到大學生進入股市的動機,并可以看出這個動機是否合乎常理;而投資者對風險的意識可以得出其對股票投資的心理是否盲目。
3)影響因素。根據需要了解外部環境及內部自身因素對大學生在股市上投資行為的影響,包括外部環境因素、內部自身因素(如股市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對股票信息的獲取、對股票分析注重的方面、持股時間及對股市的關注度等內部自身因素)。
調查對象分析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本調查小組共隨機發放調查問卷1300份,涉及浙江財經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樹人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科技學院、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其中都包括各個學校的獨立院校)等經管類專業的在校大學生,最終回收有效問卷998份。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涉及股民在校大學生237人,非股民在校大學生761人。股民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1)股民大學生基本情況。從回收的問卷來看,股民大學生占據調查人群的比重不大,只有不到三成的學生進行股票投資,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學、經濟學、工商管理、國際貿易等相關專業,這些專業的學生接觸證券投資學等課程的可能性較高。而在這部分人群中,男生的比重又占了絕大部分。
2)資金來源。如表2所示,在資金的來源上,股民大學生的資金主要來自自己儲蓄和父母的資金,只有極少數人借款炒股。
3)相關家庭收入。從家庭收入與學生股票投資的資金量的數據來看(數據見表3),大學生股民的家庭年收入與其投入股市的資金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關系。這也與表2中炒股資金來源相對應,學生自己儲蓄和父母的錢與相應的家庭年收入存在比較緊密的聯系。
總體來看,大學生股民的入市比重和資金來源及投入等情況顯示,大學生對股票投資仍保持較為保守的態度,以謹慎為主,投入資金也在自身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
3 調查結果
大學生對股票投資還比較保守,只有不到三成的學生成為股民,而且其中相關專業的學生占據了絕對的比重。顯然,平時證券類專業課程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股票投資實踐具有相應的影響力。
入市及選股特征
1)入市原因。如表4所示,一部分學生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主要是股市火熱,有閑置資金、希望借股市升值;也有學生是希望學以致用和對股市感興趣。顯然,在在校大學生股民中,理性和非理性的入市因素都占據了較大的比重,但相比之下,外界股市火爆的吸引力度更強。
2)選股依據。如表5所示,大學生股民選擇股票時,雖然相當部分的學生股民經過自己分析,但是也有相當部分受到其他人群的誘導,如股評推薦、朋友或教師推薦。
持股時間 大學生股民在A股交易上基本上都是短期操作,甚至有部分學生的操作還是超短線。從數據來看,持股時間超過三個月的在校學生股民只有16.0%,其他學生持股時間遠遠少于三個月(圖1)。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看,杭州在校大學生股民存在一定的過度自信心理,導致交易頻繁。
風險和虧損態度 大學生股民入市和選股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較明顯,對風險和虧損的態度也有著非理性的一面。
1)風險態度。如表6所示,很明顯,這些在校的大學生股民對風險不太在意或者在意但并不理會的所占比重較大,達到一半多一點兒的人群。即使是在知道有風險會減倉的42.4%的人群中,筆者通過進一步調查了解到,其中的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思想層面的意識形態,并沒有去具體實行過。顯然,杭州在校大學生股民風險意識薄弱,有可能存在一種過度自信的心理。
2)虧損原因。如圖2所示,在校大學生股民把虧損原因主要歸納為信息獲取不及時、市場黑幕和國家政策變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投資經驗不足的內部因素,而沒有從根本上如宏觀經濟變動、投資策略、選股方法、持股周期等方面查找原因。這說明他們對待A股投資的認識有非理性表現。
3)對待虧損套牢的態度。從圖3中不難發現,在虧損之后,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股民選擇繼續觀望,希望股市反彈,能虧少點兒。也就是說,學生盡管知道贏的概率可能會低于50%,但是他們仍然愿意冒風險,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返本效應”,他們希望能盡量彌補損失??傮w來看,杭州在校大學生股民在虧損后退出市場和逢低繼續買入的比重較低,絕大部分學生都采用了套牢后繼續持股觀望的態度。顯然,絕大部分在校大學生股民采用的持股策略具有明顯的處置效應,即持有套牢的或者說表現不好的股票,賣出盈利或表現較好的股票。從另一角度來看,學生股民持有套牢的股票、賣出盈利的股票,這一現象即是其后悔厭惡的一種表征。
4)投資心態。如圖4所示,只有不到三成的學生股民認為股票漲落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超過五成的學生有一定的影響,甚至有不到二成的學生直接認為虧損會導致情緒低落。顯然,在校大學生股民投資心態還算比較正常,只有一小部分學生認為股票漲落會影響心態??赡苁且驗榇髮W生投入的錢基本上是自己的儲蓄和父母的錢,算閑置資金,虧損后對自己的正常生活也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4 證券類專業課程設置的建議
目前內地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具備了從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經濟學到投資學、金融工程、期權期貨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如何更好地為大學生理論教學服務呢?
證券類專業課程有必要向非經濟類專業學生的教學擴展 從中登公司的數據來看,截至2015年4月,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近2億戶,股票投資在內地居民的投資中已經占據了一定的比重。因此,作為內地居民中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的大學生,畢業后擁有自身的A股證券賬戶的可能性非常高。從筆者的調查來看,大學生進行股票投資的人群中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占比較高,而非經濟管理類的學生占比較少(表1)。顯然,證券類專業課程的學習能夠激發大學生股票投資的熱情。既然非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在畢業后也很有可能介入A股的投資,那么在這些學生中也有必要開設證券類專業的選修課程,實現證券類專業課程的擴展。
當然在具體的理論教學活動中,對專業和非專業的大學生可以進行分層次教學。比如,對于金融學專業和金融工程專業,對于計量經濟學和數理統計的要求不盡相同,因此,相應的教學有必要分別對等;而對于投資學這樣的課程來說,專業性較強的金融學專業學生和一般的經濟管理類學生,對比其他非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理論教學的設置也有必要在教學內容、形式和案例方面分別規劃;而在金融經濟學課程方面,金融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可以以數理經濟學方向為主體,而一般的選修課程可以以投資學方向為主。
關注實務實例類課程的教學活動 從筆者的調研結果來看,大學生進行股票投資的選股依據并不理性,持股周期普遍較短(如表5和圖1)。即使是金融學和金融工程專業的大學生,通過經濟學、金融學的學習了解宏觀經濟尤其是貨幣金融方面的運作,通過金融市場學的學習了解各類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通過金融經濟學和投資學的學習了解金融方面的經典理論和投資原理,通過金融工程和衍生工具方面的學習了解對沖套利的知識。但是很顯然,即使是學習了這些課程,許多大學生在進行A股投資的時候并不能應用相關的理論來指導實踐活動,投資中也以短期操作為主,交易頻繁。正是如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在現有金融證券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增加像證券分析、股票操作實務等實務實例類課程的教學,幫助學生進行理論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掌握投資實務。
增加交易心理學方面的課程設置 從調研結果來看,大學生股民在A股投資上非理性投資心理較為明顯,有必要從投資理念方面進行正確的引導。
其一,大學生股民從眾心理比較明顯,有相當部分股民學生受到外界因素和其他人群的誘導而進入股市并選擇股票(表4和表5)。
其二,過度自信心態明顯,交易非常頻繁。從調查結果來看,持股時間超過三個月的在校大學生股民不到二成(圖1)。顯然股民學生基本上以短線交易為主,有部分學生還是超短線。在有學習任務和上班教學的情況下,如此的交易情況只能說這些學生投資心理過度自信,導致交易頻繁。
其三,風險意識薄弱,對待虧損個股具有明顯的處置效應(表6)。絕大部分股民學生風險意識淡薄、不在意,甚至有相當部分學生意識到風險但不具體實行。而且大學生股民習慣于把虧損原因歸結為外部因素和投資經驗,對待套牢個股選擇觀望(圖2)。具有持有套牢或者表現不好的個股,賣出盈利或表現較好的個股這種現象,具有明顯的后悔厭惡和處置效應(圖3)。因此,可以設置金融心理學、股票心理學或行為金融等專業課程,為大學生掌握交易心理打下一定基礎。
輔助的課外學習內容 除了這些課程設置以外,在配合證券類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輔之以大量的課外書籍的學習。比如:學習基本面分析,那么《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怎樣選擇成長股》《股市真規則》《投資者的未來》《股市長線法寶》等書可以學習和討論;如果是學習基本面與技術面相結合,那么《專業投機原理》《笑傲股市》等書有必要學習;如果從事交易為主的事業,那么除了《股市作手回憶錄》必讀以外,建立交易系統的學習資料如《通向財務自由之路》等也很有必要;在交易心理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課外閱讀《股市心理博弈》《金融心理學》《股市心理學》等資料;而學習計算機量化交易的話,《解讀量化投資》可以學習;如果學習倉位管理或資金管理,《一個交易者的資金管理系統》這類課外材料可以閱讀。這些書籍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理論知識,解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p>
參考文獻
[1]張新.中國金融學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J].金融研究,2003(8):36-44.
[2]肖鷂飛.現代金融學發展趨勢對我國金融學科建設的啟示[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5(7):90-96.
[3]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勢下金融學專業本科教學面臨的挑戰與改革[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6(4):89-93.
[4]趙汕.中美金融學高等教育課程設置的比較及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2):20-24.
[5]于春紅.中英《金融學》教學的比較及啟示[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47-149.
[6]高等學校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金融與保險學科組.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的問題與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
2007(1):20-23.
[7]焦繼軍.金融學科案例教學探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
2007(1):48-50.
[8]葉立新.金融學案例討論教學體會[J].時代教育,
2008(2):52-53.
[9]宋逢明.發展實驗金融學 推動資本市場的規范化[J].資本市場,2007(11):3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動有趣的課堂,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公選課上的學生大多數都對股票所知甚少,如何讓他們對股市有感性的認識,并產生興趣,還能做一些思考?可以通過恰如其分地講一些故事來較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比如,為了讓學生對莊家如何運作股票有感性的認識,可以給他們講一個商人買猴子的故事。故事從一個商人進山村買猴開始。這個山村周圍山上全是野猴子,商人出價100元一只收購,村民們覺得很劃算,抓了很多猴子賣給他。村民們賺了些錢,但猴子也變少,不容易抓到了。商人提價到200元,村民們又開開心心去抓猴,商人又全買下,但猴子已經很難抓到了。商人又提價到300元,后來又提價到500元,猴子終于被抓完了。商人走后,其助手回村,標價300元一只賣猴,村民們心想可以500元一只賣給商人,不禁欣喜若狂,家家戶戶砸鍋賣鐵,把猴全買回去了。從那以后,商人再也沒有回來過……故事講完以后,教師告訴學生,這個故事實際上講的就是股票坐莊。然后,打開股票行情軟件,讓學生看股票K線圖,對比著故事來講解。學生聽后覺得這個故事太生動、太形象了,不禁開懷大笑,當時就對學習股票大感興趣。有的學生善于動腦筋,課堂上就會提出來,這個炒股坐莊不就是低買高賣騙人錢么?還有學生開玩笑說,這就叫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事實證明,這門課程結束之后,很多學生都依然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
二、博觀約取,精心編制講義
關于股票投資的書籍汗牛充棟、浩如煙海,而公選課只有32個學時,教師該選哪一本來作為教材?這需要教師本身博覽群書,然后根據選課時數、學生基礎和教師自身炒股經驗,博觀約取,精心編制講義?,F舉個例子說明如何編制有特色的講義。第一章為理念篇,內容精要為:選股以價值投資為主、技術分析為輔,主抓熱點板塊龍頭股,做中長線;持股以趨勢投資為主,強調占住自己的位置;賣股以技術為主,遵守自己的規則;克服人性缺點,堅持獨立操作;保本第一。第二章為成長指引篇,為學生成長為一個優秀炒手指引方向:先學K線,再學炒股的智慧與基本方法,然后學均線技術和常用技術指標及綜合看盤,再看他人經歷而知曉風險、體會他人成長的艱辛,接著學股票整體架構、莊家的心理、股價運行的六種形態、個股與大盤關系的四個層次等,然后學價值投資的思想、方法及業余投資者股票投資技巧,最后學股票投機的思想、智慧、方法、理念和交易規則。第三章為基本面分析篇,講解如何對影響證券價格及其走勢的各項因素進行分析,如通過分析宏觀經濟、行業背景、企業經營能力和財務狀況等,以決定投資購買何種證券及何時購買。第四章為技術分析篇,簡要介紹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重點講解K線技術、均線技術、價量關系和MACD指標以及如何綜合運用,詳細介紹莊家的操盤手法及散戶的心理特征。第五章為選股技巧篇,主要介紹三種選股技巧:第一種是根據彼得•林奇講的六類公司里面去選合適的股票,第二種是和大盤比較尋找機會選股,第三種是抓熱點板塊龍頭股。
三、難度適當,學生普遍接受
選修股票投資公選課的學生中,學科背景大不相同,股票投資的理論和實務基礎也很不相同,教師需要在講授時把握好難度,使得教學能廣泛適用于所有學生,但又不失特色。學生中,有的是理工專業,有的是英語專業,有的是藝術專業,沒學過股票投資的理論;有的是金融財會專業,可能上過證券投資學,還學過財務類課程。大部分學生沒炒過股,但也有的學生炒股有兩年以上,股票投資實踐經驗很不相同。下面舉例說明教師在教學中該如何把握。以教學生基本看盤為例。首先,講股票的分類和股市術語,大部分學生不熟悉,但少部分學生很熟悉,可以很簡單地講解,因為后面在講實戰的時候學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其次,講看大盤的基本方法,可以稍微講詳細一點,因為在股票行情軟件上面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的時候,學過的學生也不會覺得厭煩。最后,講如何觀察個股走勢,其內容包括看板塊效應、趨勢、點位、集合競價、開盤、盤中異動等等,課堂上也是一邊操作股票行情軟件一邊講解,可以講詳細點,學過的學生也很喜歡聽。至于如何實時盯盤,通過看每一筆掛單和交易及其變化和異常來進行分析等等,可以不講,這種內容很難學而且很耗時間,推薦一兩本寫得較好的書給學生看即可。
四、重點突出,提高教學效率
課時只有32學時,而學生的股票投資知識普遍較貧乏,想教給學生很多東西是不合實際的。引導學生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懂得通過怎樣長期的學習和練習是可以成長起來的。突出重點,主要是結合教師炒股經驗,教給學生一些實戰的技巧,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講得太多、太細致,學生很難記住,效果反而不好。書本上可以看到的知識性東西,盡量要求學生自己去看;關鍵是教學生怎么去觀察和思考,并教學生如何運用于實踐。尤其是強調實戰中是千變萬化的,照搬書本將必敗無疑。講技術分析時,若要處處結合實盤細講,需要講幾十個學時,怎么樣做到重點突出呢?比如,道氏理論中只重點講道氏的3種走勢即股票指數的短期趨勢、中期趨勢和長期趨勢;波浪理論中簡要介紹8浪循環,重點講5個小浪的推動浪和3個小浪的調整浪,以及波浪的3個原則;K線技術重點介紹相對比較有效的幾種反轉形態、持續形態和十字線,并強調要充分重視周K線,記住大周期決定小周期;均線技術只講參數為5、10、30、60的均線之多頭與空頭排列,及其支撐力和壓制力,均線組合只結合實例講金山谷、銀山谷和死亡谷,并強調重視周K的均線;價量關系主要講解結合實例講解量在價先的道理,量與價的配合及背離,高價區與低價區的天量和地量的含義,并強調要充分重視跟蹤量的變化;技術指標中只重點講MACD指標的應用,主要講解買入和賣出及背離信號,并強調周K線MACD指標對中長線轉折的判斷的準確性較高,可以作為中長線投資者的首選參考指標;綜合運用講解,是根K線、均線、價格位置、量的變化和MACD指標進行綜合研判,以及莊家如何吸籌、震倉、拉升、出貨并會在盤面留下什么痕跡,則應該貫徹課程始終。
五、隨時舉例,啟發學生思考
一、美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美國會計準則規定公司在進行證券投資時按照下列程序進行決策,以確定投資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購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購入乙公司證券是否為了對其實施重大影響?如果是,則采用權益法核算;如果否,則考慮此證券是否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嗎?第二,如果沒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考慮購入的證券是否可以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和交易性證券?第三,如果能夠劃分,則采用公允價值法;如果不能劃分,則需要對證券重新分類后采用公允價值核算。以舉例的形式闡述上述投資決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現金50萬元購入乙公司10萬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總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凈資產200萬元,乙公司2002年凈收益40萬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現金股利60萬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計凈收益150萬元。
1、公允價值法
(1)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交易性證券,則使用公允價值法。一般說來,證券劃分為交易性證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價分別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證券,收到現金60萬元。則賬務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5)=300000元。賬務處理為: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6)=200000元。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或損失賬戶是虛賬戶,其余額反映在損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甲公司使用公允價值法
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會計分錄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借記: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借記: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利得200000.
(3)若美國公司購買證券后未進行分類,SFASNO.115規定每期末需對投資證券重新分類。若交易行證券轉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損益表中已確認的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不再調整,只是變更年度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化時變換賬戶名稱。
⑨記錄變更當年公允價值變化時,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銷售證券劃為交易性證券,則在變更年度應將已記錄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通過下列分錄轉記到損益表中,并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300000,貸記:重新劃分權益性證券已實現利得300000.
2、若美國公司運用成本法,則對投資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因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股利收入為400000×20%=80000元,借記:現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8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帳務處理。
3、若美國公司選用權益法,則進行如下的投資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實現投資收益,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借記:現金2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資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凈資產中所占份額,應將此差額(50萬-200萬×20%=10萬)分配給資產及商譽。假定8萬分配給未記錄商譽,攤銷期限20年;2萬元分配給低估的固定資產,攤銷期限5年,會計分錄為:借記:投資收益8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
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二、中國上市公司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我國上市公司對購入的權益性證券,按照下列投資決策選擇投資核算方法:第一,投資權益性證券是否作為剩余資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資單位為目的?如果是,則按短期投資核算,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如果否,則考慮投資是否是為了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第二,如果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權益法;如果不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成本法核算。
1、購入的證券作為短期投資時,初始價值按成本計價,每期末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短期投資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金120000,貸記:短期投資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8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6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③2004年處置此投資時借記:現金600000,貸記:短期投資38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2、若選用成本法,則進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確認的投資收益的差額(120000-80000=40000)沖減甲公司的初始投資成本。賬務處理為:借記:現金12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40000.
3、若選用權益法,則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記錄股權投資差額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確認實現的投資收益,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攤銷,每年攤銷100000/10=10000元,借記: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1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三、中美對權益性證券會計處理的異同
從以上實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賬戶名稱不同外,美國和中國運用成本法和權益法對于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的會計處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權益法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也相同。下面比較兩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差異:
1、美國和中國對權益性投資的分類不同。我國將普通股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短期投資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對被投資單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國未進行長短期投資分類,而將權益證券分為交易性證券和可供銷售的證券。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購入證券的公允價值很難確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公允價值容易確定,采用公允價值法。
2、權益性投資在會計報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國將短期投資列示于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中,短期投資跌價損失列入利潤表中;長期股權投資在長期投資中列示。美國將交易性證券列入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或損失在損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銷售的證券期望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期內變現,則將其列入流動資產,否則列入非流動資產,可供銷售證券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中列示。
3、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不同。對長期股權投資變更為短期投資或短期投資變更為長期股權投資,我國會計制度沒有規定。而美國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對投資進行重新分類,可供銷售的證券可變更為交易性證券或相反,并規定了相應會計處理。
4、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不同。在使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我國對低估被投資單位資產或未計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資單位資產所產生的股權投資差額,采用統一的攤銷期限攤銷于每期的投資收益賬戶。而美國將股權投資差額分配于資產和商譽或都分配商譽中。
5、非現金方式取得權益性投資,其初始成本確定不同。我國對以非現金資產抵債或以應收賬款換入長期股權投資以及以非貨幣易換入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是以賬面價值作為計價基礎。而美國對非現金補償方式取得投資,投資成本的計量基礎是公允價值。
當決定在這一期的專欄里寫關于股票投資的內容時,我的心里實在沒譜。一方面,那些國內證券及基金行業的朋友們在喋喋不休地告誡我投資界的海歸們是如何地因不了解中國的國情而業績平平,因此根本就不具備資格對國內投資者宣揚所謂的理性投資理念,云云;另一方面,我的一些海歸朋友(包括幾位在國內最有名的商學院里教金融投資的海歸教授們)則向我抱怨國內股市有太多讓人看不懂的地方,不敢也不知道該如何動手投資,即使心動也無法手動。這兩種現象不僅反映了成熟的理性投資理念在中國的普及難度,還從側面反映出中國股市的巨大發展潛力。
實際上,如果站在個人投資者財富升值的角度看問題的話,我們就會發現,美國等發達股票市場同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有相當多的共同特征,美國市場上一些行之有效的成熟投資理念也同樣值得中國的投資者們借鑒。同時,個人投資主要集中在美國等發達市場的海歸也應該將一部分資金投資在中國國內的股市上來進一步多樣化投資組合,以獲取降低風險或者增加收益的效果。如果我們相信某些人聲稱的中國股市正在重演美國上世紀90年代“黃金十年”的歷史并想成功分享其成果的話,我們就應該遵循幾個在美國市場行之有效的簡單投資法則。
法則一:對股市的回報和風險要有理性預期
盡管目前國內股市“漲”聲不斷,但是我們可以武斷地說大多數的投資者恐怕還沒有解套,更不用說賺到錢了。這是因為從歷史表現來看,中國股票市場的預期回報非常之低,但是風險卻異常之高。在1993年12月31日至2006年11月30日止的155個月里,用流通股加權方法所編制的包括上海和深圳兩個市場絕大部分股票的道瓊斯中國指數(Dow Jones ChinaTotal Market Index)的年化回報僅為4.04%,但是其年化標準差(風險)卻高達42.08%。相比之下,盡管經歷了2000-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及9.11恐怖襲擊的影響,美國股市的表現仍然比中國的優異且穩定得多。同期道瓊斯美國指數(Dow Jones U.S.Total Market Index)年化收益率高達10.74%,其標準差也僅為14.72%。因此,從表面上看,中國的股票市場要比美國的熱鬧得多,但這實際上是其高風險特征的體現(圖1),并不能掩蓋其收益能力低下這一事實(圖2)。
實際上,該時期道瓊斯美國指數的年化收益率是同金融學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所得出的美國股票資產11%左右的長期預期回報相近似的。中國的股票市場尚處在初生階段,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踐界,都不能夠對中國的股票這一資本資產的預期回報值和預期風險提供明確而又令人信服的答案。如果借鑒美國的一種股票回報歸因分析的話,我們也許可以用每股現金紅利收益率、每股稅后盈利增長率以及股票的市場估值變動率三者之和來預期中國的股市回報。因此,在非常長的投資期限里,中國股市的投資回報率將主要取決于現金紅利收益率及企業的利潤增長率。
個人投資者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誤將風險當成預期收益,比如,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多數中國投資者被國內股市快速的波動頻率和巨大的波幅所吸引。而且,這些缺乏基礎金融知識的投資者只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股市向上的波動上,最后栽倒在股市向下的波動里也就不足為奇了。這里我們討論的是規避了非系統風險的整體市場的收益風險特征,而那些每日沉溺于證券營業部或者網上交易終端屏幕前的股民還要因為投資組合不夠多樣化而面臨額外的非系統風險。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股市已接近歷史新高而我們的多數投資者們仍然深潛水下的原因。
筆者絕對無意貶低中國股票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美好的遠景,也無意打擊股票市場投資者的積極性。筆者同意,隨著股改的逐步完成和上市公司治理質量的不斷上升,中國的股票投資者們分享經濟高速增長的比例將越來越大。因此,以過去區區十幾年的歷史回報設為未來的長期預期回報,既不符合統計上的顯著性要求,也不能反映出中國股票市場正在發生的本質上的積極變化。但是,那些夢想通過股票市場每隔一兩年將自己的財富翻番的投資者們,絕對有必要對自己投資股票的收益和風險預期朝著理性和現實的方向修正。只有有理性預期的人才能以平常心態堅持長期投資,從而成為股票市場的真正受益者。
法則二:清晰了解自己的投資目標,期限和風險承受能力
一般地,相對于債券等其他資產的長期預期收益率越高,投資者配置在股票中的資金就應該更多。但是,僅僅明確了股市的長期收益和風險特征并不足以讓我們決定投資在股市中的具體資金額度。投資者還需結合目前財務狀況和未來資金需求確定投資的期限、要求的最低回報率以及可承受的最高風險,進而確定用于股票的資金配置比例和投資方法。
盡管現資組合理論上要求我們以實現整體資產的總收益最大化為投資管理目標,但是,行為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將自己不同數額的資金存入具有不同用途的賬戶中,并對該部分資金有著不同的投資期限、收益要求和風險承受能力。例如,我們為子女設立的大學學費儲蓄賬戶的投資期限和要求的回報基本固定,但是承受本金下跌風險的能力極低,因此也許根本就不能被投資在股票市場上。同樣,用于退休目的的儲蓄也必須視賬戶所有人的財富水平、當前收入、生活方式、退休生活規劃等方面的要求來決定投資于股市的比例。
想必中國的投資者對前些年將雇主買斷工齡的補償金投資到股市中的部分中老年下崗職工的悲慘個人財富結局并不陌生。目前中國股票市場的火爆場面和一片“多”聲,無疑又讓一些本來對股市不感興趣或者根本不適于投資股市的人蠢蠢欲動了。無論市場多么狂熱,身邊有多少人最近在股市中賺了多少錢,也不管有多少機構投資者的多少專家呼喊“十年牛市”剛起步,世界上沒有只漲不跌的單邊市場。一旦股票市場轉向下跌,就必然有人因為流動性需求等原因遭受巨大損失。所以,準備新參與股票市場或者加大參與度的投資者們尤其應該仔細審視自己的投資目標、投資期限和風險承受能力,以免成為股市向下波動的下一個悲劇反面教材。
法則三:實現投資組合的充分多樣化
在眾多的股票市場投資策略中,除了對沖基金通常不拘泥于多樣化要求以外,即使是以“股神”巴菲特為代表的聚焦投資策略,其投資組合都是相當(如果不是充分的話)多樣化的。以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為例,其投資被配置在上市公司股票、未上市經營公司的控制性私人資本、債券、商品、外匯等多種資產上。盡管巴菲特將約84%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資配置集中在約10只股票上(表1),但是全部約30只股票的投資組合價值只占全部投資組合的30%左右。
理論上,充分多樣化要求投資者將資金按市值構成比例分散在全球所有股市上的所有股票上。這對于絕大多數的投資者來說顯然是不現實的,也是不能接受的。投資顧問實踐界的建議是個人投資者將股票投資資金分成大小兩部分,較大的一部分被稱作核心組合(Core Portfolio),主要投資于那些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市值股票以抗拒下跌風險;金額較小的那一部分被稱作組合(Satellite Portfolio),主要被用來投資那些可能帶來意外驚喜或者超額利潤的中小型公司股票以滿足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在投資方式上,核心組合主要以指數或增強型指數類的被動投資策略為主,而組合則主要采用主動投資策略。
筆者認為,在銀行、保險、能源、電信等產業領域里的大型國有上市企業逐步控制國內股票市場的總市值的大環境下,這種“核心一”投資組合方式是值得國內的個人投資者們借鑒的。我們不妨將主要的資金投資在那些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壟斷著行業經營權或者占有大部分國家經濟資源的企業上,將少部分資金用來交易,滿足自己展示“炒股天才”的虛榮心。
法則四:堅持長期定期投資
股票的長期收益率相對于短期政府債券而言存在著巨大的優越性,這就是股票的內在風險溢價特性。而且,如果投資期限足夠長的話,股票投資只有溢價,幾乎沒有風險。根據先鋒基金(Vanguard)研究部門2006年發表的一份報告,投資者如果在1926至2005年間的任何一年投資以標準普爾500綜合指數代表的美國股票并持有10年的話,他只在1926.1936年間遭遇負的回報。同樣,堪薩斯城聯邦儲蓄銀行對1926-2002年間債券和股票的研究(Shen 2005)發現,如果投資者能夠持有股票至少28年,他的投資回報肯定優于同等期限的債券。
由于股票最終必然反映出人類經濟增長的成就,因此,期限極長的股票投資應該也是必然賺錢的。這就意味著投資者不僅要長期投資,而且要堅持在這一長時期里定期投入更多的資金。以中國的A股市場為例,如果一個投資者從1993年12月31日起堅持每個月底投資100元在道瓊斯中國指數上的話,到2006年11月底他15500元的投資將變成21703元(圖3)。由于缺乏統計,我們無從知道同時期內在各證券營業部交易大廳盯著大屏幕的散戶們和享受特殊包間服務的大戶們的具體投資績效。但是,如果股市真如目前市場所預期的那樣還有“黃金十年”,定期投資能夠讓大多數的投資者以一個平靜的心態參與股市并分享其長期回報。
法則五:慎對專家建議,適當運用逆向思維
股票市場的一大特點就在于除了資金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的門檻,而且確有一些既無投資知識又無操作經驗的人成了幸運兒。這就導致了股市的另一個鮮明特點,即宣稱自己是股市專家連資金的門檻都沒有。因此,市場中充斥著帶著不同面具的所謂專家們,尤其是當市場處在極端狀態時,這些專家的數量還會急劇攀升。如何區分專家和忽悠者是全球投資者正面臨著的一項巨大挑戰。唯一的應對之策在于投資者加強對基礎金融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避免成為不當操作建議的受害者。
值得指出的是,盡管這些所謂的專家們各懷鬼胎,其最終目的在于讓投資者為自己實現特殊目的來買單。例如,為了賺取經紀手續費,作為賣方的券商專家們傾向于鼓吹所謂的“波段操作”、“產業輪替”、“板塊”、”題材”、“概念”等讓投資者頻繁交易的建議。為了賺取管理費,作為買方的基金經理們則容易鼓吹所謂的“基金養老”、“策略投資”、“穩定增長”、“紅利優勢”等讓投資者長期持有其基金的建議。投資學的教科書告訴我們,股票市場是一個“零和”游戲場,即在一定時間段里所有投資者的回報總和等于該期股市指數的回報。但投資實務界的警言是,對所有投資者而言,股票投資實際上是一場“負和”游戲,因為投資者還需要承擔股票市場的監管維持成本、交易成本、投資管理及市場營銷等費用。所以,投資者在決定聽取專家建議時必須仔細審視可能帶來的成本。
股票投資者不僅可以對大多數的專家建言置之不理,甚至可以運用逆向思維來增加自己的收益。比如,多數的專家在股市下跌時建議投資者賣出頭寸,而在股市上漲時建議投資者加碼。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在股市下跌時買進更多,而在上升時拒絕加碼,投資者的收益將要好得多。前面我們所舉的每個月向道瓊斯中國指數投資100元例子中,投資者的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Return,即IRR)為5.04%。如果一個有紀律的長期投資者給自己定下一條“任何一個月指數跌幅超過8%,我將追加100元投資”的預設操作指令,那他的內部收益率將被提升為5.66%。反之,在任何指數漲幅超過8%的月份追加100元的另一投資者的內部收益率將會跌至4.96%(表2)。
摘要:投資學發展到現在遇到了許多有效市場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經濟學家將心理引入投資領域產生了行為金融學。行為金融學理論既側重對非理性偶然的因素進行分析,又關注對行為科學的吸納,深入探討投資者的心理舉動,這是很有意義的。通過對行為金融學的分析,以高效率實現投資活動為目的,總結現代金融環境下的投資策略,以期實現對投資學理論與實務的重要補充。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股票投資策略
1文獻綜述
一般認為,行為金融學的產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發表《投資戰略的實驗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為標志,該文首次將行為心理學結合在經濟學中來解釋金融現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寫了《人類決策的心理學研究》,為行為金融學理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發表了《預期理論:風險決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為金融學中的預期理論。
中南大學的饒育蕾和劉達鋒著的《行為金融學》是我國第一本系統闡述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著作。吳世農、俞喬、王慶石和劉穎等早在中國證券市場初建時就對中國股市調查并進行取樣分析,得出中國市場為非有效市場,其主要論文有:吳世農、韋紹永的《上海股市投資組合規模和風險關系的實證研究》,陳旭、劉勇的《對我國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分析及隊策建議》。國內對這一理論的研究相對不足,對投資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鑒了兩位美國學者的思路進行論證。美國學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達摩達蘭著的《投資管理》總結了美國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對行為金融學理論在投資領域的應用進行了發展,對投資行為進行了全面剖析,其對投資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獨到之處,這種在行為金融學下投資策略的研究對我國證券業的發展將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羅伯特•泰戈特著《投資管理-保證有效投資的25歌法則》以其簡單而明了的筆法描繪了行為金融學下投資方法的選擇應具備的條件和原則,指導我們的實踐。BrighamEhrharot著的《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中也不乏對行為金融學的應用,比如:選擇權的應用等。
2行為金融學概述
行為金融學是將行為學、心理學和認知學成果運用到金融市場上產生的一種新理論,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提出投資者決策時的心理特征假設來研究投資者實際投資決策行為的一門學科。
行為金融學有兩個研究主題:一是市場并非有效,主要探討金融噪聲理論;二是投資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討投資者會發生的各種認知和行為偏差問題。
主要理論:
證券市場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場定價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聲交易者風險即金融噪聲理論。投資者構筑的投資組合具有金字塔型層狀特征即行為組合理論。
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金融學總結的投資者行為偏差有:決策參考點決定行為者對風險的態度;投資者存在心理帳戶;投資者還存在過度自信心理和從眾心理。
3行為金融學在實務中的應用
實際上,各種積極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場定價失真或無效。他們認為通過投資于定價失真的市場或資產可以獲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這種無效性是轉瞬即逝的,這樣,這些無效性可能會為有耐心的投資者提供收益?!澳托摹笔且粋€好的投資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行為金融學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諸如阿萊悖論、日歷效應股權溢價、期權微笑、封閉式基金之謎、小盤股效應等等金融學難題。還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選擇策略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動量交易策略等投資策略。一些金融實踐者已經開始運用行為金融學的這些投資策略來指導他們的投資活動。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價格下跌時,分批買進股票以攤低成本的策略。采用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活動。
行為金融學認為,人們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個決策參考點來判斷預期的損益,而非著眼于最終的財富狀況。在心理預期的過程中,人們會把決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帳戶來考慮,常常擁有自信情節,高估已經擁有的商品或服務,并且傾向于增加這里物品或服務的使用次數。還對預期的損失過于敏感,把同樣價值的損失計算成遠高于同樣價值的收益,而對已經形成損失的東西卻表現出一種“處置效果”,由于期待機會收回成本而繼續經受可能的損失。因此在行為金融學中的“心理”帳戶和“認知偏差”這兩個概念,應該在日常理財中關注。運用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與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時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當處置效應在證券市場上比較嚴重時,其帶來的股票基本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幅就會更大;當價格向價值回歸時,可利用動量交易策略,通過差幅獲利。
市場無效性本質上是一種套利機會,如果足夠多的資金追求同一種市場無效性,它肯定會消失。對于許多定量投資者來說,永遠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種市場無效性在學術刊物上得到詳細論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實際上,如果昨天的無效性已廣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資本,再設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險的。資本市場同樣如此。因此,不要屈從或迷戀“權威”的信息,應該努力追求有個性的投資策略。
在職業資金管理游戲中獲勝的資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錯誤的人,但其中的許多錯誤都可以歸因于人類本性——追求安穩、相信潮流、失敗后希望改換風格和指導思想。投資組合管理中的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了解自己的投資市場,一些錯誤源于資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鋼絲繩”的游戲,一方面要獲得高額收益,另一方面還不能超越客戶的風險承受性。
4股票投資策略
4.1具備股票投資取勝的素質
對于我們來說,在股票業取得成功的素質應該包括:忍耐、自立、簡單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開闊、有獨立判斷能力、百折不撓、謙讓、靈活、愿做獨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認錯誤,還有對普通的商業恐慌不屑一顧。這些素質的具備與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與行為金融學是相符的,市場可能是無效的,積極管理者也有增加價值的潛力,但這些無效性既不簡單,也不是靜態的,利用起來代價也不低。換言之,市場無效性的一個特點就是容易消失。這就意味著市場無效性一旦被隔離出來,并廣為人知,越來越多的資金追逐這一無效性時,這個特點就消失了。問題不在于投資者和他們的顧問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當信息收到之時情況可能已經發生變化。當樂觀的金融信息廣泛傳播時,大多數投資人認為這個經濟形勢在近期內還會進一步高漲時,經濟走勢實際上已經向衰退邁進。頭腦清醒的投資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況下做出正確決策,那種需要各種資料的“科學頭腦”是不科學的。
4.2逆潮流而動
風險觀念的根源在人類感情中可以找到。我們都是社會性生物,渴望與別人協調一致,達成共識。以常規方式失敗經常比非常規性失敗痛苦較少。相應地,投資者更愿意冒以常規方式失敗的較大風險,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規方式失敗的較小風險。許多投資者并不一定像他們以為的那樣對風險有多少耐心。
參考文獻
[1]曹鳳岐,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
【關鍵詞】
大學生;炒股;行為
一、當代大學生炒股行為特點
(一)股市認識不到位,炒股目的不純
大學生對股市的認識不全面,受自身認識局限性,炒股目的總體呈現出兩種。第一種為好的目的,比如想通過炒股,培養理財觀念,學習理財知識,認知資本市場,把握經濟運行規律,為以后的就業、投資做好相關準備。第二種為不好的目的,部分同學由于過于癡迷于巴菲特、索羅斯等股神的故事,極度渴望自己成為下一任股神,把股市當成一夜暴富的平臺,其行為已經從炒股變為了賭博。然而,股市的本質是資金的優化配置和財富的重新分配,股市本身并不創造任何的財富。所以,對于股市的投資者來說,其實是場“零和游戲”,從長期來看,通過炒股成為億萬富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風險意識淡薄,抗險能力較弱
大學生股民、雖然知道股市有風險,但風險意識還是較為淡薄。大部分大學生在缺乏股票基本知識的情況下,盲目跟風參與炒股,想當然的憑自己不全面的理論去操作,胡易;在缺乏股票交易經驗的情況下,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追求變現快速化,不對國際國內的宏觀經濟作基本判斷,不對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收益、流通股、行業地位等基本面作深入分析,不對股票的技術形態作詳細分析,就草率急躁地進行選股,不分策略地全倉買進或全倉賣出,完全忽視價值投資。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的炒股金額不大,虧也虧不了多少,風險不大,沒必要設置止損位,抗風險能力弱。除了沒意識到資金風險以外,大學生對自身的信用風險、心理風險、時間風險、財務風險也缺乏認識。
(三)股市開盤時間與上課時間重合
股市開盤閉市的時間與正常的上課時間幾乎重合,上課時間自然無法炒股,如何合理管理、分配自己的時間是一個重要問題。然而部分大學生盲目跟風,無論上課下課,都將過多精力與時間投入股市。在上課期間心神留戀于股市,無法理性的分配的自己的精力與時間,判斷股市與學業的輕重關系,對其自身學業造成了十分消極的影響。
(四)資金來源單一,股票金融小
大學生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但是仍處在求學階段,其學費生活費主要依靠家庭支持,還屬于消費者行列。據調查,大學生的炒股資金,并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絕大部分學生是從父母那里拿來的錢,還有少部分學生是依靠勤工儉學掙來,向親戚朋友借款,挪用學費生活費用,獲得的獎助學金等,他們的整體資金來源比較單一,沒有多重資金的供給保障。同時,他們的投資金額大多數在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股票交易時的持股只數大多數在三只以內。
(五)交易技能較弱,以短線交易為主
據調查,大部分大學生炒股技能較弱,僅限于對K線與投資環境的基本分析,并不善于高級的炒股技能以及對股市環境的深入分析。據統計,大學生炒股持股時間在六月以下的人數占70%,一年以下的占90%,大多數持股時間為一周到半個月。由此,大部分大學生以短線交易為主,并不通過股市進行長期股票交易。選擇短線交易,通過簡單的低進高拋,僅為賺取差價來短期投機的方式交易股票,這就意味著股票的換手率很高,支付的交易費用也將非常高,某一方面來說大學生炒股的投機性特別強。
二、針對大學生股民的建議
(一)樹立良好的股票交易心態
樹立良好的股票交易心態,是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一個龐大群體,他們急于證明自己,渴望獲得成功,害怕失敗。但是,股市風險大,并非簡單的理論知識所能把握。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是股票交易的前提條件。在進入股市之前,大學生股民首先應該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做出準確評估,如果屬于風險規避型投資者,建議投資債券類金融工具。在投資股票時盡量保持投資者的心態,以價值投資理念為核心,進行“長線”投資,這樣既可以獲得公司成長帶來的福利,又能夠盡可能的避免在頻繁操作中損失傭金等費用使得收益減少。巴菲特曾經有句名言:“讓時間成為投資者的朋友?!边@句話應該從兩個方面來體會,一方面是長線投資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是在長期實踐中能夠積累更多的經驗。
(二)加強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的學習
針對股票的分析主要分為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股票交易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完美體現,但需要指出的是,股市的發展受到社會中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經常會有莫名的事件發生。千股跌停和千古漲停的奇觀只是股市風險表現著的冰山一角。因此,建議剛進入股市的大學生應當先尋找老師指引,然后小量跟隨,循序漸進,并在股價下跌時及時“割肉”止損以免被套牢。在入市的初期以學習方法、積累經驗為主要目的,正確評估自身的能力,認識自己的不足,加強實踐技能的鍛煉。
(三)合理分配時間
作為大學生我們面臨著學習的壓力,從長遠上看,我們還面臨著就業等方面的壓力,應當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對于大學生來說,炒股雖然能夠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為以后進入社會積累實踐經驗,但是,盲目炒股很可能適得其反。大學生要注重實踐,炒股是一種實踐方式,大學生可以去嘗試,但應當以不耽誤學習為前提,利用課余時間炒股。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達到學習和實踐雙贏的效果。
(四)多元化投資,正確看待股市
股市屬于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并不創造財富,只是對于財富進行重新分配,正確認識股市對于投資股票而言至關重要。只有正確看待股市,才能夠端正投資態度,合理規劃投資步驟和范圍,并準確地在風險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中取得平衡。在股票投資中時刻提醒自己分散風險非常重要,選擇多只股票進行投資,或者在股市、債市、基金間進行投資組合,在非系統性風險到來之時,多元化投資策略能夠讓投資者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劉詩琪.淺析大學生炒股現象.商界論壇,2015(04)